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ity的形容词形式和名词形式(共10篇)
The crew are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and have no common language.
船员来自不同国家,语言不通。
Asked his nationality, he said British
被问及国籍时,他说是英国。
The republic is a melting pot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这个共和国是多民族的大熔炉。
Rob may be entitled to dual nationality.
罗布或许能拥有双重国籍。
All nationalities were represented — but the English predominated.
形容词通过重叠形式表示特别的语法意义, 王力先生称之为“绘景法”, 它可以“使所陈说的情景历历如绘”。可是有不少人都觉得, 重叠形式的表达效果固然生动, 但带来的读音变化, 头绪纷纭, 实在“恼人”。本文对这类“生动”但“恼人”的音变现象进行讨论, 涉及AA式、ABB式和AABB式三类形式, 如:
AA式:远远、扁扁、满满
ABB式:红彤彤、金灿灿、乐陶陶
AABB式:亲亲热热、仔仔细细、坑坑洼洼
有人把以上几种形式统称为重叠形容词 (或叠字形容词) , 有人称之为形容词重叠, 还有人称之为状态词。我们采纳吕叔湘先生的名称, 把它叫做“形容词生动形式”。因为这类现象既包括形容词的重叠, 如小小、飘飘缈缈等;也包括重叠后才成为形容词的, 如漫漫、懒洋洋、熙熙攘攘等。前一类有基本式, 属于构形重叠, 可以说是形容词重叠;后一类没有基本式, 属于构词重叠, 称为重叠形容词 (或叠字形容词) 较为恰当。《现代汉语词典》 (以下简称《现汉》) 第5版开始标注词性, 把ABB式处理为形容词的一个附类, 注为状态词。本文不对形容词生动形式进行语法探讨, 我们着重讨论其音变现象。
(一) AA式
普通话AA式有一种常见的音变现象———“单音节形容词×按照××的格式重叠。第二个音节读高平调, 同时儿化”, (1) 如:红红儿的hónɡhōnɡr·de, 小小儿的xiǎoxiāor·de、慢慢儿的mànmānr·de。一直以来学术界和教学界都接受这种观点, 人们常把AA式第二个A变读阴平调和儿化视为严格的规律。吕叔湘先生指出:“北京口语中第二个A一般读阴平调, 儿化。” (2) 粗略地看, 吕先生的表述与传统观点似乎并无二致, 但仔细研读, 有这么几点值得重视:一是指出音变是北京话现象, 二是指明音变是口语现象, 三是指出音变是常见 (也即一般) 现象。由此看来,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把“叠字形容词中AA式带上‘儿尾’读儿化韵时, 在朗读中没有变调的”处理为语音错误, 是值得讨论和分析的。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AA式带上“儿尾”读儿化韵时, 第二个A经常变读为阴平是客观现实, 但是我们又不能拘泥地认为儿化和变读阴平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的”的简单现象, 例如以下用例:
(1) 只见张姑娘两只眼睛揉得红红儿的, 满脸怒容, 坐在那里。
(2) 雪并不很大, 纤巧地落, 薄薄儿一层在地面, 却冷峻得钻心。
(3) 他眼睛小小儿的, 调皮地眨呀眨的。
以上三例读为“红红儿hónɡhónɡr、薄薄儿báobáor、小小儿xiǎoxiǎor”并不感到拗口, 如果一定变调读成阴平, 反而觉得别扭。经常使用的“好好儿”被认为是AA式儿化并变调的典型, 《现汉》第5版和第6版收录该条, 词性有二, 状态词和副词, 注音为hǎohāor, 但例句“那棵百年老树, 至今还长得好好儿的”, 读为“hǎohǎor”, 恐怕也不好算错。同样,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读为“hǎohǎo”是正确的, 如果读为“hǎohāo”, 似乎也不能说一定不行。《现汉》还收录了一个词条“早早儿”, 注音为“zǎozǎor”, 第二个音节儿化, 但没有变调读阴平。虽然该条《现汉》词性标注为副词, 但视为状态词也是可以的, 如“他起得早早儿的”, 读为“zǎozǎor”或“zǎozāor”都是合乎语感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林焘先生其实有过很好的阐释:“一部分单音节动词形容词重叠时, 如果第二个音节同时儿化, 就必须变调读为阴平。”“一部分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但第二个音节不儿化和一部分单音节副词重叠时, 第二个音节可以变调读为阴平。例如‘圆圆的、小小的、大大的、常常、渐渐’。” (3) 我们往往片面理解规律, 只强调“第二个音节同时儿化, 就必须变调读为阴平”, 而忽略“一部分”的条件说明。儿化和变调读为阴平在多数情形下是“相形伴生”的, 因为它们都是口语现象, 总的风格基调是协调的。但语言又是丰富的、多样化的, 在口语色彩不那么突出的情形下, AA式音变规律会有所调节和变异。
(二) ABB式
ABB式“在北京口语中BB常读阴平调”。 (4) 长期以来, ABB式变调被列为普通话教学的必备内容, 这个本来不是一条严整规律的规律, 在教学和测试中一直被奉为圭臬。2006年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一年级上册《小小竹排画中游》“禾苗绿油油”, 注音为lǜyōu yōu;2011年印刷的教材, 注音改为lǜyóu yóu。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对此进行了说明:“绿油油的‘油’课文中注的是本音, 朗读时应读第一声。”同样, 《教师教学用书》对“黄澄澄、红彤彤、沉甸甸”注音和读音都进行了说明, 并提出教学建议。现摘录如下:“黄澄澄的‘澄’、红彤彤的‘彤’在词中均读一声。” (二年级上册) “红彤彤的‘彤’单独念时读‘tónɡ’, 在‘红彤彤’这个ABB结构的词组里发生变调, 应读作hónɡtōnɡtōnɡ。学生在朗读时应提醒他们读正确。” (四年级上册) “沉甸甸中的叠词要读一声。” (五年级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的说明值得讨论。首先术语表述不够严谨, “词”“词组”“叠词”前后不一, 使用随意。如前所述, ABB式结构可以看作构词重叠, 因此称为重叠形容词 (或叠字形容词) 较为适宜, 称为“词组”不妥。另外, 教学指引的表述, 认为课文注音虽然调整为“本音”, 但朗读时还应当变调读为阴平, 这对教学有不小的误导。笔者孩子的老师让孩子们直接在课本上把“本调”用红笔改为阴平, 大概这样可以“言文一致”省却不必要的麻烦, 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小学语文课本的录音采用的也是变调的读法。问起教材注音的变化、教师指引的表述和示范录音, 人教社的编辑解释说这个问题是经过讨论研究的, ABB式叠字形容词注成本调和变读为阴平, 是为了和《现代汉语词典》一致。
考察《现汉》ABB式注音的变化, 对我们深化认识很有启发。《现汉》修订本 (1996年版) 凡例:“本词典一般不注变调。……但是一部分重叠式词语, 如‘沉甸甸、热腾腾’, 照实际读法注作chéndiāndiān、rètēnɡtēnɡ。”《现汉》第5版凡例:“ABB式形容词的注音, 根据实际读音分为三种情况: (a) BB注作阴平, 如‘黄澄澄、文绉绉’注作huánɡdēnɡdēnɡ、wénzhōuzhōu。 (b) BB注作本调, 注音后面括号内注明口语中变读阴平, 如‘沉甸甸、热腾腾’注作chéndiàndiàn、rèténɡténɡ, 注音后面括号中注明‘口语中也读chéndiāndiān、rètēnɡtēnɡ’。 (c) BB只注本调, 如‘金灿灿、香馥馥’注作jīncàncàn、xiānɡfùfù。”《现汉》第6版沿用了这种注音方式。《现汉》是一部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服务的词典, 在ABB式形容词的处理上采取共时描写的方法, 不同版本根据不同时期人们的实际发音, 对其注音方式进行了调整。《现汉》从1960年试印本到1996年修订第3版, 对ABB式形容词一般都作变调处理, 直到第5版才区分出三种不同的标注方法。尹海良对《现汉》第2版、第3版和第5版中BB本调不是阴平的ABB式词语进行了考察, 三个版本的词典所标注BB不变调的比例依次为9.09%、38.46%和65.85%, 变化相当明显。《现汉》对ABB式词语注音的调整是值得欢迎的, 反映了语言生活的实际变化, 对教学也是一种积极的引导, 可惜语言教学界对这种变化理解得还不够深刻和准确。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认为《现汉》注音方式的变化, 不过是《现汉》“一般不注变调”注音原则的具体落实, 没有注意到ABB式读音具体而复杂的语言事实和语言生活的变化, 过于强调“规律化”而没有根据语言实际“化规律”。
徐世荣先生在《普通话语音常识》中指出, ABB或ABBB式叠字形容词“除叠字本身为阴平调外, 其余各调的都可把后面两个字变为阴平调……如果念得缓慢些, 念清楚它的原调, 显得读字清楚, 不变也可以” (5) 。徐先生已经注意到ABB有不变调的情况, 并认为这和语速有关, 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当然, “都可把后面两个字变为阴平调”的看法还值得商榷。其实从《现汉》注音来看, BB读音历来有必须读本调的用例, 上世纪60年代的《现汉》试印本和试用本, 对书面语色彩较浓的ABB式形容词不作变调处理, 例如:黑茫茫hēimánɡmánɡ, 明闪闪mínɡshǎnshǎn。这些音如果读变调显然是不正确的。
《现汉》第5版ABB式的具体词条的注音还有可商之处, 但三分法的处理, 应该说是一种相当务实和高明的方式, 但也遭到一些非议, 批评的意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认为注音方式太复杂, 标准更难把握, 给教学造成不便;二是认为与“本词典一般不注变调”的原则不吻合, 自乱体系, 建议干脆只标本调, 不标变调。我们认为, 词典首先要反映语言事实, ABB的读音已经发生了变化, 《现汉》的调整反映了这种变化。《现汉》编者之一的李志江先生曾对北京市200名大中小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 大多数北京的学生BB已不再改读阴平, 而以读本调为主。“词典一般不注变调”固然是一种注音原则, 但ABB的注音, 不同于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 上声变调属于音系变调, “一、不”变调属于词法变调,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规律性强, 可由音系规则或词法规则类推其音变, 因此《现汉》对这几种音变只标本调无疑是正确的。而ABB式的音变, 是词汇变调, 不可由规律预知, 需要学习者逐个学习, 《现汉》根据实际读音标注并不违背注音原则。一些词典所有的ABB词语都注“原调”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因为, 语言生活中毕竟还有BB必须读变调的现象, 如:文绉绉、骨碌碌、亮锃锃, 只能读为wénzhōuzhōu、ɡūlūlū、liànɡzēnɡzēnɡ。至于增加学习负担的忧虑其实也大可不必, 我们不同意BB一律变调的简单化处理, 也不同意“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不对学生作硬性要求, 可以按照学生的口语习惯来读, 不纳入考试的范围”的“逃避主义”做法。ABB式音变应该在教学中有所反映, 可以按照《现汉》的处理, 再多加一些解释, 告诉学生们ABB式有极少数BB是必须变调的;有少数两可的, 即在书面语色彩较浓的语境中读本调, 在口语色彩较浓的语境中也可以变调读为阴平 (注意:是可以变调而不是必须变调, 口语中不变调也是正确的) ;大多数BB不变调。如果简化教学, 可以引导学生只记忆极少数必须变调的词例, 其余的都不变调。
(三) AABB式
AABB式的音变, “在口语中BB常读阴平调, 第二个A读轻声, 第二个B常儿化” (6) 。AABB式的读音涉及到两个B和第二个A, 既有变调也有儿化, 显得颇为复杂。
首先讨论第二个A的读音。我们认为应当区分“轻声、轻音和轻读”, 第二个A应该轻读, 但不属于词汇层面的轻声, 而属于句法结构层面的轻音现象。从“仔仔细细、许许多多”第一个A读直上, 可以推知第二个A应该是有声调的音节, 只不过是一个音长较短的轻音而已。《现汉》对AABB式中A的读音有三种处理: (a) A注作轻声, 如“花花搭搭、坑坑洼洼”注作huāhuɑdādā、kēnɡkenɡwāwɑ。 (b) A注作可轻读音节, 也就是标声调, 同时在音节前加“·”, 如“哭哭啼啼、马马虎虎”注作kū·kūtítí、mǎ·mǎhūhū。 (c) A注本调, 如“花花绿绿、郁郁葱葱”注作huāhuālǜlǜ、yùyùcōnɡcōnɡ。其实, 第二个A可以只标本调, 原因就在于它不是词汇层面的轻声, 以上各例如果读慢一些, 读出声调, 语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BB的读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BB可读阴平, 第二个B可儿化
漂漂亮亮 (儿) 干干净净 (儿)
(2) BB不可读阴平, 第二个B不能儿化
歪歪扭扭 团团圆圆
(3) BB不可读阴平, 第二个B可儿化
文文静静 (儿) 齐齐整整 (儿)
(4) BB只读阴平, 第二个B不可儿化
别别扭扭 糊糊涂涂
(5) BB只读阴平, 第二个B可儿化
利利落落 (儿) 马马虎虎 (儿)
“BB常读阴平调, 第二个B常儿化”, 这其实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论断, 实际应用是相当复杂的。我们考察了张斌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描写语法》所附列的《形容词生动形式表》, 该表共收录AABB式454个, 其中BB读阴平的160例, 仅占35.2%, 如果减去BB本调就是阴平声的66例 (如:平平庸庸、稀稀疏疏、热热乎乎) , 变调比例仅为20.7%。该表BB可儿化的共72例, 仅占总数的15.9%。因此从统计看, 实在不好得出“BB常读阴平调, 第二个B常儿化”的结论。人们为什么会有“BB常读阴平调, 第二个B常儿化”的感觉呢?这恐怕和BB变调的单向性有关, BB如果产生变调, 只能是本调非阴平的 (阳平、上声、去声) 变为阴平, 绝无阴平变为非阴平的逆向变化。我们观察到, 第二个B儿化, 与BB读阴平调有很强的关涉性72个可儿化的词例, 有70个BB读阴平, 如暖暖和和 (儿) 、利利索索 (儿) 等等;儿化但不读阴平的只有2例, 即上面第 (3) 类所举的文文静静 (儿) 、齐齐整整 (儿) 。在语言生活中, AABB式的读音往往体现出多种可能性和选择性, 并非简单划一的规律性, 只有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才能对其规律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形容词生动形式音变的教学和测试实践, 带给我们许多思考:我们似乎很乐意向学生传授所谓的语言规律, 很乐意给这些规律戴上科学的光环, 好像唯有这样才显得我们的汉语体系多么严整、表达多么绵密。我们似乎很害怕告诉学生语言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 很害怕承认“两可”的语言现象, 好像这些东西与规范化、标准化格格不入。其实让学生感悟到语言是丰富多彩的, 也是可以自发协调和变化的, 这远比教几条僵化的规律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2]张斌.现代汉语描写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关键词:副句 主句 同时性 实现可能性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212-01
日语中的形式名词「の」和「こと」的使用方法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是一个既容易又复杂的存在。说它容易,是因为形式名词,顾名思义,就是与实际名词相区别,可以将具有用言性质的内容名词化,语法功能单一;说它复杂,是因为根据与「の」和「こと」搭配使用的动词不同,相应的用法也会有些许不同,即根据共起的动词不同,在「の」和「こと」的选择上也各不相同。例如:
(1)世界に平和が訪れるの/ことを期待する。
根据先行研究的分类标准,这句话中用来对“和平到来”进行名词化时,使用「の」和「こと」都可以,并没有什么差别。本文中笔者将针对这类情况,即既可以使用「の」也可以使用「こと」来进行名词化的情况,找出是否存在一种规则,可以判断使用更合适「の」还是使用「こと」更贴切自然。
1 先行研究
在大多说的先行研究中,都有关于「の」和「こと」在使用方法上的区别。当形式名词所表示的内容为“抽象内容”的时候,只能使用「こと」,反之,为“具体内容”时,则只能使用「の」。(久野 1973)
Josephs在其1976年发表的文章中久野的描述进行了补充,即使用「の」时一般表示“direct”(直接内容),而「こと」则表示“indirect”(间接内容)。
可是,仅仅依据以上的说明,笔者认为还不足以涵盖形式名词「の」和「こと」的全部用法,因此,本文将通过实例来再次观察和分析作为形式名词的「の」和「こと」的用法。
2 「の」和「こと」在句中的特征
在两用句,即「の」和「こと」都可以使用的句子中,包含着「の」专用句(只能使用「の」来使用言性质的内容名词化的句子)和「こと」(只能使用「こと」来使用言性质的内容名词化的句子)专用句两种句子的特征,所以在表达时,使用哪一个形式体言更合适更贴切便成为了需要探讨的内容。
2.1 「の」专用句
根据先行研究的标准,选取以下两个「の」专用句的例子:
(2)田中は花子がタクシーに乗るのを見かけた。
(3)春子は父が来るのを待っていた。
这两个例子中只能使用「の」来使动词名词化,因为他们名词所标示的内容分别为「花子がタクシーに乗る」和「父が来る」这种具体的内容,如果使用「こと」的话就会显的很不自然。同时,由于「見かける」和「待つ」所表示的内容都是动作直接的对象,所以根据Josephs的分类方法也可以很明确的区分该使用「の」还是使用「こと」。
这样,我们就可以总结出这些例句中3个特征。
①主句和副句所描述的事情是同时发生的。
②例(2)中副句的内容是现实的事情。
③例(3)中副句的内容虽不是现实的事情,但是实现的可能性很高。
所以,不难看出,「の」专用句中副句的内容不一定是现实事物,但是副句和主句一定是同时发生的,这就是「の」专用句的一大特征。
2.2 「こと」专用句
根据先行研究的标准,选取以下两个「こと」专用句的例子。
(4)先生に花子が病気になったことを伝えた。
(5)彼には罪がないことを信じている。
这两句中只能使用「こと」的原因如果仅仅用副句内容是“抽象的”来解释还不是太充分。特别是例(4)中副句「病気になった」,很明显是具体的内容。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伝える」「信じる」都不是直接能够感觉到的,用Josephs的“indirect(间接的)”区分方法就可以很清楚的解释了。
从上面的例句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比较出「こと」专用句与「の」专用句的区别。
①副句和主句所描述的内容不是同时发生的。
②例(4)中的副句内容是现实的事情。
③例(5)中的副句内容不确定是不是现实,也无法判断会不会实现。
在「こと」专用句中,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副句和主句的内容一定不是同时发生的事情。
以上分别列举了「の」和「こと」的专用句,从中看出了两种专用句的区别和只能使用「の」和「こと」其中之一来使用言性质内容名词化的原因。简而言之,主句和副句内容同时发生应使用「の」,反之则只能使用「こと」。
2.3 两用句
两用句是指既可以使用「の」又可以使用「こと」来使用言名词化的句子,例如:
(6)田中は花子が帰ってきたの/ことを喜んだ。
(7)父親は春子が留学するの/ことを許した。
从例(6)、(7)中也可以看出它们的特征。
①例(6)中主句和副句的事情不确定是否同时发生,但例(7)中主句和副句的事情不可能同时发生。
②例(6)中副句的内容是事实发生的事情。
③例(7)的副句内容虽然不是事实,但是存在实现的可能性,可能性的高低同样无法判断。
以上的三个特征中,由于例(7)的主、副句不是同时发生的,所以不能只用“是否同时发生”这一标准来选择是用「の」还是「こと」。与此同时,例(6)的特征①和例(7)的特征③,用两种选择方法都可以进行解释,所以这样的情况一般认为不是应该选择使用「の」还是「こと」的问题。
3 结语
由以上列举出来的例句并对其观察之后,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的结论。
首先,专用句中的主、副句如果是同时发生的事情时,就只能使用形式名词「の」,不是同时发生时则只能使用「こと」。同时,不论专用句中的副句内容是否是现实的事情,都可以依据“同时性”这一标准进行「の」和「こと」的选择。但是,在两用句中,光是依靠“是否是现实”和“同时性”两个标准也无法判断应该使用「の」或是「こと」。
其次,关于副句内容不是现实这一情况,特征③中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大小也应该被注意。也就是说,副句中的内容成为现实的可能性高的话就应该使用「の」,否则就要使用「こと」。
参考文献
[1]桥本修.補文標識「の」「こと」分布に関わる意味規則[M].国语学,1990.
[2]久野暲.日本文法研究[M].东京:大修馆书店,1973.
[3]魏萍.关于补句标志「の」和「こと」的相互置换—— 非动词谓语动词句的主格位置[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4).
[4]山本英一.认识の様态と補文標識.言语学の视界[M].大学书林,1987.
[5]尾野治彦.小说における補文标识「の」「こと」の使い分けについて[J].日本語科学,2004(15).
1、inactive
adj. 不活跃的;不活动的;怠惰的;闲置的
例:He certainly was not politically inactive.
他在政治上当然不是无所作为。
例:The players have comparatively long periods of inactivity.
这些运动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会无所事事。
2、slumberous
adj. 催眠的;昏昏欲睡的;不活跃的;平静的
例:Lord Henry turned and looked at the duchess with his slumberous eyes .
亨利勋爵转过头来,用倦怠的眼睛望着公爵夫人。
例:Why was she so slumberous in class this morning?
少数名词构成复数的变化是不规则的。
child→children孩子
louse→lice虱子
mouse→mice老鼠
foot→feet脚
tooth→teeth牙齿
ox→oxen公牛
goose→geese鹅
man→men男人
woman→women女人
policeman→policemen商人
businessman→businessmen商人
Englishman→Englishmen英国人
关键词:重叠式 语义特征 语义关系 语义指向
一、引言
汉语形容词有单双音节之分,单双音节的形容词可以按照一定的方式重叠,重叠前后的形容词在语义和句法功能上都有一定的差异。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主要是AA式、ABB式。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主要是AABB式、A里AB式等。邢福义(1993)指出,现代汉语中,重叠式形容词AABB有两大类:“(一)一个双音节形容词的AABB重叠;(二)两个单音节形容词的AABB叠结。”例如:“漂亮”是一个双音节的形容词,“漂漂亮亮”是双音节形容词的AABB重叠式;“高”和“低”是两个单音节形容词,“高高低低”是两个单音节的叠结,是形容词AABB叠结式。本文所指重叠形式形容词包含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和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的所有类型。
现代汉语中,单音节形容词和一般的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太自由,但按某种方式重叠后却能比较自由地充当状语。如:*“她静地看着远方。”在汉语中是不成立的,但“她静静地看着远方”却是完全合格的句子。
重叠式形容词作状语,虽然在形式上都可放在动词之前,但各种类型的重叠式形容词状语的语义指向并不一致。有的指向动词中心语,有的指向施事主语,有的指向受事宾语,有的则同时指向施事主语和受事宾语。
二、语义指向动词中心语
语义指向动词中心语的状位重叠式形容词只有一种类型:I类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AA。例如:
(1)半夜,老邱回来了,死死抓着他那个大皮包。(P67)①
(2)那个姑娘正在悄悄打电话。(P158)
(3)她缓缓地转过脸。(P332)
I类AA式重叠式形容词作状语,主要用来描写动作行为的情态,在语义上与动词中心语直接相关,状语与动词中心语构成一个表述,如“死死(地)抓”“悄悄(地)打”“缓缓地转”。状语与施事主语和受事宾语之间没有直接的语义关系,也不能转化为定语,如不能说“死死的老邱/死死的大皮包”“悄悄的姑娘/悄悄的电话”“缓缓的他/缓缓的脸”。
I类AA式重叠式形容词所表示的情态是动作行为本身所具有的情态,而不是施事主语和受事宾语主观致使的情态,因而,AA式重叠式形容词作状语的语义带有非主观致使的特征,即[-主观致使],它们的语义指向动词中心语。
三、语义指向施事主语
语义指向施事主语的状位重叠式形容词主要有三种:ABB式形容词、I类AABB式形容词、A里AB式形容词。
(一)ABB式形容词作状语,语义指向施事主语
ABB式形容词通常由“A+后缀”构成,能够比较自由地充当状语。例如:
(4)“没有这个人。”她气冲冲地用带方言口音的普通话喊了一声。(P68)
(5)她冷冰冰地问我有什么事。(P74)
(6)她家静悄悄地没动静。(P258)
ABB式形容词作状语,主要是用来描写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主语所具有的情态的,在语义上与施事主语直接相关,施事主语与ABB式形容词状语构成一种表述方式。如:“她气冲冲”“她冷冰冰”“家静悄悄”。并且,ABB式形容词状语能转换成定语而保持原意不变,如:“气冲冲的她”“冷冰冰的她”“静悄悄的家”,这更进一步说明了状语与施事主语之间语义上的直接联系。
ABB式形容词状语与受事宾语之间没有语义上的直接联系,如不能说“气冲冲的一声”“静悄悄的动静”,“冷冰冰的我”虽能说,但与原意不符。
ABB式形容词状语与动词中心语的关系不如I类AA式形容词与动词中心语的关系紧密。ABB式形容词状语与动词中心语之间一般要加“地”,不能直接组合,如“气冲冲地喊(一声)”“冷冰冰地问(我)”“静悄悄地没动静”。而I类AA式形容词可以直接与动词中心语(及宾语)组合,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可以不加“地”,如“死死抓着(大皮包)”“悄悄打(电话)”“缓缓转过(脸)”。
因此,ABB式形容词状语主要与施事主语相关,ABB式形容词状语所表示的情态是施事主语赋予的,具有主观致使的语义特征,即[+主观致使],它们的语义指向施事主语。
(二)I类AABB式形容词作状语,语义指向施事主语
I类AABB式形容词由双音节形容词AB重叠而成,可以比较自由地充当状语。例如:
(7)照片的昏暗背景中一个穿着过时服装的女子的脸部隐隐约约印在上面。(P283)
(8)服务员战战兢兢端上一盘鸡炖王八,告诉我们菜名叫“英雄会”。(P398)
(9)她犹犹豫豫伸手在纸盒里,欲拿又止。(P446)
I类AABB式形容词作状语,主要描写施事主语的情态,施事主语与状语之间构成一种表述,如“脸部隐隐约约”“服务员战战兢兢”“她犹犹豫豫”。与ABB式形容词作状语一样,施事与状语之间有一种深层的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可以转化为表层的定中结构,如“隐隐约约的脸部”“战战兢兢的服务员”“犹犹豫豫的她”。
I类AABB式形容词与受事宾语之间没有语义上的直接联系,如不能说“隐隐约约的上面”“战战兢兢的鸡炖王八”“犹犹豫豫的纸盒里”。
I类AABB式形容词与状语中心语之间都能带“地”,如“隐隐约约地印”“战战兢兢地端”“犹犹豫豫地伸手”,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紧密。
因此,I类AABB式形容词状语主要与施事主语相关,它们所具有的情态也是施事主语赋予的,具有主观致使的特征,即[+主观致使],它们的语义指向施事主语。
(三)A里AB式形容词作状语,语义指向施事主语
A里AB式形容词由双音节形容词AB按A里AB方式重叠而成,A里AB式形容词能比较自由地充当状语。例如:
(10)他迷里迷糊地看了一会儿书。
(11)他啰里啰嗦地作报告。
(12)他毛里毛糙地做事。
A里AB式形容词通常是表示消极意义的形容词,带有嫌弃、不赞赏的感情色彩。能够按“A里AB”式重叠的形容词通常也能按“AABB”式重叠,它们作状语的用法基本相同,A里AB式形容词状语的语义也主要与施事主语相关,表示[+主观致使]的语义特征,施事主语与状语之间构成表述关系,并且在深层语义上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如“他迷里迷糊/迷里迷糊的他”“他啰里啰嗦/啰里啰嗦的他”“他毛里毛糙/毛里毛糙的他”。由于这类形容词本身带有对施事主语的主观评价,因而,它们的语义更明确地指向施事主语。
四、语义指向受事宾语
语义指向受事宾语的状位重叠式形容词主要有两类:II类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AA、II类AABB式形容词。
(一)II类AA式形容词作状语,语义指向受事宾语
II类AA式形容词主要由表色彩和情状的单音节形容词重叠而成。例如:
(13)她红红地涂了唇。
(14)他圆圆地画了个圈。
(15)他酽酽地沏了一杯茶。
例(13)中,“红红(地)”是色彩类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例(14)、(15)中的“圆圆(地)”“酽酽(地)”是情状类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色彩类和情状类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主要与受事宾语在语义上直接相关,受事宾语与状语之间构成一个表述,如“唇红红的”“圈圆圆的”“茶酽酽的”,二者在深层语义上有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可以用定中结构表示,如“红红的唇”“圆圆的圈”“酽酽的茶”。这类形容词状语与施事主语和动词中心语在语义上没有直接联系,如不能说“她红红地/红红的她/红红地涂”“他圆圆地/圆圆的他/圆圆地画”“他酽酽地/酽酽的他/酽酽地沏”。II类AA式形容词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必须加“地”也说明了状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关系不够紧密。II类AA式形容词状语所表示的色彩和情状,是主观致使受事宾语具有某种客观的色彩和情状,即[+主观致使][+客观情状(色彩)],状语语义指向受事宾语。这与I类AA式重叠形容词、ABB式、I类AABB式形容词、A里AB式形容词状语都不同。I类AA式重叠形容词状语没有主观致使性,其语义指向动词中心语;ABB式、I类AABB式形容词、A里AB式形容词状语虽具有主观致使性,但它们不具备使受事宾语具有某种客观情状的特征,其语义指向施事主语。
(二)II类AABB式形容词作状语,语义指向受事宾语
II类AABB式形容词由双音节形容词重叠而成,与I类AABB式形容词存在区别,它们的区别在于:I类AABB式形容词所表示的状语所具有的情状并不是受事宾语所具有的情状,而是施事主语具有的情状;II类AABB式形容词所表示的状语所具有的情状是受事宾语具有的情状。表现在表层结构上,I类AABB式形容词状语与施事主语构成一个表述,如前所述,而II类AABB式形容词状语与受事宾语构成一个表述。例如:
(16)惟有一张像是阴天室内影影绰绰站着一个女人。(P279)
(17)沿湖层层叠叠泊着各种类型的舰艇。(P174)
(18)他歪歪斜斜地在黑板上写作。
II类AABB式形容词状语与受事宾语构成一个表述,它们的深层的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也可以用定中结构来表示,如“女人影影绰绰/影影绰绰的女人”“舰艇层层叠叠/层层叠叠的舰艇”“字歪歪斜斜/歪歪斜斜的字”。II类AABB式形容词状语与中心语之间都可加“地”,它们的联系也不紧密。因此,II类AABB式形容词状语的语义指向受事宾语。
五、语义指向施事主语和受事宾语
少数AABB式形容词的语义可以同时指向施事主语和受事宾语。例如:
(19)通讯录上每页都密密麻麻写着各色人名和电话号码。(P264)
例(19)中,主语和状语之间,宾语和状语之间都分别构成表述关系,如“每页密密麻麻/各色人名和电话号码密密麻麻”,状语所描写的情状是主语和宾语同时具有的,状语语义指向施事主语和受事宾语。
六、结语
重叠式形容词作状语,语义指向主要是施事主语和受事宾语,指向动词中心语的只有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中的一部分,这与形容词的重叠式本身所含的意义有关。正如朱德熙先生所指出的:“形容词重叠式跟原式的词汇意义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原式单纯表示属性,重叠式同时还表示说话人对于这种属性的主观评价。”因此,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作状语反映的常常是说话人对描述对象的主观评价和感情,语义指向往往是直接涉及的人或事物。而具体每一种形容词的重叠式的语义指向主语还是宾语,取决于形容词状语所描写的情状是哪一个成分所具有的。是主语所具有的,则形容词语义指向主语;是宾语所具有的,则形容词语义指向宾语;主语、宾语同时具有的,则形容词语义指向主语和宾语。
注释:
①文中例句出自《王朔文集·挚情卷》,句末“()”中的数字表
示例句所在页码。
参考文献:
[1]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朱德熙.朱德熙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邢福义.形容词的AABB反义叠结[J].中国语文,1993,(5).
[4]张世才.形容词作状语的语义指向与在句中的位置[J].喀什师范
学院学报,1999,(1).
[5]石锓.从叠加到重叠:汉语形容词AABB重叠形式的历时演变[J].
语言研究,2007,(2).
复数名词主语时系动词用are,单数名词主语时系动词用is.名词可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两大类。可数名词,有单复数之分,而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形式,可数名词变复数时有规则和不规则变化两种
名词复数的规则变化:
1.通常在单数名词后加:s构成复数 day---days 天 dog---dogs 狗 house---houses 房屋 car---cars 车
2.以字母o,S,x,ch,sh结尾的单数名词,在词尾加:es构成复数 tomato---tomatoes 西红柿
kiss---kisses 吻 class—classes 班级
box---boxes 箱,盒
church---churches 教堂 watch---watches 手表
brush---brushes 刷子 brush---brushes 刷子
3.辅音字母+y结尾的普通句词,先把y去掉再加ies构成复数 baby---babies 婴儿 Country---countries 国家 fly---flies 苍蝇 lady---ladies 女士 city---cities 城市
以y结尾但y前为元音的名词在构成复数时,在词尾直接加:s 构成复数 boy---boys 男孩 day---days 天 guy---guys 家伙
4.以字母o结尾的外来词或缩写词的名词,在词尾加:s构成复数 dynamo---dynamos 发电机 kilo---kilos 公斤 kimono---kimonos 和服 photo---photos 照片 piano—pianos 钢琴
soprano---sopranos 女高音歌手
5.有12个以f或fe结尾的名词在构成复数时,去掉f或fe加ves calf小牛 half半 knife刀 leaf叶子 life生命
loaf(面包的)条/只 self自身 sheaf捆 shelf架子 thief贼 wife妻子 wolf狼
名词复数的不规则变化: 有些名词用改变元音的方法来构成其复数形式 foot---feet 英尺,脚 tooth---teeth 牙齿 goose---geese 鹅 louse---lice 虱子 mouse---mice 老鼠 man---men 男人 woman---women 女人
名词的复习学案
名词可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两大类。大多数名词是可数名词,有单复数之分,而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形式,可数名词变复数时有规则和不规则变化两种: 1 名词复数的规则变化 构成方法(1)一般情况加 map()bag()(2)以s, sh, ch, x等结尾加
bus--
watch
(3)以辅音字母+y结尾
baby---元音字母+y 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直接加 monkey---
boy 4)以o 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
A :.加s,如: photo---
piano--
radio--
zoo--
; B 加es,:potato-
tomato--巧学妙计:加es的口诀:黑人(Negro)英雄(hero)爱吃西红柿(tomato)和土豆(potato)加s可串成口诀:我听广播(radio),也看到了电视录像video,说动物园(zoo)里的袋鼠(kangaroo)弹着钢琴(piano)招揽游客来照相(photo)5)以f或fe 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 A.加s,roof---roofs B.去f,fe 加ves,如:half---halves knife---knives leaf---leaves wolf---wolves wife---wives
life---lives thief---thieves; C.上述A和B两种方法均可,scarf 符合B情况的名词可串成这样一句口诀:
树叶()半数()自己()黄,妻子()拿刀()去杀狼(),架()后小偷()逃命()忙 2.名词复数的不规则变化 1)改a为e man _______ woman_______ policeman_______ 注意:由一个词加 man 或 woman构成的合成词,其复数形式也是-men 和-women,如an Englishman,two Englishmen。但German不是合成词,故复数形式为Germans; 2)oo改为ee foot______ tooth_______ goose_______ 3)词尾加ren
child_______ 4)其他 mouse_______(老鼠)
2)单复同形1)三种动物 羊_______ 鹿_________ 鱼_______ 2)三个国家的人 日本人________中国人_______瑞士人________ 3.不可数名词 特征 1).没有复数形式 2).不能用数目来计算数量
3).不可数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
不可数名词的量的表示方法:数词+计量词+of+不可数名词 如:一张纸:a piece of paper → 十张纸
ten pieces of paper 一杯咖啡 a cup of coffee →两杯咖啡 two cups of coffee 一条消息________________→三条消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瓶牛奶________________→五瓶牛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袋大米________________→二十袋大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词作定语修饰名词:
名词作定语一般用单数,但也有以下例外。1)用复数作定语。例如: sports meeting 运动会 a sports cap 2)man, woman, gentleman等作定语时,其单复数以所修饰的名词的单复数而定。例如: A man worker----10 _________ _______三个女老师______ _______ _______ 3)数词+名词(即复合形容词)作定语时,这个名词一般保留单数形式。例如: two-dozen eggs 两打鸡蛋
a ten-mile walk 十英里路 two-hundred trees 两百棵树 a five-year plan.一个五年计划 经典回放:()1.—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Tina?----Yes,I’d like some________.A.sandwiches
B.hot dogs
C.water
D.bread()2.Mr.Smith always has ________to tell us.A.some good pieces of news
B.some pieces of good news C.some good piece of newes
D.some piece of good news
练习
写出下列名词复数 leaf______
box_______
knife_______
fox______ bus______ bench_____ brush_____
kiss______
church______
dish_____
ruler______
glass_____
boy______ zoo______
man______
roof_______
The government proposed changes to the voting system.
政府建议修改表决制度。
What would you propose?
你想提什么建议?
She proposed to me!
她向我求婚了!
The architect had produced a scale model of the proposed shopping complex.
建筑师为提议建设的`购物中心做了一个比例模型。
He accepted all the changes we proposed.
brutal, ruthless, savage, fierce, inhuman, barbarous, cruel
这组词都有“残忍的”的意思,其区别是:
brutal 指极端的残忍,强调无情或缺乏同情心,含不择手段的意味。
ruthless 与cruel同义。强调为达到目的,对别人的痛苦毫无怜悯之心。
savage 指缺乏文明人应有的教养,尤指在动怒或冲动时表现出的.粗野蛮横,含野蛮意味。
fierce 指天性凶恶,令人害怕。
inhuman 着重缺乏同情心、仁爱等人类特有的良好的品质。
barbarous 专指只有原始或未开化的人才会有的残忍行为。
1.Are there any classes I could observe?
有我可以观摩的课吗?
2.Imposing speed restrictions is easy, but forcing motorists to observe them is trickier
限制车速容易,但强制司机遵守这些限速规定就难办多了。
3.They were careful to observe the proprieties.
他们恪守规矩。
4.They observed him entering the bank.
【nationality的形容词形式和名词形式】推荐阅读:
rely的形容词和名词形式09-20
hurry的形容词形式07-09
fantasy的形容词形式11-05
enjoy的形容词形式是?10-04
break的形容词形式怎么写07-10
china的形容词形式是什么11-18
danger的形容词形式怎么写?12-06
depend的形容词与名词10-28
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11-04
enjoy的形容词和副词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