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飞扬优秀作文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让青春飞扬优秀作文(推荐16篇)

让青春飞扬优秀作文 篇1

看着这只不知何时死去的小蝴蝶,我做出了这样的想象:也许,是幸福吧,它享受了大自然的爱抚,与落叶共舞;冬天来了,为了最后一丝阳光和对春天的向往,它留了下来,但最终他还是没有抵抗寒流的侵袭,死在了这里。然而,它仍然充满希望。它坚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你看,它那微微上翘的小脑带,似乎在对我说:“虽然没有等到春天,但我已经为此努力了,我不后悔!”

我被感动了。一只小蝴蝶让我感觉如此之多。我曾经问过一个同学:“你以后想做什么?””她很伤心,“真的,我想做点大事,但感觉太正常了。”“其实,只要你真的珍惜青春,就会珍惜生命,发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知道,青春是短暂的。现在我们15岁了,一眨眼就25岁了。时间不允许我们挑剔。,也许当你做出选择时,青春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同时,青年是谨慎的。曾经有一位编辑对我说:“选择了路,就勇敢地走在路上;选择了路,就不怕路远。”同样,课程一旦确立,我们将不被允许后悔。纵然前方有惊涛骇浪,我们也得不折不扣地冲过去。一只蝴蝶,它的理想是等待春天,为此,它耗尽了一生。那我们呢?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追求我们的理想!青春就像一张纸,等着我们去散播色彩;青春就像一首未作曲的乐章,等着我们去创作。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失败,但我们不会哭泣。因为我们为此而努力,并将继续奋斗!

是的,青春就是这样。

让青春飞扬优秀作文 篇2

一.课本寻素材,激发作文兴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拥有好的素材,表达时才能信手拈来,妙笔生花。如果没有好的素材,即使再高明的作家也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三四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少,导致知识积累和感性材料匮乏,因而,一旦要他们为之为文,学生就常常可能无从下笔,为了弥补他们知识积累,我常常把语文教科书搬上作文讲堂。因为语文教科书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编者千挑万选捡出来的。用好了它,对于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教师要善于应用,及时抓住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进行练笔。如:在学习 《火烧云》 一课时,文中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状态的句子很详细、生动,正可以成为孩子们仿写的好素材,于是我让学生课下自己观察火烧云的形状,模仿课文, 写出自己眼中的火烧云,学生兴趣盎然,写出了各具特色的火烧云。通过仿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二.课堂大体验,享受作文乐趣。

1.游戏。玩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在玩耍中,孩子的感受会更深。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在作文课上我们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玩中说,在玩中写,减少对作文的恐惧感,从而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作文。做游戏时,教师可先明确游戏规则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然后开始游戏。如:我们曾写过 《一次有趣的吹气球比赛》,课堂上我分给每个小组代表一个气球,看谁能把气球先吹爆,其他组员认真观察。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玩得无拘无束,笑得前仰后合。游戏结束后,请学生说说整个游戏过程,把自己印象最深刻或最感兴趣的地方写出来。不到四十分钟,一篇篇生动具体、朝气蓬勃的文章诞生了,下课时,竟然有的学生还恋恋不舍。

2.实验。运用科学课或生活中的某一科学知识做一个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记录,为学生作文积累素材。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但是一次作文下来, 发现没有几个同学能把自己观察的东西写出来,大部分同学将动植物的样子描写出来了,但是缺少深入地观察发现,更是没有一个同学写科学探索发现这方面的文章。于是,我号召班里的学生一起“泡豆子”,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将收获记录下来。在几天的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在接下来的写作中,更是出乎我的意料,同学们从实验过程、实验变化、自身心理活动等各个方面对豆子的变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不再仅仅局限在豆子的外形上,他们的思维火花一下子迸发了。

三.生活细观察,感受作文魅力。

茅盾曾说:“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这样,才有可能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应用,这是积累材料的宝贵经验。如我在指导学生写 《秋天》 这篇作文时, 一开始,我不要他们马上去写,而是让他们回家去观察秋天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找准自己观察的事物,用眼睛去看事物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用耳朵去倾听事物在秋天里的话语; 用鼻子去闻事物的气味,用心去感受事物在秋天的收获。最后,再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这样,他们也有话可写,长而久之,学生们在慢慢的作文教学中感受到了写作带给生活的美好与充实,感受到了作文的魅力。

四.日记大漂流,作文成为习惯。

近一学期以来,我鼓励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漂流日记,并有意识地引导作文较好的优秀生及时、有针对性的对漂流日记进行修改、指导。 漂流日记活动的推展,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大家纷纷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在日记中,有几个组甚至还就某一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几个月下来,日记已经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大家乐此不疲, 在日记中分享喜怒哀乐,交流彼此感受,作文已经逐渐成为孩子们之间分享生活的一种方式,成了一种习惯。

让作文激情飞扬 篇3

一.课本寻素材,激发作文兴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拥有好的素材,表达时才能信手拈来,妙笔生花。如果没有好的素材,即使再高明的作家也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三四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少,导致知识积累和感性材料匮乏,因而,一旦要他们为之为文,学生就常常可能无从下笔,为了弥补他们知识积累,我常常把语文教科书搬上作文讲堂。因为语文教科书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编者千挑万选捡出来的。用好了它,对于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教师要善于应用,及时抓住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进行练笔。如:在学习《火烧云》一课时,文中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状态的句子很详细、生动,正可以成为孩子们仿写的好素材,于是我让学生课下自己观察火烧云的形状,模仿课文,写出自己眼中的火烧云,学生兴趣盎然,写出了各具特色的火烧云。通过仿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二.课堂大体验,享受作文乐趣。

1.游戏。玩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在玩耍中,孩子的感受会更深。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在作文课上我们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玩中说,在玩中写,减少对作文的恐惧感,从而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作文。做游戏时,教师可先明确游戏规则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然后开始游戏。如:我们曾写过《一次有趣的吹气球比赛》,课堂上我分给每个小组代表一个气球,看谁能把气球先吹爆,其他组员认真观察。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玩得无拘无束,笑得前仰后合。游戏结束后,请学生说说整个游戏过程,把自己印象最深刻或最感兴趣的地方写出来。不到四十分钟,一篇篇生动具体、朝气蓬勃的文章诞生了,下课时,竟然有的学生还恋恋不舍。

2.实验。运用科学课或生活中的某一科学知识做一个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记录,为学生作文积累素材。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但是一次作文下来,发现没有几个同学能把自己观察的东西写出来,大部分同学将动植物的样子描写出来了,但是缺少深入地观察发现,更是没有一个同学写科学探索发现这方面的文章。于是,我号召班里的学生一起“泡豆子”,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将收获记录下来。在几天的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在接下来的写作中,更是出乎我的意料,同学们从实验过程、实验变化、自身心理活动等各个方面对豆子的变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不再仅仅局限在豆子的外形上,他们的思维火花一下子迸发了。

三.生活细观察,感受作文魅力。

茅盾曾说:“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这样,才有可能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应用,这是积累材料的宝贵经验。如我在指导学生写《秋天》这篇作文时,一开始,我不要他们马上去写,而是让他们回家去观察秋天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找准自己观察的事物,用眼睛去看事物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用耳朵去倾听事物在秋天里的话语;用鼻子去闻事物的气味,用心去感受事物在秋天的收获。最后,再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这样,他们也有话可写,长而久之,学生们在慢慢的作文教学中感受到了写作带给生活的美好与充实,感受到了作文的魅力。

四.日记大漂流,作文成为习惯。

近一学期以来,我鼓励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漂流日记,并有意识地引导作文较好的优秀生及时、有针对性的对漂流日记进行修改、指导。漂流日记活动的推展,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大家纷纷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在日记中,有几个组甚至还就某一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几个月下来,日记已经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大家乐此不疲,在日记中分享喜怒哀乐,交流彼此感受,作文已经逐渐成为孩子们之间分享生活的一种方式,成了一种习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如果时刻注意以“趣”字当头,让作文走进生活,成为一种习惯,相信学生一定会爱上作文,作文一定很精彩。

青春让梦想飞扬作文 篇4

我们一(9)班的口号:“一(9),一(9),团结一致,努力拼搏,超越梦想。”我们的班长用行动证明了这句口号……

现在是初一女子200米的比赛,只见班长正绷紧神经在注意着起跑的枪声。和她对战的个个都实力超群的选手。一位是在市运动会中获奖的选手,另一位则是校体训队的优秀成员……而班长却没有丝毫畏惧,这也是我们所喜爱的班长的性格:永不放弃。其实,班长也不是没有想过退缩,曾在比赛前她说过她不想丢面子,很想放弃。可是,如今望着现在站在鲜红的跑道上的班长,能感受到她那坚定的意志……

“这才是我们一(9)班的班长!”我心里不禁暗暗地想。

只听见“砰”的一声,期盼已久的枪声响起。只见班长仿佛离弦的箭一般,飞快地冲出跑道……记得班长在比赛前捏着拳头说过,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现在看着她那矫健的身影,我更加坚定的相信,班长一定会不让我们失望的……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我发现班长的眉头开始皱起,好像是哪儿受伤了。

可是班长却咬着嘴唇,更加奋力地向前奔去……

终于到了终点,我才知道了,原来班长在跑步的时候,由于练习的太多,脚底已经磨出了泡。那一刻,我的心苦涩涩的,想说:“班长,你是我们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至少在我们心中,你永远是最棒的!我们坚定的相信,你永远是那个不服输的班长,那个倔强的班长。你并没有让我们失望,虽然你在比赛中没有做到最优秀,但在我们心中你已经成了永远的第一名。当看到你在跑道上为了班级,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时,我发现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那叫青春。我们相信你,不要气馁,记住有我们,有一(9)班在你的身后!”

让青春飞扬,去追求那美好的梦想。明天的运动会还在等着我们,大声地喊出那句口号:“一(9),一(9),团结一致,努力拼搏,超越梦想!”

让青春飞扬优秀作文 篇5

时间把我带入初二的大门,又即将把我带入初三的大门。我深情地爱着属于我的初二,因为他美丽,就像清晨荷叶上的露珠一样美丽,就像漫天飞舞的蒲公英一样美丽。

有人说初二是没有色彩的电视,枯燥乏味,有人说初二是一枝缺氧的花,少了艳丽与活力。可是我眼中的初二是美丽的。初二的我。犹如刚长出的嫩芽,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初二的我,犹如挂满枝头的梨橘,展示着秋的成熟,初二的我,犹如闪亮的雪花,映衬着冬的充实。

初二是一种无声无息的成熟。初二的同学们,少了一份童稚,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轻松,多了一份责任。我们就是要一起携手去创建美好的明天。

初二是一个忙碌的季节。我们将要告别心爱的篮球,钟爱的电视,有趣的朋友们…………可是我眼中的初二还是美丽的,因为忙碌的初二,使我懂得了要珍惜时间,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每一片树林,每一种植物…………

初二的我们对自己多了几分苛刻的约束,对崎岖的旅程多了几份跋涉的信心,对骤然袭来的风暴多了几份承受的勇气。初二,这一条透明的鱼线,一端系着昨天的泪水与欢笑,一端又系着明天的成功与辉煌。

让青春飞扬优秀作文 篇6

如今的南京,到处弥漫这青奥的气息,随处可见的青奥标语,那样的醒目,带给南京市民运动的力量。鼓舞着市民为青奥的到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街头上环卫工人热火朝天地清洁路面,给绿化带添加更加丰富的植被。现在的南京,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公园里、广场上随处可见绿莹莹的草地,五彩斑斓的花儿散发淡淡的幽香,蜜蜂、蝴蝶都被引诱过来了,为古色古香的南京涂上了活力的色彩。

清晨,鸟语花香,爷爷奶奶提上水壶,带上毛巾来到广场上以他们的形式来表达对青奥的支持。打太极、练剑术、做体操,沉浸在运动的世界里,那样的欢乐,那样的充满朝气,让人不禁驻足观望。

我们小学生也按捺不住了,踊跃地参加到各式各样的青奥活动植树比赛、马拉松赛跑、青奥正文活动。一听到划艇比赛在六合金牛湖举行,我也行动起来了,每天早晨开始练习英语口语,说不定青奥时能碰到外国游客问路露上一手呢。

“想象”让作文神采飞扬 篇7

很多人会说想象很容易,比如看到云,大家自然会把它想象成各种动物,看到冬天窗花图案,会联想到各种景物,但是这样的想象来自事物的外形,而且仅仅局限于外形。从外形出发想象一个事物,是想·象的第一个层次,也是最简单的想象。通过对现有形象的想象,大胆突破现实,通过相似、相关、相反等途径,可以再造具体丰富的新形象。

比如我们要求从叶子形象方面展开想象。孩子们会说:“红叶像火焰,像小船、地图、手掌……”“冬天在玻璃上看到的窗花让你想到什么?”“一片森林、一座冰山……”。在这种层面上如果再不断追问:“还有呢,你再仔细想想,还像什么?”这样的追问只是在事物形象层面的想象。那么,如何让想象进入第二层呢?比如关于云的想象。“假如我是一片云”,可以要求学生侧重从事物神韵方面展开想象。

“假如我是一片云,我要化作乌云滋润干渴的土地。”

“假如我是一片云,我要靠近太阳。”

“假如我是一片云,我要变幻成各种美丽的形态。”

在再造新形象时,不满足于形象的外在特征,而是注重挖掘表象的内在神韵,使想象向深层发展。这种方法在实际运用时往往形神兼备。比如杜甫诗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难道是诗人的形象像沙鸥吗?主要是指那份孤独、漂泊的精神内涵。这是第二层想象——侧重从事物的形象向深层的神韵、活动方面展开想象。

想象的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高级的层级,是想象对象背后的事物,是想象对象在时间、空间以及感觉上的无限延伸。想要帮助孩子继续向下想,我们则要学会提问式的引导。如一棵折断的杨树,它倒在公路的一侧。我们可以这样提问:“这棵树为什么折断了?”孩子们可能会想象“狂风刮断的”“树被虫子蛀过,所以风一吹,它就断了”“发生了交通事故,汽车把树撞断了”“有人偷树,乱砍乱伐”“有人盖房子,在树上拉钢筋拉断的”。如果设定为交通事故,那么老师进一步引导:“这起交通事故是怎样造成的?”“司机为什么会酒后开车?”“除了司机,车上还有些什么人?”“粗粗的树干都被撞断了,那么车上的人会怎样?”“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以上的例子,是想简单地阐述一个写作的观点,写作过程中要学会充分运用自己的三层想象力,在引导孩子思考的过程中,要学会用提问的方式启发他们的想象力,这个调味料用好,可以让每一篇文章都有滋有味。

要做到巧妙而深刻地运用想象的技巧,首先一定把每篇文章记叙或描述的对象尽量缩小,切入点变小。譬如让我们以“春”为话题作文,不要总是问学生:“快去想想春天的小草像什么?花的颜色有多少种?杨柳摇摆的身姿是像舞女还是像温柔的母亲?”我们倒不如问问他:“你想在春天最绿最嫩的一块草地上干什么?”

其次是抓住事物的特点,赋予这个事物有意义的关键词,最后让无情的句子变成有情义的段落,再成为有整体格调有立意的文章。

一篇精彩的作文绝不仅仅是对着题目编写不真实的内容,也不是看了所谓优秀的作文一句句一字字地仿写,而是尽情想象,赋予事物以情义,赋予景物以格调,赋予语言以朴实细腻。

让学生的作文个性飞扬 篇8

一、放飞心灵,于乐中培养个性作文的思维

当前小学生的作文状态是老师要求写什么,学生就写什么,很多学生是以应付的态度去完成的。在这种状态下写出来的作文真心话很少,往往是封闭的、无个性的。要让学生的作文富有个性,我们要消除顾忌,让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心”,说出真心话。在作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说“诚实的自己的话”,而不是“鹦鹉学舌”,要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二、热爱生活,于视野中积累个性作文的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要让小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以此丰富学生的视野,积累个性作文的素材。春天,让学生尽情地去春游、去野餐,领略大自然的情趣。那争奇斗艳的鲜花,那令人陶醉的芳香,那翩翩起舞的蝴蝶,那涓涓流水之中的蝌蚪……五彩缤纷,都可以变成美丽的文字。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作文和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为丰富学生的生活,我们可以有目的地为学生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他们投入地参加,从中积累富有个性的作文素材。喜欢参加游戏是大多数学生的共性。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学生在游戏中相当放松,能够“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未言”,这样积累的作文素材也就会别具一格。

三、善于积累,于阅读中充实个性语言的库存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任何生动形象的语言,应该说也都来源于生活。因此,让小学生体验生活,培养他们对生活勤观察、善观察的好习惯,是丰富学生作文语言的基础。我在安排学生作文时,一定会先安排他们观察对象、体验生活。例如:要写《放风筝》,先带学生一起放一次风筝,感受风筝放起来的艰难、成功后的快乐,或是放不起来的不快;再观察风筝在空中的样子,有的“悠哉悠哉”,有的一起一伏,有的横冲直撞……这样有所观、有所感,作文时的语言就富有个性了。

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读名著名篇,读后把好词、妙语、佳段摘录下来,进行整理积累。同时,要求学生背诵记忆好词好句,学习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并学会品读赏析。写作文时则时时提醒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句子”。这样,学生的作文便会由空洞乏味向生动具体发展。此外,还可建议学生把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有趣的对话或者讨论、争辩的原话及时地记录下来,这对于学生了解不同的人物说不同的话,写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有很大的帮助。

四、自由表达,在一吐为快中扫除个性作文的障碍

作文本无定法,应让学生自由写作、放任思维、天马行空,给学生作文“松绑”,打破不必要的限制;不过分注重“细枝末叶”,给作文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可以不出具体题目,只是确定一个大致范围,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己拟题,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写。这样不但便于学生发挥想象力,保证抒发真情实感,使文章内容充实,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有效地改变学生“怵头作文”和“移植作文”的现象。

要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就应引导学生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感。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闲聊,毫无顾忌的说笑,经常会显示出他们日常生活中最敏感的、最有兴趣的事,从他们的谈话中,能发现学生生活中的新鲜事。这时,教师若能精于点拨、指导,使学生从中领悟、提高认识、获取作文材料,往往这类作文的内容最富有生活气息,最具有个性特点。

让青春灿烂作文 篇9

那是迷惘的泪。又是一个周五,望着表盘上的指针,我知道上钢琴课的时间如约而至,可是,上节课布置的任务我还一点没练习,书本就像一个安闲的老人,正静静躺在书架上呢!

我一路狂奔到上课地点,换来的却是老师一句:“你练得怎么样?”我只觉两耳发烫,手心也跟着出汗,只觉世界都静了,唯有自己一秒钟八次心跳的声音。钢琴老师叹了一口气“你一定要抓紧时间,勤练习。”

外面车水马龙,灯火通明,但寒风还是侵入了身体,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抽泣了起来。还有两个月就要比赛了,但是学业又那么紧张,我迷惘了……

泪水是咸的,回到家,只觉得嘴里发咸,不知流了多少。但是,我渴望站在台上领奖的荣誉,渴望在那之后的喜悦。一种信念,又默默振奋着我,我“奔赴前线”,又开始练习。刚开始,我总是练不好,左右手的节奏跟不上,但我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放弃,而是跟着范奏,放慢节奏,认真弹好每一个音。渐渐,我的手又开始发麻,一种想法刹那间萌发:明天再练?我犹豫了。不行,坚持!我咬了咬牙,把两鬓的头发缕到耳后,双手又放在了琴键上。正所谓“咬定青山不放松”。黑夜来临,蓦得,我才意识到:我竟已连了那么久!感动莫名袭上了心头……

时间如飞奔的马,很快,比赛来临。我胸有成竹,充满了信心。上台后,一鞠躬,抬手,起奏。“小桥流水人家”的宁静安谧,“风在吼马在叫”的气势磅礴,手指如轻飞的燕,在琴键上舞蹈,此时的我,真的有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感觉!是的,我实现了自己的誓言,望向台下,才发觉,眼前已然模糊,哦,那是喜悦的泪,或许是释放了自己的欣慰之泪!

让青春灿烂作文 篇10

作为信息时代的我,对电脑产生了兴趣,随着我对电脑越来越深的了解,我的热情也一点点被点燃。上了初中,学校要求报兴趣小组,我毫不犹豫的报了电脑兴趣组。每次参加小组活动,我必定是第一个到场;每次回答问题,我必定最积极;每次提交作业,我必定是第一个人。通过我不懈的努力,我的电脑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次完成电脑作业的过程中,同学向我请教,经我的指导,他顺利完成了作业,这更加激发了我对电脑的热情。于是除了日常任务外,我有时也向老师请教一些硬件的配置、电脑的组装以及软件的制作等知识。

记得有一次,我信息课上学了新知识,正想利用周末去实践一番。那天在朋友家刚打开电脑,我还没来得及上手,瞬间一个黑屏,我愣了,看主机,也没有启动。“难道停电了?”我自言自语。不过当我看到插板上亮起了灯时,便否定了这个想法。“莫非是坏了。”想到这儿,我便打算对电脑做一个全身“体检”,他一开始还不同意,我让他放一百个心。我打开主机盖,发现是主机箱中的几根线,因温度过高致使外面的封皮融化后粘在了一起,造成了短路。看到这个情况,我便对他说:“我在兴趣小组学过修理方法,我可以修理。”他一脸疑惑,可是有没有其他办法,便只能同意了。

我先用剪刀把粘在一起的导线剪掉,然后按照导线的颜色与作用进行配对,再连接起来,最后用电胶带把每根导线都粘好。前前后后忙活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把所有导线都连接了起来。盖上盖子后,我便对他说:“应该修好了,你来试试看。”他半信半疑的按下了启动键,电脑便亮了起来,按程序电脑终于打开了。看到电脑成功启动,他高兴得手舞足蹈,为我竖起了大拇指,我也很自豪。这一切都是源自我对信息技术的热情。

妙用动词:让作文文采飞扬 篇11

我们在作文中使用动词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拟题点睛,通篇生辉

我们知道,动词给人的印象是实际、生动、形象,能增强语言的立体感。标题中多用动词,如果使用得当,能使文字凝练活泼,拟人能使形象栩栩如生,状物能使场景活灵活现,以至出神入化,这是使标题新颖生动的重要手段。如讲服务行业制定的服务公约不要只是挂在墙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的文章,用《让措施从墙上“走”下来》的题目,这个“走”字就能妙笔生辉,让整个题目都“活”了起来。又如《苏州名菜,飘香沈阳》,一个传神的“飘”字,把沈阳人民喜爱南国名菜的情景,点拨得活灵活现。这里的“走”“飘”都是平常的动词,经过巧妙的搭配之后,就能起到平中见奇、常中见新的效果,增强了题目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又如满分作文《月泻树丛中》,作者围绕“留一点空白”这一话题立意,在月光与树丛之间巧妙嵌入动词“泻”,具有点睛之妙,使整篇文章既契合话题的要求,又焕发出动人的光彩。“泻”赋予月光以动态感,在一派静谧朦胧之中,将那一份别致的“空白”表现得异常动人。

二、动静互化,状物生情

动词最突出的修辞功能是富于动态感与表现力。动态感使所描绘的事物富有活力,而表现力则能深深地感染读者。写景状物之中,准确、巧妙地使用动词,采用动静互化的办法能够状物生情,产生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所谓动静互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显动”。

三、语言简洁,以一当十

文章会因动词的巧妙运用,使语言简练而有表现力。如张晓风的《不朽的失眠》:“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这里连用四个动词,并用“睡”和“醒”对比,极简练地反衬了他的忧伤,反衬了唐代诗人张继因失眠而成就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

由上可见,语有动词自精彩,文有动词自生辉。当你忧心于笔下的语言干瘪苍白,文字缺乏表现力之时,不妨认真琢磨如何选准每一个动词,用好每一个动词,让动词契合于你的思想,洋溢出你的情思,鲜活你笔下的景物与形象吧!

让作文课成为孩子个性飞扬的天空 篇12

1.提高兴趣, 激发欲望

长期以来, 大多数学生却只是把作文看成是一种令人头疼的常规作业而已。在敷衍和推脱中, 徒然消耗着自己的热情与灵气。写作教学, 若是仅凭教师之力, 显然只会走入困境和误区。所以, 唤醒学生写作方面的主体意识, 激发写作欲望, 让学生真正从“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 增强学生写作的主动性, 把写作变作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 让学生在轻松惬意的气氛中写出自己心里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让学生知道:作文不是作业, 而是作品, 需要精心创作, 精心打磨;让学生去体验写作所带来的价值感与成就感、生命感与愉悦感。

2.点亮心灯, 丰富储备

但是, 有了创作欲望后, 学生也未必就能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很多学生有了创作欲望之后, 却发现自己写下的文章感情固然真挚, 文字却依然枯燥乏味或词不达意。生活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的他们, 获得的太多, 却偏偏失去了用心灵敏锐感知和用文字恰当表达的能力。其根源便是心灯蒙尘、言泉枯竭。如何使学生用心体验生活, 诗意理解生活并最终酣畅淋漓地“我手写我心”呢?我所做的就是拂去学生心灯上的尘埃并将其点燃。具体措施是真正从心灵层面来丰富学生的写作储备。

3.创设平台, 开发潜能

创设学生的展示平台, 让学生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 充分激发学生展示发表的欲望, 以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如果发现学生的佳作后, 要及时指导修改, 推荐给相关刊物。对在各类刊物发表作品的学生, 我更是大加赞扬、热情鼓励, 不仅在课上朗读他们的文章, 还请他们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 并将他们的文章张贴在教室里展览, 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这种成功的快乐。

二、选材问题

1.有材可选

要选材就必须有材料, 让学生自觉积累写作素材是首要任务。学生要建立一个“素材本”, 随时记录、粘贴。只要用心去做, 就会发现渠道很多。教材是最便捷、最丰富、最有力的“素材库”, 学生往往忽略。报纸、刊物, 多为时文, 新颖生趣。现在很多学生家中都有电脑, “百度”搜索, 为我所用, 天涯咫尺。老师或推荐或印发一些好文章、好素材。只要有积累的意识, 养成好习惯, 这个问题不难解决。

2.选材要求

(1) 依靠选材严格

只有选材严格, 才能深刻挖掘其中的内涵, 才有新意。如我们经常碰到的写“母爱”的题目, 我们把世上最美的词、最动听的歌献给母亲也不足以表达儿女的心意。要让初中生来表达对天下博大而又深沉细腻母爱的真挚之情。再求新, 就有很大难度,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层层的“细筛”, 从母亲操持家务这一“俗”题材中, “筛”出个新意来。

(2) 以独特的视角, 发掘“俗”材料中的新意

《妈妈的手》就抓住“粗糙开裂的手, 是母亲大半生辛勤操劳的结果, 是伟大母爱的见证”这一视角, 把母亲十几年来忙碌的身影照得一清二楚, 那双手啊, 浓缩着妈妈的所有的爱。

(3) 选择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

写人的文章就是“要把许许多多细小的东西结合成为形式完美的整体”。好的细节, 可以细中见性格, 细中生新意, 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三、谋篇问题

文章的构思就是文章的布局谋篇, 既要求围绕中心, 又要讲究层次;既要有头有尾, 有主有次, 又要前后照应, 过渡自然。古人常讲“凤头、猪肚、豹尾”, 还有“起要美丽, 中要浩荡, 结要响亮”之说, 都说明好的开头与结尾对于作文成功的极端重要性。平时, 不少学生以“总分总”构篇, 以开宗明义开头, 以画龙点睛结尾, 中间部分用并列结构或排比段, 倒也使文意别具特色。但极大多数人这样写, 又有千篇一律之嫌。

1.死水微澜法

叙事的作品一般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叙述发生、发展、高潮直至结局的全过程, 按部就班, 这样可使条理清晰, 但是也常常会使文章变得很长, 且显得平淡。中学生作文尤其是应试作文, 有字数和时间限制, 如果从头到尾一一叙来, 时间来不及也难以出新。怎么办呢?可以采用死水微澜法, 注意情节的跌宕起伏, 设悬念、埋伏笔等方法的应用可以使一团死水荡起层层涟漪。

2.对比映衬

也叫衬托、烘托, 是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刻画人物的一种。为了突出主要人物, 用类似的或反面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言彼衬此, 以宾衬主, 使作者所要表现的主体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在平时作文指导中, 还指导学生在记叙中妙用颠覆、欲扬先抑、曲折叙述、小标题构思等, 收到了一些较好的效果, 学生中的优秀作文层出不穷。

四、修改问题

要培养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就应该教给其方法。我认为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文章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认真修改:

1.审主题, 凝神聚力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选材、构思、语言组织都得为它服务, 主题在文章中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所以修改主题对文章至关重要, 修改主题首先要斟酌文章的主题是否正确、深刻、鲜明;让学生检查中心思想是否明确的表达出来了, 是否完美的体现了写作意图和构思的出发点, 主题见解是否独特、新颖、别具匠心。

2.选材料, 熠熠生辉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随着文章主题的变动, 必将会影响到材料的筛选、增删、精简, 从而使文章的材料和观点达到高度统一, 使它更好的为文章主题服务。在材料的增删方面, 要引导学生无情的删去与主题不一致的材料, 力求材料新颖, 言简意赅, 字句生辉。多层次、全方位的反映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空间。

3.析结构, 巧奔妙突

文章结构是表达主题的形式和手段之一, 结构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主题的表达。若主题有了改动, 结构也要随之进行修改, 如果文章失调, 结构混乱, 缺乏条理性, 不能有力的为表达文章的主题服务时, 就应该及时进行调整。

调整结构, 首先, 要从文章总体上看布局是否合理, 段落的划分、层次的安排是否科学, 段与段的衔接过渡以及照应是否连贯畅达。其次, 通过对文章结构的调整, 力求做到主线清晰、层次分明、结构精巧, 布局新颖。

4.评语言, 千锤百炼

要使文章内容表达更准确、严密、更畅达、完善, 那么就得在文章语言的修改上力求字斟句酌、千锤百炼。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章语言的修改和推敲锤炼要力求做到三点:首先, 检查用词是否妥帖, 每个句子是否正确地表达了内容;其次, 删去可有可无, 重复罗嗦的字、词、句、段;再次, 调整或增补文字, 使文意更加准确、畅达、凝练。

5.靓个性, 独具特色

文章是个性化的产物, 万不可千篇一律。让学生真正有一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个性。这就要求学生在修改文章时改出自己文章的亮点, 真正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百花争艳我最靓”。

五、结语

总之, 写作教学涵盖着方方面面、千头万绪, 要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大的提高, 老师就必须注意方式方法, 只要学生找到“生活”这个源头, 相信学生优秀的文章就会“不尽长江滚滚来”。让我们给学生插上一双写作的翅膀, 去翱翔自由自在的天空。

摘要:每个学生的灵魂里都沉睡着一个最好的自己, 正如石块里会沉睡着一只最美的天鹅。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灵魂”, 即意味着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 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量, 让学生踏着自信心与成就感的台阶, 一步步向着目标勇敢迈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肩负着这样的使命。

让青春闪光作文 篇13

我们是和自身赛跑的人,以便更强的明日拼了命勤奋,正前方沒有终点站拼搏永不停息。

坐着池边亭下,泪如雨下独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本告知大家,她始终牢记着她青春时光所历经的一点一滴,那就是她在生命中所作出的挑选,也是青春闪光的证实。海子用“面朝大海,春光明媚”告知大家“从明天起”他将记牢全部的人生之“水”,由于那就是他用以“灌溉”他青春的“玉露”,三毛用她的文本始终地记住了撒哈拉里有她闪光青春的生命。梵高用《向日葵》记住了他与众不同的造型艺术青春……不难看出,掌握青春,利用青春,就能造就青春,就能让青春闪射出熠熠光辉!

青春时光,春光明媚。大家踏入人生的旅途还没多久,正前方还会继续有成千上万的挫败必须我们去摆脱,有成千上万的难点必须我们去应对,风吹雨打也罢,艳阳也罢,挫败也好,使我们充足爱惜和利用青春年华,印证性命天空中一道道靓丽的七色彩虹。

青春不朽,青春万岁,使我们的青春一起闪光吧!

让青春闪光作文 篇14

“青春”这个代名词是青春已去的人所羡慕的,是还未经历青春期的弟弟妹妹们所憧憬的。青春如梦,岁月,流年似水,稍纵即逝。然而,正值青春期的我们又在拿我们所拥有的资本—青春 所做些什么呢?青春在手的时候,你不觉得它有多好。后来的一天,你油然想要回忆一下你那奋斗的青春,却脑海中一片茫然,你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初唐四杰”中的王勃,少有奇才。他六岁就会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并且《指瑕》一文,指出颜注的错误,受到长辈先生们的称赞。14岁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做沛王府修撰。

20多岁时,他赴海南探望父亲,路过洪州。当时都督阎伯屿在新修的滕王阁上大宴宾客,他也应邀出席宴会。阎都督事先已邀其女婿做好了序文,但为了表示谦恭,假意请众宾客作序,大家都谦逊推辞,唯独王勃毫不客气,提笔挥毫,一口写成了《滕王阁序并诗》,满座皆惊。阎都督读到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是惊奇地站起来说:“真是天才啊。”《滕王阁序并诗》从此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王博正因为珍惜青春,创造辉煌的佳话才流传千古,经久不衰。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因此它显得弥足珍贵。

让青春飞扬优秀作文 篇15

爱迪生发明电灯, 不是从前的人告诉他的, 而是玩把戏偶然发现的。所以陶行知先生提倡“行动的教育”, “手脑并用”。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做是学的中心, 也是教的中心”, 他说:“手和脑在一块儿干, 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 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注重实践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真谛, 我们要从培养目标出发,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加强学生动手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于英语作文教学中, 既是要倡导学生的自主修改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老师只是引导者, 作文教学同样如此。从写作提纲, 到写作内容, 再到自我拓展, 最后到修改作文, 纠正错误, 都应该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老师只能从旁稍作指导, 为他们的写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 英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只需在学生自我批改的基础上, 给他们的作文作二次批改即可。今天本人主要在此粗浅地探讨一下培养学生的自主纠错能力---自主地纠正自己作文中的各类错误。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纠错能力

经过多年的初三英语教学实践与摸索, 本人感到有一种方法比较切实可行, 那就是纠正学生作文错误的方式应该以学生个体为中心来进行, 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寻找自己作文中的错误并改正。具体方法探讨如下:

1. 自我纠正

这是学生最直观面对自己错误的一种评价方式。学生第一次写出初稿后, 老师可以ppt投影, 告诉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错误有哪些, 如结构错误, 语法错误, 拼写错误, 标点错误等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让他们反复阅读自己的作文, 根据老师所给错误类型, 去寻找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整个过程中, 学生可以自己查阅字典或参考书籍, 不明白的时候可以及时向老师提问, 老师穿越与整个教室, 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从旁指导, 但是只指导, 不代替学生去改正错误。通过这种方式, 充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体现了学生的个体主导性, 也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评价能力。

2. 交换互改

这是以自我纠正为基础的另一种评价方式, 这种方式会让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印象更深刻。学生通常不易发现自己所犯的错误, 但是却对别人的错误却很敏感, 哪怕是极为微小的不足。学生写完初稿后, 老师让学生交换初稿, 两人为一组, 花大约十分钟的时间, 用红色的笔将对方作文中的错误圈出来, 并改正。同样, 老师以ppt形式, 将错误种类呈现出来, 让学生参考。整个过程中, 学生可以互相探讨, 查阅字典或参考书。而老师, 巡视整个教室, 对学生的批改从旁指导, 及时帮助。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更培养了学生互相评价和互相欣赏的能力。

3. 小组互批

这种评价方式是以上面两种评价方式为基层的。学生完成初稿后, 老师将学生分成四人或五人一小组, 所有组员同时批改一位组员的初稿, 一起共同找出文中所犯的错误。寻找错误的过程中, 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 相应做出提问, 如“你的观点是什么?”“你觉得这个句子你这么写可行吗?”等等。整个过程中, 老师从旁指导, 及时回答学生问题, 鼓励学生多讨论, 商定修改意见, 让组员在批改的文章下面, 简略写上小组评语。这种小组合作方式, 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又体现了支持与尊重的原则。

4. 整体批改

学生完成初稿后, 挑选错误较多的一篇作文, 实物投影出来, 让全班集体批阅, 此种方式称为整体评价。让全班同学一起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文中错误, 并作出改正。相对应的, 再找一篇特别优秀的作文, 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然后两篇文章对比, 让学生总结, 自己平时比较容易犯的错误有哪些。这种方式不用让学生知道所展示的文章具体是谁的, 他们便不会有心理负担, 能更清楚地找出错误, 发现长处。

5. 二次批改

所有的以上四种作文评价方式, 改正错误方式, 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为中心, 其优点是: (1) 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 自我改正的能力; (2) 所有方式, 每个学生都全程参与, 主动、积极、愉快地完成所有任务; (3) 增加学生与学生的交流, 学生与老师的交流, 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也增进师生感情; (4) 切实, 优有效地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 也使得教学更有实际的效果。当然, 所有的四种方式, 老师必须有二次批改的过程。自我评价, 加上老师的二次批改, 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 在以后的写作中才会有的放矢, 切实有效地避免错误。这种以学生个体为中心的主动评价方式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们探讨与解决的能力, 教学效果远比老师自己批改所有作文要好的多。

三、错误中习得

汉德里克森曾得出结论:“假如外语学习者的错误妨碍了交流, 影响了学习的目的语, 而且这些错误经常出现的话, 改正错误确实会让学习者在语言的熟练程度上有所进步。” (TakaYoshi Maskino, 1993) (2) 。根据错误理论分析, 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可避免, 也并不可怕, 关键是要及时, 正确地面对及纠正。自古以来, 人类学习经验往往是从错误中习得, 然后再迈向更高的目标。我们要允许学生在作文中犯错误, 并帮助他们及时纠正。让他们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学习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好方法。但是针对一些典型错误, 或文化差异引起的错误, 老师需要加以课堂讲评, 及时纠正, 巩固。

四、文化差异的纠正

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学生在写作时很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 无意识地套用母语的惯性思维, 短语搭配, 句子结构, 词法和句法都容易犯错误。这类错误仅靠老师评价, 学生互评, 自我评价都无法立刻纠正。最佳的方法应该是提醒学生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以找到的资源, 来提高自己的外语学习能力。如, 多看英文原版电影, 英文原版小说, 英文报纸杂志等。通过这些方式, 能更多地了解到第二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知识, 从而缩小和母语之间文化背景的差距, 及时纠正自己写作中的错误。

五、让文章更有吸引力

在纠正错误的基础上, 还应该让文章更具吸引力。 (1) 巧用连接词过渡, 尤其是一些表示从属关系的连接词, 如who, which, that, because, since, although, after, as, before, when, whenever, if, unless, as if等, 不仅能够丰富句型, 而且还能够把思想表达得更清楚, 意义更连贯。 (2) 长短句交叉, 长句和短句各有其优点和缺点。长句, 因为使用的定语、状语较多, 限制了概念的外延, 增大了概念的内涵, 所以比较精确、严密, 但使用起来不够活泼简便。短句, 由于字数少, 直截了当, 一般比较简洁、明快有力, 但不利于表达复杂的语义内容。在具体语言活动中, 最好长短句交替使用。这既体现了节奏上的要求, 也是意义上的需要。 (3) 使用倒装句, 英语的基本句型是S+V+O, 如果偶尔打破常规, 改变某一成分的位置, 不仅可以丰富句型, 而且能强调、突出被倒装的部分, 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小结

以学生个体为中心, 引导学生自我思考, 自我评价, 自我改正是老师的职责。部分老师认为, 不给学生圈出并修改每处错误, 学生会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久而久之形成固定习惯错误。但是, 当我们放手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同时, 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不是孤立的, 有同学和老师的帮助, 是个完整的学习和评价, 改正过程。学生积极参与, 师生交流贯穿全过程。学生能从自我犯错, 自我改正中掌握语言学习的规律, 并且从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Henri Holec (1980:31) 也认为:“教学习者学, 也就是让他有能力来实施学习过程中的各个步骤, 是保证学得有效的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国难与教育[A].陶行知全集 (第3卷) [M].1991.501.

[2]Taka Yoshi, Makino.Learner self correction in EFL written composition.ELT Journal, 1993, (47) :337-341.

让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飞扬 篇16

【关键词】作文;引导;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而有创意的表达。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可见小学作文最要紧的是引导学生写他们自己的生活,我们必须摆脱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程式化、封闭化的教学模式,变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为充满生活之趣、人性之美的审美训练,变程式化教学为动态教学。也就是只有唤醒他们的表达欲望,放飞想象的翅膀,给予自由表达的空间,关怀学生的人性,尊重学生的文化个性,让学生享受作文,让美好人性在作文中流溢。我们就会看到一个美丽新奇、富有童真和灵性的世界。

一、以人为本,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讲真话,让他们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想法,尽管有时学生的想法是幼稚的,不成熟的,有时甚至是不对的。但老师也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去交流,去引导,而不是以老师的身份去评判。这样尊重主体实际的做法,既促进了学生说话的欲望,也激发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让他们把你认为是最后悔的事在小组交流。最后,每组请几名学生来汇报。学生通过老师的启发,几乎能想起后悔的事情,但是却不好意思表达,这时候,我并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借此机会回忆那些发生在童年的历历在目的事情,并把自己认为最后悔的一件事生动地叙述出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仿佛就发生在他们的身边。通过我这么一引导勾起了学生更多的回忆,学生争先恐后地站起来述说自己的后悔事,瞧,他们叙述地多么自然,感情流露得多么真实!这样的作文,学生还会无话可说吗?

二、关注学生生活,为作文积累素材

作文时有米可炊,就会减少写作时的惧怕心理。所以作文重点并不是讲授作文的写法,而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我认为,以往作文训练实际上老师已注意到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也多次强调学生观察生活,学生也知道观察生活的重要性,但仍对很多的生活现象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熟视无睹,追根求源,这与学生的经验有关。例如:习作“走进春天,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美好的春天。”面对这样一篇习作,如果仅仅让学生通过凭印象去写,肯定写不出好的文章,或是去抄写他人的优秀文章,不真实。如果我们能把这篇文章真正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回归到大自然中去写,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出来。例如: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把同学们带到美丽的公园中去感受春天,当学生来到野外,教学生用眼睛去看五颜六色的花,刚探出小脑袋的小草,刚长出嫩叶的树木;用耳朵去听小动物的叫声、欢笑声;用鼻子去闻芬芳的花香;用手去摸春天的“杰作”,最后再用心去感受春天的美好。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到春天很美,心中有许多赞美的语言想说给春天听,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的感受更贴近事物、贴近生活,情感流露得更真实、更自然,学生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还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手段,利用各种渠道,调查家乡小主人的身份,写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寄给当地的环保局长。通过与生活紧密联系,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学生写出的作文就更真实、自然。

三、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写出个性文章

作文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它使作者享有充分的自由权,这给了刚学习作文的孩子以足够的自信心,写作兴趣也因此被激发。

(一)珍视个人感受

作文讲究创造性和个性,束缚越多,捆绑越紧,学生的作文就会缺少灵气,看不出独特的感悟。只有放飞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自主作文,才会有作文的多姿多彩。比如前一段时间我们三明市开展“共创文明城”活动,全市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此项活动中,一股浓厚的“创优风”勃然兴起。我抓住这一契机,为孩子们搭建一座“我爱三明城”的宣传平台,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夸夸三明,宣传三明。没有了固定的模式,孩子们有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时间,课下他们准备的兴味盎然,课上他们表演得精彩纷呈。有的把目光放在旅游景点,以导游的身份带领游客们参观大金湖风景区;有的用自己美妙的歌声歌唱三明;还有的用手中的七彩笔绘制快速发展中的三明……看着孩子们洋溢在脸上的骄傲,欣赏着孩子们富有创意的作品,使我想起这样一句:只要给个性一片和谐的天空,就能创造一轮不落的太阳。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给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天空,让每个孩子都展开翅膀高飞。

(二)还给学生自主权,让学生自由表达

采用教材命题、教师命题和学生的自由命题“优化组合”即教师出宽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出题。如“一次成功 的……”让学生根据各自生活体验拟题。总之,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生命发展呼唤教育教学中的人性关怀。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卡尔·威特的教育》中一段话:“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心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

上一篇:四年级语文鄂教版复习下一篇:阳光下读书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