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教案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教案(共6篇)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教案 篇1

五、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1)熵:物质的一个状态函数,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为S.单位:J•••mol-1•K-1

(2)体系趋向于有序转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加,这叫做熵增加原理,也是反应方向判断的依据。.

(3)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即S(g)〉S(l)〉S(s)

2、反应方向判断依据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判读依据为:

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

ΔH-TΔ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注意:(1)ΔH为负,ΔS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2)ΔH为正,ΔS为负时,任何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9、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10、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表示方法:ABA++B-Ki=[A+][B-]/[AB]

11、影响因素:

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电离平衡::

水的离子积:KW=c[H+]•c[OH-]

25℃时,[H+]=[OH-]=10-7mol/L;KW=[H+]•[OH-]=1*10-14

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

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

2、水电离特点:(1)可逆(2)吸热(3)极弱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①酸、碱:抑制水的电离KW〈1*10-14

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KW〉1*10-14

4、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pH=-lgc[H+]

(2)pH的测定方法:

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

变色范围:甲基橙3.1~4.4(橙色)石蕊5.0~8.0(紫色)酚酞8.2~10.0(浅红色)

pH试纸—操作玻璃棒蘸取未知液体在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

注意:①事先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②广泛pH试纸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

三、混合液的pH值计算方法公式

1、强酸与强酸的混合:(先求[H+]混:将两种酸中的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H+]混=([H+]1V1+[H+]2V2)/(V1+V2)

2、强碱与强碱的混合:(先求[OH-]混:将两种酸中的O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OH-]混=([OH-]1V1+[OH-]2V2)/(V1+V2)(注意:不能直接计算[H+]混)

3、强酸与强碱的混合:(先据H++OH-==H2O计算余下的H+或OH-,①H+有余,则用余下的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H+]混;OH-有余,则用余下的O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OH-]混,再求其它)

四、稀释过程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

1、强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

2、弱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

3、强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

4、弱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

5、不论任何溶液,稀释时pH均是向7靠近(即向中性靠近);任何溶液无限稀释后pH均接近7

6、稀释时,弱酸、弱碱和水解的盐溶液的pH变化得慢,强酸、强碱变化得快。

五、强酸(pH1)强碱(pH2)混和计算规律w.w.w.zxxk.c.o.m

1、若等体积混合

pH1+pH2=14则溶液显中性pH=7

pH1+pH2≥15则溶液显碱性pH=pH2-0.3

pH1+pH2≤13则溶液显酸性pH=pH1+0.3

2、若混合后显中性

pH1+pH2=14V酸:V碱=1:1

pH1+pH2≠14V酸:V碱=1:10〔14-(pH1+pH2)〕

六、酸碱中和滴定:

1、中和滴定的原理

实质:H++OH—=H2O即酸能提供的H+和碱能提供的OH-物质的量相等。

2、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

(1)仪②滴定管的刻度,O刻度在上,往下刻度标数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大于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②滴定管可以读到小数点后一位。

(2)药品: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3)准备过程:

准备: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洗涤:用洗液洗→检漏:滴定管是否漏水→用水洗→用标准液洗(或待测液洗)→装溶液→排气泡→调液面→记数据V(始)

(4)试验过程

3、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利用n酸c酸V酸=n碱c碱V碱进行分析

式中:n——酸或碱中氢原子或氢氧根离子数;c——酸或碱的物质的量浓度;

V——酸或碱溶液的体积。当用酸去滴定碱确定碱的浓度时,则:

c碱=

上述公式在求算浓度时很方便,而在分析误差时起主要作用的是分子上的V酸的变化,因为在滴定过程中c酸为标准酸,其数值在理论上是不变的,若稀释了虽实际值变小,但体现的却是V酸的增大,导致c酸偏高;V碱同样也是一个定值,它是用标准的量器量好后注入锥形瓶中的,当在实际操作中碱液外溅,其实际值减小,但引起变化的却是标准酸用量的减少,即V酸减小,则c碱降低了;对于观察中出现的误差亦同样如此。综上所述,当用标准酸来测定碱的浓度时,c碱的误差与V酸的变化成正比,即当V酸的实测值大于理论值时,c碱偏高,反之偏低。

同理,用标准碱来滴定未知浓度的酸时亦然。

七、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

1、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水解的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规律:

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如:Na2CO3>NaHCO3)

4、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2)程度小(3)吸热

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

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

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OH-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

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显酸性

②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酸性(如:HSO3-、H2PO4-)

③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碱性(如:HCO3-、HS-、HPO42-)

7、双水解反应:

(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使得平衡向右移。

(2)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Fe3+、Al3+与AlO2-、CO32-(HCO3-)、S2-(HS-)、SO32-(HSO3-);S2-与NH4+;CO32-(HCO3-)与NH4+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2Al3++3S2-+6H2O==2Al(OH)3↓+3H2S↑

8、盐类水解的应用:

水解的应用实例原理

1、净水

明矾净水Al3++3H2OAl(OH)3(胶体)+3H+ 2、去油污用热碱水冼油污物品CO32-+H2OHCO3-+OH-

3、药品的保存①配制FeCl3溶液时常加入少量盐酸Fe3++3H2OFe(OH)3+3H+

②配制Na2CO3溶液时常加入少量NaOHCO32-+H2OHCO3-+OH-

4、制备无水盐由MgCl2•6H2O制无水MgCl2在HCl气流中加热若不然,则:

MgCl2•6H2OMg(OH)2+2HCl+4H2O

Mg(OH)2MgO+H2O

5、泡沫灭火器用Al2(SO4)3与NaHCO3溶液混合Al3++3HCO3-=Al(OH)3↓+3CO2↑

6、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NH4Cl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NH4++H2ONH3•H2O+H+

c(Cl-)>c(NH4+)>c(H+)>c(OH)-

9、水解平衡常数(Kh)

对于强碱弱酸盐:Kh=Kw/Ka(Kw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a为该条件下该弱酸根形成的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对于强酸弱碱盐:Kh=Kw/Kb(Kw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b为该条件下该弱碱根形成的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

电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多元弱酸(多元弱酸盐)的电离(水解)的书写原则:分步书写

注意:不管是水解还是电离,都决定于第一步,第二步一般相当微弱。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教案 篇2

选修课程建设是本轮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自2012年以来,我校在选修课程建设中取得了不少成果,一线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开发开设了一批符合学校特色定位,适应学生发展需要,体现教师专业能力和特长的精品课程,已初步形成了 “卓智、卓识、卓才、卓能”四大类选修课程体系。

选修课程建设是对必修课程的补充和完善。推进课程开发,对于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广大一线学科教师从传统的“课程实施者”转向“课程开发者”,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笔者在参与本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选修课程的开发实施积累了一些经验,学习了不少理论。 本文以我校开发的人文学科知识拓展类的四门选修课程——贾桂强老师开发的《〈论语〉博客:卓越人生八项修炼》(浙江省第四批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张建庆与何振华老师开发的《成语典故中的哲理》(湖州市第三批精品选修课程)、黄锁伟老师开发的《老照片中的民国往事》(湖州市第三批精品选修课程)、郁筱红老师开发的《古典诗歌中的草木形象》(湖州市第三批精品选修课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一本二体三维四度”的基本架构, 以此审视和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人文类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人文学科的主干一般是指我们常说的“文(文学)、史(历史)、哲(哲学)”,本文所涉及的人文类选修课程,主要涵盖了目前高中阶段以语文、历史、政治三门学科为专业基础的选修课程。

一、以人为本: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生命成长

教育的核心在于“育人”,课程是实现“育人”这一终极目标的最有效载体。“加强选修课程建设,构建各具特色的普通高中选修课程体系,是转变育人模式,实现学生自主选课、推进高中多样化的重大举措,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育普通高中的学校特色、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正是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本,我校提出了“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初步形成了“卓智、卓识、卓才、卓能”四大类选修课程体系。

本轮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选择性,选择是这次深化课改方案的主旋律。即通过有效减少必修,全面加强选修,把更多的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选择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选择权交给学校。 在这‘三个选择权’中,第一个学生学习选择权最为根本,后两个选择权为第一个选择权所决定和服务。”[2]三个“选择权”对学科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促使教师在专业上必须不断提升自我。“没有发展的教师,也没有发展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改革也为中学教师提供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契机。一些青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一些学科骨干教师,也通过选修课程的开发开设重新发现了新的价值。

二、主体间性:教师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代西方哲学从主体性哲学正在走向主体间性哲学。按照海德格尔的解释,存在论意义上的主体间性是“主体间的共在”,[3]教育在本质上是“主体的共在性”,作为“教”“学”这两个相对独立的主体,具有共同存在、共同生长、共同发展的属性。

“课程的开发权交给教师,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这一基本原则意味着,一方面,“教”“学”双方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学”双方又体现为“主体的共在性”。一方面,在选修课程开发的过程中, 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立足教师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选修课程开发的成功与否与教师自身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明确课程开发最终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课程开发后能否可持续实施,取决于学生是否选择,以及学生的评价。

因此,教师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程,换言之,什么样的课程符合学生的兴趣,切合学生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同时,更需要从学生的立场、角度考虑课程开发的主题、目标和具体内容,为此我们需要认真考虑三个问题:第一,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学习水平和认知特点;第二,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点; 第三,基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课程的开发最终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选修课开发后,是否真正能吸引学生, 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是关键。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开设,一定要围绕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既是选修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也是选修课程教学的逻辑起点。

贾桂强老师开发的《〈论语〉博客:卓越人生八项修炼》,首先是基于自身的学术特长。在近十年的教学和研究中,贾老师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亮点”。关于国学经典《论语》的研究,已发表相关论文14篇,主持与《论语》相关的省、市级课题3项,相关学术讲座多次,在省内产生了一定影响。其次,这门选修课程更是基于学情的需要。从2006年9月起, 浙江省高中语文“选修教材”,选用了语文出版社的 《〈论语〉选读》教材。但是这本教材的编写还是存在不够合理、不够科学的地方。贾老师在思考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需要,关注可教性”,[4]对《论语》进行了大胆的重构,该课程作为浙江省网络精品课程,自2008年开设以来到2015年,在七年里一直在高一或高二年级开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也非常高。

三、教学目标:知识、能力与情志

选修课程的开发实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和目标分层。在“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这一总目标下,我们认为每一门课程都需要有符合课程特点和契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目标分层。人文类选修课程需要明确规范如下的三维目标。

1.从知识目标来说,一方面,有助于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巩固和深化已有的必修学科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有助于在已有的基础上对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适当提升和拓展。

2.从能力目标来看,由于传统的“文史哲”具有知识结构的内在关联性和融通性,所以既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的能力,更要注意指导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融会贯通相关学科的内在联系,形成一种整合的思维,培养融会的能力。

3.在价值观目标上,应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其人文情怀;也有助于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健全其精神世界,丰富其精神内涵,增强精神力量。

例如,张建庆老师开发的《成语典故中的哲理》 课程,有两个特点:第一,课程对学生已有的相关学科(模块)的整合度较高。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上,该课程的教学将进一步落实和巩固必修课程 《生活与哲学》与《文化生活》学习目标;进一步整合高中语文学科、历史学科等人文学科的相关教学资源,引领学生树立大文科的学习理念;第二,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依据相关课程资源,深化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成语典故中蕴含的丰富哲理思想,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形成深厚的民族情感;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以理性的态度、辩证的思维对待传统文化,学会批判地继承;从而践行祖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积极价值观念,以促进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为卓越人生打造坚实地基。

四、文化关照:宽度、广度、深度和温度

教育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教育不仅承载着育人的功能,也同时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责任。作为人文学科,我们在开发选修课程的过程中,始终需要处理好四个维度的关系。

1.学科的深度。教师对于选修课程的开发,需要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的理论深度。对于教师而言, 没有足够的专业底气,没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是难以开发一门优质的选修课程的。我们注意到,现在许多学校在课程开发中,似乎有“遍地开花”的现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几乎是人人参与,个个动手,数量上是有了,但是良莠不齐,质量难以保证, 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课程的开发不是一个任务, 而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专业的担当,如果教师本身没有长期的积累和耕耘,没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没有对于所开发的课程有充分的底气和自信,那么开发出来的课程,最多只是一个摆设而已。

2.社会的宽度。教育是为人服务的,也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所以,课程的开发,一定要关注社会的发展,要关注时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需要引起教育者反思的问题,比如,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另一方面,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却日益苍白;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各种信息、知识令人炫目,应接不暇,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和伦理价值却面临着巨大的荒芜;一方面,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功利化倾向使学生更为关注分数,另一方面,学生的人文素养却日益缺失了。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认为,在选修课程的开发开设中,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功能和特长,为学校教育增添一抹亮色,为未来社会培养健康的人,培育其人文情怀。

3.历史的广度。邓小平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了教育的“三个面向”,每一代人,都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人,今天的教育,连接着昨天的历史,也连接了未来的梦想。教育要培育学生宽广的视野, 今天的这一代学生,我们希望他们既有世界的眼光,也有历史的意识;既有现实的关照,也有对传统的深切情怀。这种历史的广度,从小处着眼,是要承接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一个区域的精神文脉,从大处着眼,是不仅需要养成对于民族和国家的深厚的历史感,更需要有立足于世界文化、文明和历史之广大沃土的自尊和自信。

4.人性的温度。教育要唤醒人性中的真善美, 人文学科的主要特点,是为成长中的年轻生命注入一种温暖的人性力量,一种文化关照的温度。我们期望每一个莘莘学子,能够经由学校、课堂以及教师精心开发的课程,发现自己内在生命中美好的东西,能够获得生生不息的力量。我们通过《老照片中的民国往事》,引导学生从“生活史”角度去了解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民国,理解民国色彩斑斓的生活方式,并以此为现实生活提供直接参照系,培养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我们开设《〈论语〉博客:卓越人生八项修炼》,“通过原著导读、名句赏析、问题与讨论、资料链接、感悟提升、作文考评等多个环节多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不仅让学生读薄了《论语》,积累了诸多修身养性的道理,更使学生在沉静的思考中,读厚了《论语》,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得到延展, 丰富的人文滋养得以汲取。”[5]我们通过《古典诗歌中的草木形象》,不仅可以通过对于草木的观察、 亲近再一次感受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力量,更可以进一步感悟和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通过对古典诗词的朗读和赏析,进一步发现生命的“真善美”。

在浙江省全面深化新课程改革之际,面对选修课程开发这个既充满挑战又充满机遇的课题,我们需要认真地加以总结、反思。希望选修课程的开发, 在量的基础上,实现一个质的提升和飞跃,这正是我们基于“一本二体三维四度”的架构,对选修课程进行深度开发的一些粗浅的考虑。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关于加强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意见.浙教基〔2013〕49号,2013年5月15日.

[2]刘希平.把更多课程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N].中国教育报,2012-9-11.

[3]冯建军.主体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4]贾桂强.高中语文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开发实践与反思——以浙江省网络推荐课程“《论语》博客:卓越人生八项修炼”的开发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5(1).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教案 篇3

一、关注本质问题研究   拓展学生的化学理论认识

高中化学教学中由于受制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能力,教材的编写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点到为止,重视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广度,而不要求知识的深度,了解是什么,不要求为什么,深层次的问题往往避而不谈或者模糊处理。故在选修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学习进度,有目的地进行课堂拓展。

(一)将定性结论定量化

酸(碱)与其盐组成的混合溶液,两者浓度相等或者相差不大时,酸(碱)的电离大于盐的水解,这是在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时常用的一个结论,学生往往是死记硬背,胡乱迁移,造成差错。在选修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离平衡常数概念适当进行延伸,可让学生豁然开朗。

以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为例。设CH3COOH与CH3COONa的浓度分别为a mol/L、b mol/L,在溶液中考虑CH3COOH的电离平衡。

CH3COOH?葑CH3COO-    +    H+

(a-x)mol/L     (b+x) mol/L   x mol/L

K=c(CH3COO-)×c(H+)/c(CH3COOH)

=(b+x)×x/(a-x)

由于CH3COOH 的电离较小,而且CH3COO-的存在抑制了CH3COOH的电离,所以b+x可以约等于b,a-x约等于a,则上述表达式可以表示为K=b×x/a ,即溶液中c(H+)=K c(CH3COOH)/ c(CH3COO-)。查表得K=1.8×10-5,所以只要溶液中c(CH3COO-)不大于50倍c(CH3COOH),就可以保证溶液为酸性。与原本的浓度相差不大有较大的区别,但这一结论不能推而广之,只适用于K>1.0×10-7的酸碱,如对于HCN,其电离平衡常数K=4.9×10-10,只有c(HCN)大于200倍c(CN-)溶液才会显酸性。

(二)将多种可能公式化,简化记忆

在讲授气体的聚焦状态这一内容时,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都会提到 “三同定一同”,即阿伏伽德罗定理,然后在练习巩固中推导出较多的有关阿伏伽德罗定理推论。笔者曾经在一教辅资料上看到有关阿伏伽德罗定理推论多达10条,这种情况往往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不记不会做、记了都记错的情况时常发生,学习往往就变得无效甚至负效。选修课上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跟体积有关的因素出发,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温度正相关,与压强负相关,得到V∝nT/P,用一常数(记作R)将正相关变为相等,得到V=RTn/P,稍作变化就得到PV=nRT,式中n=m/M,气体V=m/ρ,然后各种推论就是在这些变化中产生的。这样一来学生只要了解一个公式,只要会灵活地变化公式中的各种物理量,即可得到各种推论。

二、关注元素化合物知识   拓展知识的立体结构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只有学习了元素化合物的感性知识才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物质结构理论、了解各种化学变化的本质。苏教版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集中在必修1中,要把过去1年多的内容压缩到1个学期中完成,教学过程只能蜻蜓点水,泛泛而谈,知识结构无法实现系统性。所以在选修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进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立体结构建设。

(一)知识内在的网络化构建

元素化合物知识量大,如果只死记硬背,学生很容易产生倦怠情绪。通过日常的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物质的化学性质,但是比较凌乱,没有体系。在选修课堂上可采用每个同学都有言可发,有言要发的教学策略。刚开始物质之间转化关系途径较多,先发言的同学能轻易地回答上来,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越到后面能找到的转化关系越少,若能回答上的同学会非常地有自豪感,一时无法找到的也会自动地实施小组合作,教师只要适时地点拨,适当地归纳,就可以实现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从点到线最后到面的转变,形成系统图。如下是在学习了钠、硫及其化合物课堂上讨论的成果。由于成果来自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因此能比较容易地实现知识的内化。

(二)化合物知识外在的自然延伸

高中元素化学知识重在让学生了解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化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学会生活的基础和铺垫。内容要求不高,难度不大,但这并不是化合物知识的全部。在选修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积极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如很多无机物都带有结晶水,但这个结晶水是怎么被结合的,硫酸铜晶体中的水与一水合氨中的水结合方式是否一样,等等。为此笔者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开设了一节“水合物中水被结合方式归类例析”的拓展类校本课程,着重讲解结晶水的结合常见的几个方式,包括:①通过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如NH3·H2O;②配位水,水利用氧上的孤对电子以配位键的形式同金属离子结合在一起的,如[Cr(H2O)6]Cl3;③晶格水,水既不与金属离子直接结合,也不与阴离子通过氢键连结,而是按照一定比例存在于盐所形成的空间结构空隙中,在晶格中占据一定的部位。例如BaCl2·2H2O中的水分子可以填充在BaCl2晶胞中氯离子所形成的八面体空隙中;④多种结合方式,如CuSO4·5H2O中4个结晶水是配位水,还有一个是通过氢键结合。像这样的外延拓展还有很多,如非羟基氧多少对酸性的影响,各种不同含硫酸等,这些知识虽然不属于高考要求内容,不能给学生带来高分,但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变得更加立体,明白物质世界的复杂性,了解原因的多重性,使他们在化学素养上得到发展。endprint

三、关注概念教学   拓展学生认知层面

化学概念是将各种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加工而成的具有特定含义的化学术语,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每个概念都有它自身的内涵与外延,即狭义的概念与广义的概念。高中阶段教学比较重视狭义概念的教学,注重让学生了解概念的一般应用情况。但当学生面对广义的概念时,往往会呈现出思维的混乱性与行为上的不知所措。在选修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部分重要概念适当拓展,让学生明白概念所确定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即内涵),也能理解一个概念所确定的对象范围的总和(即外延)。如水解的概念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出现在《化学反应原理》盐类水解中,所给出的定义描述为盐电离出的离子结合了水电离出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分子的反应,这一定义是比较狭义的,是有使用限制的,无法体现各种水解情况,而广义的水解可以理解为水与另一化合物反应,该化合物分解为两部分,水中氢原子(或氢离子)加到其中的水解一部分,而羟基(或氢氧根)加到另一部分,因而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过程。在广义概念的指导下,一些不常见的、难理解的物质与水的反应也可以迎刃而解,如CH3CH2ONa和H2O、CaC2与H2O,甚至NaH与H2O都可以将前一物质拆成两部分,带正电的结合OH-,带负电的结合H+,分别得到CH3CH2OH和NaOH、Ca(OH)2和C2H2、NaOH和H2。

四、关注思维能力培养   拓展学生思维的维度

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学生自我的不断训练,但平常的教学任务重、容量大,要每节课都开展探究教学、讨论合作教学等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可能性较小,所以应充分利用选修课堂。教师多创设有利于思维培养的课堂情境、问题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

(一)辩证性思维能力培养

思维的批判性要求思维活动具有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在课堂上创造“矛盾” 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如有下面两个问题情境:

浓硫酸不能干燥HI气体:

2HI+H2SO4=I2+SO2+2H2O  (1)

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碘水而使其褪色:

I2+SO2+2H2O=2HI+H2SO4  (2)

初看这两个方程既可以向左进行,也可以向右进行,它们是否矛盾呢?从题述分析浓硫酸能够氧化HI,但在方程式(2)中硫酸的生成是在溶液中,故生成的硫酸在水中发生完全电离,没有强氧化性去氧化HI。从而得出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与其存在形式有关。影响氧化还原性强弱的还有哪些条件呢?引起学生再思考,让学生能洞悉物质间互相制约的关系,不孤立静止地思考问题,而是应该考虑物质所处的具体环境。

(二)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

发散性思维往往指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路径不止一种,对物质的认识不止一个方面,对仪器用途知道的不止一样,往往表现为考虑问题的多角度,思维层次的多重性,常见的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果,一物多用,多物一用等。课堂上教师要多启发,多提问,多给学生机会,多给留白的时间,积极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断进行发散性思维自信心的培养。如:若P4O6中每个原子最外层电子均为8个,则 1mol P4O6中共价键总数为多少?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途径,由于个体水平的差异,思考的方面会有不同,但通过班内同学的交流与讨论发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途径。

解法一:每个原子最终最外层为8个电子,分子共需要80个电子,单个原子原本有56个电子,相差24个电子,需通过共用来补充,即需要12对共用电子对。

解法二:结合白磷的正四面体结构,每个氧插入到其中的每条棱上就得到了一个P4O6的分子,共价键从原来的P-P键变为了P-O键,共价键从6个变成了12个。

解法三:为了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一个O原子要与2个原子成键,一个P原子要与3个原子成键,正好P4O6中,原子比例是2比3,说明P原子只与O原子成键,O原子也只与P原子成键,因此在P4O6分子中,每个O原子成2个共价键,6个O原子共成12个共价键。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居室装修中常用的几种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2.掌握水泥、玻璃、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工业制备及用途。

3.学会根据居室不同房间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装饰材料。

4.了解居室装修可能带来的污染及防止或减少污染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对居室装修材料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及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1.了解居室装修中常用的几种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2.掌握水泥、玻璃、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工业制备及用途。

3.学会根据居室不同房间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装饰材料。

【教学过程】

【讨论】

1.为什么要进行装修?装修材料的作用是什么?

2.厨房、卫生间的装修主要用到哪些装修材料?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进行装修?

3.起居室即客厅的装修主要用到哪些材料?为什么要选择这些装修材料?

4.陶瓷、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生产陶瓷、水泥的主要原料是什么?

一、厨房、卫生间的装修

【提问】你知道家庭装修中都用了哪些人造石材吗?

厨房、卫生间、地面:防滑瓷砖

墙面:玻化砖、抛光砖装修

屋顶: 铝合金等光洁板材为宜

卫生洁具:易清洗的陶瓷产品

陶瓷

【讲述】

装修的目的是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保证室内使用功能,创造一个舒适、温馨、安逸、理想的居住环境和工作场所。除此之外还能改善环境功能、声音功能和艺

术功能。优美的环境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厨房、卫生间、起居室的装修都要用到瓷砖。瓷砖坚硬、耐磨、耐水,不会腐朽霉变,便于清洗。瓷砖的种类、花色品种也多,便于选择使用。(展示陶器和精美瓷器的照片或看投影、录像)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合称。陶瓷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大约距今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陶器。

生产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长石、石英。黏土是自然界的硅酸盐岩石经过漫长的风化作用形成的。黏土的主要化学成分可表示为:xAl20,·ySi02·yH:O。不同的黏土X、Y、Z的比例不同。高岭土是黏土矿物中的一种,又叫瓷土,瓷土的质量和烧制技术决定着瓷器的质量。

瓷砖的优点:坚硬、耐磨、耐水、不会腐朽霉变,便于清洗。

陶瓷的制作原料:主要是以黏土、长石、石英为主要颜料经过粉碎、成型、煅烧等过程的制品.陶瓷的种类、性能与应用

1.釉面砖:是用陶土或瓷土淋上釉料后烧制成的面砖.釉面细腻,光亮如镜,便于擦拭清洗.尤其适用于厨房、卫生间以及卫生条件要求非常严格的环境的装修.2.通体砖:是不上釉,烧制后对表面打磨,使其有很好的防滑性和耐磨性的面砖.一般说的“防滑地砖”大部分是通体砖。

3.抛光砖:通过通体砖抛光处理而成的面砖,薄轻但坚硬,非常耐磨。

4.玻化砖:是一种高温烧制的瓷质砖,是所有瓷砖中最硬的一种。

人造石材的应用:

人造大理石:厨房、卫生间装修常常使用人造石材.例如,厨房的台面和卫生间的台面和盆材等使用的人造大理石就是人造石材.用不饱和树脂加入矿物填料、颜料和少量引发剂,经过一定的加工,可以制成色彩美丽的人造大理石.人造大理石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以及耐水、耐腐蚀、耐老化、无辐射等优点.人造玛瑙:以氢氧化铝代替其他矿物填料制成的具有一定透明性、色彩柔和的仿玛瑙制品.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氢氧化铝、颜料制成的人造石,质量则更好.二、起居室的装修

1.玻璃

思考:生产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什么?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写出制造普通玻璃时发生的比学反应方程式。

[讲述】生产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纯碱、石灰石,玻璃成分可表示为:

6Si02.Na2O.CaO。

2.涂料

【讲述】涂料可分为天然涂料和合成涂料两大类。天然涂料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天然涂料资源有限,在建筑装修中几乎都使用合成涂料。合成涂料中的关键材料是成膜物质——高分子合成树脂。为减少溶剂对环境的污染,现在家庭墙面装修大量使用的是水溶性乳胶漆。

【学生活动】根据烯烃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的原理,自己写出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发生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述】醋酸乙烯酯一丙烯酸共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涂料的应用非常广泛。装修中制作家具或购买的家具都要使用涂料,涂料中的有机溶剂挥发存在着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因此光固化涂料是性能优良的环保涂料。

思考:涂料的种类、性能与应用?

作用:涂料涂覆在墙壁表面,能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可以起到保护、装饰和标志的作用.大多涂料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分类: 天然涂料 和合成涂料

涂料的成分: 包括成膜物质、颜料、溶剂和助剂

(1)成膜物质:又称基料,是构成涂料的基础.它的作用是将涂料中的其它成分黏结成整体,当涂料干燥硬化后,能附着于被涂物表面形成均匀而坚韧的薄膜.(2)溶剂:包括有机溶剂(如二甲苯、甲苯、醋酸丁酯等)和水,主要作用是使基料溶解或分散成为黏稠的液体, 以便施工.三、卧室的装修

1.木地板

分类:实木地板和复合地板

高档的实木地板多为硬木。木质结构疏松额度实木地板多为桦木、松木、杉木等。在安 装前做淋漆表面处理。

经济适用的地板:速生杨木涂上耐磨的聚氨酯硬膜漆做成的木地板。制取:锯末、木 屑、小径材料粉碎后用脲醛树脂或糠醛树脂黏结、模塑、热压成型形成基层,然后再起上面 再黏结压制一层印刷纸基的三聚氰氨树树脂装饰面。

【讨论】卧室的地面装修都有哪些方法?黏合剂都有哪些用途?黏合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讲述】卧室的地面装修可以铺木地板,木地板又可分为实木地板、复合木地板、竹木地板。也可以采用镣地砖,然后贴地板革或铺地毯。生产复合木地板和各种复合板材时都要用到大量的黏合剂,黏合剂又叫胶黏剂,简称胶。生产家具和进行装修时也要用到黏合剂。

2.粘合剂

种类:

1.天然黏合剂糨糊胶水骨胶皮胶鱼鳔胶

2.合成黏合剂一般由黏料(基本组成,决定黏合剂的黏结性能)、固化剂、填料和其 它添加剂组成.常见黏合剂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合成橡胶、混合型黏料

【讨论】起居室和卧室的墙面都有哪些装修方法?你认为哪种装修方法好?说出理由。

【讲述】墙面装修主要有三种方案,最经济的是刷白灰。白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另外加入少量烧碱增加牢固性:氢氧化钙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后变成坚硬的碳酸钙白色固体也具有很好的装修效果。第二种方案是贴壁纸,壁纸有塑料壁纸或塑料与金属复合壁纸。第三种方案就是刷涂料,现在家庭装修很多都采用此方案。[活动探究】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分析家庭装修会带来哪些污染物?家庭装修复杂化对健康是否有利?是不是越贵的材料越好?你都了解哪些因家庭装修不当而造成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实例?如何使装修带来的环境污染减小到最小的程度?

四、室内环境污染

化学污染:来自人造板材、涂料和黏合剂等释放的有机物如甲醛、苯、甲苯、丙酮等。物理污染:可吸入颗粒、电磁波

生物污染:细菌、病毒

放射性污染: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行居室装修的人越来越多,但装修后的居室美观却未必舒适。装修用的材料越多,可能带来的污染物就越多。使用劣质装修材料,有的造成主人长年患病,有的甚至造成施工人员中毒晕倒。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监管力度的加大,绿色环保型装修材料会越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精选 篇5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 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教案 篇6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反应热与焓变:△H=H(产物)-H(反应物)

2、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3、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

△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常见的吸热、放热反应 ⑴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燃烧反应

④多数的化合反应⑤铝热反应

⑵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多数的分解反应

②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10H2O ③ C(s)+ H2O(g)CO+H2

④CO2+ C2 CO

5、反应条件与吸热、放热的关系: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取决与反应物和产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放热反应△H为“-”,吸热反应△H为“+”,△H的单位为kJ/mol ②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应注意△H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H是在298K、101Pa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或小数。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7、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8、电极反应的书写:

活性电极:电极本身失电子

⑴电解: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

惰性电极: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放电顺序:I->Br->Cl->OH-)

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放电顺序:Ag+>Cu2+>H+)

注意问题:①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要用实际放电的离子来表示 ②电解反应的总方程式要注明“通电”

③若电极反应中的离子来自与水或其他弱电解质的电离,则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中要用化学式表示

⑵原电池:负极:负极本身失电子,M→Mn+ +ne-

① 溶液中阳离子得电子

Nm++me-→N

正极:

2H++2e-→H2↑

②负极与电解质溶液不能直接反应:O2+4e-+2H2O→4OH-(即发生吸氧腐蚀)书写电极反应时要注意电极产物与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是否反应,若反应,则在电极反应中应写最终产物。

9、电解原理的应用:

⑴氯碱工业:阳极(石墨):2Cl-→Cl2+2e-(Cl2的检验: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出气口,试纸变蓝,证明生成了Cl2)。

阴极:2H++2e-→H2↑(阴极产物为H2、NaOH。现象(滴入酚酞):有气泡逸出,溶液变红)。⑵铜的电解精炼:电极材料:粗铜做阳极,纯铜做阴极。电解质溶液:硫酸酸化的硫酸铜溶液

⑶电镀:电极材料:镀层金属做阳极(也可用惰性电极做阳极),镀件做阴极。电解质溶液是用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盐溶液。

10、化学电源

⑴燃料电池:先写出电池总反应(类似于可燃物的燃烧);

再写正极反应(氧化剂得电子,一般是O2+4e-+2H2O→4OH-(中性、碱性溶液)O2+4e-+4H+→2H2O(酸性水溶液)。负极反应=电池反应-正极反应(必须电子转移相等)

⑵充放电电池:放电时相当于原电池,充电时相当于电解池(原电池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做阴极,原电池的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做阳极),11、计算时遵循电子守恒,常用关系式:2 H2~ O2~2Cl2~2Cu~4Ag~4OH-~4H+~4e-

12、金属腐蚀:电解阳极引起的腐蚀>原电池负极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原电池正极>电解阴极

钢铁在空气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负极:2Fe→2Fe 2++4e-

正极:O2+4e-+2H2O→4OH-

总反应:2Fe + O2+2H2O=2Fe(OH)2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度

1、反应方向的判断依据:△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H-T△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H-T△S>0反应不能自发。该判据指出的是一定条件下,自发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不能说明实际能否发生反应(计算时注意单位的换算)课本P40T3

2、化学平衡常数:

①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进行的越完全。②纯固体或纯溶剂参加的反应,它们不列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③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单位与方程式的书写形式一一对应。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④化学平衡常数受温度影响,与浓度无关。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平衡常数实现的。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增大还是减小与反应吸放热有关。

3、平衡状态的标志:①同一物质的v正=v逆

②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质量、含量、浓度(颜色)保持不变

③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保持不变只适用于△vg≠0的反应④密度适用于非纯气体反应或体积可变的容器

4、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⑴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必增大,引起反应体系浓度的减小,相当于减压对平衡的影响 ⑵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各组分的浓度不变,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⑶对于△vg=0的可逆反应,平衡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恒容、恒压下平衡都不会移动

5、⑴等效平衡:①恒温恒压,适用于所有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的量之比与最初加入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均可达到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浓度相同,转化率相同。②恒温恒容,△vg=0的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的量之比与最初加入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均可达到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转化率相同。

⑵等同平衡:恒温恒容,适用于所有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的量与最初加入的物质的量相同,均可达到等同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同,百分含量相同,浓度相同。

6、充气问题:以aA(g)+bB(g)cC(g)⑴只充入一种反应物,平衡右移,增大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但它本身的转化率降低 ⑵两种反应物按原比例充,恒容时相当于加压,恒压时等效平衡

⑶初始按系数比充入的反应物或只充入产物,平衡时再充入产物,恒容时相当于加压,恒压时等效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速率的计算和比较;浓度对化学速率的影响(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 V-t图的分析

第三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1、强弱电解质:

⑴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其溶液中无溶质分子,电离方程式用“=”,且一步电离;强酸、强碱、大多数盐都属于强电解质。

⑵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其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电离方程式用“”,多元弱酸的电离方程式分步写,其余的弱电解质的电离一步完成;弱酸、弱碱、水都是弱电解质。

⑶常见的碱:KOH、NaOH、Ca(OH)

2、Ba(OH)2是强碱,其余为弱碱;

常见的酸:HCl、HBr、HI、HNO3、H2SO4是强酸,其余为弱酸;

注意:强酸的酸式盐的电离一步完成,如:NaHSO4=Na++H++SO42-,而弱酸的酸式盐要分步写,如:NaHCO3=Na++HCO3-, HCO3-CO32-+H+

2、电离平衡

⑴ 电离平衡是平衡的一种,遵循平衡的一般规律。温度、浓度、加入与弱电解质相同的离子或与弱电解质反应的物质,都会引起平衡的移动

⑵ 电离平衡常数(Ka或Kb)表征了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一定温度下,电离常数越大,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大。Ka或Kb是平衡常数的一种,与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电离常数增大。

3、水的电离:

⑴ H2OH++OH-,△H>0。升高温度、向水中加入酸、碱或能水解的盐均可引起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

⑵ 任何稀的水溶液中,都存在,且[H+]·[OH-]是一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Kw);Kw是温度常数,只受温度影响,而与H+或OH-浓度无关。

⑶ 溶液的酸碱性是H+与OH-浓度的相对大小,与某一数值无直接关系。

⑷ 当溶液中的H+ 浓度≤1mol/L时,用pH表示。

无论是单一溶液还是溶液混合后求pH,都遵循同一原则:若溶液呈酸性,先求c(H+);若溶液呈碱性,先求c(OH-),由Kw求出c(H+),再求pH。

⑸向水中加入酸或碱,均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电离的c(H+)或c(OH-)<10-7mol/L,但

c(H+)H2O=c(OH-)H2O。如某溶液中水电离的c(H+)=10-13mol/L,此时溶液可能为强酸性,也可能为强碱性,即室温下,pH=1或13 向水中加入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电离的c(H+)或c(OH-)>10-7mol/L,如某溶液中水电离的c(H+)=10-5mol/L,此时溶液为酸性,即室温下,pH=5,可能为强酸弱碱盐溶液。

4、盐的水解

⑴在溶液中只有盐电离出的离子才水解。本质是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使H+或OH-的浓度减小,从而促进水的电离。

⑵影响因素:①温度:升温促进水解

②浓度:稀释促进水解 ③溶液的酸碱性④ 同离子效应 ⑷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①单个离子的水解:一般很微弱,用,产物不标“↑”“↓”;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方程式要分步写 ②双水解有两种情况:Ⅰ水解到底,生成气体、沉淀,用=,标出“↑”“↓”。Ⅱ部分水解,无沉淀、气体,用,产物不标“↑”“↓”;

⑸ 盐类水解的应用:①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②判断盐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及其浓度大小

③判断离子共存

④加热浓缩或蒸干某些盐溶液时产物的判断,如AlCl3溶液

⑤某些盐溶液的保存与配制,如FeCl3溶液

⑥某些胶体的制备,如Fe(OH)3胶体

⑦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如明矾净水、化肥的施用等。(解释时规范格式:写上对应的平衡-----条件改变平衡移动-----结果)

5、沉淀溶解平衡:

⑴ Ksp:AmBnmAn++nBm-,Ksp=[An+]m[Bm-]n。

①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不改变Ksp。②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⑵ Q>Ksp,有沉淀生成;Q=Ksp,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Q

⑶ 一种沉淀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沉淀。如锅垢中Mg(OH)2的生成,工业中重金属离子的除去。

6、离子反应:

⑴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设量少的物质物质的量为1mol,与另一过量的物质充分反应。⑵ 离子共存推断题解答时应注意:①判断一种离子存在后,一定注意与之不共存的离子一定不存在;②前面加入的试剂对后面的鉴定是否有影响。

上一篇:写一封给父母的信600字作文下一篇:2024年昆明信用社招聘考试习题(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