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共12篇)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都在积极的打造各种有效和高效的课堂模式,努力使课堂教学真正的有效和高效,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接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同时,能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是如何努力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的,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体会。关键词:有效教学
物理教学有效性
预设目标 讲练结合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物理教师也在努力寻找各种各样教学方式,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物理课堂能活起来,自己的物理教学效果好起来。然而,在我们教师参加的各种教学观摩或教学研讨中,甚至许多评优课、示范课中仍脱离不了师生剧本化的表演。在表象上似乎体现了教师只是知识的引导者,但在本质上仍跳不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框架,课堂教学仍显形式化、低效化。更有甚者仍存在“课内不足课外补”的题海战术,严重制约着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只是形式上的简单改变,更重要的是观念和行为上的有效突破。
一、要做到物理教学行为的有效,就必须明晰“有效教学”的理论含义
要能真正做到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明确“有效教学”的内涵。虽然古今中外许多的专家对有效教学的内涵和本质做过很系统的探讨,教育界也众说纷纭,但笔者倾向于其中的一种观点即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方面的标准:一是教学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与预设目标的达成程度,即达成了学习者所要实现的目标。二是教学有效率,指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用最少的时间达成了目标。三是教学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满足了学习者继续学习的需要。概括为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策略,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根据以上含义,不难理解,所谓“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我们的物理教师只有正确、全面理解教学有效性的内涵,才能有广度、有深度地进行教学的设计、组织、调控、检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二、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特征
1、物理教学有效性,重在教师情境的创设和学生学习兴趣的长久保持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彩、奇妙生动的物理学,对纯真好奇的初中学生来说,充满着吸引力和刺激性。尤其是初二年级,他们刚刚接触的一门新学科,对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好奇感。绝大部分学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有一种可能会学会的期待。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和加强,“热”的时间是短暂的,尤其从初二下学期开始,物理成绩开始分化,男女成绩开始分化。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在课堂的引入上,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引言、插图、实验和多媒体展示等,精心设计教案,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保持一个长久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拥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保证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从而真正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比如在初二物理的第一课,我除了通过演示教材中“哪只蜡烛先熄灭”、“火烧金鱼”、“隔杯看字”、“隔掌吸钉”等实验外,我还演示了“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纸盒烧开水”、“纸片托水”、“小电风扇发电”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对物理产生兴趣。再如学生们在学习习近平面镜成像一节时,我在一开始就演示了“水中燃烧的蜡烛”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极大兴趣。
2、物理教学有效性,重在教学预设目标的明确和开发目标的生成
“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重要”目标是对教师的教进行定向,更是对学生的学进行定位。所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崔允郭教授在《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一文中提出规范的教学目标四个要求:①学生是行为主体,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②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③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④教师经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需要意图的深入研究之后,确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明确的任务导向作用。由此可见,物理教学必须要有统一的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我们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或者仅是“贴标签”的情感目标,我们应该三者和谐的融为一体,并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当然。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在备课时要把学生在课堂上可能生成的点点滴滴尽量多想一些,多找一点对策。同时开放生成是有效教学的又一基本特征,课堂是活的,永远呈动态,会生成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封闭和预设,上课成为执行教案的过程。教案操纵着课堂上师生的教学活动,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的活动,结果使得教师为了完成预定的计划而不惜打断学生的学习兴致,阻碍了学生整体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必须以开放生成的观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新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是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的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3、物理教学有效性,重在教师活动的精设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要讲究整体性,注重逻辑层次,绝不能随心所欲,讲到哪里是哪里,七零八落。这就要求我们的物理课堂要精心预设,对内容的安排、活动的设计、流程的推进、练习的设置等,都要心中有数,教学时要行于当行,止于当止。每节课的内容容量既不能不足,又不能过多。当然,讲究课堂教学的完整精致,不能使物理课堂变得机械刻板,而仍然要保持课堂生动活泼的景象,尤其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解放自己的学习器官,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养内容,并使学生掌握的过程,但并不是教师将教学内容“奉送”给学生,学生全盘接受的关系。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是一个单向传递的过程,老师要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单向接受的知识是不牢固的知识,不能转入长时记忆和有效内化。人只有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主动加工那些对个人有意义的信息,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重在课堂讲练结合和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总有一种错觉,以为作业都是课后的事。因为不是当堂完成,因为没有了老师的督促,因为所有学科的作业都挤在同一时间完成,因为得不到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所以课后作业的效果肯定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那些来不及完成和没能力完成作业的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出现了作业抄成团的现象,这种作业的效果可想而知,加之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只是思考而不动手做,学过的东西就容易忘记,老师讲了多少遍,学生仍然做不到,这也是我们初中物理教师的一个共识。其实,教学的过程本来就应该是讲练结合的过程。洋思初中的成功就在他们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上。同时,课堂的当堂训练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生效果信息,又能让学习困难生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某种意义上也是提高学习困难生兴趣的一种方法。信息论分析认为,教学信息反馈越及时,其效果越佳。为此,我们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真实准确的发现学生知识缺陷和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加以调整和补救。
一、认真分析教材, 充分备课, 做到心中有数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 是教学内容的具体载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教材。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学好, 必须先生学好, 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 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在钻研教材时, 应反复推敲、反复思考: (1) 教材各章节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定律、定理及其来龙去脉, 适用范围, 在教学中如何展现这些知识, 学生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 才能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 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2) 教师应该如何向学生提问, 提哪些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哪些问题, 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犯,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转变角色, 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新课改革中要求教师转换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笔者认为, 教师只是导演, 学生是主演。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大胆转变角色, 把学生推上“舞台”, 由他们去“表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让学生能够真正动起来, 畅所欲言。同时教师又要加以引导, 使教学活而不乱,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曾在复习浮力时, 只讲了一道并不难的浮力填空题。题目是这样的:把体积相等的木球和有机玻璃球用细线相连放入水中, 正好能悬浮在水中。已知木球的密度为0.4×103 kg/m3, 则有机玻璃的密度为kg/m3。如果按照常规讲, 这道题可能只需几分钟就能讲明白。但笔者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授人鱼, 而是授人以渔。初三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 如果他们能在教师不提示的情况下, 运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并将知识融会贯通, 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以笔者就让学生积极思考, 看他们能用几种方法来解这道题。令笔者激动和兴奋的是这道题在一个班有四种解法, 另一个班有五种解法, 在第三个班居然有七种解法, 而且有学生想到用小学奥数鸡兔同笼的方法来解。也许这七种方法并不都是解决这道题的最好方法, 但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学生在课堂中为自己能想出不同的解题方法而高兴,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堂是学生的,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 向同学、教师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 展示自己的想法, 在座的其他同学也认真聆听学习和思考, 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而教师在课堂中只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给学生进行理论性指导和启发。这样做有助于自由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在这堂课中, 笔者深感自己只是一串项链中的那根线, 而学生就像这串项链中闪闪发光的珠子。学生的思维是多么的活跃, 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应给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所以物理教学应让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教学活动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挖掘其中的物理因素
初中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 并不是一张白纸, 可以让成人随意画, 他们有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感性认识。在学校所学的新知识需要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 才能被学生接受, 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 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相互作用而构建成的。教学活动要针对学生先前的经验和兴趣, 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因此, 成功的物理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和现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此, 教师应注意: (1) 从生活中找物理, 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源于生活。比如在讲《运动的快慢》时, 可以用学生喜爱看的《猫和老鼠》中猫追老鼠的片段引入新课, 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谈谈猫为什么能追上老鼠, 如何比较猫和老鼠的快慢, 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给物理知识找个“原型”, 把常识提炼成为物理现象,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熔化和凝固》时, 可让学生先谈谈生活中物体的固态和液态相互转化的例子, 再根据这些生活中的实例给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 (3) 依托知识背景进行学习, 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比如在学习《电磁铁》时, 让学生在学习通电螺线管的基础上,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实验方案, 并以组为单位上台展示, 评选出最佳实验方案, 然后进行实验, 从而学习电磁铁的特性及其应用。 (4)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比如在学习《电和热》时, 并不是简单地给学生演示焦耳定律实验, 而是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 猜想通过导体的热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再让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 进行验证。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交流, 得出实验方案。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发展。
四、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标认为,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物理学习的评价, 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更要关注在物理实验设计与操作以及物理活动中, 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 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新的学习欲望。
总之,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 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高效课堂的生成过程, 应该是师生共同经历发展的过程, 这其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只有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创设多种有效的教学情境,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使学生做到愿学、乐学、会学, 让课堂充满无限的生机,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新时期中国教师优秀教案 (论文) 选编[C].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9.
[2]关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隨着课改的不断进行,教育部门对课堂要求也越发注重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的方式展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半以教师为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困倦、厌学等现象,更不要说从课堂上找寻学习乐趣了,因此,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尤为重要,下面我就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有效的引导
教师是课堂中的引导者,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和教师的引导有关键的联系,初中物理在学生的心中是最难理解的一门学科,作为教师,要排除学生的这种学习压力,引导学生以一种很放松、快乐又带有好奇心的心态学习这门课程。教师课堂讲解知识时,可以将教材的知识点分为几大类,基础知识、思考知识、拓展知识等,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牢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心态和方法。
二、学生积极的配合
教师引导作用不可否认,要使学生成绩提高,还需学生自身的努力和提高。初中物理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跟进教师的思维会很难,因此,无论怎样的学生,教师建议最好做课前的准备,通过阅读教材,在网上搜索相关的知识点,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将容易理解的概念和知识点略微了解,对于特别难懂的知识,做好标记,在课堂教师讲解的时候,才能有所侧重点,而且通过预习熟悉知识的脉络,在课堂不至于抓不到重点,课堂上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与教师交流看法,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学生积极的配合,不仅会使其自身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日趋提高,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倍增,成绩也会提高起来。
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课堂的45分钟弥足珍贵,课堂教学的运用和学生成绩、学习心态有密切联系,要想课堂达到好的效果,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还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自主意识,总之,师生间的共同努力,才会使课堂教学更有效,达到更好的
效果。
参考文献:
李云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有效性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竭,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头晕脑胀、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能来看,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低效教学。作为有效教学,就必须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以关注教学效益与质量的方法,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统一起来。
我们在关注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更应关注教学中人的生存状况,尤其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况。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生成、共同成长的过程。而有效课堂又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利用好课堂40分钟,要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乐于学,自主学,学会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
一、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对感知、注意具有指向性,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去观察、研究某种事物。有位哲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这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1、实验观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实践也证明,对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尽可能地增加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把“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资源。
(1)用具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紧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意料以外。在讲《凸透镜成像》时,让学生手拿凸透镜,看远处的行人。有的说,我看到某某同学,怎么是倒立?有的说,我看到了大楼?怎么是倒立?还这么小!有的学生还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拿起凸透镜看看远处的人和物,放下凸透镜看看远处的人和物。然后我把凸透镜放在我的眼前,让学生看我的眼睛,学生“轰”的一声笑开了,因为他们看到了一只很大很大的眼睛。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当学生的好奇心被触动时,正是学习兴趣被唤起之时,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人的心理活动起源于问题,有疑问才会思考。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展新观点的起点。一个好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探究热情,从而使其主动参与物理活动。在讲授《大气压》时,在讲台上放一皮碗,把皮碗压在桌上,然后再请一位学生上来把碗取下来,一位学生上来拿了很长时间拿不下来,同学们议论纷纷,跃跃欲试,结果上来的学生仍拿不下来。我说:“看我的。”“我先放点气,再拿。”我自言自语,结果我把皮碗给拿下来。“老师,你怎么拿下来的?”“老师,你为什么放点气进去?”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
2、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的过程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为了有效地发展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养成创造的习惯,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科学的核心是探究,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中学物理教学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科学探究、理解物理知识、学习物理技能、体验物理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物理学的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通过:创设情景→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学以致用,这一过程,注重实验过程,尊重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上《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第一步,课前布置回家作业,“请同学们回去调查家用电路中电线所用的材料。”话音刚落,班中几个成绩中等、比较活泼的男生脱口而出“铜”,“你怎么知道的?”“我和爸爸一起去看看。”„„,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上课时问学生“家中导线的材料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铜”。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家用电路用铜导线,而不用铁导线或其他材料的导线?没有任何提示,课堂中很静,都在认真思考。“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课堂中顿时热闹起来,每四人一组,进行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一个可以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的问题:导线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使学生的兴趣再次被激发。第二步,引导学生考虑导线自身的因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再次经过讨论,学生提出下列猜想:可能与导线的材料、长度、粗细有关。(猜想、假设)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延续。第三步,怎样用实验来检验我们的猜想?组织学生深入探讨:怎样定性地比较电阻的大小?引导学生提出实验方案(制定计划),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实验探究中去。第四步,学生实验探究,强调实验中用到控制变量的单因素法的特点?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培养。第五步,组织学习归纳总结得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这个过程中许多学生得到了表扬,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信心。第六步,学以致用。这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根不同规格的电线和两只不同白炽灯,分析讨论两根电线的电阻和两只灯泡灯丝的电阻,使课堂气氛再次掀起高潮。
3、实验设计,是兴趣激发后的结果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发现法教学”,他指出:把一门科学教给一个人,不是要把他的结果记在心头,确切地说,就是要教给他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这一过程。
实验设计是一种要求较高的实验能力,初中阶段要求较高。它主要过程为:提出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实验操作,对实验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在设计实验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创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建立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维信息多边交流的新型关系。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主要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我们获取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和理解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讲解物理问题时要把分析问题的相关思路揭示出来,并使学生了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同类问题的时候也能用相关的方法去分析,这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方法。
1、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做好示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传授基础知识,不能满足于如何去整理、归纳、总结,而是要把教法和学法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要注意讲“我是怎样想的”、“还想到了什么”、“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去想”等等。把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体会、思考,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2、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学生运用方法解决学科问题的本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最终是在实践和训练的过程中在学生的头脑内部来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作出评价、剖析。若学生的思维过程无误,其思维与其他学生思维接近,就会给其他学生以启发,若思维有误,可针对其要害予以纠正,同样会给其他学生以影响。
3、让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要依靠多种教学形式来完成,特别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主动参与中实践教学双边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
三、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学生思维的起点往往都是从“问题”开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就能有效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的发挥。
如在《惯性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时通过的距离比在木板表面先后铺上毛巾、棉布表面上通过的距离长?”又问:“小车在玻璃表面上运动时通过的距离又怎样?为什么?”再问:假如小车在很光滑的的物体表面上运动又会怎样?”。这样,运用层层递进的问题意识将学生导入一种置身于充满学习物理科学的探究环境之中,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从而对惯性定律有了更深、更透的理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塑造生动别致的直观形象,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能够点燃学生好奇心的火焰,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能够激活学生产生思维的动机,课堂教学中由学生提出的一个良好的问题情景,教师不轻易放过,而是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共同参与结合教学内容投入讨论,既尊重了学生,又保护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探究欲望。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与建议。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创新。
综上所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问题意识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就能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完成物理教学的目标。
面对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挑战,教育受到人们空前的重视。在各国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有效教学被提到日程上来。然而,要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切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大趋势。有效教学是与低效教学或无效教学相对应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与西方教学和传统教学有不同的要求,有效教学的标准和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也是不同的。但是,西方教学和传统教学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不能完全摒弃,而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发展,以往一些研究和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有效教学内涵的理解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效”内涵的理解很局限,以知识传授和考试分数为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评判标准。初中物理新课程规定了三大课程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意味着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再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有效教学必须促使学生在这三大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科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上。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对有效教学做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科学阐述。基于国内外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以及教学本质的研究,结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遵循物理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发挥教师自身的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关注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尽可能多地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积极、和谐、有效的进步和发展,从而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中看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必然是看教学活动是否能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看学生通过学习取得的学习效果,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看有多少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学生通过有效学习,从而积极、和谐、有效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不只是传统教学强调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积极、和谐、有效的进步和发展,是注重全面教学目标的进步和发展。其中积极的进步和发展是指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并能积极主动思考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关键是在课堂上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并产生一定的竞争意识。只有学生开口,才能及时表达自己的思考;只有开口,才能及时得到自己想要的反馈;只有开口,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认识;只有交流,才能使自己的认识更深刻,使自己的学习更有效。和谐的进步和发展是指学生能乐意遵循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安排,乐意为自己的课堂学习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并且在课堂中,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有目的、尽可能地发挥自己才能,去充分采撷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学习兴趣。有效的进步和发展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三维目标”上确实得到了实在的发展。如果背离或片面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只能是无效或低效的。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教学是否有效,既要考察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有效性及其实现的程度,也要看这种目标的实现是怎样取得的。遵循教学规律,即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进步、发展,不是通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或挤占挪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其它学科教学时间等损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取得的,而是从教学规律出发,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实现的。有效果,主要是指通过教学确实给学生带来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仅要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看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益,即有效教学不仅要求教学有效果,而且要求教学效果或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教学有效率,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以较少的学习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学习收益。学习投入不仅是指时间因素,还要看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脑力负担。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优化师生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越有效,学生的学习投入就可能越少,效率越高。教学有魅力,是指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吸引学生继续学习,自觉地去预习、复习或者拓展加深。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关注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而初中教学,面对的是涉世不深的初中学生,其学习的习惯、学习的心向、学习的能力等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对于学习物理而言,甚至可以说为零,处于启蒙阶段,但他们都已长出一对欲飞的翅膀,但又不知往何处飞,很难驾驭,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关键,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尤为复杂,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更要做好驾驭工作,如何驾驭呢?这需要教师教学的经验、教学的艺术、教学的机智等。当然所有一切,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去做工作,而其中最为有效的工作,根据笔者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是做好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工作。通过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寻找影响有效的原因,调整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发展,积极、和谐、有效地实现初中物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物理;教学有效性;探讨
物理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及理念,使新理念符合当今时代教育,尽可能去保证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尽可能向全方位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及内心要想如何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且使先进的理念带进课堂,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方法对于提高物理教学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会使学生整体提高物理知识水平以及物理素质。
一、把握教材,精选学习内容
对于初中物理教材内容,教师要仔细透彻的进行研究,并对这些内容进行加以创造性地使用,把学生的思维变得具有创造性,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具有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开展,使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在现有的教材中,书后的教材的习题以及书中的例题与之前的教材对比都降低了不少的难度,但是现有教材增加了实践性与探索性的问题,使学生能提高自身物理思维并对思维得以训练。我们教师要懂得当今学生的特点,进而进一步去了解他们心理所需,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讲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加上历史的名人趣闻轶事,并尽可能与卡通漫画联系一起,会取得更好的作用效果。
二、优选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内动力
对于初中的物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教学的特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们在物理课堂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决定着学生是否愿意保持高涨的热情去听课,只有教师善于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得以保持。如果在课堂中只是一味的念课件,读教材,学生会对这门课逐渐失去兴趣。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用生活的现象去引出物理知识,适当在课堂上讲个笑话,既能保持课堂的气氛不死气沉沉,又能让学生对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有更加深的印象,何乐而不为呢。讲到物理中大气压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用游戏的方法来体现马德堡半球实验,做到在游戏中了解自然界确确实实是存在大气压的,又能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找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调整学生们的思维。在物理课堂上要让学生们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并最终对各个小组进行总结分析;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在课堂上举一些学生所能熟知的例子与教材所提出的问题相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得出结果,当学生进行探讨得出的结果如果与我们教师的想法相同时,学生们会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使其自身的信心得以增加,求知的欲望更加强烈,思维反应更加敏捷,对待学习始终保持足够的动力。
三、注重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中学物理中,物理不同于数学语文等学科,物理是需要实验的学科之一,我们教师要将课堂所讲的知识点与实验所结合起来,积极调动学生们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在教学课堂上,在演示实验与讲解时要具有生动性鲜明性和形象性。除了我们教师自己做实验之外,还要鼓励学生们自己积极动手做实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自己去设计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小实验,这样不但能增加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还能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进而为学生学好物理学科增加更大的自信心。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是一门需要非常强的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所以当我们教师在提出问题而无法用课堂讨论的形式解决时,我们需要带领学生们去实验室用相应的教学器材让学生们进行动手实践,做好实验记录,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使之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在此种的教学模式下,不但能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加以调动,而且还能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点。
四、信息技术与物理结合,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当前的中学物理课程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目前科技带给我们的好处,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下在教学实践中去。应用信息化技术最鲜明的例子就是使用多媒体教学,这样不但能减轻我们教师行业的工作量,而且还能增加课堂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有趣性,最重要的还是给我们教师讲解课程内容重点与难点的时间。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将枯燥难懂乏味的事物原理用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们,使得事物具有直观性以及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学生课后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进一步学习,或者用发达的网络及时与老师沟通,这样老师也能更加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为自己接下来的教学方案做一些微动的调整。
五、教学与生活结合,提高教学有效性
物理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生活,在生活实践中物理学科逐步发展。可用物理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习物理的热情更加高涨。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们善于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例如观察钟表的运动,进而了解运动的原理。物理教师也要熟悉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并要将这些物理现象导入到课堂上,使学生更加轻松理解知识概念。现实生活中的所存在的物理现象是学习物理知识不可或缺的感性材料,这些材料可以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因素。所以我们教师更应该把这些生活素材有效地利用起来,并在实验室做出对应的实验,使学习体会更加深刻。初中物理能否教好,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之后物理的关键,因为初中物理是物理学习的起点,只有最开始学习好物理,才能为之后学好物理奠定基础,所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是深刻课程改革的关键与时代之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精准解读教材,而且思维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使教材内容丰富,使教学方式产生多样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其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一、研究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意义
(一)研究初中物理教学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如果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不断尝试加强自己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反思,让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提高,自然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也可以摆脱“吃力不讨好”的各种行为,如在课堂上死记硬背、课内损失课外补、搞题海战术进行训练。效率的提高是学习方法、思维意识、动手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的结果,效率的提高,就是综合能力提高的体现。
(二)研究初中物理教学可以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落实素质教育
虽然我们的新课改正在稳步推进中,但是也会显现出很多问题。比如,学生的合作探究变成无效的玩耍,许多无聊的提问被当做启发式教学等。新课改推进的主要力量就是教师,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努力,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探究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才能真正地推进新课改。只有不断对有效教学进行研究,将各种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中,不断为我们的中学物理教学注入新鲜的东西,才能真正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善课堂教学
和谐的关系,能够做到更好的沟通,师生关系也是如此。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积极的生活态度,甚至还能影响学生的整个人生。教师对学生应该视如己出,要有耐心,认真地教育及倾听。
初中生的思想还没成熟,与成人有很大不同,所以教师在与他们沟通时应该耐心,不要急于否定他们的想法,多给予尊重。一旦师生的良好关系建立,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执行教师的意图,更轻松也更快速地学习到知识,同时教师也能在这种和谐的关系中得到满足。所以,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给予关心与照顾,建立良好的关系,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效利用多媒体,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为教学提供了便利与更直观、更广阔的可能,这就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因为多媒体的图像、声音、视频的各种特点,能够把各种枯燥、抽象的概念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完全为教学提升了一个台阶,所以教师应该更好地利用多媒体。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就是重视物理实验。实验能够把枯燥的概念转化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物理的学科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用心实验,不只是单纯展现物理现象,还能够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操作,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通过实验真正的理解物理的现象本质以及规律。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就是处于好奇心与求知欲的爆发期,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去教学,鼓励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充分发挥这些特点,引导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知识源自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应该利用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生活的点滴来创设物理问题,让他们在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事物中去探索学习,拉近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些知识的学习中。
(四)客观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生有问题,能提出问题才是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的。我认为问题是知识的源泉,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虽然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幼稚,但这是个积极的信号,这表明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学习。这些问题也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体现出难点和重点。这也需要教师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尊重他们的问题,引导他们善于提出问题。有的教师甚至故意讲错来让他们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勇敢的提出问题。在这个“找茬”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思考,从而更全面的理解物理知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都想要达到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还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改革课堂,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目前,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学必须要推行素质教育,教师面临着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转变。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和阵地,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很多情况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可见,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必不可少。本文是笔者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下,先谈了研究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的意义,随后指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
参考文献
[1]周世银.初中物理高效学习的策略探究[J].教师,2011(10).
[2]孙鹏霞.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08(34).
[3]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0).
[4]米苏群.创设情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2009(23).
[5]刘丽红,张广斌.试论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教师,2008(20).
【关键词】物理教学 兴趣 策略
物理这门学科,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它对于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物理学科的存在和研究,人类的生活就可能是无法想象的。但是,目前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物理学科在中考、高考中的分值渐渐减少,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变得不是太重要了,有一种被边缘化的危险,让这门本来就不容易学好的自然学科变得更加步履维艰。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更好地进行物理研究,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加以讨论。
一、注意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乐于学习,才有可能把这门学科学好。没有学习的兴趣,学生面对的只是枯燥无味的书本,所做的学习劳动的效果会显得很小。学生有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就可以长时间地把学习的指向对准物理知识本身,而不容易动摇,不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学习效果也能大大提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学习兴趣
物理上的一些概念如“电流”“电荷”等内容都是常人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如果光凭老师讲,光靠老师的枯燥说教,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它。但是,如果把这些抽象化的概念和原理用色彩丰富、多姿多彩的多媒体把它们表示出来,如电流,可以用水流的形式,很感性、很形象地把电流的运动规律展示在学生面前。屏幕上的电源、开关、小灯泡共同组合成一个模拟电路,在屏幕上,“水流”源源不断地从电源的正极向电源的负极流动,这样,原来看不见的电流就可以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二)精设问题,创设情境来教学,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除了使用一些多媒体之外,还可以用问题的形式来设置情境,把问题创设得更加巧妙,更有梯度,更有层次性,这样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就可以调动起来了,就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就像维果茨基创设的“最近发展区”,难度适宜,而不是高不可攀。如在学习“机械效率”一节时可这样提问:①额外功、有用功、总功三者关系如何?②机械效率和数值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先看书,再思考,再分组讨论,在学生充分思考后,再进行最后的总结。
(三)通过知识竞赛,强化学习动机
竞争的机制,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还可以让整个集体焕发出活力。在物理课上,可以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竞赛,把整个班级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问题出来以后,由学生进行抢答,答对的小组就加分,答错的小组则会扣分,通过分数的加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获得分数的过程中,荣誉感和自信心也会大大提高。而且学生在抢答过程中,那种自我表现的欲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学习动机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尝试自主探究教学,提高学生的物理运用能力
自主探究学习,就是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从问题出发,在问题的研究当中发掘自己的潜能的过程。在物理教学中尝试运用探究式学习,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创造各种条件,运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朝着自己预设的目标前进,而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去探索、去尝试、去挖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因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想象力
物理上很多问题都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学习起来有点困难。所以在很多时候,需要把概念和问题用具体情境表示出来,既可以给学生一个真实、感性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可以让他们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下,不断地提高观察能力。
(二)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验能力
物理,这门学科是一个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它需要通过很多实验来让学生搞懂这门学科的内在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多搞一些物理实验,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好物理。我在教学实践当中,会不断地搞一些物理实验,不断地创造实验的条件,在自己示范性做好的前提下,让学生再分组搞实验。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去排除各种干扰因素,让学生尽心尽力完成实验任务,同时也允许学生在实验当中犯错误,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搞实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崔大强,张恩.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师大出版社.2007.
[2]魏芯,骆向前.中外教育经典案例评析[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55).
一、科学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案
1.情境教学,有效增进学生的参与感
物理教学中情境的搭建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很好方法,通过形象的方式将物理知识进行展示,既贴近生活,又将物理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形成一定的基本认识,为进一步开展教学做好准备。同时也通过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内在的学习热情。尤其在多媒体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物理小常识以及运用网络计算机小游戏的方式,在教学中创建教学情境,可以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使学生更容易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2.提问式教学,以提问促进思考
提问式教学主要是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学安排需要,通过一些启发式和开放性的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发挥其主动性。在学习“密度与体积的相关知识”之前,向学生提问:“大家谁能告诉我相同质量的水和冰哪一个体积比较大?”学生大多数都回答:“水的体积大。”在课堂上将水装入一个金属容器中放入制冷设备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发现其体积比之前液态状态略有增加,根据实例再次向学生提问:“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冰的体积会变大呢?”这样便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密度与体积”这一教学需要上。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经过预习,大多数都能够了解以上实验中是由于“冰的密度较小,才使水的体积有所变大”的原理。这样既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进行了预习,也给学生提供了一次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机会,还很顺利地将教学带入课程方案的需要当中。
3.实验教学,训练学生掌握正确求知的方法
物理本身就是基于实验而探索发展的科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视并善于运用实验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的成效。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已有条件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对教学方案加以丰富,使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更快地了解知识、抓住要点、掌握要领,并且学会灵活使用实验的方法开展主动学习。例如,在学习“电阻与电流的关系”相关知识的课程时,组织学生使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阻值改变电灯亮度进行实验,使学生对电阻变化对电流强度的影响产生初步认识,然后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电路中连接电阻表、电流表发生相应变化的`情况,做好实验记录。最终以实验方式验证课堂所学习的“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阻越小,则电流越大”的科学理论。通过实验不但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动手实践的能力,也使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成就感,促使学生学会使用实验手段进行主动学习和知识探索,引发思考,运用实验获取新知识。
4.合作教学,巩固、总结和拓展
合作教学强调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加强合作,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合作教学的方式是引入一种较为宽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以及同学之间就有关物理问题展开探讨、分析和研究,相互间交流得失,合作教学应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施展所长。而教师对于学生在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应及时提供帮助并加以适当指导,帮助学生做好学习评定、学习总结,以便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结语
上传: 梁斌
更新时间:2012-5-19 0:12:56 1.“味”—— 物理课堂应“五味”俱全,让学生感觉津津有味。
物理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一节成功的物理课,应有哪些“味”呢?最好是“五味”俱全,譬如:新闻味、生活味、文学味、人文味、臻美味。
(1)新闻味——捕捉新鲜资讯,关心科技前沿,解析物理原理,拓展知识空间。
(2)生活味——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关注社会,见物思理、识物悟理。
(3)文学味——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闪耀着作者的思想和人格光辉,而且蕴涵一定的科学道理。如讲述“光的传播”时,可引用白居易的《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来刻画光的反射、折射等物理现象。正所谓:“文学与科学,犹如他与她。”
(4)人文味——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物理课堂应成为师生交流,心灵对话的舞台。无论是牛顿晚年的拜金主义、痴迷神学,还是爱因斯坦一生的唯美追求、非凡成就;无论是发现“宇称不守恒”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还是放弃国外优厚待遇,献身祖国国防事业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无论是考入北大的郑琴,还是晋级清华的李冰……都是渗透人文教育的好素材。
(5)臻美味——我心中的物理是“呈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我心中的教学企求这样的境界:求真、向善、臻美。物理的课堂可以有诗情,应该有画意,来激发学生爱美、好奇的天性,以进入感受美、感悟自然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怀美而教”(物理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统一美……),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透过自然之物探寻美的真谛,借助自然之理体会美的丰富,激发学生的美感并产生共鸣,使物理课堂美味飘逸。
2.“爱”—— 注重情感激励,充分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努力达成“爱屋及乌”效应。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能带来疲劳。”诚如大师所言,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十分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信息沟通,注重情感激励,充分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努力达成“爱屋及乌”效应。过去我们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我们说,老师要不断“充电”,必须是常流水,常换常新的水。这样你的课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你知识渊博,彰显魅力,让学生五体投地;你爱岗敬业,博爱平等,富有亲和力。你带着爱心、带着激情、带着微笑,如春风拂面,你的学生自然敬爱你,自然喜欢你,自然爱上你的学科,此所谓“爱屋及乌”。你可以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一种稳定的兴趣和执着的追求。如果有一天,学生对你说:“我要让学习成为我的欲望”,那你就成功了。3.“内”—— 注重课堂内化,追求课堂效率最大化。
物理新授课要注意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前人“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古训中得到启发。认真处理好以下三个环节:①过程与结论的平衡;②探究与接受的协调;③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过程与结论在教学中是辩证统一的,如果说结论是物理课的“肉体”,那么过程就是物理课的“灵魂”。只有过程与结论的有机结合,才能体现出物理的整体思想和内涵。所以,作为一名物理老师,应坚持“经历过程与记取结论同样重要”的教学理念,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切实把它落到实处。
在什么情境下采用探究式学习,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接受式学习是老师们备课中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策略运用得当将会使预设与生成同样精彩。在物理课堂中,我们要协调好探究与接受的关系,力求两者和谐统一、相得益彰,让探究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意义的探究,让接受成为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有意义的接受。余文森教授说过,“预设与生成既有对立性,也有统一性,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我们只有让预设与生成在新课堂教学中和谐共舞,才能使课堂生成别样精彩;才能让师生共筑生命历程。巧于预设,妙于生成,我们一定能与精彩有约,我们的物理课堂一定会充满科学精神的光辉、一定会充满人文精神的温馨。物理复习课要注意什么呢?要避免单
一、机械的知识扫描(因其缺乏吸引力)。复习课应特别重视以典型例题为载体,以科学方法为引导的实际应用。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强化习题教学和训练,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教师要站在科学方法论的高度,认真研究题型,分析归类,精选典型例题和习题,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局部思维与整体思维、类比思维与联想思维等专项训练,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挖掘运用科学方法,开拓思维,提高素质。
要寄希望于课堂,注重课内训练与反馈矫正(基础训练要限时;提高变式要分层;错题纠正要补偿;习题讲解要归纳。练前抓选题,练中抓细节,练后抓反思)。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好、用活课内个别提问,高度关注课堂内化情况。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当教学容量与课堂内化发生矛盾时,要学会忍痛割爱,本着“内化优先”的原则,追求课堂效率最大化。
4.“矫”—— 注重单元检测与评讲矫正,提高学习质量。
记得1997年我参加了“福州市初中物理单元优化过关”教改实验,学生成绩大面积提高。我认为“单元检测与评讲矫正”是既古老又最具实效的提高学生成绩的手段,其查缺补漏,改进教学,提高学习质量的功能无可替代,对学生的激励或警示作用无可替代。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考试制度存在,它就是最佳武器。为此,老师要呕心沥血,耗费大量的精力。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验老师的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教学艺术,值得各位老师深入研究。
5.“疑”—— 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鼓励学生质疑“挑刺”,反对迷信与盲从。
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史,没有对托勒密宇宙体系的批判,哪有哥白尼带来的天文学革命?没有对亚里士多德物理理论的怀疑,又哪来伽利略在运动学上的重大变革?没有对牛顿经典力学的超越,又怎么会有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总之,没有批判、质疑,就没有创新、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挑刺”,反对迷信权威,反对人云亦云。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充分发挥学科“小先生”的聪明才智,悉心捕捉课内学生智慧的“火花”,达成教学相长,常思常新。6.“合”—— 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成功的团队没有失败者,失败的团队没有成功者。”因此我们要多做有利于团结的事,多说有利于团结的话。互相理解,互相谅解,取长补短,宽容友善。走出“小我”,形成“大我”,直至“忘我”。要发挥集体教研的优势,群策群力,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己任,既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又考虑学生的现实要求,克服学科本位心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和谐课堂和校园文化。可以这样形容:“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7.“势”—— 研究中考命题趋势,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要根据全国中考命题改革趋势,着重研究本地区本学科的中考命题特点和规律。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中考信息,悉心研究,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根据近几年福州市中考物理命题特点和规律,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1)研究试卷导向,编写模拟试题(精选习题);(2)重视双基训练,渗透科学方法(测试矫正);(3)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关注热点);(4)强化物理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准确到位);(5)强化审题训练,提高分析能力(找关键词);(6)引导获取信息,提高处理能力(灵活应用);(7)强化计算题训练,提高解计算题的能力(依据规范)。
8.“管”—— 有效地控制课堂,让学生课堂的表现行为能够恰到好处。
一位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智慧与教学智慧,但未必能上一堂好课,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智慧。所谓管理智慧即教师能有效地控制课堂,让学生课堂的表现行为能够恰到好处。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内心感受,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科学地处理问题,使学生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为人处世,并从中学会做人做事。宜赏识为主,惩戒为辅,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进而树立老师的威信,使学生能够“不令而行”。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不用扬鞭自奋蹄”,每个学生都有活力。
9.“导”—— 善于给学生指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如果只会读讲稿,不适合当教师。
如果只会讲书本上的知识,是低水平的合格教师。
如果他同时又能在方法上给学生一定的指导,他是好教师,能胜任教育教学的教师。
善于给学生指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实践、总结,能够使学生超过自己,甚至对自己所不擅长或不会的东西也能够在方法上给学生引路,是优秀的教师。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建构
目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大大影响了学生物理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对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建构的探讨有其必要性。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的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使学生乐学、爱学,这是物理有效教学的一种内在保证。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合作互助,建立合作与竞争的生生关系。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大大激发,发现学习的有趣性,进而才能发现物理知识的有趣性。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优化物理教学的内容和过程
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教学目标为向导,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结构。
比如:在研究平面镜子时,教师可以由日常生活中的照镜子引入课题,并在课前要求学生在家中分别在大面镜前和小面镜前观察自己的成像,提出成像的概念,并提出问题:人或物体在镜中的像的形状、大小跟原物一样吗?人或物体在镜前移动时,镜中的像怎样移动?镜中的像是否能和小孔成的像一样呈现在光屏上?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议论和回答,引出研究成像特点的实验。
这样,通过教学导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如:我们生活中用的镜子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具体地说就是像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像的大小有什么特点?然后,再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指导学生探究成像特点,然后,就可以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并进行交流分析归纳得出探究结果。
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困难,还可以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和结论的来源。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生活中的事实、经验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猜想假设,通过学生实验验证,归纳出实验结论,提高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效。
三、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更新教育观念,并将其贯彻落实到实践当中,指导学生正确思维和能力的形成。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设置情景教学等不同的方法,创造出富有激情的开放式课堂。
此外,还可以通过探究活动“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以个人或自由结组的形式,深入了解声学已是非常活跃的学科,它广泛涉及建筑、音乐、心理、医学、地球、大气、海洋、工程技术等很多领域,形成的交叉学科多达二十几个,并且通过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综合分析材料、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等等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当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促进学生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相互融合。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教、学关系,讲究实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刘改芬.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J].教育研究,2011(12).
一、创设实验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某项事物感兴趣, 人们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 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 来合理地创设情境, 不但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能使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更重要的是, 通过这样的途径, 学生对物理的现象极易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比如, 我在讲《光的折射》一课时, 我给学生演示了鱼在水里游动, 然后渔民是如何叉鱼的, 做这个实验的材料有:纸板、剪的小鱼、大头针、鱼叉等。我首先请两名同学上台来, 然后把小鱼放进水桶里, 让学生用鱼叉去叉鱼, 结果每次鱼叉都是叉在小鱼的上方, 我叫了五名学生排队依次做这个实验, 结果都是如此。此时全班学生都积极了起来, 互相谈论这是为什么。然后我马上介入课本《光的折射》把具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 在讨论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在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很常用的词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 人才的竞争, 迫使教师要改进以往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用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实验更直观地让学生了解物理这个学科的奥秘所在。例如, 在讲授《光的反射》一课时, 可以提问学生: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电灯?学生回答:因为电灯是光源, 发出光, 所以我们能看到。教师接着抓住时机追问:人不是光源, 也不会发光, 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呢?由此引发学生对为什么能看到物体这个问题的反思, 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兴趣。再有就是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中学时期的学生好奇心较强, 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核心是必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要求要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只有学生充分掌握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才能够自如地运用, 在此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引导。适当的物理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 讲《光的传播》后,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见过的最大的影子是什么呢?”使学生大胆地想象、猜测, 从而思维围绕知识点中心向外扩展。而物理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给学生一些实验仪器, 实验材料,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这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最能锻炼和体现的方法。比如, 在学完力学后, 给学生一支筷子, 一杯米, 要学生设计一个方案, 使得用筷子可以直接将米提起来。中学生好奇心强, 好胜心也强, 如此一激发, 学生的探究兴趣会很强烈, 从而, 也能让他们的发散思维得到良好的训练。这种实验有别于课程内的实验, 它并不受实验过程的约束。学生经过大胆假设, 细心求证, 可以更好地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精神。
三、引导学生体验, 激发学习兴趣
“听到了, 我会忘记;看到了, 我会记住;只有做了, 我才理解了。”这里所说的“做”, 即“亲身体验”, 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通过亲身参与及对过程、行为的体察, 从而掌握某些知识、技能, 最终形成能力, 建立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还可以说, 学生作的任何一种试图理解所学内容的努力都是体验。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学生的身体参与, 二是学生的感情因素, 通过感性与理性的融合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物理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最大的特点就是“趣”,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用有趣的实验操作, 生动的物理现象, 有教益的科学趣闻, 惊险难忘的幻灯片等,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并沉醉在学习氛围中。
例如, 在《浮力》教学过程中, 我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 在按照教材的编排完成“称重法”求浮力 (F浮=G物-F弹) 之后, 演示了一个“小鸭嬉水”的实验:教师呈现出一架已经平衡 (为了节省课堂时间) 的天平, 左边放溢水杯, 右边放砝码, 在溢水杯中装满水, 调平。然后请一学生到前面将一个塑料的玩具鸭子轻轻放入溢水杯中, 鸭子浮在水面上, 溢水停止后, 天平又平衡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激发了大家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愿望, 学生顿感兴奋, 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时老师再组织学生针对现象展开讨论, 并适时加以启发和引导, 共同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等于被鸭子排开的水重, F浮=G排”。这时学生发出疑问:“F浮=G排是普遍规律吗?”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并用桌上的器材 (课桌上有弹簧测力计、细线、小石块、水、溢水杯、量筒、小烧杯、小的食品保鲜袋、干抹布等) 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最后进行全班交流。经粗略统计, 80%的小组实验完成较好。学生向小食品袋中灌水后扎口作漂浮、悬浮体 (有残气漂浮, 无残气悬浮) ;用小食品袋接住溢出的水测G排;或用量筒中升高的水面作V排……我对设计好的小组给予赞扬, 对差的小组给予鼓励。
四、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艺术, 在课堂上一定要抓重点和要点, 在重点和要点的地方要多用时间, 多给学生举例子, 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上课的节奏和时间一定要掌握好。该快的地方快, 该慢的地方慢, 该精的地方精。在初中物理课本上有好多知识都是有联系的, 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比如, 明天我要讲某个知识点要提前告诉学生进行预习。当讲完某一课时要提醒学生进行复习。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地位, 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地位。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荐阅读:
论文—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12-02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09-29
[高考必看]浅议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11-15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体会07-05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07-24
初中物理作业有效设计07-02
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方法06-10
浅谈农村高中物理有效课堂10-24
初中的物理教学计划10-05
初中物理老师的教学反思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