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义务教育法讲稿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义务教育法讲稿(精选8篇)

新义务教育法讲稿 篇1

一、新《义务教育法》的修订:

从1986年第一部《义务教育法》的18条,到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63条法律条文,体现教育立法水平质的飞跃。

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起草,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来的。这部法是我在当时的国家教委工作时参与起草的第一部法律。当时教育立法刚刚起步,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上立法经验不足,只有原则性的18条法律条文。从20年前的18条到今天的63条,新的《义务教育法》体现了我国教育立法水平、立法技术和立法质量质的飞跃。

二、新《义务教育法》的意义:

《义务教育法》实施20年以后,新《义务教育法》的通过,对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发展来说,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

从教育法制建设角度讲,新《义务教育法》的出台也是中国教育法制建设一个新的、重要的标志。新《义务教育法》总结了《义务教育法》实施20年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义务教育法》作了一次全面的、重大的修改。

从义务教育发展来看,关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对整个教育的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作用,是义务教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无论从义务教育本身、教育法制建设,乃至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对《义务教育法》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三、新《义务教育法》的三个特点:

首先,它有强烈的时代性。经过20年《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已经开始转变成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我们已经从一个人口大国变成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下一步要朝着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新《义务教育法》,更是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用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体现均衡发展的思想、素质教育的使命等等。

其次是它的系统性。全面总结20年来《义务教育法》实施的经验教训,对新的历史背景下义务教育制度作了全面系统的规范,建立起一个全面系统的义务教育制度。

第三个特点就是可操作性大大增强,甚至解决了教育法律的一些通病,使之能够成为其他教育法律修订的借鉴。针对当前义务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不回避矛盾,敢于开刀,也体现出了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四、与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相比,新《义务教育法》在9个方面有所突破:第一,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根本的方向。上个世纪,由于各地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使得义务教育阶段形成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乃至学校之间较大的发展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差距越拉越大。新《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纳入了法制的轨道,将均衡教育思想作为新《义务教育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可以说新《义务教育法》的里程碑意义,最重要的就体现在从过去的各自发展走上今天的均衡发展的道路。

第二,明确了义务教育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我们过去推进义务教育 1

时,主要是解决孩子有书可读、有学可上的问题,还谈不上素质教育。新《义务教育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义务教育纳入到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项新的历史使命。新《义务教育法》同时把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点,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第三,新的《义务教育法》回归了义务教育免费的本质。普及教育、强制教育和免费教育是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免费的步骤可以根据国情来分步实施,但必须坚持免费的特点。公益性是整个教育事业的特征,义务教育要更彻底一些,不仅仅是普及的、强制的,还应该是免费的。新《义务教育法》在免费教育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在1986年不收学费的基础上增加了不收杂费的内容。中央财政将从今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免除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城市地区还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方案、加快进程。

第四,进一步完善了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强化了省级的统筹实施。此次新《义务教育法》一个很大的突破,就是在‚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省级政府的统筹和责任,实践着从‚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的转变。原来看到乡镇一级难负其责,就将统筹责任放到县一级;现在县级基本上是吃财政饭,也无力承担,事业的发展必须要加大省级的责任。对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保障的力度、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持而言,省级的统筹都非常重要,这也是新《义务教育法》的一大亮点。

第五,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再一次明确了义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分担机制,分项目、按比例分担;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单列;规范义务教育的专项转移支付;设立义务教育的专项资金。通过这样几个渠道,建立起义务教育比较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

第六,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新《义务教育法》强调了对非户籍所在地,特别是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确定了流动人口子女居住地人民政府要为他们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这将会对城市化进程的平稳推进起到关键性作用。

第七,规范了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过去我们对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主要是从政策上进行规范,新《义务教育法》对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出手是比较重的:一是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关键是要对学校在资源、政策上进行公平的分配,不得有政策、资金、资源的倾斜,这一条体现了全社会对教育公平的强烈愿望。二是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也就是‚名校不能变民校‛。三是第25条的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第八,建立了义务教育新的教师职务制度。过去中小学的教师职务序列是中、小学分设,中学的初级、中级、高级与助教、讲师和副教授相对应,而小学则达不到。新《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职务序列打通,小学和中学的差别不复存在,初级、中级、高级都与助教、讲师和副教授相对应,小学教师也可以评副教授,对小学教师是很大的鼓励。实际上,过去设立的在小学任教的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是不规范的。这一新规定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发挥聪明才智都是一个很大的激励。特别是让小学教师看到了自身发展提高的前景,对小学教师是个福音。

这个全新的制度,在教师职务制度上有了新突破。当然还需要一些配套性的规定。

第九,增强了《义务教育法》执法的可操作性。全面规定了《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责任,63条中有10条规定的是法律责任,将《义务教育法》的执法性、操作性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规范了22种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违法行为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过去的18条《义务教育法》虽然起到了很大的历史作用,但操作性比较差,新的《义务教育法》则完全弥补了这种缺憾,大大增强了可操作性,加大了执法力度。

五、新《义务教育法》的63条法律条文:

新《义务教育法》共分八章63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学生、第三章学校、第四章教师、第五章教育教学、第六章经费保障、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

(1)‚素质教育‛首次写入义务教育法

法律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法律还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法律同时明确,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臵,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

(2)义务教育终于‚免费‛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将不收学费杂费作为一条重要原则予以确立。法律同时明确,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曾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但小学生、初中生仍需缴纳一定的杂费。这部法律实施的近20年间,可以收取杂费的规定让一些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饱受经济压力。

近年来,教育部门一直致力于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已经免除;免费义务教育已推广到中部和东部地区。

为让这一目标早日实现,2006年至2010年间,不含教职工工资,国家财政将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182亿元,其中中央1254亿元,地方928亿元。

但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除杂费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进行调研,加快工作步骤,积极推动、组织地方政府做好各项准备,力争尽早实现全国所有城市义务教育不收杂费的目标。

义务教育法在附则中提出,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3)法律体现‚以‘学生’为本‛

近年来,校园重大突发事件致使学生伤亡的事件时有发生,针对这一状况,2006年9月1日施行的义务教育法对校园安全问题予以规定。

法律规定,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法律还对教师的行为给予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4)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政府应当保障教师待遇。保障农村教师工资,是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的重点和难点。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特别强调要‚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法律还规定,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为保障教师工资经费,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并保证教职工工资逐步增长。

中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教师法实施10多年来,教师平均工资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工资提高幅度较大的主要是高校教师。实际上,中小学和高校教师工资水平差距较大,相当一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工资仍然较低。

新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这一规定,避免了由于高校教师平均工资水平较高而掩盖了中小学教师工资较低的实际情况,将有效保障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水平。

目前,同为义务教育教师的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分别属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和中学教师职务系列,存在较大差距。中学的初级、中级、高级职称与助教、讲师和副教授相对应,而小学高级教师相当于讲师。

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新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职务系列统一起来,意味着‚小学教师也可以评副教授‛,有利于调动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到小学任教,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

新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新的教师职务制度,小学教师也可评副教授。实际上,过去设立的在小学任教的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是不规范的。

(5)义务教育要实现‚均衡发展‛

新施行的义务教育法针对近年来义务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择校热‛等问题作出有针对性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法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对于违反这一规定的,法律规定,将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法律还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臵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法律同时明确,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国家组织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在特殊学校的经费保障方面,法律还规定,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新义务教育法讲稿 篇2

说真的, 人们意想不到为了这件事儿会有这么大的动静。有人说, 这是教育综合改革大背景下的重大突破。确实, 这个判断并不夸张。别看问题集中在6 个市区, 影响却非常深远, 因为农村这块“坚守”的阵地已经开始松动, 凡是有点儿“路子”的人都没““闲”着, 只是没有市区那样轰轰烈烈地“择校”而已。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提速, 大家早早晚晚都要姓“城”。如果不定规矩, 后果难以想象。再有,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社会反映极其平静, 而且似乎已经平静接受。有人说:肯定这和当前的大气候有关。他说的“大气候”, 大概指的就是反腐倡廉。应该说, 此话不无道理。谁都知道, 就近免试入学是法律规定, 之所以以往不好到位, 不正之风作怪也是原因之一。所以, 不能说没有这层意义。反正无论是综合改革的“大背景”, 还是反腐倡廉的“大气候”, 这项新政的确把义务教育推向了一种“新常态”。扎扎实实办好每所学校, 实实在在推进教育公平, 是今后义务教育的根本追求。

这几年, 随着两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 全市所有小学和初中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赞誉。特别是对于那些几乎被人“遗忘”的学校来说, 这种变化更是翻天覆地。但是, 谁都清楚, “变化”主要还在“硬件”———资源配置更加均衡、更加先进。至于“软件”, 硬伤并不鲜见。如果说是普遍存在, 应该可以认同, 当然“普遍存在”的前面要是加上“或多或少”还更客观一些。说真的, 学校之间在管理、师资、教育、教学等方面存在的差距都明摆在那儿了。政府一夜之间全部配齐“硬件”, 虽说有点儿玄, 可能也不难, 只要有钱就行;但是短期之内全面提升“软件”, 肯定难以实现, 有钱未必能行。原因很复杂, 但也很简单。有人说, 政策导向乏力。这个分析是否确切, 大家应该都有体会。反正人们觉得, 似乎总是处于有“导向”无“力度”的状态。于是, 这种状态就逐渐构成了一个“局”。一个“上边”和“下边”“里面”和“外面”共同参与其中的“局”。在这个“局”中, 彼此通过博弈, 也会达成妥协。“择校”与“应试”有时互为助力, 大概就是这样形成的;法律和方针有时流于形式, 大概也是由此导致的。最令人忧虑的是, “局”中各方好像已经自然而然地顺其自然了。显然, 此项新政出台以后, 义务教育在“新常态”下尽早破“局”, 已是当务之急。至于如何破“局”, 大家经过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历练, 自己理出思路, 应该不成问题, 只要从严要求, 坚持到底。尤其需要关注的是, 在这个“局”中, 有两个长期积累并凸显出来的问题, 想躲也躲不开。一是究竟怎样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二是究竟怎样强化学校的划片管理。因为前者直接影响着“免试”政策能否落到实处;后者直接影响着“就近”政策能否落到实处。看来, 从这两个问题入手破“局”, 似乎更加迫在眉睫。

先说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过去这个问题虽然思考不少, 多是围绕考试。现在, 这项新政从课程管理、减轻负担、评价改革、教师流动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新的规定, 目的非常明确, 就是强力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实, 这些年对这个问题有过改革, 也出过文件。特别是区县一级尚可“自主”的“小升初”政策, 很想先给小学“松绑”, 又怕影响教育质量。听说, 十年前有个区的免试直升比例就已经超过80%;听说, 刚要总结、推广这个经验, 他们就“打轮儿”掉头;听说, 原因就是一个, 同期高考成绩有所滑坡。只要认真追忆一下, “以质量为生命”这个源于企业的口号引进教育, 应该年头儿不少了。本来质量的概念界定非常确切, 且毋庸置疑。然而, “表现”与“表达”经常出现反差。要是坐那儿论论, 意见还很一致:“上边”有指标, “外面”有舆论。一句话, “压力山大”。在这种情况下, “教育”质量有时便被“教学”质量取代了, “教学”质量又容易被升学考试取代了。于是, 就难免只顾教学不顾其他了。比如, 谁都担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但是谁都没有落实“健康第一”, 尽管国家已经提了16 年;于是, 更难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了。比如, 谁都担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但是谁都没有决心“从我做起”减轻课业负担, 尽管文件已经下了几十个。于是, 很多的“于是”, 大家已经司空见惯, 当然很不情愿, 只是无可奈何。

这项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新政, 无论是严格规范课程, 还是深化高考改革, 实际就是为了跟上时代步伐, 提高民族素质, 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历充分公平且更加适合的教育过程。这样, 学校必然都将面临一次制度重构———围绕全面提高质量, 进行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应该具有两个明显特征:既更加系统, 又更加开放。所谓更加系统, 就是要把教育教学活动全部纳入其中, 尤其是曾经被当作“闲白儿”的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 因为这些活动对于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开发潜能, 引导他们积极创新、团队合作, 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所谓更加开放, 就是要把一切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尤其是咱们一直比较忽视的“外边”, 更应该在顶层设计中给予特别关注。比如, 本市非常丰富的博物馆资源, 过去学校就少有问津, 搞得博物馆都很着急:要钱, 你们不来;不要钱, 你们怎么还不来?就连来津访问的境外同仁都问:这么好的“课堂”, 怎么没有学生?而且发问的还绝非一位。咱们不是经常自豪地告诉他们“近代历史看天津”吗?如果天津学生都没能亲身体验, 能说不是失职吗?据说, 今后课后托管班收费停止了, 政府还要每年按照学生人数拨发经费, 专门用于课外活动。所以, 别再拿“上面”说事儿了。这样的支持就是政府的表态。当然, 顶层设计需要思考很多问题;当然, 顶层设计也绕不开课堂教学。但是, 关键在于用什么理念去思考。课堂教学要是拖泥带水, 不能“高效”起来, 全面质量就是一句空话。关注国内外动态, 借助“三通两平台”建立自主学习的模式, 探索科学评价的路径, 信息化肯定会为课堂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当然也会为学校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再说强化学校的划片管理。过去, 确实思考不多, 即使有些思考, 也是维持局面。现在, 这项新政提出了义务教育划片招生的要求, 并且给出实行集团办学、组建学校联盟等一系列新的措施。目的非常明确, 就是以强带弱, 缩小差距, 共同发展。

其实, 10 年前, 咱们就对这个问题有过思考, 也出过文件。记得, 还是在河西区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记得, 那时还为究竟起个什么“小名儿”争论过。最终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作学区”。名儿是长了点儿, 可事儿能说透了。从此, 这种划片管理模式开始引领学校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资源共享, 合作共赢。一时间, “片儿”内各校设备场地互通有无, 工作制度相互借鉴, 教师研修共同组织, 学生活动联合开展……原本“走动”不多的学校, 这回可“热乎”了。但令人可惜的是, 当时这种模式仅仅局限于小学;更令人可惜的是, 就连这种限于小学的管理模式也没能够立起“个儿”来。因为学校办得怎样, 最后还是看考试分数, 比升学成绩。“上边”和“外面”自不必说, 他们这么评价, 早已形成惯性。想不到, “下边”和“里面”也这么评价, 甚至习以为常。于是, 渐渐合作少了, 慢慢竞争多了。于是, 无谓竞争又催生了违规操作。学校之间长期较劲, “学区”能量不断衰减。分析其中原因, “学区”自身也有问题, 规范性不够, 随意性太强, 大概谁都不会否认。尽管“学区”工作已经铺开, “粗线条”和“大概其”的现象真是不少。时不时难免还“想一出, 唱一出”, 而且也不可能受到约束。目的性一旦淡化了, 凝聚力也就弱化了。

这项着力强化学校划片管理的新政, 不管是把“学区”发展成“集团”, 还是把“学区”更名为“联盟”, 实际都是要让学区形成一个“组织”。谁都知道, 任何“组织”运行无不需要机制支撑。尽管没有编制, 也得明确职责;尽管制度不多, 也要建立体系。特别是“学区”章程更是必不可少。各校作为本“片儿”的成员, 都要自觉尊重章程, 主动遵循章程。这样, 才能保证全“片儿”目标一致, 行动协调。有人说:“片儿”是松散联合。以前说这话可以不较真, 现在说这话绝对很离谱儿。这个“组织”再松散, 也得和它硬挂钩。咱们就是要通过严密的组织系统实现深度的资源共享, 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充分公平且更加良好的教育机会。近来, 在政府主导下有的“优质”学校还衍生了“分校”。此举绝非权宜之计。“优质”学校多年培育的“优质”资源, 大到办学理念、管理经验, 小到课题成果、教学方法, 无不经过了长期的实践验证, 并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分校”们“拿来”这些资源, 加快走进“优质”, 正是社会的期待。可能有人会想:“分校”也是独立法人。话本身没错儿, 可容易曲解, 因为“借鸡下蛋”并不影响法人资格, 更没矮化“分校”地位。“片儿”内各校确实应该百花齐放, 但是既然号称“分校”, 不能名不副实。如果你硬是把现成的“优质”资源丢到一边, “重打锣鼓另开张”, 社会肯定会质疑政府:合着你是虚晃一招儿, 拿来蒙人啊!

值得一提的是, 切实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强化学校的划片管理, 都不能离开“上边”, 也不能丢开“外面”。政府的具体指导, 社区的积极支持, 缺一不可。应该说, 上下互动, 内外联动, 对于落实这项新政意义非同一般。

对话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标;生活化教学;现代信息技术

笔者将自身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新课标先进理念的粗浅感悟总结、归纳如下。

一、结合学生社会生活背景,展开数学知识点讲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社会生活背景出发,借助其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展开具体知识点的教学。

例如,“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内容相对抽象,学生在初接触时难以对其形成足够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为此,我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出发,为其创设了以下学习情境:电影院是方便大家集体观看影片的公共场所,为了便于人们快速、正确地找到自身的观影位置,每个人的电影票上都印有不同的排与号,像“4排2号”表示的是“第4排的2号位置”、“6排8号”表示的是“第6排的8号位置”……如果我们把整个电影院看做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那么每个人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就相当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唯一可对应的具体点。像“8排11号”记作(8,11)、“11排8号”记作(11,8),这两个在电影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表示不同的位置……

在电影院找位置是学生极为熟悉的生活场景,大多数学生更是对此有着非常深刻的亲身经验,因此,通过创设这一熟悉、亲切的生活场景,既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数学知识与自身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为轻松突破学习重点与难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真正起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践行了新课标的这一先进指示。如,“一次函数”这节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这一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形成直观、立体的认识。在教学这节内容时,我就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生动、灵活、形象的特征,为学生依次播放了出租车收费标准图、天气昼夜变化图、数学平方表、立方表等幻灯片,以这些幻灯片为契机,使学生得以直观地感受到“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这些都使得学生切实加深了对这一具体知识点的透彻理解与灵活掌握。再如,学习“旋转”时,我利用Flash动画功能,为学生演示了电风扇、小风车以及手表表针的运动过程,以此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得以率先对“旋转”这一数学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再进行详细的定义阐述:“像上述物体的运动轨迹那样,将一个平面图形F上的每一个点,绕这个平面内一定点旋转同一个角α,得到图形F′,图形的这种变换就叫做旋转。”如此,有利于学生对“旋转”这一概念形成足够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新课标理念的广泛普及对初中数学教与学的方式方法产生了深刻而广远的影响。对此,我们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其进行科学、恰当、合理的使用,以此作为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讲稿 篇4

学习内容讲稿

今年初,教育部修订完善颁布了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等给出明确标准。2017年秋季开始执行。作为从事小学科学教育的科学教师,我们应当及时了解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我们的科学教育工作。相比老版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新标准有两大改进:第一,一、二年级开始上课学科;第二,增加了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新标准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共分4部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首先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任务“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什么是科学素养?《新课程标准》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任务决定了课程的性质:1.小学科学课程是一基础性的课程,它要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2.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它通过学生直接参加实验、探究活动来进行学习和提高。3.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的内容广泛,无所不包。

小学科学课程基本理念有四个:

(一)面向全体学生;

(二)倡导探究式学习;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四)突出 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科学课程设计思路分三个方面:1.时段:这是新课标的改进之处,六年学习,三个学段,一二年级为低年级段,三四年级为中年级段,五六年级为高年级段,增加了低年级段,是新课标的改进。2.目标:培养四项科学素养。3.内容:四大领域、18个主要概念、75个学习内容。这些接下来还要细讲。

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包括四个方面:

一、科学知识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 环境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科学知识总目标有四项内容:1.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 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 相互转换。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 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了解太阳系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的运动;认识人类 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4.了解技术是人 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科学知识的学段目标是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 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进行描述的。下面我们以物质科学为例来认识一下科学知识在各学段的要求:物质科学的科学知识在一、二年级学段的要求是: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知道常见的力。物质科学的科学知识在三、四年级学段的要求是: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描述物体的运动,认识力的作用,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在五、六年级学段的要求是:初步了解常见的物质的变化;知道不同能量之间的转换。

二、科学探究目标

科学探究的总目标也有四项内容:1.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 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 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2.知 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 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 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 日常生活问题。3.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力和 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4.初步了 解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 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和深入,甚至会发展变化。科学探究学段目标是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进行描述的。下面我们以提出问题为例来认识一下科学探究在各学段的要求:科学探究学段目标在一、二年级学段的要求是: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在三、四年级学段的要求是: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相比低年级和中年级,要求是不一样的。低年级只是要求“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而中年级的要求是“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到了高年级这个要求就变成了“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三、科学态度目标

科学态度的总目标是: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 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2.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不迷信权威,实事求 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3.在科学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 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4.在科学探究活 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 度。

科学态度的学段目标是从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4个维度描述的。下面我们以探究兴趣为例来认识一下科学态度的学段目标在各学段的要求:在一、二年级学段的要求是: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在三、四年级学段的要求是: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到了高年级,要求变成了“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总目标是:1.初步了解所学的科 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及社会变迁的影响;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 力;了解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3.初步 了解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学段目标是从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3个方面来描述的。下面我们以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为例来认识一下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学段目标在各学段的要求:在一、二年级学段的要求是,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在三、四年级学段的要求是: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到了高年级,要求变成了“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中必须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

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领域。

一、物质科学领域

物质科学领域包括六个基本概念,分别是:

1.物体具有一定 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包含5个知识点。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包含2个知识点。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包含3个知识点。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 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包含2个知识点。

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 运动状态;包含2个知识点。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包含16个知识点。下面以“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这一基本概念中的知识点“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为例来说一说各学段学习目标的不同。低年级段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中年级段的学习目标是,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下面再以“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这一基本概念中的知识点“水在自然状态下有种存在状态”为例来说一说各学段学习目标的不同。低年级段的学习目标是,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中年级段的学习目标是,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或降低到0℃时,水会沸腾或结冰。知道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到了高年级段,这部分的学习目标是,列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如晒衣服、雾、玻璃窗上的水珠等。知道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的主要因素。以前上过这个部分内容的老师都知道,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二、生命科学领域

生命科学领域也包括六个基本概念,分别是: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包含5个知识点。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 自身的生存;包含3个知识点。

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包含3个知识点。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 活动;包含5个知识点。

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包含4个知识点。

12.动 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包含4个知识点。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包括三个主要概念,分别是:

13.在太阳 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包含4个知识点。

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包含5个知识点。

15.地球是 人类生存的家园;包含3个知识点。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技术与工程领域是新课标的又一个改进的地方。它也包括三个三个主要概念,分别是:

16.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 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包含2个知识点。

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 用和改造;包含3个知识点。

18.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 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包含3个知识点。四个领域,18个基本概念,共分为75个学习内容。分散在低中高各年级段。

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包括教学目标建议、教材使用建议、教学活动建 议、科学学习场所建议、学科关联建议和教学媒体建议。与我们科学老师关系比较密切的是前四项建议。

(一)教学目标建议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宗旨。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只有通过连贯、进阶的科学习与躬行实践才能达成。

(二)教材使用建议

各个地区的科学教学资源不同,不同地区的学生也存在着差异,教师应据此对教材做适切性的处理加工,这是科学教师专业素 养的体现,也是科学教师发挥创造力的机会。

(三)教学活动建议 1.动手动脑做科学 2.开展探究式学习

(1)重视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 假设、制订与实施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交 流、反思评价等要素。(2)精心设计探究问题。(3)处理好探究 式学习中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关系。(4)不要把探究式学习作为 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戏剧表演、科学游戏、模型制作、现场考察、科学辩论会等)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科学学习场所建议

教室、实验室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场所。校园、家庭、社区、公园、田野、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到处都 有科学学习资源,到处都可以作为科学学习的场所。(五)学 科 关 联 建 议(六)教 学 媒 体 建 议

这两项建议不再细讲。

二、评价建议

(一)学习评价的原则

1.学习评价必须以国家素质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有关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理念为引领,以本标准为基本依据来。2.学习评价必须做到主体多元、方式多样。

3.学习评价必须覆盖本标准规定的各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对学 生的科学素养进行综合评价。

(二)学习评价的内容

1.科学知识。考查学生对本标准所规定的18个主要概念的掌 握情况。

2.科学探究。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式的了解和科学探究能 力。

3.科学态度。考查学生进行科学学习和探究所必须具备的基 本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 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了解,以及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 识和社会责任感等。

(三)学习评价的方式 1.过程性评价

(1)学情诊断

(2)评价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3)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的方法是多样的,包括纸笔考试、表现式的考试、学习总结汇报、成长记录等。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新《义务教育法》解析 篇5

新《义务教育法》开宗明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在明确统一性、强制性的同时,新《义务教育法》突出强调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而公平,无疑是“公益性”最根本的属性。

为了真正体现由国家“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的特点,新《义务教育法》对免除学生杂费的时间与步骤,专门作了授权性规定。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义务教育免收学费、杂费的法律原则,将惠及我国城乡的广大适龄儿童、少年。从今往后,不会再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因缴不起学费、杂费而辍学,这是教育公平的一大经济保障。

学费、杂费不收了,学校的经费如何保障?修订案确立了义务教育纳入国家财政保障,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担,实行省统筹的经费保障新机制。这是重大突破,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模式。国家为缩小不同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的差异,还将制定“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并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低于国家标准的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富校用大理石铺地,穷校用塑料薄膜挡风,这样的教育不公,有望成为历史。

公平的义务教育,既依赖均衡分配的经费,更依赖于均衡发展的体制。新《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这为真正实现“为了一切孩子”的素质教育目标,在办学体制上,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校际差距,还着重体现在师资差距上。为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新《义务教育法》专门为鼓励城市教师、高水平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作了诸如“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地区补助津贴”等项规定,通过经济待遇的倾斜,努力为教育公平提供师资的保障。

此外,还有关于残疾少年、儿童的教育保障,还确立了国务院领导,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可以骄傲地说,新《义务教育法》醒目地大写着“教育公平”的字样。

新义务教育法宣传材料 篇6

被称为中国教育发展新的里程碑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6月29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同年9月1日付诸实施。新法分为总则、学生、学校、教师、教育经费、经费保障、法律责任、附则8章,共63条。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凸显免费性和强制性

免收学杂费是新法中一个根本性的条款,首次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免费原则,首次明确了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法律处处体现均衡

新法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发展,从法律上提出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良好的、平等的教育。新法提出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义务教育的均衡问题,并且有了法律保障。新法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特殊学校的学生、农村学校等都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问责制有法可依

新法适时引入政府问责,政府在义务教育体系中第一责任人的地位得以强化,教育部门在提供义务教育服务过程中的责任义务得以明确,将当前义务教育的再发展委于政府一身。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质量要求更高

新义务教育法讲稿 篇7

四、制度化的德育管理

落实德育管理是实现德育的基本保障, 所以一个班级的德育是否成功, 可以通过其德育管理的落实程度表现出来。第一, 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建设。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位和环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不同环境造就不同的人, 所以良好的班风建设对于德育的落实很重要。教师要多进行一些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和荣誉感的活动。比如:组织本班同学包饺子, 互相分工合作, 加强融合, 或者组织和邻班进行篮球比赛。这样, 既可以增强本班同学之间的友谊, 还可以加强班级凝聚力和同学的集体荣誉感。第二, 要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的独立组织能力, 让学生干部在学校这个平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各方面的能力, 发扬学生的创新精神, 使他们通过实践锻炼的机会去反思, 增加他们的独立性。

总的来说, 学校和班主任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服务于学生发展,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创新性人才, 是教育的基本目标。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第一步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 做学生的好榜样, 要言传身教。作为班主任, 主要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 因此, 思路要开阔, 要符合时代需求, 积极创新, 实现学生的优质发展。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 要采用灵活的形式, 尊重科学的方法, 大胆革新, 为德育的开展起到应有的作用。未来还会不断从社会实践和科学中吸取一切精华, 并在工作中不断开阔视野, 不断总结、不断创新, 使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开展。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开学伊始, 我拿到了2011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和之前的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 相比, 新课标在保持原有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 在很多地方都作了细化调整。从理论层面上看, 它改变了以往对概念笼统、模糊的描述, 使之更加趋于形象化和具体化;从操作层面上看, 它和旧课标相比, 更加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操作性更强。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和描述更加趋于具体化

新课标摒弃了原先笼统、模糊的描述, 鲜明地提出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性质应是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相统一的一门学科, 其观点鲜明, 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和旧课标相比, 在这四个性质中思想性和基础性概念虽然原先也有所体现, 但其表述较为模糊;而在“人文性”的表述中, 新课标则首次鲜明地提出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准确的定位,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更加贴近实际, 贴近教学。更值得一提的是, 新课标中首次提出了综合性概念, 它要求教师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认识。显然, 其更加符合新时代历史学科特点, 同时它也对新时期的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 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对比, 要在联系中找答案, 在对比中寻真知;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社会, 这才是历史教学的本质所在。

二、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的指向性更加明确

新课标突出地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到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 这显然比原先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理念更加提高了一个层次。同时, 新课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它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 要求学生要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 提高对是非、善恶和美丑的判断能力, 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其突出的价值品质的指向性是旧课标中所难以体现的。

三、课程设计思路更加清晰、课程内容重难点的呈现方式更加突出

新课标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 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课程设计时, 既有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的描述, 又有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的呈现;既注意到历史知识的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又注重历史发展的横向、纵向、因果、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历史学科知识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既突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的特点, 又注意到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思路清晰, 可操作性强。

同时,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 它增强了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 为乡土历史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根据其目标性、思想性、精选性和可行性原则, 教师可充分挖掘乡土历史资源进行教学, 这也是新课标中的一个亮点。

在课程内容重难点的呈现上, 它改变了以往以单元为框架的呈现方式, 而是以表格的形式, 以断代史为框架, 以教学活动建议对应说明的方式加以展示, 这样更加直观形象, 可操作性更强。同时在重难点内容的选择上, 新课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如在世界古代史部分, 它删除了“史前时期的人类”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要求, 在“中古亚欧文明”这部分, 它删掉了“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这一知识要点, 增加了“以建筑艺术、公历等为例, 初步认识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等有关知识要点, 把原先的“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 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改为“了解西欧庄园生活, 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其调整幅度, 可见一斑。

四、实施建议框的编排更加合理、对教学和教学评价的指导性更强

很明显的一点就是, 它把原先的教学建议移到了现在的教材编写建议之前, 由此可见新课标更加注重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同时, 教学的评价建议也更加精细了, 它增加了“评价的设计”这一环节, 把评价的指导思想融入到评价的三维目标的选择与确定中, 教学评价方法的选择也更加具体, 更加贴近教学实际。如它改原先的“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为“历史习作”, 改“活动法”为“历史调查、历史制作”, 改“学生自我评价法”为“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改“观察法”为“教师观察”, 改“测验法”为“纸笔测验”, 同时它还增加了“评价的实施”和“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两个环节, 使得整个评价建议体系更加趋于精细化和完整化。

总之, 新课标对新时期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紧跟时代步伐, 稳中有变, 开拓创新,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新时期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指引了方向, 很值得去品味和研究。

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 篇8

三四年级会写字约减400个。虽然新旧语文课标均要求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但新课标降低了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依据新课标,三四年级学生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会写1600个左右,而旧课标则要求学生会写2000个左右。新课标对一二年级学生会写字的要求也从原来的800到1000字统一成——800字。

增加20篇背诵篇目。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上,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共有136篇。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阶段增加了背诵篇目6篇。

教育专家分析:“课标之所以这样修订,或许是因为那几百个字不常用,没必要非让学生会写。”部分老师则认为此举是出于减负的考虑,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灵活运用的知识。而增加背诵篇目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传承传统文化。

书法教育强调“软硬兼修”。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从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在这次公布的新课标中,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毛笔书法的要求。其中规定,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分九级。在新课标中,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按照能力水平设为9个级别。设置分级课程目标借鉴了国际上通用的分级方式,力求体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按照设计,在义务教育六年级结束时要达到二级标准,可以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在老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短剧,认识600~700个单词等。新课标指出,可以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删减,要避免仅仅为满足考试需求而对教材进行取舍。对过去一味死记硬背的办法也不再提倡,要求积极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营造逼真语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和形式要更直观、生动、形象。

上一篇:监理会议纪要标准格式下一篇:高中语文必修3:《爱》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