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共9篇)
1.下列历史题材的影片所再现的史实,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③)①《辛亥革命》 ②《鸦片战争》 ③《开国大典》
②①③ ②③① ③②① ①②③
2.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这里”是(南昌)
南昌 井冈山 南京 延安
3.成为毛泽东诗句“三军过后尽开颜”创作背景的史实是(红军长征)
百团大战 红军长征 南京解放 井冈山会师
4.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被称作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人是李大钊
周恩来 陈独秀 毛泽东 李大钊
5.1921年7月2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上海召开 武汉召开 北京召开 广州召开
6.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发展的决议》
7.1935年,党领导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掀起了要求(停止内战,抗日救亡)的强大群众斗争。
打倒土豪劣绅 土地革命 打倒国民党 停止内战,抗日救亡 8.徐中约说:“《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 ——发动了全面攻击„„。”作者认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完全否定)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完全否定 批判继承
9.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①“民主”“科学”1915 ②三民主义1906 ③变法图强1898 ④“自强”“求富”1860
④③②① ①②③④ ①④②③ ④②③①
10.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是七千人大会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庐山会议 七千人大会 党的八届九中全会 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出于1987年党的十三大
1987年党的十三大 2002年党的十六大 1992年党的十四大 1997年党的十五大
12.“巴黎和会上,欧美各国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正当要求,并将战败国德国在中国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惊。”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的背景)
五四运动的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13.1919年10月、11月,李大钊分两期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 唯物史观经济学说
社会主义理论
唯物史观
殖民地半殖民地学说
经济学说
14.1924年7月起,在广州主持过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共产党人有阮啸仙毛泽东彭湃
刘少奇
阮啸仙
毛泽东
彭湃
15.党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
理论自信
政治自信
道路自信
16.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使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同等富裕
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7.长征精神是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正确 错误
18.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正确
正确 错误 19.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一致同意,通过和平途径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正确
正确 错误
20.党的十一大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错误
一、中国芭蕾的传入
在晚清宫廷里, 中国驻法公使的女儿裕容龄接触过法兰西芭蕾, 1904年奏请慈禧恩准, 举办芭蕾独舞晚会, 应当是中国最早的芭蕾表演, 但影响限于紫禁城之内。19世纪20年代, 上海和哈尔滨出现外国侨民的芭蕾教学活动。1934年, 胡蓉蓉在上海进入俄国芭蕾教师设立的芭蕾学校学习, 参加过一些芭蕾舞剧片断的演出, 并在《葛蓓莉亚》中担任重要演员。1938年, 赵德贤在哈尔滨进入同样是俄国芭蕾教师开办的芭蕾舞研究所学习, 次年, 考入哈尔滨交响乐团芭蕾舞团, 在《天鵝湖》等剧中担任领舞。1940年, 长期在英国学习芭蕾的戴爱莲回国, 运用芭蕾的基本训练方法培养演员表演中国舞蹈的能力, 开始芭蕾艺术的传播。
二、中国芭蕾现实题材作品的尝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 中国舞蹈家就有过创作现实题材芭蕾作品的尝试。1950年9月, 欧阳予倩编剧、戴爱莲领衔主演的《和平鸽》在北京首演, 宣告我国第一部大型芭蕾舞剧的问世。这部作品产生于抗美援朝的背景, 以保卫世界和平为主题, 在艺术上采用芭蕾的结构形式, 以及足尖舞和古典双人舞的表现技巧。
当时的工农兵观众对于全新的艺术样式不够习惯, 致使这部作品没有保留下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文化部于1952年2月举办舞蹈教员训练班, 聘请苏联专家伊莉娜教授芭蕾。新中国的芭蕾人才由此应运而生, 芭蕾事业也步入了健康的发展历程。1957年, 北京舞蹈学校开设中等芭蕾表演专业, 系统讲授芭蕾课程。1958年, 在苏联专家古谢夫的指导下, 北京舞蹈学校师生演出古典芭蕾的经典之作《天鹅湖》, 随后接连排演了《海侠》和《吉赛尔》, 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及至60年代初期, 在苏联学习芭蕾的蒋祖慧和王希贤先后学成回国, 他们排演的《西班牙女儿》、《巴黎圣母院》、《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等大型芭蕾舞剧, 标志着中国的芭蕾舞台从外国专家执导转向中国舞蹈家驾驭。这段时期, 上演作品虽然都是欧洲的古典芭蕾传统剧目, 却使中国观众逐渐熟悉和接受了芭蕾艺术, 为创作中国芭蕾作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中国的芭蕾艺术在民族化道路上迈出坚定步伐
20世纪60年代中期, 中国的芭蕾艺术在民族化道路上迈出坚定步伐。1964年, 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合作编导, 白淑湘等主演的《红色娘子军》由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团在北京搬上舞台, 好评如潮。1965年国庆, 胡蓉蓉、傅艾棣、林泱泱合作编导, 顾峡美等主演的《白毛女》由上海舞蹈学校在上海搬上舞台, 同样受到热烈赞扬。这两部大型芭蕾作品的接连推出和成功上演, 表明了芭蕾艺术在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表明了具有民族特征和民族气派的中国芭蕾已经真正形成。从选材上看, 两部作品注重反映现代中国人民的斗争生活, 努力开掘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内涵。从结构上看, 两部作品注重吸取民族戏剧中情节贯穿和悬念设置等构架方式, 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展示芭蕾艺术形式。从表现技巧上看, 两部作品充分运用芭蕾形式的特长, 同时把芭蕾手法与民族舞蹈手法有机结合, 创造了崭新的舞蹈语汇, 无论是《红色娘子军》中的倒踢紫金冠、劈叉大跳过场、操练足尖舞、斗笠舞等群舞片断, 还是《白毛女》中的大红枣儿甜又香、黑毛女、灰毛女、白毛女等独舞片断, 都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四、多种风格的中国芭蕾创作日渐活跃
1979年, 中央芭蕾舞团改编和上演《鱼美人》, 可以视为复苏中国芭蕾的信号。这部作品的蓝本是借鉴古典芭蕾结构形式表现民族神话题材的舞剧, 改编后在技巧上更加芭蕾化了, 但在芭蕾技巧体系中巧妙融人了民族舞蹈的身段、造型和韵律。例如男主角猎人的舞蹈动作, 多是芭蕾跳跃与民族古典舞的扑步、大赞步、风火轮的结合, 充分表达了劳动者的豪迈气概和激越情感。又如女主角鱼美人的舞蹈动作, 运用传统的双手兰花合拢于芭蕾三位, 以及双臂和身躯的曲线扭动, 无不显出以芭蕾为基础的民族韵味。此后, 多种风格的中国芭蕾创作日渐活跃, 例如中国芭蕾舞团演出的《祝福》、《林黛玉》、上海芭蕾舞团演出的《雷雨》、《魂》、北京舞蹈学院演出的《家》等, 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主角多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女性形象,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如此, 鲁迅、巴金、曹禺笔下的祥林嫂、鸣凤、四凤也是如此。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女性形象在精神气质上所显示的内敛性质, 对于芭蕾技巧的外拓形态构成调节和改造, 正是在这样的调节和改造中, 中国化的柔性气韵注入到芭蕾体态的刚性原则之中, 体现出中国芭蕾的独特境界。
关键词:通俗音乐 发展历程 趋势
通俗音乐从广义上来说包括流行音乐、爵士、蓝调、摇滚、电子音乐等等,从狭义上来讲,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流行音乐,流行器乐以及这两者衍生出来的流行音乐剧。流行音乐最初是在19世纪的西方国家发展成熟起来的,后来逐步在美国生根发芽,且借助美国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将其传播到世界范围。让通俗音乐成为当今世界范围之内最主流的音乐形式。通俗音乐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发展壮大并且席卷全球,跟其本身的特殊性有关系。相较于其他传统的音乐形式而言,通俗音乐跟它的名称一样,通俗易懂,跟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能让人产生极强的情感共鸣。通俗音乐的受众面广,并且受众当中以青少年为主,所以分析我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了解其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引导通俗音乐的发展,进而生产出更加优良的文化产品,对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
一、模仿阶段
通俗音乐对于我国来说并非是土生土长的音乐形式,而是舶来品。我国最初接触到的通俗音乐作品大多是来自香港和台湾。20世纪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和台湾的通俗音乐迅速传入大陆,并且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当时,台湾著名女歌手邓丽君的歌曲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几乎人人都会一两首邓丽君的成名作,如《甜蜜蜜》、《小城故事》以及《月亮代表我的心》等。这一阶段也传入了一些影响较大的粤语歌曲,比如当时香港歌手谭咏麟就有较大的影响力,他的《水中花》、《爱在深秋》等作品也是当时追赶潮流的年轻人争相学习的曲目,当时人们甚至视会唱粤语歌为潮流。这一个阶段的通俗音乐,旋律简单,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传唱性。这一阶段的通俗音乐基本延续了欧美通俗音乐传统的形式,和声较为传统,伴奏乐器以传统乐器为主,如钢琴、木吉他、电吉他、贝斯、爵士鼓、键盘乐器等。但是在旋律上逐渐形成了特有的风格,融合了民族音乐和中国古音乐的曲调,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民族风格觉醒
进入九十年代,大陆的通俗音乐在港台的流行音乐的影响下逐渐发展成熟,并且风格独树一帜,成功的从模仿港台曲调摸索出了自己的风格。九十年代的大陆流行音乐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大陆的流行音乐人将通俗音乐和民族曲调进行了融合,我们能在这一阶段的大陆通俗音乐作品中看到许多中国民间音乐的影子。这一时期的大陆通俗音乐中的代表作有《少年壮志不言愁》、《黄土高坡》等。在此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崔健和他的《一无所有》。当时崔健在演唱会上的一首《一无所有》以其反传统的表现直击人们的内心。崔健开创了中国摇滚的新时代,他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新的形式以及所表达的不同的音乐理念,给后来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崔健的歌曲是被压抑已久的民众的强烈呼喊,音乐和当时人的内心形成了剧烈共振。他的歌曲自然朴实,却暗潮涌动,蕴含着随时汹涌蓬勃的强大力量,其在中国摇滚界的地位至今无法撼动。
我们可以从崔健的《一无所有》找到陕北民歌的影子。随着崔健的《一无所有》红遍大江南北,由崔健引领的西北风潮开始给这一时期的中国大陆流行音乐造成了重要影响。音乐人开始纷纷尝试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相结合。“西北风”的流行受益于当时国内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西北、西部题材的影视作品。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找到了流行音乐本土化的良好切入点,涌现出了大量优质的将流行音乐和我国传统音乐形式和内容结合的歌曲,创造了中国流行音乐的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一改我国通俗音乐发展初期的简单的和声和伴奏以及平稳的起伏形式。从调式上来看,许多歌曲结合了欧美流行曲调和我国的民族调式,别具一格;和声较以往也更加复杂;起伏也更加明显,作品显得更加有层次感。
这一阶段的作品当中的伴奏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因为作品结合了民族调式,在伴奏乐器上,除了传统的流行音乐伴奏乐器,如吉他、贝斯、架子鼓和键盘等,还加入了我国的民族乐器。这一时期传统的电音乐器、我国传统乐器以及西洋管乐器在伴奏中的相互结合也标识着我国通俗音乐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三、走向多元化
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大陆的通俗音乐开始逐步减少对港台流行音乐的依靠和模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一批像《同桌的你》、《青春无悔》等的校园歌曲在青年群体当中形成了广泛的影响。进入九十年代末,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更是层出不穷。这一时期周杰伦在流行音乐的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周氏RAP”成功将黑人RAP中文化、本地化,成为了台湾流行音乐界的一个标识;此外,由周杰伦的《东风破》、《发如雪》等歌曲掀起的中国风直到今天也还未散去,他成功地将流行音乐元素和古风韵味的半言半白相结合,即能保证听众的理解程度,又是一次流行音乐与我国古典文化相结合的一次成功尝试。
这一时期的通俗歌曲旋律或者节奏动感或者优美隽永,起伏较大,歌词朗朗上口,同时受到欧美蓝调音乐、爵士音乐、黑人说唱音乐的影响较深,在伴奏上引入了电子合成乐等新的形式,使得这一时期的通俗音乐百花齐放。
四、同质化
1839年8月19日,路易·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标志着摄影术的正式诞生。1842年5月5日,德国的汉堡发生了一场大火,比欧乌和史特尔茨纳赶赴现场拍摄照片,后仅存一幅,这次拍摄被认为为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摄影照片。至此,世界新闻摄影拉开了序幕。
中国的新闻摄影则晚了半个多世纪,总体来看,中国新闻摄影发展历程可以分为解放前和建国后两个阶段。
一、解放前阶段
1.摄影术的传入: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国人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开设照相馆,摄影术传入,标志着中国摄影术的产生。1860年,意大利人F.A.比托作为英法联军的随军摄影师,最早拍摄了英法侵略军攻占天津、北京的照片。到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陆续拍摄了修复后的天津大沽炮台和在洋务运动中兴建的一些军工企业及其产品的照片。这是中国人拍摄的最早的新闻照片。1884年中法战争中,提督刘永福大败法军,广州《述报》曾于同年3月27日将“用西国映相法拍得刘提督小像”印成单张随报赠送。
2.新闻摄影术的早期阶段:1900年照相铜板制版技术传入中国,铜板照片影 像逼真,是报刊图片宣传的的一大革新。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出版《民报》,刊登革命先驱孙中山、邹容、秋瑾的肖像和时事照片。1906年中法“南昌教案”交涉过程中,北京《京话日报》曾在 3月29日发表南昌知县江召棠被法国传教士杀害后的遗体铜版照片,揭穿了法方推卸罪责的谎言。
3.新闻摄影中期阶段:辛亥革命成功后,以新闻为主要手段的画报、摄影周刊开始出现。1911年武昌起义,革命党人李白贞出入战地拍摄照片, 从战争开始到停战议和,没有中断。所拍《革命军占领蛇山轰击衙署时之写真》、《瑞督逃匿之兵舰》等照片,具有较强的新闻性,被当时许多报刊转载。起义后,武汉、上海、广州等地报纸纷纷发表起义照片,宣传革命。仅同盟会在上海出版的《警报》,在不到4天时间内,就刊出有关革命军在武昌与清军作战的新闻照片10多幅。1912年创刊的《真相画报》为国内最早出现的画报。而1926年创刊的《良友画报》则创造了中国画报史上的一个高潮。这时期刊登的照片,主要为重大历史事件新闻和重要任务照片,新闻性强,图片更清晰。而在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屠杀中国共产党员,许多新闻工作者被迫害,新闻摄影事业停滞不前。
4.新闻摄影发展阶段:随着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星期,我国新闻摄影状况从根本上有所改变,有一批爱国人士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拍摄出形象生动有很强纪实性的新闻照片,中国新闻摄影记者的大批出现是从 20 年代开始的。1926年前后, 北伐军总政治部开始设随军摄影员。同年,天主教人士马相伯主编的《天民报图画附刊》开始招聘“特约摄影记者”。1927年《时报》设照相室,并刊出署名“ 时报唐僧摄影”的照片,1928 年又聘请郎静山、蔡仁抱为“摄影记者”。例如《新华日报》等根据中国实际情况,不时刊登新闻照片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新闻摄影有较大发展。许多报刊开始重视新闻照片的作用,画报以新闻照片为重要内容,报社也纷纷征聘摄影记者。上海《时报》、《申报》、《新闻报》(中国),北京《晨报》、《世界日报》先后出版图画周刊、特刊。《良友》、《时代画报》等大型画报都大量刊用新闻照片。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如1919年五四运动、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3年京汉路“二七”大罢工、1925年 3月12日孙中山逝世、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广州沙基惨案、1926年北京“三一八”惨案等,各报都刊有大量新闻照片,起了唤起民众、鼓动革命的作用。当时, 拍摄这些新闻照片的,除各报社少数摄影记者外,还有许多是各地同情革命的业余摄影爱好者和照相馆人员。1931年 “九一八” 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至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新闻摄影非常活跃,报刊上出现许多摄自抗日前线的反映抗战情景的新闻照片。1935年“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中,北京、上海各报也刊出许多有关这一运动的摄影报道,有些新闻照片还被一些刊物用作封面照。同时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限于条件,只有很少的新闻照片记录实地情况。直到1936年美国记者E.斯诺进入陕北,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才通过新闻照片得到反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新闻摄影事业进一步发展。1937年 8月至11月间,上海先后有20种画报以新闻摄影反映全国人民奋起抗战的生动情景。许多画报刊载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及新四军开赴前线,深入敌后,胜利作战的新闻照片,极大地鼓舞了民心。1938年,武汉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用缴获敌人的 140余幅照片出版16开本《日寇暴行录》,揭露日军对中国人民的种种罪行。1938年1 月,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创办的《新华日报》,也刊登了不少鼓舞抗战的新闻照片。1942年 9月,美国新闻处出资在重庆创办《联合画报》周刊, 结合中国战场特点,用新闻摄影、文字与漫画, 宣传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介绍中国军队的抗战情况。
到全国解放时,中国共产党为人民革命的摄影事业建立了一支近四百人的摄影战士队伍,这些摄影战士拍摄的照片时效性强,现场性强,主题突出,讲究构图和用光。从摄影术传入中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摄影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摸索到兴盛的曲折发展过程。为建国后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二、建国后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新闻摄影事业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建国后中国新闻摄影相较于解放前有七大显著变化。
1.摄影记者队伍发展壮大: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所办的一些画报,只有屈指可数的随军摄影记者。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筹备建立新闻摄影局。1950年3月25日,新闻摄影局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负责全国新闻摄影事业的领导机构,也是第一个肩负对内对外发稿的新闻摄影机构,编制有新闻摄影处、记者室、制作科、通联科、资料科,并编辑出版《人民画报》。1952年,随着经济的复苏、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新闻宣传的需要,中央决定撤消新闻摄影局,把《人民画报》并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外文出版社,把新闻摄影处、记者室等部门划归新华社,担任对内对外的发稿。1952年4月1日,新华社正式成立了新华社摄影部,仅摄影记者就有170人之多,分布在总社和全国、全世界的各个分社。新华社摄影部及全国各个分社的建立促进了全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许多报刊社也相继从无到有地配置了摄影部(组、科)、图片组,在编采人员中增加了摄影记者的比例。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报刊业大发展,据1998年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数字,全国(香港、澳门、台湾除外)共出版报纸2053种,其中全国性报纸有211种,省级报纸824种,地市级报纸858种,县级报纸160种,全国发行期刊7999种。全国总共大约有摄影记者10200多人。正在发展壮大中的摄影记者队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新闻宣传中的一支生力军。
2.摄影装备今非昔比:战争年代,随军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很简陋,有一些是通过在敌占区的地下党组织购买的,有一些是从敌方缴获的。正是这些简陋的摄影器材,为我们摄下许多十分珍贵的历史镜头。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的庄严时刻,以画报社随军摄影记者为主组成的开国大典摄影报道组,又用这些简陋的照相机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篇章。而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量少而简陋的摄影器材早已跟不上社会主义建设中报纸宣传的步伐。于是,老报社、新报社、画报社和新华社摄影部在增加摄影记者的同时,逐步添加摄影器材。开始时,有的是经过香港转口的德国造“蔡司”单镜头折合式相机、“禄莱”120相机和“徕卡”135相机,也有的是从“苏联老大哥”那里进口的“卓尔基”135相机。后来,有一些报社从日本进口了“卡侬”,就是现在的“佳能”。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又有一些报社和画报社从德国、日本进口了“哈苏”、“林哈夫”、“玛米亚”、“尼康”等相机。这时,我国照相机业也有了一定的规模,许多报刊社从上海、江西、北京等照相机厂购买了“海鸥”、“凤凰”、“东风”、“红旗”等国产相机。绝大多数报刊社、包括新华社、中新社已经更新了摄影器材,照相机从单纯的机械结构转向机械加电子装置,从手动操作发展到自动程序。现在,有许多摄影记者已经用上了数码相机,摄影装备的数字化时代正在向我们大步走来。数字化摄影装备极大地解放了摄影记者后期制作的繁重劳动,大大提高了新闻摄影报道的时效。
3.新闻摄影报道篇幅大大增多: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报纸很少使用新闻照片。翻开那时的《人民日报》,除重大节日外,平时很少见到新闻照片。到了50年代中后期,报纸上新闻照片才逐步多起来。《人民日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月才刊登125幅照片,平均每块版刊登0.69幅,没有照片的版面有134块版,占总版面的74.4%。而50年后的今天,还是这张报纸,月刊登量已达到518幅,比1949年增长414.4%;平均每块版刊登1.73幅,比1949年增长250.7%;没有照片的版面比1949年下降了62.4%,没有照片的一版已经不存在了。需要说明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报纸上刊登照片的常见尺寸是一栏、一栏半宽,而两栏、两栏半宽的照片就算是大照片了,并且在125幅照片中,还有许多是一英寸大小。可是现在,两栏半的照片还是小字辈,常见尺寸大多为三栏、四栏、五栏。从《人民日报》看全国,报纸在刊登新闻照片的量和尺寸上,变化是非常巨大的。4.初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新闻摄影理论:建国初期,由于对战争年代随军摄影记者深入生活、深入新闻现场,在观察中发现、选择、抓拍的优良传统没有及时进行总结,加上新中国的新闻摄影刚刚起步,采访拍摄的实践尚处在摸索阶段,没有系统的新闻摄影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进行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得以落实,新闻界开始了改革。1981年,首都新闻学会组建了新闻摄影学术组。1983年,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成立。经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学会的有识之士切实感悟到“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的重要意义。
5.涌现出大批优秀新闻摄影作品:1949年10月1日陈正青的《开国大典》,11月30日时盘棋的《重庆解放》,1950年5月的《解放舟山群岛》,9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1951年齐观山的《斗地主》,1952年高亚雄的《上甘岭战役》,1954年林志常的《修筑康藏公路的军工们风餐露宿》,1955年钱嗣杰的《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讲话》,1956年侯波的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上《刘少奇作政治报告》,1957年梅村的《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时盘棋的《画家古元下放农村》,1958年吕厚民的《志愿军回国》、韩荣志的《志愿军与阿妈妮难舍难离》,1959年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试喷成功》,1964年6月孟庆彪的《毛泽东、刘少奇等检阅军事训练》,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8月吕相友的《毛主席接见红卫兵》、孟昭瑞的国庆节上《毛泽东与李宗仁》,1968年李振盛的《学习毛主席著作“表忠心”》、1972年杜修贤的《周恩来机场迎接尼克松》等等。这些作品是共和国历史的真实写照,是中国新闻摄影史上的骄傲。宽松的舆论环境为新闻摄影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优秀新闻摄影作品层出不穷。6.新闻摄影报道成绩卓著:1949年8月,中宣部就委托全国政协会议筹委会新闻处成立新闻摄影科。《人民日报》1949年10月1日在一版刊登毛泽东等7张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人的大照片,二版刊登50张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的小照片;10月2日一版刊登毛泽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朱总司令阅兵和升国旗3张照片,二版刊登4张照片,四版刊登6张照片;10月3日四版《人民画刊》刊登12张照片;4日一版刊登4张照片,四版《人民画刊》刊登17张照片,大规模地、形象地报道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和与之相关的重要活动,给全国各族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当时的新闻摄影局派出曹兴华、钱嗣杰、葛力群、袁苓、杨溥涛等组成的战地记者组,赴朝鲜前线采访。后来又有部队和新华社的韩荣志、吕厚民等摄影记者到朝鲜前线采访。他们为国内报刊发回大量的战地实况新闻照片,揭露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弘扬了我志愿军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新闻报道中,内地各报刊、新华社、中新社相继派出精兵强将,组成多个临时报道组、报道团,其中摄影记者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许多摄影记者还带去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以前所未有的传输速度,把回归时刻的世纪经典瞬间和庄严、隆重的场面,在第一时间从现场传回国内各媒体,并通过网络传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那张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同时降下英国国旗的“政权交接”的照片,已成为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永久写照。在1998年伟大的抗洪斗争中,全国各报刊陆续派出许多摄影记者奔赴长江沿线和东北、内蒙古抗洪前线,以顽强的抗洪精神采访拍摄战斗在第一线的抗洪军民。各报刊不惜篇幅地突出运用摄影报道,像《工人日报》连续在一版刊登5个整版照片,其它报纸也编辑画刊、开辟专栏,或者在一版、要闻版大篇幅刊登抗洪照片,运用新闻摄影告诉人民抗洪前线的真实情况,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可以说,取得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新闻摄影报道也有一份功劳。在1999年关于科索沃的新闻报道中,新闻摄影更显示出它特有的魅力。从战争序幕起,新华社就批准了驻德国的年轻女摄影记者黄文的请求,进入南联盟采访,后来,他们又增派了胡海昕,同时将刘宇派到阿尔巴尼亚在外围摄影采访。《人民日报》驻贝尔格莱德文字记者吕岩松,在完成文字报道任务的同时,也拍了许多照片。特别是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炸死我3位新闻记者后,吕岩松和新华社的摄影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把侵略者的野蛮暴行统统拍摄下来,并及时传回国内。全国报纸以空前的速度和篇幅,大量、详尽地报道了这一严重事件以及全国、全世界的反映,尤其是刊登的大量现场新闻照片,以及《目击暴行棗人民日报记者吕岩松战地新闻摄影展览》,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对侵略者的真面貌有了清醒、深刻、彻底的认识,激发了人民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7.展望未来,竞争是新闻摄影发展的推进器: 新闻摄影是在与报纸文字报道、电视图像报道的无数次碰撞、竞争中发展自己的。其中电视对新闻摄影的冲击最大。中国电视新闻自60年代以来就开始对新闻摄影产生影响,70年代造成威胁,到了80年代中后期,电视在中国大地上迅速普及,电视新闻直接冲击着新闻摄影。全国新闻摄影界在感受到这种强大冲击的同时,扬长避短,知难而进,拍摄出大批的优秀新闻摄影作品,为新闻宣传增添了光彩,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90年代以来出现的网络媒体,使全世界的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研究人员在振奋的同时,也感到了不安。融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的网络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它的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以及它的实时性、参与性、交互性等特点,对传统媒体造成新一轮的、更为强大的冲击。新世纪即将到来,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会愈演愈烈。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竞争是一种刺激,是一种机遇,是一种催化剂。面对这种强大的冲击和竞争,新闻摄影工作者应加紧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学养和综合素质,把激烈的竞争当做功率强大的推进器,在竞争中求得发展。
中国新闻评论发展要追溯到论说文体的发展,狭义的论说类文体,是指以阐释、议论、辩驳为主的说理文章。刘勰的《文心雕龙.论说》将议论文体统称为论说文。论说文又可分为“论”与“说”。刘勰认为,“论”体的渊源是先秦诸子的学术论文。刘勰认为,说体文是用言辞说服某人,使其心悦诚服。刘勰将“说”的源头追溯到上古三代大臣向君王进谏论说之辞,并将战国游士的雄辩之辞都纳入“说”体。他认为秦代李斯的《谏逐客书》、西汉邹阳的《上吴王书》等是说体文的代表作。唐宋时期的论体文,如柳宗元的《封建论》,宋代苏洵的《管仲论》、苏轼的《荀卿论》、苏辙的《三国论》等都是论体文中的精品;清代姚鼐的《古文辞类纂》和吴曾祺的《文体刍言》。
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揭开了中国近代报刊的历史,也揭开了中国新闻评论的历史。王韬是我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1874年1月5日主持创办了《循环日报》,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张以政论为主的报纸,他在主持《循环日报》笔政和从事报刊政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首创了中国近代报刊的政论文体。其特点为
1、及时论述时政
2、争论内容广泛
3、系统的中心思想。他的政论文体立论鲜明,内容充实,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富有感情和说服力,既继承了古代杰出政论家的优点,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当时文坛和以后维新派政论有很大影响。
政论体的进一步发展是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的报刊理论,1896年8月9日,梁启超主持主编了《时务报》,并撰写论说。刊登的主要论说文章有《论报馆有益于国事》、《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等,他改革和发展了王韬的报刊政论文体,突破了文言文写作,开创了通俗新颖自由的报刊政论新文体“时务文体”特点为:文体解放,文体自由,结构清晰,情感充沛。所谓“时务文体”实质上是论述现实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早期比较有影响力的无产阶级政论家,白话文的倡导者陈独秀,李大钊,五四运动时期创办了《新青年》,后来创办《每周评论》,评述时事,发表政论。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名记者兼报刊评论家邵飘萍,在主持《京报》期间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十万军”的美名,不畏强暴宣传真理,抨击邪恶。《大公报》于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在华敛之的主持下形成“敢言”的风格。指责权贵,讥评地方,毛泽东曾在长沙《大公报》上刊登社论《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批评》等,抗日战争时期的《解放日报》胡乔木显示了他写政论的功底,发表多篇社论文章。
以五四远动为分期比较前后报刊评论的变化:
1、报刊评论的舆论引导作用不断加强运用报刊评论的形式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介绍十月革命、传播马克
思主义;
2、报刊评论的体裁样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出现了专论、代论、来论、外论等各类评论形式,杂文、述评等逐渐成为常用的报刊评论文体;
3、报刊评论出现通俗化趋势,报刊评论开始使用白话文在语言和表述方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新闻评论的发展,主要以广播和电视类的新闻评论节目为主,分两大类型主评型和评述结合型,主评型的代表节目有凤凰卫视的对话式新闻评论《《时事开讲》,我国第一档“个人化的新闻评论节目”、该节目采用了两人一问一答的交流方式,评论员是意见性信息的传播主体。家常式新闻评论《锵锵三人行》,主持人和嘉宾都是意见性信息的传播主体,主持人身兼发问和回答双重身份,主持人为此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沙龙式新闻评论《实话实说》指早期由崔永元主持的以多方观点交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部分节目。沙龙式的新闻评论节目中,嘉宾是意见性信息的传播主体。述评结合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代表性的节目为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调查式新闻评论节目和以《新闻会客厅》为代表的新闻当事人访谈式新闻评论节目。另外还有一些具备鲜明的主持人点评风格的述后点评型分为三大类:(1)资讯组合类,以《世界周刊》为典型代表,在这类节目中,除了主持人尖锐的点评外,节目新闻信息的特别组合为主持人的点评起到了铺垫作用;(2)民生新闻类,以《南京零距离》为典型代表,主持人通过“说新闻”,一语点醒梦中人;(3)读报类,以《第一时间·马斌读报》、为代表,主持人通过解
读后的总结来树立节目的舆论导向。还有新兴的网络新闻评论的产生,范围更广,话题更多,言论更加自由。
目前国内关于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历程的研究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编写的《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书中论述了从中国报刊评论的发端与兴起到我国新时期新闻评论的革新与趋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博士,曾建雄写的著作《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从古代报纸论起,用了大量的篇幅对中国新闻评论史实及重要的新闻评论作品进行评价,见解独到,富于启发性,有显著的“论”的价值。
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的规律,先是报刊评论的发展与丰富,评论题材的扩展,评论体裁的丰富,评论比重的增加,公众参与程度的提高,评论时效性的提高,形成了评论独特类型,评论手段的创新,评论影响的扩大,网络言论的出现。每一次创新和进步都对传统的新闻评论进行了抨击,功能上的延伸和内容上的补充。
中国的洗发水行业看来又要进入一个以品牌为阵地的战乱时期了。
这么说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动辄就是这么几个品牌短兵相接;还因为中国本土的洗发水品牌日渐衰落的时候,还能让国人稍感安慰的丝宝集团旗下四大品牌的被收购;更因为行业的黑马霸王正在香港融资20个亿用以研发、扩充产能和销售网络……可以预见:这个行业将要在纷乱中度过一个多事之秋。
中国洗发水行业的前世今生
纵观中国过的洗发水发展历程,这个行业经历四个比较明显的阶段:
1、市场萌芽阶段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诞生了第一瓶洗发水------蜂花洗发露。当时中国市场上流行的诸如海鸥、美加净等各种洗发香波,基本上只具备简单的清洁头发的功能;并且由于当时经济环境的因素,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市场竞争。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86年才开始改变。
2、市场培育阶段
1986年联合利华开始进入中国生产力士洗发水,由此开启了中国洗发水行业的培育和发展阶段。1988年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后,仅用不到4个月的时间便推出了国内第一只去头屑的洗发水----海飞丝,跟着又推出了颠覆国人洗发、护发分开的使用习惯的飘柔二合一洗发水,紧接着就是以养护为定位的潘婷营养洗发水;由此开始了宝洁在中国洗发水行业老大的征途。
在这一阶段,联合利华、宝洁、花王等跨国公司的产品以高质高价的形象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国产品牌在中低端市场中不断地萎缩。
3、市场发展阶段
中国的洗发水市场在跨国公司的带领下向高品质、多品种、功能化的方向不断地发展。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利润空间,不断地由新进入者进入中国的洗发水市场,向已占据垄断地位的宝洁发起挑战。其中有两次将载入中国洗发水行业的史册:一次是重庆奥尼,奥妮利用植物的概念直接开辟了后来的中草药洗发水市场;另一次是丝宝的舒蕾,舒蕾的终端营销策略将系统竞争的优势展了出来,改变了中国洗发水市场的营销面貌。
在这两次挑战的冲击下,一些企业开始运用创立品牌或品牌延伸抢入市场,老大宝洁在推出沙宣、润妍品牌同时,也通过产品包装的多样化进行区隔。中国的洗发水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起来。
4、成熟阶段
联合利华在1999年发动的,由夏士莲植物系列引发的价格战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面对市场占有率的不断下滑,宝洁宣布飘柔降价30%,并且推出黑飘、蓝飘等品牌,开始构筑品牌壁垒和价格壁垒。形成了
直至目前的洗发水行业的三种阵营:
第一阵营:宝洁的海飞丝、飘柔、潘婷、沙宣、伊卡璐等品牌占了约60%的市场份额;加上联合利华的力士、夏士莲、清扬等品牌,两者相加占领了75%左右的份额。
第二阵营:丝宝的舒蕾、霸王、广东名臣(蒂花之秀、美王、依采等)、拉芳等共占有15%左右的市场。
第三阵营:大部分国产品牌,如采乐、好迪、奥妮等分享剩下10%的份额。
中国的洗发水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300个亿市场容量和平均每年15%的增长率;有2000多家生产企业和 3000个品牌在这个市场上竞争。但无论是宝洁还是以宝洁为首的第一阵营的市场占有率几乎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其余的几百个品牌只是在争夺余下的小部分份额。
从产品的分类上看,多数人将洗发水分为五种类型:
1、基础型:这种类型的产品比较适合家庭使用,对头发起到基本的护理作用;
2、功效型:能够实际消除发质存在的问题,比如去屑、防脱、止痒、修复等;
3、天然型:含有一种或几种天然提取物或成分,比如首乌、生姜、黑芝麻、皂角等;
4、美发型:高品质的护发产品,给与头发加倍的营养和滋润,展现头发美丽的光泽,比如焗油系列产品等;
5、综合型:即上述几种类型的综合产品,比如天然首乌去屑洗发水等。
各个生产企业除了通过这几种分类来规划产品线外,还通过产品包装的规格来确定产品的长度。目前市面上最多的包装主要分为瓶装和袋装,其规格包括5ml、150ml、200ml、250ml、355ml、400ml、750ml等几种,;其中200ml和400ml两种规格是市场上的主流。此外,大家还不断的在包装瓶的外观上进行创新,以其在视觉上吸引住消费者的眼球,同时还能在货架排列上产生视觉冲击力,达到促销的效果。
姗姗迟来的战略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洗发水生产企业,特别是国内的洗发水生产企业应该如何有效的参与竞争,成为这些企业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企业的角度而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做什么”的问题,然后才是“如何做”的问题。或许,在“做什么”的问题上会有人认为不屑一顾:就是做洗发水的嘛,还有必要问吗?!他们认为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是“应该如何做”才是正题!
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创造顾客。
企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要获得顾客的认可和信任,从而不断的产生购买行为,企业由此得到利润。
为此,企业所有的资源和整个系统都要围绕着企业所确定的目标顾客来运行,包括产品研发、物流配送、生产、营销、服务等等。
那么企业如何来划分确定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呢?
比如说生产美发类型洗发水的企业,他们的目标消费群体基本上是以18—25岁的,经常出没发廊,希望自己的发型保持发廊出来时的光鲜、有形的年轻人;同样的,生产防脱洗发水企业的目标消费群体也是可以确定的。这些企业就是要获得这些确定的目标顾客的认可和信任,从而不断的产生购买行为。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决定要生产什么样的洗发水就是这些企业“做什么”的问题。
纵观洗发水行业的发展过程,这个“做什么”的问题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够做到什么的规模和地位。在市场萌芽阶段,中国的洗发香波消费者清洁头发的基本需求,在那短期时期内蜂花和美加净可谓是洗发水的代名词。到了市场培育阶段,这个代名词换成了海飞丝、飘柔和潘婷;这除了宝洁的整体战略营销体系的成功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蜂花、美加净没有能够及时明确自己的定位,利用自己在洗发水行业的影响力丰富产品的功能,进一步满足消费者日益明确的需求。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当时蜂花及时划分出去屑、柔顺、营养的产品系列,宝洁要成为中国洗发水的老大或许还要花费更多的功夫。在市场的发展阶段,奥妮以植物的概念成功的将这些国外大佬们定义成了“化学产品”,这在中国这个讲究“天人合一”,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文化根本的国家里,满足了国人内心最深处的欲求。可惜这个植物的概念没有往前多走一步,进一步明确“植物洗发水”可以为中国的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加上企业发展思路、营销手段、内部管控等多方原因,奥妮还是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不过,就是这个奥妮已经把这些国外大佬们吓出了一身冷汗,并且也开创了一个新的洗发水品类。进入成熟阶段后,市场的格局暂时稳定了下来。但这时的市场也充满了新的机会,霸王就是很典型的例子。霸王自我定位是“中草药洗发水”,实际上是继承了奥妮开创出来的用以区别国外大佬们“化学产品”的新品类洗发水。从品类的区别上而言,某一确定的品类,其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是明确的,消费群体的数量也是确定的,市场规模也确定下来了;比如防脱洗发水的市场规模和美发洗发水的市场规模将在很长的时间段内比不上基础型洗发水的市场规模。
将产品的品类划分出来后,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品类目标消费群体对于该品类的认知。这种认知是可以塑造的,比如以往西方人提到印度,首先想到的是孔雀和大象;为了改变这种认知,印度政府花了十年的时间,将国家在西方人的认知改变成了软件大国。这种认知实际上也就是明确的让消费者知道你是做什么的,并且你做的东西一定是为消费者带来了明确的利益的;比如你是生产榔头的,那么这个榔头一定是用来砸钉子或者是用来砸大石头的;如果你说你的榔头既可以砸钉子,又可以砸大石头,还能够用来砸楼房的基桩,那么消费者一定会被搞糊涂,不知道你究竟是做什么的。如果消费者不知道你是做什么的,你也就自然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当我们从品类和品类所代表的消费者利益来重新对洗发水行业进行划分时,或许能够得出这么样的一个图形:
这样的一个图形,或许会让人充满了期待。
企业的战略是要解决往企业什么方向和目标走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企业定位。当企业定位确定下来后,就要根据这个定位来合理配置其余的资源,也就是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相关的工作。
从目前的洗发水竞争格局上来看,国内品牌企业无论是资金上还是管理上,都无法与跨国大佬们相提并论;这在对资金、管理要求都比较高的洗发水行业里来说,国内企业的弱势是很明显的。这种弱势决定
了中国的企业无法正面进攻国外的大佬们,只能从侧翼发动攻击,而且最好是选择一个哪些大佬们无暇或无法顾及的阵地发动攻击。
如果上面的图形能够成立的话,那么中草药洗发水将是中国洗发水企业像国外大佬们发起攻击的最好的阵地,而且这块阵地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甚至全球最大的洗发水品类,当然首先是在中国这个认同中草药的市场上获得品类上的成功。
而从目前中国的洗发水品牌中,能够将此品类做大的非霸王莫属。
战略目标清晰的营销将不再迷茫踯躅
营销作为战略的延伸,它要解决的是如何竞争的问题。
如果说霸王确定了要在中草药洗发水行业发展的话,那么他首先要做的是集中资源,将这个品类的产品定位加以明确,并且使这种定位不断地在消费者的印象中得以加强,最终成为这个品类的领导性品牌。
由于实力的不对等,霸王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才能面对面的与跨国大佬们抗衡。这时霸王需要做的是首先选择几个容易接受中草药洗发水的区域市场作为重点,精耕细作,从渠道到终端,从导购员培训到店面促销……利用精心策划的营销组合一点一点的从这些跨国大佬们的市场中挤出自己的份额,让这些重点区域成为自己的根据地;同时把中国市场分成不同重要层次的区域,按梯次的通过不断建立起来的根据地辐射出去。这样的布局有两个好处:一个是能够集中自己的资源有效地打击这些大佬们的侧翼,二是能够培养渠道的忠诚和锻炼营销队伍,建立自己的根据地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构建了必要的人员梯队和管理模式。
从产品推出的策略上讲,宝洁在中国市场第次推出去屑、柔顺、营养、美发……不同定位的产品的案例,实际上就是一个很好的样板。同样的,奥妮的植物概念之所以后续无力,在营销上就是没有能够及时的推出明确这个品类定位的产品来加强消费者的印象,最后奥妮所代表的“植物”成了缺乏明确利益概念;这也从反面提醒了我们,无论什么样的定位,都需要不断巩固和加强。
霸王国际的网站上公布的产品结构分为功能系列、中药精华系列和天然植物系列三类。功能系列的主要功能是固发防脱,中药精华系列的功能包括黑亮、养润修复、去屑止痒、乌发固发,天然植物系列营养、去屑、修复、乌亮等功能。这样以产品原料来定位的方法,与宝洁以产品功能来定位的方法,在占领消费者认知的角度上来说,明显的无法与宝洁抗衡,也就谈不上“有效地为企业创造顾客”了。
从具体的营销战术上看,自打当年舒蕾启动了“终端拦截大法”后,国内企业的战术创意和运用并不比跨国大佬们差,甚至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水平。但在实际市场表现上,我们看到的总是昙花一现的表演,并没有持续的战斗力。这除了战略定位上已经失去了优势以外,还有的就是营销策略本身也是一个体系,除了区域市场布局、4P之外,还有与之相匹配的人力资源、流程、制度、管理机制等保障措施,而且这个体系是围绕着公司的战略目标来构建的。
当我们在靠近一点看宝洁时,会看见宝洁在经营管理上的四项基本原则:
1、消费者至上;
2、发展优异产品;
3、创造独特品牌;
4、放眼未来。
消费者至上让宝洁的市场人员大量运用市场调查,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市场信息,以深入了解消费者;
探明消费者的认知/需求缺口,累积对消费者的认知和了解,从而提炼出消费者的心智,以此作为对品牌和企业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在这种充分了解消费者欲求,辨明消费者心智做法的基础上,持续提供物有所值甚至是物超所值的产品,才是真正的消费者至上的表现,也才能持续赢得顾客的认可和信任,并由此建立起稳固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忠诚度。
如果说舒蕾的“终端拦截大法”是中国洗发水行业单点制胜的营销手段,那么现在必须要依靠从战略开始的体系制胜了。
结语
战略是企业的基础,营销是核心,制度是保障,企业文化是血液。只有构建了这种体系化的发展模式后,中国的本土洗发水品牌才能真正的与跨国大佬们抗衡
关键词:动漫,发展
要说中国动画, 其实历史实在不短了, 大伙都知道的米老鼠, 是在1928年, 那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而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是诞生在1926年, 比世界第一部动画诞生的1906年只晚了20年, 所以算到今天中国动画已经八十年了
一、1926年——1949年的中国动画
要说中国动画的起源, 就必须提到万氏四兄弟, 这万氏兄弟都是从小热爱绘画。在1919年, 他们看了《大力水手》、《墨水瓶里跳出来》等几部美国动画, 从此是一发而不可收拾, 这兄弟四人一起投入了制作动画的尝试中。咱们开始看到的《大闹画室》, 就是他们1926年制作的。在那之后, 他们又制作了许多动画, 其中还有一部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就是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
二、1950年——1977年的中国动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中国的动画片, 也就是通常说的美术片, 迎来了第一个高潮, 可以说是黄金时期啊——除了万氏兄弟投入了新中国的动画制作, 一大批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人才也在这个时候涌现出来。咱们先给大家说说咱们中国动画另外的几个第一:1953年, 我们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 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梦》里, 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时出现在了一部片子里。而1956年的木偶片《神笔》, 在国际上获得了儿童娱乐片一等奖, 这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到1955年, 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问世, 1958年, 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 这为我国的美术片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之后, 在1960年, 令全世界惊叹的“水墨动画”横空出世啦。代表作品就是《小蝌蚪找妈妈》还有《牧笛》, 这两部动画都在国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而且获得了多个国内外奖项。值得一提的是, 《小蝌蚪找妈妈》使用的可是齐白石大师的原画, 而《牧笛》里的水牛, 那也是李可染大师的作品, 你想想, 这样的两部动画, 能不艺术吗最后隆重介绍的, 就是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大闹天宫》, 另外, 这个时期著名的动画还有《小鲤鱼跳龙门》, 《骄傲的将军》, 《渔童》、《孔雀公主》等。
三、1977年——1985年的中国动画
文革之后, 中国动画又迎来了一个复兴时期, 被称为中国动画的白银时代。在这个新的创作高潮时期, 我们的动画制作, 不但数量上增加很快, 而且形式和题材也不断的创新, 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 就是动画片《哪吒闹海》。《哪吒闹海》是一部大型的宽银幕动画, 故事情节呢, 众所周知, 是根据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改编的。在动画里, 哪吒不畏强权, 勇斗龙王的气魄让人痛快, 而结局处, 哪吒看到生灵涂炭, 引剑自刎的场面, 让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四、1985年——1995年的中国动画
时光机进入了85年, 在85年到95年这十年间, 也是80后接触国产动画最多的时间, 这十年, 应该说是咱们中国动画的一个转折时期, 可惜不是好的转折。这段时间呢, 咱们的国产动画也出现了一些好作品, 这里面, 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些动画系列片, 比如《葫芦兄弟》。另外还有《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 到现在还是经典。这段时间的单集动画里值得一提的是《山水情》和《不射之射》, 这些动画就不像刚才那些系列片普及面那么广了。从85年开始, 有很多中外合资的动画公司进入了中国, 大批动画人才都被这些公司挖角了。而相对的, 还有很多外国动画却在这个时候低价卖入了中国市场。《变形金刚》、《花仙子》、《OZ国历险记》《铁臂阿童木》, 这些动画大多题材新颖, 想象奇特, 色彩鲜明, 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欢迎。
五、1995年——1995年的中国动画
说起这95年以后的动画, 确实很难让人骄傲啊, 这段时间里, 国产动画开始有了粗制滥造, 内容幼稚这些问题, 而相比之下, 进口动画可以说是势不可挡啊, 什么圣斗士、忍者神龟、加上后来网络的发达, 国外的动画几乎可以同步地进入国内——在这种四面楚歌的形势下, 我们的国产动画也开始了反思。这里有几部片子值得一提。首先是1999年的《宝莲灯》, 制作这部动画用了4年, 投资1200万, 它的特点是制作方式与国际接轨, 并且, 大量的使用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结合, 这在当时的中国还是创举。另外它面向的观众年龄, 也比同时期其它的动画提高了, 比如邀请了徐帆、姜文、陈佩斯这些名人为动画配音, 还有李玟、张信哲、刘欢为它演唱主题歌, 制作非常大气, 获得了很好的市场收益。但这部动画也有缺点, 比如有模仿美国动画的痕迹, 还有, 它内容的定位仍然有低龄的嫌疑。另外一部应该提到的动画就是2002年的《我为歌狂》, 这部动画在当时可是被动漫迷们看成是中国动画的希望啊, 因为它的定位是一部青春题材动画, 不管人物设计, 还是剧情设定, 都非常时尚, 甚至有点叛逆。但是, 轰轰烈烈的前期宣传过后, 好像却没什么动静了, 这部片子没有真的大红大紫的原因, 就是大家看到的动画成品, 并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水平, 很多地方都显得很不精细, 好多不该用Q版的地方莫名其妙地用了Q版人物, 这让动漫迷们都非常失望。先别失望得太早, 因为我们并没有停止尝试, 这些年, 动漫爱好者的热情、努力, 加上国家的重视和支持, 使得越来越多的动漫产业基地和动画公司在国内建立起来, 这些公司也制作出了大量精美的动画片作品。而且这其中, 仍然有很多人在坚持进行青少年动画的尝试, 比如动画《隋唐英雄传》, 电影动画《梁祝》、我们之前介绍的《雨石》、《风云决》也都是很优秀的作品。
结论:
2013年11月18日,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单公布,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以比第二名——美国的“泰坦”快近一倍的速度再度登上榜首。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京时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我国已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知识链接】
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1.先秦时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就已经种植水稻了。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就已经种植粟了。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时,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春秋时期,我国留下了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
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并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扁鹊发明的四诊法成为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他被奉为“脉学之宗”。
2.秦汉时期。
西汉早期已经出现了用麻做的纸,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欧洲在公元12世纪以后才使用纸。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西汉的耕犁已经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提高了冶炼质量。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东汉科学家张衡制造的能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东汉医学家华佗制成了用于全身麻醉的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民间药方,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3.魏晋南北朝时期。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作《水经注》,这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南朝数学家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内容,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4.隋唐时期。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隋朝时,建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该运河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药的发明引起武器的革命。13世纪中期,火药和火药武器传人阿拉伯,后来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5.宋元时期。
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了四个多世纪。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人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受教育的状况)。
北宋时,我国劳动人民制成了指南针并将其广泛用于航海事业。13世纪,指南针传人阿拉伯和欧洲各国。指南针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北宋时科学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一书,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他创制的“十二气历”,与农业气象紧密结合,是当时先进的历法。
南宋时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主持编定了《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6.明清时期。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先后七次航海,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日》,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而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明朝末年,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明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科学家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不仅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二、中国近代科技成就
1.师夷长技。
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掀起“向两方学习”的新思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endprint
2.不辱使命。
1905年,詹天佑被任命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他率领工程队克服重重困难,于1909年将京张铁路全线贯通。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制出纯碱。他还撰写《制碱》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之于众,打破碱业的垄断。他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比欧洲的制碱方法降低成本40%。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1937年,茅以升在克服种种困难后,终于主持建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公路铁路两用桥,为国人争了一口气。
二、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奋力追赶。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次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研制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爆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70年,我国用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我们把“两弹一星”事业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的精神,称之为“两弹一星”精神。
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日新月异。
1986年,我国制定了“863计划”。随后,《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1994年三峡水利工程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第一大水利工程,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1999年,中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并如期完成了所承担的任务。该计划对揭开生命奥秘、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健康素质具有重大的意义。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中国第三次载人飞行,突破和掌握了出舱活动相关技术。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
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神舟飞船的第四次载人飞行。2012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创中国载人深潜新记录。
2012年9月,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结束了中国有海无防的历史。
【练习巩固】
1.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古代的火箭发明,中国的这项技术产生于 (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鲁迅曾经说过:“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古代却用它看风水。”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能否发挥作用
3.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 )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在一定的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发明蕴含着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4.“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这句话是指我国一位农业科学家,他被誉为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他应该是 ( )
A.钱学森 B.李四光 C.邓稼先 D.袁隆平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还不到500人。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材料三 空中客车中国公司2012年4月13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全方位参与全球最畅销单通道飞机空客A320系列飞机制造。全球每2.5秒钟就有一架A320系列飞机在世界各地起降,其中“中国制造”无处不在。
材料四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60000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三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归纳材料四所述情况出现的原因。
(4)据材料四可得出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
1986年9月26日,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张,标志着新中国从此有了股票交易。从静安证券交易柜台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的股市就此已经走了28年。
199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建国以来内地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开业,但“开业”前面加了个“试”字。挂牌企业有:深发展、深万科、深安达、深金田、沈原野。
1991年4月22日深市出现零成交,中国股市第一次政府救市,深圳市政府筹资2亿元拉动深发展托市。
1991-08-28 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在北京成立。
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价格限制,股市交易价格开始尝试由市场引导。仅仅3天,股票价格就一飞冲天,暴涨570%!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5月21日,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在全面放开股价的利好刺激下,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
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大涨,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的文章,推出“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8月狂潮。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9月13日的1052.94点,累计涨幅215.33%。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涨势,12月16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终于扼住了涨势的咽喉。当天,沪深两市均跌满10%,大部分股票被巨大的卖单封死在跌停板上。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发。
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涨,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6月14日,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复性的。6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要求各方面要坚定信心,发展股市,珍惜股市的大好局面。6月25日,两市成交量竟达830亿元,创历史纪录。随后,管理层还允许三类企业获准入市,当天大盘跳空高开,上证指数当日大涨103.52点,涨幅6.59%。
2001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2001年10月-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很快,1500点“铁底”岌岌可危。“10月22日,股市的神经越绷越紧。下午3时,周小川像唐·吉诃德一般拎长枪跨瘦马直奔国务院。晚7时周回府。晚9时,中央电视台宣布,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由五部委联合调研,由财政部主持的国有股减持办法,实行了3个月就被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了。
【3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推荐阅读:
中国期货的发展历程07-03
中国文学发展历程06-12
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历程07-03
中国数字电视发展历程05-31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06-09
中国汽车保险发展历程07-05
共产党共产党建党历程07-18
中国教育事业30年改革开放发展历程10-01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及基本经验10-24
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的感悟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