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社区实施方案(精选8篇)
为了促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确保三个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街道综治办关于内社区实现“有六无”的工作方针。根据的通知,永新社区将开展创平安社区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真正做到“秩序好、发案少、群众满意、社会稳定”的目标,以平安单位(机关)院落创建和平安小区创建为基础,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加强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自防、互防、联防”三防一体的防控网络体系,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建立“保稳定、创平安、促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
总体目标:力争经过二年的努力,使辖区85%以上的单位(机关)院落居民小区达到平安单位(机关)院落、居民小区的标准,三年内95%以上的单位(机关)院落、居民小区达到平安单位(机关)院落、居民小区的标准,永新社区达到平安社区的标准,确保社会稳定和治安大局持续平稳,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二、成立平安创建工作领导组
组长:郭国光(社区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程香蓉(社区副主任)
下设办公室:
主任:程香蓉(办公室主任)
成员:黄晓丽(综治专干)
许建华(劳动专干)
刘丽琴(计生专干)
周慧玲(共青妇)
三、工作要求
平安单位(机关)院落、居民小区标准。内实现“一有六无”:既有一支专业治安巡逻队,无命案、无有影响重大群体性事件和越级上访事件、无一次性死亡三人或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的治安灾害事故、无有影响的重大恶性刑事案件、无“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人员集聚滋事案件、无因矛盾纠纷调处不力引发命案和消防、生产、食品、药品等安全管理不到位而发生3人以上(含3人)的非正常死亡事件,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四、创建步骤
创建平安社区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二年内90%以上单位(机关)院落、居民小区创建达标;第二阶段:三年内98%以上的单位(机关)、院落小区创建达标,社区达到平安社区标准。
第一年(2012年)重点是抓基础,抓好宣传发动,典型推动工作,召开创建平安社区动员大会,并利用新闻媒体等,在社区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注重抓典型,年底,对工作中的好典型进行总结,大力推广。
第二年(2013年)对较差的单位要加大督办力度,促进整改,年底,社区内95%以上单位(机关)院落、居民小区受到区综治委命名平安单位(机关)院落、居民小区。
第三年(2014年)重点是抓达标升级。辖区98%以上的单位(机关)、居民小区达标,社区向街道工委、区综治委申报平安社区。
四、创建措施
〈一〉狠抓治安防范工作,构建群防群治网络。坚持以“派出所、社区联防、单位自防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防控体系。形成统一组织协调,以派出所为龙头、社区为纽带、单位保卫科长为骨干,以单位居民小组为依托,形成人防、物防、技防一体化的治安防控网络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防范效能,实现对社会治安的综合控制。一是坚决实现一票否决制,坚持“谁管理谁负责”的工作机制,促进各单位防范网络建设,按照市、区综治委要求,加大对案发单位的责任追究,促其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健全门卫值班守护制度。二是以“两管、两防“为重点,加强对常住人口、重点人口、流动人口的管理和出租公私房的管理,抓好单位自防、社区联防,切实控制和减少可防性案件的发生。社区组建专业巡逻队伍,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居民小区的巡防;群防群治经费,根据市综治委要求,分别由市、区、街道三级财政拨款与社会筹资相结合来解决,对封闭式小区加强物业管理、促进安保服务工作,全面组建并充分发挥综治协会作用,切实开展工作。
领导重视, 精心组织
结合街道实际, 大港街制定了服务群众联系社区工作实施方案, 街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高度重视, 第一时间启动了这项工作, 召开专题会议研讨, 进一步统一思想、 明确责任、 精心部署、 务求实效,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让老百姓得实惠。 街道领导班子组成专项工作组, 深入一线, 先后联系社区居委会进行现场走访、 调研, 认真听取社区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并把大家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记录、梳理、 归类。 同时, 将这些情况及时汇总给联系单位。 组织召开联系单位与联系社区见面会, 安排联系单位负责同志与社区工作者、 居民代表共同讨论社区开展服务群众联系社区工作的具体内容, 联系单位表示, 要在职责范围内发挥好服务群众的作用, 力求妥善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有效办理和处置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 扎实推进服务群众联系社区工作的全面开展。
科学规划, 稳步推进
按照上级部门要求, 结合自身实际, 大港街进行了详细调研走访, 充分争取了联系单位和联系社区的意见建议, 指导联系社区工作组制定了联系社区工作年度计划和四年规划。 工作计划重点突出如何强化社区基层党组织、 如何深化社区管理、 如何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如何优化社区文化环境、如何培育社会组织等几个方面。 多年来, 大港街在社区网格化管理、 基层党组织建设、 十大员俱乐部、 社会组织联合会、 文明楼门创建等工作方面卓有成效, 联系单位走进社区更加增进了社区建设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总之, 大港街通过服务群众联系社区工作, 推动联系社区单位与社区逐步建立了人员交流、 协作互动的长期共建关系, 打造一批了群众满意、 管理规范、 服务完善、 平安稳定的美丽社区, 提升了大港街社区服务管理水平。
统筹协调, 督促落实
在服务群众联系社区工作中, 大港街积极协调物业、 企业、 业委会等各部门, 积极为联系单位进社区创造便利条件, 搭建服务平台。 在街道和联系单位的共同努力下, 社区建设发生重大变化, 人民群众普遍受益。 一是加强党建工作, 建立和完善了重阳里多功能活动室, 解决了硬件设施难题, 为社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一个加强学习, 广泛交流的场所, 同时也为社区居委会提供一个组织活动、 开展学习、 召开会议的场所。 二是为兴盛里、 兴安里社区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 联系单位同有关部门进行积极的沟通与协调, 紧密配合街道文明楼门创建工作, 粉刷社区楼道, 美化居住环境。三是国税局、 规国局等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走访慰问困难党员、 困难群众, 为他们送去真情与温暖, 同时征求他们对社区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社区工作水平。
健全制度, 规范管理
【关键词】社区体育 运动 体育人口
1 前言
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制定并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目前,我们正处于全民健身计划工程第二期的普遍提高阶段。第二期工程的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本文对牡丹江市文化社区、平安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集中的场所进行了问卷调查,用以了解社区居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的了解和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寻找出社区开展全民健身计划中的缺点和不足,为居民更好的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顺利实施。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检索,拟定了论文题目,并制作了调查问卷,随后在牡丹江市明珠广场、几个居民小区参加体育锻炼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随机取了120名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共发问卷120份,收回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14份,有效率为95%。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逻辑学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被调查者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认知情况
表1 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认知调查表
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114名被调查者中,有95人了解或者听说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占83.3%;从未听说过的只有19人,占16.7%。两者比例相差66.6%,应该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牡丹江市宣传做得还是不错的。对未听说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询问是否支持该计划的开展,结果表明百分之百的被调查者都支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可以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牡丹江市是深入民心的。
3.2 对被调查者性别比例、年龄构成的调查
表2 性别比例和年龄构成的调查表
3.2.1 对被调查者性别比例的分析
在表2中可以看出,在采访的参加体育活动人群里,女性比例多于男性,分别有61人和53人,占被调查者的53.5%和46.5%。从数据上来看,牡丹江市文化社区、平安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性别比例相差并不悬殊。
3.2.2 被调查者年龄的分析
通过表2中另一组关于年龄结构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占比例最大的是45~60岁的中老年年齡段的人群,有40人,占被调查者的35.1%;其次,是60岁以上的老年段人群,有34人,占被调查者的29.8%;剩下依次是18~30岁的青年人和30~45岁的中年人,分别有21人和19人,占被调查者的18.4%和16.7%。可以看出牡丹江市文化社区、平安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程老年化的趋势。
分析其中的原因,30岁以下的青年段人群都是刚刚迈入工作岗位或者刚刚成家立业,正处于创业的黄金阶段,所以很少顾及到体育锻炼;作为30~45岁的中年段人群,肩负着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的双重压力之下,再加上这时正是事业的顶峰,平时应酬很多,所以这一部分人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45岁以上的大多数是退休居民和老年人,自己闲暇的时间比较多,而且自身机能的衰退,为了自己的健康所以很多人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但也有很多老年人都是因为自己身体有很多病,迫不得已地参加体育锻炼。
表3 参加体育锻炼季节、时间的选择统计表
3.3 被调查者参加体育锻炼的季节、时间段的选择
3.3.1 参加体育锻炼人群对选择体育活动季节的选择
从表3可以看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对季节的选择,大都集中在了气候比较好的夏季、春季和秋季。分别有98人、72人和68人,中选频率分别是86%、63.2%和59.6%,而北方寒冷的冬季里,只有16人能参加体育锻炼,只有14%的中选频率,远远少于其它季节,牡丹江市冬季严寒的气温制约了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是牡丹江市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一个薄弱环节。
3.3.2 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选择锻炼时段的分析
通过表3也可以看出,占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晚上和清晨,分别有81人和61人,中选频率有71.1%和53.5%;选择上午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只有8人,中选频率最低,只有7%;喜欢在下午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有27人,中选频率23.7%;选择中午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有31人,中选频率为27.2%,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工作人员和在学校的学生,他们利用工作和学习的午休时间参加体育锻炼。选择清晨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大多是坚持了很久的已经养成习惯的人,晚上则是上班族锻炼的最佳时间,这与其他城市所做调查的趋势大体相同。
3.4 被调查者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的调查
表4 参加体育锻炼次数的统计表
3.4.1 对被调查者参加体育锻炼次数的分析
根据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显示(表4),牡丹江市文化社区、平安社区居民大部分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但是也有部分市民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不足,有关部门应该刺激居民体育活动的需求,充分调动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的积极性,开展好“全民健身计划”。
表5 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统计表
3.4.2 对被调查者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分析
通过表5可以看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理里,选择锻炼时间为30~45分钟的人最多,有45人,占被调查者的39.5%;其次,是选择锻炼时间为30分钟以内时间段的,有40人,占总人数的35%;选择锻炼1小时以上的只有10人,只占被调查者的8.8%;选择45分钟到1小时的有19人,占总人数的16.7%。符合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约有43.2%。
3.5 参加体育锻炼人群选择的体育项目和活动地点的调查
表6 被调查者选择活动项目和活动地点的统计表
3.5.1 参加体育锻炼人群选择活动项目的分析
观察表6可以看出,有92.6%的人选择社区健身器来进行体育锻炼,其中以中老年人居多;而其他项目较少。
3.5.2 居民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活动场所的选择
通过表6可以看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主要活动场所集中在公园广场、社区和路边等公共活动场地,占总人数的82.7%、78.5%和45.2%,而17.4%和16.8%的人选择在学校、单位和自家庭院中进行体育锻炼。
3.6 对影响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的调查
表7 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目的统计表
表8 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统计表
3.6.1 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
在表7中可以看出,牡丹江市文化社区、平安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呈多元化趋势。
3.6.2 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的调查
通过表8可以看出,因为体育设施少和没有指导者是影响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中选频率为88.6%和92.1%,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7 对参加体育活动人群文化程度及职业的调查
表9 体育锻炼人群文化水平和从事职业统计表
3.7.1 对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文化程度分析
从表9可以看到,在牡丹江市文化社区、平安社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里,占比重最多的是高中、中专、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市民,可以看出,牡丹江市文化社区、平安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的文化层次不是很高,属于低文化层次水平。
3.7.2 对进行体育锻炼人群的职业的分析
通过对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从事职业的统计表(表9)可以看到,工人约占到被调查者的1/2,而其他人员占20.7%;企事业职员、公务员和科教文员人数大约相等分别占9.8%、12.7%和8.5%。
4 结论
4.1 通过本次调查,牡丹江市文化社区、平安社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里,有83.3%听说过或者了解《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而且100%的被调查者支持该计划的开展,可以看出牡丹江市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宣传开展比较理想。
4.2 牡丹江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在季节上的选择依次是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牡丹江市寒冷的冬季成了人们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
4.3 牡丹江市文化社区、平安社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选择社区健身器、散步、跑步和羽毛球、乒乓球的人群占前三位,体育舞蹈(扭秧歌)和武术太极等也受到部分人喜爱。
4.4 根据数据分析牡丹江市文化社区、平安社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里达到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占43.2%,经分析,牡丹江市文化社区、平安社区总的体育人口比例会小于这个数字,与大中城市有相当的差距。
5 建议
5.1 应该继续加大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居民了解体育活动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促使更多的居民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5.2 政府应加大对社区体育设施的投入,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管理,开放一些学校或单位的现有体育设施,使居民能有更多的更好的运动休闲场所和体育健身设施,尽最大的可能改变体育活动场所的落后状况。
5.3 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发展体育人口,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和特点,统筹兼顾,区别对待,全盘安排,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阶段(2006年~2010年)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创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
参考文献:
[1]裴立新.我国社区体育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目标、指导方针和运行机制构想.
[2]王凯珍,任海,王渡,林洁.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7,(05).
[3]吴世英.中国社区体育组织文化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4]周晓东.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时代背景
单位向社会的转变,计划向市场的转轨,传统面向现代的变迁出现了许多社会新状况,如单位社会认同错位,下岗失业和外来人口的本土化产生了大量“边缘体”现象,所谓“边缘体”是指游离于主流社会关怀之外的,心理上孤独,政治上无助,生活上空虚,处于不被社会接受甚至排斥的人群。我们把它分为三级,一级:尴尬边缘体、下岗失业群,二级:纯正边缘体、外来流动人口及本土化子女,三级:变造边缘体、集体户。这些社会管理的空白和漏洞成为当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急需解决。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建设理念,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四群”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探索创
建成长式社会管理为目标,以推行“五线谱和谐工作法”为手段,建立平安社区建设和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新机制和新举措,全面提升社区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区各项工作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变中求新、全面发展。
三、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打造“xxxx” xxxx的目标,以党建创新引领平安社区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让“服务”突出,将“整治”弱化。组织广大社区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社区社会管理,落实“五线谱和谐工作法”(即调查研究在一线,摸透区情;落实工作在一线,显现成效;温馨服务在一线,暖心聚民;共建联动在一线,整合力量;矛盾排查在一线,排险隐患),实现“五零目标”,构建“五大机制”,体现“五民效果”(即服务民众、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维护民利、保障民安)。打造五家品牌:………………。努力在转变工作理念上下功夫,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求突破,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最终形成维稳式社会管理与成长式社会管理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的良好格局,进一步增强和提高社区居民安全感、幸福感、归宿感和群众满意度。
四、主要措施
(一)创新党建工作,带动科学规范的社会管理网络建设
1.党建工作网格化。条块结合健全党的组织,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专门设立群众工作委员与下派第一书记的措施,依托总
支抓支部,依托支部党建抓平安建设,依托第一书记抓组长的措施,将社区服务中心划分为若干服务小区,每个小区对应成立党小组,由经验丰富的居民党员、离退休职工党员担任党小组组长,同时建立小区民主理事会,推行党小组长兼任民主理事会负责人,成员由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巷道长、楼栋长、业主委员会负责人等组成,形成社区党总支—服务中心党支部—小区党小组的管理服务体系。
2.志愿服务组织化。组织有活动能力的驻社区党员,以党小组、党支部或总支为单位,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行动。设置环境卫生维护、民情信息反映、重点人群帮扶、矛盾纠纷化解、政策理论宣讲、应急任务突击、公益事业奉献、专业服务便民、先进青年培养、其他服务项目等10种志愿岗位。在党员选岗的基础上,分类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组织通过对党员明确义务奉献日、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户等形式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行动。
3.便民服务纵深化。选聘退职、离退休党员到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协助民情接待、纠纷调解、街巷巡查等事务,加强社会管理工作力量。将便民服务工作向小区、楼栋延伸,挂牌建立小区便民服务站(点),安排党员代办员上门为楼栋、小区居民开展便民服务,做到五必访、五必知、五必做,即:①楼栋巷道优抚对象必访、申请低保和临时救助必访、大病重病救助必访、帮教对象必访、高龄独居老人必访;②困难家庭情况必知,群众矛盾与不安定因素必知、楼栋巷道突出问题必知、家庭婚育情况
必知、各类人才资源必知;③有利于困难家庭的事必做、帮助居民排忧解难的事必做、维护社区安全稳定的事必做、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事必做、提升社区文化品位的事必做。
4.联动服务常态化。健全社区共驻共建联席会议制度,由驻区单位负责人分组轮流担任轮值主席,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以区域资源共享为基础,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形成 “平安小区联创、公益事业联建、文明社区联创、下岗职工联帮、困难家庭联扶、计划生育联抓、文体活动联办、社区服务联动”的社会管理新机制。
(二)创新建设模式,构建“大服务”工作格局
落实“五线谱和谐工作法”,实现“五零目标”,构建“五大机制”,体现“五民效果”,形成维稳式社会管理与成长式社会管理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的良好格局。
1.调查研究在一线,掌控社情“零遗漏”,构建信息双向大畅通机制,在促进民和上下功夫。一是畅通民意。以网络、手机等现代科技产品为依托,发挥已有的社区居民QQ群、社区服务中心短信等信息反馈平台的作用,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拓宽群众诉求渠道。二是下访民情。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作用,在辖区巷道、楼院建立党小组,设立信息收集信箱,广泛收集小区、楼栋、院落及辖区单位的各类民情信息,深入了解居民诉求,全面排查稳定隐患,牢牢掌控信访源头,真正做到家底清楚、心中有
数。三是联接民心。组建以社区党员、社区干部、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退休干部、物业管理员为成员的信息员队伍,定期不定期召开社区民情恳谈会,面对面了解居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急难怨盼,及时对有上访苗头的居民进行“集中会诊”和现场疏导,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2.矛盾排查在一线,化解矛盾“零激化”,构建和谐平安大调解机制,在维护民利上下功夫。融合多种调解方式,整合多方调解力量,建立健全调解制度,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一是治本、不治标。在社区设立平安和谐工作室、调解工作室和流动法律服务站,建立调解中心日常工作制度,以人民调解为主,引入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信访疏导,倡导“有理慢慢说,有话好好说”。二是熄火不扑火。坚持把工作放在一线,倡导“知民情走进千家万户,解忧难费尽千辛万苦,调纠纷不怕千言万语”的“三千”精神,做到解决问题到前沿,顺情绪、解心结、抚民心。三是化怨不埋怨。采用换位思考方式,将进门调解变为上门调解。有效化解邻里、家庭、经济、物业等社会矛盾和不稳等因素,真正做到“小矛盾不出社区、大矛盾不出街道、上访不出区”的目标。要努力做到“两结合三补充”,即:固定调解与流动调解相结合,小区(单位)调解与社区调解相结合;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疏导相补充。使社区大调解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问题介入提前化、处理问题及时化、矛盾化解人性化。
3.温馨服务在一线,帮扶救助“零空白”,构建扶贫解困大
保障机制,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帮扶救助活动,构建社区帮扶救助大服务机制。通过组建专业化帮扶队伍,变帮扶行动为经常化和社会化帮扶局面,通过“零距离”帮扶,真正为有困难的群众排忧解难。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推行为老人、儿童、残疾人、贫困户、优抚对象提供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变“输血”帮扶为“造血”帮扶。
4.共建联动在一线,齐抓共管“零盲区”,构建共驻共建大参与机制,在保障民安上下功夫。有效整合辖区资源,实现社区服务集约化,构建社区平安和谐参与大保障机制。整合社区党组织、辖区单位、派出所及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业人才等人力资源,以免费中介机构、志愿者队伍建设为主导,协调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区平安建设,创新服务载体,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互利互惠、优势互补。最终形成纵横交错、全面覆盖的区域性社区服务网络,为打造“xxxx”幸福xxxx奠定基础。
5.落实工作在一线,全面服务“零缺失”,构建方便快捷大服务机制,在服务民众上下功夫。针对辖区居民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采用多功能服务和多岗位便民相结合,配齐配全各项软件设施,社区服务网络覆盖居民群众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质量,构建社区为民服务大覆盖机制。要积极探索推行“三卡”模式,一是发放便民利民服务联系卡。实行服务上门,做到困难有人帮,疑
惑有人解。二是发放亲情服务联系卡(群)。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残疾人或空巢家庭提供全方面服务。三是发放就业服务联系卡。及时联系失业和无业人员,为他们提供用工信息和就业岗位。同时,要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大厅、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和QQ学堂等载体的功能和作用,完善服务和打造特色社区,形成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社区服务网络。
(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社会治安管理新模式 建立以社区综治、信访接待中心和警务室为平台,以治安巡逻队、联防队为依托,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相结合,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是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中,对重大工作决策等进行前端环节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发生。二是提质升档书记主任接待室和民情恳谈室为设置阳光沟通室。建立新时期群众工作机制。针对在校学生的社会监管、教育的盲点和心理失调及青少年犯罪等问题,与医院、学校、关工委联合开展心里辅导活动,消除学生的情感孤独,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三是推进特殊群体服务管理机制。依托派出所和人口计生信息平台,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控、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时期的社会化管理与服务,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实行安置帮教“无缝对接”,建立家庭、单位、社区三位一体的帮教管理机制;加强对社会边缘人群等容易产生极端心理群体的心理筛查和疏导,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四是畅通诉求渠道机制。坚持把“倾听苦恼、回应诉求、维护权益、
解决困难、凝聚民心、推动工作”作为工作职责,设立“群众诉求接待站”,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开展“民情接待日”活动,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五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热情服务、为我所用”的流动人口管理原则,通过“本地化管理”、“亲情化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引导其“共建共享”,不断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平安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涵盖内容多,涉及领域广,要高度重视,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底考核。要成立以社区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和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及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相应的联络互动机制和组织领导机构。
(二)加强调研,了解民意。深入社区群众,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群众的需求、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确保党建工作与社区管理“双促进”、“双提高”。
(三)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广泛宣传“平安社区”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平安社区”创建工作中来。
(四)完善机制,强化督查。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坚持标准,注重实效,严格自查评估。
附件一:平安社区建设标准
附件二:平安企业单位建设标准
xxxx
5月30日
附件一:
平安社区建设标准
1、组织领导有力。建立平安创建工作领导机构,有专兼职工作人员;综治及平安创建工作有固定办公场所,配备必要设施,职责、任务明确,制度规范;创建工作措施有力,活动开展经常化。
2、防范队伍健全。小区设立了警务室,悬挂明显标志和警民联系方式,责任民警在警务室周工作时间达20小时以上,群众对责任民警工作的满意率在80%以上;规模在5栋楼房或居住人口在千人以上的小区配备专职保安队伍,其他规模较小的小区视情况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治安巡逻队伍或护楼(院)队,开展巡逻联防;在每20至30户中设有治安中心户长,落实了治安员、楼(院)长。
3、防范设施完备。小区设有治安室,安装报警电话,配有小区平面图;开放式小区公共部位照明设施齐全,无死角,人防、物防措施落实到位,有条件的配备必要的红外线报警、对射装置,安装电视监控设备、外墙防攀爬系统等技防设施;设立非机动车辆停放处和机动车辆停车场,各类车辆停放有序,有专门看管人员。
4、组织制度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治安防范、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流动(暂住)人口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等各项制度完善;坚持实行治安状况公示制度,定期向群众通
报治安状况;综治和平安创建工作记录和台帐完备规范。
5、重点工作落实。坚持每半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排查覆盖率达到100%,民事纠纷调解率达到100%,成功率达到 95%以上;全面掌握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帮教率达到100%,控制率达到95%以上,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低于5%,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低于3%;小区内出租房屋、流动(暂住)人口服务管理规范,流动人口登记率达到98%以上,办证率达到95%以上;加强对闲散青少年和无业人员管理教育,落实对有劣迹人员的帮教措施,年内未发生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掌握小区内境外散居人员基本情况;掌握小区内
6、宣传教育深入。小区建有宣传橱窗、标语、警示牌、宣传栏等,积极开展平安创建和法制宣传,有条件的开设了居民夜校,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积极展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创建和争当文明市民活动,小区社会风气良好,住户邻里团结和睦;群众对平安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在75%以上。
7、治安秩序良好。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达到了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纠纷不上交,年内无群体性上访和越级进京、赴省、来市非正常上访;年内未发生抢劫、杀人、
强奸等恶性暴力案件和其他重大刑事案件;年内未发生重大治安案件和灾害事故;年内未发生或发生盗窃自行车、入室盗窃等侵财案件在3起以内;群众对小区治安的满意率在90%以上。
附件二:
平安企业单位建设标准
平安企业单位创建活动分为企业内部管理、企业内部治安、企业生产安全、企业内部公共安全四大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
1、领导责任制落实。企业单位要将平安创建工作纳入总体工作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创建工作人员;层层制定“一把手”、分管领导工作责任和部门目标管理责任等工作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和治安防范目标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安全设施投入到位。
2、管理制度规范。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完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值班巡查(登记)制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治保、调解组织定期召开安全形势分析会议,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不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监控,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各项基础工作台帐齐全。生产技术工艺、设备设施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安全检查规范,各类事故隐患及时整改到位。一旦发生事故,能迅速组织抢救和善后处理,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政府和安监等有关部门。
4、治安状况良好。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员工法制宣传教育、治安防范教育、安
全保卫教育和保密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及时调解处理单位内部的矛盾纠纷,疏导、缓解可能激化的各种矛盾,不发生“民转刑”案件;不发生集体上访事件,不发生劳资纠纷,不发生因工作不力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各类治安防范设施健全,门卫、重点部位配备专人,实行昼夜值班。加大科技防范设施投入,重点要害部位的科技防范设施,要严格按规定安装、配备到位,切实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范措施,严防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及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落实定人巡查措施,及时发现漏洞,消除隐患。强化分类管理,落实相关制度。
在开展平安社区活动中,我们把安全防范知识宣传工作放在首位,深入宣传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等安全知识,为了使禁毒、反邪教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有益的宣传活动,我们开展“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反对邪教”活动标语,发放禁毒宣传单,使参加活动的居民宣传邪教与毒品的危害有了更深层的认识。组织社区居民观看《关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专题片且利用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向小区居民宣传邪教与毒品的危害。达到不吸毒、不贩毒、不制毒,同时投身到禁毒人民战争中去。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落实流动人口管理措施,进一步规范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二、群防群治,防患于未然。
为了使社区的居民过一个安定、祥和的节日,在春节来临之际,向社区居民发放了《请您注意家居安全》告知书,告知居民群众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大量的现金存入银行并加密码最妥,将存折号码金额存入日期等记入常用词本随身携带备查;晚上睡觉请将门保险带上,贵重东西不要放在窗口;不要轻易告诉陌生人电话号码,以免坏人以打错电话为借口试探您家中是否有人;外出时应注意避免携带大量的财物、现金,以免成为袭击目标,克服麻痹思想,增强防范意识。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维护社会秩序,预防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教育居民充分认识“五防”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性,克服麻痹思想,是我们居委会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宣传中,我们采取多种形式,通过走家串户活动,深入居民家中掌握了解谁家有人外出,谁家来人,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宣传栏,张贴标语,组织学习,培训、大造舆论、在宣传中不断总结经验。我们还根据季节的变化把防范教育具体化,在冬季要求居民防煤气中毒,夏天多注意防火,提高广大居民的防范意识,杜绝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领导制度健全、责任到人,使社会治安工作落到实处。
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始终把创建平安,消防安全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来抓,成立领导小组、健全规章制度,制定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使创建平安社区工作有始有终。同时加强对刑释人员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教育,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有效控制消除影响社会治安隐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社区在创建平安社区工作中始终加强领导,把创建平安社区工作落到实处。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同时做好节假日值班工作,确保辖区人民节日快乐,居委会工作人员坚持值班,及时汇报值班情况,做到节日有值班,工作有安排。
四、做好人民内部矛盾调处工作,为社会稳定发展做贡献。
从维护广大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社区居民纠纷调解中,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方针,做到了耐心、细心、知心、贴心、社区出现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居民安居的局面。除此以外还经常上门进行走访、谈心、询问家中有什么困难,及时反映解决把党的温暖带进千家万户,对辖区婚姻、邻里、民事、两劳帮教进行及时调解,走访帮教,使其重新开始生活,由于调处及时防止了矛盾激化,为小区居民提供了团结祥和的生活工作环境。
五、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居民法律意识。
为确保“五、五”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我社区居委会广泛地进行宣传活动,力求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落实到处。首先成立了“五、五”普法领导小组,建立各项制度、责任落实、分工明确,定期不定期开展普法知识学习。
为了活跃园区的圣诞节日气氛,丰富业主业余生活,提高小区业主精神文明建设,表达物业服务中心对业主的深切问候,加强业主和物业公司的感情,从多角度提高和提升物业公司知名度和口碑,最终提高物业服务满意度。
二、活动时间:12月24日、25日
三、活动地点:永威·翡翠城园区
四、活动内容安排:
1、节日现场装饰:小区各入口处及服务中心摆放圣诞树,并悬挂圣诞彩灯;各单元大堂、门岗值班室及客服中心张贴圣诞老人像及圣诞节小装饰品。
2、背景音乐:圣诞节当天利用小区背景广播循环播放圣诞音乐,以营造和增强节日气氛。
3、短信祝福:由服务中心群发手机短信予各业主及全体工作人员,以示节日的问候。
4、节日问候:全体人员统一着装及规范用语,遇见业主时主动给予节日问候,节日祝福语:“圣诞节快乐!”。
5、礼品发放:圣诞节前一天(12月24日)下午17:00-19:00,由两名圣诞老人在小区主出入口及主干道送祝福、派发礼品;各管家在大堂做好业主宣传引导,并做好节日问候,感谢业主对物业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1. 实施党建示范工程, 强化组织管理体系建设
在余姚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重视支持下, 余姚市农业机械化管理站着力完善组织体系, 列入市政府直属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 建立党支部和工会组织, 窗口行政审批、路面执法监管一直是作为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 并将农机安全生产纳入了政府安全生产考核内容。按照党建示范工程建设要求,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的“一岗双责”责任制, 加强政务公开和廉政承诺。农机办证中心积极完备设施, 完善各项制度, 合理设置岗位, 做到分工明确。为了提高监理人员整体素质, 根据“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要求, 在坚持必要的政治理论学习, 努力提高农机监理人员政治思想素质的同时, 切实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认真组织农机监理人员学习有关农机监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行政处罚法、诉讼法、复议法等法律法规知识, 切实提高农机监管业务水平及工作服务能力, 以此进一步强化农机监理体系建设。此外, 按照应对农机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要求, 还认真组织开展了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 提高了部门间的合作处置与应急救援能力。
2.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扎实提高中心服务质量
一是推进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目前市级已建有300 m2的办证服务大厅、1 000 m2违章处置停车场, 启用了全国农机监理行业标志, 办证人员实行统一着装、统一持证上岗、统一文明服务、统一规范运作。二是公开办事制度。实现制度上墙, 公开各类农机审批事项、条件、内容、程序、权限等, 实现办事透明, 按办事流程科学设立岗位, 通过实行首问责任制、AB岗、一站式服务制度, 切实提高服务效率。三是抓便民服务, 提高综合服务质量。在办证服务大厅内设立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各类信息、安全宣教片;提供免费茶水、常用药品、余姚农机报、农机杂志, 放置便民箱, 以及代填表格等;设立了行风监督举报箱, 公示行风监督员和投诉电话, 为办事农户提供整洁、温馨、舒适、方便、快捷的服务环境, 自觉接受服务对象监督。四是积极创新服务方式。针对山区路途遥远、合作社机械相对集中等特殊服务对象, 实行上门免费检测、检验服务;针对集中培训学习人员来往不便、不安全的情况, 实行安全宣教下乡、上门培训;通过建立的农机“E”路通短信平台, 及时向服务对象提供农机安全宣传短信、农机检验、保险、注销、报废、违章告知、查询、跨区作业、相关政策等信息服务, 包括购机补贴、新产品技术、农机服务组织、农机经纪人、农机维修和供油点等相关信息查询服务。如2012年就利用移动式检测车组织开展免费实地检验76人次, 实地检验收割机、纯农田作业拖拉机450台次, 送教下乡22次, 短信服务28 000多条, 受益农户5 000多人。
3. 实施基础保障工程, 积极完善农机监理装备设施
一是加强源头管理。为进一步提高农机驾驶人教育质量和考试水平, 2012年建设了无纸化考试室, 2013年又着手建设新农机办证大厅, 计划增加安装检测线、术科电子桩考仪器等设施。积极利用现有的安全检测线、移动检测车定期安排办事人员下乡, 开展免费实地检验, 方便服务对象, 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二是加强现场管理。为满足服务及执法工作的需要, 进一步完善了公安农机联合执法体系, 市级建立公安农机联合执法办公室, 乡镇设区域性公安农机执法联络室, 常年与公安交警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对运输拖拉机、农机维修网点等分别开展联合执法活动。三是加强专项治理。在开展农机业务执法的同时, 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有效解决当前农机安全生产领域的非法、违法问题。仅2012年就组织上路执法检查905人次, 出勤208日, 检查拖拉机1 867台次, 查处拖拉机违法载人29人次, 纠正驾驶人其他违法行为198人次, 查扣脱检脱保及无牌无证拖拉机38台次, 专项查处酒驾5次, 排查农机维修网点62家和农机合作社57家, 进一步强化涉农生产经营单位及个人的农机安全生产法制意识, 有效遏制农机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有力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现象。
4. 实施机制创新工程, 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为深入开展示范窗口建设, 扩大农机化行政服务的执行力和影响度, 市级建有平安农机示范窗口建设领导小组, 建立制度和形成工作方案, 并把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加强学习, 推进规范化建设。为提升农机行政执法队伍素质, 制定了完整的党员干部学习与培训制度, 对执法人员、乡镇农机责任员多次组织法律、法规业务等专业知识培训, 对农机办证中心人员和联合执法人员实行年度封闭式军事化培训, 进一步规范执法礼仪, 强化执法队伍的精神面貌、团体意识、组织性纪律性。二是从实际出发, 创新工作机制。按照农业部农机监理“两个规范”, 完善岗位职责制度, 抓好对农机办证中心岗位标准化、规范化服务的管理。对农机办证中心实行公示行风监督电话、随机察访、民主恳谈、群众评议、视频监控等制度, 并借助网络舆情, 随时监督一线岗位的服务质量, 着力提升农机监理的服务形象。实行农机手考试考风反馈制度, 从反馈情况来看, 群众满意率达到100%。与此同时, 每年还深入基层, 以开座谈会、走访基层干部、电话调查大户、聘请行风监督员等方式、方法, 全面了解广大农户的意见与建议。三是实行无缝隙的便民服务制度。根据不同季节及日常不同时段的行政审批业务量情况, 适时安排调整窗口工作人员, 优化业务工作流程, 协调保险机构, 开展一站式服务, 减少机手等候时间, 确保审批服务各环节的无缝对接, 努力兑现随到随批、现场申请、当即办结的承诺。
5. 实施领域拓展工程, 扎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一是创新机制落实惠农政策。实行免费管理政策, 每年所有的涉农牌证费、检测费等80多万元, 全部列入财政预算。2012年起更是积极推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通过采取报刊、网络等媒体的政策宣传与程序公开, 报废回收的市场化运作, 规范的解体回收, 更新补偿监督管理, 便捷的预约上门收购服务等举措, 提高了农户的报废积极性, 仅2012年就累计办理拖拉机报废更新补偿966台, 发放各级补偿资金204.5万元。二是积极探索免费实地检验方式。开展了对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7种农业机械调查登记工作, 截至目前已登记7种农业机械8038台, 并对相关农业机械开展定期送检下乡, 实行上门免费检测、检验服务, 方便服务对象, 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三是积极推进群众满意窗口建设, 营造浓厚的农机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氛围。为提高群众满意的办事窗口形象, 每年投入5万元农机宣传经费, 自行设计制作安全宣教多媒体资料, 利用农机办证中心大厅电子屏幕连续滚动播放;设立青年文明岗, 营造比服务、比贡献的竞争氛围;设立农机安全宣教专栏, 制作农机事故宣传专版, 编制《农机监理服务指南》《农机业务规范》《农机安全小常识》《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及农机各类法律法规等宣传资料, 着力营造安全宣教氛围, 着力提高办事窗口形象。
“清剿火患”创建平安家园战役
工作方案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火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防火形势稳定,按照省、市、县消防安全委员会关于“清剿火患”的工作要求,以及《斗南街道“清剿火患”创建平安家园战役行动方案》精神,结合江尾社区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战役目标
深入排查社区各单位(含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社区火灾隐患,采取行政、法律等手段,全面整治重大火灾隐患,火灾明显减少,有效遏制较大以上亡人火灾,杜绝发生重特大火灾,全社区不发生有影响的火灾,火灾稳中有降。
二、清剿范围和整治重点
(一)未排查整治的区域和单位场所。对近几年来一直未进行排查整治的区域、单位和场所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整治未经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及备案抽查的建筑,在投入使用、营业前未经消防安全检查的公众聚集场所,彻底消除火灾隐患死角和盲区。
(二)小单位及“三合一”场所。地毯式排查社区的餐馆、商店、生产加工作坊、出租屋,以及生产性、经营性“三合一”场所等。重点整治建筑耐火等级、生产储存经营和人员住宿防火分隔、安全疏散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违章用火用电、堵塞安全出口、违规设置员工宿舍等隐患。
(三)人员密集场所及高层、地下建筑。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及高层、地下建筑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整治建筑消防设施损坏、关停、瘫痪、未经年度检测和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锁闭,以及自动消防设施操作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消防控制室未落实2人值班制度,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不达标等问题。
三、工作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工作机构
为切实组织开展好此次“清剿火患”战役,成立江尾社区“清剿火患”战役领导小组,组长由社区居委会主任张恬担任,副组长由社区两委成员、调解主任张从明担任,成员由社区治保会成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江尾社区治保会,具体负责“清剿火患”战役日常工作。
(二)职责分工
社区负责牵头组织各单位和部门分片区、分行业开展“网格化”排查整治。根据近年来的火灾形势及消防安全状况,对消防安全重点区域、行业进行重点整治。对辖区内的餐饮、生产加工作坊、出租屋、废品收购站、“三合一”场所等的火灾隐患进行整治;指导以上场所完成“四个能力”建设工作。社区民警要全面对本警务区域内的单位场所逐个排查,登记建档,督促整改,绝不漏一个。
社区应配合上级对需办理工商许可证的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火灾隐患进行排查整治;严格工商行政审批,对法律规定应取得消防前置许可而未取得的企业不得核发营业执照;对严重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或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和场,按有关规定依法采取吊销营业执照等措施。
社区居委会负责对本村内的农房、集体房屋、学校、菜市场、商店进行逐个排查登记,在检查过程中大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让群众参与到此次“清剿火灾”行动当中,切实把社区火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工作措施
(一)实施行业负责,实行部门联动。“清剿火患”行动实行行业负责制。社区要组织精干人员成立检查组,深入排查火灾隐患。相关部门要实行“一岗双责”,组织监管行业内场所开展检查。各单位要加强工作协调,加大部门联合执法,多方式、多手段强力清剿火患。
(二)实行“全方位”排查,建立“户籍化”台帐。社区居委会要组织人员排查整治火灾隐患,确定一名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本社区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排查的区域和场所要建立“户籍化”台账,做到场所底数清楚,火灾隐患明确,确保监管“无盲区”。
(三)认真组织开展检查,发现重大火灾隐患立即上报。社区居委会在此次“清剿火灾”行动中,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组织开展火灾排查和整治工作,确实为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自己的力量,在排查过程发现一般火灾隐患要立即整治,发现重大火灾隐患及时上报街道。
(四)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参与火灾隐患整治。社区居委会要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标语大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让社区群众人人知晓开展此次“清剿火灾”行动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并参与到火灾隐患整治活动中来。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10月18日至10月20日)。结合本社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及时召开动员会,组织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迅速打响“清剿火患”战役。
(二)清剿火患阶段(2011年10月20日至2012年2月10日)社区要将“清剿火患”战役的目标任务细化量化,明确排查整治工作任务,做到不漏一个单位场所。并适时对经排查发现火灾隐患的单位场所开展“回头看”,保持高压态势,督促整改落实到位。此阶段共历时4个月,社区及各部门每月对单位场所的排查率不得少于25%,2月10日前要完成对全社区所有单位场所的排查整治工作。同时全力做好期间的圣诞、元旦、春节等节事消防安全保卫战,以节事的平安和此期间全社区火灾形势的稳定体现“清剿火患”行动的实际成效。
(三)总结阶段(2012年2月10日至2月23日)。社区居委会对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认真总结经验做法,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建立长效排查整治机制,巩固、深化战役成果。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中央、省、市、县相关领导极为关注“清剿火患”战役,各有关部门及人员一定要认识到此次行动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按照通知要求坚决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社区居委会主任负总责,具体抓好本社区的“清剿火患”战役。安排专人每天收集、每周整理战役工作情况。
(三)在排查工作中认真填写《呈贡县“清剿火患”创建平安家园战役行动检查记录表》,建立健全工作档案,并将阶段性工作及时报街道“清剿火患”战役领导小组办公室(街道经济发展办),并于2011年10起,每月17日报当月的战役工作小结;2012年2月22日报“清剿火患”战役工作总结。
【平安社区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平安社区基本标准07-26
营造平安社区活动11-04
社区平安创建总结范文07-03
如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平安和谐发展11-17
和谐平安社区建设工作总结07-08
2022年社区综治平安建设工作计划11-06
前卫居民委员会创建平安社区工作总结06-12
水口镇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10-31
平安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半年工作总结09-07
2022年社区综治维稳暨平安建设工作计划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