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疫苗采购方案(精选5篇)
(2017版)
根据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68号)和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监管促进疫苗供应工作的通知》(食药监药化监〔2017〕76号)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我市第二类疫苗采购、供应,保障第二类疫苗接种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疫苗,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原则,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市疾控中心”)组织各区疾控机构通过天津市医药采购应用管理综合平台(以下简称“市医药采购平台”)实施集中采购。
二、组织机构
疫苗集中采购工作由天津市药品集中采购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市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实施全市第二类疫苗集中采购工作,制定工作方案,进行全过程监管,建立第二类疫苗集中采购评审专家库。市疾控中心、市医药采购中心作为疫苗集中采购的工作机构,依法依规开展第二类疫苗集中采购工作。
(一)公开招标采购
同一竞价组的疫苗产品,有效投标产品大于等于3个的,采取公开招标采购方式。按报价由低到高选择不多于两个中选产品。
1.如无并列报价,选择最低价和次低价的2个产品中标; 2.如果最低报价有一个,次低报价有并列的,选择最低价格的1个产品中标;
3.如果最低报价有并列两个的,则最低报价的2个产品同时中标;
4.如果最低价格有两个以上并列的,该竞价组视为废标,转为其他采购方式。该竞价组疫苗产品暂按原中选产品继续进行网上采购。
(二)议价谈判采购
同一竞价组的疫苗产品,有效投标产品数量小于3个的,或报价解密后,因无效报价或未报价等原因造成单个竞价组数量小于3个的,纳入议价谈判。
市疾控中心负责采集目录内疫苗产品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京津冀三地省级疫苗集中采购确认的中选价格。市疾控中心组织专家结合京津冀三地中选价格及企业报价,确定目录内疫苗产品的“中选价格”。如企业确认该价格,则视为中选,“中选价格”为该疫苗网上采购价格。企业不确认该价格,视为未中选。
(三)汇总采购拟中选品种,市疾控中心组织专家组按照程序进行复审。不排除专家组对于存在明显价格差异的品种进行价
九、材料审核
市疾控中心组织资质审核专家进行企业及产品资质网上审核。
建立对网上集中采购的全程监督机制,并邀请采购人代表全程参加,采购人代表由市卫生计生委选派。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在受理现场或通过市医药采购平台及时通知相关企业。
十、中选产品公布
中选结果通过市医药采购平台公布。
十一、购销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区疾控中心与中选的疫苗生产企业直接签订购销合同和廉洁购销合同,合同要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包括采购疫苗的品种、剂型、规格、价格、数量、收货地点等。如合同约定的采购数量不能满足防疫需要,区疾控中心可以提出申请,与生产企业签订追加合同,各生产企业原则上不得拒绝。
十二、中选产品采购
区疾控中心根据市医药采购平台公布的第二类疫苗中选结果,收集汇总本辖区内接种单位的需求、数量,进行网上采购。
各区疾控中心的采购频次原则上每月1-2次,如有突发事件应急接种等特殊需求,可增加采购频次。采购数量应保障本行政区域内2-3个月以上常规使用量。
十三、疫苗配送
(一)配送方式。由市级财政部门出资实施全市统一冷链配
以上备查。
已纳入天津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的接种单位应将购进的第二类疫苗的全部信息录入天津市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按照第一类疫苗管理要求进行出入库、使用、报废等流程管理;尚未纳入天津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的接种单位应采取纸质记录形式进行出入库、使用、报废等流程管理。
十四、货款结算与支付
区疾控中心根据疫苗采购购销合同,及时完成与疫苗生产企业的货款结算和支付,原则上从交货验收合格且开具发票到付款时间不超过120天。
十五、工作职责
(一)天津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并对第二类疫苗集中采购进行全程监管,建立第二类疫苗集中采购专家库。负责组织对集中采购工作申诉和投诉的处理。
(二)天津市疾病预防制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全市第二类疫苗集中采购工作,组建天津市第二类疫苗集中采购目录审核组,组织制定第二类疫苗集中采购目录;并配合市卫生计生委加强第二类疫苗采购和接种使用督查工作。
(三)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负责具体组织第二类疫苗集中采购工作和平台建设与维护,为网上资质审核等工作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等服务性工作。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 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除第一类疫苗以外, 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接种的其他疫苗。当前在市场流通常用的第二类疫苗有甲肝、流感、肺炎、狂犬、风疹、水痘、轮状病毒疫苗等约30个品种、90多个品规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制品供应价目表) 。
近年来, 由于疫苗的生产、流通和接种需要比较严格的资质条件, 广西第二类疫苗的市场竞争还不充分, 疾病传播的高峰期往往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 一些地方出现了走形式招标采购、招标采购无人问津、采购价格虚高、价格不统一等现象。第二类疫苗招标采购如何做到质量保证、价格优惠、供货商服务良好、操作方便、供货稳定, 重点是要在遵守招标投标及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根据第二类疫苗自身的特点, 制定一套完善的招标采购方案, 重点要做到准备工作充分、采购透明度高、采购过程规范、采购留有余地。
2 第二类疫苗招标购的准备工作
2.1 总结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
2008年, 广西梧州19种二类疫苗公开招标, 在广西区内率先实行疫苗招标采购 (梧州日报) , 目前疫苗招标采购在广西实施已经有近4年的实践经验。第二类疫苗采购单位应根据以往第二类疫苗招标采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本次招标采购活动应注意的事项提出建议, 逐步弥补第二类疫苗招标采购中的不足。如同品种品规的第二类疫苗以往采购价格与其他地区相差甚远, 应找出原因, 提出针对此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2.2 填报招标采购数据, 编制采购目录
在实施招标采购之前, 应根据本地疾病预防工作的需要, 居民的承受能力, 确定招标年度需要的第二类疫苗的品种、剂型、估计数量。同时注重对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认真审核, 深入了解并掌握第二类疫苗各品种品规的使用情况, 做好存量评估、需求量预测工作, 总结以往预算编制和执行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如实填报计划采购量及产品品目的参考价。
2.3 编制第二类疫苗生产厂家目录
第二类疫苗品种多样, 但由于疫苗的生产、流通和接种需要比较严格的资质条件, 有些第二类疫苗生产厂家很少, 第二类疫苗供不应求, 生产厂家严重缺货, 招标采购无厂商投标或只有1个厂商如结核菌素、轮状病毒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麻腮风疫苗 (百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招标采购结果报告) 。采购单位可通过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询及以往需求的第二类疫苗生产厂家情况, 编制第二类疫苗生产厂家目录, 了解不同品种第二类疫苗市场供求情况及疫苗生产厂家的基本情况。对于生产厂家较多, 现货货源充足的第二类疫苗, 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对于生产厂家甚少, 市场供不应求的疫苗, 应及时与招标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沟通, 采用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或协议供货等方式采购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 避免公开招标失败延误采购时机。
3 提高第二类疫苗招标采购透明度
公开、公平、公正是招标采购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公开是公平与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进一步提高第二类疫苗招标采购透明度高, 才能让更多疫苗生产厂家参与投标竞争, 减少走形式招标采购的机会, 进一步降低疫苗采购成本。
3.1 多渠道发布第二类疫苗招标采购信息
第二类疫苗纳入招标采购目录时间尚短, 多数第二类疫苗厂家投标竞争的意识不强, 应当多渠道发布第二类疫苗招标采购信息, 除了在招标采购有关规定的网站发布招标采购信息外, 还可通过向第二类疫苗厂商传真、电邮的形式向其传达招标采购的讯息, 让更多第二类疫苗厂商能及时、有效、迅速的获取招标采购信息, 参与投标竞争, 避免无厂商投标或不足3个厂商投标的招标失败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
3.2 招标采购程序公开
由于招标投标涉及第二类疫苗生产厂家的商业秘密, 招标采购程序公开, 并非所有的招标采购环节均公开, 招标采购程序公开指的是招标采购技术标准公开、招标采购流程公开、中标确定原则及标准公开。
(1) 招标采购技术标准及要求公开。第二类疫苗采购技术标准、生产厂家资格条件如要求具有国家管理部门颁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及已取得GMP认证证书、第二类疫苗包装要求、运输要求、交货时间要求、交货地点要求、付款方式等均应该在招标文件中公开。如10u乙型肝炎成人疫苗未说明是西林瓶或预充型, 甚至未说明是成人型或儿童型, 将使得投标产品无可比性, 招标采购无法进入下一个程序;又运输要求、交货时间要求未在招标文件中公开而在签订合同时具体协商, 会造成对不同的厂商存在差别待遇之嫌, 降低投标人投标的积极性。
(2) 招标采购流程公开。招标采购流程公开, 让潜在第二类疫苗投标厂商了解招标采购程序, 根据招标采购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 根据招标采购流程实施投标, 使招标采购工作的开展井然有序。如在招标文件中规定投标人对招标文件的疑问、质疑应在截标前15天以书面进行, 投标人就不会将疑问或质疑带到开标现场以口头方式解决, 造成开标现场的混乱。
(3) 中标确定原则及标准公开。中标确定原则及标准应该在招标文件中公开, 并保证其科学合理。另外对第二类疫苗的评审专家实行“统一条件, 分级管理, 资源共享随机选取, 管用分离”的原则, 从而实加强专家的独立性, 提高招标采购活动的透明度。如确定某品种品规的第二类疫苗是以最低价格确定价格分值最高, 还是以该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制品最新供应价最高优惠率确定价格分值最高, 应在招标文件中予以公开, 否则将无法公平公正地确定中标厂商。
4 进一步规范第二类疫苗招标采购工作
4.1 规范招标采购文件的编制
第二类疫苗招标采购文件是把招标采购的各种要求、所有条件, 以约定的形式在文件中确定, 是招标采购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部分, 是整个招标最重要的一环。招标文件既是投标商编制投标文件的依据, 也是评标的重要依据, 直接关系招标活动的成败。招标文件制作应该得到广泛的注意和研究。标的不同, 招标文件的差异会很大, 但也是万变不离其宗, 制作第二类疫苗招标文件应遵循以下规范:
(1) 遵守法律法规。招标文件的内容应符合国内法律法规、国际惯例, 符合第二类疫苗行业规范等。如合同条款不得和《合同法》相抵触。如有的招标文件中要求必须有本省的某行业领域资格证书, 限制外地供应商竞争的规定, 就与我国法律相背离。
(2) 反映采购人需求。第二类疫苗招标采购一般品种门类繁多, 编制招标文件前就要对采购单位状况、项目复杂情况、具体要求等所有需求有一个真实全面的了解。在编招标文件时应该考虑的都要考虑到, 即使当时不能确定具体要求, 也应把考虑到的要求提出来。
(3) 公正合理。公正是指公正、平等对待使用单位和供应商。招标文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双方都要遵守, 都要承担义务。合理是指采购人提出技术要求、商务条件必须依据充分并切合实际。由于第二类疫苗招标采购项目的特殊要求需要提供出合同条款, 如支付方式、售后服务、质量保证、主保险费及投标企业资格文件等, 这部分要求的提出也要合理。验收方式和标准应采用我国通用的标准, 或我国承认的国外标准、欧洲标准等。
(4) 公平竞争。公平竞争是指招标文件不能存有歧视性条款。只有公平才能吸引真正感兴趣、有竞争力的投标厂商。招标文件不能含有歧视性条款, 招标采购监管部门对招标工作的监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审查招标文件中是否存有歧视性条款。当然技术规格要求制定得过低, 看似扩大了竞争面, 实则给评标带来了很大困难, 评标的正确性很难体现, 最后选择的结果可能还是带有倾向性。
(5) 科学规范。以最规范的文字, 把第二类疫苗招标采购的目的、要求、进度、服务等描述得简捷有序、准确明了。使有兴趣参加投标的所有投标人都能清楚地知道需要提供什么样的货物、服务才能满足采购需求。不允许使用大概、大约等无法确定的语句, 不要委婉描述, 不要字句堆砌, 表达上的含混不清, 会造成理解上的差异。不要在某一部分说清楚了的事, 又在另外章节中复述, 弄不好, 可能产生矛盾, 让投标人无所适从。
4.2 发挥评审专家的作用
一般疫苗类专家库专家数量甚少, 应通过单位推荐、自我推荐等形式扩充专家库资源, 通过随机抽取专业评审专家评标, 规范第二类疫苗评审工作。
4.3 发挥监督管理部门的作用
在第二类疫苗招标过程中, 积极邀请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参与全过程监督, 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政府采购的公信度和透明度。招标采购活动结束后, 对招标采购活动的所有文字性资料, 及时整理、装订、存档。
5 第二类疫苗招标采购要留有余地
一般的设备或药品招标, 潜在投标人数量多, 竞争较激烈, 而第二类疫苗招标潜在投标人不多, 有些疫苗供不应求, 缺乏竞争。如按一般设备或药品招标的流程实施, 则大多数品种的疫苗会由于投标人不知3家而招标失败, 即使招标成功, 后续的供货仍然难以保证。第二类疫苗 (下转第275页) (上接第271页) 招标采购要在遵守招标投标及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根据第二类疫苗自身的特点, 留有余地。
5.1 确定两家以上的中标定点供应商
由于疫苗供货时间紧迫, 有些品种的疫苗在疫情爆发时经常会供不应求, 如2009年H1N1甲型流感爆发, 南宁市需要接种的人口为700万人, 却只有16.5万支疫苗供应;南宁及周边有60所中小学爆发疫情, 所能供给的疫苗却不足2000支 (广西新闻在线) 。为解决中标供应商无法供货的局面, 减少采购单位损失, 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第二类疫苗采购应确定两家以上中标供应商, 第一中标供应商缺货或不能在规定时间内供货, 可直接要求第二中标供应商供应疫苗, 以此类推。这样的规定既不违法招标采购有关法律法规, 又能缓解第二类疫苗的及时接种的压力。
5.2 运用多种招标采购方式
第二类疫苗招标采购一般采用以年为单位的定点采购模式, 年度采购金额一般较大, 常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但有些品种的第二类疫苗, 如麻腮风三联疫苗, 全国只有2个生产厂家, 且此两个生产厂家同属一个集体公司下属的子公司, 采用公开招标注定招标失败的结局, 应视具体情况采用协议供货或单一来源方式进行招标采购。
近四年疫苗招标采购的工作给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广西第二类疫苗招标采购工作规范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面临的问题还很多, 我们将在工作中进一步探索。
摘要:文章针对第二类疫苗的特殊性, 总结以往招标采购的经验与教训, 对第二类疫苗招标采购的质量保证、价格优惠、供货商服务良好、操作方便、供货稳定等进一步加强规范化, 提出建议。
疫苗名称
生产企业
疫苗规格
价格(元)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 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 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 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20u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60ug)甲型乙型肝炎联合疫苗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 重组戊型肝炎疫苗 冻干乙型脑炎灭活疫苗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管理,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疫苗。
第三条 接种第二类疫苗的费用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
第四条 根据国家和省传染病防治规划及免疫策略,有重点、有步骤的推行第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
第二章 疫苗的购进与供应
第五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必须向具有生产或经营资质的疫苗生产企业或疫苗批发企业购进第二类疫苗。
第六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设区的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得直接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
第七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在购进第二类疫苗时,应当向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索取由药品检验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疫苗批发企业经营进口疫苗的,还应当提供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当保存证明文件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第八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购进第二类疫苗时,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供应记录,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第九条 接种单位应当根据预防接种工作的需要,制定第二类疫苗的购进计划,并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第三章 疫苗的储存和运输
第十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在收到第二类疫苗时,应核实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并对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供货单位、生产厂商等内容进行验收,做好记录。符合要求的疫苗,方可接收。
疫苗的收货、验收等记录应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第十一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对验收合格的第二类疫苗,应按照其温度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冷藏设施设备中,并按疫苗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第十二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应按照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销售、供应第二类疫苗。
第十三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第二类疫苗购进、供应记录。记录应当注明疫苗的通用名称、生产企业、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购销、供应)单位、数量、价格、(购销、供应)日期、产品包装以及外观质量、储存温度、运输条件、批签发合格证明编号或者合格证明、验收结论、验收人签名。记录应当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第十四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定期对储存的第二类疫苗进行检查并记录,发现质量异常的疫苗,应当立即停止销售、供应和接种,并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得自行处理。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储存的第二类疫苗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过期、失效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集中处置。
第十六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等有关疫苗储存、运输的温度要求,做好疫苗的储存、运输工作。对未收入药典的疫苗,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储存和运输。
第十七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按以下要求对储存第二类疫苗的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
(一)应采用自动温度记录仪对普通冷库、低温冷库进行温度记录。
(二)应采用温度计对冰箱(包括普通冰箱、冰衬冰箱、低温冰箱)进行温度监测。温度计应分别放置在普通冰箱冷藏室及冷冻室的中间位置,冰衬冰箱的底部及接近顶盖处,低温冰箱的中间位置。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温度记录。
(三)冷藏设施设备温度超出疫苗储存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
第十八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运输过程中的第二类疫苗进行温度监测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疫苗名称、生产企业、供货(发送)单位、数量、批号及有效期、启运和到达时间、启运和到达时的疫苗储存温度和环境温度、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运输工具名称和接送疫苗人员签名。
第十九条 接种单位要具有符合《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接种现场的疫苗存放应符合规定的温度条件。
第四章 疫苗的接种
第二十条 第二类疫苗接种,应按照国家或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或按照使用说明书等要求进行。
第二十一条 第二类疫苗接种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接种单位承担,接种人员应经过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第二十二条 接种场所的房屋、设备和设施应符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省有关规定。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应当公示第二类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接种服务价格等。
第二十三条
接种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价格等,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告知记录应长期妥善保存。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并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
接种人员应当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填写接种记录,接种记录至少要保存10年。对于14岁以下儿童,要同时将疫苗接种情况记录在预防接种证上。
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接种人员应当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
第二十四条
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按照国家药典的规定执行,对未收入药典的疫苗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执行。接种操作应严格按照安全注射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二十五条
接种人员应当告知受种者或监护人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15~30分钟。如出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第二十六条
接种人员不得诱导受种者或监护人使用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自费疫苗。
第二十七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不得擅自到学校、托幼机构组织学生或幼儿进行第二类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县级和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信息,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需要在本行政区域部分地区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须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并报省卫生厅备案。
第二十八条
接种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定期上报第二类疫苗接种的有关数据和情况。
第二十九条
接种单位接种第二类疫苗收取的费用,应严格遵循国家或省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标准。
第三十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需要采取应急接种措施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第二类疫苗的建议信息由省卫生厅发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
第五章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
第三十二条
因接种第二类疫苗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接种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并积极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三十三条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按照国家制定的鉴定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因接种第二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的,给予一次性补偿,补偿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第三十五条
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属于森林资源普查,是以县级行政区域或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清查,是一项重要的林业基础工作。通过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能及时掌握我市森林资源的消长变化,为正确制定林业决策,编制林业发展规划,指导林业生产提供依据。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林业局关于做好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
[2006]137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通知》(徐政办传[2008]19号和《江苏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苏林业[2007]46号)的有关规定,特制定徐州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如下:
一、调查目的、对象和任务
(一)调查目的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目的是掌握全市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为调整我市林业发展方针政策,制定林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指导森林经营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
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对象是市域内生长的所有森林、林木和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以及农田林网、四旁树、古树名木等。
(三)调查任务
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主要任务是:
1、制定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
2、调查各级各类林地的面积和权属;
3、调查各级各类森林、林木蓄积;
4、调查各级各类四旁树的株数和蓄积;
5、调查各级各类农田林网的控制面积和分布情况;
6、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
7、调查不同功能区(江、河、湖、路等)的绿化现状及分布;
8、各类古树名木数量和分布;
9、建立市、县级调查数据与图形信息数据库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10、开展森林资源统计、分析和评价,收集相关资料,编制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一)总体思路
严格执行《江苏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苏林业[2007]46号)的有关规定,面积调查以小班现地勾绘与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充分利用已有的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以实地调查为主,结合GPS定位技术进行地面校正,获取调查区域的森林资源信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建立市、县级森林资源数据库,实现市、县森林资源计算机管理。
(二)技术标准和精度要求
地类、森林类别、林种、树种组、龄组等划分和森林覆盖率的计算等技术标准和精度要求均按《江苏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执行。
(三)工作步骤
一是区划林班和小班,查清各类土地的面积,计算森林覆盖率;二是调查各类森林、散生木的蓄积,并对各类蓄积进行抽样控制;三是调查四旁树、城镇树木的株数、蓄积和农田林网的现状,并对其蓄积进行抽样控制;四是开展专业调查,调查主要树种的生长量,调查有关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五是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和森林资源调查报告;六是绘制森林分布图;七是建立森林档案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四)调查方法
1、片林、带状林以地面调查为主,采用GPS技术,并结合航片判读、区划和定位的方法进行小班区划、调查。
2、片林蓄积量采用角规绕测方法调查,按断面积蓄积标准表进行计算;带状林蓄积量采用设置段带样方方法调查,查一元材积表进行计算。
3、四旁树采用机械抽样调查推算,以县(市、区)域所有四旁树为抽样总体,按2×1公里网布设样点,机械布设半径17.84m、面积O.1hm2的样圆进行调查;农田林网现状在1:1万地形图上勾绘求得。
4、古树名木调查以2008年徐州市绿委办古树名木调查结果为基础开展调查;
5、其它因子调查参照当地政府有关文件及规划等。
三、调查成果
(一)调查表
包括:
1、小班调查记录;
2、四旁树与城镇零星树木样地调查记录;
3、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调查记录;
4、类型中心抽样样地调查记录;
5、古树名木调查表。
(二)专业表
包括:
1、立地条件类型表;
2、造林类型表;
3、森林经营类型表一;
4、森林经营类型表二。
(三)统计表
包括:
1、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
2、各类森林、林木面积蓄积统计表;
3、林种统计表;
4、乔木林面积蓄积按龄组统计表;
5、生态公益林(地)面积统计表一;
6、生态公益林(地)面积统计表二;
7、用材林面积蓄积按龄级统计表;
8、用材林近成过熟林各树种面积蓄积按出材等级统计表;
9、用材林近成过熟林各树种株数、材积按径级组、林木质量统计表;
10、用材林与一般公益林中异龄林面积蓄积按大径木比等级统计表;
11、经济林统计表;
12、竹林统计表;
13、灌木林统计表;
14、分林种按林地使用权划分土地面积统计表;
15、四旁树按径阶统计表;
16、四旁树按径级组统计表;
17、农田林网统计表;
18、森林灾害面积统计表;
19、森林树冠脱叶、树叶褪色面积统计表;20、其他统计表。
(四)图面成果材料
以乡(镇)为单位编制l:1万比例尺基本图和林相图,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编制1:5万-1:lO万比例尺森林分布图,编制其它专题图。
(五)文字材料
包括:
1、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报告;
2、专项调查报告;
3、质量检查验收报告等。
(六)电子文档
调查小班数据库,以及上述表格、图面、文字材料的电子文档。
(七)市、县级森林资源档案和森林资源数据库。
四、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2009年1月-2009年3月完成前期准备工作;2009年3月至2009年10月底前完成全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外业和内业工作,建立全市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库,上报有关数据及成果报告;2009年12月份召开总结大会。
(二)具体时间安排
分四个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时间为2009年1-3月,做好二类调查各项准备工作。具体为:
2009年1月,做好调查前有关资料收集,筹措调查专项经费,编制调查《工作方案》;召开工作部署会议,明确调查任务、时间及有关要求;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2009年2月中、下旬,组建调查队伍并对调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购置仪器设备及有关图纸;
2、外业调查阶段。时间为2009年3-7月,各县(市、区)开展外业调查。具体为: 2009年3-7月,开展外业调查,市县同步开展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工作;
2009年5月上旬,召开调查中期交流会议,汇报交流工作进展和质量检查情况,及时纠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3、内业整理和成果汇总阶段。时间为2009年8月~2009年10月,进行内业资料整理和调查成果汇总。具体为:
2009年8月,对外业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开展“三查”(自查、互查、核查)工作;
2009年9月,将检查验收合格的小班、农田林网、古树名木等调查内容输入数据库;2009年10月,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编写调查成果报告并上报有关数据及成果。
4、总结表彰阶段。时间为2009年11月-2009年12月。提交森林资源调查成果数据;对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完成情况较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五、质量管理
(一)检查验收工作和质量标准严格执行《江苏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及省有关规定执行。
(二)森林资源调查质量管理坚持“实事求是、质量第一”的原则,按照质量管理要求,严格执行“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果校审”三环节管理。
(三)调查工作人员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参加人员必须全员培训并持证上岗。
(四)遵守职业道德,尽职尽责。调查组长由考核成绩优良、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担任。组建质量指导检查验收小组,检查人员必须由工作经验丰富且具有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五)实行技术质量责任制和分级检查验收制度,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人。在检查验收中发现质量问题,必须限期改正或返工;对弄虚作假、不按技术规定执行的,要坚决惩处并责令全部返工。工作中的违法乱纪问题,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六)内业数据录入要坚持背靠背方法,进行数据对比,防止出现录入错误。
(七)按国家、省有关规定制订专项检查验收制度和质量检查办法并严格执行。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的工作,需要财政、城建(园林)、水利、交通等多个部门和驻徐部队的配合和支持,各地林业部门要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要定期进行检查,掌握工作进度,切实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加强对全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为组长的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
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
(二)落实调查资金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全市森林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地建设林业三大体系、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调查成果是制定林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方针政策、促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次调查因子广,工作量大,使用新技术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各地政府是本次调查的主体,林业部门要积极争取本地财政资金支持,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调查经费按事权划分原则实行分级负担,各县(市、区)、森林公园管理处辖区内的调查经费由各自本级财政承担。同时对调查经费严格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三)组织专业调查队伍
为保证二类调查工作质量,本次调查专业队伍的组织在市林牧渔业局指导下,以县(市、区)、森林公园管理处为单位组织。根据各地森林资源总量,为保证调查任务如期完成,森林资源总量较大的丰县、铜山县、睢宁县和邳州市调查工组原则上不少于6个;沛县、新沂市不少于5个;贾汪区不少于3个;云龙区、鼓楼区、泉山区、九里区、徐州经济开发区和环城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不少于1个。各地组织调查人员时,务必选派思想作风过硬、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踏实、能吃苦耐劳的同志参加调查工作,特别要注意把参加过上次二类调查和历次一类调查、熟悉情况的人员充实到本次调查队伍中去,保证调查进度和质量。由于云龙区、鼓楼区、泉山区、九里区和徐州经济开发区的林业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市林牧渔业局组织力量加强技术指导,确保5个城区二类调查任务同期圆满完成。
(四)严肃工作纪律
在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过程中,各地要明确责任,严格实施以制度管人、管事、管质量,层层建立检查验收制度、质量监督检查制度、跨期责任追究制度、调查工作汇报和通报制度等。市在对各地检查验收过程中,对因工作不力,造成不能按时、保质完成任务者,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和相应处理;对在调查中弄虚作假者,责令该调查工组外业调查全部返工,返工费用全部自理;对在调查中出现重大责任事故者,除责令外业全部返工外,对调查方案进行重新调整,重新调整后的调查费用全部由责任者承担,切实保障森林资源调查工作进度和质量。同时,各地调查成果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汇总,并经市林牧渔业局审核上报由省林业局认可后,方可对外发布使用。
(五)抓好安全管理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野外作业是大头,调查难度大、工作条件差,有一定的风险,各地在组织调查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为调查人员配备防暑降温药品和
虫蛇叮咬的急救药品。外业调查人员务必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对可能发生的危害,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不能为赶进度而违章、冒险作业,确保全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制定奖罚措施
【二类疫苗采购方案】推荐阅读:
国内疫苗和进口疫苗的区别10-24
二类医疗器械备案须知10-08
疫苗冷链建设现况10-10
二类汽修厂汽车维修管理制度10-20
宝宝疫苗注意事项09-29
疫苗的安全性问题07-22
婴幼儿疫苗接种全攻略06-13
疫苗安全性和免疫性07-06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