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说课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精选12篇)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 篇1

一、说教材

《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首田园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绘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春末夏初时的热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重点、难点:体会诗意,进行想象、补充,构成美好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三、说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看图并欣赏音乐,感受这首田园诗美妙的情景。

2.、细细品读,体味诗情。

课前布置了导学任务,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组长分工安排任务,随后汇报学习情况。通过品读,品出诗的意韵来。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5、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的意境。如何想像?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而第三、四句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体会儿童的天真。通过想象诗的意蕴丰富起来。

6.让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7.背诵并默写

四、拓展积累 课后作业:

师: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吗?(如:《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 篇2

村庄儿女各当家。 (2)

童孙未解供耕织, (3)

也傍桑阴学种瓜。 (4)

今译:

白天去田间锄草,晚上在家里搓麻绳,农家的青年男女各自承担着繁重的劳动。小孙子还不懂得耕田织布是怎么回事,却也在桑阴下模仿大人把瓜苗栽种。

注释:

1.昼:白天。耘田:在田间锄草。绩麻:把麻的纤维披开接续起来,搓成线绳。

2.村庄儿女:农家的男女青年。当家:参加劳动,承担家务。

3.童孙:指幼小的孙子。未解:不懂得。供耕织:从事种田纺线。

4.傍:靠近。

赏析:

这首诗写出农村繁忙的劳动情景,歌颂了农民勤劳的品德。全诗是以祖辈的口吻来写的。

诗的前两句,写农家的青年男女各自承担起农务劳动。白天,他们到田间去锄草;晚上也不得安闲,还要在家里搓麻绳。诗中所说的“儿女”不是指“小孩子”,是祖辈的“儿女”,是青年人了,是后两句所写的“童孙”的父母。这里,诗人虽只写了青年男女日夜劳动,但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些年事已高的长辈们也是不得空闲的,正是他们的表率作用,青年男女才如此勤劳。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 篇3

关键词:四时田园杂兴 传统田园题材 突破

一.传统田园题材的共同点

中国田园诗的开创者要追溯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其后又出现了王维、孟浩然等著名的田园诗人,他们为田园诗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以陶渊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杜甫、白居易、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的田园诗为出发点,总结出传统田园题材的共同之处,即:描绘恬淡自然的田园之景;表现弃官躬耕的隐逸之志;采用隔河观望式的创作视角;运用简笔勾勒的描写手法。

二.《四时田园杂兴》实现对传统田园题材突破的体现

1.组诗的表现内容覆盖广泛

《四时田园杂兴》不仅描述了王孟式的美丽田园风光,而且全面、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农忙时节的各项活动,有辛酸,有欢乐,有同情,有赞美;此外,诗中还涉及到了劳动者的生活习俗,劳动者的思想感情。简言之,麦黍桑麻之景、鸡犬蜓蛛之物、山童老翁之人、耕作纺织之事、压迫剥削之苦、劳作丰收之乐,一览无余,无所不包,尽收范成大的组诗之中。

2.组诗首创四季体大型组诗的艺术形式

纵观文学史上作家的创作情况,仅有魏晋时期的阮籍曾作过一组大型的政治抒情组诗,共82首,陶渊明的组诗《饮酒》也只有20首。而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就有60首,分五部,每首都运用七言绝句的形式,表现各具特色的四时之景,又不乏优美明丽的艺术画面,其体例和题材的有机结合是很多诗人无法企及的。

3.组诗的艺术手法丰富多样

组诗中多次用到了侧面烘托、暗示、对比的手法。这样的艺术手法在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的田园诗中并不多见,他们大多运用白描的手法,比如王维的“斜

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范成大的组诗中没有佶屈聱牙的字句,没有稀奇罕见的意象,没有讳莫如深的旨意,有的只是如陶渊明、王孟、储光绪他们那样淡而有味的田园韵味,还在此基础上增添了热闹而不嘈杂、浓艳而不露骨的农村氛围。

4.从诗人的创作意趣上看,是很明显的写实倾向

范成大的田园诗充分体现了其写实的倾向,与陶渊明注重整体风貌、总体画面的描写方式大不相同。组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即“我”基本不在作品中直接出现且作品的抒情方式显得从容不迫、舒缓自然,使得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作者客观公正的态度,“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 (《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其十一))”。诗人从容不迫地娓娓道出自己在田园生活中恬淡自足的心绪,让人不禁沉浸在纯净、安宁、和谐的田园氛围中。相比之下,“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陶渊明之田园诗在抒情节奏上就显得较为紧凑一些,如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情况下,他尽道“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向往自由之情,在《读山海经》极写“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的优哉游哉的闲情,又在《归园田居》(其三)里突然以第一人称的身份站出来,表现“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激切之情。此外,诗人对事物或现象渐变的过程描述得非常深婉细腻。例如:“橘蠹如蚕入化机,枝间垂茧似蓑衣;忽然蜕作多花蝶,翅粉才乾便学飞”非常细腻而生动地展现了蠹虫破茧成蝶的渐变过程,给人一种强烈的生命震撼感。

5.从诗人的创作立场上看,范成大置身农民其中,为农民说话

传统的田园诗侧重描写充满牧歌情调的恬静安宁的农村氛围,这显然是美化了隐士眼中的农村。组诗抨击了农村中的苛政弊端,体现了农民艰难的生计,表现了他们的心理活动,还写了他们受到的种种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些在传统的田园诗中很难找到。

总的来说,范成大的这组诗在很多方面弥补了传统田园题材的不足,突破了历来田园诗注重于山野风景寄寓隐逸思想的樊篱,重在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全方位地描写农村生活的面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受到了历代评论家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范成大著、周汝昌选注:《范成大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2] 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3] 张爱东 郭淑云:《中国古代诗人的仕隐情结》,京华出版社,2001年版。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篇4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二)(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

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一)(二);

3.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陶冶爱美的情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一起

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酷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身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测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同学小声自读并考虑: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第一首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身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身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昼。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与。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同学试着解释全诗:

白昼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示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烘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同学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局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安排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同学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资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示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

首诗歌表示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 点面结合

2 动静结合

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1 诗歌的朗读 2 诗歌内容的理解 3 诗歌的写法

四时田园杂兴专题 篇5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池上》

池 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①藏踪迹,浮萍②一道开。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早发白帝城》诗意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望天门山

诗人:李白

朝代: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最佳答案 古诗:竹石

竹 石

(清)郑 燮

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ù fàng sōng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lì gēn yuán zài pò yán zhōng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qiān mó wàn jī hái jiān jìn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rèn ěr dōng xī nán běi fēng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最佳答案

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诗人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 篇6

一、直面经典,反复诵读。

朱熹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或多或少地接触了不少描写农村生活的诗,因此我设计了问题:你学过哪些描写农村的诗吗?引导孩子说农村,领略农村生活的多姿多彩。过渡到范成大看到的农村是个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指导学生读诗,围绕读正确了、读通顺了,完成对诗的初步感知。引导学生通过看注解、看插图的方式读懂诗的意思,从而再读诗,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二、品出诗味,想象诗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范成大这首诗只是截取了农村生活的几个画面,犹如刚刚揭开农村画卷的一个小角,我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卷看去,那是一个活脱脱的农村田园连环画甚至是连续剧。

三、学以致用,多元表达。

我们学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用语文。教学中,我关注学生个性的表达和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通过“耘田”的亲身体会,充分的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并能够创造性的改写诗句。达到快乐语文,快乐成长。正如诗人所看到了“也傍桑阴学种瓜。”学中有玩愉悦,玩中又有学长进。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 篇7

男人下地后,女人也没闲着,忙完了打扫庭院,照料牲畜,看管孩子......这些家务后,就坐在纺车前,开始纺纱。那“吱呀吱呀”歌声一直唱到傍晚。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果然如此。你瞧,那些孩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凑在一起,一个扶瓜苗,一个填泥土,一个浇上水,还挺像模像样的。他们看着绿色的小苗,想着结出的大瓜,不禁唱起了“小小苗,快长大,结出的瓜儿甜又大!”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 篇8

生活在农村的人们,白天”汗滴禾下土”,晚上拿来衣物补,各个当家又做主。

天才蒙蒙亮,勤劳的人们就已经扛起锄头,到田里干活了。一锄一锄,一声一声,是为了生活的呐喊。就这样一直干,干到天黑了。女人们也不闲着,搬来破了的衣物,一针一针,一线一线,是对体面的渴望。

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 篇9

新课程标准:要注意朗读,允许学生充分阅读,阅读整体感知,在训练语言,阅读时的情感影响。本课教授,我结合单位成为牧区特色,带领学生享受古代江南乡村的美丽。在诗歌的诗歌中不是深奥的,在如何理解诗人描绘情绪的前提下?我使用阅读材料的教导指导学生再次背诵,在阅读的基础上阅读准确,阅读,阅读,然后爱诵读,念诵,阅读诗歌的节奏,语言,诗歌美国,诗美。例如,当学生把握诗歌的时代,充满品味的诗,让有丰富想象力的学生阅读广阔的境界!当学生读农忙的紧张,我利用机会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想象现场,了解农民在这个时候的农业心情!正如朱曦说的:看书,先熟悉一下,这样话就离开了我的嘴。一步一步地背诵诗歌的心情,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言课程应该致力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古诗歌教学还应该引导学生将国家最大化地融入诗歌,致力于文本,知道心中的吟唱,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成长。所以我在诗里有一首诗 打开教学,创造情境,引导学生看看是什么样的画面,然后缩小镜头,转换镜头,原来的绿色,平原,小规则,朦胧雨图像简洁系列,变成抽象,图片存在。阅读更多,阅读笔记,掌握诗,像屏幕上的教学也是无意中加强,这不是风入夜,潮湿的东西沉默呢?随后让学生尝试三或四,反映学生的能力的迁移,体现在帮助让学生形成阅读古诗的能力的过程。这样,从古诗的意义和意义背后的诗歌,诗歌的飞机通过学生想象一幅新鲜的画面,一个美丽的旋律,学生加入他们,感受诗人的感觉,思考诗人然后从欣赏的现代和迷人的田园风光享受古村落在4月份,我充分??开展了资源整合,使用诗诗,用新知识的老知识,及时扩展相关的树线诗,诗句,增加了信息量,使教室更厚!学生在诗歌的国度垂直和水平千里,享受诗歌的魅力。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篇10

1、同学们,生活在繁华城市中的你们一定对质朴的乡村田园生活很陌生吧?可是,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却对田园风光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板书题目)

2、释题:

⑴齐读题目,读准字音“兴”(xìn溃,读出诗题的节奏。

⑵“兴”是什么意思?“四时”又指什么?

杂兴:各种兴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四时:四季。《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3、介绍作者:

⑴这首诗的作者范成大,我们对他比较陌生。因此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了有关作者的资料,谁能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指名学生介绍作者。

过渡: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课件展示全诗。

⑵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个人自由朗读。

⑷听范读。

⑸练习模仿读。

⑹指名试读,评议展示读。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读通了全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2、自由读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昼:白天。

⑵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泛指耕种。

⑶绩麻:把麻搓成线。在这里泛指纺线织布。

⑷儿女:男儿和女子,指成年的青年男女。『拓展:古代汉语“妻子”指妻子和子女;现代汉语“妻子”是个专有名词。』

⑸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⑹未解:不懂,不明白。

⑺供(括n雷鞫词用,如:供给、供应):参加。(括n烙爰漓胗泄兀如:供品;与案情有关,如:口供、供认)

⑻耕织:耕田织布。

⑼傍:靠近。

⑽桑阴:桑树荫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根据插图,用自己的话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在田里除草,晚上把麻搓成线,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村里的孩子们不懂耕田织布,也学着大人的样儿,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过渡:

同学们,我们不仅读通了整首诗,而且还读懂了诗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诗歌当中,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

齐读古诗。

想一想,你觉得诗里那一句写得最有趣味?

2、相机赏析诗句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这一句主要讲什么?

指导学生看图:孩子在干什么?从一个“学”字,你体会到什么?(天真、勤劳、好学、可爱)

⑵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通过你的读来表达你的喜爱吧!

指导学生带着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

⑶延伸:古代许多伟大的诗人和你们一样,都喜欢把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作为描写的对象,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引导学生回顾、感悟诗歌中儿童的天真烂漫的形象,归纳读诗。

⑷过渡:这三首诗中,孩子们“捕鸣蝉”、“追黄蝶”、“学垂纶”,无忧无虑。现在回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当中来,先读一读,再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孩子要学种瓜呢?又跟谁学种瓜呢?(引出上句,是由于村庄儿女的熏陶、影响)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这句写了什么内容?村庄儿女是怎么“当家”的?

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会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⑵村庄儿女这么勤劳是为什么?(建设美好的家园……)

⑶过渡:正是看到这些勤劳的村民,一个个天真好学的童孙,所以诗人兴致而来,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古诗。让我们一起用心读一读吧!

3、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敬重、赞叹和喜爱的感情,读出诗的节奏。

4、根据自己的感悟理解,为诗歌选择配乐,并诵读。

(播放两段不同风格类型的乐曲,请学生选择,并说出理由)

五、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农家夏忙时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六、激情朗读,指导背诵

1、简介:由于诗歌本身的韵律、节奏美,在古代就已经用来吟唱了。今天,我们即兴吟唱古诗,也便于同学们背诵古诗。

张老师也很喜欢音乐,今天我也即兴唱一曲,想听吗?来点掌声吧!

2、唱读古诗:

⑴教师示范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乐曲配唱诗句。

⑵提示学生用学过的歌曲(如:《蜗牛与黄鹂鸟》、《采蘑菇的小姑娘》、《茉莉花》等)来配唱诗句。

3、放声读诗,自然成诵。

最后,让我们用心来诵读,读出你的赞叹,读出你的喜爱吧!

七、知识延伸,拓展阅读

1、过渡:《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写的一组大型田园诗,描写农村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下面,老师为大家找到了另外一首,一起来读读看。

(出示课件)

四时田园杂兴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2、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孟浩然、陆游、陶渊明、杨万里等。大家还记得其中的诗句吗?(课件提示)。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

八、总结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作文 篇11

鸡一打鸣,男人们就提着水壶,带着王粮,扛着锄头下田去了。田里杂草丛生,走在半人多高的杂草丛中,手臂上、腿上都被锋利的叶片割出一条条血痕。蚊子、苍蝇不停地叮咬着全身。清凉的早晨很快就过去了,类热的中午接踵而来,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毒辣的阳光如利你一般灼烧着农民的脊背,汗水顺着黑的脸颊流下,刚落到地上就被高温蒸发成了水汽。男人心想:再坚持几个月,就丰收了,到那时,这些作物就能换家用品了。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劳累了一天的男人们在床上休息,女人则坐在织布机旁不停地织布。女人边织边想:这些布卖了钱可以补贴一些家当,卖不出去就给孩子们做几件短衣。每天都是如此,男耕女织的生活。

改写四时田园杂兴作文 篇12

“起床啦!起床啦!快下地干活去。”一声叫喊可把我给吵醒了。我背着锄头到闷热的田里除草去了。“呀!今天这什么开气呀!你看狗都热得吐舌头了!”我抱怨到。今天的太阳热的像一个大火球,亮的我睁不开眼睛,但村里还是那般花花绿绿的场景,有鸭、有树、还有连绵不断的山峰,这地方都可以跟世外桃源比呢。忙碌了一整天的我,满头大汗的回到家中搓起了麻来。突然外面有一个外人说:“你们这村啊!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你们可真勤劳呀!”

第二天,不会耕田、搓麻的小孩子也变得勤劳起来,竟然在一个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模样,在学着种瓜呢!外来人更是连连称赞我们村里的小孩子,这可把我给高兴坏了。

上一篇:感恩征文演讲稿奶奶下一篇:元旦节难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