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精选8篇)
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和有关文件要求,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330多个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铁路、电力、煤炭、石油、中直机关、省直机关等行业机构也成立了几十个分中心,这些中心和分中心都建设了自己住房公积金信息管理系统,但是,所有中心、分中心的信息系统的容灾备份基本尚属空白。个别中心在原有信息系统基础上建设了小规模数据备份系统,也有个别中心提出了中心之间数据互备的设想,但是,都没能达到灾备的标准和要求。
全国各中心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现状概述:
1、各中心均有自己的信息系统。
2、各中心信息系统投入投入差异较大,粗分为五个等级: A级:有上亿元的投入,如深圳;
B级:有数千万元的投入,如北京、上海、昆明、武汉、广州、长春等;
C级:一般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的投入多在千万元以上; D级:再退一步,像郑州这类城市中心,投资规模多在几百万元。
E级:一般地市中心的投入多在几十万至一、二百万不等。
3、主机系统:少数中心选用中型计算机,如A级、B级中心; 较大规模中心(如B级、C级、D级)选用小型计算机;一般中心(如D级、E级)多选用PC服务器。
4、操作系统:操作系统也是差别较大,有hp、IBM的UNIX系统,也有SUN公司的Solaris,还有WINDOWS系统。
5、数据库系统:多数为ORCALE,也有Sybase、DB2,使用SQLServer的中心也不少。正版和盗版也是同时存在,大中心肯定用正版,多数小中心会用盗版。
6、应用系统:全国各中心的应用系统差别也非常大。做公积金管理软件的单位有东软、金软、北京金天鹏、深圳恒泰丰、西安金房子等等。也有自行组织开发的中心,比如郑州、开封等中心。
我们将根据不同中心的主机系统、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网络系统、存储系统等现现状,建设全国性的住房公积金容灾备份中心。
建设目标:
构建满足全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容灾备份中心,为其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性、高扩展性、高安全性的硬件架构、软件平台及技术支持,满足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数据远程备份的要求,确保其数据安全。
具体建设目标包括:
1、提供数据打包存储服务:面向对象为信息系统规模小、规范程度差的中心。
2、核心系统运行服务:面向对象为经济发展较差地区、无条件建设规范化住房公积金信息管理系统的中心。
3、数据级容灾服务:面向对象为信息系统较为先进、灾备投入较小的中心。
4、系统级灾备服务:面向对象为信息系统先进、灾备投入较大、灾难恢复要求时间较短的中心。
5、应用级灾备服务:面向对象为信息系统先进、灾备投入较大、灾难恢复要求时间极短的中心。
以上灾备级别,基本能够满足当前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灾备需求。
灾备中心还应达到或接近以下条件:
1、交通便利:飞机、火车、汽车均能顺利到达。
2、选址安全:地质结构稳定,发生特大自然灾害的几率小。
3、建筑物稳定:灾备中心的建筑物达到规定的抗震要求。
4、供电保障:灾备中心具有充足的电力资源。
5、通讯资源充沛:灾备中心必须接入多家运营商的通讯电路。
6、技术先进:灾备中心必须吸纳当前最新技术成果。
7、管理运行规范:按国家标准进行运营管理。
8、满足需要和发展:满足当前需要,支持未来发展。
9、满足技术交流:灾备中心具备技术的交流的功能。
10、长效机制:生活方便、环境优美、协调统一。建设任务:
建设完善的机房环境,构建良好的主机系统、存储系统、网络系统、安全体系及数据容灾备份体系,为全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构筑可靠、高效、易用的灾备平台。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全国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业务数据或信息系统,集中远程备份。
建设原则:
一、先进性、标准化
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计规范,保证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结合当前住房公积金信息化应用情况,选用符合国际标准的技术和产品,保证系统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并保证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经济性、实用性
根据灾备中心的实际应用需求进行方案设计,选用性价比高的设备,建设一流的灾备系统,既能够满足住房公积金业务系统容灾的应用需求,又能够适应将来应用的扩展,系统应该能够方便地升级,并能够保护原有的投资。
三、高可靠性
在系统设计特别是关键点的设计中,选用高可靠性产品,并有合理的冗余和可靠的系统备份策略,保证系统具有故障自愈的能力,确保系统可靠运行。
在充分考虑技术先进性的同时,还要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厂商技术支持及维修维护能力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的高可靠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
四、高开放性
采用符合OSI(开放系统互联)标准的技术和通信协议,采用符合ISO(如IEEE、ITU-T、ANSI等)标准的相关协议,采用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网络规范,结合省内、国内各地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情况,充分考虑硬件环境、软件平台的兼容性,使得符合国际标准的不同厂商的产品可以无缝地添加进来。
五、高安全性
灾备中心必须具备足够的安全性,具有有效的容灾、容错等风险保障机制,能够防止来自系统内部恶意破坏及来自外部的恶意攻击,能有效防止因人为误操作带来的影响,采用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安全手段,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和机密性,并对信息访问和系统操作提供有效的权限认证,对雷击、火灾、盗窃等意外以及人为误操作等不可预知的问题,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恢复机制。
六、高性能
灾备中心设计中,必须保障服务器、网络及各种设备的高吞吐能力,保证各种信息(数据、语音、图像等)的高质量传输,构建高质量的可服务于图像、语音、数据的综合网络系统,为关键业务提供QoS(Quality of Service)保障。
七、可扩展性
灾备中心采用的实现技术和产品必须标准化,系统结构及设备易于扩展,技术和产品发展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可扩充性,将来能够方便平滑地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和更新。
八、灵活性、兼容性
选用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国际标准软件、硬件、网络等技术,以便系统具备可移植性、高可靠性等优点,以便在将来发展中延伸采用最新技术,同时,为不同的现有设备提供互联手段,保证现有各种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的顺利接入。
九、结构的合理性
采用合理高效的系统结构,设计的系统结构应能合理安排冗余和负载,实现有效的流量控制和负载均衡,能够避免网络风暴和数据瓶颈,确保系统畅通运行,并能适应灾备中心业务发展的需求。
十、低碳、绿色、环保
绿色数据机房(Green Data Center)是指数据中的IT系统、机械、照明和电气等,能取得最大化的能源效率和最小化的环境影响。
关键词:工程训练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建设
工程训练是高等工科院校学生的必修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1]。工程训练主要包括传统加工和现代加工, 通过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及时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充实到工程训练中将成为必然趋势[2]。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成为衡量一个工程训练中心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同时, 也成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支柱。因此, 西安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把先进制造技术作为学生实习内容的一部分, 让学生及时掌握CAD/CAE/CAM、增材制造、智能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 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先进的制造工艺, 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教学实践中,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1 先进制造技术发展前沿
1.1 计算机辅助工程
计算机辅助工程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CAE) 是一种迅速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 是实现重大工程和工业产品的建模、计算分析、模拟仿真与优化设计的工程软件, 是支持工程科学家进行创新研究和工程师进行创新设计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3]。从字面上理解它包括工程和制造业信息化的所有方面, 但是传统的CAE主要指用计算机对工程和产品的功能、性能与安全可靠性进行计算、优化设计, 对未来的工作状态和运行行为进行模拟仿真, 及早发现设计缺陨, 改进和优化设计方案, 证实未来工程/产品的可用性与可靠性。目前CAE是工程师进行创新设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也是科学家进行创新研究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工程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理论、方法和科学数据的归属之一, 做成软件和数据库, 成为推动工程和社会进步的最新生产力。
CAE是有限元、有限体积以及有限差分等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4]。有限元法是求解数理方程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法, 是求解工程实际问题的一种有力的数值计算工具。有限元可以提供多种分析类型, 包括:结构静力分析、结构动力学分析、结构非线性分析、动力学分析、热分析、电磁场分析、流体动力学分析、声场分析、压电分析等[5,6]。并将有限元分析技术逐渐由传统的分析和校核扩展到优化设计, 并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密切结合, 形成了现在CAE技术的框架。
CAE主要优势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在产品的工作原理、工作性能、结构已经确定的条件下, 通过CAE技术给出产品的最大效能。 (2) 在产品工作原理不变的前提下, 借助于CAE计算分析指导产品结构中某些部分进行修改, 以期得到更加优良的性能。 (3) 对新开发的产品进行仿真分析, 验证预期的功能, 及时发现设计中的缺陷, 使新产品更加有效、可靠。
CAE作为机械设计及制作领域不可缺少的部分, 其发展趋势表现为: (1) 在功能上, 要进一步实现可变形体与多体耦合分析, 多相多态介质耦合分析,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 多尺度耦合分析, 形成材料设计到工程/产品设计、集仿真与优化于一体的CAE系统。 (2) 从性能上看, 未来要形成基于超级计算机和计算机群的并行计算CAE系统, 基于网格计算的CAE系统, 基于互联网的集成化与支持协同工作的CAE系统。 (3) 从软件技术上看, 更好的解决三维图形处理与虚拟现实, 形成基于Internet和Grid computing的面向对象的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工程数据库。 (4) 从用户界面与智能化看, 逐步形成多媒体用户界面, 智能化用户界面。 (5) 形成网络化与CAE网上连锁店, 目前多数还是单一、孤岛式的CAD, CAE, CAM, PDM产品, 集成化程度不高。随着实施并行工程, 科研人员和中、小企业用户将不再需要单一的CAD, CAE, CAM, PDM产品。他们需要具有专业特色的、集成化的套装支持系统。
1.2 先进制造工艺
先进制造工艺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传统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种制造工艺技术, 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工艺高新技术化的结果[7]。先进制造工艺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和基础, 一个国家的制造工艺技术水平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二楼其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与传统的制造技术相比先进制造工艺技术以其高效率、高品质以及对于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为主要特征。
常见的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包括:精密洁净铸造工艺、精确高效金属塑性成形工艺、优质高效焊接及切割技术、优质低耗洁净热处理技术、优质清洁便面工程技术、超高速加工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微型机械加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等[8]。先进的制造加工精度不断提高, 切削加工速度迅速提高, 结合新型工程材料的应用与自动化、数字化的工艺装备, 制造工艺不断发展。目前先进的制造工艺技术更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同时, 先进制造技术也出现全球化、多样化、虚拟化、敏捷化、集群化、服务化等发展趋势[9,10]。
随着先进制造工艺及技术的发展, 相继出现了先进的制造技术[11]: (1) 柔性制造技术:是一种主要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或变批量生产的制造自动化技术, 是对各种不同形状加工对象进行有效的适应性转化为成品的各种技术总称。 (2) 智能制造技术:将人工智能溶进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 对制造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 取代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活动, 系统能自动检测其运行状态, 自动调整其参数, 达到最佳状态。 (3) 绿色制造:是指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 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它使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最小化, 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 节约资源和能源, 使资源利用率最高, 能源消耗最低。
先进制造工艺是连接CAD和CAM的桥梁, 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外形尺寸的精密化, 近无余量成形。成形的毛坯工件从接近零件的外形尺寸向直接制成工件即净成形或近无余量成形方向发展做到有的零件成形后仅需磨削或需磨削即可直接装配。 (2) 内部组织及质量的精密化, 近无缺陷成形及改性。毛坯成形与改性质量高低的另一指标是缺陷的多少、大小和危害程度。由于热加工过程十分复杂, 因素多变, 所以很难避免缺陷的产生。近年来热加工界提出了“向近无缺陷方向发展”的目标。 (3) 从三废治理到清洁生产走向“绿色制造”。热加工和表面保护过程产生大量废水、废渣、废气、噪声、振动、热辐射等, 劳动条件繁重危险, 远不适应当代清洁生产的要求。
1.3 增材制造技术
增材制造 (Additive Manufacturing, 简称AM) 技术是通过CAD设计数据采用材料逐层累加的方法制造实体零件的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材料去除 (切削加工) 技术, 是一种“自下而上”材料累加的制造方法[12]。
增材制造技术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 增材制造作为一种新的制造方法, 其产业不断壮大。 (2) 由于受材料因素的影响, 在增材制造领域, 新材料新器件不断出现。 (3) 新市场产品不断涌现。增材制造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航天航空, 电子通讯、工艺品加工等行业应用日益增加。 (4) 新标准不断更新。同时, 增材制造目前也面临很多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 主要表现在原材料制备技术[13], 材料成型控制技术, 高效制造技术, 软件编程技术等方面。
增材制造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制造方法, 其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应用更加普遍, 向日常消费品制造方向发展。 (2) 解决复杂零件的难加工问题, 向功能零件制造发展。 (3) 对于增材制造设备来说, 向智能化装备发展。 (4) 在零部件表面质量的控制方面, 提高零件的成型精度和表面质量是很重要的发展方向[14]。 (5)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 应更好开发经济、实用、高效的增材制造设备。 (6) 开发新型、高性能成型材料。
1.4 智能机器人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高科技水平和工业自动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和体现[15]。机器人可分为一般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 相对于传统的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感觉要素, 用来认识周围环境状态;二是运动要素, 对外界做出反应性动作;三是思考要素, 根据感觉要素所得到的信息, 思考出采用什么样的动作。
智能机器人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关键技术[16]。 (1)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多传感器与控制理论、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概率和统计相结合, 为机器人在各种复杂、动态、不确定和未知的环境中执行任务提供了技术解决途径[17]。 (2) 导航与定位。在机器人系统中, 自主导航是一项核心技术, 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3) 机器人视觉。 (4) 智能控制。 (5) 人机接口技术。
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 目前出现了管道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空中机器人、军事机器人、仿人机器人、微型机器人、服务/娱乐机器人等。还有很多机器人应用于特殊行业中, 比如我校目前研制的煤矿营救机器人, 主要用于煤矿事故中人员不能到达的地方进行现场营救。
智能机器人在目前得生产、生活、科研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其技术领域中有待进一步发展。 (1) 机器人网络化[16]。利用通信网络技术将各种机器人连接到计算机网络上, 并通过网络对机器人进行有效的控制。网络化技术包括网络遥操作控制技术、众多信息组的压缩与扩展方法及传输技术等。 (2) 智能控制中的计算方法。以模糊逻辑、基于概率论的推理、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混沌为代表的软计算技术具有更高的鲁棒性、易用性及计算的低耗费性等优点, 应用到机器人技术中, 可以提高其问题求解速度, 较好地处理多变量、非线性系统的问题。 (3) 多机器人协调作业。随着人工智能方法、机器人技术以及多智能体系统等研究的深入, 如何组织和控制多个机器人协作完成单机器人无法完成的复杂任务, 在复杂未知环境下实现实时推理反应以及交互的群体决策和操作, 已经成为机器人研究领域的新课题,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我校工程训练基地建设
西安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作为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是学生工程实践教学和创新基地, 对提高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现代加工实训教学深受学生好评, CAD/CAM实训作为现代加工实训教学的基础, 起着连接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3D打印、特种加工等工种的枢纽作用。工程训练中心CAD/CAM实训区有教学用计算机129台, 并有CAXA实体设计、CAXA制造工程师、CAXA数控车、CAXA编程助手、CAXA线切割、VNUC仿真软件、PDM企业模拟、德国SYMplus车削以及铣削模拟软件, 学生利用这些软件, 可以进行可视化创新设计, 通过网络DNC把指令传输给数控设备, 可实现在线快速加工。支持CAD/CAM的设备有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线切割、半导体激光内雕机、激光切割雕刻机、激光打标机、数控精密电火花成型机、3D打印机等现代化、高精度数控加工设备[18], 并有专门的机器人实训区。基本上形成了具有先进制造技术的工程训练教学平台。
3 对先进制造技术工程训练基地建设的探讨及建议
3.1 优化CAD/CAE/CAM/CAPP/PDM等之间的资源配置
CAE与CAD/CAM/CAPP/PDM/ERP一起, 已经成为支持工程行业和制造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技术, 它们已经在提高工程/产品的设计质量, 降低研究开发成本, 缩短开发周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为实现工程/产品创新的支撑技术。伴随着CAE的发展, CAE与CAD/CAM /CAPP/PDM一起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研究、开发、营销、咨询、培训服务在内的软件产业, 这是一个对工程和产品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有重大影响的软件产业, 它已经并会继续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工程训练应该结合企业现代化的设计、制造及管理现状, 使软硬件之间的资源配置结构更合理、更完善, 并有效的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3.2 配置具有先进制造能力的软件及硬件
适当增加CAE软件, 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训中, 让学生把CAD/CAE/CAM/CAPP/PDM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具有大工程意识的知识结构框架,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工程分析能力。并配置较为先进的现代化制造设备, 增长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创新兴趣及能力。
3.3 加快增材加工实训区的发展
增材制造已经成为现代加工中的一个亮点, 在未来的制造业中必然会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全世界的增材制造技术也快速发展, 在技术研究方面, 我国增材制造装备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当, 但在关键技术、成形材料以及智能化控制方面较为落后。工程训练中心应该加快增材制造设备的投入, 让学生直观了解不同的增材加工技术, 激发学生对增材加工的兴趣, 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
3.4 增加智能机器人实训区建设
机器人实训区在工程训练中深受学生欢迎, 机器人设计过程激发了学生创新兴趣, 但很多高校机器人实训区建设还不完善, 应适当增加智能机器人的设计研发训练, 例如我校最近研发的煤矿营救智能机器人取得较大的进展。应结合国外智能机器人的研究, 不断提高机器人的实训教学水平。
3.5 打造专业化工程训练教师队伍
逐步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教学教师, 提高工程训练教学水平, 使学生真正学习到实践知识, 并有效扩展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大工程意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先进的制造技术, 尤其是先进的制造工艺技术。
3.6 完善先进制造技术课程设置
学生一直把工程训练当作一次简单的实习,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 一部分学生在实训结束后, 甚至不知道实训的工种及内容。应当完善实训课程设置, 提高学生对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可以在实训结束后, 通过先进制造技术方面的选修课、兴趣班等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并定期举办关于先进制造技术的专业知识讲座, 提高学生对制造业的认识。
4 结束语
所谓“中心”,最根本的形态或功能就是资源的高度汇集和高效的配置。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企业能够找到并用合理价格获取其经营和发展所需的一切资源要素,否则这个“中心”就失去了意义。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目标,就是能够让航运业在上海以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获取其发展的所有要素,从而使航运业获得蓬勃发展的动力。
而航运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资本,所以,世界上大部分航运中心同时也是金融行业极为发达的地方。金融业的核心功能恰恰也是资源的配置,但由于金融业配置的资源是资本——一种最为重要或稀缺的资源,所以对于资本密集行业,特别是航运、造船、海洋工程、房地产、能源等行业,资本要素是一个瓶颈要素,没有这个要素的充分支持,这些行业将很难获得长足的发展进步。
因此,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上海航运金融业的高度发育。更准确地说,就是上海必须成为一个航运金融的高地或中心,这个中心能够让航运业在上海获得高效率和低成本的金融支持,以此吸引国内和国际航运及航运相关企业在上海这个平台发展,进而使上海的航运业和航运金融业二者同时得到充分而相得益彰的发展。也只有航运业得以长足发展,航运的相关服务业才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广义的航运服务业包括船舶融资、航运和船舶保险、涉及航运和船舶的咨询业、经济业、船舶检验、法律和仲裁、设计和工程等,包罗万象。而航运相关服务业甚至可以离开航运业独立存在,并创造巨额的财富。例如伦敦,尽管从货物吞吐量上看伦敦早已经不是一个主要港口,英国的船舶拥有量也仅占世界总量2.8%(相比之下,中国大陆船舶拥有量占世界总量8.4%),但是伦敦涉及航运的金融、保险、法律、教育、技术咨询、研究出版等业务,不仅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多年来持续给英国带来巨额的收入。
从这个意义上讲,探讨如何建设一个“航运金融高地”,可能是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最佳契入点。那么,上海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航运金融的高地?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对行业的观察,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上海金融业应了解航运业和造船业的行业情况、市场规律和发展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金融业对航运、造船业虽有一定的支持,但主要是国有银行对国有航运、造船企业的一般信贷支持。大部分金融机构在过去对航运、造船企业的业务经营和资金需要并不很熟悉,仅仅考虑企业整体的资信情况和还款能力。而由于信贷主要是发放给国有大中型航运、造船企业,所以银行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运作的积极性不高。
但是,国际上大部分船舶融资是以项目融资的方式进行,需要银行对项目的商业可行性、风险进行评估,这就要求银行不仅熟悉企业,也要更加懂得行业和市场。
海运行业比较特殊。以载重吨计算,全球六成左右的船舶是以单船公司方式注册在方便旗国家或税负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如巴拿马、利比里亚、马绍耳群岛、香港等国家或地区。此外,海运船舶总是行驶于国际上的不同国家的港口之间,故对于船舶的所有权和抵押登记、适用法律、发生违约情况下行使担保权益等,很多方面都与境外法律和操作惯例有关。境内银行要开展和做好船舶融资业务,有必要掌握一些必要的信息和知识,并与有关专业机构建立联系,在项目的谈判、签署和执行过程中获得必要的专业支持。这些机构包括船舶经纪机构、船舶检验机构、船舶评估机构、专业航运金融律师事务所等。
对于航运市场、船舶建造和买卖市场,金融机构也应当有必要的了解。总的来说,航运和船舶市场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表现出很明显的周期性。不过,要准确预测市场高峰、低谷、复苏的时点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例如,媒体曾有报道,许多航运企业在走出1999至2003年航运低谷后纷纷预测,按照“好三年、坏五年”的过往规律,认为2005年将是一个顶峰,不料市场的火爆一直持续到2008年的秋天,BDI指数从2005年的3000点翻了三倍多涨到2008年的11000多点才因全球金融危机而跌入冰点。可见波动周期并无铁律,而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和波动本身才是最大的规律。
如同其他任何市场,在任何时候,航运市场上总有不同观点或预期,有人看涨有人看跌。除了预测本身的难度外,市场上存在的不同观点往往是由于人们所持的不同出发点。例如,需要买入者可能往往看跌,计划持有或卖出资产者则一般喊涨。重要的是根据航运市场自有的特点和自身的资产情况来进行判断,做出客观的决定。
虽然难以准确判断周期,但仍可以对市场波动做出及早应对预案或准备,以控制风险。也可以利用波动进行反周期操作,以实现投资收益。例如,江浙不少航运公司已经在本轮金融危机对船市影响初步显现后陆续开始向造船厂低价购入被原境外买家弃单的船舶。境外买家弃单的情况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境外买家自己违约付不出款而弃单,一种是国内船厂违约如严重拖期而遭到原买家弃单。在后一种弃单情况下,船厂往往面临巨大的财务困难,对于国内一些精明买家而言是低价购入船舶资产的绝好机会。去年10月,一艘船龄较老的27000吨散货船因无法支付修船费用经上海海事法院拍卖,由于价格较低,引来不少江浙买家前来竞拍,成交后,一些未成功拍得者还因出价太慢而懊恼不已。
因此,在市场跌入低谷的情况下,未必没有好的项目,关键看项目的可行性。因此,金融机构对于航运、船舶市场的判断,对项目可行性和风险的分析,决定了金融机构能否把握机会,获得优质客户和项目,并与航运企业客户一起实现发展。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金融机构在这些船东收购弃船过程中,针对情况较好的项目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支持,既为自身获得了好的信贷项目,又帮助了船东实现业务扩展,还间接地缓解了国内船厂的危机或财务困难,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非常显著。
航运市场中,不同船型、载重吨位的船舶,其市场周期并不完全吻合,主要看经济和贸易等影响因素。例如,由于散货船主要运输大宗商品如谷物、矿石等,在本轮危机后的复苏中因中国经济稳定和强劲,大宗商品需求首先得到复苏,带动散货船的租金首先反弹。而集装箱船和油轮因国际贸易仍然疲弱,复苏较为缓慢。金融机构虽然无须随时掌握市场动态,但可以从相关机构获取客观权威的分析,帮助做出客观的项目分析。
二、上海金融机构在服务好国有航企、船企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将更
多的注意力放在民营航运企业、民营造船企业身上,或者向他们更多倾斜
虽然说现阶段在造船业和航运业,国有企业仍然占据主要地位,但从民营发展的效率、速度、前景来看,未来的航运和造船产业的主要构成将非民营莫属,这一趋势判断是符合世界各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忽视这
趋势也可能令上海的金融业错过发展航运金融、船舶融资的大好时机。
从上海的现状来看,民营航运经济发展不足除了两大拥有政府背景的航运集团——中远和中海以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企业并不多——这是来自上海航运交易所专家的评价,而在世界第二航运大国一希腊,船运公司以中、小公司为主,均为私有企业,而发达的航运金融支持是希腊这样一个小国能够发展成为世界航运大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笔者去年曾代表一家国内船厂同一家管理着6-7艘船舶的希腊中型航运公司商谈合资项目,深感希腊航运企业非常善于利用资本市场、银行、合资等各种方式获得资金的支持,从而发展其船队和航运业务。
在上海,民营航运经济发展不足,恰恰说明了航运金融业在上海的缺失。同时,这也意味着上海在这方面存在着巨犬发展空间和机遇。显而易见,要形成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民营航运经济,在其过程之中就需要金融业的支持,而不是谁先谁后的关系。航运业获得发展反过来又将带动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两者的发展是相得益彰、相互扶持的关系。只有具备一个蓬勃发展的民营航运经济,上海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航运中心。
因此,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的建设,最佳的契入点是航运金融高地的打造。
再说说造船。造船业和航运业的联系是紧密的。中国的船厂较早走出国门大量为国际上的船东造船,在积累丰富经验的同时也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因此,相对于航运大国的目标,造船大国的梦想实现的脚步走在更前面一些。2003-2007年的“造船热”期间,大量民营企业抓住机遇进入造船业,加上原有的民营造船企业也利用这一历史机遇扩张产能,民营造船已经在中国造船行业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至2009年,包括国有和民营在内的中国造船业整体在手持订单量和新接订单量两项指标上已经超过韩国跃居世界第一造船大国,造船完工量仅略逊于韩国,居世界第二,约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强。
中国造船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中国造船产业的积淀和对市场机遇的把握,另一方面也证明了金融业对造船业发展的重要性。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建造出口远洋船舶,始终没有离开金融业直接或间接的支持。最直接和典型的金融支持是船舶建造资金贷款和船东预付款还款保函,前者往往由银行直接贷给船厂,后者往往是银行对船厂联合卖方的授信支持,两者构成主要的造船金融服务。没有这两种造船金融服务,特别是后者还款保函的授信支持,国际船东不会前来中国建造船舶,中国也不会发展成为今天的造船大国。
尽管航运业是造船业的下游行业,航运公司是造船企业的客户,但是中国造船业主要服务和依托于来自希腊、德国、挪威、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国际船东,而这些国际船东背靠成熟的航运金融的支持。他们看中中国造船的质量和价格优势,愿意向中国造船企业下订单。而国内造船业,无论国有或民营,因能获得国内的金融支持,亦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争取和获得造船订单,因此,中国造船业自然获得了巨大发展的机会。
与造船业相比,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在过去未能充分获得航运金融服务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民营船东无法轻易获得造船或买船的融资,造成了国内民营航运业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并不强,至2009年,中国商船拥有量仅居世界第四位,船队总载重吨占全球比例为8.43%(未包括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商船拥有量)。而现居世界第二航运大国的希腊,大部分航运公司为中小企业,民营航运的活力非常强。
由于有着较强的航运金融支持,多年来希腊等航运大国的船东不仅造船发展自己的海运事业,还将部分商船租给中国的海运企业使用,从中赚取大量的租金。与此同时,这些航运大国的金融机构也从这些项目中获利颇丰。
不过,这种情况也正在悄悄发生改变。2010新年伊始,全球航运市场乍暖还寒,国内某大型民营造船企业已经向一家中资背景的民营航运公司完成交付了一艘17.6万吨海岬型散货船,交船后由该中资船东长期租赁给国内某大型航运公司承担中国一澳洲航线的货运任务。该项目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国内一家股份制银行以出口买方信贷的方式向该中资船东提供了约占船价65%的船舶融资。这是一个典型的三赢模式:银行、船东、船厂三方均为中资企业,项目带来的所有盈利均留在了中国企业囊中。
由此可见,航运金融对于航运中心作用至关重要。打造一个航运金融高度发达的上海,满足我国航运业的发展需要,是中国成为航运大国、上海吸引航运业(包括航运服务业)聚集并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必由之路。
三、如何打造上海航运金融业高地
打造上海航运金融业的高地,这是个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也有多方面的工作有待进行。笔者认为,应当主要考虑的着力点有以下几个:
1确定发展航运金融业的重中之重
基于上文分析,这个“重中之重”就是船舶融资,并且侧重对民营航运硷业的船舶融资业务,解决民营航运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鉴于上海金融机构对航运公司提供船舶融资的经验尚比较缺乏,航运企业获得融资的途径也比较有限,政府应当考虑设立专门帮助民营航运企业获得船舶融资的促进机构。该促进机构可以通过与航运、船舶中介机构的合作,了解航运公司的融资瓶颈,并组织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帮助航运公司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也是政府部门了解民营航运业对金融需求的最好机会,与此同时也能了解金融机构从事航运金融业所遇到的瓶颈问题,以便对症下药,找到突破口。
2多种航运融资渠道并行发展
除银行的船舶融资以外,船舶融资的另外两个重要来源是船舶融资租赁和船舶基金。这两种模式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处于起步阶段,但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融资租赁和船舶基金的做法与银行融资既有共通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和自身的特点,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税收、外汇等方面的因素,均值得深入的研究和发展。此外,如何促进航运企业利用有限合伙(LLP)方式筹资购置船舶等,也是值得探索和发展的领域。
3差异化竞争
上海应当找到自己的发展策略,与大连、天津、宁波形成差异化竞争和合作格局。近年来,大连、天津、宁波等港口城市均充分意识到航运和航运金融的重要性,高调宣布对航运金融的重视,当地金融机构、航运企业、船级社等机构所主办的一系列航运和航运金融论坛、会议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当地的航运金融产业起到了
定的宣传和
促进作用。而上海各类金融机构、专业机构聚集,应当能够通过举办类似活动,争取更多航运界对上海的关注,并积极探索与上述港口城市之间在航运和金融方面的合作。此外,上海也可考虑充分借鉴和学习香港多年来作为一个航运和金融中心的经验,与香港的业界和有关机构展开交流,获得自身的发展经验。
4辐射长三角地区的造船业
对于造船业,上海的金融机构对上海的造船业并不陌生,已经多年来支持上海的造船业。但是,随着江苏、浙江两个造船大省的崛起,上海的金融业应当考虑如何辐射长三角区域的造船业,获得更多的机会。事实上,江苏和浙江两地银行业在对民营造船业的金融支持方面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例如,江苏某银行为了支持当地一家中等规模且资质良好的船厂承接国外船东的新船订单,主动为该船厂推荐了一家大型的贸易公司成为船厂的联合买方,解决了该船厂开具还款保函的授信额度不足问题,协助该造船企业获得新造船订单。此外,为支持大型造船厂,江苏一些银行在筹组船舶预付款还款保函银团授信模式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些也非常值得上海的金融业借鉴参考。
5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机会
在熟悉航运、造船业的基础上,金融业也应当把握和判断这些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机会,以便抓住机会为这些行业提供更多的支持。笔者认为,对于航运业,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可能是民营航运业的壮大崛起,他们将获得中国乃至全球航运市场更大的份额,拥有或管理更多数量的船舶。而对于造船业,尽管本轮金融危机的阴影尚在,但复苏之势已经初现。中长期来看,造船企业整合,民营企业进一步壮大,大型造船企业涉足海洋工程等趋势已经比较明显。金融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到这些趋势,有助于其把握由此带来的重要机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研发公共服务、工程化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上海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工程中心是指具有工程研究与开发队伍,具备工程技术试验条件,能为相关企业或单位提供综合性技术服务的独立科研开发实体。
第三条 工程中心是上海市研发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后备力量,是上海市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的主体之一。
第四条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是工程中心的综合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
(一)制定本市工程中心总体建设规划;
(二)负责工程中心组建申请受理、论证以及相关合同的订立;
(三)组织工程中心的验收和考评。
第五条 工程中心采取“边组建、边运行”的工作方式,其组建期限一般为两年左右。
第二章 申请条件
第六条 凡符合组建工程中心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原则,拟申请承担组建任务的单位(以下简称“组建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组建单位应是在本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或企业。工程中心的组建单位可以是单一独立的科研机构或企业,也可以是多个科研单位(包括高等院校)组合起来的群体。联合组建的工程中心必须附有联合组建协议书,明确一个主要组建单位,以及各个组建单位在工程中心组建与运行中的权利与义务。
(二)在某一技术领域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拥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基础和丰富的成果转化背景及经验。
(三)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实施队伍;具有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
(四)具备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有必要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
(五)拥有较雄厚的科研资产和经济实力,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在组建过程中有资金匹配能力。
第三章 申报程序
第七条 市科委每年根据“成熟一个,审批一个”的原则,组织立项,编制并下达工程中心组建项目指南。工程中心的申报、论证和立项程序如下:
(一)市科委通过“上海科技”网站(http://)发布组建工程中心的研究领域指南;
(二)组建单位应根据《上海市科研项目课题制管理办法》要求,在“上海科技”网站上下载相关表
格,按要求填写《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申请报告》(附件1)和《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附件2),进行网上申报;
(三)组建单位在网上申报的同时,需提交书面申报材料各一式四份,同时要求提交包括知识产权状况在内的有关证明、背景材料和参考文献的复印件。
(四)组建单位同时可以提出拟回避参加论证和评审的同行专家名单;
(五)市科委在收到书面材料的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形式审查,如不符合申报要求或缺少相关材料的,要求在规定期限内补齐;
(六)市科委组织相关研究领域和管理专家进行方案论证和评审,根据专家打分和评审意见进行汇总和决策;
(七)经批准立项的组建单位应填写《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计划任务书》(附件3),并与市科委签订相关科研合同。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八条 工程中心在组建期间,其所需经费投入一般由市科委、主管部门和组建单位共同筹集,并采取“单位自筹为主,财政拨款为辅”的原则。市科委原则上不给予运行经费。
第九条 凡列入组建项目计划的工程中心,组建单位应根据计划任务书和科技项目合同的要求落实安排资金,确保组建工作顺利进行。因客观原因不能继续实施组建计划或撤消立项的工程中心,市科委将停止下拨余留经费。
第十条 工程中心组建所需的市科委拨款不得用于工程中心的基本设施建设。市科委拨款可用于购置必需的先进仪器、设备及引进必要的技术软件。可预留购置款的5-10%作为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以及人员培训费用。
第五章 组建单位职责
第十一条 组建单位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组织实施工程中心组建工作,达到规定的组建目标;
(二)负责遴选、任命工程中心主任及领导班子成员,监督资产及经费使用;
(三)负责提供工程中心组建和运行中所必需的资金、物资、人才和政策保障。
第十二条 工程中心应采取独立建制的管理体制。
由单个组建单位建设的工程中心,应是法人实体;
由多家组建单位联合建设的工程中心,应注册为独立法人,实行理事会或董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第十三条 工程中心需设立工程技术委员会或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国内外同行业科技界、相关企业界权威知名人士,以及组建单位主要工程技术骨干组成,负责审议有关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计划、评价工程
设计试验方案等。每届任期三年。
第十四条 工程中心应制定相应内部管理制度,并报市科委备案。
第六章 验收与评估
第十五条 组建单位应于每年六月和十二月分别将阶段组建进展情况向市科委报告。市科委将组织专家、审计人员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工程中心的组建进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若发现与原组建计划要求不符,市科委有权要求限期整改,如果在规定期限内未按要求进行整改的,根据合同要求,进行撤消立项。第十六条 组建单位按期完成组建任务后,应及时提出验收申请。市科委组织有关专家根据《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计划任务书》的验收指标和合同要求进行验收。通过验收后,转入正式运行。第十七条 对于按照《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计划任务书》组建要求提前完成任务者,可申请提前验收。逾期未完成组建任务者,市科委将视具体情况,按合同要求,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八条 工程中心投入运行后,市科委定期组织专家对工程中心进行评估。
按照“优胜劣汰、滚动支持”的原则,对被评估为优秀和良好的工程中心,市科委将重点支持资金和项目,并视情况推荐申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对评估较差的工程中心,市科委将按专家评估意见要求,给予半年时间的整改。如果在规定期限内未按要求进行整改的,将根据合同要求,进行摘牌淘汰。
对在考核或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工程中心,将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将给予摘牌淘汰。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九条 工程中心统一命名为“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英文名称为“Shangha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试行。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建议书
一、项目背景
有机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是生产、生活及生态三生一体的产业,覆盖优质农业、生态农业、安全农业、休闲农业四大领域,既可提供消费者健康与安全的农产品,又能维护环境与生态。
“有机农产品”是指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食品,也可称为“生态食品”,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
近年来世界各国相当重视生态环境维护及食品安全,使得有机农业蓬勃发展。据第七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博览会,目前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在以年均20%至30%的速度增长,国际市场对中国有机产品的需求逐年增加,中国国内需求也呈上升趋势,中国有机食品产业正从一个处于市场教育期的新兴产业向产品整合和消费多元化的方向高速发展,呈现出集团化栽培、高科技支撑、专业团队营销等趋势。预计到2015年,中国有机农产品消费将会达到约5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最近报道,汇源集团已大手笔进军有机农业并成立了相应的技术研发中心,许多有机农业生产企业也纷纷成立相应的研发机构以确保企业长期可持续的竞争力。
二、组建形式
企业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体。因此,企业应独立自主建立研发中心,以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同时,为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与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国家项目申报、试验仪器、研究实习生等方面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从而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在建设初期,依托具体的有机农业项目,作为其中的一个项目团队开展业务,等运作成熟后独立组建公司运营。
三、研究定位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一般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公益性研究机构实施,研 1 究成果往往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因此企业的研发中心一般不涉及此类研究,而应面向企业经营需要开展应用型研究。
四、拟开展的研究内容
1.有机农业专业区规划及设置研究
有机农业专业区设置条件及规划;有机农业专业区设施配置及农场规划;有机农业专业区农民组织及经营辅导。
2.有机栽培专用作物品种的培育、引进与改良
针对特定区域的有机农场,培育、引进风土适应好、品质优良的作物品种,筛选获得有机栽培专用品种并开发配套的有机栽培技术体系。
3.有机栽培土壤保育及肥料产品开发研究
建立设施及露天有机栽培土壤培育模式,开发有机质肥料配方技术及有益微生物。
4.有机栽培植物保护产品及防治技术开发
天然矿物及生物制剂开发;生物防治技术开发;物理防治技术开发;栽培技术开发应用。
5.重点作物有机栽培、贮运及加工技术研究
针对特定的有机农场,研究重点作物的有机栽培、贮运及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发。
6.无土有机栽培技术研究
育苗及栽培介质配方调制技术;专用有机液体肥料配方调制及施用技术;有机蔬果生产技术。
7.市场开发研究
有机农产品、有机农产加工品市场开发及营销策略研究。
五、投入分析
投入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成本、科研用房、基本仪器设备与耗材、文献信息、差旅、水电、办公用品等。研发中心要求员工的素质较高,因此人力资源成本较高,可以通过与相关院校联合培养或者招收实习生等方式降低成本;仪器设备在保证基本需求基础上通过与相关机构合作以降低成本。
六、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拓宽资金来源
积极承担国家省市面向农业企业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是拓宽投资渠道、降低风险的重要途径。国家面向企业的各类科技计划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科技企业孵化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等。这些计划均为无偿资助,资助额度在50~100万左右。
浙江省面向企业的各类科技计划包括: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补助、火炬计划、新产品试制计划、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星火计划、科技富民强县行动、初创期企业补助、风险投资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项目信贷申请等、发明专利授权补助、引进发明专利补助、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区域创新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中介机构、重大科技专项和成果转化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公益技术应用研究。这些计划的资助一般为无偿资助或提供优惠政策,资助额度在数千万至数十万之间。
设区市也有类似的项目可以申报。
七、盈利点分析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作为一名穿过十八年军装的军转干部,作为一名在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工作不到两年的新成员,今天有机会站在这个讲台上和大家交流我对职业精神的理解,我感到非常的高兴。首先我要感谢我的领导和我的同事,是你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真正融入到这支光荣的队伍中来,是你们让我感受到了职业的神圣,并认清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在职业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我们在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中往往会看到“爱岗敬业”这四个字,其实,不仅仅是先进人物,任何一个有一定职业的普通人,“爱岗敬业”都是一条承担责任和实现价值的最基本的准则。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生存的机会。”搜狐公司总裁张朝阳说:“我们公司聘人的标准是敬业精神。对待工作的态度,我认为是个道德问题-职业道德。”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某一天,你的一个朋友会向你倾诉,他曾经有多么远大的理想,但现实总和他开玩笑,在目前从事的岗位上他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你会怎么开导他呢?和他一起怨天尤人吗?!当然不能,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通过在不同职业岗位上的不懈奋斗去实现人生价值。
[找文章到好范文-/-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在人民军队中成长的十七年里,我并不像别人想象的那样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或者在指挥所里运筹帷幄,相反,我的岗位是很普通、很平淡的后勤油料保障工作。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而平淡的工作岗位,我必须热爱它,并且要把我的全部精力投入其中,因为它同样是部队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记得刚到中心的时候,有一次我担任一项大桥工程招标会的会务人员,会议就要开始了,但是相关资料显示有一家符合条件的企业保证金没有到帐,银行也通过电话进行了核实确认,而该企业却拿出了转帐凭证。这本是一个可以简单处理的事情,有了银行的确认,我们完全可以取消这家企业的竞标资格。但是,为了确保投标单位的利益和开标会的顺利进行,为了真正体现招标工作的公平公正,我亲自到银行进行细致查询,结果是银行职员由于疏忽造成了转帐的暂时遗漏,这家公司的保证金确实已到帐,我的努力避免了一次工作失误。
曾经有人问爱迪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爱迪生回答说:“我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会持续不断地努力,投注无数的精力和体力而不感觉疲倦,这就是成功的秘诀。”《普赖尔报告》曾经对全美排名前200位的企业总裁进行问卷调查,在人际关系、决心、辛勤工作、知识和运气好等五个选项中选出他们成功的主要原因,结果40%的人选择了“辛勤工作”。由此可见,这些杰出人士成功的秘诀同样也是敬业。
今天,当构建和谐社会的号角吹响着时代的主旋律,我们欣喜地发现,就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身边,正涌现出许许多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地动人故事,我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生价值地真谛,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勤奋努力,以身作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他们用智慧和和汗水浇灌出坚不可摧的大厦,为珠海经济的发展腾飞遮风挡雨。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我们的民族是要有点精神的。毛泽东仅仅给了张思德五个字-为人民服务,却胜过千言万语的歌颂,那是对一个共产党员最高的奖励;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权要为民所用,利要为民所谋,情要为民所系”,这正是新的历史时期对我们每个政府工作人员的最高要求。今天,正是在我的领导、同事中间,在我们的队伍中间,在我的身边,我看到了在本职岗位上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职业精神。如果说昨天我为曾经穿过十七年的军装而自豪,那么,今天我同样要为我平凡的工作岗位而自豪!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是201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简称“2011 计划”) 中获批建立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 旨在面向江苏省乃至全国光伏行业高端化发展的重大需求, 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 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 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 大力推动协同创新, 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支撑光伏行业又好又快发展。“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是以“满足国家需求、创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 突破光伏行业的重大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 建立完善的光伏科学与工程持续创新体系与框架, 优化光伏产品结构, 大幅度提升光伏科学与工程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增强国际竞争力, 实现由光伏产品生产大国向光伏产品生产强国的转变, 为实现我国光伏科学与工程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条件和技术支撑。二是以“人才、学科和科研”三位一体为核心, 加快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瞄准光伏科学与工程国家重大需求和共性技术问题, 集聚江苏省和国家重点学科、江苏省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重点、国内外光伏行业的拔尖和优秀人才及团队, 创造一流的成果, 培养一流的人才, 营造一流的创新氛围。三是以协同创新机制与体制改革为重点,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重点推进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组织管理、人事制度、人才培养、人员考评、科研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综合机制体制改革。突破制约光伏科学与工程领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机制障碍, 打破光伏科学与工程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与大型骨干企业间的体制壁垒, 把人才作为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 通过系统改革, 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活力, 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氛围。
经过建设, 力争把“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建成集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技术研究为一体的研发中心;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形成有利于光伏行业协同创新的科技和文化氛围, 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行业创新的战略融合, 支撑江苏省乃至国家的创新体系建设, 从而推动江苏省光伏产业的跨越发展。
二、构建协同创新的目标体系
(一) 科技创新。
围绕光伏科学与工程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组建了光伏材料与电池器件研发部、光伏组件与系统研发部、光伏装备研发部、测试与标准研发部。
(二) 学科发展。
以高效、低成本光伏发电为主线, 将材料学、化学、物理学、工程学、机械、信息等学科融合、渗透, 构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伏科学与工程学科群。
(三) 人才培养。
根据光伏行业发展需求, 依托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 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国际人才合作交流计划”、“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程”、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光伏材料与器件产业化制造技术”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构建高职、本科、工程硕士、硕士、博士多层次应用型的光伏科技人才的培养体系, 建立人才订单化培养模式。实施好常州大学承担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光伏材料与器件产业化制造技术”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四) 队伍建设。
引进千人计划入选者、杰青获得者、长江学者或新世纪人才5~10名、建设一流的创新人才队伍:形成4个协同研发团队, 规模达165人, 其中专职岗位80人、流动岗位65人、客座岗位20人。建设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科技创新中心。
(五) 资源整合。
建立独立的事业法人单位, 进行实体化运作。常州天合光伏产业园和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将协同创新中心列为创新试点特区, 利用“园区、大学、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组成的联合创新体, 设置政策引领、行业需求、科研创新、技术驱动、技术辐射等功能区, 建立一个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建立的基本依据
(一) 顺天时:光伏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光伏产业是一个世界意义上的新兴产业, 更是中国少数与世界水平保持同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 发展光伏产业是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战略举措。但目前国内光伏产业面临困境, 其根本原因, 还是在于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核心技术薄弱。光伏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尤其在事关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装备等方面, 与技术领先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正是当前解决伏产业困境的一个非常好的举措。
(二) 乘地利:江苏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光伏产业基础与发展需求。
常州天合光伏产业园是常州市政府顺应江苏省产业发展布局, 为打造光伏优势产业而建设的特区。园区目前已发展成为以天合光能为龙头, 集产业上下游、设备、配件和辅料于一体的区域性产业集群, 并被省科技厅确认为江苏省科技产业园。作为园区龙头企业的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是中国光伏产业的先行者, 建有“光伏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除此之外, 园区内还有协鑫光伏、创大光伏、华美正大、晶合光伏、宇邦光伏等20多家光伏制造骨干企业, 形成了较完备的垂直光伏产业链, 与天合光能共同构成了未来常州光伏产业发展的集群优势。而常州大学科技园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两个园区良好的创新载体、产业化基地、优越的政策条件为“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发展基础。
(三) 借人和:中心汇聚了一流的光伏科学与工程人才。
中心汇聚了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检测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省优势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1个, 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集聚了51名全职人员和88名非全职人员的研发队伍, 其中院士2名, 杰出青年3名, 国家百千万人才1名, 千人计划3名, 中科院百人计划7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名、省333二层次1人、三层次6名、六大人才高峰3名、青蓝计划8名、省双创人才4名、江苏省特聘教授8名。
(四) “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的基础与条件。
中心汇聚了国内一流的光伏科学与工程人才队伍、学科群、科研基础, 为中心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牵头单位常州大学拥有“材料学“、“化学工艺”和“化工过程机械”3个与光伏科学与工程密切相关的江苏省重点学科, 以及“化学工程与工艺 (新能源、新材料领域) ”江苏省优势学科。此外, 常州大学已经获批服务于国家特殊需求的“光伏材料与器件产业化制造技术”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常州大学建有“太阳能电池材料与技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特种工程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主要参与单位有中山大学、东南大学、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著名高校、研究所、大型企业, 都是国内在光伏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具有优势的研究单位, 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学科与科研平台和高端的研究设备仪器。
四、结语
在教育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 “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 打破传统的教育格局, 有利于培养高端人才, 有利于在光伏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技术开发方面取得原创性的国际先进科研成果, 突破光伏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 提升光伏产业的科技创新水平, 推动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摘要:光伏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 江苏省光伏产业的聚集度和产能占全国50%以上。“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是201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简称“2011计划”) 中获批建立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 是推进光伏产业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 是振兴和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特殊需求。
【关键词】机电工程训练中心;体系建设;教学保障
【中图分类号】G420
21世纪高级的工程技术人才,应是复合型、创造性的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及扎实的理论基础,如何培养懂技术、能动手、重效益、善管理的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要的课题。机电工程训练中心是为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而建立的一个工程实践训练平台,对促进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促进工程教育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1]。
一、机电工程训练的基本理念
机电工程训练中心是在机电专业的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其宗旨是建立一个面向全校工科专业学生的工程训练、自主学习和课外的科技活动的公共教学实践支撑平台。它包含了现代制造业的基本要素,形成覆盖机械、电子、控制、检测、信息、管理等完整的、各方面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公共教学实践的体系,并努力地按工业的生产环境进行建设。如此,机电工程训练中心才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且有效的工程背景,使得学生在一定的工程环境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转化为需具备的工程师基本素质,从而较好地完成工程教育目标。
二、机电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
(一)工程训练中心体系构建
机电工程训练中心工程训练体系可分为三个训练系统:机械制造技术的实训系统、电子技术实训系统和科技创新实训系统,每个系统又包含多个不同的训练内容模块,其包括各种技能训练和课程实验。各训练系统又按不同专业学生的训练目的而划分为三个训练的层次:工业认识训练、基础训练和综合创新训练,三个层次在训练的水平上逐步升高。各训练系统的各训练层次均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出发点。整个工程训练的过程是系统性,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和渗透的整体。
(二)工程训练中心教学内容
为满足学生掌握、熟悉和了解工程技术知识和动手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需要,按照工程训练中心的体系,组织和安排了配套的教学内容。
1.工业认识实习:包括电子的认识实习和金工的认识实习,是针对学生对工程知识认识不足所进行的教学安排。电子的认知实习,通过对机电产品的装配调试,使学生对各种机电产品的电气的原理、控制的方法、功能及元器件有初步了解,增加其感性认识,激发其求知欲,并为其后续的课程学习提供一定的工程背景。金工的认识实习,通过参观、讲解、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等教学手段,使其了解典型的机械的构造、运动的原理,典型零件的结构、材料和机械的制造过程,并初步了解机械的先进制造的理念、模式和技术。
2.基本训练:是以机械和电子制造技术作为平台,在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及机电和工业控制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的基本训练,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产品设计、产品加工到产品生产管理,让学生系统地认知机械及电子工程领域的工程过程及其方法,了解各工艺的特点、应用的范围和常用的控制方法及原理,掌握控制元器件及基本的控制单元的功能和应用。
3.综合及创新训练:是在学习了相关理论课程和进行了基本训练以后,开设各种综合创新的设计的课程和开展各种学科的竞赛,为学生提供了在实践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和培养工程素质的机会。
三、机电工程训练中心教学保障
工程训练中心覆盖了机械、电子、控制、检测、信息、管理等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真实且有效的工程背景,使得学生在一定的工程环境中将所学的理论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转化为需具备的工程师基本素质。为保证其较好地完成工程教育目标需要加强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不断推行教学改革实践。
(一)加强工程训练中心的硬件建设
工程训练中心包含了现代制造业的基本要素,其教学所用的仪器及设备都采用的是工业型配置,稍领先于我国的工业总体的水平,虽然不过分地追求高精度和高档次,但是也要有一部分反映先进技术的仪器、设备,使得学生认识和了解现代制造业的先进装备和前沿技术,因此,工程训练中心的硬件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在设备配置的方面,要有一定数量的和规模的常规的设备,以便满足学生常规的技术及技能训练要求,还要有一定数量的、种类多样的、各种层次的先进制造加工的设备、教学演示和实验的设备,充分体现教学设备的先进性,以满足不同工程教学训练的要求。中心在新设备配置中,既包括传统工艺的设备,还包括数控车床等现代先进设备。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行教学改革实践
拥有了较好的硬件配置,还应重视教学师资队伍的建没,师资队伍是一个教学系统的灵魂,师资水平决定了其教学的质量,它是工程训练中心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和发挥教育教学功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对现有的教学人员进行各类形式的培训,并积极地引进高层次高学历的教师,不断地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我国现有的教学体系多着重于教授事实性的知识,而对于工科的学生来说,过程性的知识更为重要。工程训练中心是一个“准工业现场”[3],它为学生直接获取过程性知识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推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地利用工程训练中心的设备条件等,实现教师讲课、学生实习的一体化,采用分小组的形式,尽量采用工厂化来管理学生的工程训练,以营造一种较为真实的工程现场的氛围,并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
四、总结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高校都陆续成立了机电工程训练中心,并努力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工程实践的平台,但各高校机电工程训练中心的管理体制、理论与实践教学关系的处理、训练教学内容的选择等均在探索之中。要真正的将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系统化和具体化的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上,充分地发挥设施、设备和人员的作用,提高中心的运作效能,仍需付出较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少海,刘琛.基于CDIO模式的机电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94—96.
[2]刘建伟,廖维奇,吕汝金.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1,30(4):88—90.
【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推荐阅读:
工程技术中心管理制度07-06
工程技术中心规章制度09-08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制度11-28
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请书12-13
工程技术体系建设12-17
建设工程技术合同范本01-26
莒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09-30
3 煤炭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标准07-01
净化厂工程建设技术创新分析论文09-13
水利工程建设中水渠施工技术分析论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