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场——时间的计算_教学设计_教案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学广场——时间的计算_教学设计_教案(精选4篇)

数学广场——时间的计算_教学设计_教案 篇1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区分时刻和经过的时间,会独立计算出某一时刻或经过的时间。

2、使学生直观了解和辨别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关系。

3、学会合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

2.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计算,能够知道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某个时刻。通过计算,能够知道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某个时刻。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它们的进率是多少?在生活中我们有时要知道具体的时间,你能来说说吗?

二、新课探索

1.探究一:计算从某一时刻经过一段时间到某一时刻的方法 媒体展示:情景引入

小丁丁的班级组织去上海动物园郊游,小丁丁和同学们约好9时15分在动物园门口集合。小丁丁早晨7时48分出门,路上用了1小时23分,小丁丁几时几分到达动物园门口?(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结果,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l 画时间线段图算 l 列竖式算 l 小丁丁9时11分到达动物园门口 ⑴ 方法一: 画图计算

首先在线段图上标出整时,再把首尾时间段标出来。

⑵ 方法二: 列竖式算:

因为从零时到7时48分经过了7小时48分,再过1小时23分后,所以我们可以用7小时38分+1小时23分就可以得出小丁丁到达动物园的时间。

答:小丁丁9时11分到达动物园门口。

⑶ 思考:(这里为什么把71分改成11分,而把8时又改成9时呢?)生:因为1小时只有60分钟,所以不可能是71分,必须改为11分,另外满60分就是1小时,因此要把8时改成9时。⑷ 算一算:

l 电影《海底世界》片长58分钟,如果上午10时25分开始放映,几时几分放映结束? 画图计算:

l 同学们从上午9时17分开始爬山,1小时38分后到达山顶,到达山顶的时刻是几时几分? 画图计算:

汇报交流

小结:这两题都是求后一个时间点(也就是时刻),只要把前一个时间点加经过时间段就可以求出后一个时间点了。

2.探究二 计算从某一时刻到某一时刻经过了多少时间的方法

⑴ 出示:小丁丁上午9时28分进入动物园,当天上午11时09分走出动物园。小丁丁在动物园里参观了多长时间?

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求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来算?(小组讨论)(尝试练习)⑵ 汇报交流

画图计算:

⑶ 思考;(这里为什么把09分改成69分,而把11时又改成10时呢?)⑷ 模仿练习:

教师应强调竖式计算的方法。

l 小丁丁跑800米用了6分24秒,小胖跑800米用了5分45秒,两人跑800米相差多少时间?

l 15时44分从上海开出的火车,于当日18时40分到达南京,这列火车一路上花了几小时几分?

第2题的两个时刻都用了什么计时法?(24时记时法?)小结:这两题求的都是经过的时间段,通过前后两个时间点(也就是时刻)来求出经过的时间段。计算时间的方法有很多,只要计算方法合理,不同形式都可以。

l 小民从早上8时40分出发经过8小时40分到达旅游目的地,这时是几时几分?

这里的8小时40分和8时40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三、课内练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用)练习一 填空

l 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画图计算或竖式计算时,可以逐步引导的学生逐步转换为横式计算。

l 提醒学生在横式计算时,要向平时的计算一样,注意进位和退位。1.小亚早上6时45分出门,7时就可到达学校,她路上要花的时间是()。

7小时-6小时45分=15分

2.小胖每天要花55分钟来做作业,如果他从下午4时15分开始,做到下午()才能结束。

4小时15分+55分=5小时10分

3.小巧星期天上午10时24分到达外婆家,如果路上用了1小时32分,那她是()出门的

10小时24分-1小时32分=8小时52分 练习二

1.小胖和同学们约好上午10时30分到和平电影院观看《哈利波特4》,小胖早晨8时45分出门,路上用了1小时20分,小胖是何时到达电影院的?他比预定时间提前了几分钟?

8小时45分+1小时20分=10小时05分 10小时30分-10小时05分=25分

答:小胖是10时05分到达电影院的,他比预定时间提前了25分钟。2.乘长途汽车从上海到杭州需1小时35分,那么如果要在下午1时10分到达杭州的话,必须乘上午什么时刻的长途汽车出发才来得及? 下午1小时10分=13小时10分

13小时10分-1小时35分=11小时35分

答:必须乘上午11时35分的长途汽车出发才来得及。

3.两辆摩托车在早上10时18分,从同一地点出发,背向行驶,已知它们的车速分别为45千米/时和55千米/时,要到什么时候它们才能相距220千米呢? 220÷(45+55)=220÷100 =2.2(小时)2.2小时=2小时12分 10小时18分+2小时12分=12小时30分 答:要到12时30分它们才能相距220千米。

4.小巧每天早上7:15从家出发,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走到学校上学,一天,小巧到校5分钟后,突然发现忘了带文具,立即返回,此时是7:35,那么小巧家到学校到底有多远的路程呢? 7小时35分-5分=7小时30分 7小时30分-7小时15分=15分 80×15=1200(米)答:小巧家到学校有1200米。

练习三

1.上海与北京之间的铁路线全长1463千米,上海开往北京的特快列车19时21分出发,次日早上7时19分到达北京,这列火车路上共行驶了多少时间?如果列车因特殊原因误点1小时16分,那么列车实际到达北京是上午几时几分? 次日7小时19分=31小时19分

31小时19分-19小时21分=11小时58分 7小时19分+1小时16分=8小时35分

2.电影《哈利波特》片长128分钟,和平电影院打算从上午8时开始放映,两场之间相隔22分钟,请你根据这些信息完成下表

(用24时记时法表示)

请你推算一下,最后一场放映结束时应该是()128分=2小时08分 20小时30分+2小时08分=22小时38分

课堂小结

四、课后总结:

计算时间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要弄清“时间点”(时刻)和“时间段”的关系。

数学广场——时间的计算_教学设计_教案 篇2

1.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客观事理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侧重学习横向展开议论的写法。

2.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珍惜时间,了解时间对人生的意义,以便更科学有效地利用时间。

2.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客观事理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能对中心论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切分,形成分论点的能力。

通过训练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横向展开的写法写出有一定独创性的、较有深度的议论文。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1.感受认知时间

(1)时间是什么呢?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对时间作过精辟的阐述,下面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本,看一看都有哪些阐述?(学生读课本,感受他人对时间的认识。)

(2)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有关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一日无二晨,时间不重临。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三国•魏•曹植)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晋•陆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唐•孟浩然)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清•朱经)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唐•窦巩)在一切与天俱来的天然赠品中,时间最为宝贵(德国)时间能获得黄金,黄金买不到时间(蒙古)已去之浪不回流,已去之时不再来(意大利)无人能唤回已去的时辰(英国)节约时间就是延长寿命(西班牙)

向往成功的桂冠,就别空费每一天(法国)

只要紧紧地地跟着时间的步伐,幸运之神就会永远跟着你(印度)浪费时间是所有支出中最奢侈和最昂贵的(美国)辰光是手中的金子(日本)

一切经济最后都归结为时间经济(马克思)

(3)读了这些诗文、名言警句后,同学们对时间又有怎样的认识呢?(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交流能力;并借此引导学生归纳时间的性质、特点,加深对时间认识,了解时间对人生的意义,养成对待时间,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学生发言,师板书学生对时间的认识(短暂、宝贵、稍纵即逝、一去不返)

教师小结: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冬去春来,天回地转,稍不留意,岁月就会从你身边悄悄溜走。它不会给延误时间的人以任何宽恕,也不因任何人的苦苦哀求而偶一回顾。它能使红花萎谢、绿叶凋零;会让红颜变成白发,让童稚变成老朽。时间是无情的,又是有情的。对于珍惜时间的人,它却馈赠以无穷的智慧和财富。对于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来说,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岁月容不得半点浪费。莫要为昨天叹息,当你为虚掷年华而叹息的时候,年华又在叹息中虚掷。珍惜时间,请从眼前开始,从今天开始。今天是未来的地基,未来是今天的延续。走向美好的未来,必须争分夺秒地抓紧今天。向往辉煌的未来,必须更加热爱,珍惜宝贵的时间。谨记:我们不是时间的富翁,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2.写法指导

这次的写作训练是“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实际上是要求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特点是由一个中心话题引发出多种不同的思考点。在这种训练中,应当注意把握两点:一是思考的辐射面要宽,各辐射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跳跃性,每一个辐射点都应该是可以独立展开论述的分话题;二是思考要有一定的深刻性。为了帮助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这种思维方法,教师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中心话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1)横向展开议论主要表现为并列式结构,即在论证思路中,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共同来阐述文章的中心论点,这样就是并列式。各个分论点平行列举,各个阐述。并列结构的外部语言标志有“首先”、“其次”、“再次”,或“一方面”、“另一方面”,或“其一”、“其二”等。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的内容不可交叉,不可重复,不可包容,不可矛盾。并列式结构模式: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模式:

本论 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论证分论点3: 论据+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参考示例: 2)横向展开议论的关键是提取分论点,那么如何提出分论点呢?主要方法有:(1)追问类属法——即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针对话题本身(或话题关键词),运用横向思维,根据它不同的内涵或外延进行多角度分析。常用的表述方式是:“某某,是一种„„”

示例: 以“肩膀”为中心,进行分解:

①肩膀是亲情的牵挂(肩膀装载着幸福); ②肩膀是友情的寄托(肩膀承载着快乐); ③肩膀是爱情的相守(肩膀搭载着甜蜜)。

(2)追问对象法——即从“关涉谁”的角度展开。就是看话题的两端可涉及到哪些对象(人,事,物)。

例:以“纪念”为中心论点,分解分论点:

①纪念靖节先生(让我懂得了在浮躁纷扰中独守心中一方乐园和净土)。②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③纪念岳飞(让我懂得了何谓“精忠报国”的铁骨铮铮和拳拳爱国之心)。

(3)追问原因法——即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常用的分论点表述方式是:“因为„„,所以„„”

示例: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①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②看问题的方法、看问题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③评判事物的标准尺度往往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训练示例:

以“选择诚信 ”为中心,进行分解。

①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 ②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 ③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 ④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有时效。(4)追问办法法——即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主要是追寻解决或达到的方法和途径,分论点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要„„就应该„„”

示例:以“学会欣赏别人”为中心,进行分解:

①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有坦荡的胸怀。②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

(5)追问结果法——即从“会怎样”的角度展开。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常用表达方式,做到„„就会„„。示例 :以“热爱生活”为中心,进行分解: ①热爱生活,就会乐于为生活付出; ②热爱生活,才会有奋斗的力量; ③热爱生活,才会创造美好的生活。

3)课堂训练:请以“直面挫折”为话题,运用以上方法提出分论点。示例:(1)直面挫折是一种深沉认知自我的心态。

(2)直面挫折是一种豁达的人生境界。

(3)直面挫折,翻过肢体表达的屏障。(4)直面挫折,冲破心灵沟通的隔膜。(5)个人直面挫折,才能不断进取。(6)企业直面挫折,才能不断强大。(7)国家直面挫折,才能不断改革。

(8)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人无完人,所以我们应该直面挫折。(9)理性剖析自己,正确对待名利,才能直面挫折。(10)直面挫折需要勇气,需要忍受痛苦。

(11)直面挫折,才能正确认识完美,激起追求的动力。(12)直面挫折,才能追根溯源,理性知己,扬长避短。4)教师小结:(1)横向展开的几种角度(方法)①追问类属法——即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②追问原因法——即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③追问办法法——即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④追问结果法——即从“会怎样”的角度展开。. ⑤追问对象法——即从“关涉谁”的角度展开。

(2)拟写分论点的要求是:分而有范,分而有理,分而有序:

①分而有范:几个分论点应该按同一标准(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扣得住”)

②分而有理: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互不包容。(“分得开”)

③分而有序:分论点的排列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排得顺”)5)阅读两篇范文,把握横向展开的写法。享受挫折

人生若是一株禾苗,挫折就是四季的风暴,摧残着它却又滋润着它,让它茁壮成长;人生若是一方天空,挫折就是突来的暴雨,昏暗了它却又靓丽了它,让它有了长虹横空的美丽;人生若是一泓清泉,挫折就是巨石悬崖,阻挡着它却又成就着它,让它有了飞花溅玉、“直下三千尺”的动人魅力。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学会享受挫折,让它变成我们快乐和前进的动力。

挫折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装点,学会享受挫折,才能享受生活。没有挫折的人生,就像没有鱼儿的湖水,只是一坛死水;没有挫折的人生,就像没有浪花的海洋,显得了无生趣;没有挫折的人生,就像没有云彩的天空,总显单调与乏味。在与挫折的对抗中,学会欣赏挫折,你会发现,其实,挫折也很美丽。因为挫折,你的生活更显丰富与多彩。

享受挫折,要对生活永远充满希望。刘禹锡在“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艰难困镜中,仍能抱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坚定信心;李白在“将登太行雪满山”,“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悲哀苦闷里,也仍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杜工部即使“布衾多年冷似铁”,也仍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的虔诚期待。高适面对“千里黄云白日薰,北风吹雁雪纷纷”的茫茫大漠,也仍抱“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冲天豪气;陶潜虽“久在樊笼里”,但终得“采菊乐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他们,正因为对生活充满期望,正因为勇于面对挫折,才能享受到生活的无穷乐趣。享受挫折,让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从古到今,不少文人志士都在困境中奋起。周文王在狱中写成了了《周易》;孔子受到各国排斥却编定了《春秋》;屈原被多次流放却著成了《离骚》;韩非子拘囚秦国却写成了《说难》《孤愤》;司马迁惨遭官刑而留下了煌煌《史记》。史铁生青年时双腿残疾却以此为动力,在中国文坛开创一席之地;贝多芬双耳失聪却勇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成就撼人心魄的《命运交响乐》;海伦•凯勒幼年时失明失聪,却凭着惊人的毅力成为美国出色的女作家。我们不能说没有这些挫折他们就不会有巨大的成就,但把这些挫折变成不竭的动力却一定是他们遇挫后成功的秘密。

面对挫折,我始终相信,是清泉就该滋润土地;是小草就应装点大地;是鲜花就要尽情绽放;是雄鹰就得翱翔蓝天;是水手就不能惧怕风浪;是勇士,就要坦然面对挫折!因为挫折只是暂时的,只要你努力,挫折就是通往胜利彼岸的帆船,就是通往成功之巅的阶梯;就是打开荣誉之门的钥匙。

面对挫折,去感受生命的痛苦与喜悦;博击挫折,去迈开走向成功的步伐;享受挫折,去体会生活的博大的丰富。朋友们,用自己的努力将挫折编成美丽的属于成功者的花环吧!

干事业需要激情

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火箭的推进剂,没有推进剂,火箭就难以飞向蓝天。生活告诉我们,灵感可以催生不朽的艺术,激情能够创造不凡的业绩;缺乏激情,疲沓涣散,很可能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对待工作必须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有了激情,工作才能轰轰烈烈地进行。对待工作的激情不是心血来潮,兴之所至,而是一种觉悟、追求和境界。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胸怀大志、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人,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革命干劲,因而工作成效明显,事业日新月异。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没有理想,人就会失魂落魄。一块手表可能有最精致的指针,可能镶嵌了最昂贵的宝石,然而如果缺少了发条,它仍然一无用处。同样,一个人无论是学富五车,还是健壮高大,如果对工作毫无激情,甚至连热情都不足,生命就会黯然失色。昆虫学家法布尔正是因为有献身昆虫学的崇高理想,正是因为对事业有着火热的激情和满腔的热忱,才创造出了骄人的成就。

高昂的激情来自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和热情。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看成追求和奉献,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一个丧失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当做一种负担,自然就会失去工作的乐趣。田家英同志曾经写过一首诗:“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这就是一种高度责任感的写照。由责任感激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才会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干好事业。高昂的激情来自自强不息的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激情不断迸发的动力,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加速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你追我赶的时代。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克服知足常乐的思想惰性,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境界。

让我们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把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点评:这是一篇结构规范的议论文。本论部分又设置了三个分论点“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高昂的激情来自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激情来自自强不息的追求”,三个分论点共同论证了中心论点,呈现出并列式结构。整篇文章结构严密,层次分明,脉络清楚。

6)教师强调横向展开议论应注意的要点:(屏幕显示以下文字)①考虑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先后关系、时间关系。②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个分论点应在段首作中心句。③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④分论点角度要统一、不能交叉包容。3.写作实践

(1)把有关时间的古诗、名言警句印发给学生。

(2)阅读这些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自己刚刚归纳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谈谈自己对时间的理解。(参考范文:教材精析精练《珍惜时间 珍惜生命》)

课堂小结

“时间”这个对象本身很玄妙,难以捉摸。通过让学生仔细阅读“话题探讨”部分和“写法借鉴”部分,将关于“时间”的一些说法加以概括,提醒学生注意那些引起他们的兴趣、引发了他们进一步思考的说法,然后在班上交流、讨论,这样一来,既加深了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又活跃了学生的思路,能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文字计算题_教学设计_教案 篇3

1.教学目标

1、会结合树状算图解答文字题。

2、运用树状算图,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

文字计算题的数量关系分析 列式时合理使用圆括号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数学语言叙述下列各题 1)72÷3×4

2)72÷(3×4)3)72+3×4÷2

4)(72+3×4)÷2 生1:72除以3的商乘4,积是多少? 生2:72除以3与4的积,商是多少? 生3:72加上3与4的积除以2,和是多少? 生4:72加上3与4的积的和除以2,商是多少?

2、这节课就来学习文字计算题(出示课题:文字计算题)

二、新课探索

1、探究一:

(1)出示例题:90乘90加上90的和,积是多少?(2)问:最后一步求什么? 生:这题最后一步求积

问:求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数量关系是什么?

生1:求积必须知道因数和因数,第一个因数已经告诉我们是90,第一个因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只告诉我们90加上90的和,要先把和求出来。生2:数量关系是90乘和等于积

(3)问:根据题意你能把树状算图补充完整吗?

(4)问:根据树状算图,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吗?(集体练习)生:90×(90+90)=90×180 =16200(5)出示:90×(90+90)

90×90+90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如果不加括号,题目要怎么改? 生1:这两题的区别是第一题有括号,第二题没有括号。

生2:如果不加括号,题目应改成90与90的积加上90,和是多少?

2、探究二:(1)出示:试一试

先比较下面两题的区别,再画树状算图。①23除1886的商减去46,差是多少? ②23除1886减去46的差,商是多少? 生1:第一题是求差,第二题是求商。

生2:两题的数量关系不同,第一题是商减去46,第二题是差除以23。(2)问:这两题要注意哪个字?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点?(讨论)生1:这两题要注意“除”字。

生2:这两题的不同点是第一题是商减去46,求差。第二题是差除以23,求商。(3)在练习本上画出树状算图。(集体练习)

(4)问:算式怎么列? 生1:1886÷23-46 生2:(1886-46)÷23(5)出示:试一试

比较下面各题区别,再列综合算式计算。③1886除以46的商减去23,差是多少? ④1886被46减去23的差除,商是多少? 问:这两题的关键字是什么?有什么不同点? 生1:两题的问题不一样,第一题求差,第二题求商

生2:第一题是商减去23,求差。第二题是1886除以差,求商。生3:第一题列式是1886÷46-23

第二题列式是1886÷(46-23)(6)列式计算:集体练习

1886÷46-23

1886÷(46-23)=41-23

=1886÷23 =18

=82 问:第二题为什么加括号? 生:第二题先要求出46减去23的差,再求商,所以要加括号。不加括号就先算除法了。

3、探究三:

说出下列各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0÷(20-2)×5 360÷(20-2×5)360÷20-2×5 生1:第一题先算小括号,再算除法。

生2:第二题先算小括号里的乘法,再算减法。生3:第三题先算除法和乘法,再算减法。找朋友,他们的朋友分别是谁?用线连一连。集体练习,做在书上。生1:360÷(20-2)×5 60除以20减去2的差,所得的商再乘5,积是多少? 生2:360÷(20-2×5)20减去2乘5的积所得的差除360,商是多少? 生3:360÷20-2×5

360除以20的商减去2乘5的积,差是多少?

三、课内练习

1、练习一: 选择题

(1)400除以23减去15的差,商是多少?算式是(B)。

A、400÷25-15

B、400÷(25-15)

C、(25-15)÷400(2)40个25的和比45乘8的积大多少?算式是(A)。

A、40×25-45×8

B、(40+25)-45×8

C、45×8-40×25 问:为什么这样选?

生1:第一题的数量关系是400除以差,说明先要求差,所以23减去15的差要加括号。所以选B 生2:第二题的数量关系是积减去积求差。所以选A

2、练习二

(1)根据树状算图列出综合算式。

生:(30-2)×(5+4)(2)列式计算

203减去650除以25的商,所的得差乘5,积是多少? 生:(203-650÷25)×5

3、练习三

用下面的卡片编题,并列出算式。

生:我编的题目是2个10相乘的积除以2个50相加的和,商是多少? 10×10÷(50+50)=100÷100 =1 用下面的卡片编题,并列式计算。

生1:我编的题目是100除2个50相加的和,商是多少?算式是(50+50)÷100 =100÷100 =1 生2:我编的题目是2个50相加的和除2个10相乘的积,商是多少?算式是 10×10÷(50+50)=100÷100 =1 生3:我编的题目是100除以2个10相乘的积,商是多少?算式是 100÷(10×10)=100÷100 =1 生4:我编的题目是2个10相乘的积除以100,商是多少?算式是 10×10÷100 =100÷100 =1 讨论:比一比,哪一组编得多。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解答文字题时,要注意“和”“差”“积”“商”在题目中的关系,还要注意“除”、“去除”、“被„除”等关键的字词。

课后习题

数学广场——时间的计算_教学设计_教案 篇4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2―P15 教学目标: 1.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2.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写规则。

3.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写规则。

教具学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目前,环境污染比较严重,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其中汽车尾气排放是一大原因,所以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新趋势。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具有清洁、节能、高效、经济等优势。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不兰兰家买了一辆电动汽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通过看图,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二、探究新知: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点击课件)师:电动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行驶了2 小时,已经行驶了多少千米?谁能来解答一下。(指名答)

生:60乘2等于120(千米)师:很正确。为什么这样做呢?

生:因为我们前面已学过路程等于速度乘时间。

师:你真棒!通常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那么用字母S、v、t怎么表示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呢? 生:s=v×t(生边说边板书)

师:(点击课件)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 s = v×t。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下,已知s和v,怎样求t?已知s和t,又怎样求v呢?开始吧。(小组讨论,师巡视,然后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现在哪组选代表来交流。生:t=s÷v(生边说边板书)

师:正确。请坐。已知s和t,又怎样求v呢? 生:v=s÷t(生边说边板书)

师:很好,请坐。刚才我们交流了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汽车行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请看大屏幕。(点击课件,比较用文字叙述和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哪样方便?)师:比较左边和右边,你们觉得用哪种方式来表示数量关系比较方便? 生:我觉得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很方便。

师:是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简洁,明了,省时。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个问题,(点击课件)如果t=3,电动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你能把t=3代入求路程的数量关系式中,并求出它的结果吗?试一试。咱找一名同学来黑板做,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做。(生做,师巡视。)生:s=v×t =60×3 =180 答:电动汽车3小时行驶了180千米。

师:这位同学解答得很好,已知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即v=60,把v=60, t=3,代入数量关系,求得的s的值就是电动汽车行驶的路程。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时,计算的结果不写单位名称。比如,求得电动汽车行驶的路程180后面就不写单位名称。师:下面请同学们再做下面几道题,试一试。(点击课件)(1)如果t=5,电动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2)如果电动汽车行驶240千米,需要几小时?

(3)如果电动汽车8小时行驶440千米,它的速度是多少?(生做,师巡视,然后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做题很认真。现在哪组同学交流一下。师:好,你们1组交流第一题。生:s = v×t = 60×5

= 300 答:电动汽车5小时行驶了300千米。师:非常有条理,你们2组交流第二题。生:t = s÷v = 240÷60 = 4

答:需要行4小时。

师:正确,来,你们三组交流第三题。生: v = s÷t = 440÷8 = 55

答:电动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5千米。

师归纳总结:刚才同学们积极思考,认真做题,很棒!我们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首先根据题意写出数量关系式,再用相对应的数值代入数量关系式,注意计算的结果不写单位名称。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下面的问题。(点击课件)

(1)如果用C表示周长,用S表示面积,你能用字母表示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吗?现在开始讨论吧。(生讨论,师巡视,然后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认真,我们先来交流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吧。哪组来交流。(生举手)

师:好,你们组来说。

生:长方形的周长 =(长 + 宽)× 2 C =(ɑ + b)× 2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S =ɑ × b(边说边板书或点击课件)

师:很好,我们再来交流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哪组来交流。(生举手)师:好,你们组来说。生: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 =ɑ×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 =ɑ×ɑ(边说边板书或点击课件)

师: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点击课件)

A.当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用“·” 表示。如a×b。可以表示为ab或者 a·b。

B.当数与字母相乘时,乘号也可以省略不写,但一般不用“·”表示。如2× a,可以表示为2a,这里数字要写在字母前面,如2a不要写成a2。还要注意,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加号、减号、除号不能省略。

C.当两个相同的字母相乘时,可以省略乘号,写成这个字母的平方。如 a × a,可以表示为a, 读作: a的平方。表示两个a相乘。a不等于2a,2a=a +a 师:了解了这些知识,我们一起做下面的练习。(点击课件)请看大屏幕。哪位同学能连一连。师:好,你来。(按顺序生边说师随着连。)

师:(小结并揭示课题)前面我们共同探讨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四、小结 通过刚才的探讨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下面进行一组练习,看你有没有掌握这些知识,有信心继续挑战自己吗?

五、布置作业:配套练习

六、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上一篇:价值链分析人力资源下一篇:实习生个人简历表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