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需求调查报告

2024-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青年需求调查报告(精选8篇)

农村青年需求调查报告 篇1

学校名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年级:

专业:行政管理

学号:

调 查 者:周相利

指导教师:李安林

完成日期: 09秋开专094300***-3-26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一、引言

1、调查目的和意义

我国的农民工问题一直十分突出,严重阻碍了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在城市,农民工受到社会的排斥和歧视,被限制和禁止从事某些职业。这一方面是城乡差异影响下思维观念的差异造成的,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广大农民工本身缺乏相关的素质,这里包括行为习惯和专业技能。在农民工这支非常宏大的社会群体中,青年农民工占大多数,年龄在18——35岁之间,有已婚的,也有未婚的,他们的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上,高中以下,大多没有一技之长,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打工,有的在工厂,有的在建筑工地。在调查访问中发现,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不高,但对目前现状不满意,很想改变又累又脏工资低的工作,对学习技术提高自己的水平有着强烈的需求。因此,切实了解农民工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扶植他们就业,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创造学习的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让广大农民工掌握一定的技能,提升相关的素质,他们不但能促进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能为他们家乡的经济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问题调查,调查了四位农民工,调查对象是洪江市的在外务工农民工,符合条件。

3、调查时间:2011年2月

4、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个人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二、调查内容

对四位受访者的个人基本情况、收入、学习需求、关心的问题、希望和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调查问卷。

王丽,女,26岁,职高,群众,未婚,家庭成员有3人。她在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个民营企业任职。月收入1000-1500。周小姐很想学习农学,好回家乡发展当地农业产业。本来学旅游的她在现实工作中并没有什么优势。她也考虑到通过短期培训学习服装加工,这对于她继续留在发达城市有一定的帮助。

王聪翠,女,25岁,初中,群众,已婚,家庭成员4(有子)。在酒店工作的,所以她现在最想取得一个专科学历,学习财会知识,当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短期餐饮服务培训她也感兴趣,可以先让她在餐饮业好好干下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去深造。

沈艳霞,女,26岁,职高,群众,已婚,家庭成员3人(有女)。她在中部地区的一个县城工作,在个体企业中打工,从事的是美容,美发行业,她最希望参加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这样就不会影响她平时的工作。

冯迎春,男,30岁,初中,已婚,家庭成员4人。他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专业技能,想参加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学习专业技术。

三、调查结论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在城市中打拼的农民工朋友大多为青年,文化教育程度偏低,而家庭成员偏多,他们选择的都是相对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而这些大中城市中,直辖市为首选,他们的基本工资大部分都在1000元以上,但由于城市的消费水平较高,租住房开销较大,他们也基本生活在温饱线上,但从他们工作单位的分布情况看,农民工朋友确工作选择已多元化,可以参加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去,这样他们在城市的发展前景将是更为广阔的,也将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而城市中也更多的需要这股力量的加入。而正是由于学历、知识、能力等成为他们发展的阻力,更多的人渴望继续学习,来提升自己,他们希望通过业余学习的方式将学历提升,短期培训则是农民工朋友普遍的理想学习方式。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更希望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以便能更好的立足于城市,在城市中继续生存下去,在改善家庭生活条件的同时,也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自己的人生舞台。

四、建议与思考

我们不难看出,要想让农民工兄弟增收,教育的重要性仍旧是不容置疑的。现在社会上同样是这样一个局面,很多农民工争相去竞争培训机会,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只能依靠社会,依靠政府,依靠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去给那些想学习、需要技术的青年农民工创造学习的机会,拓宽学习的渠道。尽最大的力量去优化现有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培训的改革力度,扶植那些能大量吸纳农民工的企业。我想就这一问题提出几个观点和看法。

(一)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

我国现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约1.5万所,高职院校有1100余所。这是农民工培训的丰富资源,当务之急是制定政策,并给予经费支持,使得中高等职业学校真正成为农民工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教育资源重心下移延伸到农村基层。

我国教育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县城,农村本土教育资源匮乏。只有把教育资源的重心延伸到了基层,从上向下贯彻,从下向上执行,才能将教育培训做到位。特别是在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中小学生源减少和校舍闲置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校舍资源,建立一些长效性的基层教育基地和培训网络。

(三)加大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

农民工教育还有赖于自我教育,靠别人靠社会毕竟不能有长久的作用,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为此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辐射范围广的中心村规划布局学习网络。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公共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并使新农村成为农村人口自我学习的基地,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

(四)加强发达地区对农民工教育的支持

相对于农民工大量涌入大中城市的现状,这在暂时没有可以解决的具体方案。大城市的发展需要广大农民工的参与,当地政府应积极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既可以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也能为当地的企业

解决招工难的难题。

农村青年需求调查报告 篇2

为了了解欠发达地区农村青年的就业、受教育情况,掌握欠发达地区新农村青年学习心理需求的特点以及影响新农村青年继续学习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推进新农村青年继续教育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笔者于2013 年7月15 日至12 月10 日以湛江市为调查范围,以十六周岁以上在湛江工作的农村青年为调查对象进行了调查。

(一)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2 份,其中277 份随机问卷调查在湛江市区进行,深度访谈调查问卷40 份。被调查人数302 人,其中男性100 人,女性194 人,未填写信息8 人。年龄情况是16~20 岁之间有38 人,21~25 岁有134 人,26~30岁有71 人,31~35 岁有37 人,35 岁以上有21 人;学历情况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39 人,初中程度有75 人,高中或中专程度有148 人,大专或以上程度有39 人。工种情况是务农的有25 人,打工的有213 人,企业老板或种植养殖专业户有32 人,经商的有30 人,未填写的有两人。很想继续学习的有114 人,想学习但没有时间的有94 人,想学习但交不起学费的有52 人,不想学习的有40 人。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人员中占86.75%的农村青年,其文化程度较低,70.52%的被调查者在城市打工,最为重要的是,86%的被调查者有想学习的想法,14%的不想再学习。具有代表性的问卷情况(如表1 所示)。

(二)调查对象生存现状与学习心理

从调查对象情况看,每个人的成长轨迹,家庭背景以及个性天赋的不同,其经历亦不相同:有的虽然没有高学历,仅在家乡的中专或大专学校学习过,基本掌握某种专业技能,如护士、幼师、水电工、会计等专业,有着较为稳定的工作和较完善的福利保障,但在企业内部亦难有晋升机会,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多有“见一步走一步”的思想。有的则成为了美发店、餐饮店的老板,有的做起家禽或是服装的买卖,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赚了些钱改善了生活,但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在经验管理、扩大生产规模等问题难以靠自身解决。还有的因为自身原因和家庭原因,年纪尚小时就辍学,跟着相识的人进城做一些零散的活,如工厂做普工,去酒店、零售店、美发店做杂活,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较差,对生活、工作感到不满意。

以上几种情况都具有典型性,这使得其愿意继续学习的想法有着很大的差异,可见,农村青年在决策是否继续学习、选择何种学习形式和科目的时候,会受到他们的文化程度以及当前从事的职业特点影响。问卷中,在回答“外出务工,最困扰的问题”时,被调查者中较多人认为“最困扰”的是“工资待遇低”、“自身技能、知识层次低”以及“用人单位不公平待遇”,从侧面反映出职业竞争能力低、受到不公对待感到无奈的心理。在回答“外出务工,个人适应方面的障碍”时,被调查者中更多人是感觉到“生活习惯不适应”、“无法适应工作压力”,甚至有少部分人感觉到“受歧视,无法融入城市生活”,反映出农村青年在城市打工难以拥有归属感。在回答“想继续学习的目的”时,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希望能通过继续学习来“找份好工作”。在城市务工的农村青年,其生活上、工作上一些不愉快、不公平的遭遇使其在心理上产生了消极情绪,渴望通过继续学习来改变职业、改变现状。农村青年在生活上、工作上的心理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继续学习的想法。

从其生存状况看看,总体上形成劳动力市场低端锁定的趋势,而学习需求也锁定在解决具体生存问题上。

(三)欠发达地区农村青年学习心理需求特点

1.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村青年学习心理需求特点。调查中有一显著特点,在问卷调查中关于“你想学习的内容”的答题中,年龄较轻的农村青年所选择的选项会更多,多是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但是在“愿意用作学习的时间”以及“能接受的学习费用”的答题中又显示出他们并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继续学习,前后的混乱,显示出这个年龄段的农村青年在考虑自己的受教育方面的不成熟。离开校园不久,对许多事物、行业抱有浓厚兴趣,但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却没有清晰地认识自己在职业上的优缺点,也不了解如今工作的行业发展情况,因此出现了“感兴趣的东西很多,却又觉得不想学和不必学”的混乱。

与此相反的是,年龄较大的农村务工青年在作答“你想学习的内容”时,选择的选项较少,在“愿意参加哪种形式的学习”的答题时,多是选择通过技能培训机构,显示出这个年龄段的农村青年在面对继续接受教育问题上思想较为务实,多是选择有助于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或是有助于回农村创业的学科,有着较为明确实际的想法而不是“光凭感觉”。

2.不同学历程度的农村青年学习心理需求特点。调查显示,学历程度较低的农村青年在回答“你想学习的内容”时,出现两种不一样的情况,一种是选择多个选项,另一种则是选择的极少,但都在“愿意用作学习的时间”以及“愿意参加哪种形式的学习”的答题中显示出他们并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继续学习,显示出这部分农村青年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不了解各个学科、行业的具体情况,便出现了“觉得什么都可以学”和“觉得都不必学”两种相反想法,不能真正认识到教育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性,光凭“感觉”和兴趣,这难以形成帮助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美好的幻想”只能成为仅供摆设的花瓶。

相比较的是学历程度相对高一些的农村青年,他们多是大专或以上学历,在回答“你想学习的内容”时,选择的选项较少,其继续学习的目的多是希望提高学历来增强竞争力,有利于目前工作。

通过调查初步了解湛江新农村青年的生存现状,他们多是文化程度较低,在城市里从事的工作多是工作待遇较低、没有太多的职业发展空间,在学习上,他们大部分人有继续学习的想法。由于各种制度、经济、个人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这个特殊群体对于继续学习的想法和态度,因此,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这个群体本身采取各种积极鼓励的措施和办法,对新农村青年继续学习都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同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提高全民族素质有着重大意义。

二、农村青年“无意学习”并“低端锁定”的原因分析

(一)工业化、城镇化对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2012 年城镇化水平提高达52.6%,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高,而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滑(见下页图1),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在这奔腾的经济浪潮中,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同样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从全国看,东部沿海地区最先发展起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是技术含量低、采用流水线生产的企业,不需要高学历高技能,这正适合农村青年的自身的素质条件,因此也影响了农村青年的学习态度,让更多的农村青年放弃继续学习,而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可见,产业结构的对新农村青年求学的影响是关键性的。

从区域看,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以毗邻港澳的优势成为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前沿阵地,以优惠的政策和较高的工资水平吸引了全国丰厚的自然资源要素和劳动力要素,承担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国际分工,珠三角一带崛起了大量加工企业,也培养了大批产业工人,市场和原料“两头在外”的加工产业对劳动力素质并不高,从而吸引了大量农村青年奔向珠三角,湛江作为省内较为偏远的地区,经济欠发达,珠三角的工资象巨大的吸引力吸引并吸纳了大量农村青年。由于珠三角等区域的产业工人知识分工层次较低,不需要很高的知识水平,使农村青年锁定在低端劳动力层次,但又高于欠发达地区的工资水平,形成一个负向的示范效应,即低素质劳动力+ 较高的(与原有区域相比的)工资,使更多的农村青年没有完成较高的知识积累即走进了城市,承担产业分工,这种城市产业工人的吸引力一方面使农村青年大量流向城市,并为珠三角等地的制造企业作出了贡献,但也使农村青年锁定在较低层次的知识分工,长期却锁定在低端分工环节和简单劳动力行业,同时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和知识积累造成了破坏。长期以来,中国农村不缺乏劳动要素,但是农业生产多年来一直沿着“畜力+ 简单的生产工具+ 劳动力+ 少量的土地”的生产模式进行生产,缺少农业生产技术、技能的改进和提高,更缺乏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的劳动手段,近年工业的进步对农村的负面影响更是增大。

资料来源:2013中国统计年鉴。

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让社会上普遍流行着“读书无用论”的说法,中国的产业结构一直是以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并没有随着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而调整,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让更多的农村贫寒学子及其父母产生“读书无用”的想法。

(二)劳动力可自由流动对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影响

2013 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261 亿人,比上年增长3.9%。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 亿人,增长3.0%;本地农民工9 925 万人,增长5.4%。统计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农民工以就地就近转移为主,中、西部地区以外出为主,农民工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等省。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创业的机会,另一方面,1984 年国务院发文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镇落户,逐步放松小城市和城镇的户籍管理,这成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加速器,城市发展与户籍放松两者彼此强化,让城市形成强大的吸引力,让更多的农村青年愿意离开家乡而到陌生的城市来“寻梦”。流入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很大一部分从事的是对文化程度要求低的劳动,尽管在城市打工的收入水平较低,但与在家乡务农的收入相比已有较大的提高,并且对于广泛接触互联网的“80 后”、“90 后”农村青年来说,城市的吸引力远不止收入效应,更多的还有城市生活方式、文化娱乐的“软实力”,综合起来,城市的吸引力远比家乡的更加大。2010—2012年中国流动人口与人户分离人口逐年上升(见下页图2),其中来自农村的青年正是重要的主力军。这些由于户籍制度等因素形成的“候鸟”型的农民工,他们的家庭在农村本人却长期在城市打工,多是年龄尚小就放弃学业离开校园进城务工。可见,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对农村青年学习需求也有着较大影响。

(三)农村公共教育资源的缺乏

当前,政府缺少对农村青年职业培训教育的资源倾斜。从全国情况来看,中等职业学校仅占15%,职业中学仅占1%(见下页图3);从湛江本地来看,亦仅有60 所中等职业学校不均匀分布在全市,其中超过一半的学校是集中在市内,五县四区的分布少且零散。

另外,能够惠及数量庞大的农村青年有关教育、就业的优惠政策是有限的,且多数人并不了解有哪些优惠政策适用于自己。

另一方面,企业亦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来提供相关的帮助,整个社会大环境缺少鼓励农村青年继续学习、继续深造的风气,这让本身就处于底层的农村青年对职业前途更加迷惘无助;有的企业过度延长农民工劳动时间,更不可能使农民工有其他再学习的机会。农村青年因本身经济基础较差,往往难以支付市场机制下的教育费用,城市的继续教育体系对他们来说是难以起作用,而政府和企业又因缺乏经费投入且无明确的政策保障,不可能有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等再教育的积极性。

(四)家庭情况的限制

被调查的农村青年多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由于各种原因未能继续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其中,家庭经济问题是影响农村青年求学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难以支撑其完成学业,另一方面由于家中兄弟姐妹多,求学机会相对较少,更多是需要其早早地承担家庭责任。

资料来源:2013中国统计年鉴。

资料来源:2013中国统计年鉴。

父母的家庭教育亦会影响农村青年的求学态度,由于农村父母自身的文化程度不高,在子女教育方面不能有很好的帮助和指点,甚至是父母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赌博、吸毒)深深地影响到下一代的心理和教育;另外,重男轻女的想法在农村依然存在,男孩获得求学机会比女孩要多。

三、欠发达地区农村青年突破知识分工“低端锁定”的培养路径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没有掌握知识的人员容易失去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机会,也容易被锁定在低端工作岗位。新农村建设更是需要知识型农村青年,“知识型农村青年”是指具有相关农业的科学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的年青一代的综合性人才,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知识型农村青年的培养主要通过教育体系设置使农村青年知识化、智能化、技能化(李飞星、李林等,2012)[1]。如何使欠发达地区农村青年突破“低端锁定”的分工层次,提高其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更多的能够经营农业、农场的具有科学技术的农村青年是农村、农业成为经济引擎的知识源泉,以推动新农村建设更上一层楼,也对中国实现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提出“依托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发展农村教育、建立健全就业信息服务网络、构建学习型新农村”的发展路径,以推动新农村建设,同时助力农村青年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政府介入

新农村青年继续教育事业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的财政和政策的支持,更需要从整体角度进行科学规划。对农村青年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使其成为有技术、有技能的产业工人,二是使其成为现代农业工人或农场主。

1.建立健全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是发展农村青年继续教育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硬件建设,成人职业教育基础建设的发展和完善关系着农村青年继续教育的数量和质量。

仍以湛江为例,广东省在推动珠三角产业向粤西“双转移”的战略,对湛江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接受产业转移除了需要有基础建设、国家政策等因素作为支撑,其中“人”的因素也是极其重要的,产业转移是需要有质量的人力资本作支撑。因此,鼓励农村青年接受继续教育,特别是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的建立,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提高农民工的职业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双转移”战略中,产业转移园是最有力的承载基础,目前,宝钢集团公司、中石化集团公司、中海油集团公司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已进驻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钢铁和石化兼容的循环产业,就必须坚持产业布局合理与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相结合,建议政府依托工业园区来加大建设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园区紧邻职业培训机构,教育和产业相结合,可采用职业教育这种办学组织形式,校企开展深度合作,采用职业教育定向培养专业人才的培训路径,这就要求成人职业教育培训中提高相关行业的专业开设比重,提高其教学水平和质量,建立行业、企业、职业学校共同参与,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做到专业设置紧紧围绕服务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最为重要的是做到教学、职业与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园区企业培养一大批实用型、技术型人才。根据当前湛江产业集群的分散分布态势,要求成人职业教育机构按需求分布,各县区应根据自身发展的现状和对经济、社会长远规划的要求,来开设适合当地经济需要的专业和工种培训,做到专业设置有重点,教学模式有特色,尽可能使得职业教育学校所培养的每一个人才都能在当地企业中找到合适的且能发挥所学的岗位,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提高农村青年对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再是在农村区域建立相应培训机构,主要培训愿意在农村工作的青年,培养新农村建设中所需要的农业技术人员、农业企业经营人员,绿色农场旅游经营服务人员等代表未来农村、农业发展趋势的农村工作人员。培养方向是掌握使用现代农业机械的农业技术工人,湛江区域土地平整,适合使用机械,机器代替畜力是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条件,而掌握现代机械的农业技术工人则是农村经济发展最大的资源。在土地逐步集中的趋势下,经营大型农场是一种新型职业,农场经营成为农村青年的赚钱职业。在食品不安全背景下,到农村购买绿色食品并进行农业观光旅游是城市人们的新型度假方式,如何将农业和旅游结合是新农村建设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所能够容纳的就业人员也相当多,需要结合现代需要进行有的放矢的培训。通过引导农村青年的教育、培训,指导农村青年进行农业经营,拓宽农村就业途径,使农业成为赚钱的行业,留住农村青年,同时进行农村知识积累,推动农村发展。由于农村工作相对单调,因此,在建立培训机构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娱乐设施,吸引农村青年为农村作出贡献。

2.建立健全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的统筹管理,实施公共职业介绍信息联网,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这是让处于信息劣势的农村青年拥有了解当前的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的信息来源渠道,也是提供有效率、有保障的求职信息发布的双向沟通渠道,让就业服务信息及时传播,形成有效率、有信用保障的公共就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此外,政府应加快对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而推动劳动力结构的优化。加大新农村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公共设施,构建学习型新农村,完善农村教育和培训体系,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推动城乡公共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

(二)转变农村青年学习观念

推动新农村青年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政府、社会的支持,但更需要农村青年作为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和坚持学习。一是农村青年应摈弃“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想法,要认识到祖国的发展需要有知识、有技术的年轻一代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积极走入社会展现自身本领,通过学习技能改变人生、改变自己、改变家庭;二是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兴趣,选择合适的继续学习的学科和学习形式,并且要端正学习态度,坚持学习的信念,切忌好高骛远;三是正确认识自身,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清晰的职业规划,认识到自我增值对于职业的帮助,这让继续学习的想法更坚定。

(三)鼓励企业对农村青年的培训

新农村青年的继续教育不仅让农村青年受益,广大的用人单位同样从当中受益,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有强大的人力资本作支撑,提高农民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对于服务企业、为企业创造业绩是有极大的帮助。企业内部应提供更多的学习进修的机会,鼓励企业内部的农村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完善企业内部的晋升机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从而激励学历低的来自农村的员工去学习深造以求获得更大的晋升机会。

四、结语

新农村青年是充满朝气的群体,他们的成长成才是城市发展、农村建设的知识动力,他们的成长成材需要教育作为助推器。尽快完善各项制度措施、建立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完善企业人才激励机制,支持在职的农村青年继续学习是农村青年成长成材的方法和途径。相应地,农村青年及其家庭应转变观念,坚定继续学习的想法,通过不断积累知识,完善技能,成为社会进步的支撑力量。从社会来说,对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农村青年给予较高回报和充分肯定有利于形成好学、尚学的新风气,利于农村青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

摘要:新农村青年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学习需求是新农村建设的知识动力。针对经济欠发达的湛江市农村青年学习需求心理状况进行专题调查,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和分析,掌握了湛江农村青年的生存现状,在深入分析湛江农村青年学习、就业现状与心理需求情况下,由点及面地推导当前农村青年对学习、就业的需求,对教育的渴求趋势,提出“依托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发展农村教育、建立健全就业信息服务网络、构建学习型新农村”的发展路径,以推动新农村建设,同时助力农村青年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

农村青年需求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青年;创业贷款;制约因素;创新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为推动农村青年创业就业,从人民银行总行、团中央到各地方金融机构都推出了一系列鼓励青年创业贷款的政策,但是青年创业项目的弱质性、高风险以及有效抵押担保的缺失造成了青年创业融资难题。

一、金融支持青年创业就业基本情况

1.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信贷支持

根据我们的调查,各地金融部门积极响应团中央、人民银行的号召,将“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作为重要的社会责任,以小额农户担保贷款、农户联户联保贷款、苹果仓单质押贷款等信贷产品为载体,提供多功能、不同方式的金融服务。

2.加强政策宣传,为青年创业营造浓厚氛围

为扩大青年创业就业贷款的影响力,各地金融机构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宣传单、宣传栏、海报等宣传媒介对青年创业贷款内容、意义、方法、步骤、诚信观念等进行广泛宣传。涉农金融机构利用农村集市等有利时机进行“助业贷款大讲堂”、“金融知识进农户”等活动,通过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对青年创业贷款的申请条件、办理手续和操作程序进行大力宣传,并将相关贷款品种的要求和操作规程在宣传栏上公开。

3.开展信用评价,实行政策倾斜

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村诚信创业青年,农信社等金融机构以农村青年为对象,以村为单位,按照一定比例,采取有创业意识的农村青年申请、村支部推荐、农信社网点审核、评定、公示候选对象的程序确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同时,将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价标准与联社贷款评级标准进行有效对接,对有信用、有创业能力、有贷款需求的农村青年,积极实施“贷款优先、额度放宽、手续简便、利率优惠”的支持措施,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激发其诚信创业、增收致富的热情,形成了“信用征集、信用培育、信用评定”为一体的工作机制。

4.创新贷款产品,提升服务质效

为了有效解决和满足诚信创业青年的贷款需求,各地金融机构从农村青年创业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探索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和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的结合方式,实行信贷跟进服务,推出了农村青年创业小额信用贷款、房地产抵押贷款等信贷产品,有效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贷款难问题。同时,积极推动“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等公司和经济组织为创业青年担保的模式,积极解决农村青年贷款难题。

二、制约青年创业贷款的因素分析

1.青年创业就业贷款担保难、抵押难

在现行信贷政策条件下,担保抵押资产是否充足是决定银行贷款的主要条件。由于青年没有资产,缺少资本金,自身抵押担保能力不足,又很难找到合适的企业、财产为其贷款提供担保抵押,向其发放贷款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严重制约了青年获得就业贷款的能力。

2.青年创业初始阶段还款能力弱

目前,金融部门支持的创业青年,年龄集中在25-34岁之间,这部分青年社会经验不足,刚刚找到工作,或者是正处于创业的初级阶段,社会经历不多,收入普遍偏低。对于自主创业的青年,事业刚刚起步,创业的前景、项目的收益还不是很稳定,且大多数经营的是小型微利企业。这些都影响了金融机构发放青年创业贷款的信心。

3.创业项目趋同,缺乏成长性

目前农村青年创业项目集中于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农业项目,项目内容相似程度较高,缺乏自身特色。

4.青年创业贷款放贷成本高,风险较大

青年创业贷款多数是小额农户贷款,面广量大,分散性强。每一笔贷款,银行都必须进行前期信用调查、市场调查、用款监督、催促还款,信贷成本较高。另外,青年创业就业贷款主要集中在农业等行业,农业是弱质产业,既有自然风险,也有市场风险。

三、金融支持青年创业就业的对策建议

青年创业就业贷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村青年的重要举措,目前尚处于推广初期,为了加大对农村青年创业就业的支持力度,建议金融机构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工作。

1.创新青年创业就业贷款担保方式

针对青年较大额贷款普遍缺乏抵押物、存在“担保难”的问题,一是建议地方党委政府、共青团组织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青年创业特点,发起成立青年企业家联谊会或者是创业青年协会之类的组织协会等,一方面可以扶持青年创业“领头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产业为纽带,组织成员之间互保、联保,以获得创业贷款;二是加强与各村干部的协调和沟通,协调农村经济能人自愿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贷款担保,发挥经济能人传、帮、带作用。

2.加大“信用青年”的评定力度

共青团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按照团中央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的通知》(中青联发[2011]17号)精神,协助农村信用社做好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审工作,建立青年信用档案,形成商业诚信奖惩制度,对诚实守信、经营良好、及时还贷的创业青年,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对不守信用的取消信用评定资格,收回贷款本息,并在一定范围内曝光,进一步强化和提高青年农户的信用意识。

3.改进和完善支持青年创业就业的具体措施

一方面,切实推动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落实,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方式,根据青年创业就业的资金需求和还款能力,灵活采取到期一次偿还、分期偿还等还款方式,减轻创业大学生的短期偿还压力;另一方面,坚持微利原则,履行社会责任,对支持青年创业就业发放的贷款,必须执行一定程度的优惠利率,真正惠及农村青年。第三是在基层网点设立青年创业服务窗口,开辟服务热线,为广大青年创业提供金融业务和信息咨询服务。

作者简介:

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篇4

一、通过调查得到的基本情况:

1、受教育程度:在通过随机问卷调查的4人中,初中学历的3人,占总人数的75%,高中以上学历1人,占总人数的25%,在这次所调查的4个农村青年中有1人在农村从事农业种植、养殖工作,1人从事木工,2人在生产企业打工和在商业单位从事厂家促销员。调查表明,目前农村青年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较差,大多数只能从事简单型、体力型、收入较低的工作。由于受知识技能水平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农村青年的就业情况。

2、对有接受再教育的需求程度:在这次调查的农村青年对象中都有明确表示,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和掌握一项专业技能,其中75%的被调查对象希望通过脱产学习或业余学习来取得相应的学历。调查表明,大部分农村青年都希望通过学习、培训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学历层次、技能以适应现在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

3、获取自身技能的途径:在对农村青年对获取自身技能调查中发现4名被调查对象都希望通过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和专业职业技术院校组织的培训来获取相关的专业技能,这表明农村青年对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来掌握一技之长的认识在逐渐增强,并希望通过高效、较低的学习成本的方式来掌握一技之长。

4、农村青年家庭收入情况:从农村青年家庭年收入调查的中可以看出,所调查的4个农村青年月收入基本在1500元---2500元之间,家庭年收入也基本都是在5万元以下,这说明城乡的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农村青年家庭的生活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5、农村青年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情况:在被调查的对象中他们最关切的是农村医疗保障、农民养老问题,子女就学升学问题,农民的权益保障,再次是农副产品价格,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等。调查显示,农村青年比较关注民生问题,参与社会建设的意愿也比较强烈。

6、农村青年对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在调查4名调查对象中3人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希望通过学习来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4人都希望通过相关培训、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技能,学有所用,以一技之长致富,对社会的高速发展也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这体现了农村青年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加大,都能对自身发展进行定位,思路清,有逻辑的人生目标。

二、影响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问题:

1、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原因等,使农村的经济发展较慢,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直接导致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滞后,农村青年不能享受到较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才之士不能得到挖掘,这导致了农村人才的流失,这就是农村青年文化水平相对低的根本原因。

2、农村传统思想锢禁。农村社会残留的封建思想依旧十分严重,重男轻女思想普遍存在,导致农村青年性别文化水平的失衡,再者对教育的不重视也是一个瓶颈。

3、青年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普遍较弱,大多数只能从事低收入的简单型、体力型职业,普遍缺少专业的职业技能,法律意识也相对淡薄,从而导致青年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缺失和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

4、职业技能培训的费用较高。目前我国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主要由一些赢利性机构举办,这就造成了参加培训的费用较高,只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村青年才能参加,这也就限制了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青年的学习愿望,而大多数农村青年因得不到有效的就业技能培训,只能外出打工,从事非农就业也只能干一些缺少技术性的粗活、重活、脏活,而且工作的延续性也非常不稳定。

三、农村青年学习需求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工作。政府部门应保障并加强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经费的支出,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队伍的建设,健全农村教师的培养培训制度,健全城乡教师的交流机制,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进一步更新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广大农村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农村的孩子从小就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强化农村青年的职业技术教育。以培育高技术的人才为目的,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技术院校、培训机构的建设,降低学习、培训费用,让想进一步通过职业技术院校或培训机构来提高自己学历、职业技能的农村青年掌握一技之长,学有所用,以技致富。

3、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农村青年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以更加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推动农村青年建设的健康发展。

农村青年需求调查报告 篇5

关于农村实用语文需求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为能提升中专涉农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做点什么,以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尤其是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力图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与电大教育事业发展间架起一座桥梁。教育是素质能力的决定因素,全面掌握农村青年教育水平发展状况,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2011年12月对望都镇农村中青年的学习需求作随机调查,调查对象为均在40周岁以下的农村中青年。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调查和访谈相结合方式进行。

三、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了望都镇农村中青年15名,其中男的8名,女的7名。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受教育程度

文化程度:农村青年学历层次偏低,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较差,大多数只能从事体力型、收入低的工作。知识水平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农村青年的就业。

2、对教育需求程度

被调查的人愿意继续学习,希望在原有的学历基础上加以提升,学习的类别以实用科学技术,希望自己有一技之长为主,愿意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业余学习。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大部分人都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获取自身技能的途径

有4人希望参加短期培训,学习的内容有养殖、种植、等,选择的学习方式以电大或当地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居多。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对技能培训的认识增强,并希望通过交效、低成本的方式成才。

4、家庭收入情况

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有1名,3人家庭年收入高于1万元,说明城乡差别拉大,农村青年家庭生活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5、农村青年对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

在调查四名调查对象中有一个共识,就是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通过相关培训,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先进技能,学有所用,以技至富。都能对自身发展进行定位思考,希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

五、影响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土地大量被政府出售,直接导致农村经济落后,教育发展滞后。农村中青年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才之士不能得到挖掘,导致农村人才的流失。

六、农村中青年学习需求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更新教育理念,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强化职业需求教育,以培育人才为目的,加大对职业院校的建设,让农村青年掌握一技之长,学有所用,以技致富。

3、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让农村青年树立良好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努力学习知识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农村青年建设的健康发展。

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篇6

[摘 要] 随着我市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来到我市就业、生活,外来务工青年已成为我市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我们海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们海宁有将近十五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其中绝大部分为青年,因此,为了解和掌握新时期海宁外来务工青年群体的基本情况:他们目前的素质状况如何,有哪些学习需求?为能在提升外来务工青年朋友综合素质做点什么,以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尤其是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我于2012年3月上旬,对海宁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当前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动向,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关键词]外来务工青年 学习需求 建议

一、引 言

(一)调查意义

我国现有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两亿多。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而农村乡镇企业正在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时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显著减弱,再加上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在逐渐拉大,农村青年普遍希望到城市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求得发展,想到城市这一崭新的环境中见世面、学本领、谋发展。于是这支庞大的队伍成了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来源;外来务工青年作为推动社会新时期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既是促进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生力军,又是决定社会未来繁荣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根本力量。因此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农村,而且影响全局;不仅影响当前,而且影响未来。因此外来务工青年的发展状况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是素质能力的决定因素,全面掌握外来务工青年教育水平发展状况,对新时期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对象 被调查的4名外来务工青年主要来自郊区、农村等地,年龄35岁左右,基本上是通过自荐或企业直招找到目前的工作,月收入在2500—3000元。调查表明,整合社会资源、广开就业门路、切实维护权益、,是促进我市外来务工青年安心工作的有效手段。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市农村青年的学习需求作随机调查。

二、调查结果

(一)样本的基本情况

徐海涛,已婚,33岁,初中毕业,群众,家庭人口3人,在海宁市从事驾驶员工作,月收入3000元左右。想参加中专的学习,学习管理学,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竞争能力。

刘张,男,36岁,已婚,初中毕业,群众,家庭人口3人,在海宁市从事驾驶员工作,月收入3000元左右,想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参加中专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安乐,男,34岁,已婚有子女,高中毕业,家庭人口3人,在海宁市从事驾驶员工作,月收入3000元左右。想通过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学习交通运输方面技术。

何志敏,男,33岁,初中毕业,群众,已婚,家庭人口3人,在海宁市从事驾驶员工作,月收入3000元左右,想通过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学习交通运输方面技术。

(二)继续学习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对学习的热情较高,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都有自己“最喜欢的课程”。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管理、经济、市场营销等学习热情较高,而只有个别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对学术性有较强的感兴趣;三是由于上班导致学习时间不足,且学习机会少。

(三)学习需求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数据,100%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认为电大组织的学习是最适合的学习方式。

(四)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自从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青年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三、目前关心的问题

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最关心的问题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和子女上学,部分城市外来务工青年最关心的是改善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调查还显示,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所以城市外来务工青年都希望能通过继续学习以更好提高自身素质,更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从而改变现状,改善生活状况。

四、看法和建议

外来务工青年是一种影响极大的社会力量,也是海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青年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对外来务工青年教育、管理、服务将直接关系到海宁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不得不予以正视。必须针对新时期广大外来务工青年群体中存在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和不同需求,采取积极的措施。

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政策法规,优化外来务工青年就业环境。

政府要从促进海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出发,对外来务工青年就业、劳动安全、工资发放、权益保护、子女入学、医疗保障、创业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制定公平的就业政策,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的城乡关系。

二、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外来务工青年的积极作用,引导城市居民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外来务工青年对海宁的贡献,完善激励机制,定期开展优秀外来务工青年评选活动,树立典型,并给予实质性奖励,激励广大外来务工青年树立荣誉感和使命感,为海宁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要为外来务工青年提供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技能,更新观念

三、加强外来务工青年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建立由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社会有关方面参与的外来务工青年管理机构,构建管理网络、培训体系和服务体系。要突出抓好就业后的教育、组织和管理,并将其纳入社会教育序列,纳入政府行为。同时,要为外来务工青年的学习创造条件,如对工时作一些适当限制,保证他们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素养。

四、是加强外来务工青年的法制教育,使他们学法、懂法,成为知法、守法并能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劳动者。同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并通过司法监督和法律援助,保障外来务工青年不受歧视,与本地务工人员同工同酬、平等对待。

五、塑造健康向上的打工文化,丰富外来务工青年业余生活。要因地制宜建立青年文化广场、打工之家等文化宣传阵地,组建文学社、读书俱乐部等,把有文学、艺术、体育等专长的外来务工青年组织起来,定期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发展兴趣爱好。通过开展外来务工青年书画大赛、外来务工青年文化活动月和社区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进友谊和联系,展示富有时代特征的打工文化和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

六、营造尊重外来务工青年的浓厚氛围,强化对外来务工青年的文化亲合力。社会各界都要下功夫培养、关心外来务工青年,使他们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技能水平,同时也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伦理素质,逐步养成遵纪守法,讲究社会公德,爱护城市设施等良好行为。外来务工青年的犯罪率之所以比较高,究其原因,除了法制观念淡漠而外,也与他们缺少市民意识有很大关系。所以,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培养他们热爱海宁、建设海宁的市民意识。尤其重要的是,全社会应该树立 4 尊重外来务工青年的浓厚氛围,用“新海宁人”、等理念教育,引导外来务工青年,使他们把自己当作海宁的主人和城市建设的创造者,把海宁当作自己的家乡。

参考文献

新疆农村金融需求调查分析 篇7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问卷调查采用分层与等概率相结合的多级混合抽样方法。采取首先抽选大样本点, 然后在大样本点中抽选小样本点的原则, 以便满足多主题调查的需要。

抽样的样本选择主要结合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且农村经济发展以农、牧业为主的区域特点, 同时考虑到调查所需的费用和操作方便性, 在全疆范围内按照上述抽样方法共抽取1010名农户作为调查样本, 其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查样本占调查样本总量的比例为10%左右。

在调查中, 成功发放农户调查问卷1006份, 回收有效农户调查问卷1003份, 问卷填写的合格率为99.7%。从问卷发放、填写和回收情况看, 样本分布合理, 问卷质量较高, 是一次成功的典型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二、调查农户金融需求特征

1.农户金融需求具有层次性、农村信用社及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能够满足大多数农户的需求。农户资金的需求方面, 调查数据表明, 有3.4%的被调查农户资金需求量在1千元以下、16.9%的被调查农户资金需求量在1千至5千元、22.7%的被调查农户资金需求量在5千至1万元、35.6%的被调查农户资金需求量在1万至5万元、12.5%的被调查农户资金需求量在5万元以上, 此外还有8.9%被调查农户表示不需要借贷资金。如表2所示:分别有33%、39.4%的南疆三地州调查农户的资金需求量集中在1-5千元、5千-1万元这两个区间内;33.3%的南疆东北部调查农户的资金需求集中在1-5万元这个区间内;64.6%的东疆调查农户的资金需求集中在1-5千元、5千-1万元这两个区间内;天山北坡与北疆西北部农户的资金需求较为接近, 各有54.3%和57.2%资金需求集中在1-5万元这个区间内。此外, 从对1千元以下的小额资金需求看, 南疆地区高于东疆及北疆西北部地区, 天山北坡则基本不存在1千元以下的小额资金需求;从对5万元以上的大额资金需求看, 南疆东北部地区需求最多, 其次为天山北坡地区, 而北疆西北部地区, 南疆三地州、东疆对5万元以上的大额资金需求较小。

分区域来看, 新疆各区域农户的资金需求存在明显差异。

(%)

在信贷资金的满足度方面, 有59.4%的被调查农户表示从农村信用社或其他银行机构获得的贷款能满足需求, 有30.8%的被调查农户表示从农村信用社或其他银行机构获得的贷款不能满足需求, 此外有9.8%的被调查农户表示今年没有从农村信用社或其他银行机构贷过款。以上调查数据表明, 农村信用社及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能够满足大多数农户的需求。分区域来看, 南疆东北部及北疆西北部农户资金需求的满足度最高;其次为天山北坡及东疆地区;南疆三地州资金满足率最低 (见表3) 。

(%)

2.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户资金供给的主渠道、农户贷款利率高于2007年、贷款期限以6个月至1年为主、信用贷款及小组联保成为农户贷款的主要担保方式、表示没钱还贷款的农户数有所上升。在对农户借贷资金来源情况进行调查时, 调查数据表明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户资金供给的主渠道 (见表4) 。同时, 值得注意的是, 调查数据显示, 在较容易取得资金的放贷主体中, 有83.5%的被调查农户认为是农村信用社, 有7.5%的被调查农户选择农业银行,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再次说明农村信用社是目前新疆农户信贷资金供给的主渠道。

在对农户借贷的资金利率较上年同期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时, 有54.8%的被调查农户认为利率上升。同时, 在对发放贷款利率最高的放贷主体进行调查时, 有49.3%的被调查农户认为是民间借贷 (不包括亲友) , 有38.2%的被调查农户认为是农村信用社。

在贷款期限方面, 调查数据显示, 有78%的被调查农户今年主要借贷资金的还款期限为6个月至1年, 仅有7.0%的被调查农户主要借贷资金的还款期限为1-3年。

在对农户获得贷款的保证条件进行调查时, 有44.6%的被调查农户表示是小组联保, 有33.6%的被调查农户表示是信用贷款, 此外还有少量农户需亲朋担保 (6.1%) 或提供抵押 (4.6%) 。

3.子女上学、盖 (买) 房子、防病养老、购买大型农用机械、做生意成为农户家庭储蓄的主要目的和用途。调查数据表明, 在被问及未来1-2年家庭储蓄的主要目的和用途时, 有64.4%的被调查农户表示是孩子上学, 有42.2%的被调查农户表示是盖 (买) 房子, 有39.9%的被调查农户表示是防病养老, 另有31.3%和28%的被调查农户表示是购买大型农用机械、做生意。

同时, 仅有8.2%的被调查农户表示储蓄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农村信用社或银行存款利息。这表明, 农户对银行存款利息的变动不敏感。

此外, 值得注意的是, 表示储蓄的主要目的是购买其他金融资产 (如股票、债券、基金、人寿保险单等) 的被调查农户比例为1.9%, 较2008年5月的调查数据下降0.9个百分点。这表明为数不多的部分农民能根据金融市场的走势调整投资行为, 对金融市场有一定了解。

4.大多数农户在农村信用社或其他商业银行办理业务很方便, 但在贷款时仍存在一些困难。调查数据表明, 在被问及在当地农村信用社或银行办理业务是否方便时, 有63.2%的被调查农户表示是很方便, 有29.8%的被调查农户表示一般, 有7%的被调查农户表示不方便。分区域来看, 南疆三地州的农户在农村信用社或银行办理业务时, 感觉最不方便, 其次为南疆东北部, 东疆、天山北坡, 而北疆西北部的农户在农村信用社或银行办理业务时, 感觉最方便。

与此同时, 调查数据还显示农户在农村信用社、银行贷款时仍存在一些困难, 56.7%的被调查农户认为贷款利率太高, 49.1%的被调查农户认为贷款期限太短, 40.8%的被调查农户认为手续繁琐、审批时间太长, 34.1%的被调查农户没有抵押物, 24.4%的被调查农户没有担保人、此外没有熟人、服务质量不好等问题也是部分农户贷款时遇到的困难。

5.资金、市场信息是农业生产中较为缺乏的生产要素。在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最缺乏的要素进行调查时, 51.1%的被调查农户选择“资金”、14.3%的被调查农户选择“市场信息”、12.9%的被调查农户选择“技术”、10.3%的被调查农户选择“土地”。这说明资金仍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 新疆地方农户与兵团农户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缺乏的要素存在一定差异。60.6%的兵团农户认为资金是其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农户感到最缺乏的要素, 高于地方农户10.5个百分点。而有13.9%的地方农户认为技术是其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农户感到最缺乏的要素, 高于兵团农户10.9个百分点。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新疆兵团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水平高于地方, 导致其农业生产投入高于地方, 因而对资金的需求量也高于地方较大;同时, 地方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于兵团, 因而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度明显高于兵团。

6.农户对金融服务工作期望较高, 农业保险、降低贷款利率位居首位。在对除了存、贷款外, 农户还需要哪些金融服务进行调查时, 52.9%的被调查农户选择“银行卡”, 49.3%的被调查农户选择“农业保险”、46.1%的被调查农户选择“金融政策、知识的宣传”、, 另有26.1%、22.9%、11.1%的被调查农户分别选择了“个人理财”、“汇兑”、“结算”。

在调查农户对农村信用社、银行贷款方面的要求时, 84.5%的被调查农户选择“降低贷款利率”、53.8%的被调查农户选择“简化贷款手续”、43.6%的被调查农户选择“增加贷款金额”、41.4%的被调查农户选择“增加贷款期限”, 24.8%的被调查农户选择“对有信用的农户提供信用贷款”。

7.农户对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工作期望较高, 南疆三地州农户对信贷优惠政策服务的期望高于其他区域。在调查农户认为政府最应该为农村提供的服务时, 62.3%的被调查农户选择“提供市场信息服务”、50.9%的被调查农户选择“给予信贷优惠政策服务”、49.6%的被调查农户选择“加强农业技术指导”。

分区域来看, 77.1%的被调查南疆三地州农户选择“给予信贷政策服务”, 这一比率高于全疆水平26.2个百分点, 高于天山北坡区域4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 分别有60.6%、69.1%的被调查天山北坡区域农户认为政府最应该为农村提供的服务是“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提供市场信息服务”, 分别高于被调查南疆三地州农户18.4、13.1个百分点。

以上调查数据表明, 经济较为发达的天山北坡区域其农户自我发展生产的能力较强, 对增强自身生产能力的服务需求较为强烈, 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南疆三地州农户自我发展生产的能力较弱, 对政策扶持的依赖较大。

三、相关建议

1.继续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是目前情况下较为适合新疆农村实际情况的农村金融产品。应鼓励包括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及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利用多种方式积极发放不需要抵押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 扩大农户贷款覆盖面, 提高贷款满足率。

2.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支持新疆落后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从调查问卷的结果看, 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落后区域, 尤其是南疆三地州地区仅仅依靠自身力量, 难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此情况下, 应加大新疆落后区域支农再贷款额度调剂力度, 拓宽支农再贷款使用范围, 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 可优先办理支农再贷款;对支农贷款发放比例高的农村信用社, 可根据其增加支农信贷投放的合理需求, 通过允许其适度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 拓宽其支农信贷资金来源。

3.按照“宽准入、严监管”和“区别对待”的原则, 完善和实施鼓励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扶持政策。对于支农成效显著、风险控制能力强、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有特色的涉农金融机构, 在金融产品创新和基层机构网点布局调整方面实施市场准入绿色通道, 并支持其跨区域兼并重组、出资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或分支机构。

摘要:文章通过对新疆农民家庭金融需求的问卷调查, 分析了当前农民家庭金融需求的特征, 并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疆,农村金融需求,问卷调查,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建港, 聂劲松.农民贷款难在何处·——对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不对称的调查分析[J].调研世界, 2001 (5)

[2].楚尔鸣, 符镜蓉, 李立芝.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次序与信贷需求层次——基于湘潭农村金融的调查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7 (3)

[3].黄光伟.需求视角下的农村金融供给[J].农村经济, 2007 (10)

农村青年需求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农村居民;体育需求;全民健身

【中图分类号】 G812.4【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254-01

一 前言

以农民问题为核心的“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从体育的角度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全民健身计划能否顺利推行落实,关键在农村,也在农民。农村大众体育不发展,农民没有机会参加体育活动,不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更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小康。正如原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刘成果在全国农民体协会议上指出的:“在亿万农民奔小康的活动中,小康生活本身就有一个身体素质问题,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奔小康,身体健康也是小康社会的一个指标”。因此,农村居民大众体育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实现。

二 研究方法

1.本项研究在2012年10月对保定市清苑县、满城县、唐县、易县农村居民较集中的街道、居委会进行访谈调查,调查以叙述性社会调查为主,以解释性社会调查为辅,并结合预先设计的指标进行问卷调查。

2.在调查中从个体和小群体入手,按社会学类属群体划分,采用分层调查和随机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察。

3.数理统计方法:对采访、问卷收集的材料进行统计处理,运用SPSSI5.0和EXCEL,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相关统计分析。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1.农村居民体育需求心态特征考察。

体育需求心态起源于人们对体育态度的初级认识,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不同主体产生的心理活动即感知、兴趣、动机、需要、体验到评价等都有过认识和自我完善过程,只有运动锻炼对人体生命的作用,才能产生相应的需求心态活动。通过考察发现,农村居民对全民健身的需求为五种心态:一是被动观望心态:39.3%的农村居民对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采取不主动投入的观望心态,认为体育锻炼并不是主活中的必需。二是调剂消遣心态:认为体育锻炼是一种调节精神、摆脱烦恼、消除疲劳、低强度为主的身体活动者占18.3%。三是热情投入心态:对体育锻炼有较强的需求意识和参与意识。常常运用各种体育的手段和方法来娱乐身心的占11.8%。四是担忧顾虑心态:有12.5%的居民认为自己每天因工作、家务劳动的强度已很大,身体再也承受不了户外锻炼给机体带来的负荷,认为采用绝对的休息方式,才是机体恢复的最佳途径。五是消极抵触心态:有8.1%的居民对体育健身不理解、不支持,认为这给社会带来不了任何效益。

2.影响农村居民体育需求心态的因素分析。

不良的体育心态对农村居民实施全民健身效果有严重的滞后作用。我们有责任对它的形成机理予以揭示,同时启发人们去战胜类似依赖、懒惰、消极、投机取巧、迷信赌博等社会不良风气和人性弱点,建立起自我投资、自我需求、自我锻炼、自我受益的全社会的自我体育意识。调查显示,影响和阻碍农村居民体育需求心态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对体育缺乏认识,没有理解体育的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等综合作用,没有体育锻炼后的良好体验。二是,生活区域远离活动场地,随着部分农村的繁荣,户外空间和活动场地限制影响了居民活动的需要。三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务劳动、子女教育、父母照顾占去了大部分闲暇时间,很大比例的农村居民谈到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回家以后无情趣和精力再去户外锻炼。尽管知道锻炼对人体带来良好的作用,但并没有将体育列入生活的日程表。四是,大众体育组织、指导工作薄弱,在农村居民较集中的区域,群众体育辅导站还不多见、健身器械也很少。这种状况很难促使居民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

四 对策与建议

体育由于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并且受到社会需要、经济及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种因素的不同,人们的体育需求心态也随之不同。随着生活水平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农村居民对体育的需求愈加科学化。他们需要科学的健身方法来指导,对社区生活环境中的体育设施建设格外关心。如何来满足和适应农村居民的体育之需求,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加大对群众体育的组织领导和研究,增加对大众体育的投资。目前保定市的居民健身活动完全是一种自发的或小群体的聚集,有些活动与本身机能特点不相适应,缺乏科学性。

2.加大对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让农村居民和家庭建立起自我锻炼、自我需求、自我投资、自我受益的价值观。

3.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战略以在校学生和广大职工为中心,以农村居民为发展基点在一手抓培养在校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同时,将农村居民的体育需求同提高全民族体质融为一体,与文化娱乐康复保健相结合、使群体这一薄弱环节占有一席之地。

4.应重视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和推广。武术、导引、养生太极、气功等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5.推动体育社会化,把国家、集体、个人办体育结合起来、把"增强人民体质"真正成为群众自己的根本任务,把体育看作自身发展的需要,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

五 结论

1.在中国,没有广大的农村居民的体育就没有真正的全民健身和大众体育。全民健身家庭是基础.老人、父母应成为家庭体育锻炼的带头人,使晚辈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体育习惯的熏陶。

2.本研究提出改善农村居民体育需求观念的对策,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增进人们身心健康,适应现代化生活节奏的需要,是让每一个公民为祖国健康工作40年的需要,是农村居民自身健康的需要和心声,对当前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谭兆风,伍天慧.基于现状的农村体育发展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0.11

[2] 刘胜.我国农村体育人口偏少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

[3] 蔡军.对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4

作者简介: 马辉,男,1980年出生,讲师,河北农业大学体育工作部。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社会体育

作者简介: 党磊,男,1980年出生,讲师,河北农业大学体育工作部。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社会体育

上一篇:护士节祝福语语录下一篇:中学党支部述职报告