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与中国梦(精选8篇)
中国是礼仪之邦,崇德尚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人而无礼,焉以为德”。古人不仅将“礼仪”作为道德规范的基础,更把学“礼”上升到加强人们道德修养的高度。“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具有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社会的和谐、中国梦的实现,都是基于每个公民的努力,学习文化礼仪、做有素养的公民、创造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才能为中国梦的实中国梦打下良好的基础。关键词:文明礼仪 中国梦 形象
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是人类最丰厚的收获。
在我们这个源远流长却又久经磨难的国度里,在我们这个古老神奇而又历尽艰辛的民族身上,文明,像一支火炬,由我们的老祖先点燃,而后,一代一代,一程一程,传承到现在,从未熄灭,而且更加光辉明亮,照遍整个世界。人们常常说:想要了解世界,就必须先了解中国。当站在中国的这片土地上,揣测着这个神秘国度的时候,总会感到如同盲人摸象,无从琢磨她的全貌。在她的面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像总在门外玩的孩子们;在她的面前,耀眼夺目的政治家和叱咤风云的军事家只是戏台上鲜活生动的木偶人儿;在她的面前,连最伟大的诗人和最优秀的歌唱家都会失掉了自信。更何况我们这些凡人,只要能悄悄走到她的窗外,偷偷看一眼她美丽的容颜,就已经欢喜不尽了。
我一直有着一个问题未能索解:在四个文明古国中,当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文明都先后颓废衰绝的时候,为什么只有中国的文明一脉相承,延续至今,而且愈加辉煌灿烂?苦思了多年也不得而知。偶尔想到:这,大概是文明的差异所必然产生的结果吧!
中华的文明,从核心上讲:是对丑恶的排斥刈除和对于美与爱的吸引与接纳。
中国梦在2012年底撼动中国,也撼动世界。
中国梦在领袖、专家学者、媒体和普通人k 间尽情演绎、深情传播。中国梦,在犹如唤归的母亲声声呼唤中喷薄而出。
中国梦的创造路径异常分明。历经百年而能畅谈梦想,充满了中国近代史的沧桑感,有着血染的屈辱。所以中国梦,首先是文明复兴之梦。
今天,中国人终于可以在世界面前昂首挺胸,中华民族可以与各民族平等交流了,而文明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我们要推进社会文明。正视经济发展与社会道德背离的现实,坚信中华民族正义公平的巨大托底力量,大力开展正能量建设,扭转道德沉沦局面,引领道德现实走出负面谷底,积极建设富裕文明的社会风俗。
我们要推进生态文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美好的;人居住的社会自然美好,是必须的,是生存的底线。当前,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出发,开展生态建设,恢复生态环境,还我中华民族的秀美山川,时不我待!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人的文明。只有人的文明程度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前头,起到引领作用,才能科学发展、持续进步,中国梦才能不惧挫折,始终如一地昂扬向前,真正实现复兴、强大、飞腾的目标。明礼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标准。名礼,即懂得礼仪,也就是讲文明礼貌。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文明礼貌不仅给社会、他人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
而文明礼仪的开始就是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表面上看是小事,但往往会影响我们个人的形象。对他人讲文明礼貌,赢得的是他人的尊重。时代的车轮已经把我们带入了
21世纪,在现代社会中,人好比原子,唯有在相互关联中才有其生存的价值。一个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若要取得学业的成功,若要生活的愉快、幸福,就要首先学会文明礼貌,学会与任何人,包括家庭成员、亲朋好友、老师同学、乃至所有需要与自己交往的人友好相处,学会塑造健康的人格。然而,我们身边有许多不和谐的因素:有的同学出口便是脏话,对待老师的批评更是极力狡辩; 有的同学边走边吃,随手乱扔;还有的同学在教室宿舍或其他场合大喊大叫,干扰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和休息。一个真正追求成功的人,一定十分懂得文明礼貌,注重塑造自己的人格,一定会在自己的学习上下功夫,而不会在吃穿上花费力气。尊重他人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前提,爱心只有来源于对人的尊重才能成为完善美好人格的真正力量。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将是你一生的财富。寻找生命的绿洲,保持健康的身体,树立高尚的道德,这是人生的主题,是人类文明的主题。
历史的车轮转动到今天,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更像是一轮光芒万丈的朝阳。国家政通人和,气象万新;人民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千年积聚的力量于此刻爆发,千年企盼的梦想在今宵圆却。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建立;一种新的建设思想正在完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正在运作;一种新的生活理想正在实现。在这里,社会秩序井然;在这里,人们生活安康;在这里,所有的事物都有着一种欣欣向荣的超然色彩;在这里,一种新的优秀文化正在蓬勃发展。这种文化,既非历史上的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的小说所可比拟,也不单单是指拥有着庞大人群的电影、电视剧和歌曲。这种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进一步发展的综合创新,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中展现。
不管未来是世界的文明融入中国,还是中国的文明走向世界,中华文明的精粹绝不会变,它只有更加精深并且发扬光大,因为,它代表着千百年来千万人共同的梦想,预示着前途无量的中国和光辉灿烂的世界。它是人类的梦想之花,是宇宙间爱与美的完美结晶!
参考文献:《现代礼仪》金正昆 《文明礼仪励志与成功》夏志强,翟文明
关键词:“中国梦”,中职生,礼仪,教育
2012年11月29日, 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梦”。“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的主要特征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那么, 从“中国梦”的内在含义出发, 职校的礼仪养成教育应结合中职学生的特殊性、现今礼仪教育的现状, 提出如何创新礼仪教学, 让中职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教学与实践中, 提高文明修养, 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 从而实现个人价值, 实现个人的“中国梦”。
一、中职学生礼仪修养和礼仪教育均令人担忧
纵观“中国梦”的四个特征, 有三个特征都指向了文明与和谐。毫无疑问, 文明是“中国梦”的重要含义。而当前, 要提升文明, 当务之急是加强礼仪教育。众所周知, 今日中国正处于急剧转型期, 以前固有的社会秩序、思想观念和价值观被打乱、重建, 呈现强烈的多元化特点。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素质修养的差异及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等因素影响, 出现了青少年礼仪行为不文明的现象, 中职学生的礼仪不符合规范现象尤其突出, 并且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
(一) 中职学生礼仪修养令人担忧
受中国目前的义务教育模式的影响, 学校过度强调升学率, 对后进生的德育工作存在缺失现象。许多初中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 看惯了同学的冷眼, 听惯了老师的冷言, 自尊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进入中职校后, 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出现了一个“高度认同”、一个“不认同”。即高度认同“一技在手, 能行天下”的观念, 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 认为学好专业技能对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有好处;同时, 不认同、不重视礼仪的学习, 认为学习礼仪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 导致中职学生普遍缺乏礼仪, 具体表现为:
1. 坐没坐相, 站无站姿, 外在形象差。
礼仪形象首先表现在外在。在中职校园里, 最常见的是一些学生站立时低头、含胸、驼背、东倒西歪;坐着高架“二郎腿”、抖腿;走路时, 左摇右晃、勾肩搭背。
2. 不会和人打交道, 公众场合形象差。
生活中常见一些中职生言行粗俗, 举止粗暴;公众场所大喊大叫, 见到老师视而不见, 绕道而行;他们很少主动问候别人, 面对别人的问候, 不知回应, 或敷衍了事;实习中, 对工作挑三拣四, 以自我为中心, 团队合作意识薄弱, 对工作责任心不强。
3. 不懂给予只懂索取, 情绪管理能力差。
现在的中职生个性张扬, 我行我素, 尤其是深圳的学生, 他们的父母来自全国各个地方, 生活环境、礼仪修养参差不齐。他们多因父母打工, 受的隔代教育使得他们被家人宠坏了,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对长辈们的嘘寒问暖, 直接无视;跟同学相处, 不懂给予, 只知索取, 导致同学之间感情淡漠;同时心理素质差, 爱钻牛角尖, 易放大坏情绪, 易怒, 甚至发生过激行为。
(二) 中职礼仪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
近几年来, 礼仪教育逐渐被学校重视,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
礼仪教育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课程,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缺乏系统的管理和规范, 直接影响了礼仪教育的发展和中职生礼仪素质的提高。
2. 家庭教育、社会媒体影响与学校管理教学脱节。
家庭认为孩子上了中职, 破罐子破摔, 学习抓得不紧, 更别说礼仪形象, 只要不犯法就行。社会媒体也经常对中职生进行负面形象报道, 一谈到青少年的不良形象, 就先入为主地到中职生里找“典型”。种种外界因素, 让中职生更加无所适从, 找不到自信。
3. 专业师资缺乏, 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
许多职校, 没有礼仪专任老师。礼仪教学都是非礼仪专业的老师担任, 有的是心理学老师兼任, 有的是班主任兼任, 更有的学校是老师课时不够就兼任礼仪课, 因此礼仪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4. 礼仪教学目标不明确。
礼仪教育只注重技巧方法的讲解, 使礼仪教学仅停留在实用的表层, 缺乏对本质和内涵的把握, 没有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
二、礼仪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必须不断创新
“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的价值, 实现人的梦想。“爱人者, 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实践证明, 礼仪学习能够丰富个人的内心世界,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获得尊重和友情, 从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康的人格。也就是说, 只有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每个人的“中国梦”才有可能实现。
那么, 要想学生通过礼仪教育获得健康人格, 我们的礼仪教育势必创新, 走出一条学生接受、行之有效的路子。
(一) 重视实践, 提高学习兴趣, 改变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
首先必须认识到:礼仪课, 是一门知识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因此, 在教学中应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教、学、练、说”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 实行“展示—点评—示范—模仿—讨论—演练—总结”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学中做, 做中学, 老师在做中教, 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发现学生的错误,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使老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完成教学, 达到教学目的, 提高教学成效, 让学生的练习不流于形式, 而是转变为惯性的养成习性。
(二) 针对专业, 合理设计教学, 注重学习内容的灵活多样
现代中职学校的专业种类繁多, 而每个专业, 对学生的礼仪要求也都各不相同, 那么礼仪教学的内容设计也应灵活多样。合理、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可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自觉提升个人的修养, 真正实现礼仪课的育人、教化和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 言传身教, 提高教师素质, 树立学习榜样的标杆作用
职校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而老师就是学生最直接的效仿对象, 因此, 礼仪老师作为礼仪的“代言人”, 实施“中国梦”的标杆人物,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很大程度地影响学生。这就要求礼仪老师应具有专业的礼仪知识、丰富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德, 还要有优雅的仪表、得体的举止与良好的素养。教学中, 老师的经历、态度、交往能力、处事方法以及得体的穿着、优雅的行为, 往往就是教学最好的最直观的示范。这样的日常熏陶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使礼仪学习和习惯养成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较高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 引进媒体, 达成多方教育, 实现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
对于职校的学生来说, 进行礼仪素养教育, 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性和审美观念, 有时甚至比教会学生一项职业技能还要困难, 针对不同的原因, 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加以教育和引导, 并采取多种教育手段, 比如, 引进多媒体辅助教育, 通过学校广播、社团、媒体视频等教育平台, 让学生感受礼仪素养养成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 让老师、家长、社会各界多方参与, 达到共同教育共同影响的教育目的, 这样才会有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中国的经济发展给新一代青少年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 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心态, 如, 浮躁、拜金、寡廉等, 五千多年的传统美德被抛诸脑后。自然, 这是与“中国梦”相背离的。强化礼仪教育, 尤其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中职学生的礼仪教育, 非常必要, 也非常紧迫。这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张岩松.现代交际礼仪[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2]金正昆.商务礼仪[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作为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实现。因此,提升人民的文明素养,是实现中国梦首先而且务必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孔子的文明观,通过分析孔子的文明规范理論,以期对提高当代人的文明素养产生重要影响,并以此来推动中国梦更好更快的实现。
关键词:孔子;人的文明;社会的文明;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30-02
中国梦,是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中国梦的实现,不仅要求经济、政治上的强大,更需要人民的文明素质的提高。我国政府虽然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相比较而言,人民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关注度显然不如物质文明建设的关注度高。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物质上的强大并没有促进国人的文明素养达到与之相应的水平,反而出现了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诟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贪污腐败、见死不救等道德丑恶现象广泛蔓延,甚至“老人倒地扶不扶”都成为“问题”来讨论。与传统文明相比,当前国人的文明观、道德观已经开始出现“失控”的迹象。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传统文明中的行为规范,来影响当代人的文明素养,而传统文明的领军人物,就首推至圣先师——孔子。
一、孔子文明思想的内涵
(一)孔子人的文明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他一切思想主张的出发点。何谓“仁”矣?孔子言“仁者,爱人”,即“仁”的标准就是要人去“爱人”,他对于人物的评价,很多都是围绕着这一标准来提出意见的。这也就表明,人是孔子思想的最终旨归。关于孔子的“人”所指代的范围,一些学者认为孔子的“人”和“民”是两个互相对立的阶级概念,“人”指的只是贵族或统治阶级。他们立论的依据是因为在孔子的言论中,“人”和“民”两个概念常常是分开谈的,如“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1],“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论语·子路》)等等。而且他们认为,孔子只讲“爱人”,不讲爱民,从而断定孔子所谓的“爱人”,这个“人”字就仅是指他本阶级中的人,他所谓的“爱人”,并不是什么普遍形式。笔者认为这种论断是缺乏客观依据的,孔子虽然没有说过“爱民”,但他却说过“爱众”,他要求学生们“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不但要“爱众”,而且要“泛爱众”。从这句话看来,孔子所谓的“爱人”是具有普遍形式的。
孔子把“仁”作为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力求通过人性的自觉来完善人的品格,进而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目的。基于宗法社会以家庭伦理为本位,孔子首先提出了“孝”的仁学准则。孔子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孔子把“孝”视为“仁”之本,是认识到了社会的文明与和谐首先要以家庭关系的和谐为前提。人一出生,就是以家庭关系为生存纽带,家庭关系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在家庭中的行为处事,不仅体现了此人人格素养,更是直接影响着他在社会上的声誉甚至是地位。孔子言:“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论语·泰伯》),也就是说能够“兴仁”,必须先孝亲。而且,孔子所谓的“孝”,不仅是指要在物质上使父母得到满足,更包括精神上的内容,即要求子女对父母要怀有真诚的敬意,尽可能保证其健康长寿和精神愉悦,即今天我们所主张的“精神赡养”。这种认识和主张,在《孝经》中有集中的归纳,即“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2]
(二)孔子社会的文明
研究人的文明,必须把人放到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考察。只有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在人与人的交往和相处中,才能形成人的文明,体现人的文明。孔子是认识到了这一点的,他提出的“仁”就是把人放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来考察的。许慎的《说文解字》说:“仁,亲也;从人、二。”[3]《中庸》说,“仁者、人也。”郑玄注说:“读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问之言。”这虽是后人对“仁”的解释,但在《论语》中,孔子确有许多关于人、己对称的话。如“不患人之不己指,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等。“仁”是二人以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便不能没有仁的道德;而仁的道德也只能在人与人之间产生,“正是人的‘自我领域,即重视人际关系的总和,使人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人。”[4]
人从一生下来,就处于一种人伦关系中,他是社会的一份子,他必须在与人和社会的关系中行礼,才能展现自我存在的意义,实现自己的理想人生。孔子把“仁”作为人的基本属性,即是说人的品性修养必须要以“仁”为参照。也正因为如此,孔子才把“仁”的内涵言说的如此丰富,但其核心还是以“爱人”为主。行孝是在“家”这一范围内关心、爱护父母,而行礼则是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爱护、尊重他人。也就是说,孔子认为,一个真正具有文明素养的人,在家庭中要懂得行孝,在社会中更要懂得行礼。孔子认为,区别人和动物的标志不是别的,只能是礼。即孔子所言“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5]孔子提出以礼为人的标识,是要启发人类心性的自觉,重视人的德性,提出在人心上下功夫。孔子的“仁”与“礼”关系是最为密切的,虽名为“仁”,但却以“礼”为其主要内容。“礼”是具体体现其“仁”的制度和行为规范,也是治理国家,成就个人事业的准则,即“为国以礼”(《论语·先进》)和“立于礼”(《论语·泰伯》)。孔子虽推崇周礼,但并不是对其全盘吸收,而是以此为基础进行损益发展和文化、道德与政治重建。孔子要求人们不要只重形式而要注重精神实质,要用“仁”的新精神置换传统礼仪的内涵,主张重视现实和人事。外在“礼”的约束与内在“仁”的结合,不断规范和塑造着人与社会的文明发展。
二、孔子人的文明与中国梦
中国梦作为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实现。因此,提升人民的文明素养,使其言行举止都符合社会规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首先而且务必要解决的问题。而中国梦虽然是近代人民的梦,但是却植根于传统文化这片沃土,这就充分肯定了实现我们的中国梦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内涵。作为中国古代“至圣先师”的孔子,一生都在致力于文明社会的建设,留下了许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精神养料。孔子的文明观强调的是在全社会推行以“仁”为质以“礼”为表的德化实践,以期达到“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的文明社会。孔子文明观的核心是“仁”,文明社会的建立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孔子非常重视人自身修养品德的提高,认为“修己”才能“安人”,“己欲立”才能“立人”,只有首先做到“正心,诚意,修身”,才能完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
孔子认为,提升人的文明素养,需要“仁”这一内因与“礼”这一外因共同起作用。孔子把“仁”看作人的本质属性,赋予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人如果知“仁”,就会怀有“推己及人”、“克己为人”、 “仁者爱人”等博大的胸怀。人心中怀“仁”,自然就会懂得行孝、为学、知言、知省、讲和。当今社会,由于我们不懂得行“仁”,才会出现以权谋私,虐待动物,“碰瓷”等社会丑恶现象。因此,把孔子“仁”的文明作用于当前社会,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孔子看来,提高人的文明素养,还不能忽视“礼”的作用。只有“礼”的建立和普遍实行,才能构筑人类社会精神世界和行为世界的井然有序,也只有囊括了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之和的“礼”的作用,才能使人的自身和人类社会摆脱乱而至于和。实现我们的百年梦,除了经济、政治上的强大,宏观层面还要求社会的和谐,个体层面要求人自身文明素质的提高。
中国梦立足于中华大地,深深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实现中国梦,需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中国傳统文化与中国梦,本质上是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黑格尔在谈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时说:“我们在现世界所具有的自觉理性,并不是一下子得来的,也不只是从现在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而是本质上原来就有的一种遗产,确切点说,乃是一种工作的成果——人类所有过去各时代工作的成果”。[6]也就是说,现实的理性、思想离不开传统思想。这就充分肯定了中国梦的实现必然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但对于传统思想我们不能一味的照搬全收,而是有选择性继承其中优秀的,对当代社会发展有益的思想,使其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从而建立起独特的、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符合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孔子文明观中的精华部分,如“修己以安人(《论语·宪问》)”,“立人”先“立己”,“三省吾身”等思想对于提升人民的文明素养,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有益而无害的,对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嘉璐主编.十三经:文白对照[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等,1995.
[2]孔丘著,文婕编.孝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3]许慎.说文解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4]安乐哲,罗思文,余瑾.<论语>的哲学诠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3.
[5]张文修编.礼记[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单选题】年代最早的古人类头骨出土于东非哪个地方?(B)
A、乌干达
B、肯尼亚
C、卢旺达
D、布隆迪
【单选题】距今(D)年左右,古人类开始分化成三大人种。
A、8万
B、7万
C、9万
D、4万
【多选题】世界上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在哪几大洲。(ACD)
A、欧洲
B、美洲
C、非洲
D、亚洲
【多选题】文化包括哪几种类别。(BCD)
A、精神文化
B、物质文化
C、思想文化
D、制度文化
【判断题】民族的四要素分别是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
【判断题】民族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根。(√)
【单选题】下列关于顾炎武说法错误的是(B)。
A、所处时代为明末清初
B、绝食殉国
C、一生致力于反清复明的斗争
D、是语言学家
【多选题】下列属于原生文明的国家有(BCD)。
A、古罗马
B、中国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判断题】“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亡种”这句话出自梁启超之口。(×)
【判断题】民族文化的消失,民族最终会走向消亡。(√)
【单选题】“传统文化是我们实现现代化最大的障碍,我们要把它连根铲除”这句话出自以下哪位大家之口。(C)
A、鲁迅
B、梁启超
C、胡适
D、闻一多
【单选题】《国史大纲》是(B)所著。
A、陈寅恪
B、钱穆
C、王国维
D、傅斯年
【判断题】我国将古代传统经典分为文、史、哲。()
【判断题】严复认为“无人格谓之非人,无国性谓之非中国人”。(√)
【判断题】科学技术可以从西方引进,但是民族精神是不可能从西方引进的。(√)
【单选题】以下哪位学者被称为“安定先生”。(B)
A、钱伟长
B、胡瑗
C、范仲淹
D、李济
【判断题】“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北京大学的校训。(×)
【判断题】邓稼先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也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单选题】王静安先生纪念碑是(C)所写。
A、王国维
B、傅斯年
C、陈寅恪
D、季羡林
【单选题】《正气歌》是(A)所写。
A、文天祥
B、辛弃疾
C、岳飞
D、陆秀夫
【判断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岳阳楼记》。(√)
【判断题】西方文化冲击下我国传统价值观被颠覆,审美价值被替换。(√)
【单选题】下列关于陈寅恪说法错误的是(B)。
A、中国现代文学家
B、著有《元白诗笺证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等著作
C、古典文学研究家
D、语言学家
【单选题】下列属于安徽特色建筑的是(D)。
A、园林
B、吊脚楼
C、四合院
D、青砖小瓦马头墙
【多选题】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具有(ABC)。
A、文化自信
B、民族自尊
C、文化自主
D、文化融合4
【判断题】中山装的四个口袋代表着诗书礼仪。(×)
【判断题】《文化领土论》中提到“在未来的世纪里,传统意义上的国界在实际上将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按照经济影响划分的领土”。(×)
【判断题】东西方文化之争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华民族能否向人类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社会发展模式。(√)
【单选题】商朝哪位商王庙号是高宗。(B)
A、商纣
B、武丁
C、盘庚
D、商汤
【单选题】“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出自(C)。
A、《史记》
B、《孟子》
C、《礼记》
D、《诗经》
【多选题】下列关于王国维说法正确的是(ACD)。
A、国学大师
B、曾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首
C、代表作为《殷周制度论》
D、字观堂
【判断题】夏朝真正的遗址确认为二里头宫殿遗址。(×)
【判断题】古代周人始祖是后稷,曾任尧舜时期的农官。(√)
【单选题】对周文王描述错误的是(C)。
A、笃仁
B、敬老
C、多疑
D、慈少
【单选题】出自《周易·观卦》的是(B)。
A、观乎天文,以观时变
B、观国之光
C、观乎人文,化成天下
D、多疑
【单选题】在(D)时期已经意识到人的重要性,而且已经意识到社会的兴亡与道德有关。
A、商朝
B、西汉
C、魏晋
D、西周4
【多选题】关于周公旦说法正确的是(BCD)。
A、又被称为周文王
B、西周初期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C、周武王去世后摄政当国
D、是周武王的弟弟
【判断题】炮烙相传是周幽王发明的的一种酷刑。(×)
【判断题】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底蕴。(√)
【单选题】(C)对周公制乐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是中国2000多年古代社会当中唯一一次最重大的革命。
A、鲁迅
B、吴宓
C、王国维
D、章太炎
【单选题】“先君周公制周礼曰,以人观德”出自(B)。
A、《春秋》
B、《左传》
C、《史记》
D、《孟子》
【判断题】《左传》中提到“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
【判断题】叔向是我国战国时期晋国优秀的政治家。(×)
【单选题】被后人尊称为“述圣”的是(B)。
A、颜回
B、子思
C、子贡
D、子游
【单选题】香港中文大学前身新亚书院是由(D)创办的。
A、傅斯年
B、梁启超
C、饶宗颐
D、钱穆
【单选题】在《一堂中国文化课》中提到(A)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
A、礼
B、仁
C、和
D、义
【多选题】礼贯穿于中国哪几个方面。(ABCD)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政府与民众的关系
D、人的身与心的关系
【判断题】礼乐文化中乐是最高境界。(√)
【判断题】子思学派被称为是礼制时代。(×)
【单选题】我们历史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几次冰川时期。(B)
A、五次
B、四次
C、三次
D、两次
【单选题】孔子作《春秋》的目的是(C)。
A、记录周朝时期鲁国历史
B、述说自己政治诉求
C、使后人能见微知著
D、分析当时各国国情
【判断题】母鸡叫杜,公鸡叫牝。(×)
【判断题】体制人类学家认为人是一种能够直立行走的动物。(√)
【判断题】历史上文明民族侵略落后民族,甚至消灭落后民族都是普遍现象。(×)
【单选题】从一个无知的本体一直到一个有境界的圣贤,中间需要(C)。
A、时机
B、自身努力
C、学习、修为
D、挫折
【单选题】“学问之道无他,求放心而已矣”出自(D)。
A、《礼仪》
B、《春秋》
C、《左传》
D、《孟子》
【判断题】汉服的衣服是右衽,夷狄民族的衣服是左衽。(√)
【判断题】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核心不能丢。(√)
【单选题】(B)是中国人立身的一个根本。
A、义
B、诚
C、仁
D、礼
【单选题】“巧言令色,鲜矣仁”出自(A)。
A、《中庸》
B、《孟子》
C、《大学》
D、《论语》
【多选题】下列关于梁启超说法正确的是(BC)。
A、字任公
B、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C、号饮冰室主人
D、号卓如
【判断题】“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出自《大学》。(×)
【判断题】“默哀三分钟,各自想拳经”是鲁迅所写讽刺国民党。(√)
【单选题】中国古人将宇宙之道哲理化,用以指导人类的(B)。
A、信念和生活
B、生活和社会
C、社会和信念
D、生活和意识
【单选题】季札挂剑讲的是关于(C)的故事。
A、仁爱
B、清廉
C、诚信
D、孝道
【判断题】诚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
【判断题】张苍是东汉丞相,历算学家。(×)
【单选题】“礼释回,增美质”出自(D)。
A、《礼记·礼运》
B、《礼记·玉藻》
C、《礼记·内则》
D、《礼记·礼器》
【单选题】《礼记》的第一篇是(B)。
A、《檀弓》
B、《曲记》
C、《王制》
D、《少仪》
【多选题】《礼记》中哪几篇是子思所作(BD)。
A、《乐记》
B、《表记》
C、《经解》
D、《中庸》
【判断题】《礼记》中讲到礼的作用有两个,其中一个作用是释回。(√)
【判断题】《礼记》中概括礼就是“礼者,敬而已矣”。(×)
【判断题】举案齐眉的典故出自东汉时期《后汉书·梁鸿传》。(√)
【单选题】《论语》中提出君子应该有(B)个方面需要认真思考,从而全面概括了人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
A、8
B、9
C、7
D、6
【单选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C)。
A、《论语》
B、《中庸》
C、《孟子》
D、《礼记》
【多选题】表达敬意的原则有(BCD)。
A、爱幼
B、尊老
C、敬长
D、尊师
【判断题】和平辈相处的时候要自谦。(√)
【判断题】孟子认为君子心里面存在两个东西,“君子以仁存心,以义存心”。(×)
【单选题】《围城》是(B)所写。
A、杨绛
B、钱钟书
C、沈从文
D、巴金
【单选题】“圣人被褐怀玉”出自(C)。
A、《孟子》
B、《论语》
C、《老子》
D、《礼记》
【多选题】表达敬意的方式有(ABCD)。
A、容貌恭敬
B、敬语
C、服饰端庄
D、谦语
【判断题】在朝序爵,在野序齿的意思是在一个正式场合要按照职位高低坐位置,在非正式场合就要按照年龄坐位置。(√)
【判断题】中国人习惯将家里的户主称为家尊。(√)
【判断题】礼仪之始在于正品德。(×)
【单选题】下列哪句话出自《弟子规》。(A)
A、长者先,幼者后
B、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
C、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D、居处恭,执事敬
【单选题】“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说的是(B)礼贤下士。
A、曹操
B、周公旦
C、刘备
D、孔子
【多选题】下面哪些书是何兆武先生所著。(CD)
A、《国史探微》
B、《中国史稿》
C、《历史与历史学》
D、《文化漫谈》
【判断题】《周易》中最好的一个卦是谦卦,六爻皆吉。(√)
【判断题】曾国潘清末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曾经镇压了义和团。(×)
【单选题】相传有一人模仿(D)的声音发明了十二律。
A、黄莺
B、斑鸠
C、鹦鹉
D、凤凰
【单选题】《尚书》的第一篇叫(B)。
A、《五子之歌》
B、《尧舜》
C、《太甲上》
D、《说命上》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八音的是(C)。
A、金
B、丝
C、玉
D、土
【判断题】十二律分为六吕六律。(√)
【判断题】“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出自《论语》。(×)
【单选题】关于曾侯乙编钟说法错误的是(B)。
A、是战国早期文物
B、编钟分为六个音阶
C、全部是青铜所做
D、出土于湖北省
【单选题】下列哪句话出自《毛诗序》。(C)
A、凡音着,生人心者也
B、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C、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而嗟叹之
D、德音之谓乐
【判断题】“乐者,非谓黄钟大吕玄歌干扬也……”出自《礼记·乐记》。(√)
【判断题】西北民风彪悍,那边喜欢听激越高亢的秦腔。(√)
【单选题】《诗经》采风得来了(A)个国家的国风。
A、15
B、17
C、14
D、20
【多选题】下列出自《论语》的是(BD)。
A、移风易俗,善莫于乐
B、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C、音成于外而化乎内,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
D、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多选题】商汤伐桀后所作歌曲是(AC)。
A、《大护》
B、《夏迭》
C、《晨露》
D、《大武》
【判断题】《吕氏春秋》中并没有涉及到音乐方面的内容。(×)
【判断题】《孟子》中提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判断题】李德伦中国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
【多选题】下列出自郭店楚简的是(AB)。
A、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B、乐之动心也,浚深郁陶
C、音成于外而化乎内,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
D、凡声其出於情也信
【判断题】“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出自《吕氏春秋》。(×)
【判断题】《仪礼》中有一篇专门描写乡饮酒礼。(√)
【单选题】关于郑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字康成B、东汉人
C、著名经学家
D、法学家者
【单选题】“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体现的是(C)。
A、统一性
B、习惯性
C、多样性
D、同化性
【单选题】“俗谓土地所生习也”出自(C)。
A、孟子
B、孔子
C、郑玄
D、秦穆公
【判断题】风俗在上古时代就已经出现。(√)
【判断题】俗是一定要遵守的规范。(×)
【单选题】虞夏崇尚的是(A)。
A、质
B、文
C、理
D、士
【单选题】“贤贤易色”中第一个“贤”的词性是(B)。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副词
【单选题】中华文明的源头是(A)。
A、虞夏商周B、宋朝
C、唐朝
D、三国时期
【判断题】“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讲的是不忠不义。(×)
【判断题】秦穆公,名任好,是春秋时期秦国国君。(√)
【单选题】“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出自谁之口?(B)
A、子路
B、曾子
C、孔子
D、孟子
【单选题】“巧言令色足恭”出自(D)。
A、《列子·汤问》
B、《孟子·告子上》
C、《左传·昭公五年》
D、《论语·公冶长》
【判断题】“公如晋,自郊劳至于赠贿,无失礼”出自《左传·昭公五年》。(√)
【单选题】“千手观音”的导演是(C)。
A、杨丽萍
B、邰丽华
C、张继刚
D、张艺谋
【单选题】古代“礼”同“(D)”。
A、律
B、鞋
C、靴
D、履
【单选题】奥运礼仪小姐的训练是(A)。
A、求形似不求神似
B、一种社会的进步
C、精神的充足
D、文明的象征
————————————————
答案是辛苦整理出来的完整版课后答案需要支付5元/门
购买完整版答案联系
646013515
————————————————
【单选题】以下哪个国家非常重视仪式?()
A、朝鲜
B、日本
C、意大利
D、美国
【单选题】影片《铁人》讲述的是什么地方的事?()
A、哈尔滨
B、北京
C、大庆
D、秦皇岛
【判断题】任何一个文明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的礼仪。()
【判断题】仪式强化了历史记忆。()
【单选题】《仪礼》有十七篇,第一篇是(C)。
A、士相见
B、特牲
C、士冠礼
D、少牢
【单选题】氏族社会时期,未成年人到达成人年龄后,氏族用各种方式测验其生存技能,以确定其能否成为氏族正式成员的仪式是(D)。
A、少牢
B、冠礼
C、笄礼
D、成丁礼
【判断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世界上已经不存在成丁礼。(×)
【判断题】澳洲发展缓慢的一些地区,还存有成人仪式,成年礼的科目有负重跑、攀岩、忍受毒虫叮咬等。(√)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属于六艺的内容?(D)
A、御
B、数
C、书
D、骑
【单选题】据《礼记·内则》,几岁要学会礼让?(C)
A、六岁
B、七岁
C、八岁
D、九岁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地支?(B)
A、辛
B、申
C、戊
D、壬
【判断题】“曲礼”中的“曲”是“大”的意思。(×)
【判断题】“男子二十冠而字”出自《礼记·曲礼上》。(√)
【单选题】“缁布冠”是指什么颜色的帽子?(C)
A、白色
B、红色
C、黑色
D、灰色
【单选题】士冠礼共有几次?(C)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单选题】礼仪之始在于(B)。
A、梳容颜
B、正衣冠
C、顺言辞
D、端行为
【判断题】第一次加冠和第二次加冠的帽子是一致的。(×)
【判断题】成年礼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
【单选题】以下哪个代表老三?(D)
A、伯
B、仲
C、季
D、叔
【单选题】孔丘的字是(D)。
A、子夏
B、子贡
C、子渊
D、仲尼
【判断题】“吾子勉之,有宣子之忠,而纳之以成子之文,事君必济”出自《国语》。(√)
【判断题】古人不仅有名还有字。(√)
【单选题】从南北朝至什么时候,冠礼一度废而不行?(C)
A、清末
B、宋朝
C、隋唐
D、明初
【单选题】《说苑·修文》的作者是(C)。
A、老子
B、孔子
C、刘向
D、孟子
【判断题】笄礼是汉族女孩的成年礼。(√)
【判断题】《礼记·杂记》中说,“女子十有五年许嫁,笄而字”。(√)
【单选题】什么关系是人类社会所有伦理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B)
A、父子
B、夫妇
C、君臣
D、兄弟
【单选题】“男女之大防”出自(B)。
A、《中庸》
B、《坊记》
C、《论语》
D、《缁衣》
【单选题】《周易》讲的是阴阳,阴阳指(C)。
A、夏冬
B、雨水
C、男女
D、白天黑夜
【单选题】(A)是万事之始。
A、婚礼
B、成人礼
C、冠礼
D、习俗
【判断题】古人认为,婚配对社会很重要,且婚配中的男方更为重要。(×)
【判断题】动物界种族繁衍的基础是两性结合。(√)
【单选题】朱熹将结婚简化为三礼,其中不包括(D)。
A、纳彩
B、纳弊
C、亲迎
D、问名
【单选题】“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出自(A)。
A、《史记》
B、《礼记》
C、《坊记》
D、《论语》
【单选题】“提亲”即是(C)。
A、纳征
B、纳吉
C、纳彩
D、请期
【单选题】贵族里面最低的等级是(D)。
A、诸侯
B、大夫
C、卿
D、士
【判断题】儒家一直都很看不起妇女。(×)
中国梦——梦之蓝。它的梦想就是真正实现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没有污染,没有伤害。每个人都用心爱护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家园。
中国梦——梦之橙。它的梦想就是每个人都懂得节约。阳光洒在橙色的秋天里,累累硕果时刻提醒着大家,我们吃的每一碗饭、每一粒粮,都包含着农民的汗水、土地的奉献,不容糟蹋。
中国梦——梦之紫。它的梦想是让和谐之花遍地开放,如同紫色的晚霞一样优雅而纯真。人与人之间都是朋友,朋友之间应该彼此包容,彼此理解。每一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与宽容一定会让它实现和谐的中国梦。
中国梦——梦之绿。它的梦想是让和平鸽自由飞翔。没有硝烟,没有战争,和平之树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得自由自在,幸福安康。
中国梦——梦之红。它还有一个更加甜美的梦,是希望自己变得更加富强。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远离贫穷,远离悲哀,独立自主的中国昂首阔步走向富强,就像红色的火焰那般炽热、灿烂,让温暖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在今后五年、十年乃至更长的时期,全党、全社会和全国人民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深入融汇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总书记所说的中国人民长久以来的“中国梦”才会真正得以实现。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体现。而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工厂,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却显得相当薄弱,明显滞后,与我国作为文明大国、文明古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不少地方片面追求GDP,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快速增长极度影响生态环境,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生产方式极大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资源的匮乏成为不少地方发展的瓶颈,我国对多种能源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快速飙升。多半城市缺水,优良耕地减少,水污染严重,雾霾天气严峻,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环境脆弱。人们追求高消耗、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在享受物质增长带来的满足甚至豪华的同时,忽视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说,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的关键因素,成为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巨大障碍。长此下去,我们不仅不能成为生态文明强国,而且会贻害和愧对子孙万代。
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全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抱着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狠抓生态文明建设不动摇。首要的是转变价值观念、发展观念、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发展与民生的关系,正确认识当前和未来的关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变我们的物质文明建设方式,转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方式,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道德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全社会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要在重点区域实行生态建设的“一票否决制”,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逐步恢复和还原山清水秀气爽的美好生态环境。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的原则,有效控制开发强度,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适宜居住、生态空间青山绿水。要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要在我国实施城镇化进程和机遇中切实将生态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严格限制填海造地,杜绝海洋污染,珍惜国家蓝色国土。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面厉行资源节约。要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集约利用资源,大幅度降低能源、水资源和土地消耗,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加强节能降耗,发展节能低碳产业,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能源效益最大化。
大学生礼仪文明素养教育中存在着哪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何种手段可以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基于上述问题, 笔者进行了半年多的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 本文将梳理和总结相关实证研究, 提出针对大学生公民群体礼仪文明行为的要素分析框架, 在此基础上对其基本成因进行分析, 并尝试为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公民素养工程提供相关建议。
一、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现状
本次调查以“当前大学生礼仪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的主要表现”为主题, 在浙江杭州的八所高校 (浙江传媒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中进行, 共发出调查问卷400份, 收回有效问卷380份, 有效率达95%。调查显示, 现今部分大学生的礼仪文明素养不容乐观, 存在着礼仪修养表现与其所受的文化教育层次不对等的情况。具体体现在个人修养、社会交往、生活行为细节等方面。例如:在公共场合出现大吃大喝、乱扔杂物、高声谈笑等缺少自我约束的失礼行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莽撞、冷漠、自私, 缺乏基本的交往礼仪;追求个人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绝对“自我”, 把礼仪规范看做对个人自由的束缚;在校园内不问候长辈、不谦让同学、不尊重师长;更令人不安的是, 有的同学把无视校纪校规、行为放纵任性、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成是“个性”;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 却不知尊重别人, 难以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此类行为与礼仪修养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 部分大学生的行为失范和道德滑坡已经成为新的“社会病”。
二、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
1. 道德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 在回答“如何看待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时, 只有10.8%的人选择“这是知识偷盗行为, 我极力反对, 也不会发生这种事情”;有24%的人选择“其他同学都作弊, 我也不例外, 否则被认为是脱离群众, 自命清高”;有30%的人选择“我觉得这很正常, 反正抓到也不会开除, 能够作弊而不被发现是我的本事”;另外35%的人选择“这样做总有原因吧, 我能理解, 但我不会如此”。在对课堂违纪情况的调查中, 332人 (包括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 承认有不同程度的违规。可见道德修养的缺失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制约了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
2. 礼仪践行能力欠佳。
礼仪的修养在于内外兼修。子曰:“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这里说的“质”是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 “文”是指人的外在装饰。孔子认为, 一个人缺乏外表的修饰就显得粗野。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内心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但是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 如遇人不知如何致意、不会微笑、不会握手、不会问候, 这就是“知礼”而不会“行礼”, 礼仪意识与礼仪行为的不和谐, 即礼仪动机与行为方式及效果之间相脱节和矛盾。可见大学生文明礼仪修养严重匮乏的现状与我国素有的“礼仪之邦”的美誉相去甚远。
3. 知识结构的失衡。
长期以来, 社会上还存在着很深的“重理轻文”的偏见, 基础教育生态环境失衡。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 很多家长又走入了学外语、学绘画、学拉琴的误区。许多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差, 写文章病句连篇, 说话很难切入主题, 缺乏基本的交往表达能力, 严重影响了人际沟通。
4. 对文化差异缺乏辨证认识。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主要有称谓称呼、交际语言、禁忌习俗、日常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如中国人会直接询问别人的年龄、婚姻状况、收入等, 而西方人则认为这些是隐私, 不宜直接询问。西方人认为中国人亲属之间过于亲近, 中国人则认为西方人家庭观念不强。东方人看重人际关系, 而西方人崇尚个人独立。这些东西方文化观念差异有时在涉外交往中会导致沟通的隔阂。
三、推进大学生礼仪文明素养工程的建议
礼仪作为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形式, 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不论这些具体的礼仪形式多么繁杂, 也不论它们之间有多少千差万别, 都同样需要相应的礼仪要素来支撑礼仪交往的实施。这些要素分别是礼仪主体 (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 、礼仪客体 (礼仪活动的指向者和承受者) 、礼仪媒体 (礼仪活动所依托的沟通媒介, 包括主持者和参与者的仪容仪态、服饰、器物) 以及礼仪环境 (礼仪活动得以进行的特定的时空条件) 。[2]在礼仪实施过程中, 没有礼仪主体, 礼仪活动就无法进行;没有礼仪客体, 礼仪就无从谈起;没有礼仪媒介, 礼仪信息就无法表达;不讲究礼仪环境, 礼仪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在这其中礼仪环境是最具动态性的要素, 而礼仪媒体是联系主体和客体的重要纽带。礼仪主体的施礼能力和礼仪客体的受礼能力都需要经过一定的规范训练才能提升。因此文明的社会要用制度来保证人际交流互动中的礼节。在这个过程中, 要强调礼仪要素与礼仪规范的统一。礼仪要素是实施礼仪交际的载体, 而具体的礼仪规范是交际的核心。没有礼仪要素的礼仪交际模式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个人和组织基础, 会失去辐射性的功能, 也不能作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而没有了具体体现社会传统文化的礼仪规范, 礼仪要素就得不到来自传统和习俗的思想资源, 即使强制建立也难以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贯彻和接受。
礼仪应当是人类为维持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公共伦理的体现, 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它不仅体现个人的素质, 还体现了民族、国家的素质。人性是伦理基础建设的核心。应当加强大学生在文学、历史、哲学、宗教和美学等人文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做人讲诚信、做事守承诺、胸怀宽容、拒斥浅薄都是社会的基本伦理规范。而“一言一行”是礼仪交际表达的载体, 大学生应当从小处着眼, 掌握基本的礼仪常识:见人要主动问候、在公共场合要谦让他人、在校园内要尊重师长……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细节, 都会组成一个人的外在形象。礼仪习惯的养成应该是由外到内、由低到高的一个渐变的生活化过程。在初期可以通过加强礼仪训练, 让大学生懂得仪表、服饰、举止和言谈这些“小节”的重要性。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 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 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 也是培养他们与社会交流和交往的能力。
“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成为新一代的生力军。”是浙江高校对当前文化大省建设大背景的回应。然而高校管理中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职业素养质量保证体系来生成高等教育人力资源产出的质量标准, 也还没有建立起对德育素养过程进行观察和评估的有效机制;另一方面, 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不是象牙塔, 社会上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大学的精神价值传统和自我形象塑造之间的矛盾, 特别是市场的功利化倾向与大学自身的学术规律、市场的多变需求与大学相对稳定的知识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因此大学生的礼仪素养不是一朝一夕、仅仅靠校园内的教育就能完成的, 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倡导社会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守公共道德规范, 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 养成人们文明的行为习惯, 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 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能够和谐相处, 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目前, 我们常用的礼仪行为理论还主要是来自中国古代的传统礼仪文化和西方的现代社交礼仪, 其产生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等都与我们目前的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何将礼仪文化理论有效地嫁接到我国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理论中来, 让它能与时俱进, 体现出创造与发挥、创造与发展的脉络?而现有的礼仪文化理论及其实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从个人素养到具体交流沟通这一纵向领域内。今后的大学生礼仪文明素养研究应涉及高校环境与校园文化、不同类型高校、不同职业成长阶段的关系等方面, 并重点探讨礼仪文化理论中各种情境下的有效互动模式、礼仪素养中的组织行为、组织学习、组织公关与组织创新以及社会公众行为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文明素质工程》等八项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zhejiang.gov.cn/gb/zjnew/node3/node22/node171/node413/node3394/node3397/userob-ject9ai48570.html, 2006-02-06
【关键词】陶行知幼儿文明礼仪
陶行知先生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性格的关键时期,如何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绽放出文明礼仪之花?我们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作指导,让教育回归生活,多渠道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为幼儿的生命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以“生活即教育”为基础,渗透文明礼仪的教育内容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他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因此,我们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
(一) 内容“生活化”,处处皆教育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一些教育契机,我们树立“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挖掘每个环节的教育价值,利用儿歌、绘本、游戏等形式,借助各种节日文化,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如教育幼儿学会文明乘车时,我们不仅创设了情景剧,同时还编排了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幼儿传唱和体验游戏中,学会了如何做一名文明有礼的小乘客。
(二) 环境“磁场化”,润物细无声
陶行知先生把教育融入生活,将生活引进教育,认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能使教育丰富多彩,富有生命力。因此,“让环境与幼儿对话”已成为每个老师的共识,创设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能对幼儿产生一个潜移默化的心理“磁场”,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如在教室走廊里开辟“礼仪之星”每周评选“文明宝宝”并将孩子的照片张贴在墙上,让礼仪文化浸润到孩子们的心田。
(三) 榜样“示范化”,身教重言行
陶行知曾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教师和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给孩子一个榜样。如: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家长应该首先做到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日都应该按时就寝、起床;要让孩子讲卫生、爱整洁,父母首先要讲卫生,保持家中的整洁等等。如每天教师主动与幼儿和家长问好,当孩子帮老师做事情或关心老师后,老师主动说:“谢谢”等,久而久之,榜样的无穷力量会内化为幼儿的实际行动。教师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将是幼儿最好的榜样和楷模。
(四) 评价“激励化”,赏识促成长
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让我们发现赏识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罗丹说过:“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任何人都有缺点,但任何人也有其优点,人人都有自尊心,都喜欢被人欣赏、称赞。我们要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孩子,正确地评价幼儿的行为,催绽他们心灵深处的文明之花,礼仪之蕾。如午餐时孩子们帮助生活老师分发碗筷、擦桌子,安静地进餐等,教师在班上表扬他们,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体验着帮助他人和文明用餐的快乐。
二、 以“教学做合一”为核心,促进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
“教学做合一”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又一精髓。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其中做是教和学的中心,也便是教育的中心,我们处处均应以作为立足点,以做来解决人生中的实际问题。但不是只剩下一个做字,把教学做合一理解为只有实践是一种曲解,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因此,让儿童在操作中进行学习,教师在儿童活动过程中进行教育教学。
(一) “行是知之始”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体验活动。如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很多与同伴交流的机会,教师充分发挥游戏的这一有点,让幼儿在游戏体验中培养良好的与人交往的文明礼仪,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友谊观和合作观,帮助幼儿客服自私自利的不良意识和习惯,在游戏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在角色游戏小猴请客中,孩子们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知道了做客和做主人应有的礼仪,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 “知是行之成”
以行求知,手脑并用,活动中的新发现,必将产生新价值。我们常常带领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故事,通过阅读让孩子了解多方面的知识,产生思维的碰撞和丰富的想法。幼儿在这样的学习中,不仅积极地动手动脑,探索问题,还且还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变现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从而获得更多方面的学习经验和发展。
三、 以“社会即学校”为指导,发挥社区潜在的教育功能
陶行知先生认为:“社会即学校,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才能有丰富的收获,真教育是在大自然和大社会里办。”意思是说,学校要和社会密切联系,扩大社会对学校的影响。因此,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幼儿充分和环境中的人、事、物产生有意义的互动,从不同的资源中获得有益的信息。
(一) 大自然、大社会
社会资源的利用,可以弥补幼儿园科学教育设备和资料的不足,使幼儿在社会大环境中亲自感受体验,获得广泛的感性经验。如我们带领幼儿走出校园参观、春游、走进敬老院等活动,让幼儿接触外面的世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他们会给老人捶背、唱歌、跳舞,孤寡老人看到孩子们很开心,孩子们也学会了关爱老人。他们发现每一片树叶都有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幼儿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 家园互动新途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基本单位,是孩子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长常常是幼儿园利用最多的人力资源。他们中有的是专家,有的是职业人士,但所有的家长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是协助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教育,因此文明礼仪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在实施文明礼仪教育之前,部分家长并不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有的衣衫不整,有的说话不文明等,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通过家长会、班级群、问卷调查、宣传栏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定期开展文明礼仪课,请家长来观摩、交流。现在家长的文明素养提高了很多,而且还能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家长带孩子一起去旅游之前,会带孩子去超市购物,并教育孩子遇到熟人要主动打招呼,在超市里不大声喧哗,东西买了好要排队等待,旅行时要做文明小旅客、好吃的与朋友一起分享、保护好环境等,让孩子学会了如何与他人交往、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从小爱护环境等。
【文明礼仪与中国梦】推荐阅读:
中国文明礼仪常识精10-19
文明礼仪演讲稿作文与文明礼仪演讲稿07-25
做文明礼仪中国人范文06-30
与文明礼仪同行演讲稿10-09
小学生文明礼仪培养与养成教育结题报告书09-06
文明礼仪征文07-04
文明礼仪诗句09-17
文明礼仪之星10-04
古代文明礼仪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