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推荐8篇)
一个王朝的兴起,在于前一个王朝的腐败,一个王朝的灭亡,在于这个王朝的无能。每一个王朝都是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人们打打杀杀,从叔侄大战到闯王李自成,从蒙古部落到后金部,大人物被打倒,小人物赶上去。一个王朝灭亡,另一个王朝诞生,这像是在轮回,但其实是在进步。
一个国家的统治需要实力。没有实力就会被推翻。弱的迟早会被强的征服。只有这样推陈出新,社会才能发展,人类才能进步。一个经济繁荣,军事力量强大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富有就不会造反,军事国防强大就不会有别国侵略。
一个国家是不能没有钱的。明朝亡于无银。国富则民强,国贫则民受欺。中国原来是世界上罕见的帝国,西汉时有丝绸之路,明朝时有七下西洋,各国的友好使臣,商人留学生不断的涌来,那时何等的强大。后来贫穷下去了,经济不能再使人温饱,不能够足以保卫领土,八国联军就来趁火打劫。
为人处事要讲气节,但有时候气节等于死心眼,我们要有气节,但不能死心眼。暂时的忍让是为了以后的长治久安。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否则就是欠扁,很显然,明朝的大部分官员就是欠扁的。
在很多时候心态和信念是可以决定成败的。一支抱着必死决心的是一支无敌的。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怕的呢?相信自己能行,仗就打赢了一半,相信自己不行,那么仗就别打了,早点认输投降或者干脆自杀算了。所以说士气很重要,坚定信念调整心态,有决心才有动力。自信很重要,但过于自信就成了骄傲,一个骄傲的将军会让手下的千万士卒丧命。一个好将军就是一个高素质的兵。一次次血腥的战役磨练了他们的意志,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战友的尸体中获得总结。面对强劲的敌人,不断的战败,败久了就会产生恐惧,但不管有多么恐惧,下次依然要与他再战,因为国家需要。终有一朝打垮敌人所向披靡!那么一块好钢就这么炼成了。
什么物件都有气数,气数就相当于保质期。一个王朝在世界上存在多久,这段时间就是他的保质期。气数的保质期就相当于国力,国力有增无减时气数殆尽。国力如果永远强盛气数就永远不尽。所以我认为气数是可以左右的。
(1) 用心体会知识内在联系, 让知识融会贯通,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进行知识迁移。《第一场雪》从气温骤降到鹅毛般的大雪飘飘洒洒让世界变成粉妆玉砌, 银条儿“毛茸茸、亮晶晶”, 雪球“蓬松松、沉甸甸“, 美文如斯, 金相玉质, 令人爱不释手, 越读越爱读。美丽的雪景, 厚厚的雪, 孩子们尽情宣泄, 堆雪人、打雪仗, 感受无比喜悦的场面, 到此作者可以搁笔不写了, 但作者笔锋一转, 写到了瑞雪兆丰年, 为何呢?让学生回顾一下以前写景写物的文章, 比如《雷雨》、《太阳》、《春》等文章, 作者都不是只为写景而写景, 这说明事物之间隐含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有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在文中用了优美的叠词, 一个形象拟声词让文章富有生机、活力, 有声有色, 有形有音, 为文章增添了感染力, 驱走了凛冽的寒意, 展现一幅生机活泼的画面, 作者所有的表达其实都是为了赞美这一场“及时雪”能“枕着馒头睡”而作的大肆渲染、铺垫, 却不露蛛丝马迹, 这正是作者表达方式的高妙之处, 独特之处!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同时也进行了知识的迁移, 回顾所学类似文章, 温故而知新, 也让学生学会了寻求语文的规律性, 提高了总结的能力。
(2) 用好活资源, 培养从无字句读书能力。嗬, 好大的雪!纷纷扬扬, 洁白、晶莹、轻盈, 如仙女散花!唰, 目光一齐投向窗外, 兴奋激动, 心儿随思绪、随雪花一起荡漾, 徜徉。谁还有心思在教室里, 欲擒故纵, 去吧, 站在理解的角度, 去吧去吧, 温习一下我童年的梦, 观赏雪景吧!去与雪拥抱吧!学生们呼啦一声冲出教室, 奔下楼梯, 走在后边的学生竟然拉着我近似哀求地说:“老师, 这是2012年的第一场雪, 你就跟我们上《第一场雪》吧!”唉, 按原计划不是今天上的呀, 可是学生的建议不是很有道理吗?这不是现成的资源吗?两全其美, 就用学生的这份激情, 满足他们的心愿吧。联系前几天的天气情况, 学生对“骤然变冷”、”凛冽“、”彤云密布“就很容易理解, 因为学生亲身经历, 切身体会, 所以执教起来如鱼得水, 得心应手, 学生容易理解, 也让学生明白雪前———雪中———雪后就是本文的写作提纲, 从而让学生轻松地给文章划分段落, 概括段意, 真是事半功倍。这充分体现了无字句读书的能力与魅力。
具有“两院”院士双头衔的闵恩泽,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研究,“一辈子都在不停地钻研这件事”,成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思考催化剂的问题是快乐的;当想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法时,也是快乐的;当课题最终取得成功时,那更是快乐的。”闵恩泽如是说。但最重要的是,他对自己增强了信心,“这项创新的思路和概念完全是我们自己的”。闵恩泽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中国科技人员有能力自主创新!”有人问闵恩泽,“您不断追求创新的驱动力是什么?”他回答,“责任。”在闵恩泽看来,一个人做的事,能够和国家强盛、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闵恩泽对川菜情有独钟,他有“创新好似吃‘麻辣烫’”的精彩诙谐的比喻。“又辣又爱。坚持下去,终成正果。”“又辣又爱”道尽创新的苦与乐,“坚持下去”折射人生尽执着。这让人想起闵恩泽在“文革”期间,交待“罪行”也是“研究催化剂犯过什么错误,遇到什么挫折,收获什么经验”,如此执着的苦乐年华,怎能不让人感动!
年届92岁高龄的吴征镒院士更具神奇人生。用毕生精力“为神州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建户口本”,有“中国植物的‘活词典’”之美名。美国科学院一位院士描述吴征镒,“他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植物学家之一,是对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植物有着广博知识的真正学者。”人们常用“著作等身”来形容作家作品之多,可是衡量吴老科学巨著之分量却要用“公斤”,他用10年时间制作了3万余张中国植物卡片,放满了整整80个标准卡片箱,重达300公斤,成为编撰《中国植物志》最重要的基础资料。嗣后,于2005年出版的80卷126册《中国植物志》引起世界学术界的震惊。吴老的获奖感言让人感动,“我的工作是大家齐心协力做的居多,今天个人得到国家如此重大的褒奖,我只能尽有生之力,多带一些年轻人,带他们走到科学研究的正路上去。”“人生时间有限,有一分力就要用一分力,有一分光就要发一分光。中国有句古语叫‘后来居上’,我们这辈已经过去,希望青年一代在我们的肩膀上再攀登、更向上!”“我愿意把我的肩膀给大家做垫脚石。”古人云,“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吴老真正的做到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八十初度”的吴老提出了被子植物分类的“八纲系统”,震动学术界。业界折服这位老人锲而不舍的创新活力,在吴老的脑海中,“科学重在创新,要开辟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径。”吴老有句肺腑之言,让我们永世难忘,“做学问要真正‘沉在下面’,年轻人不要总‘浮在上面’,要踏踏实实做学问。”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吴老永远年轻?那就是“国家利益从来都是吴征镒的第一选择”。面对日寇的入侵,他以诗言志,“科学不发达,如何敌强邻?”在信念的选择上,1946年,吴征镒年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事业的召唤下,1958年,“不惑”之年的吴征镒毅然弃官走出“象牙塔”,举家迁往云南,寻觅“草木知音”。吴老说得坦然,“我是看到科学院大局已定,可以到云南安心做点学问。”
答案 1.名著阅读(共3分)朝花夕拾(1分)示例:雪天捕鸟(1分)藤野先生给“我”修改讲义(1分)2.答案示例: 《藤野先生》中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中善良淳朴、不拘小节的长妈妈(或:虽然有些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的长妈妈)(共2分。每空1分,作品名称0.5分;人物的主要特点0.5分。没有写主要特点,只写人物,不得分)3.答案:朝花夕拾 后两空填《从白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文章名和对应人名均可。(共3分。共三空,每空1分)4.答案示例: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在新年到来之时教作者说吉祥祝福的话 《琐记》 作者在矿路学堂求学开始接触新书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为作者细致修改讲义《范爱农》 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在同乡会上与范爱农格格不入(本题2分。每空1分。能答出作品名称和相关片段即可。作品名称0.5分,相关片段0.5分)5.答案示例: 篇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理由:记述了作者童年上学前后的一段生活经历,语言优美流畅,生动幽默,妙趣横生。评分:写对篇名给1分,阐述理由时,内容正确,表达通顺,给1分 6.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朝花夕拾》 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评分:共3分。每空1分。每空错一字即该空不得分。7.藤野先生 三味书屋 善良 8.长妈妈(阿长)折梅花(寻蝉蜕)郭巨埋儿(老莱娱亲)(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朝花夕拾》阅读练习
1、鲁迅,原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_人(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家、_______家和_______家。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l926年所作的一本_______(体裁)集,共10篇。3.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在_______玩耍。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
5.他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_______。
6.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鞠挞的文章是_______。
7._______是鲁迅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8.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9.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_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10.作者有力地控诉了封建孝道虚伪和残酷的文章是_______。11.“他同情冤魂、惩办恶人,既有同情心又主持公道,既可爱又恐怖。”这是作者笔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_______”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13.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写“宠物”的文章是_______。14.有一位正直、倔强、爱国的知识分子,在社会的黑暗中一步步走向了末路,他是_______。15.《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________和________。16.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了为“寻别一类人们去”而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_。17.鲁迅先生说起他的儿时生活时,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的文章有________和________。
18.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________的照片。19.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________。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________》中提及。21.《朝花夕拾》共收10篇回忆散文,被选为课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_______ 》,请再写出另外一篇的篇名《________》。22.《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________,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________,含蓄地批判了________的不合理。23.下面这副挽联是国际友人斯诺悼念鲁迅先生而写的,请将上联补充完整。泽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________;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24.《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________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我们学过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5.《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 26.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1、《朝花夕拾》中引用《长恨歌》中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琐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2、《朝花夕拾》中提到《二十四孝图》中哪几个故事? 答:子路负米、黄香扇枕(可以勉力仿效的)、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哭竹生笋(就可疑)、卧冰求鲤(有性命之虞)、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七篇。(《后记》中还包括李娥投炉、曹娥投江觅父尸、尝粪心忧)
3、《狗??猫??鼠》中有关猫的故事有?
答:德国童话猫狗成仇、爱伦??坡短篇小说《黑猫》、日本“猫婆”的故事、中国古代“猫鬼”的故事(出自《北史??杜孤信传》)、猫教老虎本领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赏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的细节得出赏析《朝花夕拾》的方法。
2、运用所学的赏析方法去赏析《五猖会》
3、指导阅读《朝花夕拾》其它文章
教学重点
通过细节品味、掌握赏析方法
教学难点
自主独立有创意地阅读《朝花夕拾》
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两个小片段: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 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出自谁的那篇课文,你读出了什么?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对百草园的愉悦温馨的回忆中,我们也读出了对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私塾教育的理性的批判。
请同学们再欣赏两个小片段: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拥有山海经的渴望和他的妈妈、爸爸说过吗?)出自谁的那篇课文,你读出了什么?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在对长妈妈爱温馨的回忆中,也隐含着大人漠视小孩愿望的理性的批判。
二、介绍《朝花夕拾》
小结过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皆选自鲁迅的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那我现在先问一个问题:拿到一本新书,你首先看什么?
出示孟子说过这么一句话:“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所以我们看一本书 首先要了解作者 那对本书的作者鲁迅又了解多少
1、你对鲁迅了解多少?
把你知道的关于他的信息与同学们分享
那老师补充一点。
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绍兴城并不大,像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鲁迅真是幸运,他。但是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便迅速败落下来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经常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也因此多少年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补充介绍这些, 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鲁迅 了解鲁迅性格成因 也便于了解鲁迅作品里所表现的思想
正如鲁迅说的:出示
“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鲁迅
强调”顾全作者的全人”
那么除了了解作者本人以外 还得了解什么??提示看” 他所处的社会状态”
也就是说书的时代背景
《朝花夕拾》是鲁迅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十篇散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
目录:小引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关于《朝花夕拾》:早上的花虽然已凋谢,但在黄昏时仍能拾起来,给人们以意义。从记忆中抄出的文章。
《朝花夕拾》中的文章无不在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藉着深邃的思想。
下面我们欣赏其中另一篇名篇《五猖会》
三、赏析《五猖会》
1、自由浏览课文,说说我对“五猖会”持怎样的态度?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
热切盼望。我笑着跳着,催促他们要搬得快。(高兴、迫不及待)
2、我在热切盼望参加“五猖会”时却遇到了父亲要我背书,我心情如何?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不情愿、无奈、痛苦的煎熬)
一气背下来,梦似的就背完了。
你如何评价父亲的这种行为?
3、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为什么没有他们那么高兴,为什么会没意思呢)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对父亲无视孩子的我的无奈和厌烦的理性批判)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藉着深邃的思想
四、走进《朝花夕拾》
《狗·猫·鼠》和《二十四孝图》:由对童年生活的叙述引发开去,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现实人生的丑恶。
《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深深的愤慨。
《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和封建主义绝裂的道路。
《无常》描述儿时所见的无常,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藤野先生》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与范爱农的交往,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悼念。
五、精读指导方法:
精读文章不马虎,品味语言要推敲,联系修辞写具体,紧扣关键来比较,领会主旨悟情感,结合语境巧措辞。
例:找出你最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揣摩品读,说说你的理解。
六、作业
阅读补充完整下列读书卡片:
名著: 《朝花夕拾》
作者:
最感动的一篇文章:
我的感受:
最喜欢的一个片段:
我的点评: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2010温州
(1)对“我”关爱,为“我”操心(2)少年闰土(闰土)(3)热情好客,淳朴善良(4)《父亲的病》
2012 宁波市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五猖会③无常(2)温馨的回忆:
【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示例三】《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真理的批判:
【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示例三】《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天津
1.(1)长妈妈(阿长)(2)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2.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作者每念及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和痛惜。(意对即可)
2013年江苏省淮安市
3.示例:(1)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走进《朝花夕拾》,走进鲁迅先生为我们勾画的一幅幅优美的生活画卷,走进他多姿多彩的童年吧!
(2)①A.阿长送我绘图的《山海经》B.在我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这本书
②A.让作者感受到了阿长伟大的爱,B.让作者感受到了家长的霸道及对儿童天性的摧残。(意思对即可)
练习一
(1)抨击“正人君子”的两篇《____________》《_______》。
(2)控诉封建孝道虚伪残酷的是《____________》。(3)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摧残的是《________》。
(4)表现童年的乐趣,对大自然热爱,对知识追求,又有对封建教育批判的是篇目是《_________________》。
(5)对庸医误人的愤慨,批判迷信,弘扬科学的开端之篇是 《___________》。(6)写家道衰落,饱受人冷眼。表现世态的炎凉,与封建主义决裂的是《_________》。
(7)追念师恩的是《___________》,怀念友人的是《__________》 练习二
1《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花夕拾》中,作者曾在两篇文章中提到自己儿时保姆长妈妈“谋害”隐鼠一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
3.鲁迅是
家、家、家。4.鲁迅原名
,字,后改名
。5.第一篇白话小说。
6.《藤野先生》 这篇文章
****年**月**日 7.《风筝》这篇文章中描写作者是在哪个季节放风筝? 8.《过客》这篇文章中有几个人物? 9.《淡淡的血痕中》是为了记念。
10、朝花夕拾的题材是。
11、朝花夕拾原名。
12、朝花夕拾于
年出版。
13、朝花夕拾共收入
篇作品。
14、朝花夕拾的“朝”是的意思,“夕”是
的意思。
15、对朝花夕拾书名进行解析:。
16、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
17、朝花夕拾的作者的其他代表作有:。
18、有关朝花夕拾的对联:。
19、朝花夕拾的思想:
。20.鲁迅先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 家。练习三
《朝花夕拾》练习
一、作者简介
鲁迅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 》,回忆性散文集《 》,小说集《 》《 》等。二、十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1.《狗·猫·鼠》:
2.《阿长与〈山海经〉》: 3.《二十四孝图》: 4.《五猖会》:
5.《无常》: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父亲的病》: 8.《锁记》: 9.《藤野先生》: 10.《范爱农》:
三、介绍《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长妈妈: 藤野先生:
范爱农: 父亲: 练习四
一、选择题: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
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5、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6、《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A.有 B.没有
7、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A、鲁迅写《范》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8、下列文章不属于《朝》的是()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9、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英国
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A、东京 B、北平C、横滨 D、绍兴
12、《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1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14、“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A、孔乙己
B、范爱农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老先生
二、判断题:
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2、《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
3、《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叶天士。
()4、鲁迅不喜欢《天演论》()
5、藤野先生是一个有偏见的人()
6、藤野先生为人诚恳公正;
()
7、藤野先生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
()
8、藤野先生对学术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
()
9、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
10、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
()
11、范爱农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是因为他向往城市生活;
()
12、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
()
13、范爱农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一直受到重视和重用。
()
14、《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15、5陈莲河是《琐记》中的人物。()
16、《无常》是对保姆阿长的回忆。()
17、鲁迅是借《狗、猫、鼠》一文来表明他为什么那么讨厌猫的。()
三、简答题:
1、你怎么评价范爱农?
2、作者憎恨猫的哪些特性?
3、起初鲁迅认为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4、你眼中的范爱农是怎样的一个人?
5、文章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分别是因为什么?
6、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童年时的鲁迅爱收集带图画的书,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中知道他此时其它的爱好吗?
7、《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8、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9、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
10、在《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诵()一书后,才可去玩。
11、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12、鲁迅回忆藤野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13、鲁迅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
14、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15、鲁迅为什么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还是投水自杀表示怀疑?
16、《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62年所作的回忆性(叙事)散文(体裁)集,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是谁?
17、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
18、在鲁迅《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是写“宠物”的,你知道是哪一篇吗?
19、鲁迅《朝花夕拾》中,我们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还能举出我们曾经学过的文章吗?
20、写出《朝花夕拾》中你最喜欢的篇目名称(两个)
21、写出你们读过的《朝花夕拾》一书中的一篇篇名(课文除外)
22、我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的来历是:
23、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24、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25、《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26、《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
27、《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
28、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
29、《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文中的s城是?
30、《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
31、《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这一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2、《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
33、概括写出《二十四孝图》作品的内容提要。
34、《狗猫鼠》中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的“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
35、简析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
四、语段:
(一)阅读《五猖会》片段,回答问题。
⑴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⑵“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⑶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⑷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⑸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⑹“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⑺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⑼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⑽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⑾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答:
2、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
4、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答: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段文字选自《 》。《狗猫鼠》选自《 》。(2)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答:
(3)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4)读过这段文字后,你受到什么启示? 答:
一、答案
(1).《猫.狗.鼠》《无常》(2).《二十四孝图》(3).《五猖会》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5).《父亲的病》(6).《琐记》
(7).《藤野先生》《范爱农》
二、答案
答案:
1、《旧事重提》、示例:《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 件事。
2.对阿长的怀恋 3.文学
思想
革命 4.周樟寿
豫才
周树人 5.《狂人日记》 6.1926 12 7.冬天 8.3个
9.几个死者和生者和未生者 10 回忆性散文集 11旧事重提 12.1927 13.10
14.早上
晚上
15.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16.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民、父亲。
17.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18.独酌花酒释胸竹,寒衣不胜暑,朝花夕拾谁归属,甜酸咸辣苦。19.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20.思想
三、答案:
一、作者简介
《狂人日记》,《阿Q正传》,《朝花夕拾》,《呐喊》《彷徨》 二、十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4.《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7.《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上述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8.《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10.《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四、介绍《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四、答案
一、选择
1(D)2(C)3(C)4(C)5(B)6(A)7(D)8(A)9(B)10(A)11(C)12(B)13(D)14(B)
二、判断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三、简答题:
1、爱憎分明,为人正直
2、猫偷鱼肉,深夜在树上大叫
3、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与人背道而驰。
4、(先提出看法,接着以文中情节为例说说认为的理由)
5、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一行人等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次是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6(描绣像)
7、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9、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10、(《鉴略》)
11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
12答: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来继续与“正人君子”们作斗争。13答:“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14他生性孤傲耿直,落落寡欢,最后穷困潦倒,溺水而死。
15鲁迅对范爱农之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16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
17子路贡米、董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18《狗·猫·鼠》 19《阿长与<山海经>》 20《藤野先生》、《狗猫鼠》
21(1)《狗猫鼠》(2)《阿长与山海经》(3)阿长与山海经(4)二十四孝图(5)五猖会(6)无常(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父亲的病(9)琐记(10)藤野先生(11)范爱农 22一位长辈的赠品。
23高兴的是: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 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24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25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26阿长 衍太太。
27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28董香扇枕、子路贡米。29即指绍兴城。
30答: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31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32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33答:《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34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35答: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四、语段
(一)阅读《五猖会》片段,回答问题。
1、答:《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2、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3、答: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4答: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类似即可。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1)《狗猫鼠》。《朝花夕拾》
(2)答:目的是在与“虫蛆和鸷禽猛兽”作对比,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语言与文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语言反映文化, 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并通过语言表现出来。而文化负载词是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 反映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 (廖七一, 2002:232) 。文化负载词是一国文化所特有的, 表现一国或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 可产生丰富的联想意义。文化负载词一般分为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和语言文化负载词五类。
由于政治、经济、语言、文化、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差异, 使两种语言文化的转换会遭遇许多困难, 不能轻松实现。这涉及翻译的可译与不可译的问题。文化负载词为一国文化所特有, 反映的也都是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民俗文化与宗教文化等, 需要考虑可译与不可译的问题。常用的翻译策略是归化与异化, 运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能使译文更符合读者的口味, 使读者读起来顺畅、自然;而异化策略的应用, 译者可以很好的保持原作的风味, 从而使读者欣赏到源语文化的异国风情及其特有的语言魅力 (姚圣, 2011) 。在翻译方法方面, 对于可译的文化负载词较多采用直译、音译、意译等方法, 而对于不能直接翻译的文化负载词则尽量采取直译加注、意译加注、替换法等。
2 杨氏夫妇翻译鲁迅作品的特点
鲁迅的作品一直是中西方研究的热点, 尤其是其小说和杂文。西方研究者把鲁迅当作一个虚构作品的大师, 而忽略了他的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 忽略了他作为一个中国新旧交替时期的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的承担, 忽略了其作品的复杂性和艺术性 (黄乔生, 2010) 。鲁迅作品的英译比比皆是, 但杨氏夫妇的英译有其特点。杨氏夫妇学贯中西, 具有深厚的文化文学素养, 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有较为深刻的认知。杨宪益认为, 在严复提出的翻译的三标准“信、达、雅”中, “信”和“达”于翻译是缺一不可的。“宁顺而不信”和“宁信而不顺”都是极端的翻译策略。要做到“信”和“达”兼备不是件容易的事。杨宪益认为是对原作的内容, 不许随意增加, 也不许随意减少 (禹一奇, 2009) 。杨宪益将“信”作为翻译标准的核心, 尽量做到忠于原文, 忠于原文作者的灵魂。在“信”实现的基础上, 再去实现“达”, 即通顺, 意思表达流畅准确。
在杨氏夫妇翻译鲁迅的作品时, 坚持以“信”作为翻译的首要标准, 因而较多使用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此外, 还运用音译、直译加注、意译加注、替换法等翻译方法翻译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化负载词。这些翻译技巧和方法的运用, 使得译文语言生动活泼, 简洁明了, 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3《朝花夕拾<无常>》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分析
《无常》是《朝花夕拾》中重要的一篇散文, 描述的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鬼。这篇散文出现了较多的社会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对于这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杨氏夫妇运用了多种翻译方法, 下面作简要分析。
3.1 音译
在《无常》中, 遇到人名、专有名词或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词汇时, 杨氏夫妇在翻译过程中大胆使用音译的翻译方法。如将“无常”音译为“Wu Chang”, 容易被中西方读者所接受和理解。但另一译法“Life-is-Transient”则失去了其鬼神文化的含义, 使不了解中国鬼神的西方读者失去想象的空间。
3.2 直译
直译是杨氏夫妇在英译《无常》中的文化负载词的过程中使用较多的翻译方法。直译保留原文的语法结构和原文的意义, 忠于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1) 凡是神, 在中国仿佛都有些随意杀人的权柄似的, 倒不如说是职掌人民的生死大事的罢, 就如城隍和东岳大帝之类。 (鲁迅, 2011)
...for all gods in China seem able to kill men at will the guardian deity of a city or the Emperor of the East Mountain.
在 (1) 中杨氏夫妇直接将“城隍”和“东岳大帝”的翻译成“the guardian deity of a city”和“the Emperor of the East Mountain”, 让读者从表面就能明白这两个文化负载词的意义, 无需深入理解。还有很多直译较好的例子, 例如“鱼鳞”译为“fish scales”、“芭蕉扇”译为“palm-leaf fan”、“草鞋”译为“straw sandals”、“阎罗天子”译为“the king of the Hell”等。但也应看到直译文化负载词虽然简单明了, 若遇到一些有寓意或多义的词语或句子, 采用直译的方法却不能表达其深层意义。
(2) 这些鬼物们, 大概都是由粗人和乡下人扮演的。 (鲁迅, 2011)
These spirits are usually impersonated by stout fellows or country folk.
“粗人”本身有两种含义:指粗俗的人、鲁莽的人;指没有文化的人。根据上下文语境分析, 文中应该指第二种意思, 即指没有文化的人;而杨氏夫妇将其翻译成“stout fellows”, 因为stout有“粗壮”之义, 有明显直译不当的问题。应将其译为“uneducated people or illiteracy people”。
(3) 鬼卒拿着钢叉, 叉环振得琅琅作响, 鬼王拿的是一块小小的虎头牌。 (鲁迅, 2011)
The ghostly attendants carry steel tridents with rings attached which clang when shaken;and the ghostly king carries a small tiger-head tally.
“虎头牌”有两种意思:清代衙门前所挂绘有虎头形的木牌, 用于表示官府的尊严, 也指一般绘有虎头形的牌子;旧时官府捉拿罪犯的凭证。根据语境, 文中所指的应为第二种意思, 而杨氏夫妇将其译为“tiger-head tally”, 译的较为形象, 但未将其文化寓意译出。这里或许运用直译加注的方法更好。例如将其译为“tiger-headed tablet outside a public office warning against disorder”可能让外国读者更容易理解虎头牌是什么样的、做什么的。
(4) 他们——敝同乡“下等人”——的许多, 活着, 苦着, 被流言, 被反噬, 因了积久的经验, 知道阳间维持“公理”的只有一个会, 而且这会的本身就是“遥遥茫茫”。 (鲁迅, 2011)
Many of them–I mean the low types of my unworthy countyhave lived and suffered, been slandered and blackmailed so long that they know that in this world of men there is only one association which upholds justice, and even that looms darkly.
“下等人”有两种意义:指品性不好的人;地位卑下的人。依据语境, 应取第二种意思。虽然将“下等人”译为“the low types”并没有错, 但意义较为模糊, 倒不如译为“the lower class”, 指“地位低下的人”。
3.3 意译
有时直译并不能完全表达词语或句子的深层含义, 这时需要运用只保留原文意思而不拘泥内容与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意译能够灵活地处理源语文本, 表达出其隐含意义。
(1) 自己做了一世人, 又怎么样呢?未曾“跳到半天空”么?没有“放冷箭”么?
What sort of life have I led?Have I“leapt into midair”?Have I“stabbed other people in the back”? (鲁迅, 2011)
“放冷箭”如果直译过来, 会让读者弄不清其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因此杨氏夫妇将其译为“stab other people in the back”, 生动形象地译出了“放冷箭”的比喻义 (暗中伤人) 。这里意译成功避免了直译可能会出现的错误。
3.4 直译加意译
直译加意译也是杨氏夫妇在翻译中常用的翻译方法, 直译与意译相互补充, 既表达出词语的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 又灵活生动地翻译出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
(2) 他不但活泼而诙谐, 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 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 (鲁迅, 2011)
Not only is he lively and full of fun;the mere fact of his being completely in while among that gaudy throng makes him stand out like a stork in a flock of fowls.
“鹤立鸡群”指像仙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杨氏夫妇运用直译加意译的方法, 将其译为“stand out like a stork in a flock of fowls”, 既译出了“活无常”的生动形象, 又表现了“他”的突出显眼。
4 小结
杨氏夫妇坚持将“信”作为翻译的核心标准, 在英译《无常》这篇散文的文化负载词时主要运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 运用音译、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等翻译方法, 而直译加注、意译加注、替换法则鲜少被使用。这些翻译策略与方法的使用, 使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化负载词为东西方读者所接受和了解。直译保留原文内容与形式, 忠实于原文, 但超出一定的限度, 就无法译出有寓意的文化负载词, 所以还需要借助意译等翻译方法, 表达出词语的概念意义与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黄乔生.杨宪益与鲁迅著作英译[J].名人风采, 2010 (1) :12-16.
[2]鲁迅.朝花夕拾:汉英对照[M].杨宪益, 戴乃迭,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1.
[3]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北京:译林出版社, 2000.
[4]姚圣.浅析《朝花夕拾》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大众文艺, 2011:105-106.
关键词:乡土题材;闲话风;寓庄于谐;欲扬先抑;杂文笔法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
鲁迅曾说自己对新文学的贡献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1],而且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成为文学革命的主将,《朝花夕拾》与鲁迅的其他作品不同,它显得十分平实、自然。《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三一八”惨案前后,当时鲁迅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等文来怒斥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因此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出走避难,之后又赴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鲁迅营救被捕学生无果,愤然离职。正如《小引》中所说的,这一切十分地离奇烦杂。他作了十篇散文,并为它们取名《朝花夕拾》。但是按照当时的情景,连回忆都是那么无可奈何,正如李长之所说的:“我们虽然可以颇带了消闲的意味地来欣赏这些好的散文,但在当时的作者却是十分难过的,这是可以想见的。”[2]
他以一个寓居者的身份叙述了故乡的风俗、生活,于是我们便在《朝花夕拾》中看到了乡土小说的影子。其实这与20年代兴起的“乡土小说”密切相关,鲁迅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对“乡土小说”的含义加以界定:“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之方面来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 侨寓的只是作者自己,却不是这作者所写的文章,因此也只见隐现着乡愁。”乡土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宗法等级制下社会观念对人们心灵的残害,迷信落后的习俗对人民的控制。但这些都或多或少的带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味。《朝花夕拾》中除了理性的批判,更多的是“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原始)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朝花夕拾》“展现的是一个‘人间挚爱者对于人类生存的基本命题‘爱与‘死的童年体验的追忆与成年的思考。”[3]这也是《朝花夕拾》作为回忆性散文区别于乡土小说的特点之一。
另外,《朝花夕拾》可以说是鲁迅著作中比较“个人化”的一部,因此《朝花夕拾》有它独特的思想内容和叙述策略,所以了解《朝花夕拾》对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鲁迅是很重要的。
一、从“闲话风”中看人性善恶与时代色彩
对故乡的记忆是鲁迅创作的源泉之一。鲁迅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大家族,家中有疼爱他的长辈和要好的玩伴,后来家道中落,处境艰辛,也体味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青年时入学堂读书,后留学日本,逐渐形成革命民主主义世界观。于是《朝花夕拾》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对人与人之间真挚、朴实的情感的赞颂。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对“我”的关爱和“我”对长妈妈的怀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对先生的敬重,《藤野先生》中对藤野先生宽厚无私,严谨负责的精神和浓厚的师生情谊的赞颂;二是对人性中虚伪、丑恶的批判。如在《琐记》中对衍太太的卑劣行为的蔑视,在《父亲的病》中对“名医”故弄玄虚,贪得无厌的讽刺。三是对封建社会和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二十四孝图》体现了封建孝道的残忍虚伪的实质,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对当时封建复古派的极端憎恶。
《朝花夕拾》大都是鲁迅把记忆中的故事讲给读者的,这种“闲话风”是鲁迅开创的一种现代散文体式。我认为,《朝花夕拾》的闲谈漫笔有这些特点:
1.《朝花夕拾》平实的语言和含蓄的表达。鲁迅创作《朝花夕拾》是在1926年,回忆都已沉淀下来,再加上鲁迅当时的处境是十分艰难的,外界的纷扰就使得回忆成了有效的“镇静剂”,对于《朝花夕拾》显现出来的沉静,李长之也曾这样解释道:“大凡在某一方面情感极盛,又不得宣泄时,那故作平静,也用以安定了自己的,就是返回到自己的世界里去逃躲。”[4]比如说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文末说到长妈妈的辞世时也是波澜不惊的,但是这鲁迅接连用了三个对长妈妈不同的称谓,即:“我的保姆”“长妈妈”“阿长”,则更像是对长妈妈的深情呼唤,平淡的语调蕴含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无限怀念,所以说“《阿长与山海经》,乃是一篇平淡一些的好的抒情文字。”[5]另外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对父亲的爱,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对藤野先生的尊敬,这些至深至厚的情感的表达也都是极平淡的。相比之下,鲁迅的情感表达在《野草》中就显得要强烈得多。《野草》可以说是对自己灵魂深处的审视, 是他创造的另外的世界,这就与《朝花夕拾》中对现实的描写完全不同了。
2.《朝花夕拾》中,有许多故乡特有的、风俗化、地域化的事物。鲁迅把记忆中关于绍兴那个小城的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那些故乡特有的事物,也是鲁迅所怀念的,而这种剪不断的乡愁,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鲁迅在与我们闲话中的那种闲散的语调。故乡的百草园中有鲁迅童年最欢乐的记忆,还有在床头贴花纸、五猖会、活无常等都是浙江一带特有的民俗。
3.鲁迅在叙述过程中“我”的介入。仿佛是在与我们交流一般,鲁迅在以儿童的视角叙述时,又常常跳出原本的故事,站在成人的角度来反顾当时的体验,告诉我们他现在的感受。听了长妈妈讲述的美女蛇的故事,让幼年的鲁迅感到做人的危险,并且极想得到一只飞蜈蚣,随后笔锋一转,说直到现在也没有得到飞蜈蚣,也没有见到美女蛇。在父亲去世前,“我”大声叫嚷,一直到父亲咽了气,因此父亲没能安静地离去,以至于二十年后“我”还在为那件事而感到后悔愧疚。鲁迅这样在儿童与成人之间的转换,有时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更多的还是用成人的视角来对某些现象进行批判。比如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回忆起儿时听到“郭巨埋儿”的故事时,鲁迅以儿童的目光看到了封建孝道的残酷,以成人的角度讲述那时的经历,再加上成人的看法与观点,又与社会现象相结合,在揭露封建孝道的残忍虚伪的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儿童教育的反思。
二、抑与扬、庄与谐、个与类的写作艺术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对人对事的爱憎褒贬是泾渭分明的,为了更明确地表达这种情感,鲁迅常常采用抑与扬、庄与谐的叙述策略以及个与类的杂文笔法。宏观上的抑扬,微观上的庄谐以及杂文笔法中的个类,是《朝花夕拾》中主要的艺术特色。
首先,整体上的抑与扬的转化是鲁迅叙事的主要方法之一。《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先抑后扬,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连名字都不为人所知的乡下女工的形象。在文章开头,鲁迅就为我们列举了长妈妈的一些庸俗作风:喜欢道人是非,睡觉时在床中央摆成“大”字……接着又向我们抱怨长妈妈那些让人很不耐烦的规矩和道理,让人觉得她愚昧而又可悲。后来“长毛”的故事让我对她有了敬意,到后来长妈妈谋死了“我” 的隐鼠,这使我对她的敬意完全消失,甚至都想为隐鼠报仇。然而,这一切的反感情绪,都在长妈妈为我买来我念念不忘的《山海经》时完全消灭了。她真诚热情、纯真善良的一面,正是鲁迅对她寄予无限深情的怀念的原因。
如果说先抑后扬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那么《二十四孝图》中的先扬后抑就表达了鲁迅对封建孝道的憎恶。《二十四孝图》是长辈赠予“我”的,也是“我”的第一个画图本子,又为我独有,本来是使“我”极为高兴的一件事,但当“我”请人讲完所有的故事后,对做孝子的计划就都绝望了。“哭竹生笋”可疑,“卧冰求鲤”危险,“老莱娱亲”反感,“郭巨埋儿”可怕,以至于“我”不再想做孝子了。一扬一抑之间深刻揭露了封建孝道对儿童心灵的戕害。
其次,在具体的文段当中,鲁迅常常把一种严肃的情感用诙谐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诙谐的表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气词的使用,二是对人物动作、外貌等的调侃、描写或议论,三是古今杂糅的手法。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课堂上读书时的情景,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从先生读书时的语气中,那几个孩子们调皮和天性欢乐的一面,都在鲁迅笔下显现出来。另外他还说清国留学生的辫子“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样一来,对纨绔子弟的失望与厌恶,都暗含在幽默讽刺的语言中了。“古今杂糅”的手法则体现在幼年的鲁迅即将离开百草园的时候:“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Ade”是德语中“再见”的意思,这应该是成年的鲁迅在回忆时添上去的。鲁迅曾把自己创造的用 “古今杂糅”来产生诙谐幽默的效果的手法称为“油滑”,这种手法在后来的《故事新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最后是鲁迅杂文笔法中“个与类”向散文的渗透。其中较为典型的便是《狗·猫·鼠》了。《狗·猫·鼠》是针对现代评论派的“正人君子”们写的,揭露了他们像猫一样的媚态与虚伪,同时在回忆往事与针砭时弊中包含了对暴虐者的愤恨和对弱小者的同情。再比如在《琐记》中,鲁迅这样描写江南水师学堂头二班的学生:“便是空着手,也一定将肘弯撑开,象一只螃蟹。” 随后又记起“前四五年,竟在教育部的破脚躺椅上,发现了这姿势,然而这位老爷却并非雷电学堂出身的,可见螃蟹态度,在中国也颇普遍。” 鲁迅由回忆中的“螃蟹形象”转到对当时中国社会上“螃蟹态度”的批判。这种由“个”到“类”延伸,是鲁迅思维的体现,也是鲁迅情感的自然的迁移。他将“一个”上升到“一类”,又在“一类”中保留了“一个”的具体特征,完成“个”与“类”的结合与统一。
总之,鲁迅先生和他的作品、精神,是一个常谈常新、无法穷尽的话题,是珍贵的宝藏,拥有鲁迅是我们的民族之幸。真正理解鲁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释:
[1]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全集》第六卷,第238页.
[2]李长之:《鲁迅批判》,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第123页.
[3]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9页.
[4]李长之:《鲁迅批判》,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第123页.
[5]李长之:《鲁迅批判》,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第124页.
参考文献:
[1] 鲁迅:《朝花夕拾》,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63页.
[2]鲁迅:《朝花夕拾》,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89页.
[3]鲁迅:《朝花夕拾》,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60页.
[4] 鲁迅:《朝花夕拾》,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79页.
【《朝花夕拾》】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