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会调查问卷(推荐6篇)
一、选择题
1.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A.广州
B.深圳)城市举办。
D.上海
C.南京
2.此届青奥会举办的时间是2014年(A.7月16日——7月28日C.9月16日——9月28日)。
B.8月16日——8月28日 D.10月16日——10月28日)。
D.梅利
3.此届青奥会的吉祥物的名字是(A.京京
B.砳砳
C.利奥
4.它是以(A.孔雀石)为创意源泉构造的。
B.雨花石
C.绿松石
D.兰纹石
5.今年青奥会的口号是(A.开路先锋)。
B.分享青春,共筑未来 D.激励一代人
C.让世界凝聚成一朵花
6.今年青奥会分为(A.26)个大项。
C.28
D.29
B.27
7.青奥会的英文简称是(A.IOC
B.YOG)。
C.IMO
D.IOI
二、简答题
1.你对此次青奥会的举办有什么看法或是建议?
1 人才的概念
何所谓人才?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德才兼备的人, 有才能的人”。教育部门、学校使用的人才概念是指经过中专及中专以上学校培养, 在德、智、体诸方面素质得到提高, 达到国家要求, 能够初步适应某项专门技能的人。人才预测部门使用的人才概念是指中专或中专以上学历者, 或者具有技术员或是相当技术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人才研究者使用的人才概念, 是指以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与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人。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人才解释:人才就是具有知识和能力, 能够创造性劳动, 并且在三个文明建设中作出贡献的人。
综上所述, 对人才的界定要考虑是否具有一定知识技能、是否能进行创作性劳动、是否能做出社会贡献。只有充分满足这三点, 才算是人才。
2 人才分类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对中国的人才进行了分类, 分别是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
党政人才是指在乡镇 (街道) 及乡镇以上党政、群团、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人民团体等工作的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指在各类企业经营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一般指在车间、科室以上工作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才是指在专业技术工作岗位上工作或具有专业技术职务 (资格) 在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 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 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 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 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 他们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 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活跃在农村, 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 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乡村劳动者。社会工作人才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 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3 人才发展环境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 环境也创造人。”由此可见, 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创造了更适合自己生活的环境, 反过来环境也影响了人, 人才更是如此。人才环境是指人才赖以生存、成长、发展的外部因素的总和。适宜的环境可以激励、促进人才的成长与发展, 恶劣的环境可以制约、阻碍人才的成长与发展。
从特征上来看, 人才发展环境具有外部性、相对性、多样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等特征。环境是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世界, 是外部条件、因素的总和。外部性是人才发展环境的本质特征。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 因而是个相对的概念, 环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 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中心事物的不同, 其指称的外部世界也不尽相同。多样性是指人才发展环境的多样性体现在以下机构方面, 首先, 从外部世界来看, 影响人才发展因素的内涵多种多样, 既包括硬环境, 也包括软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 也包括精神环境;既包括宏观环境, 也包括微观环境。其次, 人才环境的内容非常广泛,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科技、教育、地理环境等各个方面。再次, 从环境对人才的影响方式来看, 有单向影响, 也有多向影响, 有直接影响, 也有间接影响, 有深层影响, 也有浅层影响。动态性是人才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人才环境内部各个系统始终处于运动中。在人才成长发展的过程中, 环境总是在不断地发生作用, 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层次性是指人才环境是一个立体系统, 具有多个层面。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勒温的心理力场理论, 人才环境评价体系可分为基础层次、社交层次和最高层次, 相应地, 人才环境优化也可根据满足人才各层次需要的环境因素从多个方面来进行。
4 人才发展环境的构成
人才发展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构成包括多个维度。从人才成长发展与创造的角度来看, 最为密切相关的环境, 主要涉及事业环境、安居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策制度法治环境。
4.1 人才发展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人们的日常生产活动中重要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环境, 良好的自然环境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发展。自然环境对人才发展环境的影响也是长期的, 特别是地理位置, 便利的地理位置更有利于人才的发展。
4.2 人才发展的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影响人才发展的根本因素, 一般情况下,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才流动越高, 所谓“人往高处走, 水往地处流”。持续增长的经济环境, 会增加工作的机会, 吸引人才聚集。
4.3 人才发展的科技环境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依靠科技的发展。良好的科技平台吸引科技人才发展, 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繁荣的经济又吸引更多的人才,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4.4 人才发展的教育环境
接受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 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仅要接受学校教育, 还要接受社会的教育、父母的教育, 而且社会教育、几乎贯穿人的一生。所谓“知识改变命运”, 就是指良好的教育改变人的命运。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 必然培养更多的人才, 也会引起人才集聚。
4.5 人才发展的信息化环境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 信息化程度越高, 人们获取信息渠道越多, 接受的信息也就越多, 就越有利人才的发展。
4.6 人才发展的市场化环境
人才发展的市场化环境反应人才配置的市场化程度, 是衡量人才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建立公开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化环境是人才发展的需要。
4.7 人才发展的政策法治环境
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化, 离不开人才法治环境的保障。良好的政策制度法治环境, 赋予人才发展进程中各相关主体明确的权利义务, 提供人才工作科学发展基本依据, 为人才发展格局建构良好的秩序。对于一支人才队伍来说, 其能量的发挥不仅取决于人才个体的能量, 更取决于这支队伍是用一种怎样的制度组织起来的。好的人才加上好的制度才是生产力。表面看我们是面临着世界人才大战, 实际上在这场人才大战的背后还在进行着制度上的较量。
4.8 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
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支撑, 涉及到人才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培养优秀的人才, 优秀的人才也更趋向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发展。
5 H市K区人才发展环境的研究
5.1 K区人才发展环境的现状
通过座谈会和实体调研的方式, 了解K区人才发展环境的现状。目前K区人民政府很重视人才工作, 尽全力为人才创造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 但是K区人才发展环境依然难以满足人才的需求。K区整体的城市环境比邻近的广州要差一些, 广州发展不了的企业会迁到K来发展, 导致K的产业很乱。K的物质文化很难满足高层次人才的需要。K缺乏投资环境, 技术发展和技术引进都很缺乏。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尚未形成规模, 科研平台不多, 成熟的产业孵化器平台尚未建成。
5.2 K区人才发展环境现状的问卷结果分析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K区人才发展环境的现状, 课题组在实地调研过程发放了1264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1174份。分别向政府工作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组织人事人才发放了223份、448份、471份、122份, 有效数分别是219份、396份、437份、122份, 有效问卷占比是18.65%、33.73%、37.22%、10.39%。
问卷要求四类人才对K区的人才发展环境各级要素进行了评价。问卷统计结果表明, 政府工作人员在一级要素中对经济发展环境评价最高 (64.38%—评价“好”以上的比例) , 对K区人才发展的自然环境评价最低 (57.08%) ;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一级要素中评价最高的是经济环境 (54.04%) , 对K区的社会服务环境最不满意 (36.11%) ;专业技术人员在一级要素中对K区人才发展环境中评价最高的是经济环境 (67.73%) ;组织人事人才工作者对K区人才发展环境中评价最高也是经济环境 (68.85%) , 而对政策法治环境 (35.25%) 和教育环境 (35.25%) 最不满意。具体见图1。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各类人才中对K人才发展环境的评价是有明显差异的, 从整体上来看, 政府工作人员对各项环境的评价是较为满意的, 各项环境的评价没有很大的差异, 这就说明政府工作人员对自己在人才方面的工作比较的满意。近三年以来, K区的人才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 设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专门负责人才工作, 同时也出台了很多优惠的政策来吸引人才来到K区发展, 再以优质的人才服务工作留住人才在K区创业。在吸引高端人才来到K区来工作和创业方面, K区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所以政府工作者对K区人才发展环境的评价比其他人才都要高。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K区的人才发展环境的评价都不高, 是四类人才中对K区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最低的一类人才, 说明他们对K区的人才发展环境不是很满意, 特别是社会服务环境, 评价好以上的不到40%, 而社会服务环境这一项政府工作人员的评价好以上接近60%, 政府部门扮演着为社会服务的角色, 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自己觉得还不错, 可是被服务的对象企业经营管理者却很不满意, 这说明政府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满足社会的需求。政府部门需要在行政服务上多下功夫, 改善服务质量, 提高服务效益, 让社会满意。
从整体上来看, 专业技术人才对K区的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比企业经营管理者要高, 最令专业技术人才最不满意的也是社会服务环境, 这点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一样。如果说只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对K区的社会服务环境不满意, 也也可能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对社会服务的期望太高, 但是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有70.95%的被调查者对K区社会服务环境评价不是很满意, 占了被调查对象的一大部分。
组织人事人才工作者严格来说也是属于政府工作人员, 但他们是负责分管人事人才的工作人员, 所以把这类人才从政府工作人员中拿出来做问卷调研查。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组织人事人才对K区的经济环境的评价是最高, 接近70%。但组织人事人才对K区的政策法治环境和教育环境都不是很满意, 而且除了政府工作人员对这两项环境的评价较高以外, 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才对这两项环境都不算很满意, 这说明K区的政策法治环境和教育环境都有待改善。
1.贵企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方式:(Email或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贵企业现在从事会展领域的人员结构:
(1)硕士生______人本科生______人高职专科______人高中生______人高中以下______人
(2)高级职称以上______人中级职称______人
(3)证书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贵企业是如何设置会展岗位的(请填人数,可以一人多岗):
A.综合服务课()B.外联部()
C.招展部()D.策划部()
E.设计部()F.宣传部()
G.网络部()H.场馆部()
4.贵企业高职会展类毕业生的月收入:
A.1000-2000B.2000-3000C.3000元以上
5.贵企业对会展专业毕业生取得的证书有何要求(可多选):
A.有会展从业资格证B.有英语等级证书
C.有计算机等级证书D.其他________________
6.贵企业认为高职会展专业核心课程是(可多选):
A.会展营销B.会展策划C.网络会展运作
D.场馆管理E.展台设计F.其他_________
7.贵企业认为高职会展专业毕业生的核心技能应该是
A.会展营销B.会展策划C.网络会展运作
D.会展财务运作E.场馆管理F.展台设计
8.贵企业认为影响会展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可多选):
A.工作能力B.掌握的专业知识C.学生心态
D.个人外在条件
9.贵企业认为高职会展专业毕业生需要的素质是(可多选):
A.吃苦耐劳精神B.良好职业道德C.写作能力
D.语言表达能力E.组织协调能力F.其他______
10.贵企业能够接受实习时间(可多选):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10月11月12月
11.贵企业能够接受的连续实习时间(可多选):
A.3个月B.4个月C.5个月D.6个月E.7个月
F.8个月G.9个月
12.贵企业对现有高职会展专业毕业生技能熟练程度的评价(序号后写等级代表字母即可,A.熟练B.一般C.不熟练D.几乎不会):
(1)会展电话销售______(2)会展客户服务______
(3)商务谈判______(4)外语沟通______
(5)会展项目管理______(6)会展项目策划______
(7)会展危机处理______
13.贵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1.红线意识: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2.安全责任体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3.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双随机抽查机制:随机抽查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5.三个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
6.三个责任: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监管责任 7.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8.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9.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10.四个一律: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经济处罚;对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1.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12.五级五覆盖:省、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五级;“党政同责”全覆盖、“一岗双责”全覆盖、“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安委会主任”全覆盖、“向党委组织部门报送辖区内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全覆盖、“三个必须”,即:“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全覆盖
13.五落实五到位:落实“党政同责”要求,董事长、党组织书记、总经理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承担领导责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相应职责。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落实安全管理力量,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生产报告制度,定期向董事会、业绩考核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并向社会公示。
“五到位”: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14.隐患排查治理五到位: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15.监管执法“五个一批”:曝光一批重大安全隐患,惩治一批典型违法行为,通报一批黑名单,取缔一批非法违法企业,关闭一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16.2016年8方面重点工作:编制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科学谋划安全生产工作;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制度、技术和管理措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安,加强安全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加强职业健康工作,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17.2016年安全生产工作重点: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18.新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共7章114条。19.新职业病防治法施行时间:2011年12月31日。
20.新安全生产法十大亮点:
一、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安全发展;
二、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方针和工作机制;
三、落实“三个必须”,明确安全监管部门执法地位;
四、明确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安全生产职责;
五、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六、建立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制度;
七、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
八、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
九、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
十、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
21.安全生产月主题: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22.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时间:每年6月16日。23.安全生产举报投诉电话:12350.24.科技强安专项行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
25.生产安全事故通知直报系统启用时间:2016年1月1日。26.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安全风险等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27.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健全安全风险评估分级和事故隐患排查分级标准体系,全面排查评定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登记,建立实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实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
28.安全生产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库;如实记录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对生产经营单位实施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29.事故等级划分: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0.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是、做人要实。
31.四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32.四个全面: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发展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前进动力、以全面依法治国为制度保障、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组织基础。
贵单位:
您好!我们是某某专业本科学生,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了解贵单位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相关情
况,从而为自己在校期间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打好基础。本次调查的任何
信息仅用于学习和研究,我们会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对您提供的资
料我们将严格保密。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请问贵单位对电子商务人才有无需求?
A.有B.无(终止访问)
注:请被访者在相应的选项中打“√”或填写相应内容
一、企业基本资料
贵单位名称:
您的姓名:您的部门:担任的职务:您的联系电话:E-mail地址:
(请务必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方便我们进行回访)
二、企业基本情况
1、贵单位的所有制形式为:(单选)
□ 国有□ 集体□ 民营□ 外资□ 合资□ 股份制□其他
2、贵单位的类型为:(单选)
□制造业□ 混合型企业□ 旅游服务业□ 餐饮服务业□ 信息服务业□ 金融服务业□ 物流服务业□ 其他
3、贵单位是否是上市公司:(单选)
□ 是□ 不是
4、您认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目的主要包括: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交货期□密切与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的协调
□降低运作成本□开展新市场□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子商务在贵单位的商务活动中发挥着怎么样的功能?
□信息发布□信息共享□在线采购□在线销售□在线支付□其他____
6、贵单位是否有对员工进行电子商务培训?(单选)
□是□否
7、您所在企业是否有专人对电子商务系统进行维护、管理和规划?(单选)
□是□否
8、该方面的负责人在贵单位是什么级别?(单选)
□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普通员工
9、您对现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认识如何?
三、企业现有人才情况
1、贵单位现有人才构成:(填空题)
现有人才结构
总人数 学历结构 年龄结构
研究生学历人数 本科学历
人数
人数 大专学历 中专及以下
29岁以下 30-45岁 45岁以上 学历人数
2、总体上看,您认为贵单位现有管理类人才的胜任度如何:(单选)
□极不胜任□不太胜任□勉强胜任□比较胜任□非常胜任
3、您对贵单位管理类人才有哪些看法:(可多选)
□能力知识宽而不精□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不能很好的衔接□吃苦耐劳能力较差
□不愿从基层做起且缺乏主动性□心浮气躁、要求过高和对自身素质认识不够 □其它
4、是否有我院学生在贵单位就业:(单选)
□无 □有,表现如何
四、企业对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情况
1、上一贵单位录用的电子商务人才的学历要求为:(可多选)
□中专或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
2、上一贵单位对本科层次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数量:(单选)
□1—3人□4—6人□7—10人□更多人
3、贵单位过去的三年内对本科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变化趋势:(单选)
□上升□下降□无变化
4、贵单位招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倾向性岗位为:(单选)
□品牌经理/助理□特许加盟经理/助理□营运经理/督导□财务经理/助理 □店长/助理店长□电子信息化经理/助理□采购经理/助理
□仓储经理/助理□人事经理/助理□其他
5、贵单位对市面上“电子商务师”之类的资格认证的看法:(单选)
□ 含金量很高,能够反映出专业的能力
□ 能够帮助我们培养和选择相关层次的人才
□ 没有针对性,难以确定能够胜任特定的工作
□ 名不副实,没有反映出相应的专业能力
6、贵单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层次:(单选)
□高级(能制定策略并推动实施)□中级(在上级指导下工作并完成任务)□初级(能进行日常业务操作)□复合型(兼多学科知识和多种技能)
□其它(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_
7、贵单位解决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方法:(可多选)
□依托社会的人才市场招聘
□依托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解决方案来解决需求
□自己在工作中培养
□接受电子商务专业毕业企业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看法:
□能够胜任较高级的工作,表现出专业的水平
□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结构不合理,没有反映出业界的发展现实
□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工作能力比本科的毕业生实际能力更强
□职业定位不清晰,能力知识宽而不精
□各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差异太大,难以确定毕业生的能力特点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认为该专业开设哪些专业基础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选择5项并排序,只写英文字母)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
A.管理学 B.组织行为学 C.人力资源管理
D.管理信息系统 E.市场营销学 F.供应链管理
G.微观经济学 H.宏观经济学 I.经济法
J.会计学 K.SPSS统计软件 L.统计学
M.财务管理 N.财务会计 O.管理英语
P.生产运作与管理 Q.风险管理 R.企业战略管理
S.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 T.金融学 U.电子商务
V.您认为该专业需增加哪些专业基础课程(请根据贵单位工作需要填写):
9、你认为该专业开设哪些专业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选择5项并排序,只写英文字母)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
A.连锁经营管理 B.特许经营原理与实务 C.连锁经营信息系统
G.仓储与配送管理 H.连锁经营法律实务 I.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
J.市场调查与预测 K.商务谈判 L.创业学与商业计划
V.您认为该专业需增加哪些专业课程(请根据贵单位工作需要填写):
10、贵单位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选择5项并排序,只写英文字母)
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D.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 E.连锁企业品牌管理 F.连锁企业采购管理
A.专业知识 B.实践经验 C.心理素质 D.身体素质
E.思想品德 F.外语水平G.计算机水平H.持续学习能力
I.组织协调能力 J.人际交往能力K.适应能力 L.职业资质证书
M.您认为还需要的其他素质能力
11、贵单位对毕业生外语水平有哪些要求:(单选)
□三级□四级□六级□无要求
12、贵单位对毕业生计算机能力应达到:(单选)
□计算机应用初级□中级□计算机初级程序员
13、您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有何建议?
谢谢您的合作!
199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将“财务管理”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并把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定位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随后各高等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自身办学条件和学科结构调整的需要,纷纷申请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高等教育财务管理专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10年,已有530多所院校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在校本科生人数达20多万,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成为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普通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究竟如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资本市场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等企业经营环境变化,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适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的教学条件及教师素质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育行政部门应如何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方针、政策,提出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意见?这些都成为理论与实务界的热门话题,许多国内专家学者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探索。但国内目前专家学者大部分从某一个侧面探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且大部分是高校教师的所感所悟。还少有人对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系统的调研分析,从教师、学生与用人单位三维信息直观可见的角度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本科人才培养问题。为此,本文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
二、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有3个,即从事实际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财务管理专业本科高年级在校学生与近三年吸收财务管理专业的用人单位。根据3个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和我们的调查目的,我们设计了3份不同的调查问卷,即专任教师卷、学生卷与用人单位卷。3个调查问卷之间涉及的具体问题不尽相同,但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为了使问卷调查结果更具客观性、普遍性和可比性,调查问卷发放的区域范围覆盖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区域。对不同区域、层次、类型的普通高等学校的1000名专任教师,3000多名本科高年级学生与1000个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的教师与学生所在院校包括理工、农林、医药、财经、政法、师范、语文、综合、民族及其他共十大类型院校,其中既有“211院校”,也有非“211院校”。其中,政法类(0.3%)、语文类(1.2%)、医药类(0.4%)、民族类(0.8%)、其他(1.3%)五类院校中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太少,不具有代表性,在以后的分析中就忽略不计了。被调查教师与学生所在学校的详细分布情况参见表(1)。被调查的用人单位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等五大类,规模涵盖大、中、小型单位,具体用人单位分布情况参见表(2)。
(二)调查内容
教师问卷涉及到研究方向、有无交流经验、有无实践经验、培养目标、课程安排与课程结构、培养质量、专业教育存在问题等十个方面共10道题,具体问卷见附录1;学生问卷共涉及个人情况、专业选择、职业意愿、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与课程结构、教授授课、培养质量、个人情况评价、专业教育存在问题、深造愿望、希望就业单位性质等十多个方面共13道题目,具体问卷见附录2;用人单位问卷涉及单位分布、单位性质、单位规模、单位重视的质量、培养目标、毕业生质量评价及教育问题等15道题,具体问卷见附录3。
(三)调查方法
该问卷在编制过程中先参考了相关文献,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头脑风暴法将已有研究成果重新讨论,加入新的开放式问题,然后广泛征求了来自普通高等学校本类专业教师、学生与部分用人单位的意见,编制形成选项,在此基础上编制形成闭合式问卷初稿。问卷在正式实施前先经专家审核、后经部分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学生与用人单位试填写,在保证语言表述清晰无误的情况下定稿、实施。
(四)调查数据
本次问卷的调查规模较大,回收率较高。有982名专任教师,2898名本科高年级学生与926个用人单位寄回了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是:98.2%、96.6%、92.6%。我们对回收的有效问卷均进行了统一编码,然后聘请专人采用SAS9.2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最后再由专家组成员进行审核,保证将录入错误率降低至最低。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表中的百分比之和略大于或略小于100%是由剔除了部分无效问卷或者尾数四舍五入造成的。本报告所有图表所使用数据均来自本次调查报告的统计结果,在文字部分的数据参考了2000年以来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教育部相关统计资料以及教育部招生阳光工程指定网站的相关资料。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分析
(1)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都倾向于复合型人才。问卷调查显示,48.8%的专任教师、49.1%的本科学生和53.4%的用人单位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而33.5%的专任教师、37.3%的本科学生和16.1%的用人单位认为应该是高级专门人才。30.5%的用人单位选择了应用型人才而教师和学生分别为17.4%和13.5%。身处时代变革的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而言,已经意识到财务管理日益国际化的趋势早就对财务管理专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不仅能够从事传统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协调财务关系,而且要熟悉生产经营和金融、保险、证券、期货等方面的经济管理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在企业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项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详细数据见表(3)。(2)课程结构基本合理。对于目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结构,70.4%的专任教师认为基本合理,18.7%认为不太合理;65.7%的本科学生认为基本合理,19.8%认为不合理;用人单位认为基本合理的有52.2%,认为不太合理的有37.4%。但不同类型院校的专任教师和学生,以及不同性质用人单位对课程结构合理性的评价存在很大差异。如财经类院校的教师及学生对课程结构合理性的评价远高于其他院校,事业单位要比其他用人单位的评价更高。表(3)表明,从整体来看,三方对本专业课程结构合理性的评价都相对较高,有76.0%的教师和77.1%的学生以及56.0%的用人单位认为本专业课程结构是合理的(包括“非常合理”和“基本合理”);认为本专业课程结构“不太合理”的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分别是18.7%、19.8%和37.4%;仅有5.2%的教师、2.9%的学生和6.4%的用人单位认为本专业课程结构“很不合理”见表(4)。(3)最重要的5门专业课程。为了解和把握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各门专业课重要性的认识,我们要求被调查的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十四门课中选择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五门课。学生认为最重要的5门课程依次为:财务管理(87.6%)、税务与税制(79.1%)、财务会计(70.4%)、成本管理(61.9%)、会计电算化(56.1%)。而专任教师认为最重要的5门课程依次为:西方经济学(88.4%)、管理学(73.5%)、财务管理(63.9%)、财务会计(59.0%)、税务与税制(50.2%)。用人单位认为最重要的5门课为:财务管理(80.5%)、财务会计(75.1%)、会计电算化(71.6%)、财务管理实务与案例(65.7%)、税务与税制(52.0%)。学生和专任教师对最重要的5门专业课程的认识存在很大不同,用人单位和学生的结果较为相似。统计结果表明,十四门课中教师更注重基础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的经济学和管理学选择比例较高;而学生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专业课实用性更强,重视的是类似“财务管理”、“税务与税制”和“财务会计”等专业课,而对经济学、管理学选择比例较低;用人单位与学生类似,也比较看重实务见表(5)。
(二)培养质量因素分析
(1)教师、学生及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专任教师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多为肯定性评价。其中43.4%的专任教师认为培养质量较高,28.7%的专任教师认为培养质量一般。但对于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的专任教师的评价也略有不同,如“211院校”专任教师选择培养质量较高的比例高达54.9%。而非“211院校”的比例只有33.7%。学生对自我培养质量的评价也为肯定性评价。其中,44.6%的学生认为培养质量较高,30.6%的学生认为培养质量一般。但对于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的学生的评价也略有不同,如“211院校”的学生认为培养质量较高的比例高于平均值,为52.4%;而非“211院校”的比例仅为36.8%。用人单位对近年来招收的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中性评价,有58.6%的用人单位评价质量一般,有33.7%的用人单位评价质量较高。(2)学生对本类专业任课老师的评价。详细考察了学生对本类专业任课老师在学术水平、知识结构、敬业精神、教书育人、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六个方面的评价状况,采用五点量表的形式,“5”代表“很好”,“4”代表“较好”,“3”代表“一般”,“2”代表“较差”,“1”代表“很差”。有2834份问卷正确填写了该题。分析表明,学生本类专业任课老师知识结构的评价为4.23分,对是学术水平评分为4.20分,都略高于“较好”水平;评价最低的分别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分别为3.97分和3.94分,但也接近“较好”。从整体来看,学生对本类专业任课老师评价由高到低分别是知识结构、学术水平、敬业精神、教书育人、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见表(6)。(6)最被重视的质量因素。为了解和把握学生对各方面素质重要性的评价,我们要求被调查学生在“专业知识”、“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等14项中选择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五项。数据统计表明,十四项中选择比例最高的是“专业知识”,有74.3%的学生选择了该项;其次是“综合素质”,有71.4%的学生选择了该项;“交际能力”,排在第三,有68.56%的学生选择了该项,其后是“学习能力”,62.9%的学生选择了这一项;被选择最少的是“计算机理论与应用水平”和“数学知识”,只有2.3%和0.6%。但不同类型院校学生对一些质量因素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对教师而言,他们认为综合素质(79.1%)、创新能力(52.0%)、学习能力(51.6%)、专业知识(51.4%)、社会责任感(41.5%)是最值得重视的五个质量因素。其他质量因素选项的重视度和比例依次为:合作精神(38.7%)、知识结构(37.7%)、数学知识(35.7%)、实际工作能力(25.5%)、交际能力(24.4%)、专业技能(22.3%)、理论素养(17.1%)、外语实际应用能力(11.8%)和计算机理论与应用水平(11.1%)。对用人单位而言,它们最看重的是综合素质(85.3%)和实际工作能力(75.5%);其次是合作精神(65.2%)和专业知识(52.3%);最后是交际能力(50.2%)。而知识结构(6.7%)、理论素养(2.9%)和数学知识(1.8%)在用人单位看来略显不重要。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对各方面素质重要性的评价具体数据见表(7)。
(三)教师和用人单位学生的评价
我们考察了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其自己在综合素质、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状况。采用五点量表的形式,“5”代表“很好”,“4”代表“较好”,“3”代表“一般”,“2”代表“较差”,“1”代表“很差”。教师和学生分别有972份和2863份问卷按照要求填写了该题。分析表明,学生对自己评价最高的是学习能力,达到了3.97分,也就是接近“较好”,而得分最低的是外语水平,只有3.29分,也就是略微高于“一般”。从整体来看,学生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还是中等偏上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中,专业知识处于最高为4.08,其次是知识结构为3.82,而最低的为综合素质和外语水平,分别为3.47和3.60,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最高的是综合素质3.84,处于一般中的较高水平,但还未达到较好。最低的为创新能力和知识结构,分别为3.56和3.37。整体而言,三方评价结果都处于一般水平见表(8)。
(四)学生、专任教师及用人单位对专业教育的评价
为了了解和把握学生对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看法,我们要求被调查学生在“教师数量不足、教师质量不高、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经费不足、教学计划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数量过多、教学管理水平差、缺乏专业实习、忽视个性培养和缺乏案例教学”等十二项可能存在的问题中选择出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每个学生可以选择五项。共有2884位学生和980位专任教师以及920个用人单位按照问卷要求填写了该题。数据统计表明,学生在十二项问题中选择频率最高的是“教学方法单一”,有91.4%的学生选择了该项,其次是“教学计划不合理”,有62.9%的学生选择了该项;“忽视个性培养”排在第三;而专任教师和用人单位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缺乏专业实习”和“教学经费不足”;而用人单位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学经费不足和缺乏专业实习见表(9)。
(五)职业方向愿望
调查表明,被调查的57.1%的学生“愿意”把所学的专业作为未来的职业方向,28.6%的学生“很愿意”把所学的专业作为未来的职业方向,两者合计为85.7%;选择“无所谓”和“不愿意”的学生都占13.9%。因此从整体来看,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是认同的,愿意把所学的专业作为未来的职业方向。详细数据见表(10)。在2898个填写了是否准备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中,有828个学生准备报考硕士研究生,占总体的28.6%;有2070个学生不准备报考硕士研究生,占总体的71.4%。我们考察了学生未来就业希望去的单位性质。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列出了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自我创业和其他共八个选项,每个被调查的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三项。有2898份问卷按照要求进行了正确填写。总体来看,希望去国有企业工作的学生最多,占被调查总数的85.7%;其次是政府部门,占被调查总数的71.4%;希望去三资企业的学生占被调查总数的40.2%;自我创业和到民营企业工作的学生都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31.2%;希望去高等学校工作的比例最低,只有2.9%见表(11)。
四、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结论
本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培养目标转型存在困难。55.8%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48.6%的学生和39.1%的专任教师持相同意见。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和金融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学生和专任教师也完全认识到了这样的需求,那为什么这三方都一致认为教学中依然存在着目标定位不准确?原因是虽然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是正确的,但是实际教学中的培养还处在专用型人才培养。学校依据教育部的规定,培养的是高级专用人才,很少有学校去强调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已经转变。而这种目标的转变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师专业结构做出重大改变,如果没有学校的大力倡导,专任教师很难做出改变。(2)教学计划不合理。62.9%的学生和37.3%的专任教师和42.1%的用人单位认为,教学计划不合理是当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些院校还是只注重单一课程的开设,而忽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许多课程的内容有重复之处,甚至与会计专业课程一致。对于多数院校而言,课程的设计和安排是由教务部门管理的,而这些部门很少由专业知识全面的教师负责,而专任教师只关注自己教授的课程,很少关心整体课程体系,这就导致教学计划不合理的问题出现,从数据上来看,学生比教师更了解这一问题。(3)教学方法单一。91.4%的学生认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方法单一是当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们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还主要采用传统的言传式教学方法,就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摘抄记忆为辅助的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方法下,教学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思考,也没有质疑,有的只是死记硬背,所以死气沉沉、昏昏欲睡的课堂环境也就不足为奇。这种教学方法抹灭了学生的积极性,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有的只是课程中的数量分析,培养出的财务管理人才更像具备局部才能的专业型人才,而非企业所需的综合性财务管理人才。但是专任教师和用人单位对教学方法单一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6.7%、29.0%,并不像学生选择比例那么高;而教师和用人单位都对教学经费不足选择比例很高,这并非是独立事件。显然在教学手段单一和教学经费不足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这种联系对老师而言是想采取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等双向互动手段,但是在教学经费上不可能实现;对学生而言就是教师只采用传统的言传式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单从教师角度考虑,在上课时多加入一些提问、互动还是可能在不改变经费的前提下改善现状。但是对部分年长的教师而言,讲授许多年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形成一种机械化模式,没有外部的压力,他们就倾向去维持原状;对年轻教师可能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但是缺乏对学生的了解,效果也不是很理想。(4)案例教学相对缺乏,且效果有待提高。54.3%的学生、40.5%的专任教师和42.5%的用人单位认为,在当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案例教学。那为何学生、教师及用人单位都早已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却不增加案例教学的比例?原因:一是案例教学课时比例不合理。与国外著名商学院相比,以哈佛商学院为例,90%的课程为案例教学;在学时方面,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仅占总学时的7%,其余都用于案例教学。而国内高校案例教学仅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务处在学时安排上所占学时比例很小,有的高校甚至没有案例教学,这样的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二是案例库源供应不足,质量欠缺。适合本科生学习的案例与市面上出售的案例书有所不同,它首先应包括对相关财务管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解,其次才是具体案例;而具体案例的选择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出发,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应该引入过于复杂的案例,过于复杂的案例不仅起不到教学作用还会给学生带来挫败感;案例的选择还应具有典型性,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的案例需要教师相当大的精力去寻找,耗时也较长,是案例教学实施的重大困难。三是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想要很好的实施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对案例的基本原理、内容结构、实际意义做少而精的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要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教师要怎样引导学生进入讨论,学生可能提出什么问题,如何调动起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是个人单独发言还是分组发言,如何分配时间;真正的案例教学课是不存在正确答案的,学生的许多问题和想法是教师很难预测到的,上课时教师要马上做出正确的引导和解答。这些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是相当高的,不仅要有很深的知识储备,而且要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单位工作经验,这样高素质的教师相对于众多的学生而言,还是很欠缺的。而学生众多和教师质量不高这两大问题也在本次调研中加以证实,分别有14.3%的学生、38.5%的专任教师和18.8%的用人单位认为人才培养中存在学生数量过多问题;分别有11.4%的学生、34.8%的专任教师和47.6%的用人单位认为教师质量不高。(5)学生缺乏专业实习,动手能力较差。有67.3%的用人单位认为缺乏专业实习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40.9%的学生和55.6%的专任教师持相同观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单位实习上面临很多困难。首先是用人单位的财务工作一般不愿意接受实习生。因为财务工作对单位而言相对较为重要,需要很高的稳定性,而且还可能涉及到商业秘密等问题,所以财务工作本身的实习机会较少。其次是就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学校很少联合企业办学或推荐实习,这就要求学生个人去寻找单位实习,这对学生而言还是比较困难。
(二)对策建议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确定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培养目标。确定行之有效的培养目标是实施培养行为的前提。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总体上应该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接轨,与经济发展的接轨,应该保障人才的培养质量。首先,从人才定位来看,目前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正在向大众化教育转移,培养目标定位在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知识全面的复合人才,与此相应,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是财务管理复合人才,而非传统的财务管理高级专门人才;而研究生、博士生以及社会后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以开展企业管理活动、具有会计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管理和会计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调研、职业判断和发展潜能的财务管理高级人才。其次,从职业岗位定位来看,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层次、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岗位定位应是本专业的学生能在工商、金融证券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而研究生、博士生以及社会后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应是能在企业等相关单位从事较为复杂的财务管理实务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总之,我们认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富有创造性,对未来复杂多变的企业管理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工商、金融企业、单位从事内部经营和管理决策的工商管理学科复合型专门人才。(2)增加教学经费,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学校可以通过经费申请和联系企业家资助来增加教学经费,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学设备和建立教学实验室,从而建立信息技术与课程、课堂整合的师生互动的网络平台。以上设备和实验室都仅是“硬件部分”,“软件部分”还要求教师提高媒体课程的制作水平,提高课程教学设计的艺术性和互动性,创建案例库和实验材料等。在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中,要求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注重理论与实际案例的结合,选编和设计的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启发性、针对性、综合性和合适的案例梯度,紧密联系教学的内容和目的。案例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案例库日臻成熟完善。建立互动网络平台可以让师生在课外加强交流,学生提问,教师答疑,或者是对一些财经新闻加以讨论,各抒己见,同学之间可以分享知识,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修改教学计划,突显财务管理专业特点。由学校倡导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目标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计划和体系。由相关专业的教师共同讨论来建立四段式的教学计划,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课四个阶段;同时建立包含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和金融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区别于金融专业、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要充分考虑到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重复授课,以及加大案例教学课时,突显财务管理专业特点。(4)改善教师结构,提高教师质量和加强教师考核。为了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过硬的师资是关键。学校要改善教师的学科、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聘请各研究方向的优秀教师,使得完整的教学体系得以实施;鼓励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业进行调研和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会计师等专业资格证书考试,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提供教师去知名大学培训的机会,不仅可以提高专业素养而且可以汲取他们的授课方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要加强教学考核,使学生对教师的评估不成为走形式的过场,而是成为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方向。(5)加强产学研结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能。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需求。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需求日新月异,远比学术理论的发展变化快,这就要求财务管理教育必须面向企业实际需要,探索出一条能够快速与企业需求衔接的培养渠道。校内的教学内容多为高度抽象的,具有普遍性的概念、原理、方法,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于实际对在校学生而言还是存在很大的困难。为了提高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能力,学校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建立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基地,使实习基地在接纳能力、在业务范围、业务量以及业务的复杂程度上全方位地能满足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要求。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将适应上的问题和障碍在实习过程中加以解决,形成学校到企业的良好过度。为规范这种校企结合办学,双方应签署建立专业实习基地的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职责,聘请具有专业理论素养又同时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专业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以保证实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秀英:《课程体系的构建》,《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第6期。
[2]王艳茹:《论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第四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
[3]任翠玉:《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亟待加强》,《财会信报》2006年4月24日。
[4]车嘉丽:《基于管理信息化环境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年第7期。
[5]葛文雷、吴丽贤、常珊珊:《财务管理人才建设的市场需求分析与培养设想》,《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
[6]杨丽娟、高淑东:《关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及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
【人才会调查问卷】推荐阅读:
人才培养质量调查问卷01-09
人才测评调查报告01-13
县高技能人才状况调查报告09-19
金融市场人才需求调查报告09-30
模具专业人才市场调查报告11-27
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调查与思考09-24
2024年文秘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06-11
关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的社会调查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