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个案分析记录

2024-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个案分析记录(精选8篇)

幼儿园个案分析记录 篇1

一、研究前个案情况分析

我班林烜小朋友今年5岁,生性活泼好动,独立性很强,善于发现和观察事物的不同与变化,反应快,能自信的对自己的发现做出肯定的判断,懂得关心比他小的小朋友,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习惯指挥他人,比较任性,脾气暴躁,容易生气。

二、个案观察记录

(一)饭后折纸、看书。拿着纸折一折,看一看。没人理会他。过一会,他把纸张放回,去拿书(自带)走到几个小朋友前面:“你们看,我的书是奥特曼,谁要和我一起看。”几个男孩围过来。林烜:“这个叫超级威力脚,这个叫超变身。”其他幼儿:“这有什么,要太阳射灵炮才厉害。” 林烜:“要不然我们比一比。”说完,站起来,对着他人玩攻击性游戏。

(二)集中活动。幼儿自由坐在地上,林烜坐在最后一排。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让幼儿自由讨论,则伸手抓前面小朋友的衣领,摸一摸前面小朋友的头,老师发现,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回答正确。

(三)、表演游戏活动。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和材料。在第三组,他拿了一个小熊的头饰跑到第一组:“你们看,我今天要当小熊。”这时候他发现两位小朋友为了争小熊角色互不干相让。林烜:“你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来当小熊。”其中一位幼儿杨若虚输了,但他不认输,要再剪一次,林烜一步上前从他手中抢回头饰,杨若虚不给他,他用力一推,杨若虚摔倒在地上,林烜把头饰给另外一个小朋友。

(四)分组活动。老师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图片,林烜站起来,四处走一走,看一看,与其中一位小朋友在开玩笑,老师发现了,瞪他一下,他又回去看图片,等到老师又不注意,他又到另一名幼儿后面,用肘绕住他的脖子,把那位小朋友绊倒在地上,他却很开心。

三、原因分析:

(一)家园交流在园在家表现:

园:老师把在园表现向家长反映,主要反映以上情况。

家长:(1)说自己一个人很无聊,经常提出要去小朋友家,或邀请小朋友到我们家与他一起玩。

(2)老师布置的任务记得很牢。做事情动作很慢。对事物的兴趣时间很短,但如果他有兴趣又能持续半个小时以上。

(3)会主动关心妈妈,自己能做的事情会自己做,但没有耐心。会关心比他小的小朋友。

(4)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但很爱发脾气,急躁。

(二)家园共同分析原因:

1.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生性活泼好动,喜爱表现自己。聪明理解力强,悟性比较强,往往寻找各种方式来突出表现自己。但他选择的方式不恰当,表明他的心理发展水平不高。从而往往采用惹人注意的方式甚至进行攻击来引发别人对自己的注意。

2.自我控制能力差。从小受爷爷奶奶的溺爱,养成不看场合,时间对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丝毫不顾及他人的习惯,养成我行我素。再加上幼儿的认知水平低,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并没有真正理解大人所说的“打人不对的道理”。即使很乐意地检讨也是“言行不一”。

四、方法

(一)幼儿园教育措施

1.疏导多余的精力。好奇又急躁,缺乏耐心。每次活动总是事先让他操作,让他多发言。户外活动他喜欢冲跑,就让他当教练,带领大家运动,分组活动时,多提供机会让他当组长,同时要求他自己先表现好才能当组长,对他既有约束力,又让他发挥作用。

2.加强注意力的训练。把他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到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注意培养他的注意力并多于表扬肯定。根据他接受能力较强,在学习活动内容上适当增加难度,延长活动时间,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3.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喜欢做游戏,每次游戏他都非常兴奋,但他常常伴有破坏性、攻击性行为。有意让他在游戏中担当“重任”如户外活动让他当组长、裁判。在角色游戏中当老师、警察的角色,学会约束自己,习得内隐的游戏规则。

(二)家庭教育措施

1.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工角”,提供彩笔、剪刀、颜料及各种结构拼插玩具。这种既是一种心理疏导又是一种注意力的转移。

2.以榜样示范、强化幼儿的正确行为。要求林烜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错误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责备来解决问题,教会他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能。引导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

3.重视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及时进行教育。孩子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强,各种传播媒介中接触到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冲击。父母对明确所看的动画片有所规定,暴力性片子不能看或者大人陪同。并对在家在外的攻击性行为马上制止。孩子有悔过之意及时给予表扬,并给予更多的关爱。经常带他去大自然中去,开阔眼界。培养多种兴趣,提供宽松的环境。

五、个案转化效果

幼儿园个案分析记录 篇2

一.教师的笑笑个案小记

9月23日晴:开学一个月来, 总有个孩子在我身边跟来跟去, 只跟着, 没什么声音, 回头看看她, 她就转身走开了。才一会儿, 她又回到了身边, 这个孩子就是笑笑。今天, 当笑笑再次像小尾巴似的跟着我时, 我转身拉起了她的小手, 问“有什么事情吗?”她笑着摇摇头。“你想跟我说什么?”她还是笑着摇摇头。我伸手摸了摸她的小脸, 她开心地走了。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她需要什么?我该如何才能走近她?

10月11日小雨:今天笑笑又跟在我身后了, 似乎想说些什么。我放下手里没有制作完的教具, 亲切地问她:“想告诉我什么?”笑笑犹豫了一下, 拿出一张奖状。我双手接过一看是舞蹈艺术班的优秀学员证书, 立即拥抱孩子并兴奋地表扬她“哇, 宝贝, 你真棒!”她高兴极了。“笑笑, 你舞蹈学得这么好, 给老师表演一段吧!”她又犹豫了一下, 最后为我表演了一小段。虽然, 动作略带僵硬, 表情也有些羞涩, 但我始终用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的每一个动作, 每一个表情。

11月25日阴:今天的角色游戏中, 笑笑选择做娃娃家的游戏。可是只有笑笑和琪琪两个人。不知道怎样是好的她们求助于我。我鼓励她们“两个人照样可以玩, 一个当妈妈, 一个当宝宝。”我还特意拉着笑笑的手说:“你学习了那么多的本领, 教教你的宝宝哦!”她想了想问:“教什么呢?”“舞蹈、英语都行啊!”笑笑开心地当起了妈妈, 还教琪琪跳舞。她们玩得很开心, 同时又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参加, 我特意表扬她, 笑笑很高兴。晚上笑笑妈妈给我打来电话, 她十分感谢我能给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 并告诉我他们现在上艺术班很尊重孩子的想法, 挑孩子感兴趣的报, 安排得也比较宽松。

二.从记录中看师幼互动

(一) 记录1:“总有个孩子在我身边跟来跟去, 只跟着, 没什么声音, 回头看看她, 她就转身走开了……”。这段文字记录让我们看到笑笑这个孩子有些胆小和内向, 不敢主动与同伴交流, 但内心又很想获得老师的注意。她的这些细微举动, 落入了一位敏感老师眼中, 笑笑是个怎样的孩子?她需要什么?我要如何才能走近她?

(二) 记录2:笑笑犹豫了一会儿, 拿出一张奖状。……她又犹豫了一会儿, 最后为我表演了一小段。“能表演给大家看看吗?”笑笑摇摇头……”这段记录让我们其实孩子从心底已经开始接受了老师, 已经乐意和老师分享她的成功喜悦, 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孩子开始打开心门, 这是令人喜悦的一步。但站在集体面前表演, 对她来说, 还需要更大的勇气。

(三) 记录3:“笑笑当起了老师, 教琪琪跳舞。她们玩得很开心, 同时又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参加……”这又是大的一个转变, 因为孩子一开始只能在老师面前表演, 现在能够在那么多小朋友面前表演了, 这是笑笑的第一次, 这更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笑笑开始敢于主动与同伴交往了。

三.在记录中研究教师策略

(一) 教师的观察和倾听:通过观察, 教师发现了笑笑平日的一丝异常, 有些内向, 语言交往都不多, 喜欢就这样静悄悄地粘着老师……。又是倾听, 再发现孩子的一个足以让她骄傲的亮点:舞蹈获奖证书!笑笑的这些细微动作, 都因为老师的关注和观察而被深深印记, 观察和倾听给教师带来了走近幼儿的阶梯。

(二) 教师指导策略的效果:以关爱为铺垫, 以一张证书为契机, 抓住孩子的一点希冀, 走进孩子心里, 这是案例中教师的策略。如:记录1中的思考“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她需要什么?”, 记录2中的“笑笑, 你舞蹈学得这么好, 给老师表演一段吧!”记录3中的“游戏讲评时, 我特意表扬了娃娃家游戏以及笑笑。”教师用一点体察、一份关心, 一句话和一个动作, 给予一份影响, 改变着笑笑。

(三) 教师的内心感悟:“和孩子在一起, 我收获了童心;和孩子在一起, 我收获了童真;和孩子在一起, 我收获了童趣;和孩子在一起, 我收获了童爱;和孩子在一起, 我收获了太多太多……和孩子在一起, 我快乐、我幸福。”这段记录让我们看到教师内心世界的流露, 那是一种在教育中的收获和享受:情感的收获, 幸福的回味。

个案记录簿 篇3

这些是有关黑衣人的许多问题的一角。难办的是,黑衣人案例呈现为一个连续的系列,在这一端很容易让人相信,然而一直发展到另一端却完全不能相信。在这一端,黑衣人寻访过程中不会发生怪异的事情,唯一不正常的也许只是他们冒充某某人,或者让人搞不明白他们如何得到未公开的信息;但在另一端,只能认为目击者似乎患有妄想症。

UFO调查者拉蒙纳·克拉克在《黑衣人的真相》一书中,讲述了一位匿名调查人员1969年7月3日遇到三个黑衣人的事。“他们乘坐的车窗上有他们的联系符号,这个符号对人类有着巨大的心理影响力。我从来没有见过人类如此恐惧。”

在第一次见面之后,又是不断的骚扰:常常有神秘电话,有人搜查他的房屋,开始听到说话的声音,看见奇怪的形状。“黑色的凯迪拉克呼啸着从他家前面驶过,他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有一次,他和家人被一辆迎面而来的凯迪拉克逼得差点出了车祸。哪怕是在梦中,他也常常遭到黑衣人的纠缠,根本无法休息,上班受到影响。因此,他很担心失业。”

难道这都是心里想出来的?可是有一位朋友证实,当他们聊天的时候,房子前面有一个样子很奇怪的人在走来走去,他个头很高,年龄大约有55岁,穿着一身黑衣服。

杀死外星人的人

1961年11月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保罗·米勒和三个同伴外出打猎后返回北达科他州的米诺特。途中,他们突然看见“一个发光的筒仓模样的东西”降落在附近的庄稼地里。起先他们以为是飞机坠毁,可是这个“飞机”突然消失,所以他们意识到那不是飞机残骸。他们几个正要驾车离开时,那个东西又出现了,然后有两个像人一样的生物从里面出来。米勒很害怕,向其中一个开了一枪,显然打中了。其他人立刻跑掉。

在回米诺特的途中,他们都感觉到眩晕,并且都“丢失了”3小时的时间。因为害怕,他们没敢告诉任何人。然而,第二天早晨,米勒去(空军的一个办公室)上班时,三个黑衣人出现了。他们自称是政府官员,但是没有出示相关证件,而且对米勒说出的UFO真相出言不逊。他们是怎么知道的?他们隐隐约约好像说了“我们有一份报告”之类的话。

米勒说:

“他们似乎对我了如指掌:我在哪里上班,我的姓名,我的所有情况。他们也问我的经历,好像他们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米勒都不敢跟别人讲他的故事。

古怪的夫妇

1976年9月24日,也就是黑衣人找过霍普金斯大夫之后不久,他的儿媳莫林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认识她的丈夫约翰,想知道他和同伴能不能去找他们。

约翰在当地一家快餐店见了那个人,并且将他和他的同伴带回了家。他的同伴是一个女人,两个人看上去都在35岁上下,身穿奇怪的过时衣服。那个女人显得尤其古怪,她站起来时,腿和屁股之间好像有什么不合适。他们走路的步子都很小,每迈一步总要向前倾一下,好像害怕跌倒一样。

他们很别扭地挤在一张沙发上,那个男人还问了一些很奇怪的问题:约翰和莫林电视看得多不多?他们都看些什么书?都谈论些什么事?他一边问还一边抚摸着他的女伴,并且问约翰他这样做合适不合适,他做得对不对?

约翰出去了一会儿。那个人便试图劝莫林坐在他的身旁,并问她:“你是怎么长的?有没有裸体照片?”

过了不大一会儿,那个女人站起身说想走。那个男子也站了起来,但没有想走的意思。他站在那个女人和门之间,意思是如果她想直线走到门前,就必须直接穿过男人的身体才行。最后,那个女人转身对约翰说:“你把他移开,我移不动他。”话刚说完,那个男人突然离开,后面跟着那个女人,两人都走直线。他们连一声再见都没说。

《外星智能》片断

自从现代UFO活动的报道开始以来(通常认为始于1947年美国商人、业余驾驶员肯尼思·阿诺德),许多自称见过UFO或者与UFO里乘坐的外星人有过接触的人都曾报告,后来有举止古怪、看上去阴险的人找过他们。这些报告来自不同国家和个人,他们都没太意识到自己经历的独特性。这些报告在细节上有共同之处,总体上能够说明这些访客是确有其人。

这些访客一般都肤色发黑或呈橄榄色,模样像东方人,身材矮小,看上去比较文弱,通常身穿黑衣服,有时衣服不合身或显得过时。通常是二三人一起出现,露面时总是乘坐大黑车。有些被黑衣人找过的人记下了他们车牌上的号码,可是核查后却发现这些号码根本不存在,没有登记过。也有人报告说他们的行动非常神速,简直是来无踪去无影。他们利用各种方式找人谈话,冒充政府探员、新闻记者、军队或空军人员,或者自称保险公司代理等等。有时候他们只是问许多问题,其中有很多问题压根儿没有关联,然后离开。但是有时候却毫不含糊地发出警告,说如果有人胆敢谈论自己看到UFO的事就没有好果子吃。不止一位目击者被吓得不敢吱声。不少人相信许多国家的政府联手封锁这方面的信息,并认为黑衣人就是中央情报局的侦探。可是中央情报局哪里会有那么多侦探,并且在世界各处都能见到,长得还都那么整齐划一,样子都那么特别,举止都那么奇怪。所以,这个说法很难让人相信。

《时空奥秘》片断

1953年9月,阿尔伯特·本德尔琢磨出了飞碟的部分来源。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寄给一位“可靠的朋友”,并请他批评。很快,三个黑衣人出现了,手里拿着他的信,告诉他“真正的故事”,结果他病倒了。本德尔没有把这些细节告诉任何人,并且放弃了UFO研究,显然是为了“拯救人类”。这件事在格雷·巴尔克的《他们对飞碟知道得太多》(1956年)一书里得以披露,说黑衣人还找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几个人。本德尔决定,在他1962年出版的《飞碟与那三个人》里讲述整件事情。但斯泰格尔说这本书令人失望,因为那里面没有多少人们想知道的事。不过,很多人仍然相信黑衣人的故事,认为本德尔是被封了口。“黑衣人找了本德尔之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他变得迟钝了。他常常头痛,他说那是‘他们’搞的。”

斯泰格尔说,“大批大批”的飞碟学者都受到黑衣人的骚扰。有些人手里本来有UFO的照片和底版,都让那些自称“政府机构”的“三人一组的黑衣人”没收了。

有一期的《飞碟特讯》里引用了约翰·基尔的话,说黑衣人是职业的恐怖主义者,他们在到处检查,保证不让人们过多地了解UFO现象。

基尔说,黑衣人的受害者似乎都要接受“某种洗脑技术,过后感到恶心、精神错乱,甚至记忆缺失,得持续好多天”。他说这一定是联邦调查局等特工部门搞的鬼,因为他们拒绝调查黑衣人。

斯泰格尔引用乔治-弗里曼上校的话,说黑衣人案例被“蓝皮书”计划调查,可是这些案例与空军没有任何关系。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有四个假冒的美国空军官员在新泽西告诉目击者说1967年他们“什么也没看见”,让他们把看见的事情不要告诉任何人。

斯泰格尔继续描述其他几个黑衣人访问的细节(其中有几起只有一个黑衣人,不是三个),冒充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的官员,或者自称来自“UFO研究所”和“一个政府机构,因保密不能说出名称”。另外也提到了电话骚扰、邮件骚扰以及广播和电视的干扰。这些黑衣人知道你要去哪里,你从哪里来,你一直都在于什么,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劝说你保持沉默。

顺便说一说衣服:关于黑衣人所穿的衣服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像塑料,有的说是橡胶,而斯泰格尔在书里引用约瑟夫·詹金斯少校的话说,“有些像朝鲜战争中的棉军服”。

幼儿园个案分析记录 篇4

如何鼓励孩子自己吃饭

金佳妮是我们班上的一位小女生,长得很可爱,平时也不太爱讲话。我刚到她们班时,也不觉得她和别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但时间一长,我发现她吃饭不是很好,每到吃饭时,小朋友都能大口大口地把饭和菜都吃下去,只有金佳妮小朋友总是挑一点点菜,吃半小勺饭,还时不时地看看别人,舔舔勺子,要不然就是看着一个地方发呆。当老师问她为什么不吃饭时,她也不理老师。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总是耐心地跟她讲道理,告诉她菜里面有很多很多营养,只有吃下去,身体才会健康,否则会生病的。但是,这些话用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也就不管用了。

我和班主任老师决定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她多吃饭。我和她说只要你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能大口大口的吃,而且在吃饭时不东张西望,不挑食,把碗里的饭和菜都能吃干净,桌子和地上不掉饭菜。我就会奖励你一颗小星星,如果凑够了十颗小星星,就可以到老师这里换一个礼物。刚开始这种方法对她很有效,几乎每天她都能按时按量的吃完,而且桌子和地上也都很干净。但是这个方法只坚持了一个星期,到了第二个星期又和以前一样了。这让我很苦恼,真的不知道要用什么方法帮她了。

后来我和班主任研究了一下,决定和她的妈妈说一下她在幼儿园吃饭的情况。她妈妈告诉我们,金佳妮在家也是这样的情况,不爱吃菜,还要用家里人喂她,从来都不会自己动手吃。我们就和她妈妈进行了沟通,告诉她平时在家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而且还要让她把饭和菜都吃下去,不要太依着她,否则就会害了她。经过我和她妈妈的努力,金佳妮爱发呆和挑食的坏习惯已经慢慢的改正了。这让我们很高兴。这样使金佳妮的健康有了保证。妈妈和我们都放心了!

孩子的健康,与家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幼小的包办,到现在的依恋,才使孩子丢失自理的能力,因此家长应放弃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使孩子自由健康的成长。

个案分析

东西不见了

开学有一段时间,我一踏进教室就有幼儿向我告状,说东西不见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帮幼儿整理书包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范佳明的口袋里有许多东西。仔细一看,正是很多小朋友先前丢失的东西。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我的眼里,范佳明是个乖巧、懂事又内向的孩子。这件事发生在范佳明的身上,我觉得很惊讶。拿别人的东西属于一种偏差行为,如果不经教育,很可能影响到幼儿日后的发展。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跟踪观察

为了更客观地分析范佳明的行为,我首先对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观察发现,范佳明“拿”的东西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小朋友带到幼儿园的玩具;另一类是幼儿园里的玩具或者一些食品。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特点——很小,比如玩具上的小零件等,这些东西都可以捏在手心里或放在口袋里。玩具基本上是新的或是比较特别的,范佳明没有玩够或者没有机会玩的。范佳明拿东西的时间通常是在自由活动以及活动与活动转换的时候,因为这些时候幼儿都分散在教室、卧室、盥洗室等各个地方,教师的注意力相对也比较分散。

行为分析

结合对范佳明行为的观察及年龄特点的分析,我认为:范佳明的行为属于一种偏差行为。所谓偏差行为,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差异行为等。范佳明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同伴时常告状。可见,范佳明的行为偏离、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即幼儿之间正常交往的规则。其次,四五岁的幼儿常常分不清想象和现实,对于他人和自我的区别也不是非常明确。范佳明对那些小东西很感兴趣,所以就拿走了。综合起来,导致范佳明偏差行为的原因可能有:范佳明对“所有权”概念理解模糊,对集体交往时的规则不太明确,自制力教弱。

应对策略

由于这一行为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应对策略上,我坚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以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为目的。在操作上,注重从细节出发,不过分关注范佳明,尽可能以集体的形式解决个体的问题。

开展整理口袋的集体游戏

为了保护范佳明的自尊心,尽可能地把不良反应减到最低,每个星期五,我都要幼儿玩“玩具回家了”的游戏,用游戏代替调查帮小朋友找到丢失的东西。幼儿回家前都要整理书包。

我用一个废纸箱,让幼儿在整理书包的时候把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出来放进箱子里。等幼儿整理完书包大家再一起整理纸箱,是幼儿园里的东西就送回“家”,是小朋友的东西就还给主人,没有用的废弃物则扔进垃圾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级里再也没有幼儿说东西不见的情况了

观察笔记

给调皮的孩子一些关爱

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但往往又事与愿违。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

张华星是我们班有名的“坏孩子”,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看上去很讨人喜欢。可他又是典型的调皮大王,捣乱鬼。在与小朋友的游戏时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交往。在我的观察中,张华星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与他们一起游戏。每次在区域活动中,他都积极的参加,表现自己,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但他与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确,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经常让小朋友给打小报告。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意识的去接近他,多关注他,摸一下他的头,给他一个会意的微笑,与他交谈在与小朋友玩时,遇到情况怎么办,鼓励他与小伙伴要搞好团结,互相谦让,有玩具大家玩,学会与小朋友共享快乐。李勇涛小朋友的手工制作比较棒,在活动时,我有意拿着他的作品向小朋友进行展示,进行表扬,引导孩子们向他学习。慢慢的,张华星小朋友的笑声多了,小朋友们都爱跟他玩了。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喜欢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是我们的教育宗旨,爱是我们的教育手段,让我们多一点爱心,多一些赏识,多关爱一下调皮的孩子吧!你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观察笔记

本学期,幼儿升入中班后,比原来活跃了许多,再加上搬入楼房后,活动空间也大了,孩子们在班里经常跑来跑去,或者学奥特曼互相打着玩。

诗怡就是这些孩子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他喜欢和老师在一起,但是他经常会与周围小朋友发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来向老师告状,说诗怡打了他等等之类的话。

在我观察了诗怡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诗怡爱打人,而是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例如:早上活动区时诗怡在建筑去玩搭积木,他搭了一个特别漂亮的游乐场,而这时醒醒正巧坐在诗怡搭的建筑物旁穿鞋,不小心挡住了诗怡的搭建,于是诗怡就推了醒醒一把,结果手重了,醒醒哭着向我告状说诗怡打他了。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过去把诗怡叫了下来,对他说:“诗怡,你为什么打他啊?”诗怡说:“我没打他,他碰到我的楼房了。”我又问他:“你是不是想让他让开一些啊?”诗怡点点头,我又告诉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醒醒,还能怎么告诉他啊?”诗怡想了想,对我说:“请你让一下行吗?”我笑了,摸着诗怡的头说:“对啊!你要是这么对醒醒说,他不就不会给你告状了吗?”诗怡点点头,对我说:“老师,我改了。”

反思:

中班幼儿的行为问题增多,更多的是源于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缺乏。作为老师,要不断观察幼儿的社会交往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使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不断改善,从而减少行为冲突问题发生,保证幼儿顺利进入“社会化”。

教养笔记 1

夏季幼儿如何预防肠道疾病

夏季幼儿易患急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等肠道疾病。夏季的肠道疾病以细菌感染为主,因为气温高,病菌繁殖快,各种食物、水、饮品、物品很容易受到病菌的污染,加上幼儿肠道的抵抗力弱,自我保健意识差,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更容易患病。另外,受凉受热,过食冷饮,暴饮暴食都会造成消化功能紊乱,患肠道疾病。孩子患了肠道疾病,除了按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外,家庭护理是极其重要的。腹泻的孩子,大便次数多,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洗屁股,保持肛门清洁;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可少量多次服用口服寂液及糖盐水。合理安排饮食,可以给米汤去油肉汤、去脂的牛奶及酸奶、稀饭、软面汤等。腹泻稍缓解后,可以给低渣、少油、少糖、不产气的饮食,如大米粥、藕粉、蛋花汤、面片、鱼泥、碎瘦肉、果汁等。忌食刺激性食物、发酵和胀气的食物、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并要做到少食多餐。

预防肠道疾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避免孩子暴饮暴食,让孩子饭前便后洗手。吃瓜果要洗净、削皮,不喝生水,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不买“三无”食品。尽量少吃冷饮,因为冷饮中的病菌不会被冻死。少吃街头小摊贩的食品和卤菜、熟食,这些食物夏季易变质、易被污染。放入冰箱的剩饭菜,要重新热透再食用。

教养笔记 2

成长的过程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运动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速度、灵活性和把握性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动作协调性提高很快,小肌肉动作精细动作能力加强。心理发展的特点表现在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健康感情的萌芽和强烈的好动欲,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目标内容,实施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生活活动中的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幼儿自我服务的愿望和要求也日趋强烈。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自己的事情都要自己做,别人的事情抢着干,这才是能干的孩子。

午睡起床后,有些小朋友会把毯子叠整齐后下床,有的小朋友很认真的叠了却还是叠不好,有时候那些会叠的孩子还主动去帮助那些不会的,这说明他们的小肌肉动作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于是每天午睡后我都会督促孩子们把自己的毯子叠好,请会的小朋友来做小老师教小朋友,现在午睡起床后大家都能够自己整理床铺了;天气渐渐凉了,我又发现有的孩子会自己把衣服塞在裤子里,有的孩子不会,于是又请会的小朋友来做小老师教小朋友,小朋友都学会了这个本领。

二、探究活动中的孩子

孩子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什么都想去摸一摸,看一看,如果我们压抑了他们的好动欲,不利于他们探究精神的发展,说不定会为此中国就少了很多发明家、科学家呢!我们平时不光是用故事等引导幼儿了解知识,还鼓励幼儿自己发现。下课时,他们有的拿着放大镜和望远镜四处看,发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有的则去研究自制的小乐器,探索声音的奥秘,还有的在玩 “听话的瓶子”,感知沉与浮。他们还在喝水时发现那些“热气”是水变成的„„虽然有些实验不一定成功,虽然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是最最准确的,但有利于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敢问敢想、大胆探索的精神。

三、游戏活动中的孩子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说:“请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孩子们高兴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握一下他们的手,亲切地在他们的耳边说一句:“你的小手真干净”。或者说:“你的小手热乎乎的„„”孩子们笑了,高兴的也在我耳边说一声:“你的手也热乎乎的。”或者说:“你的手和我妈妈的手一样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随后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站队吧!”话声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对,没有抢排头的了。先抢一阵,再站队的现象彻底地消失了。

“一个好的教育家,应该是半个心理学家。”此时,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孩子们抢排头,主要是想站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引起老师的注意,通过皮肤接触,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老师主动给孩子们一些抚慰性言语和动作,是迅速缩短教师与孩子们的距离,亲近孩子们,满足他们愿望的好方法。

教养笔记 3

我爱喝水

做完早操,孩子们上完厕所,个个争先恐后地拿茶杯倒开水,你推我,我挤你,好几个孩子为了先倒上开水而被推倒在地,开水龙头下已经是一滩水。这样孩子们的安全没能得到保障,等待的时间也在无限期的延长,同时,开水也浪费了。在强调常规的时候多次提出,并进行了教育,效果还是不明显。

多次观察之后,发现总是那几个孩子带头推来推去,导致其他的孩子也一起凑热闹。一大堆人挤在一起总不是个问题,于是我分组请孩子拿茶杯,排队之后才能倒开水,一组接着一组,喝开水的秩序比之前进步了很多。每次只请部分孩子拿茶杯、排队、倒开水,基本上不会出现挤挤推推的现象,特别是规定了排队倒开水之后,孩子们经常会时不时说起“你要排队”,帮孩子养成排队做事情的好习惯。坐在自己座位上等待的孩子会有坐不住的情况,我就请等待的孩子看看哪个小朋友排队排的最好,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等他们排队倒开水的时候也应该把队伍排的直直的。偶尔给排队最好或者有进步的孩子给予适当的奖励,他们就会争着把队伍排好。

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就像一块海绵,在没有吸水之前拿起来是轻轻的、扁扁的,但一块小小的海绵可以吸收的水量远不止它自己的体积大小。孩子也是一样,只要我们能正确的引导,用适当的方法予以帮助,每个孩子都是能发挥他们潜在的能力的。

教养笔记 4

何洗手的方法

幼儿在洗手的过程中,总会听到不断的告状声:“老师!他又在玩水了!”每次洗手,总是重复发生这样的事情。我总是反复的提醒常规要求:洗手时要这样洗,不能玩水。但是效果并不好。而且孩子的袖子也湿了,这样比较容易感冒。

幼儿天性好玩,喜欢新奇的事物,但也因为年龄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遇到喜爱的游戏也会乐此不疲。我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为主。这天,在孩子洗手时,我也加入进去,并随口编了一首顺口溜:挽起袖口,洗洗手,我们一起来洗手。甩一甩,抖一抖,水珠飞走了我边说顺口溜边洗手,当我说到甩一甩,抖一抖,孩子的注意力就吸引过来了,还跟我学起来,幼儿玩得很开心。我顺势对洗手常规做了要求:洗手时不能玩水,洗好手甩一甩,抖一抖,把水珠从受伤甩掉,并用小毛巾把手擦干。这样,才能把细菌洗掉。小朋友听了我的常规要求,都点点头。从此以后,“老师,他又在玩水了!“这样的话就少了许多,幼儿都很自觉的洗手。

教师应该做有心人,引导幼儿建立适合其年龄特征,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常规。关心幼儿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深思,此外对于袖子弄湿的幼儿除了正确引导,还要尽快将袖子烘干,可以利用空调等仪器,保证孩子不会着凉,这样既保证了幼儿在学习良好习惯的需要,又能照顾到需要帮助的幼儿,真是一举两得

教养笔记 5 别把孩子分成能干不能干

“别把孩子分成能干与不能干。”这是一些家长在聊天时谈到的一句话。其实我们在选小助手时经常会说:“今天老师要选一个能干的孩子来当小老师。”老师们都会不以为然,认为使用类似语言来调动幼儿争当好孩子的积极性是很平常的事,而且孩子们也会因此马上响 应 老师的话做得很好;可仔细一想,我觉得这些家长的意见提得很好,这还真不是一件可以忽略的小事。

首先,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长,各自的接受能力和发展潜力也不相同。如果简单地给孩子定性为能干或不能干,那么老师会把对孩子的期望值带到前意识中,使教学态度出现偏差。

再者,幼儿期是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初期,他们的自我评价大多来源于成人的态度,特别是老师的评价尤为重要。不正确使用评价语言,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或自满,这两种心理都不利于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被老师长期且语言暗示为不能干的孩子(也许老师是无意的)会渐渐变得孤僻胆小,对周围的人、事、活动失去兴趣和信心。相反,对所谓不能干的孩子多给予鼓励、赞扬,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篇5

观察教师:XXX 幼儿姓名:林萱

幼儿情况:娇气任性,容易发脾气。个案观察记录:

一、2017年9月14日

生活活动

午餐前,小朋友分两圈倒U形坐在教室中间,为了避免造成盥洗室内拥挤,小朋友卷好袖子后由老师轮流请去洗手,你坐在里圈的线上,这时候老师先请外圈的小朋友去洗手,你突然大叫着“我不要!我不要!”接着你便躺到地板上打起滚来,哭声越来越大,老师和其他小朋友都被你吓到了,老师越安慰她,她哭得更凶。

二、2017年9月20日

集中活动

老师播放集中活动的音乐,请小朋友搬椅子坐下来,当其他小朋友都坐下来以后,你还在玩你感兴趣的玩具,老师请你把玩具收起来,你拒绝收玩具并开始哭,用力咳着喉咙,使得满脸通红。

三、2017 年9月28日

午餐

午餐时间,大部分小朋友们都在认真的尝试自己拿勺子吃饭,你却迟迟不动手,想要等老师喂饭,老师喂你吃了几口后,手把手教你自己拿勺子,然后便去看看隔壁桌小朋友吃得怎么样了,你看到老师走开于是又大叫起来:我不要!我不要!然后开始故意用力咳着喉咙,使得满脸通红。

分析研究:

林萱小朋友娇气、任性、不讲道理,没有集体的规则意识。和家长沟通了林萱小朋友在幼儿园的这些表现后,从家长那得知,原来林萱小朋友是家里的独生女,而且是家族里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所以家里人都十分宠爱她,有一次她发脾气大声哭,用力咳,使得满脸发紫,家人看到后吓到了,从此只要林萱想干什么,家人都顺从她,讨好她,免得她发脾气。了解了林萱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后,我们得知了林萱性格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教育对策:

一、家园共育,努力达成教育观念一致。

和家长沟通林萱在幼儿园的表现,希望家长引起重视,配合老师在幼儿的教育的方式方法,及时和老师沟通孩子在家的表现,同时家长们也要以榜样示范、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和孩子讲道理,教会孩子正确解决冲突、困难的办法和技巧,引导孩子与人相处时要和气、讲道理、有礼貌。

二、实行短时间冷处理。

当孩子任性发脾气时,老师有必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故意忽略,必要时可以实行短时间的“冷处理”。例如:当她发脾气满地打滚时,老师不要去制止她,而是让她继续哭,当她发现哭并没有用时,她自然就不哭了,这时候再开始和她讲道理。

三、多开展集中活动进行行为矫正。

虽然孩子的感受可以理解,但是不代表他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接受。一个人不能一不顺心就耍赖。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以合理的方法疏导、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

1.倾诉心声

倾诉能化解烦恼。家长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象、体验孩子的感受,并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加以分析。有研究表明,描述情绪对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有舒缓作用。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当孩子有不良情绪时,应多问一问:“你怎么了,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讲给我听一听吧?”这样,家长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在倾诉过程中不但锻炼和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释放了自己的不良情绪,并从中获得自我调整的力量与方法。

2.转移注意

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特别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不愉快的事情上转移到新奇、有趣的事情上。如,孩子走到玩具柜台前要求买玩具,你拒绝了,他很生气。你可以立即转移他的注意力:“看,前面还有更好玩的东西,我们去看一看!”这样,边走边看边讲故事,把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孩子往往会破涕为笑。但同时家长也应该帮助孩子学习主动、自觉地控制情绪。可以教给孩子一些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比如告诉他,当他控制不了自己的坏情绪时,就在心里说:“不能打人。”“不能摔东西。”或者想想能让自己高兴的事。

3.适度宣泄

有时候,我们不妨给孩子一点空间、一段时间,让他适度地宣泄一下,情绪自然就会好转。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宽松的心态让孩子“闹就闹吧”。比如孩子非常生气时,塞给他一个枕头供他泄愤;随他在自己房间里吼一吼,叫一叫……但这之后,一定要向孩子讲清道理,让孩子分清是非,明辨事理。

幼儿个案跟踪记录.1 篇6

2012年2月----2012年6月

幼儿姓名:冯海金;班级:小班教师:顾艾莉

情况分析:

冯海金是全园闻名的“新闻人物”,相对于同龄儿童来说他确有不少特别之处,如:无缘无故打人,抢玩具,欺负同伴,不爱学习,常搞破坏,等等。尽管他母亲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了多种教育手段,但收效甚微。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冯海金在一岁时,被开水烫伤,光医药费就用了将进十万。他的父亲没有什么工作,整天在社会上混,三天两头不回家,即使偶尔回来也是从不管孩子。孩子基本上由母亲一人抚养,由于妈妈也没有工作,再加上身体不好,孩子因此就缺少管教,逐渐使他养成了“没有人能管我、惟我独尊”的性格。

学期总目标:

通过创设“小老师”“小帮手”等机会,逐步增强俊俊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在活动中,正确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积极发挥他的长处、肯定他的优点,使俊俊成为小伙伴都喜爱的好朋友、好榜样;通过家长交流、取得家园教育一致,并能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

第一阶段目标、措施:

1、通过老师对孩子的观察、正确对待俊俊的攻击性行为。

2、逐步增强他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

第二阶段目标、措施:

1、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

2、通过运用各种方法,有意识地树立俊俊在集体中的威信,让同伴真正亲近他、接纳他。

幼儿个案追踪记录

第一阶段:(3月17日)

冯海金是我班的淘气鬼,也是全园闻名的“皮大王”,手脚一刻不闲,屁股坐不住小椅子。上课时,爱做小动作,一会儿碰碰积木,一会儿又惹惹小朋友;活动时,更是横冲直撞,蛮无约束。一天之内,告他状的小朋友接连不断:“老

师,他打我”,“老师,他抢我玩具”,“老师,他推我”„„只要有他在,教室便不得安宁。这一天吃点心时冯海金又管不住自己,用喝剩的牛奶将别的小朋友洒得满头满脸。被洒的小朋友委屈得大声哭泣,他却瞧着自己的“杰作”,直乐得大笑。我又气大恼,真想狠狠训他一顿,然而理智迫使我按捺住心中怒火,耐心地说服教育:“牛奶是营养品,是工人叔叔,阿姨饲养奶牛挤出牛奶,经过辛辛苦苦劳动才得到的,能浪费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友爱„„”他默默地低下头,看似有所触动,我也暗喜这一次终于收到成效„„

4月3日

俊俊非常敏感,他往往会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过度反应。他的攻击性行为一方面是为了引人注意,一方面似乎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如:饭菜太烫时,他会莫名其妙地抠别人;散步时,他会突然去撞前面的同伴;画画时,他会冷不丁地到别人脸上画一条线;高兴时,他会突然打别人一拳„„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不知道。问他对不对,他会承认不对。

第一阶段小结:

看到孩子这段时间的表现,我认为他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表现出来的无意识的失控行为。针对他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如果过分关注他,只会扩大他的问题和缺点。如果就此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反而会使他感到自己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是个不好的典型,从而更加导致他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因此,在他出现无意识失控行为时,我会设法加以阻止,但决不斥责他,也不实施压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伤害他。然后,再找适当的机会,了解他的行为动机,耐心地告诉他同伴间的相处之道,暗示他努力改正缺点。当他稍有进步时,我便马上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鼓励,让他逐步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和信任。另外,我认为

冯海金表现出来的许多行为特征可能与成人的过多关注有关。他已习惯于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一旦别人注意他,他就会感觉被忽视,就会作出一些过激反应(包括侵犯行为)以引人注意。所以,我常常“故意”不去关注他的举动,逐渐使他也“忽视”自己。

第二阶段:(5月9日)

今天户外活动时,冯海金站在台阶上挥动着手臂,很神气地学交警指挥车辆。我走过去对他说:“你做的真好,真象一个小警察。现在,老师和几个小朋友扮司机和乘客,你当警察,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他听了我的话,用兴奋的眼神望着我,然后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鼓励他说:“你看小朋友都在等着你做游戏呢,我相信,你一定是一个能干的交通警察。”他在我的鼓励下,很快地投入了游戏。在游戏中,我以角色身份不断给他以鼓励,直到游戏结束时,他都始终坚守岗位。对他的表现,我及时地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也纷纷鼓掌向他表示祝贺。

6日5日

冯海金的攻击性行为使他同伴之间的关系不太协调,小朋友常常出于害怕而疏远他,满足不了交往需要的他便只好以新的攻击性行为来引起同伴的注意,如此这般形成“恶性循环”。

为此,我尽量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如当他带来蜘蛛侠玩具时,我就专门请他介绍、演示玩法并指导同伴玩;当他把散了好久的拼图整理好时,我便夸他手巧,让全班小朋友向他学习;当他从家中带来自己做的手工作品时,我就立即把它装饰在教室里。通过种种办法,使他逐渐树立自信,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学期小结

幼儿园个案分析记录 篇7

幼儿果果(化名)今年7周岁,与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共同生活。爸爸是外企领导,常年出差,基本没什么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妈妈属于个体户,自己独立经营一家店面,生意很火爆,因此也没时间顾及孩子。而且,果果的妈妈最近又怀孕了,因而更抽不出时间来照顾他。这时爷爷奶奶理所当然地承担起教养孙子的重任,每天都是爷爷送果果去幼儿园,生活起居也都是由爷爷奶奶负责。

二、对果果在园表现的案例描述

案例一:2016年4月11日早上8时12分入园时

今天早上果果来幼儿园的时候又哭了,一直抱着爷爷的腿不肯松开。老师走过来跟他打招呼时,他拒绝与老师接近,哭喊道:“我要爷爷,我要爷爷!”于是,老师哄他说:“我们来选个游戏玩一玩,爷爷就坐这看着你玩,好不好?”他这才勉强放开爷爷,等他渐渐玩游戏入神时,爷爷便悄悄离开。

案例二:2016年4月13日早上8时40分洗手池边

一般在早上吃点心前,老师请小朋友小便、用肥皂洗手、吃点心。负责照看的黄老师在帮其他小朋友掳袖子,只见果果小朋友明明洗手池边有空位他不站,偏偏挤其他正在洗手的小朋友,把小朋友挤走后,并没有好好洗手,而是趁老师不注意在那玩水,结果把整个衣袖都弄湿透了。老师为此批评他时,他表现得若无其事。

案例三:2016年4月19日中午11时15分午饭中

今天吃饭时,果果又把碗里的饭拨得满桌子都是,老师怎么说也不理。当老师吓唬他说“要端走饭碗,不给他吃的时候”,他就很大声地嚎哭:“我不要,我不要。”“我要爷爷,我要爷爷。”然后直接整个人摊到地上大哭不起来。

案例四:2016年4月21日中午11时50分饭后阅读时间

饭后,老师请小朋友搬椅子坐到教室靠床的一面。这时已有好几位小朋友坐好。果果吃完后,也不搬小椅子,直接奔过去,把本来坐得好好的一位小朋友挤开。老师发现后,要求他自己搬椅子过去坐,他磨蹭着把自己的椅子搬过去,可是他放下自己的小椅子后,又跑到别的小朋友椅子中间挤着坐下来,把别的小朋友挤开。

案例五:2016年4月26日早上10时12分区域活动

今天的游戏活动为区域活动,果果和另一位小朋友被分配去玩“娃娃家”,果果的角色是爸爸。要做饭了,果果和另一位扮演妈妈的小朋友要去买菜了。在购物架前,“售货员”已经告知大家:“每样产品一次只能买一个。”可是果果偏不听,硬是要买很多番茄。“售货员”不同意,果果直接抢过番茄跑掉了。

三、隔代教养对果果成长的利弊分析

根据对果果个案祖辈的访谈及对该幼儿在班一个半月的观察,在此归纳该祖辈教养观念和教养内容对幼儿成长的利弊。

1. 隔代教养的有利方面

(1)该家庭隔代教养解决了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的苦恼。此外,祖辈家长有教养子女的经验,比起孩子父母,照顾孙辈更是得心应手。

(2)该个案幼儿在祖辈的照顾下,饮食起居得到了很好的照料,身体素质、情感发展和安全问题都得以保障,使得孩子的父母少了后顾之忧。

(3)隔代教养缓解了祖辈的孤寂,该祖辈父母只有一个儿子,对孙辈的抚养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延续,也享受到了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2. 隔代教养的弊端

(1)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祖辈过分“包办”,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处于生命之初,可塑性极强,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年龄,但是该阶段的幼儿自控能力不足,需要家庭的重视培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祖辈将幼儿的生活问题都已安排妥当,幼儿只需要坐享其成即可。长此以往,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得不到发展,更是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

(2)不利于幼儿智能的发展。该幼儿祖辈的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在教养孙子时,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然而,幼儿期是孩子好奇心最强的时候,他经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老人会由于知识面狭窄回答不出,这时他们或粗暴地拒绝幼儿的问题,或自己编造一些答案敷衍孩子,很容易打击幼儿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渴求欲,从而扼杀幼儿的探究欲望及创新精神,这些对幼儿的成长具有不良的影响。

(3)不利于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隔代教养的幼儿过多地生活在祖辈的庇护之下,老人会帮他们解决面临的一切问题,因此导致孩子不能历经挫折,遇到一点小问题就不知所措,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不会自主性地动脑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此外,对祖辈的过分依赖,也不利于幼儿独立性的发展。在幼儿园可以明显发现该幼儿不如其他小朋友那样敢于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就算有什么需要,也只会用很小的声音寻求老师的关注。由于幼儿在家庭里处于中心地位,当离开家庭进入班集体时,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够乐观自信。

(4)不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隔代教养不利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幼儿过多生活在祖辈的庇护之下,什么事情都有人代劳,使得幼儿自身与外界的接触不多。再加上祖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呵护,喜欢把他束缚在家里,导致幼儿的社会交往经验不足。因而,导致该幼儿在园时不能很好地与其他幼儿进行交往、合作等行为。

(5)不利于幼儿良好亲子关系的发展。父辈家长忙于事业无暇照顾孩子,使得幼儿与祖辈家长的相处时间最多。再加上祖辈相比父辈对幼儿疼爱更多,甚至是溺爱,因而幼儿自然会与祖辈亲近得多。长此以往,幼儿对祖辈的依赖感越来越强,对父母的亲子依恋就越来越淡,导致“亲情缩水”,最终不利于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此外,又由于父辈与祖辈的教养观念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两代人容易产生教养上的冲突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此个案研究,最终得出结论:隔代教养对幼儿成长的弊大于利。目前中国有超过半数的幼儿由祖辈家长教养,因此隔代教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幼儿是否拥有一个最佳的人生开端。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才是有效提高隔代教养质量的关键之举。祖辈家长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养观念,使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要以理智控制情感,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还要正确地爱,从而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父母更专注于自己的事业,隔代教养已经成为我国家庭教育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教育形态。据已有调查研究显示,隔代教养对为数众多的幼儿成长、发育乃至更长时间内的人生成长轨迹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旨在通过对隔代教养典型个案幼儿的深入观察了解,以个案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采用观察法、谈话法等方法,探究隔代教养对幼儿成长各方面的利弊及产生的原因,最终得出在一般情况下,隔代教养对幼儿成长的弊大于利的结论,并针对个案所反映的隔代教养存在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隔代教养,幼儿成长,利弊,策略

参考文献

[1]吴旭辉.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其应对策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幼儿园个案分析记录 篇8

关键词:3~6岁幼儿;心理健康;个案分析

一、案例分析

1.案例一

康康小朋友是这个学期新来的小朋友,今年5岁,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儿童。开学时,他的妈妈抱怨说康康比较淘气,不听话,十分任性,对于大人的管教从来都是抵抗的。真不知道怎样改变他的这种坏脾气。

教师根据康康在班级的表现,认真观察他的日常行为,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纠正康康不正确的行为习惯。教师与康康的家长达成了一致的认同,在孩子出现任性行为的时候,家长和教师应该根据情况进行引导,关注他的抵抗心理,对于他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并鼓舞,对于他不正确的行为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引导,尽量不使用强硬的管理方法,但是对康康的任性行为决不能姑息。经过康康父母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努力,康康的任性的坏习惯逐渐改掉了,成为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2.案例二

乐乐今年4岁,是一个十分聪明的男孩,学知识很快。他从小与奶奶生活在一起,俗话说,隔辈亲,老人对乐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乐乐的父母由于工作原因,对孩子缺乏教育和陪伴。在这种情况下,乐乐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幼儿园时,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他就大哭不停。乐乐的自理能力比较差,自己不会穿鞋子,下楼梯没有教师牵手就不下,不会跟小朋友一起做值日,而且他的朋友比较少,且乐乐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针对乐乐的情况,我与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家长多为乐乐创造锻炼的机会,锻炼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并且多与同龄孩子玩游戏,要多夸奖他的优点,帮助乐乐树立自信心。在幼儿园中,教师会经常给他表现的机会,这样长时间以来,乐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一个月之后,乐乐有了明显的进步,以前胆小、不愿与其他小朋友接触的情况减少了,他变得愿意与别的小朋友主动沟通,并且生活自理能力也明显提高了。

二、幼儿园、教师、幼儿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幼儿园应该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幼儿教育的重要地位。幼儿园是儿童接触外界的主要环境。对3~6岁幼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附加的教育内容,而是渗透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儿园需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以及成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师更应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在幼儿3~6岁年龄段,教师对幼儿的心理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成长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完整的家庭结构,融洽的家庭成员关系,以及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观念都会对幼儿心理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让幼儿适当地吃苦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家长应该给幼儿创造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让幼儿体会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三、总结

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繁琐而又重要的教育工作,需要幼儿园、幼儿教师以及幼儿的家长共同合作,彼此相互影响。幼儿是我国发展的希望,只有对3~6岁幼儿开展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幼儿每天的生活之中,长期发展下来,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才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一个自尊、自立、自信、自强、有正义感、责任心的幼儿,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文献:

[1]刘晶.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学理论,2012(29).

[2]周芳.浅谈幼儿人格素质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10(13).

上一篇:工程监理单位管理规定下一篇:军营里的一天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