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观后感800字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长征》观后感800字(精选9篇)

《长征》观后感800字 篇1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国家大剧院力邀作曲家印青、剧作家邹静之、指挥家吕嘉、导演田沁鑫和杨笑阳组成主创团队、历时4年精心打造的中国原创歌剧《长征》于7月1日首演。

早在20xx年,国家大剧院便策划将长征这一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历史事件搬上歌剧的舞台,并希望将长征精神以艺术的形式,传递给广大青年观众。对国家大剧院推出原创歌剧《长征》的意义,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谈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征程上,依然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我们通过推出歌剧《长征》传承长征精神,是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级表演艺术中心的一份责任。目的就是要润物无声地将前辈的精神财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青年一代。此次演出将邀请更多‘80后’、‘90后’、‘00后’的年轻人前来观看,用歌剧《长征》感人的故事,传播正能量,成风化人、激励前行”。

歌剧《长征》以“信仰”和“理想”为创作关键词,并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史诗的气魄,表现红军从瑞金出发,历经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夺取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终会宁胜利会师等重要历史事件。与着力塑造长征途中领袖人物形象的同题材作品不同,为了探索长征题材新的表现方式,并能够在剧作角度上有所创新,该剧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基础上,通过普通红军战士闪烁着伟大人性光芒的感人事件,展现长征宏伟的历史画卷,忠实再现那段“苦难的辉煌”。在歌剧《长征》的创作过程中,邹静之翻阅大量史料,并带着敬仰之情,以充满温度的笔触,刻画出中央红军某团曾团长、彭政委以及瑞金参军的红军新兵平伢子等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崇高形象,勾勒了共产党人坚定信仰、追寻理想的姿态和风貌。邹静之曾表示,“当我读过《革命烈士家书》后,更为那个时期的仁人志士,为理想英勇赴死的精神深深感动。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死,这是他们矢志不渝的信念”。

音乐是一部歌剧的灵魂,国家大剧院在遴选曲作者时思索再三。经过仔细考量,陈平诚邀作曲家印青为该剧谱曲。印青是军旅作曲家,至今已创作出1500多件作品,有众多曲目广为传唱。印青对“长征”这一伟大历史题材怀有很高的创作期待。他在创作中使用了十分广泛的音乐元素,汲取了江西、贵州、陕北以及西藏等地民间音乐特色,力求真实且生动地再现红军长征途中的伟大行走。全剧曲谱经历数次磨合推敲,于20xx年5月正式完成,全部创作周期历时4年4个月。在音乐风格上,印青以符合当今观众审美的“当代音乐风格”准确又新颖地重现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理想与情怀,将西方歌剧的交响性与民族音乐的歌唱性相交融,通过一段段精彩的唱段刻画红军战士们的鲜明性格,通过西藏弦子、贵州民歌等民间音乐元素表现红军长征的进程,通过气势雄浑的交响合唱表现红军长征的史诗性。印青表示,“红军的文化是红色的文化,而红色文化源自于一个特殊的红色基因,这个基因仍然是当下社会所需要和发扬光大的,那就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这就是这部歌剧音乐中的灵魂”。

在剧作和音乐准确又富有时代感地表现长征精神的同时,为了能够让舞台的呈现富有新意,田沁鑫与杨笑阳煞费苦心。田沁鑫表示,“我们希望通过《长征》突出行走的力量,展现红军战士们困境中的突围和精神上的辉煌”。而在剧中“湘江战役”、“夺取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段落,田沁鑫与杨笑阳也以特殊的舞台处理,表现战士们艰苦卓绝、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我想表达这样一种艰难,表达这次行走的艰难,在艰难中的坚持。当今的观众可以通过看这部歌剧,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可以从长征中得到一种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这个就是长征精神的当代意义。而我们就是想把行走的艰难和精神力量传达给观众。”田沁鑫说。

《长征》全剧共六幕九场,登场人物30余个,合唱逾120人,是国家大剧院迄今演出规模最大的中国原创歌剧。在唱法上有别于原创歌剧单一采用民族或美声唱法的做法,该剧的民族唱法组由军旅歌唱家阎维文、“西部情歌王子”王宏伟、男中音歌唱家王海涛、优秀青年女高音王喆、龚爽领衔。同时,男高音歌唱家迟立明、男中音歌唱家刘嵩虎等实力美声歌唱家组成的阵容,实现了对中国歌剧艺术形式多样化的探索创新。

在排练中,阎维文在长征精神的感召下,以军人的坚毅,以对艺术的完美追求,挑战着从业生涯中的第一部歌剧。“此前因为没有合适的作品,所以,我从来没有演过歌剧。但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一生中没演过歌剧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当国家大剧院邀请我演《长征》,并在剧中饰演彭政委这样一个角色时,我感到非常兴奋”。而在兴奋之后,当阎维文拿到了厚厚的曲谱,看到彭政委近20段大大小小的唱段,他却感到了从业这么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与挑战。“如何把人物的形象、人物的情感与演唱紧密结合在一起,如何在整部歌剧中进行情感的分配、体力的分配,都是我所面临的挑战。”而带着挑战,阎维文全身心投入到这部歌剧的排练中,逐字逐句地精磨着每一个唱段,“我不希望只是合格,而是要努力做到最好”。在精磨唱段的同时,阎维文在表演上,也在仔细揣摩那个时代红军战士的内心世界。“比如第一幕与洪大夫的离别,既要把彭政委塑造得有血有肉,同时,这种爱人间的情感表达方式又与当代人有所不同,需要把握好火候。”阎维文希望最终在舞台呈现时,“观众在舞台上看到的是彭政委,而不是阎维文”。

剧中《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寒夜中》《我舍不得离开红军》《三月桃花心中开》等唱段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饰演平伢子的王宏伟演唱的《我舍不得离开红军》感人至深。这一唱段出现在剧中第五幕,因试吃野菜中毒、掉队的平伢子深陷泥淖,年轻的生命即将陨落,他用诚挚的歌声表达出对红军队伍的留恋。印青在写到这个角色时,几次落泪。王宏伟表示,从一个懵懂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拥有坚定信念的革命战士,,到牺牲时有了那么高的思想境界,这正是长征精神,自己能够用歌声、角色去诠释那场英勇感动的历史,是非常幸运的,自己会用红军的精神来饰演好这一角色。(任晶晶)

歌剧长征观后感范文

在局机关工会的安排下, 7月4日住户办组织6人观看了歌剧《长征》。歌剧《长征》是国家大剧院为庆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所创作的中国原创歌剧,该剧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真实历史改编,以现实主义手法忠实地再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苦过程,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为理想与信仰而奋斗牺牲的崇高理想信念。全剧一气呵成表现了红军从瑞金出发,经过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夺取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会师会宁等重要历史事件,体现革命先烈为梦想不怕牺牲与艰险的正能量精神。

歌剧《长征》通过对曾团长、彭政委、平伢子等人物形象的刻画,再现了这两万五千里的跋涉路上中国工农红军战士们在艰难因苦中不灭的理想笔长征精神,以当代的视角度歌颂了这一段需要铭记的历史。通过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交融将中西音乐的结合,以一首首精彩的唱段刻画出一个个长征战士的鲜明性格。在音乐手段方面,作曲家通过使用西藏弦子、贵州民歌等民间音乐表现了红军长征过程中充满质感的真实进程,通过交响合唱、咏叹调等西洋音乐形式反映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宏大和浓烈的戏剧性。

长征读后感800字左右 篇2

还记得过雪山草地吗?身着薄衣、大雪纷飞。还记得那沼泽地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鲜活年轻的生命?还记得那金色的鱼钩、还有那甘愿奉献自己生命的老班长吗?

“好好活下去。”

山,在哭泣;水,亦在哭泣。在为一个人,抑或是一个人哭泣。

那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谓艰难的远征啊!

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度过了三十多条河,包括世界上最汹涌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最高的广褒的湿地。而最重要的是:在总长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武围追堵截器简陋的中国工农红军往往面对数十倍与己的装备精良的敌人中,并且年轻的红军战士在数日为见粮食的情况下,日夜前行,翻过高山,然后又投入激烈的战斗。

你难道不承认,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长征吗?

那是为一群为国家兴旺和民族的振兴而献出最后一滴血液的人;一群为正义与真理而献出全部青春年华的人;一群为历史发展的民主和自由大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的人!他们为着这一切,不惧地狱烈火的煎熬,虽九死而不悔!这平凡而渺小的生命啊,就由此迸发出永不熄灭的光华!

《长征》观后感800字 篇3

读着“爱国、勇敢、团结、自强”八个字,感受到正是这八个字支撑着无数的先烈,在八年抗日战争的历程中,义无反顾的抛头颅洒热血;正是靠着无数爱国的热血青年,靠着无数有着大爱的国际友人的帮助,我们才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听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透过那铿锵有力的音符,我似乎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无数的先烈用他们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为幸福的今天,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看着那些曾经的抗战老兵,心中油然升起的是敬佩和爱戴。没有他们的勇敢、团结、奉献,又怎会有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最让我震撼的还是那些抗战老兵参军的年龄,仅仅十一、二岁,正是花季,正是该享受着父母的宠爱的时候,他们却背起了枪,奔赴战场,保家卫国,他们胸前的勋章,是他们用生命和鲜奋战的真实写照。我是一位教师这让我不由得就想到现在十一、二岁的孩子,他们生活在最和平的年代,拥有着最好的学习环境,有着无数关爱他们的亲人和朋友,而他们心中却缺少这份“爱国、勇敢、团结、自强”的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将这样的`精神,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让他们知道现在做一个勇敢的人,不用付出一切,只要能勇敢的面对困难,勇于担当;团结就是要与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合作共赢;自强就是要做一个自信、自主、自强的人;爱国就是要把祖国当成自己的家爱护它,珍惜它,建设它;同时告诫他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重走长征路作文800字 篇4

当天早上太阳初升,我们一个个整理好着装,带着一身的自信和疑惑之心“农村学校是什么样的”,踏上了回归大山之路。

满载着同学们的好奇心,一路上,微风和鸟语花香相伴,车不时的颠簸着,让我不禁想起以往回老家的生活,只是这次去的是学校。那里会有什么?他们怎么上课?他们的生活条件是什么样的?一个个问号让我对农村校园充满向往。

到了期盼已久的农村中学,由学校的学生带领着我们进入不同的班级去上课。走进教室,同学们十分热情地给我们让出了坐位,问了我许多有关城里的问题。上课的时候,旁边的同学把课本的很大一部分往我这边靠,一个小小的举动,让我感到暖暖地。第一节课很快就下课了,我问附近哪里有接水的地方,坐我旁边的同学说这里的孩子没有矿泉水喝,都是直接喝自来水,既然是来体验学习的,那我也入乡随俗喽。第二节课上,我着重地看了看教室,比较拥挤,用的多媒体都是已淘汰的上一代,也许是条件限制吧。还有各位同学铿锵有力的发言,和倾听者的安静是城市里的我们无法比拟的。我脸上不露声色,内心早已被震撼到了。第一节课我只注重听课,在我的身边有那么多的细节我都没发现。旁边的同学正在认真地做着笔记,用A4纸订在一起的笔记本,在城里只用来当草稿本。他笔记记录得密密麻麻的,认认真真,让我感受到他们的朴实刻苦,这好像也是红军的品质。

吃完午饭,太阳已经挂头顶了,我们接着走长征路。同样,这又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活动环节。绕过十多公里的山路,目的地到了—车心口遗址。在站队时,这里的学生听从指挥,迅速响应,队列整齐划一,而我们还是一片嘈杂声。农村学生在前,我们在后,开始上路。

刚开始是新铺的碎石头路,后面的路就开始难走了。走到古遗道的时候,路面窄得只能容下一个人单行,路边还有许多荆棘,上山坡陡,下山路更陡,稍不留意就会摔跤。走过遗道,就到了车心口战役中牺牲烈士的安息之地,想象着红军穿着草鞋,肩负着沉重的装备和行囊,满身大汗淋漓地走着,还要随时防备敌人的枪林弹雨,是如何的艰辛呀!

《长征》观后感800字 篇5

党课内容主要从长征的背景、经过、意义以及长征所体现出的精神,以“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走草地过雪山”等重要长征历史事件为线索,将红军长征的故事呈现给大家,使听课同志在深刻感受这段伟大历程的同时,也明确了新时期如何结合汾酒营销工作实际发扬长征精神。

党课中提到的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即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指战员表现出的革命理想、对党忠诚、坚定信念、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和顾全大局、维护统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正是新时期全体共产党员及营销人员所需的革命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操。

通过党课学习,黑龙江与吉林省区新入职地聘人员纷纷表示,作为汾酒新时代的答卷人,每一名汾酒人都使命光荣,责无旁贷,大家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以更高的思想境界、更优的工作作风、更好的精神状态,创出新业绩、作出新贡献,实现新目标,在汾酒复兴发展的新时代书写新的绚丽 篇章!

弘扬长征精神心得体会800字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战略大转移,从红土地到黄土地,从赣南、川北、豫东南、湘西到陕北,其艰辛的程度,用困难、坎坷、挫折等再多的词汇都难以形容。

自然条件恶劣,道路条件差,所经之处形势险恶,要通过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等天堑,还要翻雪山、过草地,途中非战斗减员严重。

敌人力量强大,围追堵截,给红军带来重大伤亡,使红军的转移更加困难。

红军自身因素,长征早期目标不明,思想、路线不统一,又携带大量非战斗物资与非战斗人员,影响转移速度。

当九死一生的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他们的远征从此有了一个让中华民族至今为之骄傲的名字:长征。

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这些元素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

长征是世界最艰难的行军,天上有飞机轰炸,底下有敌人的围追堵截,啃草根吃皮带,意志不坚强是走不过来的,这是一种为人民求解放的力量,鼓舞着每一个人。没有信仰的力量,面对那样困难,是坚持不下来。现在是到了改革攻坚阶段,要发扬长征精神,敢于攻坚克难啃硬骨头。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极其艰苦的岁月和恶劣环境下,万众一心、团结一致、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信念和决心,及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死,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智慧、创新精神、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革命气节。

人只要有了信仰并且坚信,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成功,虽然这个成功的过程困难了些,艰苦了些,但是这样艰苦卓绝的的长征之路都能成功了,以后还有什么事情能难得到我们呢!这样的信仰就应该植根到柳铁青年大学生的心灵中,伴随柳铁人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成长成国家的栋梁!

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如今,虽然少了生与死的命运抉择、血与火的种种考验,但成就人生梦想、攻克发展难关、解除改革难题,哪一项不需要意志的支撑,哪一个不需要精神的指引?长征永远在路上,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今天,与82年前的那场远征相比,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程更长、责任更大、任务更重。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呼唤长征精神。

《长征》观后感800字 篇6

你能在长征中挂上红领巾,你感到惊奇吧?那就来听听我在“长征”中挂上红领巾的故事。

难忘的日子――20xx年5月25日,我将要和一年级的同学一起,在的场地和特殊的仪式中挂上红领巾,光荣地加入少先队。

吃过晚饭,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曹娥江边的广场上。场地在老师的精心布置下而别致:场地中间,将要挂上红领巾的同学排成三角形,组成特大“红领巾”;的.后面是由姐姐们组成的大长方形,那着“红旗”;左右两边排成“V”字,象征着胜利;在场地的最后面,一幅巨大的彩绘图案,上面写着“庆‘六一’,重走长征路,上虞市少先队千人入队宣誓仪式”。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站在队伍中,凝视着曹娥江的对岸,老师,“长征”将从那边开始。

不一会儿,只听有人嚷着“开始了!开始了!”。我看见对岸有一点亮光在移动,那“长征火炬”了,人群开始沸腾。不久,那亮光已在大桥上,了,又一会儿,移动的亮光三个,到后来越来越多了。当“长征火炬”到达这里时,那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欢庆长征胜利会师的礼花响彻曹娥江畔。

入队仪式开始了,我兴奋,点迫待了。白发苍苍的老、老,从那面巨大的国旗中,翼翼地取下红领巾,传给年轻的叔叔阿姨们,叔叔阿姨们又慎重地放到的手中,并为挂上。抚摸着挂在胸前那红旗一角的红领巾,我我已一名光荣少先队员了,激动的心情形容,只觉得这红领巾鲜艳,灿烂,心里也暗暗下定决心,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长征观后感500字 篇7

1号下午,省博前的广场上,早已站满了等待参观的人,排了二十多分钟的队后,终于进了展厅。步入展厅,我们被一幅幅生动的画片所吸引,我们仿佛重新走上了长征的道路。

通过展览简介,我们了解到此次展览分为:“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用兵如神突出重围、斩关夺隘一往无前、艰苦卓绝理想胜天、胜利会师抗日救国、长征精神光耀千秋”七大部分。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展柜中真实的长征文物,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长征的艰苦卓绝。

跓足在_等烈士的照片前,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对战胜困难的坚强决心,对牺牲生命的不屑一顾。

参观完展览,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眼前总是浮现出红军将士们在长征途中克服艰难险阻,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感人景象。走出展馆,马路两旁高楼林立,车辆川流不息,孩子们在草坪边玩耍,行人们带着平静微笑的表情奔向各自的目的地。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是红军将士和无数先烈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的美好的今天!

长征观后感600字精选 篇8

面对如此形势,一直没有发言权的毛泽东在大家的帮助下,对国际共产组织代表李德进行了批评,并解除三人党组织,最终使党的领导权重新回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手中。此后红军的行动变得正确,红军的作战也变得勇猛,胜利也多了起来。毛泽东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采取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四渡赤水,佯攻云南等战略,击破泸定桥,带着队伍,翻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陕北,组建了川陕根据地,与红军二、六军团会师,长征终于获得了胜利。

看完纪录片我不禁赞叹道:“这长征的两万五千里真是坎坷的很呐!”刚开始的湘江之战中,战士们冒着敌人飞机的狂轰乱炸,鲜血把江水给染红了,江面上浮着战士们的尸体,一战过去红军横尸遍野,这个景象惨不忍睹,湘江两岸血流成河,活着的战士也只能为牺牲了的战友痛哭,不能给他们埋葬,因为在后面有几十万大军在追赶他们;在翻越雪山的时候,战士们没有专业的装备,没有取暖的工具,许多战士在攀登雪山的时候因为雪崩、饥饿、疾病,寒冷而死亡。

其中有一个小女孩,在征途中因病而死去,她死后只能埋于风雪之下,让纯洁的雪花将她掩埋,这一切都是多么让人痛楚啊!攻打泸定桥时,战士们吃力地爬着铁索,敌人的枪炮猛烈地向他们射击。在枪林弹雨中,中弹的战士身体痛苦的抽搐着,时不时地掉入万丈深渊,但另外的战士还是顽强地爬向桥对岸。伟大的主席——毛泽东,在无可奈何下,将自己幼子托付给沿途的群众抚养。

万里长征观后感100字 篇9

还记得毛主席写的那首气势磅礡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红军们历经了多少苦难。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

面对高大的雪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挖出一条条道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有想到那大草原蕴藏着沼泽,将战士们一一沉下。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自己却已经死亡。

也许,我们在电视和书上也会看到一些动人事情,常常会使人掉下泪珠。

作为小学生,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关于“长征”的视频,里面详细地介绍了整个长征。

在影片中,不仅有参加过红军的老战士的精彩评论,也有故事情节和整个长征前后的资料,真是一部百年难得一遇,不可多得的精彩影片!有长征整个的线路图,还有当时的形势资料分析和影视资料。

当年,红军在反围剿中失败,只得让两支队伍从两侧走开,引开敌人,大队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则与1935年出发,跨越11个省,历经飞夺泸定桥,大渡铁索桥,调虎离山等几大战役。过雪山,过草地......在我们的今天,也有红军长征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种精神值得称颂赞扬。

花了十多天的时间读完了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这部作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长征》在很多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在大量描写长征的作品中显得特色鲜明,可以说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里最有阅读价值的书之一。

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史诗,是突破了阶级和政治界线的人类精神丰碑。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是由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与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最重要的是,长征翻越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了30多条河流,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走完了远远超过两万五千里的路程,而且还遭遇敌人的追击和堵截不少于400次。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畏艰难险阻,不畏牺牲的远程。共产党人深知这样一个道理: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和国内反革命势力,乃至国际反动势力做拼死的斗争,彻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才能换来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官兵军装一样,头上的红心一样,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的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位红军所认同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

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皆成为一个锻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类奇迹的精神。

上一篇:守望者读书笔记下一篇:爱情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