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作文记叙文
——不过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塘栖,在很久以前确实是江南佳丽地,被冠以“鱼米之乡”的称号。这的确没错。江南水乡的称号似乎也实至名归。不过在我记事之前,这样的美景就随着工业的大力发展而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确实,这所谓的古镇还留有它的残存风韵。横卧在运河上的广济桥,隐藏在人家中的三条半弄,屹立在水北街上的乾隆御碑,还有坐落在闹市中的水南娘娘庙……这一切都似乎在诉说着塘栖曾经的繁华与古老。
但是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
曾去过一次乌镇,看着那儿的山水人情,我才能看到水乡所该有的景色:水与民居互相依扶,民居紧靠水,水中有民居。屋舍随水流,只可画中游。想象着我作为塘栖人,却不是生活在这样的如画美景中,心里就不是滋味。有一点可惜,有一点惭愧,有一点愤懑,又有一点忧伤。尽管我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我还是不想让我的家乡在工业的狂潮中被淹没。
在提到乌镇有多美时,塘栖的老人总会说:“乌镇算什么,塘栖以前比那好多了。”语气中带着浓浓的自豪,但似乎又有点忧伤。的确,以前的塘栖美景可以通过文献和老人的口述得知。那时候塘栖的河水是可以游泳的。三三两两的野孩子,扑腾一声跳下河水,在广济桥下戏水……想想都觉得“此间只得画中有”。但是,能带给人们富裕的曾经是农业,后来是商业,塘栖作为鱼米之乡,自然是富庶之地。但是当工业文明的大潮滚滚而来,带来致富良机之时,塘栖也加入了。造马路,开工厂,盖大楼……资本家与实业家的腰包充实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政府的政绩也上去了……多好啊,简直是皆大欢喜啊!可是,环境呢?
突然想起市新街,据我爷爷说,这里曾经是一条河,后来塘栖造马路,填掉了,可是后来塘栖又要发展旅游业,又一次把路凿空,引流成河。实在有些令人啼笑皆非。塘栖现在的状况,既不像临平一样工业发达,也不像乌镇一样以山水之美征服游客。这样的故乡,还值得热爱吗?
开什么玩笑!
曾经跟我爷爷去过一个我爷爷以前的学生家,具体在哪里我也忘了,只知道是在一座山里面,这里不是那种特别贫穷的山,既有现代的科技,又有美丽的山水,并不像塘栖那样,两者之间没有违和感。这样的生活,在我心中照说是完美无缺了,就算在这儿待很久都不会腻,但是我只在这儿住了一个星期,就忍不住和我爷爷回家了。并不是因为招待不周,那里的主人很热情,似乎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也不是因为玩腻了,那里风景秀丽,再待两个月也不会感到无聊;更不是因为没有什么电子产品,那里电视机、电脑、手机应有尽有。
并不是因为这么肤浅的原因,而是因为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塘栖人,一般都比较喜欢吃河鲜,这点和那儿的人一样,在饮食方面,并没有什么不习惯。而是他们的方言让我感到难受。虽然我也不是很懂塘栖话,但是听到塘栖方言,总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但是那儿的方言虽然和塘栖话相似,却在一些语言习惯啊平仄韵脚上与塘栖方言不同,虽然勉强听得懂,但这种感觉就好像在听外国人讲普通话一样,很不和谐。而且,主人实在太客气,让我觉得很难受,有一种做客的感觉,像这样待上几天实在不大受得了。
这都不是什么大事,最重要的是,我想家了。
家乡虽然并不遥远,但是只要看不见家乡,就会有一种生疏感,哪儿都是不熟悉的,这种未知是令人恐惧的,而只有家乡的怀抱,才能驱散这种恐惧。在家乡,就连一草一木都认识你,爱护你,并不是那种宾至如归,而是心的归宿。
尽管我的家乡有这样那样的不好,我仍然爱着它。
捧着这一份浓浓的乡情,捂着这一碗酽醇的乡茶,我仿佛看到了这碗碧茶的倒影中,家乡那挺拔的白桦林群,丛林中奔跑的狍子,田野里厚实的小麦与金黄的南瓜,小小挺拔的紫苏,还有红晶晶的大马哈鱼籽……这是我的家乡。
沐浴家乡清晨的阳光,听着鸟儿欢快的叫声,望向窗外,我能看见行人在愉快的享受清晨的阳光,我能闻见花池里的花香,我能触碰到土地的温度,我想我能听见乡土的呼唤,我渴望永远守护这土地,爱着这土地。
我想,也许每个人都有一颗恋乡的心。在外不论漂泊多久,心,都永远都连着自己的故乡,无法分离。因为这土地滋养了游子们曾放荡不羁的心。这地知道,他终究有一天会再次回来,为了应着这土地的召唤。
我能感觉到这是我的乡,我的家,我的土地,我曾汲取过这里的养分,曾在这里开出质朴的花。注视着这片黑得油亮的土地,我不禁想起:她让我成长,也让我牵挂。这就是我对家乡的,她的情啊!
我能听见中午树林里的沙沙声,我看得见车流如织的街道,我闻得见各家饭菜的清香,这是我的家,平凡而质朴,质朴而无华。我忽然想叩击这土地的心灵,融入她,做这乡土质朴的一部分。永远爱她,恋她。
哦,我的土地。我忍不住呼喊。我突然想借用一下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份悠悠的情呦,老一辈是否体会得更深?经过那黑暗的岁月,他们是否会更加懂得留恋故乡?我想是的,游子更容易比其他人理解故乡的含义,他们不愿触摸那份记忆,也无法触摸那份记忆,离开自己的乡,终究是痛苦与无奈。
夜晚的星空清澈而璀璨,城市的中心流光溢彩,霓虹闪烁。我要借着朦胧的月光漫步在这羊肠小道,我要歌唱在这静谧的夜晚,这是我的乡。我要唱,我要唱出我那颗对这片乡土充满质朴的心。
小时候的我不懂什么是乡情,只知道寒暑假回开化外婆家的那几天是最自由自在的日子。在破旧的石屋子前,一条小溪四季流淌,再往前是一块一块分割整齐的田地加上远处大片的竹林,这儿,便是我游玩的乐园。
夏天,巴掌大小的蝴蝶时不时地飞过,在不知名的黄花绿草中飞舞。一座古老的石桥横跨在小溪的上方,连着田地和外婆的村庄。在农闲时,村里的大人们三三两两在石桥上拉拉家常。而我,便与哥哥在小溪里捉虾摸螺。即使是烈日炎炎,也斗不过那清凉的气息。玩累了,玩脏了,便沿着小溪走到瀑布边的藤蔓边,摘几片叶子。说也神奇,用手揉搓那绿叶,便会产生泡沫,手也就干净啦。
等到大雪纷飞,爆竹响起,年就来了。乘着车走亲访友,从这山到那山,从这村到那村,糊里糊涂的一个一个叫着“阿姨”“叔叔”……直到天黑才重新回到外婆家来。新穿上衣服的口袋里已经装满了糖果与红包。一大家子在床上挤着,看着春晚,过了半夜,房子的灯才暗下来。
时常忙碌的村庄,也会静下来,我便独自一个人走在田埂上,一左拐,一右弯,渐渐地房子就越来越小了,而眼前变成了大片的竹林。这时回过头来看,房子只有拇指大小了。我依稀记得,妈妈曾与我说过,那小石房子,是她与兄弟姐妹用门前小溪里找来的石头一点一点垒起来的。我望着,望着……
多么美好的日子!
可是,一场大火无情地吞噬了一切!
事情发生的一年后,我又回到了这片土地,以前那个位置的小石屋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很现代的楼房。望着那个陌生的四层建筑和不变的山川田野,我的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悲凉。
曾经的艾叶已经没有那么香了,大家挤在一起看春晚的场景也没有了,一座大而空的房子,只有在过年时才会热闹一下。
对故乡的记忆,应是冬天的最多吧。每年寒假回去时,最盼望的就是下一场大雪。鹅毛似的大雪纷纷扬扬落下,不多时,大地上就积了一层厚厚的雪被。山丘、田野、树杈,都被皑皑覆盖着,像披上了一件洁白晶莹的衣裳。放眼望去,这个世界仿佛被雪净化了,那样平静纯洁。窗外北风呼呼地啸着,寒意涌进骨子里,能把人冻麻了,屋内却温暖如春。
家乡的人们朴实敦厚,热情好客,炖一大锅热汤,做好几盘佳肴,亲戚邻居一个个请来,在屋内热烘烘地围坐吃着。人们的脸上因为兴奋而泛出的潮红,足够温暖一个冬天。
家乡冬天的山,不像济南冬天的山秀气得受不住大雪,而是坚实挺拔,让风雪奈何不得。虽然大雪常常把整座山封了,但仍掩不住那透出的几抹绿色,青灰的雪松挺立着,顽强抵抗着朝它扑来的风雪。冬天的湖,好像整个儿都冻成了一块冰,看上去却比平时更澄澈,照得出人影。捡块断砖,狠狠往地面上砸去,“嘭”的一声,冰面上不留一点儿痕迹。
你可知道,冰面下是一个别样的天地。不用说九孔藕的甘甜,也不用说菱角的糯香,单是那肥硕的鱼儿就叫我唾精潜溢呢!
除去春节回乡,平日里能有时间回去看看,也只有炎热的夏天了。这时的故乡,别有风韵,一切都绿得发亮,绿得逼你的眼。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着,池塘里荷花亭亭玉立,田里的稻谷直直地挺着腰板,显出一片蓬勃的生机。当然,最诱人的还是成熟的瓜果。西瓜、香瓜、葡萄、李子……轮番上阵,绝对能满足你“贪婪”的胃。天然的果树总是不用多加管理,就能为你带来饱满的果实。瞧上去,一个个都浑圆结实,表皮又滑又亮,味道更是一等一的好。咬上一口,口腔中顿时弥漫着清甜的味道,那是大自然的气息,太阳的味道。
想着想着,月亮出来了,虽说是弯月,但仍然皎洁。
但长大后,我渐渐领略了故乡的美。
故乡的天是蓝的。抬起头,仰望天空,一大块碧蓝的宝石便展现在面前。有时,这块“宝石”上会嵌上一两丝淡淡的“白玉”。它虽是那么平静,但在我看来,它远离大都市的烟尘,是那么祥和,又那么美丽。
故乡的山是青的。四月,故乡的大青山上已是翠青一片。远远望去,一轮红日从翠青的山上升起,伴着粉红的朝霞,唤醒着整座呼和浩特城。阳光照在山上,散发着金色的光芒。青山罩着青城,多么安宁,多么美好!
故乡的雨是清新的。当灰色的“绸缎”覆盖天空时,大颗晶莹的“珍珠”就从天而降了。这雨,打湿了柳叶,也给家乡带来了一丝生机。家乡的雨本是浑浊的,但近年来由于家乡环境的改善,雨渐渐变得晶莹透明起来。她像清洁工,清走了烟尘,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鸟语花香……
故乡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昭君墓、大昭寺、将军衙署……都在讲述着这里的故事。从古时游牧生活的悠闲自在,到抗日战争的惊心动魄,再到今日青城的日新月异……每个故事似乎都在诉说着古城绵长而悠远的历史。
铜川,别看它叫铜川,它其实不生产铜,而是生产煤,可这“川”字可真是名副其实了,它坐落在两座山之间,在晚时站在高处看,就如同一条闪闪发亮的丝带。在两座山之间伴随着它延伸的还有一条河,名曰漆水河。铜川优越的地理位置,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铜川人,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铜川真是“山美、水美、人更美”。
山,说起山来,铜川可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山城,它两面环山,可以说铜川已被包围在了里面。铜川的山不是平地上突然出现的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而是蜿蜒几公里,伴随市区一直延伸的。铜川的山峰峦起伏,层峦叠嶂。虽然比不上什么“天险”,但单凭它伴随市区一直绵延几公里这一点,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绝了。
水,铜川的漆水河虽比不上西湖,但它曾经是铜川人的“母亲河”。“那时候的风景多美啊!水特别清,一点污染也没有,人们都在河里洗衣,打水……”。你一定觉得很美吧!可这些我都是从妈妈口中得知的,只是些美好的回忆罢了。这些年来由于人们毫无节制的往河里排污,丢垃圾,曾经一度清澈见底的河如今已成了一条臭烘烘的污水河。我希望人们好好保护水资源,将奄奄一息的“母亲河”从“生死线”上拉回来,让回忆变为现实。
景,可别看铜川地域小,它的景点可不少。有中国的红色根据地照金;有闻名的避暑圣地玉华宫;有药王孙思邈的故乡药王山;也有著名的大香山寺。你可以在照金体会革命战士的英雄气魄;你可以在玉华宫欣赏雕栏玉砌般的冰雕;你可以在药王山领略药王的养生之道;你可以在大香山寺祈祷国泰民安。食,谈起美食来,铜川的美食可真不少,羊肉泡馍、肉夹馍……可最有铜川特色的便是铜川耀县的咸汤面了。咸汤面吃起来辛辣出汗,筋韧爽口,它分为油面和碱面两种。在早晨吃一碗十分暖胃,很多人都爱吃。
相信许多人都对家乡有着自己一份独特的情感,我也一样。这种情愫是难以言表的。它当中夹杂着自豪,喜爱……当然也夹杂一些期许,希望它的环境再清新,工业更发展,因为这一切都缘于――我对家乡的爱!
我希望我们铜川人可以携手共创一个更美丽、更繁华的家乡!
时代在进步,我们慢慢远离家乡,一头砸进人流之中,住进大房子,手里拿着大把的钞票,但是总是觉得很是空虚。这是上一代生活好起来,搬进城市的切身感受。然而我是这代人的孩子,不过还好我也在我爷爷奶奶生活过。如果是非要我选择的话,我还是喜欢一直留在家长老家。可是为什么呢?不是大城市有什么不好,而是家长太好。城市有城市的喧嚣,然后小村的是我永远向往的。
不知道是习惯还是传统,每年的春节,爸爸总是不辞辛苦的拉上我们一家人,驱车会爷爷家,在爷爷家过完春节后就要去外婆家。每次回去我都是欢天喜地的,因为总是有很多期待。我小的时候是和爷爷奶奶长大了,但是我没有厌倦过,因为有太多太多的有趣的东西。现在我体会过的乡情,身在农村的人季节是最懂四季变换的人,他们会最先感知温度变换,在合适的时候种下种子,从来没有耽误过时间。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事还是那些特色小吃,每次回去我都不会忘记,不过奶奶会比我记得清楚,她老人家提前准备好。他就是凉粉,它的制作很是原始,首先将荞子米米用热水稍微打湿,然后静静等待二两小时,开始用手揉,这个程序最为复杂,一定要反复揉搓,不然凉粉会没有劲道,味道为会黯然失色。后面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就是煮浆,火候一定要掌握好,不然就是前功尽弃。做好之后需要静止整整一晚,等待它冷却完全。过程很是漫长,不过一切都值得等待,因为成果是如此完美,每当有凉粉吃的时候,我往往会大快朵颐,吃下几大碗。我的乡情不仅仅有美食,也有玩伴和家乡美景。
奶奶家住在武清,这里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青山蜿蜒连绵,白云缭绕其间,村子里炊烟袅袅,农家的篱笆小院,低矮的屋檐,几乎挨着地面,屋边老树开着新花。清澈的河水,茂盛的野草,碧绿的豆田,飘香的莲蓬,盛开的荷花,还有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樱桃树,构成了一幅清新秀丽的乡村自然风光。
我挎着小篮子和奶奶一起走去地里摘樱桃。看呐,这就是奶奶家的樱桃树,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相继成熟了,圆溜溜的樱桃挂满枝头,像无数个晶莹闪烁的红玛瑙。我们一边摘樱桃,一边听着小鸟的声声歌唱,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摘樱桃看起来简单,还要连着把儿一块摘,低处的熟的少,高处的我又够不着,怎么办呢?我四处张望,看见爸爸借助木梯爬到树上,够不着的还要用小钩子钩的树枝,一边往身边拉,一边往前倾着身子,才能摘到又大又红的樱桃。可爬上树后,不是树叶挡着找不到果子就是树枝摇摆。我害怕我一脚踏空,摔下去。我小心翼翼地摘着,半天只摘了一小篮。最后我们提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回家。
——题记
古今多少年,家乡这个字眼,总是牵动着游子的思绪。一首首充满浓浓乡愁的小诗,也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样,家乡总是最美的,她是我们的根!
我的家乡没有高楼大厦,却有小桥流水;没有风景名胜,却有田园风光;没有城市的热闹繁华,却有自己的宁静幽雅。
我的家乡是美的。不必说那波澜壮阔的大海,也不必说那怪石嶙峋的奇山,单单是那五彩斑斓的田园便会让人驻足叹赏。春天时分,百花齐放,园里的景色总会让人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夏天到了,高大的竹子会让你霎时因它的坚贞不屈而肃然起敬。秋天来临,虽然“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我家乡的秋天依旧是美不胜收。那金黄的稻谷被一阵阵的秋风吹拂着,像是一片金黄的大海在涌动。果树纷纷举着早已成熟的果实,等待着农民的收割。
家乡的物产是丰富的。凭着地理优势,家乡最盛产的便是水稻,家家户户都能够安居乐业。不必说那各种各样的野味,也不必说那香甜可口的水果,单单是那数不胜数的海鲜便让人惊叹。家乡临海,海产销售是家乡经济的主要来源,养育了数万人的生命。
家乡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不必说那丰富有趣的皮影戏,也不必说那雅俗共赏的正字戏,单单是那节奏强烈的英哥舞便让人为之赞叹。家乡的英歌舞曾得过许多奖项,让人为之自豪。
家乡的人是善良的。人人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无私地为别人奉献,没有出现过任何的“信任危机”。
啊,家乡!你的美丽和富饶,你的文化和善良,无不让我们为之自豪。
故乡的风土人情,使人们慢慢开始淡然了,一些劳力大部分出来工作,而有一些人仍留在家乡做农业,每每回到那里,总有一股浓郁的“草”的气息,那是重要的农作物,因为常常不回家乡,但着实向往,那自由自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有的人家可以说是个小型农场了,什么“鸡,鸭,鹅,羊,猪,牛,狗……”一幅悠闲自得的画面,在阳光的沐浴下,显得充满勃勃生机,故乡是依旧的,故乡的事勾起我的情思。
故乡承载了我的童年,每每过年总能回家,挂在老人嘴边的还是小时候的记忆,在河沟里抓青蛙,在池塘里抓泥鳅,在田野里抓蚂蚱,采些奇特的花……正因为如此,我热爱故乡,爱它的秀美,爱它的朴实,爱它的普通!
故乡的人也常会勾起我的情思,那些人小时候我认识他们,而我渐渐长大,时光老人用他绝情的手,在我脑海中抹去了,对他们所有的记忆,每当谈过往事,都是那陌生的面孔,我也只能嘿嘿一笑而过,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深深地知道,他们是对我是爱,是缠绵不断的爱,或许我已忘记过去的他们,但现在,心怀感恩的心,放在心里,一同有过共同的回忆,曾一起笑过,闹过,玩过,足矣……
【乡情作文记叙文】推荐阅读:
故乡情作文记叙文01-13
浓浓乡情作文01-16
乡情作文800字07-09
乡情作文初一600字10-30
故乡情初中作文11-22
浓浓乡情作文400字01-01
乡情的学生作文03-07
初三写乡情的作文03-22
故乡情写景作文04-16
以乡情为题的作文初一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