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数据素养提升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教师数据素养提升(通用8篇)

中学教师数据素养提升 篇1

目: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作者姓名:张

位:湖北潜江文昌中学 职

务:化学教研组长

通讯地址:湖北省潜江市师范路33号 邮政编码:433100 电

话:*** 邮

箱:1143314574@qq.com

个人简介:张莉,女,43岁。1992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化学教育专业。现任职于湖北潜江文昌高级中学,担任化学教研组长及年级主任,市骨干教师,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会员,中国化学学会会员,多次获得市“高考先进工作者”、“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市优秀班主任”称号,有十余篇文章在《湖北中小学实验室》、《中学生数理化》、《中学生理化报》、《化学学习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湖北潜江文昌中学

张 莉(433100)

摘要: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从新时期化学课改对化学教师的要求出发,以化学教师素养的形成过程为基础,探讨了化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策略,旨在提升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专业素养

教学反思

职后教育

科研能力

所谓素养,是指决定个人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内在特质。专业素养即指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是否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及态度、个性等涉及信奉价值的个性心理特征之和。

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指:思想道德素养、教育教学技能、专业知识水平及科研能力等。而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则是:第一要有系统的化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二要有过硬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第三要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第四要掌握教育规律、树立教育理念;第五要有专业教学技能,即能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哲学等知识和原理,在能力方面,能进行高水平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第六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形成阶段

有关教师发展阶段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后流行于欧美,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进行了研究。已有的研究大致可归为五类:职业生命周期研究框架;心里发展研究框架;教师社会化研究框架;“关注”研究框架;综合研究框架。

我国教育专家根据教师职业生命周期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准备期——优秀的、高素质的师范院校学生。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兴趣广泛,善于交流,勤奋钻研,和蔼可亲,而这些素质,应该是在学生期就有所表现的,他们都勤奋好学,成绩优秀,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知识丰富,这样的毕业生走上讲台,自然会缩短适应期,迅速走向成熟。

适应期(1-3年)——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肯钻研,善学习。

适应期是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其特点是:(1)教育教学的实践能 力初步形成,对专业课程有基本的了解。(2)工作态度认真,每一节课都有严谨的教案,备考参考大量的资料,注重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3)对教案教学关注的多,对学生的学情和心里关注的少。(4)课堂缺乏应变能力,比如学生会的问题不是他期望的答案时不给予评价和讲解就回到自己的主题上。

发展期(5-8年)——教学能力快速提高,逐步走向成熟

特点是(1)、对自己的职业新鲜感开始减弱,对工作的激情和情感投入降低。(2)教育教学熟练化经验化,对教材和学生了如指掌。(3)、素质全面,工作效率高。(4)封闭心态,不愿意尝试新的东西,根据经验去工作。(5)、教改意识不足,科研能力欠缺,教学中不善于发现问题,出现问题也是找客观原因。

成熟期(10-15年)——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技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特点是:(1)、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够承担各种复杂的教学任务,是教学领域的中坚力量。(2)、科研能力增强,能独立承担各项科研任务且有一定的成果。(3)、开始出现分化,有的转向成为教育教学的管理者,有的继续在自己的教学领域里专研,力求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也有一些教师满足于现状,停步在“骨干教师”的称号上。

创造期(15年以上)——教育专家型。

特点是:(1)积累了丰富的成功体验,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有独立的思考和创造性的见解.。(2)他们不仅教学成绩突出,而且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他们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教研中解决问题,注重教学研究共同发展。(3)、他们师德高尚,理念成熟,思想超前,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主张师生平等交流。

二、化学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必要性及新课改对化学教师的要求

首先,学生在学习化学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缺乏。我们在学习浓硫酸的性质时,老师说浓硫酸有脱水性,可灼伤皮肤,有些犯罪分子对别人泼浓硫酸,导致别人毁容,有些同学就私藏浓硫酸,准备对某个同学打击报复。在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有些同学就偷偷从实验室将钠带出,在教室里搞恶作剧,„„这说明学生的人文素养低下,需要我们教师用自己的人文精神、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其次,中学化学教师的现状有待提升。从知识层面来说,部分化学教师知识面窄,知识陈旧,跨学科知识缺乏,对于化学前沿知识了解甚少,很多地区新教材中

“化学与技术”、“纳米技术”、“功能材料”等 内容无人上,或是采用让学生自 3 学的方式;从理念上来说,部分教师受高考的影响,重内容轻能力,忽视化学实验的教学,演示实验基本不做,靠背实验得分,导致学生部认识仪器,不会观察现象,不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出现高分低能;从教学技能层面说,只有部分青年教师能自觉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有少数教师会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只有在上公开课时。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也甚少,更不会自觉的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科研方面,部分教师由于平时工作繁忙而没有科研意识,即使有也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课题和无人知道而放弃;职业理想方面,由于教师的工作强度大报酬低,特别是化学教师,还要涉及实验的准备和研究,再加上有些实验的毒性,使得很多老师不安心教学,把教学只是作为一个谋生的手段,一有机会就渴望跳槽。以上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教师素养的提升,也制约了教育的发展。

为加快课改步伐,确保课改成功,提高教育质量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种素质:一是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上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要多样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要有精湛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化学课改的宗旨是: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形成科学世界观,而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分支,以实验为基础和载体,因此实验基本技能是化学教师的一项重要素质,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能从教学好生活中发现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并能设计相关的实验加以验证和解释。三是能熟练的整合教材。新旧教材在编排体现,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方法等都有很大的区别,一个优秀的教师要能够恰当地掌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四是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不仅可提高课堂效率,还能避免有毒实验造成的污染,例如一些微观概念(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电子云、化学键),教学可采用电脑模拟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氯气和硫化氢的制备和性质检验实验也可采用电脑模拟,既可避免污染,又增强视觉的感官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五是要有科研创新意识。做“研究型”教师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立志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学习研究,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没有科研的教学是不完整的,只有 4 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三、提升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应对策略。

(一)从教师自身来说:

1、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热爱学生,树立成为名师,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因为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要有了这个目标,在教学中就会不断地去钻研教材教法,研究学生,研究课题,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缩短适应期,迅速走向成熟。

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在思想上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以适应课改的要求。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由应试教育转向为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应树立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的观念,在教学理论和目标上由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摒弃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的传统观念,从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发挥化学学科的独特优势,做一个化学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实践者和同行者。

3、加强化学实验基本功和实验基本技能。

实验基本功和基本技能是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要学习和研究化学就必须进行实验,学习化学的过程就是探究物质性质、结构和变化的过程,只有能熟练运用实验的手段才能学好化学,提高科学素养。因此家,化学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实验基本功和技能,在教学中重视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4、加强业务学习,在教学中向同行学习,向专家学习。

(1)结合课例,同事互助指导。学校内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和指导,不仅能解决主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某些瑕疵,也能促进其他各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能引发教学艺术切磋和教学研究,长此以往还可以促进研讨与培训一体化的校本发展机制。

(2)借助于课例的专业引领。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怎样的专业指导对教师的帮助最大?统计结果显示:选择最多的是:a、课改专家与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b、身边经验丰富教师在教材教法方面的指导;c、同事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的切磋交流。这说明教师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

5、加强教学反思,用“反思”作助推剂,促进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

“实践+反思=成长”这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因此我们不仅要会“实践”,更要注重“反思”,利用札记、论文、课题研究,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形式对各种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更新、修订、充实、完善教学方案和调控教学进程,通过“实践和反思”更新我们的教学思想和观念,优化我们的教学行为,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形成。

6、加强职后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

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知识量日益增长,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在这种新形势下,教师要不断地更新和补充知识。要想成为“学者型”和“专家型”的教师,就必须要加强职后的学习,树立终生学习和终生教育的观念。

(二)从学校或教育主管单位来说

1、加强对新教师的上岗培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建立一个适合新教师快速成长的良好机制,作为一名刚出校门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新的工作岗位充满着无限的期待,渴望能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他们态度认真,热忱高,但经验不足,因此,学校首先要激发他们目标意识,保护他们的工作热忱,为他们指派业务老师,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笔记,教学反思后记,并与组织新教师教学能力竞赛等活动,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2、积极实施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以“教研组”或“学科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共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又以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明确教学目标,更充分地挖掘和扩充课程资源,更好地选择教法。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教师可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增添教学内容,形成特色教案。

3、培养教师科研创新能力。

学校要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思想,做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的作用。应制定一些鼓励性的政策,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比如制定“特级教师”“骨干教师”“首席教师”的评选细则和奖励细则,只要每位教师都具有争当“骨干”“带头人”“首席”的意识,就能全面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4、加大投入。某些教育措施和政策的落实,是需要资金作保障的。比如现 6 代教学设备的配置,教师的培训、考察,各种活动的开展,各项奖励制度的落实„„无一不以资金作保障。学校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应该努力营造一个相互激励、相互支持的教学教研氛围,建立健全各种制度,鼓励教师快速提升专业素养,迅速成长,多长骨干教师和专家型教师,这样学习才能得以稳定的发展。

四、结语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关注教师的成长即是关注教育的未来和发展,因此教师的培养应作为教育主管单位的一项重要工程。只要领导重视,教师自身努力,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就会进入一个优化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1)张晓波

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

新思考,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2010.11.29

(2)李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论》

东北师范大学,2002.7

(3)殷凤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及诊断路径分析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年03期

(4)陆建源

新课改对中学化学教师应强化的五大意识

试教通讯,人教出版社

2006.11(总第25期)

(5)吴江明

丁茂山

中学化学教师素养的调查

中学教师数据素养提升 篇2

一、语文教师应树立高尚的理想。

流沙河的诗歌 《理想》 中说“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理想是人们内在的精神脊梁,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理想不仅可以鞭策自己努力前行,也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语文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文学素养也是衡量其教学水平的基本准则。文学作为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情感工具,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人们。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等经典名句,常在迷茫中给世人以警醒,中学语文教师应熟练掌握并运用好这类素养,传承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语文教师应有渊博的教学智慧。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习性,怎样才能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中展现出独特的教学风格呢?余映潮的《致语文教师》 中,第一辑就对语文教师提出应练好的四项基本功:

(一) 练好研读教材的基本功。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教学工具,语文教师应掌握好对语文教材的理解与渗透,教材就像渔夫手中的鱼网,即使鱼网错落有致,不去仔细考量对它的使用技巧,那么呈现在你面前的就只是一张“网”而已。语文教师应在课余时间对教材深入细致的研读,悟出其中的奥妙,减少对教参的依赖,形成自己快速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 练好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手法的基本功。

余映潮认为语文教学中 “教什么”与“怎样教”同等重要。而近些年伴随着考试内容的愈加明确,许多教师早已成为“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执行者,“教什么”的问题也越来越不如 “ 怎样教” 更加显著。“怎样教”成为了同一内容下,语文教师不同教学方式的评价。如讲戴望舒的诗歌 《雨巷》 时,语文教师可以制作PPT,播放带有深巷的背景图片及耐人回味的背景音乐,找一两个朗读较好的学生配乐朗诵。使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雨巷姑娘、油纸伞等意象,形成一幅唯美和谐的画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思路可以始终保持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三) 练好作文指导教学的基本功。

中学语文习作是学生积累的最佳时段,语文教师应对作文教学加以重视。在课上课下引导学生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如阅读时摘抄好词好句、课前演讲、每日读报、每周名句赏析等。这种目的性明确的活动长期坚持有助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

(四) 练好科学地指导学生复习应考的基本功。

中考、高考的压力使学生与教师长期陷入苦闷的“题海战术”当中,中学语文学习是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师应对考试制定有效的管理方式。余映潮提出三个要点使教师具有指导学生复习应考的本领:“1.如何精于考点提炼。2.如何善于训练指导。3.如何巧于计划安排。”从而科学的指导学生备战,带离学生脱逃“题海战术”。

四、语文教师应有积极向上的形象。

语文教师与其他教师相比,因具备良好的文学底蕴所述语言应该更加生动形象,话语谈吐文明,是语文教师的标志。语文教师还要有得体的行为,如站姿、坐姿、微表情、身体语言等。语文教师温柔、善良、富有爱心的性格会受到学生们的好评。

五、语文教师应有健康的身心状态。

鞠献利 《教师素质论》 中引用毛泽东所著 《体育之研究》 谈道:“又尝闻之,精神身体不能并完,用思想之人每歉于体,而体魄蛮健者多缺于思。其说亦谬。”教师特定的工作特点需要教师平时应养成营养膳食、锻炼身体、适度用脑、注意卫生等习惯。另外,心理素质高也是教师心理承受能力强的表现。对于许多学生眼中语文不用认真学也可以得高分的情况,语文教师应循序善诱引导学生,顽强的毅力是语文教师健康心理的表现之一。

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篇3

【摘要】当前,老师的专业成长已然成了教育界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同时老师的专业成长又与其专业素养的提升具有异常紧密的联系。纵使如此,但是我国仍然有较多中学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存在些许不足,比方说教学方法未曾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专业素养低下等,此类不足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学语文老师专业素养现状,并给出了诸多策略,以更好地促进中学老师专业素养的有序提升。

【关键词】中学 语文老师 专业素养 问题 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方略与探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为“〔2015〕JKGHYB-0590”。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96-01

伴随经济的迅猛前进、中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社会及国民给予教育的重视度也进一步增多。就目前来看,中学语文老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已然成了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得以有序提升的关键所在。正因为如此,所以各中学理应给予老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应有的关注,并从本校及老师实际情况着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用一系列恰当的策略,革新老师教学理念,强化其教学能力,进而实现提升其专业素养的目标。

一、中学语文老师专业素养现状

(一)教学方法未曾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毋庸置疑,老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对于语文教学方法的落实具有决定性作用。近些年来,鉴于新课改理念落实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中学语文教学思想及教学理念也出现了特别大的变化。就实际教学而言,尽管绝大部分中学所选用的教材均为新版教材,然而任教老师所持有的教学理念、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却特别落后。某些老师仍然倾向于选用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法进行中学语文知识的传授,根本没办法较好地拓宽及深化语文知识,如此,其教学质量、自身专业素养自然不可能取得相应的提升。

(二)语文老师专业素养较低

众所周知,语文系其他学科教学得以有序开展的必要前提及可靠保障。鉴于此,所以中学语文老师理应具备高超的专业素养、极高的语言表达水平及科学的教学理念。惟有如此,其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然而现在许多老师却依然抱有“惟我独尊”的想法,教学过程中选用“满堂灌”式教学法实施语文知识的传授,过分注重知识的积累,无视知识的运用,最终便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情况出现。此外,部分老师甚至还存在如下不足:其一,知识面狭窄;其二,基本功不扎实;其三,知识老旧等。诸如此类问题存在不但会给学生创新思维的塑造带来诸多阻碍,同时亦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理应给予语文老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充分的关注。

二、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探究

曾有问卷调查显示,最受中学生欢迎的优秀语文老师应具备的素养集中表现为十类:善于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文学底蕴深厚、重视学生参与、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教学方法时有创新、言语幽默、很好调动课堂气氛、重视学科交叉渗透、关爱学生。当然,这是学生眼中的老师,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革新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改在语文教学中的有序落实,老师的教育观及学生的学习观均出现了特别大的改变。新课改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即推行人性化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综合性人才。由于新课改对老师的工作理念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我们各学校理应站在专业的立场上,拟定独具特色的教育观,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与进步。再者,大家都知道:教学理念系老师教学的指南针与路标,它可以为老师的教学及前进指明方向。因此老师们理应自如下几方面着手,对自身教学理念展开塑造及优化:①以促进自身教学效率有序提升为目标,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②以推动学生及自身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③以正确价值理念为引导,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等。

(二)强化心理健康培训

由于教和学均属于心理活动,同时教学工作理应心理学化,因此一名出色的中学语文老师理应具备健康的心理。正因为如此,所以各中小学理应选用恰当的方式,以确保老师们心理的健康。具体而言,我们可选用的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定期组织心理健康培训,促进本校教育工作者不良心理的转变;第二,不定期邀请心理学专业人士来学校授课,为老师们健康心理的塑造增砖添瓦;第三,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心理咨询平台。

(三)健全教学评估体系

在实际生活中,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均存在对教学评估工作不重视的现象,如此势必会造成老师教学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的情况出现。创建教学评估体系系对老师教学价值的一种评判,并且良好的教学评估体系不仅能够给予优秀、认真工作的老师相应的肯定,并且能够给不思进取的老师一定的压力,进而促使其主动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所以各中小学理应创建健全的教学评估体系,力求为自身语文老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奠定牢固的基础。

(四)推行教育人事体系改革

近年来,鉴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前进,国民的生活水平、工资水平也有了较高程度的提升,然而中小学老师的待遇却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在经济飞速前进的当下,老师工资不理想不仅造成了部分优秀教学人才的流失,同时也给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为了确保自身教学质量的有序提升,各中小学理应在为老师提供相对优渥待遇的前提下,推行教育人事体系改革,引进出色教学人才,以更好地促进自身老师团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老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对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序提升具非常关键的作用,加之怎样促进中学语文老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已然成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理应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主动创新,敢于拼搏,在持续学习、探究中提升语文老师专业素养,进而为学生的成长、成材打下有利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可闻.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之我见[J].现代教育科学,2015(04).

[2]梁玉兰.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11).

教师个人素养提升计划 篇4

个人素质提升计划

张鲁本斋小学 杜长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升入,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业务及文化素养。为了使自己有更多的知识和业务储备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

一、首先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正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掌握知识已成为人们生存的先决条件,从而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教育模式和教育结构。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如何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已成为教学改革非常迫切而又重要的课题,这无疑对处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而我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本着奉献为先,学习为先的原则,在思想上首先要做一个乐于奉献,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新时代的教师。要把爱学生、爱工作、爱学习当作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把被动地接受各种活动竞赛变成主动参与到过程中,享受成长的乐趣。有人说教师的工作是一份良心活,对此,我深表赞同。因为这份工作面对的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而是活泼可爱、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理想并且还没有定型的孩子。我不赞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说法,因为老师也是平凡的人,他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但老师一定要有师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不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遇到了你而留下任何遗憾。

三、不断提高个人素质

古人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简而概之,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所以,我要在教育教学上,不断提高个人的素质。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为了进一步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给自己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1、多读书,勤做笔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

知识在于积累,“厚积而薄发”是一位人民教师应有的素养。坚持每学期认真研读两本教学理论专著,平时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类杂志,并认真做好摘记,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并在总结和反思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文化修养。

2、虚心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大家学习。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做创新型的教师。

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做到“三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做好班主任工作。特别是在教学设计方面认真钻研,对教材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好反思记录,争取一学期下来能有一篇质量较高的反思和教学设计。以此争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努力抓好德育教育。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将对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进行德育教育,尽快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逐步转变一些学生的现存问题。我希望生活在我的班级中的孩子是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的人。

小学数学教师的素养提升 篇5

一、关于数学专业素养的认识。

1、怎样理解素养?

※素养是后天形成的。

※素养是可以培养的。

※素养是多层次的※素养是有综合性的。

2、素养和素质的区别。

二、提升数学专业素养的必要性。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不仅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质量,而且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只有具有深厚专业素养,教师才能带领学生进行深入浅出,触类旁通的学习。

三、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具体要求。

从知识角度看 数学思想方法

从能力角度看 数学知识积淀

从思想观念角度看 数学学科技能

数学价值态度

数学教育智慧

四、数学教师主要专业素养的提升

1、要关注数学基础与专业知识

能——(前提与基础)

要掌握一定教育科学理论

要掌握丰富而深刻的数学思想

要提升自己的解题技能

2、数学教师要有一种阳光心态

想——(心态与兴趣)

以积极和热忱的心态对待生活

以欣赏和感恩的心态对待社会

以全力以赴的心态来对待工作

3、要提升教育教学实践水平

会——(技巧与艺术)

提升自己教学设计能力

提升自己的评课能力

提升教师素养 打造精品课堂 篇6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面对的是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无庸臵疑,教师是课程改革的落实者,课程改革的主导者,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保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深的教育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系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我校积搭建平台,让学校成为教师素养提升的主阵地,使教师在教育理念、师德修养、业务素质、教学水平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一、科学管理,精细落实围绕文教体局关于《》的文件精神核心,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主抓——教研组落实——教师实施的教学网络,制定了《提升教师素养 打造精品课堂》实施方案,制定了本次活动的详细内容、考评等相关制度,一、理念提升 为教师成长导航

思想决定行动,二、活动引领 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三、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要求,抓好常态课堂的管理与督促,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本学期,市二小紧紧围绕打造‚高校课堂‛这一主题,落实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要求,抓好常态课堂的管理与督促,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一、新学期一开始,学校就制定了打造高校课堂的详细方案,开展高效课堂理论学习。学校給每个教研组下发了《高效课堂22条》《高效课堂的经典细节》《高效课堂的基本标准》三份资料,各组在教研组长的精心组织下,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对照反思,提高认识。从而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二、开展大规模的常态课听课教学活动。从9月7日起,学校领导分成4组,即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综合组。各组在校长的带领下,不打招呼,随时进入课堂调研指导。这次活动,在上学期达标课的基础上,从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开始。要求每位教师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把话说‚通‛、把话说‚活‛、把话说‚准‛、把话说‚趣‛、把话说‚美‛。让课堂充满思辨和灵性,演绎常态精彩课堂。课后,听课组成员及时反馈,对教师的课堂形式、课堂流程、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及时评价,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高效课堂真正落到实处。

此项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校教师驾驭教材、把握教材、研读教材的能力,使常态课堂更加高效。

教师业务素养包括哪些?(2010-07-17 17:20:29)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张玲老师 教师业务素养包括哪些?

1、道德素养:忠诚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维护集体;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去从事教育工作。教师要像太阳,照亮别人,并发出灿烂的光辉。

2、知识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给学生一碗水,自己不但要有一桶水,更要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

3、能力素养:全面掌握并处理教材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造能力;自修能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知识不能改变命运,只有能力才能改变命运。

4、心理素养:有健康的心态;有完整的人格;没有心理障碍。教师要有一颗平和的、积极的、向上的心去面对自己的学生。

5、身体素养: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工作的本钱。

民富园小学变革教师培训模式实现跨越发展

作为东部蒸蒸日上的品牌学校,民富园小学全校师生不断开拓创新,在教育教学领域内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江苏省三星级实验小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SD(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项目示范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国家级节能减排示范学校,中国特色教育项目学校、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红旗大队、徐州市模范学校,一个个荣誉见证了学校

发展的历程。

学校领导深知,学校教育最基础的工程,就是教师的培训工程。今天的成功,变革教师是关键,而变革教师的关键是变革培训。民富园小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构建和完善以校为本的学习型组织,让广大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引领教师成长、成熟、成功。因此,在教师培训上,学校打破传统的传递式培训,多渠道立体式的四维师资培训体系已经在学校形成,树立‚以人为本,全面谐调,可持续发展‛办学理

念。

走出国门

西方教育理念有机融合

陈桂云校长远赴英国学习考察,在英期间,她通过关于英国教育体系、教育改革、教学内容的讲座及具体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的分析,特别是通过实际课堂教学观摩,零距离亲身体验了英国学校教学的环境及方法,了解了英国基础教育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技能。回国之后对全校教师做了英国归来化发展的专题讲座,使每一位教师深受启发。

为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整体素质,了解国外英语教学的先进手段和科学方法,体验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促进学校英语教学改革,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两名英语教师分赴英国、澳大利亚学习培训,培训教师珍惜宝贵学习机会,认真听讲,踊跃提问,深入了解英国教育现状。回国之后每位教师都作了学习汇报,使全体教师都有了学习的机会。

走南闯北

全面领略先进教改理念

华东师范大学一直走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具有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为广大教师搭建的一个学习的平台,华师大根据教师任课和专业特点从班主任教育、语文教学、数学教学、英语教学四方面,分期分批对民富园小学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学校这一重大举措将有效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为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发展起到有力推动作用。近年来学校分期分批组织教师赴青岛胶州向阳实验小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南京北京西路小学、游府西街小学等学校参观学习,使教师开拓了

视野,增长了见识。

走出校门

汲取优秀经验学以致用

教师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每年、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教师到周围一些学校交流学习,两区一县交流活动、三区一县联谊活动、一帮一结对共建等活动使教师们走出学校,与本市的一些名师交流学习,汲取优秀教学经验,运用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做到学以致用。

立足本校

校本培训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注重职前职后教育的衔接,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调整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结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制定三年个人发展规划,学校对其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考核,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学校邀请各方面专家,来校进行计算机、教育现代化技能、教科研课题、小学生校园伤害事件处理办法等培训,拓宽教师的学科视野,丰富教师的学科知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培训效果显著,为民富园小学的腾飞打下坚实基础。乔磊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打造魅力历史教学

实施有效教学 打造精品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是教育界的热点问题,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主阵地,有效教学的提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决战课堂,不上无效课、低效课,以上有效课为起点,努力争上高效课。有效教学的实施,给我们一线的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作为一线的教师,对实施有效教学有以下思考。课堂教学分为两大块进行有效性评价,第一个方面是学生学习的状态,第二个方面是教师的授课状态,两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实施有效教学的评价,所以,必须通过有效课堂的推进,打造精品课堂,向每堂课要质量,求效益。

一、从学生的学习状态评价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注重个体差异。高效的课堂,要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接受知识;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如何;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形式与效果;要看学生的思维量与思维水平如何。简言之,学生的学习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是评价课堂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决定课的无效、有效、高效。

二、从教师的授课状态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有效教学的实施水平。要实施有效教学,最根本的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就要避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单向独白式讲授。课堂教学必须打破陈旧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像文艺界的‚导演‛,体育界的‚教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像主持人一样,引导要恰到好处。教师讲授的内容要精选、讲授的角度要精当、讲授的时间要精准、讲授要注重语言艺术、讲授要充满激情。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研究学生,要准确定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群体结构,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要及时发现学生当堂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有效调控课堂,极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有效教学目的的实现,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对课的精心设计,更离不开学生的良好学习状态,要实施有效教学,打造精品课堂,最根本的是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司怀军)

提高教师素质 打造高效课堂

教育研究院初中教研部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赛讲(时间:2009-12-11 10:51:45)

在认真落实市教育局关于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速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破解教育难题的进程中,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打造高效课堂,努力推进我市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市教育研究院初中教研部在全市初中开展数学、英语两个学科的‚同课异构‛教学赛讲活动。此次活动在教育局杨有福副局长、研究院刘乾副院长、中教科肖旭芳科长的指导下历时两周,圆满结束。共有71名教师参加了赛讲。此次赛讲在教研员的精心安排下,一律采取‚异地授课‛的方式,在课前抽取讲课班级,这样做既锻炼了教师的协调、沟通能力,也检测了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和教学基本功。

数学、英语两个学科的‚同课异构‛赛讲活动,展示了教师的风采,体现了与以往课堂教学不同的特点:课堂教学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教学思想的渗透,把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困惑问题,如节假日商家的打折销售奥秘等;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思想,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活动的设计,使课堂异彩纷呈,‚活‛了起来。

总之,通过‚同课异构‛教学赛讲活动,反映出了各学校通过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打造高效课堂的实际效果,并以此推进了我市课堂教学改革,把学习‚杜郎口‛教育教学经验落到了实处。

除了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和完整性以外,集体备课的一项延伸活动也不容忽视,那就是教学反思。很多学校和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可有可无,即使强行给任务也可随意应付,这也是一个误区。教学反思不仅关系到个人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影响着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因为教学反思是集体备课的一个重要补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分析,找出解决办法,对教学效果好的方式方法进行强化和进一步完善,这种课后的反馈和检讨,能有效地保证接下来的集体备课质量。学会备课学会反思也是教师教学水平和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

因此,有效的课堂以高质量的集体备课为依托,精彩的课堂离不开教师日臻完美的教学技能。

2.学会取他人课堂之精华,借助外部条件,游刃于课堂。

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还包括擅于内化他人之教学精华,勇于探索和实践。这一点对年轻教师尤其重要。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擅于备课,擅于上课,还要擅于听课。语文课是大家都能听懂的课,它不像数理化学科那样,有明显的专业性,但同时,语文课又是最难听出优劣的课,因为作为一门工具性的语言学科,它更多地体现了教学的艺术性和发散性。只有真正懂得听课的教师才能从中吸取养分,提升自我。

打造精品教师 成就高素质教师队伍

□ 金长吉

2007年7月,随着全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的正式启动,逸夫学校的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作也在紧张的筹备和周密的计划中逐渐拉开帷幕。在筹备此项工作的各级研讨会中,我们对‚课程改革需要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育发展需要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成长需要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识和体会。7月16日,我校正式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校长牵头的‚逸夫学校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作研究会‛,为各种工作的开展做了前期准备。在深入研读了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建校以来较成型的系列教育科研工作和教师素质的现状,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建设智慧型教师队伍‛的管理理念,坚持搭建‚三个发展平台‛,开拓‚两个发展渠道‛,强化‚人本意识‛,用人本思想去尊重人、理解人和爱护人,不断激发教师体内蕴藏的巨大潜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回顾两年多的工作,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有通过不断磨炼,才能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平台一——用书香来浸润

读书,是学习型教师的生活方式,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对其中的教育类书,我们还要求教师撰写读书笔记。学校开展创建学习型教研组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读书沙龙活动,交流读书体会,探讨心中的疑惑。在号召教师读书的活动中,我们的口号是让读书成为习惯,我们的生命将会更加精彩!

平台二——靠专业来引领

1、解读教学专家。由于建校时间短及其他的客观原因,与兄弟学校相比,我们的教师队伍相对来说比较年轻,平均年龄30岁。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充满朝气,敢于创新;同时,因为年轻,这又是一支缺少经验的队伍。我们急需的是专业的引领。每月最后一个周三业务学习时间,便是‚走进名师‛的日子。这一天,也是教师共同学习研讨的日子,有时是共同观看名师的课堂教学和讲座的录像,有时是解读一份名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然后是研讨,雷打不动!

2、走近身边的骨干。如果说,对大师们的教学思想的解读让我们 ‚茅塞顿开‛、‚豁然开朗‛,那么,校内的骨干教师更是用一种更直接更亲切的方式发挥了他们的专业引领作用。

①科研教师每学期一节观摩课。学校科研室现有三名主抓教育科研的教师。这三名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教学,深入到各备课组指导备课上课。每学期期初,他们三位同志都要各上一节观摩课。届时,各学科教师将共同参与集体观摩、研讨。

②骨干教师每学期一周开放课。如果说科研教师的‚观摩课‛在一定程度上因为精心准备而呈现了更多‚预约‛的精彩,那么,‚骨干教师开放周‛则更多地展示了一种‚常态‛下的教学。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2到3次‚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大家在‚开放‛周中跨学科听课,也更促进了各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学科之间的整合,有利于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③优秀教师每学期一次讲座。学校每年都要开展‚优秀教师系列讲座‛活动。开展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工程以来,我们的讲座内容更是紧紧围绕了《专业素养提升的标准》来进行。两年来,我们分别开展了‚关于教学反思‛、‚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怎样的备课更有实效‛、‚如何正确处理个性解读与文本价值观的关系‛等系列讲座。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来自教学大师和身边优秀教师相结合的专业引领,我们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很快地提升起来。

平台三——以竞争促交流

‚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这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提出的一种新的要求。只有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同时又有很强的合作意识,并能够在竞争与合作中体验交流的乐趣,善于在交流中吸取他人长处的人才能更快地成长。

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两年来,结合专业素养提升中的内容,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课堂教学‛、‚课件制作‛、‚朗读‛、‚当场撰写论文‛、‚书法‛、‚演讲‛等多项专业技能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对《专业素养提升标准》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在实践中开始逐步探求更为合理的大赛模式。上学期,我们就尝试着开展了由‚说课—答辩—上课—反思—他评‛五个系列构成的教学大赛。①说课。这是针对以往教学大赛中集体参与教案设计,很难看出参赛者的真实水平的弊端所采取的一种改进措施。具体方法是:在比赛前一小时,用抽签的方式指定参赛者的说课内容。然后,参赛者需要在一个小时内独立备课,并能结合相关的理论依据恰当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②答辩。这是比赛中最富挑战性的一项内容,形式与论文答辩相似。问题由校长随机设计。这些专业性很强的提问考查的不仅仅是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更是在考查教育者对新课程理念及专业知识的内化水平,没有一定理论素养的教师是断然无法应付自如的。③上课。上课为说课后的第二天,间隔出一天的时间是为了参赛者能准备好上课所需的教具。这样的课堂教学,由于教案独立设计,而且准备时间很短,更能够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更公平合理。④反思。‚注重教师的自我反思‛是《专业素养提升的标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参赛教师可以对自己的课进行进一步申述,反思自己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谈体会、谈感受。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由实践提升到理论的水平。⑤他评。这项环节中,参赛教师的同组成员要以一个 ‚评课团‛的形式进行评析,要有全新的评课理念和评课视角,避免空话套话,注重实效性,成绩纳入团体总分。

实践证明,采用这种分段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不仅更为公平合理,促进了教师自身理论素养的提高,也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潜力。正是在这种大赛搭起的竞争与交流的平台中,许多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新的教学能手,教学骨干脱颖而出。

二、开拓教师发展的渠道,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渠道一——集体备课制度

我校从2004年开始采用集教师‚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于一体的集体备课的形式。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的开展促使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已有的集体备课制度的管理,并对其中的一些环节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独立钻研,凸现个人作用。这期间包括:(1)解读教材;(2)收集资料;(3)记难存疑。

2、各抒己见,交流探讨。集体备课时,由中心发言人牵头,组内其他成员各自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难点是什么?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课在此单元中占据着一个怎样的位臵?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来突破重点和难点等等。而自己在独立备课过程中所存在的疑惑之处可以拿出来讨论。有过执教经验的教师还可以谈谈教学此课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该怎样‚防患于未然‛?

3、理出要点,有的放矢。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再理出教学要点,即把本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具体化,小到一个字音的强调,细到一个标点用法的指导,让教师们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能够有的放矢。此外,我们还添加了‚特别关注‛、‚知识连接‛等其他环节,使教研更有深度,更有拓展性。

集体智慧让教师在交流中学到了很多新知识,集体备课带来的浓郁的教研氛围让教师受益匪浅。无论是学科知识技能还是教育教学方法,都在这种交流与研讨中得到了更快更有实效的提升。

渠道二——反思交流制度

不断的反思是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个观点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为促进教师对自我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方式:

①自己的故事自己写。我们要求每个教师每周至少写一篇教学叙事,每学期期末,把教师集中起来进行‚教学叙事‛大赛,指定题目,当场撰写。

②自己的录像自己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把自己的课录下来自己看,让自己也成为旁观者,许多缺点不必别人指出,自己就清楚了。‚自己看自己的录像‛,是特有的教师自我反思的方式。我们通过不固定时间的‚教学沙龙‛,固定时间的‚每周一谈‛等其他渠道来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及相互间的交流。多渠道的培训方式,让教师更充分,更真切地看到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素养。

三、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强化人本意识

透视现代化各行各业成功的管理理念,无一不体现着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无一不体现着对‚人‛这一要素的充分尊重和激励。也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让教师在专业成长中体会到更多的职业幸福感,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为此,我们在工作中特别重视了以下几点:

关注教师的心态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有78.6%的中小学教师感到精神压力太大,《专业素养提升标准》中也把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一级培训的第一模块的内容。

教师是否拥有健康的心态,不仅影响自己的身心与工作,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为了使教师能拥有健康的心态,我们曾三次请心理专家为我校教师作心理健康讲座,为教师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同时,我们在管理上也力求为教师创设愉快的人文环境,教师可把自己工作中的感受,心理压力等通过校长信箱直接沟通,校长一定会予以答复。

树立‚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本‛的思想

树立‚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本‛的思想,就意味着首先要尊敬教师。一个人只有被尊重,才会在工作中享受到一种愉悦,才会拥有更高的生命质量,能主动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对教师的尊重从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管理开始。学校管理条例的每一次改革都要征求来自一线教师的意见,大家可以采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一旦采用,必有奖励。

在尊重的基础上,再加强了解和引导。我们的普通教师每个月要被科研教师、校行政领导各听一堂课,这是为了及时了解教师的发展状况,在了解教师,尊重、理解教师的基础上发展教师。教师在活动的参与中,获得了教育教学的智慧,生命的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在管理中,我们通过探索,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好调动教师的内驱力,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系统;搭建多种平台,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保障系统;探索评价机制,构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显示系统等工作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磨炼会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两年来,我校教师在各级各项比赛研讨活动中均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两年来,我校教师获国家级论文、教学设计8篇,省论文16篇,市论文25篇;省优质课4节,省级课堂技能大赛3人,县优质课9人,县基本功大赛12人;在农远‚四个一‛活动中有12人获奖,在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中,两名参赛教师分别获城市组、农村组第一名、第二名。

面对这些成绩,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积累一些经验,但如何让教师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能更多地感受到属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教师更愿意更主动地去自我提升永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只有把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幸福感结合起来,我们的工作才会有更大的成效。所以,在思考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时,我们将努力贴近教师生活,在关注教师专业成长这个问题时,除了强调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等等之外,更要培养教师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信念,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高雅的生活情趣。只有这样,教师才会从平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感受生活,享受生活,获得职业幸福感,使教师享有丰盛而幸福的职业生涯,成为心灵丰盈、精神富有的人群。

奥斯特洛夫斯基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了世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同样,一支队伍也只有经过反复磨练才会日趋成熟,而我们的工作也只有在实践中经受考验,不断完善才能取得更多的成效。

我们的队伍是这样炼成的,我们也将继续用反复磨炼打造精品教师,成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者单位:绥中县逸夫学校)

搭平台 炼素质得圆满成功 促发展——泉州师院附小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拓展比赛取 作者:泉州师院附小 来源: 发布时间:2009-4-13 15:39:00 访问次数:139

近日,为了继续扎实、稳固地致力于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的构建以及优秀青年教师群体的培养,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蓄足马力,泉州师院附小开展了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拓展(习作评改、数学拟卷)比赛活动。这是泉州师院附小继去年开展的青年教师‚听课评课比赛、听讲座写听后感、‘赛课舞台的启示’‛等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唤醒教师自我培训、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自觉性的校本培训活动的又一大举措。

为确保比赛达到预期的目的,比赛活动分三个步骤:学习—比赛—反馈。

在经过前期教研组组织老师们对相关的新课程理念,拟卷、习作评改的原则、要求的充分学习后。数学组率先举行了数学拟卷比赛,11位参赛选手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科学性、明确性、全面性、整体性、创新性的原则认真命题。赛后,评委会认为试卷的整体质量不错,试卷上的题型、题量,知识点的布点等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教材的理解、把握,体现了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

紧随其后,学校举行了习作评改比赛活动,24位青年教师参赛。赛场上,老师们遵循习作评改的原则、要求,潜心思考,认真批阅,从教师评阅的习作来看,教师的习作评改语言具有这样的特点:既有眉批又有总评,评价重点突出,评价语言针对性强,富有指导性,评价语言注重情感性、启发性、鼓励性;评改符号规范化、评价符号多样化。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习作评价新理念的解读,促进了教师习作评价观念、评价方式的转变。

赛后,语数两大教研组还在大组研讨会上向学科组教师反馈了参赛情况,确保了泉州师院附小既定的‚勤学习,铸内功,强素质,促发展‛的学校内涵发展策略的实现。

中学教师数据素养提升 篇7

信息环境是一个由人、实践、价值和技术组成的特定的生态系统, 系统中各“物种”因素地位明晰, 通过特定的“生态链”互相影响, 共同“进化”, 达到平衡发展, 进而推动整个系统的“进化”。在整个系统中, “技术”是重要因素, 但不是核心因素, 核心因素是在技术支持下的人的活动, 人能够决定信息环境的好坏和发展进度。信息生态观为我们审视和研究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根据信息生态理论, 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包含教育信息环境 (教育信息装备、新技术和手段、新理念、教育信息资源等) 、人 (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等) 及人的实践等“物种”在内的生态系统。而信息装备、人、信息技术是三大主要“物种”, 人是该系统中的核心要素, 在教育信息生态系统中, 人的主体就是利用信息化工具和技术进行教与学的教师和学生。教师从教育信息环境中, 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与利用知识信息以满足教学需求, 并不断利用自身能动性创造新的教育信息环境, 从而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是利用教育信息环境的最终价值主体, 他们能否驾驭并使用好教育信息技术, 将直接决定教育信息环境的好坏和发展的快慢。教育信息技术则是教师教育信息开发、传递、收集、产生、存储和利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教育信息化装备则是教育信息生态中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是教师获取教育信息的使用工具, 是信息技术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教育信息化装备、教师、教育信息技术三者之间存在清晰的“生态链”关系。在三者互相作用、共同“进化”的过程中, 整个教育信息化发展呈现健康、稳定、平衡的“进化”状态, 一旦其中某一“物种”滞后发展, 就会破坏整个“生态链”, 使教育信息化“生态失衡”, 进而停滞发展甚至畸形发展。

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其影响

1.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信息素养”一词由美国信息产业主席车可斯基于1974年提出, 他认为信息素养应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是指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 能够检索、评估、筛选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引领作用最终还是需要通过一线教师的日常教育实践来实现, 所以教师的信息素养非常重要。但目前的实际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还是沿袭着传统的教育手段和工具, 不习惯使用信息设备, 担心信息设备的使用会影响教学进度和考试成绩。另外, 教师培训中针对信息化技能的内容不多, 所以教师在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积极性和能力上都比较欠缺。

笔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河北省衡水学院2013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里面的调查数据。在信息意识上, 89%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非常重要, 82.5%的教师愿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超过70%的教师通过请教同事和朋友、查阅图书等方式解决教学困难, 仅有20%的教师通过BBS、Email、QQ等方式交流;在信息知识上, 经常阅读信息技术相关文章的教师仅占两成, 熟悉信息安全知识、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教师也仅占两成左右;在信息能力上, 83.4%的教师使用关键词进行检索, 仅有7.6%的教师使用其他检索策略提高检索效果, 20%的教师完全不懂论坛和博客。近3成的教师由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欠缺仍然只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在信息道德上, 92.4%的教师同意在网上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时要遵循相应的伦理道德规范, 86%的教师从不在网上制造和传播不健康信息, 96%的教师从不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

以上数据表明, 中学教师目前信息道德素养较健康, 但信息意识尚需加强, 信息知识较为缺乏。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传播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都偏弱, 信息技术应用的自觉性较差;缺乏技术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信息化教学理论知识及能力亟待提高。

2.教师信息素养欠缺成为阻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大瓶颈

(1) “人”的进化落后于“物”的进化, 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近几十年来, 我国教育信息基础建设已得到大力发展, 但片面重视信息生态“环境”建设而忽视“人”的建设的现象随处可见:一方面, 在农村学校, 由于缺乏信息技能和信息意识, 大部分教师表示不会使用这些“环境”或觉得使用麻烦而宁愿选择传统的教育方式, 使得看似高大上的信息工程变成“半拉子工程”;另一方面, 在表面看似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中, 很多资源内容重复而无创意, 让教师真正能够有效应用到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严重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 缺乏使用先进信息技术建设、搜集及获取资源的主动性, 从而不能有效利用教育教学资源, 最终导致教育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

(2) “生态链”秩序被打乱, 无法实现自我“进化”

从信息生态理论中我们知道, 教师教育信息实践能力的增强能对教育信息化环境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促使教育设备更新换代, 进而促使教育信息技术的改进, 而教育信息技术的改进又能促使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增强。在这个“生态链”中, 教育信息设备的更新是由教师的教育实践决定的, 是为适应教育需求而生的, 如果要教育反过来适应教育信息设备和技术, 那么正常的“生态链”秩序必被打乱, 整个系统将陷入紊乱状态。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呈现出这种“反适应”模式, 由于教师信息素养的欠缺, 无法建设出真正适合教育教学实践的信息化环境所需要的设施和技术, 更无法根据新需求进行创新, 所以教育信息的“进化”大多只能借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例如, 教育信息先进设备大多由通讯行业引进, 每引进一种新设备, 教师都被迫开始学习它的使用, 从而实现“被进化”, 而这种“外来物种”由于没有适应性, 无法和教育真正融合, 成为无法实现自我“进化”的“铁疙瘩”, 经过一段时间又因新的外来先进设备的“入侵”而被淘汰, 教师又开始学习新的外来先进设备。这种“倒逼”进化模式, 破坏了整个教育信息“生态链”, 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被动“进化”怪圈, 使得整个教育信息生态系统难以完成自我“进化”。

(3) 直接关闭了学生信息化的通道

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信息素养。2011年, 浙江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对宁波市江东区初三学生的媒体素养水平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研究表明, 在学校、年龄、性别、家里有无计算机、家里有无网络、使用计算机频率和使用网络频率这七个影响因素中, 学校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最大, 而学校里对学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 因此, 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无形的抵制将直接关闭学生信息化的通道。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1.转变观念, 坚持“以人为本”

传播大师麦克卢汉曾说“媒介即人”, 即媒介是人的各种感官的延伸, 这句话强调了“人”在信息世界的主导地位, 充分体现了信息世界里“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把这句话微观化到教育信息生态领域, 则与教育信息生态观中“人是核心因素”的观点不谋而合。人是教育信息化的最终价值所在, 重“物”轻“人”必将犯本末倒置的错误, 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因此, 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信息生态观, 紧紧把握“人”这个生态系统的核心, 以人之应用为出发点, 以人的成长和发展为目的。只有将人与信息环境中各“物种”紧密结合, 才能切实优化教育信息环境, 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

2.建立教育管理激励机制, 增强教师内在驱动力

在正确理念的基础上, 机制的作用就变得非常重要。教师要使自己的日常工作与现代化教育理念自觉地结合起来, 建立适应现代化教育理念、明确教师职责、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工作的共享机制。

建立健全网络测评系统, 该系统能通过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案例对教师开展情境测评, 从而提高教师测评服务的便捷有效性, 使教师能及时了解自身的信息化水平, 以便查漏补缺。建立有效机制推动教师主动应用教育信息技术, 将应用能力与教师考核挂钩, 作为其职务 (职称) 评聘、绩效考核奖励、资格定期注册和资格认定等的条件。另外, 应把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效纳入中学办学水平评估及校长考评体系, 有力推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培训—测评—应用”的激励模式, 系统化地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3.加大教师培训投资力度, 促进教育信息生态和谐发展

目前, 我国教育信息化投资比例是9∶0.5∶0.5, 即硬件占了90%, 软件和人才的培养分别只占了5%。学校已经形成一种惯性思维, 即任何信息化项目都是将资金投向硬件, 致使教师缺乏相应的培训而无法提高教育信息素养, 也使得几百上千万的设备在教学中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 就必须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对教师的培训上来, 人培养出来了, 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人”能实现自我“进化”了, 才能维持整个生态系统平衡、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投资方式, 一般国外教育信息化投资比例大致是4∶3∶3, 即硬件占40%、软件和资源占30%、人才的培养占30%。将30%的经费投入到教师培训和应用效果的奖励上来, 能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积极性, 将失衡的“生态链”恢复到正常轨道上, 从而增强整个生态圈的自我“进化”能力, 促进其健康和谐发展。

摘要:信息环境是一个由人、实践、价值和技术组成的特定的生态环境, 系统中各“物种”因素地位明晰, 通过特定的“生态链”互相影响, 共同“进化”, 达到平衡发展, 进而推动整个系统的“进化”。本文以该理论为视角, 审视了我国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及其影响, 并提出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信息生态系统,信息素养,中学

参考文献

[1]关松林.教育信息化校长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89-90.

[2]余胜泉.生态观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EB/OL].http://www.etc.edu.cn/academist/ysq/shengtaiguan.htm.

[3]刘巧丽.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新课程, 2003 (2) :146-147.

[4]余胜泉.教育信息化的生态观:信息生态系统[J].教育技术导刊, 2006 (7) .

[5]朱永海.论教育信息系统的演进透视教育信息化建设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 2009 (2) :21-26.

中学教师数据素养提升 篇8

关键词:大数据;民办高校;图书馆员;素养

1 大数据的内涵

经历了信息爆炸的时代,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的发展,我们迎来了大数据的时代。2011年5月,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Institute,简称“MGI”)发表研究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与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向世界介绍了大数据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关注并有效使用大数据。[1]2012年2月11日,《纽约时报》技术记者斯蒂夫·洛尔(Steve Lohr)在该杂志发表《大数据时代》一文,宣告世界已进入“大数据时代”。[2]

从直观上来看,大数据就是指非常多的数据(BIG DATA)。很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对大数据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综合多方对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的概念更多指一种信息资产。不是关于如何定义,最重要的是如何使用。[3]“大数据”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3]

2 数据素养的内涵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被海量数据所包围。一方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如记录于网络购物平台的消费记录,产生于聊天软件的信息行为等数据;另一方面,我们也享受到大量的数据分析带给我们的生活便利,如通过分析网络购物平台个人消费记录,系统自动列出符合个人消费喜好和习惯的物品列表,省去大量的网上浏览和搜索时间。并且数据会随着消费者的消费记录变化自动更新。由此,社会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数据类型丰富、来源多样、数量巨大,价值巨大的大数据时代。在此背景下,如何获取数据,管理数据,应用数据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环境和信息工具有了很大的变化,简单的信息获取和检索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大数据时代,要求具有能对所获得信息、数据管理和辨别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数据素养的概念被提出。

数据素养与大数据环境密不可分,数据素养体现了人们在大数据环境下对于数据的感知和理解,其内容包含5个维度:对数据的敏感性,数据的收集能力,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利用数据进行决策的能力,对数据的批判性思维。[4]另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数据素养是一个具有承继性的概念,它是基于量化素养、统计素养、数字素养所发展起来的类似于信息素养的用于描述人们大数据环境适应能力的概念,[5]但又在统计素养、数字素养、信息素养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高校图书馆具有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高校图书馆员担负着数据资源和科研数据的安全保管,同时也担负着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重任,其自身的数据素养对服务质量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对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及相关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提升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2.1 数据意识的提升

数据意识是指人作为数据的主体对于数据客体的自觉心理反应,是数据素养的先决条件。[6]

(1)在海量数据资源面前,高校图书馆员要有高度的敏感性,能主动甄别并获取用户需要的数据,善于发现有价值的数据资源。

(2)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的核心价值是满足用户的科研数据续期,图书馆员不仅要能准确把握用户的直接需求,也要能深刻理解用户的间接需求,并通过各种方式将间接需求直观表达出来。

(3)高校图书馆员要有向广大用户推广数据管理的有关知识,推荐及提供与用户科研相关的数据信息,帮助普及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服务相关政策法规。

综合以上几点,用户的科研需求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核心,高校图书馆拥有不断增长的庞大数据量,图书馆员在面对海量数据时,要有辨别一些“可能有重大价值的数据”的能力,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要有将数据转换成科学知识的思想意识;要有准确理解、深刻发掘用户需求的能力。

随着移动网络和各种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大量公开的、免费的网上数据资源给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带来巨大的压力,用户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年轻用户,他们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图书馆现有的数据,如用户借阅记录,读者咨询记录等进行分析,帮助了解用户阅读需求、科研需求以及用户的知识层次,深度挖掘用户在使用图书馆过程中的潜在需求。在此基础上,图书馆能够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吸引读者。延伸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开展各种创新服务。

高校图书馆应用大数据具有现实可行性。读者在使用图书馆时会留下使用痕迹、用户行为日志等,这就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数据。其次,高校作为科研中的重要基地,对新技术、新思想的敏感性很强,在高校图书馆中使用大数据技术并不是什么难题。此外,大数据技术不是一项具体的技术,而是数据采集、数据存取、数据处理、数据挖掘等技术的整合,这些技术相对来说已经很成熟。高校图书馆面对新技术、新思维的冲击,要抓住发展契机,转变服务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数据知识能力的提升

数据知识指一切与数据和数据管理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它构成了数据素养的理论基础,为有效开展科研数据服务提供知识储备。[7]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员不仅要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多媒体知识等基本的信息素养能力,还要掌握数据管理基础知识。能够加工、整理既有数据并分析提炼转化为用户需要的信息和知识。

2.3 数据技术能力的提升

大数据不仅指数据大,核心内容是对大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获取更多深入的、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高校图书馆有基本的文献资源,光盘数据资源和网络资源等,也有用户信息和服务信息,还有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每天不断大量增长的数据信息。而这些信息在格式上并不能达成统一,这就形成了大量异构数据。同时,图书馆一些新型服务方式和其他网络服务增加了用户的数据信息。图书馆数据库的记载和统计水平较以前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转化成能被用户直观接受的方式。这一能力体现了高校图书馆员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图书馆的科研数据服务质量。

2.4 数据伦理能力的提高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涉及用户隐私问题。一方面,读者要成为图书馆的合法用户,就需要在数据库里录入本人的个人信息,如姓名、电话、邮箱等。当用户通过门禁系统进入图书馆的那一刻起,就会在系统里留下使用痕迹。这些信息具有关联性和累计性,如果发生泄露,被不法分子滥用,将会对用户造成极大损害。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保存有大量的读者使用数据,包括用户查询记录,借阅记录和智能终端设备访问日志等。图书馆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了解用户的阅读喜好、阅读层次等,改善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由此可见,大数据技术既可帮助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拓展服务方式,也会因为使用不当给用户带来损害。高校图书馆应把重视读者隐私放在首位,坚持职业操守,在合法的范围内合理使用读者数据。

大数据带给高校图书馆的价值是多方面的。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读者使用资源的交互数据,如图书浏览记录、借还记录等,对读者使用图书馆各种数据资源的使用情况作出评估,通过读者的访问历史分析读者的关注热点,(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从而为高校图书馆采购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对读者关注点高而未采购的资源。不仅如此,大数据技术还能利用高校图书馆现有数据资源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提供支持,为学科提供研究方向和热点动态变化,为科研人员提供学术共享机会。

高校图书馆员是一个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职业工作者。尽管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但对大数据技术价值的认识和应用还并未普及,大数据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实践并未普遍实施,高校图书馆员的数据素养能力还有待提高,对数据在科学操作、辩证认识、深度分析能力上还要加强培训。

“大数据”从2013年至今,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笔者以“数据素养+高校图书馆”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CNKI)的期刊全文数据库得到相关论文15篇,时间从2014年开始,内容多停留在定义,特点等相关理论介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高校图书馆界对于图书馆员的数据素养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民办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发展有其独有的特色。特色专业、重点学科建设是吸引生源的有效途径。随着时代发展,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的支柱,传统的被动的教育、信息服务职能也要与时俱进,上升到积极主动的服务层次。在此背景下,做好馆员数据素养能力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是民办高校发展需要长期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Manyika,James,et . al.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 [EB/OL] . McKinseyGlobal Institute,http://www.mckinsey.com/insights/business_technology/big_data_the_next_frontier_for_innovation,2015-12-20.

[2]Lohr,Steve . The Age of Big Data[EB/OL] . http://www.nytimes.com/2012/02/12/sunday-review/big-datas-impactin-the-world.html,2015-12-28.

[3]刘芳.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新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12-15.

[4]数据素养[EB/OL] . http://baike.baidu.com/view/10402202.htm?fr=aladdin,2015-06-24.

[5]Robbins N B,Robbins J . Quantitative Literacy Across the Curriculum:Improving Graphs in College Textbooks[EB/OL] . http://www.perceptualedge.com/articles/visual_business_intelligence/quantitative_literacy_across_curriculum.pdf,2015-06-28.

[6]沈婷婷.数据素养及其对科学数据管理的影响[J].图书馆论坛,2015(1):68-73.

[7]徐刘靖,沈婷婷.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内涵及培养机制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6(5):90.

上一篇:请假怎么算工资下一篇:河北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