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知识(共8篇)
1.新疆油田公司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
2.企业文化的主要内涵:(1)(2)(3)(4)
企业文化建设的四个层次:
企业文化的主要功能:
3.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 共同点: 关系:
4.新疆油田公司企业文化体系构成(1)(2)(3)(4)
5.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企业精神(1)(2)(3)(4)
6.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共同使命(1)(2)
7.新疆油田公司发展总体目标:
新疆油田公司的具体发展目标:(1)
(2)
(3)
新疆油田公司的“三大战略”:
新疆油田公司的发展方针:
新疆油田公司的发展思路: 8.三大战略:P38-40 9.新疆油田公司确定的发展方针:(1)(2)(3)(4)(5)
10.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核心经营理念(1)(2)(3)(4)(5)11.新疆油田公司的团队精神(1)(2)(3)(4)12.新疆油田公司的价值理念:(1)(2)(3)(4)(5)(6)(7)(8)(9)
13.新疆油田公司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具体要求:
新疆油田公司对员工的工作作风具体要求:
新疆油田公司对员工的工作仪表具体要求:
14.新疆油田公司对公司形象的要求:(1)(2)(3)(4)新疆油田公司对管理者形象的要求:(1)(2)(3)(4)新疆油田公司对员工形象的要求:(1)(2)(3)(4)15.新疆油田公司员工誓言:
16.大庆精神主要内涵:(1)(2)(3)(4)铁人精神的主要内涵:
“三老四严”是指:
17.克拉玛依精神: 18.企业视觉形象识别:
19.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统一企业形象标示的重要意义:
20.中国石油对企业统一标识的使用主体:(1)(2)(3)(4)中国石油对企业统一标识的使用客体与范围规定:(1)(2)(3)(4)(5)中国石油对企业统一标识的使用方式规定:
21.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对企业形象标识的规定:
22.市油田公司主要领导对企业文化经典的寄语:
新疆油田公司的形象用语:(1)(2)(3)(4)(5)(6)(7)(8)23.赞美与歌颂克拉玛依油田发展历程的代表性的音乐家、诗人、学者:
24.我国千万吨级大油气田:
25.2000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过新疆油田:
27.新疆油田公司员工行为准则:(1)(2)(3)
28.《新疆油田公司员工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对员工违纪、违规的处分:(1)(2)(3)(4)(5)(6)(7)28.对违反劳动纪律,经常迟到、早退、旷工、消极怠工、完不成生产任务或工作任务的员工,经批评教育应给予的处分:(1)(2)(3)(4)(5)
29.对员工玩忽职守,违反操作规程和生产规程,浪费原材料或者违章指挥造成事故等:
(1)(2)(3)30.对员工被拘留、逮捕、劳动教养、判刑、判刑宣告缓刑的处理:(1)(2)(3)(4)(5)(6)
31.克拉玛依打造“世界石油城”的具体含义:
“世界石油城”包含的几层意思:(1)(2)(3)
32.克拉玛依打造“世界石油城”的历史定位:(1)
(2)
33.克拉玛依打造“世界石油城”具体动因和意义(1)(2)(3)(4)
克拉玛依市具有的优势:(1)(2)(3)(4)
34.“世界石油城”构想的具体形态:
一、主要构想:(1)(2)(1)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①
②
进入21世纪以来, 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Nonaka指出, 只有那些持续创造新知识, 将新知识传遍整个企业并迅速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企业才能成功[1]。因此,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都非常重视对知识的获取及创新等的研究。
纵观国内外对企业知识创新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知识创新的过程, 知识创新的工具, 知识创新的动力机制、知识创新的管理以及知识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方面。比如Nonaka和Takeuchi (1995) 提出知识创新的具体过程即SECI模型和四种“场 (Ba) ”;国内部分学者则在此基础上对知识创新的机制进行了研究, 如何静、刘刚 (2007) 等人;Dierkes (2000) 则通过探讨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的关系来说明知识创新的动力与作用过程;国内的陈晓静 (2008)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论证了不同的组织学习方式对隐性知识创新会带来不同的影响;王良、杨乃定 (2005) 等人则分析了知识型企业知识创新战略定位的三个维度, 并提出了在知识联盟作用引导下的三种知识创新促进机制;EL-SAYED (2004) 等人为了寻求更好的知识管理工具而对知识创新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并运用认知适合理论验证了基于知识的创新过程的有效性, 他们认为无论是组织知识结构中的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对知识创新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雷宏振 (2008) 则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创新过程的研究, 来说明知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而在知识型企业组群内研究知识创新对成员企业创新影响的则寥寥无几, 因此, 本文将在阐述知识型企业组群知识创新特征的前提下, 探讨知识型企业组群知识创新对组群内部成员企业创新产生的影响, 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研究。从而加深对组群及成员企业之间关系的认识, 并认清其作用机制, 便于对组群的管理, 实现组群效应的最大化。
2 知识型企业组群及其特征
2.1 知识型企业组群的概念
知识型企业的概念众说纷纭, 但有几点是共性的, 即知识型企业以知识为主要资源, 企业的管理主要是对知识创造的管理, 采取柔性管理的方式来进行企业管理, 组织结构通常呈扁平化、网络化。结合生态学上生物组群的概念, 我们将知识型企业组群定义为:一些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知识型企业, 彼此之间存在知识合作并产生了超越单个企业以及单个行业合作所带来的组群效应。这种企业组群比单个的知识型企业有更强的组织性, 但又比传统的工业企业集群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2.2 知识型企业组群的特征
知识型企业有别于传统企业, 而企业组群也与企业集群、产业集群等存在差异, 因此知识型企业组群具有其自身的特征。 (1) 知识型企业组群内的各企业存在跨行业特性, 彼此关联性不强。虽然都是知识型企业, 但彼此之间不是同一行业、或是同一条产业链。因此组群内的产业分布较为广泛, 彼此依赖性不是很强。 (2) 知识型企业组群具有地理集中性。知识型企业组群与产业集群有一个共同点: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性。它们由于不同的原因而集中, 形成企业组群, 比如政府政策的支持、原有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的吸引等等。 (3) 知识型企业组群内的企业均提供知识产品或知识服务, 依靠知识创新来扩大规模, 增加收益。不管企业从事的是哪个行业, 它首先是知识型企业, 因此, 具有知识型企业的特征。知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知识资源以及知识资源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是企业的根本。知识型企业组群知识型企业组群的规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或是不断扩张的, 而要依靠知识创新来维持, 并通过组群内各成员企业间的知识联盟来不断增加组群效应, 直到达到一个最佳规模。 (4) 知识型企业组群具有动态竞争优势。传统的工业企业集群是以自然资源或是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密集作为企业集聚的主要因素, 因此形成的竞争优势相对静态。而知识型企业组群则主要依托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区位优势而集聚, 有利于组群内的知识创新和运用, 获得一种动态的竞争优势。 (5) 知识型企业组群与政府部门的关联性较大。在同一区域, 却不是源于产业发展的需求, 是因为有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 因此, 组群的的各成员企业与政府有密切的关系, 致使政府成为他们共同的利益相关体。在必要时也会成为他们进行知识联盟的中介。
3 组群知识创新对成员企业的影响
3.1 引导知识创新的方向
由于知识型企业组群内的成员企业存在跨行业的特性, 致使在组群内知识的来源众多, 知识更具广度, 而每个成员企业对所在领域内的知识的理解、运用等则存在专业化的深度。当知识资源有了广度和深度之后, 知识创新的可能性便加大。另外, 组群内成员企业相互之间的关联性较低, 因此, 知识型企业组群内各成员企业不会因为组群的知识创新而获得直接的效益, 更多的是启发了成员企业的知识创新方向, 引导它们向前沿的知识进行研究, 从而延长了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企业的知识型员工在公共场所的接触和交流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他们以专业的知识交流为基础, 进行大量的经济、文化、政治、技术及制度等各方面信息交流, 丰富和填补了各企业的信息盲点, 极大的促进了成员企业的知识创新, 源源不断地启发成员企业的创新方向。
3.2 提供更多知识创新的途径
由于知识型企业组群存在地理集中性以及知识的高度密集性, 各成员企业均有自身独特的知识创新工具和方法。因此, 相比一般的产业集群而言, 知识型企业组群能提供更多的知识创新的途径。比如, 孤立的企业知识创新的能力是有限的, 只能按照企业发展的阶段按部就班的进行渐进式的创新, 对不具有活力的企业, 甚至会因为不具备知识创新的能力而提前进入企业生命周期的衰退期。而在产业集群内, 企业的相关性很高, 是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群, 使得各企业的知识创新是围绕一个固定的产业中心, 束缚了企业创新的思维、限定了企业创新的途径。而知识型企业组群是依靠知识创新来维持的, 成员企业不断的进行知识创新, 并且是发散式的, 向各个方向延伸, 然后相互影响, 致使各成员企业增加了知识创新的途径, 形成了组群效应。
3.3 加速企业的知识创新
由于知识型企业组群内存在很多的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公共资源, 使得知识能在组群内快速流动, 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信息、进行自我丰富、然后到达其载体——知识型员工, 他们再根据所在企业所需的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过滤和筛选, 从而在动态复杂的知识资源中挖掘出自身所需的知识。在这里, 知识型员工充当了一个知识过滤器以及中转站的角色, 正是由于有这些对知识具有高度敏感性以及高度分辨能力的员工存在, 才使得组群的知识创新更为快速而有效。
3.4 拓展知识共享的空间
在知识型企业组群中, 知识的创新使得成员企业的知识共享存在很大的空间, 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1) 知识型企业组群的知识创新相对传统的工业企业而言, 存在更多的知识共享单元 (在这里, 把每一个知识型企业称为一个单元) , 知识共享要在知识联盟的条件下进行, 而要形成知识联盟, 则必然存在一个知识的正向流动和逆向流动, 也即是企业间相互的行为。而如果是知识型企业与制造型企业结盟, 则知识更多的是从知识型企业向制造型企业的单向流动, 形成不了一个知识流动的回路。在知识型企业组群内, 各成员企业均是知识创新源, 向组群内其他企业辐射, 并与特定的外部环境进行知识交换, 最终在知识型企业组群内形成一个知识共享的网络, 而这个复杂的网络又与外部环境形成更大的知识交换系统, 组群内的成员企业则通过与其他成员企业的知识联盟而与更为广阔的外部环境建立起了知识共享的渠道, 每一个成员企业都充当了其他企业的中介, 从而使得知识共享的空间不断拓宽。 (2) 在知识型企业组群内, 知识共享的阻力相对较小。传统的工业企业进行知识共享存在一个“拉锯现象”:一方面要通过其他企业的知识外溢来获得更多的知识资源, 另一方面又对本企业的知识外溢进行阻挠, 担心丧失核心知识的独占性, 失去核心竞争力, 因此企业间的知识共享进度缓慢, 共享的空间也因为成员企业的这种心理因素而大大缩小。而由于知识型企业组群的成员企业的行业扩散特性, 它们进行知识共享没有这种心理障碍。相反, 因为知识资源的差异性很大, 企业会创造有效的知识共享的机制和途径, 使知识共享的空间最大化, 以获得丰富的知识资源, 而后进行挖掘。
深圳蓝凌管理咨询支持系统有限公司 (LANDRAY) 的合作联盟是就是知识型企业组群联盟的案例。以管理咨询为核心, 以其他相关的知识企业为支撑, 进行一个知识合作。并在合作的过程中, 通过产品研发而展开深度的知识交流、知识共享, 扩大创新思路, 并相互启发, 使得知识创新加速。蓝凌公司的知识联盟中主要有4类参与者:蓝凌公司、供应开发商以及培训机构 (如数据库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应用方案供应商、教育培训机构等) 、软件销售商、客户。蓝凌公司对合作方提供的IT应用方案进行一个自我整合, 并在整合的过程中获得合作方的技术服务支持, 产生知识的扩散和交流;而供应开发商以及培训机构则为蓝凌公司提供各种研发产品和IT应用产品方案, 在这些方案的设计过程中, 蓝凌公司会提出个性化的要求, 实现合作双方的有效的知识合作, 使得开发商在设计中获得新的创新思路;软件销售商在销售商品以及发展下一级代理商的过程中, 获得了系统的市场信息, 并在知识员工的敏感筛选下留存了企业进行创新所必需的“种子知识”;客户是最终的消费者, 完成产品的安装并及时反馈产品的运行信息, 这些反馈信息同样为蓝凌公司和开发商提供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方向。在蓝凌联盟中, 各类参与者以互联网为平台, 通过知识创造、知识共享实现多方经济共赢, 同时为彼此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知识创新空间, 增强了知识创新能力, 相比较单个的知识型企业而言, 实现了高效快速持续的知识创新。
4 组群知识创新对成员企业的影响机制
企业外部知识创新通常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两种途径来影响企业, 在知识联盟的产业集群内, 以正式途径为主, 而非正式途径的作用相对较弱。而在知识型企业组群内部, 知识创新则更多的是通过非正式的知识共享机制来影响成员企业。如图 (1) 所示, 在组群内, 每个企业相对其他成员企业而言, 都在各自领域内体现专业化, 是相对强势的企业, 因此充当了“种子成员”的角色, 利用自身坚实的知识基础与技术能力与外部环境 (竞争者、客户、供应商以及公共技术部门等) 进行知识交换, 或是引进“种子知识”, 再通过知识型员工利用非正式的知识、信息交流平台, 与其他成员企业进行知识、信息的交流, 将种子知识传播开来, 使得种子知识在组群内得到扩散和反馈, 最后由知识型员工将完善后的原有知识以及从其他成员企业那获得的经过过滤的“二手知识”传递到企业。这样就完成了成员企业间知识创新及知识共享的回路, 实现多赢。由于每个企业都能承担“种子成员”的责任, 致使组群内部可以能源源不断的获得有价值的知识资源, 并进行二次创新。从单个企业的角度来看, 企业只引进了一次知识资源, 进过了一次知识创新, 但从知识型企业组群整体的角度来看, 这个系统不断引进新的知识, 存在连续的知识创新, 这种组群效应给成员企业带来极为有利的影响。根据D’Aveni的研究结果, 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 那些有能力持续创造新知识的组织最有可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3]。因此, 知识型企业组群是一种可以帮组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知识联盟形式。
5 结语
知识型企业组群成员企业的地理集中性、跨行业特性以及知识创新的连续性等使得组群的知识创新能够通过无限度的知识外溢给成员企业带来启发, 产生衍生知识, 加快企业知识创新的速度, 并形成完整而有效的知识创新系统。为成员企业开辟了新的知识创新方向和途径, 拓展了知识创新及共享的空间。因此, 知识型企业组群是一种有效的知识联盟方式。这一结论为企业间的知识合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有待更多深层次、多角度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摘要:对知识型企业来说, 知识是维持企业生命最重要的因素, 而知识创新能力则决定了企业生命周期的长短, 但单个企业往往难以获得持续的知识创新能力。因此, 在给出知识型企业组群的概念下, 分析了其特征, 然后,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组群的知识创新给成员企业带来的影响, 并探索了组群内知识创新与知识共享对成员企业的影响机制。
关键词:知识型企业组群,知识创新,影响
参考文献
[1]IKUJIRO NONAKA, HIROTAKATAKEUCHI.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135-144.
[2]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3]D’AVENI R A.Hypercompetition[M].NewYork:Simon&Schuster, 1994.
[4]ARI JANTUNEN, KAISU, PUUMALAINEN, PIA HURMELINNA-LAUKKANEN.Knowledge Sharing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J].Journal of Information&Knowledge Management, 2008, 7:187-195.
[5]TEECE D J.Competition,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J].Journal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1992, 18:1-25.
[6]SIONG CHOY CHONG.KMImplement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Per-formance[J].Journal of Information&Knowledge Management, 2006, 5 (1) :21-37.
[7]郭利平.产业群落的空间演化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17-20.
[8]赵坤, 孙锐.知识型企业知识状态系统的自组织和他组织[J].科学学研究, 2007, 04:319-323.
[9]张凤, 何传启.知识创新的原理和路径[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5, 20 (5) :390-395.
[10]卢宁宁.论产业集聚的企业群知识联盟[J].改革与战略, 2004, 01:32-34.
一、数据
数据可以被定义为人类所能接触到的所有事件与活动的信号。其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但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要素来源。没有数据的存在,就谈不上信息与知识。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由于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存储、处理和传输数据的能力较以往大大提高了。正因如此,当今社会才处在一个信息与知识极度膨胀的状态,充分表明了数据是信息与知识的基础。
二、信息
信息一定是从数据中提炼汇总出来的。不论是从一群数据中进行提炼(比如,在一片麦地中随机抽取一些麦穗以预测产量),还是把单个数据置于某种环境下予以解释(比如观察马的牙齿以预测其年龄),但这样描述信息还不足以揭示其本质。
1、信息的概念。 《辞海》对信息的定义是: “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报道。”这个定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信息的本质特征的客观性,即“预先不知道”,但我们认为信息还含有主观性的一面。当我们把其主观性与客观性融合在一起时,便可以对信息下这样一个定义:信息是指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消除消息接受者未来不确定性的报道。在这个内涵解释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准确把握信息的外延范围。信息的外延范围是很广泛的,这从其载体的广泛性上就可见一斑。我们可以用文字记载信息,可以用声音记录信息,可以用数字、图形、图像作信息的载体,也可以用触觉、气味、电磁、光学等手段来做载体,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面部语言(一个眼神、一颦一笑)、肢体语言等载体来传递信息。只要传载信息的载体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信息接受者在未来的不确定性,那么这种载体都可归为信息载体。
从我们对信息这个概念的定义中,会发现信息主观性的一面在于:同样的一条“信息”,如果对于此接受者能消除其未来的不确定性,那对于他就称得上是“信息”;如果对于彼接受者而言,不能消除其未来的不确定性,那对于他就不能称其为“信息”。这种特性可以被定义为“主体指向性”。正是信息的这种“主体指向性”才使信息能够成为一种资源,具有价值,使信息具有稀缺性。
2、信息量的测算。在一条信息能够消除其接受者未来不确定性的前提下,这条信息对不同接受者的价值大小是不同的。所谓一条信息的价值大,即这条信息能够消除其接受者未来不确定性的程度大;所谓一条信息的价值小,即这条信息能够消除其接受者未来不确定性的程度小。那么,如何衡量一条信息所消除的未来不确定性的大小呢?“信息量”这个概念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条信息的信息量大,即说明这条信息所能消除接收者的未来不确定性程度大,即价值大;一条信息的信息量小,即说明这条信息所能消除接收者的未来不确定性程度小,即价值小。一条信息的信息量与其载体的形式、数量无关。信息量的计算公式是由仙农首先提出的
信息量计算公式:
H(x)=∑P(x1)10gP(x1)
在上式中H表示信息量,P表示概率,Ⅺ表示事件。例如,有0和1两个状态,则n=2,又设0与1出现的概率相等。即P(x=0):P(x=1)=1/2,则0与1每个状态的信息量为:
H(x):—1/2logl/2—1/210g1/2=1(比特)
也就是说,0或1所代表的信息量是一个比特。比特就是信息量的单位。
三、知识
1、知识的概念。知识是能够解决信息接受者问题的信息集合。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我们在信息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的定义。由于知识的概念仍然坐落于信息概念之上,因此,知识也具有客观性的一面与主观性的一面。知识的客观性在于其客观存在,不以主观意识为转移,能够以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予以保存。这一点是比较好理解的,与信息的客观性是相类似的,在这里关键是对其主观性的理解。知识的主观性首先在于信息的主观性,即对于此接受者可称为信息的,不一定对彼接受者也能称为信息。因此,知识也是具有主体指向性的,但仅仅于此,还不能揭示出知识与信息的本质差异。由这里知识的定义可以看出,知识与信息相比,还具有“问题指向性”,即知识一定能够解决某种问题,知识往往表现为信息的集合体(如为了诊断出病人的病情,医生需要采集病人各方面的信息)。如果单个信息也能解决问题,它也可被视为知识(如为了历史考试所记忆的某朝代国都的地名)。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会发现,不仅同样的“知识”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而且,即使是同样的“知识”对相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价值。因为,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往往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在解决此问题时所应用的信息集合未必能全部用来解决彼问题。在解决彼问题时能称为知识的信息集合,至少将部分地复归为对这个人的“信息”,而不能再称为“知识”了。基于此,我们往往将知识划分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是几乎在解决任何问题时都要应用到的信息集合(如语文知识),而专业知识是只在解决该专业领域问题时能称为知识的信息集合(如计算机知识)。
不论对个人还是组织,都会有一些想做但做不了的事情,这些事情我们通常称为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求助于他人解决,同时又有能解决相应问题的个人或组织,也就是说有了供求双方。这样,知识作为能解决问题的信息集合就具有了稀缺性,成为了可交易的商品。这种商品性知识交流往往发生在组织外部,称作知识产权交易;在组织内部,我们强调知识共享,是另外一种知识交流,而这正是知识管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一。
2、知识量的测算。信息有信息量的衡量问题,知识也有知识量的衡量问题。我们经常说某人知识量大,往往是指这个人大脑中所存储的信息多、信息量大,并非指他的知识量大。由于在这里我们把知识定义为能够解决信息接受者问题的信息集合,所以,知识量在这里被定义为:信息接受者能够解决的所有问题所需的所有信息的信息量之和,即某个主体的知识量可表示为:
知识量二∑解决问题1所需的每条信息的信息量+∑解决问题2所需的每条信息的信息量+∑解决问题3所需的每条信息的信息量+……+∑能解决的最后一个问题所需的每条信息的信息量
这个公式实际上表达的意思是:某个主体知识量取决于该主体所能解决问题的多少,以及所能解决的每个问题需要的所有信息的信息量的大小。
四、企业知识
1、企业知识的概念。企业知识是指能够解决企业问题的信息集合。因此,企业知识的接受者即指企业组织本身;企业知识所能解决的问题即指企业组织需要并能够解决的问题,包括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同样,企业知识也具有主体指向性和问题指向性。企业知识的主体指向性在于不同的企业需要不同的知识。同样的知识对于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价值。因此,实施知识管理的任何企业都有一个搜集、整理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由于企业知识的主体指向性,必须排除掉那些企业不需要的知识。企业知识价值的真正体现在于其问题指向性。如同前文所述的信息与知识的关系一样,主体指向性并不能区分信息与知识。也就是说,主体指向性并不能区分开企业信息与企业知识,因为二者都能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企业未来的不确定性,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具有问题指向性。
2、企业知识量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竞争中,尤其是在同一行业中,拥有知识量大的企业必然取得绝对的竞争优势。如前所述,知识量被定义为:信息接受者能够解决的所有问题所需的所有信息的信息量之和。某个主体知识量取决于该个体所能解决问题的多少,以及所能解决的每个问题需要的所有信息的信息量的大小。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拥有的知识量大即指两个方面:或其能解决的问题多,或其能解决的某些问题所需的信息量极大,或二者兼而有之。
一个能解决许多问题的企业,意味着它能为其客户提供广泛的服务。在经营领域上可以找到多个支撑点,当然比同行业的其它企业竞争能力强,这些企业我们通常称之为多元化经营企业;一个解决不了很多问题,但其所能解决的那么几个问题都需要很大的信息量才能解决的企业,也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因为假如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很大的信息量,那就意味着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很专业的人士,甚至很多很专业的人士进行协作,那么这个问题的解决成本就会很高。一般表现为面窄,但极为专业化和精深化的行业,如核工业公司、铁路工程公司、电力公司等,我们通常称之为进入成本很高,并且在经营上贯彻集中一点经营策略的行业;如果一个企业不但能解决很多问题,而且解决的大多数问题所需的信息量又很大,那么这个企业是很难被打败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很少有企业能两方面都具有优势。这就象担扁担,很多企业在实现了扁担一头的优势(具有解决所需信息量大的单个问题的能力)后,就想加强另一头的优势(解决多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加强优势是要付出成本的,最后或不堪重负,或扁担折了。在中国,这样倒下的企业比比皆是。
综上所述,企业知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性概念。数据、信息、知识、企业知识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基本概念,不应当被混用。只有如此,企业知识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才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做好项目的文化宣传工作,本项目组为明确稿件宣传任务,特通知如下:
1、宣传稿件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突出反映项目建设中的关键节点进度,好人好事,弘扬羡慕建设中的正能量。
2、稿件任务:每人每月于15日前上交至少一篇稿件,经筛选后于20日前上交项目部。
3、稿件奖惩:
(1)对于为按时上交的个人扣罚10元;
(2)稿件质量差,连续6个月未被采纳,扣罚奖金20元;
(3)项目部采用一篇稿件奖励20元,公司内部网、报纸采用一篇奖励30元,集团OA、报纸采用奖励50元。
4、集团、公司组织开展的各项讨论,要求的学习情况汇报心得体会必须安生上交,未按时上交的扣罚50元。
全体员工要重视宣传稿件,认真编写,不得生搬硬套、随意捏造、不得抄袭或同篇稿件重复上交。
LNG项目部工艺设备组
潍焦企业文化理念
一、填空题
1、山东潍焦控股有限公司前身为(昌潍地区朱刘店焦化厂),成立于(1971)年,是一家以发展(煤化工)为主,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国家大型现代化企业。
2、山东潍焦控股有限公司的核心文化是(潍焦魂)。
3、企业的奋斗理念是(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奉献)。
4、企业的发展理念是(创建和谐企业,共享发展成果)。
5、山东潍焦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于(2014年9月9日)。
6、生产设备责任事故分为(较小责任事故)、(一般责任事故)、(较大责任事故)、(重大责任事故)、(特大责任事故)。
7、(一般责任事故)是直接经济损失1—10万元以下。
8、较大责任事故的经济处罚:因操作人员巡检不到位、未发现工艺超标、设备运转异常而引发的事故,当班操作、巡检责任人各罚(1500-2500)元。
二、名词解释
责任单位:是指对发生生产设备事故承担责任的管理、使用、维修、采购等单位。潍焦魂:是潍焦文化的精华,是披荆斩棘,永不服输的潍焦人的灵魂,是勇于突破,敢于担当的潍焦人的精神支柱,是乐于奉献,严谨厚重的潍焦人的信仰和胸怀,是引领潍焦这艘巨轮驶向广阔海面的灯塔。
三、问答
1、生产设备责任事故是怎样划分的? 答:(1)、违章操作造成的设备损坏事故;(2)、巡检不到位引发的设备损坏事故;(3)、维修保养不到位引发的设备损坏事故;(4)、管理不到位引发的设备损坏事故;
(5)、购进设备、配件、材料、质量不合格引发的设备损坏事故。
公司总部在香港,分部在深圳,是一家真正在香港本土经营,拥有资深行业背景的权威企业投资管理机构。经过十年的沉淀,公司目前在行业内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良好的服务口碑,优质的客户基础,多元的业务结构,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总部旗下的担保机构与境内的多家商业银行及大型财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各类企业的经营信用、流通资金保驾护航;同时总部旗下的股权基金公司为各类中小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及债权投资的服务模式,解决了中小企业因无固定资产、固定抵押物及融资环境不健全造成的融资困惑。
公司分部下属的企业管理机构为各类中小企业提供财税外包服务,协助企业经营者从繁杂的会计、税务事务中解脱出来;在服务的过程中,公司的专业资深顾问人员还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个性化的量身订制服务方案:
如海外品牌的设立及推广、香港与境外公司的设立、银行开户、商标注册及商务秘书、国内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等,为企业的市场拓展、品牌提升、合理节税及财务风险的合法规避垫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协助中小企业真正的实现持续性经营及持续性盈利,为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客户满意是我们存在的根本,员工进步是我们发展的动力;我们注重结果,而不是形式或者是过程;我们注重服务品质,客户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我们愿意与客户相互激励,并共同承担风险;帮助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成就做大做强的梦想。
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
(已经8月1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8号208月15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一、必须确保作业场所符合标准规范要求,严禁设置在违规多层房、全间距不达标厂房和居民区内。
二、必须按标准规范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通风除尘系统,每班按规定检测和规范清理粉尘在除尘系统停运期间和粉尘超标时严禁作业,并停产撤人。
三、必须按规范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落实防雷、防静电等措施,保证设备设施接地,严禁作业场所存在各类明火和违规使用作业工具。
四、必须配备铝镁等金属粉尘生产、收集、贮存的防水防潮设施,严禁粉尘遇湿自燃。
五、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防护制度,严禁员工培训不合格和不按规定佩戴使用防尘、防静电等劳保用品上岗。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已经年9月2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9号2014年9月29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
(已经2014年11月2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0号2014年12月10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一、必须在企业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在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分别标明本企业、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二、必须在重大危险源、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场所设置明显标志,标明风险内容、危险程度、安全距离、防控办法、应急措施等内容。
三、必须在有重大事故隐患和较大危险的场所和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标志,标明治理责任、期限及应急措施。
四、必须在工作岗位标明安全操作要点。
五、必须及时向员工公开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决定、执行情况和整改结果。
六、必须及时更新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内容,建立档案。
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安全生产八条规定
(已经1月3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2号202月15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一、必须证照齐全,确保厂房符合安全标准和设计规范,严禁违法使用易燃、有毒有害材料。
二、必须确保生产工艺布局按规范设计,严禁安全通道、安全间距违反标准和设计要求。
三、必须按标准选用、安装电气设备设施,规范敷设电气线路,严禁私搭乱接、超负荷运行。
四、必须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规范液氨、燃气、有机溶剂等危险物品使用和管理,严禁泄漏及冒险作业。
五、必须严格执行动火、临时用电、检维修等危险作业审批监控制度,严禁违章指挥、违规作业。
六、必须严格落实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严禁从业人员未经培训合格上岗和需持证人员无证上岗。
七、必须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和检测报警等装置,严禁作业场所粉尘、有毒物质等浓度超标。
八、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严禁堵塞、锁闭和占用疏散通道及事故发生后延误报警。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
(已经年1月3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2015年2月28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一、必须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层层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体系。
二、必须依法设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建立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三、必须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物资,危险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
四、必须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相衔接的应急预案,重点岗位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五、必须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
六、必须向从业人员告知作业岗位、场所危险因素和险情处置要点,高风险区域和重大危险源必须设立明显标识,并确保逃生通道畅通。
七、必须落实从业人员在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停止作业,或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的权利。
八、必须在险情或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好先期处置,及时采取隔离和疏散措施,并按规定立即如实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
九、必须每年对应急投入、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
(已经2015年3月2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6号2015年3月24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一、必须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严禁责任不落实违法违规生产。
二、必须保证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要求,严禁在职业病危害超标环境中作业。
三、必须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保证有效运行,严禁不设置不使用。
四、必须为劳动者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严禁配发假冒伪劣防护用品。
五、必须在工作场所与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告知卡严禁隐瞒职业病危害。
六、必须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严禁弄虚作假或少检漏检。
七、必须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严禁不培训或培训不合格上上岗。
八、必须组织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监护档案,严禁不体检不建档。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的通知安监总办[2015]27号)
一、必须落实“党政同责”要求,董事长、党组织书记、总经理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承担领导责任。
二、必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相应职责。
三、必须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
四、必须落实安全管理力量,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安全管理人员。
五、必须落实安全生产报告制度,定期向董事会、业绩考核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并向社会公示。
一、什么是知识管理
Erik Sveiby:“KM是一种从组织的无形资产中创造价值的艺术。”Nermati, 认为考虑到知识的资源性特征, KM被界定为对组织智力资本的有效利用。Rademacher认为, KM是一种发现, 获取、存储、管理、开发、传播和使用知识的综合性活动。Andra Warton则认为Lotus对知识管理定义最为全面、简洁, 即知识管理是系统地平衡信息和专门知识, 以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反应能力、和生产率。
本文认为, 知识管理是企业对其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的管理, 具体包括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存储、传递、共享、利用及评价等, 其目的是促进企业内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共享,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终实现不断创新, 满足顾客、社会、供应商、员工和股东的需要。
二、知识型企业及知识型员工
知识型企业被认为是知识经济条件下最具生命力和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单元, 它利用知识管理来代替原有的科学管理方式, 是知识称为企业投资的主体和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志。与传统企业相比, 知识型企业的显著特征首先体现在管理核心为知识管理上, 而不是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上。
在知识密集型的企业中, 知识型员工拥有企业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本, 此类型员工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他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 具有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 (2) 追求独立自主、灵活多变的工作环境。 (3) 追求自我价值地实现, 并非一切以金钱衡量。 (4) 工作过程难以监控和考核。
三、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知识型员工是知识型企业最具竞争力, 而且是最宝贵的核心资源,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归根到底是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其管理策略也可归结为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的知识型员工管理。
1. 加强知识交流与内部分享:
鼓励大家进行咨询技术和经验的交流。“人”是知识的载体, 而“知识”的真正价值则来自于“分享”。企业与员工的成长需要培养并形成学习的氛围与知识分享的文化, 从而加速员工学习、创造与运用知识经验。在企业的知识管理是实践中, 要建立和创新知识分享传播机制, 定期举行知识分享会。此外还应密切关注企业外部知识的更新状况, 做到企业内部知识与外部知识及时接轨, 才不至于使企业落后于竞争对手。
2. 加强组织知识的保密工作, 防止组织知识外泄, 例如:
可以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知识型企业的知识流失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是员工携带原属企业的知识跳槽;二是内部员工出卖企业知识以获取额外价值。为了防范这两种情况地发生, 应做到“留人且留心”, 在员工道德教育方面要狠下功夫, 此外还应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配套使用。
3. 对知识型员工进行培训提高、知识再造。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更新速度极快的时代, 知识型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 就要不断更新和再造组织的知识资源。员工培训是实现这一目标最直接的环节, 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培训团队, 也可以请专业的咨询培训公司做指导。值得一提的是, 可以借鉴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成立内部商学院的做法, 使企业针对员工的培训活动更加系统化。
4. 改善工作环境, 识别员工的个性需求, 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
基于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和行为方式上有着与非知识型员工截然不同的特点, 在管理实践层面管理者应了解和识别员工的个性需求, 让员工发挥自主积极性, 设计符合自己个性追求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从而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带来的是工作效率的提高, 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5. 实施粗放式管理, 充分合理地授权, 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成就感和忠诚感。
知识型员工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通过获得充分授权, 努力完成工作并取得成效, 使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因此, 建立必要的权利监控机制, 有助于解除高层管理者的疑虑, 更有利于持续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当员工在获得极大的工作成就感, 感觉自身价值的外显作用时, 也能够培育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感。
参考文献
[1]戚永红宝贡敏: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 2003.10
[2]刘锦霞:试论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4.13
[3]李啸雯:如何管理知识型员工[J].HR经理俱乐部, 2005.3
[4]刘振国戚啸艳周长江:基于知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初探[J].价值工程, 2007.12
关键词:知识发酵;知识管理;实施障碍
一、我国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现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迫于竞争和生存发展的需要,开始对“知识”这种重要资源予以重视和研究,“知识管理”受到广泛关注。学术界也根据企业的需要展开了深入探索。而我国知识管理的发展道路与国外不同,首先我国学者通过吸收国外知识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和探索。而后传播到企业界。九十年代末。国内一些先进的企业开始尝试知识管理。虽然已经有不少企业感受到知识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变化,如员工效率的提升、产品上市周期的缩短等等。但是,很多企业的知识管理在实施中还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国内的统计数据表明,知识管理项目的成功率最多只有百分之十五,绝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或者不了了之。曾经轰轰烈烈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许多已经偃旗息鼓。昂贵的知识管理软件系统被丢在一边。可见。知识管理在中国从理论到实践还需要跨越很多障碍。
二、知识发酵理论
知识发酵理论是利用仿生学原理,揭示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的内在机理,通过对影响知识发酵过程各种因素的深入分析。剖析它们的作用机制,探求知识管理有效性的系统方法。类比生物发酵的构成要素。知识发酵模型提出知识增长的构成要素,包括知识菌株、知识母体、知识酶、知识技术、知识环境、知识发酵吧和更新的知识等。
知识菌株是引起组织学习的初始思想,其表现形式为组织中产生的新问题、新创意、组织的战略或目标等;知识母体是知识增长的营养来源。即知识源,包括个人或组织中已有的、收集到的、显性或隐性知识等;知识酶是促进组织学习的因素。包括加速知识获取、传播和知识创新的活动、机构或人员;知识技术包括电子网络与信息技术工具、专家系统、知识仓库、知识地图等,是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知识环境包括企业内部文化在内的学习环境和外部的一般环境,即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共享及联盟机制等:知识发酵吧是把知识发酵的各种要素集合起来进行知识发酵的组织机制,是知识作为一种资源在其中得以开发的框架:更新知识是通过组织学习产生新知识、新主张,更新的工作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新方案,可以认为是知识获得了增长。其中包括已有知识的扩散。
知识的发酵过程由菌株开始,中间利用相关的知识信息技术,依托知识母体这一载体,在知识酶的融合促进下,各要素在知识发酵吧这个知识更新的场所中相互作用进行发酵,进而达到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的目的。
三、企业知识管理实施中的障碍分析
从知识发酵模型可以看出,这些组成因素对知识发酵的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知识环境为知识发酵的产生创造条件,知识菌株决定知识发酵的方向,知识母体决定知识发酵的广度和深度,知识酶和知识技术决定了发酵的速度。因此,能够导致知识管理在企业中无法成功实施的原因主要有:知识环境不适合知识发酵的进行;知识母体的不完备导致知识发酵不能有效进行:知识酶的匮乏导致其不能充分发挥促进发酵的作用:知识技术无法支持知识发酵的有效进行。
1、知识环境不适合知识发酵的进行。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企业知识管理也是如此。知识环境主要包括企业内部文化在内的学习环境和外部的一般环境。即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共享及联盟机制等。在各种环境因素中对企业知识管理影响最大的是企业的文化环境和企业知识共享机制。知识管理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它要求企业在组织文化上发生根本变革。创造良好的知识交流与创新的氛围。来推进知识管理的顺利进行。而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很难随着企业的战略变革而改变。因此,很多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虽然努力的培养知识交流和创新的氛围,但长期积淀的企业文化很难与新的管理体系相匹配。另一方面,知识共享问题也是企业知识管理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是制约知识管理能否有效实施的瓶颈。如果企业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就无法实现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的获取与积累,更不能达到对知识有效开发和利用进而创新的目的。因此,知识共享障碍是企业知识管理实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2、知识母体不完备。知识发酵理论认为,知识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知识之所以能够创新,是由于知识母体——包括个人或组织中已有的、收集到的、显性或隐性知识等能够进行发酵。知识母体是知识增长的营养来源,它参与知识的增长。决定新知识是否能够产生。因此,知识母体是否完备从根本上决定了知识发酵的有效性。而判断知识母体完备与否,关键在于知识母体是否具备知识菌株成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要素。如果企业自身知识储备存在缺口。那么势必会导致知识创新的失败。
3、知识酶匮乏。知识酶是促进组织学习的因素,包括加速知识获取、传播和知识创新的活动、机构或人员。作为是知识发酵的催化剂,知识酶能否有效的发挥作用,是影响知识发酵效率的重要因素。在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影响知识发酵效率的最重要的知识酶就是“人”。知识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和专门负责知识管理的知识总监(CKO)。一方面。企业高层管理者对待知识管理的态度、对知识管理实施全过程的支持与参与程度,是保障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成功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企业知识总监对知识管理的理解、认识能力不足,也可能直接导致知识管理的失败。
4、知识技术无法支持知识发酵的有效进行。知识技术包括电子网络与信息技术工具、专家系统、知识仓库、知识地图等,是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知识发酵效率的重要因素。很多企业在开始实施知识管理时,都要先购买或请专门的机构开发一套知识管理软件系统,即支撑组织知识管理实施的信息系统,常见的有知识库、知识地图、知识社区等等。知识管理系统是知识管理实施中的保健因素,知识管理系统本身虽然不能够推动知识管理实施的深化,但却很容易的成为知识管理实施的障碍。好的知识管理系统能够为知识管理实施打下好的基础,但如果知识管理系统不适合组织的业务、不能够满足知识工作者的应用需求,则很容易导致知识管理无法顺利实施。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所述知识管理在实施中的障碍,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创建良好的知识环境,培养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首先。要改造传统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建立共享型企业文化,引导员工主动参与知识共享,使员工的行为、意识与知识管理有效的配合起来;其次,要建立知识共享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共享积极性,促进知识的流动,同时能够使员工感受到公平与被尊重;再次,从制度上对员工的知识交流共享给予保障,开展多种知识交流方式,如论坛、研讨会、头脑风暴营等等,为员工提供知识共享与交流的平台。
2、完善知识母体的储备。知识母体的完备性主要取决于知识发酵的目标和方向。即知识菌株。不同的知识菌株需要不同的知识母体作支持,企业必须针对不同知识菌株对知识母体的不同需求,找出自身的知识缺口并加以弥补。同时,企业要加强知识的获取、收集、整理等工作,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知识积累,才能有针对性地完善企业知识储备。
3、加强企业领导者对知识管理的支持力度。在知识管理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领导者起着决定性的支持作用。企业高层领导者和各级管理人员都要认同知识管理的理念,身体力行的参与企业知识管理实践,并带领全体员工克服学习和创新中的阻力。同时,选择合适的人负责知识管理的推进和全面展开,带动全体员工参与知识管理的实施。
4、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知识管理系统并不断完善。知识管理系统在组织的信息系统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跟已经存在的业务系统、管理系统紧密结合。好的知识管理系统。不仅在功能上能够适应企业的业务需求,在操作上也应该尽量简便,让员工在不影响自身工作的前提下能够快捷的提交或查找知识。此外,将员工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相结合,建立个体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知识挖掘平台,这样既能保证员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积极性,又能够实现组织知识的积累和沉淀。
五、结语
【企业所得税知识】推荐阅读:
外出经营施工企业所得税09-28
施工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10-10
建筑企业外出经营如何缴纳所得税11-08
所得税涉税管理证明09-07
所得税纳税申报代理实务06-12
所得税练习题及答案07-18
退税申请书范所得税07-27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11-07
代扣代缴所得税委托书05-24
知识企业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