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发展与企业文化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品牌发展与企业文化(精选8篇)

品牌发展与企业文化 篇1

缘生泰火锅连锁是成功经营16年之久的“冰川坊”火锅的创新升级品牌,隶属于吉林缘生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部设在东北第一高峰长白山脚下的中国雾凇之都吉林市。

缘生泰品牌由素有“火锅之神”之称的吕本河先生联合多个知名企业家组建团队共同创立,团队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实践中国的火锅市场,用较强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认定中国发展生态健康火锅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若实行差异化经营定会稳操胜券,从而将全新的运营模式,全新的店面形象,全新的食材结构,全新的管理团队一举推出,缘生泰品牌惊艳亮相!

缘生泰品牌以生态、安全、实惠、便捷为品牌定位;以福于随缘、福于康泰、福于体验的“福”文化为品牌核心;以良心品质、待客如亲为服务宗旨;以仁、义、礼、智、信为经营理念;以整合、共赢为合作理念。

缘生泰福火锅有六大特色:绿色生态健康菜、水用矿泉人人爱、明档自选真不赖、智能结算准又快、地道口味香飘外、时尚环境带wifi。

缘生泰品牌的战略目标是致力于以东北市场为核心发展全球连锁,致力于打造民生工程的示范项目,致力于在十年内实现连锁店3000家,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致力于打造中国生泰健康火锅领导品牌。

相遇缘生泰是必然,因为她一直在你身边;相近缘生泰是自然,因为她很亲切;相知缘生泰是欣然,因为她很优秀;相识缘生泰是慧然,因为她有丰富内涵;相聚缘生泰是当然,因为你真的需要她;相融缘生泰是蔚然,因为她的胸怀象长白山;相恋缘生泰是诚然,因为她值得拥有;相爱缘生泰是泰然,因为她会伴你长久!

缘生泰,火锅里的长白山!融三江灵气服务百姓,采五谷精华健康人类。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

中国生态健康火锅领导品牌

一年目标建立和完善连锁体系,实现连锁店30家;

三年目标:实现连锁加盟店200家,打造生态健康供应链;五年目标:实现连锁店500家,建设标准物流基地,尝试资本运作; 十年目标努力实现连锁店3000家,年营业总收入超百亿元,完成全产业链

建设,中国餐饮连锁20强.战略定位

品牌定位生态、安全、实惠、便捷

品牌核心“福”--福于随缘、福于康泰、福于体验

品牌形象生态型、时尚感、体验式

市场定位以吉林为核心做足东北的市场,延伸全国,辐射全球

客户定位中端大众消费人群,年龄以20-40岁为主

价格定位三四线城市人均消费在55-65元,一二线城市65-75元

战略步骤

以三四级市场为主,一二级市场为辅;以直营联营为主,以加盟为辅。

1、示范开路:在吉林建立和完善统一规范的连锁示范旅店;

2、占领吉林:以吉林市为中心,主打吉林市场,重点是吉林、通化、白山、辽

源、延边、四平、公主岭、德惠、白城等;

3、挺进东北:进军东北市场,以长春、抚顺、铁岭、沈阳、鞍山、丹东、大连、哈尔滨、牡丹江、大庆、齐齐哈尔、佳木斯等为重点;

4、华北、华东布点:秦皇岛、石家庄、济南、郑州、青岛、太原、徐州等;

5、全国推开:向华东、华南、西北、西南进军

5、品牌延伸:实施多品牌运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结构,尝试资本运作; 战略手段:1、2、3、4、5、6、7、8、9、加强全国火锅市场基础调研,加强无形资产保护工作; 建立缘生泰连锁管理机构,完善企业管理架构; 加入相关行业协会、商会及同业、异业联盟; 开展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做好政府公关工作; 完善缘生泰连锁体系,强化流程和标准化管理; 加强缘生泰自主产品研发,加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加强缘生泰采购体系建设,做好服务产业链链接; 加强HR体系构建,特别是培训体系建设,狠抓团队建设; 提升缘生泰品牌形象,开展公益事业,做好品牌文化传播;

10、加强缘生泰信息化系统建设,强化客户关系管理和现代网络营销等;

11、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特别是做好事件营销和会议营销;

12、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沟通,建立多赢的合作机制。

缘生泰企业愿景

中国生态健康火锅领导品牌

缘生泰经营理念

仁、义、礼、智、信

仁者乐山求生态;

义者为民谋幸福;

服务至上礼为先;

智能系统好体验;

良心经营信至尊。

缘生泰服务宗旨

良心品质,待客如亲

缘生泰企业精神

务实、创新、合作、上善

缘生泰行为准则

以德服人,超越自我;

以质取胜,超越对手;

以爱暖心,超越时代;

以信成事,超越历史。

缘生泰企业使命

服务百姓,健康人类!

(融三江灵气服务百姓,采五谷精华健康人类)缘生泰广告语

缘生泰—火锅里的长白山!(品牌广告)缘生泰—中国好火锅!(招商广告)缘生泰价值观

安全是福,健康是福,快乐是福。缘生泰人才观

有缘相聚,共生共荣,泰然处事者即是人才 缘生泰管理观

有情领导、无情管理、绝情制度 缘生泰服务观

品牌发展与企业文化 篇2

文化曾在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民营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发展, 仅靠传统、地域、人性的企业文化已不能支撑民营企业的创新, 民营企业原有文化的不适应性日益显露出来。

1.1 企业内部治理制度急需完善和健全

内部规范内容、设置方式、内部评价等方面仍需完善。对公司企业而言, 内部治理环境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互相监管、制约结构急需完善。在外部环境上, 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 约束、监督和制度等机制也需健全, 企业产品供销市场不规则等仍在困扰着企业。

1.2 企业风险意识不强

在识别、分析与管理风险方面的意识差, 规避、消除、减弱风险的途径尚未完全建立, 因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况且大部分民企主要依靠“人治”对公司进行管理, 依靠经验进行决策。没有将内部控制标准深入到所有员工的日常工作和行为中, 内部控制规范难以得到发挥, 起不到风险防范的作用。

1.3 企业文化基础薄弱

企业的价值观、控制目标、员工能力、规章制度和人事政策等方面的建设很不健全。还有一些良好的内部控制工具, 比如预算管理、业绩指标、内部控制标准、财务预警机制等运作不到位。导致企业在外部环境变动和市场变动时很难跟得上发展的步伐, 应对措施不得力, 适应性较差。

1.4 民营企业在现阶段的发展态势

1.4.1 私营经济加速发展

私营企业由1999年的150.89万户增加到2004年的365.1万户, 6年增加214.21万户, 平均每年增加42.84万户。增加户数是1994年的6.3倍, 是1999年的1.99倍。在过去的10年中 (1995~2004) , 私营企业主人数由135.0万人增加到948.6万人, 增长6.08倍;私营企业户数由65.5万户增加到365.1户, 增长了4.58倍, 注册资本金总额由2621.7亿元增加到47936.0亿元, 增长了17.28倍。[2]

1.4.2 私营企业主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

可以通过他们之前所从事的社会职业和现有的文化程度来衡量 (参见表1) 。[2]

单位:%

资料来源: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私营经济研究会历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

上表说明了, 私营企业主在创业、经营、管理的实践过程中, 学历结构和文化素质发生了巨大变化。

1.4.3民营经济在固定资产投资、GDP、就业、税收等方面贡献越来越大

(1) 民营经济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已达60.0%。由2000年的13807亿元, 增加到2005年的53193亿元, 5年增长了2.9倍, 平均每年增长29.1%, 高于同期全国固定资产平均每年增长20.2%。说明了民营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 并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为第二次创业打下了较为雄厚的财富基础。

(2) 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0%。2000年, 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中所占比重约为42.8%, 到2005年, 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约为50% (参见表2) 。[2]

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测算。

民营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说明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贡献。

(3) 民营经济是全国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在消化再就业、转移劳动力和增加就业岗位方面, 已经成为劳动者自主择业的主要渠道。“十五”期间, 民营经济实现新增就业5794万人, 年均增长6.7%, 占城镇就业总数的比重由68.1%上升到76.3%。[2]

(4) 民营企业成为国家主要的纳税人。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强, 民营企业缴纳的税收也在逐年增多, 到2005年, 缴纳税收总计17029.4亿元, 是国有企业缴纳税收 (7487.9亿元) 的1.27倍, 占全国当年税收总额的55.2%。民营企业是我国全面走向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先行者和重要组成部分, 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5) 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参政议政人数越来越多。据全国工商联系统不完全统计, 选为各级人大代表的有23143人, 其中, 全国人大代表139人;推荐为各级政协委员的有48359人, 其中, 全国政协委员90人, 全国政协常委3人;还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7人, 省级工商联会长5人;依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统计, 2005年在私营企业主中发展中共党员1512万名。

以上现象说明了, 我国民营企业经过30年来的发展, 在政治上已经基本成熟, 增强了对政治、民主、社会建设的责任和意识。

2 民营企业文化在现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

2.1 家族文化

民营企业文化大多根植于家族血缘文化。个体经济显示出的组织结构简单、决策迅速的优势, 往往得益于家庭式的分工合作。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这些作坊式的经济实体扩张成为公司, 由家族中的主要成员担任着企业的重要职位, 绝对地控制着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在家族内部成员之间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强大聚合作用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家族文化的最大优势在于组织结构简单、决策迅速, 凝聚力较强, 转产周期短主要缺点是比较传统对市场反应不够快经济集聚能力差。

2.2 地域文化

民营企业文化依托于浓郁的地域文化。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从传统个体手工业或手工作坊发展而来, 而且同类手工业往往就在同城聚集, 彼此影响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带有非常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因此, 我国民营企业浓缩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精华。

2.3 人性文化

在传统手工业中“师傅”与“徒弟”的关系如同父子关系, 人性化非常浓。从传统手工业到企业的创业过程来看, 民营企业大多是业主一个人说了算, 与其文化起源和创业意识、经营思想、管理风格和人格魅力都有很大关系, 这种人性文化的魅力正是中国传统“儒商”文化的传承。

2.4 文化的发展性

民营企业文化的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其发展性。民营企业文化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 在不断吸收中外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才形成自身文化特色。民营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千万要警惕一味追求国外的所谓先进文化而失去自身文化特点的思潮。

3 民营企业文化发展的社会意义

3.1 企业政治文化的构建和发展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一环

民营企业既然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就应该积极配合国家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和维护国家稳定, 以党内民主带动和推进社会民主与企业民主。坚持把自身利益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捆绑在一起, 为国家、民族分忧。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 许多民营企业慷慨捐钱捐物, 回报国家和社会的义举, 很令人钦佩。企业的强大要有国家政府做靠山。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说过:“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靠政府的力量达到富强的, 政府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他还说, “就是要确立`以民为本'的法治化改革方向, 以法治来规范每个社会群体。”[3]王沪宁也认为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轴来发展民主政治[4]因此国家需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来扩大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 消除存在的制约因素。我们深信, 民营企业政治文化建设的春天一定会促进国家政治生活的繁荣。

3.2 企业产品文化的构建和发展是推进我国生产力水平整体提高的重要途径

创立企业产品文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起新的现代企业制度, 把现代化生产确定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实现目标。产业结构要向重化工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扩展, 产品结构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和升级。把开发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创立名牌产品形象纳入国家的整体规划。要有产品保护意识, 在国际化市场竞争中抢注商标。以科技进步为动力, 优化产业结构与调整经营结构并重, 努力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水平, 民营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了, 也就为推进我国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做出了最大贡献。

3.3 企业环境文化的构建和发展是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

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基础, 环境好了企业才能发展, 这里所讲的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劳动、休闲、人际、生态环境等内容。外部环境包括制度、社会、组织、地域、市场等内容。只要环境各要素之间能协调、健康发展, 就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也为企业文化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3.4 交往文化的构建和发展是企业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手段

民营企业交往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人际、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特别重要, 政府要向企业发布最新的政策动向和法律规定, 降低企业的制度使用成本, 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企业也可以通过对国家政策和法律的制定施加影响, 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为企业创造有利的政治环境。企业还要正确处理好与银行、公众、传媒、社区、国际的交往关系, 为企业生产和销售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民营经济的发展要在企业集聚基础上强调产业内部要素的有机聚合和协同, 实现“企业集聚”向“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转变。要达此目的, 就必须推进民营企业政治、产品、环境和交往文化的发展, 她既是民营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 民营企业文化发展的对策

民营企业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首先是政府应该构建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营造有利于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撤消有碍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合理的法规和制度, 公平公正地、一视同仁对待民营企业。其次是帮助民营企业化解融资难和“要素供给不足”问题, 为企业第二次创业提供条件。促进民营企业文化的发展, 具体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由“官本位”文化转变为“市场本位”文化

因为官本位文化利用权力干预市场权力既为企业增加了成本, 当然也可为企业增加效益, 但导致企业不公平竞争, 破坏市场秩序。因此, 必须加强政策、制度的透明度, 坚决取缔“官本位”文化。“市场本位”文化就是要把资本、劳动、土地等要素完全由市场调节, 财政、货币、税收、汇率、融资等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也由市场调控为主。只有这样才能给民营企业以宽松的制度环境, 消除体制障碍, 推进公平的“市场本位”文化, 促进我国民营企业的新发展。

4.2 民营企业自身的国民待遇建设

民企虽则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地位已经明确, 但企业内部治理不够, 发展后劲不足, 公司化程度不高。为此, 除政府应该加大扶持民企发展的力度外, 民企自身更需要加强内部建设。家族企业要集团化、现代化, 尽快转向质量型、内涵型, 纵向深化发展;中小型企业要做强做大, 迅速向第三产业转移;公司企业要优化产业结构, 扩大经营规模, 走科技创新道路。企业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吸收一切先进的科技成果, 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 树立品牌效应。民营企业要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多关注社会公共事务, 多承担社会责任, 争取在第二次高增长发展期做一个合格的国民。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4.3 加大对社会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降低民企文化成本

社会文化建设的首要含义是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 如基础设施建设, 公园广场、医疗卫生、国防教育、社区建设等。公共产品主要靠政府投资, 政府通过对公共产品的投资同样可以拉动经济增长, 降低民营企业文化成本。当然有些公共产品也可以由民营企业来提供, 但是, 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决定了民营企业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必须是自愿的, 真心实意地为社会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那是应该倡导的。如果是民营企业得到政府许可投资兴建的公共产品而非自愿行为, 就可以通过收费形式收回企业投资, 增加企业效益。

概而言之, 构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品牌, 对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都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民营经济是指集体、私营、个体和其他混合经济, 不包括外资和港澳台商经济.

[2].张厚义.私营企业主阶层成长的新阶段[EB/OL].Email:www.cass.net.cn, 2006-02-06

[3].佚名.顾雏军首次正面回应郎咸平称入主前科龙亏损大[N].中华工商时报, 2004-10-22 (3)

品牌文化是企业的发展之道 篇3

渐渐的市场打开了,名气做大了,产品销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1998年汉康豆制品公司在罗东路的生产基地落成,当时市场上大多都是国有豆制品厂,汉康作为少数的私营豆制品企业,要在这个市场生存发展下去是很难的,因为市场资源都不在他们自己手里,那个时候开始周汉康就萌发了要打造品牌的想法。还是在这一年,他跑到北京,在国家工商行政总局申请注册了“汉康”这个商标,申请的时候工作人员对他说:你的名字和豆制品很有缘,因为豆制品是汉代发明的,又是健康食品。于是他开始坚信打造“汉”人最健“康”食品的“汉康”梦。打造“百年老店”成了他追求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目标。

打造“百年老店”,意味着要用百年企业的价值理念、思考方式和行为准则经营企业,还要充分考虑顾客、员工和社会的利益。而品牌则是扩大和传播这种价值理念的最有效的载体。但铸造品牌不单单是打广告这么简单。对于品牌的铸造,周汉康深知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持续努力累积的过程,追求的是由内而外的步步为营。首先企业关注的是生产规范。食品安全保障是政府和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也是与国计民生和品牌成长息息相关的,所以汉康公司对于食品安全的追求也是孜孜不倦的。1998年政府推动保障食品安全体系,相关部门推荐周汉康去培训HACCP。听完讲座,他感触良多。依照这个体系去实施,企业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和食品安全就有了保障,产品质量保障也有了依托,企业品牌的发展就有了基石。所以他一回来就安排公司全体中层干部参加培训学习,成为培训班里唯一一家对企业全体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公司,在行业里最早建立了ISO和HACCP体系。

到了2012年,国家对于食品的安全更加高度关注。当时肉类搞了RFID追溯系统,周汉康很感兴趣,通过这样的系统企业可以对于产品质量时刻关注,出了问题可以立刻采取控制,老百姓也就更加信赖企业的品牌。于是他就多方学习,求教相关行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能否把这样的系统用在公司产品上面,得到肯定的结果后,他带领企业相关人员与系统合作公司的技术骨干经过多次的技术攻克,最后开发了现在企业在用的这套RFID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并且配置了专业人员来协同开发和实施。RFID系统的硬件成本很高,单是食品级的RFID卡就很贵,很多人都劝他不要弄,因为公司刚搬的新厂,万事待兴,资金也比较紧张,这个项目只会每年消耗资金,不会有任何利润,而且不是国家强制执行的,没有必要去做这个吃螃蟹的人。可是他比较执着,认定的事情咬咬牙就把它推动下去了,当然这里面也有政府对企业的重大帮助,提供给企业项目资助。虽然经历了企业生产经营上的很多困难,但他相信未来这样的体系一定是会在行业里生根开花的,因为这是对老百姓食品安全有益的事情,也是企业回馈给衣食父母的责任,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豆制品是一个传统行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汉康公司品牌企业和一些小厂价格差距很大。而老百姓的消费观念里豆腐是最便宜的,你卖的贵了就会失去市场。所以公司必须走“专精特新”的品牌发展之路,才能抢占市场的先机和先发效应。公司重点在生产设备改造、节能降耗、污水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和攻关。

在生产设备上做研发,最大化的使用不锈钢器具替代竹木器具,保障食品安全。用自动化和机械化来替代人工,实现生产规范标准化和降低人力成本。研发新产品来满足市场,提高市场份额。将拳头产品做精做强,来提高品牌认知。所以专精特新对于企业来说是扩大竞争力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要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在充分履行社会责任上,公司特别注重环保建设这一块。汉康公司是在行业内第一家使用天然气作为工业生产的燃烧能源的。因为天然气有高热值低排放等优点,当然天然气也存在其高成本的特点,对于豆制品这种在国内处于微利的企业来说,成本压力是比较大的。所以公司在开始使用天然气的时候,行业内所有的企业都在使用煤,甚至有些企业在烧木头或者柴禾,所有的同行都说汉康公司是钱多了没处用,用来烧。可是就像公司坚持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一样,哪怕是成本高一点,哪怕是利润下降一点,公司也坚决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始终如一地履行社会责任,不能一方面从老百姓手里赚到了钱,另一方面又把粉尘和PM2.5还给了公司发展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

豆制品的污水处理也是一个大问题。怀着对绿色循环经济的社会使命感,公司早在1998年就致力于豆制品污水处理的领域,至今已经申请了多项专利,获得了一些成就。政府要求排放标准是COD小于500,而公司做到了COD小于50,实际在每日检测值38左右,远远高于标准。很多人不理解说,周汉康有钱没地方花,拿来打水漂。其实不是,豆制品是一个微利行业,可是公司愿意花这么多精力在环保上面,是因为消费者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衣食父母,公司在获得收益的同时,当然应当给百姓最好的回报,这种回报不仅仅是企业优质的、健康的、不含任何防腐剂的产品,最重要的是回报给他们清洁的环境,豆制品是中国传统食品,中国传统说天理循环,只有将企业的生产置于一个清洁获取、清洁输出的循环里,企业的生存才是可持续的。

多年来,伴随周汉康一路走来的正是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中始终强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对社会的信誉,即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一时一地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也能理性思考、正确对待。马云说得好,“大企业要有小作为,小企业要有大梦想”。正是怀揣着把汉康打造成中国豆制品行业的“百年企业梦”的这个大梦想,汉康公司顺应了党和政府正在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融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积极克服当前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前所未有的的困难和压力,尽管一个人和一家企业是渺小的,只要企业经营者脚踏实地,播种梦想,担当责任,一步一步地把梦想变成现实,融入到伟大的中国梦中,汉康的“百年企业梦”一定能够实现!

品牌发展与企业文化 篇4

一、把握核心理念,着力构建发展型企业文化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领导班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该行以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为目标,牢牢把握农发行核心理念,着力构建以谋发展促和谐的企业文化。一是强化组织机构,成立以各级行“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大力推进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并积极营造团结、互助、友爱的和谐人际环境。二是解放思想,求实创新。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培养员工树立“立足本地、创新实干、跨越发展、构建和谐”的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单位“一把手”更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靠前指挥,甘当客户营销员,在政策制度范围内带领员工创造性地开展业务营销工作,营造了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氛围。同时,建立约束激励机制,制定了《辖内支行经营绩效考评办法》、《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业务发展专项奖励办法》等考评考核办法,激励员工在岗位上发掘自身潜力,为发展出谋划策,构建了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促进了中心工作的开展,又使该行保持了建行以来“四无”的良好记录。在两年时间里,该行人均贷款、人均存款、人均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经营绩效考评在全省综合排名从##年的第16位跃升至##年的第2位。##1年被省分行授予“金融服务先进集体”,##年被总行授予“支持新农村建设贷款工作优秀团队”。##年##市政府授予该行“支持##经济发展综合奖”、授予该行行长姚伟军同志“##市劳动模范”称号。三是加强民主监督,落实职代会和行务公开制度,努力打造职工知情的“阳光工程”。除以职代会作为行务公开的基本载体外,会议纪要、工作简报、宣传栏以及内部网络等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行务公开网络,极大地增强了处理“热点”问题的透明度,充分发挥员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二、提高队伍素质,着力构建学习型企业文化

培养和造就一支业务精良、技能过硬的员工队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能之一。

该行建立由办公室、人力资源、工会共青团等部门共同参与、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为员工素质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让员工的学习有条不紊、健康有序地进行。一是制订《党委

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年度培训计划等制度,有效地指导市分行系统的教育培训学习工作,采取以会代训、部室集中学习、党支部学习、党委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工会十五大和共青团十六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办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信心,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二是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员工学习的工作意见》,明确学习内容,建立定期学习、学习辅导员、考勤登记、定期汇报(每周小结、每月总结)、检查考核“五制度”,确保学习时间、内容、人员的三落实。三是每周出一期《经济金融信息周刊》供员工学习,注重培养职工学习金融经济知识和农发行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和办法,扩大知识的储存量,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四是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制定了《员工学习制度》、《员工学习奖励办法》,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知识更新和学历教育,鼓励员工参加各类社会考试,并对取得学历、从业资格证书的员工给予奖励,提高了员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该市分行机关现有员工38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100%,其中硕士学历1人,占2.6%;本科学历26人,占68.4%,大专学历11人,占29%。近两年,取得银行业从业资格证书11人,48人次通过了信贷及财务专业持证上岗考试。通过一系列加强员工学习培训和提高综合能力的培养教育,逐步形成了比学习、比进步的良好氛围,一批年轻业务骨干走上了副科级以上管理和业务岗位,培养出总行级“青年岗位能手”、“青年营销能手”、“优秀粮油客户经理”各1名,省级青年岗位能手1名。##1年被中国金

融工会授予“第四届全国金融系统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称号,##年先后被省行、总行评为“学习型银行标兵单位”。

三、优化服务措施,着力构建和谐型企业文化

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关心员工,真正为员工办实事、办成事、解难事,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标准。

论品牌管理与企业文化 篇5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市场的竞争已从产品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品牌作为一个企业的象征不仅是企业的标志也是企业灵魂的表彰,仔细研究品牌会发现企业文化是其深层内涵。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时要借助企业文化的力量,也就是说,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时应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以此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企业品牌与品牌战略

(一)品牌的含义及作用

所谓品牌,是指企业为自己的商品确定的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使消费者能够在众多的商品中辨认出自己的商品,并把它们与竞争对手的商品区分开来。品牌是一种商品的标志,也是一种文化。

品牌是企业和产品的象征和代表,其作用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关系企业的生存。中国很多行业大致经历了广告战、价格战两个阶段。加入WTO后,许多业内人士都预言,中国企业面临的将是品牌战。在过剩经济时代,残酷竞争打压着企业生存空间,众多同质产品为了争夺出海口,彼此你拥我挤,各施手段,有的竭尽全力,有的赴汤蹈火。此时品牌就像个江湖上猎猎作响的大旗,“企业向何处去”、“品牌到底能打多久”,说到底,企业品牌战略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就是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从产品制造到品牌制造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市场升级的过程。由以前的没有创新能力到现在的有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来讲,也由以前所谓的OEM到了OBM,成为一个独立的产品提供商,这个转变是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由产品制造转变成品牌制造,实际是在国际经济当中获取一个更大的收益。

(2)品牌的哲学意义建立在“你想成为什么,所以你能成为什么”,而不是“你能成为什么,所以你想成为什么”!品牌哲学的智慧给予企业激发人群无限的力量去实现人生哲学与企业哲学的终极发挥。只有清晰地描述企业的品牌,员工、社会、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才能对企业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一个美好的品牌能够激发人们发自内心的感召力量,激发人们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品牌是战略与文化的交集,既是战略的指引,也是文化的导航。品牌就是这样的一个企业的梦想。当亨利福特在一百年前说他的品牌是“使每个人都拥有一辆汽车时”,你会认为他是神经病。但现在的美国社会,他的梦想已经完全实现。这种梦想通常会使人感到不可思议,但又会不由自觉

共 6 页 第 1 页

被它的力量所感染。如果品牌是一种立即就被人所能把握实现的目标,那它充其量只能说是一个战略目标,而非我们所说的品牌。

(4)企业拥有品牌说明了其产品是在经历了市场的大浪淘沙后幸存的品质保证,它经过检验并得到消费者认同和一致好评。但是,品牌也有大小之分,强弱之别,有了名声不见得有多招摇,有了知晓也不见得有多显赫。事实上,有了口碑却能芳香四溢,有了内涵却能源远流长。这就好比,产品光有了知名度不行,还需要美誉度。品牌是需要执着追求的和永续经营的,某种程度上讲就像海水一样,在梦里总是充满诱惑和神秘,但又深不可测。海尔的品牌家喻户晓,可总裁张瑞敏“每天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并以《海尔是海》的文章予以自勉。

品牌不仅是以其外在的名称、标志等成为识别线索,不同的品牌各自的特定内涵决定了它们在现代社会高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情境中,能否进入消费者头脑中的待选品清单或者更进一步成为首选。品牌是因为需要而产生的,既是商家也是买者的需要。当前的品牌发展,与现代的物品相对丰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普遍,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在缺少时间或对商品缺乏了解的情况下,购买名牌不仅体现品位还能避免不必要的经济风险、时间风险、社会风险等。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并不仅仅取决于购买力或一般的心理、生理需要,而主要取决于对某个企业的、某个品牌的综合形象。

(二)品牌战略及意义

品牌战略,是企业以品牌的营造、使用和维护为核心,在分析研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制定的企业总体计划。商品经济初期,生产水平较低,卖方市场特征突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简单,生产经营主导着企业管理,产品的品牌化程度较低。买方市场的发展引发了消费革命,企业和产品的趋同要求开发产品功能之外的能使消费者为之动心的特色,品牌的文化标识功能得以彰显。品牌战略与企业组织战略、人才战略、投资战略、产品战略、跨国经营战略等并列齐观,成为企业诸多战略选择的一种。品牌战略主要包括品牌定位、品牌延伸、品牌培育。品牌定位就是根据竞争者现有的品牌在市场上的所处的位置,针对消费者或用户对该品牌的重视程度,强有力地塑造出本企业品牌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个性形象,并通过一套特定的营销组合把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影响顾客对该品牌的总体感觉;品牌延伸是凭着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该品脾的其他产品可以迅速打开市场,实施产品多元化经营,带给企业巨大利润;品牌培育指树立、强化和推广具有明确差异性、个性化和独特竞争优势的品牌形象,从而得到市场和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偏爱和忠诚。品牌战略对于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创造品牌是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根本出路。其次,创造品牌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此外,品牌数量的多少和实力的强弱,也是衡量一个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商品市场就是品牌产品争夺的市场。所以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看,创造

品牌,开发品牌市场,都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关键工作。

二、品牌的核心价值

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的主体和精髓,它代表一个品牌最中心,最不具时间性的要素,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认识品牌的利益点与个性。一个产品从品牌角度看分三个层面:(1)物理属性。主要是产品的物理功效和使用价值。例如一支派克笔能书写文字。(2)感官体验。对一个产品的物理属性好感持续上升,就会升到感观体验层面。例如,一支派克笔造型精美,书写流畅。(3)情感抒发。对一个产品的感官体验上升到一定高度,便会形成情感抒发。人们往往通过使用某种品牌的产品表达自己的人生主张,抒发情感和寻找精神寄托。例如使用一支派克笔能体现出“高品质,贵族气”。

品牌的核心价值的内涵就在第三层面,即情感抒发。在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通过产品的物理属性战胜对手的机率越来越小,人们选择品牌往往更在意情感的传递和身份的象征。所以说品牌卖产品,更是卖精神和文化,品牌核心价值恰恰将没有生命的产品带到了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精神情感世界,赋予产品生命。

品牌核心价值应有鲜明的个性,当今多元的社会,人们喜好各有不同,消费者日趋个性,没有一个品牌能成为通吃的“万金油”。只有高度差异化,个性鲜明的品牌核心价值才能闪亮登场,以低成本吸引消费者眼球。可口可乐的“乐观向上”、宝马的“驾驶的乐趣”、沃尔沃的“安全”、雅芳的“女性的知己”、海尔的“真诚”、海信的“创新”、农夫山泉的“源头活水”、金六福的“福文化”„„那些强势品牌的核心价值无不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提炼品牌核心价值,一定要揣摩消费者的内心世界,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喜好、渴望等。例如:力士香皂1986年进入中国市场,舒肤佳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然而,舒肤佳后来居上,成为当今中国香皂市场的霸主,市场占有率为41.95%,力士屈居亚军,市场占有率为36.8%。经过深入研究,人们才发现,力士的“滋润、高贵”不及舒肤佳的“除菌”贴近消费者的内心,这才是其败北的主因。力士的“滋润”固然很好,但很多其它香皂也有此功能,但舒肤佳的“除菌”就很重要,因为除菌事关人们健康。在确立品牌核心价值时,还应考虑到它的包容性。包容性体现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空间上,品牌今后若扩展其它多种类型产品或跨行业经营,就应预埋品牌延伸管线,品牌核心价值应能为多种产品共有。例如海尔的“真诚”能包容麾下众多产品。时间上。应考虑到它能延续百年不落伍,例如可口可乐的“乐观向上”一百年也不过时。品牌核心价值包容力的大小应根据企业经营战略而定,如果企业的品牌发展单一产品,而产品希望突出功能“卖点”从而占领细分市场,则品牌核心价值包容力应小;如果产品是体现身份或表达情感型产品,则品牌核心价值包容力应大。品牌核心价值一旦确定,就应该以滴水穿石的定力,持之以恒地坚持维护下去。不仅要体现在广告宣传等传播还应体现产品功能、包装、价格、人性化服务等营销策略上。

三、品牌管理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

品牌是企业的整体的社会形象,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能够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品牌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任何一个知名品牌的背后都有其异彩纷呈的企业文化为依托。企业文化赋予了品牌鲜活的生命和非我莫属的无形张力,以及提高同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优秀的企业文化为知名品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优秀的品牌形象是在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产生的。品牌体现的是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企业要真正步入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面对日趋激烈和变化多端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了获得长久优势,企业必须由过去的以生产经营管理为中心,逐步向知识管理为中心转变,而知识管理必须通过企业文化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企业创新的基础,是企业创名牌的重要措施。

(一)传统文化是品牌塑造的内在源动力

未来经济社会,市场竞争主要形式是品牌竞争,而品牌塑造的根本是文化因素。即品牌所蕴含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是决定品牌能否持久占据市场的关键。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列举出世界100家最知名的品牌,在这些品牌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其品牌创立历史较长,有一半以上在百年左右。如宝洁(1837)、强生(1886)、可口可乐(1886)„„这些品牌,其影响几乎到达地球的每个角落。在中国诸如同仁堂(1887)、全聚德(1864)、张裕(1892)等百年老字号,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也是历久弥坚。

可见,品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传统的时间沉淀过程。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发展中都诞生了自己的语言文字。“望文生义”乃至“望文生情”是几千年来带给人们的一种阅读习惯,起名之所以成为一门学问,正是有效利用了人们的这种阅读习惯。如此看来,我们便能从品牌的字面上也悟出点什么,联想点什么。

在不计其数的饮料中,最知名的品牌莫过于可口可乐了。其年营业额超过百亿美元,商标价值398亿美元,成功之道除了经营高招和广告策略之外,而商品命名无不是成功的典范。“CoCa CoLa”的英文在读音上娓娓动听,且蕴义美好,可谓音义俱佳。而该名字的汉语译音也是出类拔萃,既易读易记和琅琅上口,有含义美好悦目,使人觉得喝了它既饱口福,又享受人生之乐。

再有北京同仁堂,山东张裕,一汽红旗,四川长虹„„一批新老品牌的命名中,也能使人想到“爱国、敬业、优质、争雄”等概念,这些反映儒家文化传统中积极的价值取向,在品牌在字面上都有所体现。可以说,品牌中沉淀的文化传统成份,是唤起人们心理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

任感的核心所在;品牌中沉淀的文化传统成份,是品牌塑造的内在源动力。

(二)企业文化是品牌塑造的外在推动力

企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是企业在一定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层,即企业内大多数成员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等,精神层的核心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最稳定的内容。企业文化的制度层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行为准则面积企业及其成员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即物质层包裹企业标识、产品商品与包装、企业外貌、纪念性建筑等。

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价值取向通过品牌塑造,最终渗透在企业的发展模式中和员工的行为方式中,这种企业文化对品牌塑造的激励作用和推动作用,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比比皆是。

被誉为商业“偶像”之一的现代快餐业麦当劳,其金色拱形标对城市的装饰作用,成为城市一道亮丽风景。稳定的产品质量和员工为公众提供的“容人、耐心、理性”的服务模式,成为麦当劳固有的家风,在社会上树立了亲切,友善、助人的美好形象,使其品牌更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国外来华的商人,往往有了麦当劳的存在,便干得有了自己文化上的一角属地,进而增进了信任度。上海“张小泉”可谓是国内刀尖中的最知名的品牌。在德国“双立人”亨克斯公司与上海“张小泉”刀剪总店合资谈判中,德方合资后的企业只能全部使用德方的“双立人”品牌而“张小泉”店总经理认为:“泉”子牌是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它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色彩,不能因眼前的一点利益而将这个民族的知名品牌断送在我们手上,因此他坚决拒绝了德方的要求是谈判以失败告终。合资虽然失败但“张小泉”这一民族品牌得到了保护。

以上两例说明,一个名牌的创办发展与保护,都充满了强烈的“本我”民族传统文化色彩,其员工在涉及这一文化价值判断时,也会做出与此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经营观念、道德规范等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这正是一个品牌能永兴不衰的长久的生命力和个性魅力之所在。

(三)融合文化为未来品牌注入新的内涵

工业革命改变了上个世纪人们的生活,而信息革命如今正迅猛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们从机械化,大众化生活模式解脱出来去追求更自由,更有个性和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生活。在这种生活模式里,品牌中包含的质量、服务等概念都因产品的同质化已变得不再重要,而由于社会生活的多元化、消费的个性化,使品牌凸现出的文化情感将更为被人关注。因而决定了未来品牌竞争其实质是品牌对文化传统的融合,即融合文化传统后的品牌,将具有新的内涵。内涵一:品牌有选择性地与文化传统的一些价值进行有机融合。像同仁堂品牌体现出的“童叟无欺”而折射出儒家文化的“德本论”“民本论”思想;张裕品牌体现出的“爱国、优质、和谐”而折射出孔孟的“仁爱、礼乐”

之道„„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真善美等概念之于现代经济社会的反思。内涵二:融合文化传统后的品牌与消费者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的有机融合。在现代人为机器文明造成的价值虚无,生态破坏等现代病而困惑不安时,对回归自然,回顾人性,爱护自然,和平友爱等方面做出相同的诉求,以此去追问生存的意义已变得如此迫切。

一个品牌体现出的人文关怀,极易得到人们的普遍心理认同,给人们带来的已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心理上道德上的升华和愉悦。像新飞冰箱,海尔空调,伊利牛奶等体现出的“健康无污染,安全又可靠”的绿色概念;张裕、五粮液体现出的“平衡统一、和谐自然”的自然回归概念„„这些个性化的概念,都使品牌从其它产品品牌中凸现出来,从而更符合个性化消费者的心理、文化需要,让消费者得到一种文化心理满足。

中国企业有不可比拟的市场优势和文化优势,特别是被忽略的文化优势,应是民族企业的生命之本。企业的一切活动过程,都必须结合民族文化、社会文化来进行,才会获得消费者在心理、文化上的认同。我们在创造和发展中华名牌时,应让中华名牌增加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应让中华名牌立于世界名牌之林的同时,让中华民族文化传扬于世界。

综上所述,二十一世纪的产品市场竞争,主要是品牌间的文化竞争,二十一世纪的品牌战,就是文化战,这是文化本身接受市场的竞争与挑战,也是传统文化本身融入产品而被接纳的创新过程。

参考文献

⑴陈渊 著 《品牌命名中的几种思路》[M]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

⑵纪宝成 著 《市场营销学教程》[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⑶王兴成 著 《知识经济》[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⑷陈放 著 《品牌策划》[M]北京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9

⑸陈寿灿 著 《现代管理哲学》[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品牌发展与企业文化 篇6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都脱离不了文化,他们的形式和内容与文化都密切相关,细想一下,企业文化的塑造是不是也分成三个层次:核心理念(精神)、制度与行为(载体)、文化群体(不同职能部门)?品牌文化是不是也包括品牌精神、品牌传播(载体)、目标消费者(群体)三个方面?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有相通

一个企业的文化,是这个企业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体现,打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把企业当作一个人,当你第一次见到这个人,那么他的衣着打扮会给你第一印象,这就是公司的VI(视觉识别),包括公司的建筑、办公环境、办公器具、LOGO等表面的直观的有形实体;通过他的言行举止你又能了解到他的做事风格,这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但是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这个人的言行举止?这就取决于他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信念了。同样的,对于企业来说,是文化决定了这个企业的制度和行为,这个文化的核心,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理念和企业核心价值观。

那么什么是品牌文化?我们说日久见人心,你跟一个人经过长久交往,你发现他可能是一个诚实、活泼、开朗的人,你对他的个性有一个认知,你觉得喜欢跟他交往,也许会成为知己。如果对于企业来说,这个企业给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和心理认同,就是品牌文化或者叫品牌内涵,他是联系消费者心理需求与企业的平台,是品牌建设的最高阶段,目的是使消费者在消费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时,能够产生一种心理和情感上的归属感,并形成品牌忠诚度。比如,当我们提到麦当劳,就会想到那个和蔼可亲的麦当劳叔叔,就会想到他明窗净几的就餐环境,还会记起那句充满个性的“我就喜欢”广告语,这些都是麦当劳品牌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一种便捷、清洁、舒适、活力的美国文化的代表,也是其企业文化的体现。肯德基也是快餐,但是品牌内涵稍有不同,“来到肯德基,生活好滋味”,“立足中国,融入生活”的定位,可见肯德基更强调对产品和生活的关注。另外,我们发现惠普公司的“惠普科技,成就未来”的品牌内涵也是其企业文化的体现。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内涵必须一致

比如可口可乐公司的动感激情、富有个性的品牌文化,那么可口可乐公司的企业文化也必然不能脱离激情、创新,很难想像一批守旧沉稳的人能够领导可口可乐公司。海尔品牌给人的感觉是一种优质、真诚和负责,其企业文化也是以真诚、创新为核心。联想并购IBM笔记本事业部,可以说是其创业精神的完美体现,同时,这与其品牌“只要你想”的文化内涵是一致的。红塔集团原来的品牌口号是“天外有天,红塔集团”,现在改为了“山高人为峰”,这与企业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一致的,而且更凸现出了人文气息。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发现,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都不能脱离公司的产品和经营,都要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其核心含义应该是一致的,或者是相通的。但是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在概念、作用、着眼点和建设方法方面又有明显不同。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核心含义不同

企业文化是企业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重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的塑造,是企业生产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品牌文化则以品牌个性、精神的塑造和推广为核心,使品牌具备文化特征和人文内涵,重点是通过各种策略和活动使这些消费者认同品牌所体现的精神,然后形成一个忠诚的品牌消费群体。

什么是品牌的文化特征?品牌的文化特征,不但要具备精神内涵,还要从营销策划、促销活动、广告宣传、客户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整合,让消费者能够体会到品牌的精神、个性和文化内涵,还要具备典故、故事、仪式和人物等文化载体进行传播,比如可口可乐的诞生传奇、联想的创业故事、海尔的砸冰箱、送冰箱等故事,这样就让品牌文化鲜活和生动起来,形成具有忠诚度的品牌消费群体,并形成以品牌来连接的品牌文化。

品牌文化要借助大众文化和消费者心理特征,才能形成自己的文化群体。不同的行业可能表现有所不同。比如商用轿车,瞄准商业人士,基本都是体现一种成功者的风度、气质和不屈精神;麦当劳、肯德基瞄准少年儿童,卖的是美国式的快餐文化;星巴克则瞄准都市白领,塑造了一种忙里偷闲、讲求情调和品位的咖啡文化。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作用不同

企业文化是对内的,主要是为了明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指导原则,并形成一套以价值观、理念为核心的制度和规范体系,以此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但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管理有帮助,也具有了品牌效应。我们发现,那些成功的企业越来越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公司的文化,关于这些企业的优秀文化的报道也是层出不穷,我们可以试想:“惠普之道”为惠普省下了多少品牌推广费用,海尔的企业文化为海尔带来了多少无形价值,华为基本法为华为提升了多少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没有人做过统计,但如果请人来做评估,相信是一笔特别大的收益。所以,我们不能否认企业文化能够推动企业形象的提升,增强企业的美誉度,这一方面可以为公司做很多免费的推广,而且无形中可以为公司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为什么海尔的薪水不高、工作也那么模块化,但依然可以吸引那么多优秀毕业生?文化和企业形象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品牌文化是“品牌”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什么意思呢?品牌文化的作用是为了打造企业的品牌,主要应该是营销管理的职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牌文化本身就是打造品牌的一种方式,以前没有这个概念,但不是一样有很多优秀的品牌吗?之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品牌文化的概念,是因为文化这个概念越来越得到关注,全球化的进程暴露出一系列文化的冲突问题(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难题),不同企业并购的失败大多源于不同的文化,惠普与康柏合并的不成功,联想收购IBM的pC事业部的关键问题是文化的融合,TCL收购汤姆逊,也是这样的问题。现在世界级的优秀品牌,往往诞生在那些西方发达国家,这些企业进入中国,本身就带来了文化的冲击,洋品牌与本土品牌的竞争,其深层次是文化的竞争。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建设方法不同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虽然都有文化的要素,但是建

设方法差别很大。

首先表现在负责的部门不同,沟通协调工作比较难。笔者在做企业文化咨询的时候,一般也会为该企业提炼品牌内涵和品牌价值,因为我们认为这两者是相通的。但是在企业里,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和负责品牌建设的部门往往是两个部门,所以往往这里的沟通协调工作很大,营销人员认为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关系不大,所以很难接受其中的一些思想和方法。

其次,我们认为,品牌文化的塑造就像是恋爱,而企业文化的塑造像是婚姻。

谈恋爱的时候,你希望尽量多地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尽量吸引对方的注意和好感。首先你要选好对象,在你选择跟他(她)见面之前你就要通过各种渠道多方打探,以了解这个人的身高、相貌、人品、个性、收入等,这就是对比和选择。当你看到琳琅满目的洗发水品牌,你会选择谁?你肯定要根据你以前所接受到的这些品牌给你的不同感受来进行挑选,比如你准备挑选一款能够去头皮屑的,就有多种选择,不同品牌,不同价位,有海飞丝、沙宣、采乐等等,那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品牌?功能都差不多,价格也都相差不大,关键就在于这个品牌给你的一种感觉,有时候你很难说出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牌子,但是这个品牌已经对你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个品牌所体现的个性、品位非常符合你的情感和感觉,于是,你们产生了好感,你选择了这个品牌,开始了交往。当你使用了这个牌子一段时间,如果功能不好,你会失望,拒绝跟他继续交往,如果满足你的预期,那你们就陷入“热恋”了,这就逐渐形成了品牌的忠诚度。

但是企业文化的塑造,更像是一场婚姻,用佛家的一句话来形容非常恰当,叫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员工对企业文化都有自己的理解,如果他认同,可能就会激发他的工作热情,如果他不认同,那文化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形式而已。员工加入一个企业,他看重的无非是三个方面,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精神的,还有一个是工作层面的。首先,这个岗位能给我带来多少收入,这是物质的,也是经济基础;其次,就是这个企业的氛围我喜欢不喜欢,我与领导、同事的关系如何,这是精神的;最后,我的工作技能能不能得到提升,能不能得到公司重用,我未来的职业生涯是什么,我是否有前途,这是工作层面的。员工与公司的关系,如夫妻两个人一样,不是在每天都憧憬未来,沟通愿景,而是柴米油盐、鸡毛蒜皮,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主要还是靠他在实际工作中的体验,一些小事就形成了他对公司文化的看法,比如说人际关系、公司氛围、奖惩措施、尊重与发展、创新与活力等等。这种体验跟婚姻是一样的,恋爱的时候都很美好,你从表面看到的公司,也许都很好,你很渴望跟他结合,但是真正结婚了,你的豪情和激情就必须要面对现实了,任何公司都有问题,任何领导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也许你会产生失落感,也许你会感觉不公平,生活和工作都会现实得让你无法接受,但这就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正如真实的婚姻一样。有时候我们发现,原本是模范夫妻,但突然就分崩离析了,为什么?因为价值观不合,也许几十年在一起最后发现还是价值观不合,员工于企业也是这样,不是说高薪就一定能留住那些优秀的员工,“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企业与员工刚开始“恋爱”的时候,就一定要仔细选择,认真评审,找到那些最适合自己的员工。

品牌发展与企业文化 篇7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塑造企业品牌灵魂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是一个企业的经营之道、企业精神、职业道德、企业作风、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企业形象的总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着导向、示范、凝聚和激励等重要作用。而企业品牌的主要特征是与客户之间形成共鸣并推动企业发展。现代, 以麦当劳、可口可乐等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品牌每到一个地方, 都实行文化本土化战略, 意在把当地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品牌中, 以增强用户对其品牌的认同感, 从而促使用户视其品牌为生活的一部分。总之, 企业文化就是品牌的精神力量、品牌价值的核心。

实践表明, 优秀的企业文化, 将会助力企业品牌的建设和培育, 促进企业品牌形象的提升。“可口可乐”、“微软”、“联想”、“海尔”等, 那些成功的企业, 其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其品牌形象塑造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 海尔集团通过十多年的市场磨练, 在品牌经营的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了一套“海尔”品牌特有的文化体系。没有文化内涵的产品与品牌, 是没有生命、灵魂、气质的, 终归昙花一现。

企业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不竭源泉, 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信用卡”。当前, 市场行情瞬息万变, 品牌逐鹿变幻莫测。因此, 如何塑造企业品牌魅力、提炼企业品牌形象、挖掘企业文化内涵, 已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美国的可口可乐, 还是英国的威士忌;也不管是中国的百年老店, 还是外国的千年陈货, 企业的品牌都是依靠企业文化来作强力支撑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品牌的灵魂, 灵魂有多深, 企业品牌就能走多远, 离开了企业文化这块沃土, 企业品牌只能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毫无生命力可言。

因此, 只有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把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生产、产品之中, 才会提升品牌的附加值, 扩大品牌价值的资源, 也才会有高质量的品牌。

二、发挥文化载体作用, 推进企业品牌建设

品牌, 也是一种文化, 而且是一种极富经济内涵的文化。具有让社会大众和消费者认同的品牌可以为企业带来极高的附加值, 是企业的一笔巨大财富。企业品牌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 它时刻传播着企业的精神文化、道德伦理、哲学理念等, 展示着企业的形象, 表征着企业的素质与实力。同时, 企业文化通过品牌, 将视野扩展到整个文化领域, 以对内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对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其中, 企业文化的传播, 也在不断丰富着品牌的内涵、提升着品牌的价值。

一些世界著名的大公司都密切关注“上帝”的消费心理变化, 开始以满足消费者心理需要带动物质消费。麦当劳提出“我们不是餐饮业, 我们是娱乐业”, 法国香水店说:“我们不卖香水, 我们卖的是文化”。可口可乐、麦当劳、万宝路、海尔等公司之所以家喻户晓, 除了他们的企业形象策略外, 他们还赋予了其企业及其产品、品牌极高的文化内涵, 充分发挥了文化载体的重要作用。这也就说, 以优秀文化为支撑的品牌的传播, 展现了企业的独特的文化魅力, 也促进着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和良好形象的树立;反之, 则不利于产品的销售, 甚至会造成整个企业的动荡与灭亡。

企业品牌是企业文化的载体, 企业文化是凝结在品牌上的企业精华, 也是对渗透在品牌经营全过程中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团队风格的体现。在蒙牛企业文化三大管理思想中, 其中有一条是品牌的98%是文化。因此, 当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 企业在产品、价格、渠道上越来越不能制造差异来获得竞争优势的时候, 企业文化正好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因而, 企业品牌建设的关键就是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应积极发挥企业文化的载体作用, 以企业文化为核心, 树立“未来企业竞争更是企业文化竞争”的意识, 积极推进企业品牌建设。

三、塑造优秀企业文化, 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的必然联系, 事实胜于雄辩。据相关资料显示, 《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强企业均有强势的企业文化, 500强的评委也总结出这些企业成功的关键是靠文化。GE公司前任CEO韦尔奇也认为, 企业文化是永远不能替代的竞争因素, 企业靠人才和文化取胜。在百舸争流的今天, 我国企业如何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为此笔者做了如下建议。

1. 塑造有特色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将提升企业生存价值。企业不能没有文化, 产品不能没有文化, 品牌不能没有文化;缺乏文化底蕴的品牌建设是苍白无力的, 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去创品牌, 就好比搭建空中楼阁, 建设得越宏伟壮观越容易倒塌。尤其炒作出来的品牌是经不起市场经济的狂风巨浪的, 因为内涵不足, 企业的出发点或者说企业文化与社会的道德价值观有冲突。炒作品牌一时能够成功, 但是不能持久, 像当年的秦池、三株、巨人都是强势品牌, 但是红极一时过后结局却是化为泡影结束了品牌的生命。在商业社会快速变迁的今天, 企业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 更是品牌所代表的文化竞争。因此, 企业必须塑造独特的优秀的企业文化, 以文化力, 来提升品牌力, 适应这种竞争局面。未来, 企业也只有赢得有文化竞争优势的品牌, 才可得到世人的瞩目和用户的青睐, 获得长足的发展。

2. 通过产品与服务, 助力品牌信息传播。

企业品牌功能不可能是仅仅通过一个产品、一个商标、一句口号所能替代和体现的, 产品和服务也是一个企业传递品牌信息也就是企业文化信息传播的部分载体, 以海尔为例, 很多消费者之所以青睐海尔产品, 一方面海尔产品的质量过硬, 再者就是海尔的售后服务很是让消费者满意。而那些流传甚广的故事更加强了人们的心理认同, 一说“质量零缺陷”, 就会想到“砸冰箱事件”;一说“真诚到永远”, 就想到“营销员因送货车故障, 自己背着洗衣机走了3个小时给客户送货”的事;一说“客户永远是对的”, 就会想到, 海尔把按照德国模式设计的电冰箱说明书按照中国消费者的水平进行修改的事件……这或许正是海尔文化管理的成功所在。可以看到, 企业在加强文化建设的同时, 应把文化融入到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之中, 这样的文化才更具有生命力和持久性。

3. 推动品牌文化建设, 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企业文化是根, 品牌文化是果, 真正使企业长盛不衰的秘密是隐含在品牌力和销售力后面的文化力。具有文化竞争优势的品牌集中体现在其品牌文化建设上, 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同样重要。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都脱离不了文化, 它们的形式和内容与文化都密切相关。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企业品牌文化的内涵也是企业文化的体现, 两者的内涵是一致的。然而, 有区别的是两者的核心含义不同, 企业文化是企业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是企业生产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品牌文化则以品牌个性、精神的塑造和推广为核心, 使品牌具备文化特征和人文内涵, 重点是通过各种策略和活动使这些消费者认同品牌所体现的精神, 然后形成一个忠诚的品牌消费群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品牌文化本身就是打造品牌的一种方式。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塑造, 其根源都在于对文化的理解, 对文化理解得越深, 越透彻, 越容易把握其中的真谛和关键。因此, 无论是国有企业, 还是民营企业, 在实施品牌战略, 走品牌化发展的道路上, 推动品牌文化建设就显得异常重要。

也谈企业文化与品牌的整合 篇8

[关键词] 企业文化品牌建设逻辑关系整合对策

全球企业竞争的革命,已由规模效益竞争转向企业文化和品牌的竞争。无论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还是国内知名的企业集团,都具有优秀的、适合本企业经营发展的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品牌及其品牌文化,也要靠先进的企业文化,这是因为品牌的精神力量是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经营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群体风格的外化体现。品牌的价值是时间的积累,也是企业文化的积累。因此,我们要建设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企业,就必须两手都要硬。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一手抓文化与品牌的整合。

一、对文化和品牌建设的思考

“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15世纪以后, cultura一词逐渐引申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为cultura 。在中国的古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礼乐制度教化百姓。

品牌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极富经济内涵的文化。文化内涵是无形价值,品牌的文化内涵越深,企业创造的无形价值便越多,有时企业文化创造的无形资产会大于企业的有形资产。品牌是市场竞争的强有力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塑造品牌形象的过程中,文化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使品牌更具有韵味,让消费者回味无穷,牢记品牌,从而提高品牌的认知度、知名度、美誉度,最终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当一个企业开始创建品牌时,文化必然渗透和充盈其中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创建品牌就是一个将文化精髓充分展示的过程。市场营销和品牌竞争的实践也证明:文化内涵是提升品牌附加值、品牌竞争力的原动力,是品牌价值的核心资源,是企业的一笔宝贵财富。

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按照品牌影响力的三项关键指标:市场占有率、品牌忠诚度和全球领导力,对世界级品牌进行了评分,最新发布了“2006年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与上届榜单相比,谷歌(Google)从第三名跃居到第一,沃尔玛(Wal-Mart)从第九名上升到第二,微软(Microsoft)排名下降一位,名列第三。上届的冠军可口可乐(Coca-Cola)则降至第四。中国有海尔(Haier)、联想(Lenovo) 、央视(CCTV)、长虹(Chang Hong)、中国移动(China Mobile)和中铁工程(CREC)6个本土品牌入选。2006年又有2个中国本土品牌入选:中国移动排名第360位,中铁工程排名第476位,但没有一家中国企业进入前五十名, 排名最高的是海尔,位居86位。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今年以6个品牌成为入选品牌数前十名的国家。

全球网络搜索引擎巨头Google的品牌完全依靠网民的口碑树立起来的。Google的品牌象征着创新和向上,它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专注和执着,正如评论所说,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

通过对排行榜的分析,可以看出,欧美发达国家的品牌占据了排行榜的绝大多数,国内企业品牌无论是入选数量还是名次与之相比差甚远,这说明中国企业离“品牌强国”目标还差得很远。

二、关于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的关系

品牌在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时候,实际上更多的是品牌所内涵的文化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当今世界,已是个多元文化的世界。在欧美品牌、日本品牌、韩国品牌打入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时候,在看到这些品牌在经营业绩、市场份额和巨大利润的获取等表层成功背后,实际上是品牌文化的成功,更是品牌背后所代表的国家文化的成功,和品牌能否融合本土文化的成功。

以韩国企业为例,这几年来韩剧成功俘获了国内青少年观众的心灵,除了韩国在文化上俘虏国人之外,韩国品牌更是俘虏了众多的中国人。三星、LG、现代以及众多美容、化妆品、服饰、食品等品牌大舉进入中国市场,抢占了巨大的市场份额。统计资料表明,1998年~2004共7年间,中韩双边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9.64%。2005年中韩双边贸易1119亿美元,同比增长24.3 %,提前三年实现1000亿目标。

韩文化为什么被中国人广泛接受,是因为韩文化同样是受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的文化,与中国文化有很多共通之处,并且融合了很多西方先进文化的元素,代表的是一种包容创新的先进文化。所以国人很容易被其感染,对韩国品牌接受程度非常高。总体而言,在建设企业文化与创建品牌时,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问题:

1.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相通点

一家企业的文化,是这家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体现。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都不能脱离公司的产品和经营,都要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其核心含义应该是一致的,或者是相通的。

2.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各自的核心含义不同

企业文化是企业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重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的塑造,是企业生产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品牌文化则以品牌个性、精神的塑造和推广为核心,使品牌具备文化特征和人文内涵,重点是通过各种策略和活动使这些消费者认同品牌所体现的精神,然后形成一个忠诚的品牌消费群体。

品牌文化要借助大众文化和消费者心理特征,才能形成自己的文化群体。不同的行业可能表现有所不同。比如商用轿车,瞄准商业人士,基本上都是体现一种成功者的风度、气质和不屈精神;麦当劳、肯德基瞄准少年儿童,卖的是美国式的快餐文化;星巴克则瞄准都市白领,塑造了一种紧张中偷闲、讲求情调和品味的咖啡文化等等。

3.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作用不同

企业文化是对内的,主要是为了明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指导原则,并形成一套以价值观、理念为核心的制度和规范体系,以此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但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管理有帮助,也具有了品牌效应。为什么那些成功的企业越来越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公司的文化,更是生动的佐证。

品牌文化是“品牌”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品牌文化的作用是为了打造企业的品牌,主要应该是营销管理的职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牌文化本身就是打造品牌的一种方式,以前没有这个概念,但不是一样有很多优秀的品牌吗?之所以现在越来越多企业提品牌文化的概念,是因为文化这个概念越来越得到关注,全球化的进程暴露出一系列文化的冲突问题,如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方式问题等等。惠普与康柏合并的不成功、TCL收购汤姆逊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其实质也是源于不同的文化冲突没有很好的解决。现在世界级的优秀品牌,往往诞生在那些西方发达国家,这些企业进入中国,本身就带来了文化的冲击,洋品牌与本土品牌的竞争,其深层次是文化的竞争。

4.企业文化与品牌的侧重点不同

文化强调内部的效应,基本属于管理的范畴,品牌强调外部效应,基本属于经营的范畴。外部效应内部化,内部效应外部化,这是企业发展的趋势。所以企业文化是品牌建设的手段,它能保证品牌建设的方向是朝着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方向前进,并且能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动态平衡。因而从根本上讲企业文化是本是源,品牌是标是流,只是事情的目的不是为本,而是为流。那么客户如何区分不同的文化呢,品牌就是区分的标杆。

三、企业文化与品牌的互相促进整合的对策

文化与品牌的必然联系,事实胜于雄辩,现在企业界流传着一句话,“一流的企业卖文化,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技术,不入流的企业卖产品。”话虽然有些偏颇,但却道出了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之间的关联性,值得我们深思。《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强企业均有强势的文化,500强的评委也总结出这些企业成功的关键是靠文化。杰克·韦尔奇也认为,企业文化是永远不能替代的竞争因素,企业靠人才和文化取胜。缺乏文化底蕴的品牌建设是苍白无力的,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去创品牌,就好比搭建空中楼阁,建设得越宏伟壮观越容易倒塌。对此我们认为企业在创建品牌是特别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树立特色品牌形象

特色一般是指特殊的资源依托性、特有的产品性质、特定的市场占有率、特有的全局适应性。品牌形象是品牌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忠实程度,从而影响该品牌的市场份额乃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消费者事先难以了解和评价企业所提供产品的价值。因此,企业应树立具有特色的品牌形象,以将有关产品的实际价值和特色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

2.根据目标市场定位品牌

由于消费者年龄、性别、个人爱好、收入水平、家庭状况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人们对消费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对同一品牌的取舍倾向也是不同的;一个品牌要想同时满足所有消费者,甚至使他们都形成对产品和品牌的忠诚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国企业必须根据消费需求的差异性,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把整個目标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子市场,对不同的子市场定位不同的产品和品牌,并有针对性的满足消费者,以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3.营销目标应具有国际视野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品牌全球化是国际企业面临的必然课题。而中国企业由于受传统的小生产习惯的影响及地方保护主义的局限,只求在小范围内的市场份额,因而互相分割市场,区域名牌现象严重,难以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基于这样一种格局,中国企业品牌理念急需调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放眼国际,使企业营销目标全球化。这是品牌目标全球化的着眼点,也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第一步。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下,中国企业正其时,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日本企业如SONY等发展过程中,在创建品牌这一环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目标具有国际视野便是其中一条。

四、结语

品牌是一种文化空间,相应的也是市场空间,而市场的核心又是消费,消费的本质内涵是文化。人们在消费品牌的同时,也在消费着文化。企业经营品牌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渗透的过程。品牌蕴含的文化只有与消费者所属的文化相适应、相一致,才能得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才能引起消费者与品牌的共鸣,消费者接受了文化,也就接纳了品牌。品牌和文化成了消费欲望和购买行为的主宰。品牌是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整合点,企业文化通过品牌的升华,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品牌建设是品牌经营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企业发展的最高境界。产品是属于厂家的,品牌是属于消费者的。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消费者生活在什么样的文化环境里,需求什么样的文化,品牌就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品牌文化。

上一篇:职业化心态塑造心得下一篇:财务部出纳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