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精选8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无论民用建筑,还是公用建筑,基础埋深几乎全在地下水位以下,为了土地的充分利用,建筑物下面几乎全部设计成停车场、储物间、设备间等房间,这就决定了地下室必须不能进水,才能保证地下室的充分利用,及建筑物本身的使用寿命。由于地下室防水为隐蔽工程,这就在施工过程中注定要对防水作业加强管理,控制质量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施工的建筑物,地下室防水大多以结构自防水与卷材防水和涂膜防水相结合方式加以运用。下面结合施工简单的分析一下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通病:
一、结构自防水
顾名思义就是依靠混凝土自身的密实度抵抗地下水的侵蚀。但是由于施工原因,混凝土构件自身的缺陷造成渗漏主要有以下6点:
1、混凝土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等造成地下室渗水;
2、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也是极易发生渗水的位置,其渗水主要原因为施工缝留设位置不当;施工缝清理不净,新旧混凝土未能很好结合;钢筋过密,混凝土捣实有困难等;
3、混凝土裂缝产生渗漏;
4、预埋件部位产生渗漏。产生渗漏的原因有预埋件过密,埋件周围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在混凝土终凝前碰撞预埋件,使预埋件松动;预埋件过长,穿透混凝土层,又没按规定焊好止水环;预埋管道自身有裂缝、砂眼等病,地下水通过管壁渗漏等;
5、地下室的后浇带处理不合理产生渗漏;
6、地下室外墙的穿墙螺栓眼位置处理不当造成渗漏。
一、混凝土构件的渗漏的防治措施
1、混凝土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等造成地下室渗水,主要原因是配合比不准,坍落度过小,长距离运输和自由入模高度过大,造成混凝土离析;局部钢筋密集或预留洞口的下部混凝土无法进入,振捣不实或漏振,跑模漏浆等。针对以上情况对混凝土应严格计量,搅拌均匀,长距离运输后要进行二次搅拌。浇筑应按施工方案分层进行,振捣密实。对于钢筋密集处,可调整石子级配,较大的预留洞下,应预留浇筑口。模板应支设牢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指派专人值班“看模”。
2、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也是极易发生渗水的位置,其渗水主要原因为施工缝留设位置不当;施工缝清理不净,新旧混凝土未能很好结合;钢筋过密,混凝土捣实有困难等。防止施工缝部位渗水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施工缝应按规定位置留设,墙面水平施工缝加止水条的形式防止渗水,防水薄弱部位及底板上不应留设施工缝,墙板上如必须留设垂直施工缝时,应与变形缝相一致。其次施工缝的留设、清理及新旧混凝土的接浆等应有统一部署,由专人认真细致地做好。还有设计人员在确定钢筋布置位置和墙体厚度时,应考虑方便施工,以保证工程质量。
3、混凝土裂缝产生渗漏。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可由于干缩、温度、水泥用量过大或水泥安定性不好等因素引起。防水混凝土所用水泥必须经过检测,杜绝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产品,混凝土配合比由试验室提供,并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对于地下室底板等厚大体积的混凝土,应遵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温度差。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诸多不利因素,使结构具有足够的安全度,并合理设置变形缝,以适应结构变形。根据施工经验,地下室外墙转角处,由于温度和收缩的作用特别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墙体开裂,为防止此类裂缝产生的,最好措施是,在设计时转角处增加适量的抗裂钢筋承受集中应力,避免裂缝。
4、预埋件部位产生渗漏。产生渗漏的原因有预埋件过密,埋件周围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在混凝土终凝前碰撞预埋件,使预埋件松动;预埋件铁脚过长,穿透混凝土层,又没按规定焊好止水环;预埋管道自身有裂缝、砂眼等病,地下水通过管壁渗漏等。为防止预埋件部位产生渗漏,可采取以下方法:预埋件应有固定措施,预埋件密集处应有施工技术措施,预埋件铁脚应按规定焊好止水环。地下室的管线应尽量设计在地下水位以上,穿墙管道一律设置止水套管,管道与套管采用柔性连接。
5、地下室的后浇带处理不合理产生渗漏;产生渗漏的原因为新旧混凝土未结合好,首先对后浇带处混凝土进行剔凿,剔凿出新茬,不得有松动石子,而后用高压水枪冲洗,清除积水,均匀浇撒高一标号的水泥浆,最后浇筑高一标号的微膨胀混凝土,振捣密实,浇水养护,直到混凝土强度满足规范要求。
6、模板穿墙螺杆的防水处理。渗漏原因为止水片焊缝不饱满,局部有砂眼;所有地下室外墙板,其支模用穿墙螺栓(里外)均双面满焊3㎜厚60×60止水片,并对焊好的穿墙螺栓逐一试水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在外侧模上衬厚度20㎜的木块,拆模后取掉木垫块,割去此段螺栓,用防水水泥砂浆封口。
二、卷材防水施工引起的渗漏
1、地下室底板结构复杂,卷材防水施工时,卷材施工不到位,造成底板漏水;
2、含有地下水的底板,由于降水不到位,混凝土垫层潮湿,造成涂刷的冷底子油不沾,致使防水卷材与垫层无法结合成一体,造成底板渗水;
3、基础为桩基础的,由于桩头防水处理不好,造成底板渗水;
4、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浇筑完后,拆模后,还未等混凝土表面干透,就开始做防水,造成卷材与墙体不粘接,致使墙体卷材渗漏;
5、做卷材防水时,卷材搭接不够,阴阳角附加毡做的不规矩,这些部位容易造成破坏,致使漏水;
6、外墙回填土时,防水保护层对卷材造成挤压,致使卷材破坏,造成墙体渗水。
二、卷材防水施工引起的渗漏的防治措施
1、地下室底板结构复杂,卷材防水施工时,卷材施工不到位,造成底板漏水;防治措施,重点加强集水坑、电梯井坑、底板高低差位置的阴阳角的处理,为了保证卷材做到位,这些位置均应抹成八字面,卷材附加层做到位后,经检查合格后,开始大面积做防水卷材。从混凝土底板下面甩出的卷材可刷油铺贴在永久墙上,但超出永久保护墙部位的卷材不刷油铺实,而用附加保护油毡包裹压在基础底板上面,待基础施工完毕后撕去保护油毡再刷油铺实在地下室外墙上。地下室外墙上的防水保护层采用20—50mm聚氯乙烯泡沫塑料板代替砖墙保护层,由于聚氯乙烯泡沫塑料板是软保护层,能缓冲和吸收回填土压力对防水层的破坏,且软保护层对防水层的约束力较小能保证防水层可以与建筑物实行同步沉降,不破坏防水层。
2、含有地下水的底板,由于降水不到位,混凝土垫层潮湿,造成涂刷的冷底子油不沾,致使防水卷材与垫层无法结合成一体,造成卷材空鼓,底板渗水;防治措施:加强降水力度,地下水位降至垫层以下不少于500MM,保持混凝土表面干燥洁净,在铺贴前1—2天涂刷1—2道冷底子油,保证底油不起泡,施工人员在上行走时不致把混凝土表面带起来为止,开始做防水卷材,当采用火焰加热器熔化热熔型卷材底层热熔胶进行粘贴,铺贴时卷材与基层宜采用满粘法,随热熔随粘贴,滚铺卷材的部位必须溢出沥青热熔胶,保证粘贴面粘牢。
3、基础为桩基础的,由于桩头防水处理不好,造成底板渗水;桩头防水处理:
桩头钢筋用止水带密封,桩伸入承台为50㎜,桩头防水作法按规范施工,桩顶及桩外150㎜一圈做2㎜厚防水涂料,桩顶及桩外300㎜一圈用防水砂浆压实抹光,卷材与桩一周接缝处用聚氨脂封闭严实。
4、做卷材防水时,卷材搭接不够,阴阳角附加毡做的不规矩,这些部位容易造成破坏,致使漏水;防止措施:施工过程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保证搭接尺寸,在防水搭接头收头粘贴后可用火焰或抹子沿搭接缝边缘再行均匀加热抹压封严,或用密封材料沿缝封严,宽度不小于10mm。
5、阴阳角附加毡或穿墙管道处做的不规矩,致使漏水;预防措施:基层转角处应做成圆弧形或钝角,转角处使用的卷材应采用强度高、延伸率大、韧性好的无胎油毡或沥青玻璃布油毡,管道表面的污垢或铁锈应清楚干净,亦可在穿管处里设带法兰的套管,将卷材防水层粘贴在法兰上,粘贴宽度至少为100mm,并用夹板将卷材压紧。法兰及夹板都应清理干净,刷上沥青,夹板下面应加油毡衬垫。
6、密实的灰土是较好的防水层,地下室防水层保护层外围回填2:8灰土防水,土必须是好黄土,灰一定要熟化过筛,土粒径不大于1.5㎝,灰粒径不大于0.5㎝将土和灰要搅拌均匀,分层回填夯实,压实系数大于0.95系数。灰土应先作击实试验报告,土壤含水率应接近最优含水量,控制范围±2%。机械夯实采用蛙式打夯机,靠墙转角夯不实地方,可采用人工夯实。机械夯实每层铺土厚度20~25㎝,人工夯实每层铺土厚度12㎝。按规定夯实好灰土,每层用环刀取土作土壤检验,检验是否达标合格。不达标要返工。压实系数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标准。
三、涂膜防水出现裂缝、脱皮、流淌、鼓泡等缺陷主要有以下6点原因:
1、基层刚度不足,抗变形能力差,找平层开裂。
2、涂料施工时温度过高,或一次涂刷过厚,或在前遍涂料未实干前即涂刷后续涂料。
3、基层表面有砂粒、杂物、涂料中有沉淀物质。
4、基层表面未充分干燥,或在湿度较大的气候下操作。
5、基层表面不平,涂膜厚度不足。
6、涂膜流淌主要发生在耐热性较差的防水涂料中。
三、涂膜防水施工引起的渗漏防治措施:
(1)在保温层上必须设置细石混凝土(配筋)刚性找平层;找平层上按规定留设温度分格缝。对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层,应在板缝内浇筑细石混凝土,并采取其他相应措施。找平层裂缝如大于0.3mm时,可先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再用10~20mm宽聚酯毡作隔离条,最后涂刮2mm厚的涂料附加层。找平层裂缝如小于0.3mm时,也可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但涂料附加层的厚度为1mm。
(2)为防止涂膜防水层开裂,应在找平层分格缝处,增设增强材料的空铺附加层,其宽度宜为200~300mm;而在分格缝中间70~100mm范围内,附加层的底部不应涂刷防水涂料,以使与基层脱开。(3)涂料应分层、分遍进行施工,并按事先试验的材料用量与间隔时间进行涂布。若夏天气温在30℃以上时,应尽量避开炎热的中午施工,最好安排在早晚(尤其是上半夜)温度较低的时间操作。(4)涂膜施工前应将基层表面清扫干净;沥青基涂料中如有沉淀物(沥青颗粒)。
(5)选择晴朗天气下操作;或可选用潮湿界面处理剂、基层处理剂或能在湿基面上固化的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抑制涂膜中鼓泡的形成。(6)基层表面局部不平,可用涂料掺入水泥砂浆中先行修补平整,待干燥后即可施工。铺贴胎体增强材料,要边倒涂料、边推铺、边压实平整;铺贴最后一层胎体增强材料后,面层至少应再涂刷二遍涂料。(7)进厂前应对原材料抽检复查,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防水涂料坚决不用。
1 质量通病
1.1 导墙变形或破坏
1.1.1 现象:导墙出现下沉、裂缝、内向挤拢及坍塌等情况。
1.1.2 原因分析:
(1)导墙的强度及刚度不足;(2)地基发生坍塌或受到冲刷;(3)导墙内侧没有设支撑;(4)作用在导墙上的荷载过大。
1.2 槽壁坍塌
1.2.1 现象:在成孔、下钢筋和浇灌混凝土时出现土体坍塌。
1.2.2 原因分析:
(1)泥浆质量不合格;(2)降雨使地下水位急剧上升;(3)在新近回填的地基或坡脚处挖槽;(4)单元槽段过大;地面附加荷载过大。
1.3 漏浆
1.3.1 现象:槽内的浆位迅速下降,泥浆突然大量泄漏。
1.3.2 原因分析:挖槽遇多孔的砾石地层或落水洞、暗沟等,泥浆大量渗入孔隙或沿洞、沟流失。
1.4 钢筋笼吊放不下
1.4.1 现象:钢筋笼放不到设计的标高。
1.4.2 原因分析:
(1)槽壁面倾斜凹凸不平;(2)槽底有沉渣;(3)钢筋笼刚度不够,吊放时产生变形;(4)钢筋笼纵向接头弯曲;(5)定位块过于凸出等。
1.5 钢筋笼上浮
1.5.1 现象:浇灌混凝土时,钢筋笼向上托起浮出槽顶面。
1.5.2 原因分析:(1)钢筋笼重量太轻;(2)槽底沉渣过多;(3)混凝土导管插入深度过大;(4)混凝土浇灌速度太快。
2 预防措施
2.1 严把建筑材料关
一是施工单位应对供应商资质进行审查,看其是否具备完善的质保体系和是否有能力与自己配合;在进料时要求对方提供符合要求的质保文件等进行考察;二是在每次材料进场前,应设专门人员检查材料与质保书的符合情况,并针对不同材料进行取样复验。
2.1.1 水泥选择:宜采用32.5级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使用前必须查清品种、标号、出厂日期。严禁采用快硬型水泥。
2.1.2 粗骨料选择:
选用质地坚硬的卵石或碎石,其骨料级配以5~25mm为宜,其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含泥量不大于2%,无垃圾及杂草。
2.1.3 细骨料选择:
选用质地坚硬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无垃圾、泥块及杂草等。
2.1.4 水质选择:采用饮用自来水或洁净的天然水。
2.1.5 钢筋选择:
有出厂合格证和复试报告。其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设计及标准规定。
2.1.6 外加剂选择:
根基施工条件要求,以试验确定后可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要求的外掺剂。
2.1.7 电焊条选择:
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质量证明书。
2.2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
2.2.1 地下墙施工时宜先试成槽,检验泥浆的配比、成槽机的选型是否适宜,并复核地质资料与施工现场的地质是否相符。
2.2.2 施工前应检验进场的钢材、电焊条。
已完工的导墙应检查其净空尺寸、墙面平整度与垂直度。检查泥浆用的仪器、泥浆循环系统应完好。地下连续墙应用商品混凝土浇筑。
2.2.3 导墙要求:
(1)槽段开挖前要对其平面位置进行复核,应沿地下墙墙面线两侧构筑导墙;挖槽后应检查基底土质是否密实。导墙一般可采用现浇、预制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及其他材料构筑。导墙深度一般为1~2m,顶面应高于施工地面。导墙背侧需回填密实,不得漏浆。(2)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导墙拆模后,应沿纵向每隔1m左右加设两道木支撑。在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之前严禁在导墙附近堆载或通行重型机械。以防导墙开裂和位移。(3)导墙内墙面应垂直,内外导墙墙面间距应为地下墙设计厚度加施工余量,一般为40mm。墙面与纵轴线距离的允许偏差应为±10mm,内外导墙间距允许偏差为±5mm。导墙顶面应保持水平,局部高差应小于5mm,全长应小于±10mm。导墙墙面平整度<5mm。(4)导墙面应高于地面约100mm,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内污染泥浆。(5)导墙外侧应用粘土回填密实,防止地面水从外侧渗入槽内,引起槽段坍方。
2.2.4 槽段开挖:
(1)由于顶升锁口管过程中导墙承受荷载较大,将产生一定量的沉降,因此在每次挖槽前,应测量导墙面标高,以便确定挖槽深度和钢筋笼吊筋长度。(2)挖槽前,应先将地下连续墙划分若干个单元槽段,其长度一般为4~6m。每个单元槽段可由若干个开挖段组成。(3)在挖槽过程中,应督促施工方按施工方案中的要求进行超声波测槽壁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开挖至槽底后所作的超声波图像应得到监理签认,作为挖槽工作隐蔽工程验收的依据。(4)在挖槽期间,应经常巡视检查泥浆补充情况,避免因液面太低而形成坍方。(5)由地面至地下10m左右的初始挖槽精度对以下整个槽壁精度影响很大,必须慢速均匀钻进,严加控制垂直度和偏斜度,确保槽壁及接头的垂直偏差符合设计要求。接头处相邻两槽段的挖槽中心线,在任一深度的偏差值,不得大于墙厚的1/3。(6)挖槽时,若发生较严重局部坍塌时,应及时回填并妥善处理。(7)钻进过程中应保持护壁泥浆不低于规定高度,特别对渗透系数较大的砂砾层、卵石层更应注意保持一定浆位。(8)槽段开挖结束后,应检查槽位、槽深、槽宽及槽壁垂直度等,合格后方可进行清理,在浇注混凝土前,槽段接头处必须刷洗干净,不留任何泥砂或污物。永久性地下墙单元槽段接头不宜设在拐角处。(9)拔接头管时,要掌握好混凝土的凝固硬化速度,过早造成壁塌落,过迟会造成拔不动或埋管事故。一般在混凝土开始浇灌后2~3h开始拔动,再使管子回落,且无涌浆等异常现象。可每隔20~30min拔出0.5~1m,如此往复进行,在混凝土浇灌结束后4~8h内将接头管全部拔出。(10)浇筑地下墙混凝土,每50m3地下墙应做1组试件,每幅槽段不得少于1组,在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时才能开挖。永久性地下墙施工时混凝土应按每一个单元槽段留置一组抗压强度试件,每五个单元槽段留置一组抗渗试件。(11)清理槽底和置换泥浆结束1h后,槽底(设计标高)以上200mm处的泥浆密度应不大于1.2;沉淀物淤积厚度≤200mm;永久结构≤100mm。(12)清槽后应检查槽底泥浆比重及沉淤物厚度应在清理和置换泥浆1h后进行,若部分施工单位因进度问题不肯执行,监理人员应予以督促。(13)如用刷壁器刷除已施工槽段接头面上附有泥皮和土渣时,不应用刷壁次数作为控制标准,而应以刷壁器上无泥渣后再清刷一遍为宜。
2.2.5 泥浆制备与处理。
(1)施工方应对新浆进行试拌制,监理应参加拌制、试验全过程,详细记录各项数据。(2)拌制泥浆宜选用膨润土,使用前取样进行泥浆配合比试验。如采用其他粘土时,应进行物理、化学分析和矿物鉴定,其粘粒含量应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0、含砂量小于5%、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比值宜为3~4。(3)泥浆拌制和使用时必须检验,不合格应及时处理。拌制泥浆应存放24h以上或加分散剂,使膨润土或粘土充分水化后方可使用。(4)泥浆回收:可采用振动筛、旋流器、沉淀池或其他方法净化处理后可重复使用。(5)部分泥浆在使用过程中如受到严重污染,在处理不经济或无法处理的情况下应该废弃。一般情况下,用抓斗成槽法成槽,最终3m左右泥浆由于受污染较重宜废弃;混凝土浇筑面以上4m范围内的泥浆也宜废弃;对回收泥浆中5项指标(比重、粘度、失水量、泥水厚度、PH值)中出现3项指标不合格的也宜废弃。
2.2.6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1)由于砂浆制作的垫块容易在吊放钢筋笼时破碎,又易擦伤槽面,所以应用薄钢板制作垫块。(2)钢筋笼的尺寸应根据单元槽段、接头形式及现场起重能力等确定,并应在制作台上成形和预留插放混凝土导管的位置。分节制作的钢筋笼,应在制作台上预先进行试装配。接头处纵向钢筋的预留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钢筋笼制作的允许偏差值: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钢筋笼厚度和宽度±10mm;总长±50mm。(4)验收钢筋笼时,应注意混凝土导管位置是否已上下贯通,并且周围应增设箍筋和连接筋进行加固;纵向钢筋节点应稍向内弯折,防止吊放钢筋笼时划擦槽壁;如因预埋件数量多,而需安装较多的泡沫笨乙烯塑料时,为防止对钢筋笼产生较大的偏心浮力,应增加配重。(5)钢筋笼的起吊、运输、吊放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不允许在此过程中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形;插入钢筋笼时,要使钢筋笼对准槽段中心垂直下放;如不能顺利下入槽内,应重新吊出,查明原因后加以解决,不可强行插放。钢筋笼在吊运及入槽过程中,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不应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形。浇灌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笼不得上浮。钢筋笼的吊点位置、起吊及固定的方式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6)为保证槽壁不塌,应在清槽完后3~4h以内下完钢筋笼,并开始浇筑混凝土。永久结构的地下墙在钢筋笼存放后,应做两次清孔。
2.2.7 混凝土浇筑及接缝处理。
(1)混凝土应富有粘聚性和良好的流动性,避免浇筑时围绕导管堆成锥形,在检查混凝土坍落度时,同时按试验规程检查上述两项指标。(2)混凝土配合比应按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一般比设计强度提高5MPa。水灰比控制在不大于0.6;水泥用量不大于370kg/m3;含砂率宜为40%~50%。混凝土坍落度宜为18~22cm,扩散度宜为34~38cm。(3)浇筑混凝土应采用导管法,应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内的深度不得小于1.5m,亦不宜大于6m。(7)浇筑过程中,不能使用混凝土料斗直接流入槽内,否则会使泥浆质量受水泥侵蚀严重变质,反过来又给混凝土浇筑带来不利影响。(8)最终混凝土面标高应超过设计标高300~500mm,该部分日后将作为浮浆层用风镐凿去。
摘要:地下连续墙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形式有:导墙变形或破坏、槽壁坍塌、漏浆、钢筋笼吊放不下、钢筋笼上浮、槽段接头渗漏水等。本文分析了地下连续墙工程的几项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工程质量;防治;控制措施
一、引言
在所有建筑物中,工程质量是建筑行业的重要命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交通更为拥挤,地下轨道的建设,必定成为发展的主流。然而,我国在地铁工程中投资巨大,使用周期比较长久,质量问题也显得特别突出,如果在施工中出现问题,将是我国重大损失。所以我们在地铁改造工程质量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及控制措施。
二、地铁改造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1、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成为公共交通的重要工具。但是在我国轨道交通线网运管理上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应满足运营安全和集中管理的需求,建设线网运营管理指挥中心项目非常必要和迫切。2、由于地铁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半封闭式施工,在进行拼幅施工时,没有全部清除掉中间还没有成型并且密实度不符合要求的基层材料,实施通车后就会在拼幅位置出现下沉、坑槽、开裂等危害。3、在地铁施工中电缆管多层重叠,有些高出钢筋的面筋;电线管2根或2根以上并排紧贴;电线管埋墙深度太浅,甚至埋在墙体外的粉层中;管子出现死弯、痛折、凹痕现象;电线管进入配电箱,管口在箱内不顺直,露出太长;管口不平整、长短不一;管口不用保护圈;未紧锁固定。
三、地铁改造过程中质量通病的检测与防治
1、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浇筑
1)蜂窝:
因为振捣不稳定或漏振、模板缝隙不合标准导致。应采取的预防措施需要移动振动器并且按照规定使用。新旧接缝范围必须谨慎对待振捣。当模板接缝的宽度大于2.5毫米时需要进行填封。
2)墙柱底部烂根:
因为模板下缝隙口不够紧密严实,因此泥浆漏水;又或者是进行浇筑前没有事先浇灌所需的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应采取的预防措施为当模板缝隙宽度大于2.5毫米时应该填塞严密,尤其是预防侧板吊脚;先浇足50毫米厚度的水泥砂浆再去浇注混凝土。
3)缝隙及夹渣:
因为没有依照规定清理并浇筑施工缝,尤其是一些梯板脚和柱头。应采取的预防措施为浇注前对施工缝、梯板脚、柱头等重点部位进行细致检查,清理干净其中的泥沙、杂物、木屑。
2、土方工程
在改造地铁工程中必须按照规定,用每层取样测量夯实后的干容重来进行回填土,回填上一层之前需要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把握每层回填厚度,汽车禁止直接卸土入槽。控制含水量、回填土料质量,夯实遍数这些都是防预回填土出现下沉情况的重要环节。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应仔细夯实机械夯填的墙与地坪及边角位置,此外要使用细粒土料回填散水的交接处。
3、砌体工程
在地铁改造施工中墙身保证轴线位移。因为进行砌筑操作时,没有仔细核对砌体的边线和轴线之间的关系,此外挂线过长无法达到平直一致的标准;没有按照规范砌筑构造柱。因为没有将构造柱的两边砖墙砌成马牙槎,拉结筋和从柱脚要先退后进没有按规定设置好;墙体顶部和板底与梁连接处产生裂缝。在砌筑时因为没有用侧砖或立砖将梁板底和墙体顶部的连接处斜砌顶贴挤紧。
四、地铁改造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
(一)、地铁改造工程的进度保证措施
1、工程进度计划
按照招标文件的工期要求并结合总工期进度计划,根据地铁改造工程的特点,在整个工程建设与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工期保证措施,以确保工期总目标的实现。
2、工期延误时的抢工措施
(1)工期一旦发生延误,认真分析原因,找出延误工期的各种因素,在确保工程质量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及时调整工程进度计划,同时详细地研究制定拼抢延误工期的措施,落实人财物资金等各种所需资源。(2)让现场的精英们着紧用力,延增加作业时间。假如某天没有按时完成工作进度,就必须组织人力连夜加班追赶进度。避免出现“一人操作,两人陪衬”的低效率和消耗战,提高作业效率。(3)施工开始之前必须认真做好材料、设备等的进场计划,尽前完成采购、发运、质检和验收自购物资等工作,从而保证设备材料能够准时到场,减少甚至避免停工待料的状况发生;保证进入现场的物资质量达到标准,不要因为质量不合格导致退货而拖延工期。周转材料以及施工机械的准备工作必须保证相当数量的库存,已被不时之需。
(二)地铁改造工程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1、保证钢筋工程质量的办法
钢筋的表层必须保持干净,使用前需要清除干净表面存在的漆污、油渍、锈皮等;钢筋保持平直,局部不能弯折。钢筋的加工成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要求。钢筋应加设垫块,以免接触模板或露筋。浇筑楼面混凝土时一定要铺桥,避免踩踏钢筋。
2、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方法
(1)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防预办法
混凝土工程质量预防措施见下表。
(三)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安全措施及内容
作为地铁改造工程的总承包单位,我们对于本工程的所有施工项目的安全均负有监管的责任,并在工程施工方案的提交与审批过程中提出建议,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施工。
2、机械设备的安全措施
(1)操作机械设备必须做到专人专机,认真做好润滑、紧固、调整、清洁、防腐的十字作业法,工作人员持证上岗,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2)施工现场的钢筋加工、木工等机械必须搭设防砸、防雨的操作棚。(3)圆刨安全防护装置必须齐全有效。
3、高空作业安全施工措施
物料吊装:严令禁止高空抛物。吊物时长度不能长于1.2米,否则物料必须通过容器进行吊运,而长度超过1.2米以上物料必须牢固绑扎,禁止混吊不同类型尺寸的材料。模板吊装必须严格遵循方案和交底要求,交由专门负责人进行监管。进行钢结构吊装时,必须有专人负责指挥,禁止人员在吊装区随意走动。
4、地下综合管线保护方案
(1)实施工程前,必须先向现场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工区长、班组长以及每位操作人员报告施工现场地下管线的具体情况以及制订的管线保护具体方案,双方要进行细致的技术交底,并且即使填写《交底纪要》,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保护公用事业管线责任制”,使各级人员责任明确。
(2)没有事先针对施工进程中可能出现意外状况的地下管线制订应急方案,将抢修器材配备完善,从而能在管线出现危险信号时进行抢修,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公共交通工具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重要工具。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地铁在所有公共交通工具中最受欢迎。然而,地铁的改造工程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在地铁改造工程中,只有全面落实质量管理与监督,严格遵守验收标准以及施工规范,狠抓质量,精心组织,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加强质量控制和检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消除地铁改造工程的质量威胁,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冷文彬,潘锦冬.地铁施工过程中质量通病的防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5).
[2]郑巧鱼,赵晋华.解决地铁改造工程施工中质量通病的对策[J].山西建筑,2007(29).
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
一、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甚至局部出现“弹簧”现象,主要原因是:
1.压实遍数不合理。2.压路机质量偏小。3.填土松浦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5.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造成弹簧现象。6.没有对上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7.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水囊,造成弹簧现象。
8.填土颗粒过大(>10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
(二)治理措施
1.清楚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从新碾压。
2.对生产“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3.对生产“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4.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二)预防措施
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2.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3.认证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轨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
4.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三)治理措施
1.校正坡脚线位置,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意:亏坡补宽时应开蹬填筑,严禁贴坡),控制碾压顺序和碾压遍数。
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
路基边坡的常见病害有滑坡、塌落、落石、崩塌、表层溜坍、错落、冲沟等。
一、边坡滑坡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原因分析
1.设计对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影响考虑不充分。2.路基基地存在软土且厚度不均。3.换填土时清淤不彻底。
4.填土速率过快;施工沉降观测、侧向位移观测不及时。5.路基填筑层有效宽度不够,边坡二期贴补。6.路基顶面排水不畅。
7.用透水性较差的填料填筑路堤处理不当。8.边坡植被不良。
9.未处理好填挖交界面。10.路基处于陡峭的斜坡面上。
(二)预防措施
1.路基设计时,充分考虑使用年限内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给路基稳定带来的影响。
2.软土处理要到位,及时发现暗沟、暗塘并妥善处治。3.嘉庆沉降观测和侧向位于观测,及时发现滑坡苗头。4.掺加稳定剂提高路基层位强度,酌情控制填土效率。5.路基填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有效宽度。
6.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的排除,提高路基的水稳定性。7.减轻路基滑体上部重量或采用支挡、锚拉工程维持滑体的力学平衡;同时设置导流、防护设施,减少洪水对路基的冲刷侵蚀。
8.原地面坡度大于12%的路段,采用纵向水平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
9.用透水性较差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时,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如用于填筑上层时,除干旱地区外,不应覆盖在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陆地边坡。
二、边坡塌落病害的原因分析
(一)土质路堑边坡的塌落
土质路堑边坡塌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由于边坡土质属于很容易变松的砂类土、砾类土以及受到雨水入侵后易于失稳的土,而在设计或施工时采用了较小的边坡坡度。
2.较大规模的崩塌,一般多产生在高度大于30m,坡度大于45°(大多数介于55°~70°之间)的地形条件。
3.上缓下陡的凸坡和凹凸不平的陡坡。
4.暴雨、久雨或强震之后,雨水渗入土体,一方面会增加便破土体的重量,另一方面能使裂隙中的填充物或岩体中的某些软弱夹层软化,产生静水压及动水圧,使斜坡岩体的稳定性降低,或者由于流水冲掏下部坡脚,削弱斜坡的支撑部分,或者由于地震改变了平坡体的稳定性及平衡状态而发生边坡塌落。
5.在多年冰冻地区,由于开挖路基,使含有大量冰体的多年冻土溶解,引起路堑边坡坍塌。
(二)石方路堑边坡的塌落
造成岩石路堑边坡出现崩塌、岩堆、滑坡的原因有岩石的岩性、地质构造、岩石的风化(物理分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等几个方面,施工中的主要原因是:
1.排水措施不当或施工不及时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不易排除(如坡顶上截水沟存水、渗水、漏水等)甚至形成积水向下渗透,水分沿裂隙渗入岩层,降低了沿岩性间的粘聚力和摩擦力,增加了岩体的重量,促使了崩塌、滑坡的发生,或由于水的侵蚀而影响了岩堆的稳定性。2.大爆破施工,施工时路堑开挖过深、过陡,或由于切坡使软弱结构面暴露,使边坡岩堆推动支撑;由于坡顶不恰当的弃土,增加了坡体重量。
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防治
高填方路堤的沉降表现为均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均匀沉降一般发生在自然环境基本一致,如路线通过地质、地形、地下水和地表水变化不大,并且路基用土机械设备、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无显著变化的路段。不均匀沉降一般发生在地质、地形、地下水、地表水、填挖结合部及筑路材料发生显著变化。
一、原因分析
1.路基施工前为认真设置纵、横向排水系统或排水系统不通畅,长期积水浸泡路基而使地基和路基承载力降低,导致沉降发生。
2.原地面处理不彻底,如未清除草根、树根、淤泥等不良土壤,地基压实度不足等因素,在静、动荷载的作用下,使路基沉降变形。
3.在高填方路堤施工中,未严格按分层填筑分层眼压工艺,;路基压实度不足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
4.不良地质路段未予以处理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
5.路基纵、横向填挖交界处未按规范要求挖台阶,原状土和填筑土密度不同,衔接不良而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
6.填筑路基时,未全断面范围均匀分层填筑,而是先填半幅,后填另半幅而发生不均匀沉降。
7.施工中路基土含水量控制不严,导致压实度不足,而产生不均匀沉降。
8.施工组织安排不当,先施工低路堤,后施工高填方路基。往往高填方路基施工完成就立即铺住路面,路基没有足够的时间固结,而使路面使用不久就破坏。
9.高填方路基再分层填筑时,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的厚度进行铺筑,随意加厚铺筑厚度;压实机具按规定的碾压数遍压实时,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规定的要求,当填筑到路基设计高程时,必然产生累计的沉降形变,在重复荷载与填料自重作用下产生下沉。
10.路堤填料土质差,填料中混进了种植土、腐殖土或泥沼土等劣质土,由于土壤中有机含量多,抗水性差、强度低等特性的作用,路堤将出现塑性变形或沉陷破坏。
二、预防措施
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各施工段的先后顺序,明确构造物和路基的衔接关系,尤其对高填方段应优先安排施工,给高填方路堤留有足够的时间施工和沉降。
2.基地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特殊地段或承载力不足的地基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3.填筑路基前,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
4.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宜优先采用强度高、水稳性好的材料,或采用轻质材料。受水淹浸的部分,应采用水稳性和透水性好的材料。土质应均匀一致,不得混杂,剔除超大颗粒填料,保证各点密实度均匀一致。尽量选择集中取土,避免沿线取土。
5.路堤填筑方案方式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层向上填筑。每层应保证层面平整,便于各点压实均匀一致。
6.合理确定路基填筑厚度,分层松铺厚度一般控制在30m。当采用大吨位压路机碾压时,增加分层厚度,必须要有足够的试验数据证明压实效果,同时须征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方可施工。
7.控制路基填料含水量。
8.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具,重型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效果比较好。9.做好压实度的检测工作。
10.对于填挖结合部,应彻底清除结合部的松散软弱土质,做好换土,排水和填前碾压工作,按设计要求从上到下挖出台阶,清除松方后逐层碾压,确保填挖结合部的整体施工质量。
11.施工过程中宜进行沉降观测,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填筑速率。
路基开裂病害的防治
一、路基纵向开裂甚至形成错台
(一)原因分析
1.清表不彻底,路基基地存在软弱层或坐落于古河道处。2.沟、塘清淤不彻底,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3.路基压实不均。
4.旧路利用路段,新旧路基结合部未挖台阶或台阶宽度不足。5.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台阶并压实。
6.使用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时,错误地采用纵向分幅填筑。7.高速公路因边坡过陡、行车渠化、交通频繁振动而产生滑坡,最终导致纵向开裂。
(二)预防措施
1.应认真调查现场并彻底清表,及时发现路基基底暗沟、暗塘、,消除软弱层。2.彻底清除沟、塘淤泥,并选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严格控制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3.提高填筑层压实均匀度。
4.半填半挖路段,地面横坡大于1:5及旧路利用路段,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0m的台阶并压实。
5.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6.若遇有软弱层或古河道,填土路基完工后应进行超载预压,预防不均匀沉降。7.严格控制路基边坡,符合设计要求,杜绝亏坡现象。
(三)处理措施
采取边坡加设坡道的措施。
二、路基横向裂缝
路基出现横向裂缝,将会反射至路面基层、面层,如不能有效预防,将会加重地表水对路面结构的损害,影响结构整体性和耐久性。
(一)原因分析
1.路基填料直接使用了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2.同一填筑路基填料混杂,塑性指数相差悬殊。3.填筑顺序不当,路基顶填筑层作业段衔接施工工艺不符合要求,路基顶下层平整度填筑层厚度相差悬殊,且最小压实厚度小于8cm。
4.排水措施不力,造成积水。
(二)预防措施
1.路基填料禁止直接使用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但选材困难必须直接使用时,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2.不同种类的土分层填筑,同一填筑层不得混用。
3.路基顶填筑层分段作业施工,两段交接处,应按要求处理。
4.严格控制路基每一填筑处的含水量、标高、平整度,确保路基顶填筑处压实厚度不小于8cm。
三、路基网裂
开挖路床或填料填筑路堤提出后出现网状裂缝,降低了路基强度。
(一)原因分析
1.土的塑性指数偏高或为膨胀土。
2.路基碾压时土含水量偏大,且成型后未能及时覆盖。3.路基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4.路基下层土过湿。
(二)预防及治理措施
1.采用合格的材料,或采用取掺加石灰、水泥改性处理措施。
2.选用塑性指数符合规定要求的土填筑路基,控制填土最佳含水量时碾压。3.加强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过分损失。
4.认证组织,科学安排,保证设备匹配合理,施工衔接紧凑。5.若因下层土过湿,因查明其层位,采取换填土或掺加生石灰粉等技术措施处治。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无机结合料基层裂缝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1.混合料中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比例偏大;集料机配中细集料偏多,或石粉中性指数偏大。
2.碾压时含水量偏大。
3.成型温度较高,强度形成较快。4.碎石中含泥量较高。
5.路基沉降尚未稳定或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6.养护不及时、缺水或养护时洒水量过大。7.拌合不均匀。
二、预防措施
(一)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的主要防治方法
1.改善施工用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2.掺加粗粒料,在石灰土中适量掺加砂、碎石、碎砖、煤渣及矿渣等。
3.保证拌和遍数。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避免含水量过高或过低。
4.铺筑碎石过渡层,在石灰土层与路面间铺筑一层碎石过渡层,可有效避免裂缝。5.分层铺筑时,在石灰土强度形成期,任期产生收缩裂缝后,在铺筑上一层,可有效减少新铺筑层的裂缝。
6.设置伸缩缝,在石灰层中,每隔5~10m设一道缩缝。
(二)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的主要防治方法
1.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掺加粉煤灰或掺砂。2.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含水量过高和过低都不好。
3.在能保证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低的水泥用量。
4.一次成型,尽可能采用慢凝水泥,加强对水泥稳定土的养护,避免水分发挥过大。养护结束后应及时铺筑下封层。
5.设计合理的水泥稳定土配合比,加强拌和,避免出现粗细料离析和拌合不均匀现象。
三、治理措施
1.可采用聚合物加特种水泥压力注入法修补水泥稳定粒料的裂缝。2.加铺高抗拉强度的聚合物网。3.破损严重的基层,应将原破损基层整幅开挖维修,不应横向局部或一个单向车道开挖,以避免板边受力产生的不利后果,最小维修长度一般为6m。维修半刚性基层所用材料也应是同类半刚性材料。
4.一般情况下,石灰土被用于底基层是,根据其干缩特性,因重视初期养护,保证基层表面处于潮湿状态,防止干晒。石灰稳定土施工结束后,要及早铺筑面层,是基层含水量不发生大的变化,以减轻干缩裂隙。沥青混泥土路面不平整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1.路面不均匀沉降。
2.基层不平整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3.桥头、涵洞两端及桥梁伸缩缝的跳车。4.路面摊铺机械及工艺水平对平整度的影响。5.面层摊铺材料的质量对平整度的影响。6.碾压对平整度的影响。
二、预防措施
1.在摊铺机及找平装置使用前,应仔细设置和调整,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实铺效果进行随时调整。
2.现场应设置专人指挥运输车辆,以保证摊铺机的均匀连续作业,摊铺机不在中途停顿,不得随意调整摊铺机的行驶速度。
3.路面各个结构层的平整度应严格控制,严格工序间的交验制度。4.针对混合料中沥青性能的特点,确定压路机的机型及重量,并确定出施工的初次碾压温度,合理选择碾压速度,严禁在未成形的油面表层急刹车及快速起步,并选择合理的振频、振幅。
5.在摊铺机前设专人清除掉在“滑靴”前的混合料及摊铺机履带下的混合料。6.为改进构造物伸缩缝与沥青路面衔接部位的牢固及平顺,先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在做构造物伸缩缝。
7.做好沥青混凝土路面衔接缝施工。
三、处理措施
1.在摊铺层表面有个别超尺寸颗粒,被熨平板带动而在层面划出不规则的小沟,或在摊铺机层表面有少数超尺寸颗粒因被熨平带动而在其后形成小坑洞。处理方法:人工及时用适量的细骨料沥青混合料填补,并及时碾压整平。
2.摊铺机后局部一片或一条较宽的带内沥青混合料中的大碎石被压碎。处理方法:采用人工及时把被压碎的碎石混合料铲除,选用合适的沥青混合料补齐和整平。
3.表面层混合料有离析现象(大集料中)。处理方法:人工及时补撒适量的细骨料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病害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一)横向接缝
1.采用平接缝,边缘未处理成垂直面。采用斜接缝时,施工方法不当。2.新旧混合料的粘贴不紧密。3.摊铺、碾压不当。
(二)纵向接缝
1.施工方法不当。2.摊铺、碾压不当。
二、预防措施
(一)横向接缝
1.尽量采用平接缝。将已摊铺的路面尽头边缘在冷却但尚未结硬时锯成垂直面,并与纵向边缘成直角,或趁未冷透时用凿岩机或人工垂直刨除端部层厚度不足的部分。采用斜接缝时,注意搭接长度,一般为0.4~0.8m。
2.预热软化已压实部分路面,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3.摊铺机起步速度要慢,并调整好预留高度摊铺机结束后立即碾压,压路机先进行横向碾压(从先铺路面上跨缝开始,逐渐移向新铺面层),在纵向碾压成为一体,碾压速度不宜过快。同时也要注意碾压的温度要符合要求。
(二)纵向接缝
1.尽量采用热接缝施工,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摊铺机梯队作业。当b半幅路施工或因特殊原因而产生纵向冷接槎时,宜加设挡板或加设切刀切齐,也可在混合料尚未冷却前用镐刨除边缘留下毛槎的方式。铺另半幅前必须将缝边缘清扫干净,并涂洒少量粘层沥青。
2.将已摊铺混合料留10~20cm暂时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表面,待后摊铺部分完成后一起碾压。纵缝如为热接缝时,应以1/2轮宽进行跨缝碾压;纵缝如为冷接缝时,应现在已压实路上行走,只压新铺层的10~15cm,随后将压实轮每次再向新铺面移动10~15cm。
3.碾压完成后,用3m直尺检查,用钢轮压路机处理棱角。
三、治理措施
接缝处理不好容易产生的缺陷是接缝处下凹或凸起,以及由于接缝压实度不够和结合强度不足而产生裂纹甚至松散。施工时应压边以3m直尺测量,并配以人工细料找平。对横向接缝,在摊铺层施工结束后再用3m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当不符合要求者应趁混合料尚未冷却时立即处理,已摊铺层面直尺脱离点为界限,用切割机切缝挖除。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断桩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1.骨料级配差,混泥土和易性差而造成离析卡管;混凝土坍落度小;石料粒径过大,导管直径较小(导管内径一班为20~35cm),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堵塞导管,且在混凝土初凝前未能疏通好,中断施工,形成断桩。
2.由于测量及计算错误,致使导管底口距孔底距离较大,使首批灌注的混凝土不能埋住导管,从而形成断桩。
3.在导管提拔是,由于测量或计算错误,或盲目提拔导管使导管提拔过量,从而使导管拔出混凝土面,或使导管口处于泥浆或泥浆混凝土的混合层中,形成断桩。
4.提拔导管时,钢筋笼卡住导管,早混凝土初凝前无法提起,造成混凝土灌注中断,形成断桩。
5.导管借口渗漏致使泥浆进入导管内,在混凝土内形成夹层,造成断桩。6.导管埋置深度过深,无法提起或将导管拔断,灌注中断造成断桩。7.由于其他意外原因(如机械故障、停电、塌孔、材料供应不足等)造成混凝土不能连续灌注,中断间歇时间过长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致使导管内混凝土初凝堵管或孔内顶面混凝土初凝不能被新灌注混凝土顶升而被顶破,从而形成断桩。
二、防治措施
1.关键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发电机、运输车辆)要有备用,材料(砂、石、水泥等)要准备充足,以保证混凝土能连续灌注。
2.混凝土要求和易性好,坍落度要控制在18~22cm。对混凝土数量大,浇筑时间长的大直径长桩,混凝土配合比中宜掺和缓凝剂,以防止先期灌注的混凝土初凝,堵塞导管。
3.在钢筋笼制作时,一班要采用对焊,以保证焊口平顺。当采用搭接焊时,要保证焊缝不要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以防钢筋笼卡住导管。
4.导管的直径应根据桩径和石料的最大粒径确定,尽量采用大量导管;对每节导管进行组装编导,导管暗转完毕后要建立复核和检验制度。导管使用前,要对导管进行检漏和抗拉力实验,以防导管渗漏。
5.认真测量和计算孔深与导管长度,下导管时,其底口距孔底的距离控制在25~40cm之间(注意导管口不要埋入沉淀的回淤泥渣中),同时要能保证首批混凝土灌注后能埋住导管至少1.0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0~6.0的范围内。
6.在提拔导管时坳通过测量混凝土的灌注深度及已拆下导管的长度,认真计算提拔导管的长度,严禁不经测量和计算而盲目提拔导管。
7.当混凝土堵塞导管时,可采用拔插抖动导管(主义不可将导管口拔出混凝土面),当所堵塞的导管长度较短时,也可以用型钢插入导管内疏通,也可以在导管上固定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动来疏通导管内的混凝土。
8.当钢筋笼卡住导管时,可设法转动导管,使之脱离钢筋笼。
钢筋混凝土梁桥预拱度偏差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1.现绕梁:由于支架的形式多样,对低级在荷载作用下的沉陷、支架弹性变形和混凝土绕梁度的计算所依据的一些参数均是建立在经验值上的,因此计算得带的预拱度往往与实际发生的有一定差距。
2.预制梁:一方面由于混凝土强度的差异,混凝土弹性模量不稳定导致梁的起拱值的不稳定、施加预应力时间差异、加量时间不一致,导致预拱度计算时各种假定条件与实际情况不一致,造成预拱度的偏差;另一方面,理论计算公式本身是建立在一些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的,理论计算与实际本身存在偏差。如用标准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弹性模量作为施加张拉条件,当标准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设计的张拉强度时,由于梁板养护条件不同,其弹性模量可能尚未达到设计值,导致梁的起拱值大;当计算所采用的的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大于实际钢绞线的弹性模量时,则计算伸长量偏小,这样造成实际预应力不够;当计算所采用的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小于实际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时,则计算伸长量偏大,将造成超张拉;实际预应力超过设计预应力易引起大量的起拱值大,且出现裂缝;第三方面是施工工艺的原因,如波纹管竖向偏位过大,造成零弯距轴偏位,则最大整弯距发生变化较大导致梁的起拱值过大或过小。
二、防治措施
1.提高支架基础,支架及模板的施工质量,并按要求进行预压,确保模板的标高偏差在孕育的范围内。按要求设置支架预拱度,使上部构造在支架拆除后能达到设计规定的外形。
2.加强施工控制,计时调整预拱度误差。3.严格控制张拉时的混凝土强度,控制张拉的试块英语梁板同条件养护,对于预测梁还需控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4.要严格控制预应筋在结构中的位置,被纹管的安装定位英准确;控制张拉时的应力值,并按要求的时间持荷。
5.钢绞线伸长值的计算应采用同批钢绞线弹性模量的实测值。预制梁存梁时间不宜过长。
箱梁两侧腹板混凝土厚度不均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1.箱梁模板设计不合理。2.模板强度不足,或箱梁内膜没有固定牢固,使内膜与外模相对水平位置发生偏差。
3.箱梁内膜由于刚度不够,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发生变形。
4.混凝土没有对称浇筑,由于单侧压力过大,使内膜偏向另一侧。
二、防治措施
1.内膜要坚固,刚度符合相关施工规范要求。
2.将箱梁内摸固定牢固,使其上下左右均不能移动。3.内膜与外模在两侧腹板部位设置支撑。4.浇筑腹板混凝土时,两侧应对称进行。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裂缝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造裂缝是由于结构非荷载原因产生的混凝土结构物表面裂缝,影响因素有:
(一)材料原因
1.水泥质量不好,如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等,浇筑后导致产生不规则的裂缝。2.骨料含泥量过大时,随着混泥土干燥、收缩,出现不规则的花纹状裂缝。3.骨料为风化性材料时,将形成以骨料为中心的锥形剥落。
(二)施工原因
1.混凝土搅拌时间和运输时间过长,导致整个结构产生细裂缝。
2.模板移动鼓出将使混凝土浇筑后不就产生与模板移动方向平行的裂缝。
3.基础与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不够引起支架下沉,脱模过早,导致混凝土浇筑后不久产生裂缝。
4.接头处理不当,导致施工缝变成裂缝。5.养护问题,塑性收缩状态将会在混凝土表面发生方向不定的收缩裂缝,这类裂缝尤以大风、干燥天气最为明显。
6.在混凝土高度突变以及钢筋保护层较薄部位,由于振捣或早析水过多造成沿钢筋方面的裂缝。
7.大体积混凝土未采用缓凝和降低水泥水化热的措施、使用了早强水泥的混凝土,受水化热的影响浇筑后2~3d导致结构中产生的裂缝;同一结构的不同位置温差大,导致混凝土凝固时因收缩所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或内外温差大表面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8.水胶比大的混凝土,由于干燥收缩,在龄期2~3个月内产生裂缝。
二、防治措施
1.选用优质的水泥及优质骨料。2.合理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掺加缓凝剂;在工作条件能满足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小水灰比及较低坍落度的混凝土。
3.避免混凝土搅拌很长时间后使用。
4.加强模板的施工质量,避免出现模板移动、鼓出等问题。5.基础与支架有较好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并采用预压措施;避免出现支架下沉,模板的不均匀沉降和脱模过早。
6.混凝土浇筑时要振捣充分,混凝土浇筑后要及时养护并加强养护工作。
7.大体积混凝土应优选矿渣水泥等地段水化热水泥;采用遮阳凉棚的降温措施、布置冷却水管等措施,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同一结构物的不同位置温差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桥面铺装病害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桥面铺装病害形成的原因:梁体预拱度过大,桥面铺装设计厚薄难以调整施工允许误差;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桥面铺装混凝土质量差;桥头跳车和伸缩缝破会引起的连锁破坏;桥梁结构的大变形引起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的破坏;水害引起沥青混凝土铺装的破坏;铺装防水层破坏导致桥面铺装的破坏等。桥面铺装常规性破坏与一般路面破坏原理相同。
二、防治措施
1.常规破坏同路面通病防治。
2.嘉庆对主梁施工质量的和控制,避免出现预拱度过大。3.嘉庆桥面铺装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控制钢筋网的安装。
4.提高桥面防水混凝土的强度,避免出现防水混凝土层的破坏。
5.桥梁应加强桥面排水的设计和必要的水量计算;优化桥面铺装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选用优质骨料,提高桥面铺装的施工和养护质量。
桥梁伸缩缝病害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桥梁伸缩缝是使车辆平稳通过桥面并且满足桥梁结构变形的一整套装置,由于它是桥梁结构过度到桥台及路基的可伸缩链接装置,一方面要满足桥梁结构伸缩功能,另一方面要满足车辆通行的承载需要。桥梁伸缩缝受力复杂,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经常出现竣工后不久即发生损坏。导致损坏的原因有:
1.交通流量增大,超载车辆增多,超出了设计。2.设计因素:将伸缩缝的预埋钢筋锚固定于刚度薄弱的桥面板中;伸缩设计量不足,以致伸缩缝选型不当;设计对伸缩缝装置两侧的填充混凝土、锚固钢筋设置、质量标准未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于大跨径桥梁伸缩缝结构设计技术不熟;对于锚固件胶结构材料选择不当,导致金属结构锚固件锈蚀,最终损坏伸缩缝装置。
3.施工因素:施工工艺缺陷,锚件焊接内在质量;赶工期忽视质量检查;伸缩装置两侧填充混凝土强度、养护时间、粘结性和平整度未能达到设计标准;伸缩缝安装不合格。4.管理维护因素:通行期间,填充到伸缩缝内的外来物未能及时清除,限制伸缩缝功能导致额外内力形成;轻微的损害未能及时维修,加速了伸缩缝的破坏;超重车辆上桥行驶,给伸缩缝的耐久性带来威胁。
二、防治措施
1.在设计方面,精心设计,悬着合理的伸缩装置。2.提高对桥梁伸缩装置施工工艺的重视程度,严格按施工工序和工艺标准的要求施工。
3.提高锚固件焊接施工质量。
4.5.提高后浇混凝土或填缝料的施工质量,加强填缝混凝土的振捣密实,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及时养护,无空隙、空洞。
避免伸缩装置两侧的混凝土与桥面系的相邻结合不紧密。
桥头跳车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桥头跳车是由于桥台为刚性体,桥头路基为塑性体,在车辆长期通过的影响及路基填土自然固结沉降下,桥台与桥头路基形成了高差导致桥头跳车。主要因素有:
1.台后地基强度与桥台地基强度不同、台后填料自然固结压缩。2.桥头路堤及堆坡范围内地基填筑前处理不彻底。
3.台后压实度达不到标准,高填土引道路堤本身出现的压缩变形。
4.路面水渗入地基,使路基土软化,水土流失造成桥头路基引道下沉;回填不及时积水而引起的桥头回填压实度不够。
5.台后沉降大于设计容许值。
6.台后填土材料不当,或填土含水量过大。7.软基路段台前预压长度不足,软基路段桥头堆载过早,软基路段桥头处软基处理深度不到位,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二、防治措施
1.重视桥头地基处理,采用先进的台后填土施工工艺。选用合适的压实机具,确保台后及时回填,回填压实度达到要求。
2.改善地基性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差异沉降。保证足够的台前预压长度。连续进行沉降观测,保证桥头沉降速率达到规定范围内再卸载。确保桥头软基处理深度符合要求,严格控制软基处理质量。
3.有针对性地选择台后填料,提高桥头路基压实度。如采用砂石料等固结性好、变形小的填筑材料处理桥头填土。
市政道路工程
质量常见问题预防措施
四川亮飞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七年五月
目 录
1:----------------------路边积水 2:----------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 3:--------------------管道渗漏水 4:检查井变形、下沉,致使路面开裂 5:路面混凝土开裂、起砂、蜂窝麻面 6:盲道口道板安装不牢固,容易脱落 7:----------------------钢筋工程 8:----------------------模板工程 9:----------------------砼工程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大力度开展市政工程建设,伴随着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艺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工程质量的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一些比较特殊的质量通病,例如排水系统、路基与路面和辅助性设施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我施工项目部结合近几年的施工经验,现就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较常出现的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等方面做出以下原因分析及防止措施。
一.路边积水
1.产生原因
(一)雨水井或管道被垃圾堵塞,导致流速减慢,路面的水不能及时排走,或者由于部分雨水井或管道被完全堵塞而造成积水。
(二)施工疏忽和测量出错,路面及管道产生积水,甚至出现倒坡现象,以及雨水井处井盖比四周高而引起路边积水。
(三)由于排水口设在人行道路沿石处下方,排水口十分狭小容易堵塞。2.预防措施
(一)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施工,管道封堵与开封都必须得做好记录并加强检查力度。
(二)讲究文明施工,严禁泥浆排入管道,防止堵物流入管中。
(三)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养护管理,消除垃圾、防止堵塞,保证雨水井和管道畅通。
(四)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五)必须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施工,并且必须进行检验误差,完全符合要求之后才能交付施工。(六)在施工中尽可能的避免排水口设于人行道路沿石下方,并且应严格按规范进行施工,并确保排水口的畅通。
二.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 1.产生原因
(一)管道渗漏水,使得回填覆土层水土流失而沉陷,最终导致路面开裂或沉降。
(二)管槽及检查井周边回填填土不符合要求,如填土中夹带块状物不,填料质量欠佳等原因影响压实质量效果,危及路基的安全。
2.预防措施
(一)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使路基填方以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按照压路机要求而不超过有关的规定。
(二)在路基总宽度范围内,必须采用水平分层方法来填筑。在回填土时必须结合回填的位置和施工条件合理选择填料和压实机器,以确保质量。
(三)必须注重回填土的质量,严禁回填任何树根、草皮及其腐植物或腐植土等,避免影响压实效果,导致沉陷。
(四)严格控制回填料的含水量,使其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注意雨后施工前,必须得先排干水,然后再分层次随填随压密实。
三.管道渗漏水
1.产生原因
2.管道周边回填填土不符合要求引起不均匀沉陷,导致管口接口开裂破损,甚至出现管道断裂脱节,从而造成管道渗漏水不良后果。
(一)管道管材质量不合格,极容易产生漏水。
(二)检查井施工质量不合格,且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存在渗漏。(三)闭水试验测试不合格,甚至于没做。(四)规划预留支管封口不密实。2.预防措施
(一)必须认真按规范要求施工,所用管材必须保证合格,确保管道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施工方必须注重回填土的质量,要保证回填土的合格,以确保质量,禁止回填任何树根、草皮及其腐植物或腐植土等不合格回填物,避免沉陷。
(三)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得遗漏,抹面前必须清洁和湿润表面,在抹面时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假如遇有地下水时,应该随砌筑及时完成抹面和勾缝,不能在回填以后再进行内勾缝或内抹面。
(四)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做闭水试验。
(五)尽量在检查井砌筑之前进行封砌,以确保质量,应预设排水孔在管内底处,便于排干和试验时进行检查。
四.检查井变形、下沉,致使路面开裂
1.产生原因
绝大多数雨水井以及检查井都选在行车道上,部分排水干管及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当行车道上井背宽度比较小时,回填夯实特别困难,压实度检查也很难进行。在实际施工中常常发生的疏忽,很可能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和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容易引起路面开裂。
2.预防措施
(一)雨水井及其检查井完成砌筑后,用中粗砂分层回填方式回填井与工作坑之间存在的较小间隙,并使用插入式振动棒通过灌水振动进行夯实,以确保间隙回填土的密实。
(二)要警防不均匀沉降。首要是确保施工方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操作,把好各工序的质量关,将沉降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同时根 据不同的地质特征对检查井进行基础的处理,控制检查井和路面间的不均匀沉降,达到管槽回填的密实度要求。
(三)应严格控制井室与井口中心位高度,仔细检查井砌筑质量,防止井体出现变形。
(四)仔细做好检查井的垫层和基层工作,预防井体下沉引起沉陷。
(五)要保证检查井井盖与其座要配套,在安装时要求座浆饱满,选择适合的面底和轻重型号,安装铁爬时要控制好第一步位置,平面位置必须准确。
五.路面混凝土开裂、起砂、蜂窝麻面 1.产生原因
(一)水泥质量不合格,在搅拌过程中混凝土的水灰比例过大,使其表面强度降低,导致施工完毕后容易磨损易起砂。
(二)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好收抹和压光时间,在混凝土的表面洒水或干水泥,在路面未达到一定的强度或养护就提前施加各种荷载从而引起路面表皮脱皮或开裂。
(三)混泥土的比例不合格、混凝土搅拌的时间较短,没有均匀使灰料拌合,导致石子过于集中振不出水泥浆。
(四)没有严格按操作规范浇筑混凝土,错牾的下料高度,出现振捣或漏振情况,未及时排除混凝土中的空气,致使路面不密实。
(五)没有严密拼装模板,表面的清理工作不到位,没有均匀涂刷脱膜剂甚至局部漏刷。
(六)在施工时,留置施工缝不当而引起路面裂缝。
2.预防措施
(一)必须严格控制水灰比,控制好面层的收抹和压光时间,严厉禁止在混凝土表面洒水或干水泥的行为。
(二)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水泥的数量,稳定水泥安定性。(三)清理干净模板面,均匀涂刷脱膜剂,不允许漏刷,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浇筑混凝土,严防振捣或漏振,并应及时排除混泥土中的气泡。
(四)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用料比例,合理的水灰比和砂子率,控制好砂石的含泥量,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还应及时抹压板面。
(五)合理选用材料,水泥应选用收缩性小和水化热小的,浇筑混凝土应尽量选择在温度较低的时候,尽量避免在炎热天气里进行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缝应按施工规范正确留置。
(六)合理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力度以及适当延长养护的时间,在混泥土上覆盖草袋、草帘,避免阳光的暴晒,控制好洒水时间,保持混泥土湿润。
六.盲道口道板安装不牢固,容易脱落。1.产生原因
由于盲道口在通往人行横道处是下坡,是一个特殊的位置,因而此处的道板需要切割、且高于人行道路面。一只要安装的质量不合格,就容易发生道板脱落的现象。这也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常常出生的质量问题。
2.预防措施
(一)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在进行技术交底中,应该向施工队伍提出特别的要求,且在施工中应特别强调盲道口的施工质量,(二)保证干湿度、砂浆标号以及砂浆的饱满度达到要求,在必要时可以提高盲道口的砂浆标号的等级。
七.钢筋工程
①常见的质量通病有:钢筋表面锈蚀、柱子外伸钢筋错位、绑扎节点松脱、钢筋保护层不足、梁抗震135°箍筋漏弯、钢筋闪光对焊接头弯折或偏心、钢筋搭接焊不符焊接规定、板的负弯筋没有设马凳或被踩弯等。
②消除质量通病措施有: a.钢材应按公司指定的符合要求厂家采购。b.对锈蚀严重、带有颗粒状或片状的老锈钢筋不得使用。c.浇筑砼前对伸出板面的柱筋应认真核对位置,并至少绑有两个箍筋固定,以防错位.d.铁丝绑扎应尽量选用不易松脱的绑扎形式,如节点松脱时重新绑牢。
e.搭接焊的钢筋的预弯应保证两钢筋的轴线在一直线上,再行施焊。
f.钢筋的保护层数量应满足需要。板的负弯筋应用垫块保护,安装预埋管线或浇筑砼时,不得踩踏板的负弯筋。
八.模板工程
①常见的质量通病有:爆模、未起拱、缝隙大等。
②消除质量通病措施有:
a.模板工程应有设计施工方案,模板支撑(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撑(架)应能承受新浇筑砼的重量、模板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b.砼梁≥4 m时应按规定起拱
c.木模板应弹线修边,安装拼板应严格控制缝隙。
d.砼浇筑前,木模湿润水要足够。
e.旧模板翻转使用时板上的灰疙瘩应消除干净。
九.砼工程
①常见的质量通病有:表面损伤如蜂窝、露筋、孔洞、夹渣,成型规格偏差如板面不平、歪斜、凹凸,内部缺陷如强度偏低、匀质性差、裂缝等。
②重点加强对砼的养护,具体为:
a.施工完7天内专门覆盖塑料薄膜进行保水养护,7天扣进行淋水养护,保证砼表面湿润。b.在未拆模之前,在模板外侧淋水,保证模板内侧的水分不过早蒸发,拆模后挂麻袋养护14天。
③消除质量通病措施有: a.浇筑时应认真振捣、严防漏振。
b.施工缝处夹有木屑、水泥浆块等杂物应消除干净。c.模板安装完后应测量板面标高,并做板厚的控制点。d.预埋塑料管如有两根塑料管重叠处应适当加筋,以防因塑料管与砼握裹力差而产生板裂缝。
e.严格控制砼的质量和振捣时间,防止离析现象。f.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昼夜。
总之,为了使我们的市政道路工程做得更好、更完美,保证工程质量,我单位项目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抓住关键问题和重要工序,严格按设计及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克服各种通病,力争市政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优良。
四川亮飞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专业论文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日趋进步,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品质也慢慢提高了要求。针对于建筑方面而言,不仅对建筑物的实际功能要求提高,还对于建筑中所带的配备设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电气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建筑机电安装在建筑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加大建筑工程中对机电安装施工技术的管理力度,是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方面。本文对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研究,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电安装;质量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如果说土建工程彰显的是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能,是建筑物的骨架,那机电安装工程就是建筑物的血肉。房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形成建筑物的表观特征,房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就成为影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机电安装工程经常用出现的质量通病,通过重点控制,来加以防治。
1.机电安装项目的特点
机电安装项目目前还附属于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所以它具有建筑工程的通用特点,又有它的固有特征。一是周期长,各种要素形成生产瓶颈,重视各阶段的均衡生产,尤其是关键资源构成的瓶颈。要缩短生产周期,流程的各个环节要环环紧扣,物流管理(供应链)成最大问题;施工周期短,进度紧, 工种多,多专业工种交叉,工序安排挑战,管理协调难。要求“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并努力协调各方,在计划上和施工过程时实施“并行工程”。二是构件重大,劳动强度大,安全挑战严峻典型的重工业。作业环境恶劣。焊接,挥发性物质,烟尘污染;高空作业,触电,大型重物起吊,爆炸等引发安全问题;三是劳动密集,技术密集,质量要求高。涉及方方面面专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业技术,而且技术更新快,国际上技术竞争反映在相关的规范不断更新,国际机构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更新相应也非常严格。四是施工受气候影响大,现场变更多。下雨露天严禁焊接;大风下吊车不能开动,湿度温度不合适,很多工艺就也不能进行。
2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常见问题
2.1电气设备的问题
电气设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在进行隔离开关安装时,动静处头的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没有达到或者是操作方法不正确,可能会有接触面的电热氧化现象出现,接触面的电阻增大,可能会产生事故;②如果电流互感器安装不慎,一次绕组开路,结果产生的电压就会过高,对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造成威胁;③如果没有正确装配断路器弧触指和触头,使一些相关的速度达不到要求,将会导致触头太热,绝缘介质分解,压力迅速增大,引起断路器爆炸现象;④有载调压装置的调节装置如果没有正确安装,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事故,要尽量避免这种小疏忽;⑤主变压器被破坏,在安装时,如果相应的装置出现错误或者是损坏了一些零部件,都会大大降低主变绝缘的强度,可能导致破坏局部的绝缘,进而产生一些恶性事故。
2.2超电流问题
超电流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泵的轴承损坏,转子和壳体之间相互摩擦,泵内出现异物等;②电机的功率偏小,线路的电阻偏高,过载的电流偏小等;③工艺操作方面,所送的介质超过泵的设计能力,主要表现在密度大及需求量过高等。
2.3振动问题
振动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泵,转子不平衡,轴承的间隙过大,转子和定子之间相互摩擦,转子和壳体的同心度较差等,这些问题都是来自机械方面的;②电机,转子不平衡,轴承的间隙过大,转子和定子的空气间隙不均匀;③操作方面,工艺操作的参数和额定的参数发生太大的偏离,使得泵在运行时不平衡。
3机电设备安装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3.1严格管理和监督施工
对施工过程中的设计、设备以及设施的选择要严格进行,在进行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的过程中,不能对设备进行人员的调换,因为这些的确定都是经过一些相关的专业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经过严密的研究和论证之后才共同决定的,施工人员不能人员增加或者是减少其中的环节。
3.2按照预定的计划开展安装工作
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施工时最为有效的的方式,这样可以再最大程度上避免返工和失误等情况的出现,所有的工程在施工之前都是经过严密的分析计划安排预定好的,在施工环节中的意见要统一,否则会导致一些后续的工作拖沓,最终给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3.3要总体布置,统一安排安装工作
对于一些大型的安装工程,设备和安装的环节一般都比较多,因此对每一项安装都要进行总体布置,统一进行安排,在施工队伍中要用总的指挥管理人员,而且管理人员要对整个工程的所以相关事情都要全面掌握,并仔细研究,对后续的工作的程序及其的了解和认识都要非常明确,管理人员要有极强的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
3.4安装工作要有主次之分
在进行安装工作时,要分清轻重缓急才能以最高的效率完成工作,对一些主要的装置在安装之前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安装计划安排。
3.5要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要求,按照图纸中的设计进行施工,进而避免造成返工。对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仔细对待,比马马虎虎的施工造成返工所化的时间要少很多,而且还可以保证安装的质量。
3.6按照常规方式进行安装
事实上,每一项设备的安装,都有其规定的安装方式和安装顺序,不能一味的追求进度,而随意颠倒工序。因为常规的方式是经过长期的时间考验过的,所以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改变。
3.7提高机电工人的素质
对机电工人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机电工人的素质,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因为机电工人的素质是工作的关键和保证,对机电工人在暗转过程中的工作态度要用严格的要求,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做好工作总结报告,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8施工进度管理
要制定出详细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每个阶段应该完成的任务指标都应该有详细的数据,施工监理应该进行认真严格的审核,以确定是否可行。要组织相关人员定期进行检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统筹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建立完善,整套的合作流程,做到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的沟通,发现问题要果断采取措施及时解决,以保证能够在工期内竣工。
3.9要重视通电的调试
当工程实体完成之后,经过仔细检查之后就要进行调试,在调试时应注意:①必须遵循规定的原则,要先对单机进行调试后整体调试,先手动进行后自动,从进到远,先点动后联动,先空载后负载;②要坚持安全第一,在调试时,要注意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不管是送点还是受点,都要有双方的监理监督;③要形成相关的工程调试的数据和资料,要保证这些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导致一些相关人员对工程调试资料不相信,影响再次工程的进度,进而浪费了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
3.10验收。施工的承包单位在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基础上,应该首先自己进行检查之后再向相关部门提交验收报告,相关的监理对工程中的问题要进行督促使其及时整改,验收合格后,向建设单位提出相应的资料评估报告。
4.结束语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中,机电安装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要认真对待机电工程的安装,不断更新技术,保证其使用功能,从根本上增加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沙登君.大型电机转子铁心热套轴应注毒的几个问题[J].上海大中型电机.2004(2).[2]黄志彬.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 混凝土麻面
产生原因: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 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混凝土浇捣不足, 气泡未排除等。
处理办法: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 充分湿润后, 用水泥砂浆抹平。
2 蜂窝
产生原因:配合比不当;严重漏浆;混凝土产生离析等。
预防措施:1) 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 一般应为1~2分钟。2) 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 要采取措施, 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3) 混凝土入模后, 必须掌握振捣时间, 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 不再出现气泡, 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 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处理方法:如果是小蜂窝, 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 再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 用水冲刷干净湿透, 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 加强养护。
3 露筋
产生原因: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 或垫块太少, 致使钢筋紧贴模板;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 钢筋过密, 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拆模方法不当, 以致缺棱掉角等。
预防措施:1) 钢筋混凝土施工时, 注意垫足垫块, 保证厚度, 固定好。2)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 要选配适当石子, 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 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 可采用细石混凝土。3) 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 防止钢筋变形位移, 在钢筋密集处, 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处理方法: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 然后用水冲洗湿润, 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 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 冲刷干净润湿, 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 认真养护。
4 混凝土板表面不平整
产生原因: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灌, 只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板厚控制不准, 表面不平;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模板没有支承在坚固的地基上, 垫板支承面不够等。
预防措施:
1) 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 有效振动深度约20厘米, 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 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5厘米左右。
2) 控制混凝土板浇灌厚度, 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 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 放在灌筑地点附近, 随浇随移动, 振捣方向宜与浇灌方向垂直, 使板面平整, 厚度一致。
3) 混凝土浇灌完后12小时以内即应浇水养护 (如气温低于+5o C时不得浇水) 并设有专人负责。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 方可在已浇筑结构上走动。
4) 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 支承结构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 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 以保证浇灌混凝土时不发生下沉。
5 混凝土裂缝
产生原因: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变化, 混凝土徐变的影响, 地基不均匀沉降, 拆模过早, 早期受振动等。
预防措施:1) 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 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 防止干缩;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 防止冷缩裂缝产生。2) 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 避免出现施工缝。3) 加强施工管理, 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 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 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
处理方法:当裂缝较细, 数量不多时, 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后, 用水泥浆抹补;如裂缝开裂较大较深时, 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 并用水冲洗干净, 用1∶2.5水泥砂浆抹补。此外, 加压灌入不同稠度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补缝, 效果也较好。
6 混凝土夹芯
产生原因:浇灌大面积、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时, 往往分层分段施工, 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 (在冬季还有积雪、冰块) 积存在混凝土表面, 这些杂物如不认真检查清理, 再次浇灌混凝土时, 就夹入混凝土内, 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芯”。
1.引言
在分析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有关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清楚什么是土建工程质量以及它的特性是什么。土建工程质量是指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特性的综合。由此定义表明工程质量有多重性:首先是满足业主需要;其次,满足法律及设计文件;最后,满足合同规定。由此也表明土建工程质量区别于一般产品质量, 除具有一般产品的质量特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定内涵,如土建质量的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以及与环境的协调性。而这些特性互相交融、互相依存,不同的土建突出不同的特性,但这些特性缺一不可。
正是因为土建工程质量的多重性和质量特定的内涵,致使土建工程质量的管理成为了重点、难点和热点。在我国土建行业的体制改变后, 各土建企业都实行项目制,即土建企业承接一个土建工程后,企业就成立一个独立的项目部, 由项目部来履行承包合同,从图纸的会审、施工、材料采购、交付、结算全部由项目部完成。
只有严格按照规程标准施工,切实把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提高,才能真正使企业的各项业务高速发展。从事施工项目项目建设及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要真正做到把我们负责建设的工程质量与企业的命运相联系,进一步提高土程项目的建设质量,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在新的建设现状下面临的新课题。
2.土建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
2.1 地基与桩基等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措施
2.1.1桩基、地基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现在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中桩基和地基的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后续建筑施工的安全,会造成大量的安全隐患,而造成这些质量问题的主要根源就在于施工方的偷工减料,施工方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而在整个的施工过程中不按照标准操作影响了桩基和地基的质量。比如施工方有时会为了减少工作量而减少挖出来的土方的数量,进而也就影响了桩基的质量。
2.1.2质量管理措施
既然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安全质量隐患那么我们必将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行管理,这里进行管理最为有效的措施莫过于进行合格的检查了。主要检查的内容包括地基内部的土质情况和支护方式等是否能够达到标准。桩基和地基的检测试验所使用的设备是否符合规定,桩基、地基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抽查,办理相应的交接手续,经各方签字确认后移交,运用混凝土浇灌桩基时应注意温度变化,要有严谨可执行的施工设计方案。
2.2 梁板柱工程
2.2.1 模板
(1)常见的质量问题
在模板的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就是模板的偏移和变形了,发生偏转和变形的主要原因就是模板在施工中周转的次数过于多了,并且在周转中承受的压力也超过了模板的负荷,进而就会导致一些质量问题的出现。在常用模板中木质模板的问题更为严重。
(2)模板的质量管理措施
既然模板在使用中会出现偏移和变形的现象导致质量问题那么我们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行弥补和防御。首先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检查我们使用的模板是否能够达到使用的标准,确保了模板自身的质量之后我们才能够保证在施工中的合理使用,然后就需要我们针对施工过程中一些超负荷的操作格外注意,确保使用安全。
2.2.2 钢筋
(1)存在的质量问题
我们都知道钢筋是我们在进行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原材料,在钢筋的使用中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有两种,一是钢筋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那么在使用后就必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主要是由于施工方为了利润引进劣质钢筋造成的,还有一点是在施工中由于操作问题而导致的钢筋使用不规范,即使质量能够达标也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问题。
(2)质量管理措施
加强对于材料的质量监督,检查,对钢筋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采购,验收,不符合标准的钢材,严禁进入施工现场,对于抗震要求的构建要确保其韧度达到相应的标准,认真检查钢筋紧固件的数量质量,钢筋接头位置,及焊接点的饱和度等。施工过程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焊接长度,绑扎长度都要达到标准。
2.2.3 混凝土
(1)常见的质量问题
混凝土是在建筑工程使用中比钢筋更频繁的一种原材料,因此,它的质量问题更加引人关注,混凝土存在的质量问题有很多种原因,也就会造成各种质量问题,比如在混凝土的混合和搅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就会出现一些不合格的混凝土产品,其后在运输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影响,但是总而言之,对混凝土质量影响最为严重的一个原因还是混凝土的配合比问题,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各种比例来进行混凝土的匹配才能够配出合格的高质量混凝土。
(2)混凝土质量管理措施
针对混凝土容易产生的各种问题我们需要进行专门的质量检查和管理,首先第一步就是在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的采购上,需要施工方进行严格的筛选,确保各原材料的质量,然后再配比混合时一定要严格的遵循质量要求的配比比例,切记偷工减料,最后就是在混凝土的输送和使用中也要严格按照标准来操作。浇灌过程中对原有的混凝土进行处理后方可进行再次浇灌。
2.3土建中对施工资料的管理
质量管理资料是施工进度及施工结果验收的重要依据,要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做好每一步的资料收集工作,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要分批分项的做好每一份工程在施工前,施工中,竣工后的各项检验资料和质量验收记录,对工程中那个使用的主要材料,零配件,大型设备和基础设施要做好抽检送检的工作,材料验收单要认真填写。同时工程施工单位进场所做的实验,抽查等都要做好核查记录,做好收集实验报告,只有认真完整的按照工程施工进度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档,才能使整个工程的资料完善,从而方便工程竣工后使用单位的修葺和维护,同时有利于不易察觉的隐蔽工程的进展,验收。因此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所有材料都要认真核对,做好登记,务必使资料真实完整,同时要分项目汇总成册,长期存档。
3.结语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依据是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该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和质量奖惩制度。为确保工程质量,工程项目部应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立按分项工程和月、季度考核制度,采取一系列行政和物质奖励,加强技术管理,严格执行技术管理制度,实行样板示范制度,针对工程特点采取有效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毅.土建施工中一些常见问题的探讨[J].广西城镇建设,2006(2)
[2]白成许.浅析土建施工中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10(9)
[3]陈小燕.浅析土建机构施工中常见问题[J].建筑施工
【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推荐阅读:
浅谈建筑设计及施工中地下室防水控制措施10-28
地下室顶板及外墙防水施工方案09-27
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案新07-24
地下室人防工程验收自评报告07-11
地下工程读书报告06-22
地下防水工程验收习题06-04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06-20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时11-30
地下工程认识实习报告09-20
地下室拆除方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