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餐桌礼仪中的文化差异(通用13篇)
摘要:中西两家因为深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和各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从而导致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生,餐桌礼仪文化业因此应运而生,餐桌礼仪文化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每种民族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的透露着自己深刻的文化背景。本文着重论述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文化上的差异,剖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和渊源。
关键词:餐桌礼仪 文化 差异
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深受中西哲学思想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使两种文化的距离相差甚远。在中国,任何一个宴会,不管是什么目的,都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宴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 共趣 的气势。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 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与人相互敬酒 相互让菜 劝菜,再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 争让的美德。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而西方这个主要以面食为主的群体,餐桌礼仪的细节就显得更加繁琐而有条不紊。他们所用的餐则是分餐制,个人自扫盘中菜,不管他人碗里汤,互不相扰。西方人喝酒也听凭自愿,白兰地,威士忌,鸡尾酒,喜欢什么喝什么,想喝多少喝多少,所尊重的是个人意志,体现出的饮食思想观念要合理的多。
综上,中西礼仪千万种,以下是我对餐桌礼仪的一些浅析方法。
一. 出席时间的差异,中国人是多样化时间观念的人,西方人是单一时间观念的人。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严格遵守日程安排,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因此,在参加宴请时,这一差异显得较为突出,一般说来,时间多样化模式的中国人更倾向于„迟到‟。往往在规定的时间半小时之后到达,主人似乎也早有思想准备,通常会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安排些其他节目,如打牌,喝喝茶,聊聊天等,让一些„先到‟的客人们消磨时间。对于这种„迟到‟现象主客双方都习以为常,并不将之视为对主人邀请的一种轻视或者不礼貌的行为。在西方国家各种活动都按预定的时间开始,迟到是很不礼貌的,正式的宴会要求准时到达,十分钟后不到者,将会被视为不合礼仪,是对主人及其他客人的不尊重。
二. 座次安排的差异。中国的宴会中座位通常是以面向南为上,面向北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南‟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种至高无尚德象征,代表了权利,地位和身份。因此,常常见到一些食客在宴会上推推让让,面红耳赤,原来只是为了谦让座位次序的缘故,在中国的大多数宴会上,为高权重者或年长者首先入座并坐首席,这是因为中国人将长幼有序,尊重长者作为排座的标准,在中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文化与思想,儒家以君、父、夫、长为尊,为先,以臣、子、妻、幼为卑为后,进而形成了贵贱有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的思想。而西方人则将女士优先,尊重妇女 宴会排座位的标准,同时也作为宴会上其他行为的标准,在安排座位时,先把宾客的性别列出名单,再据此安排座位的形式和详细座位,如果是有男女共同参加宴会,则由男主人共同主持须将男女宾客分列成两个名单,通常的座次安排形式:男主人与女主人正对面,男主人的左右两侧为女主宾,接着按顺时针方向朝外排列一位。
三.餐具的差异。两种不同文化影响下的民族在餐具上的选择也不同,中国人使用
筷子而西方人使用刀叉。中国由于长期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喜欢和平与安定的生活,由于反对侵略。西方国家由于受狩猎文化的影响,喜欢争强好胜,和乐于冒险,中国人在用餐时喜欢用圆桌,用筷子吃饭体现了-----团结与和气;而西方人一般都是用方桌受用刀叉,则给人一种杀气冲冲的野蛮之感。
不过,随着中西经济交往的发展,餐具的使用已没有明显的分别,很多西方人学着使用筷子喜欢吃中餐,而中国人也常入西餐厅和使用刀叉了。
四. 进餐礼仪的差异。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的精神宴会,开始时所有的人都会等待主人,只有当主人请大家用餐时,才表示宴会开始,而主人一般要先给主宾夹菜,请其先用。当有新菜上来,请主人、主宾和年长者先用以示尊敬,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是一种„美‟的精神追求,整个进餐过程不但要美味,更要悦目、悦耳。首先,不但要衣着整齐,往往还要求穿礼服并要求坐姿要端正,其次,进餐时不能发出不悦耳的声音,相互间交谈要轻言细语,不能高声喧哗。在西方的餐桌上,还有那么一些细节是中餐桌上无法得到体会的。如:
1.使用刀叉进餐时,应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握住食物,右手用刀将食物切成小片,再用叉送入口中。用刀时,刀叉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形,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叉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如果是谈话,可拿在手里而无需放下。不用刀时,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手势时应该把刀叉都放下,千万不可手持刀叉在空中挥舞。也不可一手拿刀叉一手拿餐巾纸,也不可一手拿纸巾一手取菜,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 端放在盘内而另一端放在桌上。
2.西餐桌上喝汤时不要啜,吃东西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若汤过热,可先等稍凉再喝,千万别吹汤。喝汤时,用汤勺将汤从外向内舀,汤盘中的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吃完汤菜时,将汤匙留在汤盘中,匙把指向自己。
3.吃鱼,肉等带刺或骨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轻轻吐在叉上放入盘内。如盘内剩余少量食物时,不要用叉子插盘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应以小块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条时要用叉子先将面条卷起再放入口中。
4.面包一般需用手分成小块再放入口中,不要拿着整块面包去咬,抹黄油或果酱时也要先将面包分成小块再抹。
5.吃鸡时,欧美人多以鸡胸脯为贵。吃鸡腿时应先将骨头用力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吃。吃鱼时不要将鱼翻身,要吃完上层后要用刀叉将鱼骨剔掉再吃下层鱼肉。要切一块吃一块,切不能切得过大或将肉都切成片。
6.中国餐桌上动,西方餐桌上静。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排场之大,气势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睦和,国人团结。而西方人一坐到桌上便是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时不可搭嘴插话。音量 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中国人一般遵循“贬几尊人”的原则,而西方人强调效率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在实际中十分注重自身面子的需要。如:中国人请客吃饭时,摆在桌上的菜花样繁多,至少有七八道菜,如果是盛宴,主菜会更多,越名贵,越奇特的菜会越显示主人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而主人却往往要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多吃一点”“多多包涵”“怠慢了您”之类的话。而西方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分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未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面对宴席,主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的话。在宴席上西方人不议论令人作呕之事,会千方百计采用含蓄文雅的词来代替代。
7.手机:在吃西餐的时候基本上都不会开手机,除非你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手机铃声都会很小声,有电话你要先跟大家说“对不起”然后起身出去听电话。这一条吃中餐的时候也适用,在用餐的时候听电话走到哪里都是让人唾弃的。而中国人对此细节并不太在意,有的人甚至放下筷子就开始聊手机,且有些人还不太在意时间的长,一聊甚至超过半小时。
8.对酒的饮用。西餐桌上最后一道菜往往是酒,如波尔图的葡萄牙红葡萄酒。就往往是倒在右手边的杯子里,然后再把瓶子传给你旁边的人。这是女客会起身去客厅,留下男士多喝一会儿酒,吸烟和交谈。当女士们起身时,男士们也应起立,表示尊重,当女士们离开后回座。不久男士们也应该到客厅和女士们在一起。中国,酒却成了第一道菜,甚至有的人从开始就喝到最后,而主人也必须不断地给客人倒酒也表示热情,有的甚至来一个“不醉不归”“不醉不罢休”的目的。西餐桌上的人们酒由你自己定,喝多少倒多少,主人也充分尊重你的选择。
在此,中国的特色吃法—火锅。也是一种渊源流传的东方文化。涮羊肉以及与之相关似的四川麻辣火锅,广东海鲜火锅之所以广泛受人喜爱,一在其鲜嫩热,吃起来自在,二来它把烹调的主要部分移到了餐桌上,让人们边吃便体验这趣味的烹调。吃火锅时大家各抒己见,是一种感情的交流,更多的是一种心与心的相融相通,用现在最流行的话来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文化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餐桌礼仪文化又是构成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又离不开饮食对象的差异。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中国人的食物以植物为主菜,这就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而西方国家的饮食特点是:节省时间,且营养好。所以他们吃饭讲究低声细语,用餐时也很讲究营养的平衡。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西方文化是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而中国是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其中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的人民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地透露着自身深刻的文化背景。如:中国,吃的形式后面蕴藏着一种丰富的心理和文化的意义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一转化成对社会心理的一种调节,有许多学者将中国人的这种特有的“民以食为天”的观念称之为“泛食主义”的文化倾向,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餐饮文化及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注重菜的种类和数量,很少考虑饭菜的营养性。饮食的美性追求虽然压倒了理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流的加快,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将在碰撞中不断融合,在融合中相互补充。所以现在的中餐已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餐桌礼仪也趋向文明性,科学性。两种文化间也不存在谁先进谁落后,未来的世界里,两种文化也将不断融合,贯通。
关键词:中国,西方国家,餐桌礼仪的差异
一、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1.地域不同
众所周知,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于同一种现象或事物,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这就是地域文化的不同。地理位置和环境导致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本国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文化也不尽相同。
中国人吃饭时习惯用筷子而西方人则用刀叉。这是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最基本的部分。使用餐具的不同是与环境有关的。中国多木头和竹子,所以我们的祖先就地取材,用它们制作成筷子。刀叉的出现要比筷子玩得多,它的出现是源于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他们总是随身携带刀具,以便切割食物。从那时起,西方人用刀叉作为自己的餐具。
2.传统不同
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可能导致不同的历史和传统。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是集体主义。从筷子的使用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过程是两根筷子相互协作的过程。这恰恰体现了集体主义这一核心思想。西方人以个人为中心,人与人的界限十分明确,不允许互相干涉。这种个人主义文化造就了西方西方餐桌礼仪不共享一盘食物的原则。
3.习俗不同
习俗是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不同的民族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如问候、感谢、奉承、道歉或打电话。例如:当中国人邀请客人吃饭时,会做许多菜,但是主人会说“菜很少,招待不周,还请大家多担待”“家常便饭”等这类词语。主人也会给客人夹菜并尽量让客人多吃多喝。西方人请客人吃饭时,饭菜很简单。他们不会给客人夹菜,只会对客人说“help yourself”
二、中西方餐桌礼仪的不同
1.时间观念
中国人对时间的观念较为宽松,而西方人较为严格。中国人参加宴请时,喜欢提前到或者迟到,主人对此现象习以为常并不将之视为不礼貌的行为。而在西方人则更倾向于准时到或者晚到(不超过10分钟)。迟到通常是不礼貌的行为,被认为是对主人和其他客人的不尊重。
2.座次安排
中西方都十分重视宴会中的座次安排。中国人喜欢用圆桌代表“圆满”,右尊左卑。在就座时,通常是长者,德高望重的人和权位高的人以及主人坐到主要位置。其余宾客按顺序入座。在中国古代,妇女是不允许上桌的。至今,我国一些地方仍沿用这一传统。西方人喜欢用长桌。就坐时,他们总是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而且男士会帮女宾客拉开椅子方便就坐,体现他们的绅士品格和对女士的尊重。男女间隔坐,主人坐在桌子的两端。
3.上菜顺序
宴请客人时,中国的上菜顺序一般是先上凉菜,通常是鱼、肉、蛋和蔬菜之类的凉菜。其次是主菜,主菜的道数通常是四、六、八等的偶数,因为,中国人认为偶数是吉数。主菜结束后提供甜点,如馅饼,蛋糕,包子等。最后则是水果,有助于消化。而在西方国家,第一道是开胃菜,味道以咸和酸为主,而且数量少,质量较高。第二道是汤,第三道是鱼类菜(副菜),常常有一些海产品和水产品。第四道菜是肉、禽类,也称为主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然后是沙拉,也就是蔬菜拼盘。最后是甜品(冰淇淋和布丁等)、水果和咖啡。
4.餐具
在中国我们常用的餐具有:筷子、小碗、勺子、碟子和盘子等等。水杯常放在左边而酒杯常放在右边。而且烟灰缸和牙签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西方人喜欢使用刀叉、汤勺、盘子和玻璃杯等等。西方国家的餐具摆放基本上是一致的,他们共同的原则是:盘子放在中间,左边放叉子,右边放刀。
5.就餐氛围
吃饭时候中国人喜欢动而西方人喜欢静。中国人吃饭的氛围很活跃,人们喜欢边吃边聊。但是大声说笑是被认为不礼貌的。而且中国人特别喜欢给别人夹菜,来表示自己热情好客。相互劝酒也是中国餐桌一大特色,中国人喜欢喝白酒和啤酒。所谓“感情深一口闷”,喝酒是不但能加深彼此的感情而且还能拓宽人际关系。西方人吃饭的时候,他们专心地享受自己盘中的食物,与客人交谈时不大声说话,别人说话时也不许插嘴。嘴里含有食物时不能说话,要咽下食物才可以。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西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异。在面对这些差异的时候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和习惯。了解这些差异,对我们有很大帮助,能防止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失礼于人,提高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参考文献
[1]易中天.餐桌上的文化[J].当代学生,2004(10).
[2]杨柳,田丹丹,苑富山.中美餐桌礼仪刍议[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01).
[3]彭健.浅议中西餐桌礼仪差异[J].新西部(下半月),2009(06).
【关键词】 中西方 餐桌礼仪 比较 差异
1.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中的中国餐桌礼仪
据文献记载,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就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届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至今,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西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与传统的中国家庭同桌用餐,须尊重他们的文化、礼仪及习俗,用餐时注意不要触犯多样的禁忌,因为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用餐时犯了禁忌,便会带来厄运。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着渔船会翻沉,这是由于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饭的中央,因为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饭了”,这意味着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是不礼貌,亦意味着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在碗里,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的,也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这些迷信的饮食习俗流传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饮食礼仪。
餐桌礼仪在现代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只是满足基本生理的需要,也是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礼仪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礼仪。
2.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中的西方餐桌礼仪
西方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他们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帮助孩子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西方孩子一般两岁时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四岁时就学到用餐的所有礼仪;五岁左右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餐前摆好所有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事。
在儿童的餐桌礼仪中,美国人还注重进行环保教育。五六岁的孩子应知道哪些是经过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外出郊游前,他们会在家长指导下自制饮料。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水电,因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保护的侵害”。对于这种餐桌教育,美国一位老师说:“文明礼貌对个人事业的成功极有帮助。大的商业交易或爱情往往是从餐桌上开始。”
3.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的比较
中国和美国在餐桌上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并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的餐桌礼仪。其中包括座次安排,上菜顺序,餐具摆放,停菜方法,肢体动作和语言的含义,下面主要围绕肢体动作和语言的含义来分析下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在中国,平时吃饭,家长会告诫小孩不要用筷子敲打碗盆。逢到家里请客吃饭时,尤其不可将筷子胡乱地敲打碗盆。
这究竟是为什么? 有人以为这种礼仪规范是跟乞讨的忌讳有关的。就是说,只有乞丐讨食时才会有筷子敲打碗盆。这种解释比较容易接受。事实上,还有另一种解释值得重视,古时候有所谓“蛊毒”之说,相传蝈是一种由人工培养的毒虫,人取百虫放入瓮中,经年打开看时,必有一虫将别的虫都食尽,这虫就叫蛊的。古人因此将毒害人而令人不自知,称为蛊毒。在用蛊的粉末放在食物里毒害他人时,为使蛊起作用,就要在下毒时边念咒语边敲打碗盆。因此,用筷子敲打碗盆就成了饮食中的大不敬。
暂停用餐时,双手如何摆放可以有多种选择。你可能喜欢把双手放在桌面上,以手腕底部抵住桌子边缘;或者你可能喜欢把手放在桌面下的膝盖上。双手保持静止不动,在同桌的人看来,可能比用手去拨弄盘中的食物,或玩弄头发要好得多了! 吃东西时手肘不要压在桌面。在上菜空档,把一只手或两只手的手肘撑在桌面上,并无伤大雅,因为这是正在热烈与人交谈的人自然而然会摆出来的姿势。不过,吃东西时,手肘最好还是要离开桌面。
在美国,不允许进餐时发出声响,不允许替他人取菜,不允许吸烟,不允许向别人劝酒,不允许当众脱衣解带,不允许议论令人作呕之事。用餐时不应将手肘镇在桌子上妨碍他人进餐,而且也不美观,更不可晃动椅子发出怪声。当口中有食物时,不可喝水、喝汤或讲话,如果不小心犯了此错,应说“excuse me”,待食物吞下后,再继续话题。进餐时应尽量参与话题,不要保持沉默或只与邻座讲话,而忽略其它宾客。如果对某些食物过敏或不喜欢,可以只取一些或根本不拿,并婉转地向女主人解释。进餐期间如果咳嗽,应以餐巾捂住,并致歉。但如果太严重,则不妨先离座,等缓和后再返回座位。在餐桌上也不可用牙签剔牙,最好能等到宴毕后到洗手间用牙签取出。女士也不可在餐桌上补妆。有事须先行离席,应向在场的人致意。
由于个人在餐桌上用餐的仪态确实会对别人造成某种程度的心理影响,因此父母自孩子进入青少年后,就应该拨出足够的时间在餐桌上陪伴孩子,以确保他们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
综上所述,中西餐桌礼仪有不少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了解西方餐桌礼仪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和在国外生存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要在餐桌上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因此,学习和研究餐桌礼仪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维萨. 餐桌礼仪:文明举止的起源、发展与含义[M].刘晓媛,译.北京: 新星出版社, 2007.
[2]冯玉珠. 宴之道: 职场宴请细节攻略[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
[3]陈弘美. 中式、西式、日式餐桌礼仪实用知识[M] .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5.
[4]段洁. 餐桌礼仪与口才[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5]於奇.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张玛莉. 成功有礼(2) 餐桌礼仪和饮食主张[M].广州: 广州出版社, 2005.
饮食文化、餐具、进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礼仪等都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向。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 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 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 了解了两者的不同防止失礼于人。1.餐桌气氛上的差异
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 中国餐桌上动。西方人平日好动, 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切割自家的盘中餐。中国人平日好静, 一坐上餐桌, 便滔滔不绝, 相互让菜, 劝酒。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
2.邀请的提前与赴宴的守时的差异
一般,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邀请别人吃饭或者赴宴都要提前预定。
中方若是大型的婚宴请客要提前几天以上,这是表达一种对客人的尊重。
而西方宴请也要提前通知,像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另外,如果宴会时间是7点,你最好是6点55就要到。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
3.中西方座次安排上的差异
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我国的传统作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并且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而国际通行作法并排排列座次时,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他们会注意: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左手的位置为上,靠近主人女主人的位置为上;夫妇不应相邻,男女依次相邻,主人和主方陪客应与客人依次相邻;译员可以坐在主宾的右侧。有些大型场合,也可以在主人和主宾背后,另外安排用餐。4.从餐具的摆放中看差异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餐具中一般只有杯子,筷子,和碗、盘子等。它的摆放就相对比较简单。餐具的摆放是这样的:大盘是离身体最近的,正对领带;餐布一角压在大盘之下,一角垂落桌沿;小盘叠在大盘之上;大盘左侧放手巾;左前侧放小碗,小瓷汤勺放在碗内;右前侧放置酒杯;右侧放筷子。
西餐中的餐具,它的用餐顺序是有外向内的,所以,他的摆放也是有外向内的。它是根据一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顺序精心排列起来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盘(或汤盘),左手放叉,右手放刀。汤匙也放在食盘右边。食盘上方,放着吃甜食用的匙和叉、咖啡匙,再往前略靠右放酒杯。右起依次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水杯)。而餐巾叠放啤酒杯(水杯)里或放在食盘里。面包盘放在左手,上面的黄油刀横摆在盘里,刀刃一面要向着自已。正餐的刀叉数目要和菜的道数相等,按上菜顺序由外到里排列,刀口向内,用餐时按顺序由外向中间排着用,依次是吃开胃菜用的、吃鱼用的、吃肉用的 比较正式的餐会中,餐巾是布做的。另外,要注意高档的餐厅餐巾往往叠得很漂亮,有的还系上小缎带。注意,别拿餐巾擦鼻子或擦脸。通过对比,我发现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从筷子与刀叉的区别看出,筷子是由两根组成的,缺一不可,在协同中完成整个的吃饭过程。可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吃饭过程却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的民族心理和集体主义的国家理念。而西方国家体现的是,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用刀进行切,然后用叉将其夹住,最后才是送到口中的过程,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可以分析出,每个独立的工具所承担的是各自独立的责任,完成的是分别的任务。
其次便是中西方价值观不同。每一个社会和国家都在使用自己所认可的价值观。在餐桌礼仪中人们所表现出的行为是各个国家的价值观的一个缩影,是在各自不同的价值观的指引下采取的与之相对应的行为。如在中国这样一个以“礼仪之邦”,并强调“孝”、“忠”的国度里,体现出集体主义价值观。在餐桌上就餐的时候,人们点好了菜以后,从座次就可以很明显的表现出来,中国人强调尊老爱幼,因此,座位的摆放很有规律,座位不仅有上下等级之分,而且还有具体的座位排序。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个人主义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人们之间实行的是各自的价值,体现的是每个人的个体力量。这是因为在西方人的哲学思想中,倾向于侧重个人主义、个性发展与自我表现。他们认为一个人若达不到自己的目的,那不是天命,而是自己懒惰,缺乏斗争的精神。通过在就餐时候的分餐制就可以看出,他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吃自己餐具里的东西,每个人都选择自己爱吃的东西,不会出现在中国可能出现自己勉强吃主人夹的菜肴。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也迅速带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文化的发展。
根据文献的记载,早在我国周代,饮食礼仪就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餐桌礼仪在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用餐不仅是满足生理需要,而且也是重要的社交经验,体现着一个人的教养和素质。
而在西方国家的宴客形式,从正式到非正式,远远多于中国。西方的商务餐桌礼仪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正式程度上也多样化。大致说来有:席位的宴青(seated dinners),自助餐(buffet dinners),正式午餐(luncheons),招待会(receptions),鸡尾酒会(cocktail parties),聚餐会(BYOB and BYOF=Bring your own bottles and bring your own food),野餐(picnics),茶会(tea parties)等。
1.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概述
中国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则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由于受到拜占庭文化启发,而制定一系列精到的礼仪。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而专制,皇帝必须坐最高的椅子,每当乐声响起时,王公贵族必须将菜肴传到皇帝手中。在17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进餐。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与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高卢人坐着用餐,罗马人卧着进食,法国人从小被教导用餐时双手要放在桌上,但是英国人却被教导不吃东西时双手要放在大腿上。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12世纪,当意大利文化影响到法国时,餐桌礼仪与菜单用语变得更为优雅与精致,教导礼仪的著作纷纷问世。时至今日,餐桌礼仪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在欧洲国家还保留了下来。当你前往朋友家做客时,穿上体面的衣服,携带适当的礼物,言谈举止处处显现出优雅与涵养,永远都是必要的。2.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 2.1 中西方餐桌禁忌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中华民族这块土地上,孕育了非常浓厚的饮食文化,也形成了一系列的饮食习惯和禁忌,有些是出于礼貌和文化上的考虑,有些与民间的迷信说法有关,也有一些来源于历史典故。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提炼,流传至今,也形成了特有的中国饮食礼仪文化。
首先,是筵席中的座次问题。其次,是筷子的使用问题。
最后,在餐桌上的一些细节问题,同样需要注意。
吃西餐的时候,应该注意西餐有西餐礼仪,不可与中餐等同,了解西餐礼仪,熟悉西餐礼仪基本知识,使自己在重要的场合下不至于因为不了解相关礼仪与生活知识而产生尴尬。
2.1.1 餐桌摆设
中国从古至今的餐桌礼仪变化微乎其微,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由於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
而在西方,需要一份正式的西餐餐具共包括:牛油刀、面包碟、前菜用刀叉、主菜用刀叉、喝汤用汤匙、甜品用叉匙、红酒酒杯、白酒酒杯。西方国家饮食更注意卫生,所以他们多采用分餐制。
2.1.2 餐桌用语与举止
中国崇尚中庸之道,礼节及举止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在外就餐时的语言举止极为到位和有水准。而在外国人眼中,我们的礼节繁琐复杂。
中国人吃饭比较随兴,很可能聊到开心处,就大声说笑,极为热闹。而西方国家安静,注意细节。2.2 中西方座位与方向
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
2.2.1 职位高低
职位高低的座次,中西方是相似的。职位或地位高者为尊,高者座上席,依职位高低,即官阶高低定位,不能逾越。
2.2.2 男士女士
中西方女士以夫为贵,其排名的秩序,与其丈夫相同。即在众多宾客中,男主宾排第一位,其夫人排第二位。
2.3 中西方商务用餐着装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衣着上一贯保持:整洁清爽、端庄大方。
在西方国家,当被邀请参加早餐、午餐、晚宴、自助餐、鸡尾酒会或茶会,通常只有两种,一种是正式的,一种是随意的。如果去的是高档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要求穿正式服装,男士必须打领带。.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分析 3.1 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的特点
入21世纪以来, 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由于地区差异, 不同的民族、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及其渊源,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 不仅能增加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 更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 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和交际障碍。
1.理性的西方人更多关注的是营养与生存。2.感性的中国人追求的是美味和享受。3.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4.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别与个性。
5.向往和谐的中国人重和合与整体。
3.2 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原因
随着世界之间的融合不断地加深,人们之间的礼仪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餐桌礼仪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表现在:
1.中西方的文化底蕴不同。2.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3.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3.3 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意义
1.促进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 2.提高了礼仪文化修养,开阔了视野。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一、引言
礼仪,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史的见
证,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逐步摆脱愚昧与落 后,走向文明与进步的标志。关于餐桌礼 仪的研究学界的成果已经很多,如((现代 礼仪学概论》(朱燕,2006)、《国际礼仪 指南》(曲猛,2006)、《中外礼仪大全》(董 保军,2005)等,笔者将侧重就其形成差 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差异的原因 中西方餐桌礼仪在服装、入席、座次、餐具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下面笔者 将对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进行解读,具体 分析情况如下:
1、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餐桌礼 仪的差异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在中国的
儒、道、佛家中都有体现,儒家的传统思 想主要强调“仁、义、礼、智、信”;道家 主张“顺应自然”、“清净无为”;佛家则主 张“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圆融无碍”。而西方国家主张民主、自由、平等,宣扬 个人的力量,看重个人的价值,注重个人 主义。其宗教信仰主要是基督教,对国家 中的人民的影响较大。基督教的教义信奉 上帝创造了人类,并且相信基督教的伦理 道德的基础是原罪,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 和夏娃因偷吃禁果犯的罪传给了后代子 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人不能自 我拯救,而要靠耶稣基督的救赎。因而,原 罪说不断发展成为西方国家的原罪文化,对西方国家的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了深远的 影响。人若不信或不思悔改,就会受到上 帝的永罚,要到地狱里去受煎熬。以餐桌礼仪中具体使用的餐具为例,中国人使用筷子,而西方人使用刀叉。两 者作为餐具来说,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不 同,都是一种文明的象征。但是,筷子取 材于大自然,造价低廉,工艺简单而直接,即使是在单个的家庭中,整个的制作工艺 也可以独立完成。从筷子的使用中我们也 可以看出,筷子的整个使用过程是集体协 同劳动,若脱离了任何一方都无法将整个 工作完成,这体现出中华民族是以集体主 义为核心。而刀又是诞生于现代工业社会 中,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其主要的构 成成分是金属。这种工具带有现代社会的 工具性和社会性功能,且未能摆脱它的社 会化过程中的攻击性。因而,餐桌礼仪是 民族的一种文化认同心理的体现。2.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
中国人的思维更多的是综合的、整体 性的。具有感性的直觉的思维传统,同时 又具有中国式的中庸思维。这种思想的实 质是要调和甚至是取消用极端解决问题的 办法。中国人的心理偏向重综合而短于逻 辑分析。朴素的整体观念和求统一的思维 方式,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宏观认识和改造 世界的能力。西方国家则强调分析的、局 部的逻辑推理思维,并强调事物的自身特 性,以科学为思维的标准,这种思维模式 在现实世界在呈现出多维性。同时在西方 国家,始终把个人的价值放在重要的位 置,突出个人主义至上的原则。
再以餐具筷子和刀叉为例,在中国几 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筷子作为一种文 化一直保留了下来,成为中国文明的一种 象征。分析筷子我们不难发现筷子在整个 使用过程中,运用的是以中指的关节作为 支点的杠杆原理,通过食指控制筷子的运 行,在协同中完成整个的吃饭过程。可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吃饭过程却体现了中 华民族团结的民族心理和集体主义的国家 理念。而西方国家体现的是,在工业社会 中的现代文明的折射,刀叉在运用的过程 中反映的是分析哲学的思维。在具体使用 的过程中,用刀进行切,然后用叉将其夹 住,最后才是送到口中的过程。,通过这样 的一个过程就可以分析出,西方国家的思 维是在结构中建立自己的逻辑起点,在分 析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每个独立的工具所承担的是各自独立的责 任,完成的是分别的任务。
3、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价值观是文化中的最深层次,是社会
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在各种可能 的目标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准则,是 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 反映,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 人,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因此,每 一个社会和国家都在使用自己所认可的价 值观。在餐桌礼仪中人们所表现出的行为 是各个国家的价值观的~个缩影,是在各 自不同的价值观的指引下采取的与之相对 应的行为。如在中国这样一个以“礼仪之 邦”,并强调“孝”、“忠”的国度里,体现 出集体主义价值观。在餐桌上就餐的时候,人们意好了菜以后,从座次就可以很明显 的表现出来,中国人强调尊老爱幼,因此,座位的摆放很有规律,座位不仅有上下等 级之分,而且还有具体的座位排序。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个人主义价值观
占据主导地位,人们之间实行的是各自的 价值,体现的是每个人的个体力量。这是 因为在西方人的哲学思想中,倾向于侧重 个人主义、个性发展与自我表现。他们认 为一个人若达不到自己的目的,那不是天 命,而是自己懒惰,缺乏斗争的精神。通 过在就餐时候的分餐制就可以看出,他们 每个人都是自己吃自己餐具里的东西,每 个人都选择自己爱吃的东西,不会出现在 中国可能出现自己勉强吃主人夹的菜肴。
三、结论
随着世界之间的融合不断的加深,人 们之间的礼仪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餐 桌礼仪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笔者对餐 桌礼仪的研究,试图更深层的理解和运用 餐桌礼仪解读中西方在礼仪方面存在差异 的原因。通过餐桌礼仪最终可以看出,礼 是思想内容,仪是表现形式。文化内涵的 不同、思维角度的不同和价值观的不同是 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圃 【参考文献】
1、朱燕.现代礼仪学概论.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6.2.
2、曲蒙.国际礼仪指南[M】.上海.文汇 出版社,2006.3.
与中餐的圆桌摆放不同, 西式宴会通常以长桌摆放较为普遍。而且男女主人, 男女客人分开而坐。重要客人坐贵宾席, 在进入宴会之前首先了解自己的座次, 切不可随意乱坐。在私人宴会上, 要凡事跟着主人做, 不可意双手不可随意乱动, 胳膊肘不能摆放在桌面上。
西餐中主要的餐具有餐巾, 刀叉, 杯子, 汤碗等, 都有各自的用途。用餐前先把餐巾打开平放在大腿上, 用餐结束后把餐巾大略折好放在桌子上即可。在西餐桌上通常摆放不只一副刀叉, 原则上是从外向内取用, 左手持叉, 右手持刀。刀用来切割食物, 叉同于送食物入口。
二、东西方国家座次安排差异
1、欧美国家
中餐多使用圆桌, 而西餐一般使用长桌。在正式宴会中, 英美和法国排位法不同。英美排位法为:左右两端为男女主人, 男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边, 女主宾坐在男主人的右边。男女主人的左边是次宾, 陪客一般坐在中间位置。
而法式长桌的排坐法正好相反, 男女主人坐在中间, 对坐。女主人右边为男主宾, 男主人右边为女主宾, 男女主人的左边为男女次宾, 陪客尽量坐旁边。正式宴会中, 坐席座次的高低依距离主桌位置的远近, 左高右低。男女交叉安排, 即便是夫妻也不例外。
2、泰国
传统的泰国人进餐时, 采用席地而坐的方式进餐, 现在都是桌椅的座位形式。用餐反方式与中餐无太大差别, 座位也有长幼和辈分之分, 由靠近墙壁或离门最远的上手座位起依次落座。
三、餐具使用的差异
1、欧美国家
欧美国家即通常我们所说的西方国家。他么所使用的餐具主要是刀叉。切东西时, 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其切成小块, 用叉子送入口中, 使用刀时, 刀刃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形”, 分别放在餐盘边上, 刀刃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 每次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入盘中。用完的餐具则刀叉平行以45度角或刀叉交叉置于餐盘上, 刀口向内, 叉尖朝上。如果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 无需放下。不用刀时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做手势时, 就应放下刀叉, 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
2、日本
日本人使用的餐具主要是筷子, 在用餐中, 日本人对筷子的用法很讲究, 有“忌八筷”之说, 忌舔筷, 忌移筷, 忌插筷, 忌掏筷, 忌跨筷, 忌别筷等。在与日本人用餐时要用公筷子给大家夹菜。切忌把筷子垂直插在饭菜中。用完餐后, 要将用过的筷子放回纸套中, 并放在架子上。
四、进餐礼仪差异
1、欧美国家
一般西餐的菜谱时三到五道菜, 前三道一般是头盘、汤、鱼, 后两道一定是主菜, 甜品或水果, 最后是咖啡。喝汤时不能直接用嘴去碗边吸, 而是要用勺子舀, 汤勺要横拿, 略微倾斜, 将汤勺尖端向着自己送入口中。右手拿汤勺, 左手按住盘缘是最基本的姿势。要注意汤勺不可满, 还不可以吹汤。
西餐中的肉类有牛, 猪, 羊, 鸡, 鸭等。吃时要注意:以叉子从左侧将肉叉住, 再用力艳叉子右侧将肉切开。切时不要太大, 以一口大小正好。点排餐时, 会配有一杯酱料, 调味酱不可直接淋在牛排上而是放在盘子内测, 将肉切成小块蘸着吃。
餐包是西餐桌上经常见的, 可以撕成小块吃也可以用手拿着咬着吃。用叉子叉住已经撕成小片的面包再蘸一点调味汁来吃这是雅观的做法。吃面条用叉子卷着吃。吃水果时不可以整个拿起来咬, 而是用刀切成小块再用叉子吃。咖啡一般餐后才上, 杯子里的小勺是用来搅拌咖啡的而不是用来一勺一勺舀着喝的。
2、日本
在日本进餐需要遵循三个原则:先吃冷食和小品, 口味清淡的先吃, 味道重的后吃, 最后以清淡的食物结束一餐。日本人一般饭前要喝杯清茶, 他们十分注重茶道茶礼。他们吃饭之前会说一句日语即开始享用的意思。
寿司是日本的代表食物, 吃寿司也有讲究:如果用筷子夹, 要横向将整个寿司一起夹起。如果用手的话要用大拇指和中指家住寿司两端, 食指按在上面。正确吃法是一口吃完。再吃面时, 不管男士还是女士都要发出苏苏的声音来表示好吃。这也是传统的日本礼仪。
五、穆斯林国家的餐饮礼仪
穆斯林国家是指信奉伊斯兰教的西亚和北非等国家。由于信奉伊斯兰教有很多饮食的禁忌和规定, 总的原则是:清洁的为相宜, 污浊的受禁止。倡导文明健康的饮食方式。穆斯林热情好客讲究礼节。去做客也最好要准时, 但不要提前。在阿富汗地区常通过大吃大喝来表示对主人的感谢。
礼仪源自文化, 不同国家有着各自的文化背景, 不同的文化背景又引出了各自的礼仪习惯。在这个人与人交往越来越紧密的年代, 只有熟悉, 了解, 尊重和宽容各个国家和人民的风俗习惯, 才能使我们的交流与沟通更加顺畅和高效。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东西方一些主要国家的餐桌礼仪, 从座次安排, 餐具使用到进餐礼仪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帮助人们更多的了解餐桌礼仪的规范与禁忌, 从而达到更好的沟通与合作。
关键词: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差异
参考文献
[1]国外利益与禁忌, 李敏刘晓丽著,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1]国外利益与禁忌, 李敏刘晓丽著,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
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坐。
二、餐巾主要防止弄脏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渍。必须等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餐巾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入腰带,或挂在西装领口,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餐毕,宜将餐巾折好,置放餐桌上再离席。
三、多汁的水果如西瓜、柚子等,应用匙取食。粒状水果如葡萄,可用手抓来吃。葡萄连子吞吃,如欲吐子,应吐于掌中再放入碟里。汁少较脆的`水果如苹果、柿子、梨,可将之切成四片,再削皮用刀叉取食。桃及瓜类,削皮切片后,用叉取食。香蕉可用刀从从中划开,将皮向两旁剥开后,用刀吃一口切一口。台湾的柑,用手剥皮后,,可用手一片一片的撕下来吃。草莓类多放于小盘中,用叉取食。
四、西餐在吃水果时常上洗手钵,所盛的水,常撒花瓣一玫,供洗手用。但记住,只用来洗手尖,切勿将整个手伸进去。刚吃完水果的手,不宜用餐巾擦手,应先洗手指,再用餐巾擦干。
五、自己手上拿刀叉时,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带汁,不能匆忙入口,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一、从餐具使用上看,中餐使用筷子,西餐使用刀、叉,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的差异。在使用餐具时中西方均有不同的规范。吃中餐时,不可玩弄筷子,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吃西餐时,如手里拿着刀叉切勿指手画脚。说话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子上才合乎礼仪。忌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捡拾。餐品不要一次性切好,尤其带汤汁的餐品,要一小块的逐一切食。
二、从座次安排上看,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中国人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西方人请客时,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
三、从就餐氛围上看,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根本的差异。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地享受美味佳肴。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国人团结的“一团和气”。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静静地切割自家的盘中餐。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
四、从餐桌话语上看,中国人请客吃饭时,摆在桌上的菜花样繁多,至少有七、八道菜,而主人却往往要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大家”、“多多包涵”之类的话。而西方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分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为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面对丰盛的宴席,主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的话。
摘 要: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对陌生文化,因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不同,交往过程中难免发生文化冲突。笔者对中西餐桌礼仪进行简单的对比,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得体地进行交际。
关键词:差异;餐桌文化
进入21世纪以来,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餐桌文化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跨文化的角度揭示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异和不同,可以使人们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探究其文化底蕴,提高跨文化意识。
一、中西方餐桌文化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一)中国餐桌文化
在中国,就餐前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中式菜肴上菜的顺序第一道菜是汤,紧接着是主食辟如干饭,再则是餐酒,最后一道菜是水果用来促进消化。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筷子是进餐的主要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不可用筷子敲击其他物品,更不可以用筷子对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子去取一块食物时,应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要将筷子放回筷子座。
(二)西方餐桌文化
西餐菜单上有四或五大分类,分别是开胃菜、汤、沙拉、海鲜、点心等。上菜顺序一般是头盘和汤,鱼类菜肴(副菜),肉、禽类菜肴(主菜),蔬菜类菜肴(沙拉),最后是甜点和咖啡。使用刀叉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拿刀切成小块,用叉子往嘴里送。用刀的时候,刀刃不可以朝外。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排放在盘中,表示已经吃完了,可以将这道菜或盘子拿走。不用刀时,可用右手拿叉,但需要做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要拿着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只手拿餐巾擦嘴,也不要一手拿酒杯,另一只手拿叉取菜。
不要在餐桌上化妆,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时打嗝是大忌。取食时,拿不到的食物可以请别人传递,不要站起来。每次送到嘴里的食物别太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就餐时不可以狼吞虎咽。对自己不愿吃的食物也应要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
二、中西餐桌文化差异
西方人即使请客吃饭,也是各点各的菜、各喝各的酒,以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文化则认为个人的意志必须服从群体的.共同意志,因此中国人爱聚餐、喜共食、讲和合。
(一)饮食观念的不同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想饮食观。这种理性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却大大阻碍了如饮食文化的发展。西餐讲究营养、菜色的搭配,讲究餐具与服务,但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较为单一。
而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这也是中餐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民以食为天”的后半句是“食以味为先”,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使不够营养成为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协调唯独,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
(二)入座位置的不同
在中国,圆形餐桌颇受欢迎。因为圆形的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一般是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有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
而在西方,一般说来,面对门的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之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女主人左边的座位是第三主宾席,男主人的左边的座位是第四主宾席。
(三)餐桌上用语的差异
中国人热情好客,请客吃饭时一般都要菜肴满桌,但无论菜多么丰盛,嘴上总要谦虚的说:“没什么好吃的,菜做的不好,随便吃点。”然而,当英美人听到这样的客套话,会觉得很反感:“没什么吃的,又何必请我?菜做得不好,又为什么要拿来招待我?”按照中国的习俗,为了表示礼貌,习惯上会一再劝客人多吃点,而中国人往往是“言不由衷”,明明肚子饿,嘴上却说:“我饱了,不用了。”
而英美人招待客人一般没那么讲究,简简单单三四道菜就可以了。用餐时,一般主人会说:“Help yourself, please!”英美人待客尊重个人意志,一再问客人要不要食物或者强塞食物给客人,是很不礼貌的。所以,当主人给你添菜或问你要什么时,如果你想吃的话,可以直截了当的回答说要。在客人在用餐期间,一定要赞美主人所准备的食物好吃,称赞主人的手艺好,否则不管你吃得多饱,主人都不会高兴。
所以,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归根结底还是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差异。文化促进饮食的形成,饮食反映出各国的文化。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世界的交流而变得模糊。中西方餐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结合,使两者更趋于完善、科学。
参考文献:
[1]易中天.餐桌上的文化[J].中华活页文选(初二),(10):5-7.
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若作为主人,则应该提前到达,然后在靠门位置等待,并为来宾引座。
2点菜 如果你是宴请者,你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依次他们来点菜。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饭前功课,选择合适档次的请客地点是比较重要的。提醒不要邀请老板点菜,这会让他觉得不体面。
如果你是赴宴者,若主人盛情要求你点菜,则可以点一个不太贵并且大家都不忌口的菜,记得先征询一下桌上人的意见。
点菜时,可根据以下三个规则:
一.看人员组成。人均一菜是比较通用的规则。如果男士较多可适当加量。
二.看菜肴组合。一桌菜最好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尽量做到全面。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点些荤食,反之女士多,可多几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请的重要程度。若是普通的商务宴请,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如果这次宴请的对象是比较关键人物,那么则要点上几个够份量的菜,例如龙虾、刀鱼、鲥鱼,再要上规格一点,则是鲍鱼、翅粉等。
3吃菜 随着职场礼仪越来越被重视,商务饭桌上的吃和吃相也更加讲究。以下以中餐为例,教你如何在餐桌上有礼有仪,得心应手。
中餐宴席进餐伊始,服务员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擦手的(壹姐脸红地飘过,表示经常拿这毛巾擦脸),不要用它去擦脸。上龙虾、鸡、水果时,会送上一只小小水孟,其中飘着拧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饮料,而是洗手用的。
客人入席后,不要立即动手取食。而应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举杯示意开始时,客人才能开始;客人不能抢在主人前面。夹菜要文明,应等菜肴转到自已面前时,再动筷子,不要抢在邻座前面,一次夹菜也不宜过多。要细嚼慢咽,决不能大块往嘴里塞,狼吞虎咽,这样会给人留下贪婪的印象。
对外宾不要反复劝菜更不要为他布菜,可向对方介绍中国菜的特点,吃不吃由他。客人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欢的莱吃,或者急忙把喜欢的菜堆在自己的盘子里。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和人聊天。进餐过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别人。用牙签剔牙时,应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让餐具发出任何声响。用餐结束后,可以用餐巾、餐巾纸或服务员送来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头颈或胸脯。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饱嗝或嗳气。
禁忌
不要在主人之前开始用餐
不要把餐巾放错地方
正确使用刀叉
把面包切成小块,而不是用手弄碎
不要在没有品尝的食物上调味
正确地拿酒杯
用餐时身体坐直,后背不要碰到椅子上,手肘不能放到桌面上。无论食物多么松脆易碎,也不要低着头在盘子里吃。除了喝汤的时候,可以轻轻地低下头。
适宜的谈话
不要在桌上谈论金钱、工作、政治或宗教信仰等敏感话题;如果是下午茶的谈话,更适合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
餐具的使用
1、用餐前后
日本地区常年经受着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对自己还能存活,能有食物可吃都存在着感恩,对生命的感恩,对上天赐于他们食物都存在着感恩。
在日本,日本人吃饭的时候都会双手合十并说:我不客气了,我要开动了之类的.话。日本人在吃饭前后都要说两句不同的话,用餐前要说 “Itadkimasu!”,意思是我开动了对这顿饭表示感恩;用餐后要说 “Go-chiso-samadeshita!”,意思是我吃好了,感谢这顿美食。
2、用餐期间
日本用餐期间还会有很多讲究的,而一般日本菜的前菜有五种味道,以唤醒舌头上的味蕾。日本人的一餐饭一般包括一碗米饭、一碗味噌汤、两道或三道菜肴,配菜越多,那顿饭便越够体面,如果已有很多饭菜放上餐桌,已令客人很难选手先品尝哪一道菜色。
用餐的正确顺序是先喝汤,后吃那道菜也可以,可是不要光吃同一道菜,应轮流品尝每一道菜肴,才是对主人的一种尊重。
3、用餐方式
日本人的饮食礼仪似乎非常严厉,但日本人却容许狼吞虎咽式吃法,这种吃饭的方式甚至令其他国家的人感到十分震惊。以吃寿司为例,日本人习惯直接用手拿着一块寿司蘸一蘸豉油,然后直接吃下去,他们不会使用筷子吃寿司;又例如吃面,日本人会直接从汤碗里把面吸入口中,而且肯定会发出一阵响声,根据日本人的用餐习俗,吃面的时候发出声音是代表面非常好吃也非常美味,这也是对厨师烹饪手法最高超的赞美。
4、日本米酒及日本茶
【中西餐桌礼仪中的文化差异】推荐阅读:
餐桌背景文化礼仪09-16
中西方礼仪文化07-22
浅谈中西方礼仪差异06-13
浅析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11-28
社交礼仪餐桌礼仪07-10
西方餐桌礼仪英语06-23
西方的餐桌礼仪10-13
法国餐桌礼仪细节11-23
春节的餐桌上礼仪10-11
孩子要掌握的餐桌礼仪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