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谁在叫》教学反思

2024-1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音乐《谁在叫》教学反思(推荐8篇)

音乐《谁在叫》教学反思 篇1

1、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联系动物生活习性,模仿其动作,创编各角色舞蹈动作,再分角色表演。

2、分小组编创舞蹈动作。学生在小组长带领下,对小鸡、小猫、小鸭、小猪、小老鼠、鸡妈妈、小鱼各角色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想象,编创可爱的舞蹈动作。

3、分角色表演。

(1)小组内各自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表演。教师对有困难的个别小组的活动给予及指导。

(2)开展各小组比赛活动。教师对每个小组成绩都予以表扬,对编创得较好的舞动作师生共同学习、借鉴。

放手让学生画一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1、教师拿出事先剪好的动物模型,每个小组分发一个,让学生用彩笔描绘自己心中的动物形象,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感受创造美的愉悦心情。

2、涂好色以后,让学生在小组间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这样涂色的感觉。

3、最后,利用画好的彩画动物模型,各小组推荐一个小朋友扮演该角色,组合一新的表演小组,边唱边跳(其余学生为其伴唱)。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学生享受自己的劳动快乐,还培养了他们开朗、勇于自我表现的性格。

音乐《谁在叫》教学反思 篇2

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我国的教育改革在大力推进, 但是, 应试教育的思想仍然在左右着教学改革的进程, 教师在改革课堂教学实践中, 仍然有应试教育的痕迹。比如, 教师主宰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 学生在被动地接受, 教学方法单一, 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世界, 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 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注重理论, 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过分知识化和理想化, 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音乐教学评价以分数为标准, 忽略了学习的过程评价, 轻视音乐能力的发展,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 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途径入手, 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进行教学反思

传统的音乐教学, 教师以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 教学束缚在书本按部就班的套路中, 按部就班地灌输式地教给学生书本知识, 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学习变得单一, 思维束缚在课堂和书本上, 不能发现音乐学习的乐趣, 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在对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前提下, 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 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潜能。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 音乐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心态。

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多媒体是音乐教学的辅助手段, 它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各种功效, 由教师根据不同课型的要求, 灵活地制作成课件进行教学, 让枯燥的音符活跃展现在面前, 给予学生强大的视觉和听觉刺激, 将抽象的音乐变得通俗易懂, 使音乐形象化。同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搜集课本以外的音乐素材, 增加了音乐课教学的信息容量。多媒体的这些优越性让学生对音乐有了更直观、全面的认识, 促进了学习欲望, 兴趣大增。

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封闭的课堂学习让学生感到乏味, 学习有压力,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 拓展思维, 陶冶学生的情操, 启迪学生的智慧, 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掌握, 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增强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培养。学校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织课外活动小组, 学生可根据最近的兴趣爱好, 来选择不同的活动。 (1) 参加学校的合唱活动。合唱队成员由音乐教师在各班级挑选, 让在声乐方面有特长的同学参加, 每周进行活动, 并对学生进行发音位置、练习合理呼吸、咬字吐字清晰、声音独立稳定等演唱技能的训练。 (2) 组织器乐队。乐队要在上学期的基础上, 进一步训练音准, 并掌握多种常用曲调, 合奏多首小乐曲。 (3) 参加舞蹈队。主要以基本功为主, 锻炼形体, 加强韵律感, 逐步渗透各种风格和民族舞蹈的基本要领和音乐节奏的特点, 并采取集体辅导、个别纠正的教学方法。在训练一定时间有了一定的基础后, 进入规定动作训练, 再进行规定曲目动作练习。辅导教师要认真准备好每一次活动, 保证训练时间、保证人员到位, 所教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二、从思想道德教育入手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 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 我们要反思是否尽到了育人的责任。智育和德育平行并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音乐教育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音乐知识、技能, 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获得身体、智慧、情感、个性、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德育教育应在乐声中潜移默化地逐渐渗入到人的心灵深处, 净化人格。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曾经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少数伟人、天才, 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每个小孩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和完美的人格。”

三、从教师自身教学素质入手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的自我反思可以通过教学案例, 发现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 把自己的一些在上课过程中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的一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 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教师通过与其他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心得体会, 会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教学工作, 起到了“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 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 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 会有什么不同, 什么相同, 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

四、从教学评价入手进行教学反思

《谁在叫》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能够理解歌曲内容,有感情的演唱,生动地表示出小动物的各种形象,并能发挥同学的想象力,创编一些简单的歌词和动作。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词的创编,歌曲最后一句的休止符

教学用具:钢琴、卡片、课件、动物头饰、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放一段音乐律动《数鸭子》)

目的:增进师生感情,缓解同学的紧张情绪,同时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二、准备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来你们今天的心情不错嘛!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妙的音乐乐园,好吗?

生:好…….师:现在,蓝兔姐姐给你们看一个画面(出示课件)

2/4 1 3 4 ︱5 5 ‖

小 猫 喵 喵

上面写有音符和歌词,大家一起来念念歌词好吗?

生:小猫喵喵

师:读得真棒!原来是小花猫想给我们唱歌呢,你们想听吗?现在蓝兔姐姐扮演小猫唱给你们听好不好?

师:唱……,你们也唱唱(生唱后),那你们还知道什么小动物,他们又是怎样叫的?(提问)

生:同学唱,老师可用打击乐为其伴奏

目的:为学歌曲和创编做铺垫。

三、导入新课:

师:你们真是个天才。那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想和小动物做好朋友吗?要和小动物交朋友就要了解他们,知道他们喜欢做些什么?同时,我们还要知道,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大家都要维护它们,可不要随意伤害小动物哦!下面我们就来学一首歌曲(出示课件)——《谁在叫》,看看小动物们都喜欢做些什么。

四、授新课:

1.听范唱:

师:认真听歌曲,找一找哪种小动物藏在歌曲中?看谁听得最仔细。

2.生回答找到的小动物,它们的动作怎么做?:(小猫,小鸡,小鸭,小猪,小老鼠,小鱼,鸡妈妈),出示歌谱

师:你们能模仿几种小动物的叫声吗?谁来试一试。(可个人,可集体)

3.学唱歌曲前半局部:

(1)听老师范唱

师:你们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真好听,蓝兔姐姐也想唱一唱,你们要是愿意可以小声的跟我唱一唱。(边唱边用打击乐伴奏)

师:蓝兔姐姐唱得好听吗?你们也唱唱,我给你们伴奏,好不好?

生:唱小动物叫声局部。

(2)教唱“啦”局部

师:现在,蓝兔姐姐给你们唱”啦”局部,你们区别一下两句有什么不一样?(师唱)

生:有一句比较平,有一句象是下坡的感觉.师:那你们能用动作来平稳与下坡的感觉吗?(提问个人----全体)

(3)同学选择各种不同的形式扮演歌曲前半局部.(做动作,演唱,打击乐伴奏)

师:蓝兔姐姐这有一些打击乐器,我想请几为小朋友用这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自由选择乐器),其余的小朋友边做动作边演唱前半局部。

4.听唱法学唱歌曲

(1)师:扮演得太精彩了!下面我们再来听一听歌曲的后半局部,作一次小侦察兵,去侦察小动物的小秘密,看看他们都喜欢做些什么?(播放后局部音乐)

师:解释歌词,让同学了解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2)师:你喜欢哪一句?我们一起来唱唱(同学找到一句,跟钢琴学唱一句。)

重点最后一句半拍休止的唱法,生断气连,象弹球一样。

6.复听歌曲后半局部,生随音乐小声哼唱。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轻声地再随音乐跟唱一次,边唱边根据歌词简单地编上动作,看谁唱得好又编得好。(课件播放音乐后半局部)

7.带领生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师生对唱、分组唱、领唱

(师)同学们真认真,唱得真好,看到你们唱,蓝兔姐姐也有唱的激动了,这样吧,我和你们一起合作好不好?这歌谱上写有“领”字的地方让蓝兔姐姐唱,写有“齐”字的地方你们来唱,有信心唱好吗?

生:有…(师生对唱)

师:现在我建议这边的小动物你们来唱领唱局部,剩下的小朋友唱齐唱局部,并各自给自身的音乐编上动作。

8.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小组上台进行扮演唱。

五、创编简单的歌词:

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我们熟悉的需要维护的小动物,比方我们熟悉的大熊猫,袋鼠等。在所有的动物中,你还熟悉哪些动物,他们的叫声是怎样的?我们也把他们编成歌词唱一唱好吗?

1.分小组讨论编创新歌词。

师:像蓝兔姐姐,我知道青蛙和喜鹊并且喜欢它,我给你们编一段好不好?(青蛙呱呱,喜鹊喳喳,啦啦啦啦啦….)好听吗?请给点掌声鼓励一下吧,下面轮到你们了,我先给你们小组讨论几分钟,等会可要到你们扮演了,开始讨论吧。

2.分小组扮演自身的歌,并对其进行评价(同学教师均可)

3.老师放音乐伴奏,小朋友们边唱边扮演动作。第一段唱原词,第二段唱小组填创的歌词。

六、小结:美育渗透

音乐《谁在叫》教学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对唱歌曲,并愉快地参与游戏。

2.熟悉同伴名字,初步学习有礼貌地交往。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准备:

小猴及小熊的贴绒、布偶、头饰若干,节奏卡等。

活动过程:

一、练习节奏

1.请小朋友听老师拍节奏,猜猜是什么小动物来了。

2.出示贴绒小猴及节奏卡(**/***-)。小猴是按这个节奏跳出来的:“小猴,跳跳跳。”

3.出示巾绒小熊,引导幼儿按节奏说:“小熊,走走走”。(这个环节重点练习节奏,贴绒小猴、小熊随着节奏在节奏卡上跳跃,能使幼儿获得直观印象,自觉把歌词与节奏联系起来,为后面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二、欣赏歌曲

1.咦!小猴、小熊怎么竖起了耳朵?它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了吗?

2.两位教师分别扮演小猴、小熊对唱,幼儿完整欣赏。

3.这首歌几个人唱?和其他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教师神秘的表情和口吻很快把幼儿的兴趣调动了起来。两位教师的表演使幼儿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对唱。)

三、学唱歌曲

1.幼儿分句学唱一遍,重点练习“你是***”这一句。(为使幼儿准确地掌握旋律,教师教唱时采用单手旋律伴奏。)

2.幼儿整首跟唱两遍。教师提示幼儿最后一句要唱得轻巧、跳跃,表达高兴的心情。(整首跟唱时每次都替换填入幼儿的名字,能保持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良好的情绪体验。)

四、师幼游戏

1.教师扮客人敲门,幼儿扮主人,师幼对唱。

2.师幼相互换角色对唱。

3.请几名声音响亮的幼儿扮客人,与全班幼儿对唱,教师伴奏,并用眼神、手势提示。

五、表演布偶

1.小猴和小熊听了这么久,也学会了,我们来看它们的表演好吗?(当幼儿感到疲劳时,而偶表演能再次引起幼儿的注意,并使他们在欣赏中得到休息。)

2.小熊请小猴进屋后还可以怎么样招待客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即兴用布偶表演。)

六、集体表演

1.一半幼儿扮小猴,一半幼儿扮小熊边对唱边表演,两个教师也各扮一种角色,与幼儿一同游戏。

2.视幼儿兴趣,鼓励幼儿相互换角色再次表演。

反思:

歌曲《是谁在敲门》简短有趣,表现了主客两人对话的情景。特别是“你是×××”这句可任意替换幼儿或小动物的名字,是幼儿学习的兴奋点,能使幼儿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同时,和游戏相结合的对唱形式较新颖,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所喜爱。另外,曲子为D调,四拍子,基本上是一字一音,音域、速度、结构均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以生为本反思音乐教学 篇5

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认识到,只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会喜欢我们的教学。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感悟音乐中的美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小学生正处富于想象的年龄,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我们音乐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而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不少的音乐课类似文学课,或是欣赏课。老师按教参的“解释”进行讲解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留给学生思考、领悟的少;用音乐激发学生去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得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美,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对音乐课失去了热情。

本人认为在课堂上老师必须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感悟音乐中的美。在欣赏《老虎磨牙》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过程,用分段欣赏的形式引导学生感悟音乐形象:

欣赏1聆听“老虎觅食”,它是全曲力度最弱的片断,充分体现动物为了生存机智觅食时的安静、仔细、有耐心的本性。我用轻而弱的声音启发学生:“你们想用什么动作表现老虎觅食?”学生讨论开了,有的模仿老虎轻轻走路,把头慢慢贴近地面,有的静悄悄地在树丛中等待,有的做出了捉到小动物时的动作,等等。我重播了这段音乐,静悄悄的教室里只有打击乐声伴随着孩子们无声的动作,等等。大家立刻感受到音乐紧张神秘的情绪。

欣赏2“老虎磨牙”是全曲力度最强的音乐,表现老虎的霸气、凶狠的本性,在音乐的伴奏中我扮演老虎走在最前面,所有的学生模仿小动物走路的姿态跟在后面,他们跟着节奏有力地踏步前进,边走边高兴地说:“虎!虎!虎!虎!”互相助威,充分体现了音乐雄壮威严的情绪。通过引导学生用动作对比来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学生就会进入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体验音乐的情感。

同样,音乐课不仅仅要唱会歌曲,而是唱好歌曲、把歌曲唱得有滋味。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很多时候课堂的后半节的时间里唱歌总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地反复练唱。目的只是让学生反复熟唱,而没有引导学生从歌曲中感悟音乐的味道,从感悟中熟记歌曲,造成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这也是造成当今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偶象歌星的原因之一。在教学中我强调充分有效地利用好每一分钟,在指导学生熟唱歌曲时指导学生有情感地唱好歌曲,用老师的激情和演唱的能力让学生感悟到课堂音乐的美和味,在愉快的学习和提高中熟记歌曲。有时候还可以进行歌曲处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种太阳》的教学中我安排了一段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试着将自己的愿望编成歌词,将这首《种太阳》变成自己的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兴趣来了,也喜欢了音乐课堂的学习。

二、平等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在我们的音乐课里,不少教师由于长期超工作量工作 (专业的音乐教师缺乏, 班额严重超编所造成) ,使得在进入课堂前不能调节好心情做到“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几乎都是坐在琴凳上,按照已备的教案和时间表授课。“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授的关系,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要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堂,就必须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用健康愉悦的心态进入课堂,主动与学生交流,到学生中去,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用积极向上的情趣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就会成为空话,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老师除了认真备好课,做足做够“教”字这篇文章,还要积极地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到学生中去同学生一起唱,一起表演,体验教和学的双向互动过程。

三、改善教学方法,回归音乐课堂的“活跃”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而最难教的则是最活的“教学教法”,即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知识的方法。因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异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观察学生们课间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是一句口令便能“步调一致”地去做一件事情。如在做“找领袖”游戏时,他们边玩边念口诀,“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些口令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指挥学生跟着我学做和唱,建立一套音乐课常规“用语”。如用一段音乐指挥学生做发音练习,用一段节奏指挥学生做节奏练习……这样不但提高了音乐课的“音乐含量”,活跃了课堂,也使得课堂“井然有序”。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象思维。又如我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时,也像其他老师一样用一个乒乓球在桌上抛几下,让学生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从中感悟顿音的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难了,唱起来就比较容易掌握。又如,我教学生唱《春天》这首歌,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春天时万物竞相生长的视频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在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往往会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但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而老师动脑筋创造一些巧妙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如在教学生认唱音阶时用“柯达伊”的手势教学法,让学生在动作的帮助下唱准自然音节,又如在教学生背读《少先队鼓乐小鼓乐谱》时还可采用“柯达伊”节奏读法,让学生在单调无味的鼓谱中读出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摘要: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作等。本人认为在课堂上老师必须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主动感悟音乐中的美, 要积极地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的、平等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到学生中去同学生一起歌唱, 一起表演, 体验教和学的双向互动过程。

音乐《谁在叫》教学反思 篇6

2013年5月份, 笔者所在学校举行第六届教学百花奖, 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 上课的内容是《音乐与影视》, 课虽然上完了, 但是内心的感触很多。于是, 公开课结束后笔者写了一篇教学反思, 从教案、学案、课件上, 从课堂氛围, 学生活动, 学生展示乃至知识的建构和生成上, 对于教学优缺点加以点评和回顾, 并且对能够改进的地方提出自己的见解, 收获颇丰。对于教学反思, 刚工作时, 总听别人说要多写反思, 自己却不以为然, 后来有人说:“教学贵在反思, 反思贵在坚持, 如果连续三年写教学反思, 将来就可能成为名师。”我虽然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但还是坚持写了, 每节课都写一点, 有时候几百字, 有时候只是一两句话, 但是, 坚持几年下来, 还真的有不小的收获, 我十分赞成撰写教学反思。下面谈谈我对坚持写教学反思的一些感悟和收获。

一、教学反思可以丰富和完善自我

作为一线音乐教师, 我们每天都要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学生打交道, 这中间肯定会有一些事、一些现象, 引发我们思考, 如果将这种思考深入下去, 就是一种教学反思, 倘若将这种反思再写出来, 就是一种教学感悟。能够引发我们思考的现象, 可能是教学中失败的地方, 也可能是教学中成功的地方, 可能是一些新发现, 可能是一个兴趣点, 也可能是一些困惑点……这些都应该值得我们深思。例如, 在《音乐与影视》一课中, 我事先准备了两个大鼓, 两面锣, 铙、钹各一个, 在欣赏影视音乐的同时,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表演中来, 学生的积极性马上提高了, 课堂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 师生之间思维不断发展, 情感不断交流。此时, 师生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 捕捉住这些智慧和思维火花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它们突然而至, 转瞬即逝, 不及时记录下来, 以后的教学也就丧失了好的素材。例如在《音乐与影视》公开课中, 提到影视剧中的打斗场景, 有个学生说到:“现在是春夏之交, 美丽的九寨沟应该是鸟语花香, 我们可不可以用集体吹口哨的方式代替鸟叫, 来营造气氛呢?”我鼓励她, 让她试一试, 结果全班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其中, 活跃了课堂气氛, 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一节课下来, 静心反思, 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 教法上有哪些创新, 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方法, 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整理,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 写出“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一定要把这些所思、所感、所悟以文字的形式及时记录下来, 留下第一手资料, 以备他时之用。

二、反思可以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提高写作能力

教育的现代化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平时除了上交论文以外, 很少写文章, 这就使得教师的写作能力日趋下降, 教学反思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有鲜活的教学案例, 不用我们再绞尽脑汁去构思主题。例如:教学反思可以是对一个教学章节、一堂课、一个教学片段, 甚至一句话、一个教学动作等的反思, 教师就可以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 思考一下以后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 并写出改进的策略和改进的教案。写教学反思, 贵在及时, 贵在坚持, 一有所得, 及时写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往往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 教师或处理不当, 或从中突发灵感产生智慧的火花。教师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这种灵感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古人语:“吾日三省吾身”。的确,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 提高教学水平, 历练教学艺术, 形成教学特色。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反思, 是自身专业技能成长路上求真务实、趋利避害的“润滑剂”, 是理性提升、动态刷新的“净化剂”, 是不断追求成为名师的“催化剂”。

三、反思可以提高后续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写教学反思, 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缺少了这一环节, 整个教学过程就显得有始无终, 也不利于教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认真总结和反思每节课的成功与不足, 能够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从而对知识、技能、技巧等缺漏情况了如指掌, 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持之以恒地写好教学反思, 不仅能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探索教学规律, 还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建议每一位教师应坚持写教学反思, 从收集事实, 分析事实, 研究事实中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创造性的研究使每一位教师从教学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感受到作为教育者的幸福。每一位教师都应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 重视写教学反思。

撰写反思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内在机制。撰写反思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而要坚持不懈地进行, 教师唯有如此才可能成为名师。我们应当具有愚公移山精神, 让“撰写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将撰写教学反思坚持到底。既为人师, 我们理应在日复一日的教学活动中, 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实践中, 用“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手, 用“留心处处皆学问”的眼, 用“吾日三省吾身”的心, 用“跳出庐山看庐山”的大胆努力做一个反思性教师, 让反思赋予我们教师正能量, 让我们在反思中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摘要:坚持撰写反思可以记录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思考、总结、评价和改进, 让零散的经验形成系统的教学思想, 以丰富和完善自我;可以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写作能力;及时撰写教学反思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教育案例, 改进教学策略, 积累教育智慧, 对提高后续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反思,专业发展,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丁红梅.中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探究[J].北方音乐, 2010 (3) .

[2]何月珍.探究“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反思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 (1) .

[3]张惠玉.谈如何提高音乐课讲评艺术[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3 (2) .

[4]刘建东.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审美实施[J].中国音乐教育, 2005 (10) .

对中学音乐教学的几点反思和建议 篇7

一、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 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 而应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 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 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绝对权威, 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 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还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学生跟着老师转, 老师跟着教材转。老师教的没兴趣, 学生学的也没兴趣。新课标“以人为本”, 要求我们转化角色,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 学习的主人,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 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如, 首先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 享受音乐的乐趣, 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表达个人的情智。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和音乐技能的差异, 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 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 给予有音乐特长的学生一定的指导, 使他们都能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其次, 要树立明确的教育思想, 关注学生的需求, 教师由传授知识转化为促进学习知识和引导学习知识。重视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 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音乐审美的能力。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 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

我们应努力创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 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歌唱表演、舞蹈表演、伴奏表演、各种角色扮演, 教师应根据音乐课程的内容进行选择,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 这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真准备每一节课, 采用讲故事、玩游戏、乐器演奏和道具展示等多种形式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音乐可以分成几段?音乐的情绪、节奏、拍子、旋律、力度、演奏乐器等等各是什么?请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并请各组代表发言, 教师进行解答、总结和评价。这种小组讨论方式比较适合中学生, 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还可以多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 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音画的结合, 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理解的深度, 给了学生更多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的空间。

三、合理选用欣赏教材

应当高度重视净化中学生的音乐文化环境,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初中学生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 音乐欣赏不仅仅局限在音乐课堂上, 每天从家庭中和社会上所接受的音乐信息, 都要比我们音乐课堂上多得多, 让学生感知多种情绪是必要的。

流行歌曲对学生影响极大, 很多音乐作品贴近学生的心灵, 朗朗上口, 旋律优美, 深受学生的喜爱。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选择各种健康向上、积极励志以及给他们提供模仿的英雄形象的健康歌曲作为对教材的补充。对中学生能加以正确的引导, 是抵制文化环境污染的最有效的方法。如, 《健康歌》、《童年》、《英雄赞歌》、《为了谁》等, 这些歌曲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 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音乐作品富有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能使学生体验不同的情感, 更加生动、形象的感受作品。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音乐, 可以隔段时间让学生讨论他们喜爱的、旋律优美的、最近听到的歌曲, 找一些大家一致认同的音乐来欣赏、学唱。对于黄色的、不健康的、无病呻吟的歌曲要坚决制止, 正确的指导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带来深远的影响。

四、改善评价机制,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音乐课程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 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老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 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 学生要敢于提出问题, 敢于质疑。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 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的回答幼稚、肤浅, 甚至片面、错误, 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 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求异”的思想火苗, 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 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同时抓住学生学习音乐中的优点, 加以鼓励。这就要求课堂上, 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根据学生能力和不同音乐层次提出问题: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问一些较难的问题;对于不太积极、内向的学生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一旦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问题,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语言或者鼓励的动作。当然, 存在问题的则需要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这种赏识的教学方法, 既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 学生在以后的音乐学习中会更加主动热情, 并能更好的展现和表现自己, 很快地提高音乐学习能力!

音乐《谁在叫》教学反思 篇8

音乐欣赏课《花儿与少年》由作曲家吕冰创作于1956年,是根据青海传统歌舞《四季调》改编而成。乐曲为ABA三段式结构。以下是我对同一个教学片段前后两次的教学设计:

一、第一次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要求大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青海省一些地理、风俗以及歌舞的资料,同学们都带来了吗?请展示出来交流一下!

2.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做成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了解青海!

3.青海省及“花儿会”资料。随课件教师现场解说: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着秀美的高山,辽阔的草原,还有中国最美的淡水湖之一———青海湖;有著名的文成公主庙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而且青海省还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4.介绍花儿会。

5.听一听阿宝演唱的歌曲《花儿与少年》片段。

6.除了用歌声来表现这首《花儿与少年》外,同学们,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舞、器乐,刚刚欣赏青海风光图片的时候)

7.今天老师还带来一首乐器版本的《花儿与少年》给大家欣赏。

(二)剖析与体会

1.老师检查学生课前的查找资料情况,学生准备充分和大家一起交流,但学生的资料和老师课件的介绍过于具体,稍把握不当就成了地理课,而缺乏音乐性。

2.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听觉的作用,本课是一节音乐欣赏课,要让学生多次聆听作品,但上面的设计有些单调,听阿宝的演唱后直接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现歌曲,如果学生说舞蹈、绘画等答案,老师还是硬要把学生拉到接下来的器乐曲的答案中。老师的问题还要再推敲。

3.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体验、参与不够充分,还可以再进行精细的教学设计,好好推敲每一个问题,既考虑满足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又要兼顾音乐课的学科特点合理安排欣赏内容,完成教学目标。

二、第二次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

1.老师手风琴演奏《四季调》音乐,学生拍手走进教室。

2.同学们刚才听着音乐拍手走进教室,老师再演奏一遍音乐主题你再听一听,感受到怎样的情绪?

3.有同学听过这段音乐吗,你是在哪里听到的?

4.大家知道音乐的名字吗?不知道也没关系,听老师来介绍。这段音乐就是青海民歌《四季调》的旋律,今天的音乐课,我们一起去青海,欣赏那里的民歌。当地的人们知道我们要去做客可高兴啦,邀请咱们参加他们的聚会,你想不想去呀,是什么聚会呢?(出示幻灯片)

5.原来是山坡上的“花儿会”,这里的花儿不是指普通的花朵,而是指我国民歌中山歌的一种,“花儿会”就是演唱山歌的聚会,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视频)

6.花儿会上的歌声给你什么印象?学生回答:用方言演唱有当地的特点。很淳朴、自然、热闹。老师:人们唱起花儿声调既高亢嘹亮,又委婉动听。

7.花儿会上人们唱起许多山歌,但他们最爱唱的还是《四季调》的歌声,就连歌唱家们在舞台上也喜欢演唱这首歌曲,让我们听一听由吕薇、吕继宏演唱的《四季调》,大家边听边轻轻拍手,歌曲是几拍子的?

8.老师贴两朵花,看两朵花有什么区别?(大小不同,2/4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

9.用LA哼唱旋律,唱出两拍子的活泼欢快的情绪。

10.大家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2/4拍,你准备怎么表现?

11.再次随钢琴用LA哼唱旋律,加上你喜欢的方式。

12.大家轻声哼唱歌曲前两句,看老师怎样为歌曲加了什么?谁来学一学。

老师加了声势,一起做一做腿腿|手手响指|

13.老师弹琴里圈同学用LA哼唱旋律,外圈同学做声势。

[欣赏《花儿与少年》]

1.《四季调》的旋律人们太喜欢它了,作曲家吕冰根据他的旋律创编一首新的乐曲《花儿与少年》,想不想听?在青海花儿是指姑娘,少年指小伙子,听音乐中《四季调》的旋律出现了几次,分别在音乐的什么位置?

2.出现两次,开头和结尾。老师贴结尾的花。

3.听老师演奏中间部分,轻轻拍手,仔细听音乐还是两拍子的吗?

4.变成三拍子,情绪上更抒情优美,老师贴中间部分的三朵花。三拍子强弱规律是:强弱弱。乐曲的结构是ABA三段体结构。乐曲中各段落拍号的变化随之带来了情绪上的变化。

……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主要通过前后两次教学设计和现场教学,发现第二种教学方式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次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中我采用多种欣赏手段,如观看花儿会视频、分段欣赏、全曲欣赏、边听边议、用舞蹈表演等,让学生在反复多次的不同聆听中加深对音乐主题的印象,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为乐曲分段,并且通过对比感受乐曲两个主题在节拍、情绪、旋律、内容等方面的不同表现,从而进一步感受到变换拍子在这首乐曲中的表现效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现乐曲,学生学得主动更积极!这种学习方式很适合中年级的孩子。

通过这两次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我从中收获了很多。同时也发觉自身的不足之处,作为音乐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还要常抓不懈,选用手风琴上课我考虑了很久,手风琴演奏音色明亮又有新意,原来上学时演奏很流畅的乐曲却在上课前又苦练了一番,就怪自己平时疏于练习,看来音乐教师还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抽出时间练习音乐基本功。

教学技能课堂的应变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观看花儿会上的演唱后,学生说那里的人们歌声很高但声音有些沙哑,我回答人们演唱的歌声如同青海高原一样高亢嘹亮,但歌声沙哑当时没想到合适的话来解答,就匆匆一带而过,留下了小小遗憾。课后细想,其实可以说人们热爱歌唱,生活中处处充满歌声不知疲倦的歌唱就可以了。由此可见,教师备课时每一个小细节都要认真考虑,问题提得巧妙而有效,让学生思考后容易回答。

一节好课需要教师反复的琢磨,思考课的结构与时间安排、教学策略的选择、语言的组织,需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积累与提高,积极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认真踏实上好每一节课,把音乐的美带给每一位学生。

上一篇:我国课程改革历史回顾下一篇:在中国共产党*县第*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