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演讲稿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演讲稿(精选4篇)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演讲稿 篇1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从呱(gū)呱落地的婴儿到现在健康快乐的少年,我要感恩很多很多人。感恩父母给予我宝贵的生命,并含辛茹苦、任劳任怨,用心血与汗水为我打造了一个美好的童年。感恩同学陪伴度过校园里的每一天,并宽容大方,热心有爱,用真诚与善良为我打开了友谊的大门。感恩老师用爱浇灌我的心灵,用耐心与辛勤把我们带进知识的殿堂!是的,老师的爱,无私中透露着平凡,像一缕春风,像一股暖流,像一溪甘泉,渗入我们的心田。老师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绚丽的戏服,没有簇拥的鲜花,三尺讲台是老师播种的田地,一支支粉笔是老师耕耘的犁头;而我们则是老师播下的种子,是老师精心培育的小苗,也将会是老师收获的果实!

老师,您知道吗?有您做我的老师,我多幸福!当我怀着疑惑的心,面对一道难题时,您耐心细致地给我讲解解题的思路;当我怀着惭愧的心面对错误时,您意味深长地教我做人的道理;当我怀着失落的心面对失败时,您天使般的来到我身边,给我以勇气与希望,您将我那颗受伤,气馁的心带进了“自信”的天空中,当我怀着喜悦的心对待成功时,您善意地提醒我不要骄傲,要用谦虚攀登更高的山峰;当我有什么头晕发热、身体不适时,您总会及时地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地照顾。老师,你还记得吗?有一次,上课期间,我突然觉得头晕脑胀,全身无力,背上又凉又湿,您响亮的声音突然变得飘渺遥远,同学们的身影也渐渐模糊,眼皮原来越重,便趴在桌子上。您看见了,马上走过来问我哪里不舒服。我依稀记得您用手探了探我的额头,然后便看到您凝重的表情,焦虑的眼神。您一把将我抱起,一路小跑,把我送到校医室。经过校医的治疗,我的身体慢慢地恢复了,精神也好多了。看到我逐渐好转,您金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眼神也变回了原来的温柔。您把一杯温暖的葡萄糖谁送我我嘴边,情深地说:“喝慢点!”这时我才看到,你因为着急和关切,额头和鬓边的头发都被汗水浸湿了!葡萄糖水经过喉咙,一股暖流快速地流遍了我的全身!我什么也说不出,闷头喝着暖暖的葡萄糖水,泪水在眼里打转„„

我是一颗尘土,来自大自然,因为有老师您,才有了自由飞舞的空间;我是一朵小花,因为有老师您,才得以尽情绽放;我是一只小鸟,因为有老师您,才拥有丰满的翅膀;我有一颗脆弱的心,因为有老师您的谆谆教诲,才有了坚强的资本和勇敢的理由!

感恩的心 感激有你 篇2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本年度的读者调查已经收到2000多份来函。这里所摘编的每一篇,不仅凝聚拳拳之心,充满殷殷之情,而且为我们办好杂志群策群力,苦口婆心地提出了许许多多鞭策本刊改进工作的良计。这些意见和建议我们都听进去了,有的马上改正了,有的将列入有待改进的议事日程中。比如,北京读者徐晓辉提出“多举办好讲座”,上海读者沈焕明建议“像以前那样,搞一些有影响力的摄影比赛”,北京读者翟冬生倡议“能否搞一两次读者见面会”,福建读者王志丹建议“增加交流互动,与读者联合创作采风”,北京王诚培希望“每年出一本精选集”……上述意见和建议非常宝贵,也很有操作性,值得我们尽快改进和落实。此外,对改进选题、改进文风、提高编校质量的呼声,我们也将认真对待,积极改进,尽快落实。

记得我曾在2007年新年感言中对自己和我们的团队提出“常怀感恩之心,常尽责任之职”的要求,回眸望去,我们基本做到了,也请读者朋友继续相信我们,以后我们仍然能做到。在2006年12月号本刊300期时,我说了与读者“一路前行!”今天在发刊350期时,我要向读者高声呐喊:“我们一起再前进!”

在前进的征程中,我们没有忘记读者的厚爱、支持和帮助;在全国读者朋友们的鼎力相助下,2011年本刊邮发系统的订阅量同比明显增加。此时此刻,惟有感恩,才能表达我们的心情;真的,感恩是一种情操,是一种歌唱爱和希望的生活方式。感恩的心,感激有你!

值此《摄影世界》发刊350期之际和春节前夕,恭祝读者朋友兔年吉祥,万事如意!

杨争鸣(云南,54岁)

“读者园地”入选照片有群众性,评语通俗易懂。我订阅贵刊已20多年了。贵刊承担了对广大专业、业余摄影爱好者提高摄影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的责任,是读者和摄影爱好者的知心朋友、良师益友。期刊的生命在于质量,有了质量,才能拥有广泛的读者和作者群,贵刊在编辑出版中,突出了“一稿一得”,不面面俱到,使读者有所获,读有所用,用有所益。2010年,贵刊质量显著提高,品位明显提升。建议创新办刊思路和风格,扩大读者、作者面,采取一系列办法和措施,争取办刊风格年年有变化;基层业余摄影爱好者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应继续组织对摄影知识、技术、技巧的文章和讲座;减少专题性的文章,有的文章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实用性、参考性不是太强,应作适当安排。

钟广平(福建,35岁)

“八十年代影像系列”、“纽约摄影课堂”等专题较好。“尼康奖读者园地”每月主题不错,入选照片质量好,点评细致到位,让人回味无穷。杂志印刷精美大气,上档次,有品位,我们部队官兵都爱看。建议月赛增加个主题,关注军队和国防事业。

张昌汉(湖北,35岁)

去年1、7、9期较好,最不喜欢第6期封面。《摄影世界》在向读者传达视觉影像的同时,也在传递着它的思想。《摄影人爱读书》、《在摄影中融入文学思维》、《拍风光首先要感动自己》等等都是富有哲理的好文,我想如果一个摄影人不能从文化来提高自己,那么他拍摄的作品也一定空洞无物,打动不了别人的内心。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摄影世界》在扩大读者知识面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提升读者的思想境界。在众多摄影媒体中,《摄影世界》无疑站在了很高的起点上了。提点不足,《摄影世界》虽然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严肃性,但在刊物版式上应该借鉴一些符合时代的成分,比如风光摄影中各种滤片的使用,器材的挑选等等。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错误不少,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片,希望来年能有大的改观。

张紫燕(湖南,73岁)

我是《摄影世界》忠实的老读者,读一读《摄影世界》,欣赏其作品,品味其内容,对我们退休族的老头子来说确实是一种享受。尤其是扩版后增设的专题策划,大大拓宽了《摄影世界》的广度,挖掘了世界摄影的深度,希望今后专题更大众化,因为摄影已经平民化和普遍化。

马殿成(山西,59岁)

“读者园地”是读者学习交流的一个平台,可以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摄影水平。祝《摄影世界》越办越好,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有分量的摄影刊物,成为初学者的良师益友,摄影人学习交流的好平台,成为中国摄影走向世界的通道。

张冠群(内蒙古,85岁)

刊物文章写作嫌冗长,乏味,应增加趣味性,文章应短小,精悍,有幽默性。多些照片,少些文字。去年1、8、9期专题作品较好。

储桂新(江苏,70岁)

希望“读者园地”评语更深入,更加具体些。祝刊物越办越好,希望增添器材应用类文章,使之更具欣赏性,实用性。

孔顺祥(浙江,64岁)

“旅行探险”、“社会纪实”专题较好,“影像市场”专题较差。期待继续办好“读者园地”,减少广告。

杨毅(重庆,60岁)

建议增加后期制作的技术指导,尼康奖的图片再大些。“读者园地”是专家点评,受益匪浅。

唐一胜(湖南,47岁)

“读者园地”总的很好,应该更好。我们是自费订阅的,应该用信封装好直接寄给我个人收(邮发的没有装入信封),免得有时收不到刊物。

韩地(湖南,46岁)

刊物版式太密集, 似乎有点压迫感。“尼康奖读者园地”层次变化鲜明,动静变化处理甚好,启示和收获都很多。建议多一些编读互动,如问卷、测验等;多搭些平台,给初学者一席之地,让他们感到《摄影世界》的平和亲近,而非高不可攀的殿堂。

冼励强(广东,66岁)

贵刊的作者较为专一,固定,广泛性不够。广告版面似乎过大。

孙家勇(山东,61岁)

建议封面期号,年号扩大, 这样醒目。

李永新(黑龙江,48岁)

2010年“尼康奖”专题月赛较好。希望增加国外风光摄影大师作品欣赏与创作过程,能有参考味。

李光华(江苏,82岁)

有些报道式的文章应少占点篇幅,多一点摄影技巧,艺术评论文章多些。

王志丹(福建,49岁)

建议贵刊增加交流互动,与读者联合创作采风。

励海滨(上海,35岁)

“读者园地”照片有不少好作品,但评语可以更加深入些。多年来是贵刊伴随我在摄影路上成长,希望能多提供些图片欣赏类的文章,以提高鉴赏能力。

魏勇(四川,56岁)

去年的刊物我认为“俯瞰大地”专栏较好,“人像婚纱”较差。今年希望增加实用性和欣赏内容。

戴焕文(北京,72岁)

应进一步加强文章和图片的校对力量,提高刊物的出版质量。

李雨(北京,41岁)

“读者园地”能否做出刊中刊的形式,在评语中增加技术参数。希望连载摄影史,每年安排一次大学生影赛。

何东平(湖南,51岁)

专题好的是“社会纪实”,差的是“婚纱人像”。建议增加“李少白画里有话”等创作心得;增加大作点评;与图片市场链接。

张太庆(黑龙江,42岁)

“微观视界”专题较好。建议增加国外摄影人物传记的访谈和趋势解读。

陈运松(安徽,64岁)

“读者园地”点评较为准确。希望语言再活泼些。很喜欢这份摄影杂志,已经连续订阅了近10年,希望再接再厉,办得更好,不辜负我们这些老订户的期望。

吴肇明(江苏,80岁)

希望多介绍些大师拍摄的照片,并说明其数据以及拍摄过程。像去年第9和第10期中的那些大师的作品,我非常喜欢。

赵健(江苏,40岁)

希望封面少登些美女照,换成风景啊、生物或者天文方面的照片。另外,能否每月以活页的形式刊幅图片。

万国权(甘肃,51岁)

希望每幅图片都应注明使用的相机、镜头及拍摄数据,使读者能更清楚地了解作者的拍摄技巧,以便借鉴。

张愿军(河南,58岁)

数码的问世,少了摄影的神秘与深奥,多了许多便利,很想找回以前那种期刊到来前的期盼。建议多刊登些优秀的商业图片。

李永红(湖南,42岁)

建议突出新闻摄影特色,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张元捷(四川,53岁)

数码摄影技术性加强,如拍摄前的参数设置,拍摄后的数码后期制作。去年主题较好的是“专题策划”,较差的是“人物作品”。

杨永和(云南,50岁)

刊物版式设计能否打破传统的编排。“读者园地”有特点,但内容不够丰富。内容上建议增加:动物、民族、民风、农村新变化。能否增加初学摄影者体会经验交流园地,新摄影器材价格参考。

王雨顺(四川,62岁)

去年读者服务专栏较好,差的专题是市场经营。“尼康奖读者园地”很好,应增加一个“佳能园地”。建议减少海底、显微摄影等太专业的内容,增加实用摄影内容。

林明(河北,52岁)

去年“微距视界”专题较好,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微距摄影理念技巧,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很深入,全方位展示了微距摄影。“旅游探险”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太实用。

读者园地的参赛图片,几年来在编辑老师的点拨下水平不断提高,点评给人启发,我很喜欢这一风格。感谢编辑部全体老师为广大摄影人付出的辛勤劳动,祝愿《摄影世界》越办越好。

汪勇(湖南,30岁)

希望能多一些像熊谷晃大师那样介绍广告商业摄影及其技巧的文章。介绍老一辈摄影家的文章,对我影响很深。

师永平(云南,29岁)

增强数码技巧的应用知识讲座,这样才会适合各层次群众的需求。

史宗义(江苏,63岁)

专题较好的是“微观视界”、“图片公司”,栏目差的是“李少白画里有话”。

王丽达(内蒙古,54岁)

“读者园地”应该有增加的特色,增加图片数量。希望刊物办出特色,贴近影友;能否减少页数,提高内涵质量,降低价格后可能更受欢迎。

孙思华(山东,39岁)

去年较好的栏目是“摄影人爱读书”,较差的是“婚纱人像”。读者园地好片不少,精品不多。建议取消“李元拍风光”的专栏,极其一般,别的刊物也多有介绍。

郑文凯(湖北、47岁)

《体育十年 十年故事》稿件好, 差的是《李少白画里有话》。“读者园地”入选照片单调,这不是读者和作者的问题,是贵刊设定的专题决定的,是设计人的问题。指定专题,就把很多优秀作品拒之门外。月赛精华作品是摄影杂志的核心,是重中之重,是“招牌菜”,是赢得读者的法宝,不可小觑。

林思宏(福建,42岁)

自1993年订阅贵刊,十几年了,首次参加“幸运读者抽奖”活动,希望能搭上幸运的列车。《摄影世界》图文并茂,我从中受益匪浅,将一如既往关注它。

魏毓敏(浙江,78岁)

“读者园地”评语比较贴切,对摄影爱好者有指导意义。建议多介绍一些名作和分析文章,个人摄影的感受、心得、成长经历。如“李少白画里有话”之类的栏目。

王冶平(安徽,49岁)

能否为广大学生考虑下,出学生版,引导学习,杂志应多登作品,文章可用普通纸。我向学生推荐这本杂志,大家觉得好是好,就是太贵了。另外,建议加强网络版的建设。

严锦昆(江苏,72岁)

《摄影世界》已进入综合性专业杂志行列,集专业性、知识性、欣赏性于一身,这是我多年一直订阅的主要原因。2010年专题占的版面较大,可适当减少,多刊登些设备测试、价格方面的内容。封面照片不够经典,总看不到胶片时代那种让人赏心悦目的照片了。

徐晓辉(北京,44岁)

很喜欢贵刊举办的各种讲座,只是未能都参加,有些遗憾。希望继续举办好讲座。

李克毅(北京,70岁)

建议多介绍摄影知识和经验,让读者享受影像的魅力。祝贵刊越办越好,服务读者,引导潮流,永远站在影像世界的前沿。

蒋文浩(云南,34岁)

可拓展国外优秀摄影作品的欣赏,实用性、技巧性文章适当增加。

赵琚(天津,68岁)

把通过贵刊了解世界摄影最新动态的窗口开得更大些。

王奎平(新疆,45岁)

请多介绍些摄影师与用图市场方面的内容,如何让图片更有价值。

王诚培(北京,70岁)

价格不能涨,应在20至25元之间;目前杂志太重,应想法减轻篇幅,减轻重量;每年出一本精选集,每本50元。

沈焕明(上海,62岁)

可继续像以前那样,搞一些有影响力的摄影比赛。

李浩(陕西,52岁)

“读者园地”照片来自普通的摄影爱好者,真实地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学习生活,反映了老百姓生活的变迁,说明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这个内容是我每期最喜欢的,希望多刊登一些作品,并在用光、角度、色彩上多给些指导,使我们业余爱好者从技术上多一些提高,使更多的百姓作品登入大雅之堂。

梁向东(湖南 42岁)

每年贵刊都搞读者调查,这说明贵刊重视读者意见和建议。去年贵刊每期都有一个专题,这种做法很好。有些专题可延续,如纪实专题;有些专题可拓展,如创意摄影。另外,请增加评论性、欣赏性的图文,对提高读者的理论水平很有帮助。

翟冬生(北京,45岁)

能否搞一二次读者见面会,有互动的内容,读者可自费参加,扩大视野。

郭海峰(湖南,55岁)

建议突破保守,更加注重专业技术的介绍与推广,紧跟摄影器材市场的变化。我认为专访可以走出新华社范围。另外,要注重欣赏性和技术性并存。

余飞彪(河南,56岁)

自2007年以来,年年提过的问题,今年再次提出,每年的总目录总是采用蓝色底纹印刷,与黑体字反差过小,年龄稍大不易看清楚,能否改进?贵刊文章中仍存在校对不严的现象,与贵刊权威性不符。

张金贵(上海,68岁)

器材介绍,包括使用体会,应更深入些,既讲优点,也要讲弱点和问题,不要做厂商的代言人,可搞些对比,让读者决断;设专栏,介绍新老拍摄佳地。如冬季的最佳时间、地点、线路等,使之具有服务性,指导性;月赛作品点评可讲得明白点,每月何时截稿,应是下月评上月作品。

李小兵(四川,42岁)

建议不能因为有了“专题策划”,而忽略兼顾主流时效性图文;读者园地入选作品数量应增加,体现参与性更强,同时与读者的距离也会更近。点评中肯时要有建设性建议,不要只是溢美之词;每期最好有幅大幅面珍藏图片,题材不限;标题字体可以有创意。

李扬(上海,56岁)

“纵横·信息”、“新闻眼”的篇幅是否多增加些,照片信息量很大,是否多放些。

易恩平(甘肃,35岁)

“读者园地”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些,让专业人士看看有意,让老百姓看看有味。尽量提高一下刊物的征稿质量,个别稿件质量不是很高。

卢凯(江苏,63岁)

建议根据中国摄影界多为水平一般的概况,多发些有指导性的评论、技术和欣赏方面的图片和文章。

马鹏志(新疆,37岁)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篇3

镇安县铁厂中学 八年级学生严曦 指导教师:连媛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沐浴在党的春风雨露里,我们幸福,我们快乐,我们茁壮成长。

“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实施“免教科书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有效解决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蛋奶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爱心工程,幸福工程,也是一项营养工程,“蛋奶工程”的实施,必将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体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并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少年儿童及百姓的关怀和帮助。它使我们感悟到国家对我们的关怀,关心,它更激励了我们的爱国之心,并且使我们慢慢学会了:感恩社会,感激一切的来之不易!

“阳光体育” 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宣传口号,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全民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活动的开展,大大增强了我们的身体素质,同时也积极促进和带动了我们更加良好有效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

作为千千万万家境贫寒的农村偏远山区初中学生中的普通一员,也作为一名新世纪伟大祖国和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下的亲身受益人,两年来,我真切而真实的见证了祖国和党为我们所做的付出,感受到了祖国和党对我们深切而温暖的关怀。在万里晴空下,在美丽校园里,亲切的老师,团结的同学,我们亲如一家,在这和睦幸福的大家庭里,我们快乐学习,茁壮成长。

我来自农村,爸妈因为那时家里贫穷小学都没读完,现在都是农民,一年到头只能靠务农才能获得微薄的经济收入,升入中学,学费越来越贵,家里根本支付不起,每到开学时,父母愁苦而无奈的面容让我看着很是心酸,但他们也坚决不让我辍学,因为他们不想我走他们的老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我,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营养有时跟不上。每当我看到电视上的同龄人每天早晨吃着甜美的面包,喝着香浓的牛奶,高高兴兴的上学时,我心里默默的想:要是有一天,我能像他们一样,该多好啊!然而党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解决了我们农村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党的“两免一补”政策,减少了我家的经济开支,让我能安心学习,不用再为各项费用发愁。“蛋奶工程”更是为我的身体提供了充足的营养,使我精神振奋,不用再饿着肚子听课。渐渐地,我身体的营养得到了补充,身体健康了,个字也长高了许多。每次星期六回到家,爸妈开心地说我的脸色看起来比以前好多了,身体变得更结实了。

每天,当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老师们却都早早地起来为我们煮鸡蛋、热牛奶。当我们来到学校时,老师们已经将热腾腾的牛奶、热乎乎的鸡蛋送到我们的手上。对我们农村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每天清晨,当我们喝着热乎乎的牛奶,吃到新鲜的鸡蛋,我们内心觉得无比的幸福,无比的温暖。这不仅仅是牛奶和鸡蛋,而是上级领导对我们的关怀与爱心!想到这里,我心里不禁涌起一股暖流,深深地感受到国家、老师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

现如今,各项倾向于农村的教育政策,也使我们的校园环境越来越美好,教学设施逐步齐全,这一切的变化,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实惠。享受着国家送来的阵阵温暖,我们无比激动和感动,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刻,党的阳光照耀我们的心灵,党的关爱让我从黑暗走向光明,让我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让我有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如今社会好啊,国家的惠民政策让我们如沐春风,农民种地不缴税,国家还给补贴;农村的老年人还能领上养老金;学生上学不要钱了,现在每天还能吃上蛋奶。现在我们都用上了电视电话手机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生活在这个年代是多幸福啊……” 是啊,我们多幸福啊!

“滴水之恩应涌泉相报”,韩信的“一饮千金”,诸葛亮的报玄德“三顾茅庐之恩,不惜效犬马之劳,许先帝以驱也”,雷锋为感谢党和人民的培育之恩,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一生……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幸福生活。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锻炼自己的体魄,感恩老师,感恩党,感恩社会,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指导教师点评: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演讲稿 篇4

花儿感谢阳光,因为阳光抚育了她成长;鱼儿感谢河水,因为河水养育了她的生命;雄鹰感谢蓝天,因为蓝天给了她自由翱翔的权利;老师,我感谢您,谢谢您传授给我们知识。

刚来六、一班的那一天,您为了安排我们竟然一天都没好好吃饭,甚至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一整天,您都忙里忙外,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您的课绘声绘色,我常常听的如痴如醉,不能自已。每天,我总能在您的指引下畅游语文世界。即使下课了,我也毫无察觉。

老师,您如一位母亲,对我们关怀的无微不至。有一次,一位同学在下课时哭了起来,您知道了,连忙跑过来问:“怎么啦?是不是生病了呀?”那位同学不吭声,只是一个劲儿的哭,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后来,他终于开口了,他说他想家了,老师对他说:“我也想家,在座的所有同学都想家。刚来的时候,都不适应这里的环境,我们要慢慢地学会适应,知道吗?”那位同学点了点头。

您不仅在生活上对我们呵护备至,而且在学习上对我们严格要求。有一次,我遇到一个难题,正急的“抓耳挠腮”。您看见了,便耐心的给我讲解。尽管我听得似懂非懂,但我还是感动的一塌糊涂„„

上一篇:刑法个人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优乐美奶茶营销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