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随笔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政治随笔(推荐11篇)

初中政治随笔 篇1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一些尴尬的事情,就拿学生小学毕业进入中学来说吧,经过小学几年的思品课学习,学生在政治知识和能力方面应该有了一些积累。然而,事实上,如果给他们一篇新的课文,他们仍然不能自己解读课文,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学习课文。并且常常是从低年级的热衷表现自己,到了高年级逐渐变得上课沉默寡言、不爱举手,看来几年的思品课学习并没有让他们真正的入门。“入门”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得到门径,初步学会。那么就是前面所说的,学生对学习政治还没有得到门径,还没有初步掌握一些学习和运用政治知识的能力。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拿孩子们自己的话说:“政治课太难、太乏味了!”这个“难”字,让人望而生畏,而这个“乏味”,其实就是没有兴趣。正是因为难,才使人难以产生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往往就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情绪,而有了这些情绪就很难进入学习的状态,也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有必要适当降低学习的难度,帮助孩子们轻松入门。

一、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即降低政治课学习难度的必要性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选取了许多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主要素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同时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同步发展。然而,我们也发现,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课程中仍延续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突出表现在: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重单向的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在学习评价上,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呢?

传统的中小学政治教育模式由于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以至于最后的教学效果不可能实现政治课程的自身价值与目标。尤其是传统的教材,内容与要求都追求全面、系统、高难度,超出了中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了中小学生在政治学科方面发展的需要。因此,从我们的教学效果来看,往往不如人意。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传统课程结构不仅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而还遏制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由此可见,课程的难易程度关系着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说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有必要降低一定的学习难度。试想一下:作为教师,当我们的教学“回报”甚少时,是不是应该从我们的教学本身上来找问题呢?

随着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实验区正在实施实验教材和新的课程标准,这就帮助我们老师解决了很多教学难题。尤其是在新教材的选材、编写方面,都注意到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以及人文主题密切相连,让政治课和学生贴近了,师生关系也更加亲密了。最大的特点还是课本变得简单了,真正成为学生自己能读懂、能看懂的课本了。因为,当教学内容降低一定的难度以后,学生就会觉得轻松而有了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有了可能。看来,降低一定的学习难度是完全必要的!那么,如何才能降低政治课学习的难度呢?

二、有效教学的途径:激发兴趣、自主参与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也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因为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就愉快地去探究它,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随时注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便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政治课理论性较强,教师普遍感觉课讲起来单调、枯燥,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的.少,怕学生听不懂;讲的多了,很可能变成“一言堂”,变成空洞的说教。要改变这种窘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也就是要激发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产生兴趣有两种主要原因:其一是情感的原因,如学生喜爱运动就对体育课感兴趣,喜爱文学就对语文课感兴趣。其二是需要的原因。而需要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如人们对高质量音响器材的兴趣,多产生于物质的需要(当然不排除精神需要的成分在内),而人们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多产生于精神生活的需要。所以,政治教学应该有效地引导学生,触动他们情感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老师和学生平等的一起探讨、交流、分析材料等等,可以培养兴趣,也更有助于孩子们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我们也知道:若要学生乐学,教师必须做到乐教。因为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所谓“亲其师,才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自身做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教师的要求就会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到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好的不偏爱,学习差的不歧视,理解差生,关心差生,多鼓励,少批评,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发起他们勤奋好学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让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全神贯注、理解得透彻、记得牢固,智力得到发展的同时,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利用这样的教学时机,也让他们明白不要轻易忽视某一学科,因为任何专业都能挖掘他们的潜质。我们应该非常严肃、正确、认真地对待自己、分析自己,从而从各个侧面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这样才能一点点积累,一天天成长,使自己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掘,并发挥出作用,最后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些教学环节所以能顺利进行,其前提就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充分地调动,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兴趣就有了可能,也就找到了有效教学的途径。

三、找准知识切入点,降低难度,实现有效教学

从教学内容来看,政治课也的确是很有难度的学科,如果按照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那么孩子们还是会由于难度太大而不喜欢学习,甚至厌倦政治课。这样的后果正如我们前面说过:往往是学习几年后,学生对政治学习仍然不能入门!这也就向我们政治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如何在教学中找准知识切入点,做到深入浅出、实现有效教学?于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就注意尽量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地教学方法。因为同样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获得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换一种适合孩子们接受水平的新方法,就会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富有趣味。那么,这样降低学习难度是不是就没有难度呢?没有了难度孩子们能学到东西吗?其实,我们正是由于改进了教学方法,将知识与教学有机的融合,学习和运用同时进行,这样并不是没有难度,而是告别单纯地传递知识的陈旧模式,让知识在运用中融会贯通,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拥有了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学生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了,他们不就真正入门了吗!

初中政治随笔 篇2

1.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日常教学中某些教师上课铃响过后,因手头任务还没有完成或其他事情拖延导致很晚才进入计算机教室;或者上课时,才发现有的学生机器出了问题,又要忙着先解决计算机故障,或正在上课时,被领导或同事打电话喊走帮忙维护计算机,这些行为都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影响课堂正常教学。解决策略:教师应事先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提前2~3分钟进教室,让学生有过渡时间做好上课准备,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和部分学生沟通。这样上课铃响后,学生才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也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师的课堂教学才会轻松、灵活、高效。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前有很多工作需要准备:(1)机房计算机和教学需用软件的准备。(2)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准备。教师只有对教学资源准备充分,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才有针对性。(3)对上课学生准备,教师对学生要有充分准备,这样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点面结合、轻重有别,因材施教,教学效率才会高。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具有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活力的重要方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也一样,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手段,构建理想课堂。如讲解有关于计算机的Word文件知识时,教师要耐心为学生讲解计算机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讲解Word文档中工具栏的使用方法等。课堂中,有一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素养,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帮助计算机基础不扎实的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信息技术的成就感,使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快速提高,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中,有问题才会及时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分析学生的感受,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度”,营造和谐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学生在和谐中建构知识,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不断提升教师魅力,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4.加强知识的整体化、系统化、条理化

传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备课中,没有从整体教材或者总体课程出发,直接进入教材各个章节,即边讲边备课,这样,学生对课程教材根本没有立体结构感;其次,教师在初中教学中进行的备课对其教学方法产生一定影响,对知识零散的讲解使初中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不能完全依靠方法完成。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不好,学生对近期知识掌握较好,而对学过时间较长的知识则逐渐遗忘。这显然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加以重视,将知识整体化、系统化、条理化。如学习Front Page,可设计一节网站制作课,对以前所学网络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延伸。过去的经验和相关研究证明,在相对有序的结构中提取相对有序的知识,必然是迅速而准确的。显而易见,如果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具备整体化、系统化、条理化的特点,那么他的知识就会更具备可利用性,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及时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建立起有效的知识结构,使知识条块化、网络化、链条化。如学习Excel图表时,结合数学学科中的统计人口实例教学等。

5.运用游戏教学,优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好玩中学到信息技术技能

所谓游戏教学,指在教学中以游戏方式把信息技术教学寓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以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比如: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中,巧用“警察抓小偷”、“太空大战”等富有情趣的闯关游戏,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由于游戏中都设置了由易到难多个关口,学生每闯过一关,心中就多一份成就感,他们在忘情的“玩”中不知不觉地熟练了指法,熟知了换挡键、退格键、功能键等多个键的功能与操作。

6.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最稳定的素质。许多事例表明:不同习惯是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好习惯是开启成功大门的要素,而坏习惯则会导向失败的歧途。因此,学习中要时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平时练习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良好习惯。如Flash动画制作中,添加形状补间动画的时候,学生往往由于动作补间动画制作的习惯,常常右键添加补间动画。这样会导致学生发现错误时,很难把操作改成形状补间,甚至有时候还要重新操作整个Flash题。这里我要求学生一律在属性面板中修改,同时我将Flash的大部分知识都归结到属性中,培养学生使用属性面板的习惯。在Excel表格中做函数法时,要养成四步骤习惯:第一步放位置,第二步选择函数,第三步选择区域,第四步确定回车。培养这一习惯的目的是防止学生计算时把不该计算的部分数据计算进去。如统计成绩时学生往往求平均分的时候将总分也一起加进去。

7.创设参与学习情境,营造“听、说”的氛围

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随笔 篇3

关键词:基础知识;灵活;综合素质

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他学科之间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在地理课程中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感到有些困惑,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

一、重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文理综合考试不是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考查,虽然这样,但是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地理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课改”为依据,建立以章或单元的知识体系,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通过这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

我们在复习中,应当让学科相互交流、渗透,以形成全方位、立体的时空观的教学模式。

二、重点复习系统地理知识,适当拓宽和补充区域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文理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往往以“问题立意”,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如环境问题就渗透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国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地理复习中,除了要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外,还要注意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中心,联系和沟通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某一地理事实为材料,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地图教学,掌握读图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也是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所以,在地理复习中,必须要加强地图知识的教学,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提高读图能力。教会学生判读各种地图的方法,如等值线图,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震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等,首先要看清数值大小的递变方向,然后再根据等值线的凸出方向判读高低;又如区域图,这就要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等去加以识别。教会学生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图文转换的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如经常引导学生及时将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和新闻事件落实在地图上,通过读图获取与自然、社会热点问题有关的自然地理因素及交通、资源、经济活动等地理信息,并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等,提高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四、捕捉教学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重视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文理综合能力测试,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立意命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要提供事实材料或背景,指导学生获得信息,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思维对事件作出评判。

高中政治课教学随笔 篇4

(一)高中政治课教学随笔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结合政治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真实地感受到政治理论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从而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高一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谈自己在经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的学生会遇到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问题,甚至会涉及到外汇的兑换比率的问题,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的讲授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图表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辩论、讨论、社会调查等。

(二)地理课教学随笔

地理课。由于我本人不是地理专业的,再加上地理在有些人眼里被冠以“副科”这一不太好听的名字,因此学生不重视,学习上不肯下大功夫,怎样让学生喜欢地理课,爱上地理课。我也在工作中苦苦的思索着。

1.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地理学科由于涉及面广,所须记忆的地点、现象、事件纷繁复杂,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教起来枯燥,学起来无味,考起来难。为避免陷入此局面,我在教学中尽量运用知识性、趣味性、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知识性是要求学生掌握教科书上地理知识,这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为此我每次力争自己吃透教材,凡要求学生读背的知识自己事先全部掌握(包括图)。甚至在有意无意中让他们发现我们的老师竟然能把我们的课本背下来,让他们在心里敬佩老师的同时,自己也就下工夫学习了。

趣味性则是为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进行的。活动作为现今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运用得体,便可激发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兴趣,积极去探索,去学习。在地理课中,我始终把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地理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活动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让学生动起来。比如,在八年级“水资源”一节中,课文提到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上课时,我又引导学生回顾“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一节中的图文材料3.3“水资源危机”,结果学生触动很大。因为,在学生的意识中,水龙头一开,自来水就来。土地龟裂、河道断流,人们饮水成为困难。对他们而言,都没有亲身经历过这样的生存环境。我及时利用这组图片给学生带来的触动,让学生分别表演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水片段,要求真实地反映自己的行为。同学们都很积极,在短时间的议论之后,有的表演用水龙头冲脚的,有的表演用一盆水洗了一下手就倒掉的,还有两位同学表演用水打闹的,也有表演用水后不关水龙头的,当然也有表演节约用水的。我没有对学生表演出自己日常生活中不好的行为而批评他们。相反,表演浪费水资源的同学,他们大胆地展示出自己的真实行为,说明了他们已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作为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肯定、表扬和鼓励。表演之后,请学生分组讨论今后我们应如何合理使用水资源,然后各组推选代表发言。活动结束后,我注意观察学生日常生活用水情况,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能够做到节约用水。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现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讲述《陆地和海洋》一课时,正好是我国的“神州六号”宇宙飞船上天,结合时事,既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对现实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的思考能力。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去。就如孔子所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兴趣才会使他们产生无穷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热情。,因而在教学中要学会适时地进行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情绪的调动,促使每位学生都被你深深吸引,促使他们自始至终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地探究氛围。

2.沟通师生感情,鼓励学生发言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来源于师生思想感情的沟通,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看到成绩优秀的学生,还应特别关心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常有自卑感和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为此,我常以一些较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即使回答错了,也肯定他们敢于回答的精神,并尽可能找到他们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作为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肯定、表扬和鼓励,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相信只要我举手回答问题,就是一种勇气、一份自信;渐渐地他们就变被动回答为主动举手参与讨论了。

3.发挥课代表优势,学生管理学生

课代表作为老师的助手,不仅仅只是收发作业如此简单了事。让学生参与管理学生,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有一种紧迫感、压力感。意识到如果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让就无法去要求别人。八(3)班的赵瑞杰,是一个让老师家长都颇为头疼的学生,但是自从担任地理课代表一职以来,协助老师严格要求班内学生,认真及时收发作业,自习课布置作业、读背听写,着实成了老师的好帮手。

4.亲身体验教师角色,激发听课兴趣

上课老师讲,学生听,天长日久,相当单调、枯燥。在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时,我尝试让学生讲,我来听,结果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①.学生自己或身边同学上去讲课,无论好坏,对于他们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讲的用心,听的专心。②.“我”是老师,站在讲台上,面对同学,他的学习使命感、责任感无形之中就会增强。感觉要教好别人,首先要自己学好。③让他们相信:地理的知识点,只要学生肯学,真的就能自己学会。通过当老师讲课,体会老师讲课的辛苦,增强学习信心,感觉地理知识不难学。④.扮演老师,站在讲台之上,当然更激发了兴趣,即使个别知识点没有处理好,没讲清楚,也觉得没什么。甚至有的同学自己觉得讲的不满意,要求在讲一次。⑤体验课堂,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上课时学生如果不认真听讲故意捣乱该怎么办。七(3)班的高仁在讲课中,就提出“孔燕同学上课太调皮,不专心听讲”。这样在以后的课堂上他就知道要自我约束了。

5.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地理不是本人专业,对于所有地理知识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再加上不能专心致志地钻研教材,因此在教学时不能做到一气呵成,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艺术。同时对于怎么学好地理,本人也没有一定的方法,在教学中只好要求学生多背死记,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不能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元宵随笔-初中随笔 篇5

今天是元宵佳节,我怀着舒畅的心情,哼着小调赶着回家和一家人团团圆圆过元宵,盼着、盼着终于等到了出锅,雪白雪白、圆溜溜的元宵,冒着冒腾腾的热气,迫不及待的夹起一个,轻咬下去,软软的、粘粘的.、腻腻的,满口立即渗满芝麻、花生,渗杂在一起的香气,沁人心腑,不由深吸了一口气,又埋头大口大口的咬了起来。

吃完了元宵,我们就去看花灯,我们来到花市,这里人山人海,花灯会种类繁多,设计新颖,造势奇特,市政府门前的整个街道火树银花不夜天,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过来观赏,过了一会,一个个礼花腾空而起,在天空中绽放。哇!好美的夜空!只见深邃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像拖着彩带的流星。

看,那面一排排像瀑布流水,抬头望天空,有无数个礼花在天空升腾,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是玉树屏开,那个又好像正在开放的桃花,这个满天星和天空融合在一起,好似流星在太空中摇摇欲坠无数个礼花升上了天空,让我眼花缭乱,也说不出这些个礼花叫什么名字。只见礼花在空中散开,美丽极了。

初中化学教学随笔 篇6

学了分子、原子的性质后,就有学生问:“老师,你说分子、原子在不停地运动,那它们运动的能量从哪来?”学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后,想象力丰富的同学就问:“如果把宇宙做溶剂,各个星球做溶质,老师,你说这算溶液还是悬浊液 ?”无疑这些问题多是很棘手的,有的甚至可以说就没有办法回答。但是教学中对他们提的问题我总是首先给予肯定、表扬。表扬他们善于动脑筋思考的学风,然后积极协助学生寻找问题答案。当然有时还可以把精彩的提问重新抛给所有学生,大家群策群力,共同研究解决。以此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精心呵护学生们的异想天开时,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探究、大胆提问,只有在肥沃优质的土壤上,创新的幼苗才能进一步大面积萌发。种子萌发后,教师要适时“施肥”,给予学生肯定与表扬。当然,对于一些旁逸斜出的“枝杈”,我们也要注意及时进行合理的“修剪”,加以正确引导,以培养出“参天大树”

担任化学教学已经好多年了,早已熟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深深了解学生们对于实验的喜爱程度。因此,课堂上,能做的演示实验,我都一一完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尽量补充实验辅助教学。可对于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却令我头疼不已。因为教材上要求的实验,都专门安排有相应的课时让学生亲自操作,可是因为初三才开化学课,每年的中招考试中化学又是必考科目,这就迫使教师必须超前教学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一学年的教学任务,早早地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就结束了课堂教学进入复习阶段。这就意味着初中化学必须提前二至三个月结束教学任务。课本上的知识不能不讲,于是好多化学教师就想出了牺牲学生实验课以节省时间的高招。这样一来教学时间是挤出来了些,可学生们却不干了,怨声载道,伴随而来的便是学习化学的兴趣迅速递减,一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甚至放弃了化学学科的学习。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常在想,难道就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改变现状了吗?我在寻找着、探索着、期盼着……

初中情境随笔作文教学引导艺术 篇7

观察是指有目的, 有辨析地看的同时, 调动其他感官、感知, 认识客体, 获得写作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我认为观察是一种直接经验积累。在情境随笔作文教学中观察是必要的获取写作材料的方法。但我们的孩子不会观察, 或是观察不到位, 这就需要我们在观察时的引导。

在一次情境随笔作文课上, 我让学生观察一支铅笔, 要求从这一观察中悟出一条人生道理, 并写出一段简短精辟的话。我手拿着一支未削的铅笔, 让学生观察它的外形、颜色、结构等方面, 学生兴致勃勃地观察便很快地回答了我的提问。有一个学生马上说:“笔直的干, 直如峰, 我们就像铅笔一样挺直腰杆做人。”其他同学给予了一阵掌声。接下来, 我又拿了一个卷笔刀削这支铅笔, 让学生站在铅笔的角度思考削铅笔的过程。对于铅笔来说意味着什么?学生一下就安静下来面面相觑。过了几分钟, 同学们想出了一些答案。有的说:“这是一种磨难, 削去的不仅仅是身躯而是幼年时的物质懵懂, 人生就是要经受起磨难才有美丽的人生。”有人说:“这是一支时间柱, 削去的是永远找不回的时间, 我们的生命也会像这支铅笔越来越短。”有人说:“这是一种奉献, 以自己的疼痛换来人们的便利”等等。此次训练学生思维挺活跃, 从小到大, 从浅入深, 在观察中过度了较难理解领悟的层次上。这样的观察与领悟将成为学生写作的良好材料, 积累了写作的经验, 可以灵活运用。

二、引导学生感受

感受是指作者对客体的刺激产生相应的感觉、知觉所呈现的富有情感和个性的心理活动。观察到的事物给人一种视觉冲击, 但要积累成内心的东西那就是感受这一过程, 感受是对生活观察的积累。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在游戏中引导孩子感受会真实些。我在一节随笔作文课上做过这样一个游戏: 在黑暗中摸索。刚刚教授完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 对作者的许多感受, 学生无法理解,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节作文课。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用一条黑布将一个孩子的眼睛蒙上, 让另一个学生搀扶着他去完成特定的任务, 就是在箱子里摸索, 并要求不用嘴的方式把摸到的信息传递给搀扶者, 回来时说说自己在黑暗中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在黑暗中你是什么感受?”“当你在摸索老师所要的事物时, 遇到苦难时你是一番什么样的心情?”“如果, 你不仅看不见而且不会说话你会怎么表达自己?”学生很兴奋!争先恐后争着说。大家抢着说, 孩子们说出了自己在黑暗中的感受, 我顺势引导学生作文“海伦, 我想对你说……”

在游戏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海伦的艰辛, 体会到了海伦的坚强!从而明白莎丽文老师的耐心, 教导有方都是出自心中的爱。许多孩子在随笔中提到要尽自己所能帮助这些残疾人。顿时, 我发现孩子长大了。

三、引导学生讨论

讨论是课堂学习的重要形式, 多为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不是由少数几个人主宰的“新闻发布会”, 不是问答形式的简单交流, 也不是例行公事的“客套的讨论”。真正的小组讨论意味着围绕学习课题的集思广益, 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相互碰撞启发。为了提高小组学习的效果, 教师要对小组间交流进程作必要的指导和调控。

基于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现状, 我让孩子观看了《最美孝心少年》的相关视频。让孩子们观看后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想。在展示前让孩子们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总结几个小点。这时孩子们的讨论往往较为盲目, 缺乏技巧, 那么讨论将失去意义。教师要参与每个小组的讨论, 观察成员整体的表现状态, 制定不同的方案。①如:组内成员参与度高的小组可以选择中心发言式, 一人作中心发言, 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改、补充。这种方式有利于形成统一意见。②再如:组内成员较为沉闷, 参与讨论的人少, 那么可以选择先写后说式, 先单独思考到纸上, 在进行组内交流讨论。③还可以选择谈话记录式, 即是组内选出一名学生记下发言人的观点, 最后汇总, 组织整理班上交流。

小组讨论后, 教师要组织全班各小组的讨论。教师将扮演激发各组发言的主持人的角色。在小组代表发言表明观点后, 教师不急于发表意见和评价, 除非有些原则性错误, 待各小组汇报完, 学生自己评价对比, 比出优劣。

四、结尾

情境随笔是打开传统作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情境具体形象, 让学生的思维有个着陆点。学生写不出作文是没有相关的直接经验积累, 若给他一个情境给予适当的引导就更有利于学生寻找到写作灵感。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当堂命题指导, 学生闭门构思习作。尽管在课堂上老师指导“有方”, 学生的习作仍难登大雅之堂。原因出在学生写作缺乏情境。情境随笔教学重在给学生创设情境, 使学生在情境中寻找创作的灵感, 教师适当适时机的引导, 有利于发散学生的创作思维。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及随笔训练 篇8

经过笔者在学校中的观察,很多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反而吃了“经验丰富”的苦头,他们心中应试教育的观念过于顽固,这就导致课堂教学中一味地强调如何通过各种写作技巧来多得分,甚至有很多中学教师给学生制订了固定的作文模板,只要将事例往上套用就可以了,这种极度僵化的教学模式很难促进学生在写作上的进步,甚至有着古时八股文的趋向。笔者认为,人类的文学史是在不断进步的,写作观念也不能一成不变,作为教师,要时刻关注文学走向,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写出好文章。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杜绝给学生限制写作格式的行为,通过不同手段的引导,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作文题目,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和契合的素材,写出新颖的文章。比如在上《童趣》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以自己为主体,学习沈复写写童趣,很多学生会效仿沈复,写自己儿时抓蚊子、癞蛤蟆的事,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完全局限在《童趣》一课中,很难写出自己的东西。教师这个时候可以鼓励学生,不要被文章束缚,古人生活的年代久远,他们的童趣与现代人有着很大不同,鼓励学生真正地以自己为中心,写出自己的童趣。

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心思想”

几乎从小学开始,只要提到作文教学,就不可避免的要强调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就是一篇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一般来说,文章的铺垫、展开等等都要围绕着中心思想写,一旦偏离了这个主旨思想,就会导致教师常说的跑题或偏题,继而将作文的分数拉低。因此,学生们从小就被灌输了一种思维模式,中心思想极为重要,千万不能跑题。中心思想的重要性被无限放大后,对教学双方来说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对于学生来说,一旦中心思想确定,他们就会强迫自己将脑中的素材往上套用,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学生将自己努力拼凑出来的文章上交后,教师遵循的批改原则也是中心思想第一,只要跑题或偏题一律打低分,忽视了作文的真谛,长久以来,二者相互影响,学生的写作只是在中心思想确定的框架中,用生硬的事例、华丽的辞藻来填其血肉,这样写出的文章是“死的”,是没有灵魂的,只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罢了。初中语文教师要做的只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针对每种类型的文章都给学生立下固定的写作格式,鼓励学生仔细审题,自己选择合适的角度,自己立意,写出自己想写的文章。

比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后,笔者就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写一篇《我的叔叔于勒后記》,续写“我”一家人在遇到于勒后会发生什么事。笔者并没有对学生提出其他要求,就让他们单纯地写故事,于勒与家人相认也好,不相认也合理,只要学生能够写出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就可以。在学生交上来的文章中,不难看出,很多学生还是想让文章有个美好的结局,让于勒和家人最终相认。在笔者看来这没有什么不好,反而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三、鼓励学生大胆选材,通过新颖的素材让自己的文章出彩

初中作文千篇一律,想要出彩就需要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作文功底好的学生可以通过文笔取胜,而文笔一般的学生就需要找寻其他提高作文精彩程度的方法,选择好的素材,无疑会为文章增色不少。在记叙文中选择贴近生活却又不流于平庸的事情来写,更加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在议论文中,选择新颖的具有说服力的素材,则能使论述更加完整。作文素材的选择问题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之一,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走出惯性思维的束缚,大胆选材,同时告诉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尽量从小处着眼,写出别人看不到或者不常注意的方面,同样可以给文章增色。

四、写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取得突破的,鼓励学生平时多用随笔训练来提高写作水平

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写作能力可以说是提高最为缓慢的,很多学生甚至初中三年,作文水平都没有明显的提高。一方面这与他们平日里的阅读量有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写作既然被称作一种能力,那么平时多多锻炼写作能力,对提高写作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敦促学生多多进行随笔训练,笔者就在班级中布置了任务,每位学生每周都要写至少三篇随笔练习,随笔练习可以是一整篇文章,也能是一段文字,对于数量的要求不高,但是必须保证随笔训练的质量,每一篇随笔需要都要有一到两个出彩的地方,能够让读者眼前一亮。除此之外,笔者常常在课堂结束前,给学生留下十分钟,让他们针对同一话题进行随笔训练。

初中假期随笔 篇9

1、假期趣事

国庆节又到了,我们的祖国67周岁了,而我也迎来了我12岁的生日,为了帮我庆祝生日,老妈忙前忙后,又是订蛋糕,又是订酒店,还把爸爸的车给“扣”了下来,帮我接同学。为了能有国庆的气氛,老妈还带我去疯狂购物了一番,不过在回来时发生了一件趣事。

刚购物回来,老妈在街上碰见了一个老朋友,两个人聊着聊着忘了时间,我对老妈说:“老妈,快九点了。”老妈打发似的说:“你先回去吧。”说完把家钥匙抛给我,又和老朋友聊了起来,我只好自己先回家。我虽然已经12岁了,不过要是很黑的话,还是会全身不舒服,不停的冒冷汗。

也不知道是天意,还是我运气不好,回家的路上,有很长一段路灯坏了,一片漆黑,像通往地狱的大门,我想:“都到这了就过去吧,反正也不会怎么样。”想着,我开始往那无境的黑暗里面走。我慢慢走着,借着淡淡的月光躲避路上的障碍物。

突然我看见了一个轮廓,大概有一米八,背上背了一个大袋子,手里还拿着一根很粗的棍子,我吓坏了心想:“这下完蛋了,该不会是碰见绑架小孩的了吧?”我想退回去,可脚像灌了铅一样怎么也移不动,当那个“犯人”走到我面前时,我才看清原来是我家楼上的张叔叔,大袋子是登山包,棍子是是矿泉水瓶,张叔叔看见我说:“王一,怎么还不回家啊?”我说:“正要回去呢。”之后我快步跑回家,喘了一口气。

回想起这次经历,我还是会笑出声来。只是回趟家,就搞的心惊胆战的,我一定要把怕黑的毛病改过来。不要再弄出更多的笑话了。

2、农村真好

今天下午,我和表姐来到了安溪,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我已经疲惫不堪了,但当来到大姑家时,我看到门前那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而流以及那一群正吃食的小鸡时,疲惫之感不禁冰消雪融了。

我走进农家大院里,大姑他们这在忙着采摘茶叶,我放下行李,来到了院子里,我双脚踩进小溪里,冰凉的溪水打在脚上冷冰冰的,顿时洗掉了我一身的炎热和疲劳,我在水里跑着,任由溪水溅了我一身,好舒爽啊!

随后,我跟着表姐来到兔笼前,我抓起一只小兔子,突然看到它的额头上有一点红红的,我先感到纳闷,以为是流血了,可一摸,这毛却十分松软,没有一点血迹,我只好去问表姐,她告诉我这是给兔子作的记号,我手中这只叫做小宝贝,然后又指这一只身上有红点的小兔子,名叫小璐,还有一只小黑兔,他在所有兔子中属老大,尽管比弟弟妹妹大,可我还听说他还经常被弟弟妹妹欺负呢。

这时,一群小鸡在母鸡的带领下,散步到我周围,我见到那群活蹦乱跳的小鸡,真想捉一只来玩,于是,我大胆的走过去,手刚往前伸抓住小鸡的脚,以为大功告成,没想到母鸡却奋不顾身的向前一扑,狠狠的朝我手上一啄,啄得我都肿了一个包,真时气煞我也!突然,我看到一群正在抢食物的小鸡时,不禁计上心来。

我向表姐要了一些米,来到鸡圈旁,我把米洒在地上,母鸡果然和小鸡走开了,我蹑手蹑脚的走到一只离母鸡最远的小鸡旁,瞅准时机,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那只小鸡抓起来,没想到小鸡的叫声使母鸡顾不得啄食,扇着翅膀飞了过来,我吸取经验,弃鸡而套,这可真是母子情深,害的我“抓鸡反蚀一把米”,而且手还疼得厉害,我看,母鸡最好还是少惹的好啊

农村的空气真好啊!和城市相比,这儿山清水秀,令我美不胜收。

3、我的五一假期

“五一”三天的假期我过的可愉快了!

因为爸爸带我和小弟弟回到了我的老家——————安徽桐城,那里有我敬爱的爷爷、奶奶,还有很多我最好的小朋友们,我非常想念她们。

5月1日早晨我起的很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准备好给好朋友的礼物—————我画的五彩画,就到车站乘车了。车子在道路上飞驰,我的心早就飞到了老家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了。

车子开了3个多小时,就到了,下车往家走的路两边都是黄灿灿的油菜花,可漂亮了,在南京可看不到,我缠着爸爸给我拍照。爷爷、奶奶都在家门口迎接我们呢,我扑到奶奶的怀里亲了奶奶一下,奶奶乐坏了,一手搂着弟弟一手搂着我,在我的小脸上亲个不停。我的小伙伴姚瑶、婷婷她们也来了,赶紧拿出我的礼物给她们。

在老家我和伙伴们玩跳皮筋,还和她们一起爬山,我还教她们跳舞,玩得可高兴了,一直到很晚才回家,第二天上午我和奶奶一起到茶园采茶,奶奶采茶我和小弟弟就在茶地里玩挖蚯蚓玩,弄得我们像个灰老鼠似的。下午我和奶奶到田埂边采蒿子(一种野菜)回家做蒿子粑吃,可香了,我都两年没有吃过了,奶奶傍晚做好了,我一下就吃了3个,把小肚子撑得圆鼓鼓的才罢休。

初中生活周记随笔 篇10

有时候好想一个人生活,躲得远远的,让那些世俗的东西都见鬼去吧,每天在太阳的第一缕阳光中醒来,在沉寂的夜色中睡去,没有人会扰乱你的生活,更不会有人会注意你,这样的生活虽平淡无奇,却处处透着一种无拘和自由。

于是我学会了沉默,沉默的连我自己都曾怀疑我是否有病,我变得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在乎,我又能在乎什么呢?每天都生活在虚伪里,我怕别人了解我,我也不想去了解别人,我眼中的生活是简单而温馨的,但现实并非我所愿,我的失望大于恼怒。

这样的世界,这样的生活,我用一个字来形容它,那就是——累,也只有这一个字能形容它,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去那没有生机的校园,每时每刻都在忙碌着,没有方向,只有匆匆从我们指尖溜走的时间和那一声声叹息,留给你无尽的懊恼。

有时候我幻想着,如果人没有了思想,朋友间没有相互利用,人们之间没有了相互猜疑……,但这怎么可能呢,人与人之间永远都存在一种欺骗的关系,直到你没有了剩余价值。

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思考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随笔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写作成了教学的重难点。大多数学生对于写作都处于抵制状态,对写作提不起兴趣。究其根本原因,学生主要是素材缺失,并且还没有形成对事物的自我认识。因此,在初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进行随笔训练显得十分重要。随笔训练属于课外作业形式的写作练习。它是由学生写作以及教育者批改这两部分组成。它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积累素材,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得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顺利完成写作,从而培养出写作的兴趣。那么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应当从哪几个方面做起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使得初中语文随笔训练能够更好地帮助写作。

一、形成随笔训练的写作模式

在实施随笔写作的过程中,第一步应当建立随笔训练的写作模式。只有有了确定的随笔训练模式,才能够让随笔训练很好地进行。那么在形成随笔训练模式化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当注意的方面有哪些呢?笔者认为主要有这么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第一,训练模式的目的之一应当是积累知识。写作的最根本部分是阅读,只有有了足够的阅读量,才能够对生活有所感悟,才能够使得写作能力逐渐提高。笔者认为教育者可以组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在班级建立图书角,鼓励学生阅读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图书,例如,通过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使学生了解到保尔·柯察金的坚强品质,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来使得学生了解汤姆这个人物形象,了解主人公的探险精神。笔者认为通过一系列的阅读,一定能够使得学生的写作素材得到一定的积累,还可以使得学生爱上阅读。第二,训练要有针对性。现代化教育重视以人为本,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每个学生采取不一样的训练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展示个性,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并且笔者认为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教育者应当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来帮助学生进行写作。例如,有的学生有足够的阅读量,但却表达不出自己的情感,这时就需要教育者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有的学生能说会道,但是却没有足够的素材积累,这时候就需要教育者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进行必要的素材积累。总之,在形成随笔训练写作模式时要考虑到各个方面,使得训练模式能够更加优化。

二、确定目标,逐步进行

形成了固定的训练模式之后,要做的就是确定训练目标了。只有有了明确的训练目标才能够使得训练能够更好地进行。并且在目标设定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与此同时在目标设置的过程中要注意逐步进行,使得学生能够逐渐提高。因此在目标设置的问题上,教育者应当注意一定不能将目标设置过高,这会使得学生产生消极心理,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不能将目标设置过低,这就会使得学生产生骄傲的心理,从而对写作不进行深入的学习,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写作能力。在目标设置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当设置较为有难度,但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这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得学生热爱写作。不仅如此,在设置目标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有区别的训练目标。例如,初一的学生刚经历小学的简单教育模式,对于写作还处于一个简单的认识阶段,在制定目标时要选取较为简单的目标,而初三的学生已经经过了两年的初中写作学习,在制定目标时可以选取难度较大的训练目标。

三、体验生活,积极思考

随笔训练是课外的写作练习,它是要让学生写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就需要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在写随笔训练的时候,教育者需要鼓励学生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不仅如此,教育者在布置随笔训练时,选取的话题也是需要进行一定的思考的。要让话题能使学生产生兴趣,要让学生有去观察、去写作的欲望。只有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才能够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果随笔训练的话题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使得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出现假、大、空的现象,这就不能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笔者认为教育者在选择随笔训练话题时,要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并且范围较小的。千万不能选取类似于“记我最感动的一件事”这样的话题,这会使得学生产生厌恶情绪,更有甚者会出现抄袭范文的现象。笔者认为可以选取写某一本书、某一场电影的读后感这样的话题,初中学生正处于喜欢看书、看电影的阶段,选取这样的话题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指导得当,点评适中

在随笔写作完成之后,进行一定的指导与修改也是很必要的。在这个环节,教育者需要构建随笔训练的指导与点评模式,使得随笔训练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笔者认为要想使得指导得当,点评适中,就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做起:第一,要求学生进行互相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各抒己见,改正同班同学的缺点,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第二,对于素材进行整理与总结。对于学生收集的素材,教育者应当进行适当的整理与点评,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第三,进行作文点评。这个环节是最重要的指导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且可以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使得学生清楚自己写作环节出现的问题,并加以修改。第四,优秀写作展示。在教育者批改的过程中,会出现一部分较为优秀的随笔训练,教育者可以在班级进行展示,这样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总之,在教育者指导环节,教育者需要不断进行思考,找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办法,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最终达到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目标。

初中语文的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锻炼了学生理解事物,感受生活的能力,它能够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因此初中语文的写作教育是教育者们应当关注的重点。而在写作过程中,写作素材的不断积累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在写作的过程中,教育者们需要运用随笔训练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体验生活,培养写作兴趣,并在这个过程中收集写作所用的素材,使得学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上一篇:发豆芽的观察日记下一篇:乡愁,余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