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森简介及事迹(推荐5篇)
李林森(1969.09—2011.07),男,1969年9月生,汉族,四川宣汉县人,大学文化,1991年9月参加工作,1994年10月入党,曾任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2011年7月31日,因病不幸在达州市中心医院去世。依依惜别的深情
2006年2月,在四川省宣汉县“9•5”抗洪救灾“火线”提拔起来的宣汉县副县长兼五宝镇党委书记。11月转任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去万源赴任的那天下午,李林森本想悄悄离开五宝,让来接他的朋友把车停在场镇边上的汽车站,自己再从镇政府走小路去车站,途中还是被人发现了。乡亲们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按当地传统,大家给他送来热水瓶、搪瓷茶杯和踏花被。李林森与乡亲们一一握手道别,近3公里长的街道,足足走了1个多小时。看着满街依依不舍、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李林森眼含热泪,婉言谢绝了乡亲们送来的纪念品。
回龙村村民覃有松等人把踏花被“扔”在车上掉头就走了。覃有松动情地说:“洪灾过后,李书记为了我们早点搬进新房,天天上工地来看进度,协调建房材料和工人,他为我们操了不少心!”后来,李林森还是把这些踏花被分送给了镇上的困难群众。
2004年9月5日,持续特大暴雨洪灾导致宣汉县天台乡义和村突发特大山体滑坡,位于前河上游的五宝镇数万群众面临着奔涌洪水围困的险境。
“共产党员,请跟我上!”灾情发生后,时任五宝镇党委书记的李林森火速组织9个应急分队,分赴8个村、1个居委会,冒着生命危险紧急转移群众。经过10多个小时的生命大搜救,两万多名受灾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全镇无一人伤亡。
洪水未退,公路被淹。此后数日,五宝场镇完全成了一座孤岛,外面的援助进不来,两万多人失去家园,所有生活物资全被洪水浸泡,交通中断、信息中断、电力中断……除了一身衣服,许多群众什么都没有了。
“绝不能让一个群众饿倒、病倒、冻倒!”在史无前例的巨大灾难面前,李林森沉着应对,昼夜奋战。由于长时间劳累,他心力交瘁,体力严重透支。9月21日上午在去救灾物资发放点途中,他两眼发黑,一头栽了下去。醒来后,他一只手打着吊针,一只手拿出手机询问情况、安排工作。一位县领导责备他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强行”夺走了手机。“还有那么多的事等着我呀!我躺下了,老百姓怎么办?”李林森就像战场上的士兵被夺走武器一样,泪水夺眶而出,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灾后重建的日子,他依然没睡一个安稳觉、没吃一顿可口饭、没洗一次热水澡……洪灾中,郑家容经营的药店价值20多万元的药品被洪水冲走,成了一无所有的特困户。绝望中,郑家容几次喝农药欲“一死了之”,都是李林森组织镇村干部及时赶到,才使她脱险。李林森还组织干部到她家清理淤泥、清洗修理药柜等,又协调信用社贷款6万元,使药店在洪灾后不到半个月就恢复了营业。
灾后的五宝,活跃着一支支马帮队,那是李林森在公路中断、重建物资无法运抵的情况下,动员全镇养马群众用马背托起重建的重任。灾后不到四个月,一幢幢灾民新居拔地而起。
如今,在高梯、回龙等村的石壁、墙壁上,仍随处可见“共产党好”、“天给我们灾难,党给我们温暖”等群众自发写下的标语。群众心目中的“救命书记”李林森,被表彰为“四川省抗洪抢险先进个人”,他的先进事迹在全省巡回宣讲。
“要让党建之树在革命老区开花结果”
“组织工作必须主动服务中心、服从全局”,“基层党建必须创新出彩出色”,“要让党建之树在革命老区开花结果”……担任组织部长后,李林森仍有使不完的劲、想不完的点子,推动万源组织工作创新发展。万源地域宽广,乡镇村分布稀散,加之山高路险林密,下一次乡需要很长时间。李林森马不停蹄,在较短的时间内跑遍了全市53个乡镇和395个村(社区),许多干部姓甚名谁,有什么长处,缺点是什么,他都掌握得清清楚楚。
“基层最关键是基层组织,最关键是基层干部。”作为一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组织部长,李林森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村级组织换届中扩大选人视野,探索更加民主的村干部选任模式。
2007年初春,达州市委把村级党组织换届试点任务交给万源。曾经在3个乡镇当过“一把手”的李林森,经过深入调研,大胆实施了扩大村干部民主选任的“四评村官”模式,让沉寂的大山焕发了活力,并得到上级认可在全省、全国推广。
万源市沙滩镇栀子园村村民刘奉国说,活了66岁,当家作主评“村官”、选书记让他印象最深刻:想干事儿的人先“自我荐评”,村民们再来“群众相评”,提出村干部参选标准,推荐自己心目中满意的人选;经“组织考评”后,再开展“公开竞评”,参选者在全村人面前发表 “施政演讲”,由村民投票选出最满意的干部。
通过“四评”,当年万源市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仅36岁,比上届低了19岁;文化程度大幅攀升,大专以上文化的有161人,占41%。
沙滩镇,方圆上百平方公里都是深山老林,村民居住分散,过去家族势力对村级换届选举影响较大。现在通过 “四评村官”,大伙明白选好选准“当家人”关系到切身利益,家族势力、裙带关系甚至贿选顽疾不攻自破。新选出来的栀子园村党支部书记程志明没让乡亲们失望。在他的带领下,群众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大伙感慨地说,“我们选对了领头人啊!”
如何创新组织形式,扩大新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村级组织成功换届后,李林森又迅速投入到新的攻坚破难中。位于大竹镇染房村的万源市立川食品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距市区70多公里,是当地很有名气的民营企业。把党 组织建到立川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李林森为此多次上门,与企业负责人谈心交心,建立了村企联合党支部。依托这一平台,1000多户群众与企业签订了 “生猪订单养殖合同”,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发展。
“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
李林森常说:“选人用人是党委的最大形象,关系事业成败和群众是否真正满意。”“组织部是一个渡人的梯子,组织部长就是要把人才选准用好。”他旗臶鲜明地践行着“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的用人导向。
紫溪乡地处川陕渝交界处,每年10月开始大雪封山,次年4月才冰消雪融。乡党委书记王承兴在这里一干就是整整15年。2010年,万源市委调整干部,李林森提名王承兴调任万源市森林公安分局局长。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说比他资格老、功劳大的党委书记都没安排这么好,王承兴凭啥?李林森一改平时的温和:“谁能够坚持在全市最艰苦的乡镇工作15年?王承兴在紫溪当了7年乡长、8年党委书记,家里父母长期患病,娃娃念书没人照顾,却从没向组织喊苦喊累,没提过任何要求,谁能做到?!”
2007年乡镇人事调整,在组织部工作的徐世和被提名推荐为乡镇党委书记人选。大家都以为他会安排到条件较好的乡镇,结果却安排到“八大高寒山区乡”之一的堰塘乡。李林森找徐世和谈心:“组织部的干部用在什么地方,大家都很关注。把你安排到偏远乡镇,可以使你得到更好的锻炼。你是一个有能力的干部,好好工作,用成绩来证明自己,为组织部争光!”徐世和愉快地奔赴新的岗位,并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更加理解了李林森的良苦用心,打心眼里佩服这位好领导、好兄长。
李林森任组织部长以来,万源先后有18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被提拔重用,11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区乡镇的党委书记被交流回市直部门,18名家庭困难、需要照顾的基层干部得到妥善安排,一大批优秀基层干部被选拔到合适岗位上。“整个万源县,5年没有因为干部选拔不公或选拔程序不规范而信访的。”万源市委书记王成军说。
2007年底,李林森在翻阅万源市干部名册时,越看眉头锁得越紧:全市30岁以下的科级领导干部仅3人,部门局长、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等正科级领导干部,几乎全是“60后”,班子严重老化,后继乏人。
“发展的希望在青年,干部的活力在青年!”李林森心急如焚,向市委郑重提议,亟待培养一支有激情、勇担当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队伍。2009年,李林森带队走访省内各大高校,到校园里摆展台、搞讲演,拉开了“千名大学生进万源”引才工程的大幕。当年,万源引进人才总数相当于过去8年的总和,研究生数量是以往的5倍。
在全省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中,万源市连续3年各项指标位居前列。
“干出实绩,群众信任,组织会考虑”
“歪门邪道少来!干出实绩,群众信任,组织会考虑”。在有些人眼中,组织部长有权,更不会差钱,而李林森却始终坚守清正廉洁底线,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2009年12月,得知万源市委要调整干部,乡党委副书记的张某多次借向李林森汇报工作的机会送钱送物,希望得到提拔,都遭到李林森严厉拒绝和批评:“歪门邪道你少来!只要你干出了实实在在的业绩,群众信任你,组织会考虑的!”春节来临,张某又跑到李林森宣汉县的老家去“拜年”,结果连门也没让他进。
2011年2月底,一位“老部下”得知李林森在家养病,专程上门看望。看到李林森日渐消瘦,脸色憔悴,“老部下”心如刀绞。临别时,眼含泪水,悄悄把1000元钱塞给李林森的母亲,托老人家给买点营养品。“收回去!不然,看我怎么处理你!”李林森发现了,急得从沙发上站起来,脸涨得通红。“老领导,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能来看我,我精神就好多了!拿钱的话,以后就别来我家了!”面对一脸真诚的“老部下”,李林森依然严词拒绝了。“工作就是他的药,爱人民者人民爱”
“大竹镇、紫溪乡等23个边远高寒山区乡镇,是这次乡镇党委换届的重中之重,一定要特别重视,确保圆满成功!”
“达州市7月中旬开党代会,万源推的党代表得抓紧再复查一遍,必须确保党代表的质量。”
“梨树乡荆竹坝村是我挂包帮的联系点,5组李代菊的两个娃娃下学期该读大四了,不知道学杂费筹没筹齐。向琪(李林森妻子),你把省委这次奖给我的5000块钱,托人带给李代菊家,算是一点心意。还有,草坝镇老党员郭钊贤的老伴患肺气肿,不晓得好些没有?他们太苦了。”
2011年7月,重庆大坪医院重症监护室,李林森双目紧闭,面色蜡黄地昏睡在病床上,伴随着断断续续的咳嗽,嘴里不时艰难地挤出几句话来。妻子边用毛巾轻轻擦拭着丈夫虚汗淋漓的面庞,边点头说:“老李,你就安心养病嘛,这些,我都记住了。”
到万源工作以来,长年累月熬更守夜地工作,李林森的身体过度透支,健康状况一天不如一天。
2009年7月,万源市委“七一”表彰大会召开后,连续熬了4个夜晚的李林森感到前所未有的疲劳。7月2日,他开始腹泻不止,身体近乎虚脱。在万源治疗后一直不见好转,转院到成都医院,诊断结果:肝癌晚期!
“人都是哭着来的。要死,也要笑着走吧。”李林森告诉妻子,“不要对外说病情,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不能让父母痛苦。”他拿出全部积蓄,又向妻弟、妹妹借了近15万,筹齐了20万医疗费,悄悄到北京301医院做了肝脏移植手术。
术后2个多月回到万源,他只告诉大家,自己只是做了个“胆管搭桥手术”,就又投入到工作中。尽管经常被剧烈病痛折磨得脸色发黑、身体浮肿、面容憔悴,但他依然不改“拼命三郎”的本色,审签文件、组织会议、接访群众、下乡调研……只有中午或晚上,他才会拖着疲惫的身体独自去医院打静脉留臵针。因为太操劳,李林森出现严重的术后排异反应,转氨酶陡升到300多,手指、脚趾关节开裂,拿东西、走路钻心地痛。他赶到重庆大坪医院复查治疗。刚到第一天就接到万源市委的电话通知:第二天召开市委常委会。他当即要求出院。主治医生很震惊:“你哪里是来治病的,简直是把生命当儿戏!”“你今天敢走,今后就不再收你入院!”“医生,事情紧急,我必须得回去啊!”李林森丢下这句话,连夜赶回了400公里外的万源。
凭着莫大的勇气和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李林森拖着重病之躯坚持工作了1年零9个月。2011年4月20日中午,参加完市委会议,病情严重恶化的李林森被家人送进重庆大坪医院。经诊断:李林森又患上肺癌,同样已是晚期!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书。
李林森平静地给万源市委书记王成军发短信:“对不起,我的身体每况愈下,实在难以坚守岗位,请求辞去组织部长职务。”直到这时,朝夕相处的同事才得知他隐瞒绝症重病已近两年!
住院期间,李林森把病房当成了办公室,每天通过电话了解工作情况,对重要文稿亲自修改把关。一天,为了商讨乡镇党委换届文件修改,足足打了两个多小时电话,直到手机没电。他,似乎好像完全忘了自己是个癌症晚期病人!
“林森同志总是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把下属、把群众始终装在心里最重的位臵。”与李林森共事多年的万源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刘家忠说。
他是一个对人民群众有真感情的人。在乡镇任职期间,他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困难群众,从不宽裕的工资中拿出2万余元资助留守儿童和农村困难党员。在“9•3”洪灾灾后重建那段艰难的日子,他总会几十块、三五百地捐济一些困难群众,自己却欠下了1.7万元的债,直到离开五宝两年后才还清。任组织部长后,注重整合资源开展党内帮扶,先后为30多位生活困难党员群众解决了10多万元救助资金。
2011年春节,李林森在走访慰问中,看到年过七旬的老党员李国元还住在用几根木棒撑起的土坯房里。一阵心酸,眼眶潮湿。他紧紧 握着李国元的手说:“老人家,对不起呀,让您受苦了,我这个组织部长不称职啊!”李林森掏出身上仅有的1000多元钱放在李国元老人的手中,并当场表态从代管党费中划拨专项经费1万元,协调相关乡镇、部门解决1万多元,帮助老人修建新房。
前不久,李国元搬进了新房。“李部长说要来看我,咋还没来?”老人不知道,李部长这辈子再也不能来了。
2011年7月31日,听妻子念完达州市“两会”新闻的李林森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弥留之际,他向市领导发出最后的短信:“感谢领导的关心关爱,自己的工作远没做好,惭愧呀——不争气的李林森。”
李源潮同志作出重要批示
篇一: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
学习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最新心得
----------杨春鸿
李林森同志生于1969年,宣汉县红岭乡人,先后担任宣汉县三河乡副乡长、乡长,东林乡、五宝镇党委书记,宣汉县副县长,万源市委常委、副市长,于2006年11月担任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2011年7月31日,年仅42岁的李林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辞世。李林森同志是全国全省“创先争优”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习的榜样。
通过对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让我深刻感受到在李林森同志身上体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光辉本色。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得知其感人事迹之后,立即对此作出重要批示:“李林森同志是一位公正廉明、无私奉献,愿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的基层组织部长。李源潮部长的批示是对李林森同志的高度概括性评价,认真领会,就是愿 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的持续热情和公正廉明、无私奉献的无限忠诚,这恰恰正是我们必须学习、继承和发扬的。
1、学习他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担任组织部长后,李林森便积极走访调研,定期履职巡查,掌握领导干部履职、班子运行和后备干部情况。在他身患肝癌、肺癌近三年来,强忍癌症晚期及多次高难度手术的痛苦折磨,但为了万源发展,为了人民利益,仍然拼命工作,与全市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一起担当、承受压力,忘我地一心扑在本职工作上,直至生命垂危被送进医院,仍然把病房当办公室。他说了句:“我不是怕死,不怕取消我的职务,我是怕该做的事没有做完!”,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惦记着党的事业和山区群众,让人不禁热泪盈眶。
2、学习他公道正派选人用人的职业操守、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李林森同志自觉落实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关心爱护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干部,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注重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高度重视抓好基层组织建
设,造性地探索“四评村官”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村级换届中的贿选、拉票和家族、宗派势力介入等问题。敢于为埋头苦干的干部说话,将在位置偏远紫溪乡一干就是15年的党委书记王承兴选任为市森林公安分局局长。在李林森同志任职期间,先后有18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被提拔重用,11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区乡镇的党委书记被交流市直部门,18名家庭困难、需要照顾的基层干部得到妥善安排。
3、学习他清正廉洁、一生坦荡的高尚情操。廉洁奉公是李林森做人准则,始终对人民群众满怀深厚感情,经常用并不宽裕的工资帮助困难党员和群众。任五宝镇党委书记时,李林森几十块、三五百不等地捐赠或借给特别困难的群众,离开五宝镇时,]李林森欠下了1.7万元债务,直到2年后才还清,当了几年党委书记不但没存下一分钱,反倒背一身债务。任组织部长后,肝移植手术的20万元中的15万元都是借的,而在一些的人眼中,组织部长是有权也不会差钱的。李林森同志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远不止这些,我时常在想是什么可以使一个人对事业拥有如此持续的、饱满的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忘我工作、心系群众,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能视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源于对党的坚定信念,还是因为我们本身来自于群众,明白群众所需所求所急所盼……不管是什么,从他身上我看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零二七的崇高精神,这应该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也是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动力,我们要自觉践行“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共塑当代共产党人的应有本色。
2011年11月6日
关键在学习重点在做事 ——吴昌波
无论是公是私,经常有意识地组织一个小圈子,一天到晚不分上班下班,不是围着酒桌转,就是围着牌桌战,那就大错特错了。时下就有不少人在议论,说下午到单位不好找人办事,为啥?要么中午喝多了,要么下午打牌去了。更有甚者是日以继夜、通宵达旦,越战越酣,以致于次日十来点到岗还是哈欠连连??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风气有向更多的党员干部中漫延的危险。古人云:“天下之倾家者,莫速于赌;天下之败德者,亦莫甚于博。”赌博伤身心,生贪欲,离骨肉,坏心术,丧品行,失家教,费资财,耗时间,毁前程,危害极大。当前,我县正处在奋发崛起的攻坚期,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后发内乡的骨干,不但在各项工作及建设事业中起着表率作用,而且在社会生活领域、遵纪守法等各个方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表率作用。党员干部经常沉溺于酒场、牌场,影响极坏,此风不刹,将严重影响内乡干部队伍决战“洼地崛起”的信心和决心,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多读点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干部修养的需要,是内乡走出洼地,实现崛起的需要。“腹有诗书气自华”。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作为共产党的干部,读书应当是一项基本功,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步伐加快,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了诸多的资金机遇、人才机遇和外部环境机遇。在这样的形势下,唯有学习,不断学习,才能找到解决发展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才能抓住机遇,才能创造更多的机遇,推动我县实现跨越式大发展。荀子有言:“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一个人当了领导干部,权力大了,管理的事情多了,学习就愈发显得紧迫而重要。为什么一些领导干部缺乏读书学习的热情?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动力和压力,认为不学习照样能够干好工作,以干代学,凭经验办事;有的对学习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有的把读书学习当做装点门面,“学学词、练练嘴、表表态”,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没有真正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要切实牢记“活到老、学到老”和“学习、学习、再学习”的伟大教诲,真正发挥雷锋当年的“钉子”精神,把“钻”和“挤”的劲头放到读书学习、推动工作上,而不是放到酒桌、牌桌上。
“多做点事”是共产党干部的本能所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谋事干事,要腾出时间深入基层,搞调研、听民意、解民忧,要创新方式方法,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克服千难万难,去跑项目、要项目、大招商、招大商、求发展。我们深知,内乡近年来之所以能从谷底中爬起,新上了一大批投资超亿元、几十亿元的好的工业项目,强力支撑县域经济走出洼地、迈向隆起,原因就在于我们有一大批敢于克艰攻难,敢于实干巧干,敢于担当责
任,敢于挑战风险的实干家。这些实干家是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是内乡的脊梁。内乡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能做事、多做事、会做事的实干家。内乡“洼地崛起”需要越来越多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人,内乡就是要营造一种让空谈的干部没有位子,让平庸的干部坐不稳位子,让无为的干部让出位子的好氛围。
衡量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能力,重点要看其谋事和干事的能力,而领导干部要想提高自己谋事和干事的能力,必须与时俱进,必须要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多读书,多读报,多做事,多实践。但时间稍纵即逝,人生短暂,精力有限,你花在打牌、应酬上的时间多了,而用在学习、干事上的时间肯定是大打折扣。问题的关键是,你是否有一心一意地谋发展的思想?是否有一心一意地干事创业的态度?是否意识到自己不学习就会影响自己的能力和工作?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就会自觉地“少喝点酒,少打会牌,多读本书,多做点事”了。但如果你内心的回答是否定的,如果你认为经常沉迷于牌场、酒场是小事情,不会影响你的学习、工作和领导形象,那么,久而久之,你就一定会应验“玩物丧志”这一古语。全新明同志“两少两多”的实质,就是在提醒我们每位党员干部,无论是做人或做官,一定要把读书学习当做提升自己修养,提高为人民服务本领的关键,把干事创业当做人生追求和实践的重点。
内乡已实现了“三年决战出洼地”的目标,内乡正处在“三年提速登台阶”的关键时期,内乡“三年决胜上水平”而冲入全市第一方 篇二:李林森先进事迹的情况汇报
收看李林森先进事迹的情况汇报
根据上级通知要求,于2011年10月17日晚上7点组织了我乡领导和干部收看了“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场收看的领导干部,无不为李林森同志这位优秀组工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所感动。
报告会反映了李林森同志经受双重癌症折磨,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同病魔抗争,与死神赛跑,忘我地投入工作,直到虚弱的身体再也不能支撑为止。李林森同志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一片丹心、一生坦荡,对党和人民事业无限忠诚、无限牵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林森同志是全国全省“创先争优”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传承红军精神的革命老区干部的杰出代表,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会议强调,“学习李林森,为民谋幸福”,要以实际行动,通过认真组织开展“干部下基层与民心连心”活动,进一步促使干部多下基层、多到村组、多交农民朋友、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要通过这次活动,把先进的科学理念,实用可行的富民技能、惠民利民的方针政策、环境治理的工作要求宣传给群众、动员起群众、指导好群众,让干部在这次活动中真正得到锤炼,让群众在这次活动中真正得到实惠。
收看结束后,严书记就报告会作了简短发言,希望全体领导干部一定要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学习他勤政为民、求实创新、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求持续深入开展好“讲责任、树正气、重修身、严管理、创一流”的学习活动,要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结合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联系实际,务实创新,脚踏实地的把工作做好。
中共松树乡委员会
2011年10月18日
篇三: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李林森,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组织干部。却在他本可以大有可为的年纪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燃尽了生命。听完他的事迹,不禁让我联想起了焦裕禄,同样是基层干部,同样心系群众,同样在42的盛年,在群众的不舍和呼唤中辞世。也许,惟有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自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能生动的注解他们为党为人民所做的一切。从他们的身上,我折服于“信仰”的力量,同样,我也看到了“忠诚”和“躬行”的重要。他用生命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办事尽心的责任感,铸就了党员干部“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精魂。
学习李林森同志,首先要学习他对党对人民的忠诚。李林森无论是乡镇党委书记任上,还是担任市委组织部长,他党性坚强、对党忠诚,用自己的形象诠释党的形象。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高昂的工作热情,兢兢业业,忘我工作。即使身患肝癌,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弥留之际仍不忘工作。我们要学习李林森同志始终不渝地忠诚于党的事业的精神,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平凡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学习李林森同志,我们要学习他对事业尽心尽力。作为一名组织干部,他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到,人才对于党的事业的推进作用。始终在工作岗位上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做到知人善任。面对手提现金,希望有所“关照”者,他断然拒绝。所谓“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不令而从。”即使自己的大妹妹想由临时工转正,这么一个看似很小的要求,他依然坚持原则。他坚持“要上的干部,要让群众佩服;要交流的干部,要让社会信服;要下的干部,要让干部心服”的原则,将有能力的干部推到合适他们的岗位上。作为一名纪检干部,我更要学习他这份公正廉明的职业操守。“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要常常提醒自己,用李林森同志这面镜子,照一照自己,是否在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看一看自己,是否对得起党的事业;找一找自己,是否在本职工作上踏踏实实的做好了。
学习李林森同志,我们要学习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操守。李林森同志心系群众,始终把人民的利益装在心中,放在心上。“群众利益无小事”,实实在在的解决老百姓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切切实实的帮助老百姓渡过难关。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共产党员”的称号做了最光辉的注解。他被群众誉为“百姓的组织部长”。无情的洪水,将经营药店的郑家容价值20多万元的药品冲走,也带走了她生存的希望。对生活绝望的郑家容,几次欲喝农药“一死了之”。危难中,是李林森同志及时赶到,不仅组织到她家清理淤泥、清洗修理药柜,更协调信用社为她贷款6万元,使药店在洪灾后不到半个月就恢复了营业。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然而,让人动容的是,面对自己肝癌的20万元费用,他甚至只能东拼西凑。甚至,在生命垂危之际,还心心念念的记挂着李代菊两个孩子的大学学费。他把一生的扑在了群众的事情上,用一生践行了“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的理念,是一名共产党员坚持一生,不变的信仰和承诺。
2011年7月31日,因病去世,享年42岁。
最近我们支部组织学习了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这此学习,我们看到了李林森同志身上的先进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共产党人,去学习,去弘扬,让他成为我们的信仰。
“抗洪救灾,身先士卒” “绝不能让一个群众饿倒、病倒、冻倒!”在史无前例的巨大灾难面前,李林森沉着应对,昼夜奋战。冒着生命危险紧急转移群众。经过10多个小时的生命大搜救,两万多名受灾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全镇无一人伤亡。由于长时间劳累,他心力交瘁,体力严重透支。直到躺在医院打点滴,仍然牵挂着人民群众.“选拔干部,充分民主” 2007年初春,达州市委把村级党组织换届试点任务交给万源。曾经在3个乡镇当过“一把手”的李林森,经过深入调研,大胆实施了扩大村干部民主选任的“四评村官”模式,让沉寂的大山焕发了活力,并得到上级认可在全省、全国推广。
“心系群众,舍己助人” 他是一个对人民群众有真感情的人。在乡镇任职期间,他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困难群众,从不宽裕的工资中拿出2万余元资助留守儿童和农村困难党员。在“9·3”洪灾灾后重建那段艰难的日子,他总会几十块、三五百地捐济一些困难群众,自己却欠下了1.7万元的债,直到离开五宝两年后才还清。“习惯优秀,追求卓越”是李林森对自身工作的目标要求,他把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依然想到的是工作。
“廉洁奉公,永褒忠诚”是李林森做人准则,在有的人眼中,组织部长有权,更不会差钱,而李林森却是个“穷”部长,在做肝移植手术的20万元中,他自己只拿得出5万,其他的15万都是向亲属借来的。李林森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诚”.……
2011年09月23日 09:10:16 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李林森当过教师、检察官、村支部书记、乡长、乡党委书记、副县长、副市长,无论职务如何变化,环境如何变迁,李林森始终保持对名的超然、对利的淡然,做到拒腐蚀、永不沾。他曾先后荣获“四川省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永葆清正廉洁本色
在担任四川省宣汉县五宝镇党委书记时,李林森没存下一分钱,却欠下了1.7万元的债。这笔债,直到他离开五宝两年后才还清。担任组织部长后,他始终在工作中恪守政治责任,在贫寒中坚守清正廉洁底线,组织上至今没有收到一起有关他的投诉举报。
2009年12月,在偏远某乡担任了5年党委副书记的一位干部,由于长期在边远山区工作顾不上家务,平时对娃娃疏于管教,家里一直闹矛盾,而工作业绩却十分突出。得知市委要调动干部了,这位干部多次借向李林森汇报工作的机会送钱送物,希望得到提拔,都遭到李林森严厉地拒绝和批评。2010年春节来临,这位干部又跑到李林森宣汉县的老家去“拜年”,结果连门也没让进。就在这位干部感到希望渺茫的时候,他被提名为离家较近的某乡政府乡长人选。在新的岗位上,他不负重望,工作出色。2010年底,他所在的乡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9年净增了789元。
李林森始终把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党员干部的真情关怀作为自己庄严的使命。
2004年9月,达州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宣汉县五宝镇还面临特大泥石流灾害的严峻考验。时任五宝镇党委书记的李林森,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奋战3天3夜,组织近2万名群众安全转移,无一伤亡,被当地群众和媒体誉为“拼命三郎”、“救命书记”。离开五宝时,上千群众自发为他送行。在任组织部长期间,李林森注重整合各类资源,建立党内帮扶资金,先后为30多位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解决了10多万元救助资金,为患肺结核病的干部曾伟组织捐款、协调困难补助帮其治病,为70多岁的老党员李国元协调帮助改善了居住条件。
2010年7月17日,万源遭遇特大暴雨洪灾,李林森牵头负责后勤保障,开展募捐活动,原计划捐20多万元,结果募捐了1000多万元,并先后推出了赵汝南、曹先佑、李寿东等全国、全省先进典型。
燃尽生命践行承诺
2009年7月,李林森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为肝癌晚期。他嘱咐身边同志:“不要将病情告诉别人,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不能让父母受痛苦。”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再向妻弟、妹妹借了近15万元,筹齐了20万元的医疗费,悄悄到北京301医院做了肝脏移植手术。手术后回到万源,他告诉大家,只是做了一个“胆管搭桥手术”。
组织工作无淡季,忙碌的工作很少停歇。患病后李林森先后进行了四次大的手术和多次化疗,但每次住院都没超过3天。尤其肝脏移植手术后的排异反应十分强烈,手指、脚指关节开裂,拿东西、走路钻心地痛,但是审签文件、组织会议、接访群众、下乡调研,他一个也没耽误,凭着莫大的勇气和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一如既往地工作了1年零9个月。
今年4月20日,病情严重恶化的李林森被家人送进重庆大坪医院,又被诊断为肺癌晚期。医院立即发出了病危通知书。这时,李林森才向万源市委书记发出手机短信:“对不起,我的身体每况愈下,实在难以坚守岗位,请求辞去组织部长职务。”隐瞒了近两年的真实病情才得以公开。
在重庆大坪医院住院期间,李林森依旧每天通过电话了解单位的情况,通过手提电脑接收电子邮件,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工作之中,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病危期间,千余群众竞相前往探望;在他逝世后,数万群众自发前去追思。(记者 余长安)
李林森的几个片段:平凡亦精彩 2011年09月23日 09:01:20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一个最基层的组织部长能怎样轰轰烈烈? 采访前,我想不出来。
越走越近。当一个个熟悉的人深情回忆他的点点滴滴,当文字和影像资料在眼前如水般划过,李林森模糊的形象开始丰富而立体起来:一个基层干部不管在哪个岗位、做什么工作,都能走进干部群众的心窝子里,得到大家发自内心的肯定和拥护,不容易。平凡亦精彩。在我看来,李林森就是英雄。
完美主义者
办公桌上,依然留存着李林森签署的最后一份文件,落款:4月19日。第二天,他最后一次赴重庆住院,医院当即下发了病危通知书。
完美主义者,这是很多熟悉李林森的人共同的印象。
“把忠诚作为一种职守、把服务作为一种责任、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把创新作为一种求索、把清苦作为一种财富、把形象作为一种生命。”万源市委组织部长长的走道两侧,悬挂着一幅幅飘逸的书法作品。字虽是找人题的,但内容的版权属于李林森——这是他对组工干部的要求,也是他自己多年来一直秉持的操守。
对工作,李林森不光有激情,更像艺术创作一样精益求精。哪怕是份普通的文稿,细到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没有五六次修订不会轻易定稿。
事实上,在刚到宣汉县检察院工作时,李林森就是个“工作狂”。“一进院,这个年轻人就跟别人不太一样,勤奋、投入,经常加班到深夜。”在宣汉县检察院政治处副主任杨云兴的记忆中,李林森办公室的灯似乎永远都亮着。因为经常弄到太晚,自己都不好意思吵醒看门的大爷,每次离开,总蹑手蹑脚顺着雨水管从楼上滑下来。
“我是不是特别笨?总觉得干点事要比别人费劲似的。”有时候,他也跟妻子向琪抱怨。实际上,他哪里是笨,分明是完美主义“基因”在作怪。
曾是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的蒲智慧回忆,到组织部工作第一周,李林森就现场考她:以“习惯优秀、追求卓越”为题,谈谈对组工工作的认识。
对外,他耐心平和,春风拂面;对内,他也会着急上火发脾气,组织部几乎没人没挨过他的批,但事后他总会给人打电话、发短信,安慰鼓励甚至道歉,不让对方背思想包袱。
“寒酸”的部长
“品行要端正,为百姓做事。”跟干部谈话时,李林森常说这两句话。对自己,他也是这样要求的。正因为如此,他这个组织部长,有时候当得难免有些“寒酸”。
2003年7月21日,李林森父亲60大寿。事先,李林森告诉兄弟姊妹:爸妈非常辛苦,做寿那天一家人到酒店去庆贺一下,中午吃中餐、晚上吃火锅,由他这个家中老大“埋单”。可到中午结账时,李林森悄悄把小妹妹拉到一边:“中午我请,晚上还是你请吧!”后来才知道,李林森身上一共只揣了800元钱,结了中午的账基本就没钱了。妹妹心头一阵酸楚:这就是一个县委领导的家底?!
家里请吃顿饭都囊中羞涩,更别指望往家捎钱了。事实上,家里人也从来没指望过他。曾经荣膺四川省百佳校长的老父亲,退休以后不顾年纪大、身体差,坚持在一家民办学校打工任教,贴补家用。
工资不高,但李林森手散。自掏腰包资助贫困学生或慰问困难群众是常有的事。在五宝镇当书记时,不管哪家娶媳妇嫁闺女、新房子落成,他肯定50元、100元的送上一份人情。“书记亲自随礼出席,别提多有面子了!”五宝镇的百姓一直视之为最大的荣耀。
为此,他也遭遇过尴尬。一次,万源市委党建办副主任王心洪跟他请假,要给孩子看病。李林森一听,马上让司机拉着他赶到农业银行门口,想上自动取款机取点钱拿给王心洪聊表心意。“挨了几分钟后,他讪讪地走了回来,很不好意思地说‘卡上没钱了’。”司机回忆。孝子慈父
李林森是个孝子。
2008年4月,李林森父亲在前往打工学校上班途中,出了车祸。得知消息,李林森顾不上路途遥远,从万源租车赶回达州,背着年迈体弱的父亲楼上楼下做检查,并与医生商议治疗方案,一直忙到夜里11点多,才啃了块面包。第二天,老父亲醒来时得知李林森已回到万源下乡调研,沉思了片刻,断断续续地说:“好,好,就是要这样,不要耽误工作。”
老年丧子,人生最大苦楚。父亲身体羸弱,李林森病逝的消息一直瞒着他。老人最后还是通过报纸才知道真相。那篇上级领导慰问李林森的短消息,老人反复读了15遍,良久无语。对上如此,对下,李林森用情亦深。
李林森跟儿子李东阳既是父子,也是朋友,无话不谈。住院期间,父子相守,从不掉泪。李林森叮嘱东阳:“人来到世上,如果不能为社会作重要贡献,也要做好本职工作,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
“像爸爸那样,做个有用的人。”这是东阳的梦想。巴山蜀水,李林森留给人们的回忆实在太多,太多。“公正廉明,无私奉献,燃尽生命写忠诚,山河无不垂泪;锐意创新,情牵百姓,呕心沥血铸党魂,万民有口皆碑。”也许这副挽联,能够表达人们对这个巴山之子最深沉的思念。(记者
盛若蔚)
各地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
连日来,四川达州万源市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传遍了长城内外,感动了大江南北。
全国各地组织部门和基层党组织,迅速掀起向李林森同志学习热潮。
广大党员干部说,李林森没有走远,他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的崇高精神将永远延续,在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心中熊熊燃烧。
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李林森为镜,努力做到坚守信念、一心为民、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把李林森精神化作履职尽职、创先争优的强大动力。
组织部门带头学——
学习李林森的坚持原则、公道正派
“李林森是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共产党员时代先锋,是继王彦生、尹中强之后又一位组工干部的楷模。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一名领导干部忠诚于党的政治本色和勤政为民的公仆情怀,更体现了一名组工干部公道正派、坚持原则的职业操守。”近日,在湖南怀化麻阳苗族自治县学习李林森座谈会上,一位基层组工干部的发言,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面对李林森,每个组工干部除了心生崇敬感之外,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种紧迫感——怎样才能向他看齐,怎样才能让组织部门更好地履行服务党员、服务干部、服务人才的重任?
四川达州在全市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学习李林森精神、组工干部怎么干”专题大讨论。通川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远新在讨论中说:“作为一名基层组织部长,就要像李林森那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心正’、‘腰直’,公正地评价干部,准确地推荐干部,合理地使用干部,把高度的党性原则体现到工作中去。”
辽宁铁岭市银州区开展了组织系统党员干部“三学”李林森活动,即“学做干部人才知己,学做干事兴业先锋,学做人民群众亲人”。银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刘玉璋说:“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就应该像李林森那样,为党的事业发展选好人、用好人,在推动地方发展、服务社会民生中树形象。”
江西赣州市委组织部开展了“学林森,比理想、比党性、比素质”的“一学三比”活动。刚刚上任的赣州市寻乌县委组织部长曾繁中在活动中感慨地说:“李林森身患癌症带病工作,临终之前还想着工作,让人深受感动。我要把学习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做为履新组织部长的第一课。”
河北丰宁县举办了“践行林森精神,忠诚组工事业”专题学习讨论班,全县60多名组工干部参加了集中学习。县委组织部把学习李林森的收获转化为制度成果,修订完成了《部机关各科室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部机关工作人员职业规范》,建立了组工干部《工作日志》和《绩效手册》。
山东烟台市芝罘区“80后”组工干部马千里在学习心得中写道:“作为第一次参与换届工作的年轻干部,我将以李林森为标尺,经常量一量自己——定位准不准,与基层的距离远不远,原则性强不强,工作实不实。”该区退休组工干部林秀卿在学习李林森事迹后表示:“换届人人有责,我还可以发挥余热,做好换届的‘宣传员’、‘情报员’和‘监督员’,为换届的风清气正助力。”
“肩负的使命神圣又光荣,甘于做人梯也甘于当绿叶。最忘不了的是党旗下的誓言,最忘不了的是阳光下的承诺。只要党放心,只要人民满意,再苦也不计较,再累也不抱怨„„”这是江西新余市委组织部在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时,组织人员编写的《组工干部之歌》。短短几句歌词,不仅生动刻画出李林森等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坚守党性、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真实形象,更唱出了广大基层党员向先进人物看齐,献身事业、服务人民的庄重诺言。
新疆塔城地区、哈巴河县、布尔津县等地的组织部门将9月确定为“向李林森同志学习主题实践月”;
湖南怀化洪江市委组织部充分利用“组工论坛”、“组工夜校”等平台,集中一周左右时间组织机关干部学习讨论;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区委组织部将李林森先进事迹报道汇编成《巴山深处一片丹心向阳开》一书,组工干部人手一本„„李林森这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物,正成为越来越多组工干部心中的英雄和楷模。
党员干部深入学—— 学习李林森的一心为民、满腔赤诚
有着50年党龄的江西遂川县枚江乡枚溪村老党员郭佩英,看了李林森的先进事迹后激动地说:“李林森时刻把困难党员、老党员冷暖放在心头。老百姓就喜欢这样的干部,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向他学习。” 李林森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泉,涤荡着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灵。通过学习,他们看到了差距;通过学习,他们找到了方向;通过学习,他们获得了前进的力量。
四川达县县委书记李春说:“爱人民者人民爱。只有像李林森那样,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成亲人,我们党的事业才会有不竭力量源泉,才能保持勃勃生机。”
李林森先进事迹在中央媒体集中刊载的那几天,正是湖北省汉川市迎战汉江秋汛的关键时刻。奋战在防汛一线的121名组工干部在堤坝上学习了李林森的先进事迹。大家纷纷表示,要像李林森那样,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展示组工干部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良好形象。
河北承德市采取座谈会、研讨会、组织撰写心得体会文章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向李林森学习活动。宽城满族自治县大马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刘凤玉在座谈中说:“李林森身为一名组织部长,能把每个村干部的基本情况都说得清清楚楚,设身处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就凭这些,我们会永远记住他,学习他!”
江西崇义县新任铅厂镇副镇长的大学生村官吴龙驹在民主生活会上说:“李林森二十几年如一日地拼命工作,兑现了‘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铮铮誓言。他的精神激励和鞭策着我,扎根基层,埋头苦干,为地方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新疆麦盖提县委组织部服务西部大学生志愿者庞缺通过学习李林森事迹,一下子成熟了不少:“李林森把工作当命、把事业当命,这种忘我敬业的精神让我深受震撼。我以后再也不应该为了一点小困难就怨天尤人,而是应当迎难而上,发扬志愿精神,为‘西部之旅’谱出更美的音符。”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肾病血液科副主任、北京市援疆干部黄达永则表示:“我要以李林森的感人事迹为镜子,在少边穷地区真情投入、真心付出、以和田为家,诚心诚意地为和田人民的健康献计出力。”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在先锋网站,网页、黑板报、社区公开栏宣传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在基层党员群众中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吉林榆树市委组织部建立微博群,开通组工干部人民微博,开展“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主题讨论,吸引了6000多名“粉丝”关注。网友“党旗飘飘”留言说:李林森用忠诚燃尽生命之火,留下了永恒的美丽。他用他自身的行动再次诠释,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其价值。生,如夏花般之绚烂多彩绽放;死,若秋叶般之静美悄然离去。
李林森是组工战线创先争优的生动教材
2011年09月22日 14:27:40 来源: 求是理论网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四川省原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同志忍受病痛折磨、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被人们赞誉为“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的组织部长”“ 老百姓的组织部长”。李林森同志是全国组织系统的优秀代表和杰出榜样,是组工战线创先争优的生动教材,全国组工战线的同志应该认真学习李林森同志的崇高精神和可贵品质,努力创造群众满意的优秀业绩,争当群众满意的优秀标兵。
信念坚定,政治上“靠得住”。李林森同志一生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他身患肝癌、肺癌近三年来,强忍癌症晚期及多次高难度手术的痛苦折磨,忘我地一心扑在本职工作上,直至生命垂危被送进医院,仍然把病房当办公室,夜以继日为党的事业和山区群众脱贫呕心沥血。他这种精神来源于理想信念的忠贞不渝,来源于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热爱。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始终把责任放在心头,把事业视为生命,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做一名理想信念坚定,政治上“靠得住”的人。
善于开拓,工作上“有本事”。李林森说:“ 组织工作‘小县要有大作为、穷县更需创一流’”。在农村
基层党组织中创造性的开展“四评村官”,让老百姓真正行使民主权力,选出自己心中的“当家人”,是李林森的创举;在全市村级企业中建起了村企联合党支部,是李林森的杰作;“万源5年来没有一件因为干部选拔不公或选拔程序不规范而信访的。在全国、全省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中,万源市连续3年各项指标位居第一方阵。”“第一方阵”,话虽只一句,个中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不用多说。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干出色一行,努力争当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和改革创新的“先行官”。
公道正派,干部群众“信得过”。李林森同志在组织部门工作期间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党性观念和原则性强,敢于为干部主持公道。”一位在偏远乡镇乡镇埋头苦干了15年,但从来不伸手、不埋怨、不抱怨的党委书记因为他而”不吃亏”,一位想玩”旁门歪道”的领导干部在他面前“屡战屡败”,总是碰了一鼻子灰。他任组织部部长以来,万源先后有18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被提拔重用,11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区乡镇的党委书记被交流回市级部门。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把公道正派作为组工干部的天职,善于为事业用好干部,敢于为干部主持公道,让埋头苦干的老实人吃亏,不让敢抓敢管的干部受屈,不让改革创新的干部灰心,真正做到“上的干部要让群众佩服,交流的干部要让社会信服,下的干部要让本人心服”。
清正廉洁,作风上“过得硬”。李林森同志土地和农民有着真挚的情感,对基层干部有着同志加兄弟的爱,“他总是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把基层干部和群众始终放在心里最重的位置。”碰到有困难的群众,李林森总会“慷慨解囊”,但他对家人很却“吝啬”、很“苛刻”,他的家人们没有一个沾过他当组织部长的光,亲朋好友“满怀希望”想在职务晋升上“靠一下”他这棵大树,但总是被毫不留情的批评:“我这个组织部长不是给个人当的,是给党当的,是给老百姓当的!”李林森就是这么一个坚持原则、公私分明的人,生活简朴,眼睛朝下,不沾一根草,拿老百姓当亲人。
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你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会把你顶在头上。李林森同志逝世后,当地干部群众自发的为他举行追思会,为他送行,作为一名人民的公仆,还有什么荣誉高过群众的“口碑”和敬重呢?什么是先进,什么是优秀,李林森同志作出了最好的回答。组工战线的同志创先争优,就是要像他那样,能够当一名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的组工干部,当一名“ 老百姓的组工干部”。
学李林森拿“村官”当“干部”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李林森逐渐聚焦“发扬民主”这个“法宝”——“四评村官”应运而生。投票那天,李林森一直坐在台下,现场观摩,击掌加油。(据9月22日《人民日报》)
俗话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支书。村党支部和村官在“三农”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村支部是党设在农村一线的战斗堡垒,是党了解村情民意的最前沿观察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最终落实者。村官”称“官”却“非官”,既没有行政级别也没有列入国家公务员队伍。村官虽小,但作用很大。他们是农村各项事业的“推进器”,是服务群众的“先头兵”,是党政部门同群众联系的纽带,是老百姓向党和政府反映心声的传声筒。
村官虽然不是官,但李林森部长并没有小看他们,而是把村官当做干部来看待。所以当达州市委把村党组织换届任务交给他时,李林森高度重视,并亲自挂帅出征村官换届工作。经过精心设计、反复论证,创新探索出“自我荐评”、“集体相评”、“组织考评”、“公开竞评”的“四评村官”方法。不仅为村民选出了满意的“当家人”,更使群众有了致富的“主心骨”。
常言道,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长不当干部。村干部是最基层的百姓领导人,大到国家路线方针、一方发展稳定,离开村官还真没有落脚点;小到鸡毛蒜皮琐事、家长里短纠纷,离开村官还真难断家务事。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当前,中央已将“三农工作”提到了重中之重的战略高度。密集出台大量惠农强农政策,力度空前。可以说,农村发展迎来了黄金机遇期。市委组织部长亲自出马,为农村事业相“千里马”,为农民致富选“领头羊”,就是为村官在农村这个大舞台施展才华,干出一番事业提供组织支持和保障。李林森拿村官当干部,就是要求他们正确定位,落实好党的农村政策,抢抓机遇,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断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向前迈进。履职尽责、不辱使命,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厚望。
村官不是官,干好不简单。李林森拿村官当干部,彰显了其深远眼光和从政智慧,值得各位领导学习
借鉴。我们相信,如果多点李林森这样的“后台”,小村官就一定能有大作为。(网友:武西奇)
网友:燃尽生命诠释“完美” 争做李林森式的“有情”人
9月22日《人民日报》时代先锋栏目以《生命之火——一个基层组织部长的无悔人生》为题报道了四川达州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李林森同志忍受病痛折磨、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先进事迹,引起网友广泛关注。中国共产党七一社区网友认为,李林森同志虽然走了,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学习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在感动之余更应当学习他对党事业的“痴情”、对本职工作的“激情”、对人民群众的“挚情”,做一个“老百姓的组织部长”。
“李林森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完美’,却在不经意间燃尽了生命。林森部长,组织不会忘记你,群众不会忘记你!林森部长,一路走好”、“这样的干部,这样党员,实属所有国人的骄傲”、“李林森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留给的是党和人民,社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和精神动力”、“用生命为忠诚扩展‘容积’,用自律铸造的‘组工之魂’,可歌可泣、可敬可学”„„网友纷纷在七一社区表达自己对李林森同志的敬意。
晚期癌症夺去了李林森年轻的生命。回望李林森短暂的工作经历,里面满满当当平凡而不平凡的事迹让人感慨。李林森虽走了,但留下了许多。网友“徐之文短”撰文写道,李林森走了,但在当地百姓中留下了口碑,给当地干部留下了标准,给广大党员留下了标杆。李林森留下的这些那些,温暖了很多人,并将激励更多的人前行!网友“石湖净雁”认为,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你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会把你顶在头上。李林森同志逝世后,当地干部群众自发的为他举行追思会,为他送行,作为一名人民的公仆,还有什么荣誉高过群众的“口碑”和敬重呢?什么是先进,什么是优秀,李林森同志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该向李林森同志学什么?网友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网友“天衢新语”认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以李林森为榜样,努力做一个“有情”人。一个对党的事业的有“痴情”的人、个对本职工作的有“激情”的人、一个对人民群众的有“挚情”的人。网友“全全哥”在帖文中写道,为官要像李林森一样,将百姓视为衣食父母,为他们牵肠挂肚。那些访贫问苦不进百姓家门的干部,不会被百姓铭记;那些面对群众满口官腔官调的干部,不会被百姓铭记;那些自认父母官视百姓为草芥的干部,更不会被百姓铭记。李林森被铭记,是因为他对百姓的感情深,百姓对他的感情才更深。网友“流年碎影00”说,在基层组织工作中奉献了一生,真正把自己的全部交给了党和人民。作为基层领导干部,不追求享乐,不追求安逸生活,不追求升迁。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把为人民记在心中,这才是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好领导、好干部。
领导干部当学李林森“懂得报恩”
2011年09月26日 09:49:58 来源: 人民网
李林森,官至四川达州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虽然职级不高,但由于手握干部升迁大权,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了。而只要看过有关他的事迹的人都会有个切身感受:这人哪里像是个当“官”的,这人,是舍得身家性命来向党、来向人民报恩的啊。
李林森在任五宝镇党委书记期间,遇洪灾,三天三夜奋战,安全转移了全部两万多名群众,创造了当地救灾史上的奇迹;救灾民,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晕倒后一手打吊针,一手用手机询问灾情;灾后重建,每天高强度运转20小时以上,提前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两年重建一个新五宝!”的艰巨任务。李林森是在“作秀”么?不,在五宝镇这次巨灾之下,未死伤一人,未发生疫情,未挨饿病倒一人;更难得的是,泡在洪水里3个月,无一人上访„„当有人问起他为何这般“拼命”时,李林森说:“共产党的干部,得豁得出去,要对得起组织、对得起群众,要懂得报恩”。
李林森大量的事迹让我们感动,李林森的“报恩”行为让人警醒。李林森同志就是一面镜子,照着各级领导干部们:你们是否知恩图报了?是否忘恩负义了?是否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
常言道,身为普通人,行走世间,有“三恩”需报:一为父母养育之恩,二为他人关爱之恩,三为社会翼护之恩。而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除此“三恩”外,还有“两恩”当报:一是组织培养提携之恩,二是人民信任支持之恩。李林森用无数行动报了恩,用“未死伤一人,未挨饿病倒一人”的数字报了恩,我们许多党的优秀干部,如杨善洲、李林森等,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了恩。正因为他们知恩感恩,懂得报恩,因此,杨善洲、王彦生、李林森等名字,才永远留在了人民群众的心中。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些领导干部,却完全不同。他们说的比唱的好听,“党和人民”整天挂在嘴边,但就是不干好事、不办实事;有的把工作当“官”做,出手便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轰轰烈烈的背后实际是“注水工程”;还有的甚至提拔了都不知要向谁感恩,谢领导、谢关系,编小圈子、结党营私。这部分人与懂得报恩的领导干部,与杨善洲、王彦生、李林森比起来,相去何止万里?他们远离了做人的标准,别说没资格做官,就连做一个普通公民也是等而下之,遭到人民群众的唾弃理所当然。
党的领导干部,手握的是人民给予的权力,肩负的是党赋予的重任,当然要以不怕粉身碎骨的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执政为民,多干好事、干实事、干成事,以此来报答党和人民的恩情。而“要懂得报恩”及于此相关的问号,正是考察一名领导干部是否称职、合格的硬指标。说到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也都在这里。
有感于李林森“最喜欢说工作”
2011年09月23日 14:48:15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原四川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同志身患重病的三年来一直忘我工作,把病房当做自己的办公室,当工作人员来看望他时,他最喜欢还是说工作。作为党政干部应当以李林森同志为榜样,时刻以工作为重,把工作记在心上。
口头上要常说工作。作为党员干部应当少些拉关系、套近乎的阿谀奉承,少些为己谋私利,多些工作上的关心,多些为人民做的实事,李林森同志就是一个时刻为民的好干部,一心为民,在病榻上仍然不忘工作,最喜欢的仍然是和身边人谈工作。
心头上要牢记工作。满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真心,心里挂的是人民,想的是工作,时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忘把责任记在心头上,把工作记在心头上。
行动上要落实工作。真正的为人民谋利益,不只是要在口头上要说,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坚持做说真话,办真事的“老实人”而不是“老好人”,一个真正为人民的干部应该是一个时时处处为人民、默默无闻只奉献的干部。
李林森的“最喜欢说工作”的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精神、毫不为己专门为人的精神,这样的干部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值得我们每一位干部学习。
要善于向李林森学“长宽高”
2011年09月24日 09:38:58 来源: 人民网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一个人,生命的长度可能很短,但生命的宽度和容积却可以拉伸得很宽、很大。李林森短暂但精彩的人生演绎,验证了这一点。(据《人民日报》)李林森的事迹让人感慨万千的同时,一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与李林森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现在有些党员干部当官总喜欢追名逐利,老是把名誉、地位和物质利益放在首位,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斤斤计较,办公楼不建得 “富丽堂皇”不住,办公室不装修得 “金碧辉煌”不进,身上行头不是“锦衣华服”不穿,“坐骑”非“宝马”不乘,甚至象文强这样的官员因未如愿被提拔而牢骚不段,抱怨组织,进而利用手中的权利贪污腐败,最终落得身死名裂的下场。而李林森用忠诚写就的“生命宽度和容积”恰恰值得这类干部深学。
学习李林森,要学习其用敬业书写的“长度”。在林森林身患肝癌、肺癌近三年来,强忍癌症晚期及多次高难度手术的痛苦折磨,忘我地一心扑在本职工作上,直至生命垂危被送进医院,仍然把病房当办公室,夜以继日为党的事业和山区群众脱贫呕心沥血,在自己任何一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李林森还是最喜欢听来看望他的人说工作。很长一段时间,病床前还摆着笔记本电脑,方便他随时审阅文件,“工作就是他的良药。”学习他,就是要将他作为时代楷模,学习他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为生命书写了“长度”。
学习李林森,学习其用奉献延伸的“宽度”。林森林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生坚守基层,并在
基层的广阔天地里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万源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区,也是国定贫困县。基础差、底子薄、实力弱、矛盾多,不仅困扰着万源53个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刺痛着55.8万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渴盼之心,还严重阻扰了老区基层组织建设。他担任万源市委常委、副市长期间,在新农村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用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给为服务人民精神延伸了“宽度”。学习他,就是要学习勤政为民、求实创新、拼搏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饱含对群众体恤之情、公忠体国的公仆心,保持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
学习李林森,学习其用人品构筑的“高度”。李林森同志在组织部门工作期间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党性观念和原则性强,敢于为干部主持公道。”一位在偏远乡镇乡镇埋头苦干了15年,但从来不伸手、不埋怨、不抱怨的党委书记因为他而”不吃亏”,一位想玩”旁门歪道”的领导干部在他面前“屡战屡败”,总是碰了一鼻子灰。他任组织部部长以来,万源先后有18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被提拔重用,11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区乡镇的党委书记被交流回市级部门。学习李林森,就要学习公道正派、忠诚厚道,学习其用自律铸造的“组工之魂”。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林森林充分展现了一位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一位领导干部的公仆情怀、一位组工干部的时代风范。他就像蜡烛,像春蚕;他执着地用忠诚为生命扩展的“容积”,毫无疑问就是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就是创先争优,就是值得党员干部永远学习的精神“丰碑”。
李林森事迹感动社会 引起各界强烈反响
2011年09月26日 09:37:07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一段42岁的人生旅程,在无数人心底激起涟漪。连日来,四川达州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
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柯尊平说:“李林森以短暂人生的崇高境界,集中展示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集中展示了一名领导干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集中展示了一名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职业风范。”“李林森是达州这片热土上涌现出的时代先锋。”四川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说,“我们将以李林森为榜样,传承和弘扬他的精神。” 河北平泉县委书记董正国在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专题会上动情地说:“我们将号召全县党员干部以李林森为镜对照检查,认真查找差距和不足。”
李林森的先进事迹在组织系统激起强烈共鸣。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常委、组织部长黎明辉在部机关开展的“争做李林森式组工干部”大讨论中说,“我们要学先进、找差距,深入思考应该如何为政、如何干事、如何做人这3个问题。”安徽明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显忠说:“作为一个基层组织部长,必须把乐于奉献作为人生的第一追求。”
很多普通党员干部也被李林森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李林森表现出的时代精神与井冈山精神是相通的。”义务宣讲井冈山精神40余年的老党员毛秉华感慨,“我们应该追随他,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曾经的女大学生村官、现已考入四川宣汉县检察院的郎美玲在微博上留言:“李林森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明白了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精神的宽度和厚度。”
李林森的事迹也感动着亿万网友。网友“树上的沙丁鱼”这样写道:“只因胸中对责任的无限追求,他的意志能够续写生命的长度。”(记者盛若蔚)
李林森何以被誉为“老百姓的组织部长”?
2011年09月23日 08:49:38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9月21日新华社“时代先锋”栏目刊发了《老百姓的组织部长》长篇通讯,笔者被这篇通讯的主人公——四川达州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的事迹深深感动。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李林森被誉为“老百姓的组织部长”,缘于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始终践行着大忠、大公、大爱、大义的做人为官操守。
——李林森的大忠。忠诚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一名干部,只要对党、对国家、对事业、对人民无限忠诚,就能立足本职,埋头实干,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李林森去世时刚过不惑之年,本应是年富力强、干事创业的大好年华,可病魔却没有放过这样一位忠诚于党、忠诚于事业的优秀组织部长。
李林森有多热爱事业?做完移植手术后,两年前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他经历了4次高难度手术和多次化疗,却隐瞒病情,照例是“拼命三郎”,审签文件、组织会议、接访群众、下乡调研„„一心扑在工作上,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李林森的同事评价他是“把工作当命”。作为组织部长,他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坚定的信念作为永远追求的信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林森的大公。公道正派是组织部门一贯作风和优良传统,也是组工干部的安身立命之本。公正无私、公道正派在李林森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诸多实例证明,李林森决不让老实人吃亏,也从来不让投机者得利。2010年,在调整干部时,李林森提名王承兴调任万源市森林公安分局局长。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说比他资格老、功劳大的党委书记都没安排这么好,王承兴凭啥?李林森一改平时的温和,愤怒道:“谁能够坚持在万源最艰苦的乡镇工作15年?王承兴在紫溪当了7年乡长、8年党委书记,不提任何要求,谁能做到?”李林森以一身正气,做到了他在干部选任工作上的“完美标准”——“上的干部要让群众佩服,交流的干部要让社会信服,下的干部要让本人心服”。用人导向是最大的导向。李林森秉公用权、公正无私,对在边远艰苦岗位长期默默奉献的干部“厚爱一层”,树立的是不让老实人吃亏的良好导向,必将激励引导越来越多的干部主动到群众更需要的地方去工作。
——李林森的大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特别是组工干部,不能把对亲人朋友的私情放在第一位,而应像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这些要求,李林森做到了。危难关头最能体现干部的本色。给群众下跪的李林森,怀的就是这样的赤子之情。2004年9月5日,持续的特大暴雨让宣汉县五宝镇上万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时任宣汉县副县长、五宝镇党委书记的李林森科学指挥、紧急调度,确保了全镇百姓平安。灾后不到4个月,一幢幢新居就拔地而起。他自己则因长时间劳累,心力交瘁,好几次在救灾重建现场晕倒。与对群众无私的大爱相比,李林森反而对家人亏欠太多。大爱无言。李林森把对家人的爱深深埋在心里,化作对人民群众的至真至爱,赢得的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民心。
——李林森的大义。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组织部门历来被称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组工干部就是这个“家”的“服务员”。李林森作为组织部长,平易近人,身先士卒,为其他干部作出了表率。他有情有义,对自己几近苛刻,对工作要求严格,对同事关怀备至,对群众热情有加。不管是上门求访的村民,或是第一天刚到岗的干部,每一个人都在李林森那儿感受过“贵宾”待遇。李林森的大义无私,还体现在与疾病的顽强抗争、对人生的乐观豁达上。生命进入倒计时,最后这段路怎么走?李林森断然告诉妻子、妹夫:“不要对外说病情,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不能让父母痛苦。”他给父母发去短信:“爸爸妈妈,生命仅是个过程,我们都要看开些,当无法改变时,我们只有坚强面对。”他对朋友同事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都要去的。我们缘深分浅,下辈子再相见!”他对妻子说:“后事简单点,就回老家去,那里有山,有水,向着阳光,是一个很温暖的地方„„”每次看到这里,笔者都不禁潸然泪下,更加由衷地感到:李林森的一言一行,无不体现了一名优秀组织干部的铮铮铁骨、忠肝义胆!他在为党的事业不惜燃尽生命之火!他是一面忠诚为党、创先争优、服务人民的鲜红旗帜!(网友:劳春深)
品味李林森观选人用人的“完美标准”
2011年09月23日 08:48:17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四川省原万源市委组织部长李林森同志在干部选任工作上有一个“完美标准”——“上的干部要让群众佩服,交流的干部要让社会信服,下的干部要让本人心服”。
制定“完美标准”并不难,难得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如一的执行好“完美标准”。而李林森恰恰就是一位说话算话、说到做到的“完美执行者”。他重承诺更重承诺兑现,重标准制定更重标准执行。在任组织部长期间,始终牢记公道正派的神圣职责,一手拿着“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用人尺子,一手握着“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推进重点工作中悉心考察识别干部”的手电筒,俯身当好选贤任能的“勤务员”,起身竖起一把渡人的梯子,让能干事者上得来、让干成事者有舞台。
李林森用忠心和良心点燃了那些扎根基层、埋头苦干之人的希望,用责任和担当照亮了那些干出实绩、群众公认之人的上升之路,用原则和真诚教育感化了那些想拉关系、走后门之人,形成了鲜明重基层、重边远的用人导向,自然而然让当地干部群众佩服、信服、心服,理所应当让社会各界投予尊重和敬仰的目
光。
古人云:“称善人,不善人远。”用人其实就像农民种地一样,要除去田块中的杂草,最好的办法是在田块中种上庄稼。只不过是在用人上,投机钻营者、跑官要官者是杂草,德才兼备、群众公认者是庄稼,善于耕作“用人之地”者,莫过于在“田块”中种上庄稼,既可以春华秋实,广纳贤才,又能够防止“田块”中瓦砾成堆,杂草丛生。而李林森同志就是这样一位善于耕作“用人之地”的行家里手,正是有了他的辛勤劳作,才收获了“在全国、全省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中,万源市连续3年各项指标位居第一方阵”的硕果。
面对人生历程,李林森同志当无悔;面对干部群众,李林森同志当无愧。
追记李林森:一个基层组织部长的无悔人生
他就是英雄。他用自己的行为书写活着的每一天,他离去时,人们甘愿续写他的故事,镌刻他的墓志铭„„
他像一颗流星,一划而过,却刺破苍穹,发出最耀眼的光;他似一束焰火,转瞬即逝,却留下永恒,放射最壮丽的美。
20年前,他怀揣梦想,迈着大步,从巍巍巴山走来;20年后,他魂归故里,重将自己托付绵绵巴山。2011年7月31日12时25分,四川达州市中心医院。一阵紧张全力的抢救,仍然没能把他留住。42岁,正值壮年。四川达州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就这样匆匆走完了他短暂而绚丽的生命旅程,留下万般不舍。
巴山没了季节,只有被泪水打湿的8月„„ 热 血
把工作当命,把事业当命,把命令当命
川东多山,豪杰辈出。70多年前,英勇的红四方面军就曾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激昂奋战,血染巴山。1969年,李林森出生在达州市宣汉县大山里一个普通的农家。作为长子,家人寄予厚望,为其取名林森,属意日后能成栋梁之才。
大学毕业,风华正茂。本可留在城市,李林森却选择回家乡做一名“教书匠”。敬业、严谨、坚韧„„这份为人师表的职业为他打下了扎实的人生基础。3年磨砺,李林森推开县检察院的大门,成了一名令人羡慕的检察官。
如果人生的轨迹照此演进,也许李林森后来不会经历那么多的人间悲喜。
1997年,在检察院顺风顺水的李林森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申请下派当村官!
“那个时候,大学生干部申请到乡镇都少,何况村?”宣汉县委副书记张宗昭清楚地记得,“他是全县头一个,而且还申请到最贫困落后的村子去,一大新闻呢!”
就这样,五宝镇梨耳村迎来一个年轻的党支书。
梨耳,穷得出名。别说县城,离五宝镇也有20多公里山路。
“来了,就干出个样!”山里娃不信邪,他想看看自己行不行。
建广播站、修渠筑道、发展党员„„一年下来,李林森干得风生水起。及至任职乡镇,这段经历成了他攻坚破难的宝贵财富。
“我是洪水冲出来的干部!”多年以后,李林森如此自嘲。但在五宝镇2万多名乡亲眼中,这个年轻的镇党委书记就是他们不折不扣的“救命书记”!
2004年9月5日深夜,前河边的五宝镇早已沉入梦乡。谁也想不到,一场巨大的灾难正悄悄逼近。下游突发超大规模山体滑坡,河床瞬间被堵,洪水不泄反上,生生圈出一个宽1300米、库容2亿立方米的巨型堰塞湖——地势低洼的五宝,不幸坠入“湖底”。
黑暗中,人们急切的呼救声和牲畜水中挣扎的惨叫声,一浪高过一浪。
五宝人哪见过这般场面:洪水漫过山庄、漫过田地、漫过河堤、漫过街区„„不到两小时,平日繁华热闹的小镇,就噩梦般地化为“水中孤城”,停水停电断联。
时间就是一切!李林森紧急召开只有3分钟的动员会:“现在没法详细安排,也没有救援设备,只有
一条请记住:老百姓的命就是我们的命!”
9个火线组建的应急分队迅速撒出去,通知村民紧急转移。一场与洪魔夺人、同时间赛跑、跟死亡抗争的生命大营救,在如漆的夜色中展开。
“一个不能死、一个不能伤!”这是上级下达的死命令,李林森掂得出分量。
“救命啦!”“救命啦!”扎起简易木筏,循着呼救方向,一道微弱的手电光柱,在惊慌失措的村落里上下穿梭。
一次、两次、三次,背出80多岁的覃宗秀老人,疏散出被困教室的50余名师生„„李林森嗓子喊哑了,就用手比划,实在背不动了,搀扶着也要让群众脱离危险。
翻过百道墙,越过千户窗,衣服不知被扯破多少口子,身上不知被划出多少血痕,更记不清往返跑了多少趟„„李林森先后9次把鞋脱给逃命的灾民,给他再找来一双,不久他又光着脚丫„„
三天三夜奋战,两万多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创造了当地救灾史上的奇迹。洪水未退,公路被淹。除了一身衣服,很多群众什么都没带出来。
“不能让一个人饿倒、病倒!”在史无前例的大灾面前,李林森深知:现在全镇老小都看着他,自己代表党组织,自己就是主心骨!
“把红旗高高地竖起来,必须老远就能看到它!”关键时候,李林森想到红旗。
很快,临时安置点上,各式各样的红布剪成“红旗”,次第飘扬,五宝升腾起红色的希望!
严重缺觉,脸色蜡黄,身影憔悴。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李林森一直在透支。终于,在去救灾物资发放点途中,他两眼发黑,一头栽了下去——这已是几天内第三次晕倒。可一醒过来,他又一手打着吊针,一手掏出手机询问灾情。
现场一位副县长看见,责备他“太不爱惜身体”,强行夺下手机。他火了,“还有那么多事等着我干!我躺下了,老百姓怎么办?”
洪水消退,满目疮痍,重建重任又扑面而来。
一身迷彩服,一双黄胶鞋,一个扩音器,这是李林森每天不变的行头。白天,去安置点巡查;晚上,到建房点督工。就像一只停不下来的陀螺,每天高强度运转20小时以上,天天如此。
干群同心,其利断金。一幢幢灾民新居拔地而起,一副副“共产党好”的春联透出喜悦„„省委、省政府提出“两年重建一个新五宝!”的艰巨任务提前圆满完成。
巨灾之下,未死伤一人,未发生疫情,未挨饿病倒一人;更难得的是,泡在洪水里3个月,无一人上访„„一场天灾,让五宝人领略了李林森的“拼命三郎”精神。
把工作当命!把事业当命!把命令当命!
即便不眠不休,即便频频吐血,还是这个劲儿!“他从来不对组织说‘不’,更不讨价还价。”张宗昭说,任务交给李林森,俩字——放心!“共产党的干部,得豁得出去,要对得起组织、对得起群众,要懂得报恩。”李林森的血管里,始终奔淌着一股股忠诚热血。
公 道
“组织部是个渡人的梯!就是要树立重基层重边远的用人导向!”
抗洪得力,火线提拔,李林森擢升宣汉县副县长。2006年2月,他交流至更偏远的万源市,9个月后改任组织部长。
组织部长,要害岗位。万源的组织部长,更不好当。
三省结合部、七县交汇处,这个“万水之源”基础差、底子薄、实力弱,矛盾亦多。“组织部是个渡人的梯,导向至关重要。”对工作,李林森清醒定位。“贫困山区,都不容易,风气搞坏了,谁还干事?” “以德才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靠公论定取舍!” “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 „„
万源的干部,在不同场合都聆听过李林森的“布道”。但触动神经的,是王承兴“土鸡变凤凰”的实例。
2009年的腊月初四,很多人给紫溪乡党委书记王承兴发来短信,恭喜他“进城了”。“刚开始还以为开玩笑,对我来说,进城是个遥不可及的梦。”自喻在“万源的西藏”扎根的王承兴想都不敢想。他哪里晓得,去年只在调研时深谈过一次的李林森,偷偷关心上了他,居然提名他任森林公安局局长。“其他资格老、功劳大的党委书记都没安排得这么好,他王承兴凭啥子进城,还当‘一把手’?”有人反对。
李林森一改平日的温和,肃然反问:“在全市最艰苦的乡一干就是15年,谁能坚持?在一个偏远乡当了7年乡长、8年书记不提任何要求,谁能做到?”
王承兴上任,李林森只送他一句话:“你要争气!” “连我都能进城,大家都说有奔头了。”王承兴的调动,在乡镇干部中引发“强震”。
“就是要鲜明重基层、重边远的用人导向!”李林森任组织部长5年,18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受到提拔重用,11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乡的党委书记被交流回市级部门,18名家庭困难、需要照顾的基层干部进了机关。
反过来,对组工干部徐世和的“冷落”,则让干部看到李林森的另一面。
乡镇人事调整,在市委组织部工作的徐世和被提名推荐为乡镇党委书记人选。大家都以为他“近水楼台先得月”,结果却被调至“八大高寒山区乡”之一的堰塘乡。
天上地下,徐世和当然想不通。
“组织部的干部用在哪里,大家都关注。把你放得偏,条件是差了点,但锻炼也大。”李林森找他推心置腹地长谈:“你有能力,好好干,用成绩证明自己,也为组织部争个光„„”
一席话,入情入理,心霾也就散了。徐世和愉快地奔赴新岗位,很快就打开了局面,更理解了李林森的良苦用心。
对干部,严字当头;对亲人,严上加严。
李林森的大妹妹一直在宣汉县汽车站干临时工,很想让“位高权重”的哥哥打个招呼转正。“好歹咱还在城里上班,条件比农村强多了。”哥哥非但不开口,反倒劝她“知足常乐”。同样,妻子向琪三叔的儿子中专毕业,也想“投奔”他。在三叔眼里,组织部长是个“了不起的大官”,可李林森一句“符合条件,就凭本事考吧”的答复,让他倍感失望。最后,堂弟出门打工。
不是没“机会”寻租,组织部长有权——可以向常委会行使干部推荐权,真想卖关子、耍手腕,不是不可能。
可这个“权”,李林森不用。
一位在偏远山区乡干了5年的党委副书记,业绩很突出,多次获万源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但因长期顾不上家,妻子一直闹,孩子中考也不理想。2009年,得知万源要动干部,他觉得机会来了,借向李林森汇报工作之名送钱送物,希望“照顾”。
“歪门邪道你少来!”李林森严词拒绝,严厉批评:“只要你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群众信任你,组织会考虑的!”
他仍不死心。2010年春节,他特意跑到李林森宣汉老家去“拜年”,结果连门都没让进。
就在他感到希望渺茫时,突然宣布,被提拔为另一个乡的乡长。新岗位上,他不负众望,工作出彩:不到一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净增789元。
“林森部长是做人做事的榜样!”这回他信了:“只要踏踏实实干,就会受到群众尊重,就会得到组织认可!”
这样的拒绝,李林森没少经历。
曾有人提着一包现金送到面前,希望动干部时“关照关照”。“钱,我不会要;事,按政策办。”李林森一字一顿,“组织用人不是看钱多钱少!” 几句话,羞得来人无地自容。
甚至还有人借洗手之名,把厚厚的“信封”丢在他家厕所,一路狂追,物归原主。
即便身染重疾,清廉之弦也未放松。
今年春节,徐世和听闻李林森生病,专程探望。看到昔日的老领导形容枯槁,他心如刀绞。临别,徐
世和饱含热泪,悄悄塞给李林森母亲1000元钱,托老人家代买些营养品。
“赶紧收回去!不然看我怎么收拾你!”李林森急了,从沙发上噌地站起来,脸涨得通红。
“老领导,一点心意而已。”
“你来看我,我精神就好多了。拿钱,以后就别来了!”
“万源的干部工作风清气正。”让万源市委书记王成军欣慰的是,“这几年,因干部选任不公而信访,一件没有。”
锐 气
“小县也要争一流、穷县更需大作为” 万源,这个曾经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至今仍是国定贫困县。贫穷与落后,不仅刺痛着60万老区人“摘穷帽”的渴盼,也迟滞了老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步子。
“小县也要争一流、穷县更需大作为。”刚一上任,李林森便下决心“有所改变”。
翻山越岭,一路颠簸。花了两个多月,李林森跑遍全市52个乡镇的村村寨寨。干部有何长短,发展瓶颈在哪,心里有了底。
所以,当2007年达州市委把村党组织换届试点的任务交给万源时,李林森一点不憷。这个曾在3个乡镇当过主官、成功收拾过“烂摊子”的新部长,精选8个不同层次的村落搞起了试点。
“一些村级班子受家族势力、宗派势力等影响,作用发挥有限;同时,很多能人在外,上级组织又很难发现新的优秀人才„„”李林森把脉问诊,梳理成因。
在旧院镇红岩村,他的判断得到证实。这个受两大家族势力影响的村落,不光班子老化,还长期不团结,“各选各的人、各吹各的调”,在外的能人都不愿回来主事。
这样的村子在万源颇为典型——怎么办?
精心设计、反复论证,李林森逐渐聚焦“发扬民主”这个“法宝”——“四评村官”应运而生。
所谓“四评”,就是让想干事的人先“自我荐评”,村民们再“集体相评”,提出村干部参选标准,推荐自己心目中的满意人选。经“组织考评”后,参选者须在全村老少面前发表“施政演讲”、“公开竞评”,由村民差额票决,选出最满意的村干部后备人选。
40岁的庞大兵便是个见证者。这个红岩村的能人,一直埋头经商,不问村务。“四评村官”试水,他嗅到了变革的气息,和几个乡邻一道,站出来了。
“原以为上面早就内定了,没想到自己真的成了。”显然,庞大兵的“施政纲领”打动了多数村民,最后脱颖而出,荣膺新任党支部书记,“不看大姓小姓,不搞拉帮结派,凭本事竞争,靠民意当选,大家服。”投票那天,李林森一直坐在台下,现场观摩,击掌加油。
“四评”一出,气象一新。万源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36岁,比上届一下子低了19岁,文化程度大幅提升。这一“草根民主”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村级换届中的贿选、拉票和家族、宗派势力介入等问题。更让李林森没想到的是,这堂生动的党内基层民主“实践课”还被高层首肯,推广至全省、全国„„
“在万源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能创新探索出‘四评村官’这一在全国叫得响的经验,难能可贵。”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感慨。
习惯优秀、追求卓越,李林森不会做“太平官”。
一次全市大会,十几个市级机关、乡镇负责人居然竞相打起了瞌睡,这一幕被电视记者拍个正着。如何解决干部日常监管中“法规条例管不着、规章制度管不了、领导干部管不到”的问题?市委点名让李林森破题。
李林森也不含糊,不久就搞出一项“发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良操行档案”。
这个特殊的档案厉害之处在于,倘若干部出现无故迟到早退、不孝敬父母等不端小节,将被记录在案,并跟干部考核、交流、表彰、使用等直接挂钩。
小节也能影响“乌纱帽”!这在四川又开先河。“利刃”高悬,失德干部心存忌惮,会场打瞌睡之类歪风,一去不返。
人才难进、人才难留,党管人才,组织部长首当其冲。“一个人视野有限,人才要靠大家一块找。”每遇市领导下乡回来,李林森总爱问上一句:“发现好苗
子没?”
原来光感觉万源缺人才,但2007年底一次翻阅干部花名册时,李林森才第一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全市30岁以下的科级领导干部仅3人,部门局长、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等正科级领导干部,年龄普遍偏大,事业后继乏人!
李林森急了,迅速向万源市委提议并报告上级组织部门:贫困革命老区,发展的希望在人才,干部的活力在青年,要抓紧研究对策、不拘一格引人才。
“千名大学生进万源”,便是这一背景下的成功探索。2009年,大学生出现了就业难,李林森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贫困山区招才引智的好机会,脑海里早就构思的大规模引才计划可能很快就能实现。那阵子,李林森频频现身四川、重庆等地高校,宣讲特殊政策,卖力“推销”万源。只要大学生有意愿,多累他都亲自谈。
一“仗”打下来,当年投奔万源的大学生高达800多人,还批量引进了十几名研究生,引才总数相当于万源过去8年的总和,大大缓解了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窘境。
定期履职巡查,掌握领导干部履职、班子运行和后备干部情况;“五议”社区班子,破解社区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经过李林森这一把把“创新之火”持续加温,万源在全国、全省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中,连续3年各项指标稳居第一方阵。
奉 献
与死神抗争,跟时间赛跑,“工作就是他的药”
万源市委大楼的506房间,一切如故。
抽屉里,助消化的多酶片、治咳嗽的急支糖浆„„药瓶塞得满满当当。
柜子上,两盆君子兰依然翠绿,一阵风过,轻轻摇曳,似乎在诉说主人的辛劳与苦楚。
2009年7月1日,万源市委“七一”表彰大会召开。已连熬4个通宵的李林森一阵前所未有的疲倦,第二天,腹泻不止,人几近虚脱,只得转院成都。诊断结果让人震惊:肝癌晚期!
“怎么可能?”李林森不信自己的眼睛。
两天的沉默,两天的思考。李林森和妻子向琪决定:保密——不对外说病情,不给组织添麻烦,不能让父母痛苦。
拿出全部积蓄,又向弟妹借钱筹齐了首次手术费用,他们悄赴北京,尝试风险极大的肝脏移植手术。幸运的是,他闯过了这道鬼门关。
“能活多久?”还没下床,李林森就问医生,好像在谈别人的病。
“维持得好,5到10年。”医生直言。
“太好了,我还有好多工作要做呢!”这个答复,已让李林森很满足很满足。
仅仅2个多月,李林森就回到了万源。别人关心病情,他则轻描淡写:只是做了个小小的“胆管结石手术”。
与死神抗争,跟时间赛跑,从前的“拼命三郎”又回来了!审签文件、组织会议、接访群众、下乡调研„„李林森的工作节奏比以往更快,医生的“多静养、少操劳”嘱咐早被他抛在了脑后。只有中午或晚上,他才拖着疲惫的双腿,独自去医院打静脉留置针。
但即便是吊水,他也偷偷调快输液的速度。医生怒了:“你干脆喝了算了!”
由于太过操劳,术后才半年,李林森就出现了严重的肝移植手术排异反应。转氨酶指标陡升至300多单位,手指、脚趾关节开裂,他连拿东西、走路都钻心地痛,不得不到重庆复查。刚办妥住院手续,万源市委来电话:第二天开市委常委会。
马上收拾东西——出院。
“你哪是来治病的,简直拿命当儿戏!”主治医生恼了:“你今天走了,以后就别来了!”
“大夫,这个会事关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回!”扔下话,李林森连夜赶回400公里外的万源。同样,他把做射频消融手术时间定在去年12月28日,为的是“跟元旦假期接上”。通常,这种手术一次只能做一个“点对点”;身体再好,一次也不能超过3个。而李林森要求:一次做4个。
医生惊愕:“疯了?”
生病以后,司机就多了两项任务:备药、提醒。时间紧,李林森习惯车上大把大把吃药,吃急了,药卡住嗓子,吞不下去,半天缓不过劲来。可电话一响,谈起工作,又神采飞扬。
是啊!对李林森来说,工作有乐趣,工作是嗜好。
为了给全市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讲一课,他能专程从北京飞回来,吃上3倍激素药,提高精气神。两个半小时,谈笑风生,掌声不断;可一下讲台,面容惨白,豆汗淋漓,咳血不止,身子蜷缩成一团。这一课,对书记们的影响深远,对他生命的消耗亦无情。有时,病痛袭来,李林森也会抱怨:“死了算了!”可转脸,又忙去了。家人劝他:“歇吧!” 他满口答应:“等忙完机构改革就不干了”;这茬一完,又说“等党代会结束吧”„„
“就没个头!”向琪看得心疼。
2011年4月12日,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前16天,李林森实在无法坚持正常上班了,就把各股室负责人召集到宿舍,靠在床上开会。
干部一拨一拨地离开,又一拨一拨地进来。
从早晨到下午,5个多小时,他专心地听,不断地说,不停地咳。咳出的血,他小心翼翼地用纸巾捏住,生怕有人看到。
中午12时多,他轻声朝厨房唤了一声:“妈,帮我削个梨吧!我要补充点能量,撑不住了。”
在场的人无不落泪。
终于,在一如往常地工作了21个月后,病情严重恶化的李林森不得不再赴重庆。诊断结论:肺癌!晚期!
肝癌、肺癌,都是晚期——李林森再也瞒不下去了。
“对不起,我的身体实在难以坚守岗位,请求辞去组织部长职务。”他平静地把这个消息,用短信发给“班长”王成军。这时,人们才了解他的真实病情。
为什么一个癌症病人后期的手术时间会以法定假期来确定?
为什么一个生命进入倒计时的病人非要经常加班至凌晨3时? 为什么一个病危的人还要一个字一个字修改长达几十页的材料?
为什么一个仅靠吃一个梨补充能量的病人还要连续开5个多小时的工作安排会? „„
得了癌症,没命;放下工作,也没命!
工作带给李林森的快乐,什么药都无法替代。哪怕被剧烈病痛折磨得脸色发黑、身体浮肿,只要完成一项工作,他就立刻容光焕发,精神状态绝对超过注射40毫升的“甲强龙”(激素)。
即便在与病魔抗争的最后时刻,他还向关心他的各级领导发去短信:“自己的工作远没有做好,惭愧呀!”——落款是“不争气的李林森”。
“工作就是他的药!”向琪无奈,“但就是这服药,也没能留住他的命。”
大 爱
心中有爱,心境如春,他总是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
一米七六,浓眉大眼,一笑起来,嘴角还会弯起两个迷人的酒窝„„在很多人眼中,李林森阳光、帅气,不像个官,像隔壁的大兄弟。在他口中,听到最多的也不是官,是“兄弟、伙计、大姐、小妹”。
谁来办公室,他都亲手泡上一杯茶;走时,一定坚持送到楼梯口。
“我有些建议,不知道对不对,想跟你探讨一下。”说话委婉,和风细雨,多年的习惯。„„
细微点滴,让跟他打过交道的基层干部如沐春风——他总是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
生病之后,好心人劝他:签字就行,谈话、调研之类苦活,交出去吧!
“一个基层干部跨进组织部长的门不容易。也许我们只谈了半小时,但他下决心走进来可能已考虑了半年。”在李林森看来,跟干部谈心甚至倾听牢骚,都是大事,“如果几句话就打发,他会认为组织太草率,伤到干部的心!”
川东男儿生性豪爽,李林森的泪窝子有时也浅。
2010年秋,蜂桶乡。老伴走得早,儿子常年打工在外,1958年就当乡长的老党员李国元,一直蜗居在几根木棒撑起、四面透风的土坯房里。李林森走进卧室,刚摸了摸被盖,眼泪就啪嗒啪嗒往下掉:“想不到老乡长还住得这么破,被盖都是薄、烂、湿的,我这个组织部长不称职啊,对不住了!” 他当即表态,协调1.5万元为老人盖新房子;临别,掏空口袋,硬塞1000多元给李国元。81岁的老人老泪纵横,抓着他的手不放:“感谢共产党,感谢共产党!”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当多大官、挣多少钱,要看自己有多少提升,为别人做多少有用的事。”多少年来,李林森始终心境如春。
工资本就不高,拿回家的更屈指可数。今天300元、明天500元,李林森的钱都散在贫困学生的家里、慰问困难群众的路上。早年接济群众欠下的1万余元债,前两年才还清。
从高一到大四,熊静这个李林森资助的贫困生,耳边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缺钱要说,不许跟我见外。”
2011年4月20日,李林森最后一次去重庆住院。
在离城不远的青花镇,他特意让司机停一下,缓缓走下车,朝着万源的方向久久凝望,望着那熟悉的山川,熟悉的河流,还有那熟悉的村落,默默地流泪。他知道,这一去难归呀!
当他病危的消息传出,重庆大坪医院住院部A区8楼就像周末的超市、年尾的车站。领导、同事、朋友,还有他工作过地方的百姓,数以千计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病房前,楼道间,人头攒动。人群中,有的从来没出过这么远的门,甚至都没坐过火车;还有的,根本没见过李林森。
尚有气力时,李林森不停地合掌致谢,泪光点点。这一幕,跟他5年前离开五宝时何其相似!
那一天,3公里长的道,车足足走了1个多小时,2000多名男女老少自发地候在路边,拽着他的手不放,边走边哭,爆竹声响彻街头巷尾„„
来时,一个布包装衣服,一个纸箱装被子;走时,还是一个包跟一个纸箱。这样的干部,老百姓舍不得啊!
“以前只在影视剧里看过这种场面,没想到人真的就在身边。”一直陪着的向琪,震惊了。从那一刻起,她才真正理解丈夫为什么电话那么多、永远那么忙。再坚强的外表下,也有一颗柔软的心。
病房里,李林森捧着儿子李东阳的照片一看半天,任凭眼泪肆淌。但当他颤抖着给儿子发去短信时,却只写:病情稳定,请勿挂念!学习当努力!
“人善向上,豁达乐观。”这是他送给东阳的八字箴言。
他对同事说:“我们缘深分浅,下辈子再相见。” 他对朋友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都要去的。” 他对家人说:“人都是哭着来的。要死,也要笑着走。”
他最想在7月底、8月初的时候去往天堂,好让东阳心理上有个缓冲,开学时不至影响学业。“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的都是平凡的事,平静就好。”躺在病床,李林森平静地安排着自己的后事:“简单点,就回老家去,那里有山,有水,向着阳光,是一个很温暖的地方„„”
8月2日夜,万源亲水平台广场,万人追思心中的英雄。“林森,你辛苦了!”“林森,欢迎回家!”„„任凭暴雨如注,也挪不动送别的脚步。
年轻时,李林森爱唱歌,爱打篮球,爱弹脚踏风琴,“回锅肉做得也好。”这些,都只能凝成向琪美好的回忆。
“他还答应,等闲下来,就带我们去看大草原。”向琪叹了口气,“可惜了。”
这段日子,一家人还无法习惯没有林森的日子。年近七旬的老父亲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擦一擦墙上的遗像。开饭前,母亲总要仔细地把他的碗筷摆好,喃喃自语:“儿啊,吃饭了„„” 根据李林森生前的嘱托,万源市委组织部硬挤出一间屋子,用作健身房。每天下午,干部们伸展腰腿时,抬眼就能看见墙上老部长的祝福——“健康生活、快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