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寂寞高二优秀作文

2024-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星星的寂寞高二优秀作文(精选5篇)

星星的寂寞高二优秀作文 篇1

那颗星星在那样无边无垠而又漆黑的夜空中,是不是一样很寂寞?没有人陪着它,月亮也在悄悄远离……

习惯了每个晚上抬头望望天空,习惯了和星星一样的寂寞,习惯了像星星那样的孤单,尽管多么希望有一个人可以听我诉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已不再害怕那样寂寞的夜晚;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会了在每个寂寞的夜晚用键盘敲击出一连串感伤的文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习惯了用“习惯”诠释一切,尽管自己根本就还没有习惯……

一直没有忘记这个世界曾经有个谁,一直都没有忘记远在天国有个谁,如果真有天堂,那么亲爱的你会是最美丽、最可爱的天使!如果真有天堂,会有另一个美丽的天使替我们大家好好爱你……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身边最亲的人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个人会在另一个世界,化为星星永远远守护在亲人的身边。那颗闪闪发亮的`寂寞的星星,是你吗?我想伸手摘下,把它捧在我的手心,给你温暖,让你不再寂寞,可是,我一伸手,触摸不到……

我们本该手牵着手互相搀扶着站起,我们本该手牵手学着一步两步走,我们本该手拉手一起走进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然而,这本该属于我们的19个春秋,我却一个人孤单地走过……谁也不会懂我内心的复杂,谁也不会懂我竟如此想念,尽管我们中的一个已经离开,但那些心有灵犀似乎仍在,双胞胎间本该有的一切似乎都依然存在,只不过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如果可以回到当时,我可以选择不离不弃吗?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可以选择永不分离吗?一切,都好不真实呵……

星星的寂寞高二优秀作文 篇2

宋朝著名大学者朱熹在他的《观书有感》中这样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单就题目而言, 诗人当时所谓的“源头活水”指的就是包罗万象的书本知识。古人的“以书观天下, 以书明理”的做法, 充分说明了朱熹在创作方面是一个有心人, 正是诗人不断汲取书本这一源头活水, 才成就了引领一代学术风骚的理学大师。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我们现在应该观的不仅是书本, 更是“生活“这本大书, 只有生活才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可是在写作教学中, 小学生的这“半亩方塘”是寂寞的, 是未开垦的沃土, 所以学生存在作文疲劳、作文厌倦是必然的。

那么,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达到朱老前辈所说的“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如许清渠”,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做学生寂寞心田的开垦守望者, 让美丽之花灼灼开放, 引导学生习作时做“四有之人”, 即有心之人、有话之人、有情之人、有法之人。

一、要做有心之人

有心之人即引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很多学生在动笔时苦于无物可写, 面对这一状况, 教师也是爱莫能助, 这样势必导致作文的窘境之一:学生言之无物。与其抱怨学生作文枯燥乏味, 不如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 学生写不出来, 就说明我们教师没有很好地引导他们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 没有学会搜集生活素材。大千世界, 无奇不有, 嘤嘤虫语、啾啾鸟鸣、繁花春水、市井百态, 所有自然界中的缤纷万象, 皆可做文章素材, 关键问题是要有心观察。因此, 教师要带领学生去抓住我们身边触目可及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 用“心”捕捉生活中俯首皆是的自然界的新象, 去感受身边万物的变化。如把这些作为作文的对象, 那么, 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下笔自有言。

二、要做有话之人

有话之人即学生通过语言把观察到的物象真实地再现。这也是新课标对小学生作文的培养目标之一。但是现在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写作之前对自己捕捉到的、观察到的事物说不出来、不敢说, 这样导致作文窘境之二:静语无言。学生不想说、或者不说真话, 其实, 不是学生没有说的, 而是我们把学生限制得太死, 以成人的眼光要求学生, 对学生期望过高, 无形中拒学生之言于千里之外。小学生毕竟是涉世未深的孩童,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这个年龄独特的心理感受, 言为心声, 孩子们想说的、能说出来的, 可能与我们大人对世界的审视相差甚远, 但这就是孩子眼中的世界。如果按成人的想法去要求小学生, 就是扼杀孩子的心理感受, 违背了以人为本这个教学理念。作为教师, 应引导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最感兴趣的事物无拘无束地表达给所有乐意倾听的人, 与他们分享其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想说、敢说。

三、要做有情之人

有情之人就是要学生把自己最想说的、最感兴趣的的东西与大家分享。学生在述说时, 对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滔滔不绝, 说起自己不喜欢的、讨厌的事物不满之情则溢于言表, 这说明他对事物已经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教学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的情感自由抒发, 引导他们弃恶扬善, 言语表达更是表明内心纯净的小学生对这个世界是非曲直的爱憎好恶, 学生寄予情感的事物是灵动的、鲜活的, 是物我为一的、也是最感人的。所以,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让他们用丰富的情感世界感染周围的听众。同样让我们通过真切的情感诉说来审视学生的审美取向。

四、要做有法之人

星星的寂寞高二优秀作文 篇3

2006年,考上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的辛雨奇,选择了广告传媒专业。在学校里,辛雨奇如鱼得水,成为学院里最活跃的女孩。

刚上大一的辛雨奇通过学校去竞聘英语家教,去的时候,辛雨奇跟老师说:“不能因为我小就说我没有能力,你们应该听我讲课。”老师听了她的讲课之后,激动地说:“这个小孩太棒了,就用她了。”

敞开家门:给孩子伙伴

辛雨奇的母亲徐国静是作家、诗人,因为阅读女儿这本“天书”又让她成为别具一格的教育家。而辛雨奇的父亲辛志光是监察部的干部。

辛雨奇7岁的那一年,有一天,徐国静听见女儿在给小朋友打电话说:“陈若欣吗?周六你和周鹤到我们家来玩儿,咱们一起吃饭。”对方问:“爸爸妈妈也去吗?”辛雨奇急切地说:“对,他们也一起来吃饭。”然后她蹦蹦跳跳地跑去告诉徐国静:“妈妈,周六我要请两个好朋友和她们的父母一起到咱们家吃饭。”徐国静问:“为什么要请小朋友来吃饭啊?”“我一个人在家里太闷了,再说一个人吃饭也不香。”辛雨奇故意表现出痛苦的样子。

“那你为什么不跟妈妈商量一下再请小朋友来呢?”“可你们请朋友来家里吃饭也从来没有跟我商量过呀!”徐国静一想女儿说得很有道理,就同意了她的要求。那次,辛雨奇不但请小朋友吃了饭,还在饭后一起去看了一个神话剧。那天辛雨奇显得特别高兴,一路上跟小朋友又说又笑,还边走边模仿剧中的动作,她觉得自己就好像是那个神话剧中的神仙。

徐国静本以为这件事就结束了,谁知道没过两个月,辛雨奇又自作主张地请两个好朋友以及她们的家长到家里来吃饭。为了不驳辛雨奇的面子,徐国静和辛志光还是决定尊重女儿的决定。

那天,当徐国静看到女儿和另外两个小朋友欢呼雀跃的样子时,她被眼前的一切深深地感染着:自从女儿出生以来,已经7年了,这个家里从来没听过女儿这样欢快的笑声。

从那以后,徐国静就在心里思考着,如何能给女儿营造一个充满快乐的家庭,如何能让女儿的童年充满阳光,这样女儿才会带着足够的自信走出家门,并走向成功。于是,徐国静跟另外两个孩子的父母商量,想建立一个大家庭,然后把3个孩子放在一起培养。

另外两个孩子的父母也觉得这个想法非常好,他们商量以后决定,每隔半个月就带3个孩子一起玩一次。他们知道,孩子童年的经历能够影响他的一生,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都是在童年开发的,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必须提供一个群体生存环境和条件。

新“家”建立之后,他们为这个新家取名为“星星河”,家长们有意识地为每次活动做了规划——要达到对孩子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而不只是让他们单纯地玩。

动手能力:美餐大拼盘

从此之后,几乎每隔一周,徐国静就要为女儿和她的两个朋友组织一次活动。她觉得,要想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就必须对她们放手,给她们安排生活的空间,这样,孩子的独立能力就能一点点地开发出来。

在辛雨奇8岁那年,徐国静开始教几个孩子做“拼盘大赛”,她告诉她们:“做饭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我们能够把小麦变成面粉,还能够把面粉变成饼、馒头、面条和饺子。” 于是,3个孩子做饭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了。徐国静让3个孩子从购物开始,安排和设计家庭的餐桌。徐国静觉得,这些事情不但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父母的辛苦,还能让她们学习精打细算、管家理财。

徐国静过生日的那一天,辛雨奇和两个小伙伴提着小篮子到菜市场买菜,出门后她们才发现外面正下着小雨,3个人干脆把小篮子往头上一扣就跑了起来。半个多小时后,3个孩子买回一篮子菜,然后开始报账: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她们为母亲允许自己做主买东西感到非常高兴。那次,辛雨奇做的两道菜叫“九月菊”和“月亮船”,其中一个盘子中间摆放着几片黄瓜,黄瓜外是一圈葡萄珠,葡萄珠外是一圈橘子瓣。

由于从小打下的基础,如今辛雨奇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很强,再普通的东西她都能变出很多花样,她会做很多好吃的,尤其是西餐做得非常棒。辛雨奇能在厨房里热火朝天地鼓捣两个小时,然后摆出一桌子让人眼花缭乱的美味佳肴,徐国静觉得那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美味。辛雨奇还特别喜欢调酒,调桃花水、橘子水……

辛雨奇从做饭中学会了组合、色彩搭配和造型,她的想象力被调动起来,她在愉悦中进行着自由自在地创造,生活的热情被激发出来。

因为是3个孩子在一起干活,这又让辛雨奇学会了分工与合作、协调与配合,而这些能力只有在亲身实践中才能获得。

没有“包公”:自己解决矛盾

3个孩子虽然特别喜欢在一起玩,但她们也经常闹矛盾,也会争吵、斗气、打闹。一般她们总跟大人告状,想找一个“包公”来评判是非,把自己的问题交给别人来解决。可徐国静觉得,这样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而且大人出面还会使问题更复杂,因为无论怎么处理对有些孩子来说都可能是不公平的。徐国静想,为什么不让孩子学着自己去解决问题呢?

一次,辛雨奇和两个小朋友为吃饼干的事情争吵起来,然后她们都跑到徐国静面前抢着说:“不是我先拿的。” 她们互不相让,吵成一团。徐国静认为,只是给孩子们空讲道理没有用,要么就对她们进行体罚。但她同时又感到犹豫,因为有自己的女儿在里面,她觉得怎么评判都不太合适。如果说女儿没有错,那么其他两个孩子会认为她偏心;而如果为了证明自己的公正无私,而让女儿受到体罚,那么女儿不但心灵会受到伤害,而且会对母亲失去信任并生出一系列错误的判断。

于是,徐国静急中生智,想出一个让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她说:“你们每个人都说一遍刚才打架的经过。”于是,3个孩子一人说了一遍,虽然有给自己找理由或者打掩护的地方,但整体情节基本差别不大。讲完之后,6只眼睛齐刷刷地望着徐国静,等待着她的判决。徐国静知道,批评谁都会不服气。于是,她以折中的语气问:“你们说说,这件事值不值得吵嘴,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

3个孩子一愣,她们没有想到徐国静会把球又踢给她们。其中一个孩子说:“不用吵嘴的,其实只要说一句‘对不起,我多吃了一块饼干’就行了。”另一个说:“饼干是我先拿的。只要我承认了这一点,她们俩就不会再追问了。” 辛雨奇说:“只要我谦让一点,少吃一口就行了。”

“那你们说刚才的事还用大动干戈吗?” 徐国静“狡猾”地问着。

“不用。”3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

“‘星星河’里没有包公,以后你们的事情一律自己解决,谁也不许找家长评理。” 徐国静说这话时心里想:在这个大家庭里,当孩子们之间闹矛盾时,不管哪个家长出面都会有负面效应;而家长放手不管,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比家长参与的效果更好。

后来,辛雨奇她们吵架的事情还时有发生,却不再来找家长了。

由于这些独立能力的锻炼,辛雨奇成了让父母特别省心的孩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能自己处理。去年,在大学里读书的辛雨奇为了主持节目,花50块钱买了一条红裙子,她在校园里走路时被一个骑电动车的老人给剐坏了。她回来跟母亲说:“我跟他谈判了,让他赔我。”徐国静持反对意见:“一条裙子剐坏了,缝上就完了。你让人家赔,那么大岁数的人,能挣几个50块钱?人家也不容易,我再给你买一条也没有关系。”

但辛雨奇说:“妈妈,你这个想法不对,应该让每个人遵纪守法。”

“他怎么犯法了?”

“一、他是违反了北京市交通管理规定,因为他的车不能安电瓶;二、校园里不能这样骑,如果警察抓到他会罚200元钱的。”

辛雨奇说得有理有据,结果对方真的赔了钱。徐国静感到,这件事情中最重要的是,女儿知道怎么去跟人沟通,以解决矛盾。

采访与环保:爱生命的教育

为了让孩子们接触到大自然,并了解植物、动物与河流,徐国静带着正读小学一年级的几个孩子走进了植物园。除了参观,徐国静还让孩子们学着做采访。一听到“采访”两个字,孩子们感到异常兴奋,但她们却不知道什么是“采访”。徐国静灵机一动:“你们想想‘采访’这两个字,‘采’是要动手的,采摘要用手采,那么采访也要动手,要动手做笔记啊;‘访’要动嘴巴,要敢于张嘴问,是吧?而且,要问就要想好该问什么、怎么问?”

“明白了。”3个孩子喊了起来。

“你们先仔细想想有哪些问题要问。你们商量一下,每个人最少要问3个问题,互相不能重复。“

之后,3个孩子走进植物标本大厅,向专家提了一堆古怪的问题,比如,大地上是先有花还是先有人?花为什么有颜色?……

两位专家不但认真回答了问题,还带着她们到处参观讲解,然后教她们做植物标本。

后来,3个孩子在自己的日记里、绘画里,经常描述植物园的花草树木,甚至在用丝带做编花游戏时,也能编出记忆中的白头翁。

徐国静觉得,让孩子们去接触不同领域的专家,并从专家身上吸取营养,是孩子成长中的最好养料;而“采访”则调动了孩子们的激情和思考能力,她们在跟大人的对话中一直是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等待接受教育的对象。除了学会主动提问,孩子们还能够用肢体感受和触摸大自然。

后来的一次采访被命名为“走向河流”。

那是离徐国静家最近的一条河—光明桥下的护城河,每天辛雨奇上下学都要经过那里。那里的河水没有声音,河面上总是漂着脏泡沫、废弃物,还散发着臭味。路过那条河时,辛雨奇问徐国静:“妈妈,这河里有鱼吗?”

“可能有吧。” 徐国静有些犹豫地回答着。

“这脏水里,鱼能活吗?这条河是从哪流过来的?谁给弄脏的?你小时候抓鱼的河也这么脏吗?” 辛雨奇总是反复地问母亲。

辛雨奇的问题启发了徐国静,她想: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为什么不带着女儿去了解河流的历史呢?让她去感受和触摸周围的世界,关心生命之源——水。

于是,徐国静带着3个孩子,背着水壶、照相机、采访本,徒步走了8华里,从光明桥往南,沿着护城河进行河流考察采访。

她们绕过一条长长的围墙,眼前出现了一片民房,民房对着护城河,河的对岸是林立的高楼。之后,她们走进胡同,找到几个在河边住了几十年的老爷爷聊了起来……

后来,刚10岁的辛雨奇在采访报道里这样写道:在围墙边我们找到一个刚从早市买菜回来的尹松岭老爷爷,老爷爷的两颗前门牙都掉了,说话时嘴里带着风。

“您能告诉我们护城河是从哪儿流过来的吗?”

老爷爷歪着头想了想说:“是从密云水库流过来的。1962年发大水,上面的水库开闸了,冲下来的大鱼都涌上河滩。那大鱼有一米多长,20多斤。”

“有那么大的鱼吗?”我们3个人都激动起来,我们想象着那些大鱼冲到河滩的景象。

……

在这篇报道里,辛雨奇一共采访了4个人。

那次采访之后,她们还想再次去采访护城河,希望弄清楚护城河到底是从哪流过来的?污染源在哪里?

徐国静觉得,如果不是走进小胡同、不是遇见那些饱经风霜的老人,这条河流对于孩子们来说仅仅是条浑浊的、流动的水。可现在不同了,河流在孩子的脑海里有了记忆、有了感情、有了历史。生活才是最好的教科书,它给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带她们走向遥远的历史。

接着,徐国静又带孩子们去采访了什刹海,让她们亲眼目睹了被污染的水。因为这两次采访的缘故,辛雨奇有了节约用水的意识,有时,徐国静洗菜开水龙头时间稍长一点儿,她就跑过来给关上,并给徐国静介绍电视里所讲的节约用水的方法。

后来,徐国静又带几个孩子去参观了濒危动物、到农村去播种与收获、组织保护地球的绿色夏令营……

“我行,让我来试试,让我来努力”

一个春天的下午,“星星河”举办化装舞会。徐国静提议让孩子们自己设计舞会内容、自己画面具。辛雨奇和陈若欣都学过绘画,她们欣然同意了,但另一个叫周鹤的孩子知道两个姐姐比她画得好,便立刻宣布:“我不行,我不会画画,我不画。”她说完,就跟没事一样独自玩儿了起来。

徐国静知道,孩子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有两种反应:一种是由好奇心鼓动着想探索,一种是由自卑心理支配而导致的逃避和退却。如果孩子处于后者状态,那么自信将很难在孩子的心里扎根和生长。这个时候,家长如果想让孩子树立自信就要给她强烈的心理暗示,告诉她世上所有的成功者都是从不行到行的。

于是,徐国静走到周鹤面前,说:“孩子,请你记住,不论在哪儿,遇到什么难题,都要对自己说‘我行,让我来试试,让我来努力’。你能重复一遍给我听听吗?” 周鹤很认真地将徐国静的话重复了一遍,然后跑去画面具了,并且很快地举着一幅画跑进屋来:“我画完了。” 徐国静一看,周鹤在一张大纸上画了一个非常小的图,为了锻炼她的胆量,徐国静要求她重画,而且一定要画得大一些,尽量把整张纸都占满。

周鹤刚想张嘴说什么,但还没发出声来,就又咽了回去。那天晚上周鹤一共画了3个面具,徐国静发现她的想象力很独特,而且运笔也非常大胆。

从那以后,“星星河”每次组织活动,一遇到可能让孩子退却的事,徐国静就先问:“‘星星河’的孩子现在该说什么?” 她们就齐声回答:“我行,让我来试试,让我来努力。”

在母亲的悉心教育下,辛雨奇于2006年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的广告传媒专业,在大学校园里的她如鱼得水。

因为母亲从小的教育使得辛雨奇天性自由,并且喜欢开放、创新、自由的环境。在那个一切按照国际化模式运作的学院里,辛雨奇成为学院里最活跃的女孩——主持晚会节目、参加演讲辩论比赛、搞创意性的活动……并获得一个又一个奖项。她极其快乐地做事,从来不觉得疲倦,甚至做起事来不吃饭不睡觉。

看到优秀的女儿快乐地生活着,徐国静感到无限的欣慰。

(责任编辑/张慧娟)

E-mail:huijuan0608@163.com

关于寂寞高二作文 篇4

还记得那深受宫刑之辱的司马迁,在被囚于大牢之时,坚守着寂寞,写出流芳百世的《史记》;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诸葛孔明,隐居于山林之中。不鸣则已,一鸣动九霄。不出则已,一世比天高;还有那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屡失意的蒲松龄,于寂寞里聊斋闲话,才有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聊斋志异》;更不用说依靠几盏淡酒、粗茶淡饭甚至穷困潦倒的天才作家曹雪芹,创作出不朽的杰作《红楼梦》……

古来圣贤皆寂寞。而这销魂的寂寞已为他们日后的成功作了铺垫。在时,钱钟书先生与其夫人杨绛问他:“在这里可以生活吗?”他却答:“有书吗?”在此期间,钱钟书只能读马列著作,他却读得如痴如醉。他是寂寞的,却甘于寂寞。正如早些年进入清华大学时他就立下志句:“横扫清华大学图书馆。”他做到了:他常从图书馆抱回一堆又一堆书籍;在某些冷僻书的借书单上往往只有一人的名字;他研读了包括《周易》在内的数十种中国古典名作,从而写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著作《管锥编》。至今,能看懂的人寥寥无几。即使是从头到尾读完的人也是屈指可数。因为这本书的思想深度之深、牵涉知识之广望洋兴叹。钱钟书先生多寂寞啊!可他又是多么成功,多么辉煌!

不久前相继去世了两位学术界的巨匠:季羡林先生和任继愈先生。也许大多数人对后者并不了解,因为任老的一生都是寂寞的:埋头研究学术,不参与世俗名利之争。但是任老其实毫不逊色于季老。有人做比较得到了这样的结论:两位老先生都是寂寞的。只不过季老寂寞在热闹里,任老寂寞在寂寞里罢了。

为什么成功之多寂寞呢?八个字即可解释得一清二楚:“曲高和寡吞噬,永不丧失信心与意志有关。他们善于守寂寞,并从寂寞里获得快乐,正如梵高知道自己的作品很多年后才会被人理解。其实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有一个朋友不爱讲话,沉浸于学习中、寂寞中。我想,到高考之时,寂寞的她一定会成功。因为寂寞是成功的必经境界!

最后,引一首黄巢的《题菊花》来激励那些寂寞中的人们:

星星的寂寞高二优秀作文 篇5

从小悦悦事件开始,社会上便开始多了冷漠麻木的人群。世人纷纷谴责别人的这种行为,却不曾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当时自己在现场,那么现在的自己是不是还能在这儿说着“风凉话”?我这并不是为那些袖手旁观的人辩解些什么,我只是看到了那些冷漠背后高高的寂寞……

我同情那些冷漠的人们,因为他们总是不相信别人,总是习惯做个“独行侠”,他们甚至放任自己的内心树立了高高的围墙。仿佛这世界永远只有自己一个人,就连父母、妻儿都不能太过信任。殊不知,看似是在保护自己的冷漠,其实最终伤害的是自己。

其实独行是很常见的现象。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总是细细地咀嚼着孤单,没有人能够一直陪伴着你长大。每当我们只有一个人在行走时,冷了,只好用左手温暖着右手;跌倒了,也只能咬咬牙爬起来……但是这些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冷漠的理由。因为,我们有父母,虽然他们会老去;我们会有朋友,即使偶尔会误交损友;我会还是会遇到让我们想相守一辈子的那个人……人生本来就是走走停停的旅程,我们总会遇到一个人的时候。若是为了那偶尔到来的“一个人的旅途”而使自己冷漠,是不是太不值得了?毕竟这样的寂寞是暂时的……

闺蜜、蓝颜等形容好朋友的词语,也是在我们的人际交往出现所谓“人际泡沫”时大量生产的。但是是不是真的有“大量生产”却是未知的。有人曾经与我讲过“不交心的交际其实也是一种冷漠”,而闺蜜是指彼此都交心的好朋友,可以说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可笑的是,现在有人却是以微信通讯录的人数来评断自己与他人的人缘情况,平时只是在网络上陪你打发时间的人,如何能成为你以后遇到困难时的助力呢?当你真的需要帮助时,这些人的某些表现还是一样会使得自己觉得寂寞,觉得人情的冷漠!

施皮特勒曾经说过“微笑乃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如今的微笑却成为了多数人掩饰冷漠的标志,就连大学也是如此,何况是社会呢——多了职业化的微笑,而少了真心的微笑。这是多么的令人感到无奈啊!对此,我不禁的想问问那些冷漠寂寞的人们,为什么不愿意试着仰望一下那灿烂的阳光呢?高墙下无光的日子是多么的令人抑郁啊,我们何不试着微笑、试着驱赶寂寞呢?

有人曾经说过“温情,如冬至的一抹炽热的阳光,包裹了我们冰冷的心;如沙漠中一泓清澈的甘泉,在濒临绝境之际遇到了希望;如黑夜那一片璀璨的光明,使彷徨的人找到了方向……”所以当我们再次遇到冷漠的人时,我们何不将谴责放在一遍过,先让温情的阳光射进他们内心的高墙,帮他们驱赶寂寞……

上一篇:青志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初中生物教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