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专题片解说词(共7篇)
——文山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纪实
“字幕”
2009年以来,文山州医改工作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思路,坚持利民惠民导向,切实把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重大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稳妥推进,确保完成医药卫生五项重点改革工作任务,将好事实事办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推出片名:
改出一片新天地
——文山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纪实
从古到今,病有所医的健康问题一直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千百年来都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百姓福祉。
文山,被誉为南国神草—-三七的故乡,有着“三七之乡”的美誉,它不仅为人类的健康洒满甘露,也为人类的文明进程照耀了万道霞光,使文山这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壮乡苗岭、彝村瑶寨越来越俊秀、靓丽和动人。文山的医疗卫生改革步伐也和农村的快速发展同步,从2009年开始,扎实推进,改革成果惠及全州8个县(市)102个乡(镇),348万人民。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全局出发,在新时期、新阶段和新形势下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期望值最高、最现实的重大民生工程,惠及全民。
2009年,根据国家和省的工作安排,文山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正式启动:为了切实加强医改工作的领导,文山州成立了以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为组长,分管副州长为常务副组长,发改、财政、卫生、食药监、劳保等部门为成员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门人员成立了办公机构,各县市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为了有序推进改革工作,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根据中央、省的相关政策,结合州情研究制定出台了《文山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文山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明确了全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任务。及时安排2009、2010、2011年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明确了各项任务的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和配合部门,确保实现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努力实现全州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医疗卫生事业大发展、医疗服务水平新提高”的工作目标。并与各县(市)及各单位签订了《文山州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主要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
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如破冰之旅,通过强化责任目标、强化财力保障、严格监督考核、加强宣传指导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文山州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重点改革工作呈现出一片新天地。
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步伐加快,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全州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由2008年的15.65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17.396万人,参保率由82%提高到 91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由273.47万人增加到300.24万人,参合率由89.05%提高到95.81%;城镇居民参保人数由2009年的11.214万人增加到14.542万人,参保率由63%提高到90.2%。全州参加各类医疗保险人数占到了总人口的94.63%;全州8县(市)全部实现了新农合门诊统筹,全州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达16.5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加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达9万元,使居民医保的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解决了居民患大病时医疗费用负担过高的问题。新农合县级统筹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5万元,已超过了农民人均纯收入10倍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也从46.68%提高到72.08%。目前,全州8县(市)均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统一服务平台,2009—2011年全州共救助农村困难群众64594人次,支出医疗救助金11779.34万元;资助农村困难群众参合1759581人次,支出资金5672.83万元。2011年,城市年人均住院救助8750元,年人均门诊救助738元;农村年人均住院救助9875元,年人均门诊救助1025元。自2011年文山市区内有4家定点医院和10家定点零售药店开通了全省职工医保异地就医结算业务,新农合全面实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即时结报”,简化住院
费用报销手续,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
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全覆盖。
文山州作为第二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州,于2010年11月1日起启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基药配备中心卫生院达到250种以上、一般卫生院达到200种以上、村卫生室达到100种以上。目前,全州基层医疗机构已使用国家基本药物271个品种和省级增补基本药物154个品种,并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和省补充药品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保证基本药物满足基层医疗机构临床用药和广大群众就医看病用药需求。2010年10月1日起,全州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0%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取消药品加成,按省招标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到2011年底文山州人民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医院药物使用金额比例达到了20.52%,州中医医院达到了44.55%,各县(市)医院均达到了40%以上。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全州共采购基本药物2327个品规,各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采购配送总价1.38亿元,减少群众药品费用2062.7万元,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前相比基层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下降到47.9%,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价格平均下降19.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呈现出门诊次均费用下降、住院日均费用下降的良好势头,有效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药品费用负担。
同时,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新的运行机制。2011年8月,州发改委下发了《转发<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省卫生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设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明确了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纳入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报销范围等相关问题。制定出台了《文山州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及《文山州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试行)》、《文山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革方案(试行)》、《文山州行政村卫生室改革方案(试行》)等7个配套文件, 各县(市)也出台了相应文件。明确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村卫生室实施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全州乡镇卫生院实施了财政全额拨款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乡村医生补助人均达到了每月400元以上,同时,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低于40%的工作任务安排给乡村医生,并按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按照服务项目和工作量给予专项补助,使乡村医生月收入达1000元以上。进一步明确州县乡村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强化州级帮扶、指导作用,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实行上联下挂,通过建立“州带县、县带乡、乡带村”和“以大帮小、以强扶弱、互利共赢”的整体联动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县乡村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通过县乡村医疗机构
一体化管理,使县级医疗机构充分发挥龙头作用,乡(镇)卫生院充分发挥枢纽作用,村卫生室充分发挥网底作用,基本实现全州城乡居民“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病不出州”的目标,适应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2009—2010年,全州实施了61个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县级医院8个,乡(镇)卫生院19个,村卫生室34个。目前有3个县级医院竣工投入使用,5个县级医院主体完工,正在进行外部装饰,预计2012年初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完成19个,村卫生室完工34个。我州无社区卫生建设任务,2011年安排的4个乡(镇)中心卫生院、28个村卫生室,3个急救中心及8个县级卫生监督所等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8个项目已开工建设;马关县巡回医疗服务车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已经纳入省级项目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适宜人才。3年来,全州共引进和招聘卫生技术人员500多人,共有194名基层卫生人员参加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组织了1753名人员参加全科护士和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安排了46名县级骨干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培训村医4092人次。同时,制定下发了《文山州推进县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州县乡村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实行上联下挂,通过州级挂钩县级、县级挂钩乡级、乡级管理村级的方式,建立“州带县、县带乡、乡带村”和“以大帮小、以强
扶弱、互利共赢”的整体联动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有效提高居民健康素质。
全面开展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县(市)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标准和各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要求,制定工作措施,促进工作落实。在全州实施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老年人保健、孕产妇及儿童保健管理等9类1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是规范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截止2012年1月底,全州累计为2168144人规范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62.13%;二是扎实推进国家免疫规划工作。2011年,按照国家要求对0-6岁儿童进行预防接种119.23万针次,各种疫苗儿童免疫接种率均达95%以上。通过开展预防接种,建立了免疫屏障,疫苗针对的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三是不断提高孕产妇及儿童的保健管理水平。到2011年,全州共对125376名0—3岁儿童进行系统管理,管理率达83.10%;新生儿访视率达92.58%;对43969名孕产妇开展系统管理工作,管理率达90.34%,产后访视率达93.29%。四是各级服务机构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施规范管理和随访。截止2012年1月底,全州共管理高血压病人130719人,占任务数的136.1%;管理糖尿病病人到36228人,占任务数的103.07%;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4063人;加强65岁以上老年人管理,2011年管理老年人209327人、管理率达78.5%。各级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健
康危害因素调查,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五是进一步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圆满完成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州15岁以下人群乙肝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2009-2011年,累计开展妇女乳腺癌普查6000例,累计完成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4340例,累计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22750座,为33046名农村孕早期妇女免费增补服叶酸片,为207名孕妇实施了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文山州是全省公立医院非试点地区,但是文山州早抓先行,制定出台了《文山州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公立医院试点改革,以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为重点,认真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强化医疗核心制度执行到位,全面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认真开展二、三类医疗技术准入管理,规范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在全州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实施了271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多举措努力减轻患者负担。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了以“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载体强化临床护理工作,不断强化临床护理质量,优化病人就医感受,还护士给病人,增强医患沟通,不断降低医患纠纷,目前,州人民医院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区达到医院病区的62.18%,各县(市)二级综合医院优质护理示范病区也达到40%以上;大力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州第一人 8
民医院、文山市人民医院电子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电子病历、医护工作站为主要内容的医院管理信息平台初步建立;着力改善医疗服务,稳步推进预约门诊服务。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了以导诊分流病源、先就诊后挂号、电话预约等惠民便民措施,优化患者就医流程,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下一步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奠定了基础。
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长期对口协作关系,提高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2009年以来,共有151名三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派驻到受援单位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在实施二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中,共有246名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派驻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全面提高了各级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通过3年来的不竭努力,文山州基本实现了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努力实现全州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医疗卫生事业大发展、医疗服务水平新提高”的改革目标,群众就医更加便捷、就医环境明显改善、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群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实惠最有说服力,得到凸显的公益性方向已经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认可。
(同期声):
领导(主管副州长):三年医改实践证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是践
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造福全体人民的根本举措。
百姓:药价降了、看病方便了等方面的切身感受。医生:提高积极性、医疗质量等方面的感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医改犹如阵阵春风,吹拂七乡大地,滋润了七乡儿女的心田。医改,改出了一片新天地。
文山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一、案例分析的对象及其相关的背景
《话说长江》于1983年8月7日开始在央视热播, 其以创新的精神书写了专题片表现形式新的一页———史无前例地配以主持人, 通过主持人精妙的解说与精美画面的紧密结合, 将恢弘壮丽的长江全貌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创造了40%的收视奇迹。解说加画面呈现这一创新表现形式获得了巨大成功。这其中, 解说词与解说员的作用功不可没, 正是在情感饱满、惟妙惟肖的解说中, 观众完成了一次长江之旅, 这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没能做到的事儿。跨过二十年到2004年, 长江又有了专属的记录片《再说长江》。其用令人震撼的镜头和动人故事, 在全面展示出今日长江风貌的同时, 带领观众探索了二十年来长江和中国的变化, “以发生的视角突出长江之新、以发现的视角突出长江之奇、以发展的视角突出长江之变, ……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带着大家去领略长江的魅力。”[2]
毫无疑问, 新的叙事逻辑、新的影像细节、新的技术应用等均是《再说长江》推陈出新的亮点。然而, 《再说长江》富有魅力的重点还是解说:画外解说以不愠不火、细腻客观的风格将长江固有的特点以及二十年来的变化更加形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再说长江》的解说风格上与《话说长江》大异其趣, 一反原来的情感饱满、惟妙惟肖的解说为严谨、优雅的叙事。可以说, 这种新法的解说为《再说长江》带来了不同于《话说长江》的另一种魅力。为此, 笔者认为对两部片子解说词进行对比是进一步理解两部电视剧同特点的有效途径。
二、理解“境界说”
论考究文字与画面的艺术结合与互动, 拥有千年传统的中国诗词和相关的理论家和评论家们的言论, 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堪称世界一绝。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凭借着“境界”说将这一考究推上了另一个高峰, 拓展了人们的视域疆界。
“境界说”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他把艺术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之类诗词的意境是为“有我之境”。[3]文字所描写的意象无不染上作者的主观情感, 当这些主观的情感被贯注到一景、一物当中, 景和物便都有了情感并仿佛与作者产生了互动, 读者能够比较直观地品味出其间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 不知不觉之间就被带入了文字的意境空间中。情感体验栩栩如生, 精神愉悦便从意象空间里的美好景象中产生出来———这是移情的过程, 其中反映出了“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的精妙之处。可以说, 正是通过巧妙地把物着上我之色彩, 文字的作者以情感为桥梁, 成功地将意念所创造出来的画面呈现给了读者, 激活了读者丰富的情感体验。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 白鸟悠悠下”之类则是“无我之境”。[4]通常是在娴静、优美事物的感染下, 作者以平静的心态体味空间世界里的景和物, 以客观超脱的姿态描绘物我相对之际的世界真实容颜。在这里, 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精致地刻画和描绘着真实世界里的一切和所发生的细节, 引导读者领略景和物的美好及其细节的逼真, 用细节的真实触发读者的直观体验, 撼动读者的心灵———“无我之境”的世界是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的、透明的, 所有的细节均可一览无遗, 读者能够体验到的是一种真实的生动、客观的感动。可以发现, 文字的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 借用意象空间中其他景物的映衬, 突出了主体的意象, 这就是“以物观物”的技法。它模糊了主体和客体的界限, 读来遂令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物、我两者浑然一体, 情景客观而真实。在这样的情境中, 人对物的感情是油然自生的, 景和物的意象便能如烙印般刻在读者的脑海里。
以上述王国维的“境界说”考察《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这两部纪录片的解说词, 可以发现它们与“境界说”观点高度契合, 先看《话说长江》。
三、解说词中的两种“境界”与声画关系
(一) 《话说长江》的“有我之境”
这部作品创造性地把主持人的角色引入到专题片中, 将长江的历史、人文及其自然的画卷以主持人“话说”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在这里, 凸显了以解说员为主体地位的情感引导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以“源远流长”为例, 在开头就可以明显体会得到:
您可能以为, 这是大海, 是汪洋吧?不, 这是崇明岛外的长江!
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丽, 这也是长江!
长江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 可他还是这样年轻, 这样清秀!他总是像初生的牛犊一样不知疲倦, 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5]
上述的解说词是抒情型解说词, 主创者通过解说员的借景抒情引导观众触景生情, 正符合王国维所说的“物皆著我之色彩”的特点。这类解说词在本片中大量地应用, 主持人陈铎和虹云饱含热情地解说使观众随着声音的召唤而把注意力集中到电视画面上, 顺着引导进行同步想象, 从而宛如身临其境, 获得了深刻体验。
然而, 在这里解说词所起的作用却不止是这样的简单, 主创者通过解说词创造出了一些影像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意象, 无疑为作品增添了更多的魅力。如与“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这一句解说词同时呈现的画面, 如果没有解说词的引导, 长江的画面说不定也和一条曲折河流没什么两样。经过解说词的引导, 那些熟悉哈达的人马上就会展开联想, 由此认同长江和哈达具有同样圣洁、神秘的特质;不熟悉哈达的人也可以由飘带这个比喻而把长江和自己生活经验中熟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使得陌生的长江瞬间和人们的距离拉近了。
这种引人入境的解说词, 在《话说长江》中俯拾皆是, 如“巨川之源”中的一段:
水珠啊,
小小的水珠,
一滴、两滴、三滴,
无穷颗水珠源源不断地向着东方跳跃,
一路跳跃, 一路结伴,
越结越多, 终于汇成一条汹涌澎湃的世界长江![6]
在陈铎的解说中, 观众仿佛可以看到他就站在冰川之下, 望着水滴兴趣盎然地数着“一滴、两滴、三滴……”, 解说精彩生动, 幻化出栩栩如生的情感体验, 愉悦而又美好。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运用解说词, 主创者成功地赋予了长江激情澎湃的时代情感。《话说长江》在展示祖国美好河山的同时, 凸显并倡扬了时代精神。赋予物以主观情感色彩, 这显然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技法所独有的功能, “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就是《话说长江》解说词的一个很大的特点。
(二) 《再说长江》的“无我之境”
然而, 事物总有两面性。《话说长江》的解说词也并不是就完美无缺的。还是就“源远流长”当中“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这一句解说词来分析。如果单就解说词本身来看, 除非是对哈达极为熟悉的观众, 要不他们是无论如何无法将长江和它联系起来的, 甚至有部分观众也不会将长江和飘带联系起来。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具有诗人和文学家浪漫的气质和丰富的想象的。然而, 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主创者功力不够而留下的瑕疵, 这是由于“有我之境”这种表现技法先天具有的缺陷所致。因为, 作为人类一员的主创者并不是万能的, 其本身的视角肯定具有自身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将主观引导、引人入境的创造和表现手法限定在了一定的范围之内, 而为另外的表现手法留下的发挥的空间。以物观物、物我一体的表现手法就是其中一种用来补充上述不足的技法。《再说长江》就是运用这种技法, 揭示了长江的壮美以及长江二十年的巨变。
《再说长江》是以“纪实”的手法重新对长江进行了一次完整的解说。解说是以镜头代替人的眼睛, 将所有客观的事物细节详尽地记录下来然后有选择地呈现给观众。片中运用了大量的叙述型解说词, 弱化了画外音, 淡化了解说中的情绪。很多场面用了同期声, 让普通的渔民、移民、市民用自己的声音, 来告诉观众他们自己的故事。正是这样的创作手法, 使得《再说长江》的解说词具有了以物观物、物我一体的表现手法的某些特征, 从而与影像语言一起构成了“无我之境”。
如说到重庆的时候, 解说词是这样说的:
“二十三年后, 这个长江上游的城市, 已是中国最新的直辖市, 如同当地传统戏剧中的绝技一样, 它在令人不可思议的高速中变脸。今天的重庆, 是另外三个直辖市总面积的2.4倍, 重庆版图的翻新, 已缩短到每个月一版。”[7]
配以影像的展示, 解说词以客观的描述视角真实地再现
2012年第1期 (总第89期) 东南传播160了重庆这个城市魔幻般脱胎换骨的发展进程, 给人以一种心灵的震撼, 令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长江巨变和中国巨变。这里, 解说词所创造出来的那种关于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想象空间, 已然令观众无法分清是电视片创设出来的, 还是自己亲眼看了重庆高速发展的事实之后从心里面升腾起来的。以物观物、物我一体, 浑然融为一体的真实意境, 已然是将观众完全征服了。
3.声画关系:由主声到主画
在《话说长江》所处的年代里, 解说词主要受到格里尔逊模式的影响, 在纪录片的声画关系上还是以声音为主导, “有我之境”贯彻始终, 讲故事的人如影随形。但是到了《再说长江》, 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画面与声音的关系开始逐渐过渡为由画面主导、声音配合、在声画互动中推进节目发展的表现路径。这种“无我之境”的手法让观众自己完成发现之旅, 让情感在自然中焕发出来。
如同样是描述金沙江的节目片段, 《话说长江》“金沙的江”和《再说长江》“金沙流韵”解说词的叙述角度和创设意境上有着较大的不同:
“这里, 就是一个举世罕见的峡谷, 名叫虎跳峡。我们在前面说过, 长江忽高忽低, 忽曲忽直, 忽宽忽细, 这一段就是最细不过的江面了, 总共不到一百米。
两岸陡壁耸天, 直插云天, 相距只有三十米。传说, 有人看到过一只猛虎, 从悬崖的顶端一跳过江, 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虎跳峡。其实, 如果没有百米长的跑道, 老虎的本事再大, 也难跳过三十米的江峡。除非它有翅膀, 连跳带滑翔。[8]
“金沙流韵”的解说词显然换了一个角度:
这就是长江第一湾。就是这一弯, 成就了长江东流的奇观。也就是这一弯, 金沙江在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 切出了一条18千米长、拥有7道瀑布、18处险滩, 举世最深、最险的虎跳峡。[9]
同样是对“从长江第一弯到金沙江再到虎跳峡”的自然景观的描述, 《话说长江》运用了多次比喻, 解说词的语言表现力远远胜过画面的表现, 其引人入境的一贯技法表现的相当突出。这是典型的解说词主导画面。而《再说长江》的“金沙流韵”只用了73个字, 语句简短, 用壮观的画面来表现奇异的风景。
四、“境界”说的运用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发现这两部纪录片的解说词风格迥异, 各自呈现了不同的境界和意境。然而, 这两部纪录片中所有的解说词不一定全然属于“有我之境”或“无我之境”的。笔者的概括只是对两部作品所蕴含的境界理论的提炼。《再说长江》解说词中并非每时每刻都贯穿“无我之境”, 也时有介入主创者的主观情感。比如在“重上江源”这一集中, “以物观物”的视角就似乎被编导巧妙地偷天换日, 解说词在冷静客观中也不时透露出编导“以我观物”的蛛丝马迹, 在观众心中激起千重浪。如在表现摄制组与尕尔曲河“搏斗”的情景中, 有这样一段解说词:
车在挣扎, 水在急流, 人在奋争。挺进江源第一天的第一个危机让每一个人对今后的行程充满了忧虑, 却又有了足够的准备。一场人车与尕尔曲的拔河, 足足进行了6个小时, 刚以为适应过来的高原反应, 又回来了;淙淙的流水声, 却依旧在我们的耳边、在羌塘之上, 不断地回荡。[10]
结合画面, 我们看到了、感受到了, 在与尕尔曲河奋战了6个小时后, 他们心有余悸, 耳边响起的淙淙流水声仿佛在提醒他们今后的行程将更加的艰险, 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荡漾而出。
反过来, 《话说长江》中的解说词也不乏有冷静客观视角的例子, 于“以我观物”中渗透“以物观物”的技法也是常用的手法之一。通常在介绍长江沿岸的名胜古迹的时候, 陈铎和虹云就是以客观的视角进行阐述, 如第四回“四川盆地”中, 在介绍都江堰时就有这样的解说词:
都江堰工程是由鱼咀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引水口组成。鱼咀分水堤坝把岷江一分为二。外江呢是正流, 用来排泄洪水;内江呢, 引水灌溉农田。在正常的情况下, 内江进水60%, 碰到洪水到来的时候, 这个比例就自然地颠倒了过来。飞雁溢洪道, 是排泄洪水、泥沙和调节水量的, 在汉季, 它把岷江的水拦住, 全部流入内江。在大雨季节, 它又把内江容纳不了的水溢出, 自动流入外江。宝瓶引水口, 是内江的咽喉, 它是把玉垒山凿开缺口而成。都江堰的水都是通过这个口子流向各个灌溉渠的。[11]
片中不乏有像此类的解说词。“以物观物”情景客观而真实, 娓娓道来, 不夹杂过多主观思想。
综上所述, 当这两种表现技法在适合的场合加以灵活应用的时候, 可以得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上述的两个案例就是在以一种解说技法为主推进画面的时候结合另外一种解说技法加以补充, 将电视节目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这就是一种创新。“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技法的综合运用, 能够使得解说词在写意中写实、写实中写意, 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互动效果, 这是两种技法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延伸和拓展, 也是其他类型节目可以参考和借鉴的创作手法。
参考文献
[1]陈少波.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创作的审美选择[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997 (10) :54-61.
[2]《再说长江》:20年历史巨变的见证[J].广告大观 (综合版) , 2006 (8) :108-109.
[3][4]施议对译注:人间词话译注 (增订本) [M].长沙:岳麓书社, 2003.
[5[6][7][8][11]中央电视台《话说长江》摄制组编.《话说长江》解说词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一.解说词和画面相互配合才能水到渠成
电视专题片画面是最直接可观的和可感的。但画面不可能包罗万象,不可能表达全部准确的信息,必须靠解说词作为补充和衬托,才能克服仅靠画面表达的单一性,从而深刻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我们都知道,有声电影和无声电影的差别,主要在于加入了语言、声音和音乐的魅力,才使之更具生命力。
笔者通过多年铁路行业专题片的创作实践,对如何创作出好的解说词深有体会。事实上,一部电视专题片是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的综合体,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人们使用眼睛和耳朵接受信息,没有主次之分。画面和解说词的关系亦如此。但很多经典专题片因其优美的解说词而让人们难以忘记,比如大家熟知的电视记录片《话说长江》的开篇解说词:
你可能以为,这是大海,这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之外的长江!
你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
如果说是三级跳远的话,我们刚才从长江的入海的地方起跳,中间在三峡落了一脚,现在已经跳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了。长江,就是从这里起步,昂首高歌,飘逸豪放地奔向太平洋……
很显然,这里带给观众心灵震撼和审美满足的是解说词和画面的完美结合。如果没有解说词,也就不具有这么强的感染力了。画面和解说词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优美流畅的解说词,是专题片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话说长江》之所以家喻户晓,解说词功不可没。解说词和画面浑然一体,人的手和大自然的手和谐地握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引人入胜、让人浮想联翩的优美画卷。
电视专题片的画面和解说词缺一不可,在解说词创作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画面的存在,不能光靠解说词。如果一篇电视专题片解说词首尾完整,不需画面就能完全将作者的意图“表达”出来,那么它也就失去了“电视”媒体的特殊优势。对于不同的题材,创作者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灵活驾驭语言,使解说词和画面、音乐完美结合。
二.解说词的目的就是对电视画面进行补充和说明,使表达更加完整
电视语言和纯文字的创作不同,画面已经一目了然了,不需要看图说话式的解说词,因此写解说词必须把画面时刻装在心里。解说词应该是画面的补充,它运行在画面的流动中;画面难于表达或者表达不深的东西,如人物的内心活动、人文地理渊源、常识背景等,只有依靠语言补充才能表达完整。
作为对画面的必要说明,解说词要具备准确性。要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可信,不可以抒情代说明,必须把说明的东西交代清楚。再以《话说长江》的一段解说词为例:
长江的干流从青海出发,流经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苏、上海一共10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长江的支流洋洋洒洒分布在甘肃、陕西、河南、贵州、广西和浙江。整个长江流域的面积多达18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
解说词对长江干、支流的具体情况说明准确无误,增强了作品的知识性和可信性。
三.解说词的目的还在于提炼和表现主题、营造意境,使观众受到感染和教育
意境是一部电视作品带给观众的总体艺术感受。每一部电视专题片的創新,关键在于意境的创造,这也就使其成为电视作品创作的重要组成内容。一幅画面、一段音乐都能将观众带入某种意境,但仅仅依靠画面和音乐还难以让观众明白更深层次的东西,这时候,画龙点睛的解说词就能起到提炼主题、更直接地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引导观众朝着作者希望的方向发挥想象力。
在《话说长江》中,画面尽情展示了长江这条世界第三大河的美丽,解说词更充满了想象:
长江美就美在她独特的自然气质,她有时温柔多姿,欢快跳跃,有时又汹涌澎湃,她的个性,就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结晶,也是历史文明和现实的完美体现……
显而易见,解说词能帮助观众完成综合的艺术想象,使画面的张力扩展,达到意蕴无穷的效果。配合画面的语言和人的感觉知觉相联系,也和人的理解力、情绪相联系,电视语言的使用有度就加深了这种意境。在这里,语言的繁简得当很重要。有些场景画面已经充分表达了思想内容,语言就应收缩,让位给画面,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总之,语言繁简适当,画面配制合理、和谐有序,必能使声音和画面相得益彰,互相补益。
四.解说词不需要也不能独立成篇,它必须依附于画面
如果把一部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单独拿出来看,它一定是断断续续、不完整的,思维一定是跳跃式的。跟文学创作相比较,电视解说词应该更接近散文。它可以融汇诗歌、小说、音乐、绘画等多种表现技法,从而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来,并且通过优美、凝练、和谐的语言引领观众去欣赏一幅幅交织着情感与散文意境的画面。
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能够把生命体验与生命激情的情感相互交融,把大自然与人生的各种画面相互交织,营造出一个能够打动观众、感染观众的特定艺术空间。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创作手法是丰富多样的,无论是情景交融,还是缘情叙事,“情”是首要的。只有情感的真实与独特的表现,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电视解说词,从而创作出打动人心和具有生命力的专题片。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铁路局电视台)
---------通榆镇中心小学教育教学专题片解说
通榆镇,位于滨海县城南郊。这里风景宜人,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素有“滨海小江南”之称。悠悠通榆河穿境而过,赋予她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滔滔淮河水奔腾东逝,孕育出一片钟林毓秀的水乡沃土。在这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有一个唤醒希望、放飞梦想的地方——滨海县通榆镇中心小学!
这里是播种文明的摇篮!这里是文化发展的圣地!这里是教师成长的沃土!这里是学生成才的乐园!
滨海县通榆中心小学创办于1957年,原名寿西小学,1978年更名为通榆镇中心小学。踏着历史的车轮,斗转星移,通榆镇中心小学走过了一段艰辛而自豪的岁月,正在向教育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昂首迈进!如今的通榆镇中心小学校园占地面积29887平方米,建筑面积10412平方米,操场面积5566平方米,现有1336名学生,27个教学班,77名专任教师,教师资格、学历全部达标。市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15人。学校教学环境优雅,教学设施完备,多媒体教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数据中心、音乐室、活动室应有尽有。标准化A级食堂,学生宿舍设施配备一应俱全。红绿相间的操场,别致秀丽的凉亭,大气宽阔的中心路,整洁现代的教学楼,富有文化气息的宣传氛围,使这所美丽的校园更增添了现代化、人文化气息!
五十年的光辉与梦想,五十年的奋斗与追求,通小人的脚步从未停歇!五十多年来,学校素以“团结、拼搏、求实、创新”为校风,立足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办学品位,以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学校坚持走“德育荣校、安全定校、质量立校、教研兴校、特色强校”之路,坚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让每一位老师获得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创建“平安校园、亮丽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走出了一条立足内涵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盐城市特色学校”、“盐城市和谐校园”、“盐城市依法治校先进校”、“滨海县模范学校”、“滨海县文化建设先进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近年来,学校抓住了校安工程机遇,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通榆镇党委政府的关爱与支持下,校园面貌发生上翻天覆地的变化。苍穹圆庐,星月穿空,新世纪的朝霞为校园抹上了最绚烂的色彩,新一代的通小人也正以领导的关爱和对事业的责任为动力,全力秉持“认真、挚爱、严谨、朴实”的教风,工作中所有领导率先垂范,躬身践行,全体教师敬业奉献,负重奋进,学校氛围和谐融洽。
岁月如歌声声急,事业如棋局局新。教育工作,日进日新,通小人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兴衰成败。学校加大对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采取“指路子、结对子、压担子、创牌子”的措施,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观看名师课堂、参加校本教研、进行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等手段,大幅度地提升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铸造了一支结构合理、敬业爱生、功底扎实、经验丰富、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教师队伍。“用力只能称职,用心才能优秀”“工作每天都是正式演出,不能是彩排”这些教育箴言已经变成了老师们的工作态度和实际行动。近年来,学校培养出了高阿玲、王霞光、徐锐利、李艾霞、周娟等多名市县学科带头人,涌现出了朱俊、房婷婷、陈菊花、杨洲、韩胜、魏海燕等多名优秀班主任。二十多名教师在县以上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学校多次获得县教育教学质量综合奖,多个课题在国家、省、市、县立项结题,2011年被评为“全国跨系统工具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
2014年3月,我校“五步式”课堂教学模式在盐城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作汇报交流,2014年11月,我校顾婷婷老师荣获全省中小学“师陶杯”教科研论文大赛一等奖,并应邀出席颁奖活动。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我校出现了一批留守儿童群体,在他们的世界里,留下的是爸妈远行的背影,守着的是无限的孤独,为了让留守孩子的天空充满阳光,学校注重寄宿制经验探索,全校上下形成一致共识:以人文化升华管理理念,以优质化体现服务意识,以多元化开发课余生活,以素质化呈现管理效果,让孩子们在学校学会自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晨曦初现时,灯火阑珊处,学校的每一个时空,都是孩子们的天堂,这儿永远是他们最温暖的家!特长就是个性,特色就是品牌!长期以来,在“全面加特长”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注重为学生搭建各类展示个性及才能的舞台,让他们形成特长,施展才华,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活力舞吧跳出了孩子们的精神风采,竹笛教学陶冶了孩子们的艺术情操,“生活英语”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在特色建设上,学校先后获得“七彩校园阳光少年”全县中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展示一等奖,全县中小学艺术节组织奖,全县中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组织奖,是全县乡镇唯一获此奖项的单位。2013年秋学期,我校把开展足球运动作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确立“阳光体育,足球少年”的办学思路,于2014年6月12日,成立滨海县首家儿童足球社团——滨海县通小追梦少年足球俱乐部,在2014年盐城市阳光体育足球联赛中,我校队员顽强拼搏,团结协作,荣获全市B组第四名。
百舸争流千帆竞,春华秋实香满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县内外同行的广泛赞誉。各级领导多次来我校现场办公,解决问题,指导工作,盐城、阜宁、响水等十几家外市县同行多次来我校参观学习,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在县内外的办学知名度!
教育是我们永恒的事业,五十余年仅仅是她青春的开始,回眸我校的光辉历程,通小人不会忘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我们的倾心关爱和殷切期待!
湖南佳惠百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99年8月。公司目前已成为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国际SPAR在中国的第5家合作企业。拥有总资产20余亿元,员工10000余人,自营门店100多家,加盟店200余家。公司下辖连锁超市、华盛堂百货、衣行顺百货、佳惠置业、传丰农业、惠农物流、怀化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专业批发公司等机构。门店遍及湖南、贵州、重庆三省市。公司以“做强超市、发展百货、业态互补、区域领先”的发展战略为指导,已经成为全国区域化商业零售连锁企业的典范,正在以她独特的魅力快速覆盖国内更广大的市场。
佳惠衣行顺百货冷水江店是湖南佳惠集团全面进入湘中市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世界锑都商业市场科学规划、布局及品质提升的标志性工程。衣行顺百货专注鞋服经营,打造时尚百货。目前已在湖南、贵州开设连锁鞋服专店和时尚百货店三十余家,现立足进驻三级市场,打造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购物中心。佳惠衣行顺百货冷水江店预计将于2012年9月正式对外营业。冷水江地处湖南中部、资水中游、湘黔铁路中段,是湖南省的几何中心。素来与“世界锑都”、“江南煤海”、“有色金属之乡”齐名。冷水江已连续四年昂首迈入湖南省经济十强县市和全国中部百强县市先进行列。市境总面积439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7.5万,城镇化率达75%。2008年,完成市内生产总值118亿元,人均GDP达到4500美元,并进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小城市100强。
佳惠集团衣行顺百货的强势入驻,意味着冷水江的商业历史将重新得到书写,一个品牌化的商业时代宣告到来!
分钟专题片文案
含山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10分钟形象专题片演绎
“城市之翼”
(专题片脚本解说词精简版)
『专题片定位思考„„』
这是一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史 这是一部探寻城市发展的哲学史 这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变迁史 这是一部厚重的大书,更是一份辉煌的生命文化遗产,必将启迪一代代后人鉴往知来„„
含山县城投公司10分钟专题片文案
“城市之翼”城投公司形象片演绎
——10分钟TVC专题片脚本解说词
一、语 言:普通话(国语版本)
二、片 长:10分钟左右
三、创意阐述:
本片目的:
1、展示企业崭新的精神面貌,提升城投公司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最终实现塑造城投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宣传城投公司的品牌主张、发展前景、企业精髓、社会责任和竞争优势、服务理念等。
3、树立企业不可复制的的竞争优势,向上级领导或合作伙伴传递全面真实的企业信息,展示企业雄厚实力,优势的服务,增强客户和市民信心。
4、对合作伙伴、内部培训,激励员工,让员工全面认识企业文化精髓和理念,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凝聚力和创造力;对外宣传、汇报和交流使用等。
本片宗旨:
1)2)3)
该片品牌定位:打造中国具有使命感的企业第一高端品牌的影视类经典作品!这是一部集:社会责任、品牌形象、企业文化、业务推荐及充满人文气息、思想性、艺术性、原创性、宣传性等为一体的虚实结合、唯美写意风格的TVC电视形象影片。
该片立意深远、结构新颖、大气唯美,解说词体现东方文化核心内涵,富有中国人文精髓,并具有一定的艺术震撼力和强烈的视觉震撼效果。
创作理念:
理性认同和感性认同融为一体,我们把城投公司的影片定位为融理性认同和感性认同为一体的文化专题片,在创作上强调三个层面的结合。
1、文化与价值结合:以企业文化为本源,辐射进行主要的价值诉求,两者相得益彰。
2、感性与理性结合:以感性的方式引出理性的内容,增强感染力,做到感性动人,理性服人。
3、写意与写实结合:以人性化为出发点,调动影视专题片的包装手段,追求最佳的传播效果。
四、结构说明:
第一章:历史篇:最早的城市!(3.5分钟)寒山城市及城投公司发展历史 第二章:发展篇:最快的发展!(3.5分钟)城投公司的发展业绩
第三章:展望篇:最美的未来!(2分钟)市民对城投的期望,城投的目标
五、解说词内容:
含山县城投公司10分钟专题片文案
城市之翼
——含山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专题片解说词
【片头·引子】
远古的巢湖之畔,水草秀美,物产丰饶,先民们聚居于此。于是,这里便有了最早的城市„„
如今的含山县城,高楼林立,交通发达,人们安居乐业,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无数建设者正在为含山的改变而砥砺前行。
含山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发挥自身职能,挖掘城市发展潜力,以含山县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己任,实现着与城市共同成长的宏伟誓愿!【正片•第一章】:最早的城市
含山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皖中东部,介于合肥、南京、芜湖等大中城市之间,隶属马鞍山市。这里是春秋吴楚故地,素有吴头楚尾之称。
历史悠久的含山县城,与中国城市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人杰地灵。早在5500年前,这里就出现了凌家滩古文化,曾发掘出3000平方米红烧土块堆筑的遗迹,凌家滩遗址的成功发掘,将中国城市历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唐武德8年(625年),因此处“群山对峙,势如吞含”而置名为含山县。
昔日的含山县城狭小破旧,被讽为:“远看含山县,近看破猪圈,老爷打板子,四门都听见”。即使是到了二十世纪末,含山人仍是居住在不足5平方公里狭小的空间里,生活设施简陋,房屋设施较差,没有公园,没有文化娱乐场所,城乡差别较大„„。
守则穷,变则通。改变含山落后的城市面貌,势在必行!
2003年9月,含山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应运而生。然而,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所限,刚成立的城投公司只有5名员工,仅仅担负着一些基本的基础建设及资金管理工作,远远无法达到城市建设管理的新职能要求。
2008年,含山县委县府制定“446”发展战略目标,做出“北进西拓同步,圈层弹性发展”的规划布局。在此背景下,城投公司改革重组,为县政府直属国有独资企业,主要实行政府投资、融资、建设及资本运营职能。含山县城投公司10分钟专题片文案
重组后的城投公司焕发出新的活力,经过5年的开拓进取,公司发展壮大,注册资金9.5亿元,总资产75亿元,净资产55亿元。直接管理控股公司3个,参股企业2个,并与县土地收储中心合署办公。公司实行董事会下总经理负责制,内设工程管理部、工程预算评审部、工程结算评审部、计划财务管理部、投资融资管理部、资产运营管理部和综合管理部以及龙亢置业公司。现有管理人员及工勤人员50人。【正片•第二章】:最快的发展
五年的时间,城投公司资产由5亿元增至68亿元,净资产由4亿元增至55亿元,资产负债率21%,运营良好。
五年的时间,城投公司各类基础实施项目累计投资达28.5亿元,覆盖市政道路、园林景观、教育文化、行政办公、安居工程等领域。
五年的时间,城投公司各类贷款规模已达15亿元,贷款余额9亿元。融资项目涵盖教育、卫生、体育、水利、土地整治、基础设施以及安居工程。
在这五年里,城投公司不断强化投资控制,创新工程设计经济评审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工程变更管理制度、工程结算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公司严格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财经纪律,倡导“5+2”、“白加黑”的敬业爱岗、忘我工作、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企业精神,使城投公司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如今的含山县城,面积由5平方公里扩大到15平方公里;10年来,征迁拆迁城周边村庄28个,新建安置房100多万平方米,使8000户农民和市民住进“八通一平”的现代化安置房;10年来,新建了职业高中、三小、博物馆、体育馆、老年活动中心等一大批现代化文化教育、体育活动场所;10年来,新建了玉龙公园、市民广场、西门水景公园、东门河景观带一批生态、绿化、休闲、健身公园;10年来,新建了褒禅山路、昭关路、太湖山路、凌家滩路等30多条城市路网建设;新建了西门、东门、南门污水管网建设及城市防洪泵站等;投资2亿多元的含山县城长江引用水工程已经启动,这项工程将惠及子孙万代,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
城投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了玉龙公园、市民公园、西门水景公园及东门河景观等多处公园,使含山县城融合自然之美与人文气息,更添魅力。市民徜徉于园林美景之中,感受到的,是生活之美,含山之美„„
城投公司为开发教育资源,解决市民关心的教育问题,投资建设环峰镇三小,坐落在城北,总面积15000平方米,可容纳2000名学生。
陶五六安置小区是城投公司建设的第一批农民安置房,14栋连体别墅,68套住宅楼,造型别致、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现代时尚。
2012年,县委、县政府改造攀桂社区南门低洼破旧的棚户区。城投公司倾力投资,加含山县城投公司10分钟专题片文案
快改造,首期建设安置房大楼11栋,并已封顶竣工,拆迁居民即将搬迁新居。
„„
【正片•第三章】:最美的未来
(同期声)——
(环峰镇三小德育处主任冯向文):“环峰三小是县中城建设最好、设施最先进、环境最好的学校,我们在这里教书育人感到满意舒适、安全放心。”
(攀桂社区居民鲁世华):“过去我们一家人挤住在三间破草屋里,棚户区改造分到X套X平方米大楼安置房,这几天做梦都会笑出声来啊!”
(城投公司总经理胡成兵):“我们城投公司的目标,就是要将含山建设成为‘绿水绕城过,青山映眼帘’,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之城。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县直相关部门的全力帮助,有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会把含山建设得更美好!”
北宋王安石曾游览含山县褒禅山华阳洞,并在他的《游褒禅山记》说道:“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含山的城市建设,任重而道远。在城市建设、市容市貌的改造等方面,城投公司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但是,锐意进取的城投人志存高远,定会把含城打造成幸福美好家园、投资兴业乐园、休闲度假游园!【片尾•尾声】
用十年的时间,改造一座城市。用十年的时间,实现一个宏愿。
1) 要深入体验, 精心策划解说布局风格。电视专题片由画面和解说词构成。所以在准备撰写解说词之前, 创作者要跟随整个拍摄过程, 通过对拍摄过程和采访的深入了解, 才能充分挖掘出有意义的东西与素材匹配, 有了亲身经历和感受, 才能与观众引发情感共鸣。这是创作出让观众信服的解说词的第一步。同时, 要在完成前期所有拍摄内容之后, 挖掘素材内涵, 抓住细节, 然后确定主题, 从主题出发, 敲定解说的整体风格基调以及布局。注意画面未表现的内容, 未表现就要用解说词表现出来。也不排斥我们在拍摄之前就已经拟好了拍摄计划, 根据这个计划设计了一个初步的解说词。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式, 都要在有了整个节目之后才能有解说词的完整结构。也就是说, 专题片的整体安排和发展脉络是撰写解说词的根据, 解说词的创作脱离不了节目的目的和内容。
2) 要选择合适的解说风格, 饱含真情实感。开始撰写之前要考虑清楚所创作的专题片的风格和主题是什么。专题片的题材决定了解说词的风格。解说词在电视语言与电视风格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不同类型的电视专题片决定了解说词不同的风格, 解说词的风格要与电视专题片保持一致, 同时也参考专题片的结构而行。片子各自的风格不同, 所以解说风格就大不相同。有的解说词客观直白, 注重介绍背景和表现深意, 有的带有抒情的解说词通过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将编导的主观情感体验诗意的抒发出来。因此, 解说词与专题片的风格要保持一致性。通常来讲, 纪实类专题片的解说特点是朴实直白, 思辨类专题片的解说词表现出严肃庄重, 表现类专题片的解说词应该强调语言的文学性和意境的营造。所以说专题片的风格决定了解说词的风格。解说词撰写者应报以认真的态度和真挚的情感。在创作过程中, 创作者将自己带入片子, 通过对完整节目内容的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叙说出来, 并用解说词的形式将真实感受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撰写出饱含真情实感的解说词, 并能感染观众。
3) 要挖掘画面深刻涵义, 向思想性靠拢。电视专题片同其它节目类型最大的不同点是电视专题片注重新闻性和纪实性。在电视专题片中解说词不仅表现画面内容, 更多是去表现暗含在画面中的深意。通过解说词与画面的结合向人们揭示本质现象和问题, 使观众不仅是从表面, 更多的从深层次的角度去思考和感悟。电视专题片最后的目的是通过内容传达一种观念, 这是编导赋予整部片子的灵魂。专题片的核心就是思想性的表达, 解说词就是要传递给观众一种思想观念。电视专题片的目的是达到一定的社教目的, 所以富有内涵的解说对观众的宣教有很好的效果。
4) 要处理好解说词与画面的比重关系。解说词是专题片的一个重要成分。这一属性决定了解说词在电视专题片中要配合画面、音乐、同期声和剪辑手法等元素去表达节目内容和思想。解说词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片子的整体效果, 所以要处理好画面与解说词的比重, 权衡解说力度, 使得画面与解说的比例达到最优。在专题片中解说词并不只是传达信息, 也发挥着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我们因此要掌握解说词的创作技巧, 让这种功能发挥到尽善尽美。就此而言, 解说词要遵循画面, 按照专题片的需要而进行创作。视具体情况而定, 时而紧跟画面, 时而游离画面之外, 时而一言不发, 此时无声胜有声, 把表现交给画面, 让观众能自由思考。
5) 要使用生活化语言。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要表现当下社会中所发生的现实生活, 反映生活中带给人们的思考以及深刻的思辨。除思想性外, 还要注意解说词的生活化语言。因为解说词通过配音员配音作用到人的听觉, 所以要注意解说的听觉效果, 即注重生活化的通俗易懂。解说词应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 专题片的解说词不是将华丽的词汇堆砌在一起, 更不是只进行无意义的说教。而是观众是否能够做到听懂并欣赏。
【医疗卫生专题片解说词】推荐阅读:
我国医疗卫生现状11-05
医疗卫生机构拟聘用证明06-17
医疗卫生考试名词解释06-23
医疗卫生发展论文10-11
卫生院医疗自查报告07-17
2024年医疗卫生系统禁烟总结07-21
10年医疗卫生系统禁烟总结09-19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10-0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10-21
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