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业职代会实施办法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非公企业职代会实施办法

非公企业职代会实施办法 篇1

非公企业职代会实施办法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切实维护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保护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劳动法》、《工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特制定企业职工代表大

会(职工大会)制度的实施细则。

一、职工代表的产生及权利义务。

l、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并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均可当选为职工代表。

2、职工在10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在100人以下,50人以上的也可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在50人以下的企业一般实行职工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的代表比例一般占职工总数的5%至20%为宜,但代表最低不少于25人。

3、职工代表中工人和工会委员会委员不少于代表总数的60%;科技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不超过40%;青年和女职工代表应占一定比例。企业主要控股人员及其聘任的高级管理人员可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会议。

4、职工代表选举的方式和程序。

职工代表以车间、部门或班组为单位,由职工直接选举产生。

职工代表选举程序,先由企业工会提出代表条件、人数、分配方案,并征求企业党组织的意见。然后,以车间、部门或班组为单位,按划定的选区做好职工代表候选人的酝酿工作,由职工提出候选人名单,最后,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职工代表,代表须获得本选区全体职工过半数同意时,才能当选。选举结果报企业工会,经资格审查有效后,张榜公布。

5、职工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职工代表的权利:在职代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有权参加职代会决议执行情况和提案落实情况的检查活动;因参加职代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而占用生产或工作时间,有权按照正常出勤享受应得的待遇;职工代表行使民主权力,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阻挠和打击报复。

职工代表的义务: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技术业务水平和参加管理的能力;密切联系群众,代表职工合法权益,如实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执行职代会的决议,做好职代会交给的各项工作;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做好本职工作。

二、职工代表大会的召开。

l、职工代表大会届期一般为三至五年,每年召开一至二次职代会。遇有重大事项,经工会委员会或三分之一以上的职工代表提议,可临时召开会议。

2、职工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和会议的组织工作,由企业工会委员会负责。职工代表大会应在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工会为主,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包括制订本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

3、职工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应提前一周将会议内容、议题以书面或其它形式向职工代表公布,职工代表应认真听取和收集职工的意见。

4、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职工代表参加才能召开;大会审议通过的议案,采取职工代表举手表决或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占全体职工代表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5、职工代表大会召开期间,要征集职工代表提案。由工会以提案征集表为依据,通过审查立案,分类登记,并由行政领导签署承办部门,研究处理。在下次职代会上工会要报告提案的处理和落实情况。

6、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工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机构。如遇有重大事项,可由工会召集代表团(组)长联席会议进行讨论,联席会议由工会委员会、职工代表团(组)长和职代会专门工作小组负责人组成,研究处理结果,在下次职代会上报告,请求确认。

7、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决定和方案,如需修改必须提请职工代表大会按照程序重新审议表决。

三、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

1、知情建议权。对包括企业资产变更、调整经营方向等重大经营决策在内的触及职工根本权益的经营内容,对企业涉及劳动关系、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有了解、提出咨询建议、与经营者沟通的权力。

2、协商谈判权。对涉及职工工时、薪酬、休息休假、福利、劳动安全卫生、劳动保险、技能培训、职工聘用和解聘等重大决策,有要求企业听取工会和职工代表的意见,列席有关会议,以及举行协商谈判,共同决策的权力。

3、选举罢免和评议权。对参加平等协商和工资集体协商的职工代表,对参加董事会、监事会的职工代表有选举和罢免权,对企业中层干部有评议监督权。

4、依法赋予权。对由法律、法规、政策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如企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劳模的推荐和评选等)有审议、通过或决定权。

四、工会与职工代表大会。

l、工会委员会是职工代

非公企业职代会实施办法

非公企业职代会实施办法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切实维护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保护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劳动法》、《工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特制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制度的实施细则。

一、职工代表的产生及权利义务。

l、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并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均可当选为职工代表。

2、职工在10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在100人以下,50人以上的也可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在50人以下的企业一般实行职工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的代表比例一般占职工总数的5%至20%为宜,但代表最低不少于25人。

3、职工代表中工人和工会委员会委员不少于代表总数的60%;科技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不超过40%;青年和女职工代表应占一定比例。企业主要控股人员及其聘任的高级管理人员可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会议。

4、职工代表选举的方式和程序。

职工代表以车间、部门或班组为单位,由职工直接选举产生。

职工代表选举程序,先由企业工会提出代表条件、人数、分配方案,并征求企业党组织的意见。然后,以车间、部门或班组为单位,按划定的选区做好职工代表候选人的酝酿工作,由职工提出候选人名单,最后,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职工代表,代表须获得本选区全体职工过半数同意时,才能当选。选举结果报企业工会,经资格审查有效后,张榜公布。

5、职工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职工代表的权利:在职代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有权参加职代会决议执行情况和提案落实情况的检查活动;因参加职代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而占用生产或工作时间,有权按照正常出勤享受应得的待遇;职工代表行使民主权力,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阻挠和打击报复。

职工代表的义务: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技术业务水平和参加管理的能力;密切联系群众,代表职工合法权益,如实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执行职代会的决议,做好职代会交给的各项工作;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做好本职工作。

二、职工代表大会的召开。

l、职工代表大会届期一般为三至五年,每年召开一至二次职代会。遇有重大事项,经工会委员会或三分之一以上的职工代表提议,可临时召开会议。

2、职工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和会议的组织工作,由企业工会委员会负责。职工代表大会应在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工会为主,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包括制订本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

3、职工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应提前一周将会议内容、议题以书面或其它形式向职工代表公布,职工代表应认真听取和收集职工的意见。

4、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职工代表参加才能召开;大会审议通过的议案,采取职工代表举手表决或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占全体职工代表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5、职工代表大会召开期间,要征集职工代表提案。由工会以提案征集表为依据,通过审查立案,分类登记,并由行政领导签署承办部门,研究处理。在下次职代会上工会要报告提案的处理和落实情况。

6、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工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机构。如遇有重大事项,可由工会召集代表团(组)长联席会议进行讨论,联席会议由工会委员会、职工代表团(组)长和职代会专门工作小组负责人组成,研究处理结果,在下次职代会上报告,请求确认。

7、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决定和方案,如需修改必须提请职工代表大会按照程序重新审议表决。

三、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

1、知情建议权。对包括企业资产变更、调整经营方向等重大经营决策在内的触及职工根本权益的经营内容,对企业涉及劳动关系、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有了解、提出咨询建议、与经营者沟通的权力。

2、协商谈判权。对涉及职工工时、薪酬、休息休假、福利、劳动安全卫生、劳动保险、技能培训、职工聘用和解聘等重大决策,有要求企业听取工会和职工代表的意见,列席有关会议,以及举行协商谈判,共同决策的权力。

3、选举罢免和评议权。对参加平等协商和工资集体协商的职工代表,对参加董事会、监事会的职工代表有选举和罢免权,对企业中层干部有评议监督权。

4、依法赋予权。对由法律、法规、政策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如企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劳模的推荐和评选等)有审议、通过或决定权。

四、工会与职工代表大会。

l、工会委员会是职工代[page_break]表大会的工作机构,承担日常工作,并主持职代会闭会期间的工作。

2、根据工会和职代会的性质和任务,也可将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合一。工会会员代表与职工代表合一。

非公企业职代会实施办法 篇2

继2009年10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江苏省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苏政办发[2009]114号) 颁布实施后, 江苏省省级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2010年江苏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共同组织开展了省级文化企业清产核资工作, 据统计, 2009年底, 6大省级文化企业资产总额规模达298.52亿元。清产核资取得了较好成效:摸清了企业家底、理顺了产权关系、转换了会计制度、审定了资产损溢。同时, 也发现了文化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内控机制、资产管理、债权债务管理、资产运营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2011年, 省财政厅又着手开展了“江苏省文化企业及行政事业所属企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 将重点加强对企业产权登记、财务快报的动态管理。省级文化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将得到有力地加强。除此, 省财政厅还着力推动构建我省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体系建设工作, 开展了工作调研, 提出了建立以《江苏省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为纲领, 以“资产基础管理、重大事项管理、资产绩效考评、现代企业和公司治理、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管理”等五类配套制度为主体的我省文化资产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设想。最近, 在充分调研, 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省委宣传部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江苏省省级文化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实施办法》 (苏财规[2011]39号) , 2011年10月1日起执行, 该《办法》的制定在全国较为领先。《办法》共分为十二章五十三条, 就省级文化企业重大事项的制定依据、管理范围、管理方式、管理程序、管理要求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主要体现了以下内容:一是规定了省级国有文化企业章程的制定和修改需报省财政厅批准或备案;二是确定了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企业重大投资报省委宣传部和省财政厅备案的范围;三是明确了企业重组、改制、上市及申请破产、解散、清算和企业国有产权变动等事项须经省委宣传部和省财政厅审核后报请省政府审批;四是规范了企业发行债券及担保、企业重大资产处置和其他重大事项须报省财政厅审批、备案的情形;五是强调了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和监督管理要求。

《办法》的出台开创了财政部门对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新思路, 对加强省级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力度, 规范管理, 服务和推动文化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有重要的积极和现实意义。

非公企业职代会实施办法 篇3

关键词:全面预算;经营战略;电力企业;管理方法;经营效率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5-0135-03

1 概述

全面预算是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使用货币或者其他的计量方法对企业的资本运作、投资决策、生产经营等行动和经营计划、措施给予数字说明,这就是所谓的全面预算。随着经济的发展,全面预算这种管理模式越来越完善,它的评价、激励、控制功能逐渐凸现出来,全面预算在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企业的经营方针,以企业盈利为预算目标,能够真实地反映电力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的经营运作情况。可以肯定地断言全面预算是对企业的资、物、人进行有效地综合控制的一种管理机制,采取什么方法对企业进行全面预算,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为企业赚取更多的经济价值,是当前电力企业和相关学者积极探讨的问题。

2 全面预算的内容分析和特性探讨

电力企业的全面预算一般针对企业的财务、筹资、投资、经营几方面进行的预算。所谓的财务预算是指企业的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企业的现金开支进行的预算。可以全方面地对企业的投资计划和经营状况进行预算,预算的结果折射出企业的真实状况,财务预算包括资产负债表预算、利润表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筹资预算是指企业斟酌自身的情况准备向银行借款、贷款的一种预算或是电力企业通过对内发行债券或是对原有的借贷进行利息清算的一种预算,这种预算彰显了企业怎样有效地、科学地制定预算方法,有效的筹资预算可以确保电力企业的资金链条通畅、功能健全。

投资预算就是指企业在预设的时间内进行对企业投资活动进行的一种预算。投资预算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包括债券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投资预算可以如实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和采购情况,同时明确企业的资金分配、投资的最佳时期、投资的汇报效率等情况,从而使投资效益能够最大化。

投资预算在整个预算体系中是内涵较广的预算分支,首先它可以根据资本的需求规划投资项目的支出额度,其次投资预算有权利根据欲投资项目的优胜劣汰分析其可行性,然后决定投资与否。再者投资预算可以合理安排投资的序列时间。还有投资预算可以综合企业的经营能力进行筹资预算、规划,以确保企业项目正常的支出。最后,投资预算还可以对资本支出进行全程监控,也可以对预算的审批程序进行合理确定和安排;经营预算是针对企业日常的经营行为进行预算,它的一般预算流程有采购预算和生产预算。

在进行经营预算时,为了能够启动有力的市场营销战略,通常都以销售作为起点来预算,采用科学手段,根据电力企业已有的预算数据进行推理,做出合理化的评估;经营预算的另一种模式就是用成本作为起点,因为电力企业的经营利益绝大多数都是取决于成本的高低的控制。可见这是一种用控制成本的方法规划目标成本的预算,预算的结果将会分解应用到各部门的预算,从而进行综合性协调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全面预算的方法是多元化的,没有统一模式可以借鉴,无论采用哪种模式预算之前必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企业经营特征来选择预算方法。尤其是一些电力企业在自身特点上属于管理密集、资本密集、设备密集、知识密集型的,所以要甄别这些企业的特点选择预算方法。全面预算针对的是企业所有的资金流动和经济活动,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波及的因素也非常多,可以概括为全员、全过程、全面、全额。由此可见全面预算不仅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还具备可操作性特征,按照预算的编制程序为电力企业节约开支、降低成本,每一步都可以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个人,所以它还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

3 全面预算的动因、内涵、预算原则

全面预算的动因来自整合预算企业的资金和信息后就可以使企业的职权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还可以协同作业、优化管理体制,还可以使电力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效改善、战略有效贯彻、价值能够有所提升。综合这些因素可以确定企业的全面预算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对现代企业最有效的管理模式。

全面预算的内涵可以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全面预算是企业实施管理的必要手段,它可以指导现行经营、可以规划未来的发展的多系统预算。可见全面预算是具有人体化、战略化、系统化特点的管理模式。全面预算在进行预算时必须对经营方向有个明确的把握,同时要遵循经营利润目标和总的经营目标要步调一致的原则;再者预算的目标必须是真实有效、有可行性,还要留有发展空间,所以要遵循可靠性原则;最后预算的表格要周详、完整,且不能有纰漏,所以要遵循实用性原则。

4 全面预算现状分析

4.1 缺乏战略指导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全面预算都是短期预算,缺乏长期目标的思想与定位,这就说明企业的全面预算缺乏科学的、战略性的指导,企业的战略管理层对企业战略规划有待完善,而不能只是局限在当前与前沿的东西。另外,许多企业在预算衔接上有裂痕和差异存在,这样的预算管理束缚住了企业的手脚,难以到达理想的预期效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首先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标杆,是用来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全面考核的基础之上,企业经营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与手段。企业的策划者在对企业进行经营运作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发展趋势,要求企业管理层科学决策、整合优势,随时调控,从而规避风险,获取较为理想的收益。

4.2 预算水平低

全面预算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编制预算,它是企业全面预算的起点。在企业编制预算时常常受到来自企业的管理方法和基础工作等方面的干扰,所以为了解决当下企业内部矛盾问题而忽视了市场调研,最终导致编制预算结果的失真与不合理。这也能窥探出企业存在的一个问题,那就是预算水平不合理,考虑欠缺周详,致使预算是粗线条、浅层次的,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最主要的就是在预算的内容上出现遗漏,只针对资本性收支预算、财务预算进行量化,而对于业务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筹资预算、投资预算却置若罔闻,半点也不涉及,可见低级的预算在预算知识上是何等匮乏,失去了管理的可信度。全面预算实际上是对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实施控制,针对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估算。同时可以对企业资金进行合理规划、指导分配、统一调控,以便更好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4.3 体系不完善

全面预算是个全面、严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所以如果企业的机构不健全、预算体系不完善自然会导致预算内容欠缺、程序紊乱。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现在大多数企业预算指标制定的范围过于狭窄,导致企业发展空间过于狭隘,也就是预算松弛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大多企业都是按照常规意识把企业预算当作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没有多大关系,所以企业中其他的组织体系很容易出现责任推诿、组织不健全的等不良现象。导致企业全面预算失去了权威性和科学性,这样的预算可想而知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不利于企业的

发展。

5 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探析

5.1 用科学的预算理念做指导

一个企业要想良性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预算理念作为指导,确立项目负责人,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情况、企业信息、企业资金情况、业务流等各个方面全面负其责并落实到位。通过整合企业各方面的业务体系与企业生产、流通与销售等数量价值体系的优势数据,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为指导,以短期目标为准则,立足实际情况,确立企业的发展高度与可行性方针。总的来说,就是要用科学的理念对企业的职能战略、目标战略、分布战略、总体战略进行裁定与合理实施,确保公司的利益实现。

5.2 完善预算方法

应该积极吸收成功与先进的预算方法。一般来讲国外发达国家的预算方法都比较成熟,总的来说主要有概率、滚动、定期、弹性预算等。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一般也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了方法的编制与运用,但总的来讲运用得不算太成功。而中小型企业则没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灵活地选择预算方法,也缺乏综合一些有效的预算方法为己所用,因此,加强完善预算方法应该从公司战略层抓起,全体职员高度重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企业还需要同时加强资金预算的管理和严密监控,因为预算方法的选择和预算监控的严密程度直接涉及到经营目标的是否如期达成。预算方法要体现完整性、持续性,每一步预算都是着眼全盘发展而进行的。

5.3 完善预算机构,全程有效监控

企业的全面预算机构是由系统预算员、预算委员会等几部分构成,这几部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预算体系,对企业的内部部门、个人进行有效监控,督促其预算和经营的规范进行。监控的流程环节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所有方面,并且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综合评价与估算,提出合理性计划。可以肯定地说企业只要有经营活动,就需要设立活动的内部监控,这是为企业的利益着想,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6 结语

通过对全面预算的综合分析可以确认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全面预算这种管理模式,有效地全面预算有助于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预算机构和体系,完善预算模式,灵活选择预算方法,解除预算障碍,杜绝预算的习惯性缺失和常规性错误现象发生,综合企业的自身发展现状和市场调研的数据分析,预设企业的发展空间,确保企业的高效、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伟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研究[J].中国

外资,2012,(7):23-25.

[2] 葛巍,赵红卫.电网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提升的思

考[J].华东电力,2012,(12):45-47.

[3] 穆瑞苹.浅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2,(11):89-91.

[4] 张素会.论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J].经

济论坛,2011,(12):45-47.

企业文化推广实施办法 篇4

为了更好地确保《企业文化纲领》及《***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规划》执行与落实,促进***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工作系统、有序、持续地推进,逐步建立和落实***企业文化。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相关责任

本制度由总裁办拟制并组织会审,总裁批准,总裁办发行。本制度由总裁办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2010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2010年企业文化总体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集团文化价值体系占领上风,在培养凝聚力、提高员工核心能力素质等方面初见成效;

2、员工能自觉把自己的工作和价值理念联系起来,能运用集团公司的价值理念指导和促

进自身的工作;员工工作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3、集团文化对集团形象的宣传、维护及知名度的提升已有明显促进作用;

4、集团文化管理组织有效运作,各种文化管理制度、流程健全;

5、进一步梳理集团文化体系,进行适当调整、完善和提升。2010企业文化建设内容

1、组织对《***集团企业文化纲领》学习、考核,让全员熟悉并从思想上接受,形成良

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企业荣誉感。

2、持续推行公司的有效管理,夯实管理基础;着力培育公司与广大员工的共同利益体,以企业文化指导员工的思想,让员工能正确运用***集团企业文化纲领到经营管理当

中,推动企业的发展。

3、编制集团发展大事记及印制下发***期刊。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各公司员工先进事例宣传,树立员工模范,营造员工参与企

业文化建设浓厚氛围。

5、鼓励员工积极撰写公司文化活动开展的心得和读书体会,推荐优秀稿件编入***期刊

杂志,并将其作为员工交流企业文化建设心得的平台。

6、贯彻实施集团公司VI系统,树立企业形象。

-0-2010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1、文化导向的造势:

1)立体式的宣传手法:

运用企业内刊、宣传栏、网站动态新闻,集团OA系统等多种宣传手段,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报道。

2)企业文化建设小组牵头,在集团内反复宣讲、持续推进、形成氛围推动力。

3)公司利用各类会议、通过各种场合、媒体去宣导强化企业导向和相关要求,通过浓重的氛围让员工清晰的感受到公司的文化导向和公司的期望。

4)围绕文化主题策划不同阶段的文化活动,通过各种员工喜闻乐见和务实的方式,使员工

不断的领悟企业文化纲领,强化文化导向对员工思维和行为的影响力。

2、机制保障:

1)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以季度为阶段召开会议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阶段性

总结、组织策划一些有利于企业文化宣传的娱乐活动,比如:员工生日活动、企业生日庆典活动、企业文化知识竞赛、员工拓展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丰富员工生活、关爱彼此、拉近心灵间距离、增强彼此间信任,从而构建一个和谐向上的集体。

2)定期建立员工与管理人员面对面的对话,建立新型员工关系。

开展各子公司新员工座谈会、部门员工代表座谈会、管理人员座谈会,了解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对员工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建立公司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沟通的桥梁纽带。

3)企业文化执行结果与责任者的绩效直接挂钩,并纳入《2010评奖评优办法》中的奖项评选中。

3、实施推进

任务下达,责任到人,要求明确

各单位及部门按《***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规划》中的组织管理规定执行,各负其责。

4、示例启示

1)文化案例:文化案例的提出能正确地引导员工将***集团企业文化纲领运用到经营管理当

中,通过动员集团全员提交合理化建议,学习改善,树立标杆,同时总结固化,实现个人优秀,团队卓越。所有的文化案例由各子公司组织审查评选,最后由总裁办进行评审,公司拨出固定奖金,支持企业文化活动的开展。

2)树立企业形象,参加电视和报刊新闻专题访谈节目,支持赞助公益事业等。2010年企业文化建设具体实施阶段

1、企业文化推进阶段:(1月---6月)

1)深入宣传贯彻集团《企业文化手册》,使每名公司员工对大集团文化体系内容耳熟能详,并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其内涵。

2)印制《***集团文化手册-精神篇》、《***集团文化手册-行为篇》、《***集团核心能力

素质模型》

3)组建公司企业文化讲师队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公司企业文化建设

小组开展企业文化专题讲座,有针对性的对公司员工进行文化培训,培养一支企业文化讲师队伍。

4)第一季度评优的文化考评。

5)***期刊的出版发行。

2、深化提升阶段:(7月---12月)

1)文化学习:学习按新员工、基层员工、中高级管理人员的不同需求组织进行相应文化知

识的学习。

2)结合员工的工作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引导员工学习,认识提升,树立责任

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大局意识,把企业文化管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管理能力方面的重大作用。

3)对于推进中的出现的正反面案例,通过现实的调查落实,对事不对人,正面的加以宣传

学习,反面的分析总结,将***的价值观与实际行为真正的结合起来。

3、教育总结阶段:(12月)

1)认真总结推进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落实整改措施,切

实解决存在的主要的不足,为企业文化管理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2)对企业文化建设情况全面评价,分析现状,总结成果,巩固成绩。召开年终总结大会,表彰先进,使员工日常工作行为符合集团企业文化要求,使公司日常管理行为符合集团企业文化要求。2010年企业文化的培训与考试

1、培训内容

2010的企业文化的培训可以按新员工、基层员工、中高级管理层人员不同层次需求进行相应知识层面的培训,新员工着重于企业发展历程、集团组织及战略、企业文化总体纲要、制度体系等知识的培训;基层员工培训知识重点在集团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及能力素质模型的学习、工作技能等;高级管理层着重于企业管理、集团发展战略、文化纲领的领悟等知识的培训。

2、培训目标

1)在全体员工的范围内,形成团队意识、沟通意识、服务意识、角色意识,培养主动学习、自我提高、融入企业的文化,促进员工整体素质的逐步提高。

2)对骨干管理人员,培养其团队建设的能力、团队领导的能力、发现和培养梯队人才的能力,从而提高各公司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

3)对公司决策层,通过培训和诊断工作的开展,了解公司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

在的薄弱环节,分析产生不足的各种原因,进而形成改进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对策,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员工的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在公司范围内形成学习型团队的企业文化氛围,使企业稳进、快速发展。

3、考试

1)组织部门:总裁(经)办

2)参考人员:正式员工(试用期员工除外)

2)方式:第一季度侧重于文化要点的记忆考试;

第二、三、四季度采取文化要点记忆与文化案例运用分析相结合的考试方式。

3)内容:以文化知识考点为线索,将重点放于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日常工作生活相结合的实际案例中,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的认识。

4)评分标准:第一季度文化考试有固定的标准答案;

第二、三、四季度考试大纲如下表所示:

5)评定等级:依据《企业文化建设评定办法》中的3.1条款:

A、基本合格[60-70分(含)];

B、合格[70-80分(含)];

C、良好[80-90分(含)];

D、优秀[90分以上]

6)评选流程:

①各部门每季季末将参评“经典文化案例”文字材料报总裁(经)办;

②总裁(经)办按评选标准完成材料初审和汇编;

③总裁(经)办将综合评分90分以上的“经典案例”材料报至企业文化建设小组进

行最后审核评定;

7)奖励: 奖励“经典案例”作者,每篇200元,在季度评优奖金中发放,并在企业期

刊中发表。2010年企业文化建设的考评

企业文化建设的考评由企业文化建设小组牵头组织,各公司总裁(经)办配合,按规定的考评时间及时对各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考评。

1、考评期:季度考评、年终考评

2、考评成绩依据:

季度考评:季度考核成绩

“法治进企业”活动实施办法 篇5

实施方案

根据**文件《关于开展“法治六进”活动实施方案》精神,**法治进企业领导小组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企业改革与发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坚持学法用法与建设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职工队伍相结合,坚持学法用法与建立和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相结合,坚持学法用法与加强企业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相结合,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法制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学法用法,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工深刻理解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全面了解宪法等国家基本法律知识,熟悉掌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知识,熟练运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进一步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树立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经营管理水平和依法维护企业及职工合 1

法权益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杜绝重大法律失误发生;积极探索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依法治企工作的开展,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供法治保障。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分层次抓好重点对象的普法教育。解决部分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不懂法、法治观念不强、不依法办事、违法操作、违法生产、违法经营的问题。

(二)依法规范企业在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行为,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三)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工会制度和其它民主管理制度,积极开展企务公开。

(四)针对企业自身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依法治理活动。

四、方法措施和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法治进企业”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根据地区《法治进企业实施办法》和《工作标准》及部署要求,安排具体的工作。

(二)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将“法治进企业”工作纳入企业综合治理考核内容,确定适当的得分比例。

(三)建立督查指导工作机制。县“法治进企业”工作领导小组对“法治进企业”工作半年督查指导一次,通过督

查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法治进企业”工作深入开展。

(四)加强“法治进企业”工作信息交流。“法治进企业”工作领导小组要办好信息简报,做好信息收集、编发和上报工作。

五、重点学习宣传的法律法规

分层次抓好重点对象的普法教育:

(一)企业全员学习《宪法》和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以及与企业和谐发展、稳定、诚信建设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各级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侧重学习安全、环境、资源节约、知识产权、公司、对外贸易、劳动管理、合同管理类法律法规;

(三)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重点学习与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

六、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在试点企业中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并及时发现和总结在试点企业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为全面开展“法制进企业”活动提供保障。同时做好对企业的监督、指导工作。每个季度督察不少于一次。

第二阶段:(2008年4月至2008年9月)。全面开展“法治进企业”活动,各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法治进企业”

工作实施方案、学习计划,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法治进企业领导小组及时总结典型,推广经验,进一步对企业开展“送学”活动,把“法治进企业”活动推向深入,同时,组织各成员单位做好调研、总结工作。

第三阶段:(2008年10月至2008年11月)。各企业要按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认真开展自检自查工作;“法治进企业”领导小组对各成员单位进行考核。

**“法治进企业”领导小组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实施办法 篇6

目的和依据

第一条 为更好地推进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的开展,贯彻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国发〔1996〕36号),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经贸资源〔1998〕716号)及省经贸委有关文件精神,鼓励资源综合利用,落实优惠政策,规范办理程序,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适用范围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主要是指: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对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和再生利用等企业(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辖区内所有申请和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单位。

实施部门

第四条 宁波市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委)是全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的政府责任单位。市经委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经委资源与能源处),具体负责全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和监督管理的日常工作。

申报和认定

第五条 申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项目能独立计算盈亏;

2.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有关标准;

3.有健全的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机构和人员,并有完备的财务、物资、质量、统计、商标、安全等生产管理体系、规章制度、规范的原始台帐、统计报表制度及相应的计量、质量检测手段;

4.从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还必须有专门的废渣储存装置或仓库,并使用准确的自动计量装置对生产过程所掺废渣进行计量;

5.不破坏资源,不造成二次污染,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六条 认定内容:

1.审定是否符合申报条件;

2.审定资源综合利用原料种类及产品(项目)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国发改环资〔2004〕73号);

3.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工艺流程、技术水平是否先进,产品质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4.审定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文件所规定的享受优惠政策的条件;

5.认定适用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种类和范围。

第七条 凡申请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单位(含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和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应向所在地的经发局(经贸局、发改局)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供以下资料:

1.申请报告、营业执照、代码证及税务登记证等复印件;

2.本单位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及生产经营情况;

3.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生产工艺、技术情况;

4.资源综合利用效果和不造成二次污染证明;

5.综合利用产品销售和原材料供应情况;

6.其他相关的计量、统计资料及财务报表;

7.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认定必须提供项目建设批复及竣工验收报告;

8.对列入特种行业管理的经营企业还需提供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9.墙体材料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还需提供市级以上建材产品质检部门出具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和产品放射性检验报告以及产品中掺30%以上废渣的有效证明材料(必须是抽样检验);

10.宁波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审批表(一式三份)。

申报材料内容要求真实详细,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受理部门不予受理。

第八条 当地经发局(经贸局、发改局)应在收到申请及有关材料20个工作日内,会同有关部门专家,对照申报条件和认定内容,做出初审意见。对未通过初审的单位,发出书面通知,说明理由。

第九条 宁波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收到县(市)、区经发局(经贸局、发改局)申报材料后,每季度组织有关部门及相关专家,对照申报条件和认定内容,对认定对象进行审查和认定。

未通过县(市、区)初审的单位,如有异议的,可直接向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咨询。

第十条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的认定,采用单位申报、台帐审核、现场检测、专家评审的办法。认定结果由市经济委员会行文公布,并抄送市国税、地税局等有关单位。

第十一条 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通过审查和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单位,发给宁波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证书》;对未通过审查和认定单位,发出书面通知,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企业书面申请、《认定证书》及有关材料,按现行税收法规、规定、管理权限和程序办理有关税收优惠事项。

第十三条 《认定证书》有效期为两年。有效期满需继续认定的单位应在有效期终止前3个月内重新提出申请。

管理和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将不定期组织重点抽查,发现有弄虚作假或不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项目),不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根据有关税收法规追缴已减免的税收。

第十五条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应予每年2月底前,向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上一的资源综合利用基本情况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情况。

第十六条 企业从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中获得的减免税金,应专项用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和生产经营。

第十七条 企业应在内部建立资源综合利用奖罚制度。对做出显著成绩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有关规定的给予处罚。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通过弄虚作假等手段骗取税收优惠或有背于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的行为。

第十九条 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单位不得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税务机关对未获得《认定证书》的单位不予办理有关减免税手续。

第二十条 对已获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的单位,在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资格。

1.改变产品生产工艺、配方,已超出《资源综合利用目录》范围和税收政策要求的;

2.已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

3.未完整建立基础统计台帐制度的;

4.造成重大污染及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

5.不对该产品(项目)进行独立核算的或核算不真实的;

6.不按规定报送有关资料的。

第二十一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单位,一经发现,收回《认定证书》,并取消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三年内不得再申报认定,主管税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及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对伪造《认定证书》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有关用语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是指符合本办法第二条款的内容,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企业(项目)或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认定。

所称废旧物资,是指在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品,包括经过挑选、整理等简单加工后的各类废弃物品。

废旧物资回收的主要品种包括:各种废旧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塑料、废纸、废玻璃、废油、废旧家用电器、废旧电脑及其他废电子产品和办公设备。

解释和实施日期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经委负责解释;具体涉及税收管理方面的问题,由税务部门负责解释。

非公企业职代会实施办法 篇7

在对由山东建设建工有限责任公司及山东建工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XYZ公司的调查中发现:2009年前该公司未采用集中核算制, 由于工作流程不顺畅造成的内部损失成本及外部损失成本高达37%及43%;而在采用了集中核算之后, 内部损失成本及外部损失成本分别降至2012年的21%及25%, 且呈继续下降的趋势。这从现实角度验证了集中核算制的有效性,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一、会计集中核算概述

(一) 会计集中核算的定义和特点

企业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在集团式企业内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 将集团下属单位及项目部的会计核算业务, 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各下属企业的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主权和会计责任主体不变, 按照“集中管理, 统一开户”的原则, 实行分户会计集中核算。核算中心承担了下属企业的“代理记账”业务, 下属单位实现会计和财务的真正分离, 不再从事会计核算业务, 而将主要精力放在财务管理方面。

按照上述定义, 可以看出会计集中核算实现了机制上的创新, 即“三分离一公开”: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分离;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的分离;会计凭证的存放管理与形成单位相分离。

(二) 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

现在, 会计集中核算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方式, 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在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上效果明显, 体现在以下方面:

1. 集中管控能强化投资管理, 优化投资方向。

集中管理将集团的项目资金完全置于集团的监控之下, 从总体上把握资金投向和重点投资项目, 避免分散投资及重复建设, 确保资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 还可避免出现财权分散、下属单位各自为政的不利局面, 项目负责人卸下会计审核责任后, 也有更多精力投身于项目的建设。

2. 制度化和专业化的财务处理能

优化会计信息质量, 强化财务管理职能。项目会计易受外界干扰, 处理不当会出现虚增潜亏。集中核算则可使财务人员的工作制度化, 降低其受外界干扰的可能性, 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真实性。此外, 会计集中管理在集中财务权限的基础上将战略决策职能和财务的执行职能分离, 实现了会计核算的专业化, 降低了财务管理成本, 完善了财务管理职能。此外, 财务人员的直接领导方为核算中心, 有效遏止了贪腐和监守自盗等不正之风。

3. 能够提高自身整体实力, 强化企业财务监督效果。

工程量大、管理面宽及资金规模大等特征致使建筑企业在财务监督审核方面有诸多漏洞;多次分包也容易导致工程核算双方的财务数据不对等, 易产生资产流失。因此, 必须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严格项目资金流向和财务管理、提高事前监督效率, 确保各部门责权统一, 加强资金管控力度, 从而推动企业良性发展。

4. 促进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集中核算前, 各项目部业务单一, 有些会计人员甚至罔顾财务制度, 按照自身习惯核算, 随意性大, 出现核算不实, 财务管理混乱;集中核算后, 统一了会计核算办法, 核算内容更加准确, 在强化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 提高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工作效率。

5.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整体融资能力。

会计集中管理后, 企业集团取代各子公司进行信贷活动, 提升了企业集团的对外信用额度, 融资能力与偿债能力得以加强, 更易于从银行获得融资, 为公司的发展和提高竞争力提供充足资本。

二、建筑施工企业当前内外部形势分析

集中核算也需因地制宜, 只有摸准国情, 才能找出适合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集中核算制度。通过比较分析,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特征呈现在以下方面:

1.建筑施工企业的信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屡遭破坏, 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建筑施工企业是利用投标获取承揽工程项目的资格, 信誉对于一个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但是, 近年来建筑施工行业经济运行环境多变, 施工企业与很多客户之间的不信任现象严重,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由于不断攀升的应收账款、资金垫付以及急剧增多的财务经费而遭到严重破坏, 致使建筑施工企业步履维艰。

2.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完善, 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传递。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在变革创新的过程中, 在很多旧问题尚未解决的同时形成许多新问题, 有些问题甚至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形势。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产权不明晰, 权责不明确, 各个机构缺乏合理有效的制约和配合, 财务管理较为混乱;同时, 由于很多事情需要层层上报, 资金需要层层下拨, 这也使得决策响应时间变长, 不利于及时决策。

3.企业经营成本过大。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一个工程项目从工程信息的取得到中标签约, 少则几个月, 多则几年, 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极大。大额的经营成本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沉重负担, 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4.债权、债务不能及时清理。竣工工程结算工作严重滞后, 大量存在多年应收账款, 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和损益的真实可靠性;存在大量预付分包工程款挂账, 形成企业资产的虚增或潜亏。

三、建筑施工企业集中核算的具体实施

(一)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统筹规划

预算的编制要把握“先急后缓, 统筹兼顾, 量入为出, 保障重点”的编制原则, 采取上下结合的程序模式进行编制, 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选择控制重点。在项目进行及财务核算过程中, 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控, 发现预算执行差异, 及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及时调整执行偏差, 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

(二)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集中核算管理制度

应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管理程序、提高会计专业化核算水平, 保证财务工作的正常、安全平稳地运行。在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方面, 建立企业会计核算中心账务系统, 按照财务事前预测、会计过程监控、数据决策分析三阶段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 外派到下属单位的会计人员主要履行会计监控职能。

(三) 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

度, 实施动态监控

成本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动态监控之间有着紧密联系, 会计核算中心应外派会计人员到下属单位或部门施动态监控。首先, 在施工过程中, 做好成本核算分析和检查。要求项目部定期报送单位工程工作量分析报表, 各项费用消耗与预算的差异分析报表, 并对发生的差异原因做出分析和说明, 视具体情况做出及时调整。其次, 财务部门要会同审计等部门, 定期对项目部管理人员的费用开支情况、材料消耗情况、分包工程清算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恶意拖欠情况等责任成本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差异, 做好抵补和调整工作。最后, 工程完工结算后, 竣工项目的各种剩余材料应由财务等部门会同项目部根据成本核算原则进行处理, 总分包结算全部结清, 应上交款项全部足额上交, 清理内外部往来款项。此外, 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应定期到下属单位或项目部进行调研和审计, 监督工作应利用电算化、网络化等手段, 逐步推行和建立远程报账、实时查账等功能系统, 实现财务数据资源的及时共享。

(四) 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 强化集中核算管理

会计集中核算严格了流程, 对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财务会计人员加强学习, 积极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 完善工作制度, 理顺工作流程, 恪守职责权限, 严把会计核算关口。在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的同时, 还应持续强化思想和政治觉悟, 以法、以规约束核算行为, 做好对经济业务的监督控制工作。

四、结语

铁路部门实施新退票办法 篇8

按照新办法,旅客为他人办理退票手续时,须凭乘车人的有效身份证原件;如果没有乘车人的有效身份证原件,也可以凭代办人有效身份证原件和乘车人的有效身份证复印件办理退票。旅客本人办理退票手续时,须凭购票时提供的有效身份证原件办理。

铁路部门提示,对于身份证原件丢失的旅客,可到车站公安制证处开具临时有效身份证明后办理退票。此外,针对部分旅客反映12306网站购票退款未及时到账等问题,铁路部门表示,旅客除拨打投诉电话外,还可利用电子邮件投诉。

得知“西宁下陨石雨”的消息后,为得到一颗陨石,今年2月21日,济南市民黄传舰独自一人坐火车赶赴青海寻找。28日,他把捡到的一块近40克重的陨石拿到省地矿局地矿科技馆鉴定,结果让他喜出望外:这确实是一颗陨石。“陨石卖的话一克要500美元,但我要把它好好收藏起来,圆小时候的一个心愿!”他说。

》的MV悄然走红。网友们纷纷留言,认为这是目前最好的写小火车的音乐。据悉,该MV单曲的作者是民间自由音乐人刘仲明。他原本是嘉阳煤矿一名普通矿工,在嘉阳煤矿生活、工作了20多年。对音乐的热爱,使其成为一名职业音乐人,创作出了许多作品。

到台北市区,为了避免吊嗓子时声音太大影响邻居,她每天清晨来到铁轨旁,趁火车经过时亮开嗓子练声,火车一走立刻打住,直到下一班火车再来,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多。1994年,凤飞飞曾因慈善事业低调来到北京,与丈夫赵宏琦共同捐赠人民币60万元在广西凌云县成立希望小学。

,由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制造的和谐3B型0499号电力机车运抵苏家屯机务段,经整备后上线运行。至此,大连机车公司自主设计研制的500台世界单机功率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和谐3B型9600千瓦大功率交流传动货运电力机车全部完成。

日前,太原铁路局拿出近百万元对180项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进行奖励,以此激发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增添活力。一个个“金点子”解决了一大批重点和难点问题,促进了全年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推进了全局的创新发展。

中越贸易回暖,继2010年全站运输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11年达到1.25亿元之后,凭祥站今年的运输经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截至2月20日,该站发送货物11.9万吨,超年度计划进度。

打击倒票“猎鹰战役”和打击流窜“铁鹰”行动,圆满完成了各项春运安保任务。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公安机关共查破倒票案件3794起,抓获倒票人员4365名,关闭售票诈骗网站37个。

工会、职代会及妇女工作管理办法 篇9

工会、职代会及妇女工作管理办法

(藏天工字[2002]6号)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更好地保障工会组织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地位,发展工会组织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部门规定,制定公司工会、职代会和妇女工作管理办法。

第二条:公司工会在西藏交通厅工会和公司党委领导下,依照《中国工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独立自主,协调配合地开展自身工作。

第三条:公司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维护职工民主管理的权利;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个维护”相统一的原则,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组织职工进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协调劳动关系,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推进企业改革的发展,全面履行工会职能。

二、公司工会组织设置

第四条: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设立企业工会委员会,委员由7人组成,设工会主席1人。

第五条:公司工会依照《工会法》、《民法通则》的规定,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第六条:公司工会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独立办公,设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女工委员会、劳动争议领导小组、厂务公开领导小组、职代会办公室等职能部门。

第七条:各分公司根据各自情况相应成立工会委员会,设立主席1人;设女工委员会、职代会办公室等职能部门。

三、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第八条:公司以职工代表大会为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公司职代会设主任、副主任、秘书各一名。按有关法律、文件规定,行使民主管理职权。

第九条:各分公司职代会负责本单位的须经职代会讨论通过的有关事项,报公司职代会讨论通过。

第十条:职工代表大会职权:

1、听取和审议公司发展和经营重大决策方案的报告,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

2、讨论通过集体合同草案和其他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

3、审议决定公益金使用方案和其他职工福利的重大事项。

4、评议监督公司董事、监事和其他领导,对公司领导的德、能、勤、绩进行评议,提出其奖励和任免的建议。

5、其他适用法律规定的须经职代会审议或决定的事项。

四、妇女工作

第十一条:公司工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工会妇女职工委员会条例》设置女职工委员会,代表和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第十二条:公司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由5人组成,经民主协商,推选符合条件的一名女职工担任主任,处理女职工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

第十三条:各分公司女职工不足25人的,设立女职工委员,代表和维护各分公司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女职工委员会团结、带领女职工发扬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立功建业;对女职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女职工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参与企业决策。

第十五条: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积极发现、培养女干部,并向有关部门推荐女干部,积极为妇女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并监督、协助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制定有关保护女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

五、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第十六条:建立健全工会与公司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关系双方行为,增进双方合作,共谋企业发展。按照“平等合作、协商一致、维护正常生产贸易工作秩序”的原则进行集体协商

和签订集体合同。

第十七条:职工是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的主体。公司与职工双方代表,组成以签订集体合同为任务的集体协商会议。协商期间,公司方面的首席代表为公司法定代表人或其指定的代表担任;职工方面的首席代表为公司工会负责人。双方或一方首席代表不能参与集体协商时,应该由其书面委托的授权代表为出席代表。

第十八条:公司与工会,认真做好协商准备工作,重要协商的内容,工会应通过全体员工充分酝酿,提出符合企业实际又为大多数职工接受的要求。

第十九条:集体合同的内容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安全与卫生、女职工特殊保护与合同的期限、变更、解除、终止以及集体合同发生争议时协商处理的约定、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双方认为应当商定的集体内容。

第二十条:每年经过集体协商,修订、修改集体合同的款项。

第二十一条:集体合同草案提交职代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后,由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工会负责人签订,并按法定程序报经区劳动部门审议后即生效。集体合同对公司和全体员工具有约束力。员工个人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其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履行集体合同中引起的争议为集体劳动争议,公司内部协商不成的,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按法定程序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非公企业职代会实施办法 篇10

1.目的为了帮助公司新进员工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及操作流程,教育和引导广大员工立足岗位,敬业爱岗,熟练掌握各项业务技能和理论知识,消除紧张焦虑情绪,积极融入到公司,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一线操作职员工。

3.主要内容:

3.1.师徒关系期限为一个月。

3.2.师傅基本条件:工作满3个月以上的员工,性格外向,有责任心,有一定沟

通能力,有耐心,熟悉公司基本规章制度。

3.3.师傅职责:主动关心徒弟的工作状态,为徒弟答疑解惑,给徒弟指导讲解岗

位工艺质量和安全要求,做好正面引导工作,帮助徒弟积极融入到班组里。

3.4.徒弟职责:尊重师傅,虚心向师傅学习。

3.5.拜师仪式:为体现正式的师徒关系,由班长主持,在班前会为新员工指定符

合条件的员工为“师傅”,并要进行拜师仪式,如向师傅弯腰敬礼,并喊声:“师傅”。班长同时在班前会上,向新员工说明有问题都可以找师傅或班长反映解决。另外优先安排新近员工相邻岗位员工为“师傅”。

3.6.制造部进新人后,第二天需将最新师徒关系登记表发人力资源部备案。综合部要妥善保管好相关资料,定期整理归档备查。(登记表见附件。)

4.考核

4.1.由班组长指派“师傅”人选,如新人工作满1个月,并达到基本岗位要求,师傅可得50元/人的奖励(一次性),师傅带新人越多奖励越多。

4.2.考评流程:每月2日,节假日休息顺延,人力资源部将工作满1个月新人名单

发制造部人事统计员,制造部人事统计员按照表格要求分别让班长、设备工程师、技术员和安全员对新员工进行打分,综合得分在60分以上为及格,表示该新员工达到基本岗位要求。师傅方可获得奖励。(新人考评表见附件。)

4.3奖罚对等:师傅带徒期间,徒弟在工作中受到表彰和奖励的,师傅对等享受;徒弟在工作中迟到早退、违反工艺质量要求、违反公司安全相关要求被负激励的,师傅对等承担。新人获得表彰或奖励的情况,由奖励发布部门在拟制报告时将师傅奖励或表彰包含在内。负激励时,同样由通报拟制部门负责将师傅的负激励一并拟制在通报内。

网络视频会议保障实施办法探索 篇11

【关键词】视频会议、保障、程序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027-01

随着基础网络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拓展,视频会议作为一种便捷可靠的通信方式,已成为上级部门部署任务、指挥决策和实时情况掌控的重要手段。能最大范围的保证下级人员现场领会把握上级意图,达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效果,据对不同单位部门的统计,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领导者热衷于远程的网络指挥,既节约人力成本,又能排除旅途安全的不可控性,便捷实时高效。但只有设备的良好运行才能保证会议的流畅,否则便捷高效也就无从谈起。如何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转、弥补设备自身的不足,制定一套稳定高效的视频会议保障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针对百人以上的大会场及下属分会场的保障问题,从保障范围、审批程序、保障实施和责任区分四个方面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一、视频会议保障范围

由于视频会议系统的实时性和可交互性,即使在千里之外,与会双方或几方也能实时面对面的进行交流讨论,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上级部门部署工作任务、下达各类指示要求的会议。这类会议偏重于要下级人员端坐静听认真记录,对会议内容的可回放性要求比较高,由于发言者的语速或语调问题可能导致与会者对发言内容领会不清,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会议录像,实现会议内容的回放。

2、对下级单位工作情况进行实时指挥和监控。这类会议对实时对讲和现场画面的要求很高,上级部门要掌握全面的现场情况,不仅需要听到处置人员的现场描述和处置建议,还需要根据看到的 现场事态来进行决策。作为通信保障人员,要保证尽可能多的现场信息呈现在上级部门面前,为上级定下决心提供充分的依据。

3、依托网络实施的各种业务的集训和网上作业。这类保障对各类信号的接入和转换有比较高的要求,当培训内容有疑问的时候就可能转变为讨论,保障人员不仅需要调试好各类信号,还需熟悉会议议程,做好转播衔接工作。

二、审批程序

审批程序是视频会议顺利召开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大型会议由于有参加的单位多,通过相关领导的审批,达到合理分工、权责分明的目的。

1、上级部门组织召开的会议。这类会议无须审批,直接由承办处室向通信处下达保障通知,明确会议事项,保障分队实施保障。

2、本级集合下属召开的会议。由于这类会议的前期准备工作较多,包括会议组织、设备调试、会议转播等工作,承办处室应在会前2小时向通信处室了解会议设备是否满足召开视频会议的要求,然后递交上级领导审批过的会议通知,然后向其他分会场下达参加会议的通知。

3、其他临时性会场保障。由承办处室直接与通信处协调具体实施方式,通信处给与配合。

三、会议保障

从保障的具体实践经验来看,会议保障可分为组织保障和转播保障。承办处室负责组织保障,包括会议议程、会议资料、明确会议注意事项、会议情况收集等;通信处协调保障分队负责设备保障,包括会场灯光音响设置、设备安装调试、会议转播等。

1、组织保障

批准召开视频会议后,会议承办处负责人至少提前2小时将承办文件(复件)送通信处室,会议议程应填写于视频会议保障任务通知单上,如有多媒体资料需在会议中转播,应在会前2小时向设备保障人员提供,进行试播。

2、转播保障

转播保障是会议的重头戏,直接关系到会议能否顺利召开和达到预期效果。在实践中我们采取建立4人保障小组,岗位专人负责制度,将会议转播分为视频切换员、网络联络员、调音员和会场监控员四个岗位,为每个岗位配备训练有素、技术过硬的操作手,由指定领班员统一调度。这里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应将这些岗位集中在一个房间,这样便于转播过程的协调沟通,最大限度地减少操作失误。

1)设备调试

会议保障组于会前2小时到达保障现场调试设备,根据岗位职责检查各自设备运行状态,包括会场照明是否合理、音响工作是否正常、各类显示设备图像是否清晰,会议开始前一个半小时,由领班员对所有分会场点名进行设备测试,详细记录各分会场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故障排除方法。

2)会前准备

会议设备开启运行正常后,会议保障组领班员应及时组织各岗位操作员熟悉会议流程,明确转播过程中的相关事项和要求;所有准备工作应在会议开始前30分钟完成,此时主会场调音员可播放会场须知和音乐,这样便宜各分会场随时测试自己的设备运行情况;同时视频切换员可根据需要将各分会场图像按编制序列在辅助屏幕轮循播出,以便领导掌握各会场的准备情况;在会议开始前30秒关闭音乐,调整镜头和打开话筒准备开会。

3)会议转播

会前准备到位以后,会议转播过程主要由视频切换员来完成,其他三个岗位主要投入到监控和协助上来,领班员则随机抽查分会场的视听情况。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操作员与会议现场是隔离的,为保证会议现场的视听效果,所以需设置会场监控员来进行现场监控,协调其他岗位处理会场临时情况,同时也可为不便出入会场的领导代办紧急事项。调音员主要监控会场音响和送达情况,网络联络员主要监控各会场的网络连接,及时处理掉线、断连等突发情况。

4)会场显示设置

会场主屏显示会议上级图像,辅屏可显示本会场或各分会场轮循图像,如有更多的辅助屏幕,可对各分会场进行编组显示,确保领导能随时掌握分会场的视听情况。当需要与某一单位进行对话时,主屏及时切换至该单位,打开对话通道。

5)摄像要求

摄像时应结合实际情况,以使观众不对会议内容感到厌倦乏味为前提来进行。主会场可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哪里有发言镜头就打向哪里,发言内容较长时可适时调整镜头,特写其他参加会议的领导和会场,整个过程一至两遍即可,不要重复累赘;下级会场参加会议时,本地会场镜头始终保持会场全景,以最大角度向上级会场呈现参加会议全员,镜头的切换要做到准确自然,切换时机灵活掌握。

6)结束会议

会议结束方式为自上而下逐级结束,特别是召开多级会议时,直接上级还未宣布会议结束时下级会场不得私自结束会议,以免造成会议内容的漏听。结束后领班员及时将会议录像资料刻录送交承办处室保管,而后组织会议保障讲评,对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做好登记。

四、责任区分

为了更好地完成保障工作,责任的区分是必要的,各级明确自己的责任后为圆满完成保障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承办会议的处室主要负责下达召开视频会议通知,确定会议议程,提供会议文字材料和多媒体资料,协调会务保障,维护会议秩序。

2、通信处主要负责协调会议保障相关事宜,按照领导和承办处室的意图准时无误地指导完成保障工作,对保障工作负指导都督的责任。

3、保障分队负责视频会议的具体实施和技术保障,在平时做好视频会议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和操作员的培训工作,随时掌握设备的工作性能和运行状态,对保障任务提出合理建议,对下级分会场的保障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苏育挺 金富玉 张承乾 即时通信系统中的音视频处理技术 电视技术 2012,1期:37页

[2]齐晓燕 电视互联网系统设计与应用 电视技术 2012,2期:51页

[3]王金宝 用“严勤细实”的作风,搞好安全播出管理 电视工程2011,1期:28页

[4]席鲁江 现代电视播出系统设计理念探讨 电视工程 2010,2期:50页(50)

非公企业职代会实施办法 篇12

一、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政策依据和现实必要性

1. 从法律层面上看, 坚持和完善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充分的法律保障和政策规定。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第一章总纲中明确规定:“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 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 实行民主管理”。《企业法》规定:“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公司法》规定:“公司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 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 实行民主管理”。同时, 《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 都对职工代表大会赋予明确的权利和政策依据。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一系列党的纲领性文献, 对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都有明确要求。特别是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 推进厂务公开, 支持职工参与管理,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2. 从现实需要上分析, 职工代表

大会制度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一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实行推动了企业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 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 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成, 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公开、民主、监督基础上, 实行科学民主的管理方式。推动企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必须坚持专业管理与民主管理相统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正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民主的企业管理制度。二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加强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对企业经营者权力的重要监督制度, 通过企业经营者向职工代表大会述职述廉, 把领导人员的廉洁自律情况和经营管理行为置于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 有力推动了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三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通过职工代表大会, 能有效引导职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 使职工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企业管理, 有利于把职工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与党和国家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以及企业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不断扩大职工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 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的民主要求。

二、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基于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所具有的充分的法律、政策依据和现实需要, 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的长期努力, 我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也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 国有企业普遍坚持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为保障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 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已经成为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新的形势下, 由于产权关系、政企关系和企业内部组织体制、管理办法等都在大变革、大调整, 在企业对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的最大追求以及市场经济固有规律对企业行为的自发性支配等因素的作用下, 也使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遇到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 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工代表大会职权落实不到位。在现实工作中, 一些企业的重大改革决策不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 少数企业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不公开, 不经过职工代表大会通过, 因此引发的不稳定问题仍时有发生。通钢事件再次警示我们, 要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处理好劳资矛盾, 最重要的是政府和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知情权、职工代表大会的审议通过权, 协商处理好涉及职工群众权益的有关问题。二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本身, 存在着与当前企业实际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是制度不健全、机制不适应、程序不规范。一些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作出的重大决议, 不能充分表达职工群众的意愿。一些企业职工代表大会重形式、轻内容, 甚至走过程, 挫伤了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一方面有着充分的法律依据、政策依据和迫切的现实需要, 一方面又面临挑战、存在诸多困难, 那么,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其一,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尽管现在有多部法律对职工代表大会有规定, 但是一个共同的问题是执法主体不明确, 法律法规中没有设定相应的具体的处罚条款, 客观上造成违法者不承担法律责任, 缺乏强制性。其二,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真正融合。新形势下对职工代表大会的地位、职权规范不明确。尤其是“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仍有争议, 职能交叉, 直接影响到职工代表大会作用的发挥。其三, 部分企业行政领导对认真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重视不够。有的认为, 现在有董事会、监事会, 开不开职工代表大会无关要紧;有的认为, 职工代表大会管的太宽了, 使经营者放不开手脚, 影响行政效率。甚至有的人在“依靠谁”的问题上发生了动摇, 认为劳动力是商品, 在现代企业中职工只是雇佣的劳动者, 应受“老板”支配;“主人翁”应该让位于股东;在现代企业里, 决定重大事情已无须职工参与, 等等。所有这些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应采取的新措施

1. 切实加强培训教育, 着力解决好企业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

实践证明, 解决好企业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 对于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十分重要。要明确规定把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知识和民主管理知识的学习, 纳入企业领导干部培训计划, 作为企业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 常抓不懈。通过培训和教育, 让大家真正认识到, 企业民主管理不仅是职工依照法律的规定, 以主人的身份, 通过职工代表大会, 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 而且更是一种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让大家必须深刻认识到, 企业民主管理对于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促进企业发展;对于满足职工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促进人的发展, 实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职工个人利益的协调与统一, 进而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合力至关重要。让大家必须深刻认识到, 工人阶级是基础。加强民主管理, 既是党依靠工人阶级的具体体现, 也是广大职工在国家和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的根本体现。只有实行职工民主管理, 才能确立职工主人翁地位;只有确立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企业党组织开展各项工作才有“依靠”, 其政治核心作用也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否则, 这个“核心”就会虚而不实。

2. 切实加强立法工作, 着力解决好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依法进行规范和管理。以法律的方法解决企业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问题具有根本性。当前, 要高度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 即立法和执法问题。现在关于职工代表大会的法律规定散见在多部法律当中, 不仅执法主体不明确、处罚措施不具体, 而且法律规定不系统、不集中。紧迫的是国家应当出台一部规范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专门法律。并且, 在研究确定立法宗旨时, 应当认真总结我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经验, 充分体现这样几个层面的意义:一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二是促进企业经营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三是协调建立稳定和谐的劳资关系。关于执法, 关键是要切实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

3. 切实加强职能建设, 着力解决好职权职责不规范的问题。

加强职能建设是当前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着重落实和加强四个方面的职能:一是审议建议权。职代会应听取企业工作报告, 审议企业经营方针、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财务预决算等重要事项的报告;审议企业改制方案和重大改革措施等等, 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审议通过权。职代会应审议通过企业提出的企业改制中的职工安置方案、职工奖惩办法及企业其他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规章制度;应审议通过经企业和工会协商提出的集体合同草案、企业年金方案等等涉及职工切身职代会应在企业党组织领导下, 听取企业领导班子成员报告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的情况, 并由职工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四是民主选举权和法律法规赋予的其他权利。当然, 由于各企业的产权结构、组织构架差异比较大, 不同层面的职代会的职权配置应当坚持与企业行政权力相宜的原则, 科学合理的确定。

4. 切实加强工作协调, 着力解决好同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问题。

依照现行法律法规, 董事会行使经营决策权, 经理层行使经营管理权, 监事会行使监督权, 职代会行使职工民主管理权。董事会依照公司法, 对企业经营计划、投资方案等重要事项行使决策权, 职代会对企业重要事项行使审议建议权。董事会、经理层在制订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关方案时, 要充分听取职代会的意见, 职代会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有审议通过权。董事会、经理层行使企业人员聘用权, 职代会对企业经营班子成员行使评议监督权。同时, 要坚持依法落实董事会、监事会中职工代表的数量, 充分发挥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作用。职工代表大会依法选举职工董事、职工监事, 职工董事、监事必须向职工代表大会负责, 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接受职工代表的监督、质询和考核。

5.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着力解决好工作推进不力的问题。

上一篇:燃气场站运行管理制度下一篇:上海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