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2024-1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篇1

回顾几年来新课程改革所走过的路,以科学研究的精神来分析当今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每一门学科教师的职责。严格地说,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有效、全面提高全体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关键措施之一。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怎样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发挥教师自身才智所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注意力集中、锻炼活跃、记忆深刻,真正提高课堂效益,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教师始终在努力探索的问题。然而,根据调查、了解,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很多体育课堂存在着低效率的情况。下面,仅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角度谈谈如何利用学生有限的课堂锻炼时间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一、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经常体现在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而“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统一体。预设要适度,要留有空间。过度的设计必然导致对教学的控制,导致对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包办、强制和干预。具体而言,低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有以下特点:

1、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教师将三维目标割裂,教学目标空洞、泛滥,形如一盘散沙,不切合实际;教学内容安排随意,设置过多,没有主要内容,重点不突出。有的课堂生成过多,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使教学失去中心,失去方向,同时也会导致泛泛而谈,从而最终也背离了生成的目的。

2、在教学形式上,所谓的参与、合作、探究活动的背后,透露出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典型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被动式地进行“讨论”,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更重要的是淡化了体育的本质——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安排锻炼,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的教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了情境,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课堂有“温度”无“深度”,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华而不实,极少让人怦然心动。

3、在教学理念上,课堂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是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教学观的体现。这种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个性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活性,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

4、在教学态度上,依然存在严重的“放羊式”教学现象……

二、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最根本的就是关注课堂质量、课堂效率——质量和效率筑起体育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具有实效性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那么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如何着手呢?具体措施及要求如下:

1、教学目标要有效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落实三维目标,才有可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结合当今社会体育热点,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以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体育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参与练习,这些都是教学目标有效性的评判标准,或者说是选择课堂教学内容的行动指南,具体来说:要多从学生已有的运动基础、生活经验、生理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内容,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

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没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点,也没有一个要达到的具体的目标,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但凡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性的环节,一定不能让它占取我们的课堂时间。所以,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也能使课堂更有效。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

小学体育教学同样应讲究预设与生成,讲究“最优化”的锻炼效果。曾经看到一些课,一节新操的动作老师示范了又讲解,讲解了又示范好多遍——正面、侧面、背面示范都用上了,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太少,直到临下课时才说:课后要多练练今天教的技术动作。一是造成学的新知识少,二是练习密度不够和运动量不足。无效的预设导致生成低下,这种教学效益太低。

3、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感知运动的过程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尝试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掌握运动技能,并在亲历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具体措施和要求如下:(1)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2)创设探究学习的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3)体育锻炼小组实行动态编排小组,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

4、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是:要创设体育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创设有价值的体育活动情境、创设美丽的童话情境——如“蚂蚁搬家”游戏的设计、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创设源于体育运动本身的问题情境等。

5、问题的设置要有效

问题的设置既要能够起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目的,又要灵活,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无效提问的发生。

6、抓好双基、适度训练

抓住运动技能的本质教学是体育教育永恒的话题,学生通过技能学习增强体质,并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技能必须形成。时刻应该反思以下问题:通过体育训练,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提升了吗?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是否得到发展?是否渗透体育的历史文化教育,提高了体育素养。

7、教师的语言要有效

(1)语言要准确。体育教学中,教师无论是讲解,引导,总结,还是下指令,语言都一定要是精准的。例如:体育课中往往涉及游戏方法、规则的介绍,常常发现有些老师在此耽误了大量的时间,出现介绍冗长、顺序或表达错误、重点没有突出等现象,介绍完了学生还一头雾水,游戏活动当然就显得混乱、低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提高语言表述能力,避免语言不准确,或者是知识性的错误表达,而后去重述或者纠正的现象发生。

(2)语言要简洁。很多老师老觉得课堂上时间总是不够用,其实老师太多的废话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三、教学理念与艺术——把握前提,增添动力,点面结合1、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来自于老师的责任感。只要发现不守纪律的现象,应及时有效地制止,课后及时批评教育,避免养成不良风气。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相互管理的能力。课堂上师生平等,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保护学生的创新欲望和锻炼热情,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运动,为他们设置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2、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教师首先要充满热情、全身心投入,加强对体育运动的宣传,引导学生欣赏体育赛事转播,在校内经常性的组织一些竞赛活动,使他们耳濡目染,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上课时更以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和行动去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使他们迸发学习的激情,在老师的点拨下成为学习的主人。

3、点面结合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体育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允许存在差异,不搞一刀切,要努力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体育教育。人先天的体质差异并不大,对待差生首先让他们看到与同龄之间的差距,帮他们寻找问题的原因、学习的方法,教育他们加强锻炼,使他们在短时间内缩小差距,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也挺“棒”,克服自卑心理,得到一种潜在的鼓舞和力量。对于优生,告诉他们不骄不躁,不满足于现状,引导他们寻找追赶的目标,使他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进一步让他们理解认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总之,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已是一种世界趋势,但是课程改革是教育的不断创新,不是忽左忽右的运动。因此,我们要以平常心态冷静地看待课改,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要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教学传统。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李家小学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篇2

1.1 要改变单一的被动学习方式, 倡导 “ 自主、 合作、 探索’’的学习方式。

1.2 要留给她们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根据不同的教材, 关注她们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选择适合女生练习的项目, 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如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慢节奏的形体操, 节奏缓和, 自然协调, 富于艺术性, 女生比较喜爱。 在体育教学中, 适当穿插韵律操的练习, 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提高耐力、灵敏和协调素质。 如传球和运球练多了容易感到枯燥, 但把传球和运球结合起来放在快乐的游戏和娱乐中, 让女生在自己乐于接受的方式中接受本不乐于接受的运动技能, 达到的效果就不一样。 但教师事先要把规则、要点讲清楚, 指定组织者或召集人, 让她们集体讨论后再进行练习, 她们就会齐心协力, 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 有时教师可刻意地回避, 让她们自由扩展、发挥其练习的形式和方式、方法, 等她们结束后再进行讲评总结, 表扬鼓励, 真正让她们体验运动后的身心快乐。 教师最好定期对学生进行调查询问, 保留好的, 去掉不好的, 并虚心接受学生的建议融入教学中, 让学生定期做体育课堂的主人。

2.动作示范的教学策略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传授新技术动作时, 经常会先向学生做动作示范, 使学生对所学的技术动作有形象的了解, 使新技术更容易掌握。这种方法被称为动作示范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主要是, 学生通过现场观看, 更直观地了解动作的运行轨迹, 掌握动作的先后顺序, 了解动作的特点与技巧, 激发学习的热情。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 运用动作示范法时应注意:第一, 示范时机的选择。 对于尚未学习的新授动作应先做示范、后讲解, 这样便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对于复习教材的内容, 可采用先讲解后示范的方法, 因为学生已对技术动作有初步的了解和体会, 在此基础上教师有的放矢地讲解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 然后进行正确、完整的示范, 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地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 改进自己动作的不足处。 第二, 示范的位置选择。 根据所讲授课的内容及人数的不同, 应选择不同的位置给学生做示范, 以便于学生更清楚每个技术动作环节。 第三, 示范的次数控制。 教师示范的次数要根据教材的难易而定。 在一般情况下, 在学生练习技术动作之前, 首先讲解动作要点, 并做正确的示范动作, 使学生明确动作的难度。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 如出现对技术动作要点不清楚或对动作的难点掌握错误时, 应及时地向学生指出问题所在。 但特殊情况下, 如有的动作技术较复杂或者某个动作的一次示范不能完全展示它的全部过程时, 可以适当提高示范的次示范的成功率。 教师应保持一定的身体训练水平和示范能力, 课前要重视技术动作的备课, 示范前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满怀信心地进行示范。第五, 请学生做示范。 在适当的时机请掌握动作较好的学生做示范, 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3.关于教学内容

3.1内容应是灵活的、可供学生选择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根据学习目标的实现设计的, 是以学习目标实现作为主线进行教学安排的, 把教学内容理解为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 强调教学内容不等于教科书。 教学内容不是教科书上限定的内容, 教学内容是灵活的、可选择的, 只要能实现目标的内容应该就是可取的。 在一堂课中, 也可以在统一的教学目标的统领下,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 进行分组教学, 给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选择,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在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上要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从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健康的角度出发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保证每个学生都从体育教学中有所收获。 因此, 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 选择与学生学习经验和能力相匹配的技能性教学内容; 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相适应的健身性教学内容;与社会体育 (时尚) 相联系的文化性教学内容。

4.加强自我保护技能、方法的教学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虽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没有专门关于自我保护技能、方法的教学, 但是可以把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动作融入平常的教学中。 比如在一些健美操课当中, 穿插一些侧滚翻、前滚翻、向侧滚动、向后滚动、倒地俯撑、单肩后滚翻。 在一些球类课当中或者素质课中进行基本练习, 如跳起含胸抱头并侧转、跳起一落地一下蹲一侧倒 (或后倒) 滚动的组合缓冲动作、跑动起跳单脚踏墙动作等。 通过多次重复练习提高动作熟练性直至建立条件反射, 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强化练习滚翻动作, 并根据至伤情况设计出逐渐提高难度的模拟练习。

5.优化体育教学方法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有效性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部分学校提高了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篮球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主要球类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并且通过篮球教学能够有效的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丰富其业余生活。但是部分学校的篮球教学的有效性不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对动作要领进行学习,课堂气氛沉闷,失去了篮球教学开展的意义。

一、我国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现状

我国目前初中篮球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较多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本节篮球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示范,之后学生自由活动练习。这种教学现状导致学生在篮球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掌握动作要领,对学习目标较模糊,并且部分女学生由于课下对篮球接触的相对较少,导致其学习动作的连贯性不高,基本动作衔接的不好。部分初中体育教师对篮球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内容的实施。虽然部分地区的体育成绩已经列入了总成绩中,但是初中体育课被其他学科占课的现象仍然较普遍,这不仅影响了体育教学内容的正常开展,也降低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二、初中体育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部分地区初中篮球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体现出来,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动作要领的讲解。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采取的方式是,教师在篮球课刚开始时进行本节教学内容的示范,之后学生可以自由活动进行练习。教师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并带领练习,导致部分女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能力较差,动作要领掌握的不全面,进而失去了对篮球学习的兴趣。同时,部分男生由于在课下接触篮球较多,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动作简单也会产生不愿意学习的想法,导致篮球教学课堂气氛沉闷,达不到篮球教学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部分初中体育教师由于自身的体育教学经验较少,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够明确,导致其在教学的过程中方式与手段产生偏差。在体育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对学生内部进行有效的划分,所有的学生均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的实际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部分学校会开展篮球比赛,体育教师在比赛进行前依旧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能有针对性的比赛技巧进行训练,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部分教师对每节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会进行课程设计,但是在课上不同时间段应该进行哪些内容的训练没进行细致的计划,导致课堂流程混乱,不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

三、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提高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并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加强其参与及互动的能力。在篮球教学中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基本动作规范性。例如,在双手胸前传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动作要领进行示范后,再分步骤进行主要的动作讲解。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进行训练,教师针对每组学生动作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二次讲解,并在下课前十分钟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按照动作要领掌握程度的不同进行小组的划分,请动作掌握较好的同学帮助其他同学学习,这样有利于课堂学习平衡与有效性的提升,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明确篮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教师要根据大范围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教学内容的划分,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篮球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应该设定大的教学目标。例如是针对教学考试还是班级之间的比赛,考试训练主要是加强对学生传球、运球等技巧方面的训练,而实战比赛需要对学生之间的配合默契进行训练,有针对性的训练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带着目的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质量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其次,在每节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划分时间段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前十五分钟进行基本动作的学习,中间十五分钟分组训练,最后十五分钟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使课堂结构更加的紧凑,有效性得到更好的提升。

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内容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初中篮球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科学的现代化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的设计,同时明确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逐步达成教学目的,这样能够提高篮球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以及提高篮球技能。

【参考文献】

[1]雷美玲.探究性教与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J].运动,2016.06:60-61

[2]宫波,李超.现代教育手段在中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9:46-47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篇4

内容提要:有效才是教学的生命。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本文通过对影响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因素(符合体育课的特点;优化教学组织方法;驾驭体育课堂的能力;合理布置场地器材;教学的评价方法与语言艺术)的阐述,以达到与同行交流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效率的目的。

正文:随着新课改的深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教学关注的焦点。虽然各门学科教学效率的评价标准不同,但最终结果还看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所获得知识或能力的多少。

体育教学也是一样,体育教学是否有效,是看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和发展。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把握到把握,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变化和进步。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何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体育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探索和经验,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进行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要符合体育课特点。

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身体练习是主要途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是主要内容。教师要根据此特性,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1、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同的。如低年级投掷教材第一课次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课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的重复练习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要根据“动型”规律逐步提高动作难度,适当改变组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投掷教学,随着课时的变化,教师可采用“打野鸭”、“打标靶”、“投远”、“投准”等这一类趣味性游戏或竞赛等,既达到激趣的目的,又进行思想教育和环保教育,正所谓一举两得,寓教于乐。

还有就是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小学体育包括田径、球类、技巧、武术、体操等多种教材,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材特点,挖掘教材潜力,将组织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中跑的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等等。

2、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分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分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分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生动活泼、游戏性较强的内容,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做好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要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进行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要优化组织教学方法。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体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1、体育游戏教学法,是一个由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一定情节的体育手段。特别是在一年级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孩子在幼儿园接受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为了使孩子能很快适应小学的体育教育,在教学各个环节设计各种有效游戏实现教学目的就成为必然。这时游戏的目的应更加明确,有很强的针对性。如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枯燥而且不容易做好。因此在站队时,给每个学生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等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并迅速站好队。由于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所以通过“请你像我这样做”“吹泡泡”和“无声操”等小游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从而完成了教学目标任务。

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就不能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只能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就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如“模仿人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等游戏。又如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如果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在教学中加上一些如“追逐跑”、“小动物赛跑”、“迎面接力”的游戏。孩子们就在老师的引导下奔跑着,欢笑着,在不知不觉中通过游戏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

2、情境教学法是有效利用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目的就成为有效教学设计的原则。

在教学中,根据一堂课的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 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也易于接受。如学习立定跳远,就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在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与学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青蛙妈妈。于是引出青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在“障碍接力游戏”时将它改编为“小八路送情报”这一情景主题,将游戏内容故事化.“ 小八路”克服各种困难,依次跳过小河、爬过山坡、绕过小树林、钻过山洞,最后快速奔跑将情报及时、迅速地送到“目的地”.在练习中,学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兴致非常高涨,引发出无穷的乐趣.在练习几次之后,还可让学生自己重新设计“各种障碍”的路线,如跳过“小河”、钻过“山洞”、爬过“山坡”、绕过“小树林”,最后快速奔跑将情报送到目的地等.。

3、分组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例如在学习前滚翻时,给每组提供一张大垫子,然后让各组同学讨论,交流如何“滚”才能更好,更快地“滚”过去.在教师的主导下,同学们各抒己见.就这样,在这一问一答的轻松环境下,个个过关,教学质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练习50米加速跑时,先提问什么叫加速跑,请各组带着问题先练一练,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在分组教学中,学生除了直接与教师发生联系外,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帮、互练、互学、互相评价,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通过分组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练习密度、提高了动作水平,还可增强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感,培养合作互助的精神,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实践证明,灵活运用以上有效教学方法教学,学生们的注意力、情绪和意志等心理指标普遍处于良好状态,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较高,这些有效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满足师生之间的情感需求——“亲其师信其道”,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诱发了体育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将“玩与乐,乐与学”融为一体.使教学体系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使学生从思想、情感、行为上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从而保证体育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进行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要有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体育课不同于别的学科,体育课在操场上进行,学生经常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自制力差,有一点“风吹草动”,注意力马上转移,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利用有效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低年级学生喜欢节奏感强的练习,在队列练习中可以用口哨、掌声等进行,也可让学生自己喊口令,这样更轻易吸引学生,练习起来注意力更轻易集中。在进行活动时,我发现有很多学生一兴奋起来往往就自得忘形,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连蹦带跳,甚至还有的出现在地上打滚,你追我、我追你的现象等等。这时,教师要利用在中,学生最想扮演的人物来调动其积极性,如在“老鹰捉小鸡”中想做老鹰,分组练习的时候老师要留意调配,适当安排好角色的替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提醒学生遵守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进行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要充分布置好场地器材。

体育课和其他学科不同,它是在一个大环境下进行教学的。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场地,运用体育器械布局的环境美、队列队形的造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唤起学生的运动激情。如教投掷小沙包时,可以在小沙包上缝上彩带,让学生在投掷小沙包时如空中出现了道道彩虹,这样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投掷角度,又可激发学生的投掷爱好。又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利用呼啦圈套在海绵垫上成一个岩穴,这样学生在练习中不但把握了团身的重点,又进步了学生练习的爱好和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的精神。

五、进行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要注重评价方法与语言艺术。

课堂学习中,不是每一个孩子在整堂课都能够畅通无阻的,因此在课的进行阶段和课的结束阶段,都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及时提出学生练习中动作的优缺点。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查以为“假如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或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假如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因此,要时常以“表扬式”的评价来激励学生,让其树立信心,更好地投进到学习中。在对动作讲解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如:“蹲踞式跳远”腾空步时手臂动作像一手拿镜子,一手拿梳子做预备梳头的动作(一手臂高,另一手臂低)。蹲踞式起跑“各就位”时像紧压的弹簧;“预备”时像拉满的弓;“发令”时像离弦之箭;“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手臂动作就像鸭子伸脖子等。这类形象的语言只要运用的恰当,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教学环境开阔,学生留意力易分散,所以要求体育老师不仅要用适当的模仿动作和富于表情的手势进行教学,同时还要用布满活力、铿锵有力的语言艺术往感染、鼓励、吸引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和锻炼,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篇5

修水县第八小学 胡丁香

【摘要】课堂是学校教育的细胞,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效果的优劣。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关键词】高效课堂课堂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是围绕着完成既定教学目标而在课堂中发生的一种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师生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提前准备,对课堂环境进行精心的布置,营造恰当的课堂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过来,高度关注差异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准确的评价。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变得高效、快乐、和谐。我们才能不断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现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人施教

了解学生不仅是要了解学生个性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

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都喜欢得到老师的赞美,因此,常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可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在教学中,采用各式的竞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二、激发兴趣,产生参与动机

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主动发展”着眼于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点明了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因而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极其重要。新课标上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型课堂。由于课堂的开放,学生的思维及各方面能力都会相应提高,课堂也会变得不“安分”起来。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有话要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作为教师,应该细心洞察任何一个能给学生乐趣的闪光点,寻找能与学生产生心灵互动的碰撞点,真正达到师生共同研讨、共同学习、让课堂充满情意。

三、适时点拨,指导参与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重视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今天,我们也应重视并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我们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加以点拨指导。

四、语言的艺术性,激情引趣

课堂教学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所以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他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就必须研究数学课堂的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要准。数学教学的语言不能模棱两可,要准确无误,不能是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语言要有准确性、逻辑性、科学性。教师的语言要有趣。幽默是语言的较高境界,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通俗易懂。把教条的传授知识生动化,可以激活课堂气氛,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有助于学生积极思维,开动脑筋。教师语言要精。语言精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用最简练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抓重点,有的放矢,避免口头禅和语言重复。

五、提倡激励性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课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影响也最大,它表达的是教师对学生表现的直接感受。课堂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和师生交流的纽带,运用恰当并饱含真情的课堂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课堂教学活动充满活力和激情。如在课堂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操作过程或作品达标,教师若给予合适的鼓励和建议,不仅能提升学生自信心,还会使其下定决心做得更好;在课堂教学提问时,学生回答正确或有独特见解,教师也不要吝啬表扬与掌声,以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在作业评价和考试评价中,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肯定并督促其再接再厉,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不应过分指责批评,而是要帮助其分析问题原因并不忘对其鼓励,增强其学习信心。合理、人性化的课堂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状态,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也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很多,不是几句话能够涵盖的。只要我们目中有学生,心中有方法,教学有艺术,相信我们一定能提高课堂效率。参考文献:

[1]雒兴萍.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高辉.打造全优的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3]许德敏.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N].黔西南日报.2010年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篇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引领数学思考 提高课堂实效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实质就是一个思考过程,华东师范大学孔企平专家对此解释: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数学思考是指在数学活动中的思考,我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来理解:从狭义角度是指学生关于数学对象的理性认识过程;从广义角度理解还包括应用数学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数学式思考。那么,该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运用生活经验”进行思考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是构建新知的最近发展区,是数学思考的基础和起点。同时又在“情感与态度”目标中又指出: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可见“生活经验”不仅指知识经验还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数学思考的活水源头。而通过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从而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运用生活经验”引领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如在教学“认识几十几”时,我改变了教材例题中用小棒呈现的形式,改用了画圈:如果用一个圈表示一个小朋友,要表示全班44位小朋友,应该画多少个圈?怎样画能让老师很容易看出画的是不是正好44个圈?之所以放弃小棒而选择画圈,主要考虑到画圈的材料更具有生成性和结构性,有利于学生充分展开数学思维。生成性是指所有的圈都是学生自己画的,必然要思考“应该怎样画”,这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建构数学图像语言的过程;结构性是指如一个一个、一行一行对齐着画,那么只要数出第一行的个数,就能推断出下面几行的个数,而已经扎成捆的小棒无法进行类似的推断。在教学中,发现这一形式的改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思考的有效性。一是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很多学生都会数几十几的数了,让他们画圈表示出班级的人数,大大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学生的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二是在画圈的过程中,学生其实已经在练习数数了。学生呈现出了很多画圈的方法,反馈的过程,就是有意识地让学生一个一个、二个二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进行数数练习的过程,教学环节更为紧凑;三是学生主动探索、亲身经历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通过

xiaoxue.xuekeedu.com

比较,学生发现十个十个地画更能让别人很快看出有多少个,为理解掌握几十几的组成提供了具体的数学图像语言的支撑,提高了思考的有效性。

二、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思考的有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现代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取结论或获得结果。

因此,应合理整合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传统的数学课堂以教师的“精讲”为主,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则更加关注学生主体的活动。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讲代替不了学生的活动,同样学生的活动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和提升,活动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只有合理整合两种教学方法,给学生留足活动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前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概括,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如果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可以想象大部分学生是无从下手的,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法得到保障,而如果直接让学生进行操作: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再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前的教师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引导也就渗透了数学的思维方法:要求圆的周长可以测量,但是测量比较麻烦而且不够准确,或者有时就根本无法测量。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猜测圆的周长由什么决定?与直径有什么具体的关系,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测量与计算。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从各种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进行合理的猜测等思维过程,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思考的有效性。

三、抓好双基适度训练,学会“有条理的”进行思考

注重课堂思考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根基,数学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厦的保证。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抓好双基义不容辞。

人们常说:“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念口生”“功到自然成”。这些都说明了

xiaoxue.xuekeedu.com

练习的重要性。练习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练为主线的原则,精心处理讲与练的关系,在知识的关键处、学生的疑难处教师要讲,同时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将练习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并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进行练习,学会有条理地思考,这样才能落实“三维目标”中的知识技能目标,才能凸显课堂思考的有效性。如下是我校陈小英老师在教学《10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片段:

师:从刚才小朋友的举例中,我们可以知道,100以内加减计算有很大的用处,所以我们要努力学好,你们说对不对?

生:对。

师:(出示)34+42= 37+17= 69-15= 59+17= 94-18= 80-26= 请小朋友认真仔细地做一做,完成后再仔细看一看,你能发现哪些小秘密? 学生认真地列竖式计算„„

师:我们先来分析这6道计算题的答案„„

师:通过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我发现有3道题结果都是76,还有3道题结果都是54。

师:如果我们要把这6道计算题分成两类,你们说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呢?

生l:我把34+42=,59+17=,94-18=分成一类,因为这3道题的结果都是76,另外3道题分一类,它们的结果都是54。

师:想得很好!说说你是按什么来分的? 生1:按得数相同来分。

师:如果把这6道算式题也分成两类,不按得数相同来分,可以吗? 生2:按加法和减法来分。34+42,59+17,37+17都是加法一组剩下的是减法一组。

师:你们说可以吗? 生:可以。

生3:我把34+42,69-15分为一组,其他也分为一组。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xiaoxue.xuekeedu.com

生3:34+42,69-15是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其他的4道算式题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师:说得真好!你很会观察,也很会动脑筋。

生4:我把34+42,94-18,80-26分为一组,59+17,37+17,69-15又分为一组。

师:喔,你又是什么道理?

生4:前面一组是双数加法和减法,后面一组是单数加法和减法。师:这个名字很有趣,说得也很有道理。

生5:我把59+17,37+17分为一组,其他的算式分为一组。因为第一组算式中的一个加数都是17。

师:也有道理。我们的同学真的都很聪明。„„

在上述的教学片段中,陈老师先是让学生进行认真计算,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6个算式,引起学生有条理的思考,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并从不同的角度,整体地、有序地、富有思考性地呈现出“不同的学生学习所得到的不同的学习结果”,充分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解决问题的结果既在情理之中,又不乏有创造之意,进而培养了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的习惯。

四、精心预设动态生成,“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思考

《标准》提出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起到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的头脑不会自发产生数学思考,教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有了教师的帮助,学生的“数学思考”的经验才会日积月累,不断丰富,从而学会数学思考。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精彩的生成正是源于这高质量的精心预

xiaoxue.xuekeedu.com

设。所以,要提高课堂思考的有效性,既要(下转39页)(上接37页)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宽容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顺学而导,整合预设,机智生成,从而达到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如一位教师是这样预设“圆的周长”一课的:让学生动手测量圆形实物的周长。估计学生能用滚动、线绕等方法测量一元硬币,像棋子的周长,肯定无法直接测量出画在纸上圆的周长,从而在矛盾动态冲突中进一步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时,学生果真用滚动、线绕等方法测量出圆形实物的周长。然而,对于教师故弄玄虚的这个“画在纸上圆”的周长,却被一名学生泄露了“天机”。“老师,我只要用尺子量出这个圆的直径,再乘3.14就可以了”。糟了,下面要探索的结论都给他说出来了,怎么办?教师审时踱势,及时调整预定方案。问:“3.14是什么意思?”生:“3.14是圆周率。”教师追问到:“圆周率是什么东西?”(其他学生哗然大笑)。这个学生振振有词:“我从书上看到3.14是祖冲之发现的,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3.14倍多一些„„”这时,另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补充说:“我还知道这个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教师从容不迫地应对:你们俩真厉害,知道了这么多。那么周长大约是它的直径的3.14倍,这个结论可靠吗?你们验证过吗?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想办法验证它,小组可以合作进行验证„„”显然,教师在预设教案时,并没有考虑到一些学生已经知道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但他没有被自己的预设方案所束缚,而是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变预设中对未知的探索为对猜想的验证,有叙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引导着课堂从知识授受走向智慧生成,最终赢来了学生思维翅膀的自由伸展,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追根究底的欲望,激活了课堂教学。“理性地看待生成,有效地应对生成。”这是我们的教学追求。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篇7

一、善用导入, 激发学习动机

有效导入是任何一门学科有效教学的前置性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一切活动都源自内心的动机。所以说, 在学习过程中, 只有善用导入手段, 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真正提高教学实效。因此, 体育课堂中一个好的教学导入, 可以起到先声夺人、春风化雨的效用, 在尝试启迪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 让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唯有经常创设学生喜欢的童话情境, 让学生参与其中, 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 在《跳跃》一课开始时, 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冬天过去了, 春天来了, 小青蛙醒了, 伸个懒腰, 踢踢腿, 拍拍身上的灰土。 (学生随教师做伸懒腰, 踢腿, 拍身上的灰土的动作) 该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谁知道小青蛙都有哪些本领?小青蛙的本领可真大, 农民伯伯的庄稼获得丰收, 小青蛙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现在庄稼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农民伯伯盼望着我们快练好本领, 去帮他们消灭害虫。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学生们在积极性极其高涨的情况下纷纷学起了小青娃跳跃的动作,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很快地集中注意力, 又可以使学生带着激情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二、创设情境, 培养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中, 要通过创设体育游戏情境的方法吸引学生, 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 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无限快乐, 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各种体育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适合他们学习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因此, 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 并结合教学实际需要, 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以活跃教学气氛, 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使学生乐意上体育课。我在教学中, 通常从游戏入手, 通过创编各种游戏情境, 引导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不自觉地融入游戏, 从而产生对体育课堂的依恋感。

例如, 在教低年级“站立式突发信号起跑”时, 我以做趣味游戏开始新课。先让学生扮演猫和老鼠, 做耳熟能详的“猫捉老鼠”游戏, 在游戏中, 学生们玩得很开心, 然后在游戏中加入了突发信号的内容, 这样就给了学生一种心理上的紧张感, 这样, 学生就在玩中体味到学习的乐趣。再如, 在“立定跳远”教学中, 我通过创设“小兔学本领, 遇险终得脱”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小兔”不好好学本领, 逃跑得慢, 被大灰狼咬伤了腿, 后来下决心苦学本领后, “大灰狼”再次出现时, “小兔”就能轻松运用各种本领, 机智脱险。这样的课堂才是从学生的心灵出发, 引领学生不断体验、尝试认知经验的过程, 无疑, 这一过程是快乐的、放松的、自由的。

三、加强交流, 调动学习热情

对话交流是新课标对各科的总体要求。新的课程标准下, 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 更是一个“促进者”“咨询者”, 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 回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咨询。“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每一个人都需要掌声, 每一个人都需要喝彩, 学生尤其需要。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发挥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直观性。带着欣赏的肯定与学生主动交流, 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更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从而发挥内在的潜力, 体验成功的乐趣。

例如, 在一节蹲距式跳远的课上, 有个女生站在那里迟迟不肯跳, 同学们一个劲地在旁边催促, 我站在一边, 也用手势提醒她赶快跳, 可她仍站在那里犹豫不前。我心一动, “是不是因为害怕呢?”走过去, 我摸着她的肩膀, 轻声地问她:“怎么啦?”“我……我……我害怕!”她迟疑着。我听了以后不烦躁, 也不生气, 而是用欣赏的口气鼓励她:“你肯定行!你是一名运动员, 这么一块小小的踏跳板怎么可能难倒你?”在我的鼓励下, 她终于向踏跳板跑去了。“真不错, 加油!”适时的欣赏又从我的嘴里毫不吝啬地送了出去。那个女生害羞地笑了, 从她的笑容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她成功的喜悦。

四、重视评价, 发展学习情感

课堂生成的有效性如何, 教师的课堂评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实践表明, 有效的课堂评价, 是真正从学生出发的, 是促进学生情感生成、能力提升的手段。在评价中, 要多给予学生肯定, 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教学评价也应该是鼓励, 鼓励学生勇敢地接受挑战;教学评价同时应该是督促, 督促学生认识不足, 改正缺点;教学评价更是鞭策, 鞭策学生不断奋发, 不断进取。有效的体育教学评价更要善于从学生的学情出发, 关注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所以说,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学的评价要更为关注学生掌握技能的过程情况, 要着眼于学生的体能发展, 通过过程性评价使学生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比如, 我以前教过的一个叫张佳炜的学生, 他1.5米多一点的个子却有80公斤的体重, 叫他跑一个50米也会累得气喘吁吁, 拿他跟其他身高体重比例协调的学生来比较的话自然是没法比的。因此, 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所以我在对张佳炜同学进行评价的时候特别注意不去打消他本来就不怎么高的积极性。首先我让他明白有了好的身体才有可能发展其他的方方面面, 这样他就会觉得自己不参加锻炼是不行的;然后再告诉他体育锻炼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让他有长期锻炼的打算;接下去就是和他一起来分享锻炼的成果。记得他第一次跑50米大概跑了将近13秒左右, 通过一段时间坚持锻炼后, 他跑成11秒了。我跟他说:“你看世界名将跑百米只有零点零几秒的差异, 你今天跑50米进步了多少啊?”张佳炜同学立刻露出了笑容说:“我的进步还真不小呢!”从他的笑容里我也读到了评价学生应该以纵向为主、横向为辅, 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之处, 但也要让他们有赶超优秀的决心。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篇8

摘 要 有效性教学是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成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就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从合理教学内容的选取,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巧妙运用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大的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体育 体育课堂 有效性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体育教学中遵循客观规律,教师按照教学目标以易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意向,使学生想学、愿学,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在有限的精力和物力基础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教学内容的选取

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太多具体的教学内容,小学体育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区人文、地理、以及教学设施的情况,选取一些在学生感兴趣、能容在接受能力范围内,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内容的选取上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选取于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的教学内容;二是要符合小学生身体运动规律和技术原理,按照适合其年龄段的训练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例如在小学生在初阶段身体状态适合发展身体的平衡性、柔韧性、协调性方面的能力,在高年级的学生这可以逐渐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三是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的地域气候、器材设施配备选取适合学校自身状况的教学内容,实施体育教学,在器材、场地的选取上应本着简单、实用、高效的原则,使用前确保器材场地是完好、安全的。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重点落实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使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是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孩子耐力锻炼具有很好效果的长跑,由于孩子所处的年龄段耐力较差,且运动期间枯燥乏味,学生的锻炼意愿低。如果改成追逐跑,接力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缓解学生的疲惫,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另外,要结合小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不尽相同,在教学中不能按照同一标准来要求,可以采用层次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几组,基础较差的学生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难度的训练内容,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三、巧妙运用语言艺术

体育课程基本都是在户外进行,场地空阔,教师的声音不能有效传达,加上户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花草树木等东西较多,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此时教师传授相关的知识时,应该多运用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并配合一些富于表情的肢体语言,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阶段的 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对一些动作要要身体力行,做一示范,让学生有一个形象上的认识和理解。另外,要做好课堂评价,有效、适时、得当的课堂评价对学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它可以是一个手势、一次掌声、一次欢呼,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在学生取得自我突破的时候给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有勇气和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向,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培养良好的体育课堂习惯

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是保证课堂有序进行的保障,体育课堂多是在室外进行,场地大、学生多、声音嘈杂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生无法顾及到的事情,这就需要必要的课堂堂规来约束他们,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这样课堂才不至于出现混乱和事故。很多学生在室外活动时一些不良的习惯会不自觉的表现出来,小学生贪玩,自制力差,主要表现在知而不行,行而不果,这样就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更正,培养他们良好的纪律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的组织和调动都需要纪律保证。教学中可以通过树立榜样,记录违规次数,反复训练等手段达到逐渐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目的。

五、注重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学上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学”,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在教学中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因素,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启迪,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设计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另外,课堂上不应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应该走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的合作者,积极的探索和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做一正确的引导。

任课教师是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在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应该积极的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体育有效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单调、枯燥、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认识和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身心发展特点,多采用情景化、趣味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在体育课上感觉是一种游戏、一种娱乐和享受,增强孩子对体育课程兴趣,增强学生对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了,各项活动的参与度也就相应的增加,学生的身心素质也就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J].中国学校体育.2007(01).

[2] 吕宪军,王延玲.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01).

[3] 袁敏.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篇9

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体育教学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备受学校的关注。然而,体育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却呈现出参差不齐,质量高低不一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的不同。由于不同体育课堂教学不同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管理过程的不同,使得体育课堂教学表现出对学生的不同影响,因而具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应当重视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中正确、恰当的评价具有诊断、启发和激励的作用,可以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如何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本人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实施评价策略。

一、评价纳入总结性评价,强化课堂评价价值

评价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因此评价是评价主体在原有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的引导下所进行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在评价活动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来说,具有不同的价值信念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人们对评价半自动的展开深深地根据植在对评价对象的认识之中。具体到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持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观,就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教学和评价,产生不同的教学评价结果。

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被老师和学生所淡化,作为学生也只注重体质测试、技能考核及学期未的总结性评价,这使评价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和作用,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评价的有利手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把课堂评价融入到学期未的总结性评价,把过程评价与总结评价相结合,也可以把课堂评价与学校开展的学生操行分相结合,建立一个科学的、有激励作用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这样能更有效的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如我在学期初总会让学生明确学生的学期未体育评价是以平时的课堂评价为主,以同学们的态度、参与等为评价内容,课堂的评价结果都会成为期未评价的一分子,而不是仅仅以运动成绩与技能得分为考核内容,其次我让学生明确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将直接与学生每个月的操行分相结合,这样就极大的强化了课堂教学评价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二、掌握时间,从目标的达成开展评价

学生需要教师的激励,激励能激发人的潜能。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评价时间,及时捕捉学生练习过程中的闪光点,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增强自信心。如在一次抛接球练习,一个同学想到了转身接球,这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方法,我及时加以激励评价,该学生练习兴趣突然增加,其它学生也开始学习练习,增加了练习方法。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需要的达成开展评价,很多时候教师的示范往往不会引起学生的重视,而同伴的动作却会给学生根深蒂固的印象,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征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开展教学,通过让学生示范然后进行动作评价,使学生明确正确的动作以达成教学目标的完成。如在一次排球垫球练习中发现很多同学击球时手臂分开,是一个错误动作,这时我寻找一位夹臂击球的同学进行示范,并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明确排球垫球必须夹臂,下面的练习中学生就会夹臂垫球。

三、扩大评价内容、淡薄成绩评价

不同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评价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有不同的评价项目。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要求教师评价时淡化简单的动作判断与成绩的定性,而应更多的从技术动作、方法、情感态度、品质等方面去开展评价,使评价发挥导向和激励功能。如在一次快速变向运球练习中,教学重点是快速变向,在教学中我就根据教学重点请一个变向速度最快的同学进行示范然后进行评价,使学生明确变向运球的要求,接下去学生就都会以快速变向为练习目标。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个体特征进行评价,如有位学生技能掌握比较差,而且兴趣不高,教师很难找到激励评价的点,这时我就寻找学生的个性特征,发现该学生在运动时笑起来非常灿烂,我对着全体同学对她说“你的微笑真像天使,让老师有一种非常开心的感觉”我发现就仅仅这一句赞美性的评价改变了她在体育课中的练习态度,接下来的练习中该学生总是积极练习,以后的课也一样积极,而且对我越来越亲近。

四、采用激励性和导向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为目的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程理念,激励性评价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即时评价,一般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用口头语言或手势等方式,对学生给予鼓励,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效果。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及时、得体的表扬和激励,能使学生找回自信,体验成功,获得愉悦。任何人都希望听到赞赏而不想听到批评的话,课堂教学中激励性的评价是抚慰学生稚嫩心田的春风,能有效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反之则会严重地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熄灭学生练习的动力,甚至使学生彻底失去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正面引导,采用鼓励、表扬等激励性的评语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当学生能力较弱时教师可以采用前瞻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如一个学生由于本身的动作不协调,在练习广播操时进展速度很慢,我就对学生说只要课后再努力一点就一定能学会,在以后的学操过程中这个学生总是会在课余进行练习。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篇10

效性的思考

作为语言实践课,英语教学是一个由教学主体、教学客体和教学环境有机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应是一切活动的中心。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实效性的途径

1.努力提高外语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的实效性,教师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教师良好的道德素养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前提;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提供必要的保证,而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有助于学生以良好的心态从容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而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是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的保障,是成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参与实效性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教师首先要做到“吃透两头”,即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吃透教材固然重要,但对学生的了解也不可小觑。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了解他们的需要,了解他们的兴奋点,使日常的教学能合他们的“胃口”,并附以恰到好处的表扬、适时的鼓励,让学生在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3.从教材及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的、满足多层次学生需求的、不同规模的、形式多样的、节奏多变的教学活动,且活动的指向明确,受众面广。如,在初一阶段可多些“动手动脚”“大喊大叫”“又蹦又跳”的活动,初二时则多些“相陪相伴”式的活动(如pair work,group work,chain drill等),初三时则理性思考的活动(如演讲、辩论等)可多些,让每位学生在能力所及范围内饶有兴致地、目的明确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变得乐于参与、渴望参与。例如,在教学初中英语教材中“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时,让学生观看两段有关环境的对比录像后,可以设置自由讨论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是自己力所能及的话题,可以自由选择与同桌讨论或参与四人小组讨论,讨论的话题如下:

(1)What kind of environment do you enjoy?Why?

(2)Do you think the environment in Hangzhou is good enough?What about the environment in our school?

(3)Do you think it is our dut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Would you like to do your best?

(4)What shall w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make it more beautiful?

话题刚出现,学生就激动不已,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在十分钟后的交流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跃跃欲试想要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第二个问题,同学们列举了校园及杭州城里存在的种种污染现象及其危害。当回答我们该怎样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时,答案可谓是五花八门,但都是学生的真实想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主动积极地参与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动,进行了发散性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教师精心设计的话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同时我们还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同学之间存在不同看法并引发争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由知识到技能的转化,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

4.对于学生的参与教师要密切关注,仔细聆听,并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评价要因人而异,视活动的难易而有所不同。评价可以由老师实施,也可有学生参与。通过评价,使学生明了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成功能进一步增强其学习的动机,能持久其参与的积极性;适当的失败亦能促使其调整学习方法,在挫折中寻找成功的机会,并期待在下一次的参与中取得成功。这样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其实效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上一篇:校园一角叙事作文下一篇:风力发电工程建设监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