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
【项目名称】全国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
【委托单位】司法部社区矫正局
【使用单位】司法部、省司法厅、地市司法局、区县司法局、乡镇街道司法所等近5万个相关单位。
【公司职责】北京中和志远承担了该系统的系统设计、软件开发、客户答疑、升级服务和系统托管服务。
二、系统组成全国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基于2012年3月1日起施行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设计开发,是全国各级司法部门进行社区矫正业务的平台,本系统能够促进全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提高基层司法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社区矫正工作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保证社区矫正部门对社区服刑人员的高效管理,并使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掌握下级社区矫正工作情况。
全国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多级别,多层次的系统,系统的用户包括以下五级:司法部用户、省(区、市)司法厅用户、地(市、州)司法局用户、县(市、区)司法局用户、乡镇(街道)司法所用户,如下图所示:
三、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如下图所示:
四、运行情况
1 社区矫正信息化概述
1.1 社区矫正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社区矫正信息化的目的就是把矫正监管工作全面纳入到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的轨道上, 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效益, 节约行刑成本。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信息化监管就是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基础进行管理工作的模式, 在监管工作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流转、处理和分析, 并把信息作为监管的依据, 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可以实现对社区矫正人员的以下监管:一是实时监控、跟踪管理、掌握其行动轨迹;二是结合短信、语音、视频等技术优势,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与被矫正人员的信息交互;三是对社区矫正人员出现的越界、矫正届满等问题进行警示告知;四是建立电子档案, 形成一个信息化管理系统, 全面反映社区矫正工作及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信息, 实现动态的信息流转, 具有快速、准确的信息检索功能, 以及便捷的录入、删除、修改、查询、汇总、统计分析、打印、业务报表生成等功能;五是考核管理信息化;六是与监狱、法院、公安、检察院工作的对接等。
1.2 国外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的做法
国外的社区矫正信息化最初是将电子技术运用在监督罪犯上, 通过佩戴一个电子传导器, 来监督罪犯是否遵守法律以及其行踪, 如果违反相关的规定, 电子传导器就会发出报警。在20世纪80年代, 美国某法官首次对被告人判处了电子监控, 责令其佩戴着电子手镯回社区服刑。到80年代末期, 西方国家纷纷效仿, 英国政府首先将电子监控技术运用于假释, 直到1999年, 英国才全面实施电子监控, 多用于提前释放的自家拘留宵禁的罪犯, 还有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宵禁令、保释以及假释许可等。而美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目前最广泛应用的就是在社区矫正中, 比如家庭暴力、滥用药物者、家庭暴力者、性侵害或骚扰的罪犯, 其设立的目的就是对罪犯实施有效的管制和监督, 从而降低在社区服刑的罪犯的人身危险性, 去除非监禁刑的不稳定因素, 维护社区的治安。
国外社区矫正中运用的信息化监管方式主要采用以下技术:连续信号技术、程序接触技术、混合技术、便携式电话技术、连续信号发射器技术、全球定位系统。针对不同危险等级的罪犯, 会使用不同类型的监控系统, 从而加强对犯罪人的监管, 有利于帮助犯罪人重新回归和融入其社区, 大大减少了监狱中罪犯的人数, 并且降低了行刑成本, 提高了社会效益。
2 我国社区矫正信息化的实践
2.1 信息化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发展运用
为了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信息化工作, 司法部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分类管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国家有关信息化建设规范和相关行业标准, 制定了《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和《社区矫正人员定位系统技术规范》 (以下简称“两个规范”) 。主要内容包括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基本框架、基本流程、数据采集、编码规范、数据交换规范以及系统安全规范等, 为研发社区矫正工作相关业务系统提供了依据, 也为全国各地建设社区矫正信息化明确了方向。
从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开始, 一些地方就进行了使用电子监控技术的尝试。比如: (1) 早在2006年, 江苏省首批社区矫正试点示范区的苏州市沧浪区司法局联合通讯公司, 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 建立了一套“社区矫正移动信息管理系统”, 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区域监管”, 利用主平台、司法局的电脑、社区矫正人员随身携带的手机来实现对其定位查询及随机查询功能。 (2) 2007年宜兴市司法局引进发达国家运用高科技监控社区矫正人员的新技术, 启用了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通过给社区矫正重管人员配发具有GPS定位功能手机, 从而准确掌握他们的行踪和活动轨迹, 并通过实时发送相关法律、法规和温馨警示语等方式, 积极、主动地预防和制止矫正人员的重新犯罪。 (3) 石家庄鹿泉司法局运用科技手段, 实现了精确化管理。一是为社区矫正人员实施定位管理。2011年5月, 正式启用“鹿泉市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 对刑期在6个月以上, 监管等级为普管以上的社区矫正人员全部配发了定位手机。截止到2014年初, 配发手机卡约400余张, 对在管人员配备率达到了81%, 实现了对社区矫正人员全时段、无缝隙监管。二是配备执法记录仪。为社区矫正科和每个司法所配备了集拍照、摄像、录音等功能于一身的便携式警务执法仪, 对社区矫正的重要环节进行全程录像。三是建立“全球眼”监控系统。于2013年12月建成了石家庄首个社区矫正“全球眼”监控系统, 可以实现每个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各项执法活动同步录音录像、电脑录入备案, 市司法局可以通过监控平台, 对每个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进行适时监控, 对每个社区矫正人员活动轨迹进行全程记录, 同时实现了市司法局与社区矫正人员的视频谈话,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 石家庄栾城司法局建成了GPS社区矫正管理平台。为机关处室和司法所配备一体机电脑一台, 笔记本电脑一台, 为各司法所铺设光纤、为全部社区矫正人员配发中国电信3G手机, 建成了社区矫正定位监控管理平台。同时安装了全球眼和录音电话, 全程监控社区矫正人员报到及谈心谈话过程, 记录汇报和请假录音, 做到“奖励有依据, 处罚有原因”。
2.2 我国社区矫正信息化工作的评析
目前, 我国运用手机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管的省市已达17个。这项技术给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管理提供了便捷、迅速的工具。一是实现了对社区矫正人员区域监管, 实时掌握行动去向, 防止出现脱管、漏管。二是能够及时向社区矫正人员发送就业信息及有关学习、劳动的通知等, 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实现了社区矫正人员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 方便查阅。
但同时应当准确认识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局限性。全国甚至各省各地市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基础网络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司法系统专网, 各个基层司法所的网络接入形态各异, 这就造成了全省甚至全国统一部署和实施的困难性。另外全国的数据格式标准没有出台, 各地司法局所依托的开发公司不同, 导致各地的系统和数据格式不兼容, 数据信息孤岛化严重。
第一, 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仍存在很多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 比如电子监控的使用会干扰与社区矫正人员共同生活的人的正常活动;电子信号有可能会受到某些大型建筑物或者金属物的遮挡, 导致警报失控;人机分离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恶意毁坏手机、欠费等情况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等。第二, 信息化方法的使用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 这有悖于社区矫正节约资源、降低行刑成本的目的, 而且对于我国偏远落后的地区来讲是一个负担。第三,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仅仅局限于控制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范围, 而对其活动内容、思想动态是无法把握的, 没有办法真正预防他们进行危害行为, 这项技术只能做到让社区矫正人员不脱管, 不能消除其可能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第四, 大多数地区信息化的尝试仅仅局限于实时监控手机, 没有扩展和深化电子化综合监控, 尽管如此, 上海市社区矫正办公室建立了第二代“社区矫正电子实施监管系统”, 正在用“佩戴于脚踝不能自行脱卸的电子实时监管设备”逐步代替主流的实时监控手机, 这对我国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
3 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3.1 法律依据的问题
英国在《1991年刑事司法执法法案》和《2000年刑事法庭的权力 (判刑) 法令》中, 对电子监控的适用对象、范围、期间、年龄等均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规定, 这就为其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而我国社区矫正还没有相关立法,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也没有对其作相关规定, 这就容易引起对社区矫正人员采取这种监管措施是否正当合法的争议。因此, 我们在将来为社区矫正立法时, 应当考虑给这种新型的、创新的监管手段以正确的定位。
3.2 构建基础网络平台与司法虚拟专网
社区矫正人员毕竟属于服刑人员, 其部分数据信息有可能涉及国家秘密、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等, 因而从安全角度来看, 应当首先建立覆盖全省的司法行政系统信息专网, 继而在时机成熟之际, 整合各省资源扩展到全国范围。具体规划如下:完善司法行政系统的两大基础网络平台, 一是全省司法行政机关电子政务内网, 作为对内办公专网, 用于交换电子公文和涉密的信息;二是全省司法行政机关电子政务外网, 用于业务专网, 实现省、市、县司法行政机关及乡镇司法所业务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上网工程”建设门户网站, 推动“一站式”电子政务应用, 实现政务公开, 提供为民服务和与公众沟通互动的渠道。
3.3 建立司法行政系统实现联动办公
社区矫正不单纯是刑罚执行工作, 不仅仅涉及司法局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 社区矫正从入矫到解矫阶段的工作流程, 涉及监狱、法院、公安局、检察院等各部门的工作对接, 应当积极探索建立社区矫正信息系统与上述部门实现联动办公, 这将有赖于基本的业务系统的建立。笔者提出以下构建方案:先行建设省、地市两级社区矫正管理平台。省级平台体现省司法厅监督管理、指导的职能, 偏重汇总数据。而地市级平台则主要偏重业务, 提供分级权限管理, 数据集中或分散保存在各自的数据中心, 为以后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 针对我国西部部分偏远的地区, 没有网络覆盖或者网络搭建, 社区矫正系统的设计应能支持其实现单机也就是脱网运行, 系统应提供标准格式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 供这类司法所定期导出数据并导入到上级地市系统数据库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物联网、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等新概念、新技术对司法行政信息化的影响愈加显著, 也必将影响建设规划和部署。建议由各省司法厅牵头, 统一开发并部署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平台, 统一数据格式和接口标准, 从而实现整个社区矫正工作流程的一体化管理, 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从而实现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的转变和创新, 大幅度提升司法工作的法律效益和社会效益, 降低行刑成本。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而我国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在具体实施中遇到了较多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国外信息化监管的相关措施比如电子监控等, 为我国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 进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思路。
关键词:社区矫正,电子监控,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丁海防.论中国电信移动业务的信息化应用——以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为例[J].信息通信, 2013 (6) .
[2]吴宗宪.社区矫正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3]蒋德, 杨蕾.刚“越界”就被手机警告——宜兴引进GPS定位手机协管社区矫正对象[J].法制日报, 2007-04-09 (2) .
关键词:信息化;社区矫正;矫正教育
一、社区矫正教育的现状
目前,社区矫正实践中的学習教育多采用集中教育方式,即要求社区服刑人员在规定时间到司法所或矫正中心等机构接受统一授课教育。其在实践中暴露出若干问题,一是集中教育授课固定的时间安排与社区服刑人员工作时间可能会产生冲突;二是由于绝大多数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人手不足,更缺少具有更高专业素质要求的专业授课人员,实践中很难按照要求保质保量的开展集中教育学习,大部分情况下在每月进行一次集中教育后,其余要求的学习时间只能通过安排矫正对象自学等形式进行,学习质量及教育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三是由于矫正对象犯罪类型庞杂,当前基层司法所无法对其进行分类专门教育,只能安排进行统一矫正教育,导致矫正对象很难通过笼统的教育对自己的罪行进行深刻认识,无法真正实现社区矫正制度的恢复性价值。
二、社区矫正教育的意义
总体而言,社区服刑人员的学习教育贯穿于整个社区矫正实践中,社区矫正中对矫正对象的教育活动正是实现其恢复性价值的关键途径,也是帮助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的重要手段,良好、完善的社区矫正学习教育符合刑法社会化的趋势,有利于实现社区矫正制度建立的宗旨。
三、信息化条件下实施矫正教育
社区矫正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数量及相关素质限制、无法对不同矫正对象实施针对性教育、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人员腐败包庇矫正对象等无法保证矫正教育质量的现象。在符合社区矫正的现有法律制度下,在信息化条件下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网上教育,通过开发社区矫正学习教育平台,将学习教育变为网络和实体相结合的方式。
一方面,通过对社会各界与各地司法所优秀教育资源的线上整合分享,建立分类学习视频数据库,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开展针对性教育,对社区服刑人员灵活地开展网上教育与普通的集中学习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活动,解决基层司法所法律教育人力资源不足问题,实现授课“拿来主义”,有效减少各地司法所工作量,提升授课质量,通过对不同矫正对象进行专门教育进而有效提升教育效果。
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学习中,通过学习计时、随机拍照、不定期对教育内容进行测试等方式,能够足额保证学习时间,杜绝了各地人为操作降低学习时间与质量的现象,真正达到教育学习的目的,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完成矫正,顺利回归社会。
四、信息化条件下矫正教育的价值
1.理论价值
信息化条件下的社区矫正教育是对中国社区矫正教育学习工作方式的丰富,也是对现有的社区矫正实践的改革创新。同时,可以减少基层司法所人力物力投入、合理整合全国优秀资源、对矫正对象进行分类专门针对性教育、有效减少矫正教育运行中可能产生的腐败问题等。
2.应用价值
社会发展的趋势决定了刑罚制度进入了非监禁刑为主的阶段,适用社区矫正的人数比例会不断上升,中国的社区矫正正在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贯穿于社区矫正实践全过程的教育学习对于社区矫正的完成显得尤为重要。而基层司法所的规模有限,对工作人员的数量及相关素质要求较高,现实中无法做到对矫正对象的足额保质教育,且没有条件对其进行分类专门针对性教育,教育过程中因为人为操作空间大可能产生的腐败问题也令人忧虑。
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通过整合国内外相关教育资源、对各地上传资源进行统一规制合理共享,以犯罪事由及罪行恶劣程度为基础分类方法,建立针对不同类型矫正对象的完善的社区矫正分类资源库,配合相关线下教育对社区矫正教育学习活动进行积极正面的互动,有效节约各地司法所运行成本,提高对罪犯进行矫正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必将成为中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实践与发展的创造性改革方向。
五、结语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与监禁刑相对的行刑方式,就是将那些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人放在社区中改造,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运用国家机关、社会、家庭的力量在社区中对他们进行改造,纠正其之前偏离社会的行为以及偏差心理,避免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再犯罪,最终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我县作为襄阳市第一批试点单位,目前已经过八年多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通过系统回顾和思考谈点感想。
一、谷城县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做法及成效
2005年8月我县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县宾馆小礼堂正式启动,城关镇作为全县首批试点单位,现场接收了14名矫正对象。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从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入手,采取有力措施,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健全了组织体系和矫正队伍,完善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八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规范、积极稳妥、协调配合、以人为本”的方针,以提高社区矫正质量为中心,积极探索社区矫正的新思路、新方法,摸索出了社区矫正“12345”工作方法,即建立建立“一个”监控平台,做好“两个” 保障,建设“三支”队伍,做到“四个”清楚,推行“五个”优先。全面推进了社区矫正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截至目前,我县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520人,现已解除矫正期的342人(含死亡3人),在矫178人,其中,缓刑111,假释14人,管制9人,暂于监外执行13人,剥夺政治权利31人。对在矫人员,我们均实行分类管理,建立档案,签定矫正责任书,落实了矫正志愿者,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矫正方案,矫正率达100%,社区矫正对象无重新违法犯罪发生,无脱管、漏管现象。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谷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是建立“一个”监控平台,暨 “司法E通”。今年6月,我们与中国电信谷城分公司合作,建立了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及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平台,司法局为客户端,通过建立社区矫正人员数据库,实现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动态监控和信息化管理。各乡镇司法所分别设臵账户,该系统以3G手机为载体,集区域监管、信息交互、警示告知、档案管理、考核管理、权限管理等六大功能于一体,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24小时跟踪监管。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全部正式投入使用,首批已向50名管理者,80名社区矫正对象发放了手机。各社区矫正管理人员利用司法E通工作平台对辖区内的矫正对象实现区域监管定位和设臵“电子围栏”,通过电子地图实时查阅社区矫正对象所在的地理位臵和某一时间段内的历史移动轨迹,了解社区矫正对象是否离开活动范围,并对矫正对象的活动情况进行自动评分,等级评估,提供考核依据。该系统建成和运用,使社区矫正监管实现“人防”向“技防”转变,为安全监管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了技术保障,受到有关领导充分肯定。
二是做好“两个” 保障。首先做到了人员保障,我局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我县的社区矫正办公室、司法所人员编制配齐,做到了人员在职在岗,社区矫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其次是提供经费保障,为使我县社区矫正工作更加规范,我局今年投资10万元建立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暨司法“E”通)、社区矫正监控室、宣告室,档案室,投资5万元印刷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文书格式,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培训、社区矫正对象的集体教育等日常管理及审前社会调查的费用也是由局统一支付,为促进了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经费保障。
三是发展“三支”队伍。一支是以社区矫正办、司法所工作人员组成的专业队伍。其中司法行政工作人员25人,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一支是以各基层社区干部,热心公益事业的退休干部、老教师及大学生为补充的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在实际操作中,按照志愿者参与帮教活动的时间长短分为长期、短期、临时志愿者;主要是辅助司法所矫正管理人员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经常化的帮教和帮扶,按照参与志愿活动的程度分为全面参与、专题参与、临时参与等不同类型。目前,全县社区矫正志愿者85人,其中短期志愿者15人,长期60人,临时10人,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支是以社区内干部或具备法律、心理、教育、社会学等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者人员组成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主要是利用其所长或专业知识协助司法所矫正管理人员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我县城关镇社会工作者刘某,利用自己的心理学专业特长,在网上开办“心之驿工作室”,通过解答心理咨询,帮助解决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问题,缓解他们在工作、生活压力及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三支力量协作配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是力求四个清楚。掌握矫正对象的综合情况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基础,为此,在平时的矫正管理工作中,我们力求做到“四个”清楚,既对社区矫正人员的个人情况清楚、家庭情况清楚、思想动态清楚、社会关系清楚。做到对每个社区矫正对象都心中有数,根据不同的情况,分析个人背景资料、甄别相关现实表现、了解社会民众反映、对他们进行风险评估,将社区矫正人员中的“重点”人头分离出来,建立重点人员布控库,实施重点管控。
五是推行五个优先。为了增强社区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地避免重新违法犯罪,在定期走访社区矫正对象的同时,把服务融入到管理之中,在具体工作中,向社区矫正对象承诺“五个优先”:即优先调处矫正对象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各类矛盾纠纷,保护矫正对象的正当合法权益;优先为矫正对象及其家属提供法律援助;优先答复社区矫正对象的信访请求;优先向企业推荐有专业技术特长的社区矫正对象就业,解决生活出路;优先帮助特困社区矫正对象摆脱生活困难。并把“五个优先”和社区矫正管理工作人员电话号码对他们公布,使社区矫正对象有什么困难、想法能够及时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得到帮助。家住老君台社区的矫正对象张某因建房被他人无理阻拦,使建房不能正常施工,为此,张某及时向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进行了反映,石花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及时赶到现场,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调解,化解了这一矛盾,既维护了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又使矫正对象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更加信任,促使其安心接受矫正。庙滩镇水沟村村民浦某,2007年2月因交通肇事被判刑三年缓刑五年,由于对受伤者的家庭赔偿致使其家庭经济收入入不敷出,对生活几乎失去信心,为此,社会志愿者及时稳定其情绪,鼓励他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养殖业,并购买了养殖资料和光盘赠送给他,先后数次协调信用社贷款8万元解决其创业资金,目前,浦小强已建起了面积数百平方米的猪栏,循环养殖牲猪达到数百头,年产值近40万元,利润近8万元,已成为该镇的牲猪养殖大户。城关镇安家岗村村民刘某,因犯抢劫、脱逃罪于1994年被省高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在监狱服刑十八年,今年4月27日因减刑释放。今年5月3日,刘某来到城关司法所报到时情绪非常低落,经我们过了解,刘某的父母早逝,哥哥不知去向,弟弟长年在外打工,村里的老房子也早就卖掉了,回家后无住房、无亲属,暂时寄居在表兄家中,若不及时帮扶管教很有可能会重新犯罪。我们工作人员根据程序先为其建立了档案,制定了帮教计划,马上联系派出所和安家岗村调解主任为其办理了户口,又联系帮教基地为其安排就业。通过协调,刘某被安排在谷城县金晖制衣有限公司工作,基地还为其安排了住房,解决了刘某的基本生活问题。刘某深刻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表示稳定下来后,再根据自己的能力另谋发展,过上更好的生活。推行“五优先”,拉近了司法所与矫正对象的距离,从而能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有关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
虽然,我县的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把一个个曾经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改造成了不再危害社会的守法公民,实现了把社区矫正对象最终融入社会的根本目的,较好地维护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但也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矫正质量,严格工作环节,使我县的社区矫正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做新贡献。
二、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缺乏。司法所承担着辖区内的宣传教育、依法治理、人民调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刑释解教人员的安臵帮教、基层法律服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社区矫正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全县10个乡镇,10个司法所,目前4个2人所,6个1人所,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随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经法院判决被宣告缓刑罪犯越来越多,缓刑期限一般较长,从全县目前正在矫正的178名对象的矫正对象来看,矫正期限在3年以上的88人,占总数的49%,按目前对矫正对象的接收速度来看05年我们接收14人,目前我们共接收520人,如此多的矫正对象,使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压力过大。
二是专项工作经费不能满足必要的工作需要。根据多年的实际情况,一个社区矫正人员每年的矫正成本应该在2000元,而我们的经费远远不能达到,必需的执法装备如执法用车、警戒具、通讯器材等更是缺乏保障。
一、报到制度
矫正对象自法律文书生效7日内或自出监之日7日内到长期固定居住地司法所报到并办理登记手续,如实汇报家庭情况等。司法所对矫正对象设定编号,填写《矫正对象登记表》,对其宣读矫正对象行为规范,责令其严格遵守。
矫正对象每周一次电话向司法所报到,汇报其所在位置及上周活动情况,思想状况。
矫正对象每月到司法所报到一次并汇报情况,监外执行犯罪视身体状况,可以委托监护人或近亲属以书面形式汇报情况。
二、监护制度
司法所要在矫正对象报到后20日内,对其单位、家庭情况进行走访了解,确定矫正对象的监护人,签订监护协议。1.监护人的基本条件
(1)应是矫正对象的直系亲属或好友。(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群众反映良好。(3)愿意承担监管义务和相应的监管责任。(4)具有监管能力和相应的身体条件。2.监护人的基本职责
(1)对社区矫正对象的遵纪守法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其遵守社 区矫正规定。
(2)随时与社区矫正对象保持联系,掌握矫正对象的动态和基 本情况。
(3)每月以书面或电话的形式,向司法所反映矫正对象的矫正 情况。遇有特殊或紧急情况应及时反映。
三、走访制度
走访是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根据社区矫正的有关规定,定期到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居住地的社区(村)或工作单位,向有关人员及当地群众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走访的具体要求是:
(1)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应当每月至少与矫正对象见面一次,对矫正 对象的矫正情况进行实地走访。
(2)节假日及其他重点时期,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应及时走访,掌握 矫正对象的动态情况。
(3)社区矫正对象受到奖惩、有重大思想问题或出现其他特殊情况 时,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应及时走访。
(4)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应当根据走访情况及时调整矫正方案和矫正 措施,增强矫正的针对性。
四、迁居制度
社区矫正对象迁居,必须报告司法所,并经公安机关批准。迁居的程序和要求:
(1)矫正对象迁居和保外就医。矫正对象确因特殊要求需转院或 离开居住区域的,必须由其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监护人、居委会出具证明,矫正对象填写社区服刑人员迁居审批表。(2)司法所会同公安派出所审核后出具矫正对象的表现材料及 意见,与矫正对象的申请一并交到当地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并经领导小组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县(市、区)级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审核。
(3)县(市、区)级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转送当 地县(市、区)公安机关审批。
(4)矫正对象经批准迁居的,原住地司法所应在3日内向迁入地 司法所介绍矫正对象情况,并转送有关档案。
(5)迁入地司法所接到有关材料后3日内,将社区矫正对象纳入 监管范围。
五、请销假制度
(一)请假制度
社区矫正对象有事需离开居住地的,必须报告司法所,并经公安机关批准。
社区矫正对象外出请假的审批程序及要求:
(1)社区矫正对象本人向司法所提出申请,内容包括外出 事由、外出时间、外出目的地等,监护人、居委会出具证明,矫正对象填写社区矫正对象外出请假审批表。
(2)司法所核实后,签署初步意见并出具矫正对象的表现材料送 公安机关审批。
(3)公安机关批准后,司法所应及时通知矫正对象,同时告知其 外出期间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和要求。(4)社区矫正对象请假外出期间,需要虚假的,由其监护人代为 办理相关手续。
(二)销假制度
矫正对象返回后应及时到司法所销假,同时向派出所报告。未按时销假或未经批准离开居住地的,按矫正对象记分考核及有关规定处理。
六、会客制度
矫正对象在接受媒体采访或会见境外人士前,必须由其本人提出申请,监护人、居委会出具证明,司法所审核后出具矫正对象的表现材料送公安机关审批。公安机关批准后,司法所应记录备案。为防止矫正对象受到社会上不良人员的教唆、鼓励而重新犯罪,矫正对象不得与有劣迹的人交往。
七、公示制度
司法所应定期将矫正对象的奖惩情况等表现,以适当的形式进行 公布。
八、申诉制度
中国·创羿兴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2 第二章 系统功能...................................................2 2.1区域监控......................................................2 2.2警示告知......................................................3 2.3信息交互......................................................4 2.4 档案管理......................................................5 2.5 考核管理......................................................6 第三章 技术方案...................................................7 3.1 手机+腕带标签方案.............................................7 3.2 GSM腕带标签方案..............................................8 3.3 RFID腕带标签+GSM读卡器......................................10
网址:
邮箱:radio99k@radio99k.com 电话:010-67897164
传真:010-67897264
中国·创羿兴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第一章 项目背景
对于社区矫正人员的监外服刑,一直通过司法人员、社区自愿者管理,人员缺乏,同时,矫正人员存在一定的流动性,无法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在流程、监督上存在管理难的问题。如何行之有效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管理一直是司法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北京创羿科技作为专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提供商,针对目前司法部门在社区矫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解决方案,以期为司法部门在社区矫正执法中提供方便。
为此,公司研究了三种解决方案,方案采用先进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结合GSM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被矫正人员的实时监管,提高了矫正管理的效率,使得管理更方便更人性化。
第二章 系统功能
2.1区域监控
● 实时位置查询:在设定的时间内了解社区矫正对象是否离开安全活动范围,并提供考核依据。
● 随机查询功能:根据特别的授权可以对矫正对象进行随机查询。
网址:
邮箱:radio99k@radio99k.com 电话:010-67897164
传真:010-67897264
中国·创羿兴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2警示告知
●越界告警:当矫正人员超出安全活动区域,系统自动报警,自动备案,自动发送信息通知矫正管理人员。
●腕带拆卸报警:矫正对象佩戴的创羿腕带标签被非法拆卸时会自动发出报警信号。
●到期提示: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满前
7天,系统会自动发出警示,保证矫正对象能在规定的期限准时解矫。
●审核提示: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满前
15天,系统会自动发出警示,提醒工作人员对矫正对象期满鉴定表提交。
●宣告提醒: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满前
30天,系统会网址:
邮箱:radio99k@radio99k.com 电话:010-67897164
传真:010-67897264
中国·创羿兴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自动发出警示,提醒工作人员对矫正对象解矫前资料整理。
2.3信息交互
●资料查询:矫正工作者、矫正对象均可通过手机查询每月的考核情况。
●信息传递:通过系统平台下发教育文件、教育通知等各类信息。
网址:
邮箱:radio99k@radio99k.com 电话:010-67897164
传真:010-67897264
中国·创羿兴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4 档案管理
●个人信息:建立矫正对象个人信息库(年龄、住址、矫正内容、心里类型等基本信息),对矫正对象监控等级进行设置。
网址:
邮箱:radio99k@radio99k.com 电话:010-67897164
传真:010-67897264
中国·创羿兴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5 考核管理
●工作考核:通过系统对矫正对象参加学习、公益劳动、思想汇报、奖惩登记、请假登记、警示告知等情况给矫正对象进行评分考核。
网址:
邮箱:radio99k@radio99k.com 电话:010-67897164
传真:010-67897264
中国·创羿兴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第三章 技术方案
3.1 手机+腕带标签方案
3.1.1 被矫正人员的手机加装RFID读头
手机作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经常随身携带,即便不在身上,也离身体不远。因此可以作为优质的信息传输载体应用于被矫正人员的管理。创羿科技运用自己的先进技术将RFID读写器加装到手机上,将RFID读头和手机结合起来,RFID读头读取的数据通过手机的电信网络传给远端的系统管理中心。3.1.2 被矫正人员佩戴腕带式电子标签
被矫正人员将腕带式电子标签佩戴在自己的手腕上,此腕带电子标签为有源电子标签,无时无刻不在向外发送信号,信号被人员佩戴的手机读头读取到并发送到远端的系统管理中心。创羿腕带式电子标签采用特殊材质,设计简洁,整个腕带没有金属制品,更好的贴合人员皮肤。采用导电硅胶原理,人员没法拆卸时系统可发出警报信号。该产品具有超低功耗、电池可拆卸可充电,使用寿命长,平均成本低,网址:
邮箱:radio99k@radio99k.com 电话:010-67897164
传真:010-67897264
中国·创羿兴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免维护,并且对人体安全、健康,无电磁辐射污染,使用更安全等突出特点。
3.1.3 手机RFID读头实时读取腕带电子标签数据
手机加装的RFID读头作为电子标签的读写设备,实时读取电子标签的信息,当读头读取到腕带单子标签的信息时,并将信息上传,系统中心会得知被矫正人员状态正常,并可通过手机GPS获知人员的位置,当读头读取不到电子标签的信号时,将会发出异常报警信号:标签或手机有可能远离被矫正人。RFID读头性能稳定、工作可靠、信号传输能力强,防水、防雷、防冲击,满足工业环境要求。3.1.4 手机RFID读头将读取的信息通过手机电信网络上传给系统管理中心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管理中心的软件实时查看到被监管人员的位置等信息。
3.2 GSM腕带标签CY-TCR-200 方案
3.2.1 被矫正人员佩戴GSM腕带式电子标签
网址:
邮箱:radio99k@radio99k.com 电话:010-67897164
传真:010-67897264
中国·创羿兴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标签采用特殊材质,设计简洁,整个腕带没有金属制品,更好的贴合人员皮肤。采用导电硅胶原理,人员非法拆卸时系统可发出警报信号。该产品具有超低功耗、电池可拆卸可充电,使用寿命长,平均成本低,免维护,并且对人体安全、健康,无电磁辐射污染,使用更安全等突出特点。
3.2.2 腕带标签CY-TCR-200 内置GSM模块,信息可以通过GSM模块将标签信息和位置信息上传给系统管理中心。
腕带内置GPS,可以实时获取人员的位置信息,内置的GSM模块可以将人员的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通过电信网络实时上传给系统管理中心。
3.2.3 当标签被非法拆下时,会触发报警信号。
腕带标签采用导电硅胶原理,人员非法拆卸时系统可发出警报信号信号,并通过GSM模块上传给系统管理中心,提醒管理人员采取措施。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管理中心的软件实时查看到被监管人员的位置、报警等信息。
网址:
邮箱:radio99k@radio99k.com 电话:010-67897164
传真:010-67897264
中国·创羿兴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3 RFID腕带标签CY-TCR-200 +GSM读卡器
3.3.1 在被矫正人员住所安装内置GSM模块的创羿RFID读卡器
GSM模块RFID读卡器可对室内人员进行更精确的定位。其定位精度可到1.5-3M,能够同时稳定读取200张以上的有源电子标签,识别准确率99.999%;在极短的时间内可以确保全部识别不漏读。利用衰减值可推测被标识物离某一读写器的距离。3.3.2 被矫正人员佩戴创羿RFID腕带标签CY-TCR-200
标签采用特殊材质,设计简洁,整个腕带没有金属制品,更好的贴合人员皮肤。采用导电硅胶原理,人员非法拆卸时系统可发出警报信号。该产品具有超低功耗、电池可拆卸可充电,使用寿命长,平均成本低,免维护,并且对人体安全、健康,无电磁辐射污染,使用更安全等突出特点。
3.3.3 读卡器实时读取腕带标签信息,并通过读卡器GSM模块上传到系统管理中心
读卡器内置有GSM模块,可以将读取到的标签信息通过移动电信网络实时上传给系统管理中心。3.3.4 离开/拆卸报警
网址:
邮箱:radio99k@radio99k.com 电话:010-67897164
传真:010-67897264
中国·创羿兴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当佩戴标签的被矫正人员离开自己的住所,读卡器读取不到标签的信号,将会触发报警信号,并且当被矫正人员非法取下腕带电子标签时,也会触发报警信号。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管理中心的软件实时查看到被监管人员的位置、报警等信息。
网址: 电话:010-67897164
1 矫正系统终端设备
矫正系统终端首先将采集到的位置信息、指纹信息、图像信息等进行加密后传输到位置服务平台, 位置服务平台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数据封装并转发至监管业务平台, 监管业务平台对接入的数据进行解密及分析处理, 为监管人员提供决策依据。监管业务平台与位置服务平台间通过专网连接实现内外网之间的数据交互。经过CA认证的用户端通过虚拟专用网 (VPN) 访问监管业务平台及GIS基础平台, 进行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 终端设备主要包括矫正定位手机和防分离手环。
1.1 矫正定位手机
为方便监管人员的监管工作, 系统提供手机端使用的Android客户端。在非办公环境下, 监管人员通过APP可实现矫正人员实时分布、历史轨迹、电子档案、签到统计等信息的查询, 并可通过APP对矫正人员进行实时跟踪定位频率变更及通知下发等操作。矫正定位手机配发给矫正人员, 内部集成北斗/GPS卫星定位模块、指纹传感器、摄像头、蓝牙通讯模块, 配置5寸液晶显示屏, 内置定制Android操作系统, 有效防止矫正人员私自卸载矫正端APP, 保证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矫正端APP内置于矫正定位手机, 是矫正人员与监管平台间信息交互的窗口, 其主要功能包括:定时采集上传矫正人员位置信息;实时接收平台下发的指令 (定位频率变更、更换设备等) 及各类信息 (通知、告警信息等) ;实现矫正人员身份认证信息 (头像和指纹) 的采集上传;与手环建立蓝牙连接, 实时将手环相关信息 (蓝牙连接断开、手环被强拆、手环低电量等) 上传平台。
1.2 防分离手环
防分离手环为矫正人员佩戴, 手环内部集成蓝牙通信模块、安全连接电路, 制作工艺先进, 具有良好的防水、耐磨、防腐蚀特性, 正常情况下, 可实现连续6个月正常工作, 其主要功能有:
1.2.1 人机分离告警
手环和手机通过蓝牙模块进行连接, 当二者之间超过预设的距离 (默认为15米) 时, 手环将发出震动提醒。
1.2.2 低电告警
当手环电量低于预设的低电预警阀值时, 手环将发出震动提醒。
1.2.3 拆卸告警
手环内置安全连接电路, 当电路被破坏 (手环被拆开或剪断) 时, 手环将通过手机向平台发出告警。
2 监管系统平台
系统平台是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进行社区矫正人员定位监管的日常工作平台, 由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组成, 实现系统数据的存储及逻辑处理, 为系统的各项服务提供基础支撑, 同时, 提供系统的前端展示窗口, 为监管人员的各项监管工作提供便捷的服务。数据库用于存储、维护日常监管工作的各类信息数据;应用软件通过分析处理各类数据为日常的监管工作提供服务, 主要由系统管理模块和监控管理模块两部分组成。位置服务平台首先完成对终端接入的支撑, 实现对终端采集信息的获取, 终端数据在接入信息平台前完成数据加密, 位置服务平台对数据进行重新打包处理, 并通过专线转发到监管业务平台, 实现位置服务平台和监管业务平台之间的信息交互, 主要包括系统管理模块和监控管理模块。
2.1 系统管理模块
监管系统平台可通过系统管理模块对各级监管部门的功能权限进行分配管理, 保证各级监管部门只能对其辖区内的矫正人员进行日常监管;可对系统登录账户进行登记管理;可对系统各类监管参数进行设置调整, 参数主要包括手机与手环断开告警时间阀值、定位频度、手环低电告警阀值、弹窗告警等。
2.2 监控管理模块
监管系统平台可通过监控管理模块查看矫正人员的实时分布信息, 支持对指定矫正人员的位置查询和实时跟踪;可对矫正人员的历史活动轨迹进行查询;可对矫正人员的定位频度进行实时变更;可对某个时间段进出某个区域的矫正人员进行查询;可在电子地图上进行兴趣点标注。
3 总结
通过定制的卫星定位设备与位置服务平台对矫正人员的进行定位监管, 不仅解决了人力监管的费时费力的缺点, 为监管人员和矫正人员提供丰富的交流渠道, 而且体现了社区矫正的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 同时也减少了对行为正常的矫正人员生活的干扰, 体现和谐社会的价值所在, 也是现代刑法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以人为本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就是把任何一个人都作为人来看待, 社区矫正人员也有其自身的自由和幸福, 对于社区矫正人员的关怀不再是一种恩惠, 而是法制国家一项义务性的社会任务, 是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贠敏, 葛榜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应用[J].卫星应用, 2012, 05:19-23.
[2]程代娣, 郑林.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模式新探[J].宿州学院学报, 2014, 04:23-26.
监地联合矫正彰显刑罚威严
如何做到社区矫正人员不脱管、不漏管,尽力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地方怎样携手监狱,调动社会资源和各方积极性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这是以高星火局长为首的领导班子一直津津乐道的话题。自2011年以来,司法局多次赴沙洋各监狱调研,与监狱服刑人员直接交流,听取监狱民警工作汇报,召开监地联合帮教工作研讨会,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开展可行性研究和反复论证,一份监地联合帮教协议书终于浮出水面,在钟祥市委市政府及湖北沙洋熊望台监狱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钟祥市司法局与沙洋熊望台监狱共同约定,通过创新联合帮教机制和教育管理手段,资源共享、密切配合,实现社区矫正与监狱矫正有机结合、良性互动,为监地双方矫正教育管理工作搭建了重要平台,也为司法局创新和丰富社区矫正教育形式提供了重要载体,标志该市社区矫正教育活动的开展进入了基地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参观了监狱服刑人员学习、改造现场,看到高墙电网,真切感受到监狱执法的公正与严格,内心十分震撼。我一定更加珍惜社区矫正机会,积极改造,回报社会。”钟祥市社区矫正人员周某在接受现场教育后如实地说。周某作为赴熊望台监狱首批接受教育的26名社区矫正人员之一,一起实地参观了监狱服刑人员的生活、劳动和学习现场,听取高墙内外服刑人员“现身说法”。通过身临其境的教育,广大矫正对象深刻体会到了高墙内外的巨大反差,强化了社区矫正对象的在刑意识,监狱服刑人员也更加深刻体会到了自由的珍贵,从而促进社區矫正对象和监狱服刑人员更加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认真接受矫正教育和监狱改造。
该局从2011年开始,把监狱力量向社区矫正工作引入,规定该市每一名前来报到的社区矫正人员,由到该局挂职的监狱司法警察(1人由市委组织部任命为副局长,1人挂任市社矫办副主任)着装谈话,向社区矫正人员当场宣告法律文书内容,宣读社区矫正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以及违反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等,推行社区矫正人员日常记实管理等工作机制,免费发放《致钟祥市社区矫正人员及家属的一封信》、《社区矫正人员服刑指南》、《社区矫正工作宣传手册》等资料,对违反社区矫正规定且情节较轻的矫正人员,及时采取传唤、训诫教育等措施,形成震慑力,体现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强制性。
社会携手矫正感受关心温暖
在局领导班子的带动影响下,全市各司法所现已形成了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综合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参与社区矫正的浓厚氛围。
郢中司法所经多方奔走呼吁,两年时间里先后为19名社区矫正人员和4名刑释解教人员申请办理了低保、提供工作岗位或让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司法所长雷继祥用真情实感帮教的感人事迹在郢中街办被传为佳话;他还联合中学、职校开展文化教育和技术辅导等帮教活动,组织社区矫正人员进学校“现身说法”,促进社区矫正人员改造和回归;与法庭、派出所等单位密切联系,对因拆迁、就业等原因需暂时脱离原籍监管的社区矫正对象加强跟踪管理。旧口司法所积极争取政策扶持,支持和鼓励社区矫正对象就近自主创业,其中有13人年收入过万元,该镇刘湖村原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吴某(女)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思想情绪波动大,感觉无脸见人,在社矫正办主任赵平海耐心劝解和细致帮教下,她年纯收入8万余元,吴某也被评为“湖北省社区矫正对象改造积极分子”。 柴湖司法所加强与财政、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调,通过帮助推荐就业、办理低保医保、落实责任田等形式,解决社区矫正人员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困难,为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消除诱发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的客观因素,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减少对社会的抵触,激发其悔过自新、自觉接受矫正的积极性,引起了省司法厅领导的高度重视。像司法所这样聚集社会力量帮扶困难家庭、以真情帮教感化社区矫正人员,加速社区矫正人员再社会化进程的例子在该市已不再算是新鲜事。
司法局还借助社会力量,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离退休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与社区矫正人员结对子,开展电话交谈、网络交流、家庭走访、心理咨询“一帮一”、“多帮一”等帮教活动,凸显人性化管理服务理念,强化社区矫正人员认罪悔罪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矫正对象真正感受到党和社会的关心和温暖,促进矫正对象成功转化,走上新生之路。
异地托管矫正一个也不能少
司法局还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思路,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具体情况,积极探索建立社区矫正对象异地托管机制和分类管理、分阶段教育、分级矫正办法,制定矫正方案,确立矫正目标、内容和方法,提高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还没有建立社区矫正人员全国范围异地托管体系的特殊背景下,石牌司法所依托外出流动党支部管理社区矫正人员,在外出党支部建立社区矫正工作站,由该流动党支部书记、豆制品行业协会会长及矫正对象亲属组成帮教小组跟踪管理、教育与服务,实行一日一记载、一周一汇报、一月一学习、一月一劳动、一季一小结,并将社区矫正对象生产、生活情况及时反馈司法所。石牌司法所在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工作中坚决做到“三结合、五走访”,即集中教育与公益劳动相结合、心理矫治与行为矫正相结合、及时掌握信息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到接收走访、家庭出现纠纷走访、生活困难走访、重大节日走访、社区矫正对象疾病走访,落实“三见面”(司法人员与社区矫正人员见面、社区(村)主任与社区矫正人员见面、工作人员与矫正人员亲属见面)的工作制度,及时了解社区矫正对象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其实际问题。
钟祥市探索依托外出流动党支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不仅未出现一人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反而涌现出了一批致富能手与“护法使者”。该市石牌曹咀村李某与石牌镇真武村亢某同在兰州经营豆制品生意,去年8月3日凌晨,两人因争摊位,在城关市场手持利刃对恃时,被正送豆制品到该市场的社区矫正人员亢某某撞见,亢某某立即大喊一声,令双方将刀放下,并说:“现在是法治社会,有什么事坐下来好商量,我就是因争摊位一刀将别人砍伤了,现在还在服刑,这样的事千万干不得啊!”在他的说理下,双方主动放下凶器,达成和解,及时避免了一起恶性事件的发生。
钟祥市依托外出流动党支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大大提高了外出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改造质量,有效遏制了脱管、失控现象,现正逐步形成一套适合社区矫正人员外出务工、就业、学习的矫正管理和工作新模式,它的内涵和外延还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拓展。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办副主任姜正文到石牌司法所检查指导社区矫正工作时对该做法十分赞赏,并指出要做好总结推广。
心理咨询矫正顺利融入社会
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又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钟祥市司法局将举全局之力,争创全省一流“心理咨询室”。司法局还聘请该市人民医院心理医生担任局首席心理咨询师,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犯罪背景、犯罪类型等因素,科学制定相应的矫正方案和教育措施,开展矫正对象风险评估、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社区矫正人员顺利回归并融入社会。在此基础上,该局已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司法行政干警今年还将分期分批跟班实习,并以乡镇为单位,在全市广泛开展社区矫正人员团体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治。
钟祥市司法局通过开展监地联合帮教,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一切积极因素,完善社区矫正对象异地托管机制,运用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困难扶助和公益劳动等综合矫正手段,着力构建社区矫正工作长效机制,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的的做法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被称作社区矫正“钟祥模式”。
社区矫正工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做好新形势下的社区矫正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和司法部党组关于政法干警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全国、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创新,努力探索和形成钟祥社区矫正工作的特色,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社区矫正工作奉献出钟祥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