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报课堂实录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报课堂实录(通用8篇)

语文报课堂实录 篇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初中学过李白的很多诗句,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蜀道难》。

师:课文大家已经课前预习了,预习之后,不懂的字音字义交流一下。(生没有出声交流)

师:看来大家没什么问题。那老师检测一下

二、预习检测(10分钟)预习检测一 读准字音 一生说,另一生纠错,生齐读 Ppt出示:

1、不与秦塞通人烟

2、猿猱欲度愁攀援

3、砯崖转石万壑雷

4、飞湍瀑流争喧豗

5、胡为乎来哉?

6、但见悲鸟号古木

7、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8、侧身西望长咨嗟 预习检测二 解释词语 一生说,另一生纠错。

师提示积累方法:借助注释,圈点法。师生齐读 Ppt出示:

1、危乎高哉

2、畏途巉岩不可攀

3、扪参历井仰胁息

4、剑阁峥嵘而崔嵬

三、出示教学目标:

1、借助诵读,明确主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借助诵读,涵咏语言,体悟文本丰富的意蕴。生齐读目标

四、诵读(20分钟)

1、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句读

师评:字音准,语速稍快。《蜀道难》本为乐府旧题,应用“咏叹调”,读时要“咏叹”。

Ppt出示:大声诵读全文,试着圈画出本诗的主旨句和能够表现蜀道之难的关键词。生1读,师指导读:危乎高哉 上青天

生齐读,师打手势再次指导“上青天”的诵读。师:哪句是表现“高”的诗句? 生2读

师:非读不能明其志。有两种读书方法——把书读厚,把书读薄。现在我们用这两种方法,借助想象,再次诵读。

Ppt出示:把书读厚——大声诵读,找出具体表现蜀道其“高”和“险”的语句,然后选出你喜欢的一处,和大家分享一下喜欢的理由。

师提示:我喜欢: 喜欢的理由是: 共5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做分析,老师指导诵读。(10分钟)

Ppt出示:把书读薄——请结合原文语句思考:作者反复吟咏蜀道之难,其写作目的是什么?

生1:对朋友的嘱托

生齐读“问君西游何时还”句 师:咏叹调该如何读?

生再读(师读上句,生齐读下句)

五、探究(5分钟)

师:是人反复强调蜀道之难,目的何在? 生:不如早还家。

师:整首诗348字,经过大家的梳理,变成简简单单2个字——还家。Ppt出示: 观点之一:

一般认为,这首诗作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当时李白身在长安,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作。观点之二:

李白二十六岁时只身出蜀,四十二岁才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并无实职。唐玄宗沉迷于声色,任用奸臣。李白气质傲岸,桀骜不驯,蔑视权贵。不久,得罪权贵,而被 谗言毁谤,排挤出京。作者在写这首诗时融入了身世之感,故此诗是为自身而作。师:为什么为自身而作?交流讨论一下。生短暂交流讨论

生1:政治仕途凶险,想早日回家

师:蜀道之难,比不上政治凶险,《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后他怎么说? 生:安能……

语文报课堂实录 篇2

合作探究是颇为有效的课堂形式, 但如何找到一个“点”, 一个能达到引发有效讨论的激活点, 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分析《祝福》这一课时, 无意间发现教材第23页中, 范曾大师的一幅插图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 我决定用这个“点”来打开这一课时的合作探究之门。

一、一石激起千重浪

在布置学生预习时, 我要求同学们必须认真阅读课文, 找出范大师的错误。

同学们经过课前认真地准备, 课堂探究气氛异常活跃。有的说人物站的位置不对, 有的说物品摆放不对, 有的干脆说站在最后的那个男人是阿牛……

我让同学们经过了数分钟的辩驳, 最后有一组同学找出了错误:站在最后的老男人是鲁四老爷, 他应该没有留胡子。理由:小说第一段介绍鲁四老爷时说“单是老了些, 但也还未留胡子”。至此, 同学们探究的胃口大开, 个个意犹未尽, 人人跃跃欲试。接下来我这个“编剧”设置的几个有些创意的问题便成了这堂合作探究课的层层“波涛”, 颇有一浪高过一浪之势。

二、乘长风破万里浪

趁热打铁, 把握时机, 我把祥林嫂人物形象分析的几个探究性问题一一抛出。

1.谁杀死了祥林嫂?主犯是谁?从犯是谁?

同学们抢着回答:“主犯是封建礼教, 从犯是鲁镇所有的人。”

我又问:“导致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还有其他因素吗?”

探究结果:愚昧、麻木、自私的社会环境。

我接着说:“请同学们比较探究祥林嫂与我们学过的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能得出什么结论?”同学们兴致勃勃, 从《氓》中女子谈到刘兰芝, 又从杜十娘论及林黛玉, 通过跨越时空的比较, 得出一个结论:封建礼教一步步地使中国妇女沦为玩物, 沦为商品。

2.祥林嫂有怎样的春天故事?

同学们迅速筛选、整理得出:

(1) 丽春之日, 丈夫去世;

(2) 孟春之日, 被卖再婚;

(3) 暮春之日, 痛失爱子;

(4) 迎春之日, 寂然死去。

我又问:“小说为什么这么安排?”

探究结果:让悲惨的命运更加悲惨, 表明像祥林嫂这样的妇女注定没有春天, 没有希望, 进而告诉读者, 祥林嫂的悲剧不是偶然的, 而是必然的。

3.如此悲惨的祥林嫂, 她曾与命运抗争过吗?学生讨论整理得出:有过三次抗争

(1) 逃到鲁镇;

(2) 以死抗拒再婚;

(3) 花巨资捐门槛。

我又问:“她为什么要抗争?”

探究结果:为了逃避再婚, 为了“赎了这一世的罪名, 免得死了去受苦”。表明她自觉维护封建道德, 她既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同时又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奉者。

我接着联系前几天组织同学们看过的电影《祝福》, 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电影的结尾让祥林嫂‘怒砍门槛’这个情节的改动好不好?”

经过合作探究, 同学们把一个遥远的祥林嫂读在了眼前, 从一个祥林嫂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个受苦难、受宰割、受歧视、受唾弃的妇女形象。

语文报课堂实录 篇3

当今的中学语文教学界,有很多名师对“语文味”都有过精辟的论述。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我理解的就是我们每次训练重点中提到的“学习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其实“怎么写的”就包括这种“表达方法”。

王崧舟还说:具体地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老师说:“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来,语文课要上得朴素,自然,向学生传递的是语言深处的美”。

很多一线语文教师对语文味都有自己真切独特的感悟,如“透明的蓝老师”在网上说:“愚以为,跳出语文课程来观照,或许更能分辨出什么是‘语文味,……语文课程所独有的‘味,其实是‘言语形式的‘味。我们说,只要人心有灵性,诗意无处不在。……只有用语言(言语形式)来表达诗意的时候,诗意才具有语文味。”

二、程少堂先生的“语文味儿”

程少堂先生是“语文味儿”理论的创立者,是一个敢于在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界标新立异的教学理论家,是一个坚持要上出有争议的语文课的教研员,也是一个信心十足地要把自己所提倡的“语文味儿”发展成为一个教学流派的倡导者。

程少堂先生是学教育理论出身的硕士,立足点较高,他从哲学、美学、社会学、伦理学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的综合高度出发,集半生之心血,创立了别具一格的“语文味儿”理论。程先生经过不断修订,给“语文味儿”下了新的定义:

“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这可是一个很高的教学境界。

三、从程先生的几个课堂实录中搜寻“语文味儿”

这样充满美感和高度的教学境界,让很多如我等感觉“虽不能至,但心向往焉”的老师,试图通过赏析程先生的几个著名课堂实录得到有益的启发。

好在程先生不但创立了系统的“语文味儿”理论,而且积极地为全国广大语文教研员作出了表率——上了好几节公开课,为其理论做了较好的课堂诠释,也给广大的语文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学习“语文味儿”的课堂范例。

于是我们拜读了程先生的《荷花淀》、《世说新语·咏雪》、《诗经·子衿》、《听陈蕾士的琴筝》、《你是我的同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等课堂实录。

我从中也确实搜寻到了程先生所津津乐道的“语文味儿”。

请看在《荷花淀》一课中搜寻到的“语文味儿”:

1.程先生在让学生自由朗读了课文第1—3段以后,为了让学生体会文章像诗一样美的韵味,程先生把小说的第一段编排成了诗的样子,然后让学生读出诗情和诗味来。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确实高明,确实让我等耳目一新。学生读出了小说开头的诗味,教师也教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

2.程先生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时,将水生和他媳妇之间的一句对话“怎么了,你?”通过改词、换序等方式品味其表达效果的不同,细腻柔美,“语文味儿”很浓。

3.对“你总是很积极的”这一句水生妻子的话的两种改写方法的比较,也很好地表现了小说题旨及人物形象的特点。这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人对惜别的丈夫临别时所说的一句包含着复杂感情的话。

程先生在香港的公开课《听陈蕾士的琴筝》的课堂实录中,也有三处表现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

1.教学之初,教师进行了一般老师常规的朗读指导,虽然细碎,但很朴实,很有用。插入了对读音的辨正,词义的解说,是很本真的“语文味儿”。

2.此课堂中,程先生按照标点的使用将此诗改写了一遍,然后和原诗对比。意在让学生明白原诗有更强的节奏感,突出了某些意象,这种技法有很浓的“语文味儿”。

3.程先生又在不改变原诗词句的情况下,将此诗改写成散文,然后让学生读一读,和原诗比较,意在突出原诗的排列方式更美,节奏更鲜明,更能强调某一种意象,突出某种事物,突出某个字眼或某个词,这也是达到了较好效果的“语文味儿”。

然而,说实在的,如这等洋溢着美感和浓浓的语文氛围的“语文味儿”在程先生的几个课例中实在是不是太多。

四、“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要浓郁,要纯正,要清新,要持久”

程先生在几节样板课上所展示出来的“语文味儿”确实很浓郁、很地道,有很高的含金量,较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发、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品味,有较高的教学价值。

然而放在一节课中看,放在一篇文本的教学中看,就显得很单薄、很苍白、很局部。常常是顾到了“读味”、“品味”而漏掉了“写味”。在一节课中,具有浓郁的“语文味儿”的设计所占比例太低,常常不足三分之一。对一篇文本来说,也是挂一漏万,顾到了“换词品味”却漏失了“整体感知”和“形象理解”等。如被程先生视为经典的《荷花淀》一课中仅有对课文前三段的细读,而其余部分则是浮光掠影,一语带过了。

以至于有很多老师认为,从程先生的几个课堂实录中看不到“语文味儿”的精彩之处。

其实,细读细品其几个课堂实录则可以发现,其精彩的“语文味儿”仿佛漂浮于水上或沉入水底的几滴油,很晶亮也很浓香,只是被大半桶水给剥夺了立身之地。因为他的一节课中,废话太多,无用的环节太多,常常淹没了这宝贵的“语文味儿”珠玉的光芒。因此,要观赏到“语文味儿”独特的异彩和锋芒,就必须善于做去粗取精、沙里淘金的工作,要学会在纷乱和芜杂中吸取有益的养分。

千古一爱老师在网上评价程先生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的教学中的注音、释词、联词造句等教学安排时说:“程先生终于学会了紧扣课文、细读课文、上一点货真价实的课了。与以前的不着边际、天马行空相比较,大有进步。只能颁发进步奖。但是离千古一爱的要求还差很远,很远。”

看来,这千古一爱的要求真不低呢!该不会是就照着程先生自己创立的“语文味儿”的标准定的要求吧?怪不得这么高呢!

程先生在《“千古文人〈世说〉梦——关于〈世说〉欣赏:以〈咏雪〉为例”一课的几点想法》一文中有一个标题拟得非常精彩:“淡淡妆,天然样: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抓语言”。程先生还特意引用了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给“语文味”网站的题词:“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要浓郁,要纯正,要清新,要持久。”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它是思想的花朵,是情感的枝叶,是盛载智慧的容器,是人的语文素养得以飞翔的翅膀。我们应以语言为抓手,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真的希望程先生在今后的语文课堂上,能极大地提高“语文味儿”的比例,让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弥散“语文味儿”浓郁的芳香,如余映潮老师所言,让每一节语文课堂中的语文味更浓郁、更纯正、更清新、更持久。

是为我等关注“语文味儿”的全国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之所企盼。

语文课堂教学实录 篇4

(师播放歌曲)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新疆的草原。这节课,我们跟着作家老舍先生一起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草原。

师:再读一次。

生:草原。

师:你们去过草原吗?谁去过草原?

生:去过。

师:请问你第一次去草原感觉怎么样?

生:感觉很高兴。

师:那你能不能高兴地读一下这个句子。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师:还有谁去过。

生:我去过内蒙古的草原,那里的景色非常优美。但是,我感觉还是没有我想象中那样宽广,不像民谣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那样,只能是“浅草才能没马蹄”。

师:你回答得太棒了,你在课后积累了很多的古诗。同学们,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他感受到了草原的宽广,请同学们一起读这个句子。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师:的确,老舍先生见到的草原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美。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先自由朗读全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比较难读的词语,要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

师:可以放声朗读。

师:同学们,读完了,哪个字音比较难读,给大家纠正一下。你画出了哪个词?

生:第二自然段的“迂回”。

师:对,他提醒大家注意“迂回”这个词语,还有吗?

生:渲染。

生:第一自然段的“勾勒”。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子仔细听,看他读对了没有?好,你来读第一排的三个。

生:新鲜、明朗、渲染。

师:读的真准,第二排谁来读?

生:勾勒、低吟、回味。

师:不错,还有第三排,谁来读?

生:一碧千里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请同学们再一次浏览全文,看看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老舍先生游览完内蒙古大草原后的感受。把它画下来。请你说。

生:我画的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蒙”,再读一遍。

生:蒙。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太阳已经偏西,老舍先生还想在这里多留片刻,这是为什么呢?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生:第一自然段写了草原的美,所以老舍先生想多留一会儿,草原上的草和景色,还有一些大牛、羊都特别美。

师:是呀,是因为草原上的景色特别美。老舍先生才忍不住多留片刻。除此之外呢?还有什么?

生:老舍不想离开这里,是因为这里人的热情招待让他感动。

师:让他在这里……

生:多留一会。

师:草原不但景色美,而且人民也是特别的热情好客。这节课我们就先去领略草原的风景,请同学们先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哪个句子写得最美,把它画下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找的句子是“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从这句话我体会出在这境界里,既然连动物都在欣赏美景,可见草原非常美,而且动物也是自由自在的。

师:你是在用心在体会呢!还有哪位同学愿意交流。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这“一碧千里”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让我感受到草原的辽阔、大、还有美。

师:一碧千里,这是多么的辽阔啊!这个“碧”是什么意思?

生:“碧”的意思就是“绿”。

师:是呀,大片大片的绿色让我们近处看到的是绿色,远处也还是绿色,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吧!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这么大、这么绿的草原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茫茫”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茫茫”给人一种很空旷的感觉,而草原并不空旷。

师:所以作者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是呀,有了小丘、牛羊、骏马的点缀,我们一碧千里的草原并不茫茫。直接的和大家交流。

生:是第一自然段: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里表现了老舍先生内心的愉快。

师:老舍先生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生:愉快的

师:他感受到了这样的天,清鲜的空气。同学们,作者为什么用“清鲜”而不用别的词语呢?你试着给它换个词语。可以换成什么?

生:新鲜。

师:空气可以用新鲜来形容,还可以呢?

生:还可以换成“清新”。

师:那作者为什么会用“清鲜”?

生:“清鲜”里含有清爽和新鲜两个词语的意思,所以作者用的是“清鲜”。

师:说对了,作者感受到了这里清鲜的空气,请同学们一起读这个句子。

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师:这时候,如果你也在草原上,你想说点什么?

师:老舍先生想要高歌一曲,你呢?

生:我想要躺在草地上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

师:你都不忍心去破坏这样的美景了,对吗?同学们,除了这句,还有哪里写得美?

生: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使人感到十分舒服,一见便生爱慕之心。

师:说得多好呀!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是一碧千里。

师:同学们,还有哪里写得美?

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我觉得这能表现老舍看见的小丘线条很优美,他在欣赏这种美。

师:这里确实写得美,里面有一个词“渲染”,“渲染”是什么意思呢?

生:“渲染”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师:同学们,看这幅图,这是用渲染的手法画的一幅画,它用色彩涂抹画面,达到了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如果说,中国画是渲染出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那么老舍笔下就是那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孩子们,这个句子里,还有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生:到处轻轻流入云际。

师:哪个词?

生:翠色让我感觉到心旷神怡。

师:看到这个词,你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出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

师:好,还有吗?

生:这翠绿的颜色都要流入云际。

师:是啊,翠绿的颜色都要流入云际了。近处是绿的,远处还是绿的,请同学们一起读。

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师:用心来感受这样的句子,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如果风吹起来的时候,草原上的草地随着风轻轻地动着,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草原上的绿色流入云际,流入每个人的心里。还有哪个句子写得美?请你读一读。

生: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让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个句子里,我想象到作者老舍在看到这一望无际、一碧千里的草原的时候,已经被陶醉了。

师:你能想象到当时的画面,想象到了作者的心里,你是一个用心读书的孩子。还有哪个句子写得美。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是一个比喻句。

师:作者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他把白羊比作了大白花。

师:把羊群比作了白色的大花,还有呢?

生:把草地比作了翠色的绿毯。

师:什么样的绿毯。

生:无边的绿毯。

师: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把草原比作了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了白色的大花,孩子们,你们再想一想,羊群在草地上还能比作什么?请你把这个比喻句写下来。

师:谁能来读一读你写的句子?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草地增添了几分生机。

师:孩子,这不是比喻句,虽然你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但是比喻句要有本体和喻体,你再想一想。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翠绿的河水中混着白色的浪花。

师:写得多好啊!想象力十分丰富。孩子们,再读读作者的这个句子,看看哪一个字用得最巧妙。

生:文中用的最巧妙的是“绣”。

师:她找的很准,为什么“绣”用得巧妙?

生:因为内蒙古草原的景色就像画一样。

师:如诗如画,羊群不仅仅是在这里吃草,而是在作者的笔下,就仿佛绣上了一朵朵白色的大花。这样的美,美得让人兴奋,美得让人陶醉,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样的景色中,连骏马和大牛都仿佛陶醉了,好像回味着――

生:

师:同学们,我们欣赏了美丽的文字,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草原上美丽的风光吧。

(音乐响起)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草原风光,让我们把这优美的文字都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吧。可以看着不同的提示背一背这段话。

(师生共背第一自然段)

师:这优美的文字印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同学们,作者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是从草原的天空写到了天底下的一碧千里,这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从远处的小丘写到的近处的羊群、骏马、大牛,这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我们在写作文的顺序,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作者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这样才能让文章更有条理。老舍先生为了表达他对草原的热爱,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同学们,你们爱你们的家乡吗?

生:爱。

师:那就请大家也选取家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处,把你对家乡的爱写下来,让老师们感受到你们爱你们的家乡。

师:把你们写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

生:贺兰山非常美,有此起彼伏的山峦,有高高的山上的绿树。

生:我的家乡是美丽的银川,白云是那么的白,是那么优美。

师:时间来不及了,很遗憾,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完成练习。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而且也感受到了每位同学也很爱你们的家乡。正是因为草原上的风景美,草原上热情好客的民族还正在等着你们呢!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读读课文的后半部分。正是因为这样,老舍才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小学语文贫困人家课堂实录 篇5

指名读文题。什么是“贫困”,什么样的人家是“贫困人家”?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画出描写这一家贫困的语句。

三、再读课文,质疑“贫困”

1.指名读课文。

2.学生汇报自己画的能说明这一家人贫困的语句。

预设:

(1)男主人病逝;

(2)欠很多债;

(3)有两个孩子要养活,其中一个还有残疾;

(4)家里许多用品是别人送来的旧的;

(5)调味品只有油和盐;

(6)拖鞋是用旧鞋底做的。

3.虽然这么多内容可以说明这家“贫困”,但通过读书总感觉他们家与众不同,似乎“并不贫困”,为什么?从文中找出答案。

4.学生品读关键词句。

“窗明几净”“笑容……明朗”“精打细算”“自己做的”

5.再读这些词句,体会与刚才读这些词句时的感受有何不同?

四、前后对比,感悟“贫困”

1.用课文中的词句说一说这一家是“贫困”的。

2.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这一家“并不贫困”。

预设:

(1)这一家人会“精打细算”;

(2)这一家人会“自己动手做”;

(3)这一家人有“笑容……明朗”;

(4)这一家人“日子穷”但过得“不苦”。

3.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贫困?

五、感悟明理

1.在感悟的基础上,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深化对“贫困人家”的理解。

2.指名读、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一家生活虽然贫困,却并不潦倒。我深信他们不会贫困太久的!”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六、落实本课识字任务

1.自由认读。

2.同桌互相检查。

3.指名认读。

七、拓展阅读,走进生活

1.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两个瓶子》,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精选 篇6

生:也很痛苦。

师:作者怎样来描写痛苦的。

生:在人为的负重之下,我的肩膀和臀部都会痛苦地反抗。不可避免地,肩膀、臀部的疼痛灼热与摩擦发热将不断加重。我发现自己不断地调整铠甲位置想分散这种定点的疼痛,但只是白费力气。

四、品味语言:走进太空人的精神世界

师:是的,太空中的生活远不像我们平时想像的那样趣味无穷,相反是极端艰苦、乏味,太空人是怎样对待的?(指导学生品味幽默风趣的语言)

生:好像很乐观。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跑步时 “曾经绕着这个世界跑了一两次” ;衣服缺乏,“臭气熏天”的衣服被“烧毁”是“合适的结局”,生活很艰苦,作者却能坦然处之,这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师:还有补充吗?

生:长高了,想象可以打NBA;一周刮一次胡子变成计时方法;睡觉时到处漂浮。

师:太空人经历的困难可远不止这么多,请同学们阅读《逃脱致命的撞击》选段,说一说你对太空人的生活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师下发补充资料:逃脱致命的撞击《太空漂流记》选段,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品味细致生动的描写)

生:惊险,危机重重,太空人的精神更值得我们敬佩。

师:危机重重这个词语用得不错,作者怎样来表现这个危机的呢?

生:文章第七段写时间的缓慢和作者的心理,让我们仿佛亲身经历一般。

师:真有这么好吗?我们一起把第七段朗读一下,品味作者精妙的语言。、

(生齐读)

生:作者把时间精确到了秒,而那两秒钟却“走得特别慢”,“第二秒钟像走不到头”这里的描写充分写出了危机降临时的紧张,让人透不过气来。

生:时间的缓慢其实就是作者的心理感受,我还觉得作者写动作与神态也很精彩,像第八段的“他跌坐在地上,筋疲力尽”,反衬危机的严重,也能突出太空人的冒险精神。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现在会用怎样的语言来评价这些太空人呢?

生:他们是“前线的冒险者”,他们具有探索、奉献、牺牲和乐观精神。

师:太空人的生活离我们还很遥远,但我们却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想一想,你能学到些什么?

生:遇到挫折要乐观,要敢于面对。

生:要有科学的精神,勇于探索未知世界。

生:要有奉献案的精神。

「通过品味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感悟太空人的探索、奉献、牺牲和乐观精神。」

五、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又有哪些想要了解的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讨论的方式归纳学习收获和疑问。)

生:学到了许多关于空间站、太空生活的知识。

生:让我看到了那些奋斗在科学战线上的人们的精神境界,值得我去学习。

生:作者的描写也很有特色,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和选文细致生动的描写把太空人的精神刻画深刻。

师:大家学习之后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太空人怎样上厕所的。

生:我想知道中国的神五、神六发射后我们中国还有什么发展计划?

……

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不能对你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但我很高兴,能提出问题是我们从无知走向睿智的第一步。这些问题,大家在课后可以通过互联网搜寻找到满意的答案。

「小结既是对课堂所学的巩固,也引导学生能自己投入到学习探求中去。」

六、拓展延伸

师:探索太空,中国也有属于我们自己的骄傲,“神五”、“神六”的成功,让我们对未来的太空充满了好奇与憧憬,假如二十年后,你有机会登陆外星球,你想去哪里,最想做什么?把它写下来,为你将来的神奇之旅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

学生写作并交流(略)

七、推荐书目

(师向学生推荐课后阅读书目)

《太空漂流记》杰瑞·M.利宁杰,美国宇航员

《奔向太空》 科学普及出版社

《飞向人马座》科幻小说 郑文光

《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太阳系历险记》科幻小说儒勒·凡尔纳

语文报课堂实录 篇7

知识与能力:1、诵读文本, 掌握“雾凇、芥、沆砀、崇祯、毳、沆砀、烧酒、强饮”等字、词的读音及在文本中的含义。2、阅读课文, 反复诵读, 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3、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 积累文言词汇, 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4、整体感知课文, 把握文章内容, 体悟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识字释词。2、熟读成诵、整体感知课文, 品析重点词句。3、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写作特色。4、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自主、合作交流、展示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西湖美景, 培养审美情趣, 感受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提升自己的品位、情操。2、品味山水小品文的自然美。

教学重难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课堂实录。

一、游戏互动, 激趣导入 (5分钟)

师:同学们, 我们先做个小游戏——《大西瓜小西瓜》, 如果个人违犯游戏规则2次以上者, 扣2分, 成功者得2分;如果小组内4人以上违犯规则, 扣除小组积分5分。 (师生共同做游戏) 生1评价:李同学游戏完成得好, 是因为他仔细听了游戏规则, 所以应该给他加分。生2评价:羚羊组能取胜是因为组长组织得好, 同学们熟悉游戏规则, 所以成功非他们莫属。师评价:我发现90%的同学已经进入了游戏情景, 还想玩吗?明天课前咱们继续, 刚才2位同学的评价很好, 其实通过这个小游戏我想告诉大家:凡事只要用心、认真、注意方法、学会合作, 成功就变得很容易了。下面,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 听听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景象?继续评价奖励, 加油! (播放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 生3:是歌颂雪的。生4:是描绘飘飘洒洒的雪景。生5:是在歌唱塞北的白雪皑皑的冬景。听到歌曲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了白的房屋、白的树林、雪白的大地……这些景观, 很漂亮。师:看来大家吸取了刚才做游戏的经验、教训, 而且还运用了想象的手法, 非常好, 祝贺你们!现在我们开始上课。俗话说:“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杭州西湖的美景是许多文人墨客必写的内容。西湖当地人有这样一种说法:“晴西湖不如雨天的西湖, 雨天的西湖又不如雪天的西湖。”那银装素裹的西湖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今天, 我们一起欣赏西湖雪景、品味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出示课题:《湖心亭看雪》, 请学生观察黑板上粘贴的彩喷西湖雪景图) 师:请同学们结合西湖雪景图和自己的结构化预习说说自己的感受。不用举手, 站起来回答即可!生6:第一幅图黑白色是银装素裹、树枝压弯了腰的景色, 一种很怀旧的感觉。生7:第二幅彩色图片远处冰天雪地与近处亭子里穿着各色衣服的人们相互映衬, 一个字——美!生8:第三幅彩图将冬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房檐上、树枝上的冰挂晶莹剔透, 让人感觉似乎走进了冰城——哈尔滨。生9:我预习课文后的感受是全文篇幅短小, 语言简洁, 作者的写法很独特, 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师:同学们, 刚才老师黑板上粘贴的这几幅图片, 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课文, 真没想到大家想象这样丰富!祝贺你们认真预习初见成效。下面我们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二、预习汇报, 生成问题 (5分钟)

学科助理1:下面请5位同学毛遂自荐在各小组的黑板上听写生字、词, 其他同学在课堂笔记本上完成。一个字、词正确得2分, 错一个扣2分, 请记分员做好记录。 (听写:更定、雾凇沆砀、毳衣、铺毡对坐、焉得) 学科助理1:评价板演的生字并记分。师补充:请同学们注意“毳”字和“沆砀”这两个词语的读音和写法。 (师做板演) 学科助理2:哪位同学有勇气把这篇课文背诵一下?第一名背诵者加5分, 第二名以后者如无错误加3分。学生10、11、12、13背诵课文。学科助理2评价:给11号同学加5分, 其余同学加3分, 我要特别表扬11号 (张) 同学, 大家也知道张同学平时有些自卑, 但今天他勇敢地面对70多位观课老师和摄像机镜头, 大家应该用最热烈的掌声祝贺他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同时, 我也想采访一下张同学, 谈谈你的感受。张同学:我……我开始有点紧张, 可看到全班同学都举手, 还有很多摄像机, 我想我发言了就可以被许多人看到, 说不定我爸妈也能看到, 所以, 我……我就不断地鼓励自己, 终于站起来背诵课文了!其实我背错了好几处, 老师还给我加分, 大家还给我鼓掌, 我知道你们是鼓励我, 我一定会不断进步的。我也想为我们组增加分数。

师:张同学, 你是咱们班最勇敢的, 也是非常有团队意识的, 热爱自己的学习小组, 给你个人增加5分, 你们小组加3分好吗?大家同意吗?全班学生齐声回答:同意!学科助理3:哪位同学愿意把你预习的收获和自己生成的问题与大家分享一下呢?请举手回答。学生14:我的收获是这篇课文很美, 美在景色, 美在语言。我的问题是:“独往湖心亭看雪”中, “独”我不喜欢, 老师不是要求大家团结吗?请大家帮助!学生15:我的收获是作者张岱不愧为大作家:全文不足160字, 题目是“湖心亭看雪”, 全文却很少写雪, 但又没脱题, 太高明了。我的困惑是:作者是写雪景, 为什么要着力写堤、舟、人?师:大家的预习比较扎实, 刚才提到的问题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重点, 老师先做简单的回答:老师确实希望大家团结, 因为众人拾柴火焰高呀!李同学说自己不喜欢作者“独自前往”, 因为下了三天大雪, 天寒地冻, 当然大家不愿意出门了, 而作者之所以出行是因为他不同的心态与情趣;而刘同学的提问其实是对写作特点的思考, 作者写堤、舟、人, 是以景衬人, 是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后面我们可以继续讨论。在预习中能提出问题的自己积5分。下面同学们用5—8分钟时间边读课文边独立完成“问题解决单”上的问题。 (下发“问题解决单”)

三、自主学习, 质疑交流 (10分钟)

1、学生用5—8分钟时间自主完成“问题解决单”, 教师巡回指导, 关注每位学生不少于3秒钟。教师出示课前预设的五个问题:问题一:结合结构化预习, 完成下列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词)

问题二: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 也写到人的活动, 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问题三: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下列句子。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问题四:研读课文, 回答: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运用白描手法写了西湖雪景,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问题五:根据学习, 总结课文可以借鉴于我们写作的有哪些? (教师提示:先自主学习, 再组内交流、质疑、补充, 将难度较大的问题或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作为小组内的共性问题, 可以组际交流, 也可以向老师询问。)

2、组内交流, 形成共识。 (各小组重点讨论、交流, 解决一个问题, 并展示于各自的小黑板上, 在小组内确定代表展示讲解所讨论问题的结果。)

四、重点问题, 展示解决 (10分钟)

1、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合作交流疑难问题。

2、每个小组重点展示一个问题, 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老师对重难点补充。学科助理1:老师, 我刚才在各小组咨询了一下, 大多数同学认为问题四解决有困难。师:好的, 关于问题三的回答, 我想提醒大家:不是简单的字对字的翻译, 我希望大家联系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和黑板上展示的彩图, 用优美的文字来作答。比如:“雾凇沆砀”就可以理解为“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相信大家会得到许多种答案的。学科助理说有分歧的问题是: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运用白描手法写了西湖雪景,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我们一起来看雄鹰组的成果展示,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雄鹰组黑板展示讨论结果, 组员讲解) 学生16:我认为表达了作者特立独行的品质, 因为作者是“大雪三日后, 独往湖心亭看雪”。学生17:我认为表达了作者与众不同的品格, 因为他不随大流, 避开许多人赏雪景的时间独自享受。学生18: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山水的闲情逸致。学生19补充:我认为表达了作者淡淡的愁绪。因为作者独往湖心亭、“余强饮三大白”, 这些表现足以说明作者的心情。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是借酒浇愁, 再加上作者也不认识喝酒的人, 我认为有作者的愁绪在其中。 (请同学们认真做好笔记。)

师补充: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 我想告诉大家, 无论是独自赏景的雅趣还是文人雅士的孤傲, 在漫天飞舞的雪天, 去寂寥无人的西湖, 我想也应该有对故国、对亲人的怀念之情。所以说本文通过对西湖雪景的描写, 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山水美景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也表达了作者特立独行的性格和淡淡的愁绪以及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学科助理2:同学们, 其他的问题还有疑惑吗?如果有, 我们继续解决;如果没有, 我们一起完成拓展题目, 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学生齐声回答:没有。)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学科助理1:我给赵同学争取一个展示机会, 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好吗?学生20 (赵同学) :我喜欢课文第一段, “崇祯五年十二月……。” (赵同学离开座位, 很陶醉地边踱步边朗读, 教室里响起了掌声。这时, 学科助理1评价开了:赵同学, 你进步太大了, 昨天下午在我跟前朗读课文还结结巴巴的, 真没想到呀!你是不是也喜欢上镜头?其实, 准备让你读课文时我心里很紧张, 真担心你!看来是我小看你了, 对不起!教室里又一次掌声与笑声交织在一起) 师:这节课真是惊喜不断呀!学科助理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小老师”了, 她的提问、评价有板有眼的;赵同学更是我们全班的骄傲, 他终于自信、从容地学习了。老师给你奖励10分。学生21、22都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师:同学们, 老师让大家反复朗读课文是为了让你们更多地体会和感悟文本内容, 希望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训练, 提升能力 (5分钟)

师出示拓展题:1、请写出两句咏雪的诗句。2、请以雪为背景,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一个感人至深的场景!100字左右。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完成, 举手展示成果, 展示一道题得3分。 (师巡回指导、点拨)

学生23:老师, 我写的咏雪诗句是: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师:你将这两句优美的诗句给大家解释一下, 其他同学请做好笔记, 当然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答对者加3分。学生24:雪消门外千山绿, 花发江边二月晴。学生25: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师:请同学们将这些好诗佳句记录在笔记本上, 早读时认真记忆。学生26:老师, 我画了一幅画想与大家分享。 (学生说着已经站在了教室中间, 滔滔不绝地说开了) 我画的是冰天雪地里, 树上、房上全白了, 一位母亲站在雪地里, 任凭风雪吹打着, 红色的围巾在空中飞舞, 她却不愿意离开, 很远的地方是一个隐隐约约的人影……。老师, 我想将这副作品贴在我们小组的黑板上, 想告诉同学们: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不辜负他们的抚养和教育;同时也希望老师为我们组加分……。 (此时, 教室里掌声雷动) 师:谢谢你, 我想和你握手, 感谢你这一节课收获这样多, 感谢你将感恩之心传递!我提议大家用热烈的掌声祝贺黄同学, 因为他长大了、懂事了;同时, 老师也要祝贺你有很强的团队意识, 热爱自己的小组, 渴望为自己的奋进小组争得荣誉。

学生27:老师, 我想说几个关于雪的成语。雪中送炭:我非常感谢我们语文学科长, 她对我的鼓励真是雪中送炭;冰雪聪明:我们组的李同学冰雪聪明;鹅毛大雪:全球变暖, 我们北方也很少下雪, 我真盼望一场鹅毛大雪。……。学生28:……学生29:……学生30:老师, 我想唱一首关于雪的歌曲。师:首先给王同学加5分, 评为本节课的创意之星, 因为他自己设计了一道拓展题, 让大家记住了这么多成语, 并且学会了运用。

六、畅谈收获, 提升意义 (5分钟)

师:同学们,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 那么大家的收获有哪些呢?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学生31:我的收获是:文章不一定要长篇大论, 本文一百多字却也把西湖雪景写得如诗如画, 我今后写作时也要学习锤炼语言。学生32:本文的写作手法独特:叙事、写景、抒情有机结合, 值得学习。学生33:文言文学习要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简介, 简译通读全文即可。学生34:文言文学习并不枯燥, 只要大家课前认真预习, 课堂上自学与互学结合, 许多问题都能解决。而且我懂得了同伴就是我们的学习资源。学生35、36、……38。师:同学们, 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朗读课文。 (2分钟) 师:请同学们举手尝试着背诵课文。 (学生自发地集体背诵了全文) 师:大家评价一下这节课的明星小组、智慧之星、进步之星、创意之星。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明星小组是奋进组, 智慧之星是黄同学, 进步之星是赵同学, 创意之星是王同学。) 师:我建议再增设一个“小老师”奖——学科助理1。师:江南少雪, 西湖当不例外, 然而, 西湖竟大雪三日, 确为奇事。我们今天随作者张岱赏了西湖冬景, 大家收获颇多。同学们, 雪是最能触发我们心弦的景致。春天的西湖“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夏天的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湖心亭美, 美在雪天, 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希望大家好好学习, 成就未来, 做个志趣高远的人!

七、课堂检测, 知识运用 (5分钟)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完成课堂检测题目, 并在组内评价。 (课堂检测及评价) (略) 师:下课! (师生欣赏歌曲《雪绒花》, 结束本节课)

【执教感言】本文虽是一篇文言文, 但有别于其他的文言课文。此文篇幅不足160字, 语言简洁, 体现了情趣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特点, 读起来朗朗上口, 情景交融, 有吸引力。记得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节课我的设计思路就是遵照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理念:采用少教多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关注潜能生的进步, 注重过程性评价, 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帮扶功能;教学设计方面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以问题为主线, 在朗读中体会和感悟文本的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并努力进行知识的拓展与迁移。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亮点:第一:游戏热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师生准备充分, 学生结构化预习扎实, 对文言句式、生字、词理解正确, 而且70%的学生对作者张岱通过书本、网络进行了了解, 这对学习课文帮助很大;90%的学生已经能流利地背诵课文了;第三:在问题生成阶段学生表现出色, 敢于大胆质疑, 部分学生预习后生成的问题质量较高, 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成果展示阶段更是让人感动, 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收获, 尤其是黄同学即兴作画, 给课堂增色不少。他还执意要将自己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并要求加分, 更让所有观课教师交口称赞。第四:学生的参与度、团队意识明显增强, 学生的自信心、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与教学预设相比较而言, 自己认为有以下不足之处:首先是小组学科长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还有两个小组学习比较被动, 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组内交流不够深入, 小组合力不足;其次是少部分学生对课文的解读还停留在针对性翻译上, 对主题思想缺乏思考与探究;第三对潜能生徐同学、韩同学关注不足, 为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少。第四:拓展延伸中的第一题:写两句咏雪诗句, 大多数学生写的是现成的古诗, 即兴创作的很少。以上四个方面的不足将是我今后教学中要重点克服和改进的。

【专家点评1】理念铸就精彩, 成功缘于合作。

这是一篇小品文, 很有趣味性, 教者对教材的处理得当, 实现了生本对话、生生对话, 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比较充分。这是一节市级公开课, 同时也获得了《中国教师报》西北导学案大赛一等奖, 有一定的借鉴性。高效课堂实验倡导“以学生为主体”, 本节课取胜的关键是让学生有了具体的活动空间和时间, 关注了学生认知、情感、技能等语文素养的提升, 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理念, 尤其是指导学生扎实预习, 从而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朱老师对学生的预习给了方法指导, 所以课堂上学习效果好, 体现了高效性。教学中教师预设与学生提问相结合, 学生自然真情的流露、教师真诚的评价让课堂很出彩!

一些建议:1、在学生自主学习、自学探究阶段教师要调控课堂、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 要确保探究学习的方向明、方法准;2、反思是伟大的进步, 坚持反思;三年即可成就一位名师, 而不懂反思的教师永远是个教书匠。朱老师的课后反思很认真, 能持之以恒, 这是值得肯定的。作为教师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经常性的反思, 这样才不会犯重复的错误, 解决问题的针对性会更强, 这样进步会更快。

【专家点评2】打破传统窠臼, 创新教学设计, 实现平等对话。

公开课教学不同于常态教学, 需要更巧妙的设计和更充足的智慧。如果能通过课前预热, 把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课堂上, 让学生手脑口耳都动起来, 让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密切相连, 这样的课堂就是成功的, 朱老师做到了这一点。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 由浅及深, 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得到了落实。

记得余映潮老师曾提出:朗读, 是让学生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语文实践活动, 本节课恰恰做到了从语文的学科特点着手, 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 在读中升华情感。课堂是学生的学习阵地, 课堂上的时间本来属于学生, 但对于如何把时间给学生和把时间给哪些学生, 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正确处理的。在这方面, 朱老师给我们做了示范, 也真正体现了课堂的高效。她为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不惜停下教学的步伐, 鼓励引导其他学生, 并适时地表扬了黄同学。学科助理有板有眼地组织教学、指导评价……,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安全的课堂、学习的课堂、全面发展的课堂。

《你真棒》课堂实录 篇8

1学会对周围的事加以评论,明确是非对错。

2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3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能真诚地为别人感到高兴。

4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赞赏。

教学重难点

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并能真诚地给予赞赏。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学生的优点、特长、在校表现和获奖情况;了解典型个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习资料。

学生:多去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奖状,引出课题

师:听说我们班的孩子获得了很多奖状,大家都带来了吗?来,举得高高的,给大家展示展示。

(生纷纷举起奖状)

师:请大家轻轻地把奖状放在桌子上,谁能大声介绍介绍自己的奖状呢?

生1:我的是“三好学生”奖状。

师:你肯定是很受大家欢迎的孩子。

(生1笑眯眯地坐下了)

生2(抢着说):我带来的是“口算之星”奖状。

师:哦,明白了。你的脑袋瓜肯定特别聪明,是大家心目中的数学天才吧?

(生2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师:看到这么多奖状,老师都忍不住想对你们说——(板书:你真棒)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讨论短剧,感知赞美

1成功时

(播放短剧,孩子们认真观看)

师:孩子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1:有个同学跑得最快,一下子就跑到终点了。

师:是呀,你的眼睛真亮。他可是第一名呢!

生2:还有些人围着他表扬,都说“加油!加油!”。

师(回放课件):听到了吗?他们还对那个跑得最快的同学说什么了?

生1:你真棒!

师:“棒”在哪呢?

生1:“棒”在他跑了第一名。

师:是呀,你现在说得更具体了,更会夸奖人了!

生2:你跑得真快,就像飞毛腿一样。

生3:你真棒,就像神州七号那样快!

师:如果你就是那位同学,听了这样的赞美,心情怎样呢?

生1:很高兴。我以后会跑得比今天还快的。

师:看来,你已经高兴到心里去了。

生2:我也是,我会很开心。

师:(微笑)是呀,像吃了蜜一样甜呢。

师小结:当同学取得成功时,我们要由衷地赞美他。

2落后时

(继续播放短剧)

师: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有个小朋友落在了最后,追不上大家了。

师:那么,那些同学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生2:你跑得可真慢,不会跑还参加比赛。

师(难过):唉,有的同学在埋怨他呢。

生3:你跑得像乌龟一样,太慢了!

师:还有同学在一旁嘲笑他呢。你和他们想法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你会怎么说?

(生踊跃举手)

生1:我会说,不要放弃。我妈妈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以后多锻炼,你会跑得更快的。

生2:虽然跑在了最后,但你还在使劲地跑着,你真棒!

师:原来,这个小男孩身上有这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啊! (出示:一张快乐的脸)你看,听了大家的话,小男孩开心地笑了。原来,别人胜利的时候我们要赞美他,别人暂时落后的时候我们更要鼓励他,赞赏他。

三、分析故事,学习赞美

师: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会赞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一起到“故事屋”去看看小刺猬和小獾是怎么做的。

(播放故事)

师:故事中谁称赞了谁呢?是怎么称赞的?

生1:小刺猬称赞了小獾:“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师(摸摸他的小脑袋):你真是一只可爱的小刺猬啊。还有哪些孩子想来当当这只可爱的小刺猬?

师: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心里会有什么感受呀?

生1:心里肯定很高兴,有人夸它了。

生2:它会把小板凳做得越来越好的。

师:看来,我们的一句称赞,会为别人带来——信心和勇气。故事中,还有谁称赞了谁?是怎么称赞的?

生:小獾也称赞了小刺猬: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师:听了小獾的称赞,小刺猬的心情变得怎么样了?

……

师:原来,对别人辛勤劳动的称赞,会为别人消除一天的疲劳。现在看来,要学会赞美并不难嘛!关键就在于我们有没有一双发现优点的眼睛了。(板书:发现优点)

四、优点访谈,体验赞美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着小刺猬和小獾的样子,来夸夸小伙伴吧。现在进入“优点访谈”活动。第一次和你们见面的时候,我就认识了很多朋友,并记住了他们的优点。

(课件出示第一张赞美卡:你是个上课认真听讲的孩子,你真了不起!)

师:猜一猜,他们会是谁呢?

生:杨成。

师:哪位是杨成小朋友?站起来给大家亮个相吧。有这个优点的孩子还有哪些?

……

师:孩子们,老师要为你们竖起大拇指(赠送大拇指)。希望你们以后能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孩子们,咱们班爱学习的孩子还有哪些?

(生踊跃举手)

师:看来,我们班不但爱学习的孩子多,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孩子更多。

(课件出示第二张赞美卡:你是个爱劳动的孩子,你真能干!)

师:咱们班哪些孩子有这样的优点呢?

生1:罗振阳。

师:大家同意吗?看来,你的优点是大家公认的,老师把这个大拇指送给你。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罗振阳(腼腆一笑):我很高兴,这是我第一次受到表扬。

师:你愿意把这份快乐传递给其他的同学吗?(愿意)现在,请你来推荐一位和你一样爱劳动的孩子吧。

……

罗振阳:周星字。

师:周星宇小朋友,自己的优点被别人记在心里了,你有什么感受?请你把这份快乐传递得更远吧。

师:其实,爱劳动的孩子还有很多。我希望课后,大家能把这支快乐的火炬继续传递下去,传遍整个班级,传遍整个校园。

(课件出示第三张赞美卡:你平时不爱说话,但你总是很有礼貌,看见谁都笑嘻嘻的,我们真喜欢你!)

师:第三张赞美卡可有特点了,看看谁的火眼金睛最厉害!

生1:张军!

师:你真会发现!看来即便是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同学,他的优点也照样被大家记着呢。来,就请你把赞美卡送给他,并真诚地读给他听。

(生1读卡)

师(采访张军):他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你。那么,这个时候你该怎么说呢?

张军:谢谢你,刘科!

师:两个男子汉之间,除了用语言来表达感

情,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呢?

(生呆住了,没有想出来)

师:来个拥抱呗!

(生激动地走上前,来了个热烈的拥抱,班里顿时响起了掌声)

生2:老师,我觉得我身上就有这样的优点。我平时不是很爱说话,但我见到老师总是说:“老师好!”放学了,我也会跟老师说:“老师再见!”

师:你真了不起,还能毛遂自荐呢!你能用火眼金睛去发现其他同学身上的优点吗?

生2(环顾四周):朱斌!

师:为什么是他?

生2:他平时身体不是很好,所以经常不和我们说话,但每次看到老师,他总会问好。

师(走到朱斌位置上才发现,这个孩子就是课前班主任介绍的特殊孩子——营养不养,身体发育不正常,智力也比较低下。我感动地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头):孩子,你听到了吗?刚才他夸奖你了,你高兴吗? (高兴)老师希望你以后继续这么做,做一个老师、同学、爸爸妈妈都喜欢的孩子,好吗?

朱斌:好。

师:孩子们,我想感谢刚才这个小朋友,是她让我认识了一位和你们同样优秀的孩子。

(课件出示第四张赞美卡:你是班里的小顽皮,可当别的同学遇上困难的时候,你总能帮助他们,你真棒!)

师:剩下最后一张了,大家可要抓紧时间猜哦!

生1:张雷。

师:说说他帮助你或是帮助别人的故事吧。

生1:那次上体育课的时候,我不小心摔了一跤,脚都磨破了,是张雷把我扶到教室里,用纸巾替我擦干净,我很感谢他。 (有些激动)

师:孩子们,你们听听,多有爱心的孩子啊!让我们把最真诚的掌声送给他。

(顿时,掌声雷动)

生2:老师,徐乐也经常帮助我。那次,我的语文书忘了带,还是和他一起看的呢。

师:孩子们,这时该怎样表达我们的赞美呢?

(教室里响起一阵阵掌声)

师(小结):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同学身上这么多的优点,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看来现在的你们已经知道怎样去发现优点,怎样去赞美别人了。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真诚地、勇敢地、大声地去赞美我们的同学吧! (板书:真诚赞美)

五、趣味游戏,尝试赞美

师(出示一个信封):老师这儿有个信封,里面装着大家的名字,我想请一个小朋友从里面抽取一个名字,大家一起来夸一夸他,好吗?

(选择一位上课没有发过言的学生来抽取)

师:你真能干,谢谢你。谁会是这个幸运儿呢?我们拭目以待——姜泽轩,请站起来给大家打个招呼吧。 (生挥挥手)你真有礼貌。现在,让我们一起把真诚的赞美送给他。

生1:姜泽轩善于积累谚语,老师经常表扬他。

师:是嘛,我说呢,怪不得口才这么了得。

生2:姜泽轩很会讲笑话,经常把我们逗笑。

师:看来,你是班里的开心果呀,认识你真高兴。(走上前握握手)

生3:他扔沙包扔得很远,是我们班最厉害的。

师:真是看不出来呀!

生4(抢着说):老师,我扔沙包比他还远呢!

师(迟疑片刻):姜泽轩,看来你扔沙包的本领都好得让人羡慕了。原来,我们班的孩子都这么优秀呢,有好的,还有更好的。

姜(自言自语):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啊,佩服佩服!

(同学们哄堂大笑)

师:真不愧是谚语大王呀,佩服佩服!

(同学们再次哄堂大笑)

生5:姜泽轩学习很好,而且也爱帮助人,只是有时太调皮了,我希望你能更斯文一些。

(好些同学都点头)

师:多好的同学啊,不但发现了姜泽轩的优点,还给了他一些善意的提醒,我想你们肯定能成为好朋友的。两个人还可以……

(话没说完,两人已经来了个“领导会晤”式的握手,再次响起一阵掌声。)

师:姜泽轩,听到大家这么夸你,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想和大家说些什么?

姜:谢谢大家!

师:你还想对这些夸奖你的同学说些什么?

(姜迟疑了好久,突然扑哧一笑,班里的孩子也跟着笑起来)

师:孩子们,你们收到了吗?

生:收——到——了!

师:就是这个笑呢!你们看,一句小小的赞美,让他变得多快乐呀。看来,赞美的力量可真大呀。现在,让我们去赞美更多的孩子,把快乐传递得更远吧。

六、写赞美卡,学会赞美

师:请小朋友拿出赞美卡,把你最真诚的赞美写在上面。先想一想把赞美卡送给谁,再想一想赞美卡上要写什么优点。

(学生写好赞美卡,个别点读后自由活动,传递赞美)

师小结:孩子们,你们不仅送出了一张赞美卡,而且在传递着一份份快乐,收获着一份份友谊。(板书:传递快乐)

七、变幻笑脸,快乐结课

总结:赞美其实很简单,它有时就是一张奖状,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束鲜花,一个大拇指,一句“你真棒”。 (播放课件:一张张笑脸逐步出现,最后布满整个屏幕)看,你们真诚的赞美让小男孩笑了;高高竖起的大拇指让小女孩乐开了花;老师的一句表扬,让他还有点害羞呢!在一句句赞美声中,笑声充满了整个教室,快乐充满了每个人的心田。难怪有人说(点击课件出示,生齐读):用赞赏的眼光看别人,别人会更美;用赞赏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会更美。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真诚地赞美别人,将快乐传递得更远。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竖起大拇指对在座的每一个人说“你真棒”。听课老师们,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些优秀的孩子们吧!

上一篇:表现主义戏剧概要下一篇:理科生职业生涯规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