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应用题带答案
1、甲乙两个仓库各有一些粮食,从甲仓库运出四分之一到乙仓库后,又从乙仓库运出四分之一到甲仓库,这时甲乙两仓库各有粮食90吨.原来甲乙两仓库各有粮食多少吨?
90÷(1-1/4)=120(吨)90-120x1/4=60(吨)60÷(1-1/4)=80(吨)90x2-80=100(吨
答:甲仓库有80吨,乙仓库有100吨
2、光明小学低年级有240人,中年级人数是低年级的7/9,高年纪人数是中年级的2/3,高年纪有多少人??
240×7/9÷2/3
=240×7/9×3/2
=280(人)
3、公园有个圆形水池,大爷每天绕着水池跑20圈,如果水池半径38米,李大爷每天早晨大约跑多少米?
解:每天跑2×3.14×38×20=4772.8米
4、新研制压路机解决我国高速公路一道难题,前轮半径是1.5米,每分钟转8圈。压路机每分钟大约前进多少米
解:前进2×3.14×1.5×8=75.36米
5、商店有红气球和黄气球共360个,红气球卖出百分之二十五,黄气球卖出24个,剩下的红气球和黄气球正好相等,原来红气球和黄汽球各有多少?
解:卖出黄汽球24个,还剩下360-24=336个
6、商店有红气球和黄气球共360个,红气球卖出百分之二十五,黄气球卖出24个,剩下的红气球和黄气球正好相等,原来红气球和黄汽球各有多少?
解:卖出黄汽球24个,还剩下360-24=336个
此时将黄汽球看作单位1,那么红气球有1/(1-25%)=4/3
原来黄汽球有24+336/(1+4/3)=24+144=168个
原来红汽球有360-168=192个
7、我们家上个月用去我和你妈妈总工资的1/3,还节余1600元,你们上个月一共有多少工资?
1600 / (1 - 1/3) = 2400 元
8、冬冬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3,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7.两天一共看了80页,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
80 / (1/3 + 3/7) = 105 页
9、商店进一批饮料,其中有25箱可乐,每箱24瓶,占饮料总数的`2/5,汽水占饮料总数的3/50,汽水有多少瓶?
25*24 / (2/5) * 3/50 = 90 瓶
10、没公司有外籍员工若干人,在这些外籍员工当中,2/7是女员工,男员工是20人,这20人相当于全体男员工的4/5.又已知中国员工是该公司全体员工数的9/23.请问:
(1)这个公司外外籍员工总人数:
外籍员工总人数: 20 / (1 - 2/7) = 28 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乘除,应用题,教学策略
1.引言
随着新课标教学改革的实施,小学数学应体现了全新的意义,情节具有现实性的特点,结构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很重要的教学部分, 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又是其中的难点,这就对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让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信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作为引导者,带领大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分数应用题更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讲课之前,可以让大家搜集生活中分数的应用,这样在解答应用题时才能更好地理解题意,建立必要的数量关系,提高解题效率和正确率。
2.比较整数和分数 ,寻找出共同点 ,便于理解
分数是整数的另一种形式,二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分数和整数在解题时都是运用相同的数量关系。如果能将分数转化为整数来理解,那么抽象的问题就会变得比较直观。教师要利用好两者之间的共性,在讲解时帮助同学们化繁为简,揭开分数真正的面目。在分数应用题中,很多公式和定理和整数是一样的,譬如在计算路程时,同样是速度和时间的乘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要用长乘以宽,等等。分数应用题和整数应用题在进行计算时遵循的准则是一样的。教师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这一点,打消心中的困惑和畏难情绪。
3.理清分数乘除法三类应用题的关系
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 要把分数应用题的三种类型分清楚。分数应用题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如:小明在比赛中已经跑了100米,而比赛规定跑完400米的跑道才算结束 ,问他跑了几分之几 ? 那么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算作第一种形式。解答这道题时,用100÷400计算即可。
第二种形式是: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那么我们可以将上面的问题转化为:小明在跑步比赛中,已经跑了跑道的四分之一,也就是100米,那么问这条跑道有多长? 在解答此问题时,我们可以这样用100÷1/4求解。
第三种类型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在跑步比赛中,小明已经跑了400米跑道的四分之一,问他已经跑了多少米? 我们可以这样解:400×1/4=100。
通过对以上三种类型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三种类型之间都是相通的。如果把三者之间的关系弄清楚,我相信一定会使问题简化许多。教师在教授时,一定要帮助学生把三者的关系理顺清楚,这样不论遇到哪种类型的试题,大家做起来都会得心应手。
4.正确写出数量关系式 ,找准单位 “1”的量
找准单位“1”的量对于解答分数乘除法的应用题是很重要的。教师不能单单告诉学生把谁分了谁就是单位“1”,因为这样还是没有帮助学生看清问题的本质。只有让学生真正了解了分数的意义,学生才能领悟分数的奥妙。
其实可以把单位“1”和倍数放在一起理解,譬如,“小丽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和一些梨, 苹果有25个, 梨是苹果的五分之一,问:梨有多少个? ”在这道题目中,要找出单位“1”的量,可以根据“倍数×一倍数=几杯数与单位“1”的量×相对应的分率=比较量”,这里一倍数就是代表单位“1”,分数就是相对应的分率,几倍数就是比较量,学生只要掌握了找准单位“1”的方法,就可以在解答问题时熟练运用。
正确地写出数量关系, 对于解答数学问题也是相当重要的,它是正确解题的基础。我们在找数量关系的时候可以利用反推法,反推法要求把所求问题当做出发点,一步步反推,找到解决问题的充分条件, 通过充分条件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所需的数量关系,为最终解出题目打下基础。反推法有利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5.数学思想的运用
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数学思想,如“对应思 想” , “变换思 想” , “类比思 想” , “数形结 思想” , 等等。
数形结合思想是思维的起点,帮助儿童构建数学模型,充分利用“形”,使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等变得直观、形象,打消同学们心中的畏难情绪。在解题时,可以通过画图来解答,解题思路被拓宽,可以迅速找到解题方法。
对应关系更好地体现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因为在分数应用题的运算中,单位“1”的意义更凸显,那么熟练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把复杂的应用题转化为简单的应用题,化繁为简, 渗透对应思想, 对于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也是很有好处的。
6.结语
一、教学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以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为基础的。为此,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以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为知识的生長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寻求解题方法。总结出用七步来解答此类应用题。一是读题,理解题意。在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勾画关键句,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二是找单位“1”的量。找单位“1”的量,是解题的关键和突破口,我教给学生的方法是从分率入手,分率前面的那个量就是单位“1”的量,如果是总数与部分的关系,总数就是单位“1”的量,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比”字后面的那个量就是单位“1”的量;有的应用题则把单位“1”的量省略或隐藏了,这个就要看这个分率是谁的几分之几,谁就是单位“1”的量。如商店卖一种服装,价格降了。我问学生降价了谁的,学生说降了服装原价的,显然“服装原价”是单位“1”的量。当然要分清分率与与具体数量分数的关系,分数后面有单位,就是具体的量,分数后面无单位,就是分率。三是画线段图。这是学生掌握解此类应用题的一个技巧。首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单位“1”的量,根据分率把线段等分成几等份,其次在线段中标出分率和已知量,同时标出所求的问题即可。四是分析数量关系。根据题意、关键句找出数量关系或者等量关系。五是列算式或方程。借助线短图,如单位“1”的量已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就用乘法,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即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如单位“1”的量未知(求单位“1”的量),根据上述关系式就用除法: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或者用方程解即可。设单位“1”的量为x,方程x×分率=分率对应量。六是计算或解方程。七是检验并写答语。在这七步中,找单位“1”的量是关键,分析数量关系是重点,因此应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达到掌握的目的。
二、教学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三种形式: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在此基础上,学习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利用转化思想,就把复杂的类型转化成简单的类型了。只要把应用题中“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或少)几分之几”,转化成这个量对应分率就是1+(或–)几分之几,如甲比乙多,甲对应的分率为1+=;乙比丙少,乙对应的分率为1-=,这样转化后就变成简单的类型了,而简单的类型学生已经会解答了,学生学得轻松,效果好。
三、教学中要设计系统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审题的习惯。教学重点
找准单位“1”,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准确地列方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投影一)1.下面这些句子中,哪两个量进行比较,谁为单位“1”?
师:这两道题是部分与总数的比,总数为单位“1”。
师:这两道题是一个量同另一个量比。和谁比?谁为单位“1”? 2.说出下列乘法算式的意义。
提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用乘法)3.出示准备题:
顷?
(1)请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老师根据已知条件画图。)(2)谁为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3)请同学互相讨论,分析题意,并列式解答。
(4)这是你们以前学过的哪一类题?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这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单位“1”的数是已知的,求已知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导入新课:如果把本题中一个已知条件变成未知条件,把问题变为已知,分率不变,就变成了下面这样一道题。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例1。
积是多少公顷?
请一名同学读题。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题变了,图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图。)
分析:(出示投影二)请同学们根据投影中的问题,分组讨论。(1)谁为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顷。)(3)谁能根据这句话列出一个等式?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小结:全村耕地面积为单位“1”,把全村耕地面积平均分成5份,提问:你们是根据什么知识列成这个数量关系式?(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全村耕地面积不知道,你们有什么办法利用以前的知识解答这道题?(学生讨论)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 解
设全村耕地面积是x公顷。
答:全村的耕地面积是75公顷。
师:对比准备题和例1,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几人一组讨论)(相同点:数量关系相同,都是用乘法的意义来列算式或方程。不同 的单位“1”是未知的,可设未知数来解决。)2.出示例2。
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你能不能根据上题的分析方法来解答?
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谁和谁比?哪个量是单位“1”? 师:裤子和上衣这两种量比,画两条线段图,上衣为单位“1”,子的价钱。)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你能列出一个等式吗? 根据这个等量关系请列方程解答。3.小结。
观察例
1、例2,这类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有什么特点?(单位“1”是未知的。)解题分几步进行?
(1)确定单位“1”,设未知数x。(2)根据含有分率的句子找出等量关系。
(3)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列方程解答。(三)巩固练习
1.打开书第43页“做一做”,比比谁做得快。
提问:这两道题的特点是什么?(单位“1”是未知的。)这类题可用什么方法来解答?
2.(投影)看图口头列式,并用一句话概括题中的等量关系。(1)
(2)
3.动笔做一做。
这三组题内容不同,解答方法不同,要求学生在审题上下工夫。4.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答案。
多少吨?
吨?
答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程解答方法。这类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时分几步走?
(五)布置作业 第45页第1~5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能力,以及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找准单位“1”,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确定单位“1”
1.铅笔的支数是钢笔的 倍.
2.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 .
3.白兔只数的 是黑兔.
4.红花朵数的 相当于黄花.
(二)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 .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
1.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2.分析题意并列式解答.
二、讲授新课
(一)将复习题改成例1
例1.小营村有棉田45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全村的耕地面积是多少公顷?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抓住哪句话来分析?
3.引导学生用线段图来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4.比较复习题与例1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5.教师提问:
(1)棉田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谁是单位“1”?
(2)如果要求全村耕地面积的 是多少,应该怎样列式?(全村耕地面积×).
(3)全村耕地面积的 就是谁的面积?(就是棉田的面积)
解:设全村耕地面积是 公顷.
答:全村耕地面积是75公顷.
6.教师提问:应怎样进行检验?你还能用别的方法来解答吗?
(1)把 代入原方程,左边,右边是45,左边=右边,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公顷)
(根据棉田面积和 是已知的,全村耕地面积是未知的,根据分数除法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应该用除法计算.)
(二)练习
果园里有桃树560棵,占果树总数的 .果园里一共有果树多少棵?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画图并分析数量关系
3.列式解答
解1:设一共有果树 棵.
答:一共有果树640棵.
解1:(棵)
(三)教学例2
例2.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格的 .一件上衣多少钱?
1.教师提问
(1)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
(2)有几个量相比较,应把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2.引导学生说出线段图应怎样画?上衣价格的
3.分析:上衣价格的 就是谁的价钱?(是裤子的价钱)谁能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上衣的单价× =裤子的单价)
4.让学生独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并加强个别辅导.
解:设一件上衣 元.
答:一件上衣 元.
5.怎样直接用算术方法求出上衣的单价?
(元)
6.比较一下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相同点:都要根据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来列式.
不同点:算术解法是按照分数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而方程解法则要先设未知数,再按照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三、巩固练习
彭光伦
听了付老师的这节课,感触很深,启发很大。付老师体现的理念新,站的高度高,他用课例的形式告诉我们,在新课改的今天,应用题该怎么教?教什么样的应用题?付老师的课有三大特点值得我学:
一、应用题教学“生活化”
今天所教的内容就是教材里,分数除法应用题例
1、例2。付老师改变教材,复习、新授、练习的取材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例如:第一个环节。付老师从自己的学校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搜取信息,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知识基础,让学生从中选一条感兴趣的一句话,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明对这句话的理解,既发挥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又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也体现了教学上的民主、互动。
二、应用题教学“策略化”
本节课学生在付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经历搜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在众多信息中搜取所需要的信息,就不会出现滥用多余条件现象,不会出现“山羊的只数+绵羊的只数=船长年龄”的笑话。例如:第二个环节(新授部分):同桌讨论,从表的左右两边各取一个条件,任意搭配,你能提什么问题。教师只是提供了一些信息,学生根据需要自己搜取信息,并进行重新组合构建,主动获取知识,不断探究新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又注意保留传统教学的优势。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在于,教师没有象以前那样急于概括单位“1”已知,用乘法计算,单位“1”未知,用方程来解答的结构模式,而是紧紧地围绕数量关系式,根据除法的意义来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从题目本质上理解解题方法。如:第2题,突出解题思路这段话,进行比较、分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教学中付老师3次比较(1,2比较,即乘除法对比;2和试一试比较,即两道除法比较,概括出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注意保留传统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师注意了应用题的结构训练、对应思想的渗透。新授和练习中,两次从表中选条件进行搭配,渗透了数学中的对应思想,促进了学生对解决这类应用题的理解。如:练习中,已知一组信息,提出问题,要解决问题还需知道什么,就相当于传统教学中的补充条件(完形填空),这一过程也促使学生巩固了对这类应用的理解。
三、学习目标从学会解题转向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随着《课标》倡导的“问题情境—建模—解释、应用与拓展”这种问题解决式学习模式的推广,应用题将成为其中的“原型”与“应用”的主要角色。纵观付老师的整节课,可以看出付老师有意识地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去解决现实问题。例如:例题的情境材料从生活来又回到生活中去,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了解了本校老师的情况等等。
总之,有了教师以上的精心策划,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小组交流等多样的学习途径完成学习。学的轻松愉快
2013.9.17 《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说课稿
付正荣
一、说教材
我教学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应用题例
1、例2。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样,本小节教学的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地除法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了扩展而产生的新的应用题。
说教学目标:(1)会分析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2)能列方程正确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说教学重点:能用方程和算式正确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说教学难点:确定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法的解题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
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综合练习到发展练习,层层深入。
三、说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过渡引入
1、根据题意,判断谁是单位1,并写出各题的数量关系。
(1)故事书本的2/5 等于连环画的本数。
(2)梨重量的 7/8 是840千克。
(3)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2/3。
2、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4/5,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这两组算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本课知识有联系,通过学习,为学习新知作过渡。]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我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可是我的体重才是爸爸的7/15。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根据题意与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根据题意,启发学生: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写出数量关系式。体重× 4/5 =体内水分重量
师引导:这道题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该怎样求?能不能根据上面的等量关系式,设未知数χ,再列方程求出?
(4)学生尝试练习方程解答,个别板演,教师点评。
(1解:设这个儿童体重χ千克(2)算式法:28÷4/5
χ× 4/5 =28 χ=28÷4/5 χ=35 答:这个儿童体重35千克。
(5)让学生自己检验,分两步检验
①把χ=35代入原方程,左边=35× 4/5 =28,右边=28,左边=右边,所以χ=35是原方程的解。
②35千克的 等于28千克,正好是水分的重量,所以35千克符合题意。
(6)说说解题思路。
[新的教学理念就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找条件、问题、对比线段图理解题意,能激起学生欲望和学习兴趣。]
2、迁移类推,尝试学习,教学例2:小明的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明确条件和问题。
(2)引导题意和线段图对比。
①题中有两个量相比较,需要画两条线段来表示两个量的数量关系。
②题里的已知条件“ 小明的体重 ”明确把小明的爸爸体重看作单位“1”。
③根据题里的数量关系怎样表示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爸爸体重× 7/15 =小明的体重
④学生解答,教师巡视点拨。
[尝试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在相互交流中积累知识。]
三、巩固练习:(要求画线段图)
1、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教师点评。
2、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修了35千米,占全长的 5/8,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
3、兴丰小学六年级有女生25人,正好是三、四年级女生人数的 1/4,三、四年级女生有多少人?
[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少而精,既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解题能力。]
四、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的学习内容都是单位“1”的量没有告诉我们,可以用设χ的方法,把χ当作已知数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后并检验。同学们能根据题意用算术法解答吗?
五、说教学设计
(1解:设这个儿童体重χ千克(2)算式法:28÷4/5
χ× 4/5 =28 χ=28÷4/5 χ=35 答:这个儿童体重35千克。
2013.9.17
《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案
付正荣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37.“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类型的应用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类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方程解答。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迁移等能力。
3、建构知识间的联系,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辩证思想。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
2、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下面这些句子中,哪两个量进行比较,谁为单位“1”?
⑴一桶水用去3/4。
⑵书的价钱是钢笔价钱的1/3.师:第一题是部分与总数的比,总数为单位“1”。第二题是一个量同另一个量比。和谁比?谁为单位“1”。
2、出示准备题。说出关系式,再列式计算。
爸爸体重75kg,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7/15.⑴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爸爸的体重×7/15=小明的体重
75×7/15=35(kg)
⑵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占小明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多少千克水分? 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35×4/5=28(kg)
二、探究新知.1、激趣引入.师: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 我们的身体内有很多科学知识藏在里面呢,你们知道自己体内水分的含量吗? [点评: 通过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数学活动中提高分析能力.]
2、出示:
一、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本来人体的机体造构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教学一开始我把人体的彩图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使学生从中了解到更多人体构造,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用乘法应用题与例题作比较,让学生从中发现与乘法应用题的区别,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也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再列出方程。
三、寻找多种方法,开拓学生思维能力。
所以引导学生审题、找关键的句子或者词语,找单位
1、画图分析,写出等量关系。课堂上,我让学生读题(至少3遍),找出关键的句子(谁的几分之几是谁),单位就是(几分之几的前面那个词语),这些好像都不难,难的是写出等量关系,特别是一些隐藏的关系,如:“原来的1/3”,那么隐藏了“实际”的。对于画图也是一个挑战,学生不懂几分之几对应的量,为什么要这样画?
在巩固练习中,我有意出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一道除法应用题,让学生解答,并观察、分析,学生们通过这两道题建立起了表象,对这两种题型及其解法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教材分析:
分数除法应用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34页的例
1、例2以及练习九的第1~5题。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进行教学的。它是对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逆解题。教学时先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在这基础再教学用分数除法来解答。有利于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怎样判断单位“1”的数量,分析它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明白其中的数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设计理念:
学习数学知识就要与生活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例1涉及到儿童人体的组成部分的内容;例2涉及到儿童日常生活中衣服价格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再加上学生有一定的求知欲,能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方程的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并能掌握检验方法。
2、根据题意,能画线段图分析图意。
3、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数学,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教学流程:
一、巩固旧知,过渡引入
1、根据题意,判断谁是单位1,并写出各题的数量关系。(1)故事书本的2/5 等于连环画的本数。(2)梨重量的 7/8
是840千克。(3)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2/
3。
2、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4/
5,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这两组算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本课知识有联系,通过学习,为学习新知作过渡。]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根据题意与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根据题意,启发学生: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写出数量关系式。
体重× 4/5 =体内水分重量 师引导:这道题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该怎样求?能不能根据上面的等量关系式,设未知数χ,再列方程求出?
(4)学生尝试练习方程解答,个别板演,教师点评。解:设这个儿童体重χ千克 χ× 4/
5=28
χ=28÷4/5 χ=35
答:这个儿童体重35千克。
(5)让学生自己检验,分两步检验
①把χ=35代入原方程,左边=35× 4/5 =28,右边=28,左边=右边,所以χ=35是原方程的解。
②35千克的 等于28千克,正好是水分的重量,所以35千克符合题意。
(6)说说解题思路。
[新的教学理念就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找条件、问题、对比线段图理解题意,能激起学生欲望和学习兴趣。]
2、迁移类推,尝试学习(教学例2)(1)读题,明确条件和问题。(2)引导题意和线段图对比。①题中有两个量相比较,需要画两条线段来表示两个量的数量关系。
②题里的已知条件“裤子是上衣价格的 ”明确把上衣的单价看作单位“1”。
③根据题里的数量关系怎样表示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上衣的价格× 2/
3=裤子的价格 ④学生解答,教师巡视点拨。
[尝试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在相互交流中积累知识。]
三、巩固练习:(要求画线段图)
1、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教师点评。
2、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修了35千米,占全长的 5/8,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
3、兴丰小学六年级有女生25人,正好是三、四年级女生人数的 1/4,三、四年级女生有多少人?
[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少而精,既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解题能力。]
四、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的学习内容都是单位“1”的量没有告诉我们,可以用设χ的方法,把χ当作已知数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后并检验。同学们能根据题意用算术法解答吗? [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全程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知识,有益知识的积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数除法应用题例
1、例2教后反思
光泽文昌小学
凌秀莲
这节课学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和前面的内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联系紧密。应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衔接。先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量率对应关系及解题方法。准备题也紧紧围绕这一知识点进行,自然引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而且从复习到新知识都重视学生从线段图入手,找准对量关系去解题。使学生画图规范、正确理解题意,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教学例题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由学生自己画图、找量、率对应关系,而且重点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老师指着学生画的线段图问:“你是怎样画的?”(帮同学理清思路)。引导同学向板演同学提问,一生问:“35为什么标在的下面?”通过这一重点问题的提出、讨论,使学生明确求单位一的这类型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找准量、率对应关系,从而正确解题。教学中还注重创设情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训练学生的思维习惯。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概括,学完新知后学生自己总结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解题的关键所在。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紧紧围绕新知识并有一定梯度较好的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
1、复习引入时间过长,题型类似,缺少变化;
2、“分数除法的意义”渗透不足。应让学生围绕例题多说量率的对应关系和算理,增加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加深记忆,更好的理解题意,掌握解题方法。
3、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练一练:
(1)、小明体重24千克,是爸爸体重的3/8 ,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2)、一个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5,正好是160米,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3.对比练习
(1)一条路50千米,修了 5 ,修了多少千米?(2)一条路修了50千米,修了 5 ,这条路全长是多少千米?(3)一条路50千米,修了 5 千米,还剩多少千米?
四、全课小结 畅谈收获
①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②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③单位“1”是已知的用什么方法解答?单位“1”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复习中,我通过“明察秋毫”这个小环节,让学生明确解决分数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只有找准了单位“1”,才能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接着,我设计了“自学时空”这个环节。我将4道类似的数学问题一次性教给学生,并提出了三点自学要求:
1、找出单位“1”,做上记号。
2、说出等量关系。
3、列式计算。在这个过程中,身为教师的我没有给任何一名学生提示或指点。短短的4分钟很快过去了,全体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一起针对三个自学要求进行了交流。统计正确率时,没有一个小组能够达到100%的正确率。这和平时教学过程中我指点以后再练习的正确率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时我注意到那些出现平时成绩很好,但这次出现了错误的学生脸上流露出一丝懊悔的神情。俗话说:爬得越高,摔得越重。这些自信满满的学生在这次猝不及防的“摔倒”中发现原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透彻。接下来的“观察对比”环节中,很明显的就能发现那些出现了错误的学生无论是思考还是听讲都格外认真。因为学生在无意中“获得”了一次出错的机会,因此他们都格外认真地去思考为什么有的算式中用加法,有的算式中用减法,有的算式中用乘法,有的算式中用除法。他们要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错,才能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
1.进一步加深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内在联系的认识.明确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分析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
准确判断单位“1”,正确地解答分数应用题.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一)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了三种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板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请同学们想一想都是哪三种?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二)判断单位“1”.
1.鹅的只数是鸭的 .
2.甲的 是乙.
3.乙是甲的 .
4.男生人数的 相当于女生.
5.小齿轮的齿数占大齿轮的 .
(三)列式计算.
1.4是12的几分之几?
2.12的 是多少?
3.一个数的 是4,求这个数.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3第(1)题
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1.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问:应把谁看作单位“1”?是根据题中哪句话判断的?
3.画图.
4.列式解答
答:鹅的只数是鸭的 .
(二)教学例3第(2)、(3)题.
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鸭?
1.画图理解题意
2.列式解答
3.集体订正
(三)小结
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题关键是什么?
1.结构上
相同点:都有3个数量,即鸭的只数,鹅的只数,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不同点:已知和未知不一样.
2.解题思路上
相同点:都要首先弄清谁作标准,把谁看作单位“1”;
不同点: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不同的解答方法.
解题关键是: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确谁作单位“1”.
教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结构、解题思路及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在解
答这类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准确判断谁作单位“1”.这样才能提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并进行了比较.解答时,要正确地判断单位“1”,从而确定解答方法.
四、巩固练习
(一)商店运来红毛衣25包,蓝毛衣15包,蓝毛衣的包数是红毛衣的几分之几?
(二)商店运来红毛衣25包,运来蓝毛衣的包数是红毛衣的 .商店运来蓝毛衣多少包?
(三)商店运来蓝毛衣15包,正好是运来红毛衣包数的 .商店运来红毛衣多少包?
五、课后作业
(一)校园里栽了杨树144棵,栽的松树的棵数是杨树的 ,校园里栽了松树多少棵?
(二)学校买了蓝墨水30瓶,红墨水24瓶.蓝墨水是红墨水的几倍?
(三)农场有小牛40头,是大牛头数的 .农场有大牛多少头?
六年级数学
沈寒冰 教学内容:教材62页例5,试一试,练一练,64页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习辅垫 1. 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体内含量最好多的物质是什么吗?(水)
对,水是我们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它对我们人体是至关重要的,是构成我们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那么你们了解体内水分占体重的几分之几吗?
师:老师查到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2.复习旧知
师:现在你们知道了吧!同学们如果告诉你们,我的体重是50千克,你们能很快算出我体内水分的质量吗? 学生回答后说明理由。
师:算一算你们自己体内水分的质量吧!生答
师:一儿童的体重是35千克,你们能帮他算出他体内水分的质量吗?你们都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回答后出示:儿童的体重× 5 =儿童体内水分的重量 35× 5 =28(千克)
师:谁还能根据另一个信息写出等量关系式? 成人的体重× 3 =成人体内的水分的重量 2.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以前的知识学得可真好,如果老师告诉你们小朋友们体内有28千克水分,你们能算出他的体重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 课件出示例题。2. 合作探究
师:同桌互相商量一下,要解决这个问题,数量关系是怎样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并解答出来。3. 学生汇报
生1:根据数量关系式:儿童的体重× 5 =儿童体内水分的重量,再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进行解答。(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出示课件)4 生2:直接用算术方法解决的,知道体重的 5 是28千克,就可以直接用除法来做。28÷ 5 =35(千克)4. 比较算法
比较算术做法与方程做法的优缺点?
(让学生进行何去讨论,通过比较使学生看到列方程解,思路统一,便于理解。)5. 对比小结
和前面复习题进行比较一下,看看这题和复习题有什么异同?(1)看作单位“1”的数量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2)复习题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例1单位“1”的量未知,可以用方程解答。
(3)因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相同,所以这两种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根据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再确定是用乘法解还是方程解。
6.试一试: 一条裤子的价格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 3。一件上衣多少元?
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谁和谁在比?哪个量是单位“1”?
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的? 根据学生回答画线段图。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学生列出等量关系式。
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找学习板演,其它学生在练习4 本上做)。
师:这道题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解答吗?
(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只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为用除法计算。)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投影)看图口头列式,并用一句话概括题中的等量关系。2.练一练:
(1)、小明体重24千克,是爸爸体重的3/8 ,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2)、一个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5,正好是160米,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3.对比练习
(1)一条路50千米,修了 5 ,修了多少千米?(2)一条路修了50千米,修了 5 ,这条路全长是多少千米?(3)一条路50千米,修了 5 千米,还剩多少千米?
四、全课小结 畅谈收获
①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②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③单位“1”是已知的用什么方法解答?单位“1”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教师强调: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因此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注意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解答后要注意检验。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本课是分数除法应用题第一课时,主要是抓住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发现这类型的应用题的特点和解答的规律。上完课有以上几点体会:
1、创设情境,给学生学习探索的空间。教学一开始,利用“同学们喜欢喝果汁吗?”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出示两瓶果汁中的一瓶,一瓶已知,一瓶未知,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而积极性。这时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有些开始动手解答。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2、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接受新知识。复习题与新知,新知与新知的对比,从关键句改编成一道乘法应用题,又让学生从乘法应用题改成一道除法应用题,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新时课中,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本课应用题的特点,掌握解题方法。
3、培养思维能力,多种方法都使用。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鼓励学生尽量找出其它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学生用了两种方法,我及时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鼓励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对学生进行肯定。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和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练习设计有一定的梯度,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分数除法应用题带答案】推荐阅读: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比较10-17
分数乘除法复合应用题10-28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练习11-08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复习教案10-13
《分数除法应用题》六年级教学设计09-09
分数除法教材分析05-27
分数除法教案 范文11-11
分数除法评课稿09-10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设计06-21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