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一单元试题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语文一单元试题(通用10篇)

一年级语文一单元试题 篇1

shēn cūn qián yán

森 村 泉 岩

sēn chūn quán yuán

zuō xuī nǐn yán

桌 休 您 元

zhuō xiū nǐ yuán

二、看拼音,写词语。(16)分

mínɡ tiān cuī fēnɡ xiě zì máo bǐ

( ) ( ) ( ) ( )

xiǎo yánɡ wèi lái shí jiān hé tónɡ

( ) ( ) ( ) ( )

三、连一连,组成新字。(8)分

田 鱼 舌 山 小 日

甘 力 羊 大 月 石

四、我会组新字。(8)分

人+人→( ) 木+木→( ) 夕+夕→( ) 口+合→( )

口+下→( ) 口+土→( ) 门+口→( ) 人+云→( )

五、我会选。(5)分

在 再

1.妈妈( )洗衣服。

2.欢迎你下次( )到我家来做客

她 他 它

3.( )是我的弟弟。

4.奶奶说( )要去买菜。

5.小鸡和小鸭( )们是好朋友。

六、写出下列字的笔顺。(12)分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 )画

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 )画

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 )画

七、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12)分

木( )( )( ) 口( )( )( )

日( )( )( ) 氵( )( )( )

八、照样子,写一写。(6)分

静悄悄

绿__________ 亮__________ 红__________

金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九、照样子,写一写。(16)分

例:鱼儿在水里游。

1.小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公园里的花红艳艳。

3.__________________绿油油。

4.__________________亮晶晶。

十、看图写话。(12)分

看图写一两句话。(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

一年级语文一单元试题 篇2

(1)语文学习的内容方面。从之前的词句积累过渡至语篇的学习上。课文篇幅增大,字数变多,但每一节课的课堂学习时间并没有变化,这就给刚步入七年级的学生增加了阅读的负担,对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对于学生的接受来讲,这些变化更多的是由课文编排而被动地让学生作出自我反应和调整的。因而,这就给学生“身不由己”地增加了语文学习的难度。篇章学习的渗透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各个纬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从之前的单项识记模式过渡到学生和文本内容间双向影响的模式,这对学生来说的确是极大的考验。

(2)身心发展的过渡。高一学段的学习给学生带来惶恐之感是在所难免的,相应的,课程设置的调整给他们带来的期待较之前的学习也就更大了。学生由原来的单向触碰生活、认识生活要过渡至复合参与生活、分享生活,课程内容的变化也将他们的思维空间扩充得更大、更有张力了,学习生活的竞争给学生心灵带来的考验也更加明显了,语文学习生活中的艺术鉴赏气息更加浓厚了,给审美心灵的发展腾出了大片余地的同时也加重了艺术审美能力发展的负担。错综复杂的多维度学习要求既是学生有利成长的虚拟平台,也是惰性人格被激活且有可能愈演愈烈的实验室。

鉴于以上特点,七年级第一单元的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拿什么并怎样教”就成为无可逃避的思考。人教版第一单元课文正是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考虑的,“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成为了这一学段语文学习的内容,本单元所选文章有如下两个特征。

(1)内容上“联系过去”。以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展现的“回忆式”内容给学生营造了身临其境的生活模拟体验。如王家新《在山的那边》回忆了儿时的幻想,这种幻想生活的体验在任何一个孩子的生活中都有过,他们都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在成长的,但此刻之前的语文学习中没有让小读者有过认真的感同身受,从没有在语文课文的阅读中让小读者也回味过自己“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扎根在了心里的自我感受。又如莫顿·亨特童年脱险的经历更是不光让孩子们勾起了生活回忆,甚至也学着用联比的思维活动总结经历背后的朴实但却永恒的真理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能够给生命增添理性的、极有向导意义的光彩。除此之外,以往生活中的所见之物,都在召唤、刺激着成长中的孩子们的美感,“蝉鸣”的影响心情、“藤萝”的骄人生机都在以学生常见的面目将当下的他们带入了并不如现实般可怕的困难的语文学习中来。课文内容上的联系过去真是一味镇定剂,给开启这一学段的学生缓解了复杂、困难内容面前的高压心理。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这种内容上的“联系过去”也是教学中始终如一地准备着的教什么。

(2)文本结构上的特征。这一单元所选文本都打上了极强的自我色彩,“我”是核心人物,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是自我化的,没有丝毫与人分享的开放痕迹,当这样的文本配上“联系过去”的内容时,小读者们一经接触,文本中的“我”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小读者的化身,小读者的阅读和体味也会因文本自身以“我”为中心的叙写结构而带有极强的封闭性,字里行间流露的宁静也远胜于其他结构的文本。这种文本里的世界没有纷扰,简单却充满理趣,文中生活也不会因繁复而给学生的学习泼上冷水,这样的内容也会让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得更多。

另外,这一单元的文章普遍带有回忆模式,这种叙写模式神奇地减退了横亘在生活和孩子之间的艰难,作者已经见识过、体验过的生活被“翻拍”,对小读者来讲,以似曾相识的形态出现,消除了陌生,增加了文本的亲近感。减少了对文本的紧迫、害怕、畏难情绪的话,也促进了思索,这就相当于将兴趣所在置于好奇心极强的孩子面前并给他充分的自由任其“观察、玩索”一般,即使再迟钝的学生也会有些许感想,至于能否和作者的感想保持一致,已经显得不太重要了。

《轴对称》单元测试题(一) 篇3

基础巩固

1. 下面四个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

2. 在大写英文字母A、B、C、D、E、F、G、H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 5个B. 6个C. 7个D. 8个

3. 下列图案中,有且只有三条对称轴的是().

4. 如图1,点D在△ABC的边BC上,且BC=BD+AD,则点D在的中垂线上.

综合提高

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B. 两个对称图形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

C. 平面上两个全等的图形一定关于某直线对称

D. 我国国旗的图案不是轴对称图形

6. 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后再对折,得到图2,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开,得到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

11. 如图7,已知AB=AC,DB=DC,P是AD上一点.求证:∠ABP=∠ACP.

12. 如图8,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且AD、EF交于G.试判断直线AD与线段E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13. 图9是一个在19×16的点阵图上画出的“中国结”.点阵的相邻两行及相邻两列之间的距离都是1.请你画出“中国结”的对称轴,并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4. 如图10,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在AB、AC上,且DE⊥D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E+CF>EF

B. BE+CF=EF

C. BE+CF<EF

D. BE+CF与EF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拓展探究

15. 如图11,已知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求作:

(1)直线l1,使A、B两点关于直线l1对称;

(2)直线l2,使B、C两点关于直线l2对称;

(3)直线l3,使C、A两点关于直线l3对称.

观察l1,l2,l3,从中可发现什么规律?

16. 已知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求作:

(1)直线l1,使A、B两点关于直线l1对称;

(2)直线l2,使B、C两点关于直线l2对称;

(3)直线l3,使C、A两点关于直线l3对称.

观察l1,l2,l3,从中可发现什么规律?

17. 有一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沿它的对称轴将三角形纸片对折,得到的三角形还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2所示.依照上述方法将原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折叠4次,所得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原等腰直角三角形周长的().

A. B.

C. D.

18. 如图13,在等边△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BO、CO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E、F,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BE=CF>EF

B. BE=CF=EF

C. BE=CF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测试题 篇4

shuō huà nǐ men zhǎn hón huā

lǜ cǎo yé ye jié rì suì yuè

hǎo de pén you chūn tiān duō shǎo

二、比一比,再组词。(18分)

白门()早()有()

百()们()草()友()

明()口()万()节()

朋()古()方()爷()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夜来()()(),花落()()()。

(2)()()莺飞()()(),拂堤杨柳醉()烟。

(3)小燕子说:“春雨是()色的。”麻雀说:“春雨是()色的。”

(4)小黄莺说:“春雨是()色的。”我们说:“春雨是()色的。”

四、我会读一读,连一连。(10分)

树梢wán shuǎ sǎ shuǐ颜色

梳洗shū xǐ yán sè题目

植树shù shāo huān lè洒水

玩耍zhí shù tí mù轿车

栽树zāi shù jiào chē欢乐

五、根据课文内容连线。(5分)

春风 跟柳树说话了。

孩子们 给柳树洗澡了。

春雷 给柳树梳头了。

春燕 跟柳树捉迷藏了

春雨 跟柳树玩耍了。

六、写句子。(17分)

(一)照样子,写一句话。(占9分)

例:春天来了,桃花开了,梨花也开了

1、小红在写字,()也在写字。

2、我喜欢吃西瓜,()也喜欢吃西瓜。

3、小明在画画,()。

(二)照样子,连一连,再把句子写下来。(占8分)

小鸟 来了

马儿 飞了

鲜花 叫了

大门 开了

老师 关了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7分)

放学了,满天都是乌云,就快下雨了。小红和明明来到学校给学校老师送雨伞和雨鞋。传达室的老爷爷看见他们这么懂事,高兴地笑了。

1、这篇短文有句话。(3分)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题 篇5

变完

后鼻音胖帘前鼻音

另躺

绿合教室

胖收眼睛

红洗棉被

静[jìnɡ]写衣服

笑扫生字

喜摆事照

气爱情顾

二、比一比,再组词。(20分)

大( )看( )午( )去( )全( )

太( )着( )牛( )会( )合( )

高( )画( )放( )女( )草( )

亮( )话( )收( )父( )早( )

三、写出下面的反义词。(6分)

晚——( ) 假——( ) 短——( )

来——( ) 矮——( ) 前——( )

四、选择正确的汉字填在括号里。(3分)

①今天的天( )真好,爸爸开着( )车带我去公园

玩。(气、汽)

②我把今天的( )业都( )完了。(做、作)

③阳光( )在小朋友的脸上,小朋友露[lù]出了两

个浅浅的( )窝。(酒、洒)

五、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各三个。(3分)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篇6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考试时间 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请把下面的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规范,整洁美观。(3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霎时(shà)黄晕(yùn)匿笑(nì)咄咄逼人(duï).....

B.瘫痪(huàn)憔悴(qiáo)应和(hé)翻来覆去(fù)....

C.脸颊(xiá)菡萏(hàn)着落(zhuï)水波粼粼(lín).....

D.粗犷(guăng)央求(yāng)草垛(duî)絮絮叨叨(dāo).....

3、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莅临吝啬 诀别 人迹罕至

B徘徊缭亮酝酿各得其所

C.阴蔽倜傥贮蓄呼朋引伴

D.调傥沐浴分歧 喜出望外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B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C.他沿着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走上山丘眺望前方,只见水波粼粼,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

D.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长沙、深圳和成都等城市一起被评为“中国十大创新城市”。

B.由长沙制造的全国首款“高性能3D激光打印机”,15天销售了大约30台左右。

C.通过大家的努力,使“岳麓山·橘子洲景区”成为长沙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D.是否高度重视人才,是长沙成为“全球竞争力提升速度虽快的十座城市”之一的原因。

6.下列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B.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C.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7.下列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选自《朝花夕拾》——散文

B.《秋天的怀念》——史铁生——选自《史铁生散文选》——《我与地坛》

C.《金色花》——泰戈尔——印度诗人——代表作诗集《新月集》

D.《济南的冬天》——老舍——选自《老舍全集》——代表作话剧《骆驼祥子》

8.给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2分)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

①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

9.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的格式相同,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一笔绿意。

答:

10.名著导读(4分)

(1)(2分)《朝花夕拾》的作者是,体裁是。

(2)(2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篇:、。11.古诗默写(6分)

①日月之行,;星汉灿烂。(曹操《观沧海》)

②,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强欲登高去。(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天净沙·秋思》里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

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12~13题。(5分)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答:。1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二)阅读文言文《咏雪》,完成14~15题。(11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A.寒雪日内集 ..B.与儿女讲论文义 ..C.俄而雪骤 ..D.撒盐空中差可拟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5.兄妹两人一个把雪比作盐,另一个把雪比作柳絮,哪一个更好呢?说说你的理由(3分)

(二)阅读《轻轻地抱住母亲》,完成第16~18题。(9分)

轻轻地抱住母亲 ①母亲已经70多岁了。70多岁的母亲在胆囊切除手术中受尽了磨难,本已衰老的母亲更加虚弱了。母亲在病床上躺着,想动一下都非常困难。那天晚上,母亲下床小解后怎么也上不了床,当时,我就那么轻轻地一抱,就把母亲抱到了床上。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②上了床,母亲不愿躺下,就那么实实在在地靠在我的怀里。那时我感到了我胸脯的宽

厚,也感到了母亲的瘦小。我搂着母亲,并且轻轻地晃着,母亲那一头苍白的头发,散乱在我的眼前。母亲说:“你小时候,我就是这样抱着你,你不老实,老是乱蹦乱跳。”我说:“妈,你想我抱着吗?”母亲说:“想,抱着我,我心里就踏实。”我的眼睛湿润了„„母亲说着就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于是,我就那么一边轻轻地抱着母亲,一边微微地晃着。我感到有一股爱的暖流在冲撞着我的心扉,我感到我强壮的身子就是母亲的靠山,就是母亲的胆量,就是母亲的渴望„„我的泪,竟忍不住掉到了母亲的脖子上。

③在那个晚上,我抱着母亲时忽然感到,我就像重新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里一样,那么甜蜜,那么幸福。

④又一个晚上,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到夜里10点钟时,母亲说:“我想睡了。”我说:“妈,我把你抱到床上吧。”母亲说:“中。”于是,母亲就搂住了我的脖子。母亲比过去明显胖了。我抱着渐渐康复的母亲向床边走去的时候,母亲满脸的笑容。我知道母亲在我的轻轻一抱中感到了甜蜜和满足。我感到我幼小时的形象和母亲叠在了一起,那是人生漫长的旅程,也是母子亲情的融合,更是母子之爱的结晶和升华。我把母亲放在床上时,母亲竟然出乎我预料地说了一句:“好幸福啊。”继而就是响亮的笑声了。

⑤我在这笑声里充满惭愧。我们会激情满怀地抱住亲爱的妻子去倾吐炽热的情恋,我们会喜不自禁地抱着儿女去倾吐脉脉的爱意。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去抱一抱年迈的母亲,去倾诉那份人间的挚爱和亲情呢?„„

16.第一段中“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使“我”的心灵受到强烈震动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17.对本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以“轻轻地抱住母亲”为线索,着重描述了“我”抱住病中母亲与渐渐康复后的母亲的动人情景。

B.文章最后一段直抒胸臆,抒发了对母亲的愧疚之情,感情真挚动人。

C.为了引人人胜,本文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的叙述方法。

D.本文描写细腻,语言朴实自然,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深的母子之情。

18.试着描述文中的母亲的外貌特征?(3分)

答:

(三)阅读《一顿午餐》,完成第19~23题。(16分)

一顿午餐

我收到了婶婶的信:“亲爱的孩子,我将于下周四抵达你那里,如果到时你能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你的婶婶:诺拉。”自从我母亲得病以来,婶婶诺拉一直照料我的生活。

当时我在大学里每月只靠父亲给的5英镑维持生活,接到婶婶的来信时,我只剩下20先令了。但是无论如何我不能拒绝她的要求!

我知道一个比较好的餐馆,那里一顿午餐每位只需3个先令,那样的话,我还可以有14先令维持到月末。

当我带她到那家小餐馆门前时,她指着街对面的“亲属大厦”说:“我们为什么不去那儿?那儿也许更好一些。”

“噢,的确挺好——如果你喜欢的话。”我说。我不能说:“亲爱的婶婶,我实在没有足够的钱请你去‘亲属大厦’用餐,那儿的价格远远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

侍者递上一份菜单。“噢,”婶婶说,“我们可以要一盘这个。”这是一道法式鸡块,是菜单上最贵的一道菜——7先令。我为自己点了一道1先令的小菜,因为我希望能留下点儿钱维持生活。现在大约用去了8先令,不!——应当是9先令,因为我还将付给侍者1先令的小费。

“这位女士还需要点儿什么吗?”侍者说,“我们有上好的鱼子酱。”

“鱼子酱!”诺拉婶婶忍不住喊道,“太妙了,我能要一碟鱼子酱吗?” 我不能对她说:“不,您不能,因为那会让我只剩下5先令维持到这个月末的。”我没出声,所以她要了一大碟鱼子酱——外加一杯葡萄酒。现在我只剩下5先令了,4先令可以买到足够的面包和干酪,熬过这个礼拜。但是她吃完了鸡块,又看见侍者手里拿着几块奶油蛋糕。

“噢!”她说,“这些蛋糕看上去可爱极了,我只要1小块!”

于是,我仅剩下3个先令 了。然而侍者又报上了一些水果——她肯定还会要一些。最后,经过如此丰盛的午餐,我们是一定得要两杯咖啡的,那么我将一无所有。甚至连传给侍者的小费也没有了!

侍者递上清单:20先令。我把仅有的20先令放在盘子里,没有小费付给侍者。

诺拉婶婶看看盘子里的钱,又 看看我。“这是你所有的钱了吧?”她问。“是的,婶婶。”

“你将你所有的生活费都 花在了这顿午餐上是吗?你太善良了——但这实在很愚蠢。” “不,婶婶。”

“那么,这么多的语言中哪个单词最难讲?” “我不知道,婶婶。”

“‘不’。当你长成了一个大人,有时候你不得不对别人说‘不’,甚至对一个女士。我早看出你没有足够的钱来应付这顿午餐,但是我还是想给你上 这生动的一课——所以我点了最贵的一道菜,并且偷偷地看了你的眼色——可怜的孩子!”她付了账,并且将5英镑作为礼物送给了我。

“噢,上帝!”她说,“这顿午餐几乎饱煞了你可怜的婶婶!我平时的午餐仅仅是一小杯牛奶而已。”

19.文中说“但是无论如何我不能拒绝她的要求”“我不能说”“我不能对她说”,这里三次强调“我不能”,其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3分)答:

20.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说说原文为什么用A句而不用B句。(3分)

A.如果到时你能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

B.到时你可要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

答:

21.诺拉婶婶说“我”“太善良了——但这实在很愚蠢。”“我”的“善良”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诺拉婶婶又说“我”的这种“善良”“实在很愚蠢”?请简要概括回答。(3分)答:

22.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诺拉婶婶点了菜单上最贵的一道菜时,偷偷地看了“我”的眼色,“我”的眼色一定表露出了当时心理活动的状态。试设想一下“我”当时想了些什么,请用40字左右将它描绘出来。(3分)答:

23.你同意诺拉婶婶说“我”“实在很愚蠢”吗?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

三、作文(50分)

请以“那一次,我真(快乐、开心、感动„„)”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一年级语文一单元试题 篇7

体现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是教材, “吃透”教材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目标。为此, 笔者选取了现行比较常用的6 种教材 (2012 年审定通过) , 试图通过比较与分析, 借鉴彼此, 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这6 个方位的学习目标, 更有效地设计教学。

一、放在哪一册学习更合适

“位置”的学习放在哪一册, 2012 年版的各套教材的决定不尽相同, 见下表。

(*2012年人教版把“位置”单元从第2册提前到了第1册)

放在哪一册学习更合适呢?从学生的认知基础来看, 这3 对概念的掌握是不一样的:3~4 岁儿童已能理解上下概念, 能区分物体的“上下”关系。[2]在5 岁左右儿童已形成“前后”空间概念。[3]因此, “上下前后”的学习放在入学的第一学期学习没有困难。

困难的是“左右”概念的发展。国外学者皮亚杰和艾尔金等人曾做过系统的研究, 我国朱智贤、陈敦淳等先生对实验进行过验证, 得出了基本相同的结论:5~7 岁阶段的儿童能比较固定化地辨别自己的左右方位, 7~9 岁阶段的儿童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到了10 岁左右, 儿童才比较概括地、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4]左右辨识的困难对于某些人来说, 即使长大成人也常常混淆, 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他自己的小传中, 透露了自己的烦恼:从小被叫作天才, 但是常常无法分清左右位置, 需要根据左手背上的一块胎记来告诉自己哪边是“左”哪边是“右”, 如果闭上眼就左右不分茫然无知了。

按照数学课标要求, 这6 个方位学习的定位是“会用”要达到“理解”层次, 那就要求儿童不仅能知道自己身体的左右方位, 还要能够理解随着观察人的位置移动所观察物体的位置关系也在变化。这样看来, 儿童7 岁学习 (一年级下或二年级上) 或许更为适合。笔者之所以较为关注学习的年龄, 是因为对位置的理解首先不是需要数学基础, 而是要有神经、大脑相关区域的发育基础。教学与心理机能发展孰前孰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不过, 把学习内容设置在儿童容易理解的年龄段学习, 师生都会感到愉悦。

6 种教材中, 原先有3 种在一年级下学习, 现在只有2 种 (人教版提前了) , 教材确定的依据是什么呢?各版本的教参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 笔者猜测可能是因为学习认数和运算的迫切需要。如数的认识、大小比较都离不开数序, 数序就是数的位置排列, 需要甲方位词来描述和确定。

二、情境内容有什么调整

内容调整大致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只留重点, 像苏教版删去原先的“上下前后”这一内容, 直接学习原先的第2 课时“左右”。在新授时以左右概念为主, 练习时整合另外4 个方位。第二种是新添课时, 像西师大版不仅把“左右”从原先的“上下左右”中分离出来, 而且重新设计了学习活动。第三种情况则以调整为主。像人教版把“上下”与“前后”合并但增加了练习, 总量仍有2 课时, 另外删去了“第几行第几个”的表示;青岛版删除了“不同方向看物体”只学习6 个方位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两处调整看上去较小却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这两处调整的细节都与“左右”有关。首先, 各套教材在“左右”的情景图中全都规整了人物的朝向。也就是说, 教材图中的“学生”与看图的学生同向。这样调整是有意义的, 可以避免产生歧义。如2002 年北师大版教材中 (见图2) , 学生看到图中学生的“右”和自己的“右”方向不一致, 学生需要假想自己转过身来再来辨认哪边是“右”。这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困难的。现行的2012 年版教材 (见图3) 则将教材中的“学生”转过身来, 这样一来, 两者朝向相同, “左右”不再为难了。可是, 如果碰到面对面的情况, 该怎样辨别“左右”呢?比如像曹培英老师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问题[5] (见图4) , 到底以谁为标准呢?这样的问题教材中是不出现了, 但困惑还是存在。

那么教材能不能做得更好呢?或者能起一些澄清作用呢?是有可能的, 比如香港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现代数学》一上A中学习“位置”时, 是这样给出的, 见图5。

“以你看图的方向”就是以观察者本人为标准来进行观察, 这种方法既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又是一种惯例, 请看《人民日报》2001 年02 月20 日第1 版刊登的重大新闻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揭晓) , 在原文的图释中写有“吴文俊 (左) ”, 这就是以读者为标准来确定左右位置的。所以, 在教材中不妨加上一句“以你看图的方向, 回答问题”这样的提示, 既科学规范、儿童明白, 更能为配套的课堂练习、习题试卷提供良好的范例。

其次, 对于位置的相对性的认识全部改用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替换, 删去了一些过难问题。比如在冀教版中原有让学生判断“你知道哪幅图是蓝灵鼠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吗?”要求学生在4 幅图中选择正确蓝灵鼠镜像, 在2012 年版教材中删去了这一内容。现行教材中冀教版、西师大版用的是“行 (骑) 车要靠右行”, 其他教材都用“上下楼梯靠右行”的情境来呈现 (图6) 。这些情境中虽然需要学生判断不同朝向的车辆、人物的左右位置, 但这些都是每天可见的生活情境和生活常识, 特别是后一类靠右行走的情境, 小学生在校园内随时可见, 人人都在这样做, 所以学生能够自然地顺应。为此, 一些教材还特地配以“生活中的数学”标题明示。

三、系列内容如何安排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只规定学习目标, 具体学哪些内容则是各版本教材的特色, 见下表。

位置关系还可以和数的大小、排序、式的运算、推理等数学学习结合起来编排。最常见的是把位置关系投射到数轴上和数的大小对应起来, 那么方向就可以和基数、序数对应起来 (见图7) 。结合位置排序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会经常出现:“将下列数从大到小排列”意思是把这列数中大的放在前面, 小的放在后面“;算一算, 把得数小的排在前面”意思是先计算, 再按运算结果从小到大排序;“先把乘数的小数点右移一位”意思是把乘数乘10;等等。新课标之前的教材也有位置关系的学习, 是把数数与排序活动结合在一起的, 主要是为了学习后者。北师大版教材的编排还有一个特色是综合性强 (单元课时也最多) , 它在这一单元中以位置关系为纽带把前几个单元内容:认数、10 以内加减法、比大小、分类等全部整合起来了, 给我们的感觉是既在学习位置又在进行期中整理与巩固。

四、哪些学习活动值得重视

(一) 指向自身的位置游戏

各套教材都有如“做游戏”“做一做”“你说我做”等活动。青岛版教材呈现的第一个活动就是一个“我发令”的游戏, 两人一组, 一人发令:边说方位边做动作, 另一人跟着做。上下、前后、左右这3 对概念都是以观察自己为中心的位置关系, 因此最好的学习方式莫过于让自己动起来 (见图8) , 对照着自己的身体说方位。特别是“左右”这个学困点, 对于6 岁的孩子来说, 首先是要清楚自己的左手、右手, 进一步延伸认识自己的左脚、右脚等身体的两侧, 然后才能把自己的身体中心外化成外在的参照物, 知道比较物是在参照物的左边还是右边。实际上, 我们自己身体器官的位置与外在物体的位置就是一种对偶关系, 因此, 形成一种或几种自己能指认自身器官位置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教材中的这些活动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二) 边摆边说认位置

对于小学生来说, 物体摆放和位置辨认相结合是最直观有效的学习方法。各套教材中都有“摆一摆 (做一做) , 说一说”的活动。摆放的东西大都是学生现成的学习用品, 从两件文具的位置关系开始, 比如“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 把铅笔放在语文书的上面”。在这里, “摆”和“说”需要同步, 也就是说操作和语言应该同步。一种摆法要说对称的两种关系:A在B的左边, B在A的右边。如果只有两个物体, 互相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可以简单地说成:A在左边, B在右边, 就如同我们常说的“这是左手, 另一只是右手”那样。这样的说法虽然简捷常用, 但是容易忽视参照物的作用, 因此要进一步理解各个方向的位置关系需要引入多个物体的放置 (见图9) 。在图中5 件文具摆成一排, 对于铅笔来说, 它的右边有4 件文具, 离铅笔有远有近, 远近形成距离, 距离产生次序, 卷笔刀离得最远, 因此在最右边, 也可以说成是左起的第5 件。除了产生次序外, 物体的位置关系因参照物的不同也会不一样, 比如图中的橡皮位置, 不能说“橡皮在左边”, 这也是有别于两物位置关系表述的地方。这时, 需要完整地表述为“橡皮在尺子的左边”或“橡皮在铅笔的右边”。三物以上的线性摆放对促进位置关系的理解十分重要, 因此各套教材都编排了这一内容, 其中北师大版的教材对此编排最多。另外, 教材也提醒我们在小组学习时, 同一组的两名同学座位朝向, 在学习“上下”“前后“时, 可以面对面相对而坐, 而在学习“左右”时, 同一组的两位同学最好是同向而坐。

(三) 在情境中“贴图”说话

新课标教材的版式与原来的大纲版教材相比有许多不同, 其中一项是提供了教材附页。在教材附页中有一些动物、植物、玩具、生活用品等辅助教学的图片。在位置的学习中, 人教版、北师大版等教材都有利用附页中的图片来进行教学活动的样例。以人教版为例 (见图10) , 它把中国经典的儿童故事“龟兔赛跑”作为学习素材。教材要求是先让学生看图、贴图, 然后要求学生“看图讲故事”。显然, 编者意在“贴图说话”:龟兔赛跑, 乌龟、兔子在同一起跑线上, 乌龟在左 (右) , 兔子在右 (左) , 边上小动物们在为它们加油 (猴子、松鼠、鸽子的位置有上下之分) ;起跑后, 兔子在前, 乌龟在后, 中间兔子休息, 乌龟赶上, 最终……学生一边摆图一边说话, 一边说话一边摆图, 小动物的位置信息自然地嵌入故事情境中。随着情节的发展, 学生还可以实时移动龟兔的位置。贴图和直接印刷在图上表示有什么不同?在这个例子中, 我们可以看出贴图的优势, 可以把一幅静态的图变成一场动态的剧, 导演是学生自己。在这场卡通剧中, 位置动, 情节变, 位置关系不单有方位之不同还有距离之差。在动态情境中, 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场景中的参照物也随时可变, 与兔子相比, 乌龟原来在后, 后来超越;与乌龟相比, 兔子原来在前, 后来骄傲落后了, 等等。因此, 在动态场景中, 参照物和比较物可动态生成, 再加入时间变化、情节变化等因素, 角色的位置关系多元而鲜活, 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又深刻。“贴图说话”还可以进一步地和信息技术结合, 比如在i Pad上学生不但可以增减、移动角色, 还可以把学生说的语音和实时移动的过程录下来, 自动生成一出学生自编自导的卡通剧。“贴图说话”在西方已经有较长教学历史, 成效明显, 是一种很值得期待的学习方式。

“上、下、前、后、左、右”这6 个方位正式进入小学数学已有15 年了, 为学生认识三维空间提供了一个恰当的起点, 也为进一步学习解析几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借鉴各套教材的特色, 梳理脉络、取舍素材已经成为我们获取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抛砖引玉, 希望有更多的同行来挖掘教材内涵从而实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实现用教材, 而不是教教材”的理想境界, 使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真正成为新课程教材的创生者、开发者、体验者、实践者, 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注:本文作者系朱乐平数学名师工作站“一课研究”组成员)

摘要:“上、下、左、右、前、后”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小学数学原先是将其放在“数数”活动中, 现在单独学习, 教学目标更新了。教材, 作为体现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 是如何安排的?新近两轮数学课标相隔十年, 相应的教材又做了哪些调整, 提供了哪些学习方法?等等, 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本文选取了现行比较常用的6种教材, 试图通过比较与分析, 借鉴彼此, 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这6个方位的学习目标, 更有效地设计教学。

关键词:左右概念,位置,教材比较

参考文献

[1]李文馥, 徐凡, 郗慧媛.3~7岁儿童空间表象发展研究——并与8~13岁儿童空间表象特点比较[J].心理学报, 1989 (4) :419~427.

[2]吴念阳, 李艳, 徐凝婷.上下意象图式向抽象概念映射的心理现实性研究[J].心理科学, 31 (3) :605~608.

[3]陈敦淳.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 1982 (6) :29~33.

[4]曹培英.关于左右概念教学的研究[J].小学数学教师, 2006 (1) :4~11.

一年级语文一单元试题 篇8

形象印象影响

这本书塑造了鲜明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妈妈说,一本好书能()几代人。

惧怕害怕恐怕

这事我()不能答应你,我()被别人发现。

五、是非分明。判断对错。(5分)

1.“我”总是到书店里窃读,是因为窃读令人感到特别的刺激。()

2.只要是书,看了就有好处,用不着选择。()

3.作文练习,开始需要借鉴和模仿。()

4.“文理贯通”,指的是要能文能理,不能偏科。()

5.“我合上书,咽下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这句话的含义是指我的肚子饿得饥肠辘辘,差点都想吃书了。()

六、课文传真。根据要求填空。(18分)

1.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和书交朋友。在本单元中,我们和林海音一起品尝了()的滋味——很(),也很()。从与季羡林教授的对话中,得到了读书的启示,要(),要();在和艾肯环绕世界旅游的时候,看到了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伴侣,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直至能();浙江的作家()更是把书比作了“()”,在醉心阅读中得到了(),迈进了文学的大门。

2.当我们遨游在书海的时候,总是看得(),看得(),看得(),看得()。(用上合适的四字词语)

3.艾肯的读书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她总是()地读那本书。首先(),然后(),最后()。(请用简练的语句概括)

七、改头换面。按要求写句子。(4分)

1.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我差不多借阅了这个小图书馆的所有的书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园地。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一)《窃读记》节选(7分)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1.读一读,按顺序排列作者细微的心理变化。(2分)

狂喜暗喜庆幸急切不灰心

(暗喜)→()→()→()→()

2.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请你用“·”标出一系列动词。想想这些动词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点出最能体现“我”对书如饥似渴的词语。(1分)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0分)

书是知识的宝库。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当你打开五彩缤纷的图书,你便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动人的小说,美丽的诗歌,感人的童话……让你爱不释手,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一位大文豪说过:“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寂寞时,它会给我们以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们解答;遇到挫折时,它会给我们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时,它会指引我们向光明的前程迈进。

1.文中有不少成语,如:五彩缤纷、爱不释手、良师益友等,你能再写出你所熟悉的6个成语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有这么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你能再写出2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或谚语吗?(2分)

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在文中把这段话分成两层,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每层的意思。(3分)

第一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写作宫。(30分)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篇9

一、我会拼,还会写。 (看拼音,写词语)(8分)

huī xīn tián yě qiāo qiāo zhī tóu

( ) ( ) ( ) ( )

hū huàn zuó tiān shàn kè cǎo yuán

( ) ( ) ( ) ( )

二、我会。 (8分)

要查的字 结构 部首 共几画 指定笔画

照 第十一画( )

柳 第六画 ( )

野 第七画 ( )

探 第六画 ( )

三. 我会选。(在正确读音下画“ ”)(4分)

弹 奏 (tán dàn ) 乐 曲 ( lè yuè)

长 短 (chán zhǎn溃 睡 觉 (jiào jué)

碧玉妆成一( yī yí )树高。

二月春风似( sì shì )剪刀。

四. 我会写。(辨字组词。)(12分)

棵( ) 作( ) 洒( )

课( ) 昨( ) 酒( )

深( ) 借( ) 惝( )

探( ) 惜( ) 淌( )

五.我会填。(填上搭配适当词语。) (8分)

悄悄地( ) ( )的世界 ( )的( )

轻声地( ) ( )的桑叶 ( )的.( )

满意地( ) ( )的太阳 ( )地( )

呜呜地( ) ( )的野花 ( )地( )

六. 我会排。(把词语排成通顺的句子。) (12分)

1. 轻轻的 美丽的 扇动 小蝴蝶 翅膀

――――――――――――――――

2. 冲出 勇敢地 地面 笋芽儿 了

――――――――――――――――――

3. 多么 这是 一个 世界 明亮的 呀

――――――――――――――――-----

4、爱护 应该 同学们 花草树木

――――――――――――――――――――

七、我会选(选出正确的词语,在下面画“ ” )。(8分)

1、老师(安置 布置)了今天的作业。

2、春雨姑娘在(呼唤 叫唤)着笋芽儿。

3、在学习中遇(yù)到困难不要(伤心 灰心),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

4、肖强写完作业,总会认真(检查 视察)。

八、我会补充(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12分)

1、碧玉( ),( )垂下绿丝绦。

( )谁裁出,( ) 。

2、( ) 细流,树阴( ) 爱晴柔。

( )才露( ) ,( )蜻蜓( )。

3、我喜欢《 》这首诗,因为 ( ) 。

九、我会阅读,也会回答(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

春天到了,冰雪融(rón溃┗,万物复苏,森林里的动物们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开始苏 醒了。

“呱呱呱,呱呱呱,” 是谁在叫呢?

原来是小青蛙从梦中醒来,走出家门,正呱呱呱地叫得欢呢!它那清脆(cuì)的叫声,叫醒了树伯伯,树伯伯伸出嫩绿的叶子;它叫醒了小草,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它叫醒了小野花,小野花冲它绽(zhàn)开了笑脸;它叫醒了黑熊,它们在森林里捉迷藏……

森林里又热闹起来,到处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1、给短文写个题目 ( )

2、读一读,再写几个这样的词。

(嫩绿)的叶子 (美丽)的野花 ( )的( )

( )的叶子 ( )的野花 ( )的( )

3、写一写,小青蛙叫醒了谁?

――――――――――――――――――――――――――――――

4、想一想,小青蛙还会叫醒谁?

――――――――――――――――――――――――――――――

十、小学语文我会写(15分)

一年级语文一单元试题 篇10

亲爱的同学们,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你是不是又了解到了不少传统文化知识,下面我们就来展示一下自己!请认真书写哟!

【基础知识】48分

一、我能根据语境写出词语(11分)

1.天气冷时,我最喜欢姥姥做的là

ba

zhōu(),因为每次火候都是煮得那么恰好qià

hǎo(),我可喜欢喝了。

2.除夕这一晚,家家户户包jiǎo

zi(),rán

fàng()

biān

pào()还与家人们一起守岁,áo

tōng

xiāo()。

3.大年初一的景象与平常jié

rán()不同,大街上小fàn()不bǎi

tān(),而是人们bǐ

cǐ()串门,zhù

hè()新春快乐!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哄堂大笑(A.hōng

B.hòng)

响彻(A.qè

B.chè)

正月(A

zhēng

Bzhèng)

优哉游哉(A.zhāi

B.zāi)

背景(A.bēi

B.bèi)

僧人(A.sēng

B.zēng)

青面獠牙(A.liào

B.liáo)

黄焖鸡(A

mēn

Bmèn)

肿胀(A

zhǒng

B

zhōng)

三、词语观园(15分)

1.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2分)

()的歌声

()的容貌

()的舞姿()的唱腔

2.比一比,组词(4分)

轿()

宵()

稠()

熬()

娇()

霄()

绸()

遨()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句子的表述写出四字词语。(6分)

万不得()

()然不同

万象更()

随心所()

()堂大笑

行善积()

张灯结()

别无所()

(1)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2)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4.补充恰当的关联词(3分)

(1)这()粥,()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2)北京()是城市,()它也跟着农村一起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3)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色地玩耍。

四、句子广角(8分)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看了杂技表演。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藏族是藏戏的传统剧种。(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日积月累(10分)

1.《十五夜望月》这首古诗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5.每当看到同桌白白地浪费时间时,我会用《长歌行》里的诗句来劝告他:“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默写《寒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思考】22分

六、(一)课外阅读(10分)

川菜

①川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在烹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享誉中外。

②饮食文化的发展依赖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四川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境内江河纵横,烹任原料丰富,为各式川菜的烹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③饮食文化的发展还依赖于人们的风俗习惯。据史学家考证,古代巴蜀人早就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俗,因而造就了一大批精于烹任的专业人オ,使川菜烹饪技艺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④饮食文化的发展不仅依靠其丰富的自然条件和传统习俗,还得益于善于广泛吸收外来经验。尤其是在清朝,外籍入川的人很多。这些自外地入川的人,既带进了他们原有的饮食习惯,又逐渐被四川的传统饮食习俗所同化。在这种情况下川菜加速吸收各地之长,实行“南菜川味”“北菜川烹”,继承并发扬传统,不断改进提高,形成风味独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四川菜系。

⑤川菜的菜式,主要由高级宴会菜式、普通宴会莱式、大众便餐菜式和家常风味菜式四个部分组成。家常风味莱式取材方便,操作易行,如回锅肉、麻婆豆腐等是深受大众喜爱又是家庭大都能够烹制的菜肴。

总之,川菜是历史悠久、地方风味极为浓厚的菜系。它品种丰富、味道多变、适应性强,享有“一莱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以味多、味美及其独特的风格,赢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1)别具一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天独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引用了一些俗语来说明川菜的特点:“南菜川味”北菜川烹”说明川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说明川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3.文中第④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川菜?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人有独特的饮食习俗,在特定的目子吃特定的东西来寄托某种思想,比如,过年吃子,因为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请你再举一例并说说寓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12分)

端午日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莫不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哪三个场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能否换成括号里的?为什么?(4分)

(1)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带头的坐在船头上,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摇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还提及了茶峒人端午日哪几种习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开始三个“莫不”句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赛龙舟竞赛的场面,语言很精炼,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龙舟竞赛时观众们反应的激烈场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乐园】30分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我国传统节日,都有各自的风情。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传统节日介绍出来。想一想,这种风俗习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分哪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在介绍的时候。可以适当写一写自己对这种风俗习惯实际体验的感受。

要求:1.内容具体,语言生动,感情真实,写出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

上一篇:秋_450字_初中作文下一篇:红星照耀中国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