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原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精选9篇)

中原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 篇1

摘要:近年来,国家十分注重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区域经济总体的战略布局。而国务院于今日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则把中原经济区发展作为重要战略,从话题的正式提出,到上升为国家战略,前后仅两年时间。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战略意义。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势在必行。本文侧重分析中原经济区发展和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大学生群体、农业基础地位、区域协调发展、指导意见

正文:

一、中原经济区的区域范围概念和战略定位

(一)区域范围和概念:中原经济区是2010年提出的,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北依京津冀,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经济相连、使命相近、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区域范围主要包括河南全部和鲁西南、皖西北、晋东南、冀南等周边地区。

大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题,还包括安徽淮北、宿州、阜阳、亳州,山东菏泽、聊城,河北邯郸、邢台,山西的晋城、长治、运城等周边省份约12个地级市。建设大中原经济区以郑州、邯郸为核心和龙头,以郑州、洛阳、开封为骨干,以中原城市群为依托,沿三线(陇海线、京广线、京九线)、两河(黄河、淮河)和高速路网推进。依托中原经济区把郑州建设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把商丘、安阳、南阳分别建设为辐射豫鲁苏皖、豫冀晋、结合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及重要战略支点。

(二)战略定位:《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概括下来即为:成为中国重要的粮农基地、中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中国重要经济增长极和战略支点交通枢纽物流中心。

二、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意义

中原经济区总人口约1.5亿,粮食产量占全国的七分之一,经济总量占全国的八分之一。作为中国的地理核心区域,中原经济区区位优势突出,人力富集,资源丰富,更是中国粮仓,客观上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区。但长期以来,一直属于欠发达地区,急需扶持。

《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意义,主要有: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为全国同类地区创造经验;加快河南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动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

三、中原经济区发展和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知: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势在必行,意义重大。而此项战略意见的提出将会使河南经济腾飞迅速发展。在此种形势下,势必会兴起大量的新兴的产业和发展模式,对促进就业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则更应把握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促进自身的发展。接下来我们会根据国务院的指导意见着重考虑中原经济发展能为大学生带来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契机。

四、如何利用中原经济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鼓励大学生从事农业事业

指导意见中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都把农业作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第一要务,内容如下:“坚持稳粮强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集中力量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巩固提升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建设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着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打造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不断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建立粮食和农业稳定增产长效机制,走具有中原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夯实“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

由此可知从事农业事业、享受政策优惠可以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条重要路径,可以获得大量的政策优惠和支持。

“把河南建成全国重要的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支持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豫北豫西山前平原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优质大豆、优质水稻产业带建设,大幅提高吨粮田比重。优先安排并重点支持重大控制性水利工程、低洼易涝地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和大中型灌区建设,加大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力度,增强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在保护地下水的前提下,在井灌区因地制宜实施“机井通电”和“以电代油”工程。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提升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支持发展现代种业,建设全国小麦、玉米育种创新基地。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项目中央补助力度,逐步取消粮食主产县县级配套等。”

以上政策举措一定会对农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从事农业将会取得较大收益,大学生还可以利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科学知识趋利避害寻求商机,是一个很好的就业渠道。

(二)抢抓产业转移机遇,选择适合大学生自己发展的领域创业就业

指导意见中,中原经济发展第二位重要的战略目标是“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立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带动“三化”协调发展。”根据政策指导,大学生就业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从事各地优势主导产业。郑州、漯河、鹤壁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面制品、肉制品、乳品果蔬饮料等优势产业;节能、环保和绿色建筑材料等产业;根据各地区不同优势推动洛阳、安阳、新乡、平顶山、南阳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支持焦作、濮阳、三门峡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2)有条件的大学生可以创业新兴的产业。包括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先导产业发展;和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超硬材料、高强轻型合金;动力电池、电动汽车、光伏材料、节能环保成套装备、纤维乙醇等;

(3)从事服务业。包括信息服务、创意设计、会展、服务外包、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物流、文化、旅游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从事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工作。

以上分析都是根据中原经济区接下来的发展趋势所选择的较为有生命力的各种产业,符合大学生就业创业和就业的要求,可以作为借鉴。

(三)从事基础设施建设事业,提高发展保障水平

指导意见指出,“加快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重要保障。”这可以作为大学生就业的另一个指导方面,主要可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1)交通方面。因为需要巩固提升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推进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把郑州机场建成重要的国内航线中转换乘和货运集散区域性中心,提升郑州铁路枢纽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改造提升洛阳、安阳、商丘、南阳、信阳、三门峡、漯河、新乡等地区性交通枢纽,形成与郑州联动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格局;因此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可以作为大学生择业的一个重要选择。

(2)能源方面。随着煤炭资源勘查和大中型矿井建设的大幅推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已愈发重要。因此规划建设外电入豫通道,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做好南阳核电厂址保护工作已提上日程。随之而来的众多就业机会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便利。

(3)水利方面。黄河、淮河大江大河治理;河口村、出山店、前坪等大中型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和蓄滞洪区建设,山洪灾害防治;南水北调中线及配套工程建设;城市供水设施及应急备用水源建设;黄河小浪底枢纽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贯通工程前期工作;黄河中下游沿线综合开发示范区等工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后勤保障等需求量急剧增加,为大学生择业提供巨大机会,我们需要好好把握。

五、结束语

本文着重分析了指导意见中对中原经济区的定位,剖析了中原经济区在区域经济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原经济区,尤其是河南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接下来的创业和就业前景指明了方向,是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和坐标。文章通过分析找出了比较有前景的发展方向和职位类型,反映了中原经济区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希望可以起到作用。

参考文献:1.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2.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解读: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中原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 篇2

河南省作为高校毕业生人数大省,就业工作一直紧抓不懈。今年,省政府出台包括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允许高校毕业生在就 (创) 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等27条“含金量”十足的政策举措,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力争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对于今后一段时期,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哪些规划,日前,本刊就此采访了河南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吕冰。

上下合力推进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记者:作为毕业生生源大省,2011年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如何,主要特点有哪些?

吕冰:2011年全省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44.6万人,同比增加4万多人。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截至9月1日,全省共有35.9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同比增加4.2万人,就业率达到80.56%,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今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卢展工作出批示,要求全省上下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省长郭庚茂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艳玲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履职后首先到厅就业指导中心视察调研,明确要求要站在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输送高质量人才,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高度,全力以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二是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省政府先后多次召开省长办公会,并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贯彻国务院[2011]16文件的实施意见,完善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在基层就业方面,服务期内的“三支一扶”大学生补贴标准由原来的500—800元/月调整到现在的1500—1800元/月;对服务期满且考核优秀的服务基层项目毕业生,可由其所在服务单位直接聘用或在服务地其他事业单位调剂聘用;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河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规定凡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自愿到我省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工作,符合条件者和参军入伍毕业生一样,可享受每年最高6000元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在创业方面,大学生自主创业每户每年可享受8000元为限额的税收减免优惠。同时,对接纳毕业生就业达到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优惠,优化就业渠道。三是基层就业稳步推进。今年70%以上的已就业毕业生是在基层就业创业,“特岗教师”、“志愿服务西部”、“志愿服务河南省贫困县”、“三支一扶”等各类基层项目得到稳步推进。四是指导服务扎实有效。通过开展人员培训、评审就业创业课题、完善课程体系、举办教学技能大赛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途径,全面提升了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毕业生择业观念明显改观。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信息功能,开辟出网上双选会、行业类供需见面会、区域性就业市场、校园内部小型招聘会、知名企业专场招聘会等五种就业双选模式,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双向选择平台。全年共举办校园双选活动120多场,各类专场招聘会8000多场,提供就业岗位33.6万个,帮助近80%的毕业生在离校前实现就业。五是预征工作全国领先。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新形势下加强征兵工作的意见,从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为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予以充分政策保障。今年全省预征报名人数达到4.1万,最终确认2.3万人,两项数据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在兵源紧张的形势下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六是创业教育及实践活动广泛开展。通过推广创业教育示范校经验、征集毕业生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开展创业服务进校园、创业项目展示和推介活动等方式,引领全省高校把创业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大学生创业观念和能力不断增强,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人数也较去年有明显增长。七是专业调整力度加大。引入社会第三方评价,深入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建立和完善了就业评价反馈体系,深化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职能。

赛事促就业影响深远

记者:河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圆满闭幕。这项赛事自2006年开展以来,已经成为全省高校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一项传统赛事活动,深受学生、教师关注。您认为,这项工作对于促进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哪些重要意义?通过大赛,对今后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哪些启示?

吕冰:河南省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已成功举办4届,在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就业观念亟待进一步转变的情况下,举办此活动意义尤为重大。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大赛在形式和内容上逐渐成熟,在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引领和示范职业规划实践、唤醒大学生的就业自助意识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大学生提高职业素质与就业创业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总体来看,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一是大赛有利于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大赛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了解目标职业、发展路径,明确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从根源上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省内历届大赛的跟踪调查显示,参赛选手就业前的准备更加充分,就业自助意识和就业自信心更加坚定,大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二是大赛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以赛代会,通过职业规划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模式,更能引起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水平,深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内涵。大赛为推动河南省构建入学教育、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及就业指导教育相结合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做出了积极而深入的实践探索和有效论证。大赛作为促进就业类实践活动之一将成为解决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三是促使全社会更加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赛自2006年举办以来,河南省政府副省长徐济超一直十分关注并作批示,省政协副主席梁静等各有关厅局省领导出席历届大赛开、闭幕式,各级新闻媒体对大赛进行跟踪报道,企业方面主动合作,高校和学生广泛参与,4届比赛共有约80万大学生参加。有关部门联动,社会全员参与,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收获了来自全社会的支持和关爱,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积足了底气,攒足了后劲。四是有利于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本次大赛中,很多学生将职业定位在基层,当村官、参军入伍、去社区当医务工作者、支教、去小企业一线历练等等,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更加科学、务实,职业规划能力明显有所提升。参赛和观赛的学生均表示大赛让他们对就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学生应当早规划、早准备、早实践,才能在步入社会后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角色。大赛成功引导大学生就业理念的转变和就业能力的提升,必将有利于高校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

但是要促进毕业生更好的就业,仅仅依托一项比赛活动是不够的。大赛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引导高校进一步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建设河南省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上下功夫;二是进一步深入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把课程教学与大赛等实践活动相结合;三是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水平,把校内指导与校外培训相结合。

整合资源凸显才市优势

记者:记者获悉,从11月起,河南省14个毕业生就业市场将分行业、分地域、分专业推出应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扶持大学生就业。这一搭平台的做法对及时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将有很大的帮助,请您谈谈在统筹分布招聘企业、吸引企业广泛参与方面,有哪些做法?

吕冰:2012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将突破50万人,普通中专毕业生将继续保持在20万左右,加上外省入豫求职及往年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将有超过80万毕业生在河南求职,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为了积极搭建供需信息交流平台,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11月19日,省教育厅联合有关部门举行了全省201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仪式,通报我省教育系统2012年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活动计划。多年来,河南省不断加大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力度,设立14个分行业、分区域的省级分市场,构建了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2009年9月获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河南分市场,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快捷、有效、全面、高质量的服务。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强资源整合。河南注重加强对各分市场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管理、指导,充分发挥分市场作为搭建用人单位和广大毕业生之间桥梁的纽带作用,通过申报、调研评估、实地考察等严格、规范的程序,全省共确定了14个在行业内、区域性比较有代表性的高校作为分市场。各分市场每年至少要举办2次双选会;14个分市场每年为毕业生提供10万多个就业岗位,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顺利就业。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河南省通过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仪式,借助各种媒体对外公布双选活动计划,利用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开辟分市场专区,确保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及时了解全省双选活动的整体工作安排。各分市场积极向用人单位邮寄邀请函、电话通知、上门邀请、校友会等方式联系用人单位参会,广泛宣传分市场的双选活动。三是突出分市场特色。全省各分市场举办的就业双选活动特色鲜明,如水利电力类分市场邀请省内外水利电力类企事业用人单位参会,全省所有水利电力类专业的毕业生参加,增强了双选会的针对性,大幅度降低了用人单位招聘成本和毕业生求职成本,提高双选效率和签约成功率,深受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四是提供优质服务。各分市场单位积极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如设立专门展位,制作招聘展板,提供宣讲室、洽谈室、饮水、午餐等。有条件的分市场单位还为用人单位提供班车接送、食宿安排等多种免费服务,吸引用人单位参会。五是强化校际协作。在召开分市场双选活动的同时,我们还举行由省毕业生就业办、分市场单位、行业内或区域内高校、行业协会、用人单位代表等共同参加的座谈交流活动,对行业的发展前景、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讨。六是注重安全保障。我们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提前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安全责任,及时排查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同时对招聘求职信息进行严格审核,注重防范招聘欺诈和传销陷阱,切实维护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双选活动质量,确保双选活动顺利开展。

强化实践推动创新创业

记者: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落实在搭建就业平台,也要为有志于创业的学子提供机会,河南省在扶持大学生创业方面有哪些作法?收效如何?

中原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 篇3

中原经济区指的是以郑汴洛都市区为核心的经济区域,是我国第一个内陆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区域,是我国新一轮改革的重要标志,范围包括河南全省在内以及周边地区,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处于中国的中心地带,发展潜力巨大。

对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能够促进全省范围内实现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资源整合和产业集聚,对于优化环境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在资源配置方面,尤其是对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可谓一大发展机遇,政府应该把握这一机遇,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此外,对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来讲,人才因素极为重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对地方经济建设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高校,应该把握这一机遇,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实现创新,争取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作为高校毕业生,更应该把握这一重要机遇,加强学习,努力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经济建设者。

二、中原经济区建设助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一)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助推大学生就业

1.构建宽松的外部就业环境。政府方面不仅要加大有关就业与创业相关制度的改革力度,也要不断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加强毕业生和人才市场等机构之间的交流,针对大学毕业生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专场招聘会,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力度,使高校毕业生能够享受宽松的外部环境。此外,新闻媒体要更多宣传有关加强大学生就业的报道,提升用人单位的责任感,同时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要本着实际需求的原则,注重毕业生自身能力的高低,而不是一味限制毕业生的学校。

2.增加就业市场的容纳量。政府要积极促进产业调整,实现对社会资源的重新优化与组合,以此来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就业岗位,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大学生就业水平。

3.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完善相关政策。政府不仅要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扶持力度,拓展其创业融资渠道,增加对高校毕业生的小额贷款力度,还要加强创业服务。政府方面应该对当前的创业培训指导机构进行规范和整合,建设集创业培训、项目评估、咨询等服务为一体的社会创业服务体系。

(二)高校应紧抓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大力改革创新

1.准确定位,突出自身办学特色。高校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摇篮,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必须定位准确。当明确了人才培养定位之后,高校还应该突出自身办学特色,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此外,高校要时刻关注就业市场需求,在紧密结合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打造高校毕业生品牌。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高校应该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研究产业结构调整情况以及社会人才需求现状,并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确保教学质量体系完善,紧密结合就业来确定招生规模,优化学生结构。另一方面,高校还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力度,根據企业需求进行招生,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制定学生培养计划,保证为企业培养对口人才。

3.加强就业指导,健全就业指导体系。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高校应该逐步培养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其明确职业目标,并根据自身职业目标有针对性地学习,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高校应该为其提供就业技巧指导,宣传有关的就业政策,以保证毕业生及时找到理想的职位,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高校毕业生自身应该勤奋努力,提升就业能力

1.加强学习,增强自身竞争力。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大学生们必须认清就业市场形势,只有自身竞争力提升了,才有可能更好地完成就业。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加强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掌握就业市场的发展动态,保证自身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渊博的社会知识。

2.转变观念,主动适应社会需求。高校毕业生长期存在“眼高手低”的心态,往往不愿意从事最基层的工作,这种心态最终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应该适当加大对就业预期与薪酬要求的弹性值,从最底层的工作做起,努力积累经验,逐步实现自身的职业规划。

3.积极获取就业信息。高校毕业生只有及时获取就业信息,才有可能成功实现就业。在获得了就业信息之后,还要对这些就业信息进行整理与甄选。在此过程中,信息的时效性与真实性异常重要,毕业生要对此多加注意。

三、结语

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高校,都应该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抓住机遇,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本文系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项目资助“中原经济区建设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研究”(2015-sz-152)的阶段性成果】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总结 篇4

颜运09市场营销1班3090330145

三年的大学校园生活即将离我们而去了,在最后这个学期里,我们更多的是在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一些坚实的基础。以便我们在往后的职业道路上能够走得更好以及更远。所以,在这个学期里,我们开展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学科,这门学科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以及学习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方面的知识。

为了让我们能够充分吸收这门学科的内容,我们的老师采取了独特的教学方式,让我们来感受这门学科的魅力。这门课程学习的不止是理论知识,而且还将应用到我们以后的职业道路上,老师为了提前让我们感受到职场上的氛围,所以帮我们分了组,来共同完成三个游戏项目。

第一个游戏,我们分成了四个小组,然后老师喊出数字,然后身边的人马上做出反应,凑够老师所要求的人数。在这个游戏当中,每个小组都有成员被队友舍弃,从而淘汰了出去,在这个游戏当中,我们舍弃了自己的队友,而被舍弃的成员则要想下为什么自己会被淘汰,在职场上,也时刻存在这种不可避免的情况,这让我们清楚意识到职场上的残酷以及要时刻反省自己,以便让自己能够更好的适应以及融入这个团队。

第二个游戏也依然是依照小组的方式来进行,这次的游戏是团队报数游戏。四个小组之中最快完成的就是冠军,最后的小组成员则要

受到惩罚。我们小组在完成这个游戏中出现了失误,有一个队员报错数,从而导致整个小组都要惩罚。通过这个游戏项目,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在未来的职场上,一个团队成员的个人犯错往往很可能会导致整个团队的失败。所以我们在往后的生活中,一定要严于律己,令自己尽量避免犯错,以免会在工作中导致整个团队的失利。

第三个游戏项目是考验我们在面对陌生环境下,怎样与团队成员达到更好的默契,从而完成工作任务。我们小组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人负责传播信息,剩下的另一半人则负责接收我们发出的信息。我们拿到手上的是一句话,为了更好地让队友能够清晰接收到我们的信息,我们小组间提前就制定了我们专属的表达方式,通过各种的表达方式,最终我们小组很好的完成了任务,接收信息的小组把我们传播出去的信息,一字不漏地全部记录下来,正确率达到100%。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我们变换了多种的表达方式,为的就是用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把信息传递给我们的队友,对于这个游戏,我们面对陌生的环境,采取了当下最有效的方法,使任务能够圆满的完成。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感悟 篇5

课上吴老师以许多有趣搞笑好玩的活动,让我认识到一个大学生很有必要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长期的人格职业规划,让我了解和掌握个人生存发展所必须要熟悉的社会化就业保障制度,让我了解到我们对自己得过高的期望以及过多的物质要求,而忘记了如何正确的认识自我。如自己有没有能力,或有没有实现的可能,以及适不适合自己。从而让我们重新树立了自己正确的期望。也许这些期望很小很小,但是却让我们认识到什么事都不能一蹴而就,要有自己合理、实用的规划,而不能异想天开。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团体作用,只有拥有一个信赖的团队才能是我们在未来走的更远。

最后,我还认识到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才能保障自己的一生有较好的生活待遇和职业发展状态。并且我还发现只有自己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位是否与自己的爱好合口、以及要具备一定的求职技能和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因为只有专心的工作、学习、生活才能使我的职业生涯走远、走长。

旅游管理7班 郑龙 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感悟2 有人说,人生的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好好的去把握、去规划。然而面对只剩下两年多的大学生活的我们,我们更应该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经过这第二天的学习,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定要明确:我喜欢什么,我可以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我做什么。而后应该拿个人来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气质、职业价值观等等,也要明确外在的就业环境和就业趋势能够给你提供什么样的就业机会,而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以及个人的综合能力和潜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

大学三年如时光飞逝,所以我们大一就应该开始好好规划我们大学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不好好利用这三年宝贵的每一分每一秒,那我们三年毕业出去后。回头看看会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好好珍惜这宝贵的时光,不好好利用它来充实自己让自己在三年后能发光发热。这学期很幸运能上吴老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让我能提早的认清自己。提早规划我的大学生活,让我迷茫的心逐渐开朗起来,使我对大学生活有个更清晰的认识,看清楚了我的目标和理想,让我充满了斗志。为了这些理想我会一步一个脚印的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划一个一个的实现它们。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就算跌倒一百次,我还是会到达自己成功的彼岸!

旅游管理7班 郑龙

我的生涯我做主

职业发展课已经上了16节,虽然两天就上完了,但是这们课程对我感触却颇多。职规课主要带领我们去认知自我并去发展自我。吴老师曾让我们写下自己的小学现在未来的目标,写的时候压根没有想过那么多,觉得一切都可以靠努力得到并且实现。但是老师,再去想最开始写下的那些目标,有多少还可以在我的的未来里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

我问我自己:你对自己的大学三年有规划吗?我想了想:有目标但是没有规划。

感觉上觉的只要有目标就可以了,因为你只要朝着目标前进就可以了。但事实上,在上完这门课程后我才知道没有一个良好的规划是不行的。

没有规划的人生,就像没有铁轨的火车。只有规划好人生的目标,我们才知道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它就像是我们人生中的指明灯,不断的指引我们前进。当我们迷茫而不知所措时,只有它能让我们重新找回信心和动力。我记得老师说过,全面的认识自我是成功就业的前提。是的,有真正的认识自我,才能对自己的未来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只有真正的认识自我,才能确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只有真正的认识自我,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作出最佳抉择。因此,在职业生涯中,客观的自我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不得不承认,当我们的人生展开梦想的翅膀飞翔时,那样的日子就是一种享受啊。如果我们在事业上老是碰壁,那么就是你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好,没有规划的事情总是会出现出乎意料的结果,所谓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

所欲在小事上,我们也可以做个规划。这样就不会因为踌躇不前和瞻前顾后而浪费时间和精力。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划,就是一生的规划,如果我们没有做好。不仅浪费时间也浪费青春和机会。人生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可能再回头。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自己负责,为自己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以前我们从来都没有注重过职业规划,只知道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直到听了老师的讲课才知道,原来职业的规划这么重要。

我相信,虽然未来是无法规划的,但规划过的未来一定会更精彩,我的人生一定会更成功。

旅游管理7班 郑龙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笔记

职业生涯:指一个人一生所度过的、与工作活动相关的连续经历。职业生涯不仅表示职业工作时间的长短,而且内含着职业发展、变更的经历和过程,包括从事何种职业、职业发展的阶段、由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换等具体内容。职业生涯并不包含在职业上成功与失败或进步快与慢的含义。

内职业生涯:知识、观念、能力、体验、感受、心理素质 外职业生涯:工作内容、职位、环境、报酬等

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是指对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的一个综合性的管理过程。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一是个体的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的。

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

职业生涯目标:指个人在选定的职业领域内未来时点上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职业生涯目标一般都是在进行个人评估、组织评估和环境评估的基础上,由组织里的部门负责人或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与员工个人共同商量设定。

旅游管理7班 郑龙

我的生涯规划

有人说,21世纪是属于中国的世纪。而在21世纪上半叶,将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一展身手的黄金时期。

但是,如果我们缺乏必要的就业前的职业生涯规划,缺少就业的前瞻,将有可能使我们在以后的就业中产生失落感。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就应该做好职业规划,为将来的求职做好准备。一个人的大学时光一生中只有一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与其浑浑噩噩地消磨掉四年的光阴,不如抓紧时间为自己充电,然而光有决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有了具体的规划,才能把握好目标与方向,才能时时鞭策自己。为了更有效的完成走向社会前的学习,把握好自己的未来,我也拟订了一份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以时时激励自己奋发前行:

一、自我分析

1.兴趣爱好:喜欢网络、音乐、电影,看一些书籍以及小说、交友、打网球等。

2.优点:学习和适应能力强,勤于思考,做事仔细、认真、塌实和负责,时间观念强,自信心强,考虑问题深入而全面,待人友善。3.缺点:性格偏内向,交际能力一般,办事略显急噪,有点惰性。

4.生活教训:少一点抱怨,多做点实事。

二、自我规划 1.在校三年:

大一学期:考上公关员,过英语B级,过电脑一级

大二学期:准备计算机二级考试,考上导游资格证 大三学期:认真实习工作、顺利获得大学毕业证书 2.毕业五年之内

目标:继续发挥自己优点,不断克服自己的缺点,通过争取社会实践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最终考上本科学士学位以获得更好的深造条件。

本科方向:旅游管理,财经等相关专业 3.毕业五年之后

目标: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学习一些过硬的技能,主动利用各种实践机会来增加自身含金量,最终进入一家企业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方向:旅游,导游,财经等相关专业

四、改进自身的举措 1.教育培训

在校学习期间,不断补充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工作期间充分利用学习培训机会并争取更多,不断给自己充电去适应新事物。

2.实践锻炼

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饮食习惯;锻炼自身的注意力以及做事情时的关注度;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重视同学交际圈、重视和每个人的交往,不论身份贵贱和亲疏程度。在假期多做些实践。自己弄些项目,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考一些证像驾照之类的,俗话说技不压身嘛,抓紧大学时光多学一些,多让自己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让自己在今后的竞争中有宝可靠,用心做就一定会有回报,自己的未来,自己做主。

3.讨论交流

在校期间,多和老师、同学、朋友交流讨论一些有实际意义的话题,提高自己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工作后,多和同事和上司交流,获得同事支持和上司的肯定。

五、结束语

在总体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根据时事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灵活多变,富有弹性,不会因为压力太大导致遭遇过大的挫折。不时得拿出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书看看来激励下自己,力争各个击破,最终实现人生的理想。

在大学三年中,一定要按自己规划的那样,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我一直相信一句话:天道酬勤。我相信:只要我一直努力,一定会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因为我的未来不是梦。

中原城市群发展与对策分析 篇6

在城市圈的建设上, 按照政府参与经济的程度划分, 目前有三种战略模式: (1) 政府组织模式是以政府的力量把区域内城市或地区联系起来, 形成经济技术协作区, 特点是:政府主导为主, 在企业层面的联合上推动力度欠缺, 是一种松散的区域联系。 (2) 市场组织模式是以市场的力量自发调节区域资源配置。特点是:以市场为主导, 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和商品的基础性作用。 (3) 混合组织模式是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政府辅助形式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联合。特点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 兼顾了政府组织模式和市场组织模式的优点。当前形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圈基本属于这种模式。

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现状是, 行政割据的现象仍然很严重, 诸多资源和产品进出其他城市仍受到各种限制, 国有经济比重过高, 国有资本的市场化程度不足, 民营经济的发展很不充分, 引进的外资企业不多, 因此, 中原城市群宜采取混合组织模式。一方面强调市场机制的功能, 企业的主体作用, 真正实现市场调节, 消除人为地区壁垒, 在政府应当介入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制度整合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 中原城市群应初步建成专业化、多样化、一体化的市场体系, 形成城市圈制度性合作框架;推动跨区域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升级、适时转移郑州的低端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投资力度、推动国有中小企业民营化。其次, 中原城市群应当基本形成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城乡和制度一体化的局面;在城市圈建成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通讯网、能源网, 形成各种产业集群产业群, 建成以郑州为集散中心、与之相匹配的货物配送网络。

二、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阻滞因素分析

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中有诸多阻滞因素, 计划经济时代所留下的痕迹没完全消除,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没完全建立,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经济交往还存在着人为设置的种种障碍, 市场还不能按自身规律完全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其主体表现有:

1. 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

郑州与周边城市行政分割对市场的妨碍仍然很严重, 许多产品进入彼此市场的难度大、壁垒高。在金融市场方面, 除郑州的存贷款市场较大、金融和电子结算初具规模外, 其他城市的存贷款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货币市场、票据市场和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很小或者基本没有;其他诸如产权交易市场、科技成果转化市场、人才资源市场和旅游文化市场等连郑州也没有多大规模。

2. 区域经济开放度不够。

由于周边城市进出口总额小, 吸收外资的数量少, 故仅仅以郑州与其他区域核心城市开放度的比较来看中原城市群的区域开放度, 郑州的经济参与国际市场的程度低, 周边城市参与国际市场的程度更加低, 同沿海吸引外资相比有很大差距。

3. 旧观念束缚较重。

非公有制经济是以效率为核心的经济, 能发挥生产要素的最大潜能, 但中原城市群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很不充分。2008年, 中原城市群中,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大部分少于40%。中原城市群国有经济比重过高,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是其经济长期发展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

4. 缺乏经济一体化意识。

中原城市群中的各市在自己地域范围内绕圈子、埋头搞自己事, 但一体化的城市圈需要彼此诚心合作、加强交流。从短期看, 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会牺牲个别城市的局部的、短期的利益, 但从长期看, 会加速各市经济发展。

5. 各市制度安排的矛盾和冲突。

郑州市与周边城市在政策、法规等地方性制度安排方面都以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 未能从区域整体角度来考虑, 无法就区域经济融合形成良好的制度共识。

三、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对策

建设中原城市群的关键一步是如何使郑州与周边八城市切实融合起来, 实现真正经协联合和一体化, 剔除同床异梦。就当前城市圈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的趋势而言, 有必要把以下几个方面当做战略切入点和重点。

1. 加快形成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

消除市场壁垒、排除市场运作障碍, 促进区域多层次、多类型、开放的、竞争的、有序的统一市场体系的形成。郑州应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建成金融中心;郑州凭借特有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商业优势, 建成物流集散地和商业中心, 建设郑州农副产品大型批发中心、工业品批发中心, 促进要素市场向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依托本身的科教优势, 建成人才聚散中心, 周边城市依托通过劳动力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 促进交流和合作。

2. 加快建立以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区域交通网。

中原城市群形成区域交通网络化、高速化的局面。改进和加强公路网, 解决郑州市和周边城市的出口瓶颈问题;加快城市之间的公路建设, 促进周边城市之间的公路直达;提升部分城市间的现有公路等级, 使公路供给与实际的货流和人流规模相适应;实行车辆路桥费统筹, 各个城市以借贷方式修的路, 逐步实现中心郑州与周边较近城市的城际交通公交化。

3. 整合中原城市群产业。

优化中原城市群产业的区域布局, 对各市产业进行科学的、实际的评估, 搞好各市主导产业的选取和空间布局;形成一些以大企业为龙头的企业集团或产业链, 推进制造业联合产业群;做强钢铁、新材料等原材料产业;壮大生物医药业、加强环保产业、改造升级纺织服装产业。加快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农业园的建设, 加快物流基地、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 强化专有物流通道建设, 积极吸收国内国际知名商贸物流大企业来汉, 并引导它们在周边城市布点;加强区域内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积极促进区域内商业连锁。

4. 统一合理规划城市圈城市结构。

城市圈的空间拓展方向一般遵循经济原则和交通原则, 经济原则会导致空间拓展成本的最小化, 交通原则会带来长期效益。中原城市群各个城市的功能定位应依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已具有的优势, 兼顾错位, 互补发展。

5. 加强科技教育地位、形成城市圈技术创新体系。

中原城市群发展要强化高校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加强省市校三级联合办学;加强人才的引进力度, 为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想尽办法留住郑州高校的现有人才, 努力引进其他地区高级人才;推进高校教师支边工作, 向周边城市甚至省内其他城市进行人才输出;加强联合办学、推进城市圈内产、学、研一体化,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加强彼此的合作;吸收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 促进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等单位人员进入企业;加强企业之间、企业与学校之间、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的人才交流。

6. 进行制度融合, 形成一体化的区域制度。

中原城市群城市间可以借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大力推进国有中小企业民营化, 实现区域内企业资源重组, 形成跨区域、多层次、多种所有制结构企业或集团。各个城市的制度安排, 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安排下, 打破地方利益与城市圈整体利益协调的体制障碍、区域市场一体化过程中的体制障碍、地方性公共物品投资规划的体制障碍以及区域经济政策协调障碍等四个层面, 形成一致的办事制度。在地区主要党政官员变更时需要一定的制度约束官员的权利, 避免干涉市场经济的行为发生, 保证城市圈执行政策的持续性, 使合作能朝着既定方向进行。

参考文献

[1]郑州市统计局.郑州统计年鉴[K], 2000—2008.

[2]河南省人民政府, www.hubei.gov.cn/.

[3]河南省教育厅, www.hbe.gov.cn/.

大学生就业与企业发展同行 篇7

关键词:职业生涯;跳板;胜任特征;冰山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214-01

1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 和平年代的幸运儿:更多机会 更多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的蓬勃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所引起人们在更深层次上思想解放。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历史赋予了他们更广阔的舞台,使他们拥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规划自己的人生,憧憬美好的未来。

1.2 大学生与企业的博弈:“跳板”与人才流失之争 

对于如今的大学生而言,或许“铁饭碗”已经成为历史的代名词,让他们觉得陌生而遥远。在这个充满选择和机会的年代,很少人还会抱着一辈子只做一个工作的想法。于是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在教育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在大学生就业伊始,职业生涯的规划或许还不明朗,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会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因此很多企业就成为他们职业生涯的一个跳板。

在有了做“跳板”的教训以后,很多企业在面对大学生时有了更多的排斥心理,或者把他们拒之门外,根本就不给与任何机会,或者在录用之后不委以重任,也不进行培训。大学生们在找工作时会经常遇到困难,四处碰壁是在所难免。即使暂时被企业“收留”,也逐渐会在工作中产生学而无用的落差,失望、不满等消极情绪慢慢累积。

2 基于冰山模型的大学生潜能分析

2.1 胜任特征

胜任模型是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评价分析技术,最初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该方法及其理论是为解决美国国务院的选拔外事情报官员的难题而开发。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麦克里兰针对存在的问题,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胜任模型及其分析和评价方法。这种构建胜任模型的方法后来运用于企业,成为国外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法。我国最早系统引进、研究并应用于实践来检验这一方法的,是原邮电部1998年软科学课题“通信业管理干部测评及其量化评估方法”的研究。近年来,胜任模型已经引入中国企业界,在华跨国公司首先在中国区建立适合本公司的胜任模型,作为公司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斯班瑟在1993年给胜任特征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即胜任特征是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或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即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的特征。

2.2 冰山模型 

胜任特征从上至下包括如下几个层面,知识:对某一职业领域有用信息的组织和利用;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社会角色:一个人基于对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在他人面前表现出来的形象;自我概念:对自我身份的认识或知觉;特质:身体特征及典型的行为方式;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自然而稳定的思想和价值观。各种胜任特征可以被描述为在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代表浅层的特征,如知识、技能等;深层的胜任特征,如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这是决定人们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

2.3 大学生的潜能

对于大学生而言,完成学校教育以后,走向社会的起点就是工作,因为工作可以学以致用,体现自己的价值。在学校中,他们的角色就是学生,学习各种知识是他们的本分。进入社会之后,他们面临着角色的转变,特质的展现,价值观的形成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对自己重新进行定位。因此,对他们而言,职业生涯的起点相当重要,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就像是一块未曾打磨的玉器,还没有呈现出晶莹剔透的光泽和美丽精致的花纹。

3 破解企业困惑 实现大学生就业与企业发展的“双赢”之路

很多企业对大学生的价值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公正的评价,往往更加关注眼前利益,常常把应届大学毕业生拒之门外。或许这些企业以往吃过大学生的亏,基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古训,他们总有一些难以排解的困惑和无奈,但大学生身上的活力与新思想还是深深吸引着他们,毕竟在当今这个需要创新和变革的社会,大学生的潜力是不可否认的。

3.1 经验不等于工作时间 

工作经验不能被简单理解为从事某项工作的时间,有人做了一辈子同样的工作,却依然碌碌无为,他积累的经验不可谓不多,但是这样的经验又有什么价值呢?学生在学校专心于理论知识,这种教育经历的本身就是一种经验,而且是一种更为全面的经验。理论总是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的,是一种战略高度的指导,有时候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容易显现出来。但随着工作层次的提高和岗位重要性的提升,理论和战略的作用愈发重要。大学生缺少的就是实践,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收益。企业应该认识到大学生的独特价值,给那些专业知识过硬的大学生提供机会,不断挖掘他们的潜力,成就他们的同时,也会使自己的企业走得更远、更好。

3.2 培训不是为他人做嫁衣

从表面上来看,如果给职工提供培训,如果他最终离开了公司,這种人才流失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但是,换个角度来讲,一个企业不可能总在招聘没有经验的员工,由于某些工作的需要,还是要招一些有经验的人,这些人的培训又是谁提供的呢?和自己相关或不相关的企业,也许还会有竞争对手。人才在当今这个开放社会的流动性是相当大的,随着职业化意识的加强,很多员工特别是知识型和有一技之长的这部分人更忠诚于自己的专业,而不是一个公司。这时企业要做的不是挖空心思盯着手心里的一点利益,因为害怕员工流失,就不给他们提供培训的机会。特别是对大学毕业生,要投入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因为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需要,但由于涉世不深,应该有引路人给他们鼓励和帮助。

3.3 名企的深谋远虑

现在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非常看重校园招聘,每年都会在招聘人数上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有一定比例安排。通过校园宣讲会,他们比较全面地介绍公司的历史、文化和产品等等,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企业,让公司的理念深入人心,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也更走近了大学生的生活。在广阔的校园中,有很多是他们当期或潜在的消费者,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会让人感觉初一份贴心的关爱和重视,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公司品牌的认同度。这可谓招聘的附加价值,低廉的广告宣传成本,却可能培养最忠实的消费者。

参考文献

[1]王继承.谁能胜任——胜任模型及使用[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孙武.面试考官的十大“臭招”[J].人力资源,2005,(9).

[3]小洛.你的职业基地在哪里——程向阳先生谈职业兴趣[J].职业,2003,(12).

[4]卜庆娟.内职业生涯激励的途径分析与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6,(4).

中原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 篇8

教高厅〔2007〕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人事)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号)和《教育部 人事部 劳动保障部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7〕24号)要求,进一步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现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落实国办发〔2007〕26号文件关于“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地主管部门要做出明确安排和部署,高校要切实把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纳入人才培养工作,列入就业“一把手”工程,做好相关工作。要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效果列入就业工作评估范围。

二、明确列入教学计划。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现阶段作为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各高校要依据自身情况制订具体教学计划,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建议本课程安排学时不少于38学时。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就业指导课的专任教师应享受学校教学人员的相应待遇。

四、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应力求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要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

五、落实经费保障。各高校要保证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经费投入,保证课程开发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经费。

各高校根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制订本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附件: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

教育部办公厅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附件: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号)“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现制订《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旨在进一步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管理与评估,各高等学校要按照《教学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科学、系统和具有特色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本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现阶段作为公共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二、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大学生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的特性,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

(一)职业发展与规划导论

教学目标:通过介绍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介绍与分析,激发大学生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明确大学生活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

教学内容:

1.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2.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以及相关职业和行业的就业形势; 3.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 4.生涯规划与未来生活的关系; 5.职业角色与其他生活角色的关系;

6.大学生活(专业学习、社会活动、课外兼职等)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与小组讨论。

(二)影响职业规划的因素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外部重要因素,为科学、有效地进行职业规划做好铺垫与准备。

教学内容:

1.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自身因素; 2.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因素; 3.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环境因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第二部分:职业发展规划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学习决策方法,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及其对应的生活模式。

(一)认识自我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了解自我,并了解自我特性与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

教学内容:

1.能力与技能的概念;能力、技能与职业的关系;个人能力与技能的评定方法;

2.兴趣的概念;兴趣与职业的关系;兴趣的评定方法; 3.人格的概念;人格与职业的关系;人格的评定方法;

4.需要和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与职业的关系;价值观的评定方法; 5.整合以上特性,形成初步的职业期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测评工具、案例分析。

(二)了解职业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相关职业和行业,掌握搜集和管理职业信息的方法。教学内容:

1.我国对产业、行业的划分及概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状况;国内外职业分类方法; 2.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

3.根据设定的职业发展目标确定职业探索的方向;

4.职业信息的内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能力和技能要求、从业人员共有的人格特征、未来发展前景、薪资待遇、对生活的影响等;

5.搜集职业信息的方法:可利用学校、社区、家庭、朋友等资源。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分组调查、课堂讨论等。

(三)了解环境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所处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和限制,能够在生涯决策和职业选择中充分利用资源。

教学内容:

1.探索学校、院系、家庭以及朋友等构成的小环境中的可利用资源; 2.了解国家、社会、地方区域等大环境中的相关政策法规、经济形势,探索其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完成作业。

(四)职业发展决策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职业发展决策类型和决策的影响因素,思考并改进自己的决策模式。引导学生将决策技能应用于学业规划、职业目标选择及职业发展过程。

教学内容:

1.决策类型;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的影响因素(教育程度、工作及家庭对决策的影响,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

2.决策相关理论;决策模型在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过程中的应用; 3.做出决策并制定个人行动计划;

4.识别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高问题解决技能; 5.识别决策过程中的消极思维,构建积极的自我对话。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个人经验分析、课后练习。第三部分:提高就业能力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具体的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需要的技能,以胜任未来的工作。

教学目标:具体分析已确定职业和该职业需要的专业技能、通用技能,以及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并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有效地提高这些技能。

教学内容:

1.目标职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这些技能与所学专业课程的关系;评价个人目前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水平;

2.目标职业对通用技能(表达沟通、人际交往、分析判断、问题解决、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客户服务等)的要求;识别并评价自己的通用技能;掌握通用技能的提高方法;

3.目标职业对个人素质(自信、自立、责任心、诚信、时间管理、主动、勤奋等)的要求;了解个人的素质特征;制定提高个人素质的实施计划;

4.根据目标职业要求,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教学方法:职场人物访谈、小组讨论、团队训练。第四部分:求职过程指导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提高求职技能,增进心理调适能力,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进而有效地管理求职过程。

(一)搜集就业信息

教学目标:使毕业生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建立就业信息的搜集渠道,帮助毕业生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效率与质量。

教学内容: 1.了解就业信息; 2.搜集就业信息; 3.分析与利用就业信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经验交流。

(二)简历撰写与面试技巧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求职过程中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技巧,掌握面试的基本形式和面试应对要点,提高面试技能。

教学内容:

1.简历制作的注意事项; 2.求职礼仪;

3.面试基本类型与应对技巧; 4.面试后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训练、模拟面试、面试录像。

(三)心理调适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心理调适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更好地应对求职挫折,抒解负面情绪。

教学内容:

1.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2.心理调适的作用与方法; 3.建立个性化的心理调适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经验分享、团体训练。

(四)就业权益保护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就业过程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侵权行为,掌握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教学内容:

1.求职过程中常见的侵权、违法行为; 2.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签订; 3.违约责任与劳动争议; 4.社会保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第五部分:职业适应与发展 通过本部分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与工作的不同、学校与职场的区别,引导学生顺利适应生涯角色的转换,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学校和职场、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建立对工作环境客观合理的期待,在心理上做好进入职业角色的准备,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教学内容:

1.学校和职场的差别;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 2.初入职场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经验分享。

(二)工作中应注意的因素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积累相关技能,发展良好品质,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教学内容:

1.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所需知识、技能及态度的变化; 2.有效的工作态度及行为; 3.工作中的人际沟通; 4.职业道德培养。

教学方法:职场人物访谈、实习见习。第六部分:创业教育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

教学内容:

1.创业的内涵与意义; 2.创业精神与创业素质; 3.成功创业的基本因素; 4.创业准备及一般创业过程; 5.创业过程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6.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模拟教学、创业计划大赛。

三、课程设置

按照《教学要求》,各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校学生的培养目标设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规定最低课时要求。以下是3种组合方式,供设计课程体系时参考:第一种方式为开设一门课程,覆盖整个大学过程;第二种方式为开设两门课程,分别是《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第三种方式为开设三门课程,课程名称为《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和《就业指导》。每种方式的课程内容由学校结合实际进行组合,但应包括课程的主要内容。

高职高专学校参考上述课程体系建议,制定本校具体教学计划。

四、教学模式

1.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因此,它的经验课程属性更为重要。

2.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要按照课程的进程,积极开展自我分析、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3.本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方法。

4.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之外,还需要使用相关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工具,包括职业测评、相关图书资料等;可以调动社会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成功校友、职场人物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评估

1.在评价内容方面,要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形成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力两大方面进行评价。职业发展规划是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需要评价的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能力,包括对个人和工作世界的了解程度、短期和长期职业发展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情况。2.在评价重点方面,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应加强过程评价。提倡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职业发展规划过程中的自我了解、职业了解和职业决策过程。

3.在评价方式方面,要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知识可以使用考试等量化的评价方式;对于实际的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老师和学生的访谈等方式进行。

六、教学管理与条件支持

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当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遵守教学管理部门对课程设置与讲授的管理规定,健全教学文档和管理文档。

2.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应当建立资历和学历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鼓励团队教学;聘请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相应的设备,比如职业生涯测评系统、计算机化的生涯辅导工具等;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稳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职业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发展规划辅导相关活动。

中原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 篇9

关键词:职业发展;就业指导;教学质量评价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全国765万大学生毕业,比新增16万人,再加上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复杂、就业压力较大。,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然而,由于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各高等学校重视力度不一,课程的建设尚处在起步与探索阶段,特别是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建立与完善一套符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

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对高校开设课程在课程设计过程、课程实施过程及教育教学效果三个层面的综合评价。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质量监控功能、修正选拔功能、激励功能。对于课程本身而言,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对任课教师而言,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大学生而言,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专研课程学习,深入挖掘自身潜力,以促进个体全面综合发展。[1]

2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在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上仍有许多不完善和亟待改进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评价对象单一

当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必修课的形式设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并以书面测试的形式对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集中考核,以学生的考核成绩作为课程教学效果的唯一评价。然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一门集理论教学与创新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重在培养大学生生涯发展意识与求职创业能力,若仍使用传统理论课考核方式很难考评出真实的教学与学习效果。

2.2评价主体单一

长期以来,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基本上是以学校教务部门、院系领导、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为评价主体,通过课程考核成绩、教师课堂表现及学生座谈反馈等方式予以评价,这种评价主体的单一性使评价过于片面而缺乏应有的全面性。《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综合能力,而这种能力本身的长期潜在性与积累性很难在课程结束时通过上述评价主体予以客观准确评价,因此增设毕业学年的就业效果评价与毕业后的用人单位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2]

2.3评价指标统一

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教育效果,因此,各高校均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监控并设置了一系列评价标准。然而,由于制订评价标准的人员大部分为行政管理人员,很难深入了解课程的教学性质与教学方法,无法区分不同类课程的特性,制订的评价标准通常是标准化的、表面性的、易操作的、形式上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价标准的过度统一导致了评价体系的信度与效度较低,严重阻碍了课程教学创新,使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3]

2.4评价缺乏导向性

上一篇:2024.3—7保教计划下一篇:恳谈会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