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名人名言

2024-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发现美名人名言(推荐20篇)

发现美名人名言 篇1

1、美,什么是美?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大量的美。然而,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马・埃利奥特

2、美不是人工造就的,而是天生固有的.。――狄更生

3、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别林斯基 (俄国)

4、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5、你缺少的不是美丽,而是善于发现美丽的眼睛。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狄德罗

6、如果两眼生来为着注视,美就是她存在的原因。――爱默生

7、如果人们不仅能够执着地追求美,而且能够敏锐地发现美、自觉地创造美,那么,不仅他们自身会变得更加完美,而且整个社会、我们周围的一切,也都会变得更加完美。――佚名

8、谁用全身心去执着地寻求美,美就会悄悄地飞进他的心扉。――宋征时

9、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 ――纪伯伦

发现美名人名言 篇2

儿童线描的形式和工具可以多种多样, 无论儿童采用何种形式或工具, 如铅笔、钢笔、水彩笔、油画棒、毛笔以及水粉、水彩等, 都渗透着如何用线的问题。

线是最简练、最有力的造型语言, 所以把握好各年龄段的用线造型应该是儿童学习美术的基础。如果我们在美术基础训练中对儿童线描教学没有足够的认识, 只是任由儿童自己随意涂画, 盲目用线, 至于怎么画, 怎样用线, 如何提高造型绘画的能力, 研究得少, 教得少, 对于儿童的进步是一种很大的损失。所以, 在实际教学中, 不是急于传授技能和知识, 而是把最重要的东西教给孩子———培养孩子的信心。

对孩子而言, 进入写生训练不仅是面对一门新课程, 更意味着一种新的探索和学习方式的开始。我们试图在线描写生中建立这样的观察与表现方式:孩子一面忘情地观察物象, 一面认真地审视画面, 并在这样的观察与审视中, 作品中灵动的线条和鲜活的形象自在地体会着物我交相辉映的华严境界。这样一种探索与发现, 既是向外界, 也是向内心;既是用眼睛, 也是用心灵。

二、引导孩子在涂鸦中寻找美的艺术表现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在实际教学中, 美不应是我们为孩子灌输的一种概念, 而应是孩子真挚的心灵与大自然的交融, 碰触所产生的超越经验、超越时间的心灵震撼。所以, 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让他们同生活和大自然对话, 是我们在写生教学中首先要做的一件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独特的意识启发孩子, 让他们面对寻常事物找到观察角度和表现方式, 在朴素中体味精妙, 在平淡中创造绚丽, 随时随地发现生活和大自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从一辆自行车的锈迹中体会“质感”;从自己书包的款式中认识“结构”;从鞋子的摆放角度中了解“透视”;通过山峰的起伏让孩子来感受线条的走势。

首先, 针对写生这较专业的绘画形式,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 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和要求来评价他们, 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协调好写生画与其他绘画形式的关系。对低年级写生教学, 必须注意儿童的身心特点, 绝对不能以成人的要求来规范, 对他们只能要求尽其所能地通过观察, 凭借感觉和自身独特的视觉角度, 抓住事物特征、大体比例和固有色彩, 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感觉方式和能力自由地去表达。此外, 在题材选择上, 要注意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才能吸引他们。我总是从孩子的身边入手, 今天是书包的练习、明天是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玩具、后天是家里厨房里的锅碗瓢盆等一系列的生活用品来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只有当学生开始明白自己的表达得到重视时, 他们才会以更大的兴趣去努力学习。

三、引导孩子在涂鸦中寻找艺术创作的契机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会画他们所能想到的, 而不画他们所看到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儿童写生速写能帮助儿童从看到物体逐渐转变到在他们的画面上, 以此来促进儿童视知觉分化。比如“三八妇女节”那天, 我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妈妈的头像, 画的重点则是头, 学生画的一个圆圈就是头, 再在里面画三条短线或三个点就是眼睛和嘴巴, 将躯干和四肢都画成线段, 画出来的妈妈们都是一样的。对于这样的情况, 我给孩子们分析了人的头型有长脸、方脸、国字脸、瓜子脸等, 还有每个妈妈们的发型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些颜色等。最重要的就是介绍人的五官, 仔细分析五官的用途, 用孩子们喜欢的语言和动作来介绍给学生这些知识内容。通过这样的分析和孩子的仔细观察, 学生的作品明显有了进步。

儿童绘画初期都以线条为主, 但多属于涂鸦线条的应用, 盲目杂乱, 并且习惯画物象的局部, 而局部与局部之间又不合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 儿童有了较强的分析能力, 但描绘人物、动物或景物的时候还不可能有准确的分析能力, 常在画面上描绘一些似是而非的形状, 用线仍显杂乱。对于这种“象征期”的儿童绘画, 我们没有必要横加指责, 但是我们要在画中逐渐引导儿童如何对形体的认识, 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因此, 在写生阶段的创作阶段中, 我们应当拓展更为开阔的教学思路, 引导孩子从现实生活入手, 结合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表现方式, 找到自己的创作途径。我们应启发他们从自己生活感受的点点滴滴里寻找创作的灵感, 从自己对现实事物特有的观察角度与描绘方式中探求表现的契机。尽管孩子对生活的感受、记忆、憧憬往往都是零散的、琐碎的, 但他们的思维都具有超乎寻常的形象性、生动性。

现代基础教育注重人的素质培养的教育, 引导并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儿童线描是儿童情趣、思想、内在潜能的自由表现方式, 更为重要的是, 它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思考、想象和创意等方面的能力。可以说, 从低段儿童学习时期就开始培养儿童在社会环境中的独立自主性, 拓展儿童的内在潜能, 是我们一线教师今后研究的又一新方向。

摘要:艺术创作的源泉来源于自然, 是人们对自然进行观察、了解和探索过程的再创造。孩子也是这支艺术创作队伍里一个庞大的群体, 儿童画的线描创作写生也是如此, 而孩子的有思想的艺术创作题材主要来源就是写生。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作品, 都是以“线构形”为主体。教学过程中, 注重培养学生用线造型来提高绘画的造型能力和审美意识。

寻找美 发现美 感受美 篇3

我和我的孩子们相伴走过了两个春秋,在这些日子里,我们一起感受语文的魅力,一起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其间的快乐不言而喻,可我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2009年年底,我有幸拜读了曹文轩的纯美小说《青铜葵花》,读罢之余,美得说不出,美得让我惊喜,美得让我急于把它推荐给我的孩子们,也让这份美带给他们,值此作为2010年的新年大礼。

二、发现美

寒假結束了,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当我再次和孩子们见面时,令我惊讶的是:孩子们个个手中都拿着一本书,拿着一本同样的书——《青铜葵花》,我不禁问了其中的几名学生,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道:“太美了!太感人了!”听到这些,我心中不禁思索,何不让他们一吐为快,把自我的发现放大,放大……

我放下手中的新课本,开始拟定以“发现美”为主题的班级读书会。根据本书的特点以及结合本年级孩子的特点,我拟定了几个主题如:以人物为线索,××的青铜或××的葵花,对人物进行分析……

拟定好了主题,我便重新拿起《青铜葵花》,《青铜葵花》一共有九章,之前,我和同学们已经一起欣赏了第一章,还剩下八章,我们班有八组,按照每小组一章进行分配,把其中较长的章分给能力较强的小组,至此,我便趁着星期五把作业布置了下去,并许诺发言精彩者可以得到教师送给的礼物。同学们听罢,欢呼雀跃,看到此景,我更加地期待同学们的归来,带着青铜和葵花一起归来。

三、感受美

课堂伊始,我便用充满感情的话语向同学们再次介绍《青铜葵花》,同学们和我一起沉浸在那凄美感人的故事情节里,一起再次感受了纯美小说带给我们的震撼。当我介绍完之后,我便把“舞台”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尽情地表演,尽情地展示。

孩子们小手如林,争先恐后,每个小组好不热闹,有的孩子汇报青铜时,当说及青铜五岁那年失去了嗓音,成了一个哑巴,全班孩子为之惋惜;当说及青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全班孩子无不为自己感到庆幸……这就是好的作品带给人们最直接的感染,也许没有什么豪言壮志,也许没有什么惊天大作,心灵为之一颤也就足矣!

美,人物美,故事美,心灵美,是这部小说要告之于我们的吗?请听曹文轩如此说:谨以此书献给曾遭受苦难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子孙。作品写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

我们应该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这两位是姊妹,而且都是圣者。他们都锻炼人类开展伟大的心魂。

鉴于此,我又把以“爱”为主题的作文布置下去,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爱中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

大学作文《发现美》 篇4

出版1102班 袁义阳

阳光普照,脚下的篮球场非常干净,人数寥寥,反而更显得辽阔。广播体操前的进行曲有节奏地响着,同学们都挂着笑脸,从教学楼狭小的门口鱼贯而出。

或许,在晴朗的日子,课间操也没那么令人生厌。

“董磬,今天的天气好好哦!”凌子站在操场中央,微笑着看着董磬,对他说道。

董磬侧过脸去,恰巧看到凌子裸露在阳光底下的清秀好看的脸旁,不觉心里咯噔一下。一时间,嘴巴便笨了起来:“恩?额,是阿。”然后挤出一个笑脸。

进行曲之后就播放不知道是第几代广播体操,在欢快的广播体操中,同学们在操场上活跃着自己的青春。

董磬和凌子虽然开学之初就相互认识了,但交往并不多。直到第四节广播体操开始的时候,董磬方才勾起对凌子的全部回忆——都是一些可以称之为“美丽”的记忆——还有她的名字:萧凌。

第一个是某天清晨,董磬起得过早,就和同学跑到教室下棋。棋子刚摆开,凌子便推门而入。董磬的同学和凌子的关系好些,就打起招呼:“萧凌,又起这么早阿?来下棋不?”

凌子一边翻着课桌一边答道:“本姑娘可要考清华北大呢,现在要去大树底下背单词。没空陪你们玩,呵呵。”

某一个阴郁的中午,天上飘着蒙蒙雨丝。董磬打了饭准备回宿舍吃,一路小跑着。在上阶梯时一不小心撞到了一个打着伞的同学身上,饭盒盖子碰到那人的伞柄飞了出去,饭菜撒在那个同学的身上。董磬连忙道歉,那个同学却没有顾及自己弄脏的衣服,反而转过身拾起掉地上的饭盒盖子,之后回答董磬说:“没事,没事。”

董磬这才看到那同学的面目,原来是凌子。

“呵,是你阿,萧凌,你没事吧,不好意思把你衣服搞脏了。”

“没事的,衣服洗洗就干净了,下次要看着路走,知道不?”

还有某天晚上,大家都在教室安静地自习。后门突然“吱呀”一声开了,很多人都回过头去看情况,董磬被前面往后看的人弄得不好意思,于是也回过头去。原来是“老班”检查自习情况来了。老班走到教室的过道,开口就很严厉地说:“你看你们怎么一点都不专心学习,有个什么情况就东张西望的,难道有这么好看,错过了会后悔一辈子?你们要学学人家萧凌,我来检查自习情况的时候就没见她回过头„„”

发现美 篇5

清晨,当我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看到了阳光的笑脸,一路绽放的小花,歌唱新的一天的洒水车,勤劳的清洁工,搀扶爷爷过马路的你,交通警察那利落的手势,手拉着手、说说笑笑的一起上学的同学……美,在我身边!

校园里,美一样溢满了我的眼睛。美,是见到老师后的一个队礼,一句问好;美,是晨读时传出的朗朗声;美,是弯腰捡起一片废纸;美,是误解后的一次握手,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美,小伙伴共同探讨一道难题;美,是摔倒后一双搀扶的手;美,是老师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课;美,是操场上挥之不去欢快的笑声……美,在我身边!

夜晚,我在大雁塔北广场散步,地上星光璀璨,你看那柔和的路灯,流光溢彩的草坪灯、地灯,把广场装点成了一位梦幻世界,激情奔放的音乐喷泉,随着旋律跳起公主圆舞曲,这难道不美吗?

美需要发现作文 篇6

中央电视台“走进中国”栏目组“建瓯根艺”专题片这样介绍:一段段貌不起眼的树根,经过根艺美术师的精雕细琢,就会化腐朽为神奇,变成一件件美轮美奂的艺术珍品。这种集自然造化与艺术家智慧、技能于一体的根雕艺术在历史文化名城——福建建瓯,名声鹊起,并逐步形成建瓯独特的文化产业。今天,我们“新星”小文社的社员同家长、老师慕名而来,一起参观徐墩武夷根艺城。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就到了目的地。我们下了车,排好队开始参观。走进“明奕轩”,映入眼帘的便是许许多多的根雕作品。最吸引人眼球的,那就是一尊弥勒佛,坐在正殿中央,敞开衣襟,露出大肚子,开怀大笑。我不禁想起一幅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再看看旁边的`弥勒佛,大的、小的、站的、坐的、躺的、卧的……不论拿着什么物件,表达什么内容,脸部表情都是笑的。不论是张口大笑,还是合口微笑,都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显得活灵活现,情趣盎然。导游说,弥勒佛一向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此佛常怀慈悲之心,笑脸垂耳大肚,一副很有福气的造型,能够给人带来好运,人见人笑,化解工作压力和苦恼。

来到堪称“东方艺术,华夏一绝”的“五百罗汉”根艺前,但见一个个造型千姿百态,构思奇妙的罗汉,既有佛的神秘,又与人生百态相映,情表于外,意韵其中。他们三五成群、或交头接耳、或悲或苦、或孤座独立,或慈眉善目,或闭目凝神,全神贯注,妙相庄严;有的胸腹袒露,似笑欲语;有的拄杖持珠,合十摊手,有的挖耳捏鼻,天真烂漫,有的丰额宽肩,悠然自得;有的秃头长耳,满脸胡须……最有趣的那个罗汉嘴巴张得大大的,伸着懒腰,煞是可爱。

我们一边听着导游的解说,一边跟着她来到了另一个根雕作品的面前。导游说,那是一幅李白在创作《望庐山瀑布》的情境图。‘瀑布’是天然形成的,只有李白是雕刻上去的。这时,人群中不知是谁吟诵起“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庐山上烟雾缭绕,气象万千,瀑布凌空而下,喷涌飞泻,山下激流奔腾,声势浩大,蔚为壮观。

发现美名人名言 篇7

一、激发兴趣热爱美, 培养审美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课堂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是逐步形成的, 教师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兴趣, 才能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中, 课堂氛围才会活跃、浓厚。同时, 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和基本功, 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例如我在执教二年级美术《海底世界》剪纸鱼一课时, 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教室黑板上设计了简笔画“海底世界”, 有各种各样绿色的海藻、有美丽的珊瑚、有形状各异的贝壳、还有诱人的大龙虾……上课铃声一响, 同学们走进教室就眼前一亮, 感受到了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 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这堂课的好奇心。随后在这节课上学生们兴趣盎然, 不但用巧手剪出了不同形状的鱼, 还将“鱼”粘到黑板上, 让黑板变成了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 让这些从未看过海的孩子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激发了对美术课学习的兴趣, 也陶冶了孩子们的审美情趣。

二、调动感官发现美, 培养审美能力

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小学生来说观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他们的眼、耳、手、鼻等去感受周围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变化, 并由此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刺激其从事绘画表现的欲望。比如:我在上《小泥人》一课时, 让学生仔细观察泥人, 并说一说泥人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学生经过仔细观察认为泥人由头、身子、胳膊和腿组成。然后我又引导:泥人是靠什么连接起来, 而且站着还不会倒?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对绘画作品仔细观察做一些探究性的讨论。有一个学生大声喊道:“我发现了, 在这个泥缝中有一小节牙签。”我夸奖道:“真是个会仔细观察的孩子。”最后我出示了5个不同的小泥人, 供学生欣赏后提问:“小泥人是用哪些方法做成的?”学生调动自己的感官进行观察, 通过动手实践总结出了制作小泥人的方法有搓、揉、捏、粘、刻, 等等。可见调动各种感官对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和审美具有推动作用。有观察和思维, 才会有创新, 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学生的美术素养才会有所提升。

三、鼓励创新表现美, 培养创作能力

要使学生形成创新精神, 就要提高整体素养。只有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丰富起来了, 创造力也就能得到明显提高。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 要给学生留有自我表现的空间, 让他们展示多彩的联想, 挖掘他们的潜能, 引导学生积极创造出新颖的作品。如手工课《贺年卡》, 课上先让学生欣赏我购买和自制的贺年卡, 然后讲解各种贺年卡的制作材料、色彩、图案、象征的意义等内容, 最后给学生讲清楚贺年卡的发展历史, 送贺卡的意义, 使学生从制作贺卡中感悟到亲情、友情的珍贵。这一系列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同时在制作贺卡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和爱心。学生各显其能, 在互相探讨和教师的指导下, 制出了形态各异、寓意深刻、美轮美奂的贺年卡。

四、巧妙评价欣赏美, 发展美术素养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对作品不能有具体、全面的感知, 所以回答问题简单, 对作品的优点不能正确评价出来, 审美水平和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在课堂点评学生作品环节中我们经常会为学生所表达的评价语言感到乏味、头疼。例如:在一年级《春雨沙沙》一课中, 我让全体学生观察三位学生已完成的作品, 我问道:“这三幅作品中哪幅画最好?为什么?”有个学生站起来说:“第二幅最好看。”我继续问:“为什么最好看?”这位小学生却答不上来。我慢慢引导点拨:“春天有什么特点?你再看一看, 想一想?”过了一会他一拍脑门说:“我知道了, 春天的雨细而密, 这位同学画出了春雨的特点, 而且用绿色来画雨丝, 突出了春天的气息。”我赞许地点点头。从上述事例可看出我们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不光要从兴趣、动手动脑、观察、创新思维能力这些方面着手, 还要在平时适时点拨学生对作品的评价语言, 来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

发现美创造美 篇8

在校园里我也看见过许多美丽的画面。上课时,同学站起来回答错了,或是想不出答案,同伴们会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排队时,有人文具掉了,画笔工具散落一地,同伴们会主动上前帮他一起捡。体育课上,有人跑步跟不上,同伴们会给他加油鼓劲。突然,有人流鼻血了,同伴们立马递上雪白的纸巾。有人伤心难过了,同伴们纷纷上前询问安慰,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故事,这些同学都有一颗美丽的心灵。

一位哲人说过,你眼睛所看见的,就是你内心世界的反映。一个人如果能发现别人的美,那他的内心一定充满真善美。所以,老师希望你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鼓励那些做好事的人,同时也让你自己的生活充满美好。

其次,希望你们成为一个美的创造者。你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安慰的话语、一声诚挚的赞美、一个温暖的拥抱,也许就会带给另一个人巨大的力量。你对别人的帮助也会给你带来朋友和幸福。你会成为别人眼中最美的风景。

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创造美吧!

发现美学生作文 篇9

那是在上个学期的期末,当时我还在涌泉小学上三年级。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上课铃欢快地唱起了歌,同学们都坐在教室里开始认真地读书了,然而坐在我旁边的冯天却迟迟未到,在我的印象中她是很少迟到的,我猜她可能是生病了。

中午在食堂里吃饭时,一个爆炸性的新闻传到了大家的耳朵里——冯天的爸爸骑摩托车去椒江时被汽车撞了,在医院里抢救!听到这个消息,我们惊呆了,怎么会发生这么不幸的事呢?我正发楞,突然有人大声说:“我看电视上说折一千个幸运星就可以实现一个愿望,我们一起折一千个幸运星吧,这样就可以帮冯天许愿让她爸爸赶快好起来。”

女同学们听了这话,纷纷拿出美术学具袋里的彩纸,开始动手折幸运星。就连班里那几个平常很顽皮的男生也没有袖手旁观,笨手笨脚地跟着我们折了起来,冯超磊同学还跑到家里拿了一个五角星形的玻璃瓶,用来盛装幸运星呢!

可是,我们还没来得及折好一千个幸运星,班主任冯老师就告诉我们一个不幸的消息——冯天的爸爸因为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去世了……

发现美 500字作文 篇10

伴随着蝉鸣,我走进一片不大的竹林,顿时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一片竹林的绿意让我陶醉其中:有竹叶的翠绿,竹子的墨绿和竹影青苍的绿。这一副图景好像是一副绿色的画,美不胜收。竹子长的挺拔,一节一节地往上长,虽然长有竹节,却不因竹节而停止生长。这片竹林就好像一根根垂直竖起的旗杆,挺直地树立在大地上。这一片竹林青翠,生长笔直,形成一种视觉上的美。

我不但喜爱竹子那挺拔的外形,更喜爱它那坚挺,向上的精神。

竹子挺拔地向上生长,没有枝杈,体现了竹子一心向上,正直不屈的精神。竹子虽然在生长过程中有竹节的阻碍,但竹子却用顽强不屈,坚持不懈的精神,克服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的坎坷,走向新高度。竹子内部中空,心无旁骛,它用博大豁达的胸襟和空静的心,告诉了我什么是君子。竹高耸入云,顶天立地,向上不止,生生不息,它从不安于现状,从未不思进取。

竹子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竹子是坚韧,竹子是挺拔,竹子是上进,竹子是顽强,竹子是胸怀。我爱竹子这可贵的精神。竹子这样高洁的君子精神,何尝不是大自然的启示,大自然的美呢?

让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 篇11

小学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表现生活美。要表现生活美,首先就要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美,感受生活美。小学作文指导应加强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让作文指导更贴近生活,让学生的作文很好地、美美地表现生活。

一、观察生活,发现美

小学生生活阅历虽然简单,但他们都生活在真实的现实世界中,经历了他们这个年龄所特有的生活,也会有他们特有的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有些事也曾经让他们热泪盈眶或悲痛万分,只是没留意。因此,要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就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

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在作文指导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千姿百态的自然,多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把所见所闻描述出来。六一节,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六一庆祝活动的前一天,我就事先布置了任务:庆祝完节日,看谁能把活动的流程细细的说出来,并且有奖励。待到活动开始,只见我们班的大部分孩子目不转睛的盯着主持人,那专注的神情比上课还要认真,极个别的孩子还带了小本子记录。我知道: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活动结束后,回到教室,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举起他们的手,想得到奖励。我趁机抽了两个平时不太认真的孩子,他们对答如流,也得到了他们想要的……这更加激起了其他孩子的兴趣。不过我提高了要求:如果能用上平时你积累的好词好句来说说活动,得到的奖励更多。听到这,一部分孩子怏怏的把手放下了,另一部分想把手抽回去,却又不想放弃得奖励的机会。见此状,我带头用一句话做了示范,在我的鼓励下,终于有孩子自信满满的举起了手,虽然语言组织的不是特别棒,但已经跨出了一大步,也给其他孩子作了一次好榜样。接下来的时间里,发言的孩子变得多起来,尽管有的孩子用词不当,但至少他们敢说了。就这样,一节课40分钟不知不觉过去了,我给每个孩子布置了这样一次作业:就这次活动写一篇相关的作文,字数不限,内容可以是心得体会,可以是让你觉得难忘的一个场景,还可以是你喜欢的一个活动环节等……第二天,孩子们的作业反馈比以往的效果都要好。

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记录生活。我校校园内种植了许多四季桂花树,每当桂花花开,清幽甜润的香味弥漫整个校园。学生几乎天天与桂花树生活在一起,他们闻到了花香,却很少有人仔细留心过花,更没有思考过花的特点,所以写起桂花树来仍然感到无话可写。我启发孩子们:桂花树对生长所需的环境有什么要求?花的香味有什么特点?它对人有什么益处?花开花落过程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启发,激活了部分学生平时沉淀在记忆中的生活积累,孩子们就感觉有话可写了。

最后,要注意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积累素材的方式有多种:可以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分门别类用日记或片断形式记下来,也可以用小卡片的形式摘录下来,还可以开展比赛活动等等。通常,每学期伊始,我都要发给孩子一本专门记随笔的这样一个笔记本,让他们随时随地都能记录下生活中的各种发现,感悟等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营造作文氛围,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学生只有动手记下生活素材,在作文时才能做到有事可写,才有可能写出血肉丰满的好文章。

二、体验生活,感受美

小学生的作文尽管稚嫩,但往往是最富有真情实感的。在小学作文指导中,要把引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看作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要引领学生多参与,增强对生活的体验。如:写一次难忘的活动。好多孩子看到这题目,提笔就写:我和谁,谁,谁一起参加了什么活动,活动中我们怎么样怎么样,千篇一律,没有一点真情实感在里边。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就一定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促使儿童广泛地接触生活,增强他们对生活的感悟。本学期,我们班举行了一次植树比赛。阳光明媚,春暖花开,孩子们排着整齐的小队到河边植树。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带着各种各样的树苗、工具,有说有笑的进行了一次植树的亲身体验。他们从不懂植树环保到精心呵护小树苗成长,从不懂得付出到怀着一颗期盼,感恩的心生活,这中间,是一次质的飞越。如果不是亲身体验,辛劳付出,怎会悟得真情实感?学校、家庭生活的丰富多彩、社会活动的千姿百态,都会在孩子面前展开一个更绚丽的世界。他们若把自己视为其中的一部分,成为生活的参与者,必然会对生活产生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的文章也就会有更多的真情实感。

在教与学中发现数学美 篇12

一、数形结合, 数学带给我们艺术美

我们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团队从摆石子引发出变化无穷的点阵规律;15世纪法国数学家“代数学之父“韦达发明了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已知数和未知数, 带来了代数理论的重大进步;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 花了毕生精力, 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35位, 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大自然的许多物种生长发育也遵循着一定的数学规律。可以说, 数学家的许多发现是以原始图形为依托的。明白了这一点, 学生自然而然会睁大眼睛, 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美。

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具有平稳安定的美;平行四边形具有伸拉变形的美;长方形具有刚劲对称的美;圆形具有饱满流转的美。平行四边形和圆的面积计算推导借助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推导借助平行四边形;学生学习画平面图形乃至立体图形;借助图形解答面积计算题、行程问题、倍数问题等等, 都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着数与形结合的美。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数形结合的作用, 引领学生通过图形发现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一节。通过观察比较, 认识基本图形之后, 设计学生分组用各种图形拼组图案, 学生创造美的闸门打开了, 有的人拼出机器人;有的人拼出风景画;有的人拼出火箭;有的人拼出了钓鱼翁……并且都能根据自己的拼图说出设计意图, 令人惊叹。美育的形象性、愉悦性、自由性在此得到了集中体现。

二、推理严密, 数学带给我们科学美

数学有着本身的非常鲜明的科学美, 那就是概念的抽象性、推理的严谨性、结论的确定性。对于数学教学来说, 重要的是通过研究具体的对象, 抓住事物的本质, 抽象出他们的性质或规律。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是数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性。

爱因斯坦说过:“为什么数学比其他一切科学受到特殊的尊重, 一个理由是它的命题是绝对可靠的和无可争辩的, 而其他一切科学的命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可辩的, 并且经常处于会被新发现的事实推翻的危险之中……数学之所以声誉高, 还有另一个理由, 那就是数学给予精密自然科学以某种程度的可靠性, 没有数学, 这些科学是达不到这种可靠性的。”

数学教学中, 从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到概念、定理、公式的推倒;再到概率、统计、图形的研究……数学的科学美无处不在,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着眼于挖掘数学知识之间的规律和联系, 进而揭示数学的本质,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在积极热烈的探讨中, 在师生、生生互动中, 有意识地展示、渗透这些, 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想方法, 改善他们的学习方法, 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启迪他们潜在的智慧, 使他们在对科学的发现中感受到数学的至真、至善、至美。

因此, 优秀的数学教育使人具有做事思路开阔、举一反三的类比与创新能力;具有化繁为简、分解困难的归纳能力;具有做事思维严谨、思考周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有条理、无漏洞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应用广泛, 数学带给我们应用美

数学是一门应用学科, 它的思想方法已经广泛的渗透到了各个学科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数学方法成了普遍的方法, 它能够为其他学科提供抽象思维的模式;能够为真实生活提供计算的方法, 从而解决许多问题。数学成为现实生活中人人要用到的学科。数学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因此, 数学教学要基于生活,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 建立数学模型, 最终服务于生活。

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之后, 学生可以将此类知识运用到铺地砖的实际生活中;学习了分数、小数、比例的相关知识后, 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学习了立体图形之后, 可以将数据进行整合、分析、计算, 动手制作出礼品包装盒……

生活中的人们, 随时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灵活的解决着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 数学是鲜活的、灵动的。

四、思维碰撞, 数学带给我们情感美

数学教育者应该以自身的形象美、语言美、品行美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努力从教学中挖掘美的可感形象, 展示给学生;通过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 发现真理;让学生在数学的活动中中获得清晰、真实、深刻的情感体验。学生一次一次地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的过程难道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吗?

发现美五年级作文 篇13

镜头一:风景美

璀璨的月光普照着大地,星星依旧演绎着亘古的神话。夜晚就是如此美丽,像一幅展开的画卷,像雨后七彩的彩虹,好似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

无聊的我独自趴在窗台上,托着脸颊,偶会想到远方的亲人。仰望星空,总是那么缤纷多彩,月亮是个可爱的姑娘,却有着些羞涩,爱在云后静静望着我,它是孤独的,我也是。可相反,星星总是在我失落的时候给我安慰和光芒,考砸时,委屈时……月和星,陪着我,我不再孤单了,偶尔朝他们一笑,幻想着他们也会朝我笑,那时的我,竟发现夜空如此美丽。

镜头二:情谊美

天不知怎的,没有告诉人们,一场大雨便倾盆而下。可不是嘛,这雨像是憋足气要释放一样,一个劲得下不停。我被困在学校,看着窗户外的同学一个个离去,心里不由会有些失落。那是个弯曲的身影,纤细的手臂举着一把偌大的伞,慢慢地,走进我的`视线。“是奶奶!”我惊喜地叫起来,高兴地向奶奶跑去,差点把她撞倒。一老一少,互相搀扶着,回到家中。我没淋到一滴雨,而奶奶却淋湿了半个身子。亲情真的很美。

听到要去春游的事了,心里高兴得不得了。一路欢呼着跑会家去,却不知钱包已掉到草丛里。回家后才发现钱包丢了的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朋友打来电话,说拾到钱包要交还给我。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白色的钱包竟如星光般耀眼。在不经意见发现,友情真的很美。

发现美名人名言 篇14

“美,无处不在,可怕的是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的,只要你肯探索,就一定会找到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粉嘟嘟的桃花、黄澄澄的迎春花、白茫茫的梨花……放眼望去,啊!漫山遍野全都是含丹泛彩的花儿。花儿们如一群热情奔放的姑娘,向还在酣睡中的河流大声呼喊道:“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心灵的纯洁与善良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美。记得那一次,妈妈赶着带我去上钢琴课,此时刚放学不久,妈妈的车子才刚刚出校门,转弯来到一条狭窄的巷子,不巧,对面来了三辆校车。巷子如此狭窄,妈妈根本就开不过去。就这样,校车和妈妈的车对峙着,过了一会儿,妈妈想了想,看了看后视镜,启动车子,往后退着,将自己的车子退到离墙壁很近很近的地方,给对方留下更大更宽的空间,三辆校车顺利通过了。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明明你先来,也明明他们后退的空间要大很多啊!”妈妈淡淡地笑了笑说:“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大家都走得更快些。”所以,退让不一定是懦弱的表现,相反,它恰恰反映了妈妈心灵的美。

发现数学中的美调动学习的兴趣 篇15

一、数学中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数学之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性、均衡性、确定性, 这些恰好就是数学所要研究的范畴。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或艺术美。正如英国数理哲学家罗素所说;“数学, 如果正确地看它, 不但拥有真理, 而且也具有至高无上的美, 正像雕刻的美, 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 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那样华丽的服饰, 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可见, 数学美具有一种完全和谐的美, 抽象形式的美。它是一种客观存在, 是自然美在数学中的反映。数学方法与理论中的美, 就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与对称, 是井然有序, 统一协调, 从而使我们对整体的及细节都能清楚地认识和理解。而无论是和谐、平衡, 还是统一、协调, 都是直觉的结论。主要表现在其直观性、简洁性和统一性, 一般美的形象性、情感性、新颖性和功利性都融于数学之中。

1. 直观性

事实上, 数学美不是抽象得难以捉摸的东西, 其中的数学图形、符号、公式、结构关系等美学形体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直接感知。同时, 数学之美重在过程之美, 对于每一个学过数学的人来说, 一道数学题目的解决, 一个定理的发现, 一个猜想的证明, 都是令人激动的过程, 于迷茫之中的豁然开朗, 这也是数学美的直观魅力所在。比如, “七巧板”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智力拼图游戏, 被西方称之为“东方魔板”。它由七块几何图形组成, 这七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可以用不同的巧妙方法拼成千变万化的形象图案, 如较复杂的几何图形、建筑物、风景、人物、汉字等。儿童玩七巧板的过程, 既是益智活动的过程, 又是数学对象的审美过程和美的创造过程, 更重要的是使儿童从小就产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感受到数学直观性的美的存在。

2. 简洁性

简洁而简单、对称、和谐是数学美的基本内容之一, 透过简洁的表达形式纵观全体, 看清复杂的内在关系, 从而掌握这个体系, 这无疑能够激起情感的美的享受, 并建立学习、研究的信心。首先, 数学的结果是简单的。例如勾股定理, 这一简单而整齐的形式, 却表达了一切直角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其次, 由对称而简单。形体的对称性, 在自然界中处处可见, 例如树叶以其主叶脉为对称轴, 花瓣的分布各向均匀, 蜂巢、蛛网呈正多边形, 人体也是左右对称的, 反映到数学上就是中心对称、轴对称、镜面对称等。几何图形中对称性比比皆是, 如圆、矩形、正多边形等;解析几何中, 方程ρ=asin3θ, ρ=acos3θ, ρ=asin2θ, ρ=acos2θ所表示的曲线也是对称的, 被人们分别冠以“三叶玫瑰”“四叶玫瑰”的美称。对称性还表现为某种相应性。例如, 加与减、乘与除、正弦与余弦、指数与对数、有限与无限、微分与积分, 还有公式上的对称等。利用对称的简单性, 可以加深对公式的记忆理解。

3. 统一性

数学美的统一性, 是指数学中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和谐一致。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独立的对象, 对它们的研究, 分别构成了代数与几何。然而通过坐标系的建立, 使点与数建立了对应, 从而把代数研究的对象与几何研究的对象用方程的曲线联系在一起, 实现了统一。这就产生了解析几何。再如, 对于计算梯形面积公式来说, 三角形、正方形、矩形面积公式是这个公式的特例, 它于简单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表面相异的数学对象又可以联系为一个统一体。

只有认识了数学的美, 理解了数学的美, 才会使学生产生兴趣去发现数学中的美, 这样既巩固了数学知识, 又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 可以使学生养成乐于自觉感受客观现实中存在的自然美和创造美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技巧, 以及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1. 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

数学, 由于它的抽象与严谨, 常使学生有枯燥乏味之感,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 对数学美的追求, 能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

数学学科的严谨与缜密和数学的和谐统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 引导学生追求数学的和谐统一美, 对培养学生的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 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及正确地应用数学方法都有很大的帮助。

3. 追求数学美能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 引导学生在发现中体验美的感觉, 可以激发学生去做进一步的发现, 从而自然延伸了教学内容, 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欲望与灵感。

4. 追求数学美能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在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中, 数学思维与方法的作用之一就是经历美的体验, 而通过对数学美的追求, 能够引导学生去寻求最佳的思维方式与认知结构, 从而相应地提高了思维水平。

爱上童诗,发现美 篇16

一、主办单位

广东教育杂志社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伍美珍儿童文学工作室

二、参赛对象

广东省1—6年级小学生

三、比赛时间

2016年6月—2017年3月

四、参赛要求

1. 参赛形式及作品内容:以儿童诗为体裁,投稿数量不限,每首诗歌篇幅为20行字以内,内容、风格不限。

2. 投稿方式:纸质稿、电子稿两种方式任选一种,不可重复投稿。参赛作品概不退稿。稿件文末请注明:指导老师姓名、作者姓名、学校、班级,以及详细联系地址、邮编、电话。

3. 投稿地址:纸质稿邮寄至广州市小北路155号广东教育杂志社《广东第二课堂》编辑部(邮编:510045,收件人:周锦宜,联系电话:020-83563007);电子稿以word文档形式发送至邮箱dekt@gdjy.cn

4. 截稿日期:2017年3月16 日

5. 投稿必须原创,严禁抄袭。凡抄袭者,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

五、奖项设置

一等奖10名、二等奖15 名、三等奖20名、优秀奖55名、优秀指导老师奖若干名。

广东教育杂志社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我发现了美小学作文 篇17

我梦想的生活嘛?说难也难,说简单那也简单!你们肯定很好奇吧,那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呢?嘻嘻,我来告诉你们吧!

是这样的,我青年的时候忙碌勤奋地工作,赚钱养家,为别人打工,有了第一桶金的时候。我就要去疯狂地创业,先开一家小公司,赚点利润,有了一定的资金后,开那些可以影响全世界的国际公司,一本万利。然后把那些资金,全都资助给贫困山区的儿童们,让她们的生活幸福美满起来,不用流离失所,我要让她们用那些钱去建造新的房子,让她们也有地方住,有地方能为她们遮风挡雨,让她们能像我们现在大城市的孩子们一样,有着文具,零食,玩具等等……美满开心地生活着,那样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怎么样,我梦想的生活好吗?

发现美优秀作文600字 篇18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带着一双不再挑剔的眼睛和一颗宁静的心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

大自然中,春意盎然,花草树木都很美。小草虽然没有牡丹、杜鹃那样美丽,但它是坚强的,它经历着风吹雨打,电闪雷鸣。水有的波澜壮阔,有的水平如镜。是多么美丽,我不惊一颤,是什么颤动了我?是自然中的美。

你看,在那教师办公室的窗台下。老师还在辛勤的批改着作业,难道老师不想在家里和他自己的父母聊一聊家长里短,让老人家安心度过晚年吗?但是,那一摞又一摞的作业,似乎一次又一次的打破这老师原本的计划,看着那一瓶又一瓶的用尽的墨水瓶,那一支又一支写坏的红笔。我心中不禁疑问:不知这些年来,您用尽了多少墨,用坏了多少笔。老师您辛苦了!啊,多么好的老师,多么感人的情景呀!这,就是人间真情的美。

应着日落的余辉,小道上一点黄晕的光。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这时一位头发苍白的老太太不小心摔了一跤,一位小同学便立刻上前帮助,扶着老人走向了远处,看着这一老一少的.身影渐渐消失,我的心瞬间变得温暖起来,这是多么美好的瞬间,多么美好的时刻。楼道里灯还亮着,这一定是哪家的孩子还没回来,他的父母怕他害怕,点着灯等孩子回家呢。拥有如此爱你,亲你的父母,那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向往的事啊!父母在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起,给予了我多少爱的付出?还将要给予我多少?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爱着您们!

什么是生活中的美?这就是生活中的美,就是这么简简单单、平平常常。

发现美名人名言 篇19

美国科学家2008年11月中旬宣布, 发现一类新的高效和高选择性化工催化剂, 这种催化剂能以前所未有的控制力度来促进烯烃易位转化反应。新催化剂易于制备, 并具有独特的性能, 该成果已发表在2008年11月1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易位转化反应是在碳-碳双键的各一侧交换分子结构, 成为石油炼制等领域广泛应用的化工工艺。其优点是生成的副产物和有害废物极少。然而, 该反应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要开发新的催化剂, 使其具有更好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此次新开发的催化剂为四面体结构, 科研人员首先将1种金属与4种不同的配位体相组合, 再将这些配位体分子连接到中央金属上, 中央金属则支配催化剂使其拥有高反应活性和选择性。

让学生的双眼发现美 篇20

一、引领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观察的对象有所不同。笔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引领他们有针对性地观察事物。低年级的学生观察能力相对较直观、简单,笔者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一些相对静止、颜色鲜艳、轮廓大而清晰的物体,如花瓶、书包、文具盒、汽车、校园里的高楼、大自然中的树木、特征明显的蝴蝶和蜻蜓等;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笔者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一些比较复杂、有细节的物体,如车库里的自行车、校园全景、我的同学、我的老师等;高年级学生应该观察动态的事物、比例的把握和远景的描述等。在选择观察对象时,不仅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要符合学生的观察认知规律。

二、引领学生有情趣地观察

大自然是神奇多彩的,具有新鲜而巨大的魅力。大自然也是个无拘无束、充满趣味的观察课堂,它的一草一木、鸟兽虫鱼都是学生喜欢观察的对象,能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同时,丰富的色彩、动静的结合还能调动学生使用更多的感官去观察。笔者常把学生带进大自然的怀抱,让他们仔细观察,使学生从大自然中寻找美、发现美、采撷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情趣,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另外,笔者还通过灵活多样的游戏教学手段,如找别扭、摸物背形、亮眼睛等游戏,让学生在有趣的观察体验中,主动地去看、去听、去触摸,由观察产生情趣,由情趣引发观察。

三、引领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否明确,将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为了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笔者总要向学生提出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让学生明确观察的对象和观察的方式,使学生逐步学会观察与学习和生活有关的事物,进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低年级学生善于从点入手,笔者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低年级学生抓住观察对象的几个重要特征,引导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观察事物。由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笔者便引领他们从物体的特征、形状、颜色、比例及空间关系等方面进行观察,要求他们由一般的观察逐渐进入细微的观察。

四、引领学生有规律地观察

所谓有规律的观察,就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先观察事物的整体,再深入局部进行细致的观察,最后又回到整体上来观察。整体观察是为了把握整体物质框架结构和物质虚实等;局部细致观察是为了把握事物的个性特征。细致的观察既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又使学生在描绘同一对象时,彰显不同的艺术生命和艺术个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记录整体观察的总体印象,然后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细节,促使学生的注意力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换。最后回到整体是为了把局部纳入整体之中,避免强调个性而忽略总体效果。因此在美术教学中,笔者总是想方设法地引领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回到整体,有规律地进行观察。

一位著名雕塑家曾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们能看。”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远比知识、技能的传授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上一篇:信用社(银行)先进事迹演讲稿下一篇:学习工会十七大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