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精选11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 篇1

摘要: 生动性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进行了探究,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1.语文生动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生动的语文教学,首先是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激活语文教学的人性。“生命”课堂教学是把课堂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师生生命中有意义的部分。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满足对学生认知的培养,更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个性、价值观等得到发展。长期以来,我们把语文等同语言,只是把学习语文当作掌握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一种工具,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语文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文化,它更重要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在于塑造人的个性发展。例如:《斑羚飞渡》若单从知识方面来说,对文章理解无非是让学生明白本文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全过程,树立环保意识,要保护野生动物。这当然比单纯泛泛的说教和《动物》课本上的教育要形象生动得多。但是,这忽略了文章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如果我们用人文的眼光、人文的情怀去引导学生体会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心甘情愿选择死亡的献身精神,肯定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强烈的震撼。那么,斑羚的灵动、神圣、悲壮及那种为了种群的延续甘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的精神,就会成为学生心中永远的丰碑。

生动的教学是有人文精神的教学,要发掘语文精神,鼓励个性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就是把老师教给的东西忘了之后剩下的东西。”就语文而言,这“剩下的东西”便是语文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语文精神的重要内涵。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对自然和人生的关怀。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掘语文自身的潜在精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

2.语文生动的教学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包揽一切,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生动的语文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悟来获得语文素养的学习行为内化的过程。教师要组织生动的教学,一是教学设计的动态性,一般认为教师是课堂的导演,上课只不过是教师把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走下来便万事大吉了。事实上,课堂应该主要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生命活动,所以课堂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上发生的一切也不会像我们事先设计的那样,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可预测的。所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充分照顾到学生的生命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使课堂脱去僵死的外衣,显露出无限的生机。语文生动的教学,也是一个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语文教学要培养现代化的人,必须掌握现代化的知识,语文课堂要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必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在教学《在沙漠中心》一文时,用多媒体展示沙漠图片,让学生走进茫茫沙漠,感受沙漠的可怕,从而对圣埃克絮佩里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对责任、事业、生命的思索产生由衷的敬佩。3.语文生动的教学是读写结合的教学

读写结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条经验,如何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上做到读写的有机结合,这是语文生动教学的关键。“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现在被认为是语文生动教学的好的做法。以读促写,是独立阅读课改为“阅读赏评课”,即让学生通过阅读,自我理解课文内容,自我评论、欣赏课文,自我发现课文中的写作特点,汇报自学后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变过去那种被动的学习态度为主动地去学习吸收,获得更多的写作知识,以促进写作。学会读书,读是关键,一篇文章,必须让学生先反复阅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出重点,读出感情,才能发现问题,有所感悟。在读中感悟道理,在感悟中培养创新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和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设计,还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以写促读,是针对在阅读教学中有好多学生不认真读书,上课听听老师讲书,课下一点不懂的状态,发动学生动笔去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独特生活。所谓以写促读,就是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精心设计写作练习,使学生带着写作任务去读书,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去写作。写是读书的出发点,读书是写的落脚点。这样就可以使读书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带着写作任务去读书,它是通过写来提高读的能力。

4.语文生动的教学是“文”、“情”、“理”高度融合的教学

语文是一门艺术,文学作品都有其精神实质。优秀的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学情味,是文学大师们对生活、对自然的“情”和“感”,是“文”、“情”、“理”高度的融合。语文教学的生动性,是教师在教学时要教学生读出作品的情味,品味语言的艺术,纵观人生百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读文字,在脑中理解文字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作者情与理融合在文字中的那种情味。学生阅读作品的过程,是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的千差万别,所以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就在于将学习的共同性要求转化为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使学习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中,发展起个人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 篇2

一、生动的语文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满足对学生认知的培养, 更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个性、价值观等得到发展。长期以来, 我们把语文等同语言, 只是把学习语文当作掌握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一种工具, 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语文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文化, 它更重要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 在于塑造人的个性发展。生动的教学是有人文精神的教学, 要发掘语文精神, 鼓励个性发展。爱因斯坦说过, “教育就是把老师教给的东西忘了之后剩下的东西”。就语文而言, 这“剩下的东西”便是语文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语文精神的重要内涵。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 对自然和人生的关怀。在语文教学中, 要充分发掘语文自身的潜在精神,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

二、生动的语文教学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学习。生动的语文教学, 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悟来获得语文素养的学习行为内化的过程。教师要组织生动的教学, 一是教学设计的动态性, 一般认为教师是课堂的导演, 上课只不过是教师把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走下来便万事大吉了。事实上, 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生命活动, 所以课堂就不是一成不变的, 课堂上发生的一切也不会像我们事先设计的那样一成不变, 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是不可猜测的。生动的语文教学, 也是一个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宏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时, 运用多媒体, 把人民大会堂的图片按照说明的顺序来让学生观看。而学生则对宏伟的人民大会堂有了更直接、更感性的认识, 人民大会堂就会和他们心中的自豪感及对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由衷的赞叹之情, 永远地联系起来。

三、生动的语文教学是读写结合的教学

读写结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条经验, 如何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上做到读写的有机结合, 这是语文生动教学的关键。“以读促写, 以写促读”现在被认为是语文生动教学的好的做法。以读促写, 是独立阅读课改为“阅读评赏课”, 即让学生通过阅读, 自我理解课文内容, 自我评论、欣赏课文, 自我发现课文中的写作特征, 汇报自学后的感受, 从而使学生变过去那种被动的学习态度为主动地去学习吸收, 获得更多的写作知识, 以促进写作。学会读书, 读是关键, 一篇文章, 必须让学生先反复阅读, 读通、读熟、读懂, 读出重点, 读出感情, 才能发现问题, 有所感悟。在读中感悟道理, 在感悟中培养创新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和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新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设计, 还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课堂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以写促读, 是针对在阅读教学中有好多学生不认真读书, 上课听听老师讲书, 课下一点不懂的状态, 发动学生动笔去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写出自己的独特生活。所谓以写促读, 就是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特征, 精心设计写作练习, 使学生带着写作任务去读书, 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去写作。写是读书的出发点, 读书是写的落脚点。这样就可以使读书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带着写作任务去读书, 达到提高读的能力的目的。

摘要: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 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 借助作者的情感和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 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 富有感染力, 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 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让课堂教学生动高效。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生动性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动的教学方式以及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探讨如何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如何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一、初中语文课堂生动性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是基础。如果学生连学习语文的兴趣都没有,那么教师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有让学生从根本上喜欢上语文,才能使学生提高语文的学习成绩。一个人的兴趣还可以激发自身的潜能,是一种强烈的倾向和个人喜好,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只有打造了生动性的课堂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生动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在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发自内心的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有自信学习,有信心学习,让他们不自我否定。教师也应当构建生动的课堂,让学生可以在生动的课堂上,无拘无束的自由发挥,言论自由、发言自由、思维自由,让学生极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作为一个优秀合格的教师,还应该平等的对待学生,不要区别对待。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对于优等生要夸奖,对于差等生要鼓励。不要有打击性的行为发生,因为这会对处于初中阶段还未成年的学生造成很大的伤害。这样伤害是无形的、挥之不去的,使学生对学习语文没了兴趣,学习主动性降低,完全没有了学习的兴致,严重者还会产生挫败感甚至心理疾病。因此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认为自己很优秀,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在学习方面是有潜力在的。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爱护学生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在生动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和学生交流而和学生们搞好关系,营造良好的亲和的教师形象,使学生不厌烦教师,自然就会喜欢上充满生动性的课堂。

(三)生动课堂使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是最贴近生活的一门学科,也是最远离生活的一门学科。它的贴近生活源自语言的通俗易懂,文章和生活息息相关。它的远离生活又来自于语文本性就具备充满幻想的文学性。生动的课堂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他不但可以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处理的融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在初中,学生的品行教育是比知识的教育还要关键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因此,初中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因此,初中语文教学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课程,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主体[1]。

二、初中语文课堂生动性的基本内容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好情感的作用,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引发起情感的迸发。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显得比较单纯和细腻,所以,教师要打开学生的心窗,通过情感的交流,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从而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性的建议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幻灯片、图片、录像、录音、标本等形式给学生带来直接的感性认知,引导他们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选取有对话的课文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在锻炼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思维方式,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教师通过探索有益于课堂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3]。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生动性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生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然就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就会得到相应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红军.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生动性[J].企业家天地,2010(1).

[2]毛秀梅.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生动性[J].新课程导学,2013(25).

[3]陈跃辉.论如何更好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性[J].成功,2013(8).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 篇4

二、分析学生表现出着这些行为的原因

1.教师因素。

作为“百年树木,十年树人”的老师,根据新课标语文教育的要求,老师应该是随时做好与时俱进是的准备,只是在名利的诱惑下,有些地方学校,地方机构更多的是注重应试成绩的结果,更多的是忽略掉了这些教育。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坚持传统教学方法,坚持老师为主的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体现。老师注重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沉闷。有些老师甚至是顽固到底,不容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些老师甚至对学生指出的错误视而不见。而在名利的诱惑下,很多老师过分看重学生的卷面成绩,对教学过程睁眼闭眼。即使有新想法的老师也没有勇气去实施,一来是害怕得不到成果,二来是学校根本就不支持这些冒险的想法。

2.学生因素。

学生本身对语文的热情不高,再加上缺乏正确的引导,更加是越来越没有兴趣。有些想要积极表现自己的学生,由于生性胆小,加上课堂气氛不高,也就不敢随便举手发言,害怕自己说错了遭到全班同学的嘲笑。学生的课前准备不足,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的地位,因而很容易就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对语文的认识不正确,大家都认为语文考试反正是考课外的知识多,所以语文课不听也是无关紧要的,考试照样也可以考高分。因而,往往忽略了语文课的听讲。还有些学生的学习方法欠佳,老是在上课不听,下课赶工,上甲课做乙课的作业。有些学生本身基础差,听课比较吃力,因此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就是不错的了。

三、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有效措施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合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

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使学生充分自由得到发展,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不歧视,不侮辱,不打骂这些学生,相反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更有利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

语文课堂里,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实语文课是很丰富多彩的,所以针对不同的内容应该使用不同的而教学方法。像培养兴趣教学法革新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等等。语文教学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提问”,提问在教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巧妙地提问对帮助教与学的顺利进行起着推动的作用。但是,并非所有的“提问”都能调动主动性,有益教学。提问应当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使之和教学要求、学生理解能力相适应,它应当做到:

(1)提问要紧扣课文,围绕教学目的,有计划性和目的性。

(2)提问的难易要适度。提的问题过浅,不能促使学生思考,反而使他们感到乏味而降低学习兴趣;提问过深,学生难以回答,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3)提问要有启发性、艺术性、灵活多样性。

总之,教学方法是教好任何一科的必要条件,语文作为各学科的基础工具学科,教学方法应更突出。随着教育部门的重视,教师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且也要求能在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在教学的同时,教给学生创新,辅助学生去开拓新的获得知识的途径,开发学生的大脑。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合作,相互辅助,共同创造和谐的班集体。

3.转变教师角色。

在传统教学里,老师一直是出于中心地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老师权利覆盖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权。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需要通过他们主动学习在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和提高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为了在语文教学中实现教学过程由重知识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学”的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由信息单项交流向师生多维互动的转变;由教学按照统一模式向教学追求个性化的转变。

4.做好课前预习。

人常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是其它学科的数倍,只靠课堂的几十分钟进行阅读是根本不行的,因而课外预习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要怎样来进行有效地预习呢?

必须加强预习指导。预习前,教师必须指出预习的范围、目的、方法和重点,使学生目标明确,胸中有数。

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调查研究,进行个别辅导,要经常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在预习中的困难,及时给予解决,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进行具体的帮助。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 篇5

怎样让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王 飞

(江苏省泗阳县卢集中学)

摘 要:数学课堂,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心理环境,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开动脑筋、拓宽思维、增长见识,使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取得真正的实效,使农村中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提高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在上课时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事编成故事或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情境来解决问题。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学习数学,鼓励学生善于去观察、发现和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关键在于我们要把数学教得“有趣”.在刚升入初中学习数学的第一节课就让学生知道数学将学些什么,学了数学有什么用。通过一些有趣的动手实验、生动的内容讲解,让学生知道“数学有趣”“数学有用”,然后再进一步告诉学生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只要开头开得好,就会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精神压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心理环境,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疑,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不断激发其求知欲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这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习的个体,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兴趣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活动舞台。因此,数学学习并不是对知识的直接接受,而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的数学活动。虽然学生要学的数学知识都是已知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仍是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来完成所学的知识。数学教学强调让学生“做数学”,通过“做数学”让学生来体验、理解数学的内容、思想与方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从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合作探索也是教学过程中一种常用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主动探索,不仅使学生增长知识,而且在从事数学活动中,动机、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课堂上组织大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不局限于以往的听、想、看、算,更重要的是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从而使课堂学习气氛更加活跃。

三、分层次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发展其能力

在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着两极分化、差生面广、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对学数学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对他们因材施教。对学习数学感到吃力的学生,开始时要求低一些,使他们感到学数学比较容易,继而再提出一些较高的要求。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觉得学习数学也不是一件难事。当然练习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有助于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进而得到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法。但传统的习题形式单一化,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而学生则是照葫芦画瓢,按照例题的模式直接照搬下来。还有部分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统一的内容,期望达到统一的目标,这种教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形式下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形式下的数学练习形式,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想提高农村中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就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友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篇6

孙培江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年龄特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谈谈自己做法:

一、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很多情况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是由于教师满堂灌,学生不知道该学什么,该怎样去学,从而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挫伤,学习兴趣下降,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此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明每次课的学习目的,即课堂上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学习内容;其次要向学生解释本堂课学习内容的价值,即现在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有何联系,对学生今后发展有什么意义;最后教师还应该具体指导学生通过何种方式才能更好地达到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利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自我评价,开发学生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成为教学中随时随地的一项任务。营造和谐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创造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就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为此,每节课教师都应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走进课堂,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轻松愉

快的笑容,适度得体的形体动作来营造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心牢牢地固定在课堂上。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使之自觉地去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三、强调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

新颖的东西易激发人的兴趣,形象具体的东西易唤起人的情绪。强调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就是要尽量避免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的格式化,要使教学过程在内容上具有新意和靓点,在教学方法上应不拘一格,多姿多彩,使其能够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并使学生易于接受。

保持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就应该给教学内容多增添些形象或想象的成份。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启发式教学,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不仅能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而且也能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

四、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而所得到的知识也将会更牢固。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因此,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而获得的知识,理解必然是深刻的。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后,将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五、努力用教师的行为和情感来影响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包含着情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逐渐熟悉、亲近,进而发展成为朋友。教师的品格,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敬业态度、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往往会将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师生情感越融洽,学生就越喜欢老师的课,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就越高。反之,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积极性就无从谈起。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 篇7

“几何画板”没有华丽的外表,它是一款“平易近人”的数学教育软件,了解“几何画板”的一些常识,利用鼠标和键盘的菜单栏或快捷键功能,输入相关素材后,该软件就能自动生成课件.课件所体现的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它短小、精悍,具有强大的动态性和交互性,且容易操作,进而形成教学新模式,使我们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数学原来可以如此“生动”.

1. 利用“几何画板”的直观性,化抽象为形象,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用图形解释抽象的数学现象形象、直观.如二次函数的教学若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教结果往往是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学生对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对称轴方程、顶点坐标及图像的开口方向、形状的变化与各常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是一知半解,懵懵懂懂,而利用“几何画板”绘制函数图像,结合测算所显示的数量关系,能直观地再现图像演变的过程,能清晰地反映函数的图像与解析式的关系.利用鼠标箭头抓住点A或B或C进行上下拖动,抛物线亦随之发生变动,如拖动A点,a的大小在发生变化,此时抛物线的开口的大小也发生变化;拖动B点,顶点的横坐标在变化,此时的抛物线在作左右平移;拖动C点,顶点的纵坐标在变化,此时抛物线在作上下平移.学生在观察图像中,很好地掌握了抛物线的平移与二次函数顶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生动直观的方式诠释了复杂抽象的函数知识,教师正是借助这一“几何画板”手段,大大提高了数学教学效果.

2. 利用“几何画板”的针对性,化间接为直接,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几何画板”和数学知识联系紧密,对数学知识的反映准确.制作的课件对问题的阐述、剖析及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显得有效而又有针对性.笔者在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时,利用了“几何画板”软件,制作了一个课件,通过点击不同的按钮,两个圆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相应的数量关系,从而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3. 利用“几何画板”的交互性,化被动为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呢?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因为画板提供了强大的交互性,能化被动为主动,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如笔者在讲“三角形的高”这一内容时,利用“几何画扳”,让学生自己画三角形的高,并让学生拖动三角形,改变三角形的形状,观察三角形的高的位置的变化,这时,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空前高涨,从而自主地发现了三角形的高与三角形形状的关系,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亲爱的读者,通过这样的方式“做数学”不是很有趣吗?

4. 利用“几何画板”模拟性,化不可能为可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关轨迹的内容是几何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又是一个难点.过去我们借助于静态的图形或教具,试图通过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从而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画面(这种画面是潜在的),但结果只有少数感性知识丰富的学生才能做到.“几何画板”的动画功能和轨迹功能,可直观地演示出轨迹生成的过程,使分析、过程、结果一目了然.如笔者在讲解圆柱以及圆锥的形成中,只要通过几何画板制作出的课件,这时教师不需多作解释,通过点击菜单“动画”,学生也能从动画演示中发现“圆”“圆柱”“圆锥”的形成过程,这时学生创造的灵感和顿悟由此而生,创造性的思维也得到训练和发挥.

5. 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化静态为动态,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拨动学生乐学的心弦,使其愉快地接受知识,“几何画板”引入数学教学,改变了常规教学模式,使数学教学更加形象和生动,他们对此表现出少有的惊喜和兴奋.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 篇8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学习主动性一、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和学习物理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物理,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初中物理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

比如,抓住导人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大气压”时,教师可以先把两个没抽气的半球合在一起,请力气小的女同学轻松拉开,再把半球合在一起,抽出中间的空气,请一位男同学使劲拉也拉不开,使同学产生好奇,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指出与大气压的知识有关,引入课题,十分生动有趣。

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引人物理随堂分组小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学习“凸透镜和凹透镜”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给你没标识的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你能区分出他们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请学生自己小组讨论、实验找出分辨的方法,再进行交流总结。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能否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学习“现代通讯”一节时,可布置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现代通讯主要哪两种主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光纤通讯和卫星通讯各自有哪些优缺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哪些?

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

第三,带动学生“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第四,引导学生“想一想”。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

第五,引导学生学会“复习”。复习有多种,根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复习分为两种,一种叫课后复习,即每次上课后的复习,一般在当天进行;另一种叫系统复习,是在较长时间后,集中一段时间对整体性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包括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等,教师要多向学生介绍复习方技巧。

三、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物理探究的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例如,在讲解“磁场”概念时,先请同学观察条形磁铁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提示学生小磁针发生偏转是受到了力的作用,那学生就会提问“条形磁体是如何

把这种力施加到小磁针上的呢”,引入磁场的概念,进而与学生讨论磁场的特点和规律。这种教法,显然比直接出示概念,再解释说明更创新思维。

其次,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教学中,可以请同学大胆猜想可能有哪些因素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再把学生的猜想进行总结,然后针对猜想设计实验,最后通过各小组实验得到结论,这类问题常以基础知识为背景巧妙设计而成,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归纳能力。

四、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去教学,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多让他们操作、演示;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落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有其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出发:帮助他们建立兴趣小组,利用初中物理板报开辟“请你攻擂”“一题多解”等栏目,推荐不中同解法,展现独特见解。定期组织讲座、竞赛等活动;既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的相似性进行分组括动,又要留有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构成了物理学习的整体,保障了学生的潜能、特长有施展的空间。

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学习物理比较吃力的学生,教学中更应关注,因为如果放任其不管,对班级学习气氛和成绩影响极大。而教学中多用鼓励性语言和递进式提问特别容易激发这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抓住每一个学生,才能让班级学习物理的整体气氛提升。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物理,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而应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教育学.河海大学出版社.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 篇9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地下空间资源的日益关注,地铁成为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有效形式,它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地面交通、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实现人车立体分流、减少环境污染、保持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等都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立体化扩展的趋势,交通走向立体化和整体性协调发展,大城市客运交通向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方向迈进。其运量大、能耗低、准时性好、快速安全、交通效率高,利于环保等优点,成为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的重点。本文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广州地铁枢纽站内部空间的换乘及衔接问题进行一定的论述,阐明在达到交通协调和便捷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发挥地铁沿线物业土地利用优势,采用多渠道的地铁建设融资方式,实现地铁建设与沿线开发经济平衡的同时,促进广州城市空间的优化与地区商业的繁荣。

关键词:地铁枢纽站 换乘 衔接 沿线物业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但同时在城市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其中尤以交通问题最为严重。以广州为例,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交通的需求与日俱增。根据对外12大出入口交通调查可知,广州市与周边地区之间12小时的交通转换达到约34万辆,全日约为40万辆,机动车总保有量达到100.7万辆。因此,机动车辆的大量增加和车均道路面积的减少,在城市中产生了交通拥挤、行车速度下降以及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事实,我国逐步调整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开始建设以地铁等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为主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系统。同时,随着人类对地下空间资源的日益关注,地铁亦成为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有效形式,它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地面交通、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实现人车立体分流、减少环境污染、保持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等都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立体化扩展的趋势,交通走向立体化和整体性协调发展,大城市客运交通向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与人交通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其运量大、能耗低、准时性好、快速安全、交通效率高,利于环保等优点,成为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的重点。快捷方便的地铁把地面人流吸? 至地下,既完成了其流量要求,又减轻了地面交通的负担?/P>

1.广州市城市中心结构布局的改变及新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出台

随着广州市大规模旧城改造、地铁建设及新区开发,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地铁一、二号线的建设发展以及广州花都、番禺撤市设区,行政区划的调整为广州城市空间的拓展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面对新的形势与条件及各个方面的增长需求,广州市城市规划局于是8月制定了一个新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作为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指引。其城市空间布局从原来的沿江呈带状组团式结构,调整为以旧城区为依托,布局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抑制北翼组团发展,确定东、南部为中心城区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采用有机疏散、开辟新区、拉开建设的措施,力争优化结构,保护名城,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城市形象。 而对于城市公共有轨交通的发展,亦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密切结合土地利用,积极构筑以高快速道路与快速轨道线为核心的都市圈“双快”交通体系,形成以道路交通为基础、公共交通为主体的、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都会区交通运输格局。通过建立安全可靠、高效快捷的交通运输网,适应促进并能合理引导城市空间拓展与未来的持续发展。

2.广州市地铁建设现状

交通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一般而言,城市中某一地区的交通可达性越强,城市的集聚效应也越明显,人流、车流、物流在该地区也越集中。而地铁的建设将使沿线的交通可达性得以更大程度上的提升,并带动城市沿地铁轴线定向发展,从而成为城市的发展轴。广州的地铁建设充分说明了地铁在城市发展中的轴线作用。,广州地铁一号线的全线开通,有效地疏解市中心交通超饱和的状态,提高地面交通的运营能力,同时亦改善了居民的出行条件。目前,工程建设重点已转移到地铁二号线建设上,二号线全线24个标段33个工点的土建工程已经全部动工,将于底建成开通火车站至江南西站,三元里至琶洲全线开通运营。另一方面,为了充分发挥广州市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形成“保护旧城、开发新城、拉开城市布局”的城市发展战略,建设地铁三号线已提到议事日程。目前,地铁三号线线路基本走向初步方案已编制完成,预可研工作已完成,并通过了市级评估,现正上报国家计委申请立项,广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线网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通过。新的路网规划由目前已通车运营的地铁一号线、正在紧张建设之中的地铁二号线、已向国家申报立项的轨道交通三号线、规划中的轨道交通四号线和北起新国际机场,南接广州火车东站的机场线等5条线路共同组成。总长达129.40公里,到,广州市将建成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3.地铁交通换乘、衔接空间的设计

随着城市立体化扩展的趋势,交通走向立体化和整体性协调发展,大城市客运交通向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与人交通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立体化的契机,必然使地铁车站成为城市交通换乘和衔接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以地铁车站为核心吸引各种交通方式,往往在大城市多种交通线路的平面或立体交叉点上形成一个大型的交通换乘枢纽,吸引各方向客流和车流并结合地下公共空间形成城市中的重要节点,这种以地铁车站为核心的城市客运枢纽,是在城市再开发建设和以快速轨道交通为核心的立体化、整体化城市客运交通体系的建设中兴起的新的交通组织形式。

3.1 地铁枢纽站的概念及其特征

枢纽站,其英文解释为终端(terminal),意思是当运输对象使用某种运输工具沿某路线达到车站,当换乘或转运时,该站能满足改用其他交通工具或沿其他路线运行。由此,地铁枢纽站可界定为:城市客运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地铁与对外交通和市内公共客运交通、私人交通以及地铁各线间相互转换等多种形式交通形式转换、交通性质转变的并有固定交通转换设施的建筑物。

地铁枢纽站一般是由公共活动区和辅助用房区组成,其中公共活动区包括站厅层,站台层,通道及地铁地面出入口等。可见,从某一角度来看,地铁枢纽站是城市中一个交通转换点,乘客可在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转换,连续地完成出行目的。同时,地铁枢纽站可以有效地联系城市空间,地上、地下空间延续一体化发展,发挥地铁在地区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3.2 广州地铁枢纽站与城市公交的衔接

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效率会直接影响地铁的效益。随着车站的综合化开发,作为枢纽的地铁车站,与城市公交的换成与衔接问题,成为了地铁枢纽站设计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公共汽车、电车虽然客运量相对较小,但具有灵活多变的优点。从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的角度来看,它们是为轨道交通提供接运的最佳系统。如果我们注重城市公交与地铁的衔接,那么将为地铁吸引更多的乘客。我国目前地铁与城市公交的衔接方式一般为同一平面水平展开模式,立体化的极少。水平式伸展布置往往会导致换乘点分散以及换乘距离过长,且缺乏有效的换乘标识导向。例如,广州地铁一号线体育西站,既是一、三号线的交汇点,又是新城市中心商业集中点,但该处的公共汽车站距离地铁出入口相对较远。这种情况对地铁的吸引客流有较大的影响。

3.3 地铁枢纽站的

发展趋势

对于未来广州地铁建设中,地铁枢纽站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在地铁枢纽站功能综合化的普遍趋势下,应重视换乘枢纽建设,着重解决城市交通结构整体化问题,吸引更多的乘客,提高运营和使用效率,以便利的换乘系统成为贯通新城市中心区与旧城中心的纽带。在物业发展方面,利用地铁枢纽站所带来的地价上升的优势,对地块进行充分的综合性开发,将物业开发的回报补偿作地铁建设资金,从而减轻政府对地铁建设投入巨大资金的负担。

4.地铁枢纽站换乘、衔接空间与地铁商业物业开发的互动性

广州历史上就是我国最大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商业繁荣,集市林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人民生活水平及购买力的提高,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以年均约24%的比率高速增长,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商业环境建设取得很大的成绩。由于体制的改变、商战的激烈竞争促进了商业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商业的先进管理方法的引进,发展了多层次的商贸设施和网络,改进了购物环境,形成了具有岭南特色的商业环境。

随着广州地铁的相继建设,其商业环境影响着地铁系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铁系统的布局、走向、施工分期、车站分布等等,也决定了地铁物业地块的位置分布及其商业性质等。可见,地铁系统的建立对商业环境布局起着导向的作用。而地铁换乘枢纽站其有效连接城市空间,使地上、地下空间延续一体化的特点,为地铁物业综合开发带来了商机。另一方面,当代世界地铁车站的的建设已摆脱了传统的单一交通观念,向车站功能的综合化、多样化发展。国外的实践表明,地铁可带动土地开发,促进城市综合开发和地区发展。例如香港地铁以上盖的物业的形式开发城市,不但促进了地区发展,而且还为地铁本身带来巨大的经济回报。

4.1 广州地铁枢纽站与地铁物业开发状况

对于地铁枢纽站换乘、衔接空间与其物业开发的互动方面的认识,我国目前仍然是停留在一个初步的阶段。由于政府的开发政策以及经济和管理机制方面的因素使各开发部门间的协调性相对较弱,地铁对地区的推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从地铁物业的设计和建设过程来看,地铁的设计与地铁上盖物业的设计基本是处在彼此分离的状态,欠缺沟通,在地铁出入口和通道设计上较少考虑彼此的要求,给乘客带来了不便,同时也影响到商业的人流。而从地铁枢纽站的建筑环境及其商业环境来看,其设计仍然缺乏整体综合开发的观念。如地块的划分未充分考虑开发的需求与商业环境建设在未来的要求。一些地块过于零散且规模偏小,给综合开发带来不少困难。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群众、开发投资方及建设部门各方面的参与协调才能解决。

4.2 广州地铁枢纽站与地铁物业开发发展前景

随着地铁建设的逐步完成,地铁物业的发展,其商业环境将在广州整体环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沿线物业规划的50万平方米的大商业设施对于广州市发展现代化的国际性商业,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和改善购物环境具有卓越的作用。因此对于研究地铁枢纽站换乘、衔接空间与物业开发的互动性研究在当前显得更为迫切。对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别国经验,从而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有:

1)地铁与地区土地开发利用相互促进,增进地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高效换乘、衔接能力的地铁枢纽站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地区的可达性,同时也吸引大量客流,使站点周围和沿线的土地大大增值,从而使土地开发得到可观回报。例如,香港地铁物业开发使地铁投资收回达15%。

2)为了给市民的购物行为带来便利,几个商业空间在地铁枢纽站地下层连通发展成为大型地下商业设施。如美国洛克菲勒中心、中央广场地下一层不断扩大,整个系统横向连接多个商业中心,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地下商业步行空间。

3)为提高经济利用价值或鼓励投资开发,在地下穿越道的单侧或双侧发展地下商业设施。如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瑞士的苏黎世等城市利用城市道路交叉口及地铁枢纽站的地下空间作为商业区,使一部分空间一方面为行人提供丰富多彩的商业活动空间,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地面人行交通的紧张状况。

4)在充分利用地下层空间的同时,统筹考虑地下空间与地面以上的公共商业项目安排及垂直交通组织,力争使人流从物业地下空间便能在内部纵深做垂直方向的输送。

对于目前,广州地铁二号线各枢纽站的建设中,以一、二号线交汇点公园前站为例,谈谈地铁枢纽站的设计及其地块的物业开发。位于地铁一、二号线交汇点的公园前站,紧邻广州商业旺地北京路,周边商业气氛浓厚。该地块的物业开发现正策划设计中,对其地下空间的商业环境开发,考虑可与中山五路地铁沿线物业“中旅商业城”、“百汇广场”、“地铁公园前站商业街”和在建的“JY-2商业大厦”、“吉祥大厦”等商厦、楼宇构筑成大规模的地下商业空间,通过地铁交通联成一片,形成地下、地面互联互通的商业体系,从而进一步扩大北京路商业辐射力,吸引大量的消费群体,并可为地铁运营带来大量的客流。该地块的开发,对于如何提高地铁枢纽站对两个地铁线的纵深方向的辐射力将是广州旧城中心区复兴的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随着20底地铁二号线的开通及人民公园南广场的建成,相信未来该地块的商业价值更加突现,发展前景更加美好。

5.结语

地铁枢纽站换乘、衔接空间与地铁物业开发的互动性发展是一个内容广泛、设计各科学知识的课题,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很多。本文只是粗略地、定性地对某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随着中国加入WTO,与外界有更多的交流,我国现代城市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更为完善的发展阶段。无疑,以地铁为代表的沿线及上盖物业的开发利用将是新时期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部分。作为地铁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更应通过亲身的调查、实践以及对具体项目的详细分析,去探讨广州地铁沿线物业的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塑造,理性地思考未来地铁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童林旭著,《地下建筑学》,山东:山东出版社,1994

童林旭著,《地下商业街规划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张弛著,地下铁道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衔接,《中国地下铁道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1987

《地铁二号线公园前站相关工程方案研究设计》 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

田莉,庄海波,《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和房地产联合开发的机制研究》,1997

杨旭,《广州市中心区地铁物业建筑空间秩序组织初探》,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human beings attentions to the resource of the underground space, the subway has became a kind of efective form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he land utilization, alleviate the ground transportation, improve the mankind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realise the separation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vehicle, produce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keep the historic cultural landscape.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solid expansion of the city center, the transportatin in metropolis strides forward to the ;high-speed track public transportation. From the aspect of the urban desig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high-effective space utilization concerning on the transference and join of the underground terminal, and analyses how to exert the superiority of the estate along-the-subway and use the various fund channels in subway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and the land exploitatin along-the-subwa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space and the commercial environment.

浅谈初中语文分层教学 篇10

摘 要: 分层教学是完成素质教育的宗旨,提高初中生综合能力,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一种适合不同层次的初中生的教学方案,是现在初中教师值得认真思考并付诸行动的课题。

关键词: 以生为本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知识、能力和学习需求的不同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孔子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弟子。可以说,孔子是最早的“语文教师”,也可以说是最成功的“语文老师”。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平行班级,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如采取 “一刀切”作法,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严重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生“吃不饱”,产生学习如同嚼蜡的感觉;学困生“难消化”,感到课堂是那么的乏味,厌恶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局面,做语文学习的主人。

由此看来在平行班中实施分层教学,是教学实际的需要,是贯彻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如何在平行班中进行分层教学呢?我在今年接手的初一语文教学中,对分层教学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作了一些尝试,具体实施如下:

一、了解学生,对症下药

教师要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切实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采用分类方法,对症下药。本人对新接收的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学习个性及态度等进行了全面了解并对他们进行了科学分类。全班55位同学刚从小学进入中学,每个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都不同,语文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他们的求知欲都较强,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都有较高水平;有的学生很勤奋,埋头苦干,学习态度认真,但却总是无法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还有学生或语文基础差或口头表达能力差或写作水平差或阅读能力差;有的学生主要是厌学情绪浓厚,在语文学习中缺乏兴趣,懒惰,把自己的兴趣指向其它学科上,但却很聪明,也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和接受能力;有的学生反应慢,动作迟缓等。根据这一了解,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低层)、“拼搏层”(中层)、“奋飞层”(中高层)。

除了对他们存在的差距作了具体了解外,还对他们存在差异的成因作了分析,以便在教学中“对症下药”。当然,学生本人的语文知识水平以及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异曲线的变化往 往是一个旧的差异不断缩小,而新的差异又不断形成的过程,可见,学生之间不但存在着差异,同时也存在着差异的可变性。教师要时刻关注这种可变性,做到心中有数,要不断调整对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明确目标,分层实施

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性格特点,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实施分层教学,必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基础层主要培养学生同困难作斗争的品质,增强自信,从而形成认真读写听说的习惯,以保障“大面积合格”的设想成为现实。拼搏层主要是培养质疑、讨论的习惯和主动求学的学习品质,向奋飞层转化。奋飞层主要是要求他们形成严谨、踏实的学习品质,要求他们善于自学,敢于质疑,不断拓宽学习思路,努力成为特优生。对每个层次学生的具体要求是:

对学习成绩优秀、学习自觉、习惯好、求知欲强的学生,首先要求其掌握初中课本所有的字词、文言文、古诗,大胆的对各类问题展开探讨式学习。并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习作训练。其次还要求其自学同等程度或程度稍高的课外读物,并摘好笔记,如阅读长篇文学名著,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等等。让尖子生走进浩瀚的语文世界,广泛涉取文艺作品中的精华,积极主动去探索它的美和奥秘,提高文艺鉴赏能力,这样有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对写作水平差的学生主要是想方设法提高写作能力,这些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愁眉苦脸,觉得脑子发空,没东西可写,只得东凑西拼来一个“硬做文章”。我针对这种情况,采取几条措施: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了解生活,有话可说,有了新的认识,就觉得想把心里话讲出来,有了话,又想说,就考虑怎样去说,如何说;其次要求这些学生仿写,当然仿写并不是生搬,更不是抄袭,是从某些文章的立意、章法等方面得到启示,借以写出自己的文章来,如:有位学生喜欢阅读科幻小说,我就指导他写这类文章,提高写作水平;再次,提倡多练并不断修改,有句成语说得好“熟能生巧”,在不断地练笔中就会潜移默化,达到“下笔若有神”的效果。

学习认真而成绩提不高的学生则启发他们注意学习方法;对粗心大意的学生,要求认真细致完成作业,本人及时认真检查;对反应慢、动作迟缓的学生,给他们一定的信心,多鼓励他们勤于思考,提高作业速度;对口头表达能力差,在课堂上发言往往低着头,声音轻,断断续续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回答问题响亮完整;对没有兴趣学习语文的学生,则多角度多方面绞尽脑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设置层层疑问,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抗奋状态,如组织好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感情,引起共鸣。

三、互动学习,分层达标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活动。要真正上好课就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按照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及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实行课堂四十五分钟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安排课堂结构,讲解课文,分析问题,朗读训练,提出问题时,必须满足多层次学生的需要。课堂的动静交替是分层教学的难点。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三个层次实行动静交替,对奋飞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启发;对拼搏层和基础层学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引导。这样,使不同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层次上发展前进,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实际操作中,针对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先用富有感染力的“开讲”诱发基础层、拼搏层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然后在我的指导下展开自学活动,接着就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而奋飞层同学早就在教师启导之时自己开始自学新知识,由于他们的基础好,对新知识会有一定的理解,这时对于同学的提问,他们就能根据材料很好地帮助解答。在解决了疑难问题之后,我就适当地布置一些与课题相关的练习,让基础层、拼搏层的学生在课堂内独立完成,一则可以及时了解哪些学生还存在问题,二则又减轻了这些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了抄作业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我把重心转移到奋飞层学生处,带领他们多角度地把握主题,挖掘内涵,拓宽思路,最后要求他们课外完成一些高质量的作业。当然奋飞层学生还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引导,譬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我就要求这些学生调查社会上被骗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逐个剖析,分析行骗者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和受骗者上当时的心态,最后通过多个案例分析总结出防骗措施,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难易结合,分层评价

作业、练习、检测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更是学生掌握、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在作业、练习、检测的选择上体现层次性、多样性、做到有难有易、难易结合,合理安排,使成绩好的学生有刻苦钻研的劲头,差的学生也有认真完成的可能,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我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课本上的习题要求全部学生掌握,做这类习题时,后两个层次的学生没困难,教师就要求他们独立完成,而基础层同学就必须在老师的个别辅导下做作业,通过努力也能完成。练习时还可以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作业数量有区别,如基础层同学立足于最基本的练习题,做的内容少而精,确保质量,后两层次的同学要以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免做一些基础题。做一些颇有难度的、需要学生自己学习体会的研究性题目。

分层教学活动,针对各层学生不同的基础,因人而异地提出了不同的目标和方向,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实践,构建的分层教学法已初见成效。分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时的某些心理障碍,激发学习欲望,逐步形成学习活动时的最佳心理发展过程,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度,大面积提高教学的质量。

总之,分层教学是时代的发展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里程碑。我们必须完成分层教学的理想目标,因材施教,为祖国培养大批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鸿苓语文教学方法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2]查有梁课堂学习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初中语文生动性教学初探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动性;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逐渐受到来自于社会的诟病。诚然,应试教育已经影响了无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之下,教师应当彻底摒弃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理念,实施全新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生动性的应用,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生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生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然就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就会得到相应提高。因此,生动性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和实施,对于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性的意义

1.生动的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如果没有兴趣,无论老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是于事无补。兴趣是一种强烈的倾向和个人喜好,是激发创造力和主动性的重要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动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生动的课堂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初中語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要让他们相信自己很优秀,很特别,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在生动的课堂上,学生可以无拘无束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拓展自己的学习思维。教师要以平等的视角对待学生,相信他们,鼓励他们,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3. 生动的课堂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学生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生动的语文课堂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更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个性和价值观的培养。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语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初中语文课堂生动性的基本要素

要更好的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性,首先必须明确课堂生动性的基本要素。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良好的师生关系。要使课堂变得生动,充满活力,必须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第二,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第三,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学习思维。

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性的建议

1.与学生平等相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使初中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良好的课堂氛围必不可少。初中语文老师对学生的人格要给予充分的尊重,要懂得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设身处地的去关爱他们。在学习方法和技巧上悉心加以指导,学生有了进步要及时予以表扬等。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方面变得积极主动,课堂自然就会变的生动活泼。

2.通过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课堂是教学的载体,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它还是教师和学生的一段人生经历。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个性、价值观、情感等方面的培养,这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意义。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在课堂教学中,仅仅学习语文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发掘其深刻的人文内涵。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理解和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护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思念,让学生去感受人间亲情的美好,对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这样的教学才是生动的,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共鸣,才能使学生印象深刻,才能实现教学的目的。

3.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读写结合是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性的具体表现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所谓以读促写,是指通过开展阅读评赏等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我阅读去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进行自我评论。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汇报自我阅读之后的感受,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学生通过阅读文章锻炼了自己的语感和语言应用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以写促读,就是要在课堂上对写作练习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带着写作任务去读书,使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

4.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运用生动性进行课堂教学,就需要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情境所动,在情感上获得一种共鸣。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幻灯片、图片、录像、录音、标本等形式给学生带来直接的感性认知,引导他们迅速的进入学习状态。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选取有对话的课文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在锻炼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思维方式,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还可以学习其他文学形式的作品,比如诗词、电影台词、经典散文等等。教师通过探索有益于课堂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动的教学方式以及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探讨如何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如何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作出贡献。本文中,笔者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标准,通过对生动性教学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生动性教学的实践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红军.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生动性[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0(1).

[2]范增安.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初探[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4).

上一篇:友善写事作文下一篇:大班美术《漂亮的蝴蝶》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