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简介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简介(通用8篇)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简介 篇1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解读传承经典诗文,也就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也就意味着在孩子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了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中国灵魂、拥有了民族品格。我校开发了校本课程《经典诗文诵读》,并全面实施教学。现将我校诵读活动总结如下:

一、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二、落实活动方案

与日常教学相结合。除安排的校本课外,每周四下午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师生集体共读经典,共赏美文,共写佳句,进行经典吟诵、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学习游戏活动,为经典诵读拓展更宽的道路。

与学校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每晌上课前10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生全员参与。选一名普通话及朗诵较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每周末语文教师将本周所吟诵的古诗文进行简单的讲解赏析,或进行诵读指导。

三、活动收获与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2、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道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在读经典中养德行、学做人,引领他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END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简介 篇2

笔者理解的“诵读”就是将所读的内容变为永久、终生的记忆, 是一个人对人文素养的原始积累。它跟一般的阅读积累不一样, 诵读积累以背诵为目的, 是为了获得“种子”之功。

二、校本教材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经典

现在的课外书籍浩如烟海, 就是那些经典书目也是数不胜举, 学生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这么多的书籍, 因此就面临一个选择的问题。学生识别能力低, 容易被诱惑和误导, 所以学校和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在当下的环境中, 我们课题组成员从本民族蒙学读本、唐诗宋词、国内外名家名篇以及除苏教版以外的其他版本的小学教材中筛选出适合小学生诵读的内容, 按低中高年级重新组合编写出一套新的诵读教材。因为经典的作品都是具有巨大的魅力, 学生诵读经典可能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忘记内容, 但是经过经典熏陶过的心灵却不会褪色。

首先, 从本民族的经典读起。低年级段是孩子识字黄金阶段。因此, 我们从《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三百首》中筛选出一些适合孩子诵读内容。这些内容极具阅读效果, 琅琅上口。

中年级段, 我们选择背诵《弟子规》和大量的古诗词。高年级段除继续背诵大量古诗外, 还要选择背诵《论语》中的精彩片段。这几本书的行文很美, 节奏感好, 只要引导得法, 没有多少难度。其次, 教材也是诵读经典的好选本。除去我们正在使用的苏教版教材以外, 其他如人教版、北师大版、浙大版等教材中也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 课题组成员也把它们选入校本教材中, 让学生背诵下来, 比听老师精讲细嚼要强一千倍。对他们的语言积累大有裨益。

三、诵读经典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

诵读经典最大的困难是时间得不到保证。进行经典诵读是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进行的。因此, 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 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关于诵读是很少涉及的。由于应试考试的影响, 在校园里, 学生进行的是背诵, 考试考什么就背什么。在家庭中更是缺少阅读氛围, 大多数家长都不能够监督孩子进行诵读。在这样的环境中, 学生都缺乏诵读热情, 即便进行诵读也不会长久持续下去。因此, 学校必须起到监督引导的作用, 要改变过去的那种教师不停讲课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中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诵读。

一个人的母语习得课程基本都集中在小学阶段。怎样依纲靠本地“深挖教材, 讲透教材”, 蓄足一个人一生所用的母语能量呢?课题组成员把整个小学教材的内容和目标研究透彻, 适当取舍, 试着把一个学生该学的语文知识大致分成听说读写四大板块。这样, 每周可以挤出一节正课时间用来开展“诵读”, 再加上每天早读、午读各十五分钟, 按每天60字的量最低估算, 六年就可以熟练背诵近十万字。

四、如何做到诵而不闷

现在的教学手段非常先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 运用它音形色结合的优势辅助教学, 可以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 使其不感到厌烦。

(一) 将韵文诗的诵读设计成有趣的游戏

具体的操作是将学生分好组, 每一组阅读一部分内容, 然后交替轮流诵读, 这样的方式比让学生单独一人阅读效果要好。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还可以引发他们的集体感和竞争感, 使他们越读越有兴趣。这样, 经过三四遍的往返诵读之后, 学生也就能熟记于心了。

(二) 长诗文用角色朗读的方法

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的诗, 如果让学生按照平常的方式背诵, 学生很快就会感到厌烦, 而且背诵的效果也不好, 一段时间后会很快遗忘。面对这样的诗, 教师可以按照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有的领背, 有的和声, 有的唱, 效果就不一样了, 不仅有趣, 还不会错乱。这种背法, 一旦记熟, 就不会忘记。

(三) 近体诗 (格律诗) 最好用吟诵的方式

教学生吟诵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先教给学生一点格律知识, 分清平仄。这样他们在掌握方法后, 就会自己独创吟诵的方式。我通常把一首诗或词进行反复读, 找到感情基调, 然后随口哼出曲子, 给电脑插上话筒, 在ppt中点击“录制旁白”, 将吟诵或哼唱的诗词录下来。上课时, 学生把诗词基本读熟了就跟着录音吟唱。

(四) 要有相应的评价, 培养学生的诵读情怀

为了鼓励学生的诵读热情, 学校可以不定期举办诵读大赛, 并热情邀请家长参加, 让学生在比赛中增强兴趣, 并在比赛后进行评价, 评价以鼓励为主。也可以让学生们自己结成读书伙伴, 相互鼓励。教师在评价中所给予的成绩也是很重要的, 每一个成绩都是对学生的鼓励。

总之, 经典诵读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它涉及了很多方面, 是难以用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作为教育者, 我们要在施行的过程中, 采取合适的做法, 让经典诵读更有价值。

摘要:为打破一本教材到底的常态, 我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从蒙学读本、唐诗宋词、国内外名家名篇以及除苏教版以外其他版本的小学教材中筛选出适合小学生诵读的内容, 按低中高年级重新组合编写出一套新的诵读教材, 并采用游戏、吟诵、角色朗读的方法, 配以相应的评价, 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 在识字的基础上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简介 篇3

古诗21首,《诗经》1个篇目,《弟子规》全文,《三字经》选编

上学期:

古文——《弟子规》全文

古诗——《江南,汉乐府》、《悯农(其一)》(锄禾日当午)、《古朗月行》(节选)、《清明》、《别诗》、《杂诗》、《回乡偶书》、《咏柳》、《渡汉江》、《竹里馆》、《送别》

下学期:

古文——《三字经》(选编)

古诗——《插秧歌》、《赋得古原草送别》、《采莲曲》、《相思》、《山中送别》、《山中杂诗》、《鹿柴》、《杳杳寒山道》、《渭川田家》、《小池》

诗经——《关雎》

二年级

古诗21首,《诗经》5个篇目,《朱子家训》,《笠翁对韵》头(一东、二冬、三江)

上学期:

古诗——《出塞二首(其一)》、《送别》、《终南望余雪》、《送灵澈》、《望天门山》、《夏日绝句》、《绝句》(迟日江山丽)、《别董大》、《逢入京使》、《江南逢李龟年》、《池上》。

《诗经》——《硕鼠》、《无衣》。

古文——《朱子家训》。

下学期:

古诗——《乐游原》、《夜宿山寺》、《泊船瓜洲》、《风》、《问刘十九》、《征人怨》、《夜上受降城闻笛》、《寻隐者不遇》、《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

《诗经》——《葛覃》、《君子于役》、《桃夭》

古文——《笠翁对韵》(一东、二冬、三江)

三年级

古诗17首,《诗经》4个篇目,宋词6阕,《论语》(《学而第一》、《为政第二》、《述而第七》,《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上学期:

古诗——《泊秦淮》、《望洞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惠崇春江晚景》、《丰乐亭游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望岳》、《渔翁》、《七步诗》

《诗经》——《芣莒》、《羔羊》、《相鼠》、《河广》

古文——《论语》(《学而第一》、《为政第二》、《述而第七》)

下学期: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登高》、《别董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春日》、《题临安邸》

宋词——《苏幕遮》、《清平乐·村居》、《如梦令》、《采桑子》、《渔家傲》、《诉衷情》

古文——《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四年级

古诗20首,《诗经》5个篇目,词曲8阕,《大学》、《中庸》全文

上学期:

古诗——《凉州词》(王翰)、《书湖阴先生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四时田园杂兴之一》(昼出耘田夜绩麻)、《四时田园杂兴之二》(梅子金黄杏子肥)、《乡村四月》、《墨梅》(王冕)、《竹石》(郑板桥)、《村居》(高鼎)

《诗经》——《蒹葭》、《卷耳》、《月出》词曲——《永遇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天净沙·秋思》

古文——《大学》全文

下学期:

古诗——《己亥杂诗》、《饮酒》(其五)、《登幽州台歌》、《山居秋暝》、《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观刈麦》(田家少闲月)、《滕王阁诗》(王勃)、《钱塘湖春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诗经》——《生民》、《硕人》

宋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古文——《中庸》全文

五年级

古诗15首,词曲9阕,古散文4篇、长诗4首,《道德经》全文

上学期:

古诗——《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书愤》(陆游)、《过零丁洋》、《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归田园居之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观猎》(风劲角弓鸣)、《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词曲——《临江仙》、《浪淘沙慢》、《浪淘沙令》、《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古散文——《归去来兮辞》、《陋室铭》

长诗——《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古文——《道德经》1—37章

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蜀相》、《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雁门太守行》、《夜雨寄北》

宋词——《满江红》(怒发冲冠)、《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雨霖铃》(寒蝉凄切)、《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古散文——《师说》、《小石潭记》长诗—《卖炭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古文——《道德经》38—81章

六年级

宋词、古散文、长诗若干,《周易·系辞上》、《周易·系辞下》

上学期:

词——《声声慢》(寻寻觅觅)、《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古散文—《爱莲说》、《岳阳楼记》

长诗——《长恨歌》

古文——《周易·系辞上》

下学期:

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仙吕调·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h算子》(缺月挂疏桐)

古散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长诗——《春江花月夜》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4

1、践行课改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的建议,而且对阅读做出了量化要求,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还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可见经典诵读对基础教育,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有助于丰富和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高品质学习。通过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凸显教材民族化,现代化的课程理念、丰富课程设计和实施,合理配置学校课程资源,优化完善课程结构。拓宽阅读教学途径,搭建课内外沟通的桥梁,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底蕴,实现学生的高品质学习。

3、学校办学思想与校园文化的体现。我校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倡导“阳光·快乐·成长”的核心价值观,更致力于内涵发展,把“阳光·书香”定为我校校园文化的主题。开展经典诵读必将促进“阳光·书香”校园文化建设。

4、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拓展型课程的实践中体验并实践多元化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基础型课程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我校的经典诵读集积累、背诵、书写与一体,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也是学生智力、思维发展的源泉。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理解能力和注意力,也有助于形成学生知识、智能、审美。

二、课程介绍:

1、课程名称:《经典诵读》

2、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

3、开发背景:(1)、经典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待继承与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文学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一重要精神,明确地指出了今天我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不能离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

(2)、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深远,尤其是在“重礼明德”方面更是值得今人传承的。诵读如《弟子规》等经典,必将对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方向上给予指导,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深远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并明确提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怀”,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古典文化积累、书写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经典文化,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古文中的经典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重视古典文化积累,诵读经典,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要求。“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必将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校园文化的体现:我校已建设文化墙210延长米,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从环境建设上体现了中华经典文化。我校致力于内涵发展,提倡师生读书,近年来启动“阳光·书香”活动。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必将有力促进我校 “阳光·书香”校园文化的特色的形成和深入。

(4)、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需求:教师在拓展型课程的实践中体验并实践多元化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基础型课程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我校的《经典诵读》集积累、背诵、书写于一体,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改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理解和感受,从而使学生爱学、会学、自主的学、合作的学。

4、校本课程管理小组:

组长:刘国富

副组长:李强 宝伟棠 金常胜 刘伟林

成员:刘国峰 温海楠 吴丽丽 王明丽 萨茹拉 徐丽娜 祝锴山 刘颖 孙菲菲 索明婧 李明慧 张芳

组长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全面工作。

副组长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对实施过程中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成员负责按实施方案落实课程工作,组织各项活动,检查验收实施效果等。

5、教材类型:选编

三、校本课程内容:

1、课程目标:

(1)、通过全面开展国学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其人格修养:通过背诵,培养学生挑战白我,勤于学习的态度和毅力。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阅读国学经典作品的兴趣。

(2)、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同、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形成人人爱国学,人人学国学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敦厚善良的心性。

(3)、普及国学知识,使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建立教育新模式、探索育人新途径。

(4)、通过师生同诵同写同讲的活动,促进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课程内容

背一背:以《弟子规》为主,辅以背诵古诗、成语、佳句等。

讲一讲:积累名人名言、成语等,以讲故事形式进行交流。

读一读:读名篇,培养朗读能力。

写一写:通过摘抄五个佳句一首古诗十句成语巩固积累,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好习惯。(开展“15110阅读积累周计划”)

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诵读竞赛和积累本评比活动。

3、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

4、主讲教师:各年级语文任课教师

5、教学材料:《弟子规》、平行班教师确定的名篇

6、授课时间和授课对象:

1、教师在每周一节“阅读课”解读《弟子规》“名篇”

2、学生利用早读时间诵读背诵“弟子规”

3、课前背诵5首古诗

7、课程实施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驱力。因此,要坚持把激发学生兴趣贯穿于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注重环境熏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阵地的育人作用,在文化墙、橱窗、展板、墙报、读书角悬挂和展示经典书籍、名言等,形成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

2、学科渗透——各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经典文学的内容,在教学中渗透经典文化,尤其是语文学科,加大指导力度。如:师生共同诵读、学生展示诵读等。

3、开展系列活动

(1)建立班级图书角,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配合语文教师进行课外阅读量登记。

(2)经常为学生读书,让他们在听书的过程中受到感染,从而爱上读书。利用班会、校会等时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四、课程评价

1、对学生评价:根据学生兴趣、态度、诵读及获奖情况,按照优、良、合格的等次,结合学生自评、班级互评、教师点评的多种评价方式。及时推广和宣传典型。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简介 篇5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南茂中心小学三(4)覃艺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材分析: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经典诵读》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实际,自行开发的校本课程,其内容包括《弟子规》、《百家姓》全文,《千字文》、《中华成语千句文》精选和《笠翁对韵》、《古诗词名句诵读》。三年级所学内容为《弟子规》、《百家姓》全文。

《弟子规》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是中华文化精髓,倡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与诵读和记忆,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以上内容适合三年级孩子认知规律和阅读发展,不仅能弘扬传统文化,还能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具体做法:

1、向学生以及家长积极宣传阅读的重要性,为学生的阅读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

2、利用每周一节课的时间,通过诵读、理解、观看视频或表演等形式,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校本课程规定的内容《弟子规》、《百家姓》。

3、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文化精髓.4、家校结合,让学生每周将诵读内容背诵给父母听,与家长交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按《弟子规》倡导的去做,将诵读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

四、教学时间:

1.每周一、三、五的晨间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2.每天语文课上用1-3分钟进行复习巩固。3.学生课外复习背诵。

五、具体内容安排(共计 40课时)《弟子规》总叙

一课时

入则孝

四课时

出则弟

三课 谨

五课时

五课时 泛爱众

五课时

二课时 余力学文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简介 篇6

经典诵读与海量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中学生文化素质、打造书香校园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开展“经典诵读与海量阅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可以在青少年纯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渐培养青少年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青少年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青少年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他们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和秉性。

一、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

开展经典诵读与海量阅读,让中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就诵读这些经典,海量阅读名著佳作,对孩子养成人格、陶冶情操、养育民族精神,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开展经典诵读与海量阅读活动,以此促进中学生的记忆力的提升。人的智力水平主要取决于记忆力水平,而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充分的开发和锻炼而不断提升的。当大量的语言文字的精华,通过反反复复的诵读而深深的印进大脑,其智力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

开展经典诵读与海量阅读,促进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展中学生的阅读量。只有中学生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海量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

背诵经典诗文不少于8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二学段目标

七年级

1.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式。

3.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4.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5.积累写作素材和经验。背诵经典诗文40篇。阅读名家经典文章不少于20篇,阅读经典名著不少于6部。

八年级

1.对诵读产生浓厚兴趣。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阅读经典名著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并在阅读中勤于思考,能将阅读信息内化为自己的成长经验。

4.背诵优秀诗文40篇(段。阅读名家经典文章不少于20篇,阅读经典名著不少于6部。

九年级

1.初步彰显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阅读中形成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背诵优秀诗文40篇(段。阅读名家经典文章不少于20篇,阅读经典名著不少于6部。

二、活动方案

(一学校教科室提供阅读书目

教科室组织编写的“经典诵读和海量阅读”校本课程教材书目,具体包括古诗文背诵篇目和课外阅读推荐篇章和书目。

(二我校依据自己的办学条件,拟定具体方案,开设校本教材,有序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

(三时间安排

(1在校期间,上好经典阅读和海量阅读校本课,并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外时间,每天要能至少诵读20分钟;利用好语文课前三分钟,开展诵读竞赛;利

用好阅读课,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2周末时光,每月利用周末读一本好书。(四具体措施

1.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读书环境,营造读书氛围。我校利用可以利用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手抄报、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装点学校的橱窗、走廊、墙壁等进行环境渲染,内容是展示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

3.定期举行诵读竞赛。通过活动,来检测学生诵读方面的效果,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使诵读活动既保质又保量。

4.我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阅读实践的环境;家校联合,学校向家长发放《告家长书》,并作“中华经典诵读与海量阅读方案”的专题报告,让家长感受到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以便周末督促孩子读书。

5.组建成以语文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团队,加强课外阅读课指导策略的研究。主要研究点如下: ⑴课外阅读的读前指导——激活阅读兴趣 ⑵课外阅读的读中指导——提升阅读方法

A.常见的阅读方式的指导。如引导中学生学会读封面、封底、内容提要、目录等整体把握一本书的策略;如何阅读绘本、小说、散文、科普作品等不同文体的阅读策略。

B.通过跳跃性阅读、浏览等阅读方式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C.不同作品比较性阅读的方法。

D.阅读积累的方法。如指导中学生制作读书卡片,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⑶课外阅读的读后指导——激发阅读输出

读书交流可采取的形式:主题式读书交流会、专题式读书交流会、游戏式读书交流会、展示式读书交流会等。

6.纳入学校总体课程规划实施。

三、课程评价

1.常规管理:由教导处组成巡查小组,通过巡课、学生座谈等方式,及时了解诵读课程开设、诵读工作落实情况。

2.学校制定具体奖惩制度,定期量化,阶段抽查。每学期末抽查学生的诵读情况,抽查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对教师、班级的量化考核。

3.期末抽测:每学期末由学校按照每个年级在经典诵读和海量阅读方面应达到的目标,进行相关抽测,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对教师、班级的量化考核。

4.组织丰富多彩的多元阅读展示活动。

四、课程实施保障

1.成立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教研组长、各年级备课组长及全体语文教师为成员。

2.必读书目全部由学校配置,选读书目采用学校配置与学生自行购买相结合的方式配置。学校按教研室提供的“经典诵读和海量阅读”篇目和书目,将图书配置齐全,定时开放图书阅览室,图书馆藏书允许中学生借阅。

3.学校可开发必要的校本课程教材,配发学生使用。顾国和外国语学校初中课外“经典诵读和海量阅读” 古诗文背诵篇目 序号类别题目作者或出处 七上必背

《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 《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清 《暮春者,春服既成》《论语.为政篇》 《逍遥游》《庄子》

《民为贵》《孟子.尽心下》 《梅花落》鲍照(南朝 《秋思》(梧桐生碧砌刘基(明

《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屈原(战国.楚《高其佩指头画虎》乾隆(清《宋词三百首》中华书局出版社

选背

《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出版社 《酬刘柴桑》陶渊明(东晋 《师说》韩愈 《学舍记》曾巩(北宋

《齐桓公伐楚》《左传·僖公四年》《叔向贺贫》《国语》 《有子之言似夫子》《礼记檀弓上》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齐策》 《上书谏猎》《汉书》 《韩非子》凤凰出版社

七下必背《世说新语》中国画报出版社《童趣》沈复(清 《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伯牙善鼓瑟》《列子》

《木兰诗》郭茂倩(宋《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北宋《观猎》(风劲角弓鸣王维(唐

《读山海经》陶渊明(东晋

《古诗十九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元曲三百首》中华书局出版社

选背《吊古战场文》李华(唐《柳子厚墓志铭》韩愈(唐《同学一首别子固》王安石(宋《卖柑者言》刘基(明 《沧浪亭记》归有光(明《孔雀东南飞》乐府诗

《石壕吏》杜甫(唐《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明《孟子》中华书局出版社《老子》中华书局出版社

八上必背 《关山月》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黄鹤楼》崔颢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满井游记》袁宏道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 《钴鉧潭记》柳宗元 《雨霖铃》柳永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选背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望洞庭》刘禹锡 《清明》杜牧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梦江南》温庭筠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李煜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谏逐客书》(先秦李斯《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枫桥夜泊》张继 八下必背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陶渊明 《在狱咏蝉》骆宾王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正气歌》文天祥 《观书有感》朱熹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选背

《毛遂自荐》《史记·平原君列传》《湖心亭看雪》张岱 《观潮》周密 《醉翁亭记》欧阳修 《大道之行也》《礼记》 《陈涉世家》司马迁 《南园一首》李贺 《夏日绝句》李清照 《捕蛇者说》(唐代柳宗元 《水龙吟》陈亮 九上必背

《听颖师弹琴》韩愈 《将进酒》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滕王阁序》王勃 《观刈麦》白居易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喜雨亭记》苏轼 《卖柑者言》(明刘基

《捕蛇者说》(唐柳宗元 《送董邵南序》韩愈 选背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 《吊古战场文》(唐李华 《阿房宫赋》(唐杜牧

《胡笳十八拍》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师说》韩愈《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叔向贺贫》《国语》 《诗经》上海古籍出版社 九下必背 《扬州慢》姜夔 《水龙吟》辛弃疾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题秋江独钓图》王士祯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孟子一则》《孟子·滕文公下》《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

《劝学》(节选《荀子》

《孙权劝学》司马光《资治通鉴》《陈涉世家》司马迁《史记》 选背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 《颜斶说齐王》《战国策》 《陈情表》(西晋李密 《赤壁赋》苏轼

《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 《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 《赤壁赋》苏轼 《归去来辞》陶渊明 《宋词选》胡云翼选注;《浮生六记》(清代沈复

顾国和外国语学校初中“经典诵读和海量阅读” 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序号类别书名作者 七上必读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毕淑敏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冰心 《散步》莫怀戚 《我爱这土地》艾青 《过年》梁实秋 《落难的王子》周国平

《列那狐的故事》(法玛·阿希·季诺 《狼图腾》姜戎 《朝花夕拾》鲁迅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苏联柳·科斯莫杰米杨斯卡娅选读 《再别康桥》徐志摩 《雪一化就有路了》张抗抗 《警察与赞美诗》(美欧.亨利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曹文轩 《桥边的老人》海明威 《蛙》(日芥川龙之介 《还生命以过程》余秋雨 《夏洛的网》【美】E・B・怀特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集》(美欧.亨利

《城南旧事》林海音

七下必读《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法国莫泊桑《猫》郑振铎 《寻梦》季羡林 《看云识天气》朱泳燚 《母亲无节》毕淑敏 《不朽的失眠》张晓风 《西游记》吴承恩 《呼兰河传》萧红 《昆虫记》(法国法布尔 选读《风景是有性格的》张晓风 《清欢》林清玄

《未选择的路》(美国弗罗斯特《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 《母亲》莫言 《秋雨》张爱玲

《元素的故事》(苏依·尼查叶夫《诗词中的科学》唐鲁峰等 《追风筝的人》(美卡勒德·胡赛尼《骆驼祥子》老舍 八上必读 《目送》龙应台

《信客》余秋雨

《微软的崛起》(美丹尼尔·伊克比亚 《春酒》琦君 《家园落日》莫怀戚 《蜡烛》西蒙诺夫 《行道树》张晓风 《论语》张燕婴译注 《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苓 《月迹》贾平凹 选读

《余光中散文》余光中 《成功之路》(美拿破仑・希尔 《绿色蝈蝈》法布尔 《红海上的一幕》孙福熙 《永远的一课》刘墉

《苏轼传——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王水照崔铭 《一日的春光》冰心 《时间简史》(英史蒂芬·霍金 《对月》贾平凹

《遥想苏武在匈奴》卓昊洋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简介 篇7

随着国学校本课程的推进, 我们把目光投注到了教育评价, 特别是学生评价问题上, 寻求与新课程相一致的较为合理的评价方式。学生发展性评价是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起到信息反馈和激发动机的作用。恰当的、有效的评价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发展的动力;又是教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表现;还是校本课程开发不断完善、修订, 成为下一轮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发展目标和发展价值观, 评价者与学生配合, 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 由评价者与学生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 运用多种评价技术和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素质发展进行价值判断。使学生在评价活动中, 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逐步实现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 优化自我素质结构, 自觉地发自内心地改进缺点, 发扬优点, 不断实现发展目标的过程。“学生发展性评价”是鞍山市铁东区东长甸小学在国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不断探索形成的一套较为完备的课程评价体系。

一、学生发展性评价在国学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功能

1.具有导向作用

校本课程的评价要从指导思想、课程意识、课程能力、师生参与程度、师生创造性的发挥、学校特色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 要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提高。学生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科认知领域的发展, 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要真正把学生看成是正在成长的“人”, 这样才能宽容他们的各种“错误”, 并帮助他们“由失败走向成功”。在“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尊重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的感悟、体验, 充分肯定他们由失败到成功的那些环节;要关注学习的即时表现, 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学生的国学学习是在经历情感、态度的冲突和内心张力的增强与释放过程中, 形成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2.促进了国学校本课程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学生发展性评价内容的综合化, 促进了国学校本课程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使之更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1) 国学经典诵读促进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优化。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 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教育专家认为, “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 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因此, 国学经典诵读, 让学生熟诵于口, 濡染于心, 能改变德育以说教为主的方式。如“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的仁道;“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个人与社会健康互动之道等等。通过这些经典熏陶, 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准则和方法, 从中得到做人的乐趣, 不断提升精神境界,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优化。

(2) 国学经典诵读发展了学生记忆力。

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 记忆力和理解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0岁开始的, 6~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 至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高峰。我们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是根据儿童的记忆特点来安排的。反复诵读, 是儿童的自然喜好。指导孩子背诵过大量经典诗文的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 孩子对经典诗文的背诵一旦突破一两百篇 (首) , 接下来的背诵就变得非常容易。这是因为在背诵的过程中, 孩子的记忆力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锻炼。

(3) 国学经典诵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 少年儿童正处于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 多读、多背诵一些经典, 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 更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如:学生诵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各种题材广泛的典故。读了《增广贤文》会说话, 读《幼学琼林》就是在读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笠翁对韵》为声律启蒙读物, 它既能给学生一种写作格式的对韵, 又传送了历史、地理以及古典文学知识;《论语》《庄子》是我们民族思想的源头构成;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优美文化经典, 这些范文烙印脑中, 自然就提高语文素养。

3.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

通过发展性评价, 我们可以发现国学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简单问题与困难, 并通过对问题和困难的分析, 寻找产生问题和困难的原因, 制订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措施。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实施评价最重要的是评价要反馈, 而且反馈一定伴随有各项改正措施和程序, 以便教师和学生为今后的国学校本课程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二、学生发展性评价在国学校本课程实施中的探索

1.评价标准分层化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 每个学生都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如果我们以一刀切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 则会使后进生难以接受, 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及自尊心、自信心。因此, 我们的评价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应依据学生的不同个性, 因材施教、因性施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求, 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实施分层评价, 在每个学生已有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目标, 让每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学校2010年4月推行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考级评价方案 (试行稿) , 制订了相应的国学教育的评价标准及国学经典诵读考级制度。

(1) 考核内容分段。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把考核内容分为六个学段。各学段均以规定的内容为主要考级依据。每一学段分别设立三个基础等级 (小秀才、小举人、小进士) 以及三个飞跃等级 (小探花、小榜眼、小状元) 。

(2) 晋级考核分级。

晋级考核也将分为“班试”与“校试”两个级别。

“班试”考核小组由班级自行选拔产生, 同班主任共同监督完成考级工作, 也可选举家长协助进行考级工作。经考核合格后颁发等级证书或奖章、奖品等。

“校试”由学校组织进行, 每学期进行一次。以年组为单位进行, 各班只有达到小进士级的学生方可参加。校试考核小组由学校领导、国学教研室教师及学生家长代表联合组成。

(3) 学校还将设立集体等级。

学校还将设立“国学学士班”“国学硕士班”“国学博士班”的集体等级。考核依据各班级学生晋级情况统计量化标准评定。

(4) 我们将一至六年级分为两个等级。

每个等级在诵读内容上分为必背篇目及选背篇目两部分。如果各学段学生能连续四个学期获得“诵读小状元”称号, 就可以在后两个学期获得“小先生”或“小考官”资格。在教师的指导下, 实现差异诵读、弹性诵读,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读有所得。

2.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从单向转为多向, 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 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 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1) 轻横向评价, 重纵向评价。

由于每位学生知识基础不同, 接受能力不同, 理解、感受、领悟能力也不同, 因此应该在评价中强调重视纵向评价。我们为每位学生建立了“东小国学经典诵读晋级评价手册”, 进行自我评价;记录总结每位学生在阶段时间内的进步, 加强自身的纵向比较, 督促学生多诵读、多涉猎。

(2)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东小国学经典诵读晋级评价手册”评价的主体分别由“自评、互评、教师、家长”四部分组成。全面互动的评价, 有助于达到自我教育、主动发展、共同成长的目的。

自评:学生的自评一般以描述性为主, 用简短的话语写出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例如学习国学经典的心得和总结等,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学生的自评以国学经典教材单元为单位, 采用五星制记录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放入学习成长袋。在此过程中, 学校特别强调评价的形成性, 使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变化, 在取得成绩的喜悦中重新发现自己。

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评价方式, 它可以让学生及时、客观地了解自己在学习国学经典过程中的长处与短处、优势与劣势, 明确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互评可渗透于每节课中, 也可分阶段进行, 学生在小组内以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互相评价, 成绩由组长记录, 最后再交给教师并放入学生的成长袋。

教师评价: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在学生的心目中, 老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 对于学生来说, 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 一旦得到老师的鼓励、肯定评价之后, 内驱力往往成倍地激增。因此, 在教育教学中, 我们要面向学生个体, 有针对性地从学生学习科学的情感、动机、态度、自信心、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等方面进行适时、正面、积极的评价。教师通过即时评价对孩子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反馈。

家长评价: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家长的评价标准和评价观念对孩子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家长评价学生的国学学习兴趣和日常生活表现, 促进了学校国学教育的发展, 为此要首先解决家长的思想问题。学校几次邀请孔子学会的知名教授来校为家长宣讲诵读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解答家长的疑问。我们还根据家长的文化程度, 采用相应的教育案例, 利用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 对家长进行培训, 解决了家长认识上的误区。其次, 引导家长走进国学。我们要求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诵读, 在诵读中加深对国学的理解;学校的特色教育活动、诵读展示会、每年的传统文化节, 我们都邀请家长参加, 让家长亲身感受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学校成立了“东小家长志愿者联盟”。每学年都要进行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讲师团, 与家长共同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 分析存在的问题, 寻求解决的措施。多次的交流与沟通, 使得很多家长乐于走进东小的国学教育, 并为之出谋划策, 很好地促进我校国学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

3.评价方式体现综合性、趣味性

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 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 丰富评价与晋级的方法, 追求评价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1) 考核方式制度化。

建立四查制度:一是定期检查教师校本课备课情况;二是每周必查校本课上课情况;三是每月末抽查学生诵读计划执行情况;四是每学期末检查班级诵读计划完成情况。学校将检查情况定期公示或在教师大会上总结, 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

(2) 成果衡量等级化。

全校学生建立“东小国学经典诵读晋级评价手册”, 全景记录每个学生的晋级成长历程。手册设立学生风采 (学生基本情况) 、星光历程 (各年度晋级情况) 、学生自我评价、班级考核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

(3) 激励形式多样化。

各班设立晋级展示榜、诵读之星等各具特色的栏目。“晋级榜”是教师们为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而设计的。学生诵读的内容、诵读数量的多少, 一目了然。

对在诵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 学校的大型活动如参加孔子文化周的展示、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录像、学校的宣传片、展板、特色展示会以及传统文化节等都多给机会, 参加活动的学生心情会很愉快也会很自豪, 更增添了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

(4) 言行一致化。

我们开展国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我们更注重学生的行为变化。我们把诵读与学生的一日常规结合起来, 学校周周评选红旗班级、月月评选行为规范班。

(5) 机会多多趣味化。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简介 篇8

关键词中小学 经典教育 语文教育

新教育猶如春风细雨,给我们践行者带来无限生机。我们尽情沐浴在追逐理想的喜悦之中。“营造书香校园”是新教育六大行动之一。因此,引领孩子有效地进行“经典诵读”,“童书共读”,是我们应具备的教学智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切实有效地引领学生开展经典诵读。

一、经典诵读教学的意义

(一)可以培养阅读能力。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经过了漫长历史的积淀,具有比较丰富的文化内涵。诵读的内容相当广泛,内涵深浅不等。先秦的文本语意比较难懂,如《道德经》、《论语》,但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绝大多数文本语言节奏感强,音韵和谐,语流通畅,易于诵读。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古文的语言以凝练、丰富、言简意赅见长,诵读日久,自学古文能力便渐渐提高,为后期阅读打下良好基础。学生诵读优美的文化经典,让这些范文润物无声地潜入脑中,语言积累日益丰富。

(二)可以培养记忆等思维能力。

人脑处理拼音文字信息时,主要使用语音编码;而处理汉字信息时,还同时使用图形编码。汉字是表意文字,形声字占绝大多数,具有图形编码的特征。人脑处理拼音文字信息主要使用左脑,而处理汉字信息是左右脑并用。汉字具有促进左、右脑功能平衡发展的作用,通过汉字来开发儿童智力,事半功倍。每天花二三十分钟时间诵读,或听赏配乐诵读作品,还能促进心境平和,提升静定能力。而心理品质的改善对人的学习的作用更加重要。

二、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

经典诵读以诵读为核心,实际是继承古代传统诵读的方法,这些方法看似机械,却仍然是富有智慧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勾画语境场景。

经典诗词歌赋含义隽永,再加上时空的差异,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文化素养的有限,往往会造成思想内容体验上、语言特色品味上的困难,我们老师要加以有效引领。如:让学生品读“四季诗”春之诗情,夏之诗情,秋之诗情,冬之诗情,收集描写四季景色的唐诗宋词,装订成册,熟读成诵。学生摘录诗中春,诗中夏,诗中秋,诗中冬,品味语言艺术,体验诗人情怀。如学生诵读到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时,先引领学生领悟晚霞西落,孤鹜齐飞的动态美,而秋天的水是宁静的,当“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时,天上的画卷自然地印在水中,所谓“天光云影共徘徊”。水中又有了三个层次。而且,在天上越高的落霞,在水中的倒影就越深。这就构成了景致错落有至,五彩斑斓动静和谐的美。

(二)还原故事情节。

古代的文人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读书的方法上强调熟读精思,这种传统一直保留在文本阅读中,成为教学的经典规则。如诵读陆游的《诉衷情》,学生诵读前,师作必要的题解:陆游作此词已年近七十,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让学生未读词调先有情。品析时,词的上片天头以“当年”二字进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喟叹,悲凉化为沉郁。“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先扬合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身在沧州”的感叹包含了深广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国家衰亡的无比沉痛的感情。满腔的爱国热情跃然纸上,词句涵咏品味完后,学生反复诵读内省悟道,让古代将士尽忠报国,忧国忧民的精神浸润幼小的心灵,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让经典诵读滋养儿童的慧根。举一反三,让学生独立诵读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三、经典诵读教学的策略

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要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因此,在实施经典诵读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实践,还注重古诗文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可以将经典诵读与音乐美术有效整合。在学校的音乐课和美术课上,常常会看到学生也徜徉在诗的海洋里,乐此不疲。音乐课上孩子们或给经典的古诗配上节奏,即兴来上一段精彩的说唱,或者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吟唱;美术课上,孩子们常常以诗为内容,争相描绘诗中的意境,如歌曲《柳叶姑娘》的教学中就穿插着《咏柳》,不仅唱柳叶,而且画柳叶。其次,可以将经典诵读与班队活动整合。

让经典走进生活,在平时生活中、在作文中时不时地把经典名句用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学生春游时来句“绿遍山原白满川”;风筝飞舞的日子,互相说句“忙趁东风放纸鸢”;来了新同学,可以“笑问客从何处来”。在交谈中,教师不时地冒出一句诗来加以概括,是一种自然的引导,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感觉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许多诗词经典可以演绎成一个小剧目,师生、学生合作表演,意趣盎然,印象深刻;有些诗形象深邃,意境悠久,可以画下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帮助记忆,效果突出。

四、 结束语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学生、父母和教师建立了评价的合作关系。学生参与到对自己的诵读活动评价中去,成为对自己诵读负责的人;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既促进了小组合作诵读,也使每个学生看到他人的优势,取长补短;教师和家长在评价中不仅是诵读的评价者,还是学生诵读的伙伴。实施多元评价以后,我校经典诵读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上一篇:部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下一篇: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