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就业竞争能力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提升就业竞争能力(通用9篇)

如何提升就业竞争能力 篇1

浅议如何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①

作者:沈学杰 潘日鸣 廖乐平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8期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就业竞争力的含义和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应具有的就业素质。分析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差,就业竞争力不强的原因。综合我校提升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c)-0183-01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日益增多,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人才培养方法的改进和提高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

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含义,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大学生所具有的某种素质能力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 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

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主要是体现在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不需要经过用人单位系统的培训,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可以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用人单位的需求和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素质的差距

用人单位和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素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首先是毕业生解决电子信息工程中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欠缺。

其次是毕业生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跟用人单位要求的有一定差距。现在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差,就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

3.1 教育实际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我国的教育一直是应试教育,单纯只看学习成绩。而评价教育是否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标准,就是要看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够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学校没有根据

社会的需求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从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快胜任企业的工作,这也是企业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原因。

3.2 学校教学实践环境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通高校也注重实践教学,也设置了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但是这都是在现有的硬件条件和教学培养条件下设立,大部分都是验证实验,并不是来自企业和市场的课题,不会遇到难点和问题,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赶时间通常不会留下什么深刻印象,更谈不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现在企业讲效益,一般不允许大学生实践时直接参与其生产、设计与科研活动,从而大学生在校期间很难有机会进入用人单位进行学习实践。企业、学校、学生处于脱节的状态,学生体会不到企业需要什么素质的人才。

3.3 学生学习方法与提升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相脱节

学生经过高考升入大学,产生了放松的思想状态,学习能动性下降。虽然大部分同学还是勤奋好学,但是很多学生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片面的追求社会活动和专业无关的实践能力;当不少学生知道专业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引导不够和企业的脱节,不知道自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满足企业的要求。提升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和措施

在当前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作为培养人才基地的高等院校,如何克服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提升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将有很重要的意义。

4.1 合理构建课程体系,重视教学内容改革,强调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做好专业技能模块细分工作,依据专业所需知识体系和教育教学规律修订、完善和规范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4.2 紧跟市场需求,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

(1)在探索、开放性实验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设计的能力。(3)增加设计性实验以取代原有的验证性实验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3 加强“实习”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通过参观访问形式提高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感性认识,形成对本专业的一种感性认识——对自己毕业后从事工作的初步认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不再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通过生产实习后,让学生完成一篇论文。

为保证学生正常实习,我院已与上海新建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杭州求是科教设备有限公司、杭州高联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扬中电子仪器厂,长沙汽车电器厂签长期实习合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应作为今后我们的工作重点。

4.4 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缩短用人单位需求与学生自身能力的差距,使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

(1)以教师科研项目、课题为平台,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2)让学生全程参与“产品”的研制,使学生实现了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3)在教师指导下组织申报各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通过申报项目,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

4.5 利用“挑战杯”和“电子竞赛”等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院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在学院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挑战杯”和“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等项目,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在省内外还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发明了专利,很多毕业生被国内外著名企业(公司)选中,并成为技术骨干。虽然参加比赛的人数是少数,但是,我们通过组织培训,扩大培训范围,培养更多的同学养成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主动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4.6 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量身打造专业人才

我校通过前期的调研、校企协商,准备和中山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达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后,学校负责挑选参与订单培养的学生,组织学生实施订单教学。“订单式教育”让企业聘到符合自己单位岗位要求的技术人才,学生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就业问题得到了保障。结语

这几年来,我院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提升毕业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更好利用“电子竞赛”和“挑战杯”这2个平台,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培养特色人才,缩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差距,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如何提升就业竞争能力 篇2

一、高职学生沟通能力现状与问题

作为一个学生工作管理者, 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到, 学生的沟通能力参差不齐, 少数沟通能力强的学生, 在校期间一般都是学生干部和积极活跃分子, 普遍都会得到教师的喜欢, 就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环境, 并与他人愉快共事及合作, 事业发展前景较好;而沟通能力差的学生较难融入同事朋友圈, 在工作上也难以获得他人认可, 事业发展止步不前。在高职学生中, 后者所占比重较大, 现今高职学生的沟通能力薄弱, 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 沟通观念存在偏差

在一个班集体中, 总有同学经常独来独往, 不参与任何班级活动, 在开班级会议时, 也有部分学生选择后面的位置, 或一个人坐在角落。有些学生是因为胆小不敢与别人沟通, 有些是因为在人际交往中受到了伤害, 内心拒绝再次交往与沟通, 还有一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事情, 沟通观念淡薄, 然而这样发展下去, 更不利于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二) 缺乏沟通技巧

在高职学生群体中, 也存在部分学生愿意并渴望与人沟通, 但效果却往往事倍功半, 这其中也有多方面的原因, 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 比较自私, 不懂换位思考。其次是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大大减少了当面沟通的机会。再次就是在初高中阶段, 父母及学校的教育都单一地以提高学习成绩为目标, 忽略了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学生沟通能力提升途径与方法

对高职学生来讲, 学历已成为他们的就业瓶颈, 如果再不提高沟通能力, 那职业生涯便会大大受阻, 高校及学生个人必须要未雨绸缪, 补好这一课, 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探索增强高职学生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 学生个人方面

1. 端正沟通观念, 强化沟通意识。

学生个人需要正确看待沟通能力的缺失, 增强沟通自信, 并要意识到有效沟通不仅有助于自身提升就业竞争力, 还可以帮助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快乐向上的心态。高职学生必须增强主动沟通意识, 不能一味地“宅”在寝室或图书馆里, 要广泛地接触他人, 拓展自己的朋友圈, 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在沟通方面的能力。

2.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增加实战机会。

认识沟通的重要性, 端正态度, 依靠大量的实战来积累经验。企业在招聘时, 往往青睐有实习或兼职工作经历的大学生, 所以大学生需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积累面试技巧和经验, 锻炼自我的沟通能力。

(二) 高校方面

1. 开设以就业为导向的沟通能力提升课程。

高职院校首先要认识到沟通能力在学生人生成长和就业择业中的关键作用, 把以就业为导向的沟通交际能力相关的课程或专家讲座列入教学计划, 将其与专业课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开发培养学生这种宝贵的能力。

2. 深化校企合作。

现在高职院校基本都有与其合作的企业, 但还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上, 只是安排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参与实践, 建议可以在大一、大二学生的培养方案中也安排短期的实习, 学生可以感受职场氛围, 学会与人合作, 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增强就业能力。

3. 善用校园文化, 营造沟通氛围。

科学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可以利用学校的文化长廊等, 传授沟通的技能技巧, 通过举办比如“诵读大赛”“辩论赛”等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搭建沟通平台, 提升沟通能力。

(三) 辅导员及专业教师方面

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便是辅导员与科任教师,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辅导员可以利用主题班会或团组织生活, 安排能提升沟通能力之类的活动, 专业教师可以在教学中, 采取能增加沟通机会的方式, 鼓励学生参与团队讨论, 提高学生与其他成员的沟通能力和演讲能力。

三、结语

高职学生的沟通能力对于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而沟通能力的培养是个系统化的综合工程, 学生自身要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握、利用各种机会锻炼自己, 高校与教师也必须重视沟通教育, 利用课程传授与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沟通平台,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摘要:由于学历等“硬实力”限制, 高职学生相比本科生、研究生而言, 就业更加艰难。于是, 打造较强的“软实力”成为高职学生脱颖而出的一个突破口, 而沟通能力便是“软实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一个人职涯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 基于此, 在分析现高职学生的沟通能力现状及原因基础上, 探索增强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沟通能力,校园文化,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湘桃.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 2009.

[2]黄敬宝.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91.

如何提升就业竞争能力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竞争能力提升

随着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客观认识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正确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认真研究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和问题,积极探索扩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途径和方法,将有利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就业竞争能力问题是21世纪开始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所谓就业竞争能力,是指个体所具有的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必须通过教育和培训成本的投人才能形成。就业竞争能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形成。在学生个人层面,就业竞争能力作为一种职业生涯发展工具,是职业成功的关键。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果,给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一定机遇。但由于各种原因,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仍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是:近年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低迷;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识和观念不切实际,眼高手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世俗观念影响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有工作经验和本科以上学历是很多单位的门槛,存在“人才高消费”的倾向,片面追求高学历,中专生可以做的宁要专科生,专科生可以做的宁要本科生,本科生可以做的要觅研究生。

(二)存在的问题

1.就业观念需要更新。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已经到来,很多毕业生在观念上还没有转变过来,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对于工作的期望值过高,部分大学生及其家长错误的就业观念,把目光集中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单位,片面地追求优越的生活条件、较高的工资收入、较好的社会福利,很多毕业生期待到党政机关工作,或者追求“精英岗位”,无视“大众化岗位”等。对于中西部城市,中小私营企业,毕业生却不太愿意去,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另外一部分毕业生宁可在家啃老,也不愿意从事条件不符合自己理想的工作,毕业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2.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够。虽然经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活,大学生自身尚存在一定差距,知识面过窄、实践能力差,依赖性强,创造力弱,综合素质有下降的趋势。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有些大学生综合素质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承受不起挫折和失败;有些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知识,应变能力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这就使得在就业过程中失去了许多良好的机遇。

3.就业指导力度和效度有待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效用,主要体现在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第一是职业指导需要主动与社会、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第二是在职业道德的教育方面,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创业意识,需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能力测评等方面的工作,另外,需要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參差不齐,提供更好的职业指导。

三、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对策

(一)引导学生积极转变观念

要提升就业竞争力,解决就业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转变就业观念。学校的责任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适应“动态”就业,使学生认识到这种就业形式既有利于人员的合理流动,有利于个人的自我选择,自我调整。在就业思路和视野上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正在被打破,“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受。

(二)强化职业技能,实行“多证书”教育

高职院校为了使学生掌握一技多能,必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重点抓学生初级专业技术证书的通过率,提高职业素质,并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将训练范围拓宽以适应广泛就业和再次就业的需要,增加选修课程。为提高岗位能力、综合素质,学校要努力实现“多证”的目标,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

(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应该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比如担任学生干部,或者参加社团组织,通过组织学生各项活动,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等。另外,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或者结合所学专业,抓住学习与实践的契合点,借此了解社会,增长见识。这样将来一旦走上社会,不至于对社会现实毫不了解,又能将某些能力运用自如,从而提高自己求职的竞争力。

(四)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必须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从进入学校就开始关注就业前景。就业指导除课堂讲授外,还应邀请校内外的专家、企业家、有成就的校友等知名人士举办专题讲座,为学生剖析就业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应注重将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实践性人才,作为学校师资的重要来源。同时,就业指导要从学生的一生来规划,学校要有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就业市场的变化,学校应及早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生涯发展的理论教育,学生应该提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从而更加理性地择业,努力认真地去工作。

(五)有效开展创业教育

创业作为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方式,在各个学校被广泛宣传,并逐渐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或者就业指导的范畴,广泛对学生开展创业方面的教育。教师是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体力量,创业教育教师的素质、能力、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学生的创业实践,要尽量丰富创业教育方面的教师来源。创业教育也应“因材施教”,在做好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遍意义上的创业教育的同时,学校有必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实际需求做好相应的创业教育,从而真正有利于这部分学生毕业后走上创业的道路。

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只要高职院校着眼于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在劳动就业市场上,必将占据一定的竞争优势。面对激烈竞争,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更要未雨绸缪,找到适合自己的“充电”方式,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竞争能力,再利用这些优势拓展自己的就业门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是不难的。

参考文献:

[1]陆晓莉.高职高专药学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7).

[2]任争恒.创新大学生就业观念 促进大学生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8).

[3]柯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4]王育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与出路探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9).

[5]龙艳.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5)

本文是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勇(1979—),男,浙江绍兴人,讲师、经济师、职业指导师,管理学硕士。作者感谢审稿人的评论意见和宝贵建议,文责自负。

如何提升就业竞争能力 篇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潜伏着一定的危机。如何应对挑战,适应形势发展,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是关键。

1.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清晰的成才目标

在进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就要有自己努力的方向,知道自己今后想从事哪一行业,到什么类型单位工作最理想。根据这样的定位,才可以作充分的准备,千万不能到了要离开学校的时候,才抱怨大学四年白白浪费了。

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四年中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大一,重点是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发现个人潜力。大二,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为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职业目标,特别是要考虑清楚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大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比如模拟面试,制作 简历 等;了解社会需求情况,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大四,对于大部分选择就业的学生而言,就是要 总结 过去的学生生活,完善求职材料,了解就业政策、就业程序,参加毕业实习,报考国家公务员以及参加各种招聘会等等;对于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而言,就是要积极备考,如研究生入学 考试、出国留学考试等等。当然,也需要做好必要的就业准备,以应不测。

无论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同样都还有一个职业生涯再规划的问题。比如就业,到单位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要有很清晰的规划,对未来充满理想。结合社会实际,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从而可以激发我们自身内部的动力,促使我们有针对性地不断地完善自己。

2.掌握法学的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

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 3.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4.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

5.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3.通过辅修第二专业来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

利用双休日上课,公共课免修,如果顺利通过相关考试,毕业时可以拿双证。在本校可以建议选修会计专业,会计专业和法律的专业的结合,以后可以选择会计师和审计师方向,不但扩大了知识面也扩大了就业范围,何乐而不为呢?

4.参加相关职业资格培训并通过认证

作为完善就业市场机制的重要手段,职业资格证书已开始在劳动力市场中发挥“就业通行证”的作用,职业资格证书已经被视为大学毕业证书之后的第二块“敲门砖”。法学专业的同志们,建议参加这些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1四六级英语2计算机二级3驾照4会计从业资格证5证券从业资格证等 当然最重要的是毕业后的司法考试。

5.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更早了解社会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由于用人单位普遍看重实践经历工作经验,所以缺乏工作经验是高校毕业生相对于社会求职者最大的劣势。因此,我们从进入学校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社会实习等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我们把知识从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途径。

6.进行正确的自我价值评估,端正求职心态

在求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挫折和打击,但切忌悲观失望一蹶不振,人人都应该从失败中积累经验教训激励自我。颓废的因素会打击人的积极性,混淆人的判断,使人丧失斗志,阻碍其积极前进的道路。在任何情况下,求职者都应该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在求职过程中,我们要能正确地给自己定位,估计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将自身优势与职业信息、市场环境有效结合,从而对自己的职业取向作出正确的自我判断,最后做到既符合自己的特点或兴趣爱好,又满足社会的需要

提升师范生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篇5

提升师范生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使师范生垄断基础教育市场的局面被彻底打破,提升师范生的在教育行业的就业竞争力成为师范院校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本研究在处于基础教育一线的中小学教师中展开调查,在其对师范毕业生应有素质期望的基础上提出师范院校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作 者:安晓斌 董文  作者单位:淮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安徽,淮南,232038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5 关键词:师范生   素质   就业   竞争力  

如何提升就业竞争能力 篇6

由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分析其主要原因,存在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和多数毕业生实践能力弱等原因。针对以上原因提出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建议:明确就业目标及方向和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提倡学以致用,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部分学生一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专业人士认为主要是高等院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而就业需求增长速度过小引发这样的后果。2007~2009连续三年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中,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率也迅速下降,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排名第2[1]。此种现象是否纯粹属于该专业毕业生过剩和就业需求不足产生矛盾的必然结果?经过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例如,智联、中华英才网等知名招聘网站,网络工程师等IT相关职位常年处于招聘热门职位前列,每一天发布的招聘信息竟达到万余条[2]。是什么原因造成毕业生就不了业、而用人单位也招不到人才?1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竞争力弱的原因探析

就当前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现状及学生就业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就业竞争力弱且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难,而用人单位招不到所需求人才;其次,各种计算机职业培训学校招生和就业十分火爆;第三,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呈上升趋势,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呈现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众说纷纭,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作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1.1 教学内容陈旧,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计算机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在强化专业基础的同时,还应结合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传授新知识和前沿技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且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当前主流计算机培训学校每18个月左右教材进行一次动态更新,教学过程融入主流的技术和产品,使学员掌握最新的技术;师资通常拥有5~6年的实战经验,多数担任过研发一线的项目经理。然而据了解,为数不少的高校还在使用5年前出版的教材,有些课程甚至还基于Windows 95/98平台进行授课,教材更新慢,新知识、新技术很难快速进入课堂。同样,高校里为数不少的计算机老师多年来工作仅限于课堂教学,没有更多的实战经验, 由此师资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跟紧计算机科学前沿的发展, 也是计算机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主要因素[2]。

1.2 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弱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高校的扩招使得进入高校的门槛逐级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有下降的趋势,使得多数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由于教学资源配置跟不上扩招的速度,师资、实验和实践条件不能充分满足教学需求,加之师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不够、实践环节的考核的复杂性和难操作性等众多原因,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差。这也是很多用人单位不想招应届毕业生的主要原因。正如摩根资本与投资集团公司中国总裁刘建华曾说过:“我们不会轻易去用毕业生,因为招聘应届毕业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成本去培养。应届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很差,比如,像一些基本的办公技能,传真机、打印机的使用,都得手把手的去教。”[3]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要提升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作者多年主管毕业生实习工作和就业指导,结合在用人单位的反馈和,就学校和毕业生力所能及的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2.1 及早进行专业和就业指导、明确就业目标和方向,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在本科学生大一入学就建议开始专业指导和就业指导,通过课程和讲座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介绍专业知识体系、主要就业方向及所需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在大学一年级起就了解计算机专业的知识体系、主要课程、就业方向及相应的专业素养,有利于他们在夯实基础知识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进入大学三年级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就业倾向等引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如程序开发、网络工程、嵌入式系统等),并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指导学生进行课程选修,同时在毕业设计选题和毕业实习等主要实践环节也要依据学生的专业方向进行,从而构建合理的专业知识体系。

2.2 优化课程结构、提倡学以致用

学校应结合计算机学科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要求,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延续性和先进性,定期修订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同时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紧跟专业发展的方向,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知识。同时在主干课程和专业方向课中紧跟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社会需求,采用主流技术、方法和平台进行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在今后职业生涯中发挥作用,做到学以致用。

2.3 加强实践和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和实践教学是计算机专业教育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本环节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决定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也是用人单位对应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作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教学内容,增加课程设计和综合设计内容,做到难易适中且实验任务不能过重,如果多数学生无法正常完成的实验就没有开设的价值。第二,加强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指导、管理和考核工作,重实绩和实效,通过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也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业绩。第三,建立、健全实验教学的考核体系,由于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有效的考核方式将极大督促学生动手提高操作能力。第四,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和项目开发活动,提高科研和项目开发水平,同时也尽早了解社会需求。

2.4 认识不足、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当然,计算机专业学生也需要看清就业形势,认识自身不足,有意培养自身道德修养、语言与书面表达能力、组织与社会活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诚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能吃苦精神,加强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比赛活动,参加与专业及专业方向相关的主要认证考试(如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各种厂家或专业的认证考试)。结语

如何提升就业竞争能力 篇7

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 企业竞争程度的加剧, 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 不少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 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 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企业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 同等条件下, 往往优先考虑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国际劳工组织 (LO) 对“就业竞争力”的表述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 (李璞, 2012:122) 国内专家认为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初次进入就业市场, 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和素质, 从而更有效更有优势地提供智力和服务。

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一些文献研究了就业市场的有效性、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课程设置的指向性等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另外, 还有些研究侧重于探讨大学生的个体特征, 诸如职业成熟度、可用性能力和择业取向、求职心态、学习成绩和能力素质、大学生的就业成本、拥有的社会资本等对就业竞争力的影响。这些定性理论分析为就业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理论基础, 但是关于在校学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同样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将针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 拟尝试研究院校活动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有哪些作用和影响。

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各大高校均设置了英语专业, 并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1999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 英语专业已成为各大高校炙手可热的专业, 各独立学院也均设置了英语专业。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在4年的学习之后, 根据其努力程度及掌握的专业技能等方面因素不同, 主要有以下不同选择:考研, 出国, 考公务员, 大学英语教师或教辅人员, 高中或职高英语老师, 初中英语老师, 幼儿园、小学英语老师, 对外汉语教师, 培训机构英语教师或行政工作人员, 银行、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等机构从业人员, 外贸公司、翻译公司、旅游公司 (涉外旅游) 员工, 国企等较稳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然而, 在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新形势下, 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变化, 数量的增多导致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我国本科英语专业教学显现出一些与时代要求不太适应的地方, 曾经热门的英语专业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中遭遇尴尬已是不争的事实, 特别是在独立学院, 由于本身在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等方面与公办高校存在一定差距, 其英语专业毕业生遭遇到了强烈的就业寒流。笔者对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12届英语专业毕业生开展的一项调查问卷显示, 对于“您毕业于独立学院这一事实, 是否在就业中对您的择业、竞业、就业产生了一些影响?”这一问题, 17%的学生选择了“是”, 21%的学生选择了“否”, 62%选择了“有一点”。可见,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劣势和挑战。“相对于普通公办高校的毕业生, 独立学院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复杂性, 如:用人单位和社会对独立学院的毕业生认可率偏低, 毕业生存在就业主动性差和就业期望值较高的求职心理误区, 专业和生源地的过于集中加剧了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等问题。” (浦榕, 2007:202) 独立学院学生若在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适应能力、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加强锻炼, 则将弥补毕业学校知名度不高的劣势。

三、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综合实力方面的要求

通过浏览各大招聘网站上的信息以及对招聘会现场某些单位的采访, 我们发现, 目前企业需求的英语专业人才是: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娴熟的英语听、说、写、译能力, 能用英语从事基本的外事操作、对外交流、商务谈判、资料翻译等工作;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澳大利亚埃利雅德博士提出, 未来的人才应掌握三本“国际护照”, 一本是学术性的, 即文化科学知识;一本是职业性的, 即职业技术知识;一本是素质性的, 即事业心和开拓能力。 (浦榕, 2007:204) 总而言之, 毕业生如果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的国际视野, 将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另外, 学校的品牌是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外在条件, 某些用人单位倾向于重点或名牌大学的学生, 有的甚至明确指定院校, 或者规定985院校或211院校的学生。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在择业就业时, 由于学校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并不是很占优势, 往往被认为社会竞争力不强, 综合能力欠缺等, 所以经常会遇到一些挫折。因此,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主动通过提升知识结构、心理素质、表达能力、翻译能力、气质修养以及应试技巧等方面的技能, 实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从而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大学生要注重拓展综合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当今时代的需求, 要一专多能, 尤其是大学生的非专业素质的提高, 包括个人的表达、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对就业及工作都有益处。学生要积极锻炼培养自己的能力,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 使能力发展最大化, 全面发展, 提升综合素质。只有大学生提升了综合素质, 才能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 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有长足的发展。同时大学生要增强事业心、进取心和竞争意识, 做好应战工作的心理准备, 提高就业心理素质。 (李芸, 2011:239)

四、英语专业学生参加院校活动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关系

笔者通过对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12届英语专业毕业生通开展的问卷调查了解到,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主要参加的活动有:社团活动、学生会组织活动、团委组织活动以及其他院校活动。具体有“十佳歌手大赛”、“英语短剧大赛”、“心理短剧大赛”、“主持人大赛”、“辩论赛”、“演讲比赛”、“舞蹈大赛”, “宿舍文化节”, “职业规划大赛”等。作为这些活动的参赛者, 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都得到了一定提高。而作为这些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们可以在活动的4个阶段即:宣传、组织、准备、反馈中通过学习、锻炼, 优化能力结构, 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促进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在未来的求职市场上战胜竞争者, 找到适合自己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至于参加的院校活动是否会影响学习成绩这一问题, 87%的同学表示影响不大, 关键看自己怎么协调学习和活动的关系。由此可见, 如何权衡处理好院校活动与专业学习间的关系是将参加各类活动经历转化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关键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高校有义务采取措施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具体有: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 加强对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引导学生参加院校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 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鼓励学生合理设计职业生涯, 把握机遇找到合适岗位, 科学定位、合理就业, 发挥潜能, 实现人生价值。高校应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 举办丰富多彩的与提升就业文化相关的学生活动, 如:职业规划大赛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团学组织, 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让大学生在实践与服务中增长才干。从而构建良好的校园就业文化, 熏陶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五、结论

本文将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这一群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把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与院校组织的学生活动结合起来, 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文章基于一定的理论探讨,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 分析学生活动与就业竞争力培养方面的关系, 为提高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一定的参考。辅导员、班干部、学生党员应鼓励班级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 倡导科学、文明、勤奋、创新的校风, 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使学生内化为自觉行动, 实事求是, 勇于创新, 敢于实践, 培养社交能力, 储备就业资源, 形成用人单位需要的技能和良好的就业心态, 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追寻人生价值, 做好职业规划, 破解就业难题, 实现能力发展最大化, 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摘要:本文通过理论分析、问卷调查、对比研究等方式, 探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在院、校活动中如何获得更有效的实践经验和就业竞争能力。通过调查分析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活动参加情况与就业竞争力提升方面的关系, 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整体素质提升, 以及就业竞争力的增强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竞争力,院校活动

参考文献

[1]、李璞, 杨德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竞争力的培养体系研究》,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年3月第12卷第2期, 122-125。

[2]、李芸:《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途径》, 《科教导刊》, 2011年12月 (上) , 231、239。

如何提升就业竞争能力 篇8

工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培养途径一、前言

所谓提升应用型工科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就是提升大学毕业生的个人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个人能力也称为软实力,是外在表现和内在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学校、学院和班级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为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搭建平台。专业技术能力也称为硬实力,首先是应用型大学毕业生要对所学专业技术熟练掌握,其次是对所学专业和该专业相关新技术要有所了解和理解,善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二、应用型工科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起,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从第一批扩招大学生进入社会开始,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开始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是我国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再加上往年未就业和跳槽的学生,就业形势令人担忧。

应用型工科类本科院校办学重在“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其相对于研究型本科学生而言,优势在于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强。然而由于校内实训平台的有限限制了学生更多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机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薄弱,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同时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也同样抑制了学生的发展。此外,专业培养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进而大量的毕业生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不能满足企业岗位的新需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应用型工科毕业生而言,不但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还需要有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因此就业压力更加加剧。然而,学生层面暂时还不能完全适应科技发展的步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部分学生缺乏创新实践精神,一直局限于书本和课堂,对知识的掌握局限于理论;部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不足,难以符合社会企业的要求;部分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择业过程中发那个不下身段,不愿意到基层或一线锻炼和工作。部分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或者自我定位不准确,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如何提升,长期规划是什么等。

三、提升应用型工科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提升应用型工科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应注重其本身显著的特点:实践操作能力是就业竞争力的主体;专业技术是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勇于开拓创新是就业竞争力的灵魂;个人能力是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微调或改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就业渠道,寻求就业机会,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树立市场风向标意识,培养快速适应型人才

21世纪是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新技术日新月异,推陈出新,因此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培养学生快速适应新技术的能力。一是每年定期开展“企业座谈会”,并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样一方面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一方面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行业最新动态,同时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和即将需要什么,方便高校根据企业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二是培养学生适应新技术的能力。首先在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时刻提醒学生要树立勇于探索的精神,在专业学习中遇到难点时不能退缩,而是要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其次要将书本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思想转变为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办学思想。以体验式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是加強实践平台建设,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2.树立以学生为本意识,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

一方面,学生是学校存在的基础,高校要转变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发展、如何引导等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高校要提升管理部门服务意识水平,增强教师和学生管理者的主动教育意识,转变之前教师只教学,辅导员只管自己学生,管理者见而不管的局面,动员学校全体人员加入到育人行列,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紧扣中央16号文件,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高校除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外,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是以学生素质拓展为契机,积极参与学科学术活动、文体活动、职业技能、社会实践等,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工程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等。二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首先重建大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将学科竞赛、发明制作、论文著作等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放大其比重。其次建立班级学业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导师,为学生解答专业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研究。三是搭建二级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由专业老师进行引导,开展院级和校级相结合的科技竞赛、专业知识竞赛等,同时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各项竞赛,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3.树立就业竞争意识,培养规划型本科毕业生

首先,加快传统型就业观向新型就业观的转变,树立应用型人才就业指导从大学生第一天进校开始的就业指导思想课开始,时刻具有就业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一重引导,大二重规划,大三重准备,大四重实战,其中规划和调整规划贯彻大学整个阶段。其次,加快传统面试观向新型面试观的转变,培养学生的面试应变能力。大学生就业面试不能依然局限于你问我答这种面试方式之中,针对现如今面试中常出现的面试形式,其中较难的有“无领导小组讨论”“管理游戏”“角色扮演”等,面试者通过人人平等的团队游戏,观察各应试者的发言次数的多少、是否善于提出新的见解和方案、是否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是否能将大家的意见引向一致等。因此,在大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要注重其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应变能力、概括和归纳总结不同意见等等能力,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阅读百科、拓展知识的能力。第三,是激发应用型工科类学生的自主创业兴趣,学校层面成立创业社团,招募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一是创业教育,主要是系统的创业培训,包括创业意识、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以及普及相关创业法律法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等。此外积极开展创业模拟实训,在学生社区开辟创业实践基地。二是创业引导,主要聘请成功校友、创业典型、企业精英来校担任创业指导教师,利用他们的创业经验、业务知识辅助学生创业就业,指导和协助毕业生完成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

[1]邹积英,杨树成.关于提升工科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447):68-69.

[2]王达.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出路对策[J].经济师,2011,(8):87-88.

提升办园品质增强竞争能力 篇9

规范就是竞争力

顾:夏主任,金苹果学前教育集团经历了十一年风雨历程,从26名孩子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名孩子,从一所幼儿园发展到现在的12家全资园,并在国内拥有多家加盟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金苹果”的制胜法宝是什么?

夏:我想可以用“以规范管理提升办园品质,规范就是竞争力”来概括。

顾:能具体说说吗?

夏:,金苹果率先在国内的幼教行业中通过了国际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具体而言,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协调性文件等。

金苹果学前教育集团及下属各部门、各幼稚园都必须在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和质量记录。简单举个例子,幼稚园的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在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总的指导下,在作业指导书这一层就有《文件和质量管理规范》,在质量记录这一层就有《文件、资料发放登记表》《受控文件、资料分类目录》《文件资料、借阅、查询登记表》《质量体系文件修改申请表》《文件和资料销毁登记表》《收文登记表》《图书、杂志、音像资料借阅登记表》《文件资料归档登记表》《文件审核会签表》等。

该体系所规定的内容就是我们工作的规范、标准,它使得我们的工作可以控制、有参照的模板。近年来,随着教育市场竞争的加剧,我们更深深体会到“管理就是效益”“规范就是竞争力”的现实意义。

以规范平衡规模与品质

顾:民办幼儿园在实际动作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也出现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上速度、上规模,重经营轻管理、重结果轻过程、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等不良倾向,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规模与品质”的关系的,金苹果又是如何做的?

夏:做大做强是每个企业的发展梦想,但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以为上了规模就等于做“强”了。我们知道规模只是表面的、形式上的“大”,真正的“大”需要“强”来支撑。那么什么东西能使企业真正地强起来呢?品质和核心竞争力首当其冲。

我们认为,大与强没有绝对的正相关,但是一个过小的企业不可能谈得上“做强”,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它才可能集中优势(如资金、人员号召力)为做强做准备。十年来,我们在不断扩大规模,但我们也在严格控制品质,不断完善各类评估体系、突出专业化水平和核心特长。一个最有力的证明就是:全国各地慕名加盟的不计其数,但是根据《加盟园评估体系》的要求,他们的办学目的、理念以及办学条件不符合金苹果品质的要求,我们拒绝了。同时,根据“金苹果”的战略规划,我们又在积极争取到一些地区和城市的办园机会。十年来,我们也没有盲目走多元化的道路,以避免分化自己的优势资源。我们信奉“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当然,在发展中,我们非常关注策略加盟,即把其他行业的成功之处、规范之处延伸、借鉴到本领域。如从食品供应系统,我们可以借鉴最优质的商家动作模式;在内部管理上,我们可以向世界500强企业学习。学会学习才能使我们的企业不必永远从零开始,而能够始终站在更高的平台发展。

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我们不能因片面追求扩大而牺牲了孩子宝贵的童年幸福。“金苹果”给孩子的是幸福的教育,而不是让他们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验品。“规模与品质并重”的经营理念使民办教育在规范中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以规范平衡发展战略与战术

顾:民办幼儿园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这种竞争涉及到民办教育发展的战略与战术问题。对此,您有何思考?

夏:目前,金苹果总体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做中国学前教育第一品牌,具体战术是坚持品牌一体化,坚持“五个一”标准,即一个机构、一个战略目标、一种企业文化、一套管理体制、一个行为标准,继续以全资园为主,加盟园为辅,在核心产业(幼稚园)下,逐步链接相关产业。在战略与战术双向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以“五个一”标准来平衡每一个单位、部门、幼稚园,使相关部门和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真正形成持续协调发展的竞争力。

以规范确立信誉和特色

顾:民办幼儿园要具有持久的竞争力,信誉和特色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金苹果是如何来打造自身的信誉和特色的呢?

夏:“金苹果”以“不惜一切代价”的态度来建立信誉。“金苹果”打造自己的信誉,有许多细节是值得关注的,简单说来就是“有信誉的机构,用有信誉的人做有信誉的事”。举几个例子:金苹果在挑选管理人员时,考核的其中一项就是“背景调查”。关注该管理者在过去工作岗位中是否有信誉,是否负责任。金苹果的价值观和理念也充分体现了“信誉”。我们的质量目标明确提出“合同履行率100%”,凡金苹果对外承诺了的东西,我们只能做得更多。我们相信只有个人和企业都有了信誉,我们才能获得别人认可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誉。

金苹果的特色是动态的变化的过程。之所以动态,因为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在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金苹果的特色将永远围绕中国的国情、让儿童终身受益、符合市场需求这三大主题。为此,金苹果有这样一种工作制度:高层领导定期谈论核心竞争力、定期举行高层领导研讨会以及多形式的市场调查,以此了解国际国内、本地幼教行业以内和以外的发展动态、趋势,从而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与战术。

各家民办教育机构要提供与同业相同或类似的产品或服务并不难,难的是输出的`产品(暂且称“毕业学生的素质水平”为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比的是谁做得最规范、谁做得最到位,也最终体现在民办教育经营过程的整体控制力上,即以规范确立民办教育的竞争优势,确立千金难求的民办教育信誉,这是民办教育生存的根本。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民办教育要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竞争策略、差别化服务以及具体的动作规程,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但最终还是以规范保证自身的特色,达到同业的先进水平,进而形成强势的、持久的竞争力。金苹果正是在这种规范中动作的。

让“规范”成为员工的信条

顾: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人来推动的,所以规范管理的主角仍然是人,那么如何让“规范”成为每一位员工的信条呢?

夏:“金苹果”指导员工行为的有《员工手册》、各岗位的《工作手册》;不仅有要求,还有检查、监督;不仅有惩罚,更有奖励。根据现实发展的需要,我们还要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制度、理念、业务技能等),并用《金苹果继续教育手册》进行记录。员工在整个有计划、有准备的工作中,逐渐实现了自我控制与约束,“规范”在他们的心目中已经扎根。

但是,我们要指出的是教育的规范不像工厂的规范可以准确量化到分秒、毫厘。教育的规范应该更具创造性、变化性。我们的原则是“有规范的依规范,无规范的提出规范,规范不合理的改正规范”。为此,“金苹果”特别设置了“合理化建议奖”,奖励那些真正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的员工。同时,我们还有一个观点想表达:在金苹果,规范不是对员工的约束,而是一个向上发展的平台。在规范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职业竞争力和创造的活力。

深化“规范也是竞争力”的理念

顾:民办教育事业健康稳步的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上一篇:小学语文拼音试卷下一篇:《三字经》教学设计与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