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化学汉英词汇

2025-0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药物分析化学汉英词汇(精选6篇)

药物分析化学汉英词汇 篇1

第十六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核磁共振波谱:nmr spectrum

核磁共振波谱法:nmr spectroscopy

扫场:swept field

扫频:seept frequency

连续波核磁共振:continuous wave nmr,cw nmr

fourier变换nmr:pft-nmr,ft-nmr

二维核磁共振谱:2d-nmr

质子核磁共振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pmr

氢谱:1h-nmr

碳-13核磁共振谱:13c-nmr spectrum,13cnmr

自旋角动量:spin angular momentum

磁旋比:magnetogyric ratio

磁量子数:magnetic quantum number,m

进动:precession

弛豫历程:relaxation mechanism

局部抗磁屏蔽:local diamagnetic shielding

屏蔽常数:shielding constant

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协会:iupac

磁各向异性:magnetic anisotropy

远程屏蔽效应:long range shielding effect

结面:nodal plane

自旋-自旋偶合:spin-spin coupling

自旋-自旋分裂:spin=spin splitting

单峰:singlet,s

双峰:doublet,d

三重峰:triplet,t

四重峰:quartet

五重峰:quintet

六重峰:sextet

偕偶:geminal coupling

邻偶:vicinal coupling

远程偶合:long range coupling

磁等价:magnetic eqivalence

自旋系统:spin system

一级光谱:first order spectrum

二级光谱(二级图谱):second order spectrum

c-h光谱:c-h correlated spectroscopy,c-h cosy

第十七章 质谱法

质谱分析法:mass spectrometry

质谱:mass spectrum,ms

棒图:bar graph

选择离子检测:selected ion monitoring ,sim

直接进样:direct probe inlet ,dpi

接口:interfac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

电子轰击离子源:electron impact source,ei

离子峰:quasi-molecular ions

化学离子源:chemical ionization source,ci

场电离:field ionization,fi

场解析:field desorptiion,fd

快速原子轰击离子源:fast stom bombardment ,fab

质量分析器:mass analyzer

磁质谱仪:magnetic-sector mass spectrometer

四极杆质谱仪(四极质谱仪):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er

原子质量单位:amu

离子丰度:ion abundance

相对丰度(相对强度):relative avundance

基峰:base peak

质量范围:mass range

分辨率:resolution

灵敏度:sensitivity

信噪比:s/n

分子离子:molecular ion

碎片离子:fragment ion

同位素离子:isotopic ion

亚稳离子:metastable ion

亚稳峰:metastable peak

母离子:paren ion

子离子:daughter

含奇数个电子的离子:odd electron

含偶数个电子的离子:even eletron,ee

均裂:homolytic cleavage

异裂(非均裂):heterolytic cleavage

半均裂:hemi-homolysis cleavage

重排:rearragement

分子量:mw

α-裂解:α-cleavage

第十八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色谱法(层析法):chromatography

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

流动相:mobile phase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oresis,hpec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

液相色谱法:liquid cromatography,lc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sfc

气-固色谱法:gsc

气-液色谱法:glc

液-固色谱法:lsc

液-液色谱法:llc

柱色谱法:column chromatography

填充柱:packed column

毛细管柱:capillary column

微填充柱:icrobore packed column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平板色谱法:planar

平板色谱法:plane chromatography

纸色谱法:paper chromatography

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

薄膜色谱法;thiin film chomatography

毛细管电泳法: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

分配色谱法: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吸附色谱法:adsorpion chromaography

离子交换色谱法: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

空间排阻色谱法:steric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

亲和色谱法:affinity chromatography

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fficient

狭义分配系数:partition coefficient

凝胶色谱法:gel chromatography

凝胶渗透色谱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

凝胶过滤色谱法: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gfc

渗透系数:permeation coefficien;kp

化学键合相色谱法:chemically bonded-phase chromatography

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靛菁绿:indocyanine

气相色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gc-ftir

第十九章 经典液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tlc

吸附:adsorption

活化:activation

脱活性:deactivation

交联度:degree of cross linking

交换容量:exchange capacity

薄层板:thin layer plate

展开剂:developing solvent ,developer

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k micolle concentration ,cmc

相对比移值:relative rf, rr

分离度:resolution ,r

分离数:separation number,sn

煅石膏:gypsum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吸收光谱联用:tlc-uv

薄层色谱-荧光联用:tlc-f

薄层色谱-红外吸收光谱联用:tlc-ir

薄层色谱法:tlc-ms

纸色谱法:paper chromatography

上行展开:ascending development

下行法展开:descending development

双向展开:two dimensional develoooment

第二十章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前延峰:leading peak

拖尾峰:tailing peak

对称因子:symmetry factor,fs

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

保留体积:retention volume

死时间:dead time

调整保留时间:asjusted retention time

半峰宽:peak width at half height,w1/2 or y1/2

峰宽:peak width,w

等温线:isotherm

理论塔板高度:height equivalent to atheoretical plate

化学键合相:chemically bonded phase

丁二酸二乙二醇聚酯:polydiethylene glycol succinate,pdegs,degs

高分子多孔微球:gdx

苯乙烯:sty

乙基乙烯苯:est

二乙烯苯:dvb

涂壁毛细管柱:wall coated open tubular column,wcot

载体涂层毛细管柱:supprot coated open tubular column,scot

热导检测器: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or,tcd

氢焰离子化检测器:hydrogen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

电子捕获检测器: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 ,ecd

噪声:noise,n

漂移:drift,d

灵敏度:sensitivity

检测限(敏感度):detectability,d,m

分离度:resolution

归一化法:normalization method

外标法:external standardization

第二十一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高速液相色谱法:high speed lc,hslc

高压液相色谱法:high pressure lc,hplc

高分辨液相色谱法:high resolution lc,hrlc

液固吸附色谱法(液固色谱法):liquid-solid 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lsc

液液色谱法:liquid-liquid chromatography,llc

正相:normal phase,np

反相:reversed phase,rp

化学键合相色谱法:bonded phase chromatography,bpc

十八烷基:octadecylselyl,ods

离子对色谱法:paired ion chromatography,pic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rpic

离子抑制色谱法:ion suppression chromatography,isc

离子色谱法:ion chromatography,ic

手性色谱法:chiral chromatography,cc

环糊精色谱法:cyclodextrin chromatography,cdc

胶束色谱法:micellar chromatography,mc

亲和色谱法:affinity chromatography,ac

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

化学键合相:chemically bonde phase

封尾、封顶、遮盖:end capping

手性固定相:chiral stationary phase,csp

恒组成溶剂洗脱:isocraic elution

梯度洗脱:gradient elution

紫外检测器:ultraviolet detector,uvd

荧光检测器:fluorophotomeric detector,fd

电化学检测器:ecd

示差折光检测器:rid

光电二极管检测器: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 ,dad

三维光谱-波谱图:3d-spectrochromatogram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elsd

安培检测器:ampere detector,ad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

淌度:mobility

电泳:electrophoresis

电渗:electroosmosis

动力进样:hydrodynamic injection

电动进样:electrokinetic injection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cze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mecc

药物分析化学汉英词汇 篇2

语言学家认为, 由于语言学习者的母语与第二语言存在差异, 二语习得者在用第二语言进行输出表达的过程中, 总是倾向于母语的规则、习惯运用到第二语言中, 从而使得二语输出表达带有明显的母语的痕迹。“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 (唐承贤, 2003) 。

母语迁移不仅仅存在于外语学习中, 同样在翻译过程中也存在母语迁移现象。“翻译任务的实质是以译文表达原文的涵义和情态” (刘宓庆, 1998) 翻译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译者根据原语所表达的信息, 使用目标语言进行输出、表达的过程。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 特别是译者从母语向外语的翻译中, 母语的影响不可避免。

二、词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对词语的理解和表达是翻译的基础, 也是译者遇到的第一层难题。

Peter Newmark曾指出, 在翻译中, 篇章是最终的考核质量单位, 句子是基本的操作单位, 而大部分的难题都集中词汇单位。 (引自陈宏薇李亚丹, 2004) 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在词语的理解、表达方面都有可能受到母语的影响。

例1:这项投资不仅为我们企业带来稳定丰厚的回报, 而且让我们学到了银行先进的公司治理经验。

This investment not only brings our company stable and fruitful profits, but also enables us to learn the advanced management experience from the bank."

本例中, “先进的公司治理经验”是指想他人学习如何治理公司, 而“management”在英语中的定义即为“the control and organizing of a business or other organization.”根据此定义, “management”一词已经包含了汉语中“治理经验”四个字所要表达的内容, 因此, 无需再将“经验”译为“experience”。

例2:水果行业已经迎来O2O发展模式

Fruit industry has seen the coming of O2O development pattern.

本例中, “development”作为名词意思为“the growth of something such as a business or an industry”。前面加上“O2O”作为修饰成分, 即可以非常明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通过分析, 可以很容易发现, 例1、例2中, “……经验”、“……模式”的使用只是为了使表达更加形象、具体或是出于修辞上的需要, “它们有的纯粹用来凑音添韵, 铺排抑扬顿挫之美;有的则是用来构筑对偶排比、铸就回环往复之美。” (张传彪, 2012) 但是英语中则不同, 英语讲求用词精准、简洁, 在语感上很忌讳松散 (looseness) 和累赘 (redundance) (刘宓庆, 2005) 译文中的不当之处在于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 按照汉语的思维及表达习惯, 逐字将原文中的文字进行翻译, 从而造成了译文不必要的重复 (unnecessary repetition) 。

例3:实现了预约挂号、诊疗信息和医疗资源查询一体化。

An all-in-one service system integrating booking register, consultation information and medical resource inquiry was established.

按照汉语词典的解释, “挂号”领取号码以按次序进行所要进行的事项。本例中的“挂号”其实具体是指患者到医院进行登记, 以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进行医疗服务。由于中外医疗体制、就医流程不同, 此处的“挂号”很难在英语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但是根据本例的上下文, 可以推测, 此处“预约挂号”可以理解为“pre-register”。

例4:老弱病残孕专属的照顾专座上, 多了个棉绒材质的坐垫, 坐上去软软的, 暖暖的。

On the special seats for the vulnerable groups is a cushion made of cotton velvet, which feels warm and soft.

例4中, “老弱病残孕照顾专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公共场合常见的表达方式。但是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老弱病残孕”应该如何翻译一直困扰着翻译人员。汉语中“老弱病残孕”实际上指身体上或行动上不方便、需要特殊照顾的人群。而译文中“vulnerable groups”是指“弱势群体”, 也可译为disadvangtaged groups。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 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因此将“老弱病残孕照顾专座”译为“special seats for the vulnerable groups”是不准确的。按照英美国家表达习惯, 这此类表达方式应该译为“courtesy seats”或“priority seats” (石冠辉, 2010)

在上述例句中, “预约挂号”及“老弱病残孕”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表达方式, 属于词汇空缺, 即“由于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差异, 一种语言中存在的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 (周国辉, 2002) 。在翻译的过程中, 面对两种语言之间的词汇空缺, 译者一般需要根据翻译的目的采取各种翻译策略。上述例句译者在处理词汇空缺过程中, 按照汉语的思维方式, “望文生义”, 从而造成不恰当翻译。张传彪 (2012) 从汉字的理据性入手, 分析、研究了汉语使用者表达语言的认知方式, 其认为汉语, 作为一种象形文字, 富含造字的理据, 这种文字一旦成为了思维和表达的工具, “其对汉民族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语言认知方式的影响则是根深蒂固的, 也是永恒不变的, 在这个过程中衍生出的一个最直接后果便是汉字的望文生义属性与汉民族的望文生义本能。”即译者在看到“预约挂号”首先是根据汉语的表达、思维习惯, 将“预约”与英语中的“booking”对应, 将“挂号”与“register”对应, 而不是将“预约挂号”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来理解。

三、翻译作为一种信息传递活动, 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 同时还是一种跨文化的认知推理过程, 因此, 在翻译中, 特别是在对外新闻翻译中, 更要充分考虑外国读者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 以外国读者的思维方式组织信息, 才能进一步提高翻译质量, 从而更加有效地向外国读者传递信息。

摘要:新闻翻译是对外宣传的主要途径之一, 准确而有效地翻译不仅涉及信息的有效传达, 而且事关我们的国际形象。本文结合新闻英译中的一些实例, 从语言迁移的角度分析新闻英译过程中一些词汇翻译的不当之处进行剖析, 以探讨如何实现准确、有效的翻译。

关键词:新闻翻译,母语迁移,词汇迁移

参考文献

[1]唐承贤.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26 (5) :41.

[2]刘宓庆.文体与翻译 (增订版)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19.

[3]陈宏薇, 李亚丹等.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69.

[4]张传彪."道"与"逻各斯"的对话:汉英翻译与中西文化散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2:121.

[5]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75.

[6]石冠辉.英语公示语种类及翻译[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3 (3) :328.

药物分析化学汉英词汇 篇3

关键词:动植物词汇隐喻意义语义空缺

1.汉英中对隐喻的界定

在汉语中,隐喻“是以一个异质而同值的语词置换在常规词序中应该出现的语词。”“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点,用另一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而在西方,Edward P.J.Corbett 将隐喻界定为"as an implied comparison between two things of unlike nature that yet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而J.A.Cuddon 将隐喻界定为"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one thing is described in terms of another."。由此可见,汉英隐喻都是在找相似之处并用另一个事物来表达。这也就意味着汉英语言的使用者都有使用隐喻这种修辞的需要。说明隐喻是一种源于人类隐喻思维的一种共性。

2.动植物词汇的隐喻

动植物构成大自然的主体(人本身也是高级动物。我们在日常的隐喻使用中也经常把一个事物比作是人,所以本

文所谈到的隐喻也涉及拟人的修辞手法),是人类生活和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人类有隐喻思维的概念,所以即使语言不同,但是在用动植物词汇进行隐喻的语言里却有一些重合,当然更多的是喻义的空缺。以下从几个方面看汉英语言中的隐喻的同异。

1)从外貌形态上看动植物词汇的喻义

这一类的动植物词汇的喻义在汉英语言中一般相近的意思较多。因为主要是从动植物的外貌、大小、重量、颜色等方面产生喻义,所以由于动植物本身在不同的国家中的差异并不大,很多的喻义都是对应的。比如动物类的,as black as a crow (黑如乌鸦),as light as a feather (轻如鸿毛)。植物方面的词汇多从颜色和形状方面出发,比如豆(bean)在汉英语中都可以指豆状的物体;芝麻(sesame)则比喻成细小的事物,玫瑰(rose)用于比喻红色的事物,百合(lily)用于比喻白色的事物等。还有些动物的长相也被用于比喻,比如马脸(horse-faced)在汉英语中比喻长脸是差不多的,花(flower)在汉英语中都可以比较美丽的事物。 但是差异也存在,主要就是一些语义空缺,1)外形空缺,如weasel-faced(黃鼠狼脸)比喻瘦长的脸这在汉语里是空缺的。2)颜色和色调上的空缺,青松、红梅、艳若桃李,青葱玉手这些植物和颜色的关联在汉语里很常见,但是在英语的颜色上是空缺的。同样,lemon(柠檬黄),carrot(红头发的人)在汉语里也是空缺的。3)引申意义空缺,有些动物的外貌隐喻意义显示出明显的思维差异,甚至是审美差异。比如在英文中owlish是形容一个人的长相严肃,peach 形容一个人长的漂亮;汉语则里不会把一个人的长相和某种动物联系起来以表达某种性格特征,而只是把动物的某种性格提取出来进行引申,比如下面所谈到的性格喻义。

2)从个性上看动植物词汇的喻义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比如孔雀有炫耀羽毛的爱好,而且它的羽毛确实很美丽,在汉语里看来孔雀的个性是没问题的,看到它还有大吉大利的感觉,再配上"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动人场景,孔雀在中国文化里的美可能仅次于凤凰之后。但是在西方人的眼里,它却是"骄傲"、"虚荣"的代名词。至于象龙、凤、狗、乌龟等它们在中西方喻义方面的差异在很多分析中西文化差异的书中都有了很好的论述,故不再老生常谈了。而植物方面,首先中国传统文化里赋予植物的性格比英语里要多,而且同一植物被赋予的含义也比英语要多。所以很多在中文里可以找到性格的植物在英语里是空缺的,比如傲雪寒梅,“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红杏出墙”。这类中文如果直译就很难保证其含义的正确性,只能加以意译。同样,在英语中也有各种有个性的植物,比如oak(橡树)象征坚贞,lily(百合)象征高雅,nut,指代怪人和疯子。虽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汉英语仍然有些动植物词语的性格含义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比如猪的贪吃懒惰,狐狸的狡猾,狼的残忍贪婪,黄鼠狼的狡猾等等。总之,在性格方面,动植物词汇的喻义和引申意义辐射范围广,它们之间有重合,但是大部分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对方的语言里存在的较大的语义空缺。在翻译中只能通过增译和意译来予以弥补。

3)从智商上看动植物词汇的喻义

可能是因为人本身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动物,所以一般把人比作动物都是形容一个的智商较低,也就是中文里的“傻瓜、笨蛋”之类。汉语里一般都是比作植物的笨瓜,动物的猪、驴等。而在英语中“获此殊荣”的动植物较多。植物的有:apple head, potato head, pumpkin head, 动物的有:beetle head, bullhead, ox head,pigheaded,sheep head,lunkhead (lunker 大鱼)goose,donkey动物相关的有:chucklehead(chuckle 母鸡咕咕叫),lard head ( lard 猪油 ),muttonhead (mutton 羊肉)。由此可见,首先从植物上来讲,笨瓜和pumpkin(南瓜)head在汉英的隐喻意义上是相似的。动物上来说,英文里的用词就丰富的多了。如果把猪油、羊肉看成是动物类词汇的副产品,那么中文的“笨蛋”是不是能对应成"egg head"呢?很可惜,egg head 在英语里的意思却是书呆子和知识分子。当然汉英语言中也用表示聪明含义的动物,比如汉语中方言里的猴儿精,就是形容象猴子一样精明;而英语中fox(狐狸)也是表示比较聪明,但是在汉语里一般都是狐狸比较狡猾。虽然在英文里猴子还有as tricky as a monkey一说,也就是象猴子样诡计多端, 极端狡猾,但是make a monkey of (愚弄)使得猴子在英文里也可以比喻成笨人。

4)从行为方式上看动植物词汇的喻义

这类隐喻的差别并不太大。因为都是从动物日常形态出发来作隐喻。比如,as slow as a tortoise(慢如乌龟);“熊”这种动物也经常和“笨”连用,但是汉英语中都只是表示“笨拙(clumsy)”。它们硕大的身躯使得它们的行动较为缓慢。动作比较灵巧的有豹子,野兔、子。也有一些语义空缺,如身如燕,和英语里的松鼠as nimble as a squirrel象松鼠样的敏捷,甚至引申为乱开车的人。植物方面也比较相似,如开花表示繁荣兴旺,结实结果表示成熟、延续后代。

3.动植物隐喻词汇差异的来源

动植物词隐喻义的产生,其一,源于动物的外貌,生理,心理,性格,行为、习性、作用等,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其用途等;其二,民族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包括神话、宗教、传说、文学、历史、艺术、语言、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正是由于渊源众多,所以跟动植物相关的隐喻也是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一般和动植物产生关联的来源,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动植物作为人们的宠物。所以狗在中英文里都可以作为忠实的伙伴来理解。但是感情色彩是有差异的,如汉语里的狗腿子,狗仗人势,都赋予这个"忠实的"伙伴以贬义。

2)动植物作为人们的食物。比如要理解peas and carrots 的含义,首先必须从颜色上去理解,pea 代表绿色,carrot代表红色,其次,要从烹调饮食方法上去理解,就因为西方人认为两个颜色配起来好看,所以经常把豌豆和胡萝卜丁一起配菜,故可以引申为"形影不离"的含义。记得有一部中文电影里把一对恋人比作烧饼和大葱,从隐喻的角度来说,也跟上面的peas and carrots 有异曲同工枝妙。

3)动植物作为艺术作品的角色。自古以来任何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都不乏动物角色的出现,尤其是寓言。比如狐狸和乌鸦,狐狸就被赋予了狡猾的个性。小红帽里的大灰狼让所有的听过这个故事的不同语言的小朋友都感受到这种动物的残忍和狡诈。随着影视文化事业的传播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动物为主角的电影动画将赋予动物一种统一的性格概念,从而弥补动植物词汇的空缺。

4.总结

汉英动植物词汇的隐喻义对比分析是个很有趣的命题,但是语义分析也是满难找准对比角度的。本文主要从字典的意义和一些常见的习语或者文学作品里的动植物含义及其喻义来进行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从词汇学的理论入手,结合修辞方法来探索出一套语义分析的体系。

参考文献:

1.何善芬,2002,《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卢红梅,2006,《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武汉大学出版社。

3.周方珠,2005,《翻译多元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4.黎学智,1998,《英语词汇逻辑记忆法》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5.汪榕培,2005,《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白玉清,1996,《新编汉语词典》现代出版社。

药物分析 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 篇4

绪论

释药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

中国药典(Chinese Pharmacopoeia,ChP)

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USP)美国国家处方集(The National Formulary,NF)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BP)

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Ph.Eup)

国际药典(The International Pharmacopoeia,Ph.Int)良好药品实验研究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良好药品生产规范(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GMP)良好药品供应规范(Good Supply Practice,GSP)良好药品临床试验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分析质量管理(Analytical Quality Control,AQC)

第1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药物的鉴别试验identification test

一般鉴别试验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

专属鉴别试验specific identification test

灵敏度sensitivity

最低检出量minimum detectable quantity

最低检出浓度minimum detectable concentration

第2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巯基醋酸mercaptoacetic acid

古蔡氏Gutzeit

独立成分汉英差异的原因分析 篇5

独立成分汉英差异的原因分析

汉语的独立成分与英语的Parenthesis(插入语)在基本的性质特点上有相同之处,但在具体的表现方式、表达习惯、内部构成及位置形式上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中西文化背景和中西思维方式两个方面分析汉英两种语言中独立成分差异产生的原因.

作 者:阮蓓 RUAN Bei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刊 名: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30(3)分类号:H314关键词:独立成分 汉英差异 原因

药物分析化学汉英词汇 篇6

1词汇衔接理论

词汇衔接理论是连接中英文语篇的重要方式,对于语义的连贯,上下文的逻辑衔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方最早提出词汇之间存在衔接关系的应推费斯(Firth,1951)的“搭配理论”费斯指出不同词汇在同一语境中同时出现具有某种组合关系,这种组合关系不同于语境意义,不同的文化对词语搭配有不同处理。韩礼德(1961)最初承袭费斯的观点,在《英语的衔接》(1976)一书中则把两者统括于“词汇衔接”这个概念。韩礼德认为,词汇作为语篇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着语义的连贯。这里所说的词汇是包括许多lexemes的lexicon,不是words,不论英语或汉语,都不受形式变化的制约,如单复数,时态和体貌,词性,等等(胡壮麟,1994:124)。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调查统计,词汇衔接占整个语篇衔接现象的42%,其中“复现”类词汇衔接在其中所占比重很大。

2复现类词汇衔接方式

韩礼德和哈桑(1976:318)对复现做出了这样的界定:“This is the repetition of all lexical item,or the occurrence of a synonym of some kind,in the context of reference:that is,where the two occurrence have the same referent.”我们不难看出,在韩礼德和哈桑看来,复现是一个涵盖内容广泛的概念,既包括重复(repet1tion)即某一个或某几个词项在一个语篇或语段中的反复出现,也包括同义词、近义词、上下义词的使用。简单地说,复现是指一个词语或词义的重复出现。韩礼德将复现概括为同一复现和同义复现两种类型。

2.1同一复现

同一复现指同一个词在语篇中的反复出现,汉语语篇中的同一复现形式远远多于英语语篇,英语语篇多用同义复现。

例1:如果说政府也是民生政府的话,就要重点保障基本民生,来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

现场译文:Now the government is about improving the people's lives,to provide the basic necessities for our people,we need to create the social safety net that covers the entire population and protect the people's basic need.

重译译文:If the government is focusing on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we should emphasize on their well-beings.We should build a net covering all people and protecting their basic need.

“民生”一词在本例中共出现三次,对于习惯了行文整体划一的中国听者而言,这并无大碍,但对于偏向于个体性和差异性的西方听者而言,就会觉得表述还不够具体、深刻。民生,顾名思义,指百姓的生活。它既可以理解为所有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所有社会方面层面的因素,也可以理解为与百姓个人的生存和生活相关的细微之处,如生活所需、权益保护等。例1中,三处虽都用“民生”一词表述,但其含义却略有不同。第一处的民生之广义的民生,大民生,第二处的民生指狭义的民生,第三处的民生也是指狭义的民生可以理解为生存需要。现场译文中,译者抓住了三个“民生”在具体含义上的差异,分别将其译为“people's lives”,“basic necessities”和“people's basic need”,这种译法表述了更为确切的含义,使听者的理解更为透彻。相比之下,重译译文中,译者只是粗略地将前两处“民生”译为“well-being”,虽然也可表达“民生”的人们生活幸福之意,但概念显然过于宽泛,表述不够细致、准确。

从“信”、“达”、“速”的角度分析译文,词汇所指代的内容一致,语义连贯,意思表达充分准确,符合“信”的标准。目标语词汇选择多样,不单一刻板,符合英语听者的语言习惯,口译过程自然顺畅,符合“达”的标准。译员译语及时,翻译时间合理,会议进程连贯、顺畅,符合“速”的标准。

2.2同义复现

同义复现指一个词义在语篇中的反复出现,在汉英双语中的表现方式和手段大致相同。

例2:在推动大陆进一步开放和发展当中,会更多地考虑台胞的福祉和利益,我们愿意与台湾共享发展的机遇。

现场译文:In the course of opening-up and development on the mainland,we will give more consideration to the well-being and interests of our Taiwan compatriots,so that the two sides can share win-win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重译译文:While pushing forward the course of opening up and development of mainland,we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terests of compatriots in Taiwan.We are willing to share the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together.

例2中,“福祉”和“利益”为近义词,“利益”属于“福祉”,为“福祉”的下义词。现场译文中,译者将“福祉”和“利益”分别意为“well being”和“interests”,“interests”属于“well being”,是下义词。这样翻译呼应了原文中的同义复现衔接关系,保留了原来的味道。重译译文中,译者只是将两处简单的合并翻译为“interests”一词,虽然也体现了大概含义,但表义略显单薄、不到位。

虽然同义复现在汉英两种语言当中都被广泛使用,且手法大致相同,但我们还是应该看到,汉语和英语毕竟是两种语言表义结构不同的语言,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看似简单的语句关系,稍不留神就会造成脱离原文的翻译。

例3:我们还要用开放来带动转型,重点是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当然,中国的贸易,包括商品的贸易,未来几年都会继续增长。

现场译文:The important thing is to further opening up the service sector,of course,looking ahead,our trade,especially trading goods,will continue to grow and even at a high speed in the years ahead.

重译译文:We will promote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rough opening-up.The core is to open up the service sector further.Of course,China's trade,including trade of goods will continue to grow in the coming years.

例3中,单从汉语原文字面意思来看,中国贸易与商品贸易之间是上下义词关系,中国贸易包括商品贸易,中国贸易为上义词,商品贸易为下义词。因而,重译时,译员将“包括”一词译成了including,意在体现前后两者的所属关系。但细细推敲,却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此处,李克强总理提到商品贸易,其意图并非是想强调包括商品贸易在内的整个中国贸易都会在未来几年得到发展,其真正意图是为了与前一句中提到的“进一步开放服务业”相对应,强调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在未来都会发展,是一种特指强调的关系。现场译员用especially一词很好地体现了这一逻辑关系,突出了重点,使语义上下衔接连贯。反之,重译译员则只是照字翻译,无形中切断了前后的逻辑衔接,模糊了讲话人的意图。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汉语在语篇逻辑关系的表达形式和方式上远不如英语细致和具体。汉语表达中逻辑关系词使用不多,而英语表达中的逻辑关系词不但丰富而且使用也较多。在汉英口译中同义关系的处理上,译员不但要能够通过使用准确的目标语词汇来保留原文中的同义复现关系,还应该注意原文中词汇之间的逻辑衔接关系,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译者可以通过增译的方式添加原文语篇中没有的词汇,从而使目标语的表达上更能够展现原文语篇的内涵和逻辑关系。

摘要:“复现”类词汇衔接广泛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当中,是文章语义连贯,逻辑关系清晰的重要保障。好的译员往往能够很好地理解此类词汇衔接的手段,并恰当地将它们应用于现场传译中,从而提高传译的质量。本论文选用2013年“两会”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的相关材料为重译和研究对象。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以“复现”类词汇衔接手段的应用为切入点,将现场译员译本与笔者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探索职业译员与非职业译员在处理汉语中“复现”类词汇衔接手段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所在。

关键词:词汇衔接,复现,汉英口译

参考文献

[1]irth,J.R.Modes of Meaning[C].Papers in linguistics.1934-1951.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1.

[2]Gerver,D..A psychological approach to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J].MetaXX,1975.

上一篇:借名买房协议书(家庭)下一篇:申请去日本留学要什么条件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