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群文阅读的思考与实践(共8篇)

群文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篇1

(讨论稿)

执行人:曹鸿飞

一、项目名称

“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二、项目概述

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相互无法替代。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

群文即围绕一个议题组合起来的多篇文章。这个议题可能是主题,可能是故事内容,可能是表达形式,可能是故事中的人物,可能是作者,也可能是完全对立的观点等。

群文阅读教学是实现从一篇课文到一群文章的教学。其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

它能改变课堂教与学方式。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不可能提太多问题。群文阅读意味着“教”的改变,只有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自然改变了课堂教学的结构。

它能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一节课老师再不能按部就班地面面俱到的组织教学,文章的增加使得教学必须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

它能丰富学生阅读方式。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学生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必须更多地尝试更真实的、更实用的类生活化阅读。

它能提高阅读能力。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要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为主要特征的精读教学一统天下的状况,而要构建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群文阅读,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二、项目目标

1.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改变语文教学只教一本教科书的现状,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为主要特征的精读教学一统语文教学的状况,树立大语文学习理念,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

2.丰富学生阅读方式。实施“群文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阅读方式,逐渐形成整理并运用信息资料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能力,引领孩子的阅读生活。

3.开发群文阅读课程。开发建设群文阅读的年段课程,并形成群文阅读教学的系列教学资源。

4.倒逼课内教学改革。以群文阅读为切入口,形成的理念和策略倒逼日常课文教学的改革,更新教学观念,促进课堂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 “有效学习”,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项目内容与实施

1.开发4-6年级教材群文阅读的教学内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年段目标,结合教材按年级编写群文阅读内容。如以下议题:“反复结构的故事”、淘气包文章、月亮意象诗词文章、鬼故事文章、声音的文章、观点完全对立的文章、讨论生死的文章、幽默文章等等。内容选编要突出群文的结构性,一是组合的线索非常明确,二是线索背后有明确的意图。有条件,形成学生线上群文阅读课程学习资源。

2.开展群文阅读和单篇课文阅读的教学比较。

通过群文阅读与单篇课文阅读的教学比较,深入认识阅读的功能和价值,进一步刷新阅读教学观念,实现群文阅读和单篇课文教学的相互联动促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探索群文阅读教学的思路、策略与基本范式。

在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策略与基本范式,作为普通教师日常课堂行为改进的参照,结合学科课改领航现场会、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培训会、农村中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与评优等活动为载体向全市推广。

4.建设群文阅读教学的资源库。

通过组织群文阅读教学的观摩、研讨、赛事、材料征集等活动,形成群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案例、课件、论文、课例、课题报告等教学资源,建立群文阅读教学的资源库(包),作为帮助教师分析、培训、研讨的学习资源。

四、项目评价(预期成果)

1.开发形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微课程。

群文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篇2

学校的班主任不太支持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非语文老师在初一、初二时不干涉学生阅读, 初三则极力反对。班上阅读课一般在每月一两次, 同学几乎不对所读书籍进行讨论。老师基本上没有树立课外阅读榜样对学生进行鼓励。

群文阅读, 是在教材的基础上, 补充2 - 4 组形式多样的文章或者更多, 建构以一定议题为依托, 以粗读略读为主法, 以分享感悟为核心, 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教学方法。群文阅读要发展让学生自己读, 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群文阅读与写作实践相互促进的策略研究, 既是解决阅读与写作问题的很好途径, 又是一个新的课题, 如果通过实践与理论研究, 达到 “学生须能读书, 须能作文, 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 最终目的为: 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 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老师只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 乃为教学之成功。” ( 叶圣陶语)

一、指导学生默读和浏览。

群文阅读与单文阅读不同的是: 单篇阅读教学侧重于精读, 而群文学习多采用略读、默读、浏览、边读边思考等不同的方式进行。我们提倡在每一单元安排一节群文阅读课, 放弃传统精读课文那样去逐字逐句地肢解文章式的分析、品鉴、大段大段地朗读, 课堂上不单独安排时间扫除生字障碍等方式。旨在一个特定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 培养学生快速浏览阅读、抓取信息、整体理解, 不把过多精力放在体会、咀嚼、品味语言上。

默读、浏览, 是侧重于大量信息处理的有效阅读方式, 是侧重思考的阅读。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方向明确的高质量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阅读, 让学生从多篇文章阅读中获取丰富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整合信息、质疑讨论, 从而积累写作素材。

二、营造读书氛围, 激发学生读写兴趣。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我们尝试以 “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 为群文阅读教学以及写作实践教学服务。每班每周一节语文阅读课, 通过教师自主设计 “阅读指导学案”有效指导并评价学生的阅读, 鼓励每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读书的收获与感受。定期组织读书沙龙、速读比赛、美文朗读比赛、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等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 将课内课外阅读通过活动平台连为一体, 使学生读写活动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

三、利用群文阅读中的小组对话和讨论, 拓展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

群文阅读, 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享对话等读书会形式的学习, 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阅读课中的讨论, 可参与性, 开放, 多面向, 极大的解放了学生的 “生产力”。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有话可说。知识储备、阅读视野、想像推理能力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答案, 答案是不尽相同的, 这就很多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的优势。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选取喜欢的文章内容,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也不应只作简单的对与错的判断, 而是充分鼓励、引导、点拨、启发, 为学生创造一个坦率、自由、富有探索性的氛围。所以我们需要解决的是课堂上学生是否有讨论意识和表达技巧, 因为如果在小组讨论时, 讨论成员消极对待, 重复话语, 拖时间, 甚至互相扯皮, 讨论完全就是浪费时间, 所谓讨论的积极意义只停留在了理论上。只有指导学生有效讨论, 课堂才会产生有效生成, 学生才能通过不断地思想碰撞思考、积累阅读体会。

四、利用群文阅读比较策略, 凸显群文阅读中的亮点

“比较”应该是群文阅读用得最多的阅读策略: 横向章节同类比较、纵向难易比较、大略地比较、细致地比较、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内容方面的、比较表达形式方面等, “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有发现探索并领悟。我们要解决的是帮学生选出合适的一群文章, 指导学生准确找到该群的比较切入点, 然后进行有效阅读。

五、利用群文阅读探究思考策略, 拓宽学生写作选题

群文阅读不仅仅是盲目加大学生阅读量, 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推论、比较、猜测、反思等方法对于文本进行探究性思考。祝新华教授在他的 《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 他把阅读能力分为六个层次: 复述、解释、重整、伸展、评鉴、创意。我们通过群文阅读促进学生写作实践, 就是希望通过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进行延伸性思考, 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写作实践的能力。

六、以展示为策应, 为学生拓宽舞台

为学生创造展示平台, 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收集学生优秀的作品汇集成册, 在校内传阅交流。积极组稿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 积极帮助学生向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投稿, 并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开展 “读书之星”、“ 写作之星”的评选,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和写作热情。

群文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篇3

【关键词】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基本流程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94-02

教学正如我国语文教学中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的出现让广大一线教师又惊喜又激动,我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了对“群文阅读”的探索、思考和实践中。我们发现群文阅读教学与其他几种新兴的阅读教学形式,比如“主题教学”等都有明显区别,它无论在选文上,还是在课堂操作上都更加灵活,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群文阅读的特点和意义

群文阅读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在一节课时内要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并在阅读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建构自己的知识和情感体系,在师生、生生及文本之间进行对话和交流,在讨论交流的思维碰撞中进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分析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逐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并逐步形成更加全面、系统、恰当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所以长期开展高效的群文阅读教学是十分有意义的。其意义具体体现在:

1.群文阅读教学是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2.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能。

3.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4.群文阅读教学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二、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这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大相径庭,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操作方法都完全不同。传统教学模式提倡精讲精练,品词析句,对一个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讲解,适合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而群文阅读尽可能地创设生活化阅读场景,致力于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量的大量增加,进而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倾听与表达能力,自我建构与达成共识能力等。所以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必然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1.首先要确定开放性强,可讨论性强的群文议题。

“议题”就是一节群文阅读课师生讨论的话题,是整节课的线索和灵魂,议题选择不当,群文阅读课就无法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所以一线教师要从各个层面,不同角度精心选择议题。

2.根据议题精心选择文章“组群”。

所选取的“这群文章”,是群文阅读的材料和载体,选文的类型、范围、特色、质量等都要尽可能地精选多样化,典型化,适合学生年龄段阅读的优秀的文章。这样群文阅读的收效才会最大化。

3.教师教学观念和课堂角色的转变。

授课教师一定要克服自己“不放心”、“想讲透”的欲望和习惯,大胆地放手,积极地引导,充分地相信学生,把绝大部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痛痛快快地读书,开开心心地交流,而教师只是阅读交流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更是学生阅读和集体建构这个过程中的一个同伴。只有我们教师不再高高在上地压着学生,尽可能多的把课堂时间和主题地位还给学生,才能让全体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注意事项:

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目的和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护学生的阅读欲望,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喜欢阅读,享受阅读。

群文阅读的课堂操作中,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一定要充分,这样学生才会有话可说,下一环节的交流讨论才能顺利开展。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教师应该教给学生需要的各种阅读方法,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等。

在交流讨论环节中,为了提高学生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教师要围绕议题,有选择性地提一些比较性问题、迁移性问题、冲突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多角度的,全方位的探讨。

而最后达成的共识,并非要求全体学生都必须认定一个统一的答案,而是在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情感态度的基础上,接受尽可能全面、系统、科学的认识。

5.群文阅读的课堂并不是学生阅读和探讨的终结,应鼓励学生运用在群文阅读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分析总结方法等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努力实现由课内的群文阅读,延伸到课外的群书阅读。这样才能尽可能多的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三、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和基本流程

群文阅读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必然要有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这个教学模式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而广大一线教师也应该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才能操作好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我在大量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适合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五步教学法。即:自主阅读→自我建构→交流讨论→集体建构→达成共识。

在群文阅读“五步教学法”的指导下,我设计出了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如下:

第一步:自主阅读

全体学生根据授课教师呈现群文的方式和先后顺序,自读文章,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步:自我建構

画出文中关键词句,梳理文章内容,提取有用信息,补充“知识单”或填写“知识树”。

第三步:交流讨论

先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讨论解决各自的不解和疑惑,整理出小组读书交流汇报表。

第四步:集体建构

全班汇报集体讨论结果,在思维碰撞中交流分享,解决困惑。

第五步:达成共识

在充分的交流讨论后,逐步调整完善自己的认识,求同存异,去伪存真,最终达成共识。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今后对群文阅读教学更加深入、长期地大量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充实和完善我们的教学模式,为新课程改革贡献力量,为少年儿童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正如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主席朱永新教授所说: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群文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篇4

东方红小学群文阅读课题组

《构建群文阅读教学共识策略实践研究》课题于2014年7月提出,2014年12月被四川省教育科所普助金立项课题(课题立项编号为)。两年来,在省市县教育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圆满完成课题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下面分别从认识、实践、成效、经验和反思等五个方面汇报一下课题的研究情况。

一、认 识 篇

课题研究不仅是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落实这一核心理念的主阵地,而高效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载体。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2014组织了全校性的课堂“群文阅读教学”,对校内所有小学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细致地调研。调研结果令人震惊:课堂教学中“满堂问”、“满堂放”、“满堂动”、“满堂夸”的现象在各班中不同程度存在,课堂教学在看似“生动活泼”的过程中失去了有效性,在貌似课改的大旗下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面对调研结果,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阅读教学出现的一种随意、离散、低效的现象,我校教育同仁经过研讨一致认为,要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引导全校教师深入实施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注重整体性而使课堂显得紧凑而流畅,注重简约性而使课堂显得开放而高效的活力课堂。从2010年秋季开始至今,课题组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终于成功构建阅读教学“点线面体” 活力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在研究中,我们坚守新课程理念,优化教育行为,认真落实“有效——高效——优效——活力”课堂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使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与同学间的对话有立体互动、有实质内容、有知识深度,构建既有共性又个性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知识结构重组的最优化。

(一)研究的基本设想是:一心、五观、四性、三探寻

构建“对话式”的活力课堂,是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阅读教学出现的一种随意、离散、低效的现象,而注重整体性而使课堂显得紧凑而流畅,注重简约性而使课堂显得开放而高效的活力课堂。

(1)“一心”是指树立“对话共同体有效参与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 阅读教学对话作为人的对象、塑造人与建构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过程,它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成长和总体“生成”为旨意,指向的是人的精神生活领域,其直接的是培养和塑造人的精神世界。我们的语文教材是活的,更是美的,她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文中生动隽永的语言、清新优美的画面、高大丰满的艺术形象,总能使学生的心灵产生一次又一次的碰撞.我们的语文课堂应通过师生有效参与阅读教学对话,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挖掘这些美,激发学生的语文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这些美,并在审美的轻松愉悦中获得形象的感染、情感的体验、智慧的启迪.实现教师与学生在阅读对话中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和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一核心理念。

(2)五观:对话教学体现“教学目的观、过程观、师生观、评价观” 等主要观点

①教学目的观:由成材走向成人。对话教学以成人为根本鹄的,养成的是完整的人,从而在终极价值找回了“人”自己。学生以忘情的状态尽情舒展着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融贯在一起,生命的活力不断得以增强、生命内涵不断得到丰富、生命境界不断得到提升,学生的生命由此而获得向世界敞开的可能性,从而使学生在平等参与、真诚合作的对话中成为自我充分实现、主体性得以全面发展的生命实体。

②文本课程观:由教材走向文本。对话教学主张超越传统教材课程观的框架,用动态生成的观点,重新全面认识课程,形成文本式课程观。文本式课程观是对传统式课程观的超越,同时也超越了教材式课程所构筑的封闭的科学世界。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了知识与价值的融合,一方面继承了生活世界的真切性,另一方面又保留了科学世界的逻辑性,从而有效弥合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断裂。由教材走向文本旨在将教材转化为师生共同交流的文本,师生通过文本进行着表达与倾听、交流与探究。文本课程观认为课程内容应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疑问性和启发性,并且需要达成一种促进探索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诱发、鼓励师生去阐释并与文本进行真正的对话。

③教学过程观:师生精神相遇,共享经验。在对话教学中,教学过程将呈现出新的特点。教学将不再意味着教师以独白的方式向学生单向传递、教授和灌输知识,也不再意味着学生只从教师那里被动地接纳、领受和贮存知识,而是两者都以活动主体的身份共同步入教学的“之间”领域(即主体间性领域),在那里,双方精神相遇,在经验共享中创生着教学的意义,提升着生命的价值,享受着诗意的人生。

④平等师生观:由我—他走向我—你。在对话教学中,师生双方由“独白教学”中把对方看作对象的我—他关系,走向与对方一起互相承认、共同参与、密切合作,享受着理解、沟通、和谐的我—你对话关系。教学活动是以教与学之间的对话为基础,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辩证统一的过程。教师不再是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任何一方都不把对方作为一种对象去操纵、控制和灌输,双方是一种平等、民主、自由、公正、宽容、鼓励和帮助的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双方互相接纳、互相敞开、互相理解,学生通过与教师的相遇而成长,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而教育,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获得整体的精神世界的建构。

⑤全面评价观:着眼发展,注重整体,强调意义。对话教学评价首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多方面对话能力及对话潜能的发展。其次注重人及教学的整体评价。既要关注对话的结果,更要关注对话的过程;既要考虑师生的现有经验,更要着眼于师生在对话中的生成性知识。再次,对话教学评价是强调知识的、教学的及人生的意义的评价。

(3)“四性”是指“预见性、自主性、开放性、和谐性 ①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体现预见性。

文本作为作者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课前,教师要跟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应先抛开教参,自己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课文,在熟读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对文本有了一定的见解后,再来认真地看一看教学参考,这样才会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弄清作者表达的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现文本的内涵所在,挖掘出能引起学生兴奋的探究点,才能找到训练、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切入口。

②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体现自主性。

从对话的理论看,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对话,读者进行阅读,并不是为了单纯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更不是为了机械地接受作者的观点,而是在获得作品意义的驱动下,进行着内省和反思,或者说是文本激活了读者的思想感情。刘勰所谓“披情入文”,孟子所谓“以意逆志”都包含了阅读过程中的心灵的对话。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主体直接接触古今中外大量优秀范文的好时机。语文教科书中一篇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有人说:“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这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读书要把书看成动态的,有灵性的东西,要调动自身的经验去进行心灵的交流。而阅读教学不正是读书吗?课堂作为学生读书的场所,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直接对话。课前不要限定具体的读书目标,完全让学生接近文本,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灵,去触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教师,走向同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合作、展开讨论、深入探究,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的主阵地。

③学生与学生对话,体现开放性。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包括同桌的交流,小组间的交流和全班交流等几种对话的模式。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真正彻底地摒弃自己唱主角,几个优秀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当群众演员甚至听众的状况,要让所有学生动起来,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落到实处。“一千个读者心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也罢,教学也罢,在阅读教学中,每个人对课文都有自己的见地,一个人发表的看法,对于其他人便是一种收获。学生之间的对话无处不在,它能使个体认识更为成熟,更为全面。在生生对话中不乏有研讨,辨论,不乏有新思想。也正是他们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当学生有一定的领悟和体验时,组织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激烈的讨论后,要有效地引导他们交流汇报自己的理解情况。

④教师与学生对话,体现和谐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全新的“对话”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舍弃“灌输者”的角度意识,把自己放在一个“引导者”“平等对话者”的位置上,以平和、真诚的态度实现与学生之间的心灵的沟通,这是发挥学生自主性的保障,是老师观念转变的一个标志。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一种宽松的教学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4)“三探寻”是对阅读教学对话过程“课前有定招------预设、课中有变招------生成、课后回马招------拓展”等三方面的策略探究。用“定招、变招、无招胜有招”相辅相成的思想,充分把握、设计课堂教学的话题,学生主动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与活动等要素进行参与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智慧生成对话学习共同体的一个动态参与系统,体现出阅读课堂教学追求一种“有效——高效——优效——活力”的目标境界。

2.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对对话教学理论的实践与研究,在课堂上形成开放的、民主的、平等的、对话的教学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2)通过对话教学的研究活动,把学生培养成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个性的人,并能在启发式的、探索式的对话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

(3)通过对话教学的研究,改革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阅读体验,初步确立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操作层面的策略。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阅读教学中对话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反思,从“问答”走向“对话”,从“枯燥的思维状态”走向“丰富的精神状态”。

(2)小学阅读教学中对话方式的构建;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的策略探究教学策略:课前预设策略、课中生成策略、课后拓展策略。

4.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伽达默尔的现代哲学解释学、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等理论的研究,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及时洞悉研究小学语文对话课堂教学的最新情况,给课题的实践研究以有力指导。

(2)行动研究法:课题组的老师参与研究,选择行动措施。重在实践,贵在探索。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

(3)案例研究法:深入课堂实际,记录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案例,分析案例的成败得失,并从中提炼教学思路。

(4)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方法。它是对已经实行的工作实践,回过头来进行概括研究。

二、实 践 篇

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课题组采用了“行政推动、科研引领、学校实践”的工作策略,构建了管理、培训、教科研 “一体化”的模式,切实推进了课题研究的进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多措并举求实效为课题研究保驾护航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将课题研究列入全校的语文工作计划,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1.组织保障

为使研究顺利进行,该课题设立领导组织,工作组织等两种层面的组织形式,以保障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与高效益。

领导组,是由校长、教科室主任、组成领导性小组,负责对该课题的确立及研究的监控与调节,既是该课题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案的提出者、设计者,同时也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的操作者,承担或参与该项目的主要研究任务,协调课题组成员的力量,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展开,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经费、时间、人员,培训实验队伍,解决实验过程中重大疑难问题,加强与各级部门的联系,申请并组织成果鉴定,宣传推广研究成果等。

工作组,由教研组长、有一定实践的骨干教师及普通参研教师组成,其主要任务是按研究方案进行具体实施,观察,记录及整理研究资料,收集信息,撰写教学反思、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等。

2.制度保障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1)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励对课题研究有贡献者。

(2)建立和完善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课题研究工作会议制度。

(3)建立专题性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制度,建立教师反思性学习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意识,规范教学反思行为。

3.跟踪落实。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领导小组成员定期检查,督促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指导组成员则定期下校,指导该模式的课堂教学。市县领导也非常关注该模式在小学段的实施,多次强调要“集全市之智搞好课题”,“切实将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二)专业引领为课题研究把握方向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共识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县内外、市内外、省内外的专家们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1、理论引领 课题研究之初,针对实验教师思想不明确,认识不到位,行动不积极等问题,省市教科所、县教研室教研员及时总结问题原因,疏理工作思路,强化理论引领力度,共进行了多次培训,使所有实验教师正确认识到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解放了思想、统一了认识、凝聚了力量。

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从系统理论、有效参与理论等方面进行细致地解读阅读教学“点线面体”的思路和实践操作策略,每两周安排一次实验教师全员培训,并把实验方法作为培训的主体内容,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夯实了理论基础。

2、实践引领

为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开展,课题组提出“三明、三新、三领”的科研策略。对课题组成员要求做到三明确:明确课题模式核心,明确模式基本操作流程、明确课堂交流的三个层次;对课题成员提出三新:观念更新、方法革新、理论创新;对课题成员提出三引领:一学期至少上一节示范课,撰写一份体现模式的教学设计,发表一篇结合个人课题成果的论文。

3、专家引领

县教研室副主任康宁钦、理论教研员刘荣福、语文教研员李俊林等多次深入实验校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惑进行专项指导;教研室李长彬主任也多次亲临学校了解课题研究情况;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定期组织和指导校骨干教师运用该模式为全校教师上示范课。

(三)基层实践为课题研究夯实基础

为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我们精心安排、分工合作、按步实施,确定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月。

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工作,制定课题研究的规章与课题研究方案,开题,为课题的顺利开展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

2.理论研究阶段:2014年2月——2014年5月。结合我学校教学实际,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组成员认真分析教学现状,细致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搜集整理文献,通过理论研究,提高认识,增强研究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深化提供保证。

3.行动研究阶段 2014年6月——2015年7月。本阶段分为实验班展开研究阶段和扩大研究阶段。

本阶段中,研究成员要利用教学实践进行研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实施细节,不断积累摸索,运用多种研究方式深入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教法研讨、学法指导,共同学习。对研究阶段性成果及时整理适度在校内推广。

(1)实验班展开研究阶段:2014年6月——2015年7月

2014年6 月编定实验班。2014年7月 举行开题仪式。各语文教师进行一系列前期调查、测验,绘出统计表格,收集好原始资料。上交调查报告。

2014年11月,启动高段实验班、示范班,争取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做好扩大研究的准备。

2014年12月 各位教师上交研究报告。主要查阅文献资料,研究实效阅读教学的理论,撰写、论证、解读课题方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期测评,收集课题研究前期资料.课题中心组成员先行研究。课题组成员要随时记下研究步骤、心得体会,要定期向课题组提交自己撰写的论文。

2015年1月 进行阶段测验,对照前后检验实验效果。并上交教学案例。

2015年3月 做阶段性研究小结,上交论文、反思。

2015年4月 第二批实验班投入实验。

2015年5月 举办一次公开教学活动。

2015年6月 组织一次外出交流活动。

2015年7月 进行中期测验,阶段总结。论文、反思、案例进行归类。

(2)扩大研究阶段:2015年8月——2016年2月。

主要是通过课题研究课公开教学,以课题公开课课堂教学研讨制度为操作准绳,进行全校性的研究,逐步形成有效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及策略。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4.总结阶段: 2016年3月——2016年5月。

改进和完善前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成果汇编,申请课题结题验收,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与总结。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课题研究总结。

(2)撰写东方红小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策略实践研究 》课题成果展专刊。

(3)申请结题。

三、成 效 篇

依靠强力的行政推动、专业的科研引领,加上基层学校的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为“一个反应,两个转变,三项发展”。

(一)一个反应

通过课题实践,我们深切感受到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家长们一致反映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解决了当前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诸如学生喜欢上学了,学习自主性增强了,可供学生自主支配读书的时间多了,孩子显得比过去活泼了等等。

东小一位学生家长说:孩子转学到东小实验班一年多,我明显感到孩子长大了,知道看课外书了,也能较安静地听人讲话,不像原来那样缺乏秩序感和规则意识。在家家长叫他,他能很快回应并去做让他做的事情。以前在家里做作业,一遇到不会的,就大发脾气,不是扔课本就是摔东西……现在真的是变了另一个人似的。真是由衷地感谢学校。

(二)两个转变

1.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全面的转变——由传统转变为灵活,由主体转变为主导,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师也由此走上了幸福的教学之路。

东小的张老师就是典型的例子。她是一名具有十余年教学经历的教师,在课题研究之前,常常存在着诸多困惑: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不喜欢;质量上不去,自己也苦恼。在运用了本模式之后,他欣喜地感觉到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成语中的项羽》一课时,张老师通过精彩的“导入”,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在学生认真的自学、积极的生生交流、思辨的师生交流后,学生自主得出自己与文中敢于向老师挑战的学生相比,得出原文中的出现的这种情况与实际课堂上也会偶然出现相似的情况这一结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运用学过的有关的知识,敢于质疑教师知识的权威性。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张老师很有感触地说:“点线面体”这一模式确实解决了我多年的困惑。

2.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由被动参与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自我积累转变为成果共享。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所带来的尊重差异,求同比异的乐趣。东小6年级6班的同学就深有体会。在课题研究开始之前,每次课堂上总感觉自己跟着别人的想法在走,没有自我思考的空间。自参加实验课堂以来,她欣喜地告诉妈妈:我爱上语文课了,更爱我们老师了。因为我上课可以自由表达我的想法了,可以读更多的课外书了,可以各抒己见,在大家的观点中碰撞、争鸣,我感觉我真棒!

(三)三项发展

1.教师的个人素养得以发展。自实验工作开展以来,参加实验的教师个人素养有了全面的提升,加强了职业道德,提升了教学能力,同时培养了反思习惯和探索精神,并且能够善于和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庭沟通与联系,最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之中,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

2.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得到了全面发展。尤其在创新精神和合作学习方面效果更加明显。现在的课堂,学生已经具备了质疑的能力,并且善于交流、善于表达。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实验校的学生中,小组讨论发言率到达100%,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学生到达92%。

3.学校教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实验以来,各实验校的教育科研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一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教师素质整体提升又反过来促进学校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使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同时教育科研成为了强化学校特色的催化剂,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几年中,我们获评市、县级科研先进学校,申报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多项获奖。

四、经 验 篇

从本课题的提出、立项到最终的实践推广,课题组历经了面对困难与克服困难的艰难历程。在过程中,我们也摸索出了一些成熟的经验。

(一)行政推动是课题研究的保障

1.行政的政策导向,决定着课题研究的操作思路。评价的适度倾斜,会激发实验校强大的内驱力,从而转化为学校的自觉行动,使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

2.行政的引领作用,决定着课题工作的成效。通过科室包片,收集问题,解决困难,既起到督查作用,又发挥桥梁作用,更重要的是用务实的思路、求实的精神、扎实的作风影响着课题工作的开展。

3.行政的保障功能,决定着课题工作的实验成效。以往的课题研究,都是基于一所学校,立足一所学校,单兵作战,形不成合力。本次课题研究,在行政的统一协调下,我们实现了市教育局、县教研室、学校的三方合力,使课题研究取得成效。

(二)科研引领是课题研究的核心

东方红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通过典型引路、专业指导、理论提升等形式,充分发挥了科研引领的作用,推进了“点线面体”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高了语文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科研引领与课题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将教育科研理念转化为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在理论研究中有实践体会,在实践中有理论思考。教研员的工作重心下移,与基层教师“联线”,在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双优”。在此过程中,教师成为研究者,得到了专业成长,也促进了科研水平的提高。

五、反 思 篇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有效策略实践研究”的操作策略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但是,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些具体环节还存在着不足。如有些教师因思想观念的限制而没有完全“活”起来,部分实践课没能达到理想效果。所以,今后我们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研究成果,力求从以下两方面取得突破。

(一)拓展研究网络,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我们将继续集全区之智,不断拓展研究网络,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一是完善学校的行政推动网络;二是组建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各学科教研网络;三是挖掘学校潜力,加强各教研组之间的交流,形成同伴互助的科研网络,促进教师专业化不断成长。同时,要将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推动课题纵深发展。

(二)加强科研力量,扩充课题组成员

随着研究范围和学科的扩展,课题组人员必须扩充。一是特聘省、市教科所教研员,进行学科指导;二是特邀重庆教育学、心理学相关教授,进行理论提升;三是吸收语文科目以外的省、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点线面体”操作策略在其他科目的实践研究。

群文阅读与创意写作心得体会 篇5

常琳

今天听了孙老师关于群文阅读与创意作文的讲座我收获颇丰,不仅现场见识了名师的风采,而且获得了关于阅读与写作的知识。

首先,听了名师的讲座我明白了不仅要训练学生单篇阅读,更要扩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我们可以在学校的长廊中写一些历史故事,让学生在休息的同时获得精神的陶冶。也可以通过师生、家长与学生共读一本书来促进学生的阅读。而且每天必须要抽出时间来训练学生的读书,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其次,在学生读书之前老师要让学生做好读书准备,如调息。还要训练学生速度的方法,进行视觉训练,如视点上下移动、左右移动、“蛇形”扫视、扩展视野,这样可以使学生眼、心、脑并用,大大提高阅读速度。读书时教师还要对学生提出要求,要有科学的坐姿,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阅读提出时间要求,也就是限时,这样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读书,选择什么内容很重要。在组文时可以从儿童视角组文,以课堂为线索进行组合,还可以读整本书、读作家文集,接续连读,横、纵相联读、,以主题线索组文等方式组文,这使我明白了群读怎样选阅读内容。而且速度是有方法的,听了孙老师的课使我知道了更多速度的方法。例如浏览法、扫读法、跳读、精读、寻读等,而且通过孙老师讲授自己写的小诗使我明白了这些方法应怎样教给学生,使学生正确运用。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如何进行创意写作,通过孙老师的讲座我知道了更多创意写作的方法,如写循环日记,五人每天一个日记,把这些日记连成故事,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意。可以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整体连接,如把孙悟空、周瑜等人放到一起,让学生画概念图,使他们几个人物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续写家谱,写出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人。还可以写梦,用日志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梦境,不仅吸引学生,使学生有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通过展示的方式,如把小短文变成歌曲,举行音乐会,先让学生去各班宣讲,吸引学生参加,然后通过对学生表演打分的形式对学生的创意进行评价。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6

1.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逐步向纵深发展,小学的英语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小学英语老师都遵循这样的理念:以听说为主,打好语音基础,突出兴趣培养,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感;课堂上能够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诸如说歌谣、唱歌曲、做游戏、角色扮演,还有直观教具演示和电教手段。但是,对小学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很容易导致提前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听和读是理解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教学语言知识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均要通过理解和表达技能的综合训练才能熟练掌握。包天仁教授曾经指出,小学外语教学要坚持“读、听、写、说、译”“五技并举”和共同发展。他所强调的顺序与通常大家认为的听说读写译不太一样。他认为,这五项技能必须联系起来,哪一种都不能单独发展,而其中的读写技能又显得更为重要。据此,笔者根据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轻读写的现象开展阅读教学研究,试图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促进各项技能得到均衡发展。

2.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2.1 合理使用教材,培养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应将课内精读与课外泛读相结合。仅仅强调课外泛读而忽略课本的研读,学生可能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所阅读材料理解不透。因此,充分利用教材进行阅读训练尤为必要。以《英语》(新标准)第七册第五模块第一单元Pleased to meet you 这节课的设计为例。处理这篇较长的对话,以往的教学流程一般是: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呈现生词或传授词汇知识,然后就对话中关键句型进行教学,最后听录音,跟读全文。而以阅读教学为策略的教学流程则是:上课伊始就让指导学生进行第一次阅读,学生把不认识的单词写下来,与同桌交流,然后每位学生都可以上台把不懂的单词写在黑板上,教师再将黑板上的单词进行梳理,将已学过的词汇做简单的点拔,进行复习巩固,而对生词进行重点教学;第二次阅读,学生在书中划出不理解的句段,教师进行全班性教学,让学生初步获取课文的细节和相关信息,接着,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诸如:Where is Daming from? Can Daming speak English? Where is Laura from? 等;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三次阅读,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做些巩固性练习,最后听录音、跟读,进行小组活动和表演等等。整节课没有热热闹闹的活动,没有富丽堂皇的多媒体课件,但每一个活动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老师都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灵活地引导,整个课堂教学处处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而且整堂课的训练不仅仅是停留在听说层面上,读写作为重要环节。

2.2开发课程资源,开展阅读活动

英语教学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来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和运用英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外,还应尽量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目前,我国有大量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英语报刊杂志,教师只要适当引领,小学生大都会接触阅读材料。笔者在教学中引入了《21世纪少年英文报》、《英语辅导报》等报刊

作为实验校的阅读材料,实践中设计了专门的读报时间,由实验教师导读,使学生巩固在泛读中扩大词汇量、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词汇在外语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大部分英语学习者来讲,词汇是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小学阶段英语课时量少,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对教材中的词汇根本无法掌握。这给他们的英语学习造成了很大困难。实验研究发现,阅读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最好方法。中学阅读教学通常采用“学生自读”、“找关键词”、“根据上下文阅读”等方法;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不能这样做,否则学生会碰到很多生词,无法理解阅读内容,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多采用教师先导读的方法,教师的表情、动作及故事的插图能帮助学生理解阅读的内容,当学生大致理解后,再让学生看图自读,在读的过程中寻找自己认识的词,或似曾相识的词,然后要求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会听、会认和会说这些词,再逐步向会写过渡。

“读报摘抄”是一项有益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适当摘抄所读内容,可以抄学过的单词,也可以摘抄没学过的单词。笔者发现,开展这个活动之后,有些学生不喜欢做书本上的作业,却喜欢做“读报摘抄”的作业。这时,教师应当慢慢引导他们把做“读报摘抄”的热情迁移到日常的英语学习上来。例如:有一位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四年级时英语成绩不理想,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五年级时,学校开展了“双语报刊阅读的实验研究”,在进行双语报刊阅读时,由于报刊色彩鲜艳、内容丰富,他对报刊阅读开始有了兴趣,特别喜欢做“读报摘抄”作业,因为他能够从此项作业中找到成就感。由于他的基础比较差,实验教师就指导他从已学过的单词和句子入手,抄着抄着,他就发现,原来我也会了这么多英语!慢慢地,他对学习英语有了信心,上课也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后也能主动完成作业,英语学习成绩终于进步了。

从实验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大部分学生都有了许多单词的积累。有的学生在短短的时间里已经记录了3、4本的单词摘抄本。虽然老师没有刻意地要求学生们去背记单词,但他们在摘抄的过程中,已经潜移默化地记下了不少单词,不知不觉词汇量就得到了巩固和扩大。

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根据英语阅读教学要求,应制定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水平的阅读教学计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3.1 起始阶段

起始阶段把阅读与朗读相结合。小学中有不少诗歌、韵句,这些内容读起来朗朗上口,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激发兴趣,培养语感。可以利用“身边的英语”这一栏目,经常出现日常所见的单词,教孩子学会这些词,并把单词记忆下来,摘录到学习本上;还可以利用阅读“卡通天地”中的卡通故事,让学生读故事想结局,不断唤起学生阅读兴趣。

3.2 提高阶段

阅读报刊中的“故事地带”。在老师的指导下,复习故事中学过的单词和句子,然后利用字典,培养学生能根据上下文,猜测新词在句中含义的本领,并引导学生掌握对非重要单词跳过去的阅读方法来读懂故事内容。在“好老师信箱”中,选择一些与教材语言点联系较紧的内容进行笔头练习。通过“来稿选登”中的小短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写作练习。教师批改后,把较

好的文章展示在班级的英语角中。各项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为英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3.3 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学习英语时所表现出的兴趣、天分、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要求不同,在学习成绩上的体现自然也不同。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要求:有较低阅读认识梯度的孩子,要求他们找出见过的或学过的单词抄一抄;划出想知道的词组或句子去问问同学或老师等。有较高阅读认识梯度的孩子,要求他们阅读“奇妙世界”、“幽默画廊”等栏目,并做好简单的读报摘要;写小短文向校刊及报刊投稿等。

4.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把握好精读与泛读。精读时,要对教材上的内容字斟句酌,还要巩固重点词汇,学习并记忆新单词、新句型等。而进行课外泛读时,教师就不必花很大力气去处理阅读材料中的新单词、新句型,更不应当要求学生背单词。

第二,教师应注意阅读的指导。阅读前,教师应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阅读后,让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探讨。教师还应制定好不同教学阶段的阅读目标和阅读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第三,保证阅读时间。在英语课程设置上,要保证专门的英语阅读课时,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动用这节课。英语阅读教学只有在时间上有了保证,才能提高阅读的效率。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在教学中应注重精读与泛读并重,进行大量的、持之以恒的阅读实践。只有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实现小学英语阅读的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琳 王蔷 程晓堂2002.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群文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篇7

任何课程改革都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完善,也离不开学情、校情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笔者认为,群众阅读不是否定常规性“单篇”的阅读教学,而“单篇”阅读和“群文”阅读统一和完美结合。正如蒋军晶老师说的那样:关注群文之间的“互文关系”,目的是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和发现能力。基于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如何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话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群文阅读贵在树立牢固的儿童立场

基于儿童,为了儿童,发展儿童,是阅读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只有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触摸儿童心灵的温度,关注儿童的需求,给予他们渴望的阅读内容,充分体验阅读的过程,才会激发儿童浓厚的兴趣,才能如蜜蜂一样不断地寻求阅读的“花朵”,酿出“蜜”来。其次,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由于小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因而阅读教学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让儿童在主动积极的思考质疑、交流感悟等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笔者认为,要使学生的阅读富有个性,第一,不要机械地输入“正确的”答案,要引导儿童选择不同角度和切入点,发表自己的个性化的见解,求同存异,尊重学生的发现;第二,不要机械地“卡”时间。“欲速则不达”。教师要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充分对话,充分思考,只有通过充足的对比阅读,儿童的思维才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阅读效果才会好。第三,不要吝啬鼓励性评价。

二、群文阅读重在构建立体选文的思维模式

编入小学教科书中的文章主题鲜明,但说教色彩比较明显;有些文章儿童认知结构和实际比较远,加上升学、考试的压力,使得现在的阅读教学带有明显的“强制性”。群文阅读要以儿童的心理基础、精神发育和语言发展为起点选文,群文阅读教学,给了教师极大的选择材料、整合材料、呈现材料的主动权。因此,在选文上,要寻求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不能“片面化”或者“平面化”。如,低年级孩子更适合“绘本”和童话书籍,高年级孩子要考虑男孩女孩的兴趣差异等等。但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合适的一组文章,往往是教学目标、学生阅读能力达成的关键,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既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学习文章,让“群文”碎片化,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排队”。实践证明,最恰当的选文,就是一组文章是一个整体,既有横向的关联,又有纵向的联系,呈“立体结构”。

三、群文阅读成在与单篇阅读方法巧妙迁移

课堂是学生学的课堂、自主探究的课堂、独立思考的课堂,无论是单篇阅读还是群文阅读,都要遵循这个底线。“单”是“群”的基础,“群”是“单”的延伸和拓展。两者的高度协调统一,才能提升阅读的效率,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通过单篇阅读,指导学生“例子”的学习,举一反三,促使方法和思维的迁移,在群文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提升能力。在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通过在单篇阅读中习得的方法,引发儿童新的思考和发现。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教学中,不要拘泥于一个字、一个词、一段话的理解,养成一个“快”、凸显一个“大”字,即快速提取信息,综合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大思维”能力,鼓励儿童广泛应用比较、综合、概括、归纳、重整、延伸、质疑、创造等思维方式,提升单位时间内的阅读效果,形成独立、自由的阅读能力。

四、群文阅读难在教师的知识储备的局限性

群文阅读教学的冷思考 篇8

【案例回放】

师:你最喜欢哪一篇文章,说说主要内容,40字以内,并说说如何概括的?

生:小组交流、讨论。

生:小组展示。

师: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3种方法:(1)学会分段,段意相连。(2)叙事文章的六要素。(3)抓住课题进行概括。

师:在这三篇文章中,你分别读出了怎样的老师?请选择一位,结合课文中具体的语段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出示表格:

<img src="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wcj/zwcj201610/zwcj20161062-1-l.jpg" alt="" />

生:小组合作学习。

生:小组展示。

我在《 》中,我读出了一位_____________(词语)的老师,请大家把书翻到_________页,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语段),让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

师:通过具体的事例读到了什么样的老师,对你今天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师:写人:具体事例——表现人物

师:为了更好的表现人物,表达情感,除了选择好贴切的事例,还需要关注细腻的描写。那么在这三篇文章中,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特别精彩呢?请你推荐给大家。

生:请大家把书翻到_____页,我觉得在《 》第____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语句)写得特别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

师:出示片段:作者在描写时,主要抓住了什么?

师:分别用“_____”和“ _____”画出这段话中描写老师动作和语言的词句,多读几遍说说这样描写的好处。

师:出示片段:这句话有趣吗?趣在哪儿呢?

师:作者在描写这一段时,又是抓住了人物的哪个方面,而且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

【案例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五上第1本主题丛书《百味老师》第1单元“麻辣老师”中的三篇选文。作为写人的文章,写特定人物——老师的文章,必然拥有一般文本特质的同时,也拥有了一定意义上的特殊性。冷老师在本节课中把以下三点作为交流、引导和点评的重点。

1.熟悉文章所写的事情

熟悉文章所写的事情是分析文章中心人物和中心思想的基础。写人与记事是分不开的,文章的任何人物特点都是在事情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因此,熟悉作者所写的事情,是理解写人文章的关键一步。在这节课中,冷老师首先让同学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明确文章所写的事情。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写人文章,是以表现人物为重点的,而人物的特点,除了通过事情来表现外,还通过人物描写来展示。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只有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虽有的不是面面俱到,有的有所侧重,但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在赏析语言环节中,这一过程体现充分。

3.了解选材及表达的特点

写人文章所写的人是具体的人、活生生的人,他的思想性格不是凌空表现的,而是要通过具体的事情或者材料来显示。这样的事情或材料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有些文章能够直接找到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的句子或词语,阅读时只要找到这些关键的句子或词语,就能比较容易地领悟文章的中心。但是大部分文章的中心是通过人物和事件的叙述间接地反映出来的,所以还须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内容或情节,认真分析,深入体会。如果能这样阅读,不仅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够提高自己对文章的欣赏能力。

作为一节群文阅读课,应该确立一个为众人所接受与遵守的核心价值。这种核心价值确立的标准自然是文本特点、学生特点、课程目标等综合因素。冷老师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于认读疑难词语,了解课文内容;结合具体的内容,品读三位老师的不同特点,感受老师的爱;结合具体语言,品词析句,初感叙事文表现方式。这样的目标定位基于课标、基于学生、基于文本,达成度也就有了保障。

尽管对文本价值的理解可以而且必然有多重的角度,但作为一节群文阅读课,与一节课一篇文章甚至两、三节课一篇文章相比,有着鲜明强烈的对比。老师不能提太多问题,不能发起太多讨论,问题多了,对话多了,此长彼消,学生阅读的时间相对就少了;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过于精致细腻的课堂,往往是连结和环节偏多、转换频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间接地侵占了孩子自读自悟;老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了,不可能按部就班、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步步扎实……冷老师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在理解三篇文章内容基础上,品读人物,感受人物品质。运用表格帮助同学们提炼文本重点,发言要点及写作启示,注意到了老师的角色定位,及时帮助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解读”,这就保证了实际教学中的有序性和方向性,体现了群文教学集中性、高效性的特点。

那么,教学的个性化体现在哪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体现在如何将这些确定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认识、体验、素养上,甚至可以简单地说成是体现在教学的艺术性上。冷老师在本节课中,巧妙突破难点:感受叙事类文章特点,借助具体语言文字体会以“像”感人,以“情”动人。选取了两个典型片段,关注了人物细节描写和文本的表达方法,在读中品,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练。

上一篇:cold的形容词下一篇:牵挂高三优秀作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