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课文优秀教案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草船借箭课文优秀教案(通用12篇)

草船借箭课文优秀教案 篇1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课文分析

根据我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草船借箭》一文,生动的记叙了孙、刘联合抗曹期间,周瑜心胸狭窄,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为借口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同周瑜斗智斗勇,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成功,挫败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一、结构严谨,首尾照应

课文以“借箭”为明线,以“斗智”为暗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述,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借箭的结果叙述得非常清楚。暗线的发展也随之展开,开篇即讲,“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便以作战需要弓箭,请诸葛亮帮忙造箭为由,又以“军情紧急”逼迫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达到陷害诸葛亮的目的,这是“斗智”的起因。然后吩咐军匠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从中作梗,派鲁肃前去打探军情,诸葛亮表面上按兵不动,秘密请鲁肃帮忙却不让周瑜知道,双方“斗智”向前发展。故事转而叙述诸葛亮与曹操之间的斗智斗勇,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选择“大雾漫天”的“四更”时直逼曹营,让“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来虚张声势,巧取十万支箭,“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宣告借箭成功,推进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故事结果是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得知借箭经过,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周瑜和诸葛亮的“斗智”也有了最终的结果。

明线暗线步步展开,事情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开头结尾互相呼应,结构谨严。

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课文中的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周瑜:心胸狭窄,阴险毒辣。“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活脱脱一个小肚鸡肠的人,“让军匠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更昭示了他的心胸狭窄。一心想陷害诸葛亮,却给自己不仁不义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明里共商军事,暗里下套害人,明知故问。“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学生不要推却。”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还以“军情紧急”逼迫诸葛亮“立下军令状”,阴险毒辣之心昭然若揭。

诸葛亮:有胆有识,神机妙算。当周瑜询问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回答说“只要三天”,“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表明诸葛亮早已识破周瑜的伎俩,胸有成竹,将计就计。诸葛亮的胆识更表现在他的神机妙算,而他的“神机妙算”表现在“知人”,他深知周瑜的气量狭窄,阴险狡诈,所以借箭的计划对周瑜是守口如瓶;他深知鲁肃的忠厚诚实,大胆请鲁肃帮忙准备“借箭”用的船只和物品,并请鲁肃随行“借箭”,好回来后如实向周瑜汇报借箭经过;他深知曹操生性多疑,谨小慎微,借箭时才故意虚张声势,引曹军放箭,自己放心笑饮美酒。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表现在“通晓天文地理”,“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表明诸葛亮早料到此时会“大雾漫天”,适合借箭。借箭成功后敢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是因为他深知“这边的船顺风顺水”,曹军“要追也来不及了”。

三、语言运用,精炼传神

课文中血肉丰满的人物性格是通过精炼传神的对话描写反映出来的。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特别能反映两人的性格特点。两人说话时的表情、心理活动不着一字,但周瑜一本正经却心怀鬼胎,官腔十足却步步紧逼;诸葛亮投其所好顺水推舟,表面迎合暗渡陈仓等内心活动,都通过他们的精彩对话表现得淋漓尽致。

用好课文,打造优秀作文 篇2

一、用好课文,培养感受生活的能力

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感受生活的能力。如果忽略了生活中的那些酸甜苦辣,情感得不到积淀、发酵,作文只会变得枯燥乏味,人云亦云,毫无个性可言。因此,写作的第一要务是学会感受。学习《我的母亲》(老舍),在认识了一个勤俭诚实、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母亲”之余,可想想自己对母亲的认识和感受;学习《荷塘月色》,在欣赏了作者眼中的荷塘如此美妙多彩时,可想想生活中自己最喜欢的景色;学习《小松》(杜荀鹤),在了解了小松坚强不屈的可贵品质之余,可想想生活中自己最喜欢的植物以及它们身上的特质……有了联想、想象和比较,深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百般情感才能得以有效输出,激发写作的灵感,唤起自我表现和自我创造的能力,文章也才有个性可言。

二、用好课文,培养精细构思的能力

写作光有感受是远远不够的。有了感受还要依赖精细的构思才能得以恰当表达。而能入选教材的文章自有其过人之处,构思自是重要一环。例如冰心的《霞》,“霞”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并非全文都写“霞”,而是从自然中的霞谈起,慢慢过渡到谈人生感悟,由具体到抽象,避免了枯燥的说教,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无独有偶,秦牧先生的《菱角的喜剧》也是从认识菱角的过程中得到生活启示:复杂性、多样性,总是贯穿于一切事物之间。进而发挥联想,广征博引来进一步阐明道理,让人印象深刻。这种由生活到哲理的构思既容易学习,效果又好。

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令人陶醉,殊不知歌词里也大有学问。像《歌词四首》里的《那就是我》,为更好地表达思念之情,作者精选了四个结构相似、反复咏唱的部分,把美好的自然事物与真挚的思念之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象含蓄,十分动人。这种并列式结构层次清晰,易于将情感通过典型场景形象细腻地表达出来。

三、用好课文,培养良好表达的能力

一篇好文章毕竟要通过一个个文字来呈现,这就涉及到写作的核心——语言表达能力。当前学生的写作现状是语言干涩,手法单一,形象性不够。这点更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好好向课文“取经”。例如刻画人物形象,细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在《项脊轩志》中写对母亲的怀念,从老妪的口中说出,非常自然可信——“某所,而母立于兹” “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真切地写出了母亲对“我”的无比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深情怀念,真正体现了文学“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的艺术魅力。

又如刻画环境、场景描写必不可少,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很好的范例: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从山到水,从天到地,从植物到动物,从田野到草地,通过作者细致的观察、神奇的笔触,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山村春色图”。山村那特有的勃勃生机跃然纸上,在表达了对田园山色的赞美热爱之余,也暗示了对朋友的真挚邀请之情,主题的表达更为含蓄。

四、用好课文,培养积累素材的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的积累写作时当然会感到捉衿见肘。课文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记好课文素材,学以致用,一方面可减轻课外积累素材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可充实文章内容。如诗词的积累就特别实用,谈到忧国忧民,有《离骚》(屈原)、《登高》(杜甫)、《岳阳楼记》(范仲淹);谈到思乡思亲,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饮马长城窟行》(乐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当然,全文专注于一个作家也能写出好文章。如高考优秀作文《一枝一叶一世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一世界,一词一句总关情。

文章语言优美,意蕴深刻,全赖于作者对苏轼的人生和作品的深刻了解,显示了作者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得高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要想在高考中写出一篇漂亮的文章,就要建立起自己的素材库,有了源头活水,才可能有用之不竭的材料!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每个“例子”都是一篇典范的文章。我们不但要掌握文章主题,文章的表现技巧,吸收文章优美丰富的语言,更要学习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和表达生活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会写作,真正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作者单位:梅州市梅县东山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课文《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 篇3

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临近尾声,在分析总结人物个特征时,我提问:同学们,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大部分同学都说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顾全大局,还有的说喜欢黄盖的忠诚、爱国……这些人物的鲜明个性在同学们的头脑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正当我要结束这个问题时,一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喜欢课文中的周瑜”,这真是出乎意料的回答,同学们也惊讶地望着他。说实话,这篇课文我都教了好几遍了,每次都向同学提出同样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大同小异,可从来没有学生提过这样的问题,面对这与众不同的思维,作为教师,我应尽责任对他的创新思维加以呵护,想到此,我没有有马上下结论,而是鼓励他说出自己的理由,这位同学接着说:周瑜年少英才、武艺超群,他想干出一番大事业,出人头地,因为诸葛亮的才干超过了他,周瑜才忌嫉他,忌嫉的目的是想让自己成为天下第一的,这也是一种进取精神,忌嫉是一种挑战,是一种竞争,没有忌嫉,你就会自我满足,就会停止不前、他又例举了一个他曾经忌嫉过的一个同学的例子,他说正因为有忌嫉心的“激励”,才使他超过了这个同学,多么有理有据的发言呀,我立即对他的发言给予了肯定,同学们也对他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说真的,对于学生的这种逆向思维,我平时是很少见的,尤其没想到的是这个平时并不起眼的学生竟有这样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可见,学生的潜能是不可低估的呀!为此,我们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让他们的个性得到进一步张扬。

草船借箭课文优秀教案 篇4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借箭的经过,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能试着评论历史人物。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弄清借箭的经过。教学难点:

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谁知道“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生:“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

师:魏、蜀、吴三国并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什么是三国鼎立?看老师画图。(师边画边讲)曹操

刘备联合孙权

师:曹操刚打败刘备,又要进攻孙权。因此,孙刘两家联手要抗击曹兵。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奉命来东吴帮助作战,遇到大将周瑜。周瑜对诸葛亮是什么态度呢?谁知道? 生:周瑜妒忌诸葛亮。

师:周瑜让他几天之间造多少箭? 生:让他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师:这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诸葛亮草船借箭(板书课题)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那么诸葛亮找谁借箭?怎么借箭?结果如何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师:哪一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 生:第1自然段。

师:周瑜为什么要妒忌诸葛亮? 生:因诸葛亮挺有才干。

师:齐读这一段,注意“挺”和“很”这两个词要读得语气重一些。(生齐读)

师:周瑜是怎样提出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事的?诸葛亮是怎样做的?默读第2自然段。(周瑜借公事陷害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满口答应,并立下军令状。)师: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他以为他的阴谋已得逞了。)

师:这部分写商议军事,接受任务几乎全写的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除了一处写周瑜很高兴外,没有再对他俩的神态、语气作任何细致的描写,该怎样读才好呢?(先请生自由读,发表意见,再指名分角色读。)小结:

1、2自然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箭十万支”陷害诸葛亮,这是草船借箭的原因。

2、细读第3——5自然段。师:当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周瑜、诸葛亮各自是怎么做的?(生默读思考找到答案,并回答。)师:你从中看出什么?

生:我看出周瑜是个奸诈、阴险的人。生:我看出诸葛亮胸有成竹。

师:回答得很好,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从他们的语言和做法看出来的。

(指名分角争读3、4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3、默读6—9自然段,用“——”划出出发时间,草船借箭的有关语句。

师: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行动?行动的目标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怎样? 请看老师给同学们放“电影”。(师出示电脑动画,配合录音范读,让学生观看诸葛亮是怎样在大雾漫天的环境中成功地和曹操借箭的经过)师:借箭成功了吗?读出书上有关语句。(生读出“船两边的草把上都插满了箭”等语句)师:诸葛亮借箭成功主要依靠江面上的大雾,而他选择这一天行动恰好江面上有大雾,这是巧合吗?

(生联系上下文讨论出:这一切都是诸葛亮预料到的)师:从中你对诸葛亮有什么认识? 生:诸葛亮的才智过人,我真佩服他。

生:诸葛亮晓天文、懂地理,我应向他学习。„„

4、齐读第10自然段。

师:诸葛亮一共借了多少支箭? 生:十万多支。

师:这一天恰好是周瑜给他任务期限的第几天? 生:第3天。

师:周瑜看到诸葛亮完成了任务,他的阴谋失败,他是怎样表现的? 生: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小结:诸葛亮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借箭十万,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四、布置作业:

1、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

2、准备复述“草船借箭”的故事。附:板书设计 曹操

刘备联合孙权(诸葛亮)(周瑜)才干妒忌

因:十天造箭十万 果:三天借箭十万 草船借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胆略。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重点段,认识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学关键:教师善于激发学生提问题,凭借课文(文字、插图),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教时第一教时时间课业内容

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借助课题把握课文的重点 课前准备小黑板录音投影

教学过程方法与手段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环节

1、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你还想知道什么?(师生一起梳理问题)

3、初读课文,认真思考上述问题。

4、反馈。带着问题读课文,激发兴趣,提高读书的效率。通过知道什么,还想象知道什么,把学生带进课文内容中。

(一)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三)课后小结

教时第二教时时间课业内容

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突破重点,明确文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认识诸葛亮借箭的主要原因 课前准备录音投影

教学过程方法与手段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环节

1、回忆课文内容及思路。

2、默读课文第3段,说说最感兴趣的内容。

3、分析诸葛亮在大雾掩护下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过程,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感而发这是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重点内容。

(一)导读第2段,突破重点段。

(二)导读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2、划出对话进行研读:理解语言的内涵,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如:“就要交战”(与造箭期限有关)“用什么兵器最好”(引入圈套)“这是公事”(要挟对方)“军营里......”(借军令进逼,暗示要立军令状)主动探究体会语言的内涵,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指导朗读

1、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自由读,想想该用什么语气?

2、指名读,同学评议。

3、分角色朗读对话。朗读欣赏评价促进在读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亲和力。

(四)课后小结

教时第三教时时间课业内容

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听写词语。

2、品评朗读,总结全文。课前准备小黑板录音

教学过程方法与手段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环节

1、听写词语:奉命撤退崎岖山涧居高临下斩钉截铁昂首挺胸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反馈:小黑板出示词语,同桌互批,全班小结。报词语、词语意思、同(近)义词、反义词„„

通过这个环节来巩固字词。

(一)巩固字词

(二)学习首尾两段

1、对比着读读首尾两段,有什么发现。

2、小黑板(或投影)出示挺有才干——神机妙算心里很妒忌——我真不如他对比法提示学生进一步理解“神机妙算”

(三)品评总结

1、采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深刻地来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总结:《草船借箭》中的“借”能用“骗”来取代吗?为什么?

3、你还可以用别的顺序安排课文的内容吗?与课文的安排比,哪一种更合适。自由读、分组读、领读、指名读、齐读学习如何更好地安排材料

《草船借箭》教案 篇5

香莲学区 范致福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阅读,了解课文故事梗概;

3、自主阅读分析,领会诸葛亮的“神、妙”。教学重点:

1、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

2、分析领会诸葛亮的“神、妙”。教学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教具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家肯定在课外读过《三国演义》,能介绍有关几个人物的故事吗?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段精彩的故事《草船借箭》。(板题)

二、背景及主要人物介绍

1、背景介绍: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2、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三、预习检测

妒 忌 都 督 甘 心 粗 鲁 迟 延 布 幔 私 自 水 寨 擂 鼓 呐 喊 援 助 丞 相

四、出示学习目标

1、略读课文,找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整体感知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品读感悟:找出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五、自主学习(初读课文)

1、说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诸葛亮、周瑜、鲁肃)

2、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箭没有?

3、找出课文总起句、中心句。

六、合作探究(品读课文)

在课文中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和妙”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小组讨论试总结诸葛亮的特点。

七、小结:从本课的学习知道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通过具体事件写出了诸葛亮神机妙算、有才识、有胆略。

八、巩固提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草船借箭>>一课,故事的起因是.故事的结局是。

2、周瑜要陷害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万枝箭.诸葛亮却只要 ,是因为他。虽然鲁肃是东吴的大将,但诸葛亮知道 ,所以请鲁肃暗中帮忙准备二十条草船.第三天,江上果然 ,诸葛亮下令军士先,然后 是为了,鲁肃很吃惊,诸葛亮却料定,他想。总之,诸葛亮 ,真是神机妙算。

1、<<草船借箭>>一课,故事的起因是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故事的结局是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仰融的“草船借箭” 篇6

想知道吗?被馅饼砸中的方法已于2010年6月9日公布。在北京金宝街励骏酒店,仰融旗下的美国正道汽车公司与美国投资移民中心,举行了“正道汽车阿拉巴马混合动力汽车项目”说明会。

据介绍,说明会详细解释了正道汽车制造新能源汽车的规划,并宣布如果消费者为该计划投资55万美元,在5年后,其本人和家庭可获得美国绿卡,并获得65万美元该公司股票。由于担心广大投资者对此项移民方式不够熟悉,会后主办方还体贴地安排了针对移民的相关咨询活动。

以此数据计算,投资正道汽车每年回报率在5%左右,虽说比不上炒楼炒股,但也跟国库券差不多,还兼得美国绿卡,况且“潜力巨大”。在此前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仰融说:“那个时候,看见我们巨大的前景,想抛售的人恐怕不会多。”

鉴于多年来“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亲切叮咛,以及对“汽车退税”电话和“可开发票”短信的长期经验,本着多个心眼不吃亏的古训,我们不得不对这样的好事提高戒备。想想多年前《北京人在纽约》,“国华李”到死也没能拿到绿卡,这正道汽车咋能把“美国投资移民中心”搞定得如此彻底?

查阅资料发现,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投资移民中心,此前叫“阿拉巴马投资中心”。虽然也叫做“中心”,貌似一事业单位,但在美国,此“中心”虽由政府批准成立,却由私人经营。2009年,远东金源集团买下了其80%的股权。远东金源的掌控者,与正道汽车一样,都是仰融——原来“中心”和“正道汽车”是一家子。

“中心”不是事业单位也罢,毕竟人家一没发小广告、二没打骚扰电话,也还是在美国法律体系监管下,不能因为姓“资”就说不靠谱。资料显示,正道汽车采用的移民方式,是阿拉巴马州为了发展本地区经济以及提升就业机会而建立。为了批绿卡,您这55万美元投下去,正道汽车至少得在阿拉巴马州雇用10个人工作。问题是,正道汽车那个还是“空中楼阁”的新能源汽车计划,能有那么大的规模吗?

看看正道汽车计划的内容,2013年实现年产30万辆,第二阶段为2015年底实现年产60万辆,第三阶段为2017年实现年产100万辆。10年内缔造一家地跨中美两国、年产能超过600万辆汽车的汽车企业。

从现在开始融资到年产100万辆,不过7年时间,速度快得惊人。要知道,去年本田汽车在北美市场的总销量是110万辆,而本田汽车是在1959年进入美国,至今已经51年。同时,资料显示,2009年,全球汽车企业中,只有丰田一家的销量超过了600万辆。要按这个规模,阿拉巴马州的确没理由不批准。

虽然时间短、任务重,听着玄乎,但毕竟现在新能源汽车全球势头迅猛,再看其技术内容:第一批生产车型,有油、气、电三种能源选择,可为市场提供六种不同的动力组合;第二车型动力技术将采用纳米发动机,对能效的使用可以从目前的20%提高到80%等。仰融曾说,在技术上,通用、宝马、奔驰、丰田,哪一家都没正道掌握得多。

纳米技术,属于“高科技”范畴,岂是笔者这样的非专业人士所能了解,只是恍惚间想起油变水的故事。好在有专家解释——这技术,的确有,不过目前还在实验室阶段,短期内量产似乎很难。正道汽车借此“全面改写未来汽车市场整体格局”的目标,不知通用、宝马、奔驰、丰田们怎么想?

要说还是阿拉巴马州州长实在,他曾对美联社说,正道汽车项目的不确定性实在太大,在资金落实之前谈任何事情都为时过早,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投资人的前期工作到位。说白了,仰融在北美扎好稻草人,趁着新能源的大雾玩把借箭,怎奈何阿拉巴马州州长不见兔子不撒鹰,有钱能商量,没钱您还是先洗洗睡了吧。

在正道汽车所在的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最著名的历史人物是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全球闻名。如今的仰融,也有一个梦想,但现实情况是缺少美元。因此,仰融对美国人说,给我弄点绿卡,我给你经济增长和就业率;对中国人说,给我美元,我给你一个美国梦。美国的事有点远,中国的老乡们,还是想想咱政府常叮嘱的那句“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吧。 ■

[编辑张山斯]

草船借箭教案 篇7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动地理、识人心、巧安排。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周瑜与诸葛亮对话时的言语态度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的有价值的问题请学生书写在黑板上。如:(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3)怎样借箭?)

二、自由阅读,相互讨论。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提出阅读要求。

(1)做到“四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格句。

(2)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3)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交流刚才所提的问题,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小组所提的问题。

三、读课文,讲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做到能简单的讲述这个故事。(意在使学生弄懂故事的前因后果。)

教学目的:进一步熟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小黑板)

(1)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2)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3)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4)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巧安排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图,并上黑板来摆一摆,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老师读提示语,一、二组同学读周瑜的话,三、四组同学读诸葛亮的话,体会一下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读后讨论)

四、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精品教案 篇8

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的原因,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学习了本课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周瑜自叹不如,那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到底表现在哪里呢?

二、重点研读,感悟“神机妙算”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划出来,用心体会。(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2、学生自学,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

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我从这儿体会到诸葛亮算准了三天后必有大雾:生读句——“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这场雾有多大?你能不能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齐读此句体会雾大。师: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你怎么知道是他算准了的?再联系上文的句子进一步体会: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看出诸葛亮懂天文。(板书:懂天文)

师: 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以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

生: 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神机妙算。

师: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会有这场大雾的。引导学生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继续汇报: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与“曹操听到„„”相照应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引导读重点句)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 生1: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

生2:他还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

生3: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自信的笑。

小结:你们看一个“笑”字,可以体会出诸葛亮善识人心。(板书:识人心)

师:借箭过程中,诸葛亮、鲁肃、曹操说话时各是怎样的神态,让我们来看录像体会。

师:看完录像后,你们能模仿他们的神态读他们的话吗?请同学们自己试试。

师:(试读后)让我们分角色读他们的话,(老师读旁白,请一个学生读鲁肃的话、男生读曹操的话、女生读诸葛亮的话)

师: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算准了曹操不敢出兵、只会放箭如雨,这说明了诸葛亮不仅知天、而且识人。)再读周瑜的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师: 你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顺风顺水一词。

师:诸葛亮是如何做到让船顺风顺水的呢? 生:调船。诸葛亮几次命令掉转船头?

师: 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 4人小组合作:一人读句子、一人画图、另两人用文具盒或者钢笔当船,演示船头船尾的掉转方向。

6、请一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讲解。哪是曹军的水寨?哪是东吴?怎样掉转船头?为什么要这样做?(启发学生说出:多受箭、保持平衡、回来顺风顺水)

师: 从这儿你可以看出诸葛亮算好了什么?(算好了借箭的地理位置)(板书:晓地理)

读句“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小结: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当鲁肃告诉了周瑜诸葛亮借箭的经过时,(引读):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品析古诗,品味“神机妙算”出示后人赞扬诸葛亮的一首诗古诗:

一天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2、指名说古诗意思

3、品析故事意境

四、课堂练笔,升华“神机妙算”(写话训练):

师:曹军有80万,诸葛亮他们只有602人。曹军已万箭齐发,大敌当前之时,诸葛亮却一边饮酒取乐,一边欣赏着美妙的琴声和箭声。听,这琴声多么悠闲、这箭声多么畅快,诸葛亮笑得那样轻松自在。此时此刻,你想对诸葛亮说些什么呢?

六、总结文本 拓展延伸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诸葛亮,他懂天文、借了长江的雾;晓地理、借了长江的风和水;识人心、借了鲁肃的兵和船,从而借到了曹操的箭。可见他既会神机妙算,又会巧妙安排。让我们再读周瑜的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课后读名著:《三国演义》第46回。

七、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知天文

神机妙算 懂地利

草船借箭时为何不放火箭? 篇9

以下是各方人士对此事件的看法:

1.大批量使用火箭成本过高,硫磺烟硝在当时是“高科技产品”,很贵的。(经济学家)

2.使用火箭不利于回收再利用,射出去就烧坏了,拿回来也只剩半截了,典型的“一次性”产品。(环保专家)

3.火光会暴露火力点,容易招来敌军火力打击。(现代军事专家)

4.使用火箭会增加箭头体积,增加箭的重量,加大空气阻力,大大降低有效射程。(空气动力学专家)

5.当时是大雾天,再加上江边风大浪大,空气湿度过高,影响火箭的使用。(气象专家)

6.据曹军探报说,东吴水军的战船普遍使用防火涂料。(室内建材商)

7.弓箭手怕影响射击精度。(CS玩家)

8.主将于禁不会战斗特技“火矢”。(三国志玩家)

9.曹军用的弓上面没有火属性。(暗黑破坏神2玩家)

10.曹军文明还没有进化,还差2个科技才能用火箭。(帝国时代玩家)

11.不用火箭需要理由吗?需要吗?不需要吗?需要吗……(周星驰)

12.要是放火箭烧着了东吴的船,万一撞过来,火烧赤壁不就提前了?(作者的弟弟)

13.烧死了诸葛亮谁负责?我后面的书还怎么写?(罗贯中)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反思 篇10

核心提示:我今天所执教的《草船借箭》一课,是调兵山市“五环三歩一中心”模式下的一节课,这种模式,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下面我就说一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草船借箭》一...

我今天所执教的《草船借箭》一课,是调兵山市“五环三歩一中心”模式下的一节课,这种模式,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下面我就说一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草船借箭》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主题是感受古典名著。教学目标:是 1.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妒忌、擂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3.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刻画人物的方法。为了达到目标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听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从听觉上把学生带入到三国中,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然后让学生说说,三国都是哪三国,主要人物都有哪些?诸葛亮,和周瑜,都是哪国的,接着介绍了草船借箭的背景,进而导入了新课。然后,我又用了经典国文中的一句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导出了,诸葛亮,借箭,是否也具备,天使,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为我校国文诵读做了一个很好的应用,引导学生多积累国文。然后,出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本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第一个环节,是提出问题,在这个环节里,我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词,设计统领全篇的大问题(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在自学提示中,我又提出了,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深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第二个环节,是解决问题,学生首先要自学,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在小组内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这也正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在自学过程当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这个环节里,教师所起的作用是点拨,引导的作用。所以,我抓住了,“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话让学生知道,诸葛亮懂天文知识,然后再揣摩诸葛亮,鲁肃心里,感悟去读,把读落到实处。然后又让学生,联系上文,“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这个句子,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给学生联系上文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然后让学生,比较,两种表达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在学生的汇报中,我抓住了诸葛亮的笑,以它为突破点,让学生想,诸葛亮可能是在笑什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让学生品出曹操、鲁肃、周瑜,性格特点,总结出诸葛亮识人心的特点。同时,我用了一把扇子做道具,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读,增强一定感染力,也真正的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然后让学生汇报诸葛亮,晓地理,巧安排,随机解决学生课前不懂的问题。这时,我演示了自己做的课件,,让学生再一次清楚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过程。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时候,我让学生一起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目的是让学生,和文本产生共鸣,体会借箭后的高兴心情。

第三个环节,是归纳概括,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让学生知道了借箭也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与开篇照应。然后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这也正是语文科的工具性的体现,然后又让学习体会诸葛亮能够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心胸宽广的好品质,体现语文科的人文性的特点。接着,我让学生,品词草船借箭中“借”是否能换成别的词,目的要让学生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随机,板书,画成了知识树,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化,鲜明化,这也是五环三步模式下的一大亮点。

第四个环节是,巩固应用,在这个环节里,我注重是语文科的特点,要多积累,所以,我帮学生们,积累了三国演义的歇后语,成语,让学生,读,记。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

第五个环节,拓展创新,在这个环节里,我让学生课后准备,三国演义中的故事,班级准备召开,历史故事会,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引领学生,去读《三国演义》这本书,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继续学习,也体现了语文科的大语文观的特点。

草船借箭课文优秀教案 篇11

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委托”“轻易”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5个生字。

(三)采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四)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查字典自学本课生字、生词。

第 1 页 2.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初读课文,标清自然段序号,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二)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生字。1.指导读准字音。

本课虽然只有5个生字,但这几个字的读音都特别容易读错。教师在教学时应逐个指导学生读准。督:d&,不要错读成d#u。惩:读ch6ng,不要错读成ch7ng。寨:读zh4i,不要错读成z4i。饮:读y!n,不要错读成y@n。2.指导区分字的结构。

本课的生字有几个也比较难记,教师可以用以下的方法教学生进行识记。(1)加一加:

所谓“加一加”的方法,就是用同学们所熟悉的两个字相加,组成一个新字。

如:“督”,就是“叔”和“目”组成,但要记住,这个字是上下结构。

又如:“惩”,就是“征”和“心”组成,这个字也是上下结构。

第 2 页 再如:“饮”就是“饣”字边,加上一个“欠”字,这个字是左右结构。(2)换一换:

如:“寨”与“赛”的字形相近,它们上半部分相同,“寨”的下半部分是把“赛”下面的“贝”换成“木”。(3)组一组:

如:“罚”是由三部分组成,上面是“罒”,下面由“讠”和“刂”组成。3.指导理解词意: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2)查字典理解词意,要使学生掌握: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迟延——耽搁,拖延。才干——办事的能力。甘受——心甘情愿的接受。惩罚——严厉地处罚。

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处。疑惑——本课指心里不明白。调度——本课指调用。

虚实——虚和实,泛指内部情况。本课指曹操因江面雾大,不了解诸葛亮的情况。

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的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第 3 页 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处罪。

弓弩——弩,古代兵器,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弓弩手,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士。

丞相——古代辅佐君主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三)再读课文,检查学生对生字是否能读准字音,对生词是否理解词意。

(四)三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如果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只要读一读课文就能解决的,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同学们自己去读书,从书中寻求答案;如果问题涉及到文章的重难点,教师可以留待讲读时再给学生解决。

(五)四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此时,学生已经是读第四遍课文了,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起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事情是怎么发展的?可否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1.启发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十万支箭而有意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不得不羞

第 4 页 愧、叹服。2.讨论分段结果:

本文是写事的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四部分。具体分法为:

第一段(1~2自然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来刁难诸葛亮,以便借机杀害他。这是事情的起因。

第二段(3~5自然段)写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造箭的消息,诸葛亮要鲁肃瞒着周瑜借给他二十条快船和六百名军士。第三段(6~9自然段)写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具体经过。

第四段(第10自然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六)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本课生字词。资料提供者:

不搭草船也借箭 篇12

当前,国内农药市场竞争激烈,广告和推广费用开支日益增大,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市场规范考验着每个农药人的神经,众多农药企业为了摆脱困境,努力寻求新的营销突破口。炒作尽管“恶俗”,经常被人嗤之以鼻,但无可争议的是炒作本身是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有效策略之一。

“没有最好的营销,只有最适合的营销”,恰到好处的品牌炒作不仅可以提高知名度,而且可以提高美誉度,至少不会降低品牌美誉度。为获得消费者的关注,很多企业选择了借助炒作来打开自己的新视窗,实现自身的跨越发展。

第一计

人海战术,掘地三尺

即开展“地面营销”,学习三株口服液、脑白金的推广方式,通过“人海战术,挖地三尺”的方法,深入乡镇、村庄、地头、集市,采取广发明白纸、宣传单,到处贴不干胶,制作墙体广告等方式,开展掠夺式营销。

此种营销方式的优点是能快速启动市场,迅速达到市场销售二位一体同步发展。诸多厂家使用此计,尤其是新农药厂家或新产品上市之际,大有“一脚定江山”之势。

第二计

偷梁换柱,无中生有

农药的审批项往往不能与市场需求对接或市场容量偏窄,而需求的强弱和容量的大小又会最终决定产品的销量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因此,有的企业就从农药审批登记范围里选出主项及相关联的、有一定利益诱惑的病虫害防治功能作为产品诉求点,为产品注册商标名,以此作为产品区隔,建立市场壁垒,用偷梁换柱的方法扩大产品的防治范围,以期尽可能拓宽产品的应用范围。

第三计

新瓶旧酒,内容不够包装凑

所谓“货卖一张皮”,恰到好处的包装能从心理上激发人们对商品的购买欲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包装理论”。在具体运作中,有企业将各种相关权威机构、认证体系、奖项等软资源附加在产品包装上,让其看起来光环四射,炫彩夺目,抬升产品的高度,解决产品功能的可信度问题,强化消费者对产品的记忆,缩短前期的市场教育,再让消费者炫晕的同时形成购买。

第四计

神秘出身,产品镀金

农药产品的“镀金”往往从配方来源、名人效应、研发背景、追根溯源产品理论等方面进行。

名人与市场的关联性不可忽视,利用名人为企业或产品炒作,其知名度越高,关注率就越高。对企业来说,适度运用一些与名人相契合的炒作,利用名人的知名度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借此培养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感情,从而赢得消费者对产品的追捧,会为企业带来很大的成功。

此外,在产品“镀金”上,有的产品是经现代工艺N种先进技术提取,最后广为民用;有的产品成份是进口的,有的则是拉大旗做虎皮,背景完全是虚拟的。

第五计

打服务牌,推口碑营销

现在不少企业努力迎合消费者,大打情感牌,农化服务彩旗飘飘,建农化服务队伍,以期树立高大的企业形象。有的农药企业购买飞机,为农民喷洒农药,开展农化服务;有的企业购买奔驰、宝马等世界名车,并在车上打着农化服务专用车;有的企业开展读者抽奖活动,在报刊、杂志上设置专栏,有奖答题,知识问答。

无论形式怎样,有一点需要牢记:优质服务才是口碑营销的基础,服务需落在实处,诚心诚意方可获得民心。

第六计

自圆其说,指桑骂槐

当前,农药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大多数产品缺乏卖点和核心竞争力,与市场上同类产品在配方、功能、使用方式上没有太大的差异。因此,企业必须制定一套自圆其说的营销机制,解释“我”与“彼”为何不同及好在哪里,达到市场区隔之目的,顺便打击竞品。通过打击竞品一直传播并赖以生存的核心卖点,来建立自己的概念体系。具体到市场操作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样一种病虫害,不同企业的产品各有各的说法,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最终谁真正把消费者说服了,才是最关键的。

指桑骂槐是产品自身没有突出特点的下下策,这类企业的产品经理最好能把心思多放在挖掘产品卖点与产品亮点上,少点勾心斗角,多点市场调研。

第七计

趁火打劫,恐吓营销

人与人之间最容易传播的情绪就是恐惧,利用这一人性弱点,进行营销恐吓是一些企业常用的手段。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电视专题片,在开篇基本上都是恐吓,一方面彻底摧毁消费者的理性,另一方面敦促消费者赶紧购买。

趁火打劫的方式很俗,但往往也很奏效,“狼来了,吃羊啦!”喊多了喊重了,消费者可能也会买你的帐!

第八计

自曝内幕,巧借东风

所谓“自曝内幕”,就是及时抓住广受关注的社会新闻、炒作以及人物的明星效应等热点话题,结合企业或产品在传播上欲达到之目的而策划自曝“内幕”,或揭别人 “内幕”进行炒作,展开一系列的相关公关活动。也就是说借人们关注的焦点,顺势搭车,揭露行业黑幕,用它人的缺点或行业的通病突出自身的优点,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关注自己,以此提高自己(产品)的知名度。

借自己某一优势让消费者注意自己,知道自己,这实质是一种对比,说别人黑在何处,而我怎样怎样,让社会公众对“黑洞”痛恨,同时对自己认可。企业“内幕”涉及消费者利益,容易吸引公众关注,如这两年阿维菌素销售火爆,一些业内人士开始从成本、原料、剂型、含量等方面自曝内幕。

第九计

现场示范,眼见为实

老百姓都相信眼见为实,尽管有些不一定是“实”。当代言人或普通消费者通过现身说法来印证产品效果时,消费者还是比较容易相信的。这些现身说法的人,要有代表性、典型性,有共性特征,使消费者看到广告后自己能够准确对接。当然,这些证言里有“托”的成份,真假证言可以互相依托,便于传达得更加准确到位。证言往往是通过使用前后的对比,展示产品起到的效果,在平面媒体中通过对比图片进行展示,在影视专题里通过使用前后的录像进行对比,非常立体和直观,由不得消费者不相信。

现身说法、现场示范解决了可信度问题,农民消费者只要相信了产品的效果,就可能去购买。

第十计

事件营销,借力扬名

通常,人们只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或当前的热点事件产生自然的联想。前者是定式思维,所以在传播时应有效对接他们的生活经验;后者是短期刺激,可以把热点新闻、焦点事件嫁接到产品上,利用社会上有价值、影响面广的新闻,通过与相关媒体合作,发表介绍和宣传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文章来宣传企业,不失时机地将其与自己的品牌捆绑在一起,达到借力发力的传播效果。

企业也可策划“打假事件”、“维权事件”、“地震捐款”、“绿色联盟”、“送奥运门票”等,通过策划、组织和制造具有新闻价值的炒作,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这样一可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借力打力,二可消除受众看广告时的戒备心理,三能让消费者对产品快速认知,缩短市场培育周期,四是形成产品的记忆点与卖点,借势营销。

第十一计

营造氛围,价格炒作

产品要畅销,就要想法制造起“来晚了就有可能买不到”的热销氛围,给人“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的感觉,敦促其赶紧购买,如某某品热销或特价活动进行中,因购买该产品排起长龙,甚至店门被挤坏。

在一些感觉紧俏的产品及较为实惠的利益面前,人们往往会放松警惕,不知不觉被诱入感性消费的“温柔陷阱”。根据这一点,企业在产品定价时,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竞品的售价以及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设定一个高价位,通过各种权威佐证,让消费者相信这一定是个好产品,顺应国人普遍存在的“高质高价、一分钱一分货”的消费心理。然后通过一段时间的高密度广告轰炸,让消费者对产品耳熟能详,不断蓄积消费者的购买欲,一旦这种欲望跨跃价格的门槛,就会如决堤洪水般释放,产品自然就会开始热销。接下来,要适时打破产品上市之初有意设定的价格瓶颈,开展“买几赠几”等促销措施,让消费者感觉价格一下被拉了下来,至此他们自然就会蜂拥而至。举例而言,某产品实际定价应为10元,而上市之初会定到30元,在上述高密度广告传播完毕后,就会买一赠二,这时消费者会感觉太实惠了而蜂拥购买,实际上单瓶价格依旧是10元,商家没有任何折让,产品却早已热销于市。

需要注意的是:特价只适用于畅销品牌,对新品牌无效果(新品牌的推广重点应放在如何尽快扩大试用人群上),同时所做特价应比以前的价格降低一个价格梯次(如原价15元,现价9元)。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感到实惠,从而引发其感性消费的冲动和热情。

第十二计

网络营销,紧跟潮流

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互联网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作用,纷纷挤占这一科技制高点,建立企业的网站,开博客,利用网络社区论坛开展各种讨论,做网络广告,开展创新网络活动(如**杯设计大赛),开展网络调研,利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功能开展招商与在线销售业务,并将之视为未来发挥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

网络蕴藏着无限的市场,也孕育着无限的商机,企业可以考虑紧跟潮流,在互联网网络营销上“过过电”。

第十三计

临门一脚,花样促销

促销是完成销售的临门一脚,对于销售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企业的产品信息消费者理解了,产品效果也相信了,这时他还会衡量产品的性价比,而促销恰恰就是在竞争天平上为企业增添一颗有利的砝码。

在具体运作中,促销的手段可以五花八门,但核心一定要是围绕消费者的利益进行的,也就是说要给予消费者有用的、想要的、轻易不好获得的东西才能真正起效。业内较为常见的促销手法主要有四种:其一是赠品促销,如买农药送毛巾、T恤衫、送旅游,买产品送积分卡等;其二是承诺型促销,如无效退款、达不到什么效果赔偿多少钱等;其三是免费型促销,如免费检测、专家免费植保技术咨询等;第四种是送样品,完全免费提供产品,一般是上市之初,既用来扩大知名度,又可收集证言。

第十四计

概念先行,吸引眼球

概念炒作近几年在业界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即企业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创造一种“新理念”、“新潮流”, 在概念上进行深度炒作,利用抽象的概念来吸引消费者眼球,让人们对某种概念耳熟能详,将其打造成更科学、更彻底、更先进的产品,从而轻而易举地占领市场,如近年来流行的“绿色”、“纳米技术”、“硅离子”、“三元复配”等。

第十五计

狐假虎威,短线炒作

有些产品效果不太明显,如速效性差,不适合炒作。针对这一问题,一些企业在推广时一般会采取产品组合或违法添加隐形成分的形式。“狐”(本品)的效果不好,就找来效果好的“虎”(隐性成分等)作挡箭牌,狐假虎威,以达成市场销售之目的。如阿维菌素产品本身速效性差,有企业就在其内添加菊酯类农药作为隐含成分,然后开始大谈特谈产品效果好,速效性好,是杀灭水稻虫害的拳头产品。

事实上,大家都知道添加隐含成分是违规行为,这样的短线操作是以伤害整个产业的大局为代价的。如是炒作,还是少一些为好!

第十六计

循循善诱,移动营销

目前,大多数厂家都设立了销售热线电话、服务热线电话,并开通有网站即时通,有些还购买了短信群发、QQ群发业务,通过这些给消费者送祝福,发送市场信息、产品信息,解答消费者的各种疑问,推拉结合,在消除消费者戒备心理的同时,敦促其购买。

在这种移动营销中,专家和热线电话接听员等通过预先设定好的问答方式,对消费者循循善诱,进行说服。这是一对一洗脑的方式,话术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话术不仅可以使来电者购买产品,同时也利于口碑营销传播。

第十七计

东施效颦,照猫画虎

目前,在农化市场上还存在一种混水摸鱼的现象,即什么产品火了,马上进行跟进,无论是产品名称,还是产品包装,都与畅销产品极为相像,如孪生兄弟一样,消费者如果不仔细分辨,很难看清。

这些仿品一是价格便宜,二是终端拦截,终端的促销人员会劝说买“正品”的人员,跟进的产品成份功效与正品一样,价格便宜很多,从而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和产品的价格优势打动消费者,最终达成交易。所以,对“正品”来讲,必须建立好自己的市场壁垒,有效区隔市场,加强终端建设,不给效仿者蚕食自己市场的机会。

第十八计

创造第一,打击竞品

人们的记忆只能记住第一,比如大家都知道美国总统是谁,但副总统是谁就不知道了。 “第一”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吸引公众眼球,并被牢牢记住,相比之下,跟风者很难引起更多的注意,往往只会招致更多的批评与冷眼。

对企业而言,做“第一”可使品牌形象脱颖而出,令对手难以逾越。但是,“第一”毕竟只有一个,绝大多数企业很难拥有“第一”。这就需要变通地策划出“第一”,或者说“制造”出“第一”。如某企业某种做法在某行业尚属第一次,某企业第一次发现了某产品的某种属性;某种行为使某人在某领域成为第一人,某模式属首创第一模式等等。

对“第一”进行纵向追踪,挖掘“第一”背后的秘密,围绕“第一”横向造势,统筹谋划市场营销,达到促销与塑造品牌的双赢,以满足社会公众一探究竟的猎奇心理。

营销炒作只是一种营销技巧,本身谈不上什么对与错。但目前业内有些炒作似乎早已打破了约定俗成的“清规戒律”,有些企业为了提高知名度,吸引众人的注意力,不惜冲出道德的藩篱,跨越习俗的围栏,自行脱下外套甚至内衣,全然不顾赤裸丑态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孰不知,过于急功近利,片面盲目追求轰动效应,过分夸大炒作产品的万能和神奇,而忽视营销最本质的东西,最终只会透支市场资源,透支企业信誉,结局肯定只有死路一条。

高境界的营销炒作,要与其他营销动作匹配,不能只听雷声响,不见市场动销的雨点落下来,要配以踏踏实实的通路建设和真情实意的消费者沟通,渠道清晰,终端可视,促销活动步步为营,市场布局、通路建设、广告表现、入市节奏、促销安排等都要谋定而后动,充分发挥营销炒作拉力与市场动销推力的协同效应,广度与深度并重,将注意力及时转化为销售力。同时,农药营销模式要积极借鉴其他成熟行业的成功模式,在与对手拼抢中占据商机,赢得利润,寻求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的共同创新。

上一篇:出租方安全责任书下一篇:今日水世界说明文阅读原文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