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教学设计

2024-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西湖 教学设计(精选8篇)

西湖 教学设计 篇1

龙井小学 刘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受西湖的美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西湖的美景。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通课文。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小黑板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俗语导入:

1、创景导课,激发兴趣。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板书: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西湖风光吧(板书6)。齐读两遍课题。

2、你们对西湖了解多少?

3、初读课文,感知提问。(1)初读感知

A、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同学,查查字典,注意把字音读准。边读边想,并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B、出示生字,自由拼读。C、指名读,全班齐读。D、识记生字,检查记字情况。E、生字描红。

F、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2)自主设疑

A、谁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B、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把这些问题归纳为: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西湖周围的远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丽?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板书)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自读课文,走进文本。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默读课文。

2、研读感悟,解决问题。勾画理解,独立思考。

三、整体感知

1、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向我们展现了哪些景色?总共有几个小节?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质疑。理解“素”。

(2)你认为这个自然段中哪些字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受词语的意境:人间天堂、镶嵌、明珠。)

(3)这些词语都很美,把这些词语带到课文中,再读第一自然段。(4)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我们到下一节课进一步走进西湖。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

西湖 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场地特征,西湖天地,规划,设计

1 引言

在现代主义风行的中国, 如何尊重场地特征的规划和设计已经成为一个课题。然而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 我们发现各个城市的现代化速度非常快, 很多城市在追求经济发展的时候, 发展旅游业, 大规模的修建旅游景区, 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场地的特征, 本文以西湖风景区“西湖天地”为例, 阐述了如何尊重场地特征的规划和设计。

2 场地特征

2.1 场地特征的定义

场地可以是一个城市一个风景区, 可以是一个区级的公园广场, 每一个场地都有它独有的特点, 这是它区别其他场地的特征。场地特征可以分为自然特征和人为特征两种。如果一中园林景观在自然特征上占了优势, 那么在土地上就有了归属, 如果园林景观的人文特征占了优势, 就能得到使用者的认可与信赖。

2.2 场地特征的内容

(1) 场地的自然特征。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和地貌地形两个方面, 场地由于在地球上的位置不同以及受到自然力量的作用程度的不同, 会产生不同的特性, 这种特性是一种力量, 它可以影响到人类在场地上的活动内容, 包括园林设计。这种特征把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场地的利用价值。场地把握好了特征就能是景观归属这块场地, 和场地长期地、和谐地、融洽地相处, 自然力量可以为场地进行景观的维护, 给景观常换新装, 增添不同的色彩。相反, 没有把握好这种特性, 全靠设计师一人的力量去重新设计新的景观, 而不管不顾原有的自然景观, 会破环原有的自然特征, 新的景观和原有的景观会相互抵触, 天地都不允许, 人文景观的自身的魅力是不能长久的, 不能和原有的自然景观相比。

(2) 场地的人文特征。人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 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从事着一系列的活动。在人类的活动中形成了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一种奇妙的、特定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是人们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大地上留下了人类的印记, 还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 这种文化氛围就是人文特征。由于人们之间有了特定的关系, 所以人们就会产生共同的生活目标, 使得他们成为某一个地方的社会群体, 这是他们共同认定的场所。地球上任何一个一个地方只要有人生活, 那个地方就留有人的生活印记, 就会有人文历史。确定一个地方的人文特征是景观设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把握了这种人文特征, 景观才具有历史性, 对景观的设计才有依据。人文特征在把握场地规划的设计中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西湖风景区“西湖天地”的规划和设计

西湖天地设计是由美国的设计师本杰明主持的。在设计的时候, 本杰明利用临近西湖, 有着山水坏绕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设计时更加突出西湖的“园林气质”, 使园林营造了清新、自然和怀旧的氛围。对一些具有浙派的老民居, 也没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变它们的结构, 只是融入了一些现代的元素。自然植被和历史建筑被充分地利用起来, 不但没有破坏原有的资源, 还展现了现代的风格。西湖天地的一些老建筑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比如雕梁画栋、白墙黛瓦、九曲长廊等杭州老建筑的元素依然存在。游人深切地领略了山水的秀丽之美, 还能深层次地感受自然、人文、历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西湖天地中的涌今楼, 原本是北宋翰林学士庆祝大事摆酒设宴的地方;在南宋的时候被重新修建, 清代又被改成了茶楼;在1925年又被用作辛亥革命元老的住所;在1965年又被改成了茶室。在这次改建中, 并没有完全取代原来的建筑风格, 而是将原来的木质屋顶和园林的风格保存了下来。这样做尊重了涌金楼的原来的人文特征, 在其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规划和设计。大约有600平米的空间里, 地板是花岗石铺成的, 玻璃窗是透明的清片雕花, 家具是那种仿古的黑檀木制成的, 还有一些真丝的灯笼家具。新旧对比的手法, 不但没有使旧建筑被新的建筑的风格所遮住光彩, 反而在新旧的对比下, 古建筑的艺术特点和地位更凸显了出来, 给人呈现出了既怀旧又散发着现代气息的世界。

西湖天地在营造新景观的时候, 设计师尊重了该场地的人文特征。西湖天地的点睛之笔是景观的雕塑。在西湖天地的入口, 设计有古涌金门和金牛出水两组雕塑。西湖在古代有“金牛湖”的美称, 这个典故来自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据说在汉代, 西湖底有一头金牛, 每次出现湖水干涸, 金牛就会出现并且江湖中灌满水。当地的官员为了讨好皇上, 就命令百姓将湖中的水弄干等金牛出现的时候就下湖里设法抓住金牛。金牛被激怒后就吐出大量的水, 官员们无法逃脱, 都被水吞没了。从那以后, 金牛再也没有露过面。通过金牛这个主题雕塑的设计, 把一个美丽的传说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 给这座城市也带来了神秘感, 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这样的设计抓住了该地的人文特征, 通过重构的方式进行了该地的规划和设计。而涌金门则是源于一个著名的水中英雄-张顺。在一场艰苦的战争中, 张顺展现了自己在水中的英勇行为, 在人们心中他是一个英雄豪杰。现代的设计师就根据这样一个古代人物, 创作了在浔阳江中正在捕鱼的形象, 让人们纪念这位位英雄。这样的规划和设计同样把握了该地的人文特征, 使景点的设计与人文特征联系在一起, 更加能够吸引游客。可见, 人为特征对景点的规划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4 结语

从西湖天地的例子我们看到了在场地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 一定要尊重场地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这样才能使场地的规划和设计质量最优。在西湖天地设计时, 整个布局不仅注意了园林内部功能分区的合理性, 还注重发挥中国园林的传统特色, 着重强调园林山水创作、植物造景和园林建筑等三者统一的公园艺术形式这一主题。园林的布局经历了借鉴、探索和创造和摸索的过程。园林在建筑的过程中, 不同的园林建筑的风格是有差异的, 要区分开来。对一些具有文学艺术价值的古迹或者古建筑要妥善的保存;对那些有传统精华但有不符合时代特点的名胜古迹要有选择性取舍;对于那些名不副实的的风景点, 修建时要采用传统的形式和格调, 达到协调的目的。在植物的搭配上, 要因地制宜, 使园林景观给人们一种景变、形变, 色变的感受, 让人们体会到园林像富有诗情画意的图画。这种配置符合功能的综合性, 比较科学, 具有艺术性和地方风格。所以在园林的设计中我们要尊重场地的特征。

参考文献

[1]田海宁.从景观谈场地规划与设计[J].技术与市场, 2009, 16 (11) , 50-51.[1]田海宁.从景观谈场地规划与设计[J].技术与市场, 2009, 16 (11) , 50-51.

[2]曹琴.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对历史文脉的延续-以杭州西湖天地为例[J], 中国科技博览, 2009 (14) , 244-246.[2]曹琴.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对历史文脉的延续-以杭州西湖天地为例[J], 中国科技博览, 2009 (14) , 244-246.

[3]郑学东.论结合场地特征的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以西湖风景区为例[J], 中华民居, 2011 (6) , 30-32.[3]郑学东.论结合场地特征的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以西湖风景区为例[J], 中华民居, 2011 (6) , 30-32.

[4]顾洁.谈中国当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以苏州李公堤和杭州西湖新天地为例[J], 知识经济, 2011 (5) , 154-155.[4]顾洁.谈中国当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以苏州李公堤和杭州西湖新天地为例[J], 知识经济, 2011 (5) , 154-155.

[5]陈锐, 柯荣来.从人居环境角度谈景观设计和场地规划[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1) , 80-81.[5]陈锐, 柯荣来.从人居环境角度谈景观设计和场地规划[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1) , 80-81.

《西湖》教学设计 篇3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章。

(2)学习本课生字:素、绵、淡、犹、格、浮、掩、般、令、初;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素有、连绵起伏、犹如、格外、漂浮、掩映、一般、令人、夜幕初垂。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诵,背诵文章

2.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激发情感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西湖》。

板书课题,PPT展示苏轼《西湖》古诗和西湖图片。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哪位同学愿意举手?

生(举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这位同学朗读得很好,能不能请你根据图片,结合这首古诗,说一说你对西湖的印象?

生:西湖很美,荷花非常漂亮,湖水很清澈,我很喜欢这样的景色。

师:说得不错,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西湖》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根据拼音读生字词。

教师在黑板左边书写“素、绵、淡、犹、格、浮、掩、般”等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哪位同学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举手):朗读文章,“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师:读得很好,这位同学能不能说一说这个自然段有哪些字词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生:素有、镶嵌。

师:这些词语真的很美,请同学们将这些词语放进第一自然段之中,优美地齐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同学们接着往下读就知道了,再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美感,读出喜爱之情。

学生朗读,教师指导。

师:想一想第二自然主要描写西湖什么地方的景色?(湖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指正鼓励。

师: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美的词语、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美景。

(教师结合多媒体图片及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山峦的秀美多彩。)

学生齐读课文。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站在西湖岸边就能欣赏到西湖三面环山、美如仙境的景色,湖中的各个景点一定更令人陶醉,同学们想不想去饱览一番?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这一小节,分组讨论,想一想这段介绍了西湖的哪些景点,用笔画一画,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为什么?

(堤岸、湖心三小岛)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师:这一段写得太美了,西湖真是让人向往的地方,如果你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找一找文中哪一个词语能形容这种心情?(心旷神怡)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月光下的西湖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请想一想,文中所说的“又是一番景象”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游人伴着悠扬的琴声泛舟湖上)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点评。

3.合作探究,细读品悟

PPT出示课文中的四个比喻句:“平静的湖面,犹如……;孤山东边的白堤……;明净的湖水晃动着……;岸边的华灯倒映在……”

师:同学们看投影仪,读一读这四个句子,想一想在读这些句子时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

生:西湖的景色被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了,我就像见到真实景色一样……

师:这四句话中有没有哪些近义词?

生:犹如、像、仿佛、宛如。

师:哪位同学可以用这些词语造个句子?

生:冬天的小河弯弯曲曲,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就像一条玉带。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排比?拟人?

生:和课文结构很像,应是比喻句。

师:什么是比喻句,哪位同学补充一下?

生:用一个东西比作另一个东西就是比喻。

教师点评,黑板出示比喻句定义:用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被比作的事物叫喻体,本来要说明的事物叫做本体,本体和喻体通常用比喻词“好像”“宛如”“仿佛”等连接。

PPT出示10个比喻句,请学生尝试辨别本体、喻体、比喻词。

4.美读体验,拓展延伸

师:西湖,是一首诗,是一幅天然图画,无人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哪位同学能赞美一下这么美的西湖?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首诗……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3遍,各组两个词语。

2.背诵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五、板书设计

西湖

远眺:山峦、湖面

近赏:山、堤、岛

夜景:华灯、琴声

明珠

六、教学反思

文章至美,但学生需要对西湖有深刻的直观了解和一定语言积累才能理解这种境界。“十里明湖”“秀美典雅”“湖水荡漾”这些词精练抽象,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难以感悟。本课生字共有30多个,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学生初读不尽如人意。学生在背诵练习上不够深入,检查背诵情况,很多学生完成得不好,第三自然段方位词多,学生背起来有些吃力。

教师要放缓教学速度,根据三年级学生实际水平开展课堂教学,生字应在初读课文前进行,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背诵应当堂进行,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理解着背诵。

《西湖》教学设计 篇4

1、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湖的美景。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

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背诵描写西湖的诗文。

1、江南的景色美不胜收。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天清早,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来到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林升《题林安邸》

3、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导入

这几首古诗都是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6、西湖》(板书课题)。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来到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饱 览西湖美景。

生齐读课题

(三)、引导学生质疑或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1、如果你们来到了西湖,那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2、班里有谁去过西湖?请来大家介绍介绍!(学生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四)、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以优美的笔调和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秀丽的景色。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文,认认真真地去读读课文,去感受西湖独特的美。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联系上下文仔细想想。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同时把学生圈出来的不易读准的字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如:镶嵌 硕大 小瀛洲 阮公墩

3、指名学生逐段初读课文。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4、重点指导第二节中的长句: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5、重点指导第三节中的句子:

(1)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2)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适时奖励西湖图片。)

6、学生读完全文后,表扬学生能把课文读通顺了。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适时奖励西湖图片。)

7、学生配乐朗读全文。(奖励西湖图片。)

8、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刚才同学们读课文读得都非常认真投入,欣赏到西湖独特的美。现在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觉得怎样美?可以选择文中语句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选择读课文)。

9、齐声朗读全文。

(五)、指导书写

1、复习词语。(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2、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素 令(上下结构)

学生说说书写要点,教师范写。

《西湖》教学反思

本文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描写了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色。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能体会作者以动静结合的勾勒渲染,使西湖美景跃然纸上,让读者感觉到:在盈盈湖水中,远山隐隐约约,孤山朦朦胧胧,若有若无,仿佛仙境一般。

《西湖》教学设计(共) 篇5

《西湖》教学设计

一、复习(说句练习)

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的山、湖(板书:山湖)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伴随朗读

思考:你站在西湖边看到的山是什么样?湖是什么的?

2、交流刚才的问题:

3、同时板书: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4、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请个别学生读。

集体配音朗读。

5、(课前教学生一些句子。或读让一两个来赞美西湖。学生不会也可以由老师来说)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园中有园,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赏心悦目。尤其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闻名遐迩。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而来。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指着画面讲述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

2、学生可自由说说自己通过查找资料介绍有送景点的介绍。学生需准备:孤山白堤苏堤(可以是图片)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听了同学的介绍,我觉得西湖真美。不过,课文也写得也很美,有几词用得特别好,你能读一读把它找出来吗?

3、我们一起把这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好吗?待会儿,我要你们来做小导游介绍西湖。

4、谁愿意当个小导游来介绍西湖的几个景点。学生自由准备 请个别学生来介绍

过渡:刚才听了小导游的介绍,觉得西湖特别美,真让我看到了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来的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游兴难尽。置身其间,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下一节课我就带同学们去观赏西湖秋色。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配音朗读。(电脑出示画面)

2、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3、学生自由朗读。

页 第 1 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五、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背诵你喜欢的一段、板书:

西湖

青山

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湖水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景点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月光

明月东升 华灯倒映

第 2

西湖的绿 教学设计 篇6

新站中心校:吴志霞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学习从独到的角度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二)难点:学习作者选取独到的角度,体现景物独特美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杭州西湖吗?你们对西湖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下面就请你们把搜集到的有关西湖的资料拿出来,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教师:西湖是一首诗,是一幅天然图画,是一个动人的传说,无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无不为西湖的美景所赞叹,那么西湖究竟有多美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人间最美的天堂,板书:西湖的绿

(二)新授

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地流览课文,看看课文写了西湖的哪几处绿?(板书:灵隐、苏堤、花港)

2、那么这里的绿又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出声的朗读课文。

3、刚才都有谁去雨中的灵隐寺了,在那里你们感觉到绿了吗?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重点句理解灵隐的绿。)(1)绿意扑眼来 是什么意思呢?体会“扑”的意思。

(2)古木参天、苍翠欲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飘着的雨丝儿也是绿的呢?

(联系实际加以体会,白纸衬在绿色的纸上,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飘着的雨丝儿为什么是绿的)

(3)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引导学生体会绿的变化,富有层次。)指导学生朗读

(4)灵隐寺作者还写了什么?溪水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作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用赞叹的语气朗读!

(5)雨中的灵隐真的绿意盎然,多姿多彩,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有着不同的感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那一句话朗读给大家听。希望能通过你的读能给我们带来独特的感受。

4、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你又有着怎样的感觉呢?(指名朗读)

(1)莽莽苍苍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地下为什么也是绿的呢?(引导学生重点体会青苔的形状)(2)指导朗读:体会青苔的美

(3)这么美的苏堤,这样鲜嫩、可爱,形状各异的青苔,你们想看吗?那么就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课文。

(4)好了,睁开眼睛吧!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充分想象)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所看到的这些都是用头脑去想,对吗?也就是说想象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读书时,我们一定要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情景,这样就读懂了,读活了,这是一种读书方法,大家一定要记住哟?

(5)通过刚才的想象,谁能用一个成语概括一下青苔的形状。(教师相机板书:苏堤青苔变姿态)

(6)带着变幻莫测的感觉再指名朗读这句话。

5、下面我们再来游览最后一个景点花港观鱼,看看,在那里我们又看到了又是怎样的一种绿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这里主要写了什么?(1)荷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找同学读一读描写荷花的句子。(其他同学要边听边想象。)

(2)通过朗读,你的头脑中再现了怎样的一种画面呢?(让同学们充分说、大胆想象)

(3)出示花港观鱼的图片,请同学们亲眼看一下,满池新荷的景色。(4)再找同学朗读这句话。加深同学的体会。(5)除了这些,作者还描写了什么?指读本段的最后一句话。理解“裙袂飞扬”、“翩然起舞”的意思。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就是把荷花写活了。(板书:花港新荷蕴生命)

6、亲爱的同学们,随着我们的朗读和学习,我们的旅游也即将结束,该乘船而回了,齐读最后一段。

(1)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最后一段的感受。(板书:乘船而回愈幽静)

(三)欣赏品味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回过头来,真正领略一下西湖的这十大美景吧!(课件出示西湖美景,再次感受西湖的美和绿)

(三)课上小结: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一切事物的色彩皆源于绿色,绿色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充满着活力,作者之所以选取绿色来描写西湖,就是使西湖的美更富有生命的气息,生命的色彩,这样富有生命色彩的文章,才能更吸引读者,希望我们笔下的文章也能这样精彩。

(四)课后作业

1、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2、找一找描写其他“绿”的文章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五)板书设计

灵隐绿意扑眼来

西湖的绿

苏堤青苔变姿态

花港新荷蕴生命

西湖 教学设计 篇7

一、提高主问题设计质量的作用

小说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阅读教学中设计问题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高质量的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思维向新、广、深三个方面发展。因此,小说阅读教学中,必须明确“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善用“减法”,设计最佳问题。

以主问题为线索的小说阅读教学, 能有效克服阅读教学中肢解课文、零敲碎打等种种弊端,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教学活动的主体,让那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课型和教学结构脱颖而出。

二、提高小说主问题设计质量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做到“三读”:读懂文本,明白文本里有什么;读透作者,明确作者想表达什么;读准自己,我们还能有什么感想。其次是深入研究教法:第一,以学定教,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第二,依标施教,选择适宜的内容呈现方式。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并在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才可能有效地确定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主问题。

笔者在教学《最后一课》这篇小说时,把主问题聚焦在“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这个特写镜头上。通过文本解读,我们发现:正当每个人的炽烈的爱国热情都凝聚在“最后一课”中,而这感人的情景又激动着每个人的心的时候, 教堂的钟声和普鲁士军队收操的号声,令人心碎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韩麦尔老师这时内心的悲愤和哀痛难以形容,他“脸色惨白”,到嘴边上的话,却哽住了。这几个令人振奋而又含义深刻的大字表达了老师此时的心声, 也是法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不屈意志的集中表现。这样的收尾,使文章的主题深化,同时取得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余地。分析韩麦尔老师的情状和原因, 我们能够读出韩麦尔老师背后的坚强和伤痕,读出他的悲悯情怀,读出战争带给普通人的深深的摧残。

三、优化小说阅读课主问题设计质量的实践尝试

1.聚 焦准 ———要抓准阅读小说的焦点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要深入读懂文本, 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理清文本各部分的相互关系,把握其中字词句的意义及它们在整个文本中的地位、作用,并以此为出发点和依据, 提炼出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主问题, 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使语言、篇章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实现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在围绕这个中心问题的讨论中,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课文的每一处。

2.脉 络清 ———要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 。

理清主问题的脉络体现的是一个过程, 选准问题的切入点,为主问题的提出做必要铺垫,然后呈现主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最后升华为主问题的合理解决。

例如教学《祝福》这篇小说,主问题可以设计为:是谁杀死了祥林嫂? 围绕这问题,我们可用《祝福》里的“三”、“二”、“一”(三句话、二到鲁镇、一宗罪 ),设计一组脉络清晰的问题。“三句话”分别是“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镇上的人也仍然叫她祥林嫂”。根据这三句话,组织学生思考 :作者为何要这样重复? 结合具体语境,体味三个句子不同的丰富意蕴。再抓住“二到鲁镇”,让学生思考:祥林嫂“二到鲁镇”,人们对她的态度有何不同? 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我们发现:“鲁四老爷照例皱过眉”,“暗暗告诫四婶说 , 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的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这就自然过渡到了“一宗罪”———“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祥林嫂有何罪? 因为在鲁镇的人们看来,祥林嫂是有罪的,她的罪就是再嫁。把这“三”、 “二”、“ 一”都理清了 , 再回到主问题“是谁杀死了祥林嫂”上,我们就明白了“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地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如果能领悟到这个层次,小说的社会意义也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这组脉络清晰的问题设计,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提高文本阅读效率。

3.探 究透 ———要追求文本的顶层价值

“探究透”就是对主问题的讨论必须深入透彻 ,在此基础上,最终获得升华,实现主问题讨论的最终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非常关键,高质量的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思维向新、广、深三个方面发展。

例如在《孔乙己》一文教学中,可以设计安排这样一个主问题:谈谈孔乙己的“偷”,要求同学们从课文中任选一个点进行品析,参加课堂讨论。在师生共同探讨中,学生从以下侧面理解:

(1)由“偷”引出 “酒”。孔乙己替人抄书 ,只能混口饭吃 ,但他好喝,便免不了做些偷窃的事。由于“偷”,他那双有特有的形状和极富个性特征的动作的手便别有用途。小说中不论是写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还是写他“摸出四文大钱”,其目的都是表现孔乙己的钱消耗在酒杯之上。为喝而偷,深刻揭露了孔乙己好喝懒做的性格。

(2)由“偷”引出 “笑”。小说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众人、酒客、掌柜的几次无情嘲笑和无聊哄笑,都与“偷”字有关。由“偷”引出的笑 ,表现了社会环境的冷漠。

(3)由“偷”引出 “打”。偷是孔乙己挨打的直接原因 ,但他始终都没有醒悟过来,世人也没有停止对他的“打”。具有悲剧意义的是,丁举人没有打折孔乙己那双偷东西的手,却残酷地打折了他的双腿,最终断了孔乙己的生活之路。

(4)由“偷”引出“情”。文章通过写孔乙己的“偷”,深刻揭示出孔乙己性格上的弱点,表现作者对孔乙己又怒又哀的态度。

由“主问题”组织起来的课堂阅读教学,形成了一条教学线索,牵动着学生阅读和思考。他们怀着探求的兴趣进入课文,品评咀嚼,思考表达,深化认识。读写听说思融为一体,能力提高和技巧训练合为一体,学生活动和教师点拨相映生辉。

“西湖十景”宴 篇8

西湖十景始于南宋画家马远画的西湖山水命题,至今已有700多年。《方舆胜览》记载:“西湖山川秀发,四时画舫遨游,歌鼓之声不绝,好事者尝命十题,有曰: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这是西湖十景在地志书上最早的记载。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南游西湖,为十景题了字,又刻石建碑,流传至今。

虽然,杭邦菜系源远流长,过去也曾出现过“西湖醋鱼”、“龙井虾仁”、“东坡肉”、“西湖莼菜汤”等十大名菜,但是却没有哪家菜馆把“西湖十景”搬上宴席。难道真的没有人想尝试一下吗?其实,早在5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曾想到过。有一次,他在西湖“楼外楼”宴请外宾,曾对厨师说过,“西湖十景”应该搬上餐桌,把游览天堂胜景的美感,与品尝西湖名菜佳肴的情趣结合起来,使中外游客在天堂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件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好事。

杭州的饮食文化历史久远,可上溯到南宋。当时朝廷偏安杭州,皇室御厨和民间名厨云集,南北菜系汇流,从而形成杭菜,和以杭菜为主的浙系菜谱,成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当时,杭州饮食业曾遵照周总理嘱咐,组织名厨潜心研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西湖十景”全席宴始终未能问世。如今,国泰民安,1985年杭州市烹饪协会成立,第一件事就是研制“西湖十景”,完成周总理遗愿。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西湖十景”终于在“天香楼”菜馆诞生了。

新研制成的“西湖十景”全席宴,构思新颖,意境清新,从冷盘开始,一盘一个景,一景一个样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苏堤春晓”,菜中象征春晓的10只春鸟,是选10只鹌鹑用杭州传统的叫化童鸡制法做成,用绍兴老酒裹荷叶青泥煨熟。10只飞鸟围绕着用鹿蹄筋摆成的苏堤叫春,不仅造型新颖,而且香酥有味。“曲院风荷”,借鉴广东名菜茅台鸡的制法,以大爿鱼翅用茅台酒焖烧,作为一片片散发着酒曲幽香的荷叶。“断桥残雪”,避开一断一残不吉利的写实表现,以蛋清菜汁蒸芙蓉铺底,摆上用蛋糕刻的古桥、火腿切片铺成的堤岸。盘中用清水马蹄雕成梅花,梅芯缀以虾仁、火腿热炒,四周配以10只不同形状用鲍鱼刻成白鹤,寓意“梅妻鹤子”传说,意境一新。

“西湖十景”席中有美食的享受,还有诗意气氛的配合。“雷峰夕照”就采用了“雷峰塔倒,白娘娘脱逃”的民间传说,使其情趣迭生。上席时,忽然,餐厅灯光全灭,只见一服务员手托燃着三股青蓝色火光映着用爆鳝段搭成的雷峰塔,飘然而至,向众人道:“这是小青为白蛇娘娘报仇的三味真火,传说她就是用三味真火把雷峰塔吹倒的。”当客人吃“倒”雷峰塔,消灭了法海藏身的以蟹黄蛋卷制成的螃蟹。突然,餐厅灯光复明,服务员答谢道:“雷峰塔倒,白蛇娘娘得救,这里有在座诸位的功劳,谢谢了。”大家这才如梦初醒,恰似游历了神话幻境。

“十景”宴中的甜点心,汇集人间珍品,使全席达到高潮。“柳浪闻莺”中的黄莺、“平湖秋月”中的白兔,都用面食做成,形象逼真,奶香味美,让你一饱口福。而“南屏晚钟”,人手一客装在南瓜形瓷具里的冰糖燕窝,美味真品,使“西湖十景”更令人难忘。

上一篇:高一地理教学进度下一篇:高校大学学生会联谊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