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交往问题诊断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幼儿交往问题诊断(精选8篇)

浅谈幼儿交往问题诊断 篇1

现在是学生党的下学期,大四生都在准备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下面YJBYS为大家带来学前教育毕业论文一篇,仅供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应届毕业生网!

【摘要】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一些独生子女在家里像个小太阳,但走出家门后胆小、自卑、孤僻,交往能力明显较弱。怎样让幼儿融入到集体中去,成了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对儿童的交往问题,家长不能等闲视之,必须及早干预。家长要针对儿童不同的交往问题,采取适宜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幼儿克服交往障碍,使其成为受欢迎的人。这里简单谈几类常见的幼儿交往问题及其教育策略。

【关键词】交往 幼儿教育

一、心理断乳问题诊断,顺其自然

有些幼儿不愿意与同伴交往,即使在外边,也只和大人在一起,不主动去找小朋友玩。有的甚至当同伴主动找到他时,他也采取“回避政策”。这类幼儿不愿交往的原因有三:

1.缺乏交往动机。有些家庭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各种需要几乎是无条件满足,而且总有人陪儿童游戏。当幼儿总有人陪伴在身边时,他们难以产生找同伴游戏的动机。还有些幼儿只愿意与成人交往,是因为成人总让着他,与同伴交往,他就需要协调、商量,甚至还要想办法解决冲突,为了“省事”,他宁可与成人交往。对于这类幼儿,家长应及早对其进行“心理断乳”。也就是说,家庭不应以幼儿为中心,而应“人人平等”。当幼儿长到3岁左右,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时,就应给他一个简单的时间表,让他明白,家庭成员有聚在一起的时候,也有各自工作、游戏的时候,彼此之间不能互相干扰。幼儿“心理断乳”的.及早进行,不仅有助于他们产生同伴交往的动机,而且是促进其独立性发展的“关键策略”。实践证明,及早进行“心理断乳”,也有助于缩短幼儿刚入幼儿园时产生的“分离焦虑”时间。

2.有过失败的交往经历。有些幼儿由于有过负面的交往经历,比如被同伴欺负过,而不愿意再与同伴交往。他们采取回避的方法,目的在于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对于这类问题,家长应细心观察,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孩子若是被同伴欺负过,家长不妨直接带领孩子与同伴交往两三次,为幼儿“壮壮胆”,当幼儿学习到交往技能,体会到交往的乐趣后,家长就可以撤了。

3.个性原因。有些幼儿由于受遗传或自身个性特点影响,比较内向,不愿与人打交道,而只喜欢与物打交道。对于这类幼儿家长可以引导,但不要指望一蹴而就。家长要尽可能引导幼儿与同伴多一些交往,否则孩子就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途径。

二、丰富经验,利用年龄优势

有些幼儿害羞、胆小,想与小朋友交往却不敢交往。比如,想交换玩具却不敢说,让父母带着交往,等等。造成幼儿不敢交往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缺乏交往经历和经验,幼儿对于没有经历或经历少的事情总怀有恐惧心理;二是不自信。因此,除了多带幼儿进行交往外,比如,到有孩子的邻居家串门,与朋友一起带着孩子出门游玩等,还要重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除了一般性的培养,让孩子与比他们年幼的同伴交往被证明是一个较为有效的策略,因为年龄的优势会为他们带来能力的优势。当孩子在与较小幼儿交往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交往经验、建立起自信时,他们就逐渐敢于交往了。

幼儿在3岁左右出现不敢交往的情况比较多,因为这时他们正处于想交往又不会交往的阶段。随着交往经验的丰富,他们会变得乐于交往,如果还不敢交往,那多是自信心不足所致。

三、鼓励反击、自然结果体验、故事讨论

有些幼儿愿意交往,也敢于交往,却由于采取了不适宜的交往行为而在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被欺负:有些幼儿总被一个或几个孩子欺负,他们不敢反抗,只有回到家里向家长诉说,家长既心疼又生气,但常常不知怎么办才好。此消彼长是一些事物存在的规律,这个规律也同样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当一个幼儿欺负另一个幼儿而没有遭到反抗时,他就会逐渐胆大起来,更加强化了欺人的行为。其实,幼儿最初的欺负行为都是尝试性的,当这种行为遭到反抗时,他一定会收敛一些。因此,当幼儿第一次回家报告被欺负时,家长在搞清楚纯属欺负行为时,一定要告诉孩子应勇敢地反击。比如,鼓励孩子对欺负人的幼儿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做”“你再这样,我就不客气了”等等。有些幼儿由于性格懦弱或别的原因不敢反击,家长则可以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但切记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处理,家长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要给孩子形成仗势欺人的印象,要让孩子以理服人,在反击过程中积累交往经验、增强交往技能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四、重视非言语沟通

目光交流。眼睛是洞察人类心智的窗口,能显示人类最明显、最准确的交际信号,人的喜怒哀乐都能从眼神中显示出来。孩子的目光有时充满好厅、满怀希望、企盼,有时会流露出失望、无助或恐惧,教师要用目光做出积极的回应,孩子会从你的目光中读懂你的心,眉目传情、心灵互动。教师也可以巧妙地将目光交流与有声语言相结合,帮助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目光是赞许,是鼓励,是热爱,也是提醒和关心。

面部表情与身体动作。在与孩子沟通中,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增强沟通效果。美学家认为:在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中,人是最美的,人的千姿百态的言行举止中,微笑是最美的。有这样一位教师,她教过的孩子都是说最喜欢她,为什么呢?因为她总是对孩子微笑。教师要学会微笑,微笑既是和蔼、亲切,也蕴含着热情、开朗。孩子需要教师的微笑,就象娇嫩的花朵需要阳光雨露一样,从微笑中体会到友善、喜爱。当然有时也需要变换表情,表情达意。

浅谈幼儿交往问题诊断 篇2

关键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

一.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从家里送到学校换了一个环境, 面对许多陌生的人, 有些孩子比较开朗, 能够同其他孩子大胆交往, 但是还有一部分孩子因为天生胆怯不敢说话, 还有少部分孩子因为在家里娇生惯养, 到学校后依旧我行我素, 专门欺负他人。基于上述情况, 幼儿在进行同伴交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 以自我为中心, 不考虑别人。

大部分孩子都是家里的宝, 什么事都由他, 要什么就有什么。入园以后, 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仍没有改变, 在园和其他幼儿交往过程中总是喜欢发号施令, 很少能够顾及其他小朋友的感受, 更谈不上关心。长此以往, 很多幼儿都不愿意同其游戏, 致使这些自我为中心的幼儿慢慢被孤立, 缺少朋友。

2. 性格孤僻、不合群。

生活中, 一些幼儿天生胆怯内向, 总是不主动同别人交往, 即使别人主动跟他们打招呼, 他们的回应也是很冷淡, 致使其他幼儿无法继续和他们交谈。这些性格较为内向、不善言谈的幼儿不仅交往上存在很大障碍, 而且在其他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十分令人费解, 诸如:有些幼儿在一旁莫名其妙地哭泣, 还有些孩子撕咬衣角。除此之外, 在进行幼儿集体活动时, 他们也很少参与, 总是作为旁观者在远处观看别的小朋友游戏而不接近。对于集体活动, 他们也很少参加, 每次其他伙伴做游戏时, 他们都远远地看着, 不敢接近。

3.存在“暴力”行为。

上述两种情况都是源于幼儿个性方面的原因, 对其他幼儿不会产生过多的影响。但是, 在园中一些幼儿常常也会发生“暴力”行为, 如:骂人、踢人、给小朋友起外号甚至对其他幼儿吐口水。幼儿的这些“暴力”行为不仅对其他幼儿将造成不良的影响, 而且也将严重阻碍其自身的身心发展。因此, 教师需及时制止上述行为, 并加以矫正, 为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作出应做的贡献。

二.导致幼儿同伴交往产生问题的原因

深究幼儿同伴交往问题, 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和同伴间的交往不仅与自身先天性所具备的个性有关, 还与其后天家庭、学校的环境和教育有关。

1.幼儿自身的个性。

每个人生下来都具备自身特有的个性特征, 这些个性特征将直接影响幼儿在日后的行为表现。有的幼儿天生活泼好动、乐观开朗, 其在园期间总能表现得很活跃, 非常喜欢与同伴们交往、一起娱乐、游戏;有的幼儿天生性格内向, 不喜欢与人交流, 不善于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意见, 在园期间可能表现得十分安静, 几乎没有任何好朋友。虽然幼儿自身的个性特征在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不是起主要的作用, 但是家长和幼儿教师也不应忽视幼儿个性的发展, 引导那些偏于内向的幼儿朝着阳光、开朗的性格发展, 这对其今后的发展起到很大帮助。

2. 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地方,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平日里的行为表现、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发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一些家庭中, 家长视孩子为“上帝”, 过于溺爱孩子, 孩子要什么家长就无条件地满足, 长此以往幼儿就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惯性思维。这样的幼儿入园以后, 其行为总是不会考虑其他小朋友的想法, 唯我独尊, 做一些很滑稽离谱的事情。在另一些家庭中, 家长过于担心幼儿的身体安全, 整天把孩子困在家庭里, 很少让他们与外界接触, 害怕出什么问题。长久如此, 幼儿与外面的世界严重脱节, 连最基本待人接物的礼貌都不懂, 将导致其很难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在幼儿园中, 这样的幼儿只要看着父母离开后就一个人哭个不停, 父母俨然已经成为他的一切;还有一些家庭中, 家长抱有“散养”的观念, 不过多束缚幼儿的发展, 任其自由发展, 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个性品质。在这样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在幼儿园中总是表现得有主见、活泼、坚强, 像一位“小大人”来照顾其他小朋友。综上所述, 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培养幼儿同伴交往的策略

幼儿在进行同伴交往过程中可能存在诸多问题, 我们应该根据问题的不同来采取相应的合理策略来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 培养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 为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首先要从家庭出发。家庭是孩子生活最重要的环境, 营造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主要包括:

(1) 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目前, 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就娇生惯养, 父母也生怕他们受半点委屈, 在家庭里就把他们当做宝, 遇到一点点小事就要轰动全家。

进入幼儿园后, 当父母看到孩子受到欺负可能会感到心酸, 但是这时候家长一定要理智, 正确对待孩子的这些问题, 这是孩子正常交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因为只有让孩子从小在困难面前勇敢面对, 长大后才能克服重重困难, 走向胜利的道路。总的来说, 家庭在孩子的交往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父母只有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但是不是过分溺爱, 幼儿才能够在和同伴的交往中很顺利地进行下去

(2) 创造良好的家庭交往氛围。

首先, 家长应正确看待幼儿同伴间冲突的教育价值。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很多家长认为冲突是一种消极行为, 有破坏性因素而加以避免, 实际上, 冲突是去自我中心的关键要素, 能帮助幼儿逐渐形成采纳同伴观点的能力, 为幼儿人际交往奠定基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核心是去自我中心, 冲突具有如此的功能, 正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 家长应注重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的温馨氛围、家长的民主态度和家长的民主态度和家长的社交能力等潜在的环境因素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亲子关系融洽, 家长注意提供情感支持, 鼓励交往, 则儿童在行为规范的内化方面最为有效。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交往中吃了亏, 如:没得到想要的玩具或挨了同伴的打, 家长就打骂自己的孩子, 说孩子没用。时间一长, 孩子遇到交往困难时, 把问题或不良情绪闷在心里, 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的发展是不利的。实际上在父母的温情下, 幼儿会乐于与同伴交往, 且在交往失败时能接受家长的建议和帮助。遇到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 家长可作暂时的冷处理, 切忌从幼儿的得失出发处理问题, 使幼儿产生对立, 由于交往压力而回避交往。一般父母有较强的社交能力, 幼儿也会在交往中表现出一定的交往策略, 如果父母参与幼儿的交往活动, 就能使儿童形成安全感, 有助于幼儿被同伴接纳, 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2. 幼儿园创设和谐的交往环境。

家庭为孩子同伴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是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主要还是在幼教机构来实现的。因此, 幼儿园为幼儿的同伴交往创设和谐的交往环境:

(1) 在游戏中激发孩子交往的兴趣。

幼儿在学校里有很多游戏, 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更好地组织幼儿们进行各种游戏, 包括个人才艺表演、集体活动等。如果幼儿感到内敛, 不愿意出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可以通过一些鼓励措施, 让他们大胆地站出来, 表演自己的才能。

在集体活动中, 一定要保证每一位幼儿都参与其中, 如果有人不愿意, 可以让那些积极活跃的幼儿带领大家踊跃参加, 像捉迷藏、溜滑板等, 逐渐培养幼儿们交往的能力。

(2) 在亲子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除了幼儿之间的游戏外, 幼儿园还组织过很多亲子游戏, 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游戏, 培养孩子大胆、敢于交往的能力。在亲子游戏中一般有自我介绍和互动等环节, 通过和父母一起做游戏, 不断促使幼儿大胆主动, 为他们今后同其他孩子进行游戏活动奠定基础。

同父母进行游戏时, 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主动参与其中, 深深体会游戏的愉悦性, 千万不要让孩子感到尴尬, 从而不愿意开展活动。如果在父母面前孩子就感到陌生, 不愿意真真地表现自己, 在其他幼儿面前, 他们更不愿意交往。为此在亲子游戏中, 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想法, 让他们敢于表现自己。

四.结束语

幼儿交往是每一位孩子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 但是由于先天个性特征、家庭和幼教机构环境的不同, 进而导致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高低的不同。为此, 家长和幼儿园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为幼儿的身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喻小琴, 幼儿同伴关系问题分析及交往能力培养对策[J],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 2006 (3) .

[2]张琳, 幼儿同伴关系问题及交往能力培养的思考[J], 科教导刊, 2010 (30)

浅谈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3

一、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保持健全的人格。

幼儿自信、乐观、开朗、活泼、热情、懂得自尊和尊重他人以及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等良好的品质,是与人进行沟通和交往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幼儿具有宽容心、同情心、友善心和爱心在培养交往能力方面至关重要。幼儿只有在交往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优点,同时具有能吃亏、受委屈的心理准备和抗挫折能力,学会与人商量,克服自我中心的不良习惯,才能与人友好相处,进而提高交往能力。

二、提高交往的意识,激发交往的兴趣

要通过典型事例介绍和具体现象分析,让幼儿体会交往的重要性。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交往活动,让儿童参观、实践,感受美的交往,从不同形式上去感受交往的礼仪美、和谐美及与其外观相称的内涵美,从而产生美好的交往愿望。如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娃娃家”、“医生”和“人”、“营业员和顾客”,让儿童充分感受良好交往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儿童的交往意识,激发儿童的交往兴趣。

三、创设特点环境,学习交往语言

幼儿在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中,他们最敢说话,爱说话。人们常说童言无忌,孩子的话是发自肺腑的,孩子的心是一颗最纯真的心。那么就让孩子真诚而坦率地来交流,走进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最好、最适当的途径之一。

首先,应鼓励幼儿在共同游戏中进行交往的语言实践。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们所扮演的角色必定要和伙伴们发生人与人,人与事物的故事,这些也是幼儿们运用语言和练习语言的最好时机。无论幼儿们日常生活的语言交往,以及游戏角色中的语言对话,都表现着幼儿的社会性交往与合作。因此,在游戏中构建儿童的交往语言,不仅能培养幼儿的交往技能,而且能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以我们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及商量用语为例,在接受他人帮助时,在不小心碰了别人时,要运用礼貌用语: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等。而在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则要用:“请帮我一下好吗?”“咱们一起玩好吗?”“你的铅笔借给我用一下好吗?”同时在游戏中引导幼儿互相谦让,不争抢的良好习惯,并教育他们共同维护游戏规则。“医院”里医生安慰病人:“别难过,回家注意休息,很快就会好的”,“小娃娃,别害怕,打针一点也不疼”。“警察”会对迷路的老人说:“老奶奶,别着急,我来送你回家”,从而丰富了幼儿交往的内容与形式,提高了交往的技能,使他们在交往的练习中获得乐趣。

四、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幼儿交往能力

在日常生活的许多环节中,都蕴藏着锻炼及增强幼儿交往能力的契机。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安慰的语言,在同伴遇到困难或伤心难过时,我们鼓励幼儿不仅要在行动上帮助,还应说一些安慰的语言,如:“你别难过”“我来帮你”等等。

总之,要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并进行细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一例幼儿人际交往问题的案例报 篇4

安阳市大院街幼儿园 宋文艳

摘要:本文为一例幼儿早期社会交往能力障碍导致的攻击性行为问题的个案。通过搜集、整理求助者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确定求助者的主要问题为教养不当导致的人际交往问题攻击;协商、制定咨询目标与方案,主要使用阳性强化法、代币疗法;通过家园共同合作咨询效果,并鼓励来访者将咨询中获得的正确的方法以便回到家里实施。求助者主观感觉好转,老师小朋友反映其情绪与行为有积极的变化。在结束咨询一年后回访情况稳定好转。1.求助者一般情况

杨X,男,5岁,汉族,在园幼儿。2009年出生于XX市,独生子,父亲在本市一家大型合资企业工作,母亲为专职妈妈,该幼儿身体健康,发育良好,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孩子爷爷是本市离休干部,家中经济状况良好,其父亲是家中的独子,有几个姐姐。一家人对单传的孩子有求必应,母亲性格开朗,家庭基本和睦,与老人同住。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首次来访时精神行为状况:由母亲带其前来,求助者衣着整齐,活泼爱动,随意去翻动室内的物品,经母亲制止无效,继续自己玩,不时地到咨询师旁问东问西,看见一样喜欢的物品就想拿走,情绪高兴,稳定。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准确;情感活动与内心体验及周围环境相协调,自知力好,对自己的情绪现状有一定的认识,在提及自己的攻击性行为时情绪低落,不愿让说。2.来访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其母亲讲述:孩子老师反映,孩子在园总是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安静的坐一会儿,不是拽小女孩儿的辫子,就是钻到桌子下玩,要不就拍打其他小朋友,注意力差、总是攻击别人,课间总是以玩为借口找小朋友,然后稍不如意就动手打人,吓得其他小朋友对他总是敬而远之。没人和他玩,他又不乐意啦,找老师又哭又闹,要老师找人和他玩。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无济于事。上课时,他情绪急躁有时难以控制,总是和周围的孩子发生冲突,小朋友们怕他都不愿意和他同桌。因此,小朋友都不愿意跟他玩,老师也因此批评他,感觉上幼儿园不好,老师不喜欢他,因此不愿上幼儿园。往幼儿园一送就闹得厉害。

3.心理师对问题过程的描述

求助者性格活泼,好动、不善与人交往,由于是家中三代单传的独子,家庭过分溺爱导致孩子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心理明显、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劝告。情绪不易自我控制。家长也没意识到该行为对孩子社会交往的危害,入园后,多次被老师告知孩子攻击性行为严重,其家长矫正行为避免孩子在集体中不被接受。起初没当回事,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不能被别人欺负,直到孩子哭闹不上幼儿园,“老师不喜欢我、小朋友都不给我玩”才意识到其严重性,多次给孩子讲道理无果,孩子还是哭闹不上幼儿园,强把孩子送幼儿园,孩子还是会有攻击性行为,因此,孩子在幼儿园很孤独,哭闹得更厉害,情绪低落,更不好往幼儿园送了。甚至连出家门都很难,经班主任介绍,母亲带孩子前来咨询。4.咨询问题的归类及诊断

4.1心理问题的归类及诊断

根据精神检查和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来访者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心理明显、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劝告。情绪不易自我控制。攻击性人际关系问题。与咨询师谈话时孩子智力正常,神态自然活泼,只在谈及上幼儿园的滑梯时情绪低落、不愿让说。

心理问题归类

社会学分类层面:

1.2人际关系问题:攻击性交往退缩 心理学分类层面:

2.2认知问题:不被接纳感 2.1情感(绪)问题:焦虑

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人际交往攻击性 诊断依据

1、由现实生活事件刺激引发;

2、时程较短,仅三周;

3、仅在入园时反应强烈,没有器质性病变。

4、内容不存在泛化。4.2对症状的归纳

持续时间三周,加重一周;回避与同伴、老师的交往;感觉不被接纳,痛苦、情绪低落,家长老师劝解开导,痛苦就可以排解;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4.3 鉴别诊断

1、根据郭念锋教授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世界是统一的,有自知力;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2、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诊断及评分标准,同时考虑到该求助者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涉及重要生活事件,属于常形冲突,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由于该求助者心理问题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虽强烈,但在教师及家长开导下可以减轻,且仅指向上幼儿园一件事,并无泛化现象,故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综合以上分析,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人际交往攻击行为。5.治疗方案与知情同意 5.1 治疗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和家长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正确评价其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缓解来访者紧张情绪,改善其和同伴交往的攻击性行为问题。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利用阳性强化法、代币法帮助引导来访者学会正确交往,提高自信心及自我价值感,完善来访者的个性,增强其积极交往和社会适应的态度和技能,习得健康有效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5.2 所依据的理论和采用的技术 本案例主要采用的是行为主义的阳性强化法、代币法

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做阳性强化法。代币法就是运用代币并编制一套相应的激励系统来对符合要求的目标行为的表现进行肯定和奖励。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运用。这里主要是指阳性强化,也就是鼓励法。强化是使一个人积极寻求目标行为或活动的原因。每次完成所指定的行为或没有发生规定禁止的行为,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5.3 知情同意,说明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向求助者及父母说明心理师和来访者的权利和义务,告知采用疗法的原理及意义,说明治疗效果取决于其配合程度,共同商定治疗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共6次。咨询与心理测验均不收费。各项内容得到来访者的认可。以上内容得到来访者及其父母的认可。(治疗历时6周:主要过程见附件记录)6.咨询过程

6.1以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等咨询态度,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6.2根据阳性强化法理论,与求助者妈妈交谈,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找出他的靶行为,既攻击性行为。

6.3监控靶行为、观察靶行为的直接后果对不良行为的强化作用,制定目标行为,既与同伴正常交往。

6.4从家长介绍得知患儿主要问题为攻击性行为、社交障碍。主要爱好为愿到儿童娱乐场所玩,喜欢变形金刚,喜欢听故事。决定采用以阳性强化法为主体,结合观察学习等方法的行为治疗。

第一周,每次能和小朋友正常玩耍老师予以表扬,奖励变形金刚贴纸,同时,坚持一天无攻击性行为,奖励大变形金刚贴纸,坚持一周大表扬,让父母带其到游乐场玩。并对被试表示亲密,拥抱、抚触让其感受到爱。第二周,连续两次能和小朋友正常玩耍老师予以表扬,奖励变形金刚贴纸,同时坚持一天无攻击性行为,奖励大变形金刚贴纸,坚持一周大表扬,让父母带其到游乐场玩。并对被试表示亲密告诉他喜欢他这段时间的表现。第三周,连续半天能和小朋友正常玩耍老师予以表扬,奖励变形金刚贴纸,同时坚持全天无攻击性行为,奖励大变形金刚贴纸,坚持一周大表扬,让父母带其到游乐场玩获奖励他想要的玩具。循序渐进,第五周后,为维持实施强化阶段为期两周,能坚持全天无攻击性行为,老师予以表扬,但取消给贴纸,连续一周目标行为可以让小朋友说一下对其目标行为的喜爱。鼓励小朋友多与他玩。从治疗开始就让父母在家中纠正溺爱的教养,多给孩子讲道理,避免迁就和以孩子为中心,以使他尽快养成目标行为。

6.5引导求助者让自己尝试不去攻击别人的交往行为,体验积极的情绪,形成良性循环。7.咨询效果评价

7.1求助者的表现:与同伴交往较正常,能够正常来园,虽然有时还会有攻击性行为,但大部分时候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7.2 母亲评价:感觉孩子较以前懂事了,送幼儿园时也不再哭闹了,在家里有时哭闹,也可以听家长讲道理了。愿与同伴交往,自己在与孩子交流方面有很大受益,对咨询师深表感谢。

7.3老师同伴反映: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对老师讲的道理也能听进去,和小朋友交往不再霸道任性攻击别人了。情绪稳定乐观,与同伴有说有笑。小朋友友也愿意跟他玩了。

通过观察与回访,发现咨询基本达到预期目标:能正常与同伴交往交往,情绪稳定愉快,来园情绪愉快。8.总结

8.1 需改进和肯定的方面

从行为治疗角度对求助者交流不够充分,对行为疗法需要边学习边实践。指导痕迹较重。

与求助者的关系建立较好,使得治疗顺利、有效。

参考文献:

浅谈幼儿交往问题诊断 篇5

关键词:民办幼儿园;幼师;薪酬问题;对策

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幼儿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完善,在幼儿教育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民办教育机构。当前,民办幼儿教育机构在发展中还存在较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内部员工的薪酬问题,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解决好这一问题对其运营发展十分重要。

1民办幼儿园员工特点分析

1.1幼师的准入门槛逐步增高

通常幼儿园机构在招收幼师的过程中,主要依据两方面基本条件,一方面是看其是否是通过大学的学前教育且具备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是其未有参与学前教育的经历,但持有相关的资格证书,两者具备其一才能够符合幼师岗位的基础条件。通常选择幼师专业的学生,要学习3~4年幼师相关的文化课,除此之外还要学习舞蹈、音乐、绘画、手工等专业技能,其通常一天内需要学习多门课程,因此其自身的投资和付出的成本是相对较高的。但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往往更加注重教师的个人条件,如性格、亲和力、耐心程度等等,幼师除了要具备相关的职业资格,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其在性格以及个人魅力上还需要符合一定的要求,要能够取得家长及幼儿的喜爱和认可,其对幼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员工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压力

从幼教本身的性质来看,其并不只包括单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幼师往往还需要充当一部分幼儿父母的角色,在引导其学习的同时,还需要照料幼儿的生活起居,同时还要扮演好使幼儿与社会进行沟通的桥梁的角色。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幼师一人承担了多个角色,且由于幼儿心理以及身体还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其心智还较为不成熟,幼师在对其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教育及教学的方法,思考如何使幼儿更容易接受自身的教学方式,同时还需要照顾到每一位幼儿的情绪,因此其工作中所付出的精力更大。同时,民办幼儿园中,师资力量较为单薄,一位幼师要扮演多个角色,除了进行教学外还要参与其他相关工作,因此其所面临的工作压力更大,见表1。

1.3员工晋升渠道少、发展空间小

从幼儿园整体来看,教师是整个机构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人员,其薪资相比于其他营养员、厨工等相对较高,但是相应的其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更高。而从民办幼儿园的组织架构来看,教师的晋升空间是较小的,通常教师上一级的人员是教研组长、园长,若人员的流动性较低,其便没有可以扩展的晋升空间,除此之外,若其相应的教师培训、考核制度不够完善,教师的晋升渠道也就较少。

2民办幼儿园薪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薪资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当前民办幼儿园中,普遍存在薪资结构单一的问题,教师的工资结算通常主要是其基本工资加考核奖金,还存在部分幼儿园以幼师的学历来界定基本工资,这样就忽略了对员工工作表现的评价,不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不能使其劳动价值得到充分的肯定。除此之外,通过对某民办幼儿园员工工资进行调查后发现,在一些民办幼儿园中,存在着教师的工资不及其他行政工资的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师工作的积极性,见表2。

2.2教师薪酬与其工作价值间的不对等性

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篇6

来源: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2011-04-06 责任编辑:wanghui 我要评论 我要提问 进入育儿论坛

【导读】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

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而幼儿期是社会性萌芽时期,喜欢伙伴和团体的游戏活动;但同时,心理发展又处于“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由于缺乏经验不知道如何与别人正确的交往,就常常产生冲突。

究其原因:

1、4—6岁的幼儿已有想与人交往的意识,他们喜欢友伴和集体的游戏,但由于幼儿年龄心理特点是“自我为中心”,加之独生子女的优越地位,使得他们之间难以就某一问题达到共识,且互不相让,不愿意向对方妥协。两者互相冲突的矛盾结果,就是攻击或争吵的现象。

2、现在的孩子都是独子,他们与成人相处的时间长,成人总是习惯顺从孩子的意愿,满足他们的欲望。当同龄人之间进行活动时,都想得到最好的。

3、现在的家庭住宅都是单门独户的,限制了幼儿之间的交往,也限制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再加上电视、VCD丰富多彩的内容,更是影响了幼儿的交往机会,使幼儿不知如何与人交往合作。

4、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和爱惜,当孩子要与同龄人交往时,往往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吃亏或委屈,就限制或减少孩子的交往。

很多研究表明,儿童交往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人也正是在社会交往中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儿童也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能真正得到孩子式的兴趣和欢乐,他们的社会性才能得到逐步发展。要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和技能,我认为幼儿园不仅是孩子活动的天堂,交往的场所,也是对幼儿进行交往、合作技能培养的最佳场所。因此,我在对幼儿交往合作技能的培养进行了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积极提供交往的机会,创设合作的情境,促进合作意识的形成。

1、交往是一种社会机制,是人际关系的反映。

幼儿交往的过程应该是自愿的、轻松愉快的。因为他们在与友伴交往中,地位是平等、互惠。在教育活动中我发现,善于交往的幼儿性格是乐观的,心情是愉快。而不懂得交往的幼儿,性格显得压抑、孤独。因此,培养幼儿交往的技能是合作的基础。

首先我们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学会交往,提高其交往的能力。如:让幼儿从家里带图书与同伴分享,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图书内容。在这过程中,幼儿之间必须进行交流。

其次,根据我班幼儿好交往、有独立性和自信心,但还没有完全摆脱自我中心,为了达到目标会尽可能的取自己所需,易与同伴发生冲突的年龄特点,设计相适应的活动。如:在集体活动中,常常有意识的创设机会和空间,引导、鼓励幼儿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想法,使他们的交流、交往意识得到提高。

第三、通过主题活动,鼓励幼儿自带玩具,让幼儿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如:主题活动《我很特别》,我们让幼儿带自己喜欢吃的零食或自己心爱的玩具到班上并在集体面前介绍,并与同伴分享自己喜欢的零食和心爱的玩具,感受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第四、通过“六一”节日的游园活动增加交往机会。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游园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动。

第五、利用区域活动,创造性游戏,鼓励交往能力强的幼儿与交往能力差的幼儿一起游戏。对于交往能力差或性格较内向的幼儿,引导他们加入到别人的游戏里,让他们体验交往的乐趣和产生与友伴交往的欲望。通过引导和教育,幼儿增强了交往的意识、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2、幼儿的情感认识是直观的,要让幼儿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与人交往合作,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自己处于他人境地的感受,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从而激发和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的发展,并抑制攻击性行为。

颜颜是个个性和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但在动手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在操作活动时,只要看到比自己好的作品就“破坏”,常常引得同伴的埋怨,老师的批评对他的教育似乎起不到效果。有次,颜颜与陈谦在结构区建构一辆很有创意的汽车,我及时地表扬了他。颜颜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十分自豪。当他们在为自己建构的汽车做最后的工序时,培豪的汽车缺少一个轮子就趁颜颜在寻找玩具时卸他们汽车的轮子,在卸轮子时把汽车弄坏,一看到自己的汽车坏了,颜颜就与陈陈争吵起来,而且哭得特别的伤心。看到这情景,我有意说:“你很伤心哦?”颜颜说:“我是很伤心,这是我和陈谦一起拼的汽车,培豪把它弄坏了,我当然很伤心。”“真可惜,这么漂亮的汽车坏了,是会伤心的。不知道你以前把小朋友的东西弄坏了,他们会不会像你一样的伤心?”“肯定也会伤心。”……通过交谈,我让颜颜体验了别人被他“破坏”作品时的心境。这样,通过这种移情的教育方式,逐步改变了他以往“妒嫉”的心理,也使他逐步懂得珍惜和尊重别人的劳动,学会了与人和谐相处。再如,班上有二个幼儿在纠纷时,一个孩子打到另一个孩子的鼻子,流了鼻血,这时,许多的孩子就开始起哄:“该死了,叫老师不让回家。”“打110,叫公安局来抓你。”“叫老师中午不让你吃饭。”等等。看到孩子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和“落井下石”的心态,我组织大家讨论:“如果你做错了事,你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批评还是谅解?为什么?”大家的回答都希望得到谅解,也保证下次不会在犯。老师有意的说:“不是吧,我刚才听到的好像不是这样,要不xxx小朋友做错了事,你们都要求老师对他进行惩罚,甚至要求老师不让他回家。”听老师怎么一说,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低下了头……。

通过及时抓住偶发事件的引导、讨论,让幼儿感受自己处于他人处境时的情感,大家对同伴的“犯错”都能以谅解的心态进行对待,懂得与人和睦相处的方式,提高良好行为的发展。

3、从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幼儿期的幼儿在言语情感、行为等方面,都已表现出一定的合作倾向。如果我们能正确训练,幼儿就会在各方面表现出更强的合作性。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们注重环境的创设,积极创造温馨和谐的环境,充分提供幼儿自由交往的机会。如投放骨牌,让幼儿尝试一起协商要摆放什么图形并进行合作,最后尝到合作的快乐。再根据大班幼儿喜欢比赛的特点,采取竞争的形式,让幼儿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户外活动中,游戏大都是采取比赛的形式。如“二人三足”“划龙舟”“抬轿子”等游戏。这些游戏需要配合、协商、合作才能取胜的。有时,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玩具纠纷或角色纠纷时,我们有意让幼儿通过协商自行解决,让幼儿懂得要玩得开心,玩得好,就要必须相互讨论,相互谅解。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会解决问题,交往中学会合作。

4、“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游戏是处于身体和心理上各种机能仍未成熟阶段幼儿的主要活动,它可以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最优条件。而结构游戏是幼儿比较喜爱的活动之一,因为结构游戏的自由多变、材料的具体、可操作性正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它不但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有充分的机会表达和交流情感,也让幼儿获得交流、合作所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特别在主题结构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交往频率很高,为了一个主题内容,幼儿之间需要共同商定相互合作,游戏的内容才能得以完成,这也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充分交往的机会。如建构《嘉庚公园》,陈棋、李羽雯、黄筱丹、郑秉政等几个小朋友商议建游泳池,他们用积木围成游泳池后,陈棋说:“要在这建一个高的地方让人跳水。”羽雯说:“要种上花和树才漂亮。”秉政说:“我在这拼几个椅子让人休息。”筱丹说:“游泳池里有人在游泳。”“哎呀!游泳池的人太多了。”“这棵树要种在这里。”“这棵树站不住怎么办?”“你不会自己想办法?”……他们一边建构一边不断地与同伴交流,交流后再不断的协调自己的行动。整个过程都是幼儿之间自主交流、分工、合作的进行;也是在这个过程,幼儿分工的意识逐渐增强,合作的意识逐步提高。

二、提高幼儿在交往合作中的愉快体验。

1、我们知道,交往、合作的动机性是个体愿意与别人接触、活动、合作并得到接纳、认可的动机,人在与别人交往合作的过程会感到愉快,否则会感到寂寞和孤独的。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交往也是基于这种心理的需要。在幼儿的活动中,老师需要更多的注意积极的社会行为,注意通过每次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与同伴交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例如:分组活动能使幼儿体验到同伴多样的兴趣、情感、智慧和集体协作的力量,能经常考虑到共同的需要和目标,增强集体责任感。如结构游戏“快乐的动物园”、“美丽的社区”;组画“神奇的海底世界”“我设计的汽车”等,当幼儿看到一幅幅通过交流合作完成的美丽作品时,那种美好的情感体验和自信心、自豪感悠然而起。

2、提高幼儿在交往合作中的愉快体验。如,在科学游戏《气球吃什么?》的活动中,我给幼儿每人一只气球,要求他们想办法不但要给气球充气,还要不让气球里的空气溜走。幼儿根据经验用绳子绑。刚开始,大家想到的都是自己绑气球,结果发现气球还没有绑紧,气球里的空气都溜走了,他们请我帮忙,我让他们自己想办法。经过数次的失败后,有的孩子就商量一起合作:一个抓住气球,一个绑,结果可想而知了。当看到他们开心的在玩顶气球的游戏时,我也感受到了他们合作所带来的乐趣。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不仅帮助幼儿逐渐习得交往合作的策略,也体会了合作的快乐和必要。

三、家园配合,强化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性行为。

1、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合作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我们与家长有很好的沟通,让家长了解交往合作技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家长自觉地参与到教育中。其次,指导家长教育的方式,让家长在家庭中有意识的培养。如邀请友伴来家里做客,注意观察孩子是如何与别人交往,交往技能如何,在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苗苗,家长比较少机会看到、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群体中交往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我们就协助家委会组织家庭春游或秋游,一方面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美;另一方面让家长观察自己的孩子在群体中交往与合作的能力表现如何。第三、指导家长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性行为时,成人要用抚摸、拥抱、奖励等形式对孩子进行肯定,使孩子的交往与合作行为得到强化,既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也增进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2、利用家长开放日、上门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交流。要求家长适当地让孩子“参政议政”,不要总认为孩子小,总是摆出“长道尊严”的面孔来对待孩子,其实家庭中的大事,孩子可以知道的应该让孩子知道,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成员。特别是涉及到孩子的问题,更应想到孩子,听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其次,要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如应适当地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外出作客时,尽可能带孩子参加;如家中有客来,要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不要一味地将孩子赶走,要创造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是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浅谈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7

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对未来社会人自我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公民奠定基础。强化幼儿合作交往能力培养的意识目的是使幼儿教育问题突破教育理论界和社会各阶层的总体忽视,重新把人们的目光锁定在人生的发展之初,体现幼儿合作交往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目前,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特别是同伴关系发展中的重要方面,强化幼儿合作素养的培养意识,对幼儿合作教育发展来说是一项基础任务。通过强化幼儿合作交往能力培养意识,一方面体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增强教育理论界和社会各阶层对幼儿合作交往能力培养的信心,并对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提供可行性方案。

二、幼儿合作交往的现状

现在的幼儿合作交往的交往意识越来越差,合作交往的能力也不高做事多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不能与他人共同拥有一个玩具,甚至有些幼儿还有很明显的攻击性(如为了争抢玩具出现打、推、挠、咬等行为),还有一部分幼儿表现得孤僻,不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自己呆滞地坐在一旁等;有时几个幼儿在一起玩也很少有合作,多是从共同的玩具中取出自己的玩具,或模仿一下其他幼儿的玩法,各玩各的。

造成幼儿这种交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来自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机构现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家里没有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加上家长过分的保护代替,孩子很少需要自己解决问题很多家长工作忙,很少与孩子进行交往与合作,让孩子做事情或与孩子共同做事情费时费心,不如自己直接解决来得干脆,个别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孤僻、畏惧的心理;最糟糕的是有的家长怕孩子在交往合作中吃亏,向孩子渗透“谁打你,你就打谁”的报复心理,使孩子不敢也不愿意与同伴合作。

另外,由于教师对幼儿交往合作意义的理解不深,幼儿园主题课本要求幼儿多数操作是用自己的材料,观察问题,缺乏合作;幼儿园为了适应家长需要,开设了园本课程,又占用了幼儿交往活动的时间;加上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班级幼儿人数过多,为了保证安全,少出现问题,很多教师让幼儿每天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自己玩自己的玩具,限制了幼儿与人交往的机会。

三、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从培养幼儿的性格人手。从幼儿的性格特点来看,那些天真活泼的幼儿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愿意主动与人合作,在合作中充满自信友爱、喜乐,而且合作的成功率比较高,反之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从自己主观愿望上就不想参与他人的活动,怎能谈得上交往合作呢?要改变幼儿原有的不良性格,应从孩子自身的闪光点出发,进行鼓励,进而培养他的性格。其次,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再次,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学会合作的方法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彼此合作的机会很多,但是老师要善于抓住机会,积极引导,教他合作的力法,指导幼儿怎样合作,否则有再多的机会也无济于事。

1、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激励幼儿对合作的渴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良好性格的孩子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都比较强。良好的性格具体表现为:活泼,开朗,自信,友善,平等及其积极探索精神。具有这些品质的孩子会主动与别人合作,别人也愿意接受其合作。例如,李扬性格内向从不与人交往,也不与老师交流,自己孤独坐在一旁,但是她珠脑速算学得很好,我便鼓励她陪着较差的幼儿一起练习,在幼儿互教中,她体会到了与人交流的乐趣,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她与人合作的愿望,从此后她便在小组活动中担当角色。郑伟是“害群之马”型的性格,小朋友见了他都敬而远之,我便准备许多种彩纸,让他在活动里折纸,还把他折的东西当作奖品奖给其他小朋友,帮助他树立威信,使其他孩子逐渐接受他,而他在与幼儿合作时也克服许多乱碰乱撞的毛病,激发了他与人合作的愿望,所以说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是促进幼儿合作的必备条件。

2、教给幼儿正确的合作方法,帮助其形成合作意识

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共同完成的某种动作或任务的行为,它需要人们之间做事要合作,不能随心所欲。记得在一次布置园本课程主题墙时,请一组小朋友布置部首认字栏目时,将字的前部分写在树枝上,字的后部分写在树枝边的叶子上将所有的字组成完毕,一棵茂盛的大树就完成了。开始的时候他们各自拿着一个偏旁或部首随意就粘到墙上,也不能将所有的字组合完整并乱作一团,我当即叫停,组织小朋友讨论他们为什么不能将所有的字组合完,怎样做幼儿说出了许多原因和方法,在这时我邀请了几个小朋友和我一起示范,强调一定要合作不能随意粘贴,然后再请小朋友继续布置本栏日。在这样的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帮助幼儿形成了合作意识。

3、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提高合作能力

要培养幼儿合作能力,首先应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由于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没有经历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及体验,影响他们合作能力的提高,所以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尤为重要。第一,在游戏中给幼儿提供合作机会,先从两个人开始,由浅人深。如:一人玩翻绳,拍手谣,猜拳舞等,随着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加难度,如:结构游戏“盖楼房”,角色游戏‘“开医院”。第二,要将合作的培养整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如:共同收拾书桌,整理图书和活动区域的物品。第三,组织幼儿与老师共同布置主题墙等。第四,在体育区域自由活动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带领小班的孩子活动,幼儿在这些与人合作的活动中,不断与人商量讨论,合作能力大大加强,合作能力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提高。

4、家园配合培养幼儿的合作

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决定这个时期教育是与家庭教育紧密相连的,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所以我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的方式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能方的重要性,请家长配合给孩子创造有利于幼儿合作的环境,做孩子的衷心听众,以身作孩子的榜样,提供与家人邻居交流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

四、结语

事实证明,一个人的成功,不仅靠他的知识与技能,更主要的是与他人的交往合作,借助集体的力量来实现其价值在经济发展的时代,决定着人们事业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合作能力。所以说,让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尤其是大班孩子,面对即将进入小学学习,面临着自己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有合作意识。因此,大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交往技能与合作能力,促进其发展,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心理与能力方面的准备。

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篇8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交往能力培养;策略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促进幼儿社会性方面的发展是每一所幼儿园必须完成的教育任务之一。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由于幼儿处于性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为了要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必须要对幼儿进行全面锻炼,加强其语言能力训练、智力开发的过程中,还应该要注重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得幼儿能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提高自己的交际水平,从而能够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更加积极地应对各种问题,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实现全面成长。在对幼儿的交往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初步培养幼儿的交往意识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人类活动中的一个常见内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其理解能力还处于萌芽的状态,因此幼儿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不够了解。为了使幼儿初步了解有关交往的要求,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培养幼儿的交往意识,使得他们可以意识到与人交往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基本的交际技巧。幼儿对外界总是充满好奇心的,与人交往是一种本能,在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的过程中,可以从日常的各种教学活动着手,使得幼儿能形成一种基础的交往意识。比如不打人、不骂人、不争夺玩具,要有礼貌,要谦让,要商量等,都是幼儿应该知晓的基本的交往原则。再比如幼儿可以通过日常的玩耍来培养一种交往意识,比如在玩耍的时候学会与他人分享玩具,学会帮助他人,这些都是基本的交往原则,通过各种日常教学活动以及玩乐的过程,可以慢慢建立幼儿的交往意识,循序渐进地对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有一种基础的认识。

二、加强幼儿园环境的构建,促进幼儿学会与人交往

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幼儿园中,孩子们会与其他的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就是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的重要过程,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得幼儿能够学会与人交往。比如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自我介绍,拉近孩子之间的距离,使得孩子能够消除紧张感以及害怕的心理,渐渐放下防备,与其他的孩子进行交流。再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比如在教育过程中要经常给孩子灌输互帮互助的概念,如孩子跌倒的时候要及时将其扶起来、其他同学在完成各项作业的时候如果遇到难题,则要给予他们帮助,通过这种常规的引导教育,可以使得幼儿能够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水平。再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我和我的好朋友”主题活动,让幼儿能够大胆地发言,讲出自己和自己的好朋友的故事,通过这种主题活动,幼儿会对朋友这个概念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并且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渐渐学会与朋友相处,并且不断结交新的朋友,与朋友之间进行各种活动。

三、培养交往自信心

幼儿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因为自信心不足而惧怕与人交往的情况,比如有的幼儿本身就是比较内敛的性格,不爱与人交往,而且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形成孤僻的个性,对其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应该要不断培养幼儿的交往自信心,使得幼儿能够敞开心扉大胆地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要多鼓励幼儿,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且要帮助幼儿树立信心,使得幼儿能够发掘自己身上的亮点,并且乐于与人进行分享,不断进步。对于一些比较内敛的幼儿,应该要多与他们进行谈天,多关注他们,从而使得幼儿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关爱,不断克服自己的害羞以及恐惧的心理,多与同伴进行交往。

四、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的教育以及接触到的环境,对其交往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影响,在生活中家长是幼儿最好的教师,家长应该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引导幼儿学会与人交往,学会敞开心扉。因此,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也应该要引导幼儿与人快乐地相处,比如家长之间可以多聚会,给孩子营造良好的交友环境,使得孩子之间也可以不断进行沟通和交流,分享玩具,分享经验。在家中,家长也应该要学会扮演良好的朋友角色,使得孩子能够从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一些简单的交流技巧以及一些交际原则,比如要有礼貌、懂得尊重人等,家长要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和引导,使得孩子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提高幼儿的交际能力,不仅要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进行,还应该要结合家庭教育,通过家长的引导,提高幼儿的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吴琳.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J].好家长,2015(13).

[2]吴梅琴,孙达萍.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最过程——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J].动漫界:幼教365,2015(08).

上一篇:新时代劳动者练习下一篇:《最大的麦穗》优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