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昊在全国共青团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用6篇)
去年农村战线团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农村战线各级团组织坚决贯彻党中央书记处和王兆国同志对共青团组织的总体要求,坚决贯彻团中央书记处按照党中央要求作出的各项工作部署,克服了很多困难,特别是资源缺乏、手段不充分、有些业务工作过去不熟悉等一些明显的困难,体现了很好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青年农民工春季培训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提高了农村青年的培训标准、数量和针对性;在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方面,从零开始,一边学习、一边研究、一边推动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效;在重视基层、支持基层方面,配合全团的工作部署,尽最大努力为县级团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载体;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团组织活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重要的工作进展,特别是贵州和一些地市团组织按照团中央统一部署,认真做好乡镇一级团的组织格局创新的试点工作,取得新的工作成效,探索了很多重要经验,也注意到了可能会产生的新问题。同时,还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比如,保护母亲河行动、乡村青年文化活动等。在这里,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对过去一年农村战线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为了完成全团统一工作部署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所取得的工作成效,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关于全团总体工作部署和思考,大家要认真领会好团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关于今年农村战线的工作,汪鸿雁同志会系统地做安排。在这里,我强调两个问题。
一、农村共青团工作总体框架的基本考虑
团的工作整体性很强,即使把一件具体事情弄清楚,也不一定能够对整体工作想得很透。当不能想得很透、不明白为什么要做具体事情的时候,就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遇到问题和困难可能会退缩,二是很难指导下级组织把这件具体事情做好。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系统性问题,认真思考如何在党的工作大局和全团工作的背景下,谋划和推进一个部门、一级团组织的具体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对于农村团的战线来讲,同样要认认真真地学习领会党中央书记处对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王兆国同志的重要讲话,准确把握全团工作的总体布局。
团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了四项基本的工作原则:第一,面向基层、狠抓基层。我们一直把抓基层不简单地说成抓基层、打基础,而是把抓基层作为共青团生命力的标志。因为党团有特殊而紧密的关系,党的生命力在于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由此我们推导出团的生命力、团的价值在于跟广大普通青年的基本关系。第二,注重工作的普遍性。这是立足于团与广大青年基本关系的角度提出的重要原则。当前,团内存在两种危险的错误思想倾向:一是把青年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简单地等同于通过共青团组织带领青年发挥作用;二是把与少数青年特别是与少数高端青年的关系等同于与广大普通青年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考虑工作、设计活动,必须牢牢把握“两个全体青年”、坚持普遍性的工作原则。第三,要敢于面对经济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勇于探索创新。要把挑战的本质原因分析清楚,分析浅了不够。农村团的工作出现的问题,一定是共青团组织整体面临的三大挑战和经济社会重大
变革在农村双重作用产生的。第四,通过工作狠抓团干部作风,通过转变团干部作风来促进工作。
大家一定要准确、全面把握这些原则,在认真领会全团重大工作的思考、部署中来谋划和推进农村战线的工作。结合对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感受和总体考虑,我强调几个问题。
1.要深刻、全面地看待农村共青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刻的背景和原因。这是我们做好当前工作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共青团是执政党的青年组织,共青团工作是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项挑战性很强的工作。党团关系、团的价值和性质不是团章规定的,而是党章规定的,所以团的工作有政治性。引导青年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战略任务,所以团的工作有思想性,而不仅仅是活动,活动只是载体、手段。现在大家普遍感到农村团的工作更难做,主要原因是经济社会变革,进一步说是共青团面临的三大挑战加上中国经济社会变革在农村的一些集中体现带来的挑战。当前,农村青年在全国范围内流动,是一个客观现象,但在现象背后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流动,简单看是城市的问题,本质上是农村的问题,更本质的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带来的问题;这种流动,表面看无序、混乱,本质上完全有序,乡情就是重要有序原则。因为看准了乡情,所以我们考虑要从流出地做起,在流入地建团组织。在新的变革、新的挑战面前,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判断农村团的组织格局现状,认真研究思想性、政治性组织如何紧紧围绕共青团最根本的目标开展工作。
2.关于团的组织格局问题。说到底,要从经济社会变革出发,从共青团面临的挑战出发,从县一级、乡镇一级党的政权结构的功能出发,来考虑农村共青团组织的体系和框架。团的根本功能的实现载体、路径在基层,基层又分不同层次,最直接能够面向广大普通青年的,是团的最基层的载体。现在看,省、地市团委组织结构的问题不大,而是功能实现的问题、作用发挥的问题、干部提高水平的问题。县一级力量薄弱,但至少还有专职队伍、有工作机构,被迫成为全团面向基层工作的桥头堡。但在乡镇一级,情况千差万别,普遍比较薄弱。团十六大以来,团中央书记处试图用大样本、全样本调查,对农村基层团组织现状作全面分析和准确判断,都没有实现预期目的,主要是因为乡镇一级“断”了。因此,我们提出要在现有的制度框架背景下,加强县一级,创新调整乡镇一级团的组织格局。
现在采取的许多办法,无论是派干部、给资源,还是给载体、给活动项目,都是在加强县一级,还没有触及到乡镇。目前乡镇团的力量是弱的,主要原因是干部配备的路径问题、工作条件问题,干部的兼职数量问题、精力保证问题。县一级,下一步的考虑主要是增强组织体系力量,解决干部产生的路径、干部的素质问题。探索创新调整乡镇团的组织格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充实干部力量;第二,增加联系青年的渠道;第三,增加调动社会资源能力。如果在现有框架下做这样的探索试验,有可能给多数乡镇增添组织活力,进而就有可能衔接好乡镇与村的关系。
全团要努力用3年左右时间把面向基层工作的桥头堡从团县委推到乡镇团委一级。试点工作既要特别关注组织格局形成过程中的经验,又要解决格局形成后的运行问题。乡镇一级打通了之后,就有可能促使我们有一些手段来支持、帮助村一级。特别要强调,对于基层团
组织,我们是抓定了,即使头破血流,也得往前冲;打败了,也得再站起来往前冲,因为它非碰不可。我们要有信心,团的各级组织都关心和支持基层,基层组织就会有变化;现在变化得不普遍,但是慢慢就会由少变多、由多变普遍,抓就比不抓强,狠抓就比一般地抓强。
3.关于建了团组织“干什么”的问题。也就是组织建设载体问题。特别是在农村,一定要回答这个问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根本任务在发展生产和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上。我们要从党团关系角度,明确农村基层团组织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的主要切入点。这也决定了农村基层团的组织格局和载体设计。要特别强调,乡镇称为组织格局,村称为组织载体设计。组织载体设计可以有两类:一类是行政性的载体,就是村团支部;一类是产业化的载体,就是协会团支部、合作组织团支部、产业链条团支部。从全团情况看,两类载体都可以用,有什么就用什么。但不管是哪类载体,农村基层团组织都要围绕党在农村的总体任务,带领农村青年增收致富。因为载体设计是由根本任务推导的,由此还可以推导出应对路径,就是找每一类社会组织存在的根本任务、根本功能来设计工作切入点。特别要注意,农村基层团组织一定要用带领大家增收致富的旗帜吸引人。政党组织凝聚人心,首先是政党主张,然后是干得怎么样。因此,我们主张载体可以有两类,但是“干什么”要旗帜鲜明,尽力而为。
4.关于干部载体问题。县一级我们很慎重,县一级组织格局试点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看县与乡镇的对比关系。乡镇、村这两级团组织的干部载体,要有全新的思考,可以考虑几类人。第一,乡镇党政班子、村“两委”当中的年轻干部。专职团干部是正职、副职都可以,关键要把乡镇、村团组织“一把手”选好。第二,致富带头人。要把热爱共产党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热爱青年工作的致富带头人,产业链上的重要负责人作为干部载体,正职、副职都可以考虑。第三,大学生村官。对于干部载体,乡镇、村一级都要按照这样的逻辑来考虑。基层团干部有两面性,年轻有好的一面,便于联系青年;年轻也有另一面,对政治性、思想性组织把握起来有困难。我们要力争去选那些既年轻又有能力的,做到两者兼顾。
5.关于上级团组织支持下级团组织的问题。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归根结底靠三条:一靠制度条件,二靠工作内容设计,三靠团干部队伍,需要形成工作的整体性,既要靠党建充分有力的带动,也要发挥团组织的创造性、主动性。抓基层,不能过分地寄希望于一招一式特别是寄希望于一份文件或一项制度就能解决问题。
第一,要解决最基层组织所能感受到的“组织存在”问题。我们不能再让基层长期孤军奋战,要让下级团组织感受上级团组织的存在。今年团中央、团省委、团地市委分层次开展的县、乡镇、村团干部三级培训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上级组织对每个基层组织的存在问题。地市一级团委培训村团支部书记面临很大挑战,很重要一条,就是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人。这里强调一条,45岁以上的村团支部书记不列为培训对象。
第二,资源、条件、人力要尽量往下放,让下级组织有一定灵活性使用的资源和条件。第三,要特别注意重要工作载体和工作力量。就业创业是重要工作载体,金融和科技是重要支持力量。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规定着农村工作方向,土地是天然的,资本是人决
定的,缺的是两条,一是技术进步因素,二是资金。今年,我们要扎扎实实地继续做培训、小额贷款、见习基地;科技上要先试,不大规模做。下一步,我们要把所有能调动的科技力量调动出来,支持农村基层团的工作。
第四,要帮助下级团组织创造制度条件。制度条件很重要,但不唯一。
二、关于团干部的成长问题
关于团干部成长的问题,我们在全会上作了强调,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今天,我再提几点要求。
1.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精神和要求。党中央书记处对今年共青团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大家要认认真真地学习,扎扎实实地学习。肯定什么、为什么肯定,要求什么、为什么这么要求,大家要反复消化,反复思考。知识是实践的缩影,经济学所有重大理论创造都是实践的缩影。比如,什么是企业家?我讲过,企业家有特定素质,第一是创新意识,第二是决策意识,第三是竞争意识,第四是风险意识。大家要看熊彼特讲创新,看西蒙讲决策,看奈特讲风险意识,看完就懂得经济学意义上的企业家从来讲的都是正职,副职不算。这些知识都是从实践中来,需要我们结合实践加以学习。
2.要懂得认识规律和组织规则。特别要强调,在贯彻中央精神、把握全团工作大局上,既要靠实践、讨论、交流甚至是争论,尽最大可能统一认识,更要在全团重大问题、重点工作、重要品牌上统一行动。这既考虑了认识形成规律的客观性,又考虑了组织规则。中国共产党人的魅力不在于每一件事都百分之百地统一认识,而在于重大问题上都统一了行动。从革命、建设到改革时期,在重大问题上,党的行动都是统一的。在团的重大的问题上,我们也必须要统一。农村战线今年要更好地体现这个要求,在重点工作上要集中力量,有所突破。
3.要有锐气、有信心、有力度、有韧劲。面对困难、面对挑战,要靠极其艰苦、扎实的努力,要靠坚定的信心,要靠承担责任的勇气,要靠科学的方法。第一,要有锐气。团干部一定要保持共青团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锐意进取,不怕困难。第二,要有信心。信心来自于党中央的支持、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来自于我们的实践。第三,要有力度。遇到难事,碰到挑战,就要有力度,否则肯定干不成。第四,要有韧劲。进取精神是年轻同志应该有的东西。如果没韧劲,干着干着就会退缩。
4.要在全团努力形成狠抓干部党性、狠抓干部作风、狠抓干部状态、狠抓干部学习的氛围。党性的问题大家要认认真真地考虑,我在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已经讲了,要用党性的标准要求团干部。干部作风,要通过工作抓,抽象地抓不解决问题,必须通过工作抓作风,通过作风转变促进工作。干部状态,要善于处理好在团的岗位上成长、锻炼的阶段性和面对工作的定力、韧劲之间的关系。这既是做好工作的要求,也是自己提高本领的要求。提高不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入的深度。学习至关重要,由于学习导致的素质差异,短期看不出来,但长期一定看得出来,而且差距会很大。学习主要是结合工作,要靠自学。只要结合了工作,认认真真地去学习,会有两个“意外”收获:一是抽象的学习能力会提高,二是抽象的认识本领会提高。
部里决定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联合召开全国“三品一标”工作会议, 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 专题研究和部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统称“三品一标”) 工作。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 充分肯定“三品一标”工作成效
“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纵观“三品一标”发展历程, 虽有其各自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基础, 但都是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战略选择, 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
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始于本世纪初, 是为适应入世和保障公众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推出的, 为此在全国启动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绿色食品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 是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大背景下推动起来的;而有机农产品又是国际有机农业宣传和辐射带动的结果。农产品地理标志则是借鉴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 为推进地域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国地域传统品牌农产品虽资源丰富, 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起步比较晚。在农业部之前, 工商、质监部门在地理标志产品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方面已做了些工作。农业部门推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主要目的是挖掘、培育和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优势农产品品牌, 保护各地独特的产地环境, 提升独特的农产品品质, 增强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促进农业区域经济发展。
“三品一标”经过这些年积极推动, 有了一定的总量规模和发展基础, 各自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 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㈠发展速度快自2001年“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以来, “三品一标”工作呈现出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 特别是最近几年发展速度加快。截止到2009年底, 全国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已达到49000个, 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已超过51000个;认定的种植业产地面积6.7亿亩, 占全国耕地面积35%左右。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6000家, 获证产品15700多个, 产地监测面积为2.5亿亩, 农作物种植面积1.7亿多亩。经农业系统认证的有机生产基地 (企业) 1000余家, 产品接近5000个, 实物总量210多万吨, 生产面积280多万公顷。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211个, 与2008年启动之初比, 登记的速度快、质量高、效果好, 深受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和生产者欢迎。
㈡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三品一标”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控制, 实施严格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制度, 加上证后的有效监督, 较好地实现了上市产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 保证了生产的规范化和产品的安全性。通过“三品一标”工作机构跟踪监测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抽查结果表明, 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产品质量稳定、安全可靠。2008年在部里组织的“保质量、保安全、助奥运”活动抽检中, 供京供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9.2%、100%和100%;在去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暨执法年活动抽检中,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9.1%、98.8%和100%。
㈢生产组织化程度高“三品一标”较之常规农产品生产而言, 突出特点是生产经营主体明确, 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高。认证的前提条件都要求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申请者必须是面向生产和消费的生产经营主体。在已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中, 每个产地平均规模都在1.1万亩左右, 带动农户200多家、600多人。获证的“三品一标”产品, 基本上都实现了规模化的生产、产业化的经营, 有稳定的标准化生产基地。特别是最近几年推动创建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效果更加明显。
据初步统计, 在“三品一标”获证单位中, 企业化的主体占85%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比例从2003年的27%, 提高到了2009年的76%, 生产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主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形成和发展, 推动了生产经营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的产销对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获证单位基本都是生产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企业化主体占90%以上。绿色食品获证企业中, 有250多家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100家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分别占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地理标志农产品申请人和登记证书持有人都为政府择优选定或新设立的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
㈣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三品一标”作为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代表和政府公共品牌, 权威性已基本建立, 品牌公信力已基本形成, 品牌认知度全面提升。无公害农产品已成为安全农产品的代名词和各级政府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 西安、郑州、武汉、大连等城市已把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基本要求, 积极推行查标验证的快捷市场准入。绿色食品作为安全优质精品品牌, 推行标准化生产, 倡导健康消费, 品牌形象深得社会各界的推崇, 美誉度不断增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推动特色农业和区域优势经济发展的载体, 已成为各级政府保护产地环境、传承农耕文化、彰显区位优势、营销特色产品、壮大产业集群、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深得广大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青睐。
㈤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用明显“三品一标”通过抓标准、保质量、创品牌, 绝大多数获证单位实现了管理规范、效益增加, 从而带动农民增收。“三品一标”产品与普通农产品相比, 表现出明显的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加贴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产品, 绝大多数实现了从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进入超市和连锁直销配送, 售价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北京、山东、福建、重庆等省市调查显示,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市场售价比同类未认证产品要高出10%左右, 而且好销售。企业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大多数产品价格有了明显提高, 平均增幅达到20%~30%, 通过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带动了农民增收。全国432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农户1290多万个, 直接带动农民增收6.5亿多元;有机农产品大多出口和供应高端市场, 价格提升更加明显, 部分产品市场售价甚至高出常规产品好几倍。地理标志农产品要求特殊, 通过品牌挖掘、培育和登记保护, 市场价格和品牌价值得到双重提升, 而且是大规模、全地域的提升。四川“万源马铃薯”通过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马铃薯一跃成为万源市的优势支柱产业, 万源市成为全国知名的马铃薯生产基地。2009年产地售价每公斤比登记前的2008年上涨0.4元, 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20元。实践证明, “三品一标”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作用明显。
近年“三品一标”之所以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主要是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三品一标”工作系统的共同努力、真抓实干。在此, 我代表农业部向支持“三品一标”发展的同志们, 向“三品一标”工作系统的同志们, 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提高认识, 增强做好“三品一标”工作的责任感
要看到,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是我们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我国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靠过去消耗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那种只求速度、不讲质量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现代农业较之传统农业, 更加注重数量、质量、效益的统一, 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三品一标”产品坚持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追求安全、优质、生态、环保、可持续, 遵循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注重数量、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成功模式和“助推器”。
要看到,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在解决温饱之后, 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已发生深刻的变化, 不仅要吃饱, 还要吃好, 要吃得放心。这是社会进步对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又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确立“两个千方百计”和“两个努力确保”目标, 其中之一就是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三品一标”在推动农产品产地环境净化、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推行生产过程档案记录、严格产地准出和构建快捷市场准入等方面, 已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防止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件的发生, 是一个强有力的推动措施和保障手段, 对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快速提升, 意义重大。
还要看到, 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我国农产品供求已由单一的卖方市场转变为多样化的买方市场, 人们的选择在增加, 优质优价机制在形成, 整个农产品消费市场在变化“三品一标”作为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 在指导生产、规范经营、保障安全、满足消费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已成为国家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品牌象征, 成为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的准入条件。因此,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三品一标”工作的重要意义, 切实把“三品一标”品牌培育好、保护好和发展好, 使“三品一标”真正成为广大农产品生产者追求的目标, 广大市场消费者采购的首选。
发展“三品一标”十分重要的是要明确功能定位。一要充分发挥“三品一标”的引领带动作用,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农业发展的紧迫任务。要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制度规范、技术标准等方面的优势, 引领整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程控制, 在保障质量安全水平上发挥更加突出的辐射带动功能。要依托“三品一标”, 推进各类农业生产性项目和示范基地建设, 把现代农业示范园、科技示范场、标准果蔬茶园、畜禽养殖小区、水产健康养殖小区、标准化示范县创建等活动与加快发展“三品一标”紧密结合, 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作为项目建设和示范创建活动实施的前置条件, 把终端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作为项目验收考核的重要指标。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普及、标准化技术的培训、生产服务的指导和农产品品牌的创建, 辐射带动更多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扩大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总量规模。要达到认定一个产地, 带动一片标准化基地建设, 认证一个产品, 保障一方产品安全。二要充分发挥“三品一标”的品牌效应, 推动农业增效, 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增效, 促进农民增收是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要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快捷入市、顺畅销售、品牌信誉、优质优价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全面加快发展进程, 迅速扩大总量规模, 不断提升品牌形象。要通过认证品种的增加、生产面积的扩大、品质规格的提升、安全可靠性的保证和市场营销服务的加强, 全面提高认证产品市场份额, 加快带动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增加农业效益, 带动农民增收。“三品一标”作为安全优质农产品, 生产发展空间大, 市场消费需求强劲, 工作推动有基础, 需要精心组织和科学谋划, 积极争取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各级农业部门要以“三品一标”为载体, 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 不断提升农产品生产效益,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三、谋划长远, 推动“三品一标”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 对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也有明确要求。“三品一标”发展要按照中央要求, 立足现代农业建设的大局, 充分发挥功能作用, 着力加强证后监管, 不断提升品牌公信力, 扎实推进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㈠要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品一标”不是临时措施, 而是长期战略, 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把握好各自的发展重点和发展规律。无公害农产品与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要实现产地认定产品认证达到70%以上的目标, 任务还十分艰巨。应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发展速度、扩大总量规模。工作的重心要尽快从单纯的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向带动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上来, 推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制度建设。绿色食品要继续发挥品牌优势, 要坚持“从严从紧、积极稳妥”的原则, 保持稳健的发展速度, 强化认证风险防范, 统筹好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不断提升产业素质和发展水平。有机农产品要立足国情, 突出资源优势, 以满足特定消费和服务出口需要, 因地制宜, 适度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要按照特色农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加大工作力度, 加快登记进程, 优先把品质优异、人文历史悠久、品牌知名度高、地方政府重视的产品纳入登记保护范围, 把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一村一品发展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相互推动, 互相促进。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一年, 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入研究, 提出十二五“三品一标”的发展思路。
㈡要切实维护品牌公信力公信力是“三品一标”产品发展的生命, 也是品牌核心价值的综合体现。要按照“生产者追求、消费者信赖”的要求, 将“三品一标”品牌维护好。要严把认证认定准入关, 严格认证规范程序, 科学把握认证标准和检验检测, 强化证后跟踪监管, 本着“发证负责、监管履职”的原则, 抓好有效期内的产品跟踪监测、产地督查和标志稽察, 探索建立贯通全程的证后跟踪监管长效机制, 认真做好证前风险评估和证后风险管理、在线动态监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管理工作, 保持好到期复查换证和续认延展的比例。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加强获证产品产地环境安全定点监测和包装标识规范性执法检查, 把“三品一标”纳入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例行监测、执法抽查、风险评估监测范围, 加大抽检比例和频率。要充分利用各类农产品营销促销平台和新闻媒介, 加大营销宣传力度, 鼓励“三品一标”连锁经营、直销配送, 积极探索和推进“农超对接”。今年的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将以农业部名义主办, 各相关方面要精心组织、加强协作、搞好服务, 把整个活动办好, 办出特色、办出成效, 成为高端的精品展会和营销、交流平台。
㈢要尽快完善标准和制度规范标准和制度规范是支撑“三品一标”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整合、修订、完善方面的要求, 加快对现有“三品一标”产品安全标准的梳理、清查和评估, 对不符合和不适应法律法规要求和工作实际的安全标准, 要抓紧研究修订转换和补充完善;对规范和指导“三品一标”生产的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要采取分门别类和分层级抓紧组织力量研究制定, 要把“三品一标”国家标准和行业性质量控制技术规范通过基层农业部门转化成农民看得懂、好操作、真管用的操作手册。要严格执行已有的规章制度, 维护好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的严肃性;要加强制度规范的制定和修订, 实践证明不适应的要抓紧调研和着手修改, 缺少的要加紧制定。无公害农产品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 将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包装标识、质量追溯、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等纳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监督管理范围。要加快《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的修订, 妥善处理好行业管理、商标注册、质量认证、标志授权、产业发展和执法监督之间的关系。有机农产品要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出发, 加快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农情的《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管理办法》, 积极推动有机农业科学发展的专家咨询机构和决策机制的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要在加快登记保护进程的基础上, 着手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有关法规的立法调研。“三品一标”都要按照“认证从严、监督从紧”的要求, 不断完善工作规范和程序文件, 确保“三品一标”工作依法推进、规范运行。
㈣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备受社会高度关注, 工作基础弱、难度大、要求高, 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必须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加以解决。要按照“统一规范、简便快捷”的要求, 全面加强“三品一标”与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档案记录、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包装标识、质量追溯、执法监督等有机结合推进模式的研究, 并结合各地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大中城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 选择一批重点产品、中心城市和获证企业 (基地) 进行探索试点。对制约“三品一标”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也要超前谋划, 认真研究, 及时提出改革创新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建议。
㈤不断加强体系队伍能力建设健全的体系队伍是“三品一标”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组织保证, 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实施监管的迫切需要。“三品一标”工作系统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推动力量和业务支撑,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把“三品一标”工作体系队伍建设一并纳入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范围, 在机构设置、职能配备、人员充实、条件保障等方面予以加强。当前的重点是要把工作机构尽快向地县两级延伸, 把推进工作需要的经费纳入到各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有条件的地区要结合“三品一标”工作的推进, 加快推动乡镇一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和职能拓展。各级“三品一标”工作机构要加强系统人员素质的提高和专业知识培训, 尽快将“三品一标”工作队伍培养练就成为一支“体系健全、职能充实、业务精通、管理规范、科学公正、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生力军。
(一)总的来看,宏观调控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现在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
宏观调控取得的效果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得到了缓解。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投资规模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初步抑制,货币信贷增势减缓,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了重要进展,价格特别是基础产品价格涨势趋缓。第二,国民经济保持了比较平稳和比较快的发展势头。GDP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消费市场正在趋旺。
之所以说当前宏观调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主要出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第一,经济运行当中的突出矛盾虽然有所缓解,但是基础还相当不稳固。具体表现在,一是预计今年粮食总量将会得到缓解,但粮食品种、区域结构等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二是投资扩张的压力仍然比较大,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新开工项目6.8万个,根据固定资产投资清理上报情况来看,还有2万多个拟建项目;三是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第二,从当前经济运行来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一些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现象这两个月又开始呈现,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苗头;二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出现了紧张状况;三是钢材等生产资料价格从7月份开始回升。
这些问题的存在,多数还是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当然也有法制不够健全、政策执行不够有力、增长方式没有转变等方面的问题。
(二)关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清理。从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的汇总情况来看,各地都比较认真,也做了很多工作,但工作深度和力度各省参差不齐。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做好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善后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在此,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清理整顿工作虽然基本告一段落,但收尾工作至关重要。对各地提出的停建、缓建和继续建设的项目的处理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暂时不作评论,待调研后再发表看法,但各地要按照提出的处理意见做好收尾工作。
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清理工作总的原则是有保有压,并不是让所有项目都停下来,而是要求各地根据国务院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政策标准,自行提出哪些项目需要停,哪些项目需要继续建设。
第三,最近,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到地方调研期间,至少有3个省的主要领导同志反映,治理整顿期间的政策特别是土地控制政策过于严格,很多项目都没法批。关于土地控制政策我想跟大家讲几点看法:一是今年10月31日以前,土地严格控制政策是不会松动的。二是10月31日以后,土地管理特别是建设用地管理的严格程度有可能不会比现在松多少。三是今年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工作,有1/3的省做得很不错,很快就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土资源部的要求报来了项目材料,要求尽快对重点急需建设项目予以确认。但是,还有几个省到现在还没有把文件报上来。有的省虽然报上来了,但文件不符合要求,投资司提出补充材料的要求后,还是不能尽快反馈补充材料,造成项目确认工作延误。
二、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工作
(一)对《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认识和落实问题
《决定》是经过近10年反复酝酿出台的,国务院专门研究了3次。我认为,《决定》是一个重要的文件。第一,这个文件在投资管理体制上向市场经济迈出了一大步;第二,这个文件基本适应当前我国投资管理乃至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尽快贯彻落实《决定》,应该研究怎么把《决定》具体化,怎么在实践中指导实际工作。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既要有利于发展,又要加强调控。
(二)突出强调一下核准制的问题
第一,实行核准制的项目,今后侧重管理5个方面:一是看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资源利用是否合理。如果已制定过有关规划,那么要看这个项目是否在规划当中。属于城市中心或城市郊区规划范围内的,还要看是否纳入正式批准的城市规划范围。这个方面工作主要由各级发展改革委和建设部门负责;二是看项目是否符合环保要求,这主要请环保部门提出意见;三是土地部门是否出具了审查意见;四是在经济安全上有保障;五是使用银行贷款的,看银行是否承诺贷款。今后,核准项目就把握这5条,至于市场、技术、效益等等,都不属于核准内容。
第二,凡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的项目和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初核报国务院核准的项目,所出具的文件原则上是部级的。比如,环保评价应由国家环保总局出具文件,土地利用应由国土资源部出具文件,贷款应由商业银行总行出具文件等等。一般来说,省级部门出具的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不认可。
第三,现在已报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项目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已报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可研报告,需要按核准方式办理的,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将其转成核准项目。但应特别注意,原来可研报告达不到上面5点要求的,必须作必要的补充。二是项目建议书已报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不再退回,如果属于核准的,按上述5点要求,补充有关资料,符合要求的就核准,不符合要求的请抓紧做工作。总之,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项目,从现在起都要按《决定》精神办理。这个过渡时期的处理办法,请各省发展改革委向省长报告。再重申一下,对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和报国务院核准的项目,各有关部门的审查意见是前置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对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地区布局、资源利用、经济安全等进行核准。各省现在就要按照这个办法做工作,共同配合,加快项目核准的步伐。
(三)关于备案制和代建制
第一,备案制度由各省自己制定,先实践,后总结。第二,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了一个指导性意见。备案制和代建制一样,没有现成的办法,只能先实践,摸着石头过河。关于代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暂时不出台办法,也暂时不全面推行代建制,而是先搞代建制试点。从今年起,拿出两个项目作为代建制试点,然后总结经验。各省可以实行各自的代建制。
(四)各级发展改革委特别是省级发展改革委,要团结有关方面共同做好投资项目管理工作
这次机构改革后,有十几个省市的经委或经贸委保留了原技术改造投资管理职能,他们同样是投资项目管理战线的战友。在这里我明确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省级投资主管部门是省发展改革委,同时也包括具有投资管理职能的省级经委或经贸委;二是各省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文件(包括审批和核准文件),由省级发展改革委单独上报,涉及到上述十几个省有原来意义上的技改项目的,可由省级发展改革委单独上报,也可以会同具有投资管理职能的省级经委或经贸委联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不受理省级经委或经贸委单独上报的文件。这样做是为了保持工作的一致性,同时也便于各省统筹安排和管理投资项目。
总之,这次投资体制改革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利益牵扯面也很多,在执行当中,各方面要加强协商、协调。同时要继续深入研究投资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
三、关于固定资产投资清欠工作
第一,各地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都要重视此项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各级发展改革委不要认为这只是建设部门的责任,我们也有责任。
第二,对有中央投资项目的拖欠问题,各省发展改革委和经委(经贸委)责无旁贷,要加大工作力度。从现在起,用两个月的时间,按项目搞清楚下面两类情况:一是有中央投资项目的拖欠情况;二是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拖欠情况。
第三,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8月23日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要求,今年10月末以前,各省要上报有政府投资项目的拖欠解决办法(包括时间、进度、措施),抄送建设部、国家发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会上,曾培炎副总理还要求,地方政府投资项目造成的拖欠,全部由地方政府负责,在今明两年内解决。这项工作总体上由建设部门负责,但解决政府投资项目拖欠问题的措施,各级发展改革委责无旁贷。
四、关于明年的投资工作
明年的投资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目前可以明确的有这么几项:
第一,明年国家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很大可能还要保持一定的调控力度。
第二,明年投资安排和管理工作会更多地向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结构调整方面倾斜。
第三,明年中央政府掌握的投资将会减少。
第四,今年后几个月和明年第一季度要对1998年以来国债投资的项目进行总结。这项工作已经布置,请各地抓紧做好这项工作。
(2011年3月28日,根据录音整理)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学习贯彻党中央书记处对共青团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团十六届四中全会有关部署,重点研究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团引导青年工作。
去年,团的宣传思想战线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全团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了“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完成了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努力探索引导青年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不断增强引导青年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普遍性,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受到了党中央书记处的充分肯定。在这个过程当中,全团宣传思想战线和试点单位的很多同志,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这里,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向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
下面,我就今年的共青团宣传工作谈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牢牢把握中央的一系列重要工作要求,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
从共青团的工作性质出发,开展青年思想引导工作要牢牢与党中央的工作要求相吻合。近期,要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深入领会中央关于宣传“十一五”巨大成就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抓好青年形势政策教育。二是要关注中央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一系列新要求,并结合团的实际贯彻落实到青年群众工作中来。三是要关注中央对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研究共青团组织如何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这三个要求是近期团的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们要注意把握的。关于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全团正在组织开展调查研究。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调研和思考,我认为特别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条。
1.心里要有青年。各级团干部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首先是心里要真有青年群众。为什么执政时间长了干部容易脱离群众?可能与“格式化”的工作方式有关。我们心里必须清楚,现代社会政权逻辑既不是政治强人的政权,也不是利益集团的政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政权。当前,尽管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我国总体保持了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认同。做群众工作,摆在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心里要有群众。
2.要通过各种方式联系青年,努力融在青年之中。团的工作同样存在“格式化”问题,尤其是团的各级领导机关,直接面对青年群众的机会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尤其要注重多联系青年。比如,驻外团工委的工作机制,联系了大量的普通青年,就是在实实在在地做青年群众工作;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团建,通过这样的组织载体让共青团和团的基层干部更多地联系普通青年,这也是在实实在在地做青年群众工作。团干部要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尽可能地多联系青年,真正融入到青年之中。
3.要关注和发现青年群众的具体困难和困惑。对青年而言,困难和困惑都是难题。青年正处于人生的成长、发展阶段,他们无论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还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可能会有一些思想困惑。比如,有的大学生对考研究生还是就业的问题来回掂量、患得患失,在思想上形成了很大的负担和压力。青年的一些思想困惑和问题,对于生活阅历相对丰富的团干部而言,是可以帮助他们解答的。团干部在联系青年的过程中,要注重关心和发现青年的具体困难和困惑,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解答。
4.要力所能及地帮助青年解决实际问题。发现了青年的具体困难之后,各级团组织要努力帮助青年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不怕问题小,关键在于做得实。
5.要用真诚的态度对青年进行必要的思想引导。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鲜明思想主张的执政党。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党领导下的青年群众组织,对青年进行必要的思想引导,是共青团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青年中传播党的思想主张,帮助青年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都是共青团组织肩负的责任。引导青年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要坦诚、真诚。只要用真诚的心态、真诚的态度,给予青年必要的引导,不论内容和结论是否为青年所接受,他都会接受你这个人、接受你所代表的组织。反之,面对青年,如果总讲套话、空话,不仅没有作用,也会影响党、团组织在青年心目中的形象。在历史上,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也是因为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够提出极其鲜明的思想主张,直奔人民群众内心中最关心的问题。比如,“打土豪”就是要“分田地”,“抗美援朝”就是要“保家卫国”。团的干部也要注意掌握这些方法。这些道理归结起来就是一条,做青年群众工作一定要包含着对青年必要的思想引导。
二、明确根本目标,把握好引导青年工作中的几个关系
做好引导青年工作,是党交给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党中央书记处一贯要求共青团组织引导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这是引导青年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共青团组织思想性、政治性的体现。但作为青年群众组织,仅有这一条是不够的,还要努力引导青年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此来真正赢得青年对我们的感情和尊重。
共青团工作重要的价值体现就在于它的思想性。思想问题是根本性问题,思想问题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团的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们要从这个高度来看我们的工作。同时要认识到,思想引导工作的价值要体现在务实的工作当中,不是光懂得几句官话、套话、文件上的话就够了,要善于把党团组织的“大道理”转化为青年易于接受的、具体的“小道理”。从某种程度上讲,宣传工作就是掌握道理、传播道理的工作。这种道理既包括大到国家发展的道理,也包括小到青年生活中的道理。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面对高速社会变革带来的种种诱惑和挑战,不少年轻人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出现偏差,容易产生极端情绪、悲观情绪、偏激情绪等。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在引导“大问题”、“大道理”上要清醒,在引导青年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上,也要体现青年组织对青年人应有的理解、关心。要像对待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那样,真心帮助青年解除思想
上的疑惑和烦恼,用自己多少懂得一些、而青年还不明白的道理,帮助青年把事情认识得更透一点,想得更深一点。要善于融入到青年之中,靠感情、信任和友谊的力量,在青年中树立威信,影响青年的思想和行动。
实现引导青年工作两个方面的重要目标,当前要特别引导青年把握好以下三个关系。
1.引导青年既要看到国家发展的成就、坚定理想信念,又要把握基本国情、保持奋斗精神和合理预期。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的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为我们引导青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20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现在还没看到过有历史文献证明当时西方的政治家和学者相信我们这样的“豪言壮语”。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伟大的中国人民,靠一点一点的拼搏,提前实现了这个奋斗目标。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能够连续25年保持年均7%以上增长的经济体只有13个,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看,如此奇迹般的成就是少有的。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党都不必然。这些伟大成就,使我们开展引导青年工作有足够的底气。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国家的这种发展态势下,当代青年的思想能够保持总体健康积极向上的主流。
但在引导青年看到伟大成就、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当前还要引导青年准确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央非常明确地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个判断非常实事求是。我们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不会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迅速发生彻底改变。要看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并不意味着财富总量、经济竞争力居世界第二,更不意味着国民文明素养、教育水准、法制意识、道德信仰等就能达到相应水平。要看到,无论是首都北京还是其他发达地区,离开繁华都市,在城乡结合部和广大农村,都有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的痕迹。要从各个角度引导青年深入观察基本国情,保持清醒头脑,继续艰苦奋斗而不丧失拼搏精神,保持合理预期而不提出脱离国情的诉求。团属媒体尤其要在这方面努力做好宣传和疏导工作。
2.引导青年既要尊重物质财富创造,又要树立精神追求,充分认识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物质财富的创造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要认识到,无论物质财富如何丰富,终究不能完全替代精神力量,整个社会更不能唯物质论、唯物质化。看看那些七天长假期间放弃休息、牺牲与亲人团聚的机会、留守在一线岗位的普通劳动者;看看那些在突发事件中应急救援的队伍,包括最近日本核电站事故中的留守志愿者;看看那些驻守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冒着生命危险守护边境安全的边防战士,无一不让我们感受到精神力量的伟大。没有一批这样的人,城市能够正常运转吗?社会能有秩序、正义和平安吗?没有精神力量,能够战胜全社会甚至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吗?
调研发现,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职业时对收入的考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对于收入与闲暇之间的选择、收入与劳动强度之间的选择、收入与精神愉快程度之间的选择都有新变化。这些变化生动说明了精神需求的满足在人们生活中占
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因为这样,我们要高度重视引导青年的精神追求,努力在青年中和社会上引导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之在平衡社会前进中发挥重要作用。
3.引导青年既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又要有厚重的历史感。一代青年只有真正成熟起来,才能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真正成熟起来,第一要有批判勇气,第二要有理性的批判精神。理性的批判精神,很大一部分与历史感紧密相关。历史感不是简单的历史知识,也不是简单的史实再现,而是历史的逻辑,是看待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角度,是历史的思想方法。
比如,经常有学者、媒体把今天的中国和欧美作比较,这种比较有一定道理,但提供给我们的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借鉴。从历史的角度看,与我国当前比较具有可比性的是欧美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当时欧洲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城市新移民进城以后的生活单调化问题,社会成员的水平流动障碍和垂直流动障碍问题,绝对贫困存在和相对贫困的持久性问题,中产阶级形成、利益集团形成的问题,激进保守势力的斗争和转化问题,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权益保护问题等,在今天的中国社会都有一定程度的再现;今天我们每年的“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就是典型的美国工业化中期阶段妇女斗争、劳动者斗争留下来的遗产。不过,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渐次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中国压缩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集中出现了,因而我们的矛盾和问题更为凸显和尖锐。
从横向比较来看,中国现在人均GDP不到4000美元,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实现人均GDP从5000美元到1万美元的跨越基本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后期,这个阶段许多国家会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目前来看,只有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少数国家,因为解决好了宏观调控、自主创新和收入分配这三个重大问题,从而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墨西哥以及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虽然工业化比中国早20多年,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后,却长期处于停滞和徘徊,并存在贫富悬殊等严重社会问题。所以,作比较的历史阶段很重要,不能老拿西方的今天和中国比。一旦运用正确的历史方法,与西方国家工业化中期阶段作对比,那么我们就会认识到,我国压缩在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后20年集中出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到底能不能跨越,对我们是严峻的考验。由此,我们对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矛盾凸显期的重要判断的思考和认识就会更加深入和透彻。再比如,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状况是资本相对不足、劳动力相对富裕,因此,青年中年龄稍长者能够接受资本所有者利润收入很高而工人劳动报酬相对较低的事实。而新生代农民工就很难接受这一点,他们认为资本与劳动相互不可替代。形成这样的认识,与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同直接相关。
这些都说明,历史感的问题非常重要。各级团组织要注重培养青年的历史感,引导他们在保持时代感的同时更加理性成熟。尤其在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教育活动时,不能简单地再现史实,而要以这些史实为载体,培养青年善于运用历史的视角、历史的思维方式,善于从
历史的维度和合理的历史比较中分析看待问题,形成更加成熟的思想认识和理性心态。团属媒体要在善于运用历史的视角,既保持尖锐的批判勇气、又养成理性的批判精神方面作出表率。
三、关于今年共青团的宣传工作
今年团的宣传思想工作任务很重,长奎同志将作具体的安排部署,我在这里就几项重点工作跟大家交流一些看法。
1.关于在全团全面推开分类引导青年工作
分类引导青年工作是全团引导青年的主线工作。去年试点结束后,我们贯彻党中央书记处的重要指示精神,对在全团开展这项工作作了初步部署。大家一定要明白,这项工作决不是试完点就完了,今年要在全团全面推。大家还要明白,分类引导青年工作不是一个具体的事,而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其核心要求就在于:要针对不同类别青年群体的思想意识关键点及其形成逻辑,运用符合各类青年群体思维方式、接受习惯的话语来诠释道理,并努力找到符合各类青年群体沟通、交流、联络、聚集方式的传播路径和载体。今年,大家要把分类引导的思想方法全面贯彻到引导青年的各项工作中来,运用团中央下发的《大纲》,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我与祖国共奋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引导青年的重点活动,努力将引导青年工作的思想内容针对性、传播方式适用性、引导对象普遍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关于“我与祖国共奋进”形势政策教育活动
今年全团的形势政策教育活动,已经下发专门通知进行了部署,基本思路是由团的宣传部门统筹,学校、城青、农青等战线共同参与。各级团组织、团的各条战线都要按照统一部署、规定动作完成好任务。这项工作已经启动,下一阶段,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点,努力把工作做深、做实、做透。
一是要引导青年既坚定理想信念,又保持奋斗精神和合理预期。我们有足够的信心通过宣传“十一五”时期和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让青年从内心里认同中国共产党。同时,也要有足够的意识提醒青年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引导青年保持奋斗精神,确定合理预期。
二是要结合各类青年群体的特点,阐释他们关心关注的问题。宣讲活动一定要针对青年的所思所想来开展,而不能搞“空对空”。大学生、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农村青年等不同青年群体,关心、关注的问题有很大不同,话语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宣讲报告要充分考虑不同青年群体的关注点,回答好不同青年群体最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帮助他们在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中更好地寻找好自己的定位。
三是要坦诚地与青年进行思想交流和讨论。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回避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的问题,如收入分配、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等,都可以非常坦诚地与青年讨论。既要承认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又要坚持向青年传播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民族振兴的使命。
3.关于“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
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开展的“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团中央书记处没有进行简单的部署,而是经过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在充分考虑当代青年特点以及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活动方案,目的就是希望确保这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不流于表面,真正达到务实、能做到、有收获的效果。比如,推荐的党史学习书目经过了仔细斟酌,专职团干部每人至少确定一本必读书、参加一次党史学习讨论并发言,兼职团干部也要参加一次党史学习讨论,这些规定动作基本都能做到。与知名网站联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供《中国共产党简史》、《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在线阅读,也是考虑了当代青年的阅读习惯。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不能简单罗列历史知识,而是要通过党史知识学习,努力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帮助青年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通过宣传党90年的历史,使广大青年从中理解党最宝贵的东西,理解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使命,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归根结底,是要让广大团员青年特别是团干部传承党最宝贵的品格。二是培养广大青年的历史感。不仅要从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出发,还要注重结合近现代史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通过丰富的历史素材和深入的历史比较,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历史感,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理性看待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4.关于运用新媒体引导青年
运用新媒体引导青年,一直是我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党中央书记处对共青团加大网上青少年工作力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团要认真研究新媒体的规律和特点,善于借助社会新媒体力量,大力加强团属新媒体阵地建设,推动基层团组织广泛建立务实、灵活、多样的新媒体引导平台,积极开展青年乐于参与的新媒体引导活动,努力开辟运用新媒体引导青年的新途径、新办法。
以上四项重点工作,不是相互割裂,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大家在部署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通盘考虑、整体推进。
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3月26日,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这次会议,是十一届全国青联常委会履行职责以来的第一次常委会,对于全国青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两会”精神,扎实做好未来五年的青联工作,努力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作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刚才,王晓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我完全赞同。夏宝龙同志、陈德荣同志为我们介绍了浙江省和温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希望大家借这次会议的契机更多更深入地了解相关情况,为我们从全国的层面思考青联组织如何在“十二五”期间更好地发挥作用,积累素材和经验。
去年是青联事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我们召开了全国青联换届大会。胡锦涛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习近平同志和中央书记处各位领导同志出席大会开幕式,王兆国同志代表党中央向大会致祝词,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青年的关怀和对青联工作的重视。半年多来,各级青联组织牢牢把握增进共同理想信念、凝聚青年力量的根本任务,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青联组织和青联委员的优势,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青年、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各项工作和建设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也是“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开局之年。全国青联作为党领导下的重要青年组织,要更好地把各族各界青年团结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作出新的贡献。今年全国青联的具体工作要按照王晓同志的报告和这次常委会的安排来开展。下面,我结合对“十二五”时期有关问题和青联工作的思考,与大家交流3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局性工作的部署和安排,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当前,学习中央精神要注意把握好3个重要角度。
第一个角度是要关注“十二五”规划纲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两会”又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对于“十二五”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四点基本考虑”,对于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五个坚持”;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关于“十一五”时期发展经验总结的“五个注重”,关于我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格局的“四个准确把握”。这些重要论述都非常重要、非常深刻,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从而在工作中更好地贯彻落实。
第二个角度是要关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今年初,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同志都作了重要讲话。这是我们党第一次专门就社会管理及创新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系统部署。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社会管理创新不仅仅是社会领域的问题,背后还有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带来的各种新挑战。
第三个角度是要充分关注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进一步强调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社会管理与创新研讨班上,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也作出了深刻阐述。我们感到,全国青联在团结凝聚各族各界青年中具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同样能够为党的青年群众工作作出积极的贡献。
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发展形势,各位青联常委和委员作为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优秀青年代表,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希望大家更加关注4个方面的认识问题。
1.充分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发展的巨大成就,更加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绩举世公认。我们亲身经历了30多年来国家面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也亲身见证了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辉煌历程。有文献表明,有经济统计以来,世界上能够连续20多年经济总量每年都保持7%以上增长的经济体只有13个。这种发展成就告诉我们,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了巨大活力。我们要从这些成就中,从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的综合分析中,看到党做出的制度设计的正确性,从而坚定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树立合理的发展预期和坚定的奋斗精神。中央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是非常清醒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鲜明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体现出我国的发展中国家特征。我们要看到沿北京长安街向南或北延伸两公里处很多角落都有很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痕迹,要看到北京儿童医院从早到晚到处都是孩子、每天6000多人,其中3000多是外地来的病人的现象,要看到一些城乡结合部的混乱状况,等等。这些都是清晰、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现象。如果联系这些现象背后的因素,我们就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国民基本文明素质、教育程度、法制意识、信仰道德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距。我们不能只看到我国的GDP超过日本,这不意味着富裕程度超过日本,不意味着含本国企业海外投资收益的GNP水平超过日本,不意味着企业整体竞争力超过日本,不意味着自主创新能力超过日本。
3.正视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更加重视社会建设。我国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社会矛盾。我们要看到,西方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渐次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比如城市新移民的生活单调化问题、社会成员的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问题、绝对贫困存在和相对贫困持久性问题、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利益集团以及中产阶级形成和转化问题、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权益维护问题、激进势力和保守势力的转化斗争问题等等,都被压缩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进程之中。我们要认识到,经济总量的增长可以实现跨越,社会问题很难跨越,社会矛盾和问题不可回避。这就需要我们正视问题的存在,更加全面、深刻、理性地看待我国的发展。
4.正确把握党和政府对于“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找准工作的着力点。与过去的几个五年纲要相比,党和政府对于“十二五”时期的发展规划,紧紧抓住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体现出十分鲜明的特点。一是既关注经济增长速度,更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十二五”规划纲要在继续强调发展的同时,将GDP年均增长速度调低到7%,并对经济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要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二是既关注经济增长、把“蛋糕”做大,更关注收入分配、把“蛋糕”分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问题,是一个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交汇点,也是“十二五”时期必须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于这个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提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三是既关注经济发展,更突出社会建设和保障民生。
“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和重点,涉及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九个方面。四是更加强调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全面分析了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刻阐述了党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等重大问题,再次强调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进一步凸显了共青团、青联组织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职责。特别是从最近中东、北非动荡局势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值得思考,即什么是现代社会的政权逻辑?不是简单的政治强人的政权,不是简单的利益集团的政权,本质是人民的政权,是人民必须拥护的政权。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一些与青年密切相关的经济领域中的问题,特别要关注劳动和资本相对关系的新变化,注意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出现的一系列新的劳动力性质的变化。比如,他们对收入与闲暇之间的选择、对收入与劳动强度之间的选择、对收入与精神愉快程度的选择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新变化实际上改变了劳动力性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主体劳动力群体出现上述变化的时候,必然要求企业实现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的高境界统一。上述很多问题使大家形成一个判断,归根到底,就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引发出新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都说明我们的社会在隐约发生一些重大深刻的变化。我们应该感受到这种变化,思考这种变化,把握好“十一五”、“十二五”发展的衔接。
二、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对青年骨干成长的重要要求,进一步明确青联委员自身的成长路径
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致青联换届大会的贺信中对广大青年和青联委员的成长提出了明确要求。王兆国同志在全国大学生纪念“一二·九”运动75周年座谈会上对培养新时期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出了重要阐述,深刻指出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具备高度的理论自觉、鲜明的实践品格、深厚的群众根基、奋进的创新精神,特别强调要在坚持不懈的学习中提升理论素养,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加强党性锻炼,在同错误观点和思潮的斗争中坚定政治立场。大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重要讲话既是对大学生骨干的要求,也是对以青联委员为代表的各领域青年骨干分子的要求。我结合对王兆国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谈谈对青年骨干如何成长的体会。具体来讲,要注重4个方面的结合。
第一,要把尊重物质财富创造与保持精神追求紧密结合起来。年轻一代对于物质有追求,这是正常的、合理的。但我要强调的是,年轻一代同时一定要有精神追求,不能唯物质论、唯物质化。我们既要看到物质财富的创造对于社会进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又要看到无论物质财富如何丰富,物质终究不能完全替代精神的力量,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都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与推动。我们必须在快速变革与发展的社会中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认识诚实劳动和艰苦奋斗对于青年人成长发展所具有的普遍意义,自觉树立劳动创造财富、奋斗成就人生的价值观念。
第二,要把打牢理论功底与深入实践锻炼紧密结合起来。理论是在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实践进行高度提炼基础上形成的规律性认识。扎实的理论功底对于有志向、有作为的青年来讲十分重要,能够指引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并且少走弯路。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家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从经典的学术思想中找到依据,了解和把握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原因,防止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认识。同时,大家要认识到,理论来自于实践,最深刻的东西都是在实践中感知、体会出来的。大家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实践品格,主动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有更大的作为,在具有广阔事业发展空间的基层一线有更大的作为,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新兴领域有更大的作为,在抗击自然灾害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有更大的作为,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业绩。
第三,要把追求个人事业成就与履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起来。追求个人事业成就对于年轻人来讲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这一点不可否认。各位常委和委员经过自身的努力,在不同的
领域取得了个人的事业成就,这是值得赞赏和褒扬的,也是大家为社会作贡献的重要基础。但是,仅有个人事业成就还不够,作为青年楷模还要思考如何把个人的成就与履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在当前高速变革的社会当中,青年楷模履行社会责任不是简单地捐点钱,也不完全是参与公益事业。对于青年企业家来说,依法纳税、依法经营、解决员工社会保障、既严格管理又尊重员工,就是在履行社会责任。我理解,青年楷模履行社会责任更重要的也许是理解把握好我们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逻辑和正确路径,并且通过大家的行为来作出示范,引导更多的青年理解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道路选择,因为稳定发展的道路选择涉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第四,要把鲜明的时代性和厚重的历史感紧密结合起来。社会是不断变革和进步的,当代青年一定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同时,真正的成熟理性的一代年轻人,离不开厚重的历史感。历史感和历史知识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关键是要有历史的逻辑、历史的思维方式和用历史跨度看待问题的视角。比如,英美日德法等国家在GDP人均5000美元时,大概是在1972、1973、1976年,如果我们现在简单套用今天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做法,需要但不全面,甚至可能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在比较和借鉴过程中,要多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在同一个发展阶段时的情况和做法。比如,三八劳动妇女节、五一劳动节都是在西方国家工业化中期阶段劳动群众反对传统管理方式的斗争中形成的,体现了特定发展阶段的特征。比如,经常有海外媒体批评我们,GDP占世界8.5%,钢材使用占世界46%,煤炭占48%,水泥占48%,总消耗资源占世界的10%,这其中有我们粗放式增长带来的问题,我们要下大力气解决。但是,这种情况不完全是我国自身决定的,而是由国际分工格局造成的,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国进出口比重达55%,其中许多订单是海外企业给出的。比如,通过考察后发国家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宏观调控应对经济挑战的正确性,二是自主创新的实现,三是收入分配问题的合理解决。再比如,像我们这些40多岁年龄的人都知道,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历史起点就是从劳动者相对富余、资本相对不足开始的,所以能够接受资本所有者有更高收入的分配格局。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也就是所谓出现代际转换以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并不完全接受这一逻辑。这些例子背后都有历史感的问题。希望大家在今年庆祝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的过程中,不要简单做事实再现,要更多掌握分析问题的历史角度、历史逻辑,掌握历史事件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把握好青联组织为“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作贡献的实现路径和重要关注点
青联组织汇聚了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代表,在服务“十二五”发展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拥有着广阔舞台。青联要牢牢把握增进共同理想信念、凝聚青年力量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青联委员的表率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青年,在服务“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积极贡献。
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有更大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又要看到,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都有很高的关联性,又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这就要求青联委员要关注创新驱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新兴产业等问题。要关注城镇化发展,科学把握城镇化的合理路径。要关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等问题,通过专题研讨、交流考察等方式,对重大问题,既找到参与发展的机会,又努力形成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在参与社会建设方面,要特别关注教育、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问题。关注教育公平问题,既要看到教育均等化等措施在保障和实现教育公平中的重要作用,更要通过大家在工作岗位上积累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在当前教育资源总体还十分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实现教育均等化提出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社会问题。农民工群体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出现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80后、90后的新生
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这一群体既有与上代农民工相似的一面,也体现出由于成长环境、社会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而形成的代际差异和新的群体特征,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青联委员们都应当对这个群体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努力为他们在就业创业、精神生活、融入城市、权益维护、子女关爱等方面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最后,我还要代表团中央,感谢各位常委、委员长期以来对共青团工作的支持。希望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身优势,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推动共青团重点工作实现新的发展!
一、目前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基本态势
团十六大以来,团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求各级团组织拿出全部的本领、竭尽最大的力量,持之以恒、毫不动摇地狠抓基层。经过全团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表现在:全团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形成了共识,清醒地认识到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团的“生命力工程”、“活力工程”;团的各级领导机关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形成了全力抓基层、全力支持基层的良好工作态势;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在抓基层的工作中敢于啃硬骨头,表现出了很好的精神状态;通过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试点、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试点等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召开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暨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为解决一些制约团的工作和建设的瓶颈性问题提供了机遇;通过大力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和外出农民工群体等重点领域的团建工作,在扩大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凝聚了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的心血和努力,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团的基层组织总体薄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在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青年农民工群体等领域仍存在较多空白点,我们的工作离“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工作中,仍然需要全团上下持之以恒、毫不松懈,继续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这一团的生命力工程抓紧、抓实。
二、提高认识、建立机制,保持抓基层的力度和韧劲
1.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想得深、想得透,才能形成推动工作的自觉性,遇到问题才不会退缩,遇到挑战才敢于面对。目前,关于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团上下已形成了基本共识。这里我只强调一点,那就是最广泛、最普遍的青年群众工作主要靠广大基层团组织和基层团干部去做,只有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建立起广泛而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才能为开展广泛而扎实的青年群众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我们要从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认识。
2.要继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工作没有认识不行,但只靠认识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完善的工作机制作保障。目前,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目标方向已经明确,关键在于各项任务的推动和落实。为确保全团形成集中合力,各级团组织要重视健全决策执行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干部保障机制,特别是要善于利用激励约束机制,对工作突出的进行表扬,对工作落后的进行批评,以此推动重点工作的有效落实。
3.要保持抓基层的工作力度。目前,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总体薄弱的局面仍没有根本改变,基层仍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是长期以来多种原因造成的,因此必须要有足够的力度去推动工作。我们要拿出全部的本领、竭尽最大的力量,继续狠抓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4.要强调抓工作的韧劲。年轻干部抓工作的优点是善于创新、敢闯敢干,面对新的任务时出手快、决心大,但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乏工作韧劲的问题,特别是在遇到有难度、需要长期抓的工作时,容易退缩。我们一定要深刻地认识到,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坚持不懈地抓。各级团组织都要保持抓工作的韧劲,毫不动摇、毫不松懈地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新发展
今年是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全面推进的一年,也是全面抓落实、攻坚克难的一年。去年底,党中央书记处在听取团中央书记处汇报时,充分肯定了全团狠抓基层、支持基层,有效扩大基层组织覆盖等方面的工作,并对驻外团组织建设、乡镇街道基层组织格局创新等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今年,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暨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精神为契机,全力抓好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非公有制企业团建、驻外团组织建设等几项重点工作,切实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新发展。
1.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乡镇、街道一级团组织在全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整体格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进一步充实乡镇、街道团组织的工作力量,拓宽联系青年的渠道,丰富工作资源、载体和内容,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把全团面向基层工作的“桥头堡”从县级团组织推进到乡镇、街道一级,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团中央决定从今年起全面开展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一是要争取将这项工作纳入党建带团建的制度安排。要积极争取党委组织部门的支持,将这项工作纳入各地即将出台的党建带团建工作文件,有条件的地方,还要推动党委组织部门出台专门文件对这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为工作任务落实创造制度条件。
二是要明确战线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组织部门负责相关的制度设计、制度安排以及与党委组织部门的协调沟通,农村战线和城市战线负责工作的具体推动,各战线之间要加强工作衔接,把握好工作节奏,合力推进工作。
三是要坚持“高一级推动”,保证工作力度。抓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是取得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为确保工作顺利推进,要采取“高一级推动”的工作方式,即由省级团委协调地市级党委组织部门、地市级团委协调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县级团委协调乡镇级党委组织部门,这其中特别需要地市级团委发挥关键作用,要通过争取协调县级党委作出制度性安排和统一部署,推动工作的全面开展。在工作落实过程中,如果地市级团委在协调县级党委时遇到困难,省级团委要积极参与协调。
2.继续大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是当前全团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抓基层组织建设的主管部门,团的各级组织部门对这项工作负有重要的责任,必须积极主动,切实发挥好应有的作用。
一是要建立推动工作的机制。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目前正处于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对于这样具有较大难度的普遍性工作,必须要有有效的工作机制加以推动。团的各级组织部门要重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在工作落实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表现较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并将有关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向党组织的有关领导和部门进行通报,以此确保重点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是要在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活力方面发挥作用。要在不断扩大组织覆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活力的路径。既要找准团的根本属性、根本任务与企业根本功能相融合的工作切入点,使团的活动能够服务企业自身生产经营,又要围绕青年在学习成才、情感婚恋、身心健康、社会融合等方面的普遍性需求,使团的活动能够服务青年的成长发展。要通过广泛开展符合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的思想性、技能性、娱乐性活动,不断激发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活力。
三是要在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规范化建设方面有所作为。要在认真分析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特点、充分借鉴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制度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调研,研究制定规范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建设的相关工作制度或指导意见,为其开展工作和活动提供有效指导。
3.以更大的力度抓好驻外团组织建设。驻外团组织建设是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关于这项工作,我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认识到驻外团组织是对青年农民工群体进行组织化梳理的重要载体。青年农民工群体规模过亿,共青团组织要切实履行好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根本职责,就必须针对这一群体做好工作。当前,青年农民工群体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企业,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仅靠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并不能完全实现对这一群体的有效覆盖。我们还必须要积极借助乡情、亲情的重要社会机理,通过大力加强驻外团组织建设,从另一个角度对青年农民工群体进行组织化梳理,从而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二是要明确驻外团组织当前阶段的最重要任务是尽可能多地联系青年。驻外团组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依托单位或地域建立的团组织,所面对的青年具有行业多元、地域分散、人员流动等特点,这就使我们很难要求驻外团组织在所有方面都发挥作用。所以,我们要明确,驻外团组织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充分利用乡情的机理,尽可能多地联系青年,特别是要与广大普通务工青年建立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可以力所能及地开展一些服务工作,比如进行人文关怀、提供就业信息、帮助熟悉城市生活、促进交友婚恋、关爱农民工子女等。
三是要进一步发挥好团组织的整体力量,支持驻外团组织建设。流入地团组织和流出地团组织要密切配合,建立齐抓共管的机制。其中,流入地团组织要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尽可能地为驻外团组织提供工作便利条件,如提供资源支持、联合开展活动、帮助与政府部门协调等;流出地团组织要为驻外团组织建设提供必要工作资源支持,并指导驻外团组织利用乡情纽带开展好工作和活动,同时还要积极争取流出地党委和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驻外团组织自身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整合社会资源等方式解决经费、阵地等问题。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驻外团组织干部队伍建设。考虑到驻外团组织干部多为兼职,对共青团工作普遍不熟悉,今年,我们要把驻外团组织干部的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培训中要重点介绍具体的工作方法和鲜活的工作案例,帮助驻外团组织负责人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此外,各级团组织还要研究制定针对驻外团组织干部的有效激励措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对于青年普遍认可、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驻外团组织负责人,除了要在团内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外,还要作为优秀青年人才积极向有关方面进行举荐。
4.做好高校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我们认为,开展这项工作的主要考虑,一是为高校团干部提供一个锻炼平台,让高校团干部深入社会生活,增强解决复杂社会矛盾的能力。二是为基层提供工作力量支持,解决基层工作力量普遍比较薄弱的问题。目前这项工作进展顺利,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挂职干部都已全部到岗并开展工作。各地要切实做好挂职干部的日常管理工作。挂职干部要珍惜和把握锻炼成长机会,深入基层和团员青年,了解国情、熟悉社会,密切与普通青年的联系,增进与普通青年的感情,在推动工作中,积累基层工作经验,提高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本领。同时,也要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为基层团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提供资源和力量支持。
四、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着力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
推进工作、开创工作新局面,人是关键,干部是根本。今年是全团重点工作全面推进的攻坚之年,我们有多项重点工作要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在全团普遍推开。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团干部的工作状态如何至关重要。各级团组织要牢牢抓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有利契机,着力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工作效率高、能打硬仗的团干部队伍。
1.要加强党性修养锻炼。今年是建党90周年,这既是我们开展引导青年工作的重要契机,也是锤炼团干部党性修养、加强团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契机。团干部锤炼党性修养,首先要深入学习党的历史,深刻理解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自觉继承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二是要深刻理解党团之间的重要政治关系,自觉用党内政治生活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团的工作大局出发去谋划、部署和推进工作,始终做到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党性修养不是抽象的,在当前,团干部的党性修养要具体体现在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书记处对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上,体现在扎扎实实地推动全团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上。
2.要讲原则、讲纪律,狠抓干部作风。对于共青团这么一个庞大组织来讲,重点工作的推动和落实,必须要靠全团的统一行动。全团要形成上下一致的统一行动,不能仅靠良好愿望,关键还要靠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对于团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来讲,要坚持原则、敢抓善管,勇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只要是为了全团重点工作推动,只要对事不对人,就要敢于通过工作指导、工作考核、情况通报、干部协管等途径狠抓全团重点工作的落实。对于团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来讲,要增强纪律观念和全团整体性意识,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推动全团重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要贯彻群众路线、践行群众观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在青年心里,最根本的生命力在于与广大普通青年的联系。广大团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心中始终想着普通青年,目光始终投向普通青年;要怀着对广大普通青年的深厚感情,广泛联系普通青年,真正融入普通青年;要关注和发现青年的困难和困惑,力所能及地帮助青年解决实际问题,代表和维护好青年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好服务青年的工作。
【陆昊在全国共青团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共青团2006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6-20
党委书记在共青团青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6-02
学习全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研讨班精神心得07-16
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09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12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07-01
在全国民办高校学生工作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