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操作及其监管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安定操作及其监管(精选3篇)

安定操作及其监管 篇1

」安定操作具有两面性,它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但又非常容易演化为操纵市场行为。美国、日本在证券监管实践

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SEC 首先面临着如何恰当划分合法的稳定价格行为与操纵市场行为之间界限的问题。SEC将之定义为“在准备或者公开销售期间,为了阻止或延缓市价下跌而力图将市价稳定或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上的过程。”[5]从1936年起,SEC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来明确哪些稳定市价的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属于操纵市场行为。1939年,SEC通过S-K规章以及17a(2)规则,求招股说明书提示实施安定操作行为的可能性,以及在其实施时向SEC详细汇报。1955年,SEC发布的10(6)、10(7)、10(8)规则对承销商能够在何时以何种价格发出稳定市价的购买指令进行了明确规定。1997年,这些规则被M规章所替代,M规章包括了100-105规则。

M规章将法律允许的安定操作行为限定在小范围内的某些具体交易行为,从而避免为非法操纵市场打开方便之门。依据M规章,除特殊例外情况外,证券的发行人、承销商以及其它任何参与某证券发行的人约购买或者购买任何数量的正在发行的该证券的行为,均属非法。100规则规定,所谓的发行并不局限于按照证券法进行注册的证券,而是包括所有在规模以及销售方式、方法上不同于常规的证券交易行为的证券出售行为。101规则禁止某证券的承销商以及其它发行参与人在限制期内出价购买或者购买任何数量的该证券,限制期从发行参与人参与证券发行活动的前一日(对于交易清淡的证券则为五日)起,到该参与发行行为结束之日止;平均交易量超过100万美元并且公开发行量超过1亿5000万美元的高级债券或者股票不受此限制。102规则对发行人以及转卖的证券持有人做了类似限制。103规则允许NASDAQ的做市商继续对其参与的正在发行的证券进行消极做市,并对其购买的数量和价格进行了限制。104规则明确了承销商可以出价购买及购买其正在发行的证券的具体条件。105规则禁止任何人从承销商或者其它发行参与人处购买证券,以补回其在发行开始之前5日内买空的证券。[6]

(二)日本

日本《证券交易法》第159条第3项原则上对违法的安定操作进行禁止:“任何人不得单独地,或和他人共同地,违法政令的规定,以稳定有价证券的行情、让其固定或安定的目的,在有价证券市场进行一系列的有价证券买卖交易等或其委托或受托。”但安定操作与操纵市场行为不同,不能一概认定其违法。为此,日本证券交易委员会1948年的《安定操作有关规则》规定安定操作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被允许。但由于日本公司当时大多按照事先确定的价格对股东进行分配新股,因此,有关安定操作的规定长期不起作用,只有极少数的例子个别适用。1965年以后,日本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新股发行不是以固定的面额价值而是以时价发行。这样,如果时价下跌,证券就会失去认购者,导致增资失败。为了有利于公司募集资金,日本于1971年废除了《安定操作有关规则》,在《证券交易施行法》中设置了安定操作的有关规定,同时制定了《有关安定操作的申报等省令》,还修改了《有关证券公司的健全性准则省令》。1992年,日本将安定操作的限定对象从上市有价证券扩大到店头市场交易的有价证券。按照日本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关安定操纵的规范主有以下内容:[7]

第一,可以进行安定操作的主体是具有证券交易所以及证券业协会会员资格的证券公司,实施场合分为以自己的核算进行安定操作以及从与募集和发售有关系者处接受委托进行安定操作两种类别。能够以自己的核算进行安定操作的证券公司一般被限定为在有关募集、发行申报书上记载的与发行公司或募集公司缔结有承销协议的证券公司;除上述场合以外,只有发行该有价证券的公司作为原来缔结承销协议的证券公司,根据相关规则通知证券交易所或证券业协会后进行。能够委托进行安定操作的主体限于以下当事人:一是募集、发售有价证券的发行公司的高级职员;二是募集、发售有价证券的发行公司的关系企业及其高级职员;三是发售有价证券场合,该有价证券的所有者;四是募集、发售有价证券的发行公司,根据证券交易所或者证券业协会的规则,作为安定操作的委托人,通知证券交易所或证券业协会的。

第二,对于安定操作的期间也有严格限制。在进行有价证券募集的场合,如果是面向股东分配进行新股发行,是从新股申购日期的两周前到股款缴纳日期止;其它募集场合则是从申请取得募集有价证券期间终了日的20日前一天起,到申购期间终了的期间。在进行有价证券发售的场合,从有价证券申购期间(申请卖出的场合为卖出的期间)终了日的20日前一天起,至该期间终了日的期间。

第三,对证券公司在有价证券市场买进股票的价格的限制有两条:一是最初的安定操作的买进价格,不得超过招股说明书中记载的主有价证券市场在安定操作开始前一日的收盘价格(该日没有进行买卖交易时,该日之前的最新的收盘价格)与安定操作开始前一日的收盘价格中的较低者。二是安定操作开始日后的安定操作价格不得超过初始安定操作价格与前一日的主证券市场收盘价中的较低者。

第四,为保证安定操作的公开进行,日本对安定操作规定了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进行安定操作,应当事先在募集、发售说明书中明确记载进行安定操作的意思以及进行参定操作的场所是交易所或者证券业协会;在安定操作交易的开始日之前,应向大藏大臣和证券交易所递交安定操作申报书;在安定操作实施以后向大藏大臣和证券交易所递交安定操作报告书。

三、禁止还是允许?——我国相关规定的分析

我国证券法律、法规没有对安定操作行为予以明确禁止或允许的规定,但依据我国《证券法》第26条第2款的规定,“证券公司在代销、包销期内,对所代销、包销的证券应当保证先行出售给认购人,证券公司不得为本公司事先预留所代销的证券和预先购入并留存所包销的证券”。《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24条第 2款规定,“在承销期内,承销机构应当尽力向认购人出售其所承销的股票,不得为本机构保留所承销的股票。”因此,尽管对于安定操作行为没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但一般意义上,证券公司保留所承销的证券为我国证券法所禁止,这也就阻断了证券公司进行安定操作的可能性。尽管这种过度的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安定操作的滥用,但没有为安定操作预留发挥积极作用的必空间,影响了市场作用的发挥和投资者整体利益的提高。

但同时,超额配售选择权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类似安定操作的作用。超额配售选择权正式出现在中国证监会于2000年4月30日发布的《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操作指引(试行)》中。该《指引》指出,超额配售选择权俗称绿鞋,是指发行人授予主承销商的一项选择权,获此授权的主承销商可以根据市场认购情况,在股票发行上市后的一个月内,按同一发行价格超额发售一定比例的股份(通常在15%以内),即主承销商按不超过包销额115%的股份向投资者发售,发行人取得按包销额发售股份所募集的资金。新股上市后的一个月内,如果市价跌破发行价,主承销商用超额发售股份取得的资金从二级市场购回股票,分配给提出申购的投资者;如果市价高于发行价,主承销商可以求发行人增发这部分股份,分配给提出申购的投资者,发行人取得增发这部分股份所募集的资金。这样,主承销商在未动用自有资金的情况下,通过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以平衡市场对某只股票的供求,起到稳定市价的作用。经中国证监会同意,发行人可以与主承销商在承销协议中约定授予主承销商超额配售选择权,在包销数额之外预留不超过本次拟发行股份数额15%的股份,预留股份应在发行人股东大会批准的本次发行股票的数量之内,为本次发行的一部分。为促进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控制股票发行风险,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9月3日又发布了《超额配售选择权试点意见》,明确了主承销商在上市公司向全体社会公众发售股票(简称“增发”)中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为的相关规范,包括授权、协议、程序、披露等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试行超额配售选择权的,参照该试点意见执行。

「摘」安定操作具有两面性,它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但又非常容易演化为操纵市场行为。美国、日本在证券监管实践

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目前,在证券公开发行这一环节,配股或者首次公开发行大多按照事先确定的价格进行,而不是依照市价发行。在增发环节,情况有些不同。由于该证券已经在证券市场上进行交易,新股的流通价格势必与原有的股份价格之间发生联动,尤其是很有可能出现某证券的原持有人大量买卖证券从而影响增发股份定价过程的行为。但截至目前,笔者还没有见到我国证券市场上有关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的报道。

综上,尽管我国法律目前对于安定操作没有明确禁止,但由于一般地禁止证券公司保留所承销的证券,从而阻断了证券公司进行安定操作的可能性。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一些行政规章规定了超额配售选择权制度,这种制度从某种意义和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安定操作的替代;但由于观念和制度方面的障碍,似乎没有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可以预见,随着股票发行方式尤其是定价机制的变革,未来我国证券市场也会产生对安定操作行为的需,届时也应当采取安全港规则予以适当监管,需区分安定操作行为与违法的操纵市场行为的界限,明确哪些主体可以进行何种程度的安定操作行为等等。

注释:

[1] 参见王忠、吴朝阳:《操纵证券市场若干问题研究》,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8月。

[2] 参见林光祥:《证券市场操纵证券价格之法律防制》,台湾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转引自程啸:《论操纵市场行为及其民事赔偿责任》,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4期。

[3] 参见习龙生、朱晓磊:《中美证券承销制度比较分析》,载《证券法律评论》第2期。

[4] 参见程啸:《论操纵市场行为及其民事赔偿责任》,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4期。

[5] 参见高如星,王敏祥:《美国证券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89页。

[6] 参见大卫。L.拉特纳:《证券管理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29,130页。

安定操作及其监管 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代化网络银行用户增加, 业务量不断扩大, 网络银行的快捷方便使得其地位逐步提高, 逐步挤占传统银行的地位。到2014年中国网络银行交易笔数已经增长到1, 309.3亿笔, 网络银行替代率提高到80.8%。

虽然网络银行给我们的生活及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便利, 但随着我国网络银行用户的增加, 加上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 各种操作风险也随之而来。自1980年以来, 单单由于操作风险的影响银行金融机构已损失了2, 000多亿美元。所以, 建立一套完整的防范与监管体系已迫在眉睫。

二、网络银行操作风险及其具体体现

传统意义上的操作风险是指银行风险。BM操作风险论坛认为,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使用者操作不当, 导致控制系统不受控制产生的风险。操作风险的损失可能来自于银行内部欺诈或者外部错误、宏观政策。这个定义不包括已经存在的其他风险如市场风险、声誉风险等。

网络银行继承了传统银行的操作风险, 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传统银行操作平台与互联网紧密相关, 在运行时完全是虚拟的, 同时网络环境受多重因素影响是难以控制的。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融合, 相互影响, 使得我们今天面临的操作风险日趋复杂。具体来说, 被学者们所普遍认为的网络银行的风险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一) 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是传统银行所不具备的, 由网络银行独特的交易模式引发的。这种风险不只包括因网络系统不稳定造成的系统数据的丢失, 还包括网络银行交易遭到病毒、黑客导致信息被盗取, 或系统被非法破坏带来的风险。被盗取的数据和信息可以恢复, 被非法破坏的数据也可以进行修复。这样, 数据丢失、信息被破坏还不会造成难以挽救的损失。但如果被盗取的信息和数据被非法利用, 客户资金可能会被盗取, 客户可能会承受难以估量的损失。例如, 2009年黑客集团袭击苏格兰皇家银行 (RBS) 旗下信用卡公司网络, 伪造假信用卡, 半天时间使RBS损失900万美金。

(二) 操作失误。

由于互联网科技发展迅速, 更新较快, 在使用网络银行时, 中老年人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我国网络银行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 增加网络银行的交易量, 不断地更新系统, 使之更加简单智能, 力求便捷交易。使银行内部员工及用户操作时降低风险防范意识, 从而导致操作失误。2015年4月份湖州某公司操作网银时点击失误, 错将6万元划给了别人, 而对方却不肯归还。与此同时, 我国网络银行没有形成健全的监督制度, 导致责任划分不清, 增加操作风险。

(三) 外包管理风险。

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银行本身不具备自主开发或建设网络银行系统的能力, 所以银行需要在外界的帮助下, 开发银行体系及网络银行相关服务系统, 从而使传统银行的服务项目更加完整。信息技术外包是将银行所需要的信息系统, 全部或部分委托给外包服务供应商。

外包吸取了专业服务的优势, 但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操作风险。如果承接软件外包公司的设计时不彻底清除后门, 就可能被程序的开发者在银行及客户都不知情的情况下秘密使用。这样, 系统与网络连接后, 为网络银行的安全就会带来不可估量风险。

三、网络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分析

(一) 风险防范意识淡泊。

用户及网络银行的风险防范意识淡泊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家庭网络普及程度不是很高, 某些偏远地区的网络银行交易仍在网吧等公共环境, 而这个环境是没有安全保障的;另一方面网络银行有关方面的专业人才短缺, 在没有专业的网络银行操作流程规范及惩戒制度下, 导致了经营管理的混乱。这些人为的主观原因也是导致网络银行操作风险的一大因素。

(二) 互联网污染。

网络银行是在线金融服务, 要紧紧依托互联网而进行, 虽然可以共享财务信息, 但是也暴露了自身的局限性, 因此也会承担更多的安全风险。各种网络上的黑客攻击从未停止过, 网络银行交易已经成为黑客攻击的“重灾区”。据2014中国计算机网络安全年会披露, 2013年金融等行业联网信息系统的安全漏洞、网站后门、网页篡改等各类安全事件超过500起, 存在交易过程中信息被篡改、投资理财信息被泄露等诸多高危风险。

(三) 监管力度不足。

到目前为止, 我国还没有任何一家监管机构设立网络银行的风险监管部门, 这正反映了网络银行缺乏风险监管意识。防患意识一旦下跌, 自然会不利于后期的网络银行运行和发展。由于网络银行监管标准不统一, 目标不明确, 所以也将面临着更高的技术风险, 要处理更加复杂的网络环境, 这势必会影响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也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四、网络银行操作风险的监管

网络银行在面临巨大操作风险的背后, 是十分诱人的高利润、高速发展、高市场竞争力等诸多金融机构难以割舍的优势。为了避免网络银行操作风险的发生, 就要通过加强对网络银行的监管来保障网络银行顺利地运行。

(一) 加强互联网技术支持。

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相关部门高度关注的话题。从2013年起召开的亚太地区最高规格的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 就互联网安全、互联网犯罪等议题展开思想与技术的碰撞, 为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安全方面的保障。互联网安全是网络银行顺利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银行应运用先进严密的互联网安全防范技术, 比如加密防火墙、口令卡、病毒过滤等保护措施, 保证用户数据的完整性, 以及系统的可连续操作性。

(二) 加强员工培训, 明确内部责任。

网络银行的操作安全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操作人员来保障的。因此, 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管理, 安全操作规则清晰, 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操作风险是非常重要的。首先, 由于网络技术与网络银行紧密结合的特点, 相关业务人员应增加资格准入的附加要求;其次, 明确不同岗位人员的相关责任, 并建立完善的惩戒体系, 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 提高相关人员的操作风险防范意识。

(三) 明确外包业务责任。

根据美国以及新加坡的立法经验, 网络银行可以采取这样几种措施监控外包业务操作风险:首先, 选择一个可靠的服务商, 在签订合约时要求审查服务提供商的财务报表、审计报表, 同时要对服务提供商的安全监控体系进行认证;其次, 在合同中明确规定银行和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另外, 服务提供商在提供服务时, 势必有大量数据保留在服务提供商的信息系统, 所以明确这些相关数据使用权及做好相关的保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金融机构应对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经营活动、安全保障系统定期审查, 以确保服务提供商手中客户数据的安全性。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银行在全球得到了迅速普及。但由于网络银行交易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加上银行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网银产品开发周期缩短, 更新换代较快, 当今的防控监管手段难以适应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风险缺口逐步累积, 客户的信息和资金安全受到威胁。本文结合网银发展现状, 探究造成我国网络银行操作风险的原因, 最后结合英美成功经验, 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措施。

关键词:网络银行,操作风险,监管

参考文献

[1]王英姿.网络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统计与管理, 2014.3.

快件物品海关监管及通关操作说明 篇3

一.快件物品的分类标准

经由海关快件监管中心进出口的货物(物品)分为五大类进行分类监管。

1、货物A类:纸制的文件和资料,免税放行。

*收件人为公司企事业单位或居民个人(包括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均可;

*所寄物品为公司文件、法律文书及少量的技术资料等;

*按中国邮政法规定,私人信函不在此范围;含有较高知识产权价值的设计图纸文稿等应按货物C或D类申报;纸制的货物样品,出版发行的图书等不在此列。

2、货物B类:公司或单位法人进口的,价值低于400元人民币的货样广告品,免税放行。目前已经取消B类报关。

3、货物C类:公司或单位法人进口的,征行邮税放行

*此类货物最高限价海关虽无明文规定但通常做法是不高于5000元人民币;

*此类货物不涉及3C强制认证,广电总局音像制品管理或其他重要的许可证及配额管理,否则将转为D类货物申报。

4、货物D类:公司或单位法人进口的高价值普通货物

*货物收件人需具有进出口贸易经营权或海关认可的其它进出口资质(如外企驻京办或企业临时注册等);

*申报时,应按海关要求提交相应的许可证或类似的管制文件; *海关按贸易方式予以征税、免税、保税(手册)或保证金担保方式放行。

5、个人物品类:是指收件人为公民个人(包括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进口的用于其私人生活范围内的物品(如食品、酒类、保健品、衣物、书籍及个人消费类电子产品)或公民旅行回国后的分运行李。

*个人物品每次寄送总价值不得高于1000元人民币;

*单件物品如超过1000元人民币但属于不可分割的完整物品,且又在个人使用范畴内的,应详细提供价值及用途说明,海关会酌情放行;

*海关根据《个人物品行邮税税则条例》对此类物品进行征税管理(见附件)。

二、通关操作流程

1、境外快件代理公司应在收到快件货物后,按中国海关的分类规则对物品进行分类并制作详情单;

2、境外快件代理公司在将货物交付航空公司并完成境外的出口报关手续后至飞机起飞前,将货物清单用E-MAIL发到我司指定的邮箱;

3、我司对收到的货物清单进行统计分析并确认后,分为个人件类物品和货物类货物。

货物类处理流程如下:

将货物类数据整理完毕后将数据传输到海关EDI系统,海关关员会在所有信息后逐一做电子批注:即放行、查验或退单处理。

*放行:即指该票货物到达后径自放行提取;

*查验:即指该票货物到达后需送交海关现场开拆(或X光机)查验检视,海关确认单货相符后放行;

*退单:即指海关认为申报信息中有不准确的或归类有误的,要求核对后重新申报。个人类物品处理流程如下:

*首先审核物品是否为个人使用,物品数量是否为合理自用;*然后审核物品价值(是否在合理价值范围之内,如若发现报价太低,建议出具购物发票);*报关文件审核(是否有收件人清晰的身份证影印件);*制单报关(填写个人物品申报单,打印运单,制作形式发票,整理身份证件,将单据整理完毕装订之后正式向海关申报); *海关审单。海关关员会在报关单上作出逐一批注

*免税。注:可以直接放行

*查验。注:应按海关要求进行查验(查验时需提供查验委托书),查验后重新递单;

*提供发票或说明。注:海关认为有提供发票的必要,或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时,请收件人提供相关文件,提供后须重新递单;

*征税。注:海关依照完税价格及税率计征

*放行。注:所有放行单据均需交海关放行岗核销放行

4、征税放行手续的履行

*货物A及B类,不涉及缴纳关税,可直接放行(或查验后放行); *货物C类物品:海关才采取简便方式合并计税,即海关EDI系统将申报的C类物品税额逐一自动统计,每周统一出具一份缴税凭证,由我司代收货人先向海关缴纳,收货人可根据海关KJ3(C类物品)报关单确认自己应缴的税额,在收到货物后凭此向我司偿付;

*货物D类物品:我司可代理收件人向海关申报,也可应收件人的要求将提货单转予收件人指定的代理人或清关公司申报,收件人应给我司将提货单转交其他代理人的授权;

三、特殊状况的处理

1、我司负责快件货物进境时,自航空地面服务代理公司仓库至交予收件人之前货物的完好无损

*在货物自境外运抵境内口岸,即航空地面服务代理公司时,我司凭主运单提取货物,在交接时,我司工作人员会仔细认真清点数目和检视货物的完好状况,如遇数量缺失或货物包装开拆破损的,我司会与地面代理公司共同鉴定并留存相关证据,并及时将情况告知境外代理公司及收件人,在得到他们的通知确认后,做出提取(或暂不提取)货物的进一步行动,并将在现场获得的相关证据转交境外代理公司或收件人,以便进行索赔等具体工作。

*货物在留存我司的快件监管仓库过程中,会有专人负责看管,建立出入库台账,每日清点。如遇海关查验货物,会将查验货物带入海关规定的查验场所配合检查(安装有视频监控设备),检验完毕清点数目后,即时封箱。

*在将海关放行货物交予收件人时,收件人应仔细核对检视物品的数量和包装,如有破损或数量不符,可拒收。如确认无误后签字收货。

2、所有进口的货物物品在向海关申报时,海关有权对货物进行价格审定、税目确认、提供使用说明及单货对照等工作,在所有这些环节中都有可能出现异常的状况,如发生海关滞留扣货的情况,我司会及时通知境外代理人及收件人,做出详细的报告,要求相关方提供文件、做出解释或派员到现场解决,所有相关方都应积极配合及相互谅解。我司更会在此过程中,提出更具专业性的建议和意见。以期达到顺利解决的目标。

以上为进口快件物品的业务及操作流程说明,仅供参考,鉴请提宝贵意见。

上一篇:国家公务员备考须知下一篇:疏通下水管道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