谈作文教学之我见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谈作文教学之我见(推荐8篇)

谈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1

[摘要]培养作文兴趣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兴趣的培养应该是和作文能力的培养密切结合,教师应该在关注自然,积累素材、提高想象力、提高阅读水平、增强学生成就感等各个环节把培养兴趣和提高能力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 作文 生活 想象力 阅读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很大难的问题,既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自己独立的去思考问题。又要努力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文章中加以灵活运用。然后对学生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特别是要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从而成为学生更好学习的动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一、走进生活,关注自然,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细心观察社会生活,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神态外貌,听听他们的语言;观察生活中有意义,有趣味,新鲜的事,观察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事物要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通过耳闻目睹去体会生活的无穷乐趣,让学生有内容可以写。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坚信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也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持续某项力所能力的劳动,或公益劳动或自我服务劳动或饲养、手工艺劳动,这些劳动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也可以小组形式出现,教师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

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应该让学生学会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才能更好的运用于写作中。我们应定期开展班级习作交流会,让学生欣赏本班佳作,让学生讨论分析习作优劣,思考自己可以从中汲取什么方法及内容,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二、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想象能力。

教师一定要选择一些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学生,还要特别注意发掘学生中的闪光点,让他们自己独立的去思考问题,可以告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眼睛所看到的来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让将来的景象浮现于我们的眼前。启发想象也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作文内容更丰富,更富有儿童的情趣。

十九世纪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充满幻想。在他的笔下花鸟虫鱼,家具、玩具乃至墙壁都有生命,都赋予了人的感情。小学生对于未知的世界、未来的世界充满了幻想。教师要鼓励学生幻想。对于未知的世界、未来的世界,学生的想象可以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因为,任何限制都显得多余。例如: 我是一棵小草,当太阳公公刚刚从东方露面的时候,我身上挂着一颗颗晶莹的珍珠。这时候,勤劳的小蜜蜂嗡嗡地唱着歌,飞到我身边,说:“你好啊,小草!”停了一会儿,美丽的小蝴蝶翩翩地跳着舞,也飞到我身边,说:“小草,你好啊!”。这样的文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作文水平,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欲望,也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展开想象的翅膀。但要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应有所不同。想象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学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照搬生活,改动、取舍是肯定有的。改动、取舍就是学生的创造。教师应努力指导学生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尽量让其想象呈现多样化趋势。

三、多阅读,提高作文水平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勺水渐积成沧海,拳石频移作泰山”。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让学生明白要想不付出努力就想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但这决不是说可以不讲究方法,只是逼着学生去读、去背。一定要让学生引发兴趣,当学生对阅读文章发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地、心情舒畅地去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乏味的事。努力引导学生喜欢阅读,而不是作为增加课业负担的一种。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写不好作文。孩子写作文时,抓耳挠腮,半天也挤不出一行字。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孩子们缺少良好的阅读。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同学可能会看一些除课本以外的书籍,而家长总是以为孩子们在看闲书,事实上,这种极端的功利主义倾向影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作为语文老师,在这方面就要与家长多沟通,要让家长明白: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写好作文也可以让他们有一个开阔视野的机会,而不是一味的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著名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的阅读使他思维活跃、感情丰富,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

但是,这种从课本上读来的语言、词汇往往是死板的,要激发学生把这些死的语言词汇转化为活的语言词汇,将习作置于现实生活,灵活运用于写作中。教师应鼓励孩子写日记,把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写下来,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让他在日记中自由表达。要告诉他写日记并非每天要写长长的一篇,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抓住每天中一个值得写的片断,当长即长,能短则短,并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日记中加以灵活运用,那么死的语言、词汇就变活了。

四、增强学生写作成就感

在教学实践中,要对学生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特别是要表扬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从而成为学生更好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首先要对学生作文的每一点进步常常给予夸奖,在眉批或总批中加以鼓励。

首先,教师在给成绩时应当慎重,不应该一把尺子衡量全体同学,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进步进行衡量。叶圣陶在《文汇报--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亲自尝试写作,在指导学生才能身临其境,教师可以故意在某方面写的可能也不如学生的作文,这也给学生一种鼓励,一种自信,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只要努力是完全可以超过老师的,自己也有能力修改老师的作文。

其次,教师也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片段、优秀词句挑选出来,放入“作文天地”里,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中也可以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提高,许多学生也打消了惧怕作文的疑虑,认为自己也有能力写好作文,并经常主动交自己的习作请老师修改。

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养成触景生情、见物生情、闻声生情等习惯,不断地触发、延展和丰富自己的感情。假如能够经常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气象万千的生活,在亲自实践中感受生活,同时,能够经常有效地指导学生通过书刊、影视等媒体来感受生活,我们就能解决学生写作“源”的问题,就能打好学生写作的基础。作文教学虽然是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但是教师只要让学生以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社会,以自己的情趣去理解分析社会,发展认识和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更要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视作文为需要,视作文为乐趣,作文教学就真正达到了目的。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M].《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出版15,43~44

[2] 任富强[M].《透视新概念作文》,《写作》.2002年第2期

谈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2

一、创设情境, 精心“命题”, 激发学生写作冲动

我们知道, 人只有在激动了、痛苦了、愤怒了、快乐了之后, 才会有情感表达的冲动。上海特级教师于漪认为:“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情感, 它影响乃至决定人的思想言行。胸中写作热情似火烧, 就会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感。”

激发写作热情, 启发情感体验, 其途径不一而论。作文训练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创设一定的作文情境。可以结合学校生活、班集体生活中有价值的内容展开, 也可以结合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众人关注的热点, 引导学生去思考、感受, 从而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 激发写作激情。老师因势利导, 精心命题, 让作文要求与学生生活经验、思想感受结合起来, 使学生可以在活动、事情的进行中作文, 在思想、灵魂的撞击下作文。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和热情, 为学生作文提供了鲜活的“生活之源”, 将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使作文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 又能与作文训练要求相结合, 使作文教学各个环节“活”起来。

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 积累素材, 学会思考

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 作文教学光从文本上指导学生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深入生活, 观察生活, 并在生活中学会思考, “捕捉事物的特征”。“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中学生由于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认知水缺少“发现”, 作文时往往觉得无事可写, 无话可说, 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思想, 老师要指导学生善于积累素材, 提炼主题, 养成表情达意的习惯。这样, 作文时就会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有思想感情可表达。

三、训练学生遣词造句, 学会表达

农村学生受生活环境和语言习惯的影响, 书面表达能力一般较差。因此, 加强遣词造句、表达成文的训练尤其重要。

1. 引导学生做好词汇积累

每一位老师都知道:积累越厚实, 写作就越有基础, 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反之, 没有积累, 则胸无点墨, 是写不出文章来的。因此, 要想写出好作文, 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词汇积累。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记忆力极强的优势, 指导学生一方面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 大量吸收优美语句;另一方面自行摘录生活中有价值的语言内容, 如成语谚语俗语等, 帮助他们积累起终生受用不尽的语言材料。教师要鼓励学生勤记忆勤动笔, 将有用的东西记在本子上, 要长期坚持。一口吃不成胖子, 要点点滴滴地积累。

2. 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思考

学生背了大量的书, 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还未必能写出一手好文章。因为这种积累是静态的罗列、堆积, 要真正让这些材料在学生头脑中活化, 还得让学生对作品语言以及作品所蕴涵的思想反复地去品、去思。要引导学生学会去圈点、批注、点评。虽然, 学生开始做的圈点批注还比较浅薄, 比较零碎, 但我们要珍视学生的这些一鳞半爪, 要多鼓励他们, 引导他们做进一步的思考。让他们由此渐进, 在感悟中深化思想, 在感悟中升华人格, 在感悟中萌发初步的写作思维能力。

3. 对学生进行文体训练

近年来话题作文都是文体不限, 但我们也知道“文体不限”绝不是不作体裁要求, 因此“不限文体”虽然给了我们体式选择的自由, 但不同的话题还是要有较为适宜的体例来承载。作为老师, 我们还是应将各种常用文体的写法都训练到位, 学生文体知识全面了, 写作时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才能从中选取自己最拿手且最适合表现此话题的体式, 求得最佳发挥。在这一方面, 可采用作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训练形式。如日记、书信、请假条、表扬稿、读书笔记等, 当学生丢失了心爱的铅笔盒, 教给他写一篇“寻物启示”。当学生面临困境得到他人热情帮助时, 鼓励他们写“感谢信”, 送给帮助过自己的人, 以表达真诚的谢意。当自己做错了事, 得罪了别人, 伤害了友情时, 建议他们制作书写“歉意卡”, 表达自己的愧疚, 争取别人的谅解。当学生对班级建设有许多新的好的建议时, 教给与活动结合起来:新年快到了, 鼓励学生为联欢会编写话剧、小品的剧本, 也可以设计贺年卡, 编写新年祝词;逢组织活动, 布置学生为少先队、共青团组织设计活动计划和方案;运动会上, 让学生以“小记者”身份写采访稿, 写新闻报导。总之, 学生惟有在通晓各种文体的基础上, 方能择善扬长, 展现自己最亮丽的一面。

四、及时组织评改, 培养学生评改作文能力

在作文评改问题上不少人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他们认为作文评改的主体是教师, 精批细改每一篇学生作文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殊不知这样做既加重了中学语文教师的批改负担, 限制了学生作文数量, 同时学生从中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忽视了对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 直接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 以享受沟通见解。因而我们切不可越俎代庖, 大包大揽, 而是要教会学生方法, 让学生学会自己评改作文。常用的方法是组织学生互评、互改或自评、自改作文, 老师总结点评。这样再三训练, 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很快就会提高。

总之,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目前还是一个弱项, 需要我们的不断探索。教师要求学生写出好作文, 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 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练笔, 写好下水作文,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平时要利用各种机会, 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比如举行各种作文竞赛, 组织学生投稿等。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尺度。可是, 农村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限制, 导致很多学生作文存在困难。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创设情境, 精心“命题”, 激发学生写作冲动;引导学生深入生活, 积累素材, 学会思考;训练学生遣词造句, 学会表达;及时组织评改, 培养学生评改作文能力。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应源.《语文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7月

[2].刘德斌.《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作文教材编写的创新与发展》.《语文教学通讯》 (初中刊) 2004年第9期和第10期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4].丁锦锋.《刍议中学作文教学的流程》武汉:语文教学与研究 (教师版) , 2006、11

谈初中化学教学之我见 篇3

关键词:实验;素质;创新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这门学科表面看上去枯燥乏味,但是好多概念和内容都是用实验来表达的。如果一开始教师就没有处理好如何让学生学习化学,那么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就没有兴趣,也不可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学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就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

兴趣可以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是化学学习的驱动力。化学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趣,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化学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授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要上好第一堂课,在教学设计中就要把教学难点确定为激发兴趣、树立信念,而不是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这堂课的主要程序如下:先是制造趣味,即做几个实验让学生急切想知道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从而达到让学生认为化学“好玩儿”,想学化学的目的。接着组织学生讨论化学研究的对象,当学生知道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后自己还可以动手做实验时,学生会更加兴奋。然后教师利用课本中的实验,通过分析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简单介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以激励学生发奋图强,将来为祖国的化学事业贡献力量。

二、给学生创造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堂是学习的主要阵地,我们所有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都是在课堂完成的。因此,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课堂环境极为重要。化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广大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课本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于一些化学实验,得出的结论大胆地向教师提出自己的见解。只有当学生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进步。因此,上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知识状况和接受能力,确定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方法。尤其是要创设新颖且有悬念的导语,在上课的2-3分钟内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到新知识的传授上。在这样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中可以更好地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进行中,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倡导师生相互讨论的多向交流,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在这和谐的氛围里,学生就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要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从而也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展现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广大教师要切合实际地去培养和引导。学生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整个课堂的主体,一切以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的想象力需要教师的开发和引导,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想象力,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这门学科与实验是密切联系的,好多化学定理和公式都是通过实验得以证明的。通过化学实验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课本上的文字是厌烦的,不愿意去记忆。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借助实验的方法去读课本,这样可以激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才开始上第一、二节化学课时,增做“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绢”“两无色液体相混变红”“水中生火”“两棒相遇冒白烟”等有趣的化学“魔术”。在课堂上通过这样的化学现象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当教师做了这些试验后广大学生都急于知道原因,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特高,兴趣很浓。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预习新知识,把新知识通过仔细阅读找出难点和重点。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有的时候看似简单的问题到学生那里却是比较难。找出一些化学实验的精髓,让学生懂得做实验的目的,不能把做实验当做“看热闹”,而没有目的性地盲目地去做实验。

总之,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时刻把化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创新,在生活中发现的一些现象可以通过化学知识来解释。创新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很牢固地记住知识。我们广大教师要结合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多发现多提问,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

浅谈幼儿钢琴课堂教学之我见 篇4

文/何啸磊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

目录

内容摘要,关键词-------2 1幼儿钢琴教学的重要性---3 2幼儿钢琴课堂教学的要点-3

2.1兴趣培养---------------4

2.2基础训练--------------5

2.3音乐培养---------------6 3小结-------------------6

【内容摘要】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来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是钢琴的学习是其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幼儿钢琴教学中,教师在钢琴课堂教学中都应对学生从兴趣培养、基础训练、音乐培养这三方面着手,做到分寸适当且环环相扣。最大限度使幼儿钢琴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实用性、生动性。钢琴初级学习实际上是对钢琴初级技术的练习,基本功的扎实训练在钢琴学习中尤为重要。幼儿学习钢琴,除了掌握书中的知识要点和演奏技巧之外,让情感教育贯穿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记忆力、增强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幼儿在枯燥的钢琴技术练习中坚持不懈,兴趣的培养是每位钢琴老师所需要重视的。因此,幼儿学习钢琴,除了掌握书中的知识要点和演奏技巧之外,还要注重情感兴趣的培养做到三者结合。

关键词:幼儿 ;钢琴; 教学; 培养

一 幼儿音乐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可以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那就可以学的愉快,学有所得。音乐艺术之所能,音乐教育之优势,都可从音乐艺术的特性中去探索,去挖掘。

奥尔夫在1963年说:“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促进幼儿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任务,是确定教育目标、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幼儿教育的多种教育内容、各种教育形式都在各尽其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来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 幼儿钢琴课堂教学的要点

钢琴,它以音域宽广,气势磅礴,富于色彩变化,表现力极为丰富而被人们誉为乐器之王。在人类对音乐艺术的传承中,钢琴的学习是其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钢琴学习是引领幼儿走进音乐殿堂,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

维,丰富幼儿情感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当今,为了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智力增长和全面发展,钢琴已经逐渐普及在大多数家庭中。其中,幼儿钢琴占绝大部分。因此,幼儿钢琴教学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然而,钢琴学习是一门技术与音乐结合的学科,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练习才会有所进步,初级钢琴学习更需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打好基础,相对来说较为枯燥乏味这就与幼儿活泼好动,喜爱新事物的天性相冲突。因此,在幼儿钢琴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良好的兴趣引导能使幼儿尽可能多的克服在钢琴练习中的乏味感,如果采用教条式方法,或者采用教成人的方法去教孩子,就将事倍功半。那样的学习容易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讨厌弹奏的种子,更不要说爱好音乐、爱好钢琴了;此外,钢琴具有表演性和技巧性,训练幼儿的基本技术、培养音乐感觉也是在幼儿钢琴课堂教学中所必须重视的要点。

教师在钢琴课堂教学中都应对学生从兴趣培养、基础训练、音乐培养这三方面着手,做到分寸适当且环环相扣。最大限度使幼儿钢琴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实用性、生动性。

1,兴趣培养

在幼儿钢琴教育中,音乐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不断探索的课题。活泼好动和喜爱接触新鲜事物是幼儿的天性。因此,要让幼儿在枯燥的钢琴技术练习中坚持不懈,对幼儿兴趣的培养是每位钢琴教师必须要重视的。

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喜爱新事物的这一天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适当的教学方法,比如选择比较容易产生兴趣的练习曲目,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幼儿的快乐情感,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习钢琴。正确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对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有一定的帮助。在学习新曲目之前,教师应先讲解有关音乐的背景,引导幼儿自己去想象,投入到教学当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将学生之间进行比较,如进步大小、练习时间长短、技巧的熟练度等,可以激发幼儿的争胜情绪,更可以培养他们勇敢、大胆的性格。对进步大的学生加以表扬,可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对暂时落后的幼儿加以鼓励和督促,可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积极性等个性特征。

通常,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平均只有十到十五分钟,年龄稍小的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则更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有意或无意的注意力的交替轮换,采用交换教学的内容的上课形式,并及时休息,才能让孩子减轻疲劳度,集中精力学习。对于学琴时间稍长并已有一定程度、养成一定学习习惯的孩子,上课时间可以略长,以此要求他们约束自己专心听讲,逐渐锻炼其毅力和增强意志。

此外,生动形象的语言也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能把幼儿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在愉快地课堂气氛中自觉主动地学习,同时也能让幼儿在语言的带动下进入课堂主题。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弱,这就决定了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应当避繁求简,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应使用句法结构较为简短,词汇涉及的范围较小的语句。鼓励和支持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孩子虽小,但是他们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所以当幼儿遇到问题不能正确解决,感到灰心与无望时,教师就要帮助幼儿,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去探索。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还必须考虑到幼儿现有的接受能力,对不同的幼儿,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因人用语,因人施教。

2,基础训练

钢琴初级学习实际上是钢琴技术的练习,基本功的扎实训练在钢琴学习中尤为重要。在钢琴初级教材中,基本上每首曲目都是针对一个钢琴技术点而编写的。幼儿弹奏的熟练程度就是其是否掌握技术的集体体现。因而,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就要求学生在练习中循序渐进,由慢到快的逐渐掌握曲目技术。

手指是演奏钢琴时直接触及琴键的部位。手指必须要有良好的手指基础训练,手指的力量、灵敏、速度以及基本的触键方式和控制能力是钢琴技巧最重要的环节,是钢琴演奏的基础。例如:培养手指机能的灵活性、独立性。

手指灵巧训练是一个独立的阶段,但又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阶段,它渗透在基础之中。从学习手指独立挥动开始,手指的敏捷灵活就介入其中了。我们在教学和辅导学生时要注意到这一点,要有意识地把它作为手指灵敏的起点来要求。手指灵巧的第一要素是手指触键和离键这一组动作的敏捷与迅速。我们在这里强调快下键的同时,还要求迅速的离键动作。手指灵巧的第二要素是把每一单个手指敏捷迅速地触键动作连接起来。手指灵敏性训练宜提早进入,穿插渗透于非连奏学习过程中。早一些把枯燥的单个手指的爆发性击键练习引入各种较为有趣的灵活,活跃的音型式的练习中,可以使弹奏者更快更早地掌握灵巧的快速的运用手指。

手指独立性基础训练的第一个步骤是加强手指的支撑力。手指的独立支撑能力是手指独立动作的前提。因此,提高手指独立性训练必须以加强手指独立支撑能力为基础,从加强独立支撑能力入手。第二个步骤是增强手指各指的独立活动能力。主要是训练从指掌关节出发的手指挥动能力。练习时一是要注意在抬起、落键时手指动作尽力保持独立。其次起落动作必须要鲜明。第三要注意放松。第四是在鲜明,独立动作养成习惯后并在取得放松协调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手指抬起

时的击键速度。最后是逐步加快速度,提高起落键动作的频率。

通过在实践教学中的不断总结,可以得知。钢琴基础训练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在于,这种训练本身是极为枯燥乏味的,很考验幼儿的毅力。所以,要使幼儿尽量减少在钢琴基础训练中的乏味和对它的排斥性,老师可以适当调整对幼儿弹奏的标准,对某些技术含量低的曲目可以放弃不弹,不需要对教材上的每首曲目都练习,还可以对某些曲目采用浏览性的方式练习(在学生已经掌握曲目技术后,即使还没弹熟,也可以选择不再弹了)。教师适度的把握幼儿弹奏曲目的精简度,能大大减少幼儿对基础技术练习的枯燥感,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进度。

3,音乐培养

乐感对于音乐审美实践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学生如果没有乐感,不仅领略不到真正的音乐美,也表现不出美的音乐。而且,音乐感觉的培养能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也是绝大部分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习钢琴的主要原因,即通过学习钢琴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因此,幼儿学习钢琴,除了掌握书中的知识要点和演奏技巧之外,让情感教育贯穿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记忆力、增强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乐感”是个既十分熟悉,但又难以诠释的词语。这一方面是因为乐感这一概念在学生进行音乐表现和技能训练时有着重要作用,在对学生进行音乐能力水平的衡量和考评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另一方面在目前的音乐辞书中,在有关音乐教学的指导文件中又难以找到关于“乐感”的权威性解释。因此对其具体内涵的理解存在着见仁见智的差异。但是,从感受音乐方面来看,乐感是对音乐的整体感知能力,是通过听觉途径获得的。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乐感是听觉的审美心理反应。只有对音乐的聆听,才能通过感知、联想、表象、记忆等心理活动去体验音乐的“味道”,去感悟音乐。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幼儿学生用“听”去独自识别自己弹奏曲子的优劣。当然,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过程也是促进幼儿学生感悟音乐的好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限制幼儿学生的自主思维,给予其充分的想象空间。

三 总结

让幼儿从小学习钢琴,不仅能使他们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而且对幼儿智力早期开发和培养严谨而踏实的学习态度、自觉刻苦的学习能力具重要意义。在幼儿的钢琴教育中,一定要针对幼儿年龄,生理、心理的特点,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进行教育,采用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使

孩子在学习时能感到愉快而有趣,注意兴趣培养、基础训练和音乐培养三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科学性、艺术性。

参考资料:雍敦全《音乐教学法》

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5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且兼有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思想性、工具性的反映,也是学生对学好语文的关键环节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作文 教学 方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作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水平。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由于部分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细致的观察,实践又少,写作文兴趣淡薄,视作文为畏途,以此为苦差事。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创造性地开展作文教学,摸索出一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

一、教给学生,解决问题

首先,要处理好作文和生活的关系,要丰富学生学活、开拓写作源泉。①组织学生开展多种课外活动,指导学生深入观察、教会学生摄取写作材料。②要求学生敏于思考,勤于动笔,教会学生积累写作材料。③教师灵活命题,切合学生实际,鼓励学生自由选取写作材料。

其次,要处理好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学生不能事事实践,通过阅读掌握间接实践的材料是主要的、大量的。读写结合,读是前提,是写的源泉之一。读的过程,就是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提高思想水平的过程,也是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过程,理解和借鉴表达方法的过程。

二、教给学生,处理好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思维,作文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就是作文的思路。作文之道巧在构思。我们应大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一道题目应允许学生从各方面去构思,学生愿意写什么,爱好怎么写,应该由他们自由去决定,教师不必强求一律。给范围自拟题的作文训练,用意就在于既让学生有内容好写,受范围约束,又激励学生发挥创见,广泛联想,打破作文神秘感,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利用课文,读写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筛选的优秀作品,其思维性、艺术性堪称典范。教师在讲读课文时,要把每一篇都当做范例,从读和写的角度剖析,极力讲清如何写的问题。每讲完一课,便可抓住单元训练重点,根据课文特点,指导学生练写开头、结尾,写几句话、片段、全篇,把读书和作文统一起来,这就是讲读课文的演化和实践。让学生以课文做样板,利用课文材料练笔,兴趣高,思路广,有益于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从怕作文渐变为“乐作文”。

四、作文要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

作文做到“有具体内容”“不说空话”“有真情实感”“不说假话”,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的首要教学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并通过课内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出示命题之后,指导学生围绕命题提取和组织平时所积累的丰富材料,使之为写作服务,达到写得“有具体内容”“有真情真感”的写作目的。

在作文指导中,老师的任务是不仅要教会学生提取、组织材料,而且要指导学生将提取的材料合理组织、加工,做到把抽象的材料写具体;把简单的材料写得丰富;把残缺的材料写得完整;把一般的材料写得典型;把看似“无情”的材料加以挖掘并写出真情实感;把无序的材料组织成有序。经过这样系统的训练,学生写作时就能左右逢源,言之有物,言之成理。

五、体验生活,想象作文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生活基础,充分想象出合乎逻辑、事理的事物情景,写出有创造性的文章。形式要多样。教师或提供一个概述性的情节,或提供一个有充分想象的开头,或提供一个寓意深长的结尾,或对现有课文的某些情节进行插叙、补叙等。写好后引导学生

反复比较优劣,从中自然领悟到文章用词遣句、布局谋篇之要领。这比教师在台上絮絮叼叼要强得多。

六、注重阅读,丰富写作语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为此,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一周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建立阅读、诵读、对话三级阅读课程体系,阅读即对时事新闻、报刊杂志、网络的阅读;诵读即对古诗词、中华经典名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对话即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大师进行对话。

七、引导观察,拓宽学生视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睁开双眼,去观察、去比较。娶亲送经迎来送往的风土人情,雷电风雨、日落月出的大自然景观,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都是学生习作的极佳素材。只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他们的见闻,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才不会在习作时因为没有素材而形成“大、空、套”的现状。即使作文是指导观察的最佳途径,因为过去的生活往往比较模糊,如果能够有意识地抓住眼前的人、事、物、景,引导学生有意

识地去体验,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欲望,并使他们产生认识上的飞跃。

八、创设展示机会,品尝成功喜悦

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更渴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赞许、羡慕,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学生这一心理需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周可安排一次佳作欣赏课,请本周日记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读后请小作者谈体会,同学展开讨论。并且利用学习园地和宣传窗,展出优秀作品。每当看到自己的习作前站满了欣赏的同学和家长时,学生内心肯定有说不出的喜悦。开展这一活动时,教师要注意选择面,给每个学生以机会,让优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困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这样一来,班上便会形成比学赶超的风气,学生个个信心百倍,写作兴趣就更加浓厚。

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6

作文教学之我见

姚红梅

四川省罗江县深雪堂小学(618500)

有人说:“学好语文,就是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好文章。”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的重要内容。如何做好作文教学方面的工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接受的挑战,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让学生愉快学习,饶有兴趣地轻轻松松地作文,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从一年级起,训练孩子说话能力,表达能力,从一个词到一句完整的话到一句很美的完整的话,都给予孩子鼓励的眼神,赞美的话语,课堂上有了说的兴趣。

例如教学《春雨的色彩》时,学习生字“滴”,有个孩子组“水滴”,我点点头微笑着问:“你在哪儿看见有水滴?”有孩子说;“荷叶上有水滴。”“它是什么样的?”“亮晶晶的?”“会观察,你连起来说完整。”“荷叶上有亮晶晶的水滴”“真会说!它看起来像什么呢?”这是另一个孩子迫不及待的说:“像我奶奶脖子上的珍珠。”“真棒!连起来说完整。”“荷叶上有亮晶晶的水滴,像我奶奶脖子上的珍珠。”“孩子们,他们都是语言大师啊!观察想象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美!谁也像他们一样来说说?”这时,有孩子说:“雨滴:天空落下了圆溜溜的雨滴,像云孩子的眼泪。”“孩子,你一是个有创造力的语言大师啊!掌声送给他。”举手的越来越多,一只怯生生的小手举起来了,他是我班一个不太爱交流的孩子,我温柔的叫着他:“鑫羿,你来说。”“我家地里的芋子叶上有亮晶晶的水滴,像芋叶的小眼睛一闪一闪的。”“我们把掌声也送给这位语言大师。”他不好意思的左看看,右看看,但嘴角有抑制不住的微笑。

我继续说:“你们是语言大师,把刚才你们说的.写下来,您们就是小作家了,今晚,选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词写一句话在彩色的树叶卡片上,看谁写得最美,我们就把它贴在后墙的知识树上。第二天,孩子们的话一句比一句打动人心,一天、两天……知识树上的叶子越来越茂盛。 “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是安慰别人的话,实际上,失败只能是失败之母,而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你的肯定,鼓励会让孩子更有信心说,更有兴趣写!

2指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词句

词汇丰富,表达时就得心应手,写出来的文章也就生动、优美、感人!

2.1课内积累,学以致用

不管是教材中每一篇课文的好词佳句,还是每一单元“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读读背背”都是我们作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特别是“读读背背”中包括的古诗、名言警句、对联、成语、歇后语等内容,虽重在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和语言的积累,只需做到熟读成诵即可,但是这样简单的教学总觉得资源浪费了。孩子们有的只会背诵默写,不懂其意。有的理解意思,却不懂学以致用。学生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之间缺乏畅通的渠道。

我在教学中经常这样设计:例如在教学第八册第四单元“读读背背”时,全是关于战争战术的四字词语,孩子们在理解词义后,我要求他们任选几个词,联系生活写一个片段,有一个孩子这样写到:我们深雪堂小学首届艺术节马上就要隆重开幕了,我参加了四年级组的围棋比赛,我和四(2)班的张尧、四(1)班的王建等6名同学经过初赛进入了决赛,我准备利用课余时间和这几位同学切磋一下技艺,既练练自己的技术,还可以了解他们作战习惯和实力,这叫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再如:在教学第四册第二单元的日积月累时,有这样几句谚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花要叶扶,人要人帮;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孩子们在理解句意后,我出示了一副老奶奶提水果,袋子破了,苹果滚落在地上,一个少先队员看见了主动拾起苹果递给奶奶的组图,请孩子们写写这个故事,并用上我们今天积累句子。

有孩子这样写:今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早上我系好红领巾,背上书包,唱起欢快的歌儿朝学校走去,这时,我看见一个老奶奶提着一大袋水果,她看起来好像很累,我都听见她喘气的声音了,只听咚的一声,一个苹果落了下来,第二个苹果落了下来,呀!口袋破了一个洞,我急忙跑过去帮她拾起来,一边递一边说:“奶奶,你的苹果掉了,快把口袋绑起来!”奶奶微笑着说:“好孩子,谢谢你!你真是一个懂事的乖孙子!”我不好意思的笑着说:“老师教过我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2扩大阅读,课外积累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我校倡导“品味书香,诵读经典,与圣贤对话,做书香少年”,不管是早上的“分享我的课外阅读”,还是中午大课间的千人诵经典,或者是下午30分钟的“畅游书海”,都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与书为伴的快乐,长期坚持,一定会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底气、灵气!

3鼓励孩子仿写、创造

语言积累是提高孩子语文素养的基本条件,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我经常对孩子们说:“你今天积累了5条名言,你很棒,假如你每条名言都能仿写一句,你就积累了10条,甚至更多,你更棒!你就是未来的大作家、语言大师!”教学时我经常这样做:例如在教学第八册《尊严》时,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你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孩子们积累后,我鼓励他们联系班上同学的表现仿写、创造,有孩子这样写:你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责任心!有的这样写:你别看他只是个小学生,但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正直、善良!还有人这样写:你别看他生活很节约,但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心中有大爱!

再如:有一天“分享我的课外阅读”时,一个女同学站在讲台前大声说:“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我抓住时机引导:“你还可以怎样改,比如鼓励别人、安慰别人。”有孩子马上说:“人生最大的破产是失信,最大的资产是诚信。”另一个抢着说:“人生最大的破产是放弃,最大的资产是坚持。”看到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听到孩子们富有哲理话语,我欣慰的笑了,长期坚持,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不提高都不可能!还有一次评讲试卷,阅读题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不怕先天的缺陷,不怕后天的不足,只要心中有爱,就会在人生的跑道上赢得精彩。

有一个孩子主动站起来说:“老师,这句话非常打动我,我还可以把它改改。”我给予他信任和赞美的目光;“好,大家都在洗耳恭听呢!”“我不怕曾经的失败,不怕未来的挑战,只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赢得精彩!”“听,多有哲理的话呀!”另一个同学接着说:“我不怕听别人讽刺的话语,不怕看他人鄙视的眼神,只要敢挑战自己,就已经在人生的道路上赢得精彩。”……听完他们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我激动地说:“孩子们,你们都是语言大师啊,把这些精美的语言用在你的文章中,那就在画龙点睛啊,那就是我们班的小作家啊!”,孩子们积累兴趣,创作欲望更强了,学以致用的习惯也慢慢养成了。

谈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7

所谓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础价值取向的教育, 其核心是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的本质在于“新”。创新更新不是凭空臆造, 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也是学生个人发展和教育的根本要求。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就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基础, 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目的, 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大胆思维的环境, 为学生构建一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主张的宽松创造环境, 促使学生不把眼光锁在狭小的学业天地之中。促使学生独立、自信的审视周围环境, 锲而不舍的探索未知世界。语文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门基础学科, 以其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 最具有实施创新教育的有利条件。当代中职生精力充沛, 思维敏捷, 富于幻想, 求知欲强, 所以中职语文教学更应该在传授语文知识, 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进程中实施创新教育。

实施中职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 首先, 要努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质疑心。求知欲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的一种欲望, 它是创新意识形成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学应先激发学生产生学好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质疑就是抓住新的事实, 动摇旧的观念, 由怀疑引发问题, 由问题推动线索, 从而达到创新。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对老师质疑, 向教材质疑, 对已有的一些定论质疑。其次, 培养思维独立性和多项性。思维的独立性是更新意识的另一种表现。思维独立性的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创造水平的高低。思维的独立性表现在善于根据事实冷静的思考问题, 善于辨明是非, 不人云亦云、盲从附和。思维的多向性表现为能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 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系统性、科学性, 还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再次, 善于开发学生竞争力和创造力, 用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剖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运用知识、创新知识。为了适应未来社会需要, 还应培养学生勇于开拓、敢于竞争的意识。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摄取, 对文章内容、艺术形象的启悟与创造等引发并表现出来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 在教学中能够创造环境。具体的做法是:

一、重新审视和评定学生能力

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评价, 往往只凭期考的一张试卷而一锤定音。简单划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反映出学生真实全面的水平和能力, 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也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重新审视和评定学生能力, 第一, 要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 不能把考分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应该看学生平时思维是否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对于平时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富有创见的学生, 平时要给予奖励。教师出卷时少出死记硬背的标准答案题, 多出灵活运用的思考题、综合题。第二, 要注重综合能力的测试。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 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 从普通话水平、朗读水平、演讲能力、阅读口述能力、书写能力、应用写作能力、阅读笔记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测试,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 从而促进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二、逐步改善创新教学方法

纵观当前中职语文教学, 课堂上还是以教师为主体, 以讲授法为基本教法;还停留在释词、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归纳特色等环节上, 有人戏称为“教师讲, 学生记, 考试ABCDE, 台上讲得津津有味, 台下听得呼呼大睡”。有的教师只重视给学生传授知识, 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极大地挫伤了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果自然是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 教师要改变“照案宣讲”的“满常灌”教学形式, 破除“求同型”的教学方法, 不把课堂教学的大量时间花在一问一答的内容分析上, 不把学生局限在死记硬背及习题的标准答案上, 而是应该由师生共同探讨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方法一:巧设疑问, 解决难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 关键在一问”。中职生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 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语文教学中, 字词的理解应由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自己去感悟。读写知识的把握由学生通过预习, 教师给予适当归纳来理解。课文内容的分析不应由老师讲的过多过细, 而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讨论, 在讨论中把握内容要点和写作特点。讨论过程就是创新思维的过程, 讨论的发言、争辩就是运用知识的创新表现。以课文《威尼斯》为例, 检查完学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后, 教师只需对作者和写作背景进行简单的讲解。不再逐句逐段分析课文, 而是设计五个问题:①威尼斯作为一座城市有什么特点?②作者从哪些方面叙述威尼斯是别致的水上城市?观察角度有什么不同?③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威尼斯是文化艺术名城?按什么顺序介绍?④课文的风貌描写有哪些特点?用了哪些手法?⑤文章语言有什么特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 然后再课堂上展开热烈的讨论。讨论中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 而是让大家自由发挥、自由争辩。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运用知识的创造力也得到培养。教师不是直接讲解, 学生也不再机械记忆。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 知识记得更牢、方法掌握得更快, 教学效果更良好。

方法二:让学生讨论, 勇于质疑。我们的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 并向教师发问, 向教材发问。教师应该告诉学生, 现代优秀的学生不再是那种循规蹈矩、没有主见的学生, 而是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提问题, 对学生的质疑不要轻易否定, 而要积极保护。他们只要言之有理, 能够自圆其说即可。我在《威尼斯》一文的教学讨论中, 有的学生提出在教材预习提示中所说“以行踪为线索”不妥。理由是第一段写城市的水道, 观察点为运河、小河道;第二段写水中的城市, 观察点在钟楼;而第三段是在“圣马克广场”走走所见, 这三段之间没有明确交代游踪的词句, 没有连贯的路线。学生的问题令我始料不及的。其实《威尼斯》一文应该是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安排材料。学生经常有时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我们老师想不到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 敢于大胆质疑, 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他们身上就会随时闪现创造性的火花。

方法三:尝试让学生讲课。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常识, 每学期选择一两篇比较浅显易懂的阅读课文, 有学生唱主角,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备课讨论, 各组推荐两位同学到台上试讲课文: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以及自读讨论中的新发现、新见解。这种讲故事形式既锻炼学生的胆量, 又训练学生的口才;既巩固知识, 又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方法四:有目的进行创造阅读。创造阅读是激发学生联想, 引发创新思维的有效形式之一。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不断自问:这些题材如果让我写, 我该怎么写?这层意思如果让我来表达, 我该用什么词句来表达?或者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典故、成语、故事进行补充、扩展、翻新, 借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如在讲授《长江三峡》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找出原文表达巫峡“秀”的词句, 然后要求他们展开想象, 说一说自己会用什么词句来表现巫峡的“秀”。课后让学生对课文中有关美女峰的传说进行创造性的扩展, 写一篇传奇故事。

方法五:注重创造性写作训练, 通过此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独特性, 扩展思维空间。一是要求学生观察问题角度要新, 分析问题眼光要新, 叙述事物方式要新。也就是力求新颖, 不落俗套。这方面可以通过作文一题多做, 涉及逆向思维训练题等方式来进行。“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说去吧”“走自己的路, 也要听别人说”“忠言逆耳”等都是创新思维的结果。而是寻找一些内容新颖, 学生比较感兴趣, 比较熟悉和关注的论题在课堂上进行辩论, 然后自定题目写作。针对当前学生就业难创业难的问题, 先引导学生讨论成功是“三分机遇七分努力”还是“三分努力七分机遇”, 然后再作文。这样,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各方面的论据都相当充分了, 论证也就很深刻了。二是设置情境进行辅助训练。应用文教学, 通常可以设置情境辅助训练和模拟实践, 让学生进入角色, 改变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沉闷局面, 充分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 进行大胆创新。在合同、书信、广告、公文的教学中都可以设置情境进行辅导训练。如把学生分成招聘单位、应聘单位, 设置模拟人才市场, 让学生从所设置的实际情境中, 学会用求聘、招聘、应聘书信的写作形式进行求职答辩。

三、引导学生拓展学习渠道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之我见 篇8

关键词:基础知识;实验;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5-01

在学校中,学生得到系统知识的主阵地是课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自身的存在的一些不足越来越凸现出来,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时代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不应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活动模式是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的关键。

一、强化基础知识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科学家优秀事迹为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科学精神、文化素养的教育。教育学生要诚实、不说假话、不弄虚作假、不作弊浮夸、不马马虎虎、不粗枝大叶,要有一种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精益求精,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和准确的科学态度化学是一门严肃的自然科学,它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就其学科的特点而言,它是通过可知的物质世界,研究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再把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运用到未知领域中去,从而得出研究未知领域的方法和理论,并指导实践。任何重大的发现都要靠化学实验予以证实。在化学领域中,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都将造成巨大损失,延缓科学发展,因此,严谨、求实、准确的态度是从事科学的工作者必备的品德。培养扎实基本功,克服心理障碍,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是要使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三是还要使学生会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如果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过得硬,临阵就可以从容对待,即使是某些方面出现了应付不了的局面,也会因基础知识牢固,他们就会有能力应用规律去寻找内在的联系而找出其解题方法。

二、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服务于化学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1)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结合,多种感官刺激,易于激发学生兴趣。(2)传输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可随机调节,以及操作的可重复性,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3)交互性强,有益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在教学实践中永远流行。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兴趣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内化为内心深处的需要倾向,会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良性循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加强。

四、利用化学特点,从开始培养学生兴趣

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有了兴趣,那就有了巨大的求知动力。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及时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及相关资料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等等。

五、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1、合理运用合作学习形式。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新课程的实施中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2、合理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

上一篇:【精品】自我反思的作文下一篇:霸王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