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电力工程(共9篇)
【东北电力大学排名】东北电力大学特色专业-东北电力大学录取分数
线
东北电力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坐落在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著名旅游城市--吉林省吉林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管、法、经、教育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和突出“一实两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人才培养特色,为国家电力工业和吉林省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1958年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2005年学校更名为东北电力大学。2012年学校入选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
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一、工程素质的内涵
工程素质是指人在有关工程实践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内在品质和作风,它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工程素质的内涵应包括工程知识、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2]。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工程知识已不仅仅包括本专业的知识,还应扩展到专业技术以外的其他领域。工程知识一方面可以从课堂和书本上学,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实践中学,而且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学习工程知识的最佳途径;工程意识是在具有丰富工程知识背景下自然形成的自觉思维理念,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能自觉地从工程的角度出发去分析判断,善于捕捉工程中的有用信息,抓住工程问题的关键点;工程实践能力不仅仅包括动手能力,还包括在实践中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能够提出问题、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它是在广泛工程背景下,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反复锻炼逐渐形成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工程训练课程体系的建设理念
(一)落实大工程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校人才培养规格已经定位于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就业主要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主要致力于社会现实问题和生产实践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主要从事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特征就是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应体现“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面,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技运用、推广与转换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树立“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最大差异在于其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关键性作用,着力于采取多层次系列训练方案,形成由单一到综合、由相对独立到学科(专业)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特色。
(二)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我校办学特色之一为坚持“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办学理念,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1.“大工程”的思想要求我们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在“工”上形成特色,即学工的人要精通工,学工的人要懂得文,懂文才会致工精通。非工的人要懂得工,非工的人要围绕工而学,此方可致文为利器。
2.新型工业化要求我们所培养的人才也应该是新型的,这个新型的标志不仅仅在于其掌握新知识的多少,更在于其能力,而能力来源的前提在于意识, 意识是基础。这个意识不仅是工程意识,还包括具有人文精神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从意识到能力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周期是有限的,不可能在四年的时间内完成全部任务,因此作为高等学校只能作出取舍,在培养人才时首先应注重意识的培养。
4.意识的培养必须走一条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
5.意识的培养不可能通过说教来实现,必须通过必要的载体来实现,也就是通过有形的物质过程来实现无形的意识过程。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初步构建了可以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之内的应用型人才融意识、素质和能力于一体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三)工程训练课程在贯彻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我们多年的工程实践表明,系统地开设工程训练课程在贯彻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可以明显地提高大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理工与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有机交融,更有利于学生综合掌握基础理论、技术、经济、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增强团队意识。学校每年主动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学生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高,而且在项目团队中有各年级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能够互帮互助、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另外,开设工程训练课程为大学生将来就业和继续深造打下良好基础。我校毕业生由于“工程实践能力强、基础扎实”而广受用人单位欢迎,连续五年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2%以上,位居黑龙江省首位。
(四)人文、管理学科的学生也需要加强工程技术素质培养
我国人才培养的工程技术意识相对滞后,已经难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面对21世纪世界向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知识化发展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上述发展的人才。以前窄而深的专业教育很难适应这种变化,为此,理工学科的学生需要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而人文、管理等学科的学生也需要加强理工素质,即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素质的培养。而工程训练教学则是理工学科与人文、管理学科相结合的重要结合界面。
理工学科的学生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已形成共识;而人文、管理等学科的学生也需要加强工程技术素质培养的途径尚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开设工程训练课程是重要途径之一。
1.开设工程训练课程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包括制造过程在内的训练,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使学生初步建立安全、质量、环保、群体、责任、管理、经济、竞争、市场等工程意识。而这种意识是包括人文和管理学科学生在内的大学生不可缺少的。
2.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科学和技术高度发达和高速发展的阶段,人们的学习、日常生活和各行各业的工作,愈来愈离不开高科技,离不开作为技术装备的机器,离不开与高科技紧密关联的工程训练教学。因为学生参加工程训练,他们有机会广泛地接触机械、 电子、电气、计算机、系统与管理等丰富而综合的教学资源,有机会与具有不同身份和不同职责的人共同学习和协调工作,有机会体验为各行各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开发与培养。
3.我校办学特色之一为坚持“大德育、大工程、 大实践”办学理念[4],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工程训练课程教学, 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间的差别与联系;了解创造财富必须付出艰苦而具体的劳动;才能形成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正确认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将起到重要作用。工程实践能力包括对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从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中提炼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敢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以及处理实际问题时所必备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加强,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深造或者就业后的工作将大有益处。
三、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程训练实践体系
高等教育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尤其是教学型地方高等学校更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培养人才。为此,学校根据我们国家即将步入新型工业化的形势,提出了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这一新要求,我们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对开展工程训练较早和较好的院校学习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了我院工程训练实践体系。一是将工程训练覆盖面由原来的机械类和材料类专业学生拓宽到所有专业学生;二是将训练内容由单一的机械工程训练拓宽到电气工程,在电气工程训练部分增加了常见的电工技能和控制技能两部分内容;三是对机械工程训练从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上寻求改进,增加了基本知识讲授,增加了先进制造技术训练,训练内容基本包括了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目标是达到国家教学中心或示范中心的标准;四是在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构建综合创新训练平台,并以全校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进一步突出培养特色,突出拔尖人才培养;五是建设与上述任务目标相适应的工程训练基地,该基地包括常规加工训练、数控加工训练、先进制造技术训练、电气工程训练、工程技术实践、综合创新训练等部分。由此,构建了融知识、能力和工程素质于一体的工程训练体系,初步搭建起了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具备了使学生具有较强工程意识、掌握基本工程知识、具备一定工程实践能力的基本条件。目前中心面向全院学生进行2—4周的机械工程训练,面向除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以外所有专业学生进行1周的电气工程训练,面向机械类和材料类专业学生进行3—6周的工程技术实践。
我们构建的“工程训练课程体系”已经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内容如下:(1)机械工程训练A,时间为4周(即160学时),4学分,面向机械、材料类专业开设,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金属材料工程和无机非金属专业等。(2)机械工程训练B,时间为3周(即120学时),3学分,面向近机械类专业,包括工业设计、工业工程和工程力学专业等。(3)机械工程训练C,时间为2周(即80学时),2学分,面向其他工科专业,包括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等专业。(4)机械工程训练D,时间为1周(即40学时),1学分,面向经济类、管理类、理科类、文学类和法学类等专业开设。(5)工程技术实践,时间为2—6周(120学时),3学分,面向机械类专业高年级开设。(6)电气工程训练A或B,时间为1周(即40学时),1学分,面向非电类专业开设。(7)综合创新训练,结合各种竞赛,开设选修课。
四、在工程训练中实现工程素质的培养
由于在内容设计上克服了过去注重教学过程和追求动手能力培养的目的,更加注重了工程意识的培养,在意识培养的基础上注重提高素质、形成能力这样一个目的。因此我们将工程训练体系划分为基础训练、项目训练和创新训练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训练目标各有侧重。
基础训练的目标主要在于传授工程知识、启发工程意识和锻炼动手能力。由于工程知识与工程背景密切相关,在工程训练中进行学习,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而且从中学到的工程知识无疑会更加牢固。为此,要在较广泛的工程背景下,提供给学生宽阔的工程知识面使学生能够见多识广,这就需要工程训练基地将传统加工的车、铣、刨、磨、钳和铸、锻、焊、热处理扩展到包括电火花、超声波和激光加工等特种加工,以及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等先进加工技术;将原有的只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扩展到金属和非金属范围,将只有机械制造工艺方面的内容扩展到机电一体化,电工电子技术等,使工程训练涵盖机、电等更广阔的范围,并且在训练过程中一方面将安全、成本、市场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贯穿在训练过程的知识传授中,逐步启发学生自觉形成初步的工程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对各种设备的操作和体验,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项目训练是以任务的形式安排给学生,并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整的完成某个具体加工制作项目而进行的,其目标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项目训练是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采用开放运行形式。实行项目训练,最关键的是项目的设计,设计的项目应使学生能充分应用工程知识和操作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结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在每个项目中为学生留有自我发挥的空间,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训练是工程训练的较高阶段,可以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形式,其目标是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重点培育创新精神。在创新训练过程中以要求学生实现某种功能为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参加从技术资料的收集、市场的调研、方案的拟订、优劣方案的分析比较以及最终方案的确定,到自行加工完成,使学生获得较完整的真实工程经历,实现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工程意识的培养。由于创新训练是在以上的两个训练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己经具有了比较强的知识基础和实践基础,一定程度上有了能创新的信心,同时在创新训练中,我们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激情,以奖励证书和资格证书等形式激励学生敢创新的行动,从而在创新训练的全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5,6]。
五、贯彻加强工程训练实践能力培养所取得的效果
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明确写进人才培养目标。尤其是我校深入贯彻“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教育理念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大学生工程意识、科学人文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显著增强,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工程教育和工程训练覆盖了学校的所有学科和专业的学生,受益面达100%。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覆盖所有年级的学生,鼓励组建跨学科专业、跨年级的科技创新团队,近三年来,学校共投入经费近50万元,资助了500余个项目,有近千名学生参与其中。在全国、省市大学生标志性竞赛中,学生获奖数量和层次均为省内高校先进水平。特别是在大学生自主设计制造无人驾驶飞行器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和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屡创佳绩,充分体现了我校工程素质教育的成果和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水平,展示了实施大工程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实践培养体系的成效。在2007年9月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组到我校实地考察时,我校的工程训练实践模式、水平及效果受到了评估专家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金工系列课程)指导性文件[Z].2006-6.
[2]张学政.傅水根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集[M].南京:金工研究编辑部,2000.
[3]付胜,刘顺周.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工程训练的基本方向[J].试验技术与管理,2005,(1).
[4]赵国刚.树立“三大”教育理念改善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6,(23).
[5]张守魁,郝纲.构建完整的工程训练体系[J].高教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称“南信大”,是以大气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环境科学等学科为特色,理、工、商为主,兼有其他学科门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南信大办学历史开始于1960年创立的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3年5月独立建院成立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更为现名。南信大现在是由江苏省主管、中国气象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大学,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体系,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致力于建成世界著名的气象最高学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中综合排名第一(超越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获得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百余项,获得世界气象组织Norbert GerbierMumm奖、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科学成就奖等国际性大奖多项。“十一五”期间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194项,2011年科技经费356亿元。学校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十一五’重大科技成果奖励成绩显著高等学校称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迅速发展,获得了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在内的众多奖项。
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水利工程(0815)
一、学科概况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管理是为了顺应我国水利水电“建管并重,综合整治”的发展趋势而设置的新学科,该学科属于水利工程一级学科,是一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适应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服务于水利、土木等工程的学科。本学科目前拥有一批中青年教授、博导作为学术方向带头人,陆佑楣等双聘院士作为科学研究顾问,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为学科主体。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水利水电系统规划与运营管理。包括:a.水利水电规划。研究如何经济合理地综合治理河流、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确定水利水电工程的合理开发方式、开发规模和可以获得的效益,以及拟定水利水电工程的合适运行方式等。b.水利经济。研究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的技术经济问题,包括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经济手段(水资源费、水价、电价等)、政策法规措施,综合利用水利枢纽投资费用分摊,水利水电工程的综合评价等。
2、水利水电系统工程。研究最优化方法、多目标决策、系统分析等优化理论与方法及其在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管理和调度中的运用。
3、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包括建设管理模式,建设期动态跟踪、控制技术,施工新材料、新技术,施工仿真数字化技术,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施工管理专家系统,地基处理和生态造土技术等。
4、水利水电建设风险分析与管理。包括水利水电建设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风险监控,风险管理决策的理论和方法等。
5、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评价与生命诊断。考虑结构、稳定、渗流等对工程进行安全评价,考虑安全、工程效益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对工程进行生命诊断。
6、水工建筑物综合整治技术。包括拆坝新技术,大坝拆除后对泥沙的处理方式、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安置等问题;部分功能退役的大坝建筑物的维修保养问题;河势修复和生态修复等。
7、水利水电工程数字仿真技术。对天然水体、河流、湖泊、水工建筑物中的水体流动、污染物输移和水环境演变现象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 对洪水演进过程进行测报, 从而达到对
水工建筑物的运行进行控制, 为防洪和水环境水生态的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三、学科队伍
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13人,副教授9人。学科学术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目前已形成以中青年教授、博导为主的高素质的学术队伍。
四、人才培养
本学科培养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人才,掌握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管理前沿动态,能熟练应用现代技术理论和先进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术手段开展研究工作,具有解决水利水电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有较好的外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工程实践,毕业后能很好地胜任教学、科研或规划设计和管理等工作。
五、学科发展前景
国外发达国家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建设任务已经完成,水利水电工作重点已转移到工程管理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受“重建轻管”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一直比较薄弱,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现象严重。“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管并重,综合整治”是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未来我国水利水电工作重点将逐步转移到工程管理上来。本学科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承担更多的科研和工程项目,为国家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百度知道:
河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河套大学10个院系之一,成立于2004年,成立之前为内蒙古临河水利学校。该院共有45名教职工,其中,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有34人,实验员6人,行政人员5人.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14人.研究生4人,大学本科29人。从事教科研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0%以上。
土木工程学院在“十五”期间,是一所水利中专学校,教师参与水利科学技术开发项目居多,如彭芳老师作为第三完成人参与研究了“土壤固化剂的制作与应用研究”项目,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室内实验与技术推广工作。该项目1999年开始,2004年已经按计划完成了全部试验研究内容,并通过了由国内著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鉴定。专家组认为,该项技术成果初步实现了技术配套,经过多年运行考验,效果良好,该产品具有较广阔推广前景。成果在中小级别渠道衬砌、集雨工程等应用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研究成果已于2005-2007年在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公路建设等行业进行了大面积推广。该项目至2006年先后在河套灌区的干、分干、支、斗四级渠道进行应用,共衬砌渠道45280平方米。并在硬化乡村道路、沙漠公路、庭院硬化、处理房屋漏雨、集雨工程等方面推广应用了35000多平方米。固化剂预制板单价每平方米200元左右,是混凝土单价的60-70%,在此期间,共浇筑衬砌土壤固化剂8万多平方米,共完成工程投资1600万元,与混凝土相比,至少节约工程投资685.71万元。另外,经自治区水利厅批复,2007年在河套灌区利用自治区政府专项资金节水改造工程中,在磴口、杭锦后旗、临河、五原、乌拉特前旗的部分斗渠上推广使用固化剂板衬砌渠道77046平方米,占衬砌斗渠总数量的10%,完成工程投资1540.92万元,与混凝土预制板相比,固化剂衬砌渠道至少节约工程投资660.39万元。
社会效益:固化剂新材料的研制成功,是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领域的一个创新,它使我国在土壤固化剂研究方面又前进了一步。并将在水利、市政、道路、庭院美化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应用该产品,首先是可节省工程投资;其次是可省时、省力,高效;三是就地取材,且施工工艺简单,便于施做;四是不会产生废弃物,且无毒无害,同时还能减轻道路负荷及尾气排放量,减少噪音符合环保要求;五是固化剂砌体与土壤颜色相近,不破坏自然景观。因此,大面积推广使用,对推动建筑材料领域的科技进步,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详见相关鉴定材料)。
03年彭芳老师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旱区草型浅水湖泊不同富营养化状态临界体系的研究》项目批准号:50569002;负责富营养化综合治理。在研究的过程中,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乌梁素海水质评价》和《浅析凌汛分洪工程对乌梁素海水环境的保护作用》论文分别发表在《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第2期和《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年第3期。这一项目06年已鉴定。我系彭芳教师03年以来还参加了自治区项目《盐渍化地区水一 盐联合肋破影响与节水灌溉原理研究》,主持巴盟水盐监测田间试验资料整理分析,06年已结题鉴定。并且有两篇有关节水灌溉方面论文《河套灌区节水灌溉潜力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发表在《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年第4期。《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春小麦三水利用及水分生产效率研究》发表在《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第3期。还有两篇以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浅析河套灌区农田水利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发表在《内蒙古水利》2007年第1期。《浅谈内蒙古河套灌区节水灌溉潜力》发表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07年彭芳和郭彦芬老师又参加了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负责田间渠道节水效果监测评估。该项目立足河套灌区水土资源环境现状,结合自治区政府拨付的3亿元河套灌区节水工程专项资金工程建设项目,在巴彦淖尔市新农村建设中,在灌区内区分不同的生态区域选择6个项目区,跟踪监测和试验研究相应的生产和管理条件下的水土资源环境动态。灌区水生态研究涉及的主要问题有3个方面:⑴ 河套灌区水资源环境动态及合理利用问题;⑵ 河套灌区土壤水盐环境动态与土壤盐渍化防治的问题;⑶ 河套灌区生态环境动态与保持生态平衡的问题。因此,随着专项资金项目区田间配套工程的实施,相应开展项目区水生态良性循环的监测与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黄河水的基本承载量,也就是确保河套灌区这块绿洲的生态需水的最低维持水量,寻找河套灌区节水(减少浪费、高效用水)与生态需水的临界区域。该项目用行后的经济效益:河套灌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林、牧、渔、企全面发展的经济建设区,水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将直接关系到巴彦淖尔市的经济发展。水生态研究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的监测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盐分,二是植被,三是水循环。在水利工程设施逐步完善的条件下,加快了改良步伐,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由于该地区受水资源的限制,灌区作物供需水紧张,矛盾加剧,占灌溉面积40%的盐碱中低产田改造受到水资源的限制,盐碱危害存在潜在危险,总的来说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通过内蒙古河套灌区利用自治区政府专项资金实施灌区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达到提高土地盐碱化防治效果,在典型区内70%以上的耕地上,将表层全盐含量控制在0.2%以下,在改造盐碱化土壤的同时,使潜水水质得以淡化,地下水位控制在适宜的深度。由于地表盐分减轻、潜水水质改善和地下水保持适宜的深度,草田面积得以扩大,项目研究成果实施推广后,使草田覆盖面积达到盐荒地面积的7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10%以上。使典型区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达到规避生态风险的目的。为沿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统筹利用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使农民增收、国家增税、社会进一步安定,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社会效益和间接地经济效益。
土木工程学院科研学术气氛比较浓厚,每年举办一届论文交流会。近五年来发表教学科研学术论文有37篇,百分之七十的教师参加了教科研项目。王翠英老师研究的《关于工程测量计算方法的改进》项目2005年获得河套大学教学成果奖。在老师的影响下,我系04级路桥班学生 巴特尔田俊义等8名同学在2006年申报的《马铃薯燃料乙醇及综合利用建设项目》竞赛作品参加全区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获得全区大学生科技创业计划优秀奖。
河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作为一所典型的工科院校,河海大学根据2012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本校的核心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包括公共核心课程、学科基础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公共核心课程指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关键课程;学科基础核心课程指奠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关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指使学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与技术能力所需的关键课程。目前,全校已建立核心课程213门,其中公共核心课程15门、学科基础核心课程54门、专业核心课程144门,构成了有“河海”特色的核心课程体系。
一、河海大学核心课程简述
河海大学的公共核心课程在培养方案中属于通识课程中的公共必修课,1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等国家规定的必开科目。从字面意义上讲,河海大学的“公共核心课程”与西方常说的“通识教育共同核心课程”非常相似,但深究其里,则能发现除了二者都被划分进“通识教育”,另有很大区别。著名的通识教育专家甘阳说:“在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是本科生前两年的主课和基本课程,亦即所谓‘核心课程’,因此有严格的教学要求和训练要求”。以被公认为全美通识教育重镇的芝加哥大学为例,其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占本科生全部课程的一半,分为6个领域,每个本科生必须至少修满21门核心课程:人文学3门,社会科学3门,文明研究3门,外国语文4门,数理科学2门,自然科学6门。举例来讲,“社会科学共同核心课程”提供3门名为“财富、权力、美德”,“自我、文化、社会”,以及“社会政治理论经典”的课程。但这3门课程分为三个学期连续开展,因此相当于9门课。每个本科生都必须修足三个学期即3门社会科学核心课程。这些课程的具体内容,是经典著作的阅读和讨论。仍以上述“财富、权力、美德”课为例,其连续三个学期的课程安排是每个学期集中阅读、讨论4~5本经典著作,如霍布士的《利维坦》、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尼采的《道德谱系》等。芝加哥大学的通识核心课程尤其以强度大出名,没有一个课是可以随便混学分的,因为这些课程都是主课而且必修,不像我们的通选课是偏重兴趣且是选修。
很明显,虽然中国高校的核心课程建设大多参考美国高校,但二者还是有本质区别。美国高校的核心课程多分几大类,涵盖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占课程体系的比重大,需在入学的头两年集中学习。目前中国高校,除了复旦大学通过开设“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等六大模块的核心课程,要求所有新生先接受为期一年的住宿学院式通识教育外,其余高校多将通识教育分为公共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两部分,与其他专业课程相伴开展。依照河海大学的课程体系,其“公共必修课(即公共核心课程)”在概念上与西方的“核心课程”相似,而“通识选修课”则在内容上与其相近。
河海大学的通识选修课,大抵是参考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体制,把课程分为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经济管理、艺术这四大类,规定每类至少选修一门,总共修够8个学分,因此初看上去这些通选课似乎就相当于美国的通识教育课。但实际上,中国大学目前对通识教育的普遍误解就在于,不是把通识教育课程看成是本科的主要课程和基础学术训练,而是仅仅把它当做主课以外扩大学生兴趣和知识面的选修课,说到底只是在不改变传统“专业主义”的前提下给学生加点“小甜点”。也就是说,这种做法不是有效利用目前学分有限的“通选课”来着重建设通识教育的“共同核心课程”,而是片面扩大通选课的范围和数量。与之相关的,通识教育的目标被定为“什么都知道一点”,因此似乎可供选择的通选课门类越全、课程数量越多,那么通识教育就搞得越好。但单纯追求课程数量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其中哪些应该是全校本科生的“共同核心课程”呢?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可选的通选课很多,但学生大多不当回事,只是以混学分的心态选修某些课程。而通选课这么好混,自然也跟学校制度不严、关注不够有关。如果继续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发展通识教育,中国大学发展通识教育的努力最终将必然流产。
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比较分析与实践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目前中国对“核心课程”的认识跟美国高校是不同的。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相当于中国大学生前两年的主课,而不是仅仅相当于我们目前可有可无的通识选修课。事实上,中国通识选修课目前只占本科全部学分的不到十分之一,而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在其全部本科课程中则占很大比例:芝加哥占一半,哈佛斯坦福等占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通常最少不低于五分之一。以我们现在学分如此有限的通选课来模仿美国的全部通识教育课程分类,完全是文不对题。目前中国高校,大多只领悟了核心课程“所有学生必须修”的内涵,而“核心课程很重要”的实践,则体现在重视“学科基础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上了。从专业主义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它还需要去完善。
麦可思最新发布的对大学课程的有效性调查显示,2010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对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满足度均低于60%。换言之,这些毕业生普遍认为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工作的要求。调查方认为,出现这一结果可能与部分专科课程中理论性内容太多,实用性内容偏少,以及部分专业课程中知识点更新太慢等因素有关。调查显示,在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2010届毕业生中,认为专业核心课程重要度最高的本科专业门类是文学和法学(均为84%),高职高专专业门类是医药卫生大类(94%);认为专业核心课程重要度最低的本科专业门类是理学(73%),高职高专专业门类是电子信息大类(73%)。
针对这个问题,河海大学的对策是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目前,理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已增加到25%,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增加到20%。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教学实验、技能训练、工程训练、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与创新训练等模块,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等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列入培养方案,并且大力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向学生开放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鼓励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走进企业,让学生在科研中学习,培养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设实践课程,只是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一小块。从整体来看,中国高校如何系统地改进核心课程建设,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目前国内大学多借鉴哈佛大学的做法,对所有本科生统一要求。但国情有别,中国文理分科历时已久,所以需要在通识教育中对文科生和理工科学生区别对待。作为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例如MIT的自然科学通识课程,这不是以观念介绍为主的导论课,而是专业性课程,类似于中国理工科大学的本科专业课。但不同在于,MIT对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要求远远高于中国理工科大学,它要求理工科学生必须选修至少8门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而且其中至少3门必须集中在某一特定领域(如历史、哲学、文学等)。
三、结论
经过近一年的改革发展,新的管理团队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园区管理和服务,终于不负众望,各项指标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开启了华电科技园的二次创业之旅。
自2013年3月至今,每三到四天就有一家新的科技型企业在这里诞生。短短8个月内,新注册的企业已达70余家。迄今为止,华电科技园已集聚了科技型企业100余家,其业务范围涉及电力、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多数企业的经营已在行业中卓有成效,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华北电力大学希望将园区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以电力和新能源为特色的“中国电力智慧科技园”,在中关村管委会和昌平区政府的支持下,华电科技园将启动34万平米土地用于扩展科技园面积,建造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昌平园—华北电力大学能源电力技术产业基地。
专业园区具备更强的
产业集聚效应
说起入驻华电科技园的初衷,华电瑞能董事长王运虎这样评价:“华北电力大学专业特色比较明显,主攻电力,企业可以将学校实验室的科研成果直接产业化。另外,电力行业的很多技术人员和高管从这所学校毕业,国家电网和七大发电集团是学校理事会单位,强大的校友人脉,对市场推广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华电瑞能是比较典型的依靠华电将产学研用做到极致的企业之一。华北电力大学有齐全的电力行业学科设置,每年有900多项专利为电力行业服务。这家成立仅六年的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研发,生产和销售高低压动态无功率补偿及谐波治理设备、微机保护、电力监控仪表、风电信息化等软硬件产品开发及工程项目建设,年产值已达到上亿元。
企业做大后,王运虎用另一种形式回报学校,他通过为华北电力大学教育基金会捐款来扶持贫困大学生,成为其他创业者的榜样。
园区和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园区扶持企业,企业做大后再反哺学校,两者关系处理好了,就会呈现螺旋形上升的发展态势。
虽然远离市区,但华电科技园可谓藏龙卧虎。除了华电瑞能外,华电泰瑞、华电卓越、双成华电等一大批扛着华电大旗的企业在这里孕育、成长、发展壮大。
其中,华电卓越在垃圾发电、生物质高效清洁燃烧,以及脱硫脱硝电厂除尘等领域成绩突出。脱硫脱硝和电厂除尘技术为治理雾霾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双成华电将声纳检测技术应用于大型发电厂真空严密性的检测、石油化工行业的有毒和易燃易爆气体的微量侧漏远距离预警和检测。该企业年产值已达1.6亿元。接下来,双成华电还会瞄准制氢设备,与学校教师共同研发和创新,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应用于国内电力企业。
与互联网创业者不同,电力行业企业家身上带有明显的堪技术、重实务的印记。企业家俱乐部这种沟通载体,在其他园区更多地表现为交朋友、论时事的场所;而在这里,创业者们主动要求改成技术沙龙的形式,他们在意的是,一家企业的技术优势是否能为另一家企业所用。技术沙龙开了很多期,园区企业之间的相互帮衬已经衍生成为一种服务文化,带动园区产业链发挥越来越强的集聚效应。
华电科技园的“四驾马车”
在与记者交谈中,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宏盛强调,孵化器不仅仅是孵育企业的标准化车间,更重要的作用是将科技园、科研机构、校友资源、行业资源等加以整合,激励科技成果转化,营造创新创业氛围。这项工作的主要成果表现为四大企业服务平台的启动和运营。
首先是公共服务平台的完善。除了为入园企业提供常规的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代理服务外,园区开通了APP、微信和云服务平台,根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运营中的实际需求,积极为企业在市场中牵线搭桥,将企业的市场视野从区域市场延伸至全国市场,为在孵企业的市场营销调研和市场渠道建立,以及后续的产品推广、市场拓展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服务对接平台。
第二个,也是最振奋人心的是园区金融服务平台的上线。2013年,华电科技园与中国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些银行为园区企业提供了6亿元的授信额度,园区企业办理贷款业务将走绿色通道。在这里,金融的杠杆效应达到了1:10,“从平台上线到现在,企业已经完成了2000多万元的贷款。预计今年年底,还会有新一轮融资出现,贷款额将会翻番。”
记者通过以往采访小微企业的经历了解到,大多数小微企业从诞生到成长,再到壮大,融资需求将伴随其始终。但是有能力融到钱的小微企业并不多,这也使得小微企业能够活过2.5年的并不多。但是,在华电科技园,企业可以用合同抵押贷款,一个注册资本在200万元的企业可以依靠园区成功贷款500万元甚至更多。
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提升了抗风险能力,园区也会提高企业孵化的成功率。
此外,王宏盛还向记者透露,华北电力大学即将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若干规定》,学校设立种子基金,以金融体系和行政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将学校的技术、智力转化成为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我们希望基金操作是免费的,附加成本越低越好,能够维持团队的正常运行、人员结构合理就可以。”
第三个平台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华北电力大学拥有十六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已经免费向企业开放。
依托学校丰厚的技术资源,科技园以合作开发、自主购买等形式建立了以新能源、新材料、电力软件系统、电力工业技术试验设备及测试设备为主,其他技术试验设备为辅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无偿为园区企业提供完善的科研试验支撑平台,同时为基地企业提供与试验测试项目配套技术人员,保证了企业的科研技术支撑。
王宏盛认为,园区未来最大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就在于此。企业与学校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能力得以提升,园区和企业也将会持续地发展下去。
第四个平台是创新创业平台。园区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的房屋、设备、水电、服务全部由园区免费提供。迄今为止,园区已经有12家学生创业团队由一个个创业课题发展为一家家正式运营的企业。
在不久的将来,依托中关村和昌平区的政策及区位优势,结合华北电力大学的科研优势,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华北电力大学能源电力技术产业基地将在这里拔地而起。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电力智慧科技园”。
目前医保卡已发放完毕,现对2009-2010上学期及寒假期间因病且符合医保报销范围的同学医疗费用统一按医保报销程序予以报销。现将具体要求公布如下:
一、报销范围
1、参保后(2009年9月9日后)、制卡前所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在校期间无责任人的门诊意外医疗费用;
2、学生放假期间在原户口所在地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和实习期间在实习地发生的医疗费用。
*普通门诊不在该报销范围内。
二、报销所需要材料
1、在校期间无责任人的门诊意外伤害医疗费用报销所需材料:门诊病历、收据复印件及原件、处方。同时由研究生部出具学生受伤情况说明。
2、异地住院报销所需材料:住院病历、出院诊断书、费用清单、财务收据复印件及原件。放假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要出具原户口本复印件(复印学生本人入学前原籍户口本上有关个人信息一页);实习期间发生的费用需由实习单位出具实习证明。
3、吉林市住院报销所需材料:除原户口本复印件、实习单位出具实习证明外与异地住院报销所需材料相同(市内住院不需原户口本复印件)。
三、要求:
1、各班级以班为单位将本班符合医保报销范围的学生材料按照“一人一订”的原则予以汇总,同时以EXCEL格式上报报销学生信息。具体字段包括院系、班级、学号、姓名、医保号,报销原因(注明“住院”或“门诊意外伤害”及疾病名称)。
2、需强调的一点是:由于目前大学生参保享受的是“医保+商保”双重报销体制(即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大学生入学前参加家庭户口所在地的城乡基本医疗合作或入学初参加的人寿保险或平安保险的<以上简称“商保”>在医保报销结束后其剩余费用可向商保申请理赔),而医保报销所需材料均需原件,医保报销结束后所有原件将由医保中心统一安排存档,届时学校不再负责调用报销原件。故理赔学生在上交报销材料前一定要将手头材料予以复印备案以备日后商保报销之用。
四、上报时间:
各班级请于2009年5月11日(本周四)下午17:00前将本班医保报销学生材料整理完毕后用档案袋装好交至研究生部学办并将“医保报销学生信息表”发送至menyuying@mail.nedu.edu.cn中。
*如有其它问题请直接与门老师联系。(联系电话:0432-864806571)
研究生部
北京
北京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新闻与传播学、法学、清华大学建筑学、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传播学、生命科学学、环境科学院、心理学、管理学、教育经济学与管理、细胞生物学、物理化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经济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工商管理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聚合物科学系、聚合物工程系、功能材料系、碳及复合材料系、金属表面工程系、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工程、材料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宇航、计算机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车辆工程、信息技术、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工程力学、动力机械及工程、物理电子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应用化学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和生物技术、生物、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动物科学院和动物医学院、人文学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科学技术史、机械设计及理论、热能工程、安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物资源工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地质学科)、珠宝、勘查技术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动力工程、自动化控制、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自动化、工商管理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北京邮电大学、电信法、电信产业经济、网络交换、计算机控制、自动化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园林、植物学和木材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英语、公共管理、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国际商学院、高级翻译、德语系、欧洲语言系和亚非语系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专业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与社会、少数民族语言学、历史学(基地班)、对外汉语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法、工商管理学、金融学、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学
天津
南开大学历史学、数学、汉语言文化、化学(现设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山西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建筑与土木工程
华东地区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外文学院、翻译专业、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
同济大学建筑学、土木工程、车辆工程、临床医学、艺术设计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心理学、房地产经营管理、教育科学院、软件学院 东华大学服装设计、纺织工程、材料学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国际金融、经济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俄语、日语、阿拉伯语
福建
厦门大学经济(财政学、统计学、金融学、政治经济学)、管理、化学化工、历史、国际法
浙江
浙江大学电气信息、数学、管理学、农学、化学与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江苏
南京大学历史(历史和考古学)、数学、物理、生物科学(生命科学学院及化学化工学院)
东南大学建筑学、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飞行员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苏州大学档案学、法学、汉语言文学、纺织工程
南京理工大学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
河海大学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移民工程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艺术设计、山东
山东大学材料学、生物学、数学(产业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文艺学、中国古代史、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微生物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妇产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生物科学、军事海洋学、(水产、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化学与化工、地球资源与信息、油气储运工程
江西
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新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安徽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设计及制造、机械电子工程、汽车与拖拉机和真空技术及设备)、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吉林
吉林大学化学、车辆工程、医学、数学、法律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世界史、中文、生物学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焊接、飞行器设计和制造、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水声工程、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动力与能源工程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野生动物资源专业、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辽宁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船舶、电信和软件、创新实验班、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软件学院、装备制造业、日语、矿工程专业、冶金工程
辽宁大学经济学、经济学基地班、法学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技术、轮机管理(轮机工程)、海商法、海事管理、海上物流
湖北
华中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医学武汉大学法学、哲学、历史、工商管理学、生命科学(发育生物学和微生物学)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汽车专业、航运、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汉语言文字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英语学 华中农业大学农学、园艺学、食品科技、水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经济学、工商管理学、投资学、房地产管理
河南
郑州大学物理、新闻学、水利水电工程、历史学
湖南
中南大学材料、土木建筑、冶金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化学化工、车辆工程、新闻专业、国际贸易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
广东
中山大学医学、岭南学院和管理学院、历史学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电信、电力、材料、法学院、造纸系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日语、华文教育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发展与教育性理学、信息光电子
广西
广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科学技术、甘蔗糖业工程、土木工程、资源与环境
海南
海南大学旅游、热带农业与生命科学、水产养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川
四川大学文科、理科、工科、医学、新闻学、动画、信息安全、核工程与核技术、轻化工程、历史学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电气工程、土木工程、重庆大学生物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业工程、美视电影学院
西南大学教育学、心理学、农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蚕学)
陕西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电子工程、广电信息、西南交通大学
云南
云南大学软件、信息、生命科学、历史、国际关系学
贵州
贵州大学英语、国际刑法、电力与能源工程、化学、采矿工程、植物保护
西藏
【河海大学电力工程】推荐阅读:
河海大学水利工程建设管理10-24
河海大学电路考研06-15
河海大学学位英语11-23
河海大学百年校庆12-13
河海大学硕士论文06-11
河海大学什么专业最好11-02
河海大学物理考试题库10-01
河北工程大学基础工程12-0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09-14
电力电子专业大学排名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