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监管系统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管理
基于网络监管系统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管理
摘要:通过建立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网络监管系统,将车辆上牌、尾气年检、路检抽检、公交治理、标志管理、区域限行、维修治理等有关机动车污染控制的工作环节纳入到系统中,实现全过程在线实时监控,以保证工作过程的规范性、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监督管理的科学高效性.作 者: 作者单位: 期 刊:环境科学与管理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35(4) 分类号:X32 关键词:机动车 网络监管系统 污染 控制1 机动车排气网络监管系统必要性
目前, 环保部门对于在用车的监管主要通过定期环保检验和路检路查的方式, 但由于大部分检测机构均为社会化运行, 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在检测质量方面把关不严甚至存在违规检测现象, 这就需要环保部门对检测机构进行长效管理, 考虑到大部分地区环保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设备有限, 要强化对环检机构的监管, 提高管理效率, 就必须建设机动车排气污染网络监管系统, 建立车辆检测数据库, 通过信息化手段切实提升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水平。
2 系统框架设计
一套完整的机动车排气网络监管系统应该包括国家、省、市和环检机构这四个层次, 根据目标不同各层次关注的重点内容也不同。
1) 国家级作为决策层, 注重的是数据的统计分析, 通过不同的统计方法总结经验和规律, 为制定政策文件和技术标准奠定数据基础;
2) 省级作为中间层次, 要兼顾国家和省辖市的功能, 既注重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为省内管理规定的出台提供依据, 也要统一规范环检机构的检测行为, 对检测结果信息进行存储, 提供跨市之间的信息交换;
3) 省辖市作为具体的管理者, 注重于环检机构的规范运行和检测质量的控制, 对于违规行为要及时查处;
4) 环检机构作为机动车环保检测的执行者, 要以数据录入准确、提升检测效率、确保数据上传为主要目的。
3 系统功能设计
3.1 省级监管系统
省级监管系统将成为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机动车尾气检测和管理工作的监督平台、管理平台、指导中心。主要功能包括:
1) 环检机构运行情况实时监控和地图展示。将省内各环检机构在电子地图上进行标示并实时监控其运行和联网状态;
2) 环检机构基本信息存储和查询。主要包括环检机构的名称、地址、法人、人员、委托证书、电话、设备型号、检测数量等信息并能按照不同要求进行统计;
3) 车辆信息的采集、存储、统计和分析。检测车辆的基本信息, 包括排放阶段、车辆型号、车牌、登记日期、车辆识别码、燃油型式、驱动方式、氧传感器、催化转化器、车主联系方式、发动机排量等, 并能进行分类统计;
4) 检测报告收集、存储、统计和分析。每份检测报告的存储, 并能做到与车辆信息、检测照片、检测视频 (远程访问市级系统) 、过程数据 (远程访问市级系统) 等功能的链接, 可按照检测结果、检测条件、检测设备进行查询和统计;
5)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程序, 设计固定的公式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结果能进行图形化显示, 包括车辆的分类、数量、检测率、合格率、污染物排放阶段、标志核发管理情况, 能够分类估算全省各类机动车以及高排放车的数量;
6) 可通过市级系统实时查看检测过程视频, 由于检测视频和过程数据量较大, 不适合存储在省级系统中, 因此将检测视频和过程数据存储在市级系统中, 省级系统可直接调看;
7) 环保标志管理和分析, 对于各环检机构环保标志申领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更新;
8) 异常数据和情况自动报警、记录和统计。建立可疑数据自动分析与报警系统, 要求支持多种报警类型, 检测数据由系统自动分析, 筛选出异常数据进行主动推送式报警给监管人员查看。省级系统只对报警信息进行记录, 具体的处理工作由市级监管部门完成;
9) 向国家环保部联网进行信息交换。与环保目录库对接, 可自动更新库内数据, 并实时同步给各市监管系统;将标志核发数据自动上传至环保部数据库;
10) 不同城市间数据查询和交换。对于市级系统发出的对于外地车辆的查询信息进行响应, 将查询结果反馈至市级系统, 对车辆异地检测或违规情况记录在省级系统数据库中并同步至车辆登记地市级系统。
3.2 市级监管系统
各省辖城市均建有市级监管系统, 具备省辖市范围内 (含区、县) 所有环检机构的相关信息和检测数据收集、存储以及数据报警和环保标志核发控制等功能, 市级系统部分功能同省级系统一致, 但更侧重于管理功能, 区别于省级系统的功能主要有:
1) 车辆检测过程数据的采集、存储、统计和分析, 同步采集检测过程数据, 并按照规则自动与结果数据进行比对, 对于异常数据进行报警;
2) 检测结果判定, 检测报告远程打印和环保标志发放控制。对于检测结果进行实时判断并反馈至环检机构进行报告打印, 对于合格车辆自动判别环保标志核发类型并反馈至环检机构, 对于存在违规检测行为的机构可停止其环保标志的核发并在环检机构终端上进行提示;
3) 检测设备的日常校准记录和运行日志的采集和存储, 对于各检测机构设备的日常标定记录和运行日志进行采集和存储, 可按照规则进行自动判别, 并可按照日期、结果等进行查询;
4) 对被检车辆的检测视频 (从上线到开出检测场地) 进行存储, 并与检测报告关联;
5) 支持断点续传
对于因通讯故障而采用环检机构终端发标功能期间产生的数据, 支持在通讯恢复后自动上传至市级系统。
3.3 检测机构
开发一套检测机构终端软件, 包括系统登陆和数据上传功能, 登陆后进入各机构自备的检测程序, 检测后检测数据上传至站内的服务器, 再由服务器实时上传至市级系统, 由市级系统实现对结果的判定和控制环保标志打印。检测机构需配备数据服务器和视频服务器。可实现以下功能:
1) 采用统一的登陆系统, 按照要求进行信息登陆, 如果登陆不全则无法进行检测, 对于二次检测车辆, 可通过车牌号直接调取车辆信息;
2) 检测数据、视频、设备日常标定信息等实时上传;
3) 当通讯网络发生故障无法由市级系统控制标志核发时, 可进行单机版的结果判定和标志核发控制, 带通讯恢复后自动上传数据并切换至市级系统控制模式;
4) 检测报告和环保标志打印。对于检测报告经市级系统生成后可自动打印, 对于环保标志根据市级系统判断的标志类型在打印机内放置好对应标志后选择打印选项。
4 结语
机动车排气网络监管系统是推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抓手, 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系统的功能设计涉及方面较广, 具体功能还需根据各地的管理要求结合工作实践进行总结细化。在系统开发时除了定期环保检测方面, 还可考虑油气回收监管、I/M制度、路检路查等正在或即将开展的制度, 充分发挥系统效能。
摘要:通过建设网络监管系统对机动车环保检测机构进行监管, 可有效提升检测质量, 提高监管效率。本文对监管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第一条为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山西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本办法所称机动车排气污染,是指由机动车排气管、曲轴箱和燃烧系统蒸发排放的污染物所造成的污染。
(2010年11月3日抚顺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10年11月26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预防与控制 第三章 检验与治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市区内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机动车,是指以燃油、燃气为动力能源或者辅助动力的各种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铁路机车除外。
本条例所称机动车排气污染,是指机动车使用或者上路行驶向大气环境排放污染物所造成的污染。
第三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市机动车排气污染
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公安、交通、质监、工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纳入环境保护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内容,统筹机动车定期检验工作,鼓励具备资质的社会机构参与机动车检验,协调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广使用低污染环保车型及清洁车用能源,减少机动车排气污染。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行为进行投诉和举报。
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 预防与控制
第六条 机动车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和省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七条 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
第八条 禁止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进入二手车市场进行交易。
第九条 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拆解报废机动车,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
禁止报废机动车使用或者上路行驶。
第十条 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用燃油、车用清净剂。
第十一条 机动车加油站、油库销售的车用燃油应当添加符合国家标准的清净剂。
柴油加油机应当配备能有效去除胶质、灰分等杂质的过滤设备。
第十二条 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定期维护和保养机动车,不得拆除、闲置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装置。
第十三条 对在用机动车实行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制度。
未取得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机动车,不得使用或者上路行驶。
第十四条 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应当随车携带,以便查验。
禁止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第十五条 初次注册登记的机动车应当是列入国家发布的环保达标车型名录的机动车。列入该名录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未列入该名录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核发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第十六条 机动车由外地转入本市的,应当符合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时,应当出具有效期内的环保检验合格证明。未提供环保检验合格证明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
第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道路交通情
况和不同类别机动车排气污染程度,对机动车采取限制通行区域、通行时间等交通管理措施。
第十八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公安、交通等部门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信息共享平台,定期向社会公布机动车排气污染检验情况。
第三章 检验与治理
第十九条 机动车环保检验分为环保定期检验、抽检和复检。
机动车环保检验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排放标准和检验方法。
第二十条 经环保定期检验达到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没有取得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机动车,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机动车安全技术定期检验手续。
第二十一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排放明显可见污染物的机动车实施抽检,但不得妨碍道路交通安全。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机动车停放地对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抽检。
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配合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检查工作。
第二十二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进行抽检,应当当场出具抽检报告。
第二十三条 机动车经环保检验不符合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维修治理并进行复检。
经维修治理仍无法达到制造当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当按照国家机动车报废制度予以报废。
第二十四条 从事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应当符合国家和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管理的规定,并且通过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
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不得在检验中弄虚作假,不得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维修治理业务。
第二十五条 机动车所有人、使用人有权选择有资质的环保检验单位进行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
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指定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和维修治理单位,不得要求购买、使用指定的治理机动车污染产品。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报废机动车使用或者上路行驶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令依法办理注销登记,并处2000元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用燃油、车用清净剂的,由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机动车加油站、油库销
售的车用燃油中未添加符合国家标准的清净剂或者柴油加油机未配备能有效去除胶质、灰分等杂质的过滤设备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擅自拆除、闲置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装置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000元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机动车未取得环保检验合格标志使用或者上路行驶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元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由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在检验中弄虚作假或者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维修治理业务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报请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取消该机构机动车环保检验的资格。
第三十四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建制镇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可以参照本条例执行。
为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保障人民群主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适用本条例。第三条(防治规划)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纳入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应当体现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要求,并明确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措施。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改善道路通行状况,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总量。第四条(主管部门)
杭州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区、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市、区、县(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公安、交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第五条(社会权利)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行为进行投诉和举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机构或者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和答复。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聘任义务监督员,协助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第六条(政策引导)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需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推广使用低污染环保车型和清洁车用能源,逐步淘汰不符合本市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
第七条(机动车登记要求)
在本市初次登记的机动车,应当符合本市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经机动车排气检测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后,方可办理机动车登记手续;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登记时免予安全技术检验的机动车除外。第八条(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本市对在用机动车实行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制度,具体办法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不同类别机动车的排气污染程度,对机动车采取限制通行区域、通行时间的交通管制措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不得使用超过有效期限的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或者其他机动车的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第九条(机动车定期检验)
机动车排气检测列为本市机动车定期检验项目,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方能通过定期检验,并核发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排气污染定期检测周期与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周期相同。
机动车所有人或者驾驶人在进行机动车排气检测时不得弄虚作假,并应当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缴纳检测费。第十条(机动车所有人义务)
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定期对机动车进行维护保养,保持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得擅自拆除、闲置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装置。
禁止驾驶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未通过定期检验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第十一条(机动车销售环节污染防治管理)
机动车销售单位所销售的机动车应当附有生产单位提供的污染物排放合格证明资料。禁止销售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第十二条(机动车维修环节污染防治管理)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将所维修机动车的排气污染技术性能指标纳入维修质量保证体系;涉及排气维修内容的,应当在维修竣工后进行排气检测,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后方可交付。
第十三条(机动车排气检测单位管理)
从事机动车排气检测的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具有相应的法定资质,并按照有关规定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
(二)按照规定的排气检测方法、技术规范和排放标准进行检测,并如实出具检测报告;
(三)检测设备、计量器具应当符合规定的技术规范,并通过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检定或者校准;
(四)不得从事任何形式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调整和维修业务;
(五)对机动车进行排气检测时,应当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检测费;(六)建立机动车排气检测信息传输网络,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机动车排气污染网络监控系统进行对接,按照规定报送机动车排气检测信息;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第十四条(机动车排气污染抽检)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机构可以对下列机动车进行排气污染抽检:
(一)机动车销售单位待销售的机动车;
(二)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行驶或者停放的在用机动车。
对前款第(二)项规定的抽检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配合。经抽检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由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机构责令机动车所有人限期整改,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车辆行驶证直至其整改完成。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机构对机动车进行排气污染抽检,不得收取检测费。第十五条(燃油管理)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生产、进口、销售或者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用燃料。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本市车用燃料的生产和销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公布监督检查情况。第十六条(排气污染防治信息化管理)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网络监控系统,并会同市公安、交通等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信息传输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第十七条(所有人法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并按照以下规定予以处罚:
(一)机动车所有人未按照规定对机动车进行定期排气检测的,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二)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使用超过期限的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或者其他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收缴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三)擅自拆除或者闲置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装置的,对机动车所有人或者驾驶人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四)驾驶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机动车,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整改的,对机动车所有人或者驾驶人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五)机动车所有人或者驾驶人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机构对机动车进行排气污染抽检,或者在机动车排气污染抽检、排气检测中弄虚作假的,给予警告或者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第十八条(机构法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并按照以下规定予以处罚:
(一)机动车销售单位销售无污染物排放合格证明资料的机动车或者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机动车的,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二)未取得法定资质、未按照规定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从事机动车排气检测业务的,处以3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
(三)机动车排气检测单位未按照规定的排气检测方法、技术规范或者排放标准进行检测、出具虚假的检测报告或者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调整和维修整改业务的,处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
(四)机动车排气检测单位拒不建立机动车排气检测信息传输网络、拒绝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网络监控系统对接或者未按照规定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机动车排气检测信息的,可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第十九条(法律责任衔接)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十条(行政责任)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机构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一条(管理机构)
区、县(市)未设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机构的,由区、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行使本条例规定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机构管理职权。第二十二条(施行日期及废止事项)
【发布文号】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36号 【发布日期】2010-03-15 【生效日期】2010-03-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重庆市
重庆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36号)
《重庆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已经2010年3月1日市人民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2年3月19日市人民政府公布的《重庆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市 长
二○一○年三月十五日
重庆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机动车排气污染的防治,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机动车,是指由内燃机驱动或者牵引的机动车辆,但铁路机车除外。
第三条第三条 市、区县(自治县)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公安、交通、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出入境检验检疫等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第四条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应当纳入全市环境保护规划。
第五条第五条 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与公安、交通、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联网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第二章 污染控制
第六条第六条 生产、销售的车用燃料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销售车用燃料,应当明示质量标准。
第七条第七条 在本市销售、使用的机动车,其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排放标准。
购置的新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不予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
市外转入本市的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本市排放标准的,不予办理机动车转移登记。
本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由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统一发布。
第八条第八条 在用机动车应当定期保养和维护,避免装置失效造成机动车排气污染超过规定标准。
第九条第九条 在用机动车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排气污染定期检测。排气污染定期检测应当与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同时进行。
在用机动车经排气污染定期检测合格,按以下规定核发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一)经排气污染定期检测合格且符合低排放标准的,核发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二)经排气污染定期检测合格但不符合低排放标准的,核发黄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低排放标准由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十条第十条 在用机动车未按规定进行排气污染定期检测,或定期检测不合格的,不予核发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和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购置的新机动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凭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明或者机动车进口凭证以及机动车购置发票核发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一)列入国家环保达标车型核准公告的;
(二)有生产厂家提供的经国家有关管理部门认可的该车型污染物排放合格证明的。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市外转入本市的在用机动车,按以下规定核发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一)已取得外地核发的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凭该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换发本市相应的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二)无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凭有关污染物排放合格证明核发相应的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由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统一制作、核发。
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应当张贴于机动车挡风玻璃的右上角。
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不得转让、转借、伪造、变造。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对使用黄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机动车可以采取限制区域、限制时间行驶的排气污染防治交通限制措施。
主城区范围内的排气污染防治交通限制措施由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主城区以外的排气污染防治交通限制措施由所在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上路行驶:
(一)未取得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
(二)排放黑烟或者其他明显可视污染物的;
(三)污染物排放超过标准的。
第三章 污染检测和治理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主城区登记的在用机动车应当采用简易工况法进行排气污染定期检测。
主城区以外的其他区县(自治县)登记的在用机动车可以采用简易工况法进行排气污染定期检测,也可以采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方法进行排气污染定期检测,具体检测方法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由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实施。
未经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委托,不得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
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委托实施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机构名单。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收费标准由市价格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实施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的机构应当具备符合规定标准和要求的检测设备、相应的检测技术人员,并通过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计量认证。采用简易工况法实施检测的,还应当建立与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监控系统对接的检测数据信息传输网络。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实施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的机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规定的排气污染检测方法、技术规范和排放标准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二)按照规定的标准收取检测费;
(三)在委托期内不得擅自终止检测活动;
(四)不得经营或参与经营机动车维修业务。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实施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的机构对检测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对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状况进行监督抽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监督抽测应当当场出示检测结果。对监督抽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复测1次。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抽测和复测,不得收取费用。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污染物排放不合格的机动车应当按照防治大气污染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进行维修,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的机动车维修机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的要求和有关技术规范进行维修养护;
(二)建立完整的维修养护档案,对机动车号牌、维修养护项目及维修养护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三)对维修养护的车辆出具合格证,并按照规定承担质量保证责任。
交通、质量技术监督、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部门根据职责负责机动车维修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维修机构由驾驶员或者车主在有相应资质的机构中自主选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指定。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机动车治理后排放污染物仍然超过规定标准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报废。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生产、销售车用燃料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由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销售车用燃料不明示燃料质量标准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在本市销售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的,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转让、转借或者使用转让、转借的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由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500元罚款。
涂改、伪造或者使用涂改、伪造的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由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收缴,并处以1000元罚款,触犯刑法或者治安管理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撤销定期检测委托:
(一)不按规定的检测方法、检测标准进行定期检测的;
(二)不按规定报送检测资料和数据的;
(三)擅自停止定期检测活动的;
(四)拒绝委托机关监督检查的。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未取得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委托从事定期检测业务的,或者在检测中弄虚作假的,由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整改,没收非法所得,可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吊销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资格,已取得定期检测委托的,由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撤销委托。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机动车维修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由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在用机动车未取得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由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200元罚款。
在用机动车未按照规定张贴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由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50元罚款。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在用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以警告或者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可以扣留机动车行驶证:
(一)排放黑烟或者其他明显可视污染物的;
(二)经监督抽测,污染物排放超过标准的。
前款规定的罚款由实施监督抽测的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实施,扣留机动车行驶证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实施。扣留的机动车行驶证应在改正后立即发还。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违反排气污染防治交通限制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以200元罚款。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拒绝、阻碍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抽测的,责令改正,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人员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在市外登记在本市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的机动车,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2年3月19日市人民政府公布的《重庆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基于网络监管系统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管理】推荐阅读:
基于网络的英语课程资源开发07-23
基于网络的小学科学教学新模式探索11-12
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中职英语学习06-03
基于rfid仓储管理系统11-27
基于UML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管理系统建模09-20
浅谈基于.NET的高校教材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论文09-23
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10-28
城市污水泵站集中网络控制系统的防雷技术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